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埃及的金字塔》教学设计
《埃及的金字塔》教学设计
《埃及的金字塔》教材价值简析、教学设计
沧浪区教研室
李琴
第二课时
一、整体回顾,前后勾连,迁移学法。
1.整体回顾:上节课我们已初读课文,通过抓三句话(出示《埃及的金字塔》三句话),了解了课文的表达顺序,总分总的结构。尤其是抓住过渡句的几个关键词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即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宏伟、精巧以及金字塔是如何建造的。
2.前后勾连:还记得刚学过的《秦兵马俑》一课的三句话吗?(出示《秦兵马俑》三句话。)同样是总分总的结构,主要介绍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以及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两个方面的内容。
3.迁移学法:同学们,阅读一般说明性文章,首先就要理清说明顺序,这样你将很快的抓住文章的要点,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高年级学生应有【掌握】的阅读说明性文章的方法和能力。同时,学会前后勾连着去思考,也不失为一种巧妙的学习方法。今天,我们就继续用这种前后勾连的方法来学习《埃及的金字塔》这篇说明文。
二、聚焦重点,用心品读,领悟说明方法之效果,感受说明语言之特色。
师: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就主要介绍了埃及的金字塔宏伟而又精巧。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静心地思考,你从那些地方感受到了金字塔这一工程的宏伟与精巧?作者又用了哪些方法来介绍的呢?
(一)说明方法。(出示第三自然段)
古埃及各个王朝修建的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共有70多座,其中最大的是开罗近郊的胡夫金字塔。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
从数字入手: 1.品味数字。
解读:共有70多座---数量之多; 高146米多,40层高---塔身之高; 走1千米——想想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多少米?金字塔的一周可是操场的5倍呢!——规模之大;
230万块、2.5吨——每块相当于50公斤重的50个小胖墩的体重之和,一头巨象之重;总重量达684.8万吨、地球一周、60万个(从海南排到漠北)”—— 巨石数量之多,重量之大;
10万人,30年时间——人数之多,时间之久。
预设一:学生直接说从数字中感受到金字塔的宏伟。当即点红一长串数字。
师:具体说说,哪些数字让你体会到它的宏伟?在读到这些数字的时候,你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让学生结合相关数字谈感受。相机朗读点评。
★ 师:学生交流完后。是的,作者就是运用了这一长串具体的数字,让我们从金字塔数量
之多、塔身之高、巨石重量之大、数量之多、建造时间之久等多角度感受了金字塔建筑的宏伟,工程的浩大。(板书:列数字)
预设二:学生从某个带有数字的句子入手谈。比如“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146米,40层”这两个数字让你体会到的是金字塔塔身之高。
※能形容一下你看到摩天大厦的感受吗?(高耸入云,抬头望不见顶)
师:看,作者把金字塔和我们熟悉的大厦一作比较,就让我们形象、真切地感受到了金字塔的宏伟高大。
※现在你的脑海中屹立起了这样一个高大宏伟的建筑了吗?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你们看到的这个金字塔。(师点:巍然屹立、傲对碧空)
※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金字塔的宏伟高大吗?(指名朗读,教师适当点评)
师:其他数字又让你从哪个角度感受到金字塔的宏伟呢?让学生结合其他相关数字谈感受。相机朗读点评。※能把你的这种惊叹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能把这些带有数字的语句读好吗?
※我听出了你的惊叹!你的表情也充分的告诉了我们你的感受!
★师:学生交流完后,教师点红一长串数字。是的,作者就是运用了这一长串具体的数字,让我们从金字塔数量之多、塔身之高、巨石重量之大、数量之多、建造时间之久等多角度
感受了金字塔建筑的宏伟,工程的浩大。(板书:列数字)2.比较阅读:如果去掉这些数字,这样介绍可以吗?为什么?(出示改过的较为笼统的语段)
师:所以说恰当的运用“列数字”的方法能准确的凸显事物的特点,使事物形象更为鲜明,也更具说服力。
3.勾连前文:还记得《秦兵马俑》中介绍规模宏大的一段文字吗?作者用了哪些方法来表现规模宏大? 两文比较着读一读,说一说。(出示并列的两段文字)(板书:比较)列数字(面积大,数量多,规模宏大,印象深刻); 作比较(和熟悉的事物作比,具体形象,更为真切); 举例子(一号坑,最大的金字塔,都是最有代表性的,也最具说服力的)。
4.方法小结:说明文往往会采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这类常见的说明方法。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就要注意去发现这些方法,前后勾连着学习,收获会更多。
(二)说明语言(出示第三自然段)
古埃及各个王朝修建的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共有70多座,其中最大的是开罗近郊的胡夫金字塔。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
师:继续回归这段介绍金字塔宏伟与精巧的文字,再读读,在语言上给你什么感觉? 1.品味语言。
还是让我们来品一品其中的几句话吧。
▲ “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金色的沙漠中,那古老的金字塔呵,远远望去,它像沙海中的一座座金山,巍然屹立,傲对碧空,一幅多么开阔而雄伟的画卷啊!”
