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电动势》》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2:35: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电动势》》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电动势》》教学设计》。

第一篇: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电动势》》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电动势》》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电动势的概念比较抽象,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但学生对各种电源比较熟悉,所以本设计从介绍各种电源开始,明确本节课要研究电源的共同特性。通过对电路中产生持续稳定电流原因的探讨,使学生知道电源工作过程中电源内部存在非静电力的作用。在讨论非静电力做功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中引入电动势概念。在学习闭合电路的基础上介绍外电路和内电路、外电阻和内电阻,外电压和内电压的意义,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内电阻的存在。在闭合电路中能量转化的讨论中采用类比儿童乘坐滑梯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理解电动势的的概念及定义式。知道电动势是表征电源特性的物理量。2.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理解电动势的物理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类比的方法使学生加深对电源及电动势概念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生活中电池,感受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电动势的的概念

难点:对电源内部非静电力做功的理解 四学情分析、五教学方法:实验,多媒体 六课前准备:实验教具 七课时安排: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要点:电源、恒定电流的概念

(二)情景引入、展示目标 新课讲解-----第二节、电动势

〖问题〗1。在金属导体中电流的形成是什么?(自由电子)

2.在外电路中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3.电源是靠什么能力把负极的正电荷不断的搬运到正极以维持外电路中恒定的电流? 结合课本图2-1,讲述“非静电力”,利用右图来类比,以帮助学生理解电路中的能量问题。当水由A池流入B池时,由于重力做功,水的重力势能减少,转化为其他式的能。而又由于A、B之间存在高度差,故欲使水能流回到A池,应克服重力做功,即需要提供一个外力来实现该过程。抽水机就是提供该外力的装置,使水克服重力做功,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水的重力势能。重力做功、克服重力做功以及重力势能与其他形式的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在做此铺垫后,电源中的非静电力的存在及其作用也就易于理解了。

两者相比,重力相当于电场力,重力做功相当于电场力做功,重力势能相当于电势能,抽水机相当于电源。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播 1.电源(更深层的含义)

(1)电源是通过非静电力做功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势能的装置。

(2)非静电力在电源中所起的作用:是把正电荷由负极搬运到正极,同时在该过程中非静电力做功,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势能。

【注意】在不同的电源中,是不同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

再与抽水机类比说明:在不同的电源中非静电力做功的本领不同---引出 2.电动势

(1)定义:在电源内部,非静电力所做的功W与被移送的电荷q的比值叫电源的电动势。(2)定义式:E=W/q(3)单位:伏(V)

(4)物理意义:表示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非静电力做功)转化为电能的本领大小。电动势越大,电路中每通过1C电量时,电源将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的数值就越多。【注意】:① 电动势的大小由电源中非静电力的特性(电源本身)决定,跟电源的体积、外电路无关。

②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电源两极间的电压。③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非静电力把1C电量的正电荷在电源内从负极移送到正极所做的功。

3.电源(池)的几个重要参数

①电动势:它取决于电池的正负极材料及电解液的化学性质,与电池的大小无关。②内阻(r):电源内部的电阻。

③容量:电池放电时能输出的总电荷量。其单位是:A·h,mA·h.【注意】:对同一种电池来说,体积越大,容量越大,内阻越小。

(四)反思总结、在学习闭合电路的基础上介绍外电路和内电路、外电阻和内电阻,外电压和内电压的意义,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内电阻的存在。在闭合电路中能量转化的讨论中采用类比儿童乘坐滑梯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九板书设计 电动势

一、电荷定向移动的原因 1.静电力

化学作用(干电池)2.非静电力光作用(光电池)

电磁作用(发电机)

二、电动势(E)

1.表征了电源把其他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2.大小:等于电源开路时两极间的电压。3.单位:伏特(V)

外电路—外电阻—外电压

三、闭合电路

内电路—内电阻—内电压

四、闭合电路中能量的转化 十教学反思

在学习闭合电路的基础上介绍外电路和内电路、外电阻和内电阻,外电压和内电压的意义,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内电阻的存在。在闭合电路中能量转化的讨论中采用类比儿童乘坐滑梯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第二篇:高中物理《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教案教科版选修解析

