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咬文嚼字 教案人教选修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3.4 咬文嚼字 教案(人教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文中有关几个实例的尝试品味,体会斟酌文字与精微准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要关系,从而自觉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正确谨严的语文学习习惯。
2、引导学生注意对本文语言的质疑分析,培养求实创新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打一谜语让同学们猜:小老鼠看书--咬文嚼字
小老鼠学习的精神应该推广:把书吃掉,消化掉,成为一个很有品位的小老鼠。
二、解题
“咬文嚼字”一般解释为:过分地斟酌字词(死抠字眼,不领会精神实质)。作者赋予这个成语一种新的意义,就是在文字运用上“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作者提倡“咬文嚼字”,认为语言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文字的优劣要从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现的意境上去辨别,文字的运用,要从思想感情的透彻、凝练、创新入手。
三、作者介绍
朱光潜(1897-1986),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笔名孟实,安徽省桐城县人。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西方美学史》是朱光潜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我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美学史著作,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价值,代表了中国研究西方美学思想的水平。朱光潜信奉“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另一地位去做。”这是朱光潜不尚空谈、着眼现在、脚踏实地的治学精神的体现。他的座右铭:“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主要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四、课文分析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咬文嚼字》全文8段,1—7段是文章的主体,为第一部分。8段表明文章的主旨,是文章的第二部分。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原文:红杏枝头春意浓
改文:红杏枝头春意闹
解说:非一“闹”字,不能形容其杏之红,其红之浓。“闹”将无“声”的景象随着上有“声”的意味。日常经验里的视觉、听觉等感觉被彼此打通,多层次地将审美的精微感受传达出来。
最后在总结课内外诸多实例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确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语言跟思想情感走,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观点性语段在最后一段,作者主要的观点是:
1、应该有谨严精神;
2、只有咬文嚼字,不断推陈翻新,追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可能达到艺术的完美。
补充资料:
题李凝幽居 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注解:幽居:指隐居处.云根:古人认为云生在山石上,石为云根.幽期:归隐所约的日期.译文:幽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往来,只有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的小园.鸟儿歇宿在池边的树上,归来的僧人正在月下敲响山门.走过小桥呈现出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正在飘动,好像山石在移动.我暂时要离开这里,但不久还要回来,要按照约定的日期与朋友一起隐居,决不食言.锦 瑟 唐•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译文:锦瑟呀,你为何竟然有五十条弦?每弦每节,都令人怀思黄金华年。我心象庄子,为蝴蝶晓梦而迷惘; 又象望帝化杜鹃,寄托春心哀怨 沧海明月高照,鲛人泣泪皆成珠蓝田红日和暖,可看到良玉生烟。
悲欢离合之情,岂待今日来追忆,只是当年却漫不经心,早已惘然。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青玉案 宋•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塘路,但目送,芳尘去。——眼看此女走近又离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猜想她住什么地方?有夫否?
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或许是那女子气质高雅,使人想他应住在这种“月台
花榭,琐窗朱户”的华屋吧。
碧云冉冉衡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从清晨等到日暮,佳人不再来,写了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心全乱了,愁绪满怀。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喻情于景,愁如一川烟草,偏此时又下起梅雨,满
城飘起柳絮,春天的雨有时确实使人恼啊。
贺铸一生所识女子颇多,为何只对此女有这种情思,有两个原因:一是这位女子与作者已亡故的妻有些相像,产生“移情”心理;二是这位女子与作者心目中的女性偶像十分贴近,使用权他一见而钟情。
宋•苏轼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小团月是一种名品茶(在当时是贡茶)第二泉指的是二泉亭品二泉水和眺望太湖
例子:
红杏枝头春意“浓”
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 《玉楼春》
东城渐觉风光好,彀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縠皱:即皱纱,喻水的波纹。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wx.jtyjy.com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浮生:指飘浮无定的短暂人生
刘公勇在词话里称“一闹字卓绝千古”。“闹”字好就好在准确、鲜明、生动,带有动态地刻画春天的蓬勃生机,并把作者对春天这样一个万物萌发,生机盎然的季节的到来的欣喜用一个“闹”字表达了出来。作者的感情态度尽含于一个闹字之中。
课堂小练习:
在诗中的括号内,填入六个字,构成六幅画。塞鸿秋·浔阳即景 元·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淮山数点青如(),江帆几片疾如(),山泉千尺飞如()。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塞鸿一字来如()。
原诗
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霞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四)阅读下列文字,说说修改稿好在哪里?
