《教学设计》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

时间:2019-05-12 22:19: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学设计》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学设计》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

第一篇:《教学设计》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

《教学设计》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 页码标注格式说明:

“Px”为第几页,“+x”为正数第几页,“-x”为倒数第几页 第一章教学设计的一般原理

一、概念解释

1、教学:P2+10~P2+12;

2、教学系统:P3+4~P3+8;

3、教学设计:P5+6~P5+12;

4、传播理论:P8-6~P8-2;

二、简答题

1、简述学校教学工作的任务:(三个任务)P4+5~P4—5;

2、简述教学设计的意义及其要素:意义P5+13~P5+17;要素(六点)P5-12~P6+5;

3、简述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的影响:P11+8~P11+15;P11-8~P11-3;P12+6~P12+9;

4、简述教学理论对教学设计的影响:P12-14~P12-12;

5、简述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和一般任务:基本特征四点P13+2~P14-12;四个任务P14-10~P17+16;

三、论述题

1、结合教学实践试述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P17-8~P18+9;

2、论述教学设计与教师传统备课活动的主要区别:提供“教师传统备课活动.doc”作参考;

3、试述教学设计对设计者的基本要求:P18+10~P19-12。

第二章教学设计模式

一、概念解释

1、教学设计模式:P22-8~P22-4;

2、教学设计的过程模式:P23-3~P24+1;

二、简答题

1、教学设计模式的发展可划分为哪四个阶段?P25+15;P26+9;P26-14;P26-1~P27+7。

2、教学设计的“史密期-雷根模式”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P30-10~P30-1。

3、巴纳赛的教学设计模式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P31-2~P32-4。

4、加涅和布里格斯的教学设计模式包括哪几个阶段?P34+13~P34-1。

5、梅里尔的“部分呈现”教学设计模式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P35+2~P35+11。

6、肯普的教学设计模式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P27+18~P28+4。

三、论述题

1、试述教学设计模式的功能。P23+4~P23-4。

2、试述教学设计模式的要素:安德鲁斯和古德森14要素P24+10~P24+16; 瑞奇6要素P24+18~P24+26;

史密斯和雷根4 要素P24+29~P24+30;

3、试述教学设计模式的构成环节。狄克和凯瑞的十构成环节:P24-5~P24-1; 加涅和布里格斯九构成环节:P25+2~P25+4; 作者认为八个基本环节:P25+5~P25+8; 第三章教学过程中学习者的分析

一、概念解释

1、认知发展P38-2~PP39+1;

2、学习需求P42+7~P42+8;

3、学习动机P45+45~P45;

4、学习方式P53--7~P53-6;

二、简答题

1、四个阶段P39+6~P39+9

2、四步P44-14~P44-1

3、五个关系P53-2~P54+2;

4、四条P54+7~P54+20;

5、P56+6~P56+8;

6、P57+6~P57+8。

三、论述题

1、试述激发学习动机的技术。答:从四个方面入手P48+2~P49-1。

2、试述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要求。答:四个方面P54-2~P55-5。

第四章教学的目标与内容设计

一、概念解释

1、教学目标:P61+9;

2、教育目的:P61-9~P61-8;

3、培养目标:P61-6~P61-4;

4、课程目标:P61+15~P61+17;

5、形成性目标:P68+15~P68+18;

6、行为目标:P67+2~P67+3;

7、表现性目标:P69+15~P69+17。

二、简答题

1、教学目标的功能有哪些?

三个方面P63+4~P63+5;P63-3~P63-2;P64-3~P64-2。

2、教学目标的各层次是怎样的关系?P62+5~P62-5;

3、教学目标的基本取向有哪些?P65-11~P65-9;

4、新的课程标准中将课程目标划分为哪几类?三类P83-14~P84+16;

5、教学目标的来源有哪几个方面?P84-6~P84-3;

6、确定教学目标的步骤有哪些?四步P88-9~P89+8;

7、行为目标的表述包括哪几个要素?P89+14~P90+1;

8、教学内容选择的取向主要有哪些?比较典型取向有七种:P90-10~P90-8。

三、论述题

1、试述霍恩斯坦的教学目标分类。

四个领域;每个领域的目标划分为五个层次或五个类型。P76-7~P83+15。

2、试述教学内容选择的准则。三条准则P95+3~P97-3。

3、试述教学内容的组织。P98+14~P100-1。

第五章 教学的过程、方法与组织形式设计

一、概念解释

1、教学过程:P102-9~P102-1;

2、教学方法:P118-5~P118-3;

3、教学组织形式:P132+7~P132+11

二、简答题

1、简述教学过程的本质表现。三个方面P107-10~P109-7;

2、简述教学过程的主要功能。三大功能P109-4~P111+11。

3、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三对基本矛盾P105+11~P105+12。

5、简述教学方法分类的意义。P119+15~P119-5。

5、简述运用讲授式教学方法对教师的基本要求。P127-4~P128+17。

6、简述运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的主要步骤。五步P129表5-4-1。

7、简述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要功能。P130-11~P131+14。

8、简述班级教学组织形式的主要优点与不足。P133+10~P133-3。

三、论述题

1、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试述中小学常规教学过程设计的基本环节。六个基本环节P111-10~P114+5。

2、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你对教学最优化思想的理解: P114+6~P115-8。

3、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阐述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P125+10~P126-3;

第六章 教学的情境与活动设计

一、概念解释

1、教学情境:P140-2~P141+1;

2、教学环境:P155-11~P155-7;

3、评价活动:P165-8~P165-4;

4、目标设计:P163-5~P163-4;

5、前期分析:P163+5~P163+8;

6、教学策略设计: P165+5~P165+7;

二、简答题

1、简述教学情境的观念:P140-2~P141+1;

2、简述设计教学情境应注意的问题:(五个)P153-7~P155+18;

3、简述教学环境的功能和设计内容: 功能P159+11~P161+19; 设计P161+20~P162+8;

4、课外活动的内容分类、组织形式和指导原则: 内容分类P178+2~P180+17; 组织形式P180+18~P182+15; 指导原则P183+13~P185+8;

三、论述题

1、教学情境对学生的学习有哪些意义和功能?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教学情境的认识? 意义P142+11~P146+9; 功能P146+10~P151+17; 你对教学情境的认识(略)

2、教学情境的设计有哪些方式?试列举若干应用的实例。P151-10~P153-9;

3、试述教学设计对设计者的基本要求:。

4、应用课外活动的设计原则设计一个课外活动的方案。P182+21~P183+13; 第七章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 概念解释

1、教学媒体:P187+4~P187+5;

2、整合:P199+5~P199+7;

3、问题表:P194-2~P195+1;

4、经验之塔:P196-13~P196-10;

5、教育媒体:P187-5~P187-1;

二、简答题

1、教学媒体有哪些性质和功能? 性质P188+2~P191-10; 功能P191-9~P192+4;

2、选择教学媒体有哪些依据?P192+6~P193+11。

3、使用教学媒体有哪些原则?P198+6~P200+12。

4、多媒体教学的设计过程有哪些步骤?P214+14~P224-1。

5、教学媒体的教学特征有哪些?P203-5~P206+14。

三、论述题

1、试述教学媒体设计的心理学依据。P200+15~P203-7。

2、试述选择媒体的经验方法。P193-14~P198+5; 第八章教学评价设计

一、概念解释

1、教学评价P226-4~P226-2;

2、形成性评价P231-4~P231-2;

3、总结性评价P232+7~P232+7;

4、过程评价P232+13~P232+14;

5、档案袋评价P240-4~P240-3;

6、诊断性评价P231-13~P231-10;

7、绝对评价P230+19~P230+21;

8、回忆性题目P253+6~P253+10;

9、结构化回答题目P253-14~P253-12;

10、识别性题目P253+12~P253+17;

二、简答题

1、教学设计的形成性评价通常包括哪几个步骤? P237-3~P239+10

2、多元智能理论的主要内容? P247+9~P247-3

3、学习结果评价的主要内容?P245+6~P246-1;

4、多元智能评价观的主要内容? P247-1~P248+7;

5、学习结果的评价通常包括哪几项内容?P245+6~P246-1;

三、论述题

1、试述教学评价的观念、功能和种类。观念P226-4~P226-2; 功能P228-4~P229-1; 种类P230+1~P233+2;

2、试述教学评价的原则和评价在教学设计中的地位与作用。原则P233+3~P234+12; 地位与作用P234+13~P235+13;

3、试编写一份教学设计成果形成性评价的方案。(略)

4、如何进行学习过程的评价?依据本章的内容试编写一份档案评价的方案。答:P240+1~P245+5。

5、试述学习结果评价的内容,试编写一份学习结果评价方案。答:P245+6~P246-1;

6、试述多元智能的内容和多元智能评价的五条指导原则。内容P247+9~P247-3 五条指导原则P248+9~P248-12;

7、试述常规教学捡查及评价的改革、方法。答:P248-6~P251-1。

第九章教学设计案例

一、简答题

1、试述教学艺术的共性特征和个性特点。共性特征P282+16~P284-4; 个性特点P284-5~P286+17;

2、简叙制约教师教学艺术发展的内在因素。P286-13~P289-8;

