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EEPO有效教育课堂教学评价方式
“EEPO有效教育课堂教学评价方式”讲座
——经典性评价
(2011年3月7日数学组、4月11语文组)
EEPO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主要有5种:经典性评价、学科性评价、项目性平价、流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我们重点研究经典性评价、学科性评价、项目型评价和单要素评价。
一、经典性评价:
经典性评价主要从知识性、个性、创造性、即“三性合一”。互动、主动、能动即“三级联动”这六个方面进行评价。
1.知识性
(1)看关键知识点(重点、难点)的确定是否准确;练习的设计是否有梯度;是否充分利用了人力资源。
(2)看是否能运用有效教育手段促使强化次数达到基本量,关键的知识是否落实。
有效教育手段包括学生独学、同桌互学、单元组学习、团队组合学习;多媒体辅助;师、生演示、表演等。
一般情况下,强化次数要求是:
数学基本量7-12次,比较理想的是12-17次。母语基本量12-17次,比较理想的是17-22次。外语基本量17-22次,比较理想的是22-32次。
实验教学活动基本量3-5次,比较理想的是5-7次,但不是越多越好。
评价要点:六个指标 2.个性
(1)对教学素材是否能进行个性化的处理。(教学素材指运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基本材料,如有关文字、图片资料、数据统计材料等等。它是教学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资源,是指在教学的准备和实施过程中所能运用到的各种资源,包括学科的专业理论和知识、教学的基础理论和教学方法、教学中能运用到的各种信息传播资源。)
(2)学生个性是否得到表现、张扬,思维是否个性化。如,善于听的、善于看的、善于想的、善于讲的、善于做的、好静的、好动的、反应快的、反应慢的是否得到相应的照顾与关注。
【案例 】 “不是果敢,是残忍。” 一个青年教师在进行公开课《伊犁草原漫记》教学时,课文第二段第三层写秋天猎人猎熊的果敢,但一名学生没有按要求归 6 纳猎人果敢的特点,而是说猎人残忍,同时指出猎人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原本课文中这一段是歌颂猎人的,学生却痛斥猎人的猎熊行为,这是教师所始料不及的。可喜的是,这位教师并不因为学生当着听课教师的面提出不同的观点而气恼或逃避, 而是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表自己意见。最后全班学生从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出发,推翻了课文的观点.对这位教师的行为进行分析:当学生的观点与课本,教师有不同之处时,教师不再像以前那样直接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采取让学生进行讨论,比较或辨别,达到意见的统一,或者并不统一意见,留着悬念让学生课后进一步探讨.这样的教学方式打破了惟课本是准,惟教参是准的传统教学观念,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行为的转变.3.创造性:
(1)看学生的创造欲望是否被激发。或课中一教题性权到长容达到
(2)看创造效果:教学原来没有的,学生能说出来了,做出来了,者整合了,并且有一定的合理性,就可以视为有创造性了。
如:数学课中指发散性思维的问题;语文课中,让学生在学习完文后在插图上配上一句话;学习了课文以后,老师让同学们对课文的喜欢的人物说一句话„„ 4.互动:
(1)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是否自然有效。(2)看小组合作是否达以下六项指标: 1小组合作中有无角色的分工;
2学生间有无亲和力,气氛是否融洽; 3是否互相照顾,互相关注; 4是否会利用资源; 5是否会倾听;
6合作成果能否共享。
(3)看动静转化情况。大动、小动的安排是否合适。一般情况下节课小动2-4次,大动1次为宜,但也要根据各学科实际和每课的学内容及学生状况而定。操作8人以上的大组一定要有多向度的问,内容要有相互交流的价值,单向度的问题一般不宜操作大组。5.主动:
有效教育最大的亮点就是在课堂充分体现放主动权,我们看主动在课堂上体现主要看三方面。(1)主动权交了没有。
(2)主动权是在哪个环节、哪个操作点上交给学生的。(3)主动交得怎么样。
6.能动:主要看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要注意做在保持全体同学学习积极的基础上,对个别在某方面有爱好、有特的学生进行个别的鼓励,使其产生探究动机,并且持续关注学习内,产生能动效应。简要说:一是感兴趣,二是有动机,三是有效应。一般来说,一堂课如果达到1-2个指标,就可以考虑认定为一般,到了3个指标可以认定为较好,达到4个指标就可以认定为好,达5-6个指标可认定为优秀等级。
第二篇:EEPO有效教育课堂教学评价方式
EEPO有效教育课堂教学评价方式
EEPO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主要有5种:经典性评价、学科性评价、项目性评价、流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我们重点研究经典性评价、学科性评价、项目型评价和单要素评价。
一、经典性评价:
经典性评价主要从知识性、个性、创造性、即“三性合一”。互动、主动、能动即“三级联动”这六个方面进行评价。评价要点:
六个指标