原稿: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老渔民长得高大结实,看样子60岁左右,嘴巴下留着一把花白胡子。瞧他那眉目神气,就像秋天的晴空一样,晴朗又透明又深沉。
修改稿:
老渔民长得高大结实,留着一把花白胡子。瞧他那眉目神气,就像秋天的高空一样,又晴朗又深沉。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wx.jtyjy.com
第二篇: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咬文嚼字——消灭错别字》教案文档
一、导入
生活中出现错别字会产生荒唐的笑话,来看下面这则小插曲:
错字和别字某学生常写错别字,老是把“歇”写成“喝”,他有一篇日记这样写到:那天班长指挥我们抬大粪,大伙干得很起劲,谁都不敢喝一喝。后来我们实在有点累了,就背着班长偷偷的喝了喝……
一字之差,令人笑破肚皮,这都是写错别字惹的祸。但“错字”和“别字”是两个概念。
错字:主要指手写时把字的笔画写错了,写出来的“字”不成字,主要表现是增减笔画或改变字形。别字:也叫“白字”,指该写这个字而写成另一个字。
二、讲析
(一)生活学习中的错别字现象 a)生活中的错别字(组图)
1、飞贼勿忧
忧——扰
2、公则
则——厕
3、隐行
行——形
4、蓝球 蓝——篮
5、恭侯 侯——候
6、招骋 骋——聘
7、启示 示——事
8、发型
形像 像——象 b)学习中的错别字
1、默写中的错别字 1)、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齐寒宵。齐——霁(雨雪后天放晴)
2)、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慢寂寥 慢——漫(徒然,白白地)
3)、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空篌。空——箜(箜篌:竹木乐器)
4)、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拨瘦蛟舞。拨——波(波:波浪)
2、作文中的别字:
1)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从而取得了旷世的伟纪。伟纪——伟绩
2)孔子的车夫接受了妻子的建意,从此不再高傲了。
建意——建议
3)报上说重金属污染过的牡蛎,可「治」癌„
师评:一字之差,贻害无穷呀!(致癌)
4)我认为自己是个品学兼「忧」的好学生„
师评:写错别字,你是该忧了——扣分。(优)
文字的规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于城市而言,规范、优美的文字招牌、标语、广告牌是街头文化的组成部分,建设文明城市,要坚决反对错别字和不规范用字。就算是做广告,也应昭示文明,不应在广告中出现错别字。这样的错别字误导小学生不说,还大大影响了城市的形象。此外,商家频繁使用错字的行为,也违反了《通用语言文字法》,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出面做出处理。
呼吁广大市民应做到优化文字环境,正确使用汉字。呼吁广大学生自觉写规范字,消灭错别字。
(二)探究出错的原因
1、字形相似而误 “公厕”而非“公则” “招聘”而非“招骋”
2、字形相似,读音相同或相近而误 “恭候”而非“恭侯”
3、音同或音近而误 “隐形”而非“隐行”
“招聘启事”而非“招聘启示”
4、义同或义近而误 “形象”而非“形像”
5、滥用繁体字 “发型”
6、不明典故而误
墨守成规(墨:指墨子,他成功战胜了鲁班的攻城方略,有“墨子善守”的说法)不能写作“默”
(三)避免错别字的方法
1、明义记字
字义决定着汉字的正确使用。一定的语境往往需要相应意义的字“对号入座”。因而,明了字义是明辨字形正误的基础。实际上,有些字词本身含义隽永,根据意义“巧记”字形,会平添许多趣味,收到良好效果。
如“脉搏”的“搏”字,常同“膊’’字混淆。如果明确了“脉搏”:是指血脉跳动,是一个动作场景,而“搏”具有“搏动、跳动”的意思.正好和“脉搏”的语境相吻合,那么,就会很轻松地记住“脉搏”的“搏”应是动词“搏”而不是“胳膊”义的名词“膊”。
2、推形记字
汉字中有80%的字是形声字。形声字的形旁表示汉字的意义类别,因而,推断形旁,明了字的意义所属,就能大致判断出该字在句中的运用正确与否。从而辨别书写的正误。如:“崇山峻岭”、“骏马飞驰”和“英俊潇洒”中易混淆的三个字“俊、骏、峻”都是形声字,读音相近,字形相近,声旁相同,但形旁却完全不同。这就可以从形旁入手分辨它们。“峻”,形旁是“山”字,表示该字与山峰有关,“俊的形旁是“”,表明与人的形状有关,即“英俊”。“骏”的形旁表明和“马”有关。
“宀” ——大都与居处(宅、宝、家、寓、宿、寄、窗)有关。“月”——大都与身体的部分及其性状(肘、胫、膝、腿)有关
因为汉字中绝大多数是形声字,所以,推形记字是一种最有实效的记忆字形的方法。
3、探源记字
有些词中的字是由该词形成时特定的意义决定的,因此,必须探究该类词的本义,才能准确记住字。由于时代的阻隔,我们平时只知道有些词的用法,而不知道该词形成的历史背景,书写时难免用现代的观念去理解它,结果常常写错。实际上,有些词尤其是一些成语的形成往往凝结着浓郁的文化风俗或附带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记忆该类词时把它们挖掘出来,会使学习的过程充满意趣。