3、简叙教师教学艺术及其风格形成与发展所经历的主要阶段。P289-6~P293+11;

二、论述题

1、结合实例说明教师教学艺术发展过程中创造性教学阶段的主要特点。P291-4~P292+11。

第二篇: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

形成性考核作业一(第1——3章)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15分)BABBDCACCCACBCB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30分)BCABD ABBCDABCDBDABCDABDABCDABC

ABCDABDABDABCABCD

三、判断改错题(判断正误,并改正错误的表述,每小题2分,共10分)

1、自治体地方政府的工作人员,不纳入国家公务员行列,而另列为地方公务员系列

正确

2、混合体地方政府是由上级政府任命产生的。

错误当地居民选举

3、在联邦制国家,联邦成员政府属于地方政府。

错误联邦成员政府下设的地域性政府

4、我国的地区行政公署、区公司、街道办事处都是地方政府

错误不是地方政府,而是一级地方政府(省、县、市辖区)行政机关的派出机关

5、在中国,地方政权与地方政府的含义是相同的。

错误地方政权是指由同级地方国家机关组成的整体,在县以上地方各级政权中,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地方政府则是指由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政府组成的一个政府单位。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地方政府的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

地方政府拥有的权力不具有主权性;

地方政府的权限是局部的;

地方政府的职责是完成地方社会管理。

2、影响地方政府活动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因素有哪些?p43-45

参考答案:

地方制度安排

地方政府的设置目的地方政府所居的层级位置。

五、论述题(25分)

1、行政体地方政府与自治体地方政府、混合体地方政府的异同。

参考答案要点:

(一)从产生方式看,(9分)

行政体地方政府是由中央政府或上级政府任命产生的,是作为中央政府或上级政府下级机关的行政机关;行政体地方政府的首长及其主要部属是由中央或上级政府任命;

自治体地方政府是由当地居民依法选举产生的,自治体地方政府不是国家的地

方行政机关,与中央和上级政府之间不存在命令指挥与服从的关系。

混合体地方政府是由当地居民选举产生的,但与中央和上级政府之间存在不同形式的上下级关系。议决机关由居民选举产生,再由地方权力机关选举产生执行机关人民政府。

(二)从权限范围大小看,(9分)

行政体地方政府的权限取决于中央政府的意愿或授予。

自治体地方政府在处理法定自治事务时,拥有法定的独立处置权力;

混合体地方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机关,上一级政府有权改变或撤销下级政府不适当的决定、命令;但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由居民选举产生,彼此之间不存在相互隶属和须对其负责的关系。

(三)实质:(8分)

行政体地方政府实质上只是一个治理国家部分地域的地方国家行政机关。自治体地方政府是地方自治社团选举产生的负责治理本地域社会公共事务的地方政府,其权力来源于公共权力在政治层面上的纵向分权。

混合体地方政府是兼具行政体、自治体政府特点的新型政府。地方政府既是国家在地方的行政机关,又是代表地方利益的自治机关。

形成性考核作业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AADAC6-10AAAAA11-15 ABBB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2.ABC3.ABC4.ABD5.ABC6.ABCD7.ABC8.ABC9.ABCD10.ABC

11.ABCD12.ABD13.ABC14.ABCD15.ABCD

三、判断改错题

1.(被动型)

2.地方分权的模式中,总要或多或少地受到来自中央政府的控制。(正确)

3.在议行分立型地方政府中,地方政府对自己内设组织机构管理权限较大,具有较大自主权。(需要依据相关法律严格执行,基本没有自由裁量权。)

4.(不能成为地方议会常设机构的组成人员)

5.(存在差异)

四、简答题:

1.造成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呈现“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怪圈循环”局面的原因有哪些?p141

2.地方政府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p148

3.如何正确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以及地方各级政府的权限?p134

4地方政府公共管理的内涵包括哪些?p161-162

五、1.联邦制与单一制国家地方财政体制有哪些异同?p172-17

5形成性考核三(第10-12章)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5BDCAB6-10 DACAA11-15 BAADB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ABC2.BCD3.ABC4.AB5.ABCD6.ABC7.ABCD8.ABCD9.ABCD

10.ABC11.ABCD12.ABC13.ABD14.ABCD15.BCD

三、判断改错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我国古代的选拔,也是由人民自下而上进行选择统治者的过程。(是统治者自上而下选择代理人的过程。)

错误

2.民主政治就是选举政治。

正确

3.大陆法系模式国家的自治程度相对低一些,中央政府对于自治事务具有最终决定权。

正确

4.资产阶级革命前,英国的地方自治就是由公民选举产生市议会和市行政首长。错误实际是地方精英或乡绅享有特权

5.西方国家地方政府改革的重点在于完善地方政府内部体制与机制。

同中央政府的关系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地方选举的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p192-193

2.地方自治制度的基本特征包括哪些?p218-221

3.中国地方政府发展的动力有哪些?P249-251

4.阐述地方政府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P241-2

43五、论述题(25分)

1.中国地方政府发展的途径有哪些?p252-259

第三篇:教学设计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二、解释题

1、认知发展

答:认知发展是指学习者一般认知能力和认知功能的形成及其方式随年龄和经验增长而发生变化的过程,它涉及人在知觉、记忆、思维、语言等种种功能中的发展变化。

2、学习需要

答:学习需要是一个特定的概念,指有关学习者学习的目前状况与所期望达到的状况之间的差距,即学习者学习成绩的现状与教学目标(或标准)之间的差距,这一差距就是学习需要。

3、学习动机

答:学习动机也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内部因素,为了使教学收到好的效果,就有必要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学习动机是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4、学习方式

答:学习方式是指为使学生掌握课程内容、达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学生学习活动的类型、方法、途径的总和。

5、教学目标

答:教学目标即指对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所要达到的标准、要求所作的规定或设想。教学目标就是对教学活动所要促成的身心变化要达到怎样的标准、要求所作的规定或设想,简言之,教学目标即通过教学活动所欲促成的预期的身心变化。

6、教育目的

答: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活动的总目标,是教育目标的最高层次,它是指社会对教育所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7、培养目标

答: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或各专业的具体任务制定的各级各类学校或各专业在培养人上的具体要求。

8、课程目标

答:课程目标是指某门课程在教学上总体所要达到的结果,即一门课程的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结果,亦即一门课程的教学活动从总体上所要促成的学生的身心变化。

9、形成性目标

答:形成性目标也有人译为“展开性目的”、“生成性目标”、“生长性目标”,它是在教学情境中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而逐渐形成的教学目标。形成性目标最根本的特征是过程性。

10、行为目标 答:行为目标是以具体的、可操作、可观测的行为的形式来陈述的教学目标,它指明教学活动后学生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三、问答题

1、学习需要分析中需注意哪些问题?

答:1)学习需要是指学习者的需要(即学习者的现状与期望之间存在的差距),而不是教师的需要,更不是对教学过程、手段的具体需要;

2)获得的数据必须真实、可靠地反映学习者和有关人员的情况,它包括现在和将来应该达到的状况,切忌仅凭主观想象或感觉来处理学习需要问题;

3)注意对参加学习需要分析的所有合作者(包括学习者、教育者、社会人士三方面)的价值观念进行协调,以取得对期望值和差距尽可能接近的看法。否则我们得到的数据将会无效; 4)要以学习行为结果来描述差距,而不是用过程(手段),要避免在确定问题之前就急于去寻找解决的方案;5)需要分析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所以在实践中要经常对学习需要的有效性提出疑问和进行检验。

2、学习需要分析包括哪些步骤?

答:学习需要分析的四个步骤:第一步是计划。这个步骤包括确定分析的对象、选择分析的方法、确定收集资料的工具与技术,选择参与学习需要分析的人员等工作。第二步是收集数据;第三步是整理和分析数据;第四步是撰写分析报告。

3、在对待学习方式的问题上,特别需要注意处理好哪几个关系?

答:在对待学习方式的问题上,特别需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教与学的关系;二是接受学习、发现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关系;三是个别学习与集体学习的关系;四是独立学习与教师指导下的学习的关系;五是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

4、什么是内部参照分析法?

答:所谓内部参照分析法,是指由学习者所在的组织机构内部,将学习者的现状与已经确定的教学目标(即期望状态)进行比较,找出两者之间存在的差距,从而鉴别出学习需要的一种方法。

5、什么是外部参照分析法?

答:所谓外部参照分析法,是将学习者的学习状态与教育机构之外即外界社会的要求相比较,找出两者之间的差距,从而确定学习需要的一种分析方法。

6、教学目标的功能有哪些?

答:导向功能;激励功能;标准功能。

7、教学目标的各层次是怎样的关系?

答:教学目标、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等概念都属于教育目标所包含的范围,属于这个总概念中的不同层次。教育目的是教育目标中的最高层次,它对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起者统帅、支配、制约的作用,它是制定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的依据之一。培养目标是基本的中间层次,它一方面受教育目的的制约、支配,另一方面又对教学目标起者制约、支配作用。教学目标是其中的最低层次,它受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支配、制约,它的制定要以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为依据。

8、教学目标的基本取向有哪些?

答:教学目标的基本取向有四种:普遍性取向、行为目标取向、形成性目标取向和表现性目标取向。

9、新的课程标准中将课程目标划分为哪几类?

