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 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学设计5篇

时间:2019-05-12 22:51: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 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 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第一篇: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 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教材、学情分析】

本节从物质微观结构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使物体带电的方法。给学生渗透看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想。摩擦起电、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电荷量的概念初中已接触,电荷守恒定律对学生而言不难接受,在此从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做本质上分析,使学生体会对物理螺旋式学习的过程。本节关键是做好实验,从微观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了使物体带电的理解,电荷守恒定律便水到渠成,进一步巩固高中的守恒思想。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习惯。通过阅读材料,展示物理学发展中充满睿智和灵气的科学思维,弘扬前辈物理学家探寻真理的坚强意志和科学精神。

【教学预设】

·使用幻灯片时充分利用它的高效同时,尽量保留黑板的功能始终展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努力使实验简化,给学生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善于从简单中捕捉精彩瞬间,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体验科学(阅读材料)。

·练习题设计力求有针对性、导向性、层次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

·知道三种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及带电本质。

·知道电荷守恒定律。

·知道什么是元电荷、比荷、电荷量、静电感应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物理学螺旋式递进的学习方法。

·由现象到本质分析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透过现象看本质。

·科学家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的渗透─—课后阅读材料。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电荷守恒定律

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今天开始我们进入物理学另一个丰富多彩,更有趣的殿堂,电和磁的世界。高中的电学知识大致可分为电场的电路,本章将学习静电学,将从物质的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电荷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以及与静止电荷相联系的静电场的基本性质。

【板书】第一章 静电场

【板书】

一、电荷(复习初中知识)

1.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用正数表示。把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用负数表示。

2.电荷及其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摩擦起电──学生自学P2后解释摩擦起电的原因,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电荷守恒定律做铺垫。

演示摩擦起电,用验电器检验是否带电,让学生分析使金属箔片张开的原因过渡到接触起电。

接触起电──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仔细观察从靠近到接触过程中还有哪些现象?──靠近未接触时箔片张开

张开意味着箔片带电?看来还有其他方式使物体带电?其带电本质是什么?──设置悬念。

自学P3第二段后,回答自由电子和离子的概念及各自的运动特点。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再演示,靠近(不接触)后再远离,箔片又闭合,即不带电,有没有办法远离后箔片仍带电?

提供器材,鼓励学生到时讲台演示。得出静电感应和感应起电。

静电感应和感应起电──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通过对三种起电方式本质的分析,让学生思考满足共同的规律是什么?得出电荷守恒定律。

学生自学教材,掌握电荷守恒定律的内容,电荷量、元电荷、比荷的概念。

【板书】

二、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总是保持不变。

【板书】

三、几个基本概念

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符号:Q 或q 单位:库仑 符号:C。

元电荷──电子所带的电荷量,用e表示,e =1.60×10C。

注意: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e,或者等于e的整数倍。电荷量是不能连续变化的物理量。最早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得

比荷──电荷的电荷量q与其质量m的比值q/m,符号:C/㎏。

静电感应和感应起电──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相互吸引或排斥,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便会趋向或远离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异号电荷,远离一端带同号电荷。这种现象叫做静电感应。利用静电感应使金属导体带电的过程叫做感应起电。

【小结】对本节内容做简要的小结。教学反思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是参加市2014年高中物理优质课的教学设计,课后反思如下:

学生具备的初中知识基础

基于《电荷及其守恒定律》一节的学习,学生具备的初中基础知识有两个方面:

一是静电知识。摩擦能使物体带电。自然界仅有两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富兰克林将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二是物质的微观结构知识。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构成,且正、负电荷数量相等。

卢瑟福建立了类似行星绕日的核式结构模型: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电子受原子核吸引,绕核做高速运动。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都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构成的。

许多老师在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基础知识时,不能清晰地界定静电知识和物质的微观结构知识,将两方面的知识交叉反复。不清楚初中学习的静电知识是静电场的基础知识,物质的微观结构知识是用来解释静电现象,认识物体带电本质的,且由原子的结构模型,可顺畅建立简化的金属结构模型。课本知识学习的思路梳理

