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三位数乘两位数(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2 22:11: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四年级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三位数乘两位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四年级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一篇:四年级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三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内容】

第4课时 单价、数量和总价

教材第52页的例4及相对应的“做一做”。【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掌握“单价×数量=总价”这组数量关系。

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单价×数量=总价”这组数量关系,并应用它去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三个数量的关系。【教学难点】

运用数量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请根据乘除法的关系进行推算。3×7=()×()=42 21÷3=()

42÷7=()

21÷7=()

()÷()=()学生独立填写,集体汇报。

问:谁来说说乘除法之间有什么关系?

2.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经常会见过一些数量关系,今天我们来学习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板书课题:单价、数量与总价的关系。

二、教学新课

1.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1)投影出示例4。

师:请大家认真读题,小组合作讨论分析一下,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要求什么?

①学生先独立读题。②小组讨论交流。

③小组派代表汇报。引导提问并概括。师: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第(1)题中,我们知道了篮球每个80元,买了3个,第(2)题中,我们知道了鱼每千克10元,买了4千克。

(2)师:大家分析一下这些信息有什么特点吗? ①学生思考,小组内讨论。②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

都是知道了每件商品的价钱,还知道了买了多少件商品。师:你们知道在数学领域里,像这样表示每件商品的价钱有个专门的名称吗?叫什么呢?(单价)

单价可以以“1袋”、“1包”、“1个”等等为单位,这些以“1”为单位的物品的价格称为这种商品的单价。

(3)师:像这样“买3个篮球”“买4千克”表示买了多少,也有个专门的名称是什么呢? 学生思考,教师引导学生回答:数量。

师:像表示袋数、包数、瓶数等,我们可以称之为商品的数量。(4)师:看看这两题,要求的是什么呢? ①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指名回答。②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 a.要求买3个多少钱。b.要求买4千克多少钱。

都是求一共用了多少钱,在数学领域里,一共用了多少钱叫总价。2.探究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

(1)师:知道了单价、数量怎样求总价呢?请同学们完成例4。师: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有什么关系吗?(2)学生根据例4汇报,教师总结板书:

× 3 = 240(元)× 4 = 40(元)单价 数量 总价

单价 数量 总价(3)你能写出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式吗? 学生思考,教师指名汇报,总结并板书: 单价×数量=总价

(4)根据这个数量关系,你能利用乘除法算式之间的关系,推算出其他的数量关系式吗?

三、课堂练习

完成教材第52页“做一做”。【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1.完成教材练习九第3、8题 2.完成《金榜行动》相应的练习。【教学反思】

第二篇:《三位数乘两位数·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参与自主探究活动,经历观察发现、大胆猜想、举例验证、归纳总结积的变化规律的全过程,获得探索规律的基本方法和经验。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发现、掌握并运用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探究规律的一般方法。

三、教学准备

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口算比赛

(1)62 =(1)204=

(2)620 =(2)104=

(3)6200=(3)54=

师:两组算式的积分别得多少?你们怎么算得这么快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积的变化规律

(二)探究新知 1.研究因数乘几的情况

看来,这三个算式中可能隐藏着某些联系、某些规律,为了便于发现,我们就一起按一定的顺序来观察。

(1)62 =

(2)620 =

(3)6200=

(1)三个都是什么算式?

乘号两边的两个数叫什么?乘得的结果叫什么?

(2)整体看这三个乘法算式,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下面我们就具体研究一下因数怎么变的,积怎么变的?积的变化有没有规律,有什么规律?积的变化规律。(板书课题:积的变化规律)

(3)从上向下观察这三个乘法算式:

从(1)式到(2)式,一个因数怎样?另一个因数怎样?积呢?看来(1)式和(2)式间有这种关系,还有哪两个算式之间存在这种关系?

从(1)式到(3)式,因数和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2)式到(3)式呢?两人互相说一说。

(4)刚才我们观察了(1)式和(2)式、(1)式和(3)式、(2)式和(3)式,你们发现什么共同的规律了吗?(在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

(5)我们通过观察这三个算式,发现了算式间的联系与变化,这个过程叫观察发现(板书:观察发现)。随后,我们根据发现进行了大胆猜想(板书:大胆猜想)――在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要想知道这个猜想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成立,是否正确?我们可以怎么办?(板书:举例验证)

(6)两人一组举例验证,我们刚才的猜想是否成立。

(7)汇报。

(8)回忆一下,我们归纳这条规律经过了哪几个环节?

