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年级下册书法练习指导毛笔字教案
第一课 独体字(1)
教学目标:
1、掌握独体字结构中平衡中求变化的字的书写要领。
2、练习书写独体字。教学重点:平衡中求变化。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小黑板 EN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写独体字。
二、指导
1、投影出示:目 贝 月 角 日 舟 于 卜 了 乎
2、学生观察字形。
3、讨论交流。
⑴这些字的形体有什么共同特点?(长形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写得瘦长,不可写得过扁)
⑵“目、日”的整字瘦长,左竖较短,横折略长,横向笔画适当收敛。
⑶“月、角、舟”竖撇较长较细,横折钩稍粗,注意右上角顿笔和出钩钱的回锋。⑷“于、了、乎”中间的竖钩下部适当弯曲,整个字就显得活泼一些。
4、教师范写。
5、学生练写。
三、练习练习书写独体字.四、总结
第二课 独体字(2)
教学目标:
1、掌握独体字结构中不平衡中求平衡的字的书写要领。
2、练习书写独体字。教学重点:不平衡中求平衡。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写独体字。
二、指导扁形字写法
1、投影出示:九 四 七 西
2、学生观察字形。
3、讨论交流。
⑴这四个字字形有什么共同特点?(扁形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横长竖短,字形扁矮。)⑵“九“字的撇较短,起笔重,收笔向左弯。横折弯钩注意转折处提按的变化。细心揣摩一下就会发现,这些都是求得平衡的重要手段。
⑶“四”左边竖和右边的横折的折要写的短,整个字像被压扁了一样。
⑷“七”的横要倾斜,左低右高,竖弯钩要占最中间竖要直,整个字就保持平衡。
4、教师范写。
5、学生练写。
三、按同法知道书写方形字(P36)
四、练习
五、展示评价
第三课 独体字(3)
教学目标:
1、掌握正、倒三角形字的书写要领。
2、练习书写独体字。教学重点:不平衡中求平衡。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写独体字。
二、指导正三角形字写法
1、投影出示:上 山 止 土
2、学生观察字形。
3、讨论交流。
⑴这四个字字形有什么共同特点?(正三角形字)⑵“上”字,横平竖直,上横短下横长。
⑶“山”字,中间一竖较长,下面竖折的折写长。⑷“止”字,写法和“上”基本形同。(5)“土”字,上横短下横长,横平竖直。
4、教师范写。
5、学生练写。
三、按同法知道书写倒三角形字(P38)
四、练习
五、展示评价
第四课时 独体字(4)
教学目标:
1、掌握菱形字的书写要领。
2、练习书写独体字。教学重点:平衡中求变化。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小黑板 EN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写独体字。
二、指导
1、投影出示:卡 申 中 生 年 书 字 丹 甘 世
2、学生观察字形。
3、讨论交流。
⑴这些字的形体有什么共同特点?(整体呈菱形)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中间部分或宽或横长)
⑵“卡、中、年、书、丹、甘、世”的中间的横在横中线,稍微倾斜,写得比较长。
⑶“申、生、子“中间竖较长,“申”字的“日”要写的扁一些,“生”要注意三横的长短变化。“子”字的横钩的走势不能太呆板。
4、教师范写。
5、学生练写。
三、练习
第一课时练习书写“卡、中、年、丹、甘、世”; 第二课时练习书写“申、中、生、书、子”。
四、展示总结
第五课 独体字(5)
教学目标:
1、掌握斜形字的书写要领。
2、练习书写独体字。
教学重点:找准重心,保持平衡。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小黑板 EN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写独体字。
二、指导
1、投影出示:飞 气 毛 也 尺 长 民 方 多 戈
2、学生观察字形。
3、讨论交流。
⑴这些字的形体有什么共同特点?(斜形)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一定要找准重心的落脚点。根据主笔的位置及形态,调整字的重心,使其平稳)
⑵“飞、气”字的横斜钩要紧围米字格中心,注意两点的位置和角度,保持整字的平衡。
⑶“毛、也”字的长横要倾斜,紧围米字格中心中间竖较长,“申”字的“日”要写的扁一些,“生”要注意三横的长短变化。“子”字的横钩的走势不能太呆板。
4、教师范写。
5、学生练写。
三、练习
第一课时练习书写“飞 气 毛 也 尺”; 第二课时练习书写“长 民 方 多 戈”。
四、展示总结
第6课 左右结构(1)
教学要求:
1、掌握左右结构中左窄右宽型和左宽右窄型的字的书写要领。
2、练习书写左窄右宽和左宽右窄的字。
教学重点: 根据笔画的多少处理好左右的宽窄关系。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小黑板 EN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写左右结构的字。
二、指导
1、投影出示:都 刑 制 部
注 河 法 德
2、学生观察字形。
3、讨论交流。
⑴ 左窄右宽的字,左部要写得窄些,而右部要写得宽一些。⑵ 左宽右窄的字,左部要写得宽些,而右部要写得窄一些。
4、教师范写。
5、学生练写。
6、分析常见病因。
⑴ 左窄右宽:① 宽窄比例错误。② 缺少“避就”而碰撞。⑵左宽右窄:① 宽窄比例错误。② 撇画太斜。
三、练习
1、临写“都 刑 制 部”(第一课时)
2、临写“注 河 法 德”(第二课时)
3、完成“想一想”。
在左窄右宽和左宽右窄的字中,两边笔画的多少与宽窄有没有关系?为什么?
四、总结全文
第七课 左右结构(2)
教学目标:
1、掌握左右结构中左右相等型和左右穿插型的字的书写要领。
2、练习书写左右相等和左右穿插型的字。教学重点:处理好左右的宽窄关系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小黑板 EN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写左右相等和左右穿插的字。
二、指导
1、投影出示:解 精 弱 版 妙 跳 饭 地
2、学生观察字形
3、讨论交流。
⑴左右相等的字,左右两边的宽窄要写得大致相等。
⑵左边穿插的字,注意左右两边笔画的避让交叉,整字中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搭配和谐。
4、教师范写。
5、学生练写。
6、分析常见病因。
⑴左右相等:①左窄右宽。②左宽右窄。
⑵左右穿插:①“少”的左点和撇写平行。②“也“的横画太短。
三、练习
1、第一课时临写“解 精 弱 版”
2、第二课时临写“妙 跳 饭 地
3、完成“想一想”
两边的宽窄关系达到什么程度就可以算做“左右相等”?左边穿插的字,怎么样处理好关系?
四、总结全文
第八课 左右结构(3)
教学目标:
1、掌握左右结构中左短右长和右长左短的字的书写要领。
2、练习书写中左短右长和右长左短的字。教学重点:处理好左右的长短关系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小黑板 EN 教学过程: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写左右结构的字。
二、指导
1、投影出示:城 吃 晚 功
教 知 和 弘
2、观察字形
3、讨论交流
⑴左短右长:这一类型字的左面部分较短,位置上提。如“城”字的提土旁要窄短,提要有力,注意与“成”的穿插,“成”要紧凑,两撇不可平行
⑵左长右短:这一类型的字右边部分的笔画较少且短,位置偏下。如“教”字的左面部分要紧凑,略长,重心略向右移。反文旁要短小有力,重心略像左移,从而形成左右互补,连成一体的气势。
4、教师范写。
5、学生练写。
6、分析常见病因。
⑴左短右长:①左面过长。②位置偏下 ⑵左长右短:①右面过长。②位置偏上
三、练习
1、第一课时临写“城 吃 晚 功”
2、第二课时临写“教 知 和 弘”
四、总结全文
第九课 左中右结构(1)
教学目标:
1、掌握左中右结构中宽型和中窄型的字的书写要领。
2、练习书写左中右结构的字。教学重点:
处理好左部、中部和右部的宽窄关系。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小黑板 EN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
今天,我们来学写左中右结构的字。
二、指导
1、投影出示:做 激 谢 绑
辩 修 班 鞭
2、学生观察字形。
3、讨论交流。
⑴中宽型:这一类型字的左右两部分较窄,而中间部分较宽。如“做”字 的“亻”、“攵”部都很窄,而“至”部却较宽
(2)中窄型:这一类型字的左右两部分较宽,而中间部分较窄。如“辩”字的“辛”、“辛”两部分较宽,而“讠”部则较窄。
4、教师范写。
5、学生练写。
6、分析常见病因。
⑴中宽型:①“古”部过窄。②“至”部过宽。⑵中窄型:①“讠”部过窄。②“讠”部过宽。
三、练习
1、第一课时临写“做 激 谢 绑”
2、第二课时临写“辩 修 班 鞭”
四、总结全文
第十课 左中右结构(2)
教学目标:
1.掌握左中右结构中左中右相等型和左中窄右边宽型的字的书写要领。2.练习书写左中右相等型和左中窄右边宽的字。教学重点:处理好左中右的宽窄关系。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小黑板 EN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继续学写左中右相等型和左中窄右边宽的字。
二、指导
1.投影出示: 滩 仰 绑 鸿
街 撒 嫩 锻 2.学生观察字形。3.讨论交流。
⑴左中窄右边宽型的字,左边部分要写得窄长,中间部分要窄小,整字要紧凑。⑵左中右相等型的字,三部分笔画要相互照应,整体匀称。4.教师范写。5.学生练写。6.分析常见病因。
⑴左中窄右边宽:① 左宽右窄。② 中间宽。⑵左中右相等:①三部分都宽。②三部分都窄。
三、练习
1.第一课时临写“滩 仰 绑 鸿”。2.第二课时临写“街 撒 嫩 锻”。3.完成“想一想”。
怎么样处理好三部分的关系?