1.知识性:一是看关键知识点(重点难点)的确定是否准确。练习的设计是否有梯度,是否充分利用了人力资源二是看是否能运用有效教育手段促使强化次数达到基本量,关键的知识是否落实。一般情况下,强化次数要求是:数学基本量7-12次,比较理想的是12-17次;母语基本量12-17次,比较理想的是17-22次。外语基本量17-22次,比较理想的是22-32次,实验教学活动基本量3-5次,比较理想的是5-7次,但不是越多越好。
2.个性:对教学素材是否能进行个性化的处理,学生个性是否得到表现、张扬,思维是否个性化。善于听的、善于看的、善于想的、善于讲的、善于做的、好静的、好动的、反应快的、反应慢的是否得到相应的照顾是否关注了学得慢的学生,刘老师计算……你会哪个说哪个……关注了学得快的口算卡片……
3.创造性:一是看学生的创造欲望是否被激发。二是看创造效果,原因没有的学生说出来了,做出来了,或者整合了,并且有一定的合理性,就可以视为有创造性了。
数学课中指发散性思维的问题;语文课中,让学生在学习完课文后在插图上配上一句话;学习了课文以后,老师让同学们对课文中的喜欢的人物说一句话……
4.互动:一是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况;二是看小组合作是否达以下六项指标:①小组合作中有无角色的分工;②学生间有无亲和力,气氛是否融洽;③是否互相照顾,互相关注;④是否会利用资源。⑤是否会倾听;⑥合作成果能否共享。三是看动静转化情况,大动、小动的安排是否合适。一般情况下一节课小动2-4次,大动1次为宜,但也要根据各学科实际和每课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状况而定。操作8人以上的大组一定要有多向度的问题,内容要有相互交流的价值,单向度的问题一般不宜操作大组。
5.主动:有效教育最大的亮点就是在课堂充分体现放主动权,我们看主动性在课堂上体现主要看三方面。1主动权交了没有。2在哪个环节、哪个操作点交的。3交得怎么样。
6.能动:主要看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要注意做到在保持全体同学学习积极的基础上,对个别在某方面有爱好、有特长的学生进行个别的鼓励,使其产生探究动机,并且持续关注学习内容,产生能动效应,以至有利于产生“一八效应”、“二八效应”甚至“三八效应”。简要说:一是感兴趣,二是有动机,三是有效应。
一般来说,一堂课如果达到1-2个指标,就可以考虑认定为一般,达到了3个指标可以认定为较好,达到4个指标就可以认定为好,达到5-6个指标可认定为优秀等级。
二、项目性评价
项目性评价主要是针对课型方式、学习方式等项目进行的评价。这里主要讲对课型方式的评价。评价课型方式主要是看课型方式的特点是否突出。是否达到形似神也似的境界。要素组合方式、平台互动方式等课型都各有特点,各个要素的运用侧重点各有不同,要注意观察分辨。
(一)要素组合方式课型
一是重点关注“听、看、讲、想、做、动、静”七个要素的轮换使用的情况。要素组合方式的控制要点之一是会调集七个要素和若干要素的不同排列组合,去强化关键目标(知识、能力、信息、创造、合作、品格)。七个要素不同的排列组合,教学方式就会千变万化;控制要点之二是动静转换的时空控制问题。
二是看每个要素用得怎样。如:
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既要注意倾听老师讲的,也要注意强化生生互听。看: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既要观察到表面的现象,又能看透内在的联系。讲: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能讲清所要表达的意思,对同桌讲,对小组成员讲,对全班同学讲,声音高低调控要恰到好处。坐着讲、站着讲、走中讲,要注意讲的姿态,会关注听者。
想:要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联想和想象能力。“想”的时候学生要静得下来,“想”,要有深度、有广度、有个性。
做:要培养学生做的能力。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在课堂上要得到相应的训练。动静转换适当,该静的时候要静得下来,该动的时候要动得起来。“动”要努力达到调节情绪、互相交流、强化次数、合作提高的目的。
三是要看通过要素资源、人力资源、教室资源的利用,对关键知识点强化的效果,还要看关键要素梯度的扩张,前后作业设置的技巧等。
(二)平台互动方式:
1.关键要素要捕捉准确:围绕知识点、能力点、品德教育点、创新点等确定关键要素。
2.会构建多向度平台:抓住1-3个关键要素,构建2-3个平台。
3.学生小组、团队学习能力达到较高水平:能独立整理学习卡、学习笔记、查找资料,进行个性化探究,能明确表达自己的见解。
4.小组团队交互活动有效: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关键知识点进行深入探究,形成组内共识,在小组、团队交互中,拓展学生的思维更深入更宽泛方向发展。
5.学习方式训练扎实:通过指导学生进行角色强化和角色转换等形式的训练,形成方法的多样性和目标的一致性,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针对交互中出现的状况,教师给予中肯讲评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矫正、补救、精讲,引导知识向结构性、系统性方向发展。
三、学科性评价:
学科性评价是一种传统的评价方式,它是从学科的角度来看课评课,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
学科性评价首先看执教者能否明确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内容是否具有科学性、思想性、教育性,有无知识性和原则性错误。