电荷守恒定律是课时学习的中心,电荷产生的机理是学习的基础。确定物体是否带电,最简单的方法是看其能否吸引轻小物体。实验的方法是用验电器或静电计进行检验。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有三种:摩擦起电、接触起电和感应起电。无论哪一种起电方式都不是创造出电荷,而是使电子发生移动,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由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失去电子的带正电荷,得到电子的带负电荷,由此水到渠成,得出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守恒定律的第二种表述,是基于第一种表述(建立在实验事实基础上)的思维推进:在电中性的物质里不是没有电荷,而是电荷的代数和为零;电荷的中和不是正、负电荷一起消失,而是不同种类的电荷数量达到等量、异号,正、负电荷的代数和为零;电荷的总量就是指电荷的代数和。

元电荷和比荷是学习静电场的基本概念。电荷的多少称为电荷量,正电荷的电荷量是正值,负电荷的电荷量是负值。电子所带的电荷量是最小的电荷量(负值)。

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量(没有符号),其值等于电子所带的电荷量,e=1.6×10-19 C(密立根测得)。带电体所带电荷量可能等于e,或者是e的整数倍,电荷量不是连续变化的物理量。比荷(e/m)是电荷量与其质量之比。

课堂教学实施的重点是结合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具体情境,理解电荷守恒定律;而不是从物质的微观结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

学习的难点是建立元电荷的概念,知道电荷量不能连续变化,而不是带正电的原子为什么不能移动。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使物体带电的三种方法(摩擦、接触和感应起电),不是孤立的,不需要通过三次实验分别展示

用丝绸摩擦玻璃,玻璃棒带上正电荷是摩擦起电;用玻璃棒接触验电器,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移走玻璃棒,金属箔仍然张开),验电器带上正电荷,是接触起电;用玻璃棒靠近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移走玻璃棒,张开的金属箔闭合,玻璃棒靠近验电器,验电器带电是感应起电。

3.2 用毛皮摩擦硬橡胶棒,使硬胶棒带电

正确的摩擦方法,不是拿硬橡胶棒的手用力、单向的一次次摩擦,而是拿毛皮的手来回适当的用力,用毛皮摩擦。

使硬橡胶棒上的电荷转移到验电器的金属球上时,不是点接触,而是移动硬橡胶棒不同部位接触。

实验的不成功更多源于教师思想不重视、操作方法不正确,而不是空气的潮湿。

3.3 知识学习的层次性认识不足,过早提出电荷的均分法则

在电荷量的概念、单位、符号学习前,便向学生讲授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A、B,A带电+Q与不带电的B接触,A的电荷量会分给B一半。

学生虽能有所感悟,却很难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同化或顺应,更不能意识到+Q的均分是由自由电荷移动引起的。

3.4 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的模型是类似行星的核式模型,而不是苹果肉与苹果核模型

核力是核子(质子和中子)间的作用力,不是原子核不能移动的原因。原子核与核外电子间的作用力是静电力,不是核力。

电荷间的移动是电荷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不是抢来抢去的。物质分子间的扩散运动,与电荷在物体间的转换,说的是不同性质的问题。