(观察发现、大胆猜想、举例验证,归纳结论。)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不仅仅再次明确了本课知识点,更加明确了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究策略,这样真正做到了授之以渔,为后面的探究做好方法铺垫。

2.研究因数除以几的情况

(1)由此你能猜到,在乘法算式中,还可能有什么规律?

(2)两人一组,用我们刚才的方法来研究:在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也除以几这个猜想。

可以以口算题为例,也可以自己举例。

①204=

②104=

③54=

(3)汇报。

(4)通过验证研究,我们又发现了一个什么规律?

(在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就除以几。)

(5)刚才举例验证时,另一个因数除以几都行吗?除以0行不行? 为什么?

这条规律还要补充什么?(板书:0除外)

3.归纳小结:

最开始,我们发现在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变化,积也变化。通过整节课的学习,能完整地说说因数和积是怎么变化的吗?

师:谁能用一句话将发现的两条规律概括为一条?(在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积就乘几或除以几。)

4.应用规律。

完成例3下面的做一做第1题

【设计意图】根据前面探究积的变化规律的方法,每一位学生都亲自去经历探究规律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概括总结能力。

(三)规律拓展 研究两数相乘,两个因数都发生变化,它们的积变化的规律。(这部分内容作为弹性要求,应视学生情况决定是否选用。)

1.独立思考,发现规律。

请学生完成下列计算,并在组内述说自己发现的规律。

1824= 10545=

(182)(242)=(1053)(453)=

(182)(242)=(1055)(455)=

2.交流讨论,概括规律

组织全班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发现的规律,然后指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概括: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另一个因数除以(或乘)相同的数,它们的乘积不变。

【设计意图】不同层次练习的设计,让学生真正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并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热情,把学习引向课外。

(四)巩固练习

1.在○中填上运算符号,在□中填上数。

2475=1800 36104=3744

(24○6)(756)=1800(364)(104○4)=3744

(24○3)(75○□)=1800(36○□)(104○□)=3744

2.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完成例3下面的做一做第2题

【设计意图】通过基本练习,让学生不断加深对规律的认识与理解,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和归纳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切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第三篇: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9页及50、51页相关内容。

教材分析:《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都将直接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中来。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过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相比,在算理和算法上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学生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和探索并不会感到困难。但是,由于因数数位的增加,计算的难度也会相应的增加,计算中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3、能力目标: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及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时的进位。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师:王大伯在北京工作,过中秋节了,他很想念家中的亲人,决定在中秋与国庆双节期间回老家一趟,他买了12斤月饼,每斤45元,请同学们算一算王大伯买月饼一共花了多少钱?

(1)、让学生理清题意,找出题中的已知量和所求量。(2)、根据已知量和所求量列出算式

(3)、全班齐做,然后指名口答其计算过程,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师:在回老家的时侯,他为了节约钱,决定不座飞机,座火车,当他到家时,他算了算,从北京到老家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行145千米。那你们算一算从北京到王大伯老家有多少千米?

(1)由学生列出式子,师板书:145×12(刚才我们计算的是两位数乘两位,现在是几位数乘几位数了)

(2)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二、自主交流,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一)、估算 师:那你可以估算出145×12的大致范围吗?估算时,我们是先把一个数看成整

十、整百,再进行估算。小组交流讨论,你是如何估算的?(小组交流讨论3分钟)

师:哪位同学把你的估算过程和想法跟我们分享一下呢?

生:把145看成150,150×10=1500,150×2=300,相加等于1800。所以我觉得,大约是1800千米,但比1800小。(一定有生可以得到)

(二)、笔算

师:这个同学很有想法哦,那他估得接近145×12的积吗?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145×12到底等于多少。那要如何准确算出145×12的积呢?

生:用竖式计算。

师:也就是笔算乘法(板书)

师:那么要如何用竖式计算145×12的积呢?先在你们的练习本上试着算一算。

(学生尝试计算,师巡视,找二三位同学板演并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生1:拆分法,145×2=290,145×10=1450,290+1450=1740【不排除会有学生这样做】

生2:竖式计算

(全班学生齐做,把学生做错的几种不同情况,板书在黑板上)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位同学的竖式,有什么不一样?你们觉得那位同学是正确的?