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一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物理选修3—1的第四章第三节,这节课内容是测量电源的电动势与内阻,电源的特性主要由电动势与内阻来描述,因此测量电动势和内阻对于合理使用电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上一节介绍的测量电源内电压的方法,在许多情况下是不可行的,这一节在它的基础上,从实用的角度向学生提出了新的问题,即怎样简洁的测量电源的电动势与内阻? 只有设计合理的实验电路,选择必要的实验器材,科学的处理数据,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用伏安法测量电源的电动势与内阻的电路以及一种新的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重点是:实验方案的获取与利用图像法处理数据。难点是如何利用图线得到结论以及实验误差的分析。本节教学中主要让学生自己根据已经学过的关于闭合电路欧姆定理等相关知识,通过自己的探索,把学过的知识应用于实际,本节内容涉及到的动手实验及用图象法处理数据,这正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索,不但把学过的知识应用于实际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利用仪器测量电池电动势和内电阻的方法,并通过设计电路和选择仪器,开阔思路,激发兴趣。

2.过程与方法:学会利用图线处理数据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用实验手段处理物理问题的基本程序和技能,具备敢于质疑的习惯、严谨求实的态度和不断求索的精神,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动机和兴趣。三 设计思路

测量电源的电动势与内阻其实就是对闭合电路欧姆定理的应用,这节课的安排主要是对闭合电路欧姆定理的应用反馈。因此,本着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以及能够把所学过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思想,本节内容我设计如下:

把全班同学分成八个小组,要求每一个小组在课下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了解测量电阻的各种方案,看是否可以用于本节内容中,能够设计哪些方案来测量电源的电动势与内阻,并且设计好本组将要应用的测量方案。4.2节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课堂上让学生分小组展示他们的方案,按照理论阐述、模拟演示、自我评价的程序进行展示。教师和其他小组的学生作为评委,让展示的学生现场答辩,教师和其他小组的学生可以向他们提问。最后教师对各小组进行评价,确定实验方案。第二课时主要是引导学生,让其探究出处理实验数据的重要方法——图象法,以及必要的误差分析。重点是学习图象法处理数据。

这节内容以课内外相结合的形式,课下让学生进行科学设计,课上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只是作为指导者,引导学生分析原理,指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应该考虑哪些问题,帮助学生完善方案,因此,本节内容中采用研究性的探究式教学,充分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改变原来的传授式教学方式,以观众的身份对学生提问,在问题中把这节课的内容渗透给学生,以评委的身份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并且提出改进方案。四 教学准备

首先,对全班的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自己设计测量方案,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实际操作,要求能够方便的测量出电动势与内阻。这一步要提前布置,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准备。其次,设计过程中需要的仪器向实验室申请,需要有关的知识自己查阅资料,遇到难题时可以找老师帮忙解决。最后,因为这节内容有课件展示,有分组实验,所以安排在多媒体教室上课。上课前和实验员协调好,预先将部分一起放在每组的课桌上,同学们上课前分小组确定座位,留出一张课桌做实验用。准备好音箱和话筒,以便使学生听得清楚。五 教学过程(分两课时)(第一课时)

回顾上节所学内容,引入新内容

教师: 上堂课我们学习了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那么此定律文字怎么述?公式怎么写? 学生: 闭合电路中的电流跟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跟整个电路的电阻成反 比,这就是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教师: 这儿有一节干电池,请问同学在我们已学过的物理量中有哪几个物理量是用来描写电源的性质? 学生: E r 教师: 在你们桌上都有一节这样的干电池,这些干电池有的是比较新的,有的是比较旧的,我们可以用些什么方法来测出这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投影 4.2 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教师: 前面我们已经学了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投影 定律的内容

教师: 接下来就请同学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大家在下面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看可以有哪几种方法来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然后把你们设计出来的电路图画在白纸上,列出求解方程式。设计完毕以后,每一组请一位同学起来作为代表讲一下你们这一组的设计思路。我们比赛一下看哪一组的设计方案即合理又最多,现在开始讨论。学生互相讨论、设计测量方案………… 教师: 请每组同学推出一名代表介绍设计的方案,同时将设计方案中的电路图投影到屏幕上。学生介绍设计方案…………

