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轩—— 晏殊的《蝶恋花》赏析及教案

时间:2019-05-12 22:48: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轩—— 晏殊的《蝶恋花》赏析及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轩—— 晏殊的《蝶恋花》赏析及教案》。

第一篇:语文轩—— 晏殊的《蝶恋花》赏析及教案

语文轩—— 晏殊的《蝶恋花》赏析及教案

晏殊的《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歌咏风花雪月之诗已成为中国诗歌史的奇观。没有一个民族的诗人像中国文人那样拥有一颗易被风花雪月浸透的伤感的心灵。以月为背景,渲染心情的咏月诗更是历代不乏其作者。其中北宋的名词人晏殊(991——1055),以其清新淡雅,含蓄而有韵致的笔触为后人留下了颇有文学价值的《珠玉词》。而《珠玉词》中的《蝶恋花》更是让后人经久不衰传诵。

词的上阕便用“槛菊愁烟兰泣露”开头,一个“菊”、“愁”、“泣”便奠定了词的感情基调是伤感萧瑟的。是一首以悲秋寄离愁的作品。自古逢秋悲寂寥,所以在文人情结中有秋风秋雨秋煞人之说。“秋”也总是和文人的感伤,忧郁情结相联系。

首句的“泣”字用得非常好,采用拟人的手法。让读者的心情始带忧伤。兰花它为啥哭泣?是在与作者同悲吗?还是它也难耐这萧瑟的“秋”?“泣”字用在这与“感时花溅泪”有异曲同工之妙。次句“罗幕轻寒”进一步点明了时令已来到深秋,虽处在罗帏帐下,但寒意也逼人。作者此时此刻是多么伤心。燕子也会双飞,而我呢?孤单一人,睹燕思人,更是伤怀不已。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写得有点隐晦,但作者离情别绪的伤感还是不难让读者猜测,明月啊!你既不懂得离恨,此时你又为何穿过朱户,来到我的床前呢?当圆月在树梢头隐约美丽的时候,那温柔的月儿不单是照着幸福快乐,正在安然入睡的人儿,还有一颗孤寂悲伤,彻夜难眠的灵魂。也许作者是在等待一个承诺,那个曾经说过要在月圆时与他共同分享圆月的女子,又或是在思念远方的亲人。可如今月圆了,却又为何只剩下我一个人孤独呢?无眠的月光,将作者的思念离愁沥出一道道碎影。心已憔悴,梦也飘渺,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这里作者的离愁很容易让人想起张若虚的“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春江花月夜)。

词的下阕作者将笔锋一转,在时间上写昨夜。“昨夜”与“到晓”在时间上形成对照。这又是作者的用笔之妙。先写黎明之景,再将画面回到昨夜,点明难眠的原因。

“昨夜西风凋碧树”如此萧败的景象,更添作者的孤枕难眠的离恨之情。同样,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也是在残败的景象下,抒写心中无止境的离愁与思念。“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读来如泣如诉,不是“独自莫凭栏”吗?可是孤枕难眠,满腔情感无处诉说的人儿又怎会不凭栏呢?望不尽的天涯路,剪不断的相思愁……

山也迢迢,水也迢迢,山水迢迢,路遥遥。心中的人儿,此刻你是否也难眠呢?“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想把我的思念带给你,可欲诉欲寄思念之情时,发现竟无尺素。而无法寄出我的思念,如此让人悲伤。把我的思念托给那明月吧,让它千里寄相思,可明月竟丝毫不懂得离愁。把思念托给那西风吧,看看它能否替我传送,可山长水阔,它能载得动吗?如此不明事理的明月与西风,煽动作者一颗孤寂的心情,这一切都是因离愁引起的。如此千头万绪,如此撩人心肠,我们的读者又怎能不悲伤?这样一份思念之情,心中的人儿又如何才能知道呢?唉!断人愁肠的离恨啊!你注定只能遗落在天涯路上了……

词的结尾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让人回味无穷,所以晏殊的《蝶恋花》一直被后人传诵,其动人之处也在此尽显。

《蝶恋花》(晏殊)教案

山东垦利一中 王同亮 教学目标:

1、披文入情,由辞体情。

2、体味本词的写作特色。课时:1节

教学方式:研习式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引:有这样一位词人,他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他的《浣溪沙》中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原诗: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二句,传诵颇广。知道这位词人是谁吗?对,他就是晏殊。今天,我们来学习的他另一首颇负盛名的词作――《蝶恋花》。

二、文学常识 关于作者:

见教材P64注⑥。补充:谥元献。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又编有类书《类要》,今存残本。

三、文本研习:

1、起句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这些景物带有什么特点? :起句描写了晓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在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像在默默饮泣。|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征色彩(象征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色彩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因此说,这些景物都染上了主观的色彩。

2、第二句中,写罗幕的“轻寒”,与“燕子双飞去”有必然关系吗?特别点出“双飞”有什么意味?

:(先说这两句的大意: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这两种现象间本不一定存在着联系,但在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里,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的。这里与其说是燕子的感觉,倒不如是写帘中人的感觉――不只是在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在心理上也荡漾着孤孑凄清而引起的寒意。|燕子的双飞,更反衬出主人公的孤独。

这两句表面上是只写客观景物,实则暗含着浓浓的情感色彩。真乃“一切景语皆情语”。

3、第三句“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点明了什么?有没有别的信息?

:这句在时间上由“今晨”回到“昨夜”。有两点变化。一是点明了幽怨、哀愁是因为“离别”,二是“怨”由隐微转为强烈――怨恨月亮不解人意。|明月本无知无情,它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该怨恨它。但却偏要怨。这种仿佛无理的埋怨,却正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在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及外界事物所引起的触动。这与苏轼《水调歌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机杼相类。

4、看第四、五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问: ⑴词句中哪些词与上面照应?

:“昨夜”承上“到晓”,折回写今晨登高望远;“独上”应上“离恨”,反照“双飞”;“望尽天涯路”正从上文的一夜无眠生出。

⑵“昨夜西风凋碧树”只是眼前所见之景吗?“凋”字如何理解?

:“昨夜西风凋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飘落树叶情景的回忆。|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肃杀,“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故“凋”字既写出了景,又道出了情。

⑶“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与上文有何关系?这句所写的境界有什么特别处?

:既然主人公有着浓郁的离愁别恨,就要想法排遣,于是,她“便独上高楼”。|以上抒写的只是忧伤低迴之音,这里却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有人说,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百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所以,这几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情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冼尽铅华,纯用白描。气象阔大,境界高远,成为全词的警句。

5、看最后一句。分析本句与上句的联系,两个分句之间怎样的关系?这句与上一句有某些共同点吗?

:这句与上句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由于高楼骋望,不见所思,因而想到音书寄远:“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两个分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难抵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更加突出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词也就在这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山长水阔”与“望尽天涯路”照应,“知何处”的感叹更增添了全词悠远辽阔的意境和令人思之不尽的情致。

四、体味本词的艺术特色。

1、本词与晏殊的其它词作相比,它的上、下片之间,在境界、风格上是稍有区别的。上片取境较狭,风格偏于柔婉;下片却境界开阔,风格近乎悲壮。

2、词中,作者用了烘托与反衬的手法写女主人公内心的悲苦。前者如“槛菊愁烟兰泣露”,是以悲景写愁,与词中人物同病相怜。后者如“燕子双飞”、“明月穿户”,都以乐景写悲,以双燕、月光无情反衬女子有情。

五、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此词。

2、做“学习与评价”是的有关练习。

第二篇:晏殊《蝶恋花》赏析

晏殊--《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此作品为晏殊写闺思的名篇。词之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取景注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把此词“昨夜西风”三句和柳永、辛弃疾的词句一起比作治学的三种境界,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足见此词之负盛名。全词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

起句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象默默饮泣。兰和菊本就象喻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移情于景,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