四、总结全文 概括本课内容。
第二篇:五年级书法练习指导教案
五年级书法教学计划 三龙小学
陈树华
一、指导思想
写字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把汉字写得正确、工整、美观,可以提高运用汉字这一交际工具的准确性和效率。对小学生进行写字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写得一手好字,更是对学生进行道德素质、意志毅力、智能素质、审美情操的培养。小学写字教育主要包括写字教学与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及写字教育与学生自主性的关系。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本学期要加强写字教学,增强学生的写字兴趣,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经过几年的写字学习,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写字习惯,能熟练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学生的书写工整率还算可以,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不正确,个别学生的书写比较潦草,书法基础较差,有待加强。
三、教学目标
1.学生人手一本字帖,进一步了解汉字的结构特点,特别是各种不同的偏旁或同一偏旁在字形不同位置所占的空间大小及笔画的变化。
2、掌握汉字的间架结构,体会中国汉字各种结构的常见写法,并能总结一般性的规律。汉字的间架结构,有如下六种独体字、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半包围结构、全包围结构、品字形结构。
汉字的结体方法一般有穿插、避让、收、放等。
3、能掌握独体字和合体字在写法上的不同。学生人手一本字帖,模仿字帖练习书写。
4、对小学生的写字提出要求,那就是六个字规范、端正、整。5.写字时做到字迹工整、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6.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审美能力和良好的写字习惯。7.培养学生认真写字和爱惜写字用具的习惯。
8.激发学生和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提高学生对汉字书法的鉴赏能力。
四、具体措施
1、教给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认真上好每周一节的写字指导课,优化写字课堂教学,在教学中要做到训练有度,在教学内容上注意由简到繁,由易到难,使学生体验到书写的乐趣,树立信心。
3.重视写字课教学,先讲后练,提示注意点,再让学生去练习,使学生的练习能够有章可循,从而提高写字水平。语文教师要不折不扣上好写字课,要认真作写字方面的指导。教师的讲解不超过10分钟,学生练习不少于10分钟。
4.要做到课堂指导和课后练习相结合;处理好写字与识字的关系; 关注学生的作业习惯、书写习惯,各科教师取得配合,共同督促学生的写字姿势。培养学生提笔即是写字时的意识。
5.培养和发展学生们的书法兴趣和特长,带动全班同学参与到写字活动中,进一步提高写字水平。展开竞赛。以班为单位举行竞赛,强化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概念
6、发动同学互相督促,互相检查写字姿势。
7、教师做好表率,自己要有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的书写习惯,教师的板书要给学生一种写规范,写漂亮的印象。
8、班内开辟书法展览角,定期展览学生的书法作品,给每个人展示自己的机会。
第十三课 走之底与走字旁 教学目标
1.掌握走之底与走字旁的书写方法, 了解带有这两种偏旁的字的书写规律。2.能临写好“近、通、起、超”,要求写得正确、端正, 结构比例适当。
3.感受中国书法结体变化的美感, 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和对中国汉字的热爱之情。教学分析 1.教材编写分析
《走之底与走字旁》是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课。本课板块包括了“要领图解、我来动笔、练一练、比一比、临习指导、知识链接”六部分, 要求学生掌握走之底与走字旁这两种偏旁的书写笔顺、笔法, 并了解带有这两种偏旁的字的书写规律。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初步掌握走之底与走字旁的书写要领。难点:掌握带有这两种偏旁的字的书写规律。教具准备
笔、墨、纸、砚、垫毡、多媒体、视频展台等。板书设计 走之底与走字旁
走字底轻重适宜, 捺画平而舒展
走字旁两短横向左伸展, 撇细短, 捺平而舒展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整体感知:用幻灯出示“近、造、起、赵”,请学生说说这四个字分别是什么偏旁。2.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出示本课课题:《走之底与走字旁》
二、学习新知
1.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走”字的字形演变。
同学们, 你们知道吗? 今天我们所书写的汉是经过了几干年的演变而来的。在古代,“走”不是“走路”的意思, 而是“跑”的意思。金文中可以看到上半部分是一个奔跑的“人”,下半部分是一个“止”字, 代表一只脚。隶书中上面的“人”变成了“土”,下面的“止”也改变了形象。慢慢演变成我们现在书写的楷体字——走。
3.学习书写走字旁。出示“赵、起”。
这两个字认识吗? 看看这两个字中的“走”,你有什么发现? 带有走字旁的字都是左下半包围。写走字旁的时候, 有什么要注意的? 走字旁先写“土”,再写竖和短横, 最后写撇和捺, 撇短呈纵势, 捺长取横势。
4.学习书写走之底
教师分析走之底的结构, 讲解走之底的书写要领:点的位置、横折折撇的写法(分解练习, 书空练习)、捺的写法。走之底点取平势, 横折折撇短小呈纵势,平捺上平下斜。
4.请学生用铅笔或钢笔先双钩再填写“近、造、起、赵的偏旁, 看看位置是否合理。5.请学生观察“近、造、起、赵”四个字走之底与走字旁的特征, 并说一说, 然后自己练一练。走之底由点、横折折撇、捺组成, 重点注意横折折撇的写法, 要轻重适宜, 捺画平而舒展。走字旁上两横上短下长, 左边参差, 右边较齐, 撇细短, 捺平而舒展。“近”字为半包围结构, 走之底的捺画向右伸展, 托起“斤”;“斤”部的首笔短撇起笔略高于走之底的点。
“造”字为半包围结构, 走之底的点和横折折撇窄长, 撩画右伸展, 托起“告”部;“告”部高于右边走之底。“起”字为半包围结构, 走字旁的上两横上短下长, 向左伸展捺画向右伸展, 托起“己”部;“己”部较小, 末笔为竖折。
“赵”字为半包围结构, 走字旁的两短横上短下长, 向左伸展捺画向右伸展, 托起“肖”部,“肖”部与走字旁紧凑。
学生练习书写这四字, 教师巡视指导, 有针对性地对字体结构、用笔进行重点指导。6.观察比较。
观出示不同书法家书写的“道, 起”,请学生感受并说一说不同书法家书写走之底与走字旁的特点。
三、自主练习
1.说一说特点:观察“通、遂、超、赵”四个字的结构特点
“通”字走之底横折折撇粗细分明,“甬”的起笔高于走之底,末笔为垂露竖, 不碰到走之底的捺画。
“遂”字走之底横折折撇粗细分明;“家”部上两点起笔高于走之底的点, 末笔为反捺, 不超过走之底捺画的长度。
“超”字走字旁的两短横上短下长, 向左伸展, 捺画向右伸展托起“召”部;“召”部笔画紧凑。“赵”字走字旁的两短横上短下长, 向左伸展, 第四、五笔分别为点、撇, 捺画向右伸展, 托起“肖”部;“肖”部与走字旁紧凑。
2.写一写范字:学生试写四个范字各两遍, 初步感知体验两部分的比例关系。3.找一找规律:总结出半包围结构两部分所占的位置比例有大小之分。4.评一评作业:对学生的书写作业进行点评。5.学生再次书写四个范字各三遍。6.学生课堂作业展示。
四、整理反思
1.师问生答: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 书写过程中我们最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2.教师小结:通过本课时的学习, 我们知道走之底由点横折折撇、捺组成, 重点注意横折折撇的写法, 要轻重适宜, 捺画平而舒展;走字旁上两横上短下长, 左边参差, 右边较齐, 撇细短, 捺平而舒展。
3.清洁、整理学具。
第三篇:五年级上册书法练习指导教案
第1课 运笔的提按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笔提按的写法。
2.了解不同书法家运笔的提按变化特点。教学重点与难点:
写好提按 教学过程:
一、激励导入
二、学习“提”和“按”
提按是学习书法极其重要的技巧,可以说每一个笔画的书写都离不开提按。正确运用提按,能写出优美的笔画。楷书的起笔、行笔、收笔过程,提按转换丰富。
1.观察提按的变化,发现区别
教师出示:(1)轻按起笔;(2)折笔向右按笔下行;(3)渐行渐按;(4)向右下重按;(5)向又渐提渐行;(6)快提后收笔。
2.练一练 临写下面例字 丈 女 久 教师讲解;
学生练习,教师相机指导。3.找一找
比较不同书法家运笔的提按变化特点,以“之”为例。柳公权 褚遂良 欧阳询 赵孟頫
三、总结
连续不断,持之以恒 任何事情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练字也一样,写得太少,没有掌握,当然谈不上进步,而生硬机械地多写,疲倦了,效果也不好。根据经验,楷书练字临帖,每天差不多要写二百多字,必须一次性连续不断写完。这才能达到一定的量才有一定效果,较佳的量才能达到较佳的效果。
第二课 我来写贺卡
教学目标 1.了解基本的提按运笔技法。
2.通过提按的技法练习,让学生初步掌握提与按的书写方法。3.体验提按产生的线条变化美感。重点:掌握提按的运笔方法。难点:掌握提按之间的转换技法。贺卡内容:天天开心,心想事成、工作顺利、身体健康、永葆青春、桃李满园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提问:同学们知道9月10日是什么日子吗?这是我国的第几个教师节呢?这么重要的日子我们可以怎样来庆贺呢? 2.出示本课课题:(我来写贺卡》
二、学习新知
1.展示各种贺卡,让学生初步感知用毛笔制作贺卡的魅力。
2.展示贺卡“师恩”,让学生观察版面设计及“师恩”二字的书写特点(1)观察“师”字的结构特点。
师:左右结构,左高右低,左收右放,末笔悬针树伸展(2)观察“恩”字的结构特点。
恩:上窄下宽、上收下放,心字底的三点相互呼应。3.学生练习书写例字三遍。
4.评一评:对学生的书写作业进行点评,巩固左高右低,左收右放,上窄下宽、上收下放的书写规律
三、制作贺卡
1.学生讨论怎么设计写有“师恩”两字的贺卡
2.学生选择一种颜色的卡纸进行设计,考虑字的位置、大小以及周边如何装饰等,可以采用剪、画、贴、写等多种方法来 3.教师巡视指导,并提醒裁剪时注意安全。
4.作业点评,通过激励性评价,进一步培养兴趣。
四、拓展延伸 1.拓展训练:教师节黄卡的内容除了“师思”两字,还可以写哪些内容?还可以写天天开心、心想事成、工作顺利、身体健康、水葆青春、桃李满园等。格式除了横写,还可以怎么写?还可以竖写、扇形写等。
2.延伸思考:当想写的字写不好时,有哪些办法可以将它写好?可以集字、查书法字典、请老师书写范字等。
五、整理反思 1.师生问答:在这节课上,同学们学会了什么? 2.教师总结: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同学们在教师节来临之际,可以学以致用,用毛笔亲手写张贺卡来表达对老师辛勤教导的感恩,祝老师们教师节开心快乐。3.清洁、整理学具。
第三课 集字临摹练习
(一)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集字临摹的基本方法。
2.集字创作“中国梦”三字书法作品, 掌握“中国梦”的书写特点。3.感悟习总书记的“伟大中国梦”,体验中国书法的无穷魅力。重点:写好“中国梦”三个字。
难点:处理好三个字的大小、笔画粗细、字距宽窄等章法白。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集字作品“中国梦”,请学生欣赏。
教师:今天我们来完成一幅内容为“中国梦”的集字作品。2.出示本课课题:《集字临摹练习(一)》。
二、学习新知
1.了解含义。集字作品中“中国梦”的含义是什么? 教师:总书记指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是民族的梦, 也是中国人的梦。
2.观察分析。
(1)请学生说一说:这幅作品是什么幅式? 这是一件横幅
(2)请学生说一说:这幅作品是由哪几部分组L 成的? 这幅作正文、落款、印章三部分组成。
(3)观察并思考:“中国梦”三个字的大小有何变化? 笔画的字线条略细, 笔画少的字线条略粗。
(4)字与字之间布白特点:字间距略小于一个字的大小。
(5)请学生思考:落款的内容可以写些什么? 时间、内容、作者姓名等。(6)落款字的大小:正文字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大小 3.分析“中国梦”三个字的写法。
(1)请学生书写这三个字, 并分组讨论。(2)教师示范书写并小结。
“中”字“口”部呈扁状, 上宽下窄, 悬针竖从“口”部中穿过, 挺拔有力。“国”字为全包围结构。方框呈长方形, 横细竖粗, 左右两左细右粗, 左短右长, 内部笔画紧凑。
“梦”字形态较长, 上部紧密, 笔画之间的距离小, 中间的秀宝盖伸展;“夕”部横撇的撇画向左下伸展, 斜中求正。
4.学生练习三个字, 教师巡视指导。
5.评一评:对学生在书写中的共性问题进行点评。
三、集字创作 1.分发事先准备好的宣纸
2.教学生折格子。注意正文、落款、左右边、天地等处的折法
3.学生临写, 教师巡视指导。重点检查学生字的大小、留白是否统一协调。4.作业点评:通过激励性评价、作品展示等方法选养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 体验书法创作带来的成就感。
四、拓展延伸
1.拓展训练:讲解“中国”三个字写成条幅如何安排, 写成扇雨加安排, 回家后试着进行二次创作。
2.延伸思考:利用今天学习集字创作的方法, 从《多宝塔碑》中集字书写“精忠报国”四字
五、整理反思
1.师问生答: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书写过程中我们最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2.教师小结:今天集字临摹创了“中国梦”的书法作品。3.清洁、整理学具。
第四课 人字头与登字头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人字头与登字头的书写要领, 了解带有这两个偏旁的字的一般书写规律。
2.能临写好“金、翕、登、发”四字, 要求写得正确、端正、结构比例适当。
3.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体验带有人字头与登字头汉字结构的美感。重点:掌握人字头与登字头的书写要领。