答:第一类,知识与技能;第二类,过程与方法;第三类,情感、态度、价值观。

10、教学目标的来源有哪几个方面?

答:教学目标的来源是多方面的,总的来说,其中主要有三个方面: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学科的发展。

11、确定教学目标的步骤有哪些?

答:第一个步骤是明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第二个步骤是根据教学目标的三个基本来源即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学科的发展,提出尝试性的、一般性的教学目标;第三个步骤是确定教学目标的形式(也称为教学目标的取向)。

12、教学内容选择的取向主要有哪些?

答:道德主义取向;百科全书取向;文化复演取向;形式训练取向;唯科学取向;经验取向;社会取向等。

四、论述题。

1、试述学习动机的来源。

答:研究表明,人类学习动机的来源主要有四个方面:好奇心,成就感,自我效能感,意志努力。

2、试述激发学习动机的技术。

答:要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就需要注意以下四个条件:注意力、针对性、自信心、满足感。因此,激发学习动机的技术要从这四个方面着手:第一,引起并维持注意力的技术。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变化材料的呈现方式;二是用具体的事例说明;三是似是而非和令人惊奇。第二,加强针对性的技术。在教学设计中,保证或加强针对性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确保学习内容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这可以降低所呈现的新学习材料的生疏程度。二是向学习者说明正在学习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现有价值;三是逐步使学习者相信现在所学习的东西对将来有价值。第三,建立自信心的技术。要使学习者产生足够强的学习动机,就需要学习者对成功地完成一项学习任务充满自信,而这种自信是建立在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的。建立自信心的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清楚明确地向学习者阐明学习目标;二是课堂叫和学习任务循序渐进,使得学习内容容易掌握;三是允许学习者不断提高自我控制学习进程和达到成功结果的程度。第四,产生满意感的技术。使学习者产生满意感的技术主要包括,一是对学习者的学习业绩提供反馈;二是鼓励作出概括、迁移。

3、试述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要求。

答: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要求,一般来说要遵循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设计出了有关教学目标设计的知识都可以适用之外,还要特别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科学精神目标;科学探究能力目标;科学探究兴趣的目标;社会主任感的目标。第二,教学程序。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程序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是提供问题情境;第二步是明确研究问题;第三步是进行研究设计;第四步是收集研究的资料;第五步是分析处理资料;第六步是得出研究结论;第七步是检验。第三,师生地位与师生关系。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中特别要注意,学生的主题性是很显著的,学生的学习独立性强。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来源的传授者,而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第四,教学评价。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不仅要重视评价学习的结果,而且要重视评价学习的过程;二是注重学生在教学评价中的自主性,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注重学生在教学评价中的主体作用;三是在作为评价之标准的教学目标上,要特别注意科学精神、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探究兴趣、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目标;四是在评价方式上,要尽量注重采用表现性评价、真实性评价;五是评价的标准、过程和方式都要尽量地个性化,符合学生个人的特点,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4、试述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

答:

(一)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二)情感领域的目标分类:接受(注意)、反应、价值评价、组织、由价值或价值复合体形成的性格化

(三)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分类:反射动作、基本—基础动作、知觉能力、体能、技巧动作、有意的沟通

5、试述教学内容选择的准则。

答:三条准则P95+3~P97-3。(1)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基础性;(2)教学内容应该贴近社会生活;(3)教学内容应该符合学生实际。

6、试述教学内容的组织。

答:一般认为,教学内容的组织需要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 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的关系; 逻辑顺序和心理顺序的关系; 直线式与螺旋式的关系。

教学设计3

二、解释题

1、教学过程

答:一般说来,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有三个,即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教”与“学”的矛盾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它规定和影响着其他各对基本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并贯穿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教学过程中矛盾的产生、发展与变化,为教学过程的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

2、教学方法 答: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

3、教学组织形式:

答:又称为“教学形式”,就是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组合的结构形式,或者说,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结构形式。

4、教学情境

答:教学情境代表一种特殊的环境,是教学的具体情景的认知逻辑、情感、行为、社会和发展历程等方面背景的综合体,具有文化属性。

5、教学环境

答;教学环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社会制度、法规政策、科学技术、师资力量、家庭条件、亲朋邻里等,都属于教学环境,因为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或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成效。从狭义的角度,即从学校教学工作的角度来看,教学环境主要指学校教学活动的场所、各种教学设施、校园文化和师生人际关系等等。

6、评价活动

答:评价活动主要是对设计的教学活动(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对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属于教育评价的范畴。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可以操作的科学手段,系统地搜集信息、饲料,分析、整理,对教育几哦啊学的活动和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完善教育教学过程和正确决策提供依据的系统过程。

7、目标设计

答:目标设计包括两个方面:确认学习目标的分类及制定可以操作的学习目标和编写评价学习目标的材料。

8、前期分析 答:前期分析是美国学者哈里斯提出的一项技术,即在设计过程的开端分析存在的问题,以使设计工作有的放矢、合理地利用人力物力和有序高效地进行。前期分析的内容包括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三部分。

9、教学策略设计

答:教学策略设计是在一定理论和经验模式的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学习任务而采用的教学情境、教学活动程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每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合理和油画地处理教与学的各因素关系而采取的工作方式。

三、问答题。

1、试述教学过程的本质表现。

答:

(一)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

(二)教学过程是教学认识过程与人类一般认识过程的统一。

(三)教学过程是教养与教育的统一。

2、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答:

(一)教师与教学内容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指导学生进行认识活动的教师,他们原有的知识未必能持续适应现代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另一方面,教师还面临着如何使教学内容转变成学生可接受的知识,并成为他们自己的知识财富的问题。

(二)教师与学生的矛盾。我们关注的焦点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怎样体现,教学过程如何做到师生的“教学相长”。

(三)学生与教学内容的矛盾。主要表现在教学的客观要求与学生已有经验之间的矛盾。

3、简述教学方法分类的意义。

答:教学方法的分类,就是建立教学方法的内在联系和系统。主要目的是使人们在教学活动的实践中,能够更好地认识、理解这些方法,能够掌握各个具体方法的特点、功能和作用,明确它们的应用的主要范围和适用的基本条件,从而使这些教学方法能充分发挥它们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有效的作用。

4、简述运用讲授式教学方法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答:第一,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第二,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具有清晰、精练、准确、生动等特点。第三,善于设问解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积极的思维活动。

5、简述运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的主要步骤。

答:第一步,创设问题的情境;第二步,选择与确定问题;第三步,讨论与提出假设;第四步,实践与寻求结果;第五步,验证与得出结论。

6、试述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要功能。

答:主要功能体现在:再现功能;集成功能;交互功能;虚拟功能。

7、设计教学情境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为了保证教学情境能充分地发挥其功能,在设计教学情境时,需要注意以下五个问题:

1、情境作用的全面性;

2、情境作用的全程性;

3、情境作用的发展性;

4、情境的真实性;

5、情境的可接受性。

8、试述课外活动的内容分类、组织形式、和指导原则。答:内容分类

由于不受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育形式的限制,课外活动的范围十分广泛,内容也十分丰富。学校先现行的课外活动内容,基本上可以分为科技活动、学科活动、文体活动、课外阅读活动、游戏活动、社会活动和主题活动七类。组织形式

以参加活动的人数(即活动的规模)为标准进行分类,学校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群众性活动。指导原则

三条基本原则:

1、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和兴趣、特长;

2、注重学生的平衡发展,兼顾全面发展与特殊能力的养成;

3、重视游戏和自由活动。

四、论述题

1、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试述中小学常规教学过程设计的基本环节。

答:六个基本环节:教学的准备、教学内容的感知、教学内容的理解、知识的巩固、知识的运用和教学过程的评价等。

2、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你对教学最优化思想的理解。

答:教学过程设计的最优化,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整体性的观点来研究和设计教学过程,目的是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它包含以下几个基本思想:一是系统思想;二是整体思想;三是效率思想。

3、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阐述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

答:(1)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2)依据教学内容特点选择教学方法;(3)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选择教学方法;(4)依据教师的自身素质选择教学方法;(5)依据教学环境条件选择教学方法。

4、教学情境对学生的学习有哪些意义?