其次,要看教学内容是否围绕目标,反映目标。教者能否分清主次,准确地确定重点、难点、关键点,处理好新旧知识的结合点,抓住知识的生长点。
三看执教者能否处理好学科知识结构的关系,按由易到难的顺序安排教学内容,注重思维训练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看执教者能否充分开发教材的资源,创造性地活用教材。
五看学生学科素养在课堂上的呈现情况,以及学科目标达成情况。
四、单要素评价方式:
1.时间调控方面:在教学中教师能否抓住知识的重点比较合理地设计教学环节,合理地安排了教学时间。学生自主探究新知识的时间是否充足,其间学生小组合作活动几次,动静转换几次,师生约定反应是否敏锐,形成习惯。有无超时现象。
2.小组活动形态方面:教师抓住知识的重点内容,搭建的互动平台是否科学,整节课进行了几次小组合作活动,小动几次,重点关注了
一、两个小组的活动情况,学生在小组活动时,有无明确的分工,组员间能否互相关照,互相倾听,切实提出自己的想法,进行组内讨论,互相补充达成共识。在小组活动中是否合理地运用了学习卡。
3.强化次数:在对教学的重难点内容强化方面是否达到了一定的强化次数。在练习这个环节是否注意了对重点难点知识的强化。
4.资源利用方面:教师在教学中能否比较好地利用了人力资源,是否在小组合作活动时发挥团队资源。
第三篇:EEPO有效教育课堂教学评价方式
如何用EEPO有效教育课堂教学评价方式评课
我有幸参加了2007年8月以来孟照彬教授来我县进行的“EEPO有效教育”三期培训,到今天全县范围内搞有效教育,已经历时三年多的时间。在实施有效教育的这段的时间里,通过上级主管部门的强推力促以及我校教师的积极主动实践,我们对有效教育的理论有了一些更深的认识。在有效教育理论中,对我们教学具有直接指导意义的就是操作范畴中的课型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今天我主要从课堂教学评价方式这一方面谈谈我的认识和体会。
EEPO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主要有5种:经典性评价、学科性评价、项目性平价、流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结合我校教学实际,我重点讲一讲经典性评价、项目型评价、学科性评价和单要素评价。
一、经典性评价:
经典性评价主要从知识性、个性、创造性、即“三性合一”。互动、主动、能动即“三级联动”这六个方面进行评价。首先了解六个基本概念,即六个指标:
1、知识性:知识性是基础,对知识本身的传授是我们东方教育(中国)教育的强项,也就是我们老师平时教学中做得最多最扎实的部分。这有历史传统,我国古代的教育方式,私塾的学生一般并不要求学生理解知识本身,他们推崇的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无论什么样的教育,准确地向学生讲解和呈现知识是必要的。有效教育当然也不例外。如何评价一节课的知识点是否落实到位,一是看关键知识点(重点难点)的确定是否准确。练习的设计是否有梯度,是否充分利用了人力资源;二是看是否能运用有效教育手段促使强化次数达到基本量,关键的知识是否落实。一般情况下,强化次数要求是:数学基本量7-12次,比较理想的是12-17次;母语基本量12-17次,比较理想的是17-22次。外语基本量17-22次,比较理想的是22-32次,实验教学活动基本量3-5次,比较理想的是5-7次,但不是越多越好。
2、个性:对教学素材是否能进行个性化的处理,学生个性是否得到表现、张扬,思维是否个性化。善于听的、善于看的、善于想的、善于讲的、善于做的、好静的、好动的、反应快的、反应慢的是否得到相应的照顾是否关注了学得慢的学生,刘老师计算„„你会哪个说哪个„„关注了学得快的口算卡片„„
3、创造性:一是看学生的创造欲望是否被激发。二是看创造效果,原因没有的学生说出来了,做出来了,或者整合了,并且有一定的合理性,就可以视为有创造性了。
数学课中指发散性思维的问题;语文课中,让学生在学习完课文后在插图上配上一句话;学习了课文以后,老师让同学们对课文中的喜欢的人物说一句话„„
4、互动:一是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况;二是看小组合作是否达以下六项指标:1小组合作中有无角色的分工2学生间有无亲和力,气氛是否融洽。3是否互相照顾,互相关注。4是否会利用资源。5是否会倾听。
6合作成果能否共享。三是看动静转化情况,大动、小动的安排是否合适。一般情况下一节课小动2-4次,大动1次为宜,但也要根据各学科实际和每课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状况而定。操作8人以上的大组一定要有多向度的问题,内容要有相互交流的价值,单向度的问题一般不宜操作大组。
5、主动:有效教育最大的亮点就是在课堂充分体现放主动权,我们看主动性在课堂上体现主要看三方面。1主动权交了没有。2在哪个环节、哪个操作点交的。3交得怎么样。
6、能动:主要看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要注意做到在保持全体同学学习积极的基础上,对个别在某方面有爱好、有特长的学生进行个别的鼓励,使其产生探究动机,并且持续关注学习内容,产生能动效应,以至有利于产生“一八效应”、“二八效应”甚至“三八效应”。简要说:一是感兴趣,二是有动机,三是有效应。
一般来说,一堂课如果达到1-2个指标,就可以考虑认定为一般,达到了3个指标可以认定为较好,达到4个指标就可以认定为好,达到5-6个指标可认定为优秀等级。“EEPO有效教育课堂教学评价方式”讲座
二、项目性评价:
项目性评价主要是针对课型方式、学习方式等项目进行的评价。这里主要讲对课型方式的评价。评价课型方式主要是看课型方式的特点是否突出。是否达到形似神也似的境界。要素组合方式、平台互动方式等课型都各有特点,各个要素的运用侧重点各有不同,要注意观察分辨。
(一)要素组合方式课型
