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年级语文上25倔强的小红军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25倔强的小红军教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教学
要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注意积累词语。
3.引导学生了解通过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
重点
难点
.了解小红军和陈赓的做法,知道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2.理解陈赓为什么会说“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呀”。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倔强的小红军
陈赓同志回顾❶自己革命经历的时候,曾经深情地谈起这样一件往事❷。[①“深情”一词说明了什么?]
第一部分:写陈赓同志曾经讲过的一件往事。
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由于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ái]饿,陈赓同志感到十分疲惫。[句导读:这句话体现出红军长征过草地时的艰苦条件,“常常忍饥挨饿”更是突出了环境的恶劣。]这一阵,他掉队了,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②两个“疲惫”说明了什么?]忽然,他看见前边有个小红军❸,跟他一样,也掉队了。
段导读:陈赓虽然骑着马,但因为马和他一样疲惫不堪,他掉队了。此时他发现前面一个小红军也掉队了。
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③从“黄黄”“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可以看出什么?]陈赓同志走到他跟前,说:“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儿吧。”[④从“上马骑一会儿吧”感受到了什么?]
段导读:讲陈赓同志遇到一个十分虚弱的小红军,想帮助他。
小鬼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话说:“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句导读:“摆出”意思是装出,小红军是想通过这样的假象,证明自己走得动,根本用不着骑马,加上“微微一笑”更能使对方相信自己说的话。][⑤小红军为什么这样做?]
段导读:小鬼摆出满不在乎的样子让陈赓先走。
陈赓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上去,骑一段路再说!”[⑥“命令的口吻”说明了什么?]
段导读:陈赓同志知道小鬼走不动了,命令他骑马。
小鬼倔强❹地说:“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呀,那就比一比吧。”他说着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赛跑的姿势。[⑦小鬼是想让陈赓相信什么?小红军是个怎样的人?]
段导读:小鬼装出自己很有力气的样子,让陈赓相信他走得动。
“那,我们就一块儿走吧。”[⑧为什么陈赓提出一块儿走?]
段导读:陈赓提出和他一块儿走,互相照顾。
“不。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段导读:小红军又找出一个理由拒绝了陈赓。
陈赓同志无可奈何,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❺面,递给小鬼,说:“你把它吃了。”[⑨“无可奈何”一词指什么?]
段导读:陈赓没有办法说服小鬼,想给他些干粮充饥。
小鬼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说:“你看,鼓鼓的嘛。我的比你的还多呢。”[⑩小鬼为什么要“轻轻地拍”?]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终于”说明了什么?]
段导读:写陈赓在小红军一推再推的情况下,只好自己朝前走去。
第二部分:写了陈赓和小红军之间的对话。
他骑在马上,心情老平静不下来,从刚才遇见的小鬼,想起一连串的孩子。[“心情老平静不下来”说明了什么?]从上海、广州直到香港的码头上,跟他打过交道的那些穷孩子,一个个浮现在他眼前。
段导读:陈赓虽然骑上了马,但仍然放心不下那个小鬼。
“不对,我受骗了!”陈赓同志突然喊了一声,立刻掉转马头,狠踢了几下马肚子,向着来路跑去。[陈赓的这句话说明了什么?]等他找到那个小鬼,小鬼已经倒在草地上了。
段导读:陈赓忽然明白自己上当了,可当他看到小鬼的时候,小鬼已经倒在了地上。
陈赓同志吃力地把小鬼抱上马背,他的手触到了小鬼的干粮袋,袋子硬邦邦的,装的什么东西呢?他掏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句导读:“牙印”说明小红军曾经啃过这块骨头,暗示他曾处于极端饥饿的状况下。][你从“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体会到了什么?]
段导读:陈赓发现了小鬼干粮袋的秘密。
陈赓同志全明白了。就在这个时候,小鬼停止了呼吸。[陈赓明白了什么?]
段导读:小鬼最后停止了呼吸。
陈赓同志一把搂住小鬼,狠狠地捶着自己的腿说:“陈赓啊陈赓,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呀!”[“搂住”“狠狠地捶着自己的腿”反映出了什么?表达了陈赓当时怎样的感情?]
第三部分:写最后小红军牺牲在陈赓同志的马背上,陈赓感到深深的歉意。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按自然段概括段意,再划分结构段,概括段意,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插图,课前要求学生对课文中描述的时代作必要了解。
一 导入
用简单的语言说说图意,说清在什么环境下,谁和谁在干什么,两位红军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5课《倔强的小红军》。
二 初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语句读通顺。
2.小组自学生字。并将自学中遇到的难点标出来,集体交流。
3.以小组形式汇报学习中的收获。
4.指导几个易错的字音。
“忍饥挨饿”的挨不要读成“āi”。
“薄嘴唇”的薄不要读成“bó”。
“牛膝骨”的膝不要读成“qī”。
5.小组合作,互查字音是否读准确。
6.书写指导。
倔:右边是“屈”,不要把“尸字头”写成“户字头”。
饥:末一笔是“横折弯钩”,不要写成“横折提”。
薄:这个字是上下结构,第9画是“横折”。
段:注意右上部分是“竖撇、横折弯”,不要写成“横折弯钩”。
狠:注意右边不是“良”。
三 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分自然段指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开头的自然段交代了故事是陈赓同志“深情”地谈起的“一件往事”。“深情”是什么意思?“往事”是指什么时候的事?发生在什么地点?