答:意义

教学情境对学生学习的意义:

1、改良教学结构;

2、更新教学理念;

3、促进真实性学习;

4、培养素质和深化学习。功能

教学情境对学生学习的功能:

1、提高兴趣,促进主动学习;

2、增强协作活动、实现学习交互;

3、提供多种情境,实现研究型学习;

4、使用多种建构工具开展学习;

5、提高趣味性、真实性和新颖性。

5、教学情境的设计有哪些方式?试列举若干应用的实例。

答:一般方式有:故事化情境、活动化情境、生活化情境和问题化情境。以创设活动化情境为例:一年级的“找位置”一课是让学生辨认方位,学习前后左右、行和列的概念。教师的设计是让小朋友去“电影院”看电影。每个学生手里都拿着教师预先制作的有座号的电影票,自己去寻找事先设计好的座位号,在不长的时间内,一些学生直接找到了自己的座位,一些学生与同伴进行短暂交谈后也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老师则为学生放映了动画片《猫和老鼠》的片段,并随后提问了辨认方位的相关问题。

6、试述一般教学活动设计过程模式的结构和特点,并以此为依据分析教学设计的案例。答:猜小学数学谜语 活动目的:

通过猜小学数学谜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敏捷性;培养小组的合作性以及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推动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努力学习。

活动内容:

猜小学数学谜语。一共准备了五道谜语,它们分别是:(1).一加一不是二。(打一字)谜底是:“王”。(2).一减一不是零。(打一字)谜底是:“三”。

解释:“一”字、减号“-”、再来一个“一”字,组合在一起,得到的字不是“零”,而是“三”。所以,谜底是:“三”字。

(3).你盼着我,我盼着你。(打一数学名词)谜底是:“相等”。(4).七六五四三二一。(打一数学名词)谜底是:“倒数”。(5).八分之七。(打一成语)谜底是:“七上八下”。“七上八下”。活动方式:

这个活动适合于安排在小学二年级。将班里的学生分成八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名组长,组长是负责走上黑板写出该组组员想到的答案,每个小组的组员围成一个圈坐,方便互相讨论。活动正式开始,老师提出第一道谜语:“一加一不是二。(打一字)”,学生听了谜语后,小组进行讨论,想到答案后,组长马上跑上黑板写出答案,每道题限定学生在2分钟内完成,超过了2分钟,组长就不可以上黑板写答案了。接着,老师讲出谜底是“王”字,核对答案,答对的小组加10分,答错的和没有作答的小组不能加分。老师先叫答对的小组的组长站起来解释他们小组是怎样得出答案的,然后老师自己再解释一次答案。然后,全班同学为答对的小组给予掌声鼓励。接着,老师提出第二道谜语,第三道谜语,第四道谜语,第五道谜语。(每一道谜语大概用7分钟,五道谜语一共35分钟)。活动结束了,进行评比奖励和惩罚,第一名的小组给予热烈的掌声表扬,最后一名的小组就要小组组员一起唱歌。(5分钟)

注意事项: 假如有两个小组的组长同时跑上黑板写答案时,要避免组长之间相撞;还有,组长跑上黑板的时候要小心,不要撞到书桌或同学。活动时间:下午第三节课 活动地点:教室

教学设计作业4

二、解释题

1、教学媒体

答:教学媒体是采集、传递、存贮和加工教育、教学信息的工具和载体(或中介),包括教与学两方面的媒体,它是在教与学活动中,传递、承载和控制教育、教学信息的载体或中介,是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问题表

答:问题表是列出一系列相关的问题要求媒体选择者回答,通过对这些问题的逐一回答,来比较清楚地发现适用于一定教学目标(或一定教学情景)的媒体。

3、经验之塔

答:经验之塔是美国媒体教育家戴尔提出的,它将媒体提供的学习经验进行排列,形成金字塔状,由下而上分为11种层次。“塔”的最低层的内容提供的学习经验最直观、具体,逐层上升直接感觉的程度越来越下降,趋向抽象的程度越来越高。

4、教学评价

答:教学评价指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及其综合结果做出科学判定,或给以价值判断,旨在为进一步改进教学工作提供可靠依据,使教学按照一定的方向和水平有序地达到既定的目标。

5、诊断性评价

答:诊断性评价也称“教学性评价”,一般是指在某项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等状况进行的预测。通过这种预测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准备状况,以判断他们是否具备实现当前教学目标所要求的条件,为实现因材施教提供依据。

6、形成性评价

答: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之中,为使教师的专业水平继续提高、不断获取反馈信息,以便改进教学而进行的系统性评价。它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目的是为了找出教师工作中的不足,为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7、总结性评价

答:总结性评价又称“事后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为了解教学活动的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学期末或学年末进行的各科考试、考核都属于这种评价,其目的是检验学生的学业是否最终达到了各科教学目标的要求。总结性评价重视的是结果,借以对被评价者做出全面鉴定,区分出等级,并对整个教学活动的效果做出评定。

三、问答题

1、教学媒体有哪些性质?

答:教学媒体的性质:固定性、扩散性、重复性、组合性、工具性、从属性和能动性。教学媒体的基本功能:教学媒体一般是灵活可以替换的;每一种教学媒体都有其优于其它教学媒体的地方和善于表现的内容,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尽管不存在对任何教学目标都最适用的“超级媒体”,但是对某一个特定的具体的教学目标来说,存在使用某一种媒体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其它媒体情况,既不同的媒体有各自的长处与短处;运用媒体的方式、方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教与学的效果,因为使用媒体不会“自动”促进学习。

2、教学媒体有哪些功能? 答:1.提高课堂教学信息的传递效率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4.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5.有利于资源共享

3、选择教学媒体有哪些依据?

答:教学媒体的选择依据有5条:教学目标(即具体的教学要求),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需要使用不同的媒体去传输教学信息;教学活动内容,各门学科的性质不同,运用的教学媒体会有所区别;教学对象。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接受能力不一样,选用教学媒体又必须顾及他们的年龄特征;资源环境条件,选择应根据具体的设备条件、社会环境和资金技术等可能实现的情况;教学媒体自身的特性,各种教学媒体都具有自身的特性,对应于某些教学活动特别有效。教学媒体选择依据的基本思路是:使用系统方法,对教学目标、学习内容、教学活动、教学媒体的特性和功能、经济性与适用性等进行整体协调,最优化的、适当的选择教学媒体。

4、使用教学媒体有哪些原则? 答:教学性原则 标准性原则 技术性原则 艺术性原则

实时性原则

5、多媒体教学的设计过程有哪些步骤?

答:多媒体教学设计的过程:

1、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

2、选择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活动。

3、选择教学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4、选择评价方式、设计测量工具。

5、整合、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案。

6、教学媒体的教学特性有哪些?

答:教学媒体的教学特性可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可适应性、可利用性、低成本性和高效能性。

教学媒体的可适应性有三个方面的要求:对教学情境的适应性、对学习者特征的适应性、对学习任务的适应性。

教学媒体的可利用性主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内容:教师利用媒体时,操作控制的难易程度;学习者对媒体使用时的参与程度以及学习者本人的操作难易程度;学习场所、办学单位提供利用该媒体的难易、方便程度。

教学媒体的低成本性主要从两方面进行认识:媒体的购置、安装与制作成本;媒体利用时的使用成本。

教学媒体的高效能性与前三个因素密切相关,例如,“低成本、高效能”的媒体选择原则。

7、教学评价有哪些种类?

答:按评价基准的不通,可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自我评价;按评价的功能的不同,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行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按评价内容的不同,可分为过程性评价和成果评价;按照评价分析方法的不通,又可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8、教学评价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答:就是将教学评价的基准建立在被评价对象的群体或集合之外,把群体中每一成员的某种指标逐一遇基准进行对照,从而判断其优劣。教学评价的标准一般是教学大纲以及由此确定的评判细则。

9、如何进行学习过程的评价?

答:评价是教学设计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评价活动是渗透在教学设计过程之中的。它的实施的次数和次序是由教学设计本身的内容、具体过程的需要决定的,与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密切联系。同时,在按一定程序完成各个设计环节之后,各个设计环节之后,对其进行总结性的成果评价,更是十分必要的。所以,一般教学设计模式把评价作为设计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顺理成章的事。

10、多元智能评价应遵循那些指导原则?

答:客观性原则:是指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从测量的标准和方法,到评价者所持的态度,特别是最终的评价结果,都应符合客观实际,不能主观臆断或掺入个人情感。

整体性原则:是指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要对组成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作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而不能以点带面、以偏概全。

指导性原则:是指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不能就事论事,而应把评价和指导合起来,不仅使被评价者了解自己的优缺点,而且为其以后的发展指明方向。

科学性原则:是指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不能光靠经验和直觉,而要根据科学。只有科学合理的评价才能对教学发挥指导作用。

四、论述题

1、试述选择媒体的经验方法。答:

2、试述教学评价在教学设计中的地位与作用 答:教学能调节教学设计人员的心理因素。教学设计是一项富有创造性和改革思想的实践活动,要使教学设计人员富有成效地从事工作,必须对他们的心理进行调控,激发其创造的欲望和改革的动机。没有评价的教学设计,其工作人员的价值观得不到及时认同,必将打打削弱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进行教学设计成果的形成性评价有哪些步骤?试编写一份教学设计成果的形成性评价的方案。

答:

1、学习目标的评价

2、技能测试

3、书面测试

4、成绩认定 评价方案

一、教学目标评价

量化评价标准每项5分,总计10分。

二、教学内容评价

1、教师能准确把握所教学科内容的重点、难点,教授内容正确。

2、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去积极思维。

3、教师能从教学实际出发,转变教材观念,对教材进行科学有效的整合,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不唯教材,创新适用教材。

量化评价标准:第1、2项各4分,第3项2分,总计10分。

三、教师行为评价

1、课堂上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是否能够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学习;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是否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得有法、到位。

2、教师能以学生为主体,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重视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

3、课堂上能营造宽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教态自然亲切,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恰当、具体、有激励性。

4、能够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之处,精心设计问题,所提出的问题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问题的提出,恰到好处。

