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东邱陵小学综合实践课整体教学设计
综合实践课整体教学设计 课
题:美丽的风筝
东邱陵小学
赵丽
活动背景分析:
一个好的主题直接决定着一项活动的成功与否。根据四年级学生,他们学习兴趣浓,学习热情高,但是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却比较低,选择什么样的主题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适应他们的年龄特点呢?活动的主题也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条件:感兴趣、贴近生活、亲历体验、预知结论有价值。
春天这个美丽的季节到了,春意盎然,春暖花开。孩子们放风筝好时节。美丽的风筝在天空中变化万千,多姿多彩,构成一副生动的画面。孩子们欢呼雀跃,到底风筝的世界是怎样的世界哪?第一只风筝是什么样子的哪?风筝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哪?它有哪些种类哪?面对这些天真,活泼的孩子们,我萌生了这样一个主题,我要带着他们一同走进风筝的世界。于是我制定了主题的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从风筝的历史入手,引导学生了解它的历史和影响,指导学生积极探索和发现。
能力目标:
对学生搜集到的材料进行筛选,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 通过学生自主调查,得出结论,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组织学生自己动手画动画人物,提高学生思维创造力。情感目标:
针对学生的成果汇报,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培养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往与沟通能力。
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取长补短,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准备阶段
阶段目标:
引导学生的提出自己感兴趣有关风筝的问题 2.学生寻找合作伙伴。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主题的确立
本次活动的学习方式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主题并在研究的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我首先指导学生根据《美丽的风筝》这个主题,根据他们平时对风筝的认识,从中找出他们最想了解哪些知识。于是学生们畅所欲言,经过筛选列出了四项内容供各个小组进行选择:风筝的历史,(风筝的起源,风筝的风俗,风筝的发展史),风筝的结构(按大小分,按形状分,风筝的五大流派)关于风筝节,风筝的简易的做法。
设计意图: 集体研究交流,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制定研究计划、小组成员明确任务、合作完成探究。
(二)划分小组
根据学生的喜欢方面、爱好兴趣,及自己的特长进行划分小组。
通过选定的几个子主题,由学生的意愿和兴趣特长自主选择小组,推举组长,集体讨论为自己组命名。
在小组中有了分工,分散活动。进行调查采访并整理自己的计划、资料、过程记录,并整理成册。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并善于发现自己的特长,让学生认清自身价值。
(三)制定小组活动计划
小组成员间针对自己组的主题制定出一系列计划,教师帮助每组学生制定并完善小组计划。
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围绕自己组的主题,制定出小组计划,广泛征求学生,老师的意见,师生共同完善小组活动计划。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多种能力,并发挥小组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实施阶段
阶段目标:
根据小组计划开展特色活动。记载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体验。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特长,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有效开发学生的各种课程资源。实施的准备 收集资料
老师对于小组的活动计划,加以及时和细致的讲解、分工、并从中找出疑问。帮助学生解决在收集、调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鼓励学生从多种渠道展开搜集,从中选取有价值的信息。教给学生行之有效的整理、分析、归纳资料的方法
学生根据教师的亲临指导,进一步完善计划,并根据自己组的主题特点进行质疑。
(三)归纳整理
老师帮助学生解决在收集、调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鼓励学生。并引导学生从多种渠道展开搜集,从中选取有价值的信息。
学生选择的材料要适合自己组的主题,有无太大价值的信息要进行筛选。自主分析、整理资料,对自己组有用的资料进行整合,对其他组有用的资料可以互赠,找出不足,加以修正。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收获,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各组学生之间的团结互助的精神。)
总结阶段
阶段目标:
应用所学的各种方法。利用身边可利用的资源设计预演。放飞风筝放飞理想,感受春天的美好。体验生活的快乐。展示设计:
组织学生找出适合自己组的汇报展示形式,并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预演,从中找到不足,并及时修改。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各小组以幻灯片,手抄报的形式,交流汇报。
(二)成果展示: 风筝的起源