3.老师简单介绍时代背景。
4.作者有序而生动地把这件事情记录了下来。那么,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个部分?分小组自由讨论。
5.小组汇报,并请学生说明理由。
第一部分:陈赓同志谈起一件往事。
第二部分:长征过草地时,陈赓同志遇到一个掉队的小红军,想跟他一块儿走。小红军不仅没有接受帮助,还说服陈赓骑马先走。
第三部分:陈赓同志不放心,回去找小红军时,发现小红军已经牺牲了,他深深地自责。
四 小结
小红军为什么不肯接受陈赓的帮助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1.这是篇记事写人的,教学这类课文首先应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命运,使学生进入故事情境,然后让学生在关注故事情境的发展过程中,抓住人物言行,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人物的思想和情感,激发学生的内心矛盾,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认识和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落实语文教学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体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
2.在教学中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转变为主动地探究,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会学习。在本课教学中,要通过创设小红军为什么要“骗”陈赓这一情境,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勇于探究的浓厚兴趣,引导学生分析小红军“骗”时的动作、神情、语言,再将学法迁移到小红军是怎样一步步说服陈赓同志先走的。学生通过自读、自练、自悟,明白了小红军在急需帮助的情况下,为了不拖累别人而拒绝了陈赓的帮助,心中对小红军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然后通过引导学生大胆地评价小红军是一个怎样的人,并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进而使学生的心中深深刻印上小红军的光辉形象。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充分,领悟深刻。
3.要重视词句训练,培养学生推敲领悟词句的能力。可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找出描写小红军外貌的重点词句,学生通过对这些词句的品读,对小红军的形象从整体上进行感知,然后又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重点词句读一读,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进一步了解人物的内心。例如,描写小红军的动作,应抓住“摆”“一挺”“一拉”“轻轻地拍”等重点词语;神态方面,应抓住“微微一笑”“满不在乎”“倔强”等重点词语。找出重点词语后,引导学生讨论、探究,结合上下文进行揣摩、推敲,最终悟出了运用这些词语的匠心所在。同时,更加深刻地了解了人物形象。
.了解外貌描写对表达人物性格的作用。
2.了解红军长征中的艰苦生活,体会红军战士患难相助、生死与共的革命精神以及小红军一心为他人的崇高品质。
写有人物外貌、语言句子的投影片。
一 导入
长征途中,面对艰苦的环境,红军战士患难与共的故事很多。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走进那个时代,走近他们高尚的心灵。
二 学习课文
.陈赓第一眼看到的小红军是什么样子?
2.自由读一读这一句,想想小红军是个怎样的人。
出示句子:
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
学生边读边说体会。
学生甲:天气很冷,小红军双脚冻得又青又红。
学生乙:小红军又冷又饿,还坚持往前走,他非常勇敢,很坚强。
请学生有感情地再读读描写小红军外貌的句子。
这位勇敢、坚强的小红军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
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请你读一读。
还有哪一段也是写结果的呢?
3.“陈赓同志全明白了。”他到底明白了什么?快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齐读句子:
他掏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
①这是一块什么样的牛膝骨?
②教师范读这句话,学生再读。
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
在这之前,小红军是怎样向陈赓同志说的?
这时,陈赓明白了什么?
学生甲:陈赓明白了那时的小红军已经筋疲力尽了,明白了那时的小红军已经没有粮食,饿得受不了了。
学生乙:明白了小红军已经没有一丝力气了。
①小红军真的没力气了吗?自由读一读第3~6自然段。
②他为什么说“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为什么说“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呀,那就比一比吧”?
③分角色读第3~8自然段。
引导:想到这里陈赓又明白了什么?
学生丙:陈赓明白了小红军其实是没有力气,装作很有力气的样子。
引导:陈赓还明白了什么?自读第7、8自然段。
这时,陈赓全明白了,刚才小红军说的全是假的,其实小红军说的“干粮比你的还多呢”“体力比你强多了”“还要等我的同伴呢”全是假的。
这是一位多么伟大的战士啊!
4.再读描写小红军外貌的句子,体会“终于”和“只好”这两个词。小红军装得太像了,像得把陈赓同志都“骗”了。
5.陈赓怎么知道自己受骗的?
那些孩子也和这位小红军一样那么高尚。
6.这时,我们的眼前仿佛又出现了这位可亲可敬的小红军……
7.同学们,你们不要小看那一小包青稞面。当时,它对于小红军来说,可能就是生的希望。但小红军却把“生的希望”给别人,而把什么留给了自己?