5、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手段,合理运用教学媒体。

6、课堂上,教师的讲解语言准确简练,示范操作规范,板书合理适用,教学有一定的风格和艺术性。

量化评比标准:第1项8分;第2项5分;第3项2分;第4项4分;第5、6项各3分,总计25分。

四、学生行为评价

主要针对学生在课上的学习状态来评价。

1、看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否被激起,能积极地以多种感观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精神振奋,有强烈的求知欲望。

2、看学生的参与状态,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中的数量、广度和深度是衡量主体地位发挥的主要标志,学生要全员参与,有效参与。

3、看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是否由个体学习到主动合作学习;是否由接受性学习变为探究性学习。

4、看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上的表现。

5、看学生学习的体验与收获。

量化评价评价标准:第1项8分;第2项3分;第3项6分;第4项8分;第5项2分;第6项8分,总计35分。

五、教学效果评价

量化评价标准:第1项4分;第2项7分;第3项4分。总计15分。

六、教学特色评价

教师在教学方式、方法上,知识的生成点上,教学机智与智慧上的闪光点,有不同寻常之处。评价标准:具备上述中的某一点或几点评价。

分数:2---5分。

4、试述学习结果评价的内容,依据本章的内容试编写一份学习结果评价(学习目标的评价、技能测试、书面测试、成绩认定)的方案。答:

第四篇:文论专题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范文)

文论专题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2008-05-22 17:15:44)

一、填空题

1、譬喻 联想

2、社会作用 教化功能 审美情感

3、继承 革新

4、余味 滋味 韵味

5、诗辨

6、才/识?

7、水浒传 西湘记

8、立主脑 减头绪 脱窠臼 密针线

9、这段时间被视为王国维学术人生的文学时期 宋元戏曲考 中国小说史略

二、简答题:

1、简要说说庄子是怎样看待言与意的关系的。“言”和“意”的关系,在庄子看来是“言不尽意”。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庄子·天道》

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也。——《庄子·秋水》 庄子在这两段话中都谈到“言”和“意”的关系。庄子认为,认识主体的人在体认和把握深微之“道”时,语言和心意是有很大差别的,心意虽然也不能完全“察致”玄虚之“道”,但毕竟可以把握到一些细微之处,即其“精”者;而“言”和记录言的“书”,则充其量也只能得其“粗”者,因此虽圣贤之文章著作(“书”)也只能是“糟粕”而已,理应鄙弃之。庄子这一看似偏激荒唐之论,其实蕴涵着非常精辟的合理内核,即人的言论和书籍(当然也包括文学作品)在表达丰富复杂的心意时是并不称职的,只不过是蹩脚的工具罢了。这就是后世文论中著名的“言不尽意”理论的源头。

2、司空图“韵味”说的内涵

“像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合称“四外”,共同构成了司空图“韵味”说的基本内容。

司空图在《与李生论诗书》中提出“韵味”说。

“江岭之南,凡是资于适口者,若醯,非不酸也,止于酸而已;若鹾,非不咸也,止于咸而已。华之人以充饥而遽辍者,知其咸酸之外,醇美有所乏耳。”以比喻来说诗,认为作为诗歌的原始材料或咸或酸都有味,而只有诗歌才具有“醇美”之味;“醇美”之味来源于咸酸而又有别于咸酸,“醇美”之味在咸酸之外,比咸酸更高级更美妙。这种“醇美”之味,又称之为“韵外之致”、“味外之旨”。

所谓“韵外之致”,即强调在语言方面做到“近而不浮,远而不尽”,就是说诗歌创作要比它的语言本身具有更为生动、深远的东西,艺术性语言呈现一种启示性、隐喻性的态势,给读者留下联想、想象与回味的余地。所谓“味外之旨”,不仅要求诗歌语句精美,而且要求在语言文字之外还要有更为耐人回味思考的东西。就是说不要停留在语言锤炼的表面,而是要寄余味于

语言之外,刻画出鲜明可感的形象,寄寓着深厚蕴藉的情意,使读者把玩不已,回味不尽。

3、从“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简单理解文学发展的社会动因。

文学不可能在一种封闭的状态下发展,政治的盛衰、社会的治乱等外界生活场必然会影响到作家的生活、思想和情感,这是文学发展的客观动因。

除了政治,刘勰还认为,时风与社会心理的变化往往也影响文学风格的变化。例如建安文学,由于当时特定的时代特点和社会心理,所以其呈现的面貌很鲜明:

此外,学术文化思想对文学的发展亦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和作用。

根据刘勰之所述,大抵可归纳出三点:

(1)文学随时代、社会诸因素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其规律表现为“质文代变”,即文学内部两种质素――质朴与文华――的相互消长;

(2)从上古到宋齐,“质文代变”的具体表现是,或质胜于文(黄唐虞夏、曹魏后期、东晋),或文胜于质(楚、西汉、西晋、宋齐),或质文相兼(商周、东汉、曹魏前期),总的趋势是由质朴向文华发展;

(3)指出楚汉之后,文华胜过质朴,有悖于雅正之道,对此不良倾向必须予以矫正。刘勰的这些看法均以历史史实为依据,大体还是可信的;至于具体描述则稍有粗疏之嫌,甚至带有历史循环论的色彩。好在刘勰的思考并未就此停下,在《通变》篇中,他还进一步从文学自身的发展变化中找原因,并就如何纠正“从质及讹,弥近弥澹”的不良文风,提出了他自己独到的见解。

综观整个“通变”论,可以说,刘勰是站在一个“惟务折衷”、朴素辩证的立场上看问题的,其文学发展观以“通”(继承)为基础而以“变”(革新)为旨归,以“通”求“变”,以“变”葆“通”,初步建立起了一种积极、进步的文学史观。就像刘勰自己所说的,“文律运周,日新其业。变则其久,通则不乏”(《通变》),这样一种文学史观,不说在当时,即使放在今天,仍能给我们留下诸多的启迪„„

三、论述题

1、孔子的“兴观群怨”说的具体内涵;文学的社会功能与作用 “兴、观、群、怨”是对诗歌(包括乐、舞)社会功能的认识和概括,为孔子所提出。《论语·阳货》:“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所谓“兴”,即“兴于诗,立于礼”(《论语·泰伯》)的“兴”,“言修身当先学诗”(何晏《论语集解》引包咸注),是讲诗歌在“修身”方面的教育作用。所谓“观”,即“观风俗之盛衰”(郑玄注),“考见得失”(朱熹注),是讲诗歌具有一定的认识作用。所谓“群”,即“群居相切磋”(孔安国注)的意思,是讲诗歌具有聚集士人、切磋砥砺、交流思想的作用。所谓“怨”,即“怨刺上政”(孔安国注),是讲诗歌具有批评和怨刺统治者政治措施的作用。

“兴、观、群、怨”说,是孔子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一项重要贡献。虽然对它的具体社会内容,需要进行具体的、历史的分析;但是,从文学理论的角度看,它总结了我国文学在当时的实践经验,特别是《诗经》所提供的丰富经验,把文学的社会功能概括得相当完整、全面,反映出对文学现象的认识十分深刻。在中国文学发展的早期就能提出这样的理论观点,是难能可贵的。

文学是通过生动活泼的社会艺术形象感染人、教育人,借以表现人生价值,通过审美价值的实现达到文学的教育目的的。文学的美悦功能,认识功能和教育功能,是文学最主要的功能。从文学这三种功能的相互关系来看,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首先,文学的认识作用是其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的基础;而教育作用则把对文学作品的认识更加深化;同时,审美作用以艺术自身独特的感染力促进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更好地发挥实际效果。它们的相互作用体现了文学作品中真善美的统一,并分别对人们的知、意、情发生深刻影响。人们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这三种功能互相渗透,互相作用于人的思维意识,对人的精神世界施以全面的影响。因此,也可以从总体上把它看成一种审美教育作用。

总而言之,一部真正的、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其作品中的全部或部分内容,深深地感染着人,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甚至在思想上改造人,进而影响生活、影响社会,推动人类的社会生活不断向前发展、进步。

2、以古典诗词为例,阐释司空图“韵味”说。

“像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合称“四外”,共同构成了司空图“韵味”说的基本内容。

像王维的诗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辋川闲居》);“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汉江临汛》)。这些诗句所表现出来的情景是不同的,但其共同的特点是:景物具体、鲜明、生动,仿佛就在眼前,而其意味的悠远绵长则一下子便把人带到了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幻境。又如韦应物的诗:“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秋夜寄丘员外》);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滁州西涧》);

作为韦应物诗歌的代表作,这两首仿佛描绘出了一幅幅清丽、冲淡的水墨山水画,其意含蓄蕴藉,让人浮想联翩、如临其境,回味深远而绵长。这些诗,都是“近而不浮,远而不尽”而具有“韵外之致” “味外之旨”的优秀之作。

《文论专题》作业2

1、叶燮“才胆识力”说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其中识与严羽的识有何异同?