如“再接再厉”,因为这个成语常用来鼓励人,而“励”有鼓励的意思,所以常有人把它写作“再接再励”。实际上该词最早记录的是古代斗鸡游戏中的一种常见的现象:为了使自己的鸡获胜,每次接斗时,人们都要在磨刀石上磨利鸡的喙,以使它嘴尖锋利,一下子啄伤对方,制敌于死命。“厉”通“砺”,磨刀石的意思。由于特定含义的限制,“再接再厉”的“厉”只能写作“厉”。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都属于这种类型(括号内是正确的字及该字的解释)。
针贬(砭:中医治病的石针,和金针一样都是中医治病的工具)名列前矛(茅:古代楚国行军时走在前面的军士均持茅草当旗子)
4、口诀记字
对形近字,可以把它们的细微差别编成口诀,这样易记易用。比如:(1)戌戍戊戎戒
横戌(xū)点戍(shù)戍(wù)中空,划个十字就念戎(róng),两竖一横念戒(jiè)那才成。(2)掇缀辍啜
用手拾掇房子,用线连缀裙子,用车接回辍学的孩子,用嘴啜泣伤心的日子。
三、拓展练习
1.(2014年安徽卷)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A.切磋 编纂 归谬法 满腹经纶 循循善诱 B.水榭 巍峨 紫禁城 金碧辉煌 美轮美奂 C.暮霭 霓虹 雷震雨 春风骀荡 静水流深 D.关隘 戍守 烽火台 克敌致胜 捷报频传
2.(2014年湖北卷)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俸禄
切蹉
投桃报李
一笑泯恩仇 B.发轫
枢纽
并行不悖
久旱逢甘霖 C.花哨
原委
如雷贯耳
时事造英雄 D.调剂
伸张
促不及防
真人不露相
3.(2014年江西卷)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弭乱
国粹
泊来品
入不敷出 B.伺候
斐声
煞风景
得鱼忘筌 C.日晷
陨落
挖墙脚
纵横捭阖 D.萦回
撺掇
黑黝黝
入目三分
四、总结
捍卫母语的举措
世界上大约有6000种语言,但每年有25种语言消失。有人估计,到本世纪末90%的语言可能会灭绝。
近年来,世界许多国家都提出警惕“语言入侵”、“文化入侵”的问题。许多国家在维护民族语言方面,态度非常鲜明,立场非常坚定。
1992年,法国国会郑重地把“法语是法国的官方语言”这句话加入到法国宪法中。
1994年,法国又出台了新的法律,规定公共场所的所有标语、公告牌必须用法语书写,原文是其他语种的也要翻译成法语,而且法语字母不能小于原文。
2000年,波兰制定一项法律,规定所有公司的推销广告和产品说明书必须用波兰语。2001年,普京总统就签署一项要求维护俄语“纯洁性”的命令,禁止在俄语中滥用英语单词。
“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是每一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责任,“纯洁汉语,规范汉字”也是大家的责任,每一位同学都应该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自觉使用规范字,消灭错别字。
五、作业
你如何看待网络语言?写一篇300字以上的短文。
第三篇:《咬文嚼字》(苏教版高一选修) 教案3(最终版)
《咬文嚼字》教案3
一、教材分析
1.课文的特点及地位
《咬文嚼字》是人教版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第一篇文章,第四单元是一个“文化随笔”单元。《咬文嚼字》是朱光潜先生讲述“文字重要性”的一篇文化随笔,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很富有“理趣”。
2.课文的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教学要求有四个方面:一是“要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风格”,二是“提炼作者的主要观点”,三是“品味妙语佳句”,四是“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文重点:提炼朱光潜先生的观点,品味妙语佳句
课文难点:通过品味妙语佳句,从而体会到朱光潜的观点;在品味语言时能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了解《咬文嚼字》的主要观点
2.能力目标
通过品味佳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通过品味佳句,培养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的能力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四、教法分析
1.理论依据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2.三步教学法
整体感知——拓展延伸——迁移应用。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突出学生主体,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