生:……

师:我们一起用计算器来验算一下积到底是多少?你算对了吗? 让板演正确的学生讲一讲“你是怎么算的”

师:那1与5相乘的积要写在哪位数位上呢?是个位上,还是十位上?为什么呢?

生:写在十位上,因为1在十位上,相同数位要对齐

(此处,学生的表述可能不规范,可能说,“在这里的1表示的是10”,师要予以引导,得到这个之后,师可以再结合145×12=145×2+145×10,让学生明白145×12竖式的算理)

师:那列竖式计算145×12时,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么算? 生:2乘以145,再算10乘145 师:积要写在哪里?为什么?

生:10乘145的积写在十位上,因为1在十位上,数位要对齐 师:最后写什么? 生:将两次乘积相加 师:那其他几个同学的竖式有问题吗?有的话,问题在哪里? 生:他没有乘以百位,……

(师要强调我们现在算的是三位数乘两位数,要记得乘百位,可以和45×12进行对比。)

师:现在请同学们观察45×

12、的竖式有145×12什么不同?找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小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1)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2)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注意满十进一。

(四)、两位数乘两位数与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比较

三、仔细琢磨,细心计算,巩固新知 1、49页做一做。(4名学生上黑板板演,其余学生齐做,师巡视,辅导学困生,集体订正)

四、仔细想想,谈谈收获,归纳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生: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

师:那现在哪个同学可以来帮我们小结一下三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的步骤和要注意的地方啊?

生:先分位相乘,再将两次乘积合并相加,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满十进一。(此处,生的表达可能不够规范,师应给予引导)

五、作业布置P50:1、3、4、6

六、板书设计

这节课,我们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进一步学会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我们运用的就是迁移类推的办法,这是我们解决问题时经常采用的一种思路。要是让你计算四位数乘三位数或多位数乘多位数你有办法吗?你敢试一试吗?愿意动脑筋的孩子,请你们试试吧。

鼓励学生大胆的展示、交流:

1、数位对齐;

2、分位相乘;

3、合并相加;

4、满十向前一位进1,带上今天的收获,勇敢的去做这些题吧。

第四篇:《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

莒南县第四小学 徐婷婷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47页例1.【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已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经验,自主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选择合适的估算、验算方法进行估算、验算,培养认真计算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使学生经历利用旧知解决新问题的过程,提升知识技能的迁移水平,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算理。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计算。【学情分析】:

已有的知识经验:两位数乘两位数。【课前交流】:

同学们,今年的9月3日,是抗日战争胜利胜利70周年纪念日。我们国家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让我们再来回顾这激动人心的时刻。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1 页 学生观看视频,谈观看视频的感受。【教学过程】:

(一)唤起与生成

1、复习旧知

(1)师:同学们,其实在咱们的阅兵背后,还有很多的数学问题。(出示图○1)看这是空中梯队中的一个画面。战斗机有多少架? 2×4=8用口诀很简单就能看出来。

(2)(出示图○2)看,这是俄罗斯代表队。这个代表队由3个小方队组成。每个小方队有20人。那俄罗斯代表队有多少人? 20×3=60用整十数乘一位数口算就能解决。

(3)(出示图③)看,最能展现中国军人风采的就是 咱们的徒步方队。

这个方队一行有24人,有这样的15行,那这个方队一共有多少人呢?24×15=350现在咱们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笔算出了这个方队的主体部分是350人。(出示方队符号化到区域图的过程)再加上两位将军领队,那这个方队一共有352人。

2、生成问题

一个方队352人,那如果有12个方队一共有多少人?

【设计意图】:对以前的乘法口诀、多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2 页 位数口算以及笔算进行旧知串联,进而引出新知。

(二)探究与解决

1、估算

师:一个方队352人,那如果有12个方队一共有多少人?怎样列式?(352×12)

师:大家看这个算式跟咱们刚才的算式有什么不同?现在变成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看来,整数乘法这个小朋友又长大了,变成了三位数乘两位数,这就是这节课咱们主要研究的内容:三位数乘两位数。(板书课题)

师:那352×12这个积得有多大呢?是10吗?那是100吗?那是1000吗?那大约是多少? 学生估算,并说一说估算的方法。

2、笔算

师:要想知道这个积到底是多少呢?怎么办?(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咱还没学呢?你能会吗?(1)学生试做,尝试计算