难点:观察、领悟有人字头与登字头字的结构特点和规律。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整体感知:出示“金、念、登、发几字, 请学生说这四个字是什么结构, 它们的偏旁是什么
2.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出示本课课题:《人字头与登字头》
二、学习新知
1.人字头与登字头的写法。
(1)说一说特点:请学生观察四个上下结构的字, 说说这四字有什么特点。(2)找一找规律:人字头书写规律 展示“人字头”,找一找特点
书写要领:先撇后捺, 撇细捺粗。撇撩夹角约90度, 收笔捺高。(3)写一写:学生试写人字头, 导师巡视指导(4)评一评:对学生书写的人字头进行点评。(5)说一说:登字头与人字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6)试写登字头, 教师巡视指导。
(7)请学生用铅笔或钢笔先双钩再填写书上几个字的偏旁位置是否合理。2.范字临习。
(1)出示“金、念、登、发”四字, 请学生说说写好这些要注意什么。“金”字为上下结构, 人字头撇轻撩重, 下面的横有长知变化最后一横为长横, 中间的露竖在中线上。
“念”字为上下结构, 人字头撇细撩粗, 第三, 四笔为短横,略上斜。“心”呈扁势, 托起上部, 但仍在人字头的覆盖下
“登”字为上下结构, 上宽下窄。左小右大, 下部“豆”,笔画紧凑, 末笔长横伸展。“发”字为上下结构, 登字头的右撩写成长点, 下部笔画较多左右紧凑, 不宜松散
此四字整体需注意上宽下窄, 中心对齐(2)学生临习“金, 念、登、发”四字
(3)教所现指导, 重点检查学生是否做到上宽下窄
(4)作业点评:通过激励性评价, 进一步培养兴题:重三绕字学生是否做到上宽下窄、中心线对齐, 是否做到撇细捺粗,及撤捺夹角约90度, 收笔撇低捺高进行点评。
三、拓展延伸 1.拓展训练: 比一比, 观察不同书法家欧阳询, 柳公权、赵孟频在处理人字头与登字头时的不同方法。
同一个偏旁, 可以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处理好了, 同样有很好的艺术效果。2.了解《泰山刻石》。
(1)出示《泰山刻石》, 请学生欣赏。(2)说说看了《泰山刻石》的感受
(3)教师介绍《泰山刻石》, 帮助学生了解《泰山刻石》的时间、背景以及书写风格。
四、自主练习
1.请学生观察“翕、合、食、发”四字, 说说书写这些要注意些什么“翕”字为上下结构, 上宽下窄。人字头撒捺伸展, 覆盖下部下面笔画较多, 各笔画位置要紧凑、合理, 重心平稳。“羽”左短右长, 左右对称。
“合”字为上下结构, 上宽下窄。人字头撇捺伸展, 覆盖下三笔短横刚好在横中线上,“口”部呈扁势。
“食”字为上下结构。人字头的撇画伸展, 捺画为反捺。下部“良”横折的横画与首点粘连, 末笔也是反捺。
发”字写法与上面相同
2.学生书写这四个字, 教师巡视指导。
五、整理反思
1.师问生答: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 书写过程中我们最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2.教师小结:通过本课时的学习, 我们发现有人字头与登字头的字还是挺难写的, 我们知道了它们的书写规律, 即撤细捺粗, 撇捺夹角约90度, 收笔撇低捺高等。我们还知道了要做到上宽下窄、中心线对齐, 这样才能写好带有人字头与登字头的字。
3.清洁、整理学具。
第五课 四点底与皿字底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四点底与皿字底的书写要领;
2.能临写好“无、烈、盖、盘”四字,要求写得正确。重点:掌握四点底与皿字底的书写要领;
难点:掌握四点底、皿字底与其组合部件之间的位置、大小关系。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猜字谜: 2.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出示本课课题:《四点底与皿字底》。
二、学习新知
学习四点底与皿字底的书写。
(1)出示图解,学生观察、讨论得出四点底与皿字底的笔顺和笔法。(2)教师小结书写要领。
四点底:四点自左向右写,左点偏向左下,第二点竖而偏左,第三点高,最后一点偏向右下。排列要均匀,外面两点稍长,中间两点稍短,星上聚下散状。皿字底:竖画上开下合,中间两竖画左细右粗,长横起笔较轻收笔较重字底为偏旁,要起到稳固重心的作用,字底在字的结构中起支撑和平稳重心的作用,一定要写正、写稳、写扁(3)学生摹写,教师点评反馈(4)我来动笔。
用铅笔或钢笔先双钩再填写书上几个字的偏旁,看看位置是否合理。2.范字练习
(1)教师示范“无、然、盖、尽”四字,边写边对“无、然、盖、尽”进行结构、用笔的分解分析仰。
“无”字为上下结构。上部的三横有长短、俯仰的变化,首横最短,呈仰势,第三横长而舒展,呈俯势。四竖画上开下合。四点底的四点间距均衡,左右两点相互呼应。
“然”字为上下结构。上部笔画较多,注意穿插和避让,写得紧凑一些。整个字呈上放下收之势。
“盖”字为上下结构。上部两点上开下合,三横平行,中横略短;下部皿字底四短竖上开下合,长横舒展,起承托作用。“尽”字为上部的横画之间平行,各横画长短变化明显,第笔长横伸展;中间左边三点略小,朝左下,右边一点略大,朝右下:皿字底较扁,托起整个字。(2)学生临习,教师巡视指导,有针又对性地对字体结构、用笔进行重点指导。(3)对部分优秀作业进行投影展示,学生点评,教师穿插指导。
(4)总结书写规律:四点底的点均呈纵向,左右两点相向呼应皿字底四短竖上松下紧,下横长.三、拓展延伸 1.观察比较。
出示不同书法家书写的“照、尽”,请学生比一比不同书法家书写四点底与皿字底的特点。
2.了解《石门颂》。
(1)出示《石门颂》,请学生欣赏。(2)请学生说说看了《石门颂》的感受。
(3)教师介绍《石门颂》,帮助学生了解《石门颂》刻立的时间、背景以及书写风格。
四、自主练习
1,请学生观察“烈、照、盘、盛”四字,说说书写这些时要注意些什么伸展,四点底较宽,起承托作用。
“烈”字为上下结构。“列”部要左右伸展,四点底较宽,起承托作用。“照”字为上下结构。上部的“昭”约占整个字的四分之日”部稍窄,“召”部略宽;四点底排列均匀,略宽于上部。“盘”字为上下结构。上部的“般”要左右对称,“舟”部横画左伸右缩,右边的反捺较为伸展:皿字底占整个字的三分之一左右。“盛”字为上下结构。上部的“成”约占整个字的三分之第四笔斜钩从左上起笔向右下伸展,行笔至右下向上钩出。
2.学生练习书写这四个字,教师巡视指导。
五、整理反思
1.教师总结本课内容,表扬书写优秀的学生,并将学生业进行展示。2.清洁、整理学具。
第六课 八字头与八字底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八字头与八字底的书写要领。
2.能临写好“能、首、共、其”,要求能写的正确、端正、结构比例适当。3.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体验带有八字头与八字底汉字结构的美感。重点:初步掌握八字头与八字底的书写要领;
难点:掌握八字头、八字底与其组合部件之间的位置、大小关系。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分析比较:出示八字头与八字底,请学生说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相同点:都由两个点组成。不同点:八字头与八字底两点的开口方向不同,八字头上开下合,八字底上合下开;八字头两点起笔左低右高,收笔左高右低,八字底两点起笔等高,收笔左低右高;作为偏旁,一个是字头,一个是字底
2.出示本课课题:《八字头与八字底》
二、学习新知
1.学习八字头与八字底的书写。
(1)出示图解,示范书写,学生观察、讨论得出八字头与八字底的笔顺和笔法。(2)教师小结书写要领。
八字头:两点先左后右,左点短,右点长。八字底:两点先左后右,左点长细,右点厚实。(3)学生临写八字头、八字底各三个,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摹写课本上“我来动笔”中的例字,先双钩然后填写所缺笔画,教师点评反馈。
3.范字练习
(1)请学生观察书本上“前、兼、共、其”四字,思考八头与八字底的写法有哪些类型。
(2)教师通过范字总结,八字头有两种写法:一种是左圆点,右点,如“前种是左撇 点、右撩如“兼”字,字底也有两种写法,左点可向左下出锋也可向右上出锋,如“共”和“其”字,右点的写法一股用圆点。
(3)教师示范书写“前、兼、共、其”四字,边写边对“前、兼、共、其”进行结构、用笔的分解分析。
“前”字八字头上开下合,第三笔长横伸展,下部竖画挺直饱满,竖钩最长。“兼”字八字头上合下开:横画间距均衡,笔画较细,长短有变化;四点底排列匀称,托起上面部分。
“共”字上部的两横分别为短横和长横,长横伸展:八字底上合下开,饱满厚重,支撑起上面部分。
“其”字上部的横画间距较均衡,长短、起收笔均有变化;两竖画起笔方法不一样,左竖短,右竖长;八字底左为挑点,右为圆点,写得饱满厚重,支撑起上面部分,左右两点的距离略宽于首横。
(4)学生书写这四字,教师巡视指导,有针对性地对字体结构用笔进行重点指导。(5)对部分优秀作业进行投影展示,学生点评。
三、拓展延伸 1.观察比较:
出示不同书法家书写的“前、其”,请学生感受并说一说不同书法家书写八字头和八字底的特点。
2.了解《乙瑛碑》
(1)出示《乙瑛碑》,请学生欣赏。(2)请学生说说,看了《乙瑛碑》的感受。
(3)教师介绍《乙瑛碑》,帮助学生了解《乙瑛碑》刻立的时间、背景以及书写风格。
四、自主练习
1.请学生观察“首、尊、六、具”四字,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首”字上部取横势,八字头上开下合,横画左右伸展;下部取纵势,与八字头齐宽。“尊”字八字头上合下开,取势较扁;下部横画起收笔、长短变化丰富,“寸”部上面的横画最长,左右伸展。
“六”字首点饱满圆润,横画细长,左右钟展:八字厚实,上合下开。“具”字上窄下宽,横画间距均衡,里面的三横连左不连右末横要斜长:八字底两点呼应,上合下开,托起上部。
2.学生书写这四个字,教师巡视指导。
五、整理反思
1.教师总结本课内容,表扬书写优秀的学生,并将学生作业进行展示。2.清洁、整理学具。
第七课 集字临摹练习(二)教学目标:
1.了解横幅,斗方和条幅这三种幅式的章法;
2.临写集字作品“上善若水”,把“上善若水”四字写得正端正,整洁,章法合理,布局完整。
3.初步感受书法集字临草中文字内容与形式相结合的艺术之美。重点:参照范作,临写“上善若水”。
难点:让学生体会怎样的章法才是比较关观的,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上善若水”的横幅作品,让学生说说看到作品后的感受。教师总结:这是一幅横幅作品,“上善若水”出自我国传典籍《道德经》 2.出示本课课题:《集字临摹练习(二)》。
二、学习新知 1.了解含义。
教师提问:“上善若水”的含义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上善若水”的意思是水滋润万物。
但不与万物争高下。做人的道理也是一样的。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观察分析。
(1)出示“上、善、若、水”四字,请学生观察、讨论这四个字书写要领。(2)师生讨论得出四个字的书写要领。“上”字首笔竖画粗壮厚实,起笔力量要重.“善”字横画长短错落有致,长横舒展:“口”部上宽下窄,横折的起笔不与竖画相连。
“若”字上下小,中间大,横画左右伸展,撇画舒展。“水”字竖钩直挺有力,撇捺舒展,左右基本对称;横撇不碰到到竖钩,右边撤的收笔碰到竖钩。
(3)教师示范书写。
(4)学生临写,教师点评反馈。发现比较优秀的作业,及时展示、点评。3.章法分析
(1)分析“上善若水”横幅作品的章法。A.包含了哪几部分? B.书写顺序是怎样的? C.横式作品书写时要注意什么?(2)出示条幅和斗方作品,请学生分析这两种形式的章法要点,教师总结。条幅:写“上善若水”这幅条幅作品时,正文起首不空两格,没有标点,落款写在正文左侧,略小于正文,最后可以盖上印章。
斗方:写“上善若水”作品时,“上善”一行,“若水”为一行,大小均匀,落款在正文左侧偏下。
三、集字创作
1.分发事先准备的宣纸。
2.教学生折格子。注意正文、落款、左右边、天地的折法和留白等。3.学生临写,教师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带有普遍性题,教师可集中讲解。
四、整理反思
1.学生互评,提高欣赏水平。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推荐作品,集体欣赏、点评,教师在评价标准上做些适当引导。
2.举办班级的书法展,展出今天临写的“上善若水”。
3.布置拓展作业:从《多宝塔碑》中集字书写“万象更新” 4.清洁、整理学具。
第八课 日字头与日字底
教学目标:
1、学习日字头和日字底的写法。
2、把握好字的结构,要端正、美观地书写,注意位置的大小关系。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正确运笔,写好日字头和日字底。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把握好结构,端正美观地书写。
教学过程:
1、指名说说“日”字头和日字旁的写法
2、学生练写,评价
二、讲授新课
阅读课本的碑帖例字,研究不同书法家书写 “日字头”“日字底”,小组内交流它们的结构特点。
三、合作探究“日”字头和底写法
1、出示日字头和日字底,学生合作探究日字头和日字底怎样写才好看。
2、交流
3、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老师小结、范写。作为偏旁的“日”字与独体字比较基本相同,只是字形变小、位置偏上,注意横 的右端应留点空隙,横上下居中。
(1)学生练写、评价(2)自主性学习
四、学生自主探究:
1、学生自由观察,探究怎样写时
2、小组里交流
3、指名当小老师范写
4、老师根据小老师的范写补充评价
五、练习
1.在习字册中练写 2.清洁、整理学具。
第九课 心字底与贝字底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心字底和贝字底的书写要领,了解带有心字底与贝字底的字的书写特点和规律。
2.能临写好“思、感、资、贞”四字,要求写得正确、端正结构比例适当。3.体验带有心字底与贝字底的字的结体变化美感。重点:初步掌握心字底和贝字底的书写要领。
难点:指导学生观察、领悟带有心字底与贝字底字的书写特点和规律。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猜字谜:出示甲骨文心,请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字。
教师:这是甲骨文的“心”字,“心”字从甲骨文演变到现在,有哪些书体呢?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心字底和贝字底。
2.出示本课课题:《心字底与贝字底》。
二、学习新知
1.学习心字底和贝字底的书写。
(1)出示图解,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观察、讨论得出心字底和贝字底的书写笔顺和笔法
(2)教师小结书写要领心字底:先写左点再写卧钩,先中点后右点。三点左低右高贝字底:左竖短,横折形长,三横有长短,下两点要能托住上部分。(3)学生临写心字底、贝字底各三个,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摹写课本上“我来动笔”中的例字,先双钩然后填写所缺笔画,教师点评反馈。