教师: 同学们设计的方案很多,接下来请同学们针对这些设计方案来思考一下,如果根据他们测量时所使用的测量仪器和所列方程的形式,看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投影: 方案1电路图

学生: 使用一个电流表 一个伏特表 一个滑动变阻器(板书)投影: 方案 2电路图

学生: 使用一个伏特表 一个变阻箱(板书)投影: 方案 3电路图

学生: 使用一个电流表 一个变阻箱 E=I(R+r)(板书)教师: 同学们根据分析对比,现在得出了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三种方法。投影: 方案1 E=Ir+U 方案2 方案3 E=I(R+r)方案1 方案2 方案3

教师: 尽管这三种方法所列的方程形式不同,但他们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在第一种方法中E=U+Ir,其中E r是要求的,只要得到两组不同的I和U的数值,列两个方程,便可求得E r。至于外电路上的电阻R可以是已知的,也可以是未知的,只要能改变就行了,也就是说可以是两个定值电阻,可以是滑动变阻器,可以是电阻箱,等等。另外两种方法与第一种方法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他们只用了一个电表,但是外电路上的电阻必须是已知的。这就给外电路上的电阻有了一定的限制,在这二种情况下,滑动变阻器是不能

知,U是I的一次函数,则U—I图像应该是一条直线.投影:U—I 图象如右图。

教师:那么大家观察图象,直线与U轴、I轴各有交 点,那么两个交点分别代表什么物理意义,直线的斜率又代表什么呢?

学生回答总结:直线与U轴相交点的值,I等于零,此值即为断路时的路端电压应等于电源电动势E;这条直线与I轴的交点表示

U=0(外电路短路)时的短路电流 I0,而且I0 =,由U=E-Ir可知直线斜率为-r,计算内阻时,要在直线上任取两个相距较远的点,用r=| |计算电池的内阻r.投影:用几何画板模拟画图,取一组用方案一得出的数据描点。

教师:在坐标纸上建立U—I坐标系,依据测量数据在坐标系中画出相应的点,怎样连接这些点呢?是否两两相连?

学生讨论后回答总结:两两相连得出的折线不符合理论分析的结果,应该作一条直线使之通过尽可能多的点,并使不在直线上的点尽可能均匀的分布在两旁.离直线教远的点应该舍弃,如图甲所示,延长这条直线,读出它与U轴相交点的值,此值即为断路时的路端电压应等于电源电动势E;这条直线与I轴的交点表示U=0(外电路短路)时的短路电流 I0,而且I0 =,还计算出内阻r=| |.教师:A、B两点均是无法用实验实际测到的,是利用得到的图线向两侧合理外推得到的。当干电池内阻较小时,路端电压U的变化较小,坐标图中数据点所描直线呈现如下图乙所示的状况,下部大面积空间得不到利用,作图时也易造成较大误差,为此可使坐标不从零开始如图丙所示,并把坐标的标度取得小一些,可使结果的误差减小些,要注意的是: 此时图像与横轴的交点不表示短路电流,计算内阻时,要在直线上任取两个相距较远的点,用r=| |.来计算电池的内阻r.(教学过程中必须明确):

①图线的纵坐标是路端电压,它反映的是:当电流强度I增大时,路端电压U将随之减小,U与I成线性关系,U=E-Ir。也就是说它所反映的是电源的性质,所以也叫电源的外特性曲线。②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中,U与I成正比,前提是R保持一定,而这里的U-I图线中,E、r不变,外电阻R改变,正是R的变化,才有I和U的变化。

实验中至少得到6组数据,画在图上拟合出一条直线。要求:使多数点落在直线上,并且分布在直线两侧的数据点的个数要大致相等,这样,可使偶然误差得到部分抵消,从而提高精确度。