3.具体操作
⑴立足课本 整体感知 ⑵跳出课本 拓展延伸
⑶品评鉴赏 培养能力 ⑷举一反三 迁移应用
五、学法分析
1.学生现状:高一学生具有理解一般散文的能力。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明思路难。但高一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发表个人观点的人较多。
2.学法指导
⑴通读全文两遍,理清思路,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理清思路的能力
⑵在教师引导下,鉴赏诗句,培养思维能力
⑶在鉴赏诗句,组织语言时,将思想用文字表达出来,培养写作能力
六、教学过程分析
1.课文感知
提问:为什么要咬文嚼字?咬文嚼字作用何在?
2.拓展延伸
品评:①忍(眼)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区别“忍”字与“眼”字的区别?
②(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删去“借问”与“牧童”两词句子更简洁,是否更好?
③前村深雪里,昨夜(?)枝开——括号内可以填什么字?
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可否为句子增删文字或调整语序?
3.迁移训练
课文说:“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试着根据自己写作的体会举一两个例子证明这个论断。
七、本课板书
《咬文嚼字》 朱光潜
①忍(眼)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文字更改可以改变作者思想感情
②(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文字的好坏要看表达的效果,不能光看繁简
③前村深雪里,昨夜(?)枝开
——锤炼文字,重在把握当时、当地的心情与情景
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创作要大胆发挥想象
第四篇:咬文嚼字 教案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写作思路;
2.学习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咬文嚼字”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难点:理解并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咬文嚼字”。
三、教学准备
ppt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讲授法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宋祖英的歌曲《辣妹子》,体会歌词的意味。
“辣妹子从小辣不怕;辣妹子长大不怕辣;辣妹子嫁人怕不辣。” 提问:辣妹子什么时候最能吃辣?
明确:嫁人后,因为嫁人后吃东西“怕不辣”,害怕吃的东西不辣,有点不吃辣就不爽的意思,语气很强烈。这三组词,字是一样的,仅仅因为语序的不同,就有了不同的意味。这就要求我们在说话写文章时仔细地斟酌地斟酌文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关于斟酌文字的,题目叫:咬文嚼字。
(二)解题
1.“咬文嚼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是什么意思?
明确: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而不注重实质内容)如:
2.从词典中对咬文嚼字的释义来看,咬文嚼字是一个贬义词。那么朱光潜先生为什么要用一个贬义词作为题目大谈特谈呢?“咬文嚼字”在文中是否有它特别的含义呢?我们一起来分析分析。
(三)课文解读
1.文章的最后一段说到:“以上只是随便举几个例子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找一找,作者举了哪些实例?试找出来后加以分析。
明确:郭老改字、李广射虎、贾岛吟诗、东坡写诗、套板反应。2.说明一个道理,却举了五个例子,这是不是简单的例子的堆砌呢?这是从不同角度来证明的。
A.郭老改句(找出三组句子,进行对比朗读,体味不同)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你这贱人!你这淫妇!你这你这大虫里倒涎 你是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1)学生分组朗读,体会三种句式的不同意味
(2)找到文中对这几种句式的分析,并在书上勾画起来。(3)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句式表现出来的情感是不一样的,即:句式不同,情感不同。用文中的话来说就是: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那么仅仅是句式不同,情感就会不同吗?文字的增减有没有影响呢?)