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这两种现象之间本不一定存联系,但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这里,与其说是写燕子的感觉,不如说是写帘幕中人的感受。燕的双飞,更反托出人的孤独。接下来两句“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从今晨回溯昨夜,明点“离恨”,情感也从隐微转为强烈。这种仿佛是无理的埋怨,却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怅触。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过片承上“到晓”,折回写今晨登高望远。“独上”应上“离恨”,反照“双飞”,而“望尽天涯”正从一夜无眠生出,脉理细密。“西风凋碧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忆。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厉肃杀,“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显著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景既萧索,人又孤独,几乎言尽的情况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广远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之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有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彩笺:指题诗的诗笺;尺素,指书信。两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无寄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更加突出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词也就这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山长水阔”和“望尽天涯”相应,再一次展示了令人神往的境界,而“知何处”的慨叹则更增加曳不尽的情致。

词的结尾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让人回味无穷,所以晏殊的《蝶恋花》一直被后人传诵,其动人之处也在此尽显。

——————————————————

词的上阕便用“槛菊愁烟兰泣露”开头,一个“菊”、“愁”、“泣”便奠定了词的感情基调是伤感萧瑟的。是一首以悲秋寄离愁的作品。自古逢秋悲寂寥,所以在文人情结中有秋风秋雨秋煞人之说。“秋”也总是和文人的感伤,忧郁情结相联系。

首句的“泣”字用得非常好,采用拟人的手法。让读者的心情始带忧伤。兰花它为啥哭泣?是在与作者同悲吗?还是它也难耐这萧瑟的“秋”?“泣”字用在这与“感时花溅泪”有异曲同工之妙。次句“罗幕轻寒”进一步点明了时令已来到深秋,虽处在罗帏帐下,但寒意也逼人。作者此时此刻是多么伤心。燕子也会双飞,而我呢?孤单一人,睹燕思人,更是伤怀不已。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写得有点隐晦,但作者离情别绪的伤感还是不难让读者猜测,明月啊!你既不懂得离恨,此时你又为何穿过朱户,来到我的床前呢?当圆月在树梢头隐约美丽的时候,那温柔的月儿不单是照着幸福快乐,正在安然入睡的人儿,还有一颗孤寂悲伤,彻夜难眠的灵魂。也许作者是在等待一个承诺,那个曾经说过要在月圆时与他共同分享圆月的女子,又或是在思念远方的亲人。可如今月圆了,却又为何只剩下我一个人孤独呢?无眠的月光,将作者的思念离愁沥出一道道碎影。心已憔悴,梦也飘渺,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这里作者的离愁很容易让人想起张若虚的“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春江花月夜)。词的下阕作者将笔锋一转,在时间上写昨夜。“昨夜”与“到晓”在时间上形成对照。这又是作者的用笔之妙。先写黎明之景,再将画面回到昨夜,点明难眠的原因。

“昨夜西风凋碧树”如此萧败的景象,更添作者的孤枕难眠的离恨之情。同样,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也是在残败的景象下,抒写心中无止境的离愁与思念。“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读来如泣如诉,不是“独自莫凭栏”吗?可是孤枕难眠,满腔情感无处诉说的人儿又怎会不凭栏呢?望不尽的天涯路,剪不断的相思愁……

山也迢迢,水也迢迢,山水迢迢,路遥遥。心中的人儿,此刻你是否也难眠呢?“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想把我的思念带给你,可欲诉欲寄思念之情时,发现竟无尺素。而无法寄出我的思念,如此让人悲伤。把我的思念托给那明月吧,让它千里寄相思,可明月竟丝毫不懂得离愁。把思念托给那西风吧,看看它能否替我传送,可山长水阔,它能载得动吗?如此不明事理的明月与西风,煽动作者一颗孤寂的心情,这一切都是因离愁引起的。如此千头万绪,如此撩人心肠,我们的读者又怎能不悲伤?这样一份思念之情,心中的人儿又如何才能知道呢?唉!断人愁肠的离恨啊!你注定只能遗落在天涯路上了……

词的结尾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让人回味无穷,所以晏殊的《蝶恋花》一直被后人传诵,其动人之处也在此尽显。