8.人生自古谁无死,但要死得轰轰烈烈,像小红军一样死得有价值。现在,请用你深情的笔,把此时此刻你想说的话写在课文插图的旁边。
三 总结全文
同学们,现在请你来夸夸小红军。
1.课前应准备一番,利用班会课,组织学生观看长征的录像集锦,听长征故事,特别介绍红军过草地的情况,感受一下长征的艰险和革命英雄的顽强毅力、崇高人格,使学生奠定学习课文的认知、情感基础。
2.对于文中的重点词句,可以用议词义,或分角色读一读、演一演的方法帮助学生再现情景,加深感受,体会小红军的良苦用心和陈赓同志的善良与无奈。如“满不在乎”“命令”“倔强”“腰一挺”“无可奈何”“一拉”“轻轻地拍了拍”。
3.学完全文后,可以让学生画出文中写小红军的细节,找出小红军骗人的破绽,让学生会联系第2~10自然段,从环境恶劣、小红军饥饿疲惫、处境危险、“轻轻地拍了拍”干粮袋这些细节发现小红军的破绽。
.选择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他牵着那匹瘦马,慢慢地走着。
小红军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他倔强地说:“好,那就比一比吧!”
他立即掉转马头。
2.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草地 的小脸
地捶着 地拍着
3.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例:游泳池里的人真多呀,没游几下,就会碰到人。
公共汽车里真挤呀,他的歌声很好听,小弟弟真有礼貌,他太胖了,4.小红军是怎样一步步“骗”陈赓同志骑上马先走的?
一骗是说“走得动”。陈赓同志见到掉队的小红军,一心想帮助他,叫他“上马骑一会儿”,而小红军“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微微一笑”,并说:“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陈赓用命令的口吻说:“上去,骑一段路再说!”而小红军为了表现身体强壮,“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赛跑的姿势”来欺骗陈赓。
二骗是说“等同伴”。陈赓同志提出“一块儿走”,这样可以给他一些照顾,但小红军又以“还要等同伴”为理由拒绝了。
三骗是说“干粮多”。陈赓同志在“无可奈何”,没有办法让小红军骑上马或一块儿走的情况下,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递给小鬼,好让他充饥时,小红军却拍拍自己“鼓鼓的”干粮袋,又谢绝了陈赓的帮助。
小红军就是这样用种种理由拒绝了陈赓的帮助。当陈赓猛然醒悟,发现自己受骗了,“掉转马头……向着来路跑去”找小红军时,他已倒在草地上了。
5.从“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中的“终于”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作者简介
陈靖,中国作家。苗族人,1918年生于贵州。作品有小说与电影剧本《金沙江畔》,电影《原子时代》,小说《红军不怕远征难》《猎鹰记》等。陈靖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名誉教授、江苏省作家协会顾问,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会顾问,中国苗族文学顾问,文史研究会顾问,晋察冀文艺研究会副会长等职。
2.陈赓
陈赓同志是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新中国国防科技、教育事业的奠基者之一。1903年出生于湖南省湘乡县。1916年入湘军当兵。1921年脱离湘军,在长沙参加爱国运动。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留校任副队长、连长,参加了平定商团叛乱和讨伐陈炯明的战斗。1926年赴苏联学习。1927年回国参加南昌起义,南下途中在贺龙部任营长。后赴上海在中共中央机关做情报工作。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原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委。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云南军区司令员、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司令员兼政委、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1年在上海逝世。
第二篇:语文四年级上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倔强的小红军》,齐读课题。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扫清了字词障碍,并学习了课文的前两个自然段。仔细回忆一下,通过前两个自然段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事情发生的时间—深秋的一天
地点—草地
陈赓同志发现一个小红军掉队了(板书))
3、过渡: 学习到这里,你有哪些疑问?(小红军为什么会掉队?他能追上队伍吗?陈赓和小红军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学生每提出一个问题在黑板上画下一个问号)接下来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进入新课的学习。
3、师读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课件出示)
学习目标:
1.抓住文中重点词句,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学习陈赓同志关心战士的美德。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难点:通过理解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了解小红军和陈赓的品质及其感情。
4、大家明确学习目标了吗?
二、自主探究:
1、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第3自然段,完成自主合作探究任务一:(课件出示)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画出描写小红军外貌的重点语句。想一想,从小红军的外貌中你知道了什么?自己先多读几遍,再在小组内交流。(老师刚才通过观察和发现讨论最好的是第2小组的同学,奖第2小组一颗星)
2、现在开始汇报展示。谁找到了给大家读一下?谁还找到了,再来读一下。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出示)注意红色字谁来读一下,(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其他同学思考你知道了什么?教师引导:“不过十一二岁”说明他(年纪很小,和你们差不多一样大,正是需要别人照顾的年龄。“黄黄的小脸”说明他(很饥饿,长期的饥饿导致了他的营养不良。“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说明他很寒冷,也说明长征的路上又苦又累,生存条件极其恶劣)。(课件图片)大家来看一组图片,我们一起感受一下长征途中的艰苦。
3、再来读一读这段话。此时此刻,展现在你面前的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一个小红军正在孤独行走,此时的他饥寒交迫、极度疲惫虚弱。)你的心情如何呢?(小红军很可怜、很同情他、想帮助他·····)能用你的读来表达你此时的心情吗,谁愿意读一读?。
4、同学们真的用心去读书了,除了这些收获,我们还应该学习这种人物外貌的描写方法,正是因为作者抓住了人物外貌的特点来写,才让我们有如此深的体会,一个既可怜又可爱的小红军形象生动而清晰的展示在我们面前。
5、(课件出示)模仿这段话的写法做一个说话练习,你每天和你的同桌朝夕相处,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同桌的外貌,老师给大家1分钟的时间,先认真的观察,然后再说。谁来说一说?(找两个人即可)我们齐读这段话。(课件)同学们,如果你就是这个小红军,那么现在你最需要的是什么呢?想一想,可以同桌之间探讨一下。师小结:是呀,这么孤独,要是能有个伴儿该多好呀。这么饥饿,要是能有口吃的该多好啊。一点力气都没有了,要是能有匹马骑该多好呀!