3.5 对绝缘体和金属导体的微观结构认识不足

播放的实验视频中,学生用大金属球从感应起电机取电,大金属球围绕感应起电机的放电球转多圈(电荷在金属导体间的转移是瞬间完成的),教师没有制止。

实验失败的原因,被理所当然地归结为空气的湿度较大。

3.6 实验存在问题

①注重教师的演示实验,而不重视学生动手实验。

②注重教师自己的讲解,而不重视学生的学习。

③注重知识的传授,而不重视知识的层次和结构。

④注重知识浅层次识记,而不重视知识深层次的理解。

⑤简单的知识被复杂化,清晰的思路被模糊化。课堂教学中的亮点

4.1 能有效利用现代教学设备

课前制作师生合作的实验视频,一方面为课堂的顺畅教学提供保障,另一方面能加强师生情感沟通,提高师生间的相互信任度。

4.2 能对丝绸摩擦玻璃棒、毛皮摩擦硬橡胶棒的摩擦起电进行引申

用泡沫塑料摩擦玻璃棒、丝绸摩擦塑料梳等,使学生认识到摩擦起电是生活中的普遍现象。

4.3 自制教具

如图1所示,将静电计的金属球处安装易拉罐,两个静电计易拉罐组合到一起,替代枕形导体,实验效果非常好。

图1 自制教具课堂教学操作范例

5.1 播放“电闪雷鸣”或“头发竖起”的视频

指导学生观看,说明静电现象是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

5.2 要求学生用塑料笔杆摩擦头皮

教师用毛皮摩擦硬橡胶棒,提问笔杆和硬橡胶棒是否会带电?学生给出吸引轻小物体的方法,教师给出验电器和静电计检验的方法。追问:为什么摩擦会使不带电的物体带电?

5.3 引导学生回顾复习初中所学的静电和物质的微观结构知识

指导学生用物质的微观结构知识认识物体的带电本质。由“人们没有发现对两种电荷都吸引或都排斥的电荷”,较理性地推导出“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呈现严谨的逻辑思想和批判性思维;由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建立金属结构的简化物理模型。

5.4 三种起电方式

用毛皮摩擦硬橡胶棒,硬橡胶棒带电是摩擦起电;用带电的硬橡胶棒接触验电器,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拿走硬橡胶棒,金属箔仍然张开着,验电器的带电是接触起电;用带电的硬橡胶棒靠近静电计,静电计的指针发生偏转,移走硬橡胶棒,指针回复到原来的位置,静电计的带电是感应起电。

5.5 电荷守恒定律

用带电的硬橡胶棒靠近枕形导体A、B,枕形导体A、B两侧的金属箔均张开,移走带电的硬橡胶棒,枕形导体A、B两侧的金属箔均闭合。再次用带电的硬橡胶棒靠近枕形导体A、B,枕形导体A、B两侧的金属箔均张开,将枕形导体A、B分开,移走带电的硬橡胶棒,枕形导体A、B两侧的金属箔仍然张开,接着将A、B接触,枕形导体A、B两侧的金属箔均再次闭合。以此为基础总结出电荷守恒定律。

5.6 理性剖析电荷守恒定律

电中性的物体中有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的代数和为零;电荷中和不是正、负电荷一起消失,只是物体中所含的正、负电荷数等量、异号,代数和为零;电荷总量保持不变,同样是指电荷的代数和。

再结合带电粒子的产生和湮灭,推进对电荷守恒定律的认识,提出电荷守恒定律的新表述。

5.7 学生自学电荷量、元电荷、比荷等基础知识

强调元电荷e是最小的电荷量,任何一个带电体,所带的电量仅可能等于e,或是e的整数倍。元电荷e的值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最早测得的。

教学反思

这是2014年参加市级骨干教师网络晒课的一节阅读课,设计主旨在于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实现教学的活动性和内容的广泛性。

本节课整体上过程流畅,学生配合较好。问题导入话题,引出报纸是比较重要的媒体之一,并且让同学们商量制作一份报纸所需要的工作人员。通过精读细读感知文章,分析文中重点难词难句。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大大加强;学习效果更好了。

本节课的预设的教学目标全部达到。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在自主、合作和探究中掌握了作为一名新的新闻工作者,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应该具备什么技能,如何才能出色的完成报道、采访任务。通过当堂检测巩固了本堂课所学内容,通过小组活动,恰当将所需内容应用于生活实践中。

由于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课文阅读,对词汇的处理不够细,基础差的同学在理解和表达上会有些困难。课堂中有些环节的时间把握的不够好,以致于在实际应用环节中,时间紧迫,有些小组没有时间展示。以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努力钻研,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第二篇:电荷电荷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电荷

电荷守恒定律》教学设计比较

第一节

一般思考设计: 电荷(两种电荷)三种起电方式 电荷守恒定律 元电荷及电量等

深层次思考设计:

电荷守恒定律是本节的核心内容;

建立对电荷守恒定律的认识是主要线索; 关键是怎样认识“电荷转移,总量不变”;

灵魂是由现象到模型,再到更多现象,再到模型,上升到规律的探究科学方法。

思路:

关于电荷,你知道了哪些? 有两种电荷,你是怎么知道的?