归纳:将图线两侧延长,分别交轴与A、B点。

A点意味着断路情况,它的纵轴截距就是电源电动势E。

说明:①A、B两点均是无法用实验实际测到的,是利用得到的图线向两侧合理外推得到的。②由于r一般很小,得到的图线斜率的绝对值就较小。为了使测量结果准确,可以将纵轴的坐标不从零开始,计算r时选取直线上相距较远的两点求得。2.误差分析:

实验中的误差属于系统误差,请同学们进一步讨论,得到的数值是偏大还是偏小?(提示:利用图线及合理的推理)

可以请几位同学发言,最后得到结论。因为 电压表的分流作用 所以 I真=I测+IV

即(I真-I测)↑,反映在图线上:

第三篇:2014年高中物理 2.2《电动势》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1

第二节、电动势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电动势的概念比较抽象,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但学生对各种电源比较熟悉,所以本设计从介绍各种电源开始,明确本节课要研究电源的共同特性。通过对电路中产生持续稳定电流原因的探讨,使学生知道电源工作过程中电源内部存在非静电力的作用。在讨论非静电力做功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中引入电动势概念。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理解电动势的的概念及定义式。知道电动势是表征电源特性的物理量。2.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理解电动势的物理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类比的方法使学生加深对电源及电动势概念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生活中电池,感受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电动势的的概念

难点:对电源内部非静电力做功的理解

四学情分析、通过复习静电力概念,明确静电力的作用效果,通过类比,分层次提出相应问题,通过师生互动式的分析讨论,逐步明确电路中形成持续电流的原因。利用多媒体动画形象地将形成电流和水流条件进行类比,通过非重力对水的作用和非静电力对电荷的作用进行类比中得出非静电力的概念。通过讨论不同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不同过程中逐步建立电动势的概念,并通过电动势和电压概念本质区别的讨论,加强对电动势概念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实验,多媒体 六课前准备:实验教具 七课时安排: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要点:电源、恒定电流的概念

(二)情景引入、展示目标 新课讲解-----第二节、电动势

〖问题〗1。在金属导体中电流的形成是什么?(自由电子)

2.在外电路中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3.电源是靠什么能力把负极的正电荷不断的搬运到正极以维持外电路中恒定的电流?

结合课本图2。2-1,讲述“非静电力”,利用右图来类比,以帮助学生理解电路中的能量问题。当水由A池流入B池时,由于重力做功,水的重力势能减少,转化为其他式的能。而又由于A、B之间存在高度差,故欲使水能流回到A池,应克服重力做功,即需要提供一个外力来实现该过程。抽水机就是提供该外力的装置,使水克服重力做功,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水的重力势能。重力做功、克服重力做功以及重力势能与其他形式的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在做此铺垫后,电源中的非静电力的存在及其作用也就易于

十教学反思

在学习闭合电路的基础上介绍外电路和内电路、外电阻和内电阻,外电压和内电压的意义,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内电阻的存在。在闭合电路中能量转化的讨论中采用类比儿童乘坐滑梯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第四篇:高中物理选修3-2变压器教学设计

《变压器》一课的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电磁感应》整章的学习,已经对磁生电以及涡旋电流有了基本的掌握,在《交流电 》前两节的学习,对交流电的特点也比较清楚,已经基本具备了学习变压器这一节内容的必备知识。但对变压器原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原线圈产生的电动势大小关系这一知识点比较欠缺,在教学中需作出补充提示。

教材分析: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新教材的特点之一是“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开放性。”即学习内容是基础而丰富的,呈现形式是丰富而开放的。本节教材配有小实验,思考与讨论,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贴近生活的图片生动而形象,开阔眼界的科学漫步。教材对变压器原理的表述比较浅,在处理时要将这部分内容情境化,将静态知识动态化,利于学生理解透彻。另外,教材中“探究变压器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匝数关系”建议用控制变量法探究,但我认为控制变量法在这个实验中不利于学生寻找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因此我在这个实验中建议学生从和、差、积、比几个方面试探分析。

教、学用具:

(1)教师的教具:台式电脑、投影屏幕、实物投影仪;教学课件;可拆式变压器、学生电源、开关、小灯泡、导线、多用电表等

(2)学生的学具:分组用实验器材

本课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理解变压器的结构

(2)掌握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规律

2、能力目标:

(1)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协作、交流的能力。(2)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验设计与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领略科学研究的综合性,在科学探究中形成严谨务实的态度。(2)领悟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本课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变压器的原理及变压器两端电压与匝数的关系。难点是变压器在怎样的条件下才能工作?闭合铁芯在变压器效率上有怎样的重要作用?我设计了四个小实验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发现来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课前收集变压器

变压器在平时生活中比较常见,学生对变压器这一名词并不陌生,因此课外要求学生搜集各种变压器,了解变压器的基本作用,必然会引起学生对变压器的极大兴趣,激发出学生对变压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了感性认识,使变压器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体会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搜集和整理学习材料,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部分:变压器的结构

获得知识的过程是曲折的、充满矛盾的、活生生的、永无止境的过程,而不是平铺直叙、垂手可得。从生活中常见用电器所需的额定电压各不相同,但民用电压为220V引出矛盾,很自然引发学生思考解决这一矛盾的途径,使刚上课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所学习的内容,又能使学生产生深厚的兴趣和求知欲,引起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学生联系生活常识及课前特意了解马上找到解决这一矛盾的途径——变压器。继而亮出学生课前搜集的各式变压器,学生看到自己亲自搜集的变压器,会有一种由衷的自豪感、亲切感。再看一组乡村变压器、变电所的大型变压器等,开阔同学们的视野。选出一个拆开后的变压器,要求学生观察变压器总结得出变压器的结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适时补充与完善。在此,对变压器中的铁芯的作用可以不必提出,放在变压器的工作原理时通过实验得出更合适。

第三部分: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一个好的问题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钥匙,是学生思维的源泉。教师要在教学的不同环节设置不同形式的问题。试探性的问题,可使学生学习的新知和原有的经验结合,利于知识的建构;过渡性问题,能承上启下,过渡自然,使学生的思维有连续性,不致造成思维的混乱。设置总结性的问题,不仅使学生解出正确答案,还知道了答案得出过程,培养学生的分类思想和归纳能力;发散性问题,使学生对概念和规律的认知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得以拓展,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问题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提出问题:原、副线圈并没有直接连接,合上S2,接在副线圈两端的灯泡能亮吗?要求学生推测并说出推测根据。面对问题学生展开了思考、猜想、讨论,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课堂气氛热烈,由于学生想法并不一致,很自然产生了动手探究,一见分晓的愿望,这时让学生自己上台演示实验,实验结果引发新一轮的思考、讨论,得出变压器的可能的工作原理。

针对学生认识的误区及盲区,设计四组不同的实验,要求四组同学分组实验,并对出现的实验结果预测、分析。

第一组:交流电源、闭合铁芯(实验结果小灯泡亮,目的是让学生亲自验证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第二组:直流电源、闭合铁芯(实验结果小灯泡不亮,目的是让学生亲自体验变压器工作需要用交流电源,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对变压器工作原理的认识)

第三组:交流电源、不闭合铁芯

第四组:交流电源、闭合纸芯(第三、第四组实验实验结果小灯泡不亮,目的是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闭合铁芯的在提高变压器工作效率上的重要作用,从而提出理想变压器的概念)。

在丰富有趣的实验中,新旧知识得以重新整合,学生对变压器的工作原理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认识更完整、更清晰、更深刻。

第四部分:变压器的工作规律

过度设问:如果在变压器的原副线圈各并联接入一个相同的小灯泡,则小灯泡的亮度会一样亮吗?对这一问题,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初步知识,变压器的基本作用是变压,也能得到两灯的亮度不一样亮。

从演示实验中,学生观察到两灯亮度不一样,切实感受到变压器确实能改变电压,同时为下一个问题创设了情境,必然会引发学生思考变压器电压的变化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引起猜测、探究的强烈愿望,使学生思维由置疑到质疑,达到学生思维的最优化。