6、可是面对陈赓同志的帮助,我们文中的小红军是怎样做的呢?请同学们完成自主合作探究任务二:放声朗读第4---10自然段,从哪些地方能看出小红军很倔强?找出小红军和陈赓对话描写的句子并多读几遍(课件)
7、同学们找的都很对,看来同学们认真去读书了。把你找到的读一读。(学生自由读,汇报)(出示课件第一次对话)这是陈赓同志和小红军的一次对话,谁来读一读,其他同学思考你从中了解到了什么呢?(陈赓同志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说的)
8、小红军怎么说的?(找人读小红军回答的句子,为什么小红军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他盯着陈赓的瘦脸想了些什么?面对陈赓的帮助又婉言拒绝了呢?)
9、你理解满不在乎吗?用满不在乎说句话。再读一读,满不在乎的说应该怎么说呢?你能把你理解的满不在乎用你的读表达出来吗?
10、我们分角色读一下,男生读陈赓的话,女生读小红军的话。(注意只读红色的句子)
11、(直接出示)这次对话,谁来读一下,自己在下面读读,你读出了什么?(为什么陈赓用命令的口吻说?他认为他以领导的口吻说小红军会接受)命令的口吻应该怎么读,谁愿意试一试。(这些词你又看出了什么?倔强、把腰一挺他这么做证明了什么呢?自己非常有体力)
12、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话。(个人读)
13、(出示第三次对话)接下来他们又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同桌互相读一读,一组)
14、面对陈赓的帮助,小红军仍然是倔强的拒绝。(生读,指黑板说)
15、面对这样一个倔强的小红军,陈赓同志无可奈何了,(出示课件)齐读。
16、从这几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一小包?陈赓同志的干粮也不多,他也有可能因为挨饿没有体力走不出草地,但他仍然坚持这么做,可以看出他的伟大、无私、关心小同志。他真的有干粮吗?为什么轻轻地的拍了拍?做动作)我们再来读一读。
17、面对陈赓同志的四次帮助,小红军四次倔强的拒绝(板书)(出示课件)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他们之间的四次对话。(小组内分角色朗读,最好加上动作。找1组读,自己分工,直接读对话)
19、他终于(出示课件)(生接着读)。(指词语)你知道了什么 ?(没有办法,不情愿的离开)
20、面对茫茫的大草地,饥寒交迫、虚弱疲惫的小红军命运如何呢?请同学们轻声读11—15自然段,读后说一说你的收获。
22、板书(牺牲)。按照学生的回答点拨。陈庚全明白了,他全明白了,(齐读课件)他明白了什么?谁来把这段话读一下(陈庚同志------牙印)看到这段话你想到了前面的哪句话,(前面提到了,陈庚给小红军干粮的时候,小红军轻轻地拍了拍袋子,此时,真相大白,原来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此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第15自然段,请你体会一下,此时此刻,陈赓的心情是怎样的?(伤心、难过、后悔、愧疚)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这段话。
23、既然他那么饿,那么需要人的帮助,他已经站在了死亡的边缘,但她倔强的拒绝了陈庚的帮助,(指黑板)此时此刻,你觉得小红军是个怎样的孩子呢?(板书:勇敢、伟大、善良、坚强)
25、陈庚对自己的行为感到自责,如果当时他劝说小红军上马,如果 他和小红军一起走,如果他把干粮给了小红军,如果-----所有的如果都让我们深深的记住了那个倔强的小红军。
26、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一起回忆那个伟大、坚强、可爱的小红军。师读:这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冻的又青又红。
27、课后请同学们利用10分钟时间完成导学案中达标检测的内容,小组长监督完成。板书;
25、倔强的小红军
帮助
掉队
----------
牺牲(伟大、勇敢、善良、不拖累别人)
拒绝
第三篇:倔强的小红军教案
《倔强的小红军》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贵品质。
3、训练在了解课文各段意思的基础上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4、有表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第四至第十自然段。教学重难点:
1、重点:细心体会人物的品质及所蕴含的感情。引导学生探究、理解“陈庚同志全明白了”,他到底明白了什么?