风筝起源于中国,最早的风筝是鲁班的老师古代哲学家墨翟制造的。据《韩非子·外储说》载:墨翟居鲁山(今山东青州一带)“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是说墨子研究了三年,终于用木头制成了一只木鸟,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墨子制造的这只“木鹞”就是中国最早的风筝。风筝的历史
汉朝以后,由于纸的发明和应用,在制作风筝时,逐渐以纸代木。称为“纸鸢”。五代时,又在纸鸢上系竹哨,风吹竹哨,声如筝鸣故以后称“风筝。唐宋时期,现属潍坊各地扎放风筝已很普遍。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今潍坊诸城人)的《清明上河图》就有六名儿童在放风筝,足以佐证。明清时期,潍坊的风筝达到极盛
到了唐代(公元618~907年)中期,社会进入了繁荣稳定的发展阶段,风筝的功用开始从军事用途转向娱乐,同时由于纸业的发展,风筝的制作材料也由丝绢转而开始使用纸张。风筝逐渐走向民间,类型也丰富起来。宋代(公元960~1279年),风筝的流传更为广泛。当时由于文人的参加,风筝在扎制和装饰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同时由于社会上对风筝的需求,制作风筝发展为一种专门的职业。
明清时代(公元1368~1911年)是中国风筝发展的鼎盛时期,明清风筝在大小、样式、扎制技术、装饰和放飞技艺上都有了超越前代的巨大进步。当时的文人亲手扎绘风筝,除自己放飞外,还赠送亲友,并认为这是一种极为风雅的活动。近年来,中国的风筝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放风筝开始作为体育运动项目和健身娱乐活动普及起来。
在过去,放风筝还常有祭祀的成份在其中,俗称“放晦气”。
《红楼梦》里放风筝的那段就有这方面的描写 :“黛玉见风力紧了,登时线尽,风筝随风去了。众人都说:‘林姑娘的病根儿都放去了,咱们大家都放了罢。’于是丫头们拿过一把剪子来,铰断了线,那风筝都飘飘随风而去。一时只有鸡蛋大,一展眼只剩下一点黑星儿一会就不见了。”
看来那时放风筝真是要把风筝线剪断,让风筝带着吉祥的祝愿,放风筝飞走的。(附图片)设计意图: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主动的探究和学习了有关风筝方面的知识,培养他们的研究兴趣和参与热情。)
风筝的结构
按形状分:
鸟形风筝
虫形风筝
水族风筝
人物风筝
字形风筝
器皿风筝
其它变形图案或几何图形的风筝
风筝的五大流派: 北京沙燕风筝 天津软翅风筝 山东长串风筝 南通六角板鹞 广东灵芝风筝
(在介绍五大流派的基础上,我们还找出了各流派风筝的代表的作品,同学们一同观赏。在交流汇报中增长了知识面。)
关于风筝节(略)
风筝的简易做法:
同学们先说出自己知道的风筝的做法。一起来研究风筝的标准做法。
做自己心中最美的风筝。(动手操作课)
指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往与沟通能力。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收获,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各组学生之间的团结互助的精神。
赏析评价:
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展示后对学生进行评价鼓励为主,改善、纠正。通过预演及成品展示,学生先自评。然后再听取其他组及老师的意见,从中取长补短。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取长补短,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我认为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综合实践课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立足生活实际,选择题材贴近生活和学生的自身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拓展,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回归生活,回归社会,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并在情境中体验、学习、思考和提高。与此同时,教师与学生也共同成长。
第二篇:小学综合实践课整体教学设计
1.3.小学综合实践课整体教学设计
1.课 题:美丽的风筝
2.活动背景分析:
3.一个好的主题直接决定着一项活动的成功与否。根据四年级学生,他们学习兴趣浓,学习热情高,但是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却比较低,选择什么样的主题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适应他们的年龄特点呢?活动的主题也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条件:感兴趣、贴近生活、亲历体验、预知结论有价值。
4.春天这个美丽的季节到了,春意盎然,春暖花开。孩子们放风筝好时节。美丽的风筝在天空中变化万千,多姿多彩,构成一副生动的画面。孩子们欢呼雀跃,到底风筝的世界是怎样的世界哪?第一只风筝是什么样子的哪?风筝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哪?它有哪些种类哪?面对这些天真,活泼的孩子们,我萌生了这样一个主题,我要带着他们一同走进风筝的世界。于是我制定了主题的活动目标 5.知识目标:
6.从风筝的历史入手,引导学生了解它的历史和影响,指导学生积极探索和发现。4.能力目标:
1.对学生搜集到的材料进行筛选,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 2.通过学生自主调查,得出结论,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3.组织学生自己动手画动画人物,提高学生思维创造力。
1.情感目标:
1.针对学生的成果汇报,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2.培养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往与沟通能力。
3.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取长补短,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一.准备阶段
5.2.阶段目标:
3.引导学生的提出自己感兴趣有关风筝的问题 4.2.学生寻找合作伙伴。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一)主题的确立
本次活动的学习方式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主题并在研究的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因为从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来看,任何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都必须是围绕某一个问题的提出、探究和解决来开展;从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性”特征来看,作为思维活动的“研究”,其过程必须通过问题的探究来呈现。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也就没有研究性学习。为了使研究活动有地放失,所以我将大部分时间用到指导学生提出:有研究的价值、贴近主题、具体
明确的问题上。
我首先指导学生根据《美丽的风筝》这个主题,根据他们平时对风筝的认识,从中找出他们最想了解哪些知识。于是学生们畅所欲言,经过筛选列出了四项内容供各个小组进行选择:风筝的历史,(风筝的起源,风筝的风俗,风筝的发展史),风筝的结构(按大小分,按形状分,风筝的五大流派)关于风
筝节,风筝的简易的做法。
设计意图: 集体研究交流,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制定研究计划、小组成员明确任务、合作完成探究。
(二)划分小组
1.根据学生的喜欢方面、爱好兴趣,及自己的特长进行划分小组。2.通过选定的几个子主题,由学生的意愿和兴趣特长自主选择小组,推举组
长,集体讨论为自己组命名。
在小组中有了分工,分散活动。进行调查采访并整理自己的计划、资料、过程记录,并整理成册。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并善于发现自己的特长,让学生认清自身价值。
1.(三)制定小组活动计划
2.小组成员间针对自己组的主题制定出一系列计划,教师帮助每组学生制定并完善小组计划。
3.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围绕自己组的主题,制定出小组计划,广泛征求学生,老师的意见,师生共同完善小组活动计划。4.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多种能力,5.并发挥小组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二.实施阶段
5.阶段目标:
1.根据小组计划开展特色活动。记载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体验。
3.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特长,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有效开发学生的各种课
程资源。
(一)实施的准备
(二)收集资料
6.老师对于小组的活动计划,加以及时和细致的讲解、分工、并从中找出疑问。帮助学生解决在收集、调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鼓励学生从多种渠道展开搜集,从中选取有价值的信息。
教给学生行之有效的整理、分析、归纳资料的方法
7.学生根据教师的亲临指导,进一步完善计划,并根据自己组的主题特点进行质疑。8.(三)归纳整理
9.老师帮助学生解决在收集、调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鼓励学生。并引导学生从多种渠道展开搜集,从中选取有价值的信息。
10.学生选择的材料要适合自己组的主题,有无太大价值的信息要进行筛选。自主分析、整理资料,对自己组有用的资料进行整合,对其他组有用的资料可以互赠,找出不足,加以修正。11.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收获,体验成功的快乐。培
养各组学生之间的团结互助的精神。)
三.总结阶段
12.阶段目标:
1.应用所学的各种方法。利用身边可利用的资源设计预演。2.放飞风筝放飞理想,感受春天的美好。体验生活的快乐。
(一)展示设计:
13.组织学生找出适合自己组的汇报展示形式,并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预演,从中找到不足,并及时修改。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
和创新思维能力
14.各小组以幻灯片,手抄报的形式,交流汇报。
15.(二)成果展示: 16.风筝的起源 17.风筝起源于中国,最早的风筝是鲁班的老师古代哲学家墨翟制造的。据《韩非子·外储说》载:墨翟居鲁山(今山东青州一带)“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是说墨子研究了三年,终于用木头制成了一只木鸟,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墨子制造的这只“木鹞”就是中国最早的风筝。18.风筝的历史
19.汉朝以后,由于纸的发明和应用,在制作风筝时,逐渐以纸代木。称为“纸鸢”。五代时,又在纸鸢上系竹哨,风吹竹哨,声如筝鸣故以后称“风筝。唐宋时期,现属潍坊各地扎放风筝已很普遍。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今潍坊诸城人)的《清明上河图》就有六名儿童在放风筝,足以佐证。明清时期,潍坊的风筝达到极盛
6.到了唐代(公元618~907年)中期,社会进入了繁荣稳定的发展阶段,风筝的功用开始从军事用途转向娱乐,同时由于纸业的发展,风筝的制作材料也由丝绢转而开始使用纸张。风筝逐渐走向民间,类型也丰富起来。宋代(公元960~1279年),风筝的流传更为广泛。当时由于文人的参加,风筝在扎制和装饰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同时由于社
会上对风筝的需求,制作风筝发展为一种专门的职业。
7.明清时代(公元1368~1911年)是中国风筝发展的鼎盛时期,明清风筝在大小、样式、扎制技术、装饰和放飞技艺上都有了超越前代的巨大进步。当时的文人亲手扎绘风筝,除自己放飞外,还赠送亲友,并认为这是一种极为风雅的活动。近年来,中国的风筝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放风筝开始作为体育运动项目和健身娱乐活动普及起来。