B.李广射虎
李广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更复射,终不能复入石矣。
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这三段文字,学生分析这三句的不同之处。(2)从文中找出朱光潜先生的分析,并勾画出来
(3)这三组句子,一句比一句简洁,意味也随着文字的增减发生着变化,即:增减文字,情感不同。
C.贾岛吟诗
(1)这是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讲的是唐朝一位诗人贾岛在写“鸟宿 池边树,曾推月下门”时不知道是用“推”好还是“敲”好,他在路上吟诵这首诗时遇上了韩愈出行的马队,韩愈问起缘由,立马良久,向贾岛说:“敲”比“推”好。这段文字姻缘古今传为美谈。近代美学家朱光潜却对韩愈的改法提出了质疑,认为“推”和 “敲”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那么,他具体是怎么分析“推”和“敲”的?(请在文中找出来)明确:“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气度。“敲”就显得他拘礼些,也就显得寺里有人应门。他仿佛是乘月夜访友,他自己不甘寂寞,那寺里假如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
(2)既然这两个各有各的道理,那么用什么标准来判断究竟用哪一个字呢?
明确: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
(3)这个例子又告诉我们,用字的不同,诗的意境就会发生变化,即:字眼不同,意境不同。具体用什么字就需要看这个字是否与整首诗的意境想调和。前面三个例子告诉我们要注意句式,注意文字的增减,注意字眼的意境。那么,还有没有什么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呢?文章第6段写到: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
D.东坡写诗
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 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1)苏轼由“小龙团”茶联想到“天上小团月”,将“独携小龙团,来试 惠山泉”改为“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可谓点铁成金。请同学们从内容、手法和情感这三个角度出发来分析一下这句诗。
明确:诗中人物在月意朦胧的夜晚,坐于山间泉水边,品茶赏月;采用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独处清净,安享自然、怡然自乐的生活情趣。(2)
E.套板反应
联想意义用得好会产生点石成金的效果,但是如果用的不好,就易生流弊,滑入“套板反应”。
(1)请同学们在文中找找,什么叫“套板反应”。
明确:一件事物发生时立即使你联想到一些套语滥调,而你也就安于套语滥调,毫不斟酌地使用它们,并且自鸣得意。这就是近代文艺心理学家所说的“套板反应”。
(2)作者列举了哪些“套板反应”的现象? 明确:美人都是“柳腰桃面”“王嫱西施”,才子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谈风景必是“春花秋月”,叙离别不外“柳岸灞桥,做买卖都有“端木遗风”,到现在用铅字排印数籍还是“付梓”“杀青”。
(3)同学们在平时写作的时候是否也存在着“套板反应”呢?(4)如何才能走出“套板反应”。
明确:语言跟着思想情感走,你不肯用俗滥的语言自然也就不肯用俗滥的思想情感;你遇事就会朝深一层去想,你的文章也就是真正是“作”出来的,不致落入下乘。
3.经过以上几个例子的分析,现在你知道“咬文嚼字”在文中的含义了吗?是什么呢?(请用文中的句子回答)(提示:句式的变化,文字的增减,字眼的改变,联想意义的运用最终都归结到了情感。)
明确: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四)活学活用
1.解放战争时期的上海,有位老学者住的巷子里常有人随地小便,于是他 写了张“不可随处小便”的标语张贴出去;后来,这张标语被一个很仰慕老学者的人贴在了自家的大厅里,只不过把原标语中几个字的顺序换了一下,就成为一条警示语。请问,那条警示语是什么?(小处不可随便)。
2.传说有一天,苏小妹、苏东坡和黄山谷三人在一起谈论诗句.苏小妹说: “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两句中间各加上一个字,作为诗的‘腰’,成为五言联句.” 苏东坡略加思索,随即说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苏小妹说:“还算好.不过 ,这个‘腰’不够美.”黄山谷接着吟道:“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苏小妹说:“是个佳句,但是仍然没用上理想的字.”这时苏东坡忍不住了,问:“那么,妹妹你加的是什么字呢?”