师:读读这句话,你有什么感觉?(形象、抒情,语言优美)师:再读读课文中的这句话,有什么不同?
146米、40层高————简洁朴实,真切【实】可信,有现场感【更真切】。
小结:对,这就是说明文语言的特色,简洁朴实,没有太多的情感色彩和浓烈的语言,往往很公正客观。▲“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
“北壁底边长230.253米,南壁底边长2305454米,东壁底边长230.391米,西壁底边长230.357米。”(资料介绍)师:这一句具体写胡夫金字塔底边周长之长。为什么不具体写四条底边的长度呢?查阅资料得知,胡夫金字塔四条底边的长度各不相同:北壁底边长230.253米,南壁底边长2305454米,东壁底边长230.391米,西壁底边长230.357米。
是的,一一列出显得累赘而无必要。这也正体现了说明文的语言简洁平实的特点。
▲ “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1)师:请你们自己再读一读这句话,你读出了什么?(建筑的精巧细密)
当时每一块巨石都磨得是多么的――,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是多么的――,紧密到了――的程度。“锋利” 这让我想到了一个词语:天衣无缝
(2)师: “几千年”在向我们诉说着什么呢?(环境恶劣、风沙肆虐、侵蚀剥落、地震摧毁——巍然屹立、傲对碧空、千年不倒)“几千年”【此处总结历经千年――依然连……】。师:你觉得这个工程怎样?(精巧、了不起、奇迹)※ 这仅仅是劳动的累积,技术的精巧吗?更蕴涵着什么?(古埃及人民高度的智慧、才能)(板书:智慧)
(3)师:那么,去掉“锋利”、“几千年”这些词语,你觉得可不可以呢?
小结:“锋利、几千年”高度科学、准确的反映金字塔建筑的精巧,乃至蕴涵的智慧。说明性文章用词就要讲究科学准确。2.勾连前文:《埃及的金字塔》和《秦兵马俑》在说明方法上有很多相同之处,那么在说明方法和语言上有什么不同吗?比较着读一读,说一说。(出示并列的两段文字)《秦兵马俑》:语言生动精美,四字短语,短促有力,语言富有节奏,联想丰富,兵马俑惟妙惟肖。将军俑(威风凛凛、神态自若)(武士俑:英勇无畏,斗志昂扬)——个性鲜明 《埃及的金字塔》:语言简洁、平实又不失准确。——宏伟、精巧的建筑特点
3.语言小结:用生动精美的语言展现兵马俑个性的鲜明,用质朴平实,简洁准确的语言介绍金字塔建筑的宏伟精巧。可见,介绍不同的事物,根据不同的需要,文章的语言风格就是不一样的。
三、探究建造,感悟智慧,再次体会语言特色。(出示第四、五自然段)
1.快速浏览,你觉得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的方法怎样?“科学”(智慧)
抓运输、垒石:——从木撬运石;修路平整;没有最基本的建筑设施;堆起土坡;倾斜运石;移走土山等内容中引导学生一方面体会金字塔建造之工程浩大,所需的巨大的人力、物力和劳力,另一方面紧扣“科学的方法”五个字充分感悟蕴含其中的古埃及人民无比丰富的、乃至不可思议的聪明智慧。包括引导学生适时的引入课外资料,丰富这种感受。师:
①你是个聪明的孩子,不光读懂了这项工程的庞大,而且还读懂了其中凝聚着古埃及人民的智慧。
②你的发言让我们对古埃及人民精妙的设计更加赞叹不已。
③ 通过你的资料介绍,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古埃及人民的智慧。
④学会收集资料并灵活运用到学习中,看来这真是一种好方法。
⑤联系上下文去读书,我们的阅读感受就会更丰富。2.这两段话同样也写得很简洁、朴实,让我们一读就明白了建造的过程和蕴含的智慧。
注意到这里的“据说”这个词语了吗?“据说”是什么意思?(众多说法中的一种,而且这些说法也没有确切的定论。)能不能去掉?(不能。如果将未经证实的推想写成确实存在的事实,未免武断,令人难以信服。所以这样的表达反而让语言更加科学准确。)
2.及时回应关照全文:其实在本文还有不少这种看似不确切,却充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准确的用词。能找到吗?读一读。
“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
“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 3.勾连前文:《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一文也有相关的语句。(出示)
“也许是持续了数亿年的彗星和陨石风暴,给兄弟俩送去了最初的水。”
“与地球一样,火星上的水可能还有另外一种来源。” “水是生命的源泉,看来在火星上生命的希望已十分渺茫。” “然而,科学家推测,彗星地表下面仍然可能有水。” 师:这就是说明文语言表意严密准确之处。五.迁移学法,拓展延伸。
同学们,本单元的下面一篇课文是第16课《音乐之都维也纳》,这也是一篇说明文。维也纳有什么特点,作者又用了哪些方法?语言上有些什么特色?下节课继续运用这样的方法去学习,相信你会有更多收获和发现。
板书:
15.埃及的金字塔
勾连
智慧
列数字
简洁
作比较
比较
宏伟
精巧
举例子
准确 备注:整体板书以金字塔板画为背景,金黄色主调;其余文字白色;“智慧“二字红色。