一是重点关注“听、看、讲、想、做、动、静”七个要素的轮换使用的情况。要素组合方式的控制要点之一是会调集七个要素和若干要素的不同排列组合,去强化关键目标(知识、能力、信息、创造、合作、品格)。七个要素不同的排列组合,教学方式就会千变万化;控制要点之二是动静转换的时空控制问题。二是看每个要素用得怎样。如:
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既要注意倾听老师讲的,也要注意强化生生互听。
看: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既要观察到表面的现象,又能看透内在的联系。
讲: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能讲清所要表达的意思,对同桌讲,对小组成员讲,对全班同学讲,声音高低调控要恰到好处。坐着讲、站着讲、走中讲,要注意讲的姿态,会关注听者。想:要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联想和想象能力。“想”的时候学生要静得下来,“想”,要有深度、有广度、有个性。
做:要培养学生做的能力。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在课堂上要得到相应的训练。动静转换适当,该静的时候要静得下来,该动的时候要动得起来。“动”要努力达到调节情绪、互相交流、强化次数、合作提高的目的。
三是要看通过要素资源、人力资源、教室资源的利用,对关键知识点强化的效果,还要看关键要素梯度的扩张,前后作业设置的技巧等。
(二)、平台互动方式:
1.关键要素要捕捉准确:围绕知识点、能力点、品德教育点、创新点等确定关键要素。
2.会构建多向度平台:抓住1-3个关键要素,构建2-3个平台。
3.学生小组、团队学习能力达到较高水平:能独立整理学习卡、学习笔记、查找资料,进行个性化探究,能明确表达自己的见解。
4.小组团队交互活动有效: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关键知识点进行深入探究,形成组内共识,在小组、团队交互中,拓展学生的思维更深入更宽泛方向发展。
5.学习方式训练扎实:通过指导学生进行角色强化和角色转换等形式的训练,形成方法的多样性和目标的一致性,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针对交互中出现的状况,教师给予中肯讲评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矫正、补救、精讲,引导知识向结构性、系统性方向发展。
三、学科性评价:
学科性评价是一种传统的评价方式,它是从学科的角度来看课评课,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
学科性评价首先看执教者能否明确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内容是否具有科学性、思想性、教育性,有无知识性和原则性错误。
其次,要看教学内容是否围绕目标,反映目标。教者能否分清主次,准确地确定重点、难点、关键点,处理好新旧知识的结合点,抓住知识的生长点。
第三看执教者能否处理好学科知识结构的关系,按由易到难的顺序安排教学内容,注重思维训练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四看执教者能否充分开发教材的资源,创造性地活用教材。
第五看学生学科素养在课堂上的呈现情况,以及学科目标达成情况。
四、单要素评价方式:
1、时间调控方面:
在教学中教师能否抓住知识的重点比较合理地设计教学环节,合理地安排了教学时间。学生自主探究新知识的时间是否充足,其间学生小组合作活动几次,动静转换几次,师生约定反应是否敏锐,形成习惯。有无超时现象。
2、小组活动形态方面:
教师抓住知识的重点内容,搭建的互动平台是否科学,整节课进行了几次小组合作活动,小动几次,重点关注了
一、两个小组的活动情况,学生在小组活动时,有无明确的分工,组员间能否互相关照,互相倾听,切实提出自己的想法,进行组内讨论,互相补充达成共识。在小组活动中是否合理地运用了学习卡。
3、强化次数
在对教学的重难点内容强化方面是否达到了一定的强化次数。在练习这个环节是否注意了对重点难点知识的强化。
4、资源利用方面:
教师在教学中能否比较好地利用了人力资源,是否在小组合作活动时发挥团队资源。
第四篇:EEPO有效教育
EEPO有效教育
EEPO有效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中文表达为:有效教育是通过组织和参与来实现的,简称有效教育。是孟照彬教授创造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在西部五省区得到大面积推广(我市天等县2008年开始试点),取得了很好的反响,被称为第六种教学方式。有些教师单独从教学组织形式来看,好像学生全程参与和合作学习,因此形像地称为“参与式教学”或“小组合作学习”。它的核心理念是有效——时间有效、资源有效、教学效果有效,如何在教学中充分体现这些有效,是我们每一个教师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
ms-eepo是一个方法系统,因此不能单独地从教学这个环节来认识它,应该从备课、教案、上课的组织、效果的评价等全方面来认识它,下面是个人的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备课与写教案环节
平时备课是想到哪写到哪,有很大的随意性,eepo的备课则是一个从整体到部分的过程,“ms-eepo”要求在充分地研究教材与学生的前提下,首先确定的是课型方式,由课型方式决定自己的教学步骤与策略。