在叶燮的理论中,“才胆识力”是创作主体最有个性化的因素,是作家个性心理质素最完整的概括由此年形成的学说堪称“心”学。

所谓“才”,是指诗人主体的艺术才能和才华,具体包括诗人观察、认识客观事物的能力,以及艺术地表现“理”、“事”、“情”的能力。

所谓“胆”,是指诗人敢于突破传统束缚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创作中表现为自由创作的艺术精神。

所谓“识”,是指诗人辨别事物“理、事、情”特点的辨别能力,又指对世界事物是非美丑的识别能力,更是鉴别诗歌及其艺术表现特征的能力。

所谓“力”,是指诗人运用形象概括现实生活和客观事物的功力和笔力,以及独树一帜、立一家之言的气魄。它是诗人创作中不同于他人的独创性的力度。叶燮认为,四者之中,“识”处于核心和主宰的地位。叶燮认为,“才、胆、识、力”四者具有一种“交相为济”的关系,“胆”既有依赖于“识”,又能延展深化为“才”,“惟胆能生才,但知才受于天。而抑知必待扩充于胆邪!”而“才”则必须要“力”来承载,“惟力大而才能坚,故至坚而不可摧叶。历千百代而不朽者以此。昔人有云:‘掷地须作金石声。’六朝人非能知此义者,而言金石,喻其坚也。此可以见文家之力”(《原诗》)。因此,没有“力”的作用,“才”是不可能充分展现出来的。总而言之,“才、胆、识、力”四者不可分割,而且相互联系,相互滋润,共同构成了创作主体的个性心理结构。诗人做诗,只有充分调动这四种心智机能,有效协作,方能写出优秀的诗篇来。严羽的“识”是在《沧浪诗话·诗辨》中提出的。所谓“识”,就是识别诗的正路、高格、要义,以汉魏晋以及盛唐之诗为师法的典范和臻至的目标。这就需要诗人或者诗歌欣赏者具备一定的艺术鉴别能力,能“识”出诗歌艺术水准的高低,也就成为学诗者的首要条件。“识”是“入门正”和“立志高”的基本条件。

首先,学诗者需要辨别诗家各体。其次,学诗者还需识别诗中“第一义”。再次,“识”是学诗者主体修养最重要的因素,关系到其对诗歌的审美欣赏与判断能力。严羽认为,“识”包含了“入门须正”和“立志须高”,这是学诗者必须具备的真识。在严羽这里,作为审美判断能力的“识”力,其属于诗歌创作主体有别于客体的内在能动性,在内涵上被赋予了独特的诗学规定性。

2、金圣叹的人物性格理论

人物性格理论是金圣叹小说理论中最在创见的精华部分。在评点《水浒传》的过程中,金圣叹首次把“性格”作为基本概念运用于小说批评,而且还对“性格”的内涵以及在文学作品中如何塑造人物性格作了细致、精彩的阐述。析而言之,他对《水

浒传》人物性格主要有这么几点洞见:

首先,成功塑造人物性格是小说创作的首要任务和取得艺术成就的根本标志。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他说:“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将一部《水浒传》与“别一部书”相比,其独“看不厌”或艺高一筹的原因,不在记事、补史或者辅教化,而恰在于塑造出了“一百八个人性格”――这是金圣叹评价小说与以前诸人不同的标准。

其次,小说人物还应该是个性化、性格鲜明的。强调个别性、个性化是金圣叹人物性格论的重点,同时也是他超越前人的又一独到之处。

再次,小说还应注意如何去表现人物性格的问题。在金圣叹看来,要表现人物性格,好的方式不外乎两点:一种是通过揭示人物内在精神特征来表现性格,着重于人物的“性情”“气质”“胸襟”和“心地”的刻画;另一种是展现人物外部的形态特点,通过描绘人物的“形态”“声口”和“装束”等来表现性格。在古代小说描写人物内心世界还不发达的文化大背景下,金圣叹尤其重视第二种方式,即“由外而内”的、自外貌形态及言行描写而点出性情气质的人物性格刻画法。其中,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又是重中之重。

3、理解李渔戏曲理论“浅处见才”说,谈文学的通俗化问题。在戏曲创作和演出上,李渔旗帜鲜明地主张通俗化,正所谓“能于浅处见才,方是文章高手”(《忌填塞》)。“浅处见才”,可以说构成了李渔戏曲理论崇尚通俗的思想核心。第一、题材的通俗性第二、曲文的通俗性第三、科诨的通俗性 第四、舞台的通俗性

“浅处见才”的通俗化诉求,使理论家在剧本创作时自始至终地想到“填词之设,专为登场”,这样的价值取向应该说对搞后世及至当下产生了发人思考的启示意义。

4、中国古典意境理论大体经历了怎样一个发展历程?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中具有民族特色的范畴之一。《易经·系辞》云: “书不尽言, 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玄学家王弼在《周易略例·明象》中说: “夫象者, 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 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 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 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 象以言著, 故言者所以明象, 得象而忘言, 象者所以存意, 得意而忘象。”

《庄子·外物篇》云:“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这是儒家和道家关于意象的最初论述,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和佛学思潮对意境范畴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不论是王弼的“言不尽意”说,还是陆机的“缘情说”,还是钟嵘的“滋味说”,还是谢赫的“以形写神”、“气韵生动”都使意象的侧重点转向了人的主观精神领域。唐代王昌龄第一次将“意境”与“物境”和“情境”并列提了出来,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将意境这一范畴具体化,认为诗的极致在于“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提出了“象外之象”,这一时期代

表性的还有严羽的“镜花水月”说、范文的“情景交融”说。发展到明、清时期,其代表说法有李贽的“童心说”、三袁“独抒性灵”说、王士祯的“神韵说”、袁枚的“性灵说”。清末王国维的“境界”说,则是对意境理论发展的总结和概括。他在《人间词话》中提出“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这就是“意境”的一个基本发展历程,那么到底意境应该如何理解,如何表述其含义呢?关于这方面的论述可谓汗牛充栋,本人认为童庆炳在《文学理论教程》中的说法更具有代表性:“意境,就是指抒情型作品中所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分析这个定义可以知道:之所以能达到“意境”这一审美高度,有两个因素,一个是“形象系统”、一个是由这一系统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而对这一“形象系统”的要求是“情景交融、虚实相生”。

《文论专题》作业3

一、填空题

1、文心雕龙

2、媒介上 对象上 方式上

3、三一律

4、量 关系 情状

5、美 艺术 美的艺术

6、物理的或自然的情况所产生的冲突 由自然条件产生的心灵冲突 由心灵性的差异而产生的分裂

7、为思想而生活

8、直觉即表现即艺术

9、多歧义性 表情意性 符号自具意义

10、双子星座

二、简答题

1、亚里士多德的文艺价值观

首先,文艺可以给人以知识。其次,文艺可以给人以快感。第三,文艺可以陶冶人的心灵。

2、简单的说布瓦洛的“自然”指什么?

在布瓦洛看来,文艺创作除了要接受理性的控制外,还必须遵守的另一诗学原则就是摹仿自然。布瓦洛所说的“自然”,在理论上源于亚里斯多德和贺拉斯,也继承了文艺复兴以来普遍崇尚自然的追求,不过布瓦洛赋予了这一崇高字眼以特殊的含义。首先,“自然”在布瓦洛那里,不是谓客观现实或自然事物,而是指“常情常理”,也就是现实生活中带有普遍性、规律性、习惯性的东西,亦可称作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理性。布瓦洛认为,文艺创作只有恪守和表现了这种“常情常理”,才可能打动人心,为人们喜爱。其次,“自然”对于布瓦洛有着“自然人性”的含义。这又分有两个方面,一是指由年龄不同造成或决定的性格、性情取向。另一方面是由出身所决定的性格特点。

布瓦洛认为,任何人都会随年龄的改变而改变性格或性情,文艺创作要做到符合“常情常理”、“逼真”、贴近“自然”,就应当抓住年龄这个关键因素。

对于文艺创作的这一“自然”要求,显然是人物“类型化”、“共性化”的主张。毫无疑问,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性格或性情一

般会随着年龄的改变而发生一定的变化,从而文艺创作要塑造出真实生动的人物形象,不能不注意人物的年龄因素。据此来说,布瓦洛的看法不无道理。但是,经验同时能够有力地说明,社会的人的性格或性情的变化,起主要作用的,总是社会的和心理的因素,而决不是生理的自然的年龄。以年龄作为人物性格塑造的根本依据,只能造出没有鲜活个性的类型化形象。在布瓦洛,“自然”或“自然人性”的另一方面含义,是由出身所决定的性格特点。如他说,写英雄就应该写出他们“论勇武天下无敌,论道德众美兼赅”,而若是写平民,则只能有“扭捏难堪的嘴脸”。这是一种血统论在理论上的运用,也是其强调理性统一性的一个体现。当然,布瓦洛是明确反对文艺创作以市井、村夫为描写对象的。由此出发,布瓦洛提出了人物塑造的“定型化”要求。如他说道,“写阿迦门农应把他写成骄傲自私;写伊尼阿斯要显出他敬畏神祗;写每个人都要抱着他的本性不离。”即使是描写“新人物形象”,“你那人物要处处符合他自己,从开始直到终场表现得始终如一。”