第三篇:晏殊词《蝶恋花》赏析

晏殊词《蝶恋花》赏析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别离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我们还是先来认识一下词人晏殊吧!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少年得志,以神童称,景德二年(1004),以神童诏试,赐同进士出身。仕途得意,宋仁宗时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位极人臣。至和二年(1055)病卒京都开封,卒谥元献。晏殊虽多年身居要位,却平易近人。当时名臣范仲淹、富弼、欧阳修、张先等均出其门下。能诗、善词,文章典丽,四

六、书法皆工,而以词最为突出,有“宰相词人”之称。其词受南唐冯延巳的影响较深,典雅流丽,意象精美,开创北宋婉约词风,被称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有《珠玉集》存于世。

此词为深秋怀念远人之作,风格疏淡,词意深婉,境界较高。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过:“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蝶恋花》就是如此。

此词上阕写景,景中著情。槛菊、玉兰、罗幕、燕子、明月,在主人公的眼中都满含愁绪。其实物本不具感情,它不会因为人而改变形态,但他会因为人而著有感情。满心愁怨,物皆著愁怨之色彩。苑中的菊花笼着轻雾,含情脉脉;玉兰沾露,默默饮泣,人性化的写法,呈现的是主人公的哀愁离绪。罗幕荡漾,缕缕轻寒;燕子双飞,结伴远去,对比的手法,反衬出主人公的孤寂落寞。明月皎皎,斜光入窗,以明月的无情映照出人的苦闷惆怅。上阕从清晨写到明天清晨,一个轮回,轮回的不是快乐和美好,而是失落和怨愁,是思念和孤寂。这一切的一切都和主人公此时此刻的心情紧密结合,都添加了主人公的思情意绪,更显得此情之苦之深。

下阕写人,情深意浓。通过主人公的一系列活动,将主人公对远人的思念具体化,形象化,可感化。过片紧承上阕,继续写昨夜的见闻。被明月招惹的昨夜无眠的主人公,看到寒冷的西风,呼呼而来,落叶满地,劲厉肃杀,更添愁苦和悲凉。突然转到次日清晨,孤夜无眠的主人公还是一个人,怀着对远人的思念,登上高楼,凭高远眺,四顾茫茫,哪里望得见远人啊?百感交集,无人诉说心中的愁苦和深情的思念。在这空濛阔远的天地里,思念的情愫漫漫衍生,加重,扩散开来。这里,通过地点的转换和空间的迁移,将主人公对远人的怀念和渴慕展露无遗。所不同的是,这三句从上阕的柔情密意,突然变得空阔悲壮,因而传唱千古。既然登高不见远人的身影,那就寄书以表达思念之情吧!这两句采用复叠的句法,彩笺和尺素都是书信的代称,山长和水阔都是遥远的指称。反复使用,将主人公欲寄音书的殷切愿望和无寄之处的惆怅对应比照,更加显得悲凉深厚。全词在这渺茫无奈中收束作结,让人生出许多怜惜和感动来!

第四篇:《蝶恋花》(晏殊)教案

《蝶恋花》(晏殊)教案

即墨一中

张振前

教学目标:

1、披文入情,由辞体情。

2、体味本词的写作特色。

教学设计:课时:1节

教学方式:研习式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引:有这样一位词人,他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他的《浣溪沙》中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原诗: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二句,传诵颇广。知道这位词人是谁吗?对,他就是晏殊。今天,我们来学习的他另一首颇负盛名的词作――《蝶恋花》。

二、文学常识 关于作者:

见教材P64注⑥。补充:谥元献。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又编有类书《类要》,今存残本。

三、文本研习:

1、起句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这些景物带有什么特点?

:起句描写了晓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在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像在默默饮泣。|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征色彩(象征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色彩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因此说,这些景物都染上了主观的色彩。

2、第二句中,写罗幕的“轻寒”,与“燕子双飞去”有必然关系吗?特别点出“双飞”有什么意味?