1、框架:首先根据内容确定一节课的整体框架,大致分为多少个节点(参见eepo教案示例中的圆圈,每个圆圈就是一个节点),每个节点要占用多长的时间(时间轴),有哪些基本任务(即要解决哪些问题以及如何去解决——通常书写在节点时间轴的下方),明确每个节点要达到何种目标(一般书写在节点时间轴的上方),明确一节课对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强化次数(基本知识和技能始终要抓好)。
2、步骤:确定节点后,根据每个节点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小组内交流与评价——小组展示探究结果——教师评价”的基本流程,完成问题的解决,从而实现“自主学习——生生互动(含组内互动和组间互动)——师生互动”多维度的参与到学习中,或许这就是eepo的精髓——参与式合作学习。
3、策略:每个节点都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以eepo“要素组合方式”为例,教学中“七个要素轮换着用”,它的基本方法是:师生在教学的双边活动中,依据生理、心理和目标任务,环境条件的变化,把人在认知活动中经常使用的七个基本要素“看、听、讲、想、做、动、静”单列或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来交替进行。这就改变了传统的课堂大多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方式,据资料显示:教师不讲,只让学生看,效果只有20%;教师讲,学生听与看,效果只有30%;如果学生听、讲、看结合起来用,效果可达70%;如果七种要素都能巧妙运用,90%以上的学生都能达到教学要求。因此,在备课中,要思考好“听、讲、想、做、动、静”七个要素如何交换着用。同时将基本知识与技能强化次数上升,一个知识点至少要强化7到12 次,学生才能掌握。专家研究使用学习卡,可提高7到12倍。所以在课堂上采用小组学习并用学习卡(扶中的学案其实是学习卡的更高级形式)的形式对知识点进行学习,这样可以使强化次数上升,提高学习的效率。反映到教案上,就要求教案中反映的教学目标要具体化(不能模棱两可,要具有可测量性),教学内容要问题化(知识分解成问题),教学过程要实践化(重视探究过程和学生的参与度而不是结论的得出),由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造成课堂上瞬息万变,因此eepo格式的教案要有很大的宽容度,不大可能去设计每一个细节的师生交互和生生交互,老式的问答式详案就不适用了,只能大致确定 基本节点、节点完成的任务及用时,这样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随机应变。详细请参阅教案示例。
二、上课的组织
eepo的核心理念,即“有效教育是通过组织和参与来实现的”。我们都知道,教与学是教学活动中的两个方面,教师是主导,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这也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所以在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就显得至关重要。孔子在论述教育时,曾说道:对于我听过的东西,我会忘记。对于我看过的东西,我会记得。对于我做过的东西,我会理解。我们可以将孔子的智慧做一修改并扩充,使之成为我们eepo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信条:对于我听过的东西,我会忘记(传统的满堂灌)。对于我听过和看过的东西,我会记得一点(自学和讲授)。对于我听过、看过并问过问题或与人讨论过的东西,我会开始理解(讨论法)。对于我听过、看过、讨论过和做过的东西,我会从中获得知识和技能(探究式学习)。对于我教过另外一个人的东西,我会掌握(eepo模式的深层次)。因此,eepo的教学流程是这样的: 学生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小组讨论学习………………………解决问题
组内评价和组间交流………………掌握知识 ←相当于教别人的层次 教师评价……………………………辅助作用
这种组织模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舞台上的主角,教师不再是导演,只是一个观众,而掌声就是评价,会让主角愿意更卖力地表演。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以往的小组合作学习一般都是在学生领完合作任务后,便有一个人在组内发表自己的想法,而其他人只是在做观众。甚至还有一些小组成员干脆做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说说笑笑,实效性何从谈起;这样的课堂看似注重学生的参与,可学生的学习能力怎能提高。eepo有效教育把小组合作的操作模式进行了细化,分别从小组的构建、目标的明确、合作要求、关注边缘人物、成果展示等五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阐述,每个小组成员之间都能努力做到互相关注、互相关照、互相倾听、而且他们能努力营造有亲和力的氛围,为了完成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互助性学习。只有精心的组织教学,并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教学效率的最优化才会得以实现。(我校目前正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试点,有许多地方要完善)
三、评课
eepo创始人孟照彬教授再三强调:教学中主动权能不能交出去,交出去多少,交出去后还要看能不能收得回来,这是衡量学生主动性的一个重要标准。评课要从学生参与度这方面去衡量