3.范字练习。
(1)请学生观察书本上“思、感、资、贞”四字,思考这四个字是什么结构,书写上有什么特点。
(2)教师通过范字总结:这四个字都是上下结构的字,“思、贞”上窄下宽,“感、资”上宽下窄。
(3)教师示范书写“思、感、资、贞”四字,边对四个字进行结构、用笔的分解分析。
“思”字为上下结构,上窄下宽;首笔短竖略向右斜,上部“田”开下合;心字底左低右高,呈扁状,托起上部。
“感”字为上下结构,上宽下窄;上部斜钩伸展,心字底较小,点与卧钩紧凑。“资”字为上下结构,上宽下窄;上部“次”字呈扁形,捺反捺;贝字底呈纵势,中间两横靠左,不与右竖相接,最后两撑开,托起上部。“贞”字横画间距较均衡,长短、起收笔均有变化;贝字底竖短,横折竖长,下两点支撑起上面部分。(4)学生书写这四字,教师巡视指导,有针对性地对字体结构、笔进行重点指导。(5)作业点评:通过激励性评价,进一步培养兴趣,巩固学生对带有心字底与贝字底的字比例关系的把握,发现这两类字的基本规律。
4.观察比较出示不同书法家书写的“贞、恩、思”,请学生感受并说说不同书法家书写心字底与贝字底的特点。
三、自主练习
1.请学生观察“忽、息、质、贤”四字,说说书写这些时要注意些什么。“忽”字为上下结构,上窄下宽;上部“勿”斜中求正,重心平衡;下部心字底呈扁状,三点左低右高。
“息”字为上下结构,上窄下宽;上部“自”呈纵势;下部心字底取势较扁。“质”字为上下结构,上宽下窄:上部呈扁势;下部贝字底呈纵势,下两点撑开托住上部。
“贤”字为上下结构,上宽下窄;上部“又”末笔为反撩贝字底呈纵势,托起上部。2.学生书写这四个字,教师巡视指导。
四、整理反思
1.教师总结本课内容,表扬书写优秀的学生,并将学生作业进行展示。2.清洁、整理学具。
第十课 山字头与京字头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山字头与京字头的书写要领,了解带有这两种偏旁的字书写时的细微变化。
2.能临写好“崇、岑、玄、亭”四字,要求写得正确、端正。3.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体验书写的快乐,感受书法之美。重点:掌握山字头与京字头的书写要领。
难点:初步掌握带有山字头与京字头的字的书写特点和规律。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整体感知:出示“崇、岁、玄、夜”四字,请学生说一说这四个字都是什么结构,它们的偏旁分别是什么。
2.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出示本课课题:《山字头与京字头》
二、学习新知学习山字头与京字头的写法
(1)出示图解,教师进行示范书写,学生观察、讨论得出山字头与京字头的书写笔顺和笔法
(2)教师小结书写要领。
山字头:中间竖短而斜向左下,竖折分笔写成,右短察整体左低右高 京字头:先写点再写横。点取直势,形态粗壮,横画细左低右高
(3)用铅笔或钢笔先双钩再填写书上“我来动笔”几个字偏旁,看看位置是否合理。
(4)评一评:对学生的书写作业进行点评。2.临写范字
(1)教师示范书写“崇、岁、玄、夜”四字,边写边对“崇、岁、玄、夜”进行结构、用笔的分解分析 “崇”字为上下结构,山字头三竖略向左斜,竖折的竖画和横画分开两笔写成:中间的宝盖向右伸展:下部“示”的竖钩与山字头的竖在同一中心线上,左右两点相互呼应。
“岁”字为上下结构,山字头三竖略向左斜,竖折的竖画和横画分开两笔写成:下部笔画较多,注意穿插和避让,应写得紧凑一些,斜钩向右下伸展。“玄”字为上下结构,京字头点居横中,为竖点;下部的撇折起笔不碰到横画,末笔的点画饱满圆润。
“夜”字为上下结构,上合下开;京字头点居横中,为侧点下部的单人撇画向左伸展,“夕”笔画紧凑,末笔捺画伸展。
(2)学生临习,教师巡视指导,有针对性地对字体结构、用笔进行重点指导。(3)对部分优秀作业进行投影,学生点评,教师穿插指导。(4)总结书写规律:山字头与京字头的宽窄应与下部协调配合
三、拓展延伸
1.拓展训练:出示不同书法家书写的“玄、夜、言”,请学生比一比不同书法家书写京字头的特点。
2.了解《礼器碑》。
(1)出示《礼器碑》,请学生欣赏。(2)请学生说说看了《礼器碑》的感受。
(3)教师介绍《礼器碑》,帮助学生了解《礼器碑》刻立的时间、背景以及书写风格。
四、自主练习
1.请学生观察“岑、岂、亭、京”四字,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岑”字为上下结构,山字头较小,“今”部的舒展,最后一笔为短竖。“岂”字为上下结构,山字头竖画较为倾斜,最后一写作短撒:下部“豆”的占整个字的三分之二,注意横向笔画之间的距离:“口”较扁,末笔横画伸展,托起上面部分。
“亭”字为上下结构,京字头比中间的秃宝盖窄:末笔与首笔点在同一中心线上,出钩较长。
“京”字为上下结构,京字头点居横中,横画伸展;下部“曰”上宽下窄,“小”的竖钩与首笔点中心对正,左右两点分得较开,呈八字形,相互呼应。2.学生临习“岑、岂、亭、京”四字,教师巡视指导
五、整理反思
1.师问生答: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书写过程中我们最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2.教师小结:通过本课时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山字头和京字头的写法,并且在书写相关的字时感受到了山字头和京字头的变化和运用。
3.清洁、整理学具。
第十一课 集字临摹练习(三)教学目标:
1.了解“学而时习之”的出处和含义。
2.引导学生了解颜楷不同点画形态及书写方法,把字写得端正、匀称、美观,各部分搭配合理。
3.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书写的好习惯,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重点:理解“学而时习之”的字形结构。难点:集字创作时把握好字与字的关系。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整体感知:出示“学而时习之”,请学生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2.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出示是本课课题:集字临摹练习(三)
二、学习新知 1.集字解读
(1)出示“学而时习之”五字,请学生观察、讨论这五字中些笔画比较难写。根据学生回答,单独练习横折的写法。
(2)学生察分析五个字的书“学”字中间宽面”字字形扁个纵向笔画的间距要匀称“时”字左窄右宽右部横画间距均匀,长知、曲直均有变化习”字上横下纵,笔画横细竖粗,间距均匀少”字左缩右伸横撤笔断意连,捺画伸展(3)教师示范书写。(4)学生临写,教师点评反馈。发现有比较优秀的作业,可及时进行展示、点评。2.作品欣赏
(1)出示横幅和条幅作品,欣赏并说说书写作品时的注意点。
教师总结:正文的字大,落款的字小。正文字的大小整体均衡,又有变化。“学”字笔画多,在作品中的字形可以写得略大“而”字笔画少,字形较小。“时”字的结构要紧凑,左右不可分太开。“习”字上面部分宜偏。“之”字捺画伸展。
三、学生临写
1.分发事先准备的宣纸。
2.教学生折格子。注意正文、落款、左右边、天地的折法和留白等。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重点检查学生字的大小、布白是否协调合理。
四、整理延伸
1.学生互评,提高欣赏水平。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推荐作品展示,集体欣赏,点评,教师在评价标准上做些适当引导。
2.举办班级的书法展,展出今天临写的“学而时习之”。
3.布置拓展作业:请学生从《多宝塔碑》中集字书写“夜静春山空 4.清洁、整理学具。
第十二课 厂字旁与广字旁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提厂字旁与广字旁的书写要领,了解带有这两个偏旁般书写规律。2.能临写好“辰、厥,府、庭”四字,要求写得正确、端正构比例适当。3.在静心书写中,体验书写的快乐,感受书法之美。重点:初步掌握厂字旁和广字旁的书写要领。
难点:指导学生观察、领悟《多宝塔碑》中带有这两种偏旁类型字的特点。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整体感知:用幻灯片出示“座、度、唐、辰”这四个字,请学生说一说这四个字的偏旁分别是什么。
2.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出示本课课题《厂字旁与广字旁》
二、学习新知 1.观察分析,尝试书写
(1)出示厂字旁广字旁,明确;两个偏旁的笔顺,请学生说两个偏旁书写上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厂字旁横画斜而短,撇画先竖后转左下。广字旁先写点,后写横,撇露起尖收。
(2)学生分别临写厂字旁和广字旁各三个,同桌之间相互选出写得最好的一个厂字旁和广字旁。教师对学生的书写作业进行点评
2.用铅笔或钢笔先双钩再填写“座、度、唐、辰”几个字的偏旁,看看位置是否合理
3.临习指导。
(1)出示“辰、厉、府、广”四字,请学生说说厂字旁和广字旁在这些字中不同的处理。厂字旁和广字旁写法相似。厂字旁横稍上斜,撇斜长。广字旁横画的长短视下部分宽窄而定,横较细,撇细长略带弧度,点居横中(2)分析四个字的书写特点。
“辰”字为半包围结构,厂字旁的横稍上斜,撇画向左舒展第三笔为短横,第四笔为短撇,第五笔横画向右伸展,比首笔横要长:末笔的撩穿过短撇,向右伸展。“厉”字为半包围结构,厂字旁的横稍上斜,撇画起笔在横画起笔下面,两笔画相接,撇画向左下舒展:内部“万”笔画较多,注意各笔画之间的距离和穿插关系。“府”字为半包围结构,首点在米字格竖中线上,横画与竖撇的起笔相接,“付”的横画收笔比广字旁的横画偏右,“付”的竖钩与广字旁横的收笔在同一条线上。“广”字为半包围结构,点画在横画的中间,撇细长略带弧度广字旁里面的横画较多,注意各横画的间距和长短变化;最后的两点上合下开,托起上部。(3)学生临习“辰、厉、府、广”四字,教师巡视指导。(4)作业点评,逐步掌握两个偏旁不同的变化
三、拓展延伸
1.请学生比较不同书法家书写厂字旁和广字旁的特点,体会书法艺术的无穷魅力。
2.欣赏《四狭颂》。此碑在甘肃成县天井山,刻于东汉建宁四年(公元171年),为仇靖所写,歌颂了武都太守李翕治理西狭阁道的事迹。此碑结体方整雄伟,庄严浑穆,笔力稳健,已有波磔笔画,但不少字还有篆书结构,方整中带圆融。
四、自主练习
1.临习指导:出示范字“厥、唇、庭、座”四字,进一步观察、临习,写出偏旁的变化,“厥”字笔画较多,厂字旁的横较长,撇较细:被包围的部分左右对等,改捺为点。“唇”字横画短,撇画细长。被包围部分笔画较多,呈窄长形,注意各笔画穿插。“庭”字广字旁点居横中,撇与“廷”部的掠左右伸展,轻捺重。“座”字广字旁点居横中,撇画细长,起笔在上横的起笔下方,但两笔不相接;被包围的部分注意对称关系,末笔横画较长 2.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3.作业点评,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个偏旁细微的变化和各自的写法。
五、整理反思
1.师问生答: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书写过程中我们最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2.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厂字旁与广字旁的书写,并学写了相关的范字。厂字旁和广字旁书写时要根据不同字形注意把握笔画的粗细、长短、角度等。
3.清洁、整理学具
第十三课 走之底与走字旁
教学目标
1.掌握走之底与走字旁的书写方法,了解带有这两种偏旁的字的书写规律。2.能临写好“近、通、起、超”,要求写得正确、端正,结构比例适当。3.感受中国书法结体变化的美感,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和对中国汉字的热爱之情。
重点:初步掌握走之底与走字旁的书写要领。难点:掌握带有这两种偏旁的字的书写规律。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整体感知:出示“近、造、起、赵”,请学生说说这四个字分别是什么偏旁。2.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出示本课课题:《走之底与走字旁》
二、学习新知
1.教师演示“走”字的字形演变。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今天我们所书写的汉是经过了几干年的演变而来的。在古代,“走”不是“走路”的意思,而是“跑”的意思。金文中可以看到上半部分是一个奔跑的“人”,下半部分是一个“止”字,代表一只脚。隶书中上面的“人”变成了“土”,下面的“止”也改变了形象。慢慢演变成我们现在书写的楷体字——走。
3.学习书写走字旁。出示“赵、起”。
这两个字认识吗?看看这两个字中的“走”,你有什么发现?带有走字旁的字都是左下半包围。写走字旁的时候,有什么要注意的?走字旁先写“土”,再写竖和短横,最后写撇和捺,撇短呈纵势,捺长取横势。
4.学习书写走之底
教师分析走之底的结构,讲解走之底的书写要领:点的位置、横折折撇的写法(分解练习,书空练习)、捺的写法。走之底点取平势,横折折撇短小呈纵势,平捺上平下斜。
4.请学生用铅笔或钢笔先双钩再填写“近、造、起、赵的偏旁,看看位置是否合理。
5.请学生观察“近、造、起、赵”四个字走之底与走字旁的特征,并说一说,然后自己练一练。
走之底由点、横折折撇、捺组成,重点注意横折折撇的写法,要轻重适宜,捺画平而舒展。走字旁上两横上短下长,左边参差,右边较齐,撇细短,捺平而舒展。“近”字为半包围结构,走之底的捺画向右伸展,托起“斤”;“斤”部的首笔短撇起笔略高于走之底的点。
“造”字为半包围结构,走之底的点和横折折撇窄长,撩画右伸展,托起“告”部;“告”部高于右边走之底。
“起”字为半包围结构,走字旁的上两横上短下长,向左伸展捺画向右伸展,托起“己”部;“己”部较小,末笔为竖折。
“赵”字为半包围结构,走字旁的两短横上短下长,向左伸展捺画向右伸展,托起“肖”部,“肖”部与走字旁紧凑。
学生练习书写这四字,教师巡视指导,有针对性地对字体结构、用笔进行重点指导。6.观察比较。
观出示不同书法家书写的“道,起”,请学生感受并说一说不同书法家书写走之底与走字旁的特点。
三、自主练习
1.说一说特点:观察“通、遂、超、赵”四个字的结构特点
“通”字走之底横折折撇粗细分明,“甬”的起笔高于走之底,末笔为垂露竖,不碰到走之底的捺画。
“遂”字走之底横折折撇粗细分明;“家”部上两点起笔高于走之底的点,末笔为反捺,不超过走之底捺画的长度。
“超”字走字旁的两短横上短下长,向左伸展,捺画向右伸展托起“召”部;“召”部笔画紧凑。
“赵”字走字旁的两短横上短下长,向左伸展,第四、五笔分别为点、撇,捺画向右伸展,托起“肖”部;“肖”部与走字旁紧凑。
2.写一写范字:学生试写四个范字各两遍,初步感知体验两部分的比例关系。3.找一找规律:总结出半包围结构两部分所占的位置比例有大小之分。4.评一评作业:对学生的书写作业进行点评。5.学生再次书写四个范字各三遍。6.学生课堂作业展示。
四、整理反思
1.师问生答: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书写过程中我们最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2.教师小结:通过本课时的学习,我们知道走之底由点横折折撇、捺组成,重点注意横折折撇的写法,要轻重适宜,捺画平而舒展;走字旁上两横上短下长,左边参差,右边较齐,撇细短,捺平而舒展。