1.在过去,放风筝还常有祭祀的成份在其中,俗称“放晦气”。8.《红楼梦》里放风筝的那段就有这方面的描写 :“黛玉见风力紧了,登时线尽,风筝随风去了。众人都说:‘林姑娘的病根儿都放去了,咱们大家都放了罢。’于是丫头们拿过一把剪子来,铰断了线,那风筝都飘飘随风而去。一时只有鸡蛋大,一展眼只剩下一点黑星儿一会就不见了。”
1.看来那时放风筝真是要把风筝线剪断,让风筝带着吉祥的祝愿,放风筝飞走的。(附图片)
2.设计意图: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主动的探究和学习了有关风筝方面的知识,培养他们的研究兴趣和参与热情。)
3.风筝的结构 4.按形状分:
5.鸟形风筝 虫形风筝 水族风筝 人物风筝 字形风筝
6.器皿风筝 其它变形图案或几何图形的风筝
7.风筝的五大流派: 8.北京沙燕风筝 9.天津软翅风筝 10.山东长串风筝 11.南通六角板鹞 12.广东灵芝风筝 13.(在介绍五大流派的基础上,我们还找出了各流派风筝的代表的作品,同学们一同观赏。在交流汇报中增长了知识面。)
14.关于风筝节 15.(略)
16.风筝的简易做法:
1.同学们先说出自己知道的风筝的做法。1.一起来研究风筝的标准做法。2.做自己心中最美的风筝。(动手操作课)
17.指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往与沟通能力。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收获,体验成功的快乐。培
养各组学生之间的团结互助的精神。2.赏析评价:
9.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展示后对学生进行评价鼓励为主,改善、纠正。通过预演及成品展示,学生先自评。然后再听取其他组及老师的意见,从中取长补短。
1.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取长补短,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2.我认为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综合实践课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立足生活实际,选择题材贴近生活和学生的自身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拓展,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回归生活,回归社会,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并在情境中体验、学习、思考和
提高。与此同时,教师与学生也共同成长。
10. 提 交
第三篇: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
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
作者: 宝冬梅(小学综合实践 辽宁阜新小学综合实践班)
评论数/浏览数: 5 / 3745
发表日期:
2011-05-15 19:01:15 1.通过了解过年的来历和故事、春节的习俗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了解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2.比较过去和现在的年货情况,在活动中逐渐了解和掌握访谈、比较、观察等研究的基本技能。
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
课题:过年啦 教学目的:
1.通过了解过年的来历和故事、春节的习俗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了解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2.比较各民族的新年习俗,培养收集资料的能力,学习如何整理资料、利用资料。
3.比较过去和现在的年货情况,在活动中逐渐了解和掌握访谈、比较、观察等研究的基本技能。
4.参加除旧布新的打扫和布置活动,学习与人合作,体会助人为乐与互助的快乐,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5.指导学生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演唱歌曲《过新年》,让学生感受过年的热闹景象,教育学生热爱今天的幸福生活。教学重、难点:
1.通过了解过年的来历和故事、春节的习俗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了解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2.比较过去和现在的年货情况,在活动中逐渐了解和掌握访谈、比较、观察等研究的基本技能。教学方法:
演示法、讨论法、动手实践法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一
除旧换新大行动
生1:要过年了,人们都忙着打扫房间,迎接新年。可是我家邻居齐奶奶,她家只有一个人,冷冷清清的,要是能为她做点什么就好了。生2:我们可以去帮齐奶奶装扮房间,把过年的喜庆气氛带进她的家。1.参观齐奶奶的家。
学生说说齐奶奶的家一共有多少个房间,分别是什么,基本情况是怎样的,以及帮她布置家的时间。2.做准备。
罗列要做的事情,做好准备,列清单,准备工具。3.动手布置。
学生开始打扫房间,布置房间。
第2课时
活动二
不一样的新年习俗
生1:昨天电视里播放各地庆祝新年的节目,我发现许多民族过年穿的衣服和我们不一样。
生2:是吗?我们一起来找找资料,把两个民族不同的过年习俗做成对比卡片,向同学们做介绍吧!1.说说自己民族的新年习俗。师:回忆一下自己每次过年的情景。学生说一说,讨论。
2.了解另一个民族的新年习俗。
通过看书、看录像、上网,了解其他民族的一些新年习俗。学生汇报资料。3.归类整理。
师:大家找来的资料还真不少,我们一起来整理吧!学生把资料分成几块,分块整理。4.做对比卡片。
学生把资料做成对比卡片。5.作介绍。学生介绍。
第3课时
活动三
年货的过去和现在
生1:昨天我陪妈妈上街买年货,妈妈说现在的年货比前几年多多了,她都挑花了眼。
生2:是吗?过去的年货和现在的有什么不一样呢? 1.今年的年货。
让学生记下家里买回来的年货,互相说说。2.去采访。
列采访提纲,做采访记录单。3.作比较。讨论大家的采访记录单,把现在的年货和过去的年货比一比,说说有什么不同。
第4课时
一、创设情境
1.听音乐入室,师生用歌声互相问好!