2、难点:体会人物的品质及所蕴含的感情。理解并基本掌握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基本方法。教学时间:
五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过《长征》这部电视剧吗?那知道红军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吗?(点名说说自己所知道的内容)红军在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时,爬雪山、过草地,历经了许多艰险,牺牲了很多同志。陈赓同志也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他在回顾自己革命经历时,曾经深情的谈起他在过草地时的一件往事。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是件什么事。
二、范读课文
三、预习课文
1、通读课文,用“——?”划出疑难的地方,用“~~~”划出好词句。
2、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把陈赓和小红军对话的几个自然段找出来,做上记号,再把这些对话读几遍。
四、组织交流。
五、作业: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作业完成情况。
二、学习生字、新词
陈赓: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军事家。(教师在课堂上做简要介绍)
曾经:表示从前经历过或有过某种行为或情况。倔强:刚强不屈。
终于: 副词。到底;终究;毕竟:试验终于成功了|终于回来了|终于,我们又见面了。
荒无人烟:荒凉而无人居住。
满不在乎:满:全;在乎:在意。丝毫不在意。形容对事情一点也不重视。
无可奈何:没有办法。
(教师讲解:联系课文情节讲解)
注:以上几个词仅做简单讲解,在阅读课文时再做进一步训练。
香港: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
青稞:单子叶植物,禾本科。一二年生草本。成熟后稃壳容易脱落。种子可供食用或,也可作饲料。(教师讲解:看图讲解)
硬邦邦:形容坚硬结实。
(教师讲解:联系课文情节和生活实际讲解)
三、学习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如学生觉得回答有困难,则改为“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
3、在黑板上划出自己还没弄懂的字、词、句。
有学生懂的,则由该学生讲解:
都不懂的,属于常识性的内容,也在本节课给予答案:
需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的,留到下堂课解决。
四、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默写生字新词
曾经 荒无人烟 无可奈何 青稞面 香港 硬邦邦
二、讲读课文
(一)自渎课文,思考:
1、陈赓同志遇见的那个小红军是什么样子的? 分析:
陈赓同志因为饥饿、疲劳掉队了。他遇到的小红军也是掉队的,“黄黄的小脸”,“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已经“冻得又青又红”,可见小红军也是忍饥挨饿,非常虚弱。
2、小红军是怎样一步一步说服陈赓同志骑马先走的? 分析:
陈赓同志见到掉队的小红军,一心想帮助他。首先想到这个小鬼肯定是走不动了,叫他“上马骑一会儿”,甚至用命令的口吻说:“上去,骑一段路再说!”小红军却“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还“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赛跑的姿势”,说明自己走得动,根本用不着骑马。
陈赓同志提出“一块儿走”,这样可以给小鬼一些照顾,但小红军又以“我还要等我的同伴”为理由拒绝了。
陈赓同志取出一小包青稞面给小鬼,好让他充饥,但小红军却拍拍自己的干粮袋,说:“你看,鼓鼓的,我比你还多呢”,再一次谢绝了陈赓的青稞面。就这样,陈赓同志被小红军说服了。(二)、对话练习:
点名反复朗读陈赓和小红军的对话。
三、作业
1、抄写课文一遍
2、熟读课文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指名回答:
小红军说服陈赓同志的四点理由是什么?
1、体力比陈赓同志强多了。
2、可以和陈赓的马赛跑。
3、要等他的同伴。
4、干粮比陈赓同志的还多。
二、默读课文第三部分,思考:
陈赓同志为什么说“我受骗了”? 分析:
陈赓同志走后,“心情老平静不下来”,是说始终不放心,他担心小红军,小鬼的体力真的很好吗?小鬼真有那么多干粮吗?“突然喊了一声”,说明这时才醒悟过来,他从刚才遇见的小鬼想起了一连串的孩子,这些穷苦的孩子积极参加革命,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怕苦、不怕累,即使有牺牲的危险,也从不拖累大人,从这些孩子身上又想到小红军的言行、神态,这才醒悟过来。
小红军为什么不肯骑马,为什么不肯和陈赓同志一块儿走,为什么不肯接受青稞面,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不拖累别人,他宁愿牺牲自己,也决不拖累别人,这种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三、给课文分段:
课文可以分三段。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讲陈赓同志曾经讲起一件往事。第二段(第二至第十自然段)讲陈赓同志遇到了掉队的小红军,想帮助他,却被说服,只好朝前走去。第三段(第十一至第十五自然段)讲陈赓同志再回来时,小红军已经昏倒,最后牺牲在陈赓同志的马背上。
四、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红军的倔强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三、作业:
背诵课文第4-10自然段。
第五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文的主要内容是:
长征过草地时,陈赓同志遇到了一个掉队的小红军,他要帮助小红军,却被小红军说服了。陈赓离开后,小红军就牺牲了。他深深地责怪自己。
二、指导学生做课后练习第7题。理清句子的顺序,并填写序号。6、3、2、5、1、4)
三、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预习第三课。
第四篇:倔强的小红军教案
25.倔强的小红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正确读写“倔强、荒无人烟、忍饥挨饿、疲惫、口吻、递给、香港、硬邦邦”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对话部分,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读出人物相应的语气,了解人物的内心。
3、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并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及所蕴含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从课文的对话体会人物的内心(思想);
2、联系上下文,理解小红军的高贵品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新出现的字词。
(二)按自然段概括段意(对话形式的自然段适当归并),再划分结构段,概括段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概括自然段段意(对话形式自然段适当归并),划分结构段,再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认识“倔强”一词的读音和意思。简介二万五干里长征(参见“资料”)布置预习,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述的这件事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红军十分倔强,画出描写小红军外貌的句子。
1.朗读课文,正音正字。
2.默读或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
3.引导划分段落,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想一想,议一议,再解答。
①读了课文,看看课题,“倔强”是什么意思?查查工具书。(性情刚强不屈)
②哪些自然段写了小红军倔强的事实,哪些自然段写了陈赓同志发现小红军牺牲和他的自责、悲痛?(不解答,供分段考虑)
③开头的自然段交代了故事是陈赓同志“深情”地谈起的“一件事”。“深情”是什么意思?(感情深厚)
“往事”是指什么时候的事?
