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身高的情况》教学设计
身高的情况
教学目标:
1、学会科学的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的方法,学会从数据中准确地提取信息,根据数据作出正确的判断和简单的推理。
2、通过亲自去解决具体问题,掌握分析数据含义的方法,培养观察、分析和推断的能力。
3、感觉数学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价值,培养处理繁琐数据的自信心,增强应用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培养相互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感情。教学重点:
掌握对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方法。教学难点:
会根据具体数据,准确地进行正确的判断和简单的推理。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一组穿着不合身服装的照片。师:同学们欣赏了这组照片有什么想说的? 生:他们穿着的衣服不合身。太大或太小…… 师:你们的服装都是什么型号的?
老师展示自己衣服的型号
强调衣服的型号和身高有关
淘气班级现在要定做校服,我们需要了解什么信息(板书:身高的情况)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学生整理数据,自主研究。
师:这是淘气班级学生的身高数据,你们能看出最高的是多少?最低的是多少吗? 学生不容易看出来,从而引起想整理的欲望。那我们需要整理一下数据,怎么样来整理呢? 学生得出方法
排序或者分段
(服装厂按5cm一段来确定服装的型号)请同学们完成教材中学生身高分段情况统计表
2、汇报展示,分享交流
学生展示自己完成的分段情况统计表,并且分享方法。接下来完成统计图
结合学生做出来的统计图回答课本上的三个问题。
三、实践运用,提高数据整理效率。完成教材练一练
1、练一练2。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 板书:
身高的情况
收集数据-----分段整理-----绘制统计表-----绘制统计图
第二篇:《比身高》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单元 小数加减法
《比身高》
执教人:锦州市古塔区士英小学
关 杰
课 题:比身高 课 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13-15页 教材分析:
小数加减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加减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进行教学的,是数的运算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是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是小学生基本的而且是必备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生活及进一步学习中都广泛的应用,所以掌握这部分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及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情分析:
由于小数在生活中广泛运用,学生对小数并不陌生,有较丰富的生活经验。此外,学生己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由于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是相通的,对于小数加减法,学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因此可以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活动,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己掌握的旧知识,尝试解决小数加减这一新知。而且,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还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的基本性质,这些都为学习小数加减法奠定了基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并掌握两位小数进、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
2、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 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通过分类活动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 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小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绿
理解并掌握小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讲练结合法。教学准备:
小黑板、正方形纸、课件、投影、剪刀 [教学过程]
一、出示情境图,激趣导入。
列出用一步算式解决的问题。〈一〉鹿妈妈身高多少米? 〈二〉小黑高多少米? 〈三〉鹿爸爸比小花高多少米? 交待目标:小数加减法 师板书课题。
从不同的角度理解2.4的意义
二、直观操作,探究计算方法。
1、鹿妈妈身高多少米?
小花2.4米,鹿妈妈比小花高1.7米。鹿妈妈的身高=小花的身高+1.7米
生讨论并汇报:课件演示
(1)统一单位来计算(2)根据小数的意义来计算(3)直观图形法计算(4)列竖式计算
师总结:a.体现满十向前一位进一,进位加法的计算。b.小数加法的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方法。c.从低位算起
师归纳:鼓励学生用竖式来计算。
2、小黑高多少米?
小花2.4米,小黑比小花矮0.8米。
小黑的身高=小花的身高-0.8米
生讨论并汇报:课件演示
(1)根据小数的意义来计算(2)直观图形法计算(3)列竖式计算
师:十分位上的被减数不够减时应怎样办?
生:通过图形的操作来探究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鹿爸爸比小花高多少米?
鹿爸爸身高6米,小花身高2.4米。鹿爸爸比小花的身高高=6米-2.4米
生讨论并汇报:课件演示
(1)根据小数的意义化成整数变成小数来计算。(3)根据小数的性质来计算。
4、比较、归纳:
在类似的题中,首先要让学生读懂题目的意义。尤其在计算小数加减法的问题中。何时是加何时是减,通过帮助学生总结关键词汇来判断。掌握小数进位加法、退位减法、整数末尾填上零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练一练:
1、画一画,算一算。
根据上题中的计算方法独立完成本题的计算。注意什么时候用加法什么时候用减法。读懂题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书14页第2题。
四、巩固与应用:
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2题:计算淘气上次的体重,根据题意用这次的体重38千克-增加的体重2.65千克就是上次的体重。淘气上次的体重=38千克—2.65千克
第3题:学生根据2题的计算方法独立计算3题,集体订正。
五、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样的收获?