(2)展示做法,理解算理 a.正确算法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3 页 师:请你先来介绍一下你的做法。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发言。(先用个位上的2乘352得704.再用十位上的1乘352得352个十。最后把这两个积相加得4224.)b.数位错误

出示数位对齐错误的案例。

师: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学生解释原因。)

师:第二个积的位置写错了。大家觉得呢?2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究竟这样对位对不对呢?咱们一起来看。(3)课件演示、巩固算理

师:先算什么?(先用个位上的2×352得704。也就是先求出了2个352是704,。末尾与个位对齐。它表示的是704个一。)再算什么?(再用十位上的1×352得352个十。也就是求出了十个352是3520第二个积末尾的0可以省略。)这里的352就表示什么?352个十。所以这个2在十位上就表示2个十。因此第二个积的末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4 页 尾应该与那一位对齐?十位。最后算什么?(最后把两部分相加也就是12个352是4224)(4)与估算结果对比

师:大家看这个积在不在咱们估算的范围内。他更接近哪一种估算的方法呢?

【设计意图】:教师根据学生的估计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在数轴上找出准确值的点。

(三)训练与应用

1、基础练习

师:现在三位数乘两位数大家都会了吗?那这几道题你还会做吗?

拿出作业纸上,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投影作业:第一个算式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5 页 师:这里有两个积238,表示的意义相同吗?(第一个238表示238个一。第二个238表示238个十。)看来积的位置不同,表示的意义就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本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积的位置不同,结果就不同的原因。第二个算式

对比32×124和124×32的竖式书写怎样更简单高效。师:32×124得3968,这个结果你同意吗?有没有不同答案? 咱们看竖式,我发现很多同学都是这样列竖式的?能说说想法吗?

你的意思是把两个因数的位置这么巧妙的一交换,原来把复杂的问题就变简单了。就把它转化成了咱们今天学习的三位数乘两位来计算了是吗?了不起的想法。还有同学是这样做的。

他先用个位上的4乘32得128,又用十位上的2乘32得64个十。最后用百位上的1乘32得什么?32个百。所以第三个积的末尾与哪一位对齐?百位对齐。如果乘到千位呢?积的末尾应该与那位对齐?乘到万位呢?积的末尾应该与那位对齐?万位。看来乘到哪一位积的末尾就要与哪一位对齐是吗?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6 页 础上还能乘更多位数。看来数学学习就是这样,只要掌握了方法,就能举一反三。

对比方法:那大家之所以多数都用第一种方法来计算的原因是什么呢?生答。是的。数学不但可以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更追求合理、灵活的方式去处理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本题的练习、让生体会到数学中可以用不同方法进行解决问题并且从对比中体会到选择更简便的方法。那两道题都做对的同学请举手。这么厉害?好,分享一下你的成功经验,那两道题都做对的同学请举手。这么厉害?好,分享一下你的成功经验,在今后的计算中,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吗? 师小结:大家的提醒非常重要,在计算时咱们不光要算对、正确对位。还要养成认真、细心检查、验算的好习惯。看来大家都是学习中的有心人。那你平时都是如何进行检查验算的呢? 【设计意图】:通过生生提醒在做题的同时提高学生认真计算的能力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2、解决问题

出示:中国解放军每分钟走正步116步,每步75厘米。中国解放军每分钟走多少米?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7 页 师:怎样列式?116×75这里有三个答案,只有一个是正确的。你会选择哪一个呢?不用计算,怎样判断? ○18701 ○2870 ○38700 学生动脑筋判断,并说明理由。师:怎样列式?116×75 这里有三个答案,只有一个是正确的。你会选择哪一个呢? 不用计算,怎样判断?