3、简要说明泰纳关于科学与艺术对真理的不同认识 泰纳明确谈道:人们为了达到认识真理的目的,“一共有两条路:第一条路是科学,靠着科学找出基本原因和基本规律,用正确的公式和抽象的字句表达出来;第二条路是艺术,人在艺术上表现基本原因与基本规律的时候,不用大众无法了解而只有专家懂得的枯燥的定义,而是用易于感受的方式,不但诉之于理智,而且诉之于最普通的人的感官与感情。艺术就有这一特点,艺术是‘又高级又通俗’的东西,把最高级的内容传达给大众。”将这段话换一种简单的表述就是,艺术是通俗的科学,或科学是专家才能理解的艺术。

三、论述题

1、黑格尔的悲剧冲突理论

关于悲剧冲突,黑格尔以古往今来的悲剧创作为依据,首先对其发生原因做出了归类总结,指出它有以下三种情况:第一是“物理的或自然的情况所产生的冲突”。他认为,这种冲突由于“所涉及的只是外在的自然,以及自然所带来的疾病、罪孽和灾害,这些东西破坏了原来的生活的和谐,结果造成差异和对立”,所以单就它们本身来看,是消极的,“没有什么意义的”。不过艺术创作以之为题材,“只是因为自然灾害可以发展出心灵性的分裂,作为它的结果。”这是说,真正的悲剧不是将自然原因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对立斗争,作为悲剧冲突的根本原因来描写。第二是“由自然条件产生的心灵冲突”。提出这一冲突显然是续上而论的,即在悲剧中直接表现或说明了,悲剧冲突的发生是以自然原因为条件或基础的。因而黑格尔认为,这种冲突是“积极的”,有一定意义的。第三是“由心灵性的差异而产生的分裂”。对于这种分裂导致的悲剧冲突,在他看来“才是真正重要的矛盾”。其重要是在于,“它起于人所特有的行动”。这就是说,真正的悲剧冲突,应是由“心灵性的差异而产生的分

裂”之付诸“行动”引起的,而不是什么外在自然的因素或力量。再简言之,导致悲剧冲突发生的原因应当在于人而不在于自然。对此黑格尔亦做出一个总结:“总之,一方面须有一种由人的某种现实行动所引起的困难、障碍和破坏;另一方面须有本身旨趣和力量所受到的伤害。只有把这两方面定性结合在一起,才是这最后一种冲突的深刻的根源。”这其实就是对真正的、符合悲剧艺术理想的冲突的认识和界定。

2、关于文学的发展,泰纳的哪方面认识或理论给你的印象最为深刻,请加以说明。

泰纳的“三因素”说,在他的美学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也是西方美学史中探讨艺术发展规律的重要理论。所谓“三因素”,指的是“种族、环境和时代”。在泰纳看来.艺术作品是记录人类心理的文献。人类心理的形成,离不开一定的外在条件。因而文艺创作及其发展趋向,是由种族、环境和时代三种力量所决定的。此学说的理论形成是在《英国文学史·序言》中。在这篇文章里,泰纳首先提出了艺术的审美内容问题。他认为,艺术在引导人的去认识一个“真正的人”,把人们带进一个无限的、隐蔽的新世界——心理和情感的世界。但是人的各种心理,都有发生的原因。泰纳列举出三个基本原因,即种族、环境和时代。他把这三者称为“三个原始力量”,并依据其作用不同,分别称之为“内部主源”、“外部压力”和“后天动量”。后来,在《艺术哲学》中,他还对三种力量的不同作用进行具体解析。认为种族是植物的种子,全部生命力都在里面,起着孕育生命的作用;环境和时代,犹如自然界的气候,起着自然选择与淘汰的作用。在艺术本质问题上,泰纳接受了西方传统的摹仿说,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摹仿。同时,他又证明,完全正确的模仿,能产生真,却不能产生美。因此,泰纳提出了“特征”说。他认为,“艺术品的本质在于把一个对象的基本特征,至少是重要特征,表现得越占主导地位越好,越明显越好;艺术家为此特别删节那些遮盖特征的东西,挑出那些表明特征的东西,对于特征变质的部分都加以修正,对于特征消失的部分都加以改造。”其中的“特征”包括四方面内容:其一,事物的某个凸出而显著的属性;其二,事物的某种主要状态;其三,艺术家对对象的主要观念;其四,哲学家所说的事物的本质。

泰纳在描述影响一个民族文学发展的三要素:时代、环境和种族时,着眼的是文化对文学的制约。他说:“作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群众思想和社会风气的压力,给艺术家定下一条发展的道路,不是压制艺术家,就是逼它改弦易辙。”但是,当固有的文化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或者不能表现正在变化中的时代精神时,文学便率先对固有的旧文化进行反叛和扬弃,为新的文化催生。

《文论专题》作业4

1、列表说明严羽“妙悟”说与克罗齐“直觉”说的相似之处与不同

之处

相似之处:

①“妙悟”与“直觉”均揭示了审美和艺术活动不同于其他意识活动的特殊性,强调了艺术的感性功能。

②“妙悟”与“直觉”均强调审美和艺术主体在创造中的决定作用,揭示了审美主体在艺术直觉活动中不通过理性、逻辑、认知而洞见本真、直契本原的特征,接触到艺术创造的心理奥妙和美学规律。不同之处:

①克氏的“直觉”说有其泛美学色彩,而严羽的“妙悟”说则主要论述诗的审美特质,这一不同就导致了后者主张悟性因人而异,诗人“悟”的程度如何,直接影响着作品质量的优劣高低;“直觉”说则否认彼此之间存在质的分野。与佛教哲学所说“利根”、“钝根”一样,严羽区分了“悟有分限,有浅深”,“透彻之悟”与“一知半解之悟”甚或“不悟”的高下差异。有人饱学诗书而导致以才学为诗,其创作成就反而不如学力不深的“一味妙悟”者。而克罗齐的“直觉”说则认为每个人都有直觉活动,所以实际上每个人均有几分是艺术家。艺术的活动并不限于号称“艺术家”的人们在“创作”时才进行,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多少都有审美的活动和艺术的活动,只不过普通人未能将心中已经直觉到的艺术以技术或物质手段记录下来而已。大艺术家和我们平常人在这一点上只有量的分别,而没有质的分别。克罗齐曾言:“‘诗人是天生的’一句成语应该改为‘人是天生的诗人’;有些人天生成大诗人,有些人天生成小诗人。天才的崇拜和附带的一些迷信都起于误认为这量的分别为质的分别。”克氏的这一观点使其“直觉”说带上了浓厚的泛美学和泛艺术论的色彩。

②“妙悟”的一个重要条件是诗人“熟参”前代优秀诗歌,从而领会诗歌创作技巧,把握创作规律,提高艺术修养;而克罗齐则由于其直觉一方面超越了“直觉前”的感受之流的干扰,一方面又超越了“直觉后”的逻辑的、经济的、伦理的、传达技术的约束,因此强调了直觉的绝对纯粹性和艺术家的天生性。③二者对于语言文字等传达媒介的态度有重大差异

以严羽为代表的中国诗学“妙悟”论者强调“不落言筌”,反对“以文字为诗”而不是不要文字而沦于无字天书,反对“参死句”、死于句下而同时主张“参活句”,使语言文字如盐溶于水,达到“透彻玲珑”、“无迹可求”的浑化境界。而在克罗齐那里,在内心酝酿成直觉,这种在内心的表现活动,是心灵的艺术活动。但他把艺术活动仅限于内心的直觉活动,仅限于内心的表现,而把实际的表现活动(在纸上写诗,在画布上画画,在乐谱上作曲)看作是“外射”活动,外射活动的目的仅为保留直觉活动以便其重现,外射活动所产生的外射品(诗篇、书画、乐章等)并非艺术品。实际上,克罗齐是把实际表现活动排斥于艺术活动之外,把实际艺术品排斥于艺术之外,这与严羽的“妙悟”说对艺术本质的揭示是有很大不同的。

2、请阐述精神分析学说对文艺研究的意义

弗洛伊德建立在他所创建的精神分析学说之上的艺术理论,对于文艺学的发展是有着不可否认的积极贡献的,它也实际上产生了具有积极意义的影响。其对于艺术家创作动机的研究,潜意识的探讨,对于艺术作品的心理分析,拓宽和丰富了人们对艺术的发生、艺术创作中的“受动”作用和艺术的意义的理解认识,并且有力地推动了浪漫主义批评或传记批评的发展。后来在西方出现的“原型批评”、“神话批评”亦与之有着直接而密切的关系。其提出的“症候”论,可谓是在“反映”论和“表现”论之外的一种新见,开启了人们分析艺术作品、艺术形象的新思路。最近二十年兴起于西方的“新历史主义批评”,无不能说是将其推广和运用于对社会生活、历史运动的观照认识而发展起来的。

但是,这一理论的偏颇、荒诞和乖谬之处也是明显可见的。其将艺术创造一律看作是艺术家的白日梦,将一切艺术家统统视为受原始本能尤其是性本能支配和控制的人,这不仅是无视艺术家具有在后天环境中生成的互不相同的个性存在,把他们从心理上抽象化了,而且更是否定了艺术家(以及一切社会的人)具有相对独立于其肉体欲望的精神追求,将他们还原为了森林动物,或在本质上是极端自私、仇视社会伦理道德的心理罪犯(如果不是神经病人的话)。