eepo的评课模式要求能记录时间线,活动及活动目标,目标达成程度,基本知识技能的强化次数,并试图分析存在问题和改进意见。(见示例)下文附孟照彬eepo有效教育原文,供大家研读
一、有效教育概念
就是把西方擅长的个性、创造性与东方擅长的知识性有机的整合起来,并使之大众化的教育。即是将西方教育的优势和中国传统教育的优势有机的结合起来的第六种教学方式。有效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共分五大板块。
二、五大板块。
(一)、课型方式。1要素组合方式 2平台互动式 3哲学方式
(二)、学习方式。1小组学习团队学习
(三)、评价方式。1经典性评价 2单要素评价 3学科性评价 4项目性评价 5过程性评价
(四)、备课方式。1图文备课式 2模块结构式
(五)、管理方式 1单元组管理 2 e---s管理 3逻辑框架管理
三、经典表达方式。
三性合一:知识性 个性 创造性 一般表达方式:互动 主动 能动
(一)、知识性的五性: 1是什么的知识 2为什么的知识 3何时何地的知识 4谁的知识 5怎么做的知识
(二)、个性:
1、听:善于听的学生只占5分之1
2、看:善于看的学生只占5分之1
3、讲:善于讲的学生只占5分之1
4、做:善于做的学生只占5分之1
5、综合性:善于综合的学生只占5分之1
(三)创造性:人家没有说过的话,你说了。人家没有做过的事,你做了。人家没有组合过的,你组合了。
(四)互动:
1、师生互动
2、生生互动
3、人机互动
(五)主动:
1、主动前要教,教多少由目标而定。
2、主动前要讲策略。
(六)能动:
1、兴趣
2、产生动机
3、效应 效应包括一八效应 二八效应 三八效应
四、e-----ms要素组合式:
就是在课堂上将看、听、讲、想、做、动静转换,这7个要素同时起用,用不同的方式刺激学生,同时将强化次数上升,一个知识点至少要强化7到12 次,学生才能掌握。专家研究使用学习卡,可提高7到12倍。所以在课堂上采用小组学习并用学习卡的形式对知识点进行学习,这样可以使强化次数上升,提高学习的效率。
一、要素组合方式
基本概念:“要素组合是eepo方式最基本的课型方式,也是eepo方式中最简明也最易掌握的课型,掌握要素组合这种课型,就能为学习其他课型打下扎实的基础。
1.要素:指的是课堂教学中:听、看、讲、想、做,加上动静转换这七个基本元素。
2.组合:不同要素的不同组合、排列,教学活动效果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它的组合形式有五千多种(5040),是一个千变万化的教学组织形式。
3.要素组合方式的基本形态,就是七个要素换着用。充分调动学生感官,顺应学生学习心理、生理特点,让学生能全神贯注地投人学习,这样可较大幅度地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性。
实施要义:“要素组合方式”课型。适用于所有的教学活动,属于基础课型形 态。要素组合方式在九大课型的教学活动中所占的分量在60%左右。操作要点:
1.听、看、讲、想、做、动、静七个要素换着用,组合着用,并适时进行动静转换。动静转换主要靠组织形态的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大组活动来调节。一般情况下,生理心理决定了一节课小动2-4次,大动1-2次是比较适宜的。
2.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的组合,发挥合作学习的效力,保证合作学习的质量。首先的问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问题,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特别是训练学生的小组水平、大组水平、约定、表达呈现方式。良好的学习方式是提高学习效益,实现要素组合方式的基本保证。
3.事先约定、快速流程检测效果,快速传递信息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需要。约定与快速流程检测的结合,是迅速、有效转入下个环节学习的前提。流程检测的目的,一是快速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二也是为了节省时间,减少无效教育状况的出现。流程检测得到的结果:如果80%以上的学生达到要求即可转入下一环节的教学,如不足50%就要及时或课后或下一节课补救。
4.调集一切要素强化知识点、考点、演化点是教学考试质量的关键。训练关键点一要注意梯度;二要考虑向度;三要充分用好学生这个人力资源,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迅速打开思维,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事物。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资料链接:
为什么要进行要素组合? 原因有三:
1.多年前,西方人完成了要素组合的效果测试,证明要素组合能提高学习效率。西方人进行要素组合测试的效果如下:①教师不讲,只让学生看,效果只有20%。②传统的讲授式,教师讲,学生听与看,效果只有加30%。③如果学生讲、听、看结合起来用,效果可达50%。④如果讲、听、看、想加动静转换,效果可活70%。⑤如果7种要素都能巧妙运用,90%以上的学生都能达到教学要求。2.人的专注时间有限。到了一定时间就要进行动静转换,这样才能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专注时间只有7-8分钟,中学生专注时间12-15分钟。如果超过这个时限,学生注意力就会开始分散。分散的损耗率,第一时限为15%,第二时限为30%,第三时限为50%。因为课堂上能照顾到的学生一般只达到50%,所以加上不能照顾到的学生的损耗率,超时限的平均损耗率就会达到75%。因此要适时进行动静转换。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浓厚的兴趣,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3.知识要点、训练关键要素要强化到一定的次数,才能记住记牢。要达到一定的次数不能靠重复。要适时进行动静转换并组合运用五个学习要素。反复强化关键要素,才能提高效率。知识要点、训练关键要素强化基本量和理想量分别是:母语12-11次,17-22次;数学7-12次,12-17次;外语17-22次,22-32次;实验教学活动3-5次,5-7次。