:(先说这两句的大意: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这两种现象间本不一定存在着联系,但在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里,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的。这里与其说是燕子的感觉,倒不如是写帘中人的感觉――不只是在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在心理上也荡漾着孤孑凄清而引起的寒意。|燕子的双飞,更反衬出主人公的孤独。

这两句表面上是只写客观景物,实则暗含着浓浓的情感色彩。真乃“一切景语皆情语”。

3、第三句“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点明了什么?有没有别的信息? :

这句在时间上由“今晨”回到“昨夜”。有两点变化。一是点明了幽怨、哀愁是因为“离别”,二是“怨”由隐微转为强烈――怨恨月亮不解人意。|明月本无知无情,它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该怨恨它。但却偏要怨。这种仿佛无理的埋怨,却正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在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及外界事物所引起的触动。这与苏轼《水调歌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机杼相类。

4、看第四、五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问:

⑴词句中哪些词与上面照应?

:“昨夜”承上“到晓”,折回写今晨登高望远;“独上”应上“离恨”,反照“双飞”;“望尽天涯路”正从上文的一夜无眠生出。

⑵“昨夜西风凋碧树”只是眼前所见之景吗?“凋”字如何理解?

:“昨夜西风凋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飘落树叶情景的回忆。|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肃杀,“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故“凋”字既写出了景,又道出了情。

⑶“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与上文有何关系?这句所写的境界有什么特别处?

:既然主人公有着浓郁的离愁别恨,就要想法排遣,于是,她“便独上高楼”。|以上抒写的只是忧伤低迴之音,这里却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有人说,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百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所以,这几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情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冼尽铅华,纯用白描。气象阔大,境界高远,成为全词的警句。

5、看最后一句。分析本句与上句的联系,两个分句之间怎样的关系?这句与上一句有某些共同点吗?

:这句与上句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由于高楼骋望,不见所思,因而想到音书寄远:“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两个分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难抵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更加突出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词也就在这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山长水阔”与“望尽天涯路”照应,“知何处”的感叹更增添了全词悠远辽阔的意境和令人思之不尽的情致。

四、体味本词的艺术特色。

1、本词与晏殊的其它词作相比,它的上、下片之间,在境界、风格上是稍有区别的。上片取境较狭,风格偏于柔婉;下片却境界开阔,风格近乎悲壮。

2、词中,作者用了烘托与反衬的手法写女主人公内心的悲苦。前者如“槛菊愁烟兰泣露”,是以悲景写愁,与词中人物同病相怜。后者如“燕子双飞”、“明月穿户”,都以乐景写悲,以双燕、月光无情反衬女子有情。

五、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此词。

2、做“学习与评价”是的有关练习。

第五篇:《蝶恋花》(晏殊)教案

发现宋词之美

————晏殊《蝶恋花》

教学目标:

1、披文入情,由辞体情。

2、体味本词的写作特色。

教学设计:课时:1节 教学方式:研习式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引:有这样一位词人,他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他的《浣溪沙》中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原诗: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二句,传诵颇广。知道这位词人是谁吗?对,他就是晏殊。今天,我们来学习的他另一首颇负盛名的词作――《蝶恋花》。

二、关于作者: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晏殊在文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和贡献。他能诗、善词,文章典丽,书法皆工,而以词最为突出,有“宰相词人”之称。他的词,吸收了南唐“花间派”和冯延巳的典雅流丽词风,开创北宋婉约词风,被称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他的词语言清丽,声调和谐,如其闲雅之情调、旷达之怀抱,及其写富贵而不鄙俗、写艳情而不纤佻,写景重其精神,赋于自然物以生命,能将理性之思致,融入抒情之叙写中,在伤春怨别之情绪内,表现出一种理性之反省及操持,在柔情锐感之中,透露出一种圆融旷达之理性的观照,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撼庭秋》)等佳句广为流传。他既是导宋词先路的一代词宗、江西词派的领袖,还是中国诗史上的一位多产诗人。

三、文本研习:

1、起句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这些景物带有什么特点?

:起句描写了晓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在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像在默默饮泣。|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征色彩(象征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色彩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因此说,这些景物都染上了主观的色彩。

2、第二句中,写罗幕的“轻寒”,与“燕子双飞去”有必然关系吗?特别点出“双飞”有什么意味?