这么统一?还有没有不同的答案?如果有,继续追问:还有不同想法吗?若没有,说说原因。○18702 ○2870 ○38700 师:你的想法是? 870太小了。

为什么你说他太小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不可能是三位数。你怎么知道不可能是三位数的?引出估算。数学讲究有理有据,谁来帮帮他?引出估算。

大家听出来了吗?他用了什么方法?估算。看来估算不但能帮助我们预测结果的范围还能帮助我们判断结果是否正确呢。看来通过估算咱们也发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应该是4位数或者是5位数。但绝不可能是3位数。善于思考的孩子。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8 页 师过度:那870就被排除了。

师:那看来准确结果就在8701和8700之间了。第一个8701对吗?不对。说说原因。末尾数相乘是0.哦,大家看,他说两个因数末尾数相乘56---30,击积的末尾一定是几?0。在这里用末尾数相乘的方法就能快速、准确的判断结果是错误的。火眼金睛阿。数位:通过估算来引导

师小结:一道题引发了大家这么多思考。大家思考的过程中自觉地就利用了咱们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排除的方法、推理的方法、灵活的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方法。今后,如果想对积进行快速验算可以用什么方法?末尾数相乘、看数位、估算。师:如果想正确验算呢?看,认识他吗?(出示计算器)对于这种大数的计算,咱们还可以借助计算器来进行验算。老师帮大家算一算。注意,输入要正确,看来正确结果就是8700厘米。【设计意图】:通过多种方法对结果进行验算,培养学生合情推理的能力以及合理利用旧知解决问题的能力。

3、挑战自我

师:看来现在三位数乘两位数大家都不在话下了,(出示课件图)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9 页 那四位数乘两位数大家会算吗?五位数乘两位数呢?更多位数乘两位数你还该不敢挑战?好,课下同学们可以继续研究。

(四)小结与提高

那大家还记得咱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习整数乘法的吗?咱们从二年级上册的表内乘法开始,又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在这里我们第一次接触到竖式的这种计算方法。又以此为基础,又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今天我们又在这些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新知识。这种方法在我们数学上就叫做迁移(板书迁移)。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习又开启了我们学习多位数乘多位数以及小数乘法的大门。期待着同学们今后的精彩表现。好了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10 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11 页

第五篇: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3、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重点难点: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理解“用两位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训练

师:咱们先进行口算大战,看看谁的表现最出色,先听要求:老师每一小组任意抽一名同学,被老师抽到的6名同学代表你们小组进行抢答,回答正确加1人。

出示口算卡片 2.笔算

23×15

30×87 师:不要骄傲,还有难的啊!这次的规则是谁先做完,给谁板演的机会,做完后举手告诉老师。

笔算后,由学生说说笔算的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师: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今天我们来进一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信息窗3的情境

1.教师和学生交流信息窗的信息

师:同学们知道2008年奥运会帆船、帆板项目是在哪个城市举办的吗?为了迎接奥运,青岛现在新建了高速公路。请同学们打开课本37页,通过观察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板书信息)

2.根据信息窗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板书: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高速公路二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3.问题怎样解决?咱们先来列出算式。学生列式。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解决问题一: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1)师:算式中是三位数乘两位数,你准备如何解决?听好老师要求:先自己独立解决,然后把你的方法在你们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这些做法都对吗?

师:有没有不同的做法?师引导:为什么积的末尾和十位对齐?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2.解决问题二:高速公路二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师:咱们解决了第一个问题,还有一个问题等着咱们呢。自己能解决吗? 学生可能会有两种竖式:

师:观察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想法? 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明确第2种比较简单。

师:像这样的算式,可以先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根据两个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几个0。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象这样的算式应注意什么问题?

四、自主练习

师:同学们出色的解决了这两个问题,那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同学们还有问题吗?那下面咱们进行练习,看看谁能全部过关,对自己有信心吗?P38页自主练习第一题,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先做第一行,把第一行做到练习本上,开始。

五、总结

师:时间过得真快,一节课马上要结束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感受,学到了什么,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吧。

我的反思:

下载四年级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三位数乘两位数(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年级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三位数乘两位数(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设计doc

    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因数中间、末尾有零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课本第53页的例2,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八的3—4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1课时:笔算乘法(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方法。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最终定稿)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第四单元三位数 乘两位数第一课时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已有的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精选]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待解决问题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喜欢看课外书吗?前几天老师买了一套少儿百科全书,付了128元,如果买2套付多少钱呢?5套呢?......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1、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第七册46页例1及相应练习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三位数乘二位数的笔算乘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七册的内容之一,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已经学过三位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三位数乘两位数 教材地位作用:本课知识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积小于100)、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两位数乘三位数教学设计

    两位数乘三位数教学设计 向阳峪小学:庞宝山 一、导入 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四位朋友,想知道他们是谁吗?(课件出示) 谈话:原来都是我们的老朋友,他们每一位都带来了一个秘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