正负电荷究竟是什么?种种猜想和解释。

实验发现摩擦后,一个物体带正电,另一个物体就带负电,即失去负电就带正电。于是就有了存在于中性物体中的正负电荷的假说,而且两种电荷是等量的。(用下列器件进行实验演示验证:法拉第静电演示仪——将相互摩擦后的一个物体放入金属筒可看到指针张开,将另一个物体再放入金属筒不与前物体接触,可看到指针归零)直到电子发现和建立了原子核式模型,才搞清楚摩擦起电的电本质——电荷转移,总量不变。在静电中,它是否是一种普遍的规律呢? 金属导体间电荷转移及解释; 静电感应实验现象及解释; ——归纳: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多少的测量,精细到相当程度的发现:电荷量的不连续性; 介绍元电荷等知识。

第三篇:2012高中物理 1.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1

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一、教材分析

本节从物质微观结构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使物体带电的方法。给学生渗透看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想。摩擦起电、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电荷量的概念初中已接触,电荷守恒定律对学生而言不难接受,在此从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做本质上分析,使学生体会对物理螺旋式学习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电量的概念.

2.知道摩擦起电,知道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 3.知道静电感应现象,知道静电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 4.知道电荷守恒定律. 5.知道什么是元电荷.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初中知识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

2、通过对原子核式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 中的电荷分开.但对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不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电荷守恒定律

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

四、学情分析

本节关键是做好实验,从微观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了使物体带电的理解,电荷守恒定律便水到渠成,进一步巩固高中的守恒思想。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习惯。通过阅读材料,展示物理学发展中充满睿智和灵气的科学思维,弘扬前辈物理学家探寻真理的坚强意志和科学精神

五、教学方法

使用幻灯片时充分利用它的高效同时,尽量保留黑板的功能始终展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努力使实验简化,给学生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善于从简单中捕捉精 彩瞬间,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体验科学(阅读材料)。练习题设计力求有针对性、导向性、层次性

六、课前准备

用心 爱心 专心 1

毛皮橡胶,玻璃验电器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二)情景引入、展示目标

今天开始我们进入物理学另一个丰富多彩,更有趣的殿堂,电和磁的世界。高中的电 学知识大致可分为电场的电路,本章将学习静电学,将从物质的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 带电的本质,电荷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以及与静止电荷相联系的静电场的基本性质。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播

1.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用正数表示。把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用负数表示。2.电荷及其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3.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摩擦起电──学生自学P2后解释摩擦起电的原因,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 能力。为电荷守恒定律做铺垫。

演示摩擦起电,用验电器检验是否带电,让学生分析使金属箔片张开的原因过渡 到接触起电。

接触起电──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仔细观察从靠近到接触过程中还有哪些现象?──靠近未接触时箔片张开 张开意味着箔片带电?看来还有其他方式使物体带电?其带电本质是什么?── 设置悬念。

自学P3第二段后,回答自由电子和离子的概念及各自的运动特点。解释观察到 的现象。

再演示,靠近(不接触)后再远离,箔片又闭合,即不带电,有没有办法远离后 箔片仍带电?

提供器材,鼓励学生到时讲台演示。得出静电感应和感应起电。静电感应和感应起电──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通过对三种起电方式本质的分析,让学生思考满足共同的规律是什么?得出电 荷守恒定律。

学生自学教材,掌握电荷守恒定律的内容,电荷量、元电荷、比荷的概念。【板书】

二、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 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总是保持不变。【板书】

三、几个基本概念

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符号:Q 或q 单位:库仑 符号:C。元电荷──电子所带的电荷量,用e表示,e =1.60×10C。

注意: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e,或者等于e的整数倍。电荷量是不能连 续变化的物理量。最早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得

比荷──电荷的电荷量q与其质量m的比值q/m,符号:C/㎏。

用心 爱心 专心 2

静电感应和感应起电──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相互吸引或排 斥,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便会趋向或远离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异 号电荷,远离一端带同号电荷。这种现象叫做静电感应。利用静电感应使金属 导体带电的过程叫做感应起电。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五)发导学案、布置作业