3.清洁、整理学具。
第十四课 同字框与门字框
教学目标
1.掌握同字框与门字框的书写方法, 了解带有这两种偏旁的字的书写规律。
2.能临写好“同、用、开、问”四字, 要求写得正确、端正结构比例适当。3.感受中国书法结构变化的美感, 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和对中国汉字的热爱之情。
重点:掌握同字框与门字框的书写要领。
难点:初步掌握带有这两种偏旁的字的书写特点和规律。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整体感知:出示“同、用、关、开”,请学生说说这四个字的偏旁分别是什么。
2.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出示本课课题:《同字框与门字框》。
二、学习新知
1.教师演示“门”字的字形演变。
同学们, 你们知道吗? 今天我们所书写的汉字是经过几千年演变而来的, 猜一猜是什么字教总字的字形变化不大, 甲骨文, 小篆、楷书的“门”字, 都由两扇门组成。古代单扇的门叫“户”。
2.学习书写门字框
教师问:这两个字认识吗? 看看这两个字中的“门”, 你有什么发现? 带有门字框的字都是三面包围。书写门字框里面部分的时候, 有什么要注意的? 门字框的字为三面包围结构, 先写竖再写横折, 两横短小。竖折较直, 内横靠左。横折钩形长, 折笔向下与左竖呈相向之势, 框内的部件居中或略靠左, 笔画分布要均匀。
3.学习书写同字框。
学生分析同字框的结构, 教师讲解同字框书写要领:同字框为三面包围结构, 左竖稍短, 粗壮有力, 横折钩横略向上斜, 折笔的位置较高一点。
4用铅笔或钢笔先双钩再填写“同、闻、问、开”的偏旁,看看位置是否合理。
5.学生观察“同、用、关、开”四个字同字框与门字框的特征, 然后自已练一练。同字框和门字框, 框的宽窄应视框里笔画的多少而定, 如笔画多, 框应略宽, 笔画略细;笔画少, 框应略窄, 笔画略粗。门字框要注意左短右长, 左小右大。
学生练习书写这四字, 教师巡视指导, 有针对性地对字体结构、用笔进行重点指导。
第十五课
方框 教学目标
1.掌握方框的书写方法,了解带有方框的字的书写规律。
2.能临写好“团、圆、因、围”四字,要求写得正确、端正,结构比例适当。3.感受中国书法结体变化的美感,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和对中国汉字的热爱之情。
重点:掌握方框的书写要领 难点:初步掌握带有方框的字的书写特点和规律。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整体感知:出示“团、圆”,说一说这两个字偏旁是什么。2.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出示本课课题:《方框》。
二、学习新知
1.了解“口”部。通过“国”字学习“口”部。在古代,每个部首都有一个读音“口”读音为wei,表示疆域、边界。
2.学习书写方框。
方框的书写要领:左竖要坚挺有力,曲中带直。横折钩横画上扬,起笔处和竖画呼应,折处提笔然后重按,再用力下行,到末端(超出左边的竖)顿笔调锋,迅速出钩。外形呈左梯形,左合右开,不能写成方形。
3.我来动笔。
用铅笔或钢笔先双钩再填写“
四、因、圆、围”的偏旁,看看位置是否合理。其中“四”字的偏旁与其他字有什么不同。
4.练一练
(1)请学生观察“团、圆”两个字的特征,并说一说。(2)教师总结
“团”字为全包围结构,左竖细,右竖钩粗长;方框里的笔画紧凑,各横画注意长短、粗细变化;末横要与钩相连。
“圆”字为全包围结构,方框写法与“团”字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团”字横折钩的起笔与左竖的起笔分开,“圆”字的首笔与横折钩的起笔相接;方框内的笔画紧凑,“贝”的左右两竖有粗细、长短变化。
(3)学生练一练,教师巡视指导。
5.观察比较出示不同书法家书写的“国、四”,请学生感受并说一说不同书法家书写方框的特点。
三、自主练习1.说一说特点:请学生观察“因、围”两个字的结构特点并说一说。“因”字为全包围结构,左竖画与横折钩的起笔分开,左竖画比横折钩的竖略短、略细;方框内的“大”偏左靠上,笔画较粗。
“围”字为全包围结构,首笔竖画与横折钩的起笔相接;方框内笔画繁多,注意布白均衡,框内上下均有竖画与方框的上下横相粘,方框内的笔画略细。2.写一写范字:学生试写两个范字各两遍,初步感知体验内外两部分的比例关系。
3.找一找规律:总结出方框各部分的特征。4.评一评作业:对学生的书写作业进行点评。5.学生再次书写两个范字各三遍。6.学生课堂作业展示。
四、拓展延伸
1.出示《曹全碑》,请学生欣赏。2.请学生说说看了《曹全碑》的感受。
3.教师介绍《曹全碑》,帮助学生了解《曹全碑》刻立的时间背景以及书写风格。《曹全碑》立于东汉中平二年(公元185年),记载了郃阳县令曹全的家世、事迹和政绩。《曹全碑》是汉代隶书的代表作品之一,书法风格秀丽,结体匀称,以圆笔为主,被视为汉碑精品。此碑现藏陕西西安碑林。
五、整理反思
1.师问生答: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书写过程中我们最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2.教师小结:通过本课时的学习,我们发现方框的书写特点是左竖细短,横折钩的竖粗长;末横要连接横折钩的钩。
3.清洁、整理学具。
第十六课 集字临摹练习(四)教学目标
1.了解条幅、斗方的基本特点,初步掌握书写条幅和斗方的章法。2.使学生学会书写“天地有正气”,掌握五字的间架结构,并写得正确、美观。3.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形成正确的写字坐姿和执笔姿势。
重点:学生学会书写“天地有正气”的条幅、斗方作品。
难点:掌握“天地有正气”五字的间架结构,要求写得正确美观、章法合适。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书法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选产中最灿烂的瑰宝之一。这节课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著名书法家频真卿的书法作品,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出示颜真卿的书法作品,教师简单介绍)。
2.关于颜真卿《祭侄文稿》的故事,你们听说过哪些? 《祭侄文稿》书成于公元758年。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叛乱,史称安史之乱。时任平原(今山东境内)太守的颜真卿与其从兄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颜杲卿分别在山东、河北起兵讨伐叛贼,杲卿幼子季明往来于平原、常山之间进行联络。叛军攻陷常山后,杲卿父子不幸被俘而遭杀害杲卿被刑时,至死骂不绝口。颜氏家庭,可谓一门忠烈。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颜真卿命人寻访杲卿及家人下落,结果只从常山携回季明首骨。面对为国捐躯的侄子首榇,颜真卿时百感交结,兄弟谊,叔侄情,家国痛,贼子恨,激情所至,文思书意进发而出,挥笔写下了《祭侄文稿》。
3.小结:颜真卿一身正气,字如其人,今天我们就来写幅“天地有正气”纪念他。
4.出示本课课题:《集字临摹练习(四)》。
二、学习新知
1.“天地有正气”含义介绍。“天地有正气”,出自南宋文天祥的《正气歌》,意思是说天地之间有一股浩然正气。
2.探究技法,练习书写。
教师:首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些字是由哪些笔画组成的(撇、捺、横、竖、横折钩),还记得它们的运笔方法吗?好,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书写体会。
3.学写“天”。
(1)把笔轻轻搁好,我们先看“天”字,怎样才能把这个字写好呢?想想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天:两横较短,撇捺舒展。
(2)下面我们来复习一下握笔姿势,哪位同学愿意带大家复习一下?请同学们对照这些要求练写一个“天”。
(3)请同学们轻轻把毛笔搁好,我们来看看这位同学写的“天”看看他写得怎么样,哪里做得好?有写得不到位的地方吗
(4)老师也来练练这个字,请同学们认真看,专心听,并用手跟着我书空练习。请大家拿出练习纸再练习一遍。
(5)评价反馈:这是某同学写的,看看他写得怎么样。4.学写“地、有、正、气”
(1)看来“天”字大家掌握得都不错,我们再来看看写“地、有、正、气”四个字时要注意什么呢? “地”字左窄右宽,左纵右横,左缩右伸。“有”字上横下纵。“正”字纵横间距匀称,上缩下伸。
“气”字横折弯钩的弯钩部分,应向内收而圆劲有力,出钩爽利(2)同学们观察得真细致,下面对照这些要求请同学们临摹遍“地、有、正气”四字。(3)轻轻放下毛笔,我们来看看这位同学的字,说说他哪里写得比较好。(4)每字再练一遍。(5)教师巡视指导。
三、集字临摹
1、出示条幅作品。
条幅是长条形竖着张挂的。书写时正文的上下要留出适当的边空,叫天地。在正文左侧,留一点空,一般写上书写者的姓名并盖章,叫落款。这五个大字写得怎么样?你们也想写出这么漂亮的条幅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写“天地有正气”。
2.观察条幅各部分的比例,学一学怎么折纸。3.教师示范折纸(条幅),重点是天地和落款怎么留。4.学生折纸,教师巡视指导。5.学生书写作品,教师巡视指导。
6.学生作品展示:同学们写得非常棒,哪些同学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全班同学一起评价,说一说这幅作品哪些地方是值得大家学习的,你有什么收获 7.如果把“天地有正气”写成斗方应该怎么写? 教师总结:五个字写成斗方则行距略宽,款字要长,以补左下空疏。
四、整理反思
1.师生问答: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书写过程中我们最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2.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完成了“天地有正气”五字的集字临摹作品,并感受了不同形式的书法作品的不同效果。回去后,可以从《多宝塔碑》中集字书写“天高秋月明”。
3.清洁、整理学具。
第四篇:三年级下册《书法练习指导》教案
三年级下册
江竹小学
第1课
撇折和撇点
教学目的:
1、认识撇折与撇点的形态,掌握其正确书写方法。
2、掌握撇折与撇点组合的规律。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撇折与撇点的正确书写方法。难点:撇和横相连处的折角。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试一试,两组不同方向的折线。
二、合作探究。
(一)、组织教学
检查文具、坐姿和执笔方法。
(二)、看一看:
1、学习撇折的写法。说一说撇折怎么写? 教师示范写法。
撇略有弧度。撇折的起笔要高于撇。点的收笔要与撇折的折角取齐。学生练习。
2、学习撇点的写法。
撇点是由粗到细,再由细到粗,撇与长点衔接要连贯。教师示范写法。学生练习写撇折的写法。
(三)练一练:
临写下面的例字:至
去
如
姿
(四)找一找。
找出下列字中的撇折和撇点:雅
姓
始
(五)知识链接:蔡伦造纸。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写了什么笔画?要注意什么呢?
(五)布置作业: 完成第一课练习。
第2课
横撇
教学目的:
1、认识横撇的形态,掌握其书写方法。
2、加深对横撇的理解,并能正确运用这一笔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横撇的正确书写方法。难点:横撇行笔方向的掌握。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试一试,两组不同的线条。
二、合作探究。
(一)、组织教学 检查文具、坐姿和执笔方法。
(二)、看一看:
1、学习横撇的写法。说一说横撇怎么写? 教师示范写法。
横撇的横斜度较大,撇要弯,捺长伸与撇对称。短撇宜斜直,横瞥的横短,撇略有弧度。学生练习。
(三)练一练:
临写下面的例字:久
反
水
永
(四)找一找。
找出下列字中的横撇:多
名
度
(五)知识链接:宣示表。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写了什么笔画?要注意什么呢?
(五)布置作业: 完成第二课练习。
第3课
横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认识横折。
2、能按要求临写例字。
重点:掌握横折的正确书写方法。难点:转折处要顿笔。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试一试,两组不同方向的线条。
二、合作探究。
(一)、组织教学
检查文具、坐姿和执笔方法。
(二)、看一看:
1、学习横折的写法。说一说横折怎么写?
横折的横较短而竖较长时,横略上斜,书要直挺粗壮;横较长而竖较短时,竖要向左下斜。教师示范写法。学生练习。
(三)练一练: 临写下面的例字: 目
百
石
事
(四)找一找。
找出下列字中横折折:西
東
真
(五)知识链接:乐毅论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写了什么笔画?要注意什么呢?
(五)布置作业: 完成第三课练习。
第4课
集字临摹练习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墨香”的书写特点。
2、了解纵向、横向两个字的间距、大小变化。重点:掌握正确书写方法。难点:掌握间距、大小变化。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二、合作探究。
(一)、组织教学
检查文具、坐姿和执笔方法。
(二)、看一看:
1、出示例字:墨香。
2、指导观察,了解这俩字的书写特点。
“墨”字上下重心对正,横画较多,间距要均匀,四点呈放射状散开;“香”上部分横画长,竖画短,以免与下部分相抵触,下部分小,取纵势。“墨”字的横折是横长竖短,折笔向右下斜;“香”字的横折是横短竖长,竖画直挺粗壮。教师示范写法。学生练习。
(三)练一练: 临写例字:
(四)知识链接: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写了什么笔画?要注意什么呢?
(五)布置作业:
从《多宝塔碑》中集字书写“静观”、“尚志”。
第5课
横折折撇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认识横折折撇。
2、能按要求临写例字。
重点:掌握横折折撇的正确书写方法。难点:转折处要有变化。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试一试,两组不同方向的线条。
二、合作探究。
(一)、组织教学
检查文具、坐姿和执笔方法。
(二)、看一看:
1、学习横折折撇的写法。说一说横折折撇怎么写?