苏小妹说:“兄长的‘摇’‘映’二字,确实写出了柳的动态和月的皎洁,但山谷公的‘舞’‘隐’,要略胜一筹.因为‘舞’是模仿人的动作,把柳的姿态反映得更加形象;‘隐’是夸张写法,使月的皎洁更加突出.而我要说的是:‘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听了,一起鼓掌称赞.苏小妹的“扶”字和“失”字,好在“扶”的拟人化更准确,既写出了风的轻微、柳的纤弱,又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和互相依偎的神态,所以比黄山谷的“舞”更生动得体.“失”字,也比“隐”字更传神,它准确地写出了月、梅融为一体的情景.
第五篇:《咬文嚼字》教案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上课伊始,多媒体打出:红杏枝头春意____。)师:同学们认为此处填哪个字较好? 生(齐答):闹。
师: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说:“红杏枝头春意闹”中,一个“闹”字,境界全出。在古诗词中,一个字不同,境界不同;在我们作文中,一个字不同,格局不同。在国家与国家之间,一个字不同,气度不同。前不久,习近平副主席访问美国时,对奥巴马说“太平洋足够宽,容得下中美两个大国”(多媒体展示)。但是美方媒体却说成“太平洋足够宽,容得下中美两个国家”(多媒体展示)。一个“大”字向世界宣布了中国不仅是人口大国,而且是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的大国;一个“大”字,让世界从此对中国刮目相看。这种对每一个字进行推敲的方法,在古诗词鉴赏中叫炼字,朱光潜先生把它叫做“咬文嚼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请一个学生板书:咬文嚼字)
师:“咬文嚼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生(齐答):贬义词。
师:的确,在《现代汉语词典》(1584 页)中,“咬文嚼字”指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而不注重精神实质)(多媒体展示),一个贬义词;如果我们避免了不注重精神实质,那就成了褒义词。朱光潜先生认为的咬文嚼字的含义在文中第几段? 生:第3 段。
师:我们一起朗读一遍。(师生齐读)
生:“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那么,朱光潜先生为了证明咬文嚼字的重要性,一共用了几个材料,每一个材料分别在证明什么观点?
生:郭老改字,为了证明“一字不同,情感不同”。
生:王若虚改“李广射虎”,为了证明“字数不同,意味不同”。生:韩、贾“推敲”,为了证明“文字不同,意境不同”。生:苏轼写诗,为了证明联想的重要性。
生:套板反应,为了证明写作中创新的重要性。(请一生板书:一字不同,情感不同;字数不同,意味不同;文字不同,意境不同;联想;套板反应。)
师:大家的预习非常认真,胡适曾说过: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那大家在预习的过程中,有哪些疑惑和问题? 生:究竟是“推”好,还是“敲”好? 生:是不是每次“这”都比“是”感情强烈?
生:我们在作文中怎样才能避免套板反应,让我们的作文有新奇感? 生:李广明明知道是石头了,为什么还要再射石头?(生笑)
生:老师,您能不能当场给我们背一下课文注释下的《青玉案》,并解释一下闲愁和烟草、风絮、雨有什么相似点? 1 / 4(全场笑)
师:我从这位学生的问题中明白了两点:一是读书要细致,课文下面的注释也非常重要;二是老师是拿来出卖的。(全场笑)贺铸人称“贺鬼头”,他充分证明了马云的那句话:男人的才华和长相是成反比的。(全场笑)他虽然很丑但是很温柔,写的词柔情万种。我给大家背一下《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全场掌声)
师:贺铸化虚为实,将抽象的闲愁用具体的烟草、风絮、梅雨细腻形象地展现了出来。1“. 一川”写出闲愁的多,风中飘飞的柳絮写出闲愁的乱,“黄时雨”写出闲愁的密。
2.烟雾中的浅草写出闲愁的看不清、说不明;风絮飘在人身上是拂不去的,就如“挥挥衣袖,不说离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写出闲愁的拂不去;漫天的雨写出闲愁的躲不开。