(二万五千里长征时)
发生在什么地点?
(荒芜人烟的草地)
④根据以上问题的解答和提示,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讨论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l自然段):陈赓同志谈过一件往事。
第二段(第2~10自然段):长征过草地时,陈赓同志遇到一个掉队的小红军,想帮他一块儿走。小红军说服了陈赓同志骑上马先走。
第三段(第10~15自然段):陈赓同志不放心,回头找小红军,他已经牺牲了。陈赓同志深深地自责。
⑤把各段段意连起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先自己归纳,再小组(或同桌)议论,最后课堂解答,订正:
长征过草地时,陈赓同志遇到一个掉队的小红军,他要帮助小红军一起走,却被小红军说服了。陈赓同志走后,小红军牺牲了,他深深责怪自己。
⑥让学生比较:三个段落的段意连接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吗?是的,但不是一字不变、一字不减地照抄原句。要去掉重复的词语,该合并的合并,该更换的更换,达到简括扼要的目的。
4.再学习一种记事文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做了什么四个要素,再归纳组织:
时间:长征中
地点:草地
人物:陈赓和小红军
做了什么:陈赓要帮助掉队的小红军,却被小红军说服了。陈赓离开后,小红军牺牲了,他深深地责怪自己。
5.小结:用归纳法和抓四要素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再通读一篇课文。
三、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请你来针对这篇课文提出两个你认为重要的问题。
2.下发导学案。要求做完并在小组内交流。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进一步阅读课文,深入了解小红军是怎样倔强地一步步说服陈赓同志骑马先走的。
(二)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深入了解小红军是怎样一步步倔强地说服陈赓同志骑马先走的。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长征不仅是中国战争史上的奇迹,也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长征途中,面对艰苦的环境,面对恶劣的条件,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红军战士患难与共,他们用自己的双脚走完了两万五千里长征路,但也有一部分战士倒在了长征途中。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走进那个年代,走进红军战士高尚的心灵。(板题)《倔强的小红军》。同学们来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指名回答)
(二)品读课文,体会人物品质
1、再现问题,默读课文,看看自己所做的批注,梳理回答问题的思路。
2、组内交流。
3、班内汇报交流。
问题一:小红军是怎样一次次倔强地拒绝陈赓的帮助的?
1、小组代表回答。
2、从课文的这些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小组内分角色朗读对话,请注意体会人物相应的语气。(想想该用怎样的语气读?)
3、小组班内展示朗读。
4、现场采访。问题预设:A、你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骗陈赓?为什么“轻轻地拍了拍”干粮袋?)B、当时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问题二:他为什么要这样倔强?
1、过渡:小红军又冷又饿,还这么疲惫,为什么还要一次次倔强地拒绝陈赓的帮助?
预设:(1)他看出陈赓也很累(第二自然段的描写)
(2)他不想拖累陈赓。(在战争时期,有许多这样的孩子,他们都是积极参加革命的红小鬼。这些孩子的共同特点就是,聪明机智,懂事,不怕苦,不怕累,即使遇到牺牲的危险,也从不拖累大人。)
2、过渡:为了不拖累陈赓,小红军编出各种各样的谎言,一次次地拒绝陈赓的帮助,陈赓终于被说服了。
(出示句子:陈赓同志被这个小鬼说服了,爬上马背,朝前走去。
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用心读,比较,两句话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
(“终于”是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只好”是不得不这样的意思。用了“终于”,表明小鬼说服陈赓同志是费了周折的;用了“只好”,表明陈赓同志不管怎样想帮助小鬼,小鬼也有理由拒绝,没办法,不得不离开他。这两个词,这里用了它们,把陈赓同志一心想帮助小鬼,而小鬼又想方设法拒绝帮助的感情充分表达出来。)
3.帮助是因为爱。拒绝也是因为爱。阅读了这一段,我们进一步地理解了陈赓同志对小红军的疼爱和关怀,感受到了小红军宁可牺牲自己也决不拖累别人的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读一读这段话,读出这份浓浓的爱。问题三
1、过渡:小红军费尽周折,终于说服了陈赓,所以陈赓“只好骑上马朝前走去”。可是心情却____,为什么?
2、为什么放心不下呢?
(因为一个只有十一二岁,而且____的孩子,在荒芜人烟的草地上独自行走,怎么能不出意外呢?)
3.这时,他想起一连串跟他打过交道的穷孩子,有上海的,有广州的,还有香港的,一个个浮现在他眼前。“浮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用“出现”?
(“浮现”是过去经历过的事情,包括接触过的人,再次在脑海里显现,换句话说就是想起来的意思。“出现”,是实在地显现出来,所以不能用。)
4.当陈赓同志不放心小鬼,于是想起一连串各地的穷孩子。这时,突然喊了一声“不对,我受骗了!”为什么想起过去一连串的穷孩子就觉得自己受骗了?