因此,要使学生把握知识,形成能力还得遵循教育规律,训练达到一定的数量,才能产生质的飞跃。
二、哲学方式
基本概念: 哲学方式是九大主流课型之一,在eepo教学方式中处于核心地 位。它体现的是一种哲学辩证的关系。它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有关联的。它的一个重要调控艺术“少就是多”。它可以通过一幅图一句话、一个字,对学生进行大量思维能力的扩张训练。哲学方式是操作艺术的高级形态。它能有效地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向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是培养思想家的秘密武器。实施要义:“哲学方式”适宜能引发学生兴趣的教学素材,并能由一点散开去的课。可单独作为思维训练课上,也可渗透到学科教学的某一环节。两周上一次为好,至少一个学期要上两次。
操作要点:
1.使任意一个教育素材个性化,是上好“哲学方式”课的前提。这里要注意“任意一个素材,并使之个性化。”任意一个素材,如:一张纸、一幅画、一首小诗、一段文章、一道算式、一个数、一个水杯……
2.营造一个充分自由民主的研讨空间,并且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小组、团队……),进行梯度形态下的思维扩张,再扩张。
3.哲学方式课倡导的理念是不依附任何学科不解决学科问题,不下结论,只重思维开发的训练。
哲学方式的课有三个看点:①看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提高。②看学生思维是否得到打开(即一堂课有多少个思维向度)。③看学生思辩的过程(批判能力和答辩能力)。
4.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迅速处理、收集信息,特别在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出来后,老师要及时捕捉关键点,加以点拨、引申;在问题汇集强化中,迅速地进行个性化的问题强化、筛选、补充……
三、平台互动方式
基本概念:平台互动方式就是要抓住关键要素,然后构建多向度教学平台。这里的关键要素指的是,本节教学中关键的知识点、能力点、考点、方法、思维、创造、思品、合作等。“多向度”指的是,不同渠道、不同途径、不同思路、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方式、不同的个性表达。
平台互动方式主要流程:
筛选关键目标—构建多向度平台—交互一老师精讲《评+讲》。
实施要义:平台互动式同哲学方式一样适宜思维的训练,不同的是,它适宜所有的学科,可解决学科的重点、难点问题,是eepo十大教学方式中的主要教学方式之一。操作要点:
1.从示意图上可见,每一个平台的构建,都有具体的内容,有思维扩张的要求,(向度的数目)有达成的目标。它与一般教学环节不同的是,它有一个强化关键要素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能进行一定梯度形态下的交互式学习。
2.关键不宜太多,小学一堂课,一般是1-3个关健点.中学一堂课一般是1-5个关键点(平台不宜太多〕
3.第三个操作点“交互”一定里充分。每人一个向度,交互后变成多向度。多向度的目的就是从多角度来刺激关键点,强化关键点。
4.在多向度达成后,教师要迅速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以便在评中讲,讲在点上,讲在关键处。
5.平台方式的课,交互很多,一般要与“团队水平”这种学习方式配套。因此必须把学生训练成团队水平。四、二元方式:
基本概念:二元方式是eepo教学方式的一种,他的教学过程分为两个区域。即“一元区”、“二元区”。“一元区”的要求是充分地“想”,设计做的方案,“二元区”的要求是科学地“做”,严格地按方案“做”。从“想”到“做”的有效实现是通过二次排序这座桥来完成的。
实施要义:二元方式动手实践性强,适合理、化、生、科学等学科的教学。是培养科学家的武器。操作要点:
1.想是第一个操作点。这里,一方面教师要设置想的宽松环境.让学生充分进行个性化,创造性地想;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大胆设计出个性化的方案,并不断地修改完善。
2.“二次排序”是二元方式的重要操作点。二次排序。即在信息极大扩展并得到多种方案时,以重要性和可行性所进行的排列、筛选。
第一次排序。以重要性为依据,在众多的信息中筛选出一些重要信息。第二次排序。以可行性为依据,在第一次筛选的基础上,再进行筛选。
通过二次排序,将扩展的思维集中到一个方案上来,然后就此进行方案设汁,再进入二元区“科学地做”的阶段。
3.做特别强调学生是在设计好个性化方案的前提进行严格地、科学地做,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积极主动的探究精神。
在想与做的过程中,反思是很重要的。它决定了由想到做这个过程的反复性。在严格地按方案做的前提下反思。然后调整修改方案,再做、再反厦,这是二元方式的常态。