九、板书设计

一、电荷1.两种电荷: 2.电荷及其相互作用 3.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二、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量 元电荷 比荷

十、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用心 爱心 专心 3

第四篇:《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学设计(xiexiebang推荐)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山东省利津县第一中学 毛建军

【教材、学情分析】

本节从物质微观结构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使物体带电的方法。给学生渗透看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想。摩擦起电、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电荷量的概念初中已接触,电荷守恒定律对学生而言不难接受,在此从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做本质上分析,使学生体会对物理螺旋式学习的过程。本节关键是做好实验,从微观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了使物体带电的理解,电荷守恒定律便水到渠成,进一步巩固高中的守恒思想。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习惯。通过阅读材料,展示物理学发展中充满睿智和灵气的科学思维,弘扬前辈物理学家探寻真理的坚强意志和科学精神。

【教学预设】

·使用幻灯片时充分利用它的高效同时,尽量保留黑板的功能始终展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努力使实验简化,给学生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善于从简单中捕捉精彩瞬间,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体验科学(阅读材料)。

·练习题设计力求有针对性、导向性、层次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

·知道三种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及带电本质。

·知道电荷守恒定律。

·知道什么是元电荷、比荷、电荷量、静电感应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物理学螺旋式递进的学习方法。

·由现象到本质分析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透过现象看本质。

·科学家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的渗透─—课后阅读材料。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电荷守恒定律

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今天开始我们进入物理学另一个丰富多彩,更有趣的殿堂,电和磁的世界。高中的电学知识大致可分为电场的电路,本章将学习静电学,将从物质的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电荷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以及与静止电荷相联系的静电场的基本性质。

【板书】第一章 静电场

【板书】

一、电荷(复习初中知识)

1.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用正数表示。把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用负数表示。

2.电荷及其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摩擦起电──学生自学P2后解释摩擦起电的原因,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电荷守恒定律做铺垫。

演示摩擦起电,用验电器检验是否带电,让学生分析使金属箔片张开的原因过渡到接触起电。

接触起电──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仔细观察从靠近到接触过程中还有哪些现象?──靠近未接触时箔片张开

张开意味着箔片带电?看来还有其他方式使物体带电?其带电本质是什么?──设置悬念。

自学P3第二段后,回答自由电子和离子的概念及各自的运动特点。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再演示,靠近(不接触)后再远离,箔片又闭合,即不带电,有没有办法远离后箔片仍带电?

提供器材,鼓励学生到时讲台演示。得出静电感应和感应起电。

静电感应和感应起电──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通过对三种起电方式本质的分析,让学生思考满足共同的规律是什么?得出电荷守恒定律。

学生自学教材,掌握电荷守恒定律的内容,电荷量、元电荷、比荷的概念。

【板书】

二、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总是保持不变。

【板书】

三、几个基本概念

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符号:Q 或q 单位:库仑 符号:C。

元电荷──电子所带的电荷量,用e表示,e =1.60×10C。

注意: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e,或者等于e的整数倍。电荷量是不能连续变化的物理量。最早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得

比荷──电荷的电荷量q与其质量m的比值q/m,符号:C/㎏。

静电感应和感应起电──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相互吸引或排斥,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便会趋向或远离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异号电荷,远离一端带同号电荷。这种现象叫做静电感应。利用静电感应使金属导体带电的过程叫做感应起电。

【小结】对本节内容做简要的小结。

第五篇:1.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教案 教学设计

1.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电量的概念。

2、知道摩擦起电,知道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

3、知道静电感应现象,知道静电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

4、知道电荷守恒定律。

5、知道什么是元电荷。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初中知识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

2、通过对原子核式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但对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不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教学重点】电荷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举例]

1、冬天,用塑料梳子梳干头发时,头发会随梳子飘起。

2、塑料尺子在衣服上摩擦后,能吸住细小的纸屑。

[讨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结论]很多物质都会由于摩擦而带电,能够吸住轻小的物体。新课讲授

一、电荷

1、自然界中,存在着两种电荷,用丝绸摩擦后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为正电荷,用毛皮摩擦后的橡胶棒所带电荷为负电荷。

2、同种电荷互相排斥,一种电荷互相吸引。二、三种起电方式

1、摩擦起电 [讨论]为什么摩擦后的物体会起电?