猜测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猜测做一些简单的实验来证实他们的猜想,如我设计的一个实验:用一根一米长的有多股芯线的导线与一小灯泡相连,随着绕在铁芯上的匝数不同,小灯泡的亮度也不同,形象直观地展现了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大小与线圈的匝数有关,学生信服。信服之余,新的问题有在脑海中孕育而生,即原副线圈电压大小与线圈的匝数有怎样的关系?为后续探究明确了目标和内容,即探究原副线圈电压与线圈匝数的关系,这样的教学过程,能够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分四组探究得出电压与线圈匝数的关系。简单介绍实验器材,提出实验注意事项,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分析实验数据(提示:一般数据分析可以从和、差、积、比值等几方面着眼考虑)得出实验结论,一组同学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实验探究。

让学生从自己亲手做实验得出的数据,表达本组的实验方案、数据分析方法及结论,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培养了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物理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至此班级气氛异常激动,喜悦之余,话锋一转,根据学过的知识从理论上推出电压与线圈匝数的关系。在准备知识欠缺的情况下,这里需要作适当提示,即理想变压器原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原线圈产生的电动势是相等的,在此基础上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很顺利的推出了原副线圈两端电压与线圈匝数的关系,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为实验结论的可信度增加了筹码。

第五部分:变压器的应用与延伸

新课程标准强调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把物理知识适当的引向实际应用及生活,体现学以致用、学有所用,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创造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而且可以让学生总结失败的原因,获得成功的享受,增加学习的兴趣并得到更好锻炼。我要求学生设计一个能用照明电给复读机供电的电源的电路。说明:复读机用6V直流电源。

物理学科本身的科研性就比较强,教师要通过教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课堂探究与课后探究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能适应终身学习的要求和需要,这对于以后他们从事科学研究活动非常重要。因此,要求学生课后探究变压器的电流与哪些因素有关?有怎样的关系?并理论推导。

学生在课外实验中不可能一帆风顺,教师在操作时要适当引导。但是,教师也不可包办代替,要让学生接受挫折,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实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特别是为那些潜能生提供了必要的发展空间。第五部分:教学反思

这节教学设计有成功的地方,也还有值得改进的地方。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1、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知识结构“变压器的结构”、“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变压器的工作规律”安排合理。

2、教学方法多样,有集体教学、个别提问、小组讨论、分组实验等;教学以问题为线索,层层深入、引人入胜,有设问、创设情景引发问题,以探究为手段,设计生动有趣的实验丰富激活课堂。

3、教学特色:紧紧抓住主题、牢牢吸引学生,注重知识的温故而知新,包括提出问题能力、理论推断能力、动手探究能力、相互合作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课堂和谐有序、思维活动活跃,以学生为主体,课内、课外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目标意识强,体现新课程理念,符合新课程标准。

4、课堂亮点:将变压器变形后设计四组实验,让学生从实验中深刻体验变压器的工作原理,改变了平铺直叙的枯噪,说服力差,学生理解不透彻的弊病。

在四组实验的组织上可以改进采用分四组以竞赛的形式进行,这样能增强竞争意识、集体意识,提高参与的积极性,效果会更好。

第五篇:第二节《电动势》教学设计

物理选修3-1 第二章 恒定电流 第二节《电动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电动势的的概念及定义式。知道电动势是表征电源特性的物理量。2.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理解电动势的物理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类比的方法使学生加深对电源及电动势概念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生活中电池,感受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

【教学重点】

电动势的概念。

【教学难点】

对电源内部非静电力做功的理解。

【教学方法】

探究、讲授、讨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电源”的概念。(投影)如图,在教材图2.1-2中电源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思考,选出代表回答:电源能够不断地将电子从A搬运到B,从而使A、B之间保持一定的电势差;电源能够使电路中保持持续电流。

教师:电源P在把电子从A搬运到B的过程中,电子的电势能如何变化?从另一个角度看,电源又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学生思考回答:电子的电势能增加了,电源为电路提供了电能。

学生:电源把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

教师:根据前面的分析,大家讨论一下,电源是如何把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的呢?