3“. 一川”是地上的,“风絮”是半空的,“雨”是天上的,写出闲愁的无处不在。
4“. 烟草”是初春的,“风絮”是仲春的,“梅子黄时雨”是暮春的,写出了闲愁的无时不有。
贺铸用烟草、风絮、梅雨几个意象写出了自己闲愁的说不清、拂不去、躲不开,写出了自己闲愁的多、乱、密,写出了自己闲愁的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全场掌声)
所以同学们,妙用神奇的联想可以让我们的作文避免套板反应。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中有这样一句话,绿子(女)问:喜欢我到什么程度?渡边(男)答:„„哪位同学用新颖的联想加意象来回答。(学生笑着小声讨论。)生:就像老鼠爱大米。(全场笑)
生:我心的断崖从此星光烂漫。(全场掌声)
师:喜欢一个人之后,伤痕累累的心变得阳光灿烂,你可以当作家了。村上春树写的是:整个世界森林里所有的老虎都融化成黄油„„ 这句话怎么理解?(很多学生流露出疑惑的目光。)
生:老虎是很凶狠的,黄油是很柔软的。说明爱上一个人之后,他粗暴的心变得很柔软了。
师:因为爱上一个人,而爱上了整个世界,这就是爱的最高境界。(全场掌声)同学们,咬文嚼字有无穷的乐趣,现在我们先解决哪个材料的问题? 生:第三个。
师:同学们都很有水平,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千百年一直争论而未决的问题。那我统计一下,认为“敲”好的同学请举手。
(共有四名学生举手。)
生1:我认为“敲”好,因为当时韩愈被贬,心里渴望得到重用,所以“敲”有一种渴求感。
师:青春就是疯狂地奔跑,然后华丽地跌倒。同学你要注意这首诗的题目《题李凝幽居》,贾岛写给李凝的,不是写给韩愈的。
生2:我认为“敲”好,因为“敲”更显礼节性。
/ 4 师:你是一个懂礼仪的好孩子!
生3:我认为“敲”好,因为“敲”以动衬静。
生4:我从读音上认为“敲”好,因为“qiāo”比“tuī”在读音上更响亮,读起来充满暖色。
师:恭喜你,你已经掌握了学语文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从音韵方面入手,去鉴赏其中隐藏的情感。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将唇齿音和舌齿音完美结合,连下七组叠字,包含恍惚、寂寞、悲伤三层递进的意境。所以咬文嚼字还需要咬音韵,下面哪位同学说一下“推”的好处?
生:我认为从“岛瘦”的风格来看,用“推”更好。贾岛的大量作品都通过幽僻冷漠的景物来烘托孤独寂寞、失意消沉、心慕佛道的心境。“推”更能体现他的这种风格。从贾岛一生的经历来看,也是用“推”更好,贾岛一生穷困潦倒,死之日,家无一钱,只有一病驴、一古琴。“推”更能体现他的这种心境。
师:你太棒了!你已经熟练地运用了“知人论世”的品读方法。的确,从贾岛的经历和风格来看,用“推”更能体现他的心境。但是为什么贾岛放弃了“推”这个冰冷孤独的词,却选择了温暖的“敲”字?让我们回溯千年,去见证贾岛和韩愈的那一次奇遇。那时候,贾岛每天骑个毛驴,写一句好诗,就丢进后面的背包里。有一天,他骑着毛驴正在大街上平平仄仄地思考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时候,撞到了当时是京兆尹(长安市市长)的韩愈车队,韩愈非但没有生气,还像个朋友一样,与贾岛“推敲”了很久。欣慰的是,贾岛最终选择了充满温暖人情味的“敲”字。下面我们从“推敲”出发,走向课文的更深处。请大家质疑提问。生:为什么李广明明知道是石头还要射? 师:哪位同学帮我回答? 生:因为李广自己就不敢相信。
师:回答得很好。关于“字数不同,意味不同”,我准备用另一则材料来证明这一观点,大家觉得可不可以? 生:可以。
师: 前不久我给我女儿买了本少儿版的《红楼梦》,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生笑)(多媒体展示)
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的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红楼梦》)
很久以前一个神仙补天之后,留下一块石头没用,便丢在山下面。(少儿版《红楼梦》)师:同学们,少儿版少了哪些内容,让我们吓一跳? 生:少了很多数字。
师:这些数字有没有特殊的意味?