原子核外的电子靠质子的吸引力而维系在原子核附近。离原子核较远的电子受到的束缚力较小,容易受到外界作用而脱离原子。

[结论]当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一些束缚不紧的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

本质:发生了电子的转移。

注意:转移的只能是负电荷,不能是正电荷。

2、感应起电 [实验]课本P·3

[讨论]把带正电荷的物体C移近导体A,金属箔有什么变化?这时把A和B分开,然后移去C,金属箔又有什么变化?再让A和B接触,又会看到什么现象?

[结论]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的相互吸引或排斥,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便会趋向或远离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异号电荷,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带同种电荷。这种现象叫做静电感应。利用静电感应使金属导体带电的过程就叫做感应起电。

注意:感应起电过程并没有产生新的电荷。

3、接触起电

[讨论]一个带电体接触一个不带电的导体,会有什么现象?

[结论]一个带电物体接触另一个导体时,电荷会转移到这个导体上,使这个导体也带电,这种方式叫做接触起电。平均分配:qq1q

22[思考]这三种起电方式都是电荷的分离或转移,那么,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电荷可以随便增多或减少吗?

[结论]不可以。

三、电荷守恒定律

1、电荷既不会产生,也不会消失,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讨论]电荷是绝对不会产生和消灭的吗?

[结论]不是。近代物理实验发现,在一定条件下,带电粒子是可以产生和消灭的。但是,带电粒子总是成对产生或消灭,两个粒子带电数量相等且正负相反,所以电荷的代数和总保持不变。

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代数和保持不变。

四、元电荷

1、电荷的单位

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单位为库仑,简称库,符号C。正电荷的电荷量为正值。负电荷的电荷量为负值。

2、元电荷

最小的电荷量就是电子所带的电荷量,叫元电荷,用e表示,e1.6010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e,或者等于e的整数倍。

3、比荷

电子的电荷量e与电子的质量me的比值,叫做电子的比荷。

19C。

me9.11031kg

e1.761011C/kg

me

下载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 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学设计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 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学设计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学反思[大全五篇]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是高中物理新课标选修3-1(人教版)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主要学习电荷的基本概念及电荷守恒定律。同学们在初中阶段就接触了本节知识(自然界只存在两种......

    高二下册物理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学设计精选[五篇范例]

    高二下册物理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学设计模板精选 物理学是一门探讨自然界与人类的科学,小编准备了高二下册物理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学设计模板,希望你喜欢。 【教材、学情分析......

    1.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教案—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选修3-1

    第一章:静电场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一、教学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电量的概念.2.知道摩擦起电,知道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

    高中物理选修3-2变压器教学设计

    《变压器》一课的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电磁感应》整章的学习,已经对磁生电以及涡旋电流有了基本的掌握,在《交流电 》前两节的学习,对交流电的特点也比较清楚,已经基......

    电荷教学设计

    《电荷》教学设计 作者: 夏维军 (初中物理贵州黔东南物理一班 ) 评论数/浏览数: 12 / 70 发表日期: 2011-01-10 21:05:39 一、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摩擦起电的......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电动势》》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电动势》》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电动势的概念比较抽象,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但学生对各种电源比较熟悉,所以本设计从介绍各种电源开始,明确本节课要研......

    《机械守恒定律.功》教学设计

    《机械守恒定律.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理解功的概念 2. 知道W=FLcosα的适用范围,会用它进行有关计算。3. 理解正功、负功的含义,会求多个力的总功。 教学重点 1. 理解......

    《电荷库仑定律》教学设计

    《电荷 库仑定律》教学设计 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1第1章第1节课题:电荷库仑定律课时:2课时一、教材分析 1.库仑定律既是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又是学习电场强度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