第二篇:埃及金字塔教学设计
埃及金字塔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3.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谈话引入
1、教师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走进了被称为“世界十大奇迹”之一的“秦兵马俑”,了解了兵马俑的宏伟壮观,感受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无不被其折服,今天让我们走进“世界十大奇迹”之首的“埃及金字塔”,去探索未解之谜,你们有没有信心?
2、学生介绍:自己对金字塔的了解?
3、师:(出示金字塔图片)你会用文中哪些词来形容它?
4、读好这些词。解释:巍然屹立 傲对碧空 过渡:埃及金字塔凭什么能“傲对碧空”呢?
(设计意图:利用网络环境显示精美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图片,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激起探索的兴趣。)
二、重点切入,整体感知。
1、出示学习要求:快速地读课文3—5小节,抓住文中一句关键句,再从这个关键句中找出重点词语来回答这个问题。2、学生回答,出示过渡句。齐读
师:这句话中你找到埃及金字塔傲对碧空的原因了吗?(板书 宏伟、精巧、建造)
3、小结:这句关键句是过渡句,它将上下文有机地连接了起来。通过这句过渡句我们知道了埃及金字塔能傲对碧空的原因。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过渡句。
三、精读感悟,体会写法。
过渡:埃及的金字塔很多,文章不可能一一向我们介绍,作者想了什么办法介绍的?(板书:举例子)举了哪个例子?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胡夫金字塔,真切地感受它的宏伟与精巧。
1、出示学习要求:仔细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你从哪些字词句中感受到了埃及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说说作者是如何写的? 2、学生自主感悟探究。
3、组织交流,引导想象,指导朗读,加深理解。(随学生交流相机出示)重点句:
A“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1)学生交流。
(2)师小结说明方法,相机板书:列数字、作比较
(3)把埃及的金字塔与家乡的山作回比较感受它的高。(3)小结:这么高的金字塔屹立在眼前,实在太宏伟了。
B“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以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1)学生交流。(2)师小结说明方法。
(3)算一算,说一说(出示题目:算一算:
1、这些巨石如果用一列拥有30节车皮的火车来运,大约要拉多少趟?
2、仅这一座胡夫金字塔所需要的石料有多重?说一说: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我估计,如果____________;如果___________。)(3)指导朗读
C、“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1)学生交流。
(2)看图,了解金字塔结构的精巧,小结说明方法(板书:语言描述)(3)指导朗读
5、小结:作者用了一系列的说明方法,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埃及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让我们再一起来感受一下金字塔的独特魅力吧!(引读)
(设计意图:以多媒体为辅助,学生能看到直观的文字资料以及相关的图片,加深印象,能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
6、拓展: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建筑物可以形容为“傲对碧空”的? 课件图片
(我国的万里长城,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犹如一条长龙,备受世界人民的瞩目。
还有我国的故宫,它气势磅礴,精妙绝伦,据说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间房屋呢。
东方明珠塔高约468米 , 悉尼歌剧院构思奇妙,造型独特,气势非凡,傲对碧空。)
四、自主探究,突破难点。
过度:建造金字塔是一项非常浩繁的工程,花费的心血和汗水是无法计算的,仅从古埃及人运石头、垒石块这两件事,就足以表现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清朗读第四节
1、明确学习要求:默读课文4、5小节,找一找文中是怎样介绍金字塔的建造的?