生:我曾看过周汝昌的《红楼梦十二层》,里面讲了大石头高十二丈,照应正钗;宽二十四丈,照应副钗。四乘二十四是九十六,加上十二,正好是一百零八。《红楼梦》里主要写了一百零八个优秀的女孩子。三万六千五百就是一百年的总天数。
师:非常好,你的阅读量让我惊叹。同学们,广泛地课外阅读会让我们看到别人所看不到的地方,知识的宽度会决定我们知识的深度。的确,数字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很深刻的含义,比如无极而太极,太极而三家,三家而五行,五行而万物,无极是0,太极是1,道家用13500 来代表整个世界,所以《西游记》中孙悟空的金箍棒重13500 斤,3 / 4 地狱的鬼魂13500个。少了这些数字,意味全变了。那还有哪些不能少?
生:女娲不能改成神仙,因为女娲补天的原因是共工和祝融两个男人打架,把天打了一个洞,说明男人是世界的破坏者,女人是世界的拯救者。(生笑)所以《红楼梦》里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觉得清爽,见了男人便觉得浊臭逼人。”这体现了很强的男女平等意识。(生掌声)
师:你太优秀了!你的阅读理解能力、联想能力太强了。同学们,字数不同,意味差别也大,所以我们一定要看原著,有时候,一个字不同,整个句式就不一样了。对于一个字不同情感就不同的材料,有没有什么疑问? 生:“这”和“是”究竟有什么区别,是不是每次“这”都能比“是”更好地表达情感? 师:哪位同学帮我回答?
生:“是”字,仅仅是表示客观的判断;而“这”字,带有强烈的憎恶情感。师:例子中哪句话中的“这”包含的情感最强烈?饱含感情地读出来。
生(东倒西歪):杨雄醉骂潘巧云:你这贱人!你这淫妇!你这你这大虫口里倒涎!你这你这„„(生笑,掌声)师:你非常会读书!完全读出了醉态。在《红楼梦》里焦大骂人(也装出醉态):“咱们红刀子进去,白刀子出来。”(生笑)同学们,不能光看我神态,还要听出焦大这句话里有不合常理的地方没有。生:应该是“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因为焦大喝醉酒了,又没多少文化,所以才会错。师:那大家看杨雄的话中有没有不合常理的句子?
生:“你这你这大虫口里倒涎!”将潘巧云比喻成老虎的口水,不合常理,表明杨雄已经愤怒到了极点,任何恶毒的语言都不能表达对潘巧云的恨了,所以后来他把潘巧云给杀了。(生掌声)
师:太好了!你理解能力特别强!口水本是没有情感的词,但是在本句中满含憎恶之情。所以,我们咬文嚼字一定要咬出文字中深藏的情感,哪位同学将本文总结一下?
生:本文用了郭老改字、李广射虎、贾岛推敲、苏轼写诗、套板反应五个材料,证明了无论是在戏剧、传记还是诗歌中,文字不同,情感不同,同时强调了联想创新的重要性。
师:但是,同学们,我们在咬文嚼字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回避死抠字眼儿而不注重精神实质,既要咬文嚼字,同时也要记住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比如《江雪》中,你觉得哪些字用得很好?
生:“独”“钓”“雪”用得很好,在大雪封江的江面,是不可能钓鱼的,他钓的是寂寞。(全场笑,掌声)生:“寒”字用得很好,不仅指的是冰雪的寒冷,也指社会的寒冷,更是柳宗元内心的寒冷。
师:是的,这首诗写于柳宗元被贬之后,千山代表周围的整个世界,万径表明万条大道,这些表明柳宗元并没有到绝境。柳宗元说如果我柳宗元不要人格,不要尊严,不要正义,不要理想,与世同流合污的话,摆在我柳宗元面前的是万条金光大道,我想做多大的官就做多大的官,但是我柳宗元不愿意。即使在冰冷而孤独的世界里,我一无所有,没有任何人帮助我、理解我、关怀我,我柳宗元也不在乎;即使举世混浊,我也要在黑暗而冰冷的世界里,坚 守我的那一份高洁;即使众人皆醉,我也要在昏庸而无聊的人群中,保持我的那一份清醒,用我伟岸的人格与天地精神独往来!(全场掌声)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