2.引言:今天,老师带大家去坐一辆马车,你们看是什么马车呢?时间马车会把我们带到哪一天呢?
引入学生跟老师一起做律动《铃儿响叮铛》。
二、导入新课
1.从《铃儿响叮铛》进入新年的画面,并配上声音“过年啦,过年啦!”,使学生体会时间马车载着我们到了新年这一天。
2.放歌《新年好》,师生互相祝贺新年好,体会新年气氛。(课件播放歌曲伴奏及画面)
3.请同学们说说过新年有哪些活动或场面,课件展示过新年的各种活动场面
4.课件范唱《过新年》,边看边听,学生初步感受歌曲。5.学生说出对歌曲的感受。
6、跟着范唱带唱歌结束课堂
第四篇: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
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活动: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垃圾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2、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二、活动准备:
1、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说说环境的变化,并了解当今社会人们是如何处理垃圾的。
2、教师收集有关的图片、数据、文字资料和录象带。
三、课前准备:
1、教师用的展板一块,照片、文字材料(粘贴好)。
2、录象带、钢琴曲磁带和“表扬章”。
3、实物投影仪所用文字(三彩二白 一空)。
4、地球图片、文字、双面胶带、钢笔。
5、学生研究用的方案和宣传稿。
(一)、展板内容如下
前
言
同学们,你们了解迁安吗?你们了解迁安市每天产生的垃圾是怎样处理的吗?
衡水市生活垃圾的管理主要分为清扫、收集、运输和处理四个环节。同学们每天在市区看到的清洁工人,大部分是清扫街道和收集垃圾的。清洁工人们大约每天4至5点上班,晚上会工作到10点。工作的时间长,工作量也相当大。他们中平均年龄将近40岁,有些还是年过半百的老人。清洁工人们的收入也不多,每月600元,再加上政府的一些补贴,仅供一个月的生活费。我市的这些垃圾除了来自街道的各个小区外,大部分来自宾馆、饭店、农贸市场等等,一天之内产生的垃圾量相当庞大,如果不加处理,后果不堪设想。我市的垃圾中转站,分布在市区的各个街道。所有的垃圾都在中转站装好,统一运送到填埋厂,不焚烧,不堆肥,全部填埋掉。同学们,了解了这些情况后,你能为迁安做些什么呢?
(二)、照片说明:
老人:看到这位年过五旬的老人,你能从他的笑容中体会到清洁工人的劳累与艰辛吗?
垃圾箱:你可不要小看这个垃圾箱哦!它的作用可大了。你知道晋江市区有多少这样的垃圾箱吗?
没有分类的垃圾:所有的垃圾都堆在一起,这样使那些能利用的垃圾也无法再利用。你能将这些垃圾进行分类吗?
大家伙:衡水市区所有的垃圾,都是通过这个“大家伙”统一装好后,再运输到垃圾填埋厂进行处理。你见过这个笨重的“大家伙”吗? 工人工作:清洁工人们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没有他们,哪有我们清新美丽的城市。他们才是衡水市的“大功臣”。
倾倒:清洁工人们就是这样一车一车,把分散在迁安市区大街小巷的垃圾收集起来,运输到垃圾中转站。你能感受清洁工人们在烈日和寒风中的辛苦吗? 活动过程:
一、计算导入:(算一算)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上一堂研究课。在上课前,老师想出道题目考考大家,怎么样?”