2、指名回答
3、感受当时的场面,学生画图演示并向同桌解说过程。4、小结
5、小练笔
听了同学的讲解,看了生动的画面,此时此刻面对金字塔你想说些什么?
6、小结:因此文章结尾也说——我想它更是全人类的骄傲,是全世界人民的文化遗产。让我们怀着崇敬与骄傲来赞美一下吧!(齐读最后一节)
五、课外延伸,拓宽视野。
过度:金字塔的确是这样建造的吗?请从文中找出依据。“据说”→不解之谜:
金字塔的建造是一系列复杂而繁重的工程,根据估计,胡夫金字塔用了260万块石块。假设近万名砌石工人每天能将十块重达十吨的巨石推送上去,也须费时近700年,但事实上,一座金字塔约需二十年即可建成。到底在没任何起重工具的年代,工人如何快速地将石块搬运、砌迭。金字塔的外壁石块都精确地紧贴着,像利用激光切割的一样,甚至连一张名片也插不进去;即使以现代最先进的土木技术也很难以完成。建造金字塔的石块,是以木制的滚轴运送,可是尼罗河流域生长最多的只是棕榈树,而它既是埃及人不可缺少的食物,也是炎热沙漠中惟一的遮阳材料;古埃及人决不可能大片砍伐,而且棕榈树的材质比较柔软难以充当滚木。如果滚轴的确是木制!那么,埃及人很可能利用舰队由外输入木材,然而考古学家至今尚未找到运输木材的船只遗骸。古代埃及人如何把石块雕刻及砌成陵墓,陵墓内部的通道和陵室的布局宛如迷宫,石壁光滑,古代埃及人是用什么方法设计并挖掘雕刻它呢?要知道4500年前,那时候人类尚未掌握铁器。据测算大金字塔是由260万块每块重约10吨的石块堆砌成的。塔身的石块之间,没有使用任何粘合物,历经至少4500年的风吹雨打,其缝隙迄今仍相当紧密,一把锐利的刀也难以插入。如此精湛的工艺,出自4500年前古埃及的工匠或奴隶之手,的确令人难以相信。同样,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金字塔作为法老(Pharaoh)的陵墓自然实在难以置信,暂且不说这260万块巨石如何采掘,要完成此建筑所需时间长达近700年。如此简单的数字,相信法老都可以算出。他们又为何要建造这个自己无法享用的陵墓呢?
六、总结课文,深化情感。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研究,我们不但知道了埃及金字塔傲对碧空的原因,而且真切地感受到了它的特点与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让我们去读书,去了解,去探究打开金字塔不解之谜吧。
板书: 埃及的金字塔
傲 宏伟 举例子 对 列数字 碧 精巧 作比较 空 语言描述
建造
第三篇:《埃及金字塔》教学设计
《埃及金字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按空间顺序描写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金字塔宏伟、精巧的特点以及按空间顺序描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
1、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勤劳勇敢的四大文明古国的人民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伟大文明。说到中国,人们必然会想到举世闻名的建筑——万里长城。说到埃及,人们又必然会想到同样举世闻名的建筑——金字塔。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它的探索。然而,金字塔至今仍是谜团重重。今天就让我们做一回小小研究员,走进金字塔,了解金字塔,好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质疑:你最想了解金字塔的什么呢?
简单板书:金字塔建在哪里?金字塔是什么样子的?怎样建造的?有哪些神秘的传说?„„
4、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疏通词句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1)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2)读通句子,难读的多读几遍。(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4)画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2、检查自学效果:
(1)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词,并朗读。
(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讨论交流解决。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理清参观的先后顺序,想一想各段说了什么?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有你想了解的关于金字塔的内容吗?