4.二元方式的课。每次一般是2节课或许还需要课外时间来完成。它是一个过程训练。
体验方式基本概念。体验方式顾名思义就是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明确地体验、感受、表达挖掘自己的内心世界,然后通过交流讨论,使自己得到强化与演化。实施要义:体验方式课型非常适宜思品、社会、作文等学科教学。它也可与哲学方式或其它课型相结合,产生新的课型,再运用于其他学科的教学。
第五篇:EEPO有效教育心得体会
学习“EEPO—有效教育”心得体会
天峨县第四小学:吴丽敏
我有幸成为学校EEPO有效教育实验教师,并于2010年12月至今先后参加了四次培训会,培训中孟教授和区级专家组给我们精心培训了MS—EEPO有效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方法。一年多来的几次培训,使我深有感触,下来简单谈谈我的学习心得。
培训是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介绍MS教育操作系统的基本方式中谈到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教师必须学会撑握3-5种的教学方式。其中“基本上课方式”——要素组合方式。指的是,把 “听、看、讲、想、做、动静转换”这几种方式组合起来上课,效果最好。因为孟教授根据研究发现,学生单纯看,学习效果是20%,教师讲、学生听、看,学习效率只有30%,学生讲、听、看想结合,学习效果达50%,如果讲、听、看、想、动静转换,学习效果可达70%,如果各要素有机的巧妙组合运用,教学效果高达90%。特别是“想、做”这两种方式,属于开放性的、动态的方式。而研究发现,中小学生专注时间是7到8分钟,往我们的课堂大多是学生坐着听,回想起来,真是浪费了很多学生的时间,效率低下得可怕。而EEPO有效教育的动静转换就是要求我们在教学时,到了学生的专注时间上限时就应该让学生动起来,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动中学。而在动与静的转换过程中,我们可以用“约定”来节约时间,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这就要求我们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要训练到位。只要我们朝这样一个最佳教学模式努力,课堂教学效率何愁不高?
“EEPO—— 有效教育”是一个集“学习方式——课型方式——评价方式” 教育教学方法,三维一体的系统操作性,实用性强。它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符合新课改理念,强调课堂教学上的宏观调控,师生、生生互动的实效性,讲究课堂资源的充分利用,注重学生个性张扬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其操作系统包括:
1、学生学习方式,2、教师教学课型方式,3、教学评价方式 学生学习方式训练内容包括小组学习、团队合作、人力资源和教室资源利用、约定与规则动静转换、一般性激励、学习的表达呈现、速度训练(记忆、阅读、写作、记录、计算等速度训练)、社会实践体验等。
教师组织教学的课型方式包括许多种,主要有以下三种:(1)要素组合方式
要素组合方式重点是关注看、讲、想、做、动、静以及各要素交换使用等教学互动要素。
组合不同要素的不同组合排列效果不同。其教学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觉,顺应学生心理、生理特点,让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学生单纯看,学习效果是20%,教师讲、学生听、看,学习效率只有30%,学生讲、听、看想结合,学习效果达50%,如果讲、听、看、想、动静转换,学习效果可达70%,如果各要素有机的巧妙组合运用,教学效果高达90%。
(2)“平台互动方式”,就是要抓住关键要素,然后构建多向度教学平台。
平台互动方式的主要流程是:筛选关键目标——构建多向度平台——交互——老师精讲(评+讲)。
所谓“关键要素”是指教学中关键的知识点、能力点、考点、方法、思维、创造、思品、合作等。
多向度是指不同渠道、不同途径、不同思路、不同方法、不同方式、不同个性表达等。一般地可以采用:问题——学生思考——学生做(一名学生上黑板)——教师点讲——下一个问题的流程。
(3)哲学方式
哲学方式是EEPO---有效教育的课型方式中处于核心地位。但是这一方式还没有机会具体接受培训,期待下一期培训能具体学习并掌握。
培训中使我感触最深的是有有效教育的强化次数的问题。现在有的教师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大搞题海战,使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反复的抄写上,思维与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这样一来,学生做得累,教师改作业也累,而效果反而很差。有效教育主导的是在课堂中找准关键知识点和考点,然后在课堂上用多种形式把这些知识点和考点提升强化次数,最终完成课堂教学目的。而课后作业应设计学生感兴趣的作业,这样一来不仅照顾了学生的素质教育,也照顾了知识性的教育。
通过培训,我深刻认识到有效教育是当下中国教育改革的科学途径,而我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紧迫感,我只有努力掌握这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才不至于被教育淘汰。
2012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