1、出示题目:
衡水市约有68万左右人口,如果每户家庭每天产生1千克的垃圾,那么1天之内,衡水市会有多少垃圾呢?
如果以30天计算,每个月又会产生多少垃圾呢?
如果一年以365天计算,迁安市每年又会产生多少垃圾呢?
2、学生计算,教师板书。
日
280000千克
280吨
月
8400000千克
8400吨
年
100800000千克
100800吨
3、“看了上面的数据,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4“我们刚才算的,只是衡水市一年之内家庭产生的垃圾量,这个是不是最终的数据呢?为什么?(加上宾馆、饭店以及衡水市大大小小的厂家,垃圾量大大超出了上面的这个数字)衡水市就有那么多的垃圾,那么全世界呢?”
5、出示地球图片,讲述全球垃圾现状,贴上垃圾覆盖的效果。“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来研究有关垃圾的问题。这个问题可是个世界级的难题,你们有没有信心挑战这个难题?”
二、观看录象:(看一看)
“我们就从自己熟悉的迁安市来开展研究。接下来,就让我们从录象中去看看衡水市产生的垃圾是怎样的一种情况!”
1、学生观看录象。
2、“看了刚才的录象,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3、教师提出研究要求: 活动建议:
(1)、研究方案时,大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小组的集体智慧,各抒己见。
(2)、每小组一人负责记录方案。
(3)、交流方案时,每小组派一个同学做小组汇报发言。
三、研究方案:(写一写)
1、学生研究,教师巡回指导。
2、全班交流,教师提要求。
第五篇: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案例设计
张沟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
综合实践课是着眼于生活本身的课程,教师可以更大限度地发挥创造性,设计出有趣多样的教学活动设计,贴近学生在各科所学到的知识及生活经验,以学生的问题和兴趣出发,在活动中掌握比较,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形成对身边世界感兴趣,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内容:了解家乡水资源情况 活动对象:
三、四年级 活动地点:实地、教室
活动目的:
1、水在动植物的生长和人类社会发展中所起的重大作用,了解家乡水资源情况,增强节约用水的自觉性,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认识到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危害,让学生学会对水污染进行调查的基本方法,学会对水污染进行测定这一实用技术。
3、通过收集资料、观察讨论、计算、小组合作等多种活动方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运用资料、计算等能力。
活动重点和难点:
重点 :整合多学科知识,多方面,多角度了解水资源,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难点:合理利用水资源。
活动准备:
1、搜集资料,了解家乡水资源情况及水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查、看、听、问,了解我们的家乡缺水现状。
3、观察、统计哪些用水浪费和污染水源情况。
4、各种记录表、图片。
活动过程:
一、观察家乡水资源(时间:一周)
学生自愿组合成三个大组,保证同一合作组内的学生优差搭配,充分发挥学生团结合作能力。小组成员之间积极合作,积极互赖,互相补充。进行观察家乡水资源,并统计看到的情况。提醒观察时注意安全,并能专注、安静地观察,对这三个点采样,从“水温、颜色、臭、残渣”进行统计。
二、各小组汇报调查的情况,三、教师介绍以前家乡山清水秀、风景优美的画面。
四、比较、分析:造成水污染的原因
生1:家乡河流属于季节性河流,河水流量小,自净能力差,河两岸的植被遭受到严重的破坏。
生2:养猪户的环保意识差,环卫实施设备不健全,排污口设置不合理。
五、导行,做节水小卫士,做环保小主人。
在我们的周围,如家庭、学校、公共场所等类似的用水浪费现象,同学们注意观察了吗?
看一看:如果自来水龙头不拧紧,水一滴一滴的往下滴,10天就会漏掉1000千克水,这些水可供炼钢40千克,发电100度,生产化肥500千克。
师:节约用水就是创造财富。
算一算:每人每月节约2千克水,全校500多名师生可节约水多少千克?
谈一谈:看一幅黄河中游受污染的画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让学生提出问题,形成假设,整理资料,作出结论,验证结论,不能让学生停留于浅层,要引导学生反思,养成探究性学习的习惯。
师:真是不算不看不知道,一算一看吓一跳。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号召人们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师小结:节约用水,人人有责;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六、拓展延伸
向家人、向社会广泛宣传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