四、激发兴趣、鼓励质疑
(一)学习第1段。
1、轻声朗读课文第1段,共享你阅读中的收获。指名汇报阅读中的收获:
地理位置——尼罗河沿岸;数量——许多;大小——大大小小;历史悠久——四五千年的历史。
2、引读课文第1段。
(二)学习第2段。默读课文第2段,指名说:这段主要写了金字塔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世界古代建筑的一个奇迹。课件展示图片。引读、齐读。
(三)学习第3段。快速浏览第3段,指名告诉大家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四)学习第4段。
(1)指名朗读,想:作者运用的是什么记叙顺序?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指名说方法。(记叙顺序:由远到近;描写方法:比较法、列数字法、举例法。)(3)默读这一段,边读边勾画用上述说明方法的句子,想一想:有什么好处?同桌交流,再指名全班交流。适时引导学生了解:“胡夫”金字塔外观和结构上的特点。小结说明方法:作者运用比较、列数字、举例等方法拉近了我们与遥远的金字塔的距离,对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有了更深的了解。因此,写作中的说明方法的运用是为表现建筑特点服务的。引读、同桌对读、一问一答等喜欢的方式反复读第4段。读到这里,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在遥远的古代,这样庞大的建筑物究竟是怎样建成的?)
(五)学习第5段。是呀,作者也有这样的疑问,齐读第5段。本段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上下文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作者成功地激起了我们的好奇心。走,我们也随他去了解了解,看看金字塔到底是怎样建成的。
(六)学习第6段。
1、默读课文第6段,思考: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指名说说建造金字塔的两种不同说法。
3、这两种说法是怎么来的?(是考古学家们提出的两种不同的猜测)为什么会有这两种猜测呢?
(七)学习第7段。齐读第7段,谈谈你读后的感受。指名谈感受(相机板书:血汗智慧创造奇迹)
小结:建造金字塔是一项非常浩繁的工程,花费的心血和汗水是无法计算的,仅从古埃
及人民运石头、垒石块这两件事,就足以表现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五、课外延伸,深化探究
1、关注金字塔的研究,感兴趣的同学,查找积累资料,了解金字塔
2、关注世界七大奇迹,查找资料,在课后完成一张手抄报,题目自定。
六、课堂小结
1、指名说说这篇文章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学生自由说,教师归纳总结)
2、教师小结:同学们,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它的探索。然而,金字塔至今仍是谜团重重。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通过资料进一步地了解金字塔。
七、布置作业
1、同桌互默本课的生字新词。
2、读通、读熟课文。
第四篇:《埃及的金字塔》教学设计
15、埃及的金字塔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能力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重点学写“厦、廓”两个生字;认会二类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和方法目标:1.初步感悟说明文的表达方法。2.学习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语言描述等方法把事物的特征写具体.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金字塔的巍峨、宏伟,领会用生动形象的词语描绘建筑物的方法。2.感悟埃及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激发学生对古埃及人民的智慧和超人才干的赞叹之情。切入点和主线问题:
1.为什么说“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语言文字训练点:
1.“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2.“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
拓展读写:学习本课写法,写 一篇介绍长城的文章。领会用生动形象的词语描绘建筑物的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
板书:古埃及、印度、巴比伦、中国
勤劳勇敢的四大文明古国人民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伟大文明。说到中国,人们必然会想到举世闻名的建筑“万里长城”。说到埃及,人们又必然会想到同样举世闻名的建筑“金字塔”。
2.板书课题。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非洲沙漠,一起到神秘古老的埃及去看一看。
二、突破自学障碍点,顺畅阅读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1)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坟墓 轮廓 砌合 宏伟 吨 角锥形 矗立(2)读通句子,难读的多读几遍,注意多音字。
埋(mái)葬 埋(mán)怨 大厦(shà)厦(xià)门 缝(fâng)隙 缝(fãng)补
(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4)划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2.检查自学效果
(1)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词,学生朗读(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讨论交流解决 3.指导学生书写。
三、把握文章主旋律,顺清脉络
1.过渡:埃及金字塔作为世界一大奇观,它究竟蕴藏着怎样的魅力呢? 2.细读课文,思考:
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之间有什么关系?