3、请结合文学作品,谈谈韦勒克、沃伦的文学构成理论

韦勒克、沃伦认为,文学作品中有一种本质上不变的东西──“由几个层面构成的体系”,这使它既独立于外部现实,又独立于它的创作者,同时还独立于欣赏者。文学作品这个“由几个层面构成的体系”,究竟有哪些“层面”?韦勒克、沃伦说明,它有四个层面:

一、声音层面。

二、意义层面。

三、意象和隐喻层面。

四、由象征和象征系统构成的“世界”或“神话”层面。

如莎士比亚的忧伤《李尔王》中一句台词:“人必须忍受/死亡,正如他们的出生一样;/成熟就是一切。”韦勒克、沃伦说:“„成熟‟就是一个潜沉的意象,可能来自果园和田野。这里,在自然界植物循环的必然性与人的生命循环的必然性之间提出类比。”

莎士比亚在《麦克白斯》中写道:“日光阴暗下来,那乌鸦/振翅飞返鸦林;/白昼美好的事物开始垂下头、打盹。”韦勒克、沃伦认为,在这几行诗中,莎士比亚给了我们一种“隐喻罪恶的背景”,“这就形成了一个扩张的隐喻,它把黑夜与恶魔般的罪恶、日光与美好的事物平行类比……诗意的朦胧与诗意的具体会合了。句中的主语与谓语反来复去相互作用:如果从动词开始,我们就会问,什么样的事物――鸟、动物、人、花――垂下头、打盹呢?然后,注意到主语的抽象性,我们就会问,垂下头、打盹是否隐喻着„不再保持警惕‟,„在罪恶的力量面前怯懦地畏缩呢?‟”

4、请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对于游移视点、建立连贯性、卷人事件、建构意象中某一个阅读行为的认识。游移视点

文本在表现形式上是不完整的,这就要求读者阅读的时候加以整合完形。这种过程不是突发的,而是贯穿在游移视点所经历的每一个阅读阶段——一种在文本内部移动的视点。伊瑟尔用“游移视点”说明文学阅读活动是在时间流动中将本文内容逐渐揭示的,因而文本活动只能通过各不相同而又连续不断的阅读阶段才能被读者想象。“游移视点”描述的是读者在本文中存在方式的一种手段。他出现在读者的记忆和期望的那个交汇点上,于是产生了读者对于自己记忆的连续不断的修改和复杂性不断增加的期望。

在本文中,读者总是处在保持与滞延的交叉点位置上,每一个个别的句子都预示了一个特殊的视野,但是由于下一个句子相关物以及必然有转化产生的不可或缺的修改,这个视野立刻就转化为背景了。”前一个视野在游移的视点中迅速腿项目后,而本文意义的指示点和刺激因素又不仅直接唤起它的前面的视野,也经常唤起已经深深沉入到过去之中的其他视野方面。

读者对本文视野的注意中心的变化是的每一个结合起来的阅读时刻都承担着一个视野的转变,因此,在读者阅读过程的时间流中,过去和未来不断的汇集在现在的阅读时刻中,游移视点的综合过程使得本文能够作为一个永远可供读者消费的联系网络。我们阅读时,根据对本文的期待,对过去的背离,不断观察和评价事件。意料之外的事情的发生,一定会引起我们根据这一事件矫正我们的期待,重新解释我们赋予已发生的事件的意义

第五篇:会计制度设计形成性考核第三次作业答案

会计制度设计形成性考核第三次作业答

作业三

1.某公司是一家新成立的单件小批多步骤生产的企业,现委托你设计该公司的成本计算方法及核算程序。

要求:⑴根据实际情况,说明该公司应以什么作为成本计算对象?适合采用哪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⑵根据适用的成本计算方法设计其成本核算程序的流程。

答:该公司适合采用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即以产品的批别或件别作为成本计算对象。

⑴根据原始凭证、其他有关资料,编制各种要素费用分配表。

⑵各种要素费用中,基本生产车间发生用于产品生产、有对应成本项目的费用记入“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否则记入“制造费用明细账”;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记入“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发生的费用记入“管理费用明细账”。

⑶将归集在“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的费用编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分配记入“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管理费用明细账”等。

⑷将归集在制造费用明细账”的费用编制制造费用分配表,分配记入“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

⑸将归集在“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 的费用经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后,将完工产品成本记入“库存商品明细账”。

2企业设计短期债券购入和处置业务处理程序?

短期债券购入业务处理程序:

1.由投资业务部门编制“ 股票或债券的投资计划书 ”,经批准后据此填制“ 证券购入通知单 ”一式两联,一联留存,一联交会计部门审批后交出纳部门。

2.出纳根据“ 证券购入通知单 ”开出支票,经审核盖章并登记支票登记簿后交证券公司。

3.出纳收到证券公司的有价证券后,根据证券、支票存根及“ 证券购入通知单 ”编制付款凭证,并据以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

4.会计部门收到付款凭证及有关单据后,登记有关账簿及证券投资登记簿。

短期债券处置业务处理程序:

1.投资业务部门根据证券市场价格及企业投资目标的实现程度,提出证券出售申请,经审批后编制“证券出售通知单”办理证券的卖出手续。

2.会计部门收到证券公司转来的“证券出售通知单”后进行审核,并交出纳部门。

3.出纳部门根据会计部门转来的“证券出售通知单”及银行转来的收账通知编制付款凭证,并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

4.会计部门根据出纳部门转来的付款凭证及有关原始凭证,登记有关账簿及证券投资登记簿。

3.现有一家成立不久的企业,最近固定资产购建业务较多.请为该企业设计一套固定资产核算所需的帐户,并对这些帐户的核算用途作简要说明.答1)“固定资产”帐户.凡符合固定资产标准的资产均通过本帐户核算,本帐户只核算固定资产的原值.企业应按“固定资产登记簿”和”固定资产卡片”设置的固定资产类别、使用部门和每项固定资产设置明细帐.经营租入的固定资产,应另设备查簿进行登记,不在本帐户核算.(2)“在建工程”帐户.凡为建造或修理固定资产而进行的各项建筑和安装工程,包括固定资产新建工程、改扩建工程、大修理工程、购入需安装的固定资产安装工程等发生的实际支出,以及改扩建工程等转入的固定资产净值,均通过本帐户核算.本帐户应按工程物资的类别、品种设置明细账.(3)“工程物资”帐户设置.本帐户用于核算企业库存的用于建造或修理固定资产工程项目的各项物资的实际成本.本帐户应按工程物资的类别、品种设置明细账.(4)“累计折旧”帐户设置.为提供固定资产的原值信息,固定资产损耗的价值不直接冲减固定资产帐户,而通过本帐户来专门核算,它是”固定资产”帐户的备抵帐户.本帐户只进行总分类核算,不进行明细分类核算.需要查明某项固定资产的已提折旧,可以根据固定资产卡片上所记载的该项固定资产原价、折旧率和实际使用年限等资料进行计算.(5)“固定资产清理”帐户.因出售、转让、报废、毁损及对外捐赠而进行的固定资产处置,包括清理的固定资产净值及其清理过程中所发生的清理费用和清理收入等,均通过本帐户核算.本帐户应按被清理的固定资产设置明细帐.(6)“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帐户.它核算企业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恢复等情况.该帐户是固定资产净值的备抵帐户.(7)“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帐户.它核算企业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的提取、恢复等情况.该帐户是“在建工程”帐户的备抵帐户.

下载《教学设计》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设计》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设计形成性考核手册答案

    教学设计形成性考核手册答案 第一章 1、简述学校教学工作的任务。 答:第一,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第二,为学生奠定科学的道德观、价值观基础,促进学生养......

    建筑材料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建筑材料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新版) 建筑材料作业 1 一、选择题 C, A, A, A, A, B, C, C, C, C D, B, B, A, A, B, C, D, A, B 5、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及体积密度 V、V' 0 的......

    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

    《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作业一 一、判断题 1、社会经济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 ) 2、统计调查过程中采用的大量观察法,是指必须对研究......

    税务会计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

    《税务会计》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 一、填空题 1 、 某服装店(小规模纳税人)4月销售服装一批,收取全部货款1040元,则该商店本月应纳增值税是(40)元。 2 、 准予抵扣的货物运费金额是......

    《少年儿童文学》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

    作业1参考答案 一、 填空题 1、 文学 少年2、 年龄3、 儿童性4、 、艺术5、 《草房子》 6、 安然7、 文学素养8、 《稻草人》9、 磨难10、 少年 二、 单项选择题 1、 B 2、......

    2014电大《建筑设备》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

    《建筑设备》课程形成性考核作业(1) 一、填空题: 1、《建筑设备》课程的内容主要有建筑 给水与排水、 建筑采暖 和通风及空气调节,建筑供配电与照明,建筑弱电与消防电气四部分组......

    学前教育学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

    学前教育学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 作业一 一、填空题 1、 标志学前公共教育思想诞生的理论著作是柏拉图的( 《理想国》。 ) 2、 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稚园的创办者是(陶行......

    行政管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_答案[推荐]

    电大【行政管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 答案 作业一一、名词解释 1、地方政府体制:是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法律或标准划分的政府组织形式。 2、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是指组织的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