横折折撇的第一个转折处呈方折状,第二个转折处呈圆状。注意线条粗细的变化。教师示范写法。学生练习。
(三)练一练: 临写下面的例字: 建
庭
道
遂
(四)找一找。
找出下列字中横折折撇:通
遣
迷
(五)知识链接:《千字文》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写了什么笔画?要注意什么呢?
(五)布置作业: 完成第五课练习。
第6课
横钩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认识横钩。
2、能按要求临写例字。
重点:掌握横钩的正确书写方法。难点:注意出锋、角度要有变化。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试一试,两组不同方向的线条。
二、合作探究。
(一)、组织教学
检查文具、坐姿和执笔方法。
(二)、看一看:
1、学习的写法。
说一说横钩怎么写?横钩先写横画,收笔处向右下重按后再向左下出锋,呈钩状,出锋的长短、角度各不相同。
2、教师示范写法。横钩
(一)横要略有弧度,向右下顿笔后向左下勾出。横钩
(二)横画较细而向右上斜,钩短促。学生练习。
(三)练一练: 临写下面的例字: 常
宗
家
宇
(四)找一找。
找出下列字中横折折撇:亭
密
楚
(五)知识链接:《退笔冢》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写了什么笔画?要注意什么呢?
(五)布置作业: 完成第6课练习。
第7课 竖钩和弯钩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认识竖钩和弯钩。
2、能按要求临写例字。
重点:掌握竖钩和弯钩的正确书写方法。难点:注意出锋、角度要有变化。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试一试,两组不同方向的线条。
二、合作探究。
(一)、组织教学
检查文具、坐姿和执笔方法。
(二)、看一看:
1、学习的写法。
说一说竖钩和弯钩怎么写?
竖钩先写竖画,收笔处向左出锋,呈钩状。弯钩与竖钩写法相近,竖画部分有一定的弧度。教师示范写法。学生练习。
(三)练一练: 临写下面的例字: 木
来
寸
手
(四)找一找。
找出下列字中竖钩和弯钩:字
寺
事
(五)知识链接:《化度寺碑》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写了什么笔画?要注意什么呢?
(五)布置作业: 完成第7课练习。
第8课
集字临摹练习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师造化”的书写特点。
2、了解两个字长短、粗细的变化。重点:掌握正确书写方法。难点:掌握长短、粗细变化。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二、合作探究。
(一)、组织教学 检查文具、坐姿和执笔方法。
(二)、看一看:
1、出示例字:师造化。
2、指导观察,了解这俩字的书写特点。教师示范写法。
“师”字左高右低,纵向笔画较多,注意长短和粗细的变化。“造”左轻右重,捺画长伸。“化”字左低右高,笔画疏朗;两撇的角度不一样,右撇收笔于竖的中间位置;竖弯钩向右伸展。
3、学生练习。
(三)练一练: 临写例字:师
造
化
(四)知识链接: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写了什么笔画?要注意什么呢?
(五)布置作业:
从《多宝塔碑》中集字书写“得心源”。
第9课 斜钩和卧钩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认识斜钩和卧钩。
2、能按要求临写例字。
重点:掌握斜钩和卧钩的正确书写方法。难点:注意出锋、角度要有变化。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试一试,两组不同方向的线条。
二、合作探究。
(一)、组织教学
检查文具、坐姿和执笔方法。
(二)、看一看:
1、学习的写法。
说一说斜钩和卧钩怎么写?
斜钩和卧钩的主体部分都是斜的。斜钩取纵势而弧度小,卧钩取横势而弧度大。两者出钩方向不一样,斜钩向上,卧钩向左上。
2、教师示范写法。
3、学生练习。
(三)练一练: 临写下面的例字: 氏
我式
志
(四)找一找。
找出下列字中斜钩和卧钩的出钩方向有什么不同?戒
昏
悲
(五)知识链接:《雁塔圣教序》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写了什么笔画?要注意什么呢?
(五)布置作业: 完成第9课练习。
第10课 竖弯钩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认识竖弯钩。
2、能按要求临写例字。
重点:掌握竖弯钩的正确书写方法。难点:注意出锋、角度要有变化。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试一试,两组不同方向的线条。
二、合作探究。
(一)、组织教学
检查文具、坐姿和执笔方法。
(二)、看一看:
1、学习的写法。说一说竖弯钩怎么写?
竖弯钩的竖画又长又短,直与斜的变化。竖短横长时,竖自右向左下斜;竖长横短时,竖直挺,出钩向上。
2、教师示范写法。
3、学生练习。
(三)练一练: 临写下面的例字: 无
光
也
化
(四)找一找。
找出下列字中竖弯钩有什么不同?札
先
花
(五)知识链接:《伊阙佛龛碑》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写了什么笔画?要注意什么呢?
(五)布置作业: 完成第10课练习。
第11课 横折钩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认识竖弯钩。
2、能按要求临写例字。
重点:掌握竖弯钩的正确书写方法。难点:注意出锋、角度要有变化。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试一试,两组不同方向的线条。
二、合作探究。
(一)、组织教学
检查文具、坐姿和执笔方法。
(二)、看一看:
1、学习的写法。说一说怎么写横折钩?
横折钩的横与竖在长短、角度上有不同的组合变化。横短竖长时,竖画直挺;有长撇穿越横时,横短而竖斜长,横长而竖短时,呈扁状,竖画斜而粗壮。
2、教师示范写法。
3、学生练习。
(三)练一练: 临写下面的例字: 用
身
内
力
(四)找一找。
找出下列字中有哪几种横折钩的写法?折笔角度有什么不同?雨
為
舟
(五)知识链接:《灵飞经》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写了什么笔画?要注意什么呢?
(五)布置作业: 完成第11课练习。
第12课
集字临摹练习
(三)教学目标:
1、了解“天行健”的书写特点。
2、注意款字与正文的协调配合。重点:掌握正确书写方法。难点:注意款字与正文的协调配合。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二、合作探究。
(一)、组织教学
检查文具、坐姿和执笔方法。
(二)、看一看:
1、出示例字:“天行健”。
2、指导观察,了解这三个字的书写特点。
3、了解集字的常用方法:
集字经常会遇到在原碑帖中找不到所需字的情况。常用的方法是从不同字中选择所需部件拼凑成一个字。如用“倍”字的单人旁和“建”字拼成“健”字。
(三)、作品展示。
1、分别出示“天行健”字画作品。
2、教师讲解:
横幅:要注意款字与正文的协调配合。
扇面:一是要准备好合适的扇形纸,二是书写时每个字的中心线要指向圆心。
3、学生练习。
(四):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写了什么?要注意什么呢?
三、布置作业: 从《多宝塔碑》中集字书写“知足常乐”
第13课 竖折折钩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认识竖折折钩。
2、能按要求临写例字。
重点:掌握竖折折钩的正确书写方法。难点:注意出锋、弧度要有变化。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二、合作探究。
(一)、组织教学
检查文具、坐姿和执笔方法。
(二)、看一看:
1、学习的写法。说一说怎么写竖折折钩?
竖斜长时,横较平,折钩较斜而粗,竖斜短时,横较短而上斜,折笔长而略斜。
2、教师示范写法。
3、学生练习。
(三)练一练: 临写下面的例字: 鳥
佛
弘
哉
(四)找一找。
下列例字中竖折折钩中竖和横、钩是怎样配合的?發
萼
粤
(五)知识链接:《神策军碑》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写了什么笔画?要注意什么呢?
三、布置作业: 完成第13课练习。
第14课 横折弯钩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认识横折弯钩。
2、能按要求临写例字。
重点:掌握横折弯钩的正确书写方法。难点:注意出锋、弧度要有变化。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二、合作探究。
(一)、组织教学
检查文具、坐姿和执笔方法。
(二)、看一看:
1、学习的写法。说一说怎么写横折弯钩?
横折弯钩形态变化较大,往往是字的主笔。横画要上斜,先折后转,钩向上出锋。
2、教师示范写法。
3、学生练习。
(三)练一练: 临写下面的例字: 乙
凡
珮
飛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写了什么笔画?要注意什么呢?
三、布置作业: 完成第14课练习。
第15课 横折折折钩和横撇弯钩
教学目的:
1、认识横折折折钩和横撇弯钩的形态,掌握其书写方法。
2、加深对横折折折钩和横撇弯钩的理解,并能正确运用这一笔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横折折折钩和横撇弯钩的正确书写方法。难点:注意出锋、弧度要有变化。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试一试,两组不同的线条。
二、合作探究。
(一)、组织教学
检查文具、坐姿和执笔方法。
(二)、看一看:
1、学习写法。
说一说横折折折钩和横撇弯钩怎么写?
横折折折钩的横画长而上斜。横撇弯钩形态较小,横画上斜,撇画短直,弯钩斜向右下,向左出钩。教师示范写法。学生练习。
(三)练一练:
临写下面的例字:乃
盈
秀
都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写了什么笔画?要注意什么呢?
(五)布置作业: 完成第15课练习。
第16课
集字临摹练习
(四)教学目标:
1、了解“有容乃大”的书写特点。
2、注意款字与正文的协调配合。重点:掌握正确书写方法。难点:注意款字与正文的协调配合。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二、合作探究。
(一)、组织教学
检查文具、坐姿和执笔方法。
(二)、看一看:
1、出示例字:“有容乃大”。
2、指导观察,了解“有容乃大”的书写特点。
“有”字横和撇有长短变化,横长则撇短,右下部分窄长,横折钩挺拔。“容”字横画细而出钩处较粗,撇捺伸展。“乃”字上紧下松,上缩下伸,注意三个折笔的形态有差异。“大”字撇画上伸,捺画粗壮。
(三)、作品展示。
1、分别出示“有容乃大”字画作品。
2、教师讲解书写要点:
横幅四个字中间“容”字笔画较多,要避免过大、过重,头尾两字笔画稍粗些。
3、学生练习。
(四):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写了什么?要注意什么呢?
三、布置作业: 将上面四个字写成条幅。
第五篇:《书法练习指导》三年级下册教案
《书法
练习指导》备课
(2017—2018学第二学期)
郭 家 小 学 三 年 级 张 爽
第一单元
第1课:斜 钩
教学要求:
1、在老师的讲解引导下,了解掌握铅笔字的书写要领;
2、在观察、比较、临摩的基础上,学会书写基本笔画“斜钩”。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4、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指名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新授:
(一)讲解“斜钩”书写要领。
1、老师示范书写,指名说笔画名称。老师领读笔画名称。
2、讲解笔顺。
3、再次范写,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撇”有什么特点。
分小组讨论。
4、教师分析讲解:
书写每一个笔画都要有起笔、行笔、收笔,不能平拖或平划;要有轻重变化,不能写得像个火柴棒。
详细讲解:
下笔梢重,向右下弧直行笔,到起钩处向上钩出,收笔要出尖。写戈钩关键是要呆持一定的弧度,大直、太弯都会影响整个字的美感。
5、指名说一说斜钩怎样书写。
6、师边讲解边示范。
(二)学生练习书写斜钩,师行间巡视辅导。展示优秀的学生作业。
(三)学习书写带斜钩的字。
1、出示范字。
2、指名认读。
3、指名说笔顺,书空。
4、带领学生分析书写要领。
5、演示书写过程。
6、学生练习书写,教师行间巡视。三 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2课:卧钩
一、教学目标:
1、技能目标:学习卧钩写法,掌握“心”字和“心”字底的结构。
2、认识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卧钩形态以及“心”字结构和“心”字底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模仿能力。
3、情感目标:
(1)审美目标:通过学习卧钩和“心”字、“心”字底的写法,培养学生对书法运笔之美的审美能力和对书法艺术的喜爱之情。
(2)德育目标:通过汉字的避让规律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卧钩和“心”字、“心”字底的写法。教学难点:卧钩的弧度把握,“心”字的结构教学。
三、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田字格作业纸、拼贴用具。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嗯,小朋友们坐得真有精神。我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儿歌(课件播放《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2、喜欢吗?(喜欢)瞧,我把弯弯的月儿请到我们课堂来,因为我们今天学习的笔画的形状与它相似,能猜出来吗?(卧钩)
3、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写卧钩。(板书课题:卧钩 一起读)
二、认真观察,掌握卧钩
1、来看电脑老师写卧钩(出示卧钩演示图),怎么写漂亮呢?
学生说师板书:找准位置、由轻到重、自然圆转、停顿钩尖。
2、老师用记号笔来写,请小朋友监督老师有没有安要求写。先看准田字格,从左中线的中心点轻快下笔,先向右下(笔画由轻到重),再圆转向右水平方向行笔,到右中线的中心点下面稍微停顿一下,到起钩处向左上钩出,钩要出尖,但不能太大。好看吗?
3、伸出食指,在卡片上描漂亮的卧钩.4、小朋友一定想在纸上写一写吧?
(1)那动笔之前,先把姿势摆好了。要和照片上的姐姐一样吆。
姿势做好了,就写,下笔就努力把它写好,尽量不要用橡皮擦哦!
(2)先描红两个再照着写2个,老师要给坐姿端正、握姿正确、字写得棒的小朋友奖小贴纸呢!开始吧!
(3)(师巡视,选3个不同写法的上前评)好,停笔。(实物投影)大家来说说他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还要注意改进?