(上海、广州、香港码头,都是陈赓同志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在这些地方“跟他打过交道的那些穷孩子”,都是积极参加革命的红小鬼。这些孩子共同特点是:不怕苦,不怕累,即使遇到牺牲的危险,也从不拖累大人。从这些孩子特点,联想到刚才的红小鬼的言行、神情,跟这些孩子是一样的。陈赓同志猛然醒悟,发现自己受骗了。)
5.于是,陈赓同志“掉转马头,狠踢了几下马肚子,向来的路奔跑起来”。为什么要狠踢马肚子奔跑起来?
(陈赓同志意识到小鬼有因疲乏饥饿而牺牲的危险。)
6、.结果,当陈赓同志找到小鬼的时候,小鬼已经倒在草地上,最后牺牲在马背上。这时,“陈赓同志全明白了”,陈赓同志全明白什么了?(小组讨论后,再回答)
(陈赓同志全明白了,指的是小鬼倔强地不肯骑马,倔强地不肯和陈赓同志一起走,不肯承受陈赓同志的青棵面,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宁愿自己忍饥挨饿,甚至牺牲,也不拖累别人。)
这种宁愿自己忍饥挨饿,甚至牺牲,也不拖累别人的思想感情是一种什么高尚品质?
(是一种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7、.小鬼牺牲了。陈赓同志“一把搂住他,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嘴巴”,自己责备自己,“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啊!”“一把搂住”、“狠狠”、“怎么对得起”、“小兄弟”,这几个词语反映了陈赓同志当时的一种什么心情?(反映了陈赓同志对革命的下一代和接班人的深切爱护和关怀。这几个词语说明陈赓同志因为自己疏忽大意,没能及时救护小鬼而深深悔恨,十分悲痛。)
8.指导朗读:怎样读才能读出这种心情?(师范读)
(三)总结
只要你用心读课文,谁都可以把课文读好。当你把课文读的正确、流利、有感情时,不仅证明你读懂了,而且证明你能把课文的感情表达出来。当你能把课文读正确、流畅,你说话就会正确流畅,你的作文就会正确、流利。所以你不能满足于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更重要的是把课文读好。在即将下课的时候,我再问大家一个问题,读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小红军是怎样一个人?
(学生自由说。注意引导从不同方面来评价---年龄:十一二岁;外貌:面黄肌瘦„;性格:倔强、坚强、善良„;思想:宁可牺牲自己也不连累别人)
是啊,多么令人尊敬的一个孩子啊。在长征路上,有太多这样感人的故事,有太多这样令我们震撼的红军战士。他们有的留下了名字,有的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留下,但正是他们的这种坚定的革命意志和一心想着别人的高尚品质,才使我们的革命取得了胜利,也正是因为这样才有了我们现在幸福的生活。
最后,让我们一起来唱一曲献给英雄的赞歌!板书设计
25.倔强的小红军
上马骑一会儿
体力强多了 骑一段路
同马比赛 一块儿走
等同伴 把它吃了
比你的还多
第五篇:四年级倔强的小红军说课稿
一、说教材
各位老师,大家好!下面我要说课的内容是S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倔强的小红军》.这篇精读课文主要记叙了陈赓同志回忆的一件往事:一位掉队的小红军在极度饥饿、疲惫的情况下,巧妙地说服陈赓同志放弃对自己的帮助,最后牺牲在长征途中。作者满怀深情地赞扬小红军勇敢坚强,宁愿自己挨饿受苦而 不拖累别人的优秀品质,也赞扬了陈赓同志关心战士的美德。
课文围绕“说服”展开故事情节:陈赓要说服小红军骑上马、与他同行、收下青稞面,却一次次被小红军的充足“理由”说服,最后“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在表达方面,主要是通过人物简洁的对话和精彩的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的形象。选编本课的主要意图,是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是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对话部分,受到情感熏陶,渗透革命传统的教育;同时,学习用对话、细节描写突出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本课教学课时为两课时,我今天要上的是第二课时的内容, 现在我将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加以说明.(一)、针对课文特点,我们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学习陈赓同志关心战士的美德。
2.通过“骗”字去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以上三点教学目标,我们是依据教学大纲,教材要求以及学生实际情况,来确定的.]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小红军和陈赓是怎样做的,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以上两点,我们是从教学目标,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学习基础,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来设计的,让学生继续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并通过文章的学习,体会人物的品质及所蕴涵的感情.」
(三)教具准备:
小黑板 卡片 挂图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依据《新课标》对阅读课的要求,在教学中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利用小黑板和卡片明确文章中的四次对话,引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借助分角色朗读,人物采访等,使学生置身于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这样做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带动语言的训练,促进智力的发展,使学生能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难点,从而深入地理解课文。
三.说教学程序(分为八个环节)
导入 找出“骗”的原因
分析“骗”的方法
抓“装骗”的破绽
体会“骗”的精神分角色朗读 人物采访
总结
第一个环节:回顾总结上节课,激趣引入新内容,使学生明确本节课重点是围绕“骗人”展开的。
[这样的导语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重点上来,在愉悦的氛围中继续往下学习。]
第二个环节:找出“骗”的原因
首先提出问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找找课文写谁“骗”谁?一共“骗”了几次?巧妙进入课文;然后再提问小红军为什么要“骗”陈赓呢?由学生自由读课文,寻找答案:再引导思考“文中对小红军的外貌描写以及对环境的描写说明了什么?”