②如果采用“掐头去尾法”,课文该怎么分段?分别写了什么?(△)3.讨论交流,引导学生理解:首尾两小节互相照应。①在概括段意的时候可以用文中的语句来概括。②根据段意,尝试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一段(第1自然段)第二段(2、3自然段)第三段(4、5自然段)第四段(第6自然段)
主要内容:本文介绍了金字塔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办法,赞扬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
四、巩固练习1.抄写课后生字。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巧妙导入。
1、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埃及的金字塔》【生读课题】
2、说起埃及的金字塔,你想到了文中的哪些词?(交流、齐读)
这样举世闻名的金字塔,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两个方面的内容,文中用一句话巧妙地将它们融合在一起。(齐读)【板书:宏伟精巧 建造】
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研读这两方面内容,(走进语言文字,感悟语言文字。)
二、深入探究 感受宏伟
1.我们首先来看一看金字塔的宏伟吧。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用直线画下能让你眼前浮现出金字塔宏伟气势的语句,再细细读一读。尤其读到哪些词语更让你心头为之一惊?把它圈出来,在旁边写一写你的感受。
2.互动交流:
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
①这几句话有一个共同点,是——(板书:数字)
②这些数字是鲜活的,是富有生命的,它们足以表现金字塔的宏伟气势,你被哪些数字震惊了?
③指导学生交流:
A.146米 40层(点击变红)
(1我们的教学楼是4层,40层相当于10个教学楼的高度,这样的高楼让你想到了哪些词?
(高耸入云、直插云霄、顶天立地、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2)这么高的金字塔!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那该是什么样子?(3)来,把看到的样子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4)总结渗透:这样一比较,就把146米多高变成一幅我们所熟悉的画面。(板书:比较)让我们一下子就感受到了金字塔的——高。
过渡:你还被哪个数字震惊?
B.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1)指名谈谈自己的体会。读出惊讶。
(2)我们学校操场一圈大约250米,1000米就相当于要走4圈。这些数字又让我们感受到了金字塔的(大、底边周长之长)。
读出你们的惊讶(感受)。
C.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60万个车皮。
(1)这儿,让你为之一惊的词语是——?(继续说——)(有补充吗?)将你的为之一惊读出来。
【地球的一周是 40000千米
一列火车,如果60个车皮的话,它要运多少次?10000次】
(2)精确的数据,简单易懂的两次假设【板书:假设】让我们读懂了金字塔所用石块是如此之多,如此之重。就用你们的朗读来表现出你的不可思议与惊讶不已吧!。
3.这一段中还有哪些语句也写出了金字塔的宏伟壮观?
【出示: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
② 导学生抓住“10万人”、“30年时间”体会【人数之多、时间之长、工程多么浩大!】
据历史记载,当年,每3个月便换一批人,每批十万,估计一下整整30年,要多少人次(1200万人次)你来读出来。
②同学们,从这句话里,你还读出了什么?(劳动的艰辛与环境的恶劣)那个词语让你有了这样的感受?(曝晒)
③ 透过曝晒,我们仿佛看到了那充满艰辛的劳动场面?
④是呀,与其说金字塔是用巨石垒成的,还不如说金字塔是用古埃及人民的4 汗水凝结而成的,带着我们的理解,带着我们的感情一起读——
4.小结:如此之高,底面如此之大,所用巨石如此之多,之重,全部工程所花人力之多、时间之长,实为历史罕见。这样的工程真是——(生读:宏伟)
领略精巧
5.过渡:埃及的金字塔是宏伟的,也是精巧的,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它的精巧?
【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指名交流:你从哪儿看到了金字塔的精巧?(点击变红:平整 紧密 连 都)预设 ① 生: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师:为什么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磨得很平整 砌合得很紧密)师:当时,可都是手工磨制,这些工匠能把石头磨得如此平整,真是(能工巧匠、巧夺天工)啊!
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看(图示)可以说是——严丝合缝。真实令人惊叹!读出你的惊叹来!(齐读)
②这句话中还有哪个词语也让我们看到了金字塔的精巧?(几千年)在这几千年的岁月中,沙漠中的金字塔可能会遭遇到什么?(风雨的侵蚀、冰雹的敲打、黄沙的打磨)
③就这样,埃及的金字塔默默地承受着一切,10年过去了——100年过去了——1千年过去了——几千年过去了——(引读: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这是多么形象的描述,【板书:形象描述】这样的描述让我们惊叹金字塔的——精巧。
它确实是世界上最精巧的建筑,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出精巧。(齐读)
6.埃及的金字塔是宏伟的,是精巧的,它的宏伟与精巧,作者是通过哪座金5 字塔向我们介绍的?是的,作者在70多座金字塔中,选取了最典型的一座,生动而又形象地介绍了宏伟、精巧的特点,这样的说明方法叫——(板书:举例子)这值得我们借鉴!