学生思考回答:在电源内部也存在电场,电场方向也是从正极指向负极。根据电荷守恒定律,电源必须把自由电子不断地从正极搬运到负极,自由电子必须克服电场力做功,这就需要有“非静电力”作用于电子。这个“非静电力”是电源提供的。也就是说,电源通过非静电力做功,使电荷的电势能增加了。

教师点评、总结,引导学生建立起电源的概念:电源是通过非静电力做功把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教师:出示干电池、手摇发电机,提出问题:干电池、手摇发电机都可以做电源,这些电源中的非静电力相同吗?所起的作用相同吗?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思考,分组讨论,选出代表回答。

干电池中的非静电力是化学作用,手摇发电机的非静电力是电磁作用,前者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后者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非静电力虽然不同,但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他们所起的作用是相同的,都是把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

教师:电源有好多种,他们在把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相同吗?举例说明。

学生举例:手电筒、家用照明电灯、汽车上的照明电灯等,亮度不同。

教师:在物理学上,该如何描述电源的这种本领呢? 2.电动势

教师:电源移动电荷,增加电荷的电势能。这与抽水机增加水的重力势能很相似。不同的抽水机工作时,水能够被举起的高度有所不同,即单位质量的水所增加的重力势能不同。

思考问题:电源内非静电力在把正电荷从负极传送到正极或把负电荷从正极传送到负极的过程中,是不是非静电力做功越多,它做功的本领越大?该如何描述非静电力做功的本领?

学生思考,分组讨论,选出代表回答,教师启发,得出:

非静电力对电荷做功的多少与电荷的数量有关,不能用单纯的用做功多少来反映做功的本领。

类比抽水机对水做功,非静电力把相同数量的电荷从电源的一个极传送到另一极,做功越多,电荷获得的电势能就越多,可以用非静电力做功的多少与传送的电荷量的比值来反映非静电力做功的本领。

1、复习课本内容

2、完成P46“问题与练习”:练习1-3

3、调查常用可充电电池:

建议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对可充电电池进行调查,写出调查报告,然后在全班交流和评比。

五、教学反思:

对电动势的讲解是一个典型的采用类比法的例子,学生对电源的作用的理解没有难度,但在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能又转化为其它形式能,以及非静电力做功,电场力做功等概念上分不清,教师应在这些地方启迪学生思维,培养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载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电动势》》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电动势》》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物理选修3

    高中物理选修3—1磁场 磁场·磁现象的电本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要求 1了解磁现象的电本质2了解磁性材料及其应用。 2通过对安培分子电流......

    咬文嚼字 教案人教选修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wx.jtyjy.com 3.4 咬文嚼字 教案(人教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文中有关几个实例的尝试品味,体会斟酌文字与精微准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要关......

    电动势的教学设计(最终版)

    电动势的教学设计 1.电动势概念的引入 概念的引入是概念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引入概念的工作做得好,一开始就能激发学生学习概念的兴趣,使学生的思路纳入正轨。这对正确理解和......

    高中物理选修3-2第一章第四节教学设计2009-3-17-12-44-207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理解感应电动势的概念,明确感应电动势的作用. 2.理解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磁通量变化率的关系,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及应用. 3.通过法拉......

    化学选修ⅲ人教新课标第三章教学资源.

    七彩教育网 www.xiexiebang.com 免费提供Word版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1 1. 晶体学的主要分支 晶体学是一门庞大的学科,它由晶体学经典理论(如几何晶体学)、晶体形貌学、晶体的测定......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高中物理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上一节安培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的新的知识点。重在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洛伦兹力、并掌握洛伦兹力的方向判断和大......

    电动势教学反思

    有关《电动势》的教学反思 年 月 日,我作为参赛选手参加了“高中物理满意课堂教学观摩和评比活动”。现对自己在《电动势》一节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环节中的一些情况作以下反思:......

    新课标人教A高中物理选修3-3教案10.5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解释

    【高中理科资源网http://www.xiexiebang.comzxyb.com 【高中理科资源网http://www.xiexiebang.comzxyb.com 1【高中理科资源网http://www.xiexiebang.comzxyb.com 14【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