(先肯定优点,再指出不足:弧度太小或弧度太大或写成竖弯钩,同时给予必要的鼓励)有了这些好的建议字才能进步!
(4)记住刚才提的意见,在后面空格里再写2个,把它写美些。(学生练习,教师巡视,随时给写得好的画上圆圈,提醒注意姿势,展示表扬有进步的学生)
小结:你们现在知道怎样写好卧钩了吗?
三、学写“心”字,寓教于乐
1、看着大家学得这么认真,老师忍不住要请大家乘上月亮船去赏一赏“月亮湖”的美景了。(点课件)瞧,三颗小星星这样围在月亮姐姐周围,那不就组成了一个——“心”字吗?(课件:田字格的“心” 字)
2、写好“心”字,除了写好卧钩外,还要注意三点的写法与位置。
(1)咱们先动手来拼一拼 “心”字吧?请你来拼。你拼这个“心”字注意到了什么?(生答)。
(2)小朋友们也来拼一拼。
(3)我们再来看看三点的写法,老师用记号笔示范。(4)请一个小朋友上来写“心”。其他小朋友看他写。谁来说说他哪个部分写得好,如果怎样写就更好?
老师还要给大家提个醒:写时不能看一笔写一笔,要注意一气呵成。
(5)好,把姿势做好了,先描2个写2个,然后同桌互相评一评,再写2个。
(6)展示有进步的,给予表扬。
四、写字韵律操。
刚才小朋友们写的“心”字,真的很美。老师奖励你们,带你们轻松一下,做做写字韵律操。(课件:写字韵律操)
五、练一练带心字的字 课件出示: 心 恩 必
1、带心字的字很多,细心的小朋友你发现心有什么变化吗?
2、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凡是带“心”字底的字卧钩要短些,中点降低,把上面部分托住。中国汉字结构紧凑,比喻人与人之间要团结一心,互相谦让。
3、请小朋友把着两个字各描2个写2个。
(1)师巡视找出病字:老师发现这两个字宝宝生病了,哪位小医生来看看它们哪儿不舒服?
(2)生评,师随机用红笔纠正。
(3)你们的医术很高明,老师相信你们再写2个一定会更好!
(4)生再各练写2个。师巡视。
(5)老师还要奖励坐姿最好的一组上前展示。(生上前)
六、试一试:
今天,老师很高兴与小朋友们一起学会了卧钩和“心”字底的字的写法。大家的表现真不错。还有几个字宝宝想考考小朋友们,敢用刚才学到的知识来挑战吗?(敢!)好,那就去试一试吧!看,这些字宝宝来了——(点击课件飞出:思、志、恶)
(1)读帖: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2)请小朋友们任意选两个你有把握写好的字照着练一练。
(2)师巡视,提醒姿势。
写好了就走下位置,请听课的老师点评一下你的作品吧!请听课老师帮忙画圆圈,老师再帮你贴出来,让大家都来欣赏。
七、小结:
感谢小朋友们对我的支持,最后我送给小朋友们一句知心的话:只要我们在写字时注意姿势,做到细心、专心,坚持练,字一定会越写越好。
在我们离开之前别忘了和后面的老师说──老师再见!
第3课:竖 弯 钩
教学要求:
1、在老师的讲解引导下,了解掌握铅笔字的书写要领;
2、在观察、比较、临摩的基础上,学会书写基本笔画“竖弯钩”。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4、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指名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新授:
(一)讲解“竖弯钩”书写要领。
1、老师示范书写,指名说笔画名称。
老师领读笔画名称。
2、讲解笔顺。
3、再次范写,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竖弯钩”有什么特点。
分小组讨论。
4、教师分析讲解:
书写每一个笔画都要有起笔、行笔、收笔,不能平拖或平划;要有轻重变化,不能写得像个火柴棒。
详细讲解:
在竖弯的基础上,收笔时向上方钩出,笔画比竖弯要长一些。
图示:
5、指名说一说竖弯钩怎样书写。
6、师边讲解边示范。
(二)学生练习书写竖弯钩,师行间巡视辅导。展示优秀的学生作业。
(三)学习书写带竖弯钩的字。
1、出示范字。竖弯钩:
2、指名认读。
3、指名说笔顺,书空。
4、带领学生分析书写要领。
5、演示书写过程。
6、学生练习书写,教师行间巡视。三 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4课:横折钩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写好横折钩,指导学生练习书写含横钩和横折钩的字--写、同,要求写得正确、美观、大方。
2.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形成正确的写字坐姿和执笔姿势。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竖折折钩、竖折撇的写法,同时会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上运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米字格 写字书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名家书法作品欣赏,欣赏完以后谈感受。2.展示身边“小书法家”杨哲的作业,并让杨哲同学谈谈自己是怎么做到的。
二、学习新笔画:横钩和横折钩 1.出示横钩和横折钩两个笔画。
一边讲解笔画技法和要点,一边用毛边纸亲自示范书写笔画。
横钩:逆锋起笔,至横末端稍提向右下作顿,回锋调整笔锋向左下提笔出钩。
横折钩:逆锋起笔同横画,至折处顿笔调整笔锋,向下行笔至钩处,回锋稍顿向左出钩。
2.学生练习书写笔画,老师巡视纠正坐姿和指导书写。
三、教学带有横钩和横折钩的字
1.出示“写”和“同”两个字,先让学生观察“写”和“同”在米子格中的位置,然后老师在米字格中范写。
2.学生在毛边纸上练写,教师逐个巡视指导,并强调和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3.比一比,改一改。
每个学生把自己练习的字,张贴在展示台上。
四、总结学习成果:评一评、比一比
1.自己评价:写好的同学,自己把认为写的最好的字下面打一个小点,然后给自己评几颗星。
2.小组互评:组内评一评谁的字写得漂亮,推荐、评比优秀作品。
3.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作品反馈,并推出优秀作品,评选出今天的书法之星。
五、总结心得,交流收获
让学生谈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同学们今天写的很认真,希望你们平时多练习,相信你们一定也能成为伟大的书法家!第二单元
第5课:提的书写
教学要求:
1、在老师的讲解引导下,了解掌握铅笔字的书写要领;
2、在观察、比较、临摩的基础上,学会书写基本笔画“提”。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4、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指名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新授:
(一)讲解“提”书写要领。
1、老师示范书写,指名说笔画名称。
老师领读笔画名称。
2、讲解笔顺。
3、再次范写,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提”有什么特点。
分小组讨论。
4、教师分析讲解:
书写每一个笔画都要有起笔、行笔、收笔,不能平拖或平划;要有轻重变化,不能写得像个火柴棒。
详细讲解:提画写法是,下笔较重,由重到轻向右上行笔,收笔要出尖。提画在不同的字中角度和长短略有不同。书写时应该注意区别。
图示:
5、指名说一说提怎样书写。
6、师边讲解边示范。
(二)学生练习书写提,师行间巡视辅导。展示优秀的学生作业。
(三)学习书写带提的字。
1、出示范字。
2、指名认读。
3、指名说笔顺,书空。
4、带领学生分析书写要领。
5、演示书写过程。
6、学生练习书写,教师行间巡视。三 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6课:竖 提
教学要求:
1、在老师的讲解引导下,了解掌握铅笔字的书写要领;
2、在观察、比较、临摩的基础上,学会书写基本笔画“竖提”。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4、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指名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新授:
(一)讲解“竖提”书写要领。
1、老师示范书写,指名说笔画名称。老师领读笔画名称。
2、讲解笔顺(从上到下)。
3、再次范写,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竖提”有什么特点。分小组讨论。
4、教师分析讲解:
书写每一个笔画都要有起笔、行笔、收笔,不能平拖或平划;要有轻重变化,不能写得像个火柴棒。
详细讲解:
下笔写竖,到适当处略顿笔向石上写斜提,一笔写成,提的收笔处出尖。
图示:
5、指名说一说竖提怎样书写。
6、师边讲解边示范。
(二)学生练习书写竖提,师行间巡视辅导。展示优秀的学生作业。
(三)学习书写带撇的字。
1、出示范字。竖提:
2、指名认读。
3、指名说笔顺,书空。
4、带领学生分析书写要领。
5、演示书写过程。
6、学生练习书写,教师行间巡视。三 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7课 撇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撇点的书写要领并能临写含有撇点笔画的字。
2、通过观察撇点的形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模仿能力。
3、培养学生对书法的审美能力以及对书法艺术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基本笔画及例字 “女”的写法。教学难点:
掌握撇点的书写要领。教学准备:
范写用具,多媒体课件。点横竖撇捺。教学过程:
一、练习双姿(坐姿、握姿)
1、放轻音乐,稳定学生情绪,检查学生的写字准备。
2、检查学生的坐姿及握笔姿势。
3、表扬书写用具准备好,摆放整齐的同学。
二、引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书法家呢? 课件1 欣赏书法家的楷书作品。找4---6幅,其中一幅跟书上的相符更好。
2、同学们,刚才我们所看到、所说的书法家们天生就能写出了一手好字了吗?有没有什么写好字的秘诀呢?(学生说)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位书法家写字的故事,同学们边看边听,相信你一定能收获写字秘诀的!
3、课件2 出示: 怀素写字
古时候有个叫怀素的和尚,他从小就喜爱写字,是个好学上进的孩子。怀素写字非常认真。他总是先看清字的形状,记住字的笔顺,再一笔一画照着写。这样,怀素的字进步很快。
传说当时纸贵,怀素就找来一块木板当纸用。他写呀写呀,日子一长,木板竟被写穿了。
怀素长大以后,成了有名的书法家。
4、从故事中,你知道了怎样才能写好字呢?
先看清字的形状,记住字的笔顺,在书法中叫做读帖。再一笔一划照着写,在书法中叫做临帖。
他写呀写呀,日子一长,木板竟被写穿了,说明他练习非常勤奋。
(相机板书:读帖、临帖、勤练)
5、是呀,想写好字就要认真读帖、临帖,勤练,写好每一笔画。
三、学习新知
导语:书法艺术真是博大精深啊!要想学好书法必须从简单的笔画练习开始,逐渐过渡到结构,章法。今天我们来学习横撇、撇点以及在具体字中的运用。
课件3(两个笔画)学习基本笔画: 课件4:撇点
1、出示基本笔画:“撇点”。
2、小组内讨论、交流书写撇点的注意事项。
3、集体交流,师生共同小结:
写撇点时,起笔时要顿笔,收笔时要回锋。至折处主要用的是笔锋,此时以提笔为主。同时还要注意撇与点的长短与倾斜度。
下笔写撇,不出尖顿笔后折向有下写长点,收笔较重。注意上部撇和下部长点的角度要恰当。
课件5
4、出示行笔示意图。
5、师在投影仪前示范,让学生观察体会。
6、生仿写,师巡视指导。学写例字: 过渡:刚才老师看到大家写得非常认真,完成得非常出色。你们的表现是送
给老师最好的礼物。来而不往非礼也,老师也写了两个字作为礼物送给大家,想不想见见?
出示例字。
这两个字都是独体字,一定要注意各个笔画的位置。
(一)夕
1、引导学生研究例字“夕”,让学生观察“夕”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2、练写两遍。
师巡视指导。自我评价,同桌评价。
(二)女
1、课件5(插播视频)田英章教学横折视频剪辑
2、看了这段视频,你明白了什么?
3、练习例字“女”,师巡视指导。将两个字临写两遍。
四、作品展示
小组间互相欣赏一下,每组推荐一张写得最好的给老师,我们把最好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供大家学习欣赏。
出示学生作品,说说你认为她哪个笔画写的好?哪个笔画写得不好?怎样修改?
五、矫正练习把自己没写好的字再写几遍,直到自己满意为止,结合表扬鼓励。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横撇、撇点的写法要领,并写了“夕、女”两个字,同学们写得很认真,完成得很出色,展示了咱们的风采。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
出示:课件5宝剑锋从磨砺出,书法好自勤练来。(齐读)
希望大家课后勤学苦练,不断领悟书法艺术真谛,将这一传承了几千年的文
化瑰宝继续发扬光大。
七、布置作业
1、在练习本上书写 “女”。
2、练写含有 “撇点”的字。
第8课:集字练习
教学要求:
1、继续进行集字训练。
2、要求学生完成自己的书法作品。
3、初步了解书法作品的布局章法。
教学准备:
1、笔墨纸砚。
2、四尺宣纸。
3、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继续进行集字训练。
二、师示范:“不耻下问”。边写边提示:
“登”:整体协调,横撇收笔处低于捺,撇的角度斜一些,捺的角度要平些,最后一笔的横,左低右高,与撇捺收笔处的位置相应。
“高”:横折钩的横部被两竖分成三部分,右边部分最宽,下部的“口”要靠近左竖,为了平衡整字,首笔的点要略向右偏,与短横的右部相搭接。
三、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四、教师出示学生作业:师生评议,指出优点和不足。
五、学生练习:“登高”。(放音乐)
六、优秀作品展评。
七、师总结。第三单元
第9课:两横并排
教学目标:
1、掌握横的写法和用法;知道笔画的完成过程;掌握顿笔的起收笔方法。
2、讲解法、示范法、对比法
3、领略祖国传统书法艺术之魅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学习书法的科学态度,和上课对待工具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长横和短横的写法
教学难点:
1、顿笔的写法;
2、长横和短横的弯曲度以及弯曲方向。
学具预备:毛笔、墨汁、练习纸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永字八法的讲解:历代以来,一说到汉字楷书的笔画,一般会提到永字八法。永字八法其实就是包含在“永”字里面的八种基本笔画,点、横、竖、撇、捺、钩、折、提。
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这八种笔画在“永”字中的位置。
(这八种基本笔画就好比建房子的地基,只有地基打好了,上面的房子才稳当,可见基本笔画在楷书种的地位是多么的重要,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种基本笔画——横的写法)
1、教师出示基本笔画“一”(横)。
教师示范并口述横的书写要领:重下笔——轻行笔——重收笔。
2、师小结并导入下节。
二、熟悉不同的横画。
1、出示:二 云 夫
2、说说这些字的横画有什么不同?