[这个环节通过几个问题让学生初步找出“骗”的原因,为后面的展开做铺垫]
第三个环节:分析“骗”的方法
通过对小红军拒绝帮助时四次对话中的神态,语言,动作等有关语句的寻找,让学生思考在荒芜人烟的草地当小红军遇见陈赓时是怎样做的?以及深入思考为什么要这么做?
[此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其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氛围中,通过对问题的思考,从而加深对教学难点的理解。]
第四个环节:抓“装骗”的破绽
细读课文最后几节,提出问题:从哪句话看出陈赓知道自己受骗了?并设疑“如果你是陈赓,你从小红军的言行中会发现什么破绽?”引导学生思考陈赓发现自己受骗之后,他是怎么做的?他找到小红军之后,他发现了什么?课文中“陈赓全明白了“,他明白了什么呢?最后指导学生朗读陈赓最后说的那句话,要读出陈赓的悔恨和自责之情。
[该环节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革命前辈对革命后代深切的关怀,为学生下一步理解通过“骗“字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奠定了基础。]
第五环节:体会“骗“的精神
学生细读全文,思考小红军身处绝境,为什么不接受陈赓的几次帮助?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展开讨论:从小红军“骗“陈赓中可以体现他什么样的精神?
[本环节是在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第六个环节:分角色朗读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中的对话部分(采用找小伙伴读,指名上台读等方式)
[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表演,使学生的情感与文章的内容达到共鸣,这样的“读“落实了语言的实践过程,使学生融入课文角色中,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第七个环节:人物采访
分别采访小红军和陈赓。
[这样不仅扩展了思维,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通过采访让学生更加了解小红军和陈赓是怎样做的,他们为什么这样做的等。]
第八个环节:总结
启发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
四 说板书设计
[我们采用表格式板书,将内容列入表格,这种板书的优点是条理性强,体现了学生思路与教师的教路有机统一。]
总之,本堂课是从新的教学理念出发,通过读,说,思,访等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力求做到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得到全面的,整体的,生动的发展。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倔强的小红军》这篇课文,我感受颇多。这篇课文记叙了陈赓同志回忆的一件往事:在二万五千里长征过草地时,一位小红军在忍受饥饿和疲惫,因不想拖累别人,所以拒绝陈赓同志的帮助,最后牺牲的故事。作者满怀深情地赞扬小红军坚强勇敢,宁愿自己挨饿受苦,也不拖累别人的优秀品质,也赞扬了陈赓同志关心战士的美德。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理解小红军和陈赓的动作、神情、语言的描写,了解小红军和陈赓的品质及其情感。
这是一篇记事写人的文章,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命运,使学生进入故事情境;然后让学生在关注故事情境的发展过程中,抓住人物言行,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人物的思想和情感,从而认识和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形成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落实语文教学三个教学目标,体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命运,使学生进入故事情境,体会人物的内心和品质呢?通过教学本文,我认为以下三点很重要:
一、创设情景
教学伊始,我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看红军过草地的视频,感受一下长征的艰险和革命英雄的顽强毅力、崇高人格,奠定学生学习课文的认知、情感的基础。
二、初读课文,学生质疑,抓住学习理解全文的突破口。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课堂教学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划出感受最深的词句。充分体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对课文内学习兴趣和形成独到见解。
(2)指知名朗读课文2、3自然段。联系上下文理解“疲惫”一词,让学生从课文的内容中去理解词语,引导学生发现和探索。
(3)找出描写小红军外貌的句子,学生自主发现,“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 先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练读,然后引导学生理解这是一个怎样的小红军。当对小红军有了一定的认识,再引导学生反复读,读出小红军的可怜来,在读中升华对小红军的怜惜之情。
三、重视词句训练,培养学生推敲领悟词句的能力。我一开始就抓住“倔强”一词,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找出表现小红军“倔强”的词句,学生通过对这些词句的品读,对小红军的形象从整体上进行感知。小红军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体现了小红军的倔强。任何人见了小红军的举动都会认为小红军精神好、体力足、干粮多,陈赓同志终于被小红军说服了。体会“终于” 一词,从“终于”可以感受到小红军和陈庚相互关心,各各舍己为人。
本文的细节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小红军的精神品质:外貌描写从小红军的处境危险衬托他舍己为人的品质;对话描写从人物的良苦用心体现人物的高尚品质;陈庚同志上马后的心理活动,类比出小红军的可贵品质。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读出自己感动最深的句子,让学生自由发问。
随着学生的朗读和发问,他们的思维、想象、朗读、表达等能力均已得到了锻炼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提高,这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尊重了个体差异,而且也教给学生如何自主探究学习,实在是阅读教学中的金钥匙。但是教学上也有不足的地方,如:师生互动不到位;教师感情没有充分表达出来,显得有点平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