:(先说这两句的大意: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这两种现象间本不一定存在着联系,但在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里,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的。这里与其说是燕子的感觉,倒不如是写帘中人的感觉――不只是在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在心理上也荡漾着孤孑凄清而引起的寒意。|燕子的双飞,更反衬出主人公的孤独。

这两句表面上是只写客观景物,实则暗含着浓浓的情感色彩。真乃“一切景语皆情语”。

3、第三句“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点明了什么?有没有别的信息? :

这句在时间上由“今晨”回到“昨夜”。有两点变化。一是点明了幽怨、哀愁是因为“离别”,二是“怨”由隐微转为强烈――怨恨月亮不解人意。|明月本无知无情,它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该怨恨它。但却偏要怨。这种仿佛无理的埋怨,却正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在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及外界事物所引起的触动。这与苏轼《水调歌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机杼相类。

4、看第四、五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问:

⑴词句中哪些词与上面照应?

:“昨夜”承上“到晓”,折回写今晨登高望远;“独上”应上“离恨”,反照“双飞”;“望尽天涯路”正从上文的一夜无眠生出。

⑵“昨夜西风凋碧树”只是眼前所见之景吗?“凋”字如何理解?

:“昨夜西风凋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飘落树叶情景的回忆。|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肃杀,“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故“凋”字既写出了景,又道出了情。

⑶“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与上文有何关系?这句所写的境界有什么特别处?

:既然主人公有着浓郁的离愁别恨,就要想法排遣,于是,她“便独上高楼”。|以上抒写的只是忧伤低迴之音,这里却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有人说,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百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所以,这几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情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冼尽铅华,纯用白描。气象阔大,境界高远,成为全词的警句。

5、看最后一句。分析本句与上句的联系,两个分句之间怎样的关系?这句与上一句有某些共同点吗?

:这句与上句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由于高楼骋望,不见所思,因而想到音书寄远:“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两个分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难抵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更加突出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词也就在这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山长水阔”与“望尽天涯路”照应,“知何处”的感叹更增添了全词悠远辽阔的意境和令人思之不尽的情致。

四、体味本词的艺术特色。

1、本词与晏殊的其它词作相比,它的上、下片之间,在境界、风格上是稍有区别的。上片取境较狭,风格偏于柔婉;下片却境界开阔,风格近乎悲壮。

2、词中,作者用了烘托与反衬的手法写女主人公内心的悲苦。前者如“槛菊愁烟兰泣露”,是以悲景写愁,与词中人物同病相怜。后者如“燕子双飞”、“明月穿户”,都以乐景写悲,以双燕、月光无情反衬女子有情。

五、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此词。

下载语文轩—— 晏殊的《蝶恋花》赏析及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轩—— 晏殊的《蝶恋花》赏析及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晏殊:《蝶恋花》

    晏殊:《蝶恋花》 一霎秋风惊画扇。 艳粉娇红,尚拆荷花面。 草际露垂虫响遍。珠帘不下留归燕。 扫掠亭台开小院。 四坐清欢,莫放金杯浅。 龟鹤命长松寿远。阳春一曲情千万。......

    晏殊词《蝶恋花

    晏殊词《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赏析 展纸研墨,水长山远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赏析 【原词: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

    蝶恋花晏殊优质课件

    教学目标:1.认识诗歌意象,感悟全诗意境。2.反复诵读,体会诗人情感。3.通过吟咏,了解古诗文赏析的一般方法和术语。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古人说:“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

    蝶恋花晏殊优秀课件

    蝶恋花晏殊优秀课件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掌握作者从闺妇写离愁的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对诗歌中佳妙的炼字进行鉴赏。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了解欧......

    蝶恋花晏殊文言文翻译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作品。此词写深秋怀人,是宋词的名篇之一,也是晏殊的代表作之一。蝶恋花原文槛菊愁烟兰泣露⑵,罗幕轻寒⑶,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

    《蝶恋花》晏殊优秀教案(共5篇)

    蝶恋花,是中国词牌的名称,分上下两阕,共六十个字,一般用来填写多愁善感和缠绵悱恻的内容。自宋代以来,产生了不少以《蝶恋花》为词牌的优美词章,像宋代柳永、苏轼、晏殊等人的《蝶......

    赏析 晏殊 破阵子

    破阵子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晏殊(991-1055),字同......

    蝶恋花 晏殊 诗评有感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