3、师小结:横有长横、短横、之分。
三、练写主笔是长横的字,把握长横的写法。过渡:有人这样写长横,你当评委,你看看怎样来写好汉字当中的长横呢?
1、书写“二”、。
(1)“二”:上横短,下横长。短横写在田字格上半格,长横写在田字格下半格,两横间隔要适当,不要靠得太近或离得太开。
(2)“云”:第一横和第二横都是长横。第二横的位置应在横中线上。二横之间间隔要均匀,笔顺规则是从上到下。
2、出示卡片 1: 夫 哪个“夫”字好看?为什么?
3、师范写“夫”字,并讲清书写要领 出示规则:长而平稳、略带斜势。
4、学生在练习本上练写“夫”字。
(教师巡视,给坐姿端正、握姿正确、字又写得好的学生加分。)
5、你能再举几个主笔是长横的字吗? 有人怎样写出示卡片
(见小黑板)上、世、甘、止、万、有、布、右
6、师生小结:方向不同,长短分明,方向一致,远近相宜,斜中有正,左收右放。
7、教师小结:写主笔是长横的字,不但要留意写好长横,还要留意些什么?(设问)还要留意些处理好长横和相临笔画的关系,整体考虑才能把字写得端正美观
8、每组挑两个练写一遍。请两生上前板演(音乐伴写)。
9、同桌互评后,指名评议存在哪些问题。投影展示优秀作业。
四、练写多横的字,体会横画的参差有别,长短相映。教师出示PPT 工、亚、天、来(士)…… 王、羊、春、青(言)…… 隹、美、垂
1、设问学生这些字有何特点?上下有两横的、三横的、四横的,引导学生归纳特点:(见PPT)
2、组中任选两个,每个各练写1遍或重点练习一字。(放音乐)
3、小组评议后推荐本组优秀者上台板演。(重点是横与横之间是否等距,横是否长短有别。)
4、教师小结 引申部分
五、练写带斜横的字,把握斜横的写法
1、教师范写“七”。
2、请学生回忆带斜横的字,师选其中三个范写在田字格内。
如:七 也 戈 毛 我
3、把斜横写成平横,你来试试看好不好? 对照说明“斜横不可平”。
4、任意挑其中三个请三生板演。
5、评议板演的字。
6、学生练习本上选三个练写,评议。
(学生自评:较好的,自己上前台板演,较差的,板演其字后请他人指点。)
7、短横的写法(与长横的写法基本相同)
8、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除了要把握好汉字的长横和短横,还要留意到有些横一定要写得斜一点才能压平整个字。
六、请生自己挑选感爱好的例字,完成整幅作品。师生互动:写好的学生请老师评点、签名留念。还可把好的字用红笔圈出来。
七、课堂小结:
1、教师设问: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我们练了带横画的不少字,你能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感受吗?
2、结束语结束本节课。
3、自学书法乐园
第10课:两竖并列
教学目标:
1、复习正确的书写姿势及竖画的写法。观察,学习两竖并列的字形特点。练习“其”“亦”“甘”。
2、讲解法、演示法、比较法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认识写字学习是一项长期的学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正确的写字姿势、执笔姿势,认识了田字格的作用及用途,学习了横画的写法,练习了“一、二、三”。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基本笔画“竖”。坚画与横画一样也有态势问题。古人称竖画为“努”笔。“努”即弓弩的意思。竖画不可太直,直则无力,要像弓那样有点弯曲,这样就显得富有弹性,有一种反弹欲回复到挺直状态的态势,这就叫努势。
二、写法指导
我们写字时,首先要求作到“横平竖直”,所谓的竖直,就是要求把坚画写得笔挺有力,不能歪,不能弯,这是写竖的最基本的要求。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要讲究方法,把竖画写更美观大方。下面我们就仔细地研究。
(一)、悬针竖、垂露竖的写法 竖分为两种,一种是悬针竖,(教师示范),这各竖末尾很尖,恰似针尖悬在空中。(提示学生注意观察)是不是,给人一种像一把利剑从空中直插下来的感觉。因此,悬针竖尖的写法最关键。收笔出锋的称为“悬针竖”,其写法:①向左上逆锋起笔;②提笔圆转;③中锋向下行笔;④逐渐提笔;⑤出锋收笔
一种是垂露竖,但收笔却不一样,竖的收笔是回锋呈“垂露”状(形如下落的露珠),故称垂露竖。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悬针竖的写法。(教师示范)想想看,把一根竖画写的田字格中,应该把它放在什么位置?(竖中线)把笔在竖中线一点顿笔后,沿竖中线向下行笔,到末尾要出尖时,把笔轻轻地提起来,边向下写边提,最后提出。这样悬针竖的尖就定好了。(教师再示范,学生模仿在方格中书写)
纠正学生的错误写法:
1、顿笔太明显。竖画的起笔部分太大,有明显的转折。原因:顿笔太重。修改方法:笔尖接触纸面,轻轻用力不要动,只把笔尖的方向转而向下,就能解决。
2、末尾出尖部分不直。原因是出尖时速度太快,方向把握不好。修改方法:出尖时速度可稍微加快,但不能太快,尖是写出来的,不是快速“飘”出来的。
刚才,我们把竖画的错误写法进行了分析,现在我们再来仔细地看看正确的写法。(教师再正确地示范,在学生易错的地方提醒学生注意)学生在仔细观察字帖的基础上临写三遍,教师具体指导,及时纠正。
我们知道,汉字是由笔画组成的,不同的笔画组合就会形成不同的汉字。下面,我们把学过的横画同悬针竖进行组合。
“其”的写法。同学们想想看,按照前面我们学习的排列规律,“其”应该在田字格中怎样排列,字才匀称?(生说,师补充),(教师示范)。同学们在书写时,要注意,汉字中有横有竖,要注意把横写得细一些,竖写得粗一些,也就是说,写横是用力要轻一些,写竖时要稍微用力。下面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把这个字临三遍。要(教师具体观察指导,及时纠正)
“亦”“甘”的写法如上指导。
(二)垂露竖无论起笔是方、是圆,收笔方法不同,特别是:垂露竖画的收笔在圆转时有个方向问题。许多书中仅指出“提笔自右往左回到笔画中再收笔”,其实还应该有另一种收笔方法,即“提笔自左往右回到笔画中收笔”。
小结、回想一下,悬针竖的特点。
三、学生练习
根据(看看想想)进行书写
四、归纳总结。让学生把前面学习的横画和竖画进行复习,并把它们的特点记清楚,这样利于学生把笔画写准确。
五:布置学习《书法乐园》
第11课:横竖组合
教学目的:
1、掌握横、竖的笔画写法,学会运用横竖组合笔画的特点,2、会写“上”,“士”,“王”的书写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3、培养学生细致敏锐的观察力,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教学用具:例字,多媒体。教学过程:
一、出示例字,揭示课题。
1、出示:“上”,“士”,“王”。
2、学生讨论,这几个字的字形各有什么特点?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三个字都是横竖笔画组合的字。今天我们来学习它们书写。
二、指导书写。
1、出示:上
(1)仔细观察,这个字怎样写才好看?
(2)学生边议论边试写。
(3)指名学生发言,谈谈自己试写的感受。
(4)教师指导:短横居中,竖向左移。
(5)学生自由练习。
2、出示:士(1)仔细观察,这个字怎样写才好看?
(2)学生边议论边试写。
(3)指名学生发言,谈谈自己试写的感受。
(4)教师指导:竖向右移,横右侧略粗。
(5)学生自由练习。
3、出示:竖向右移,横右侧略粗。王(1)仔细观察,这个字怎样写才好看?(2)学生边议论边试写。
(3)指名学生发言,谈谈自己试写的感受。(4)教师指导:横不平,斜度不迥。(5)学生自由练习。
4、师小结。
“上” 短横居中,竖向左移。“士” 竖向右移,横右侧略粗。竖向右移,横右侧略粗。“王”在上下结构时,下横略写长,左右结构时,第三横为提,字形写窄,多占整字的三分之一左右;
三、学生进行毛笔字练习。
四、归纳总结。
让学生把前面学习的横画和竖画进行复习,并把它们的特点记清楚,这样利于学生把笔画写准确。
五:布置学习《书法乐园》
第12课:撇捺组合
教学目标:
1、认识撇与捺组合笔画的特点。
2、掌握撇和捺的书写方法。
3、按照撇捺组合的笔画的书写方法描仿课文中的例字。
教学重点:
撇与捺的运笔方法及笔画组合模仿练习。教学难点:
描仿好以撇捺组合的三个例字。教具准备:
范字、笔画挂图、多媒体。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放轻音乐,稳定学生情绪。
二、引入新课:
在轻松的音乐中,出示范字挂图,让学生欣赏,并找出没有学过的笔画,然后导入。
三、学习新课:
1、板书课题。
2、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撇与捺笔画的形态特点,师讲解。
3、进行指导运笔方法。
4、学生书空练习。
5、学生练习写,师巡视指导。
6、组织学生观察课文中的三个例字,学生观察特点,并说一说,师示范写,学生仿写。
7、评比。
四、课堂小结:
1、给“小小书法家”发小奖品。
2、组织学生回忆本课的重点。
五、课外延伸 自学《书法园地》 第四单元
第13课:左右相对点 教学目标:
1、掌握点的书写方法。
2、学会观察左右相对点的特点,3、按照左右相对点的笔画的书写方法描仿课文中的例字。
教学重点:
相对点的运笔方法及笔画组合模仿练习。教学难点:
描仿好左右相对点组合的三个例字。教具准备:
范字、笔画挂图、多媒体。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放轻音乐,稳定学生情绪。
二、引入新课:
在轻松的音乐中,出示范字挂图,让学生欣赏,说一说字的特点,然后导入。
三、学习新课:
1、板书课题。
2、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点笔画的形态特点,师讲解。
3、进行指导运笔方法。
4、学生书空练习。
5、学生练习写,师巡视指导。
6、组织学生观察课文中的三个例字,学生观察特点,并说一说,师示范写,学生仿写。
7、评比。
四、课堂小结:
1、给“小小书法家”发小奖品。
2、组织学生回忆本课的重点。
五、课外延伸 自学《书法园地》
第14课:左撇右点
教学目标:
1、掌握撇和点的书写方法。
2、掌握左撇右点的书写要点
3、按照左撇右点的笔画的书写方法描仿课文中的例字。教学重点:
左撇右点的运笔方法及比画模仿练习。教学难点:
描仿好以左撇右点组合的三个例字。教具准备:
范字、笔画挂图、多媒体。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放轻音乐,稳定学生情绪。
二、引入新课:
在轻松的音乐中,出示范字挂图,让学生欣赏,并说一说字的特点,然后导入。
三、学习新课:
1、板书课题。
2、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笔画的形态特点,师讲解。
3、进行指导运笔方法。
4、学生书空练习。
5、学生练习写,师巡视指导。
6、组织学生再观察课文中的三个例字,师示范写,学生仿写。
7、评比。
四、课堂小结:
1、给“小小书法家”发小奖品。
2、组织学生回忆本课的重点。
五、课外延伸 自学《书法园地》
第15课:四点分散
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点的形态特点。
2、掌握种点的书写方法。
3、按照四点分散的笔画的书写方法描仿课文中的例字。
教学重点:
四点分散的运笔方法及比画模仿练习。教学难点:
描仿好以四点分散组合的三个例字。教具准备:
范字、笔画挂图、多媒体。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放轻音乐,稳定学生情绪。
二、引入新课:
在轻松的音乐中,出示范字挂图,让学生欣赏,并观察字的特点,然后导入。
三、学习新课:
1、板书课题。
2、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这点的形态特点,师讲解。
3、进行指导运笔方法。
4、学生书空练习。
5、学生练习写,师巡视指导。
6、学习书上三个字,根据书写要求进行再次观察。
6、组织学生观察课文中的两个例字,师示范写,学生仿写。
7、评比。
四、课堂小结:
1、给“小小书法家”发小奖品。
2、组织学生回忆本课的重点。
五、课外延伸 自学《书法园地》
第16课:集字练习
教学目标:
1、明确持重的含义。
2、掌握持重的运笔方法和步骤。
3、按照持重的笔画的书写方法书写。教学重点:持重的书写方法。教学难点:写好“持重”两个字。教具准备:
范字、笔画挂图、多媒体。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放轻松音乐,稳定学生情绪。
二、引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1、板书:集字练习。
2、出示“持重”的书写要求,让学生观察这两个字的形态特点师总结特点。
3、出示求是的运笔方法挂图,引导学生分析笔画的书写顺序。
4、教师示范书写。
5、组织学生练习写“持重”,教师巡视指导。
四、小结: 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能认真观察每一个字的结构,把字写对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