7、拓展练习
作者为了体现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不光列举了具体的数字,还用我们熟悉的事物作比较,更有形象生动的描写,使得遥远而又陌生的金字塔离我们近了,让我们牢牢地记住了金字塔的特点。
让我们也来学一学这种方法,为我们的习作做准备:(这些数字都可以搜集,怎样使陌生的数字变得生动形象起来呢?同桌讨论讨论)(①江阴长江公路大桥全长3071米,②索塔高197米,③主缆钢丝累计长度达10万公里,小结:我们以后写相关文时也可以学习作者的方法,把自己的文章写好。
三.体悟科学建造
刚才我们研读了埃及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那么,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
勤劳的埃及人民想了许多科学的方法,【板书:科学】
文中举了两个例子来说明,快速读一读4-5节,看看是哪两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用三个字概括就是——运石头;第二个例子用三个字概括就是——垒石块】
下面啊,老师还要请同学们认认真真地读这两个例子,然后自己一边在脑海中想象也可以画画图,一边讲解给自己听!
3、哪位小工程设计师,为大家讲解一下建造过程。先讲埃及人民怎么运石头的?【指名讲、图示】 怎么垒石块的?
【引导理解:有的同学可能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就向小工程师提问吧!“这样一层层砌上去,还是不怎么明白,比如,砌到了第二层,要砌第三层了,怎么做呢?】
看,这就是一幅科学家推测出来的金字塔建造场面。
指导朗读:这么宏伟精巧的金字塔,几千年前的古埃及人民在没有现代先进的装载工具的情况下,如此科学巧妙地建造了金字塔,怎不叫人佩服呢?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自己的佩服之情吧。
总结提升:
(1)能做到高大宏伟的建筑实属不易,能同时做到高大宏伟而又精巧的建筑更是难上加难。时至21世纪快速发展的今天,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也难达到。但是四五千年前的古埃及人民,竟然能用时至今天都不过时的科学方法,建造成金字塔。这简直就是个(奇迹)!
(2)现在,这些(宏伟而又精巧、又能用科学方法建造)的金字塔矗立在起伏的黄沙之中已经有四五千年了。它们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四.拓展
同学们,这一堂课,我们通过研读金字塔这两方面的内容,在感慨金字塔的宏伟精巧与古埃及人民的智慧的同时,明白了在写作中,列数字、作比较、作假设、举例子等方法,可以使我们的文章更加真实可信、形象生动。板书设计:
15、埃及的金字塔
宏伟
埃及的金字塔 智慧的结晶
精巧
第五篇:《埃及的金字塔》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埃及的金字塔》是苏教版第十册第14课,这是一篇说明文。课文着重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办法,热情讴歌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
教学目标:
1、走进文本,细细咀嚼感知金字塔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体会作者是如何将金字塔宏伟、精巧的特点写具体生动的。
2、凭借语言文字材料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3、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深入语言文字,体会作者是如何将金字塔工程雄伟、精巧的特点写具体生动的。
二、教法与学法:
本文是说明文,学生兴趣不浓。为了让学生喜欢,学好。我借助多媒体,采用了自主探究学习与传统语文课堂的讲读法相结合的方法,设计了新颖的教学过程,使学生爱学、乐学、会学,乐于合作,积极探究,深入感悟,学习得到了深化。
1、创设情境,个性阅读。
情感具有情景性,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积极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体验和感悟。例如在教学金字塔的结构精巧的特点时,可以让学生欣赏金字塔的图片,在美妙绝伦的图片面前,学生赞叹之情油然而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再品读文中相关的语句,感悟金字塔结构的精巧,水到渠成,个性阅读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2、巧妙利用,突破难点。
利用多媒体也能解决课文的难点,如学生对于金字塔垒石头的方法不能够理解,我让两名学生在电脑上通过画图演示垒石的方法,(其他同学在纸上画)然后让这两名学生向其他同学解说过程,自然就解决了这点。不仅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对课文的理解也更直观了。
3、扎实训练,培养素养。
课文是从外形宏伟、结构精巧和它的建造三方面来说明金字塔的,结构清晰,我利用多媒体相机出示重点句,通过读读、讲讲、议议,让学生了解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知道胡夫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体会作者这样写的好处,真正落实语文的工具性。
4、课外延升,促进发展。
了解完金字塔让学生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世界文化遗产的信息,并说说作者运用的方法。这样使大多数学生获取了更多的信息,也锻炼了学生收集信息后的理解加工的能力以及向别人表述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巧妙导入。
1、(出示金字塔图片)你会用文中哪些词来形容它?