六、作业
第14、15页 练一练3、4、5、6、7
七、[板书设计]
比身高
小花 2.4米 小黑
比小花矮0.8米
鹿妈妈 我比小花高1.7米 鹿爸爸 6米
八、课后反思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同学们运用小数的意义,借助直观图,列竖式等多种 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小数进位加、退位减、小数末尾需要补零退位减法的算理,通过多种方式总结出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规律。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十分位不够减时向前一位借一,被减数是整数不够减时,在整数的末尾填上零再去减。同学们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勤于动手操作。思路开阔,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化。课堂气氛活跃,回答问题很积极。在课堂上不仅培养了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在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进而挖掘了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三篇:《比身高》生命教育教学设计
《比身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比身高(第13-14页)教学目标:
1、通过“在方格纸上涂一涂,比较两个分数大小”的活动,体会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体会不同身高身体特征却是一样的,领悟对生命的尊重。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3、在数学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并学会尊重、倾听他人的看法或意见,领悟对生命的互相尊重,互相敬畏。教学重点:归纳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
小不变。
教学难点:归纳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
小不变。
教
法:主动探究法、讲练结合法。学
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口算。
0.3+0.4=
0.2+0.6=
1.4+1.5= 0.33+1.25=
0.9-0.7=
5.8-2.6=
2.列竖式计算。4.89-2.64=
3.61+1.37=
回答:计算小数加减法一定要把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二、合作探究。
1、仔细阅
读
课
本
3页
例
题的图
片。
2.说一说图片中有哪些信息。3.根据图片中的信息解答下面的问题。
(1)鹿妈妈高多少米?
列式:
○
=
()
答:
在小组内交流这道题的计算方法,看看你们都一样吗?(2)小黑高多少米?
列式:
○
=
()
提示:“6是一个整数,如果想把它改写成一位小数,就要给它补上“小数点”和“十分位”,那么在十分位上写小数点,不会改变原来的大小,所以6就等于
。竖式计算: 答:
4、方法总结。
(1)小数加减法要把小数点对齐,从低位加起或减起;
(2)哪一位相加满十就要向前进一;哪一位不够减就要向前一位
借1,位数不够的,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大小不变。
(3)确定好小数点的位置。
(4)我们身高、外貌可能不一样,但每个人的都有自己独特的一
面,不能因为一些外在因数就取消别人。
三、当堂训练
1.计算。
2.列竖式计算。
0.93-0.47 =
8.17+6.94 =
8.25+1.55 = 10-2.45 =
0.56-0.307 =
2.34+1.067 =
2新学期开学了,笑笑到商店买了1个书包和1个文具盒,价格如右表。笑笑一共花了多少元?
3.生命教育活动:过河。
师:假设小河深1.3米,小学生小明不会游泳,但他身高是1.3米,能不能独自过河玩? 生讨论,说明原因。
教师总结:虽然小河深1.3米,小明高度也是1.3米,看似一样高,能过河,但实际我们的鼻子呼吸没有1.3米,而且但野泳非常危险,水下有很多不能预见的情形,所以绝对不能下水玩,哪怕你张1.5米高也不能下水玩。生命只有一次,每年都有学生野泳溺亡的事件,不会游泳的坚决不能下水玩,会游泳的,也不能野泳。要游泳一定要爸爸妈妈陪同下去正规的游泳场所进行游玩。
四、学习体会。
写出本节课你的感想。板书设计:
比身高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教学反思:
第四篇:比身高 教学反思
《比身高》教学反思
柳林镇第四小学 李淑玲
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位小数的加减法,从一位小数到两位小数的计算只是位数的增多,也就是量变不是质变,所以学生掌握起来不是很困难,学生有足够的经验进行迁移,因此我放手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自己总结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对算理的理解,通过与图形密切结合,让学生明白小数加减法的“满十进一”和“借一当十”与整数的区别。我注意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体会到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用处,提高学习兴趣;注重计算使得学生计算速度和效果有了很大提高。不足之处在于学生只是一味地进行计算练习,课堂比较枯燥,如果能在其中多加入一些环节活跃课堂气氛就更好了。
第五篇:《身高的情况》教学反思
《身高的情况》教学反思
王俊
统计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生活已先于数学课程将统计推到学生的面前。新的课程改革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我们要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就应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入手,组织学生通过自主的活动,逐步学会整理数据的方法。学生经历了统计的全过程,感受到统计与身边的人和事是紧密相联的,体会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在本课,我关注学生以下几点:
1、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
“数学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因此,我在引入新课时,创设了一个学生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话题——统计同学们的身高情况,较好地激发了学习兴趣。虽然在此以前,学生不知道如何整理数据,但借助这一情境,学生感受到了数据整理的必要,并尝试分段整理,不由自主地参与到统计活动中来。让同学们感到非常亲切,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使他们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之中。
2、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统计的基本过程即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制成图表、分析数据。在课中,我让学生初步感受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全过程。只有让学生经历知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才能成为有效知识。活动中,我根据学生们的已有经验整理信息,组织同学们讨论并确定较好的统计方法,变教师的“教”为“引”,学生的“学”为“探”。
3、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
本课中我注意注意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在组织学生参与统计活动时,设计了了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数据整理、读懂统计信息,思考质疑的教学过程。这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机会,增强了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统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