2、读好这些词。解释:傲对碧空
过渡:是啊,埃及金字塔凭什么傲对碧空。今天这一节课,让我们走进它,解决这个问题,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利用网络环境显示精美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图片,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激起探索的兴趣。)
(二)重点切入,整体感知。
1、出示学习要求:快速地读课文35小节,抓住文中一句关键句,再从这个关键句中找出重点词语来回答这个问题。
2、学生回答,出示过渡句。齐读
师:这句话中你找到埃及金字塔傲对碧空的原因了吗?(板书宏伟、精巧、建造)
3、小结:这句关键句是过渡句,它将上下文有机地连接了起来。通过这句过渡句我们知道了埃及金字塔能傲对碧空的原因。让我们在来读一读这句过渡句。
(三)精读感悟,体会写法。
过渡:埃及的金字塔很多,文章不可能一一向我们介绍,作者想了什么办法?(板书:举例子)举了哪个例子?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胡夫金字塔,真切地感受它的宏伟与精巧。
1、出示学习要求:仔细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你从哪些字词句中感受到了埃及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说说作者是如何写的?
2、学生自主感悟探究。
3、组织交流,引导想象,指导朗读,加深理解。(随学生交流相机出示)
重点句:
A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1)学生交流。
(2)师小结说明方法,相机板书:列数字、作比较
(3)把埃及的金字塔与家乡的阳山作回比较感受它的高。
(3)小结:这么高的金字塔屹立在眼前,实在太宏伟了。
B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以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
(1)学生交流。
(2)师小结说明方法。
(3)算一算,说一说(出示题目:算一算:
1、这些巨石如果用一列拥有30节车皮的火车来运,大约要拉多少趟?
2、仅这一座胡夫金字塔所需要的石料有多重?说一说: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我估计,如果____________;如果___________。)
(3)指导朗读
C、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1)学生交流。
(2)看图,了解金字塔结构的精巧,小结说明方法(板书:语言描述)
(3)指导朗读
5、小结:作者用了一系列的说明方法,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埃及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让我们再一起来感受一下金字塔的独特魅力吧!(引读)
(设计意图:以多媒体为辅助,学生能看到直观的文字资料以及相关的图片,加深印象,能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
(四)自主探究,突破难点。
过渡:如此宏伟而精巧的埃及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呢?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它的建造方法。1、明确学习要求:默读课文4、5小节,找一找文中具体介绍了哪两种建造方法?
2、指名回答
3、感受当时的场面,学生画图演示并向同桌解说过程。
4、小结
6、过渡:听了同学的讲解,看了生动的画面,此时的你想说些什么?因此文章结尾也说我想它更是全人类的骄傲,是全世界人民的文化遗产。让我们怀着崇敬与骄傲来赞美一下吧!(齐读最后一节)
(设计意图:利用画图程序让学生演示在建造金字塔的过程中垒石的情况,学生很清楚地了解这一过程,解决理解上的难点。)
五、课外延伸,丰富积累。
过渡:在世界文化遗产中,除了埃及金字塔,你还知道哪些?在课外阅读活动中老师已经布置大家去收集这方面的资料了,今天都带来了吗?赶快拿出来,告诉大家你收集到了哪些世界文化遗产?
1、指名说
2、明确要求:把收集到的资料自己先读一读,理一理,想一想你介绍的这项世界文化遗产的特点是什么?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的来描述的?
3、学生自读4、指名上台交流
5、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使大多数学生获取更多的信息。锻炼学生收集信息后的理解加工的能力以及向别人表述的能力。)
六、总结课文,深化情感。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研究,我们不但知道了埃及金字塔傲对碧空的原因,而且真切地感受到了它的特点与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其实刚才同学们介绍的这些世界文化遗产也都有自己的特点,让我们去读书,去了解,去探究吧,你肯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宏伟 举例子
列数字
板书:埃及的金字塔 精巧 作比较
(智慧的结晶)语言描述
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