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阿长与《山海经》教学实录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阿长与(山海经)》.
事先同学们已经读过了这篇课文,有一位同学阅读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在文中作者对阿长的称呼为什么会有三种?先请大家找一找看看是哪三种.
生1:“我的保姆”“长妈妈”还有直接称呼“阿长”
师:很好.先让我们来休会一下叫“阿长”时的情形.谁来说说称阿长为“我的 保姆”时,文中的“我”是一种什么身份?
生2:主人,或者说是一位少爷.
师:不错,在儿时的“我”的最初印象中把她当保姆看待的时候,“我”对她的情感是怎样的?
生3:那时“我”对阿长的情感是“实在不大佩服”她,甚至还有些讨厌.
师:能说说原因吗?
生3:书中说她喜欢切切察察,就是搬弄是非,睡相也不好,还要讲许多的规矩.
师:这是一个怎样的阿长呢?
生4:我觉得她没有文化.
生s:我觉得她粗俗,是个地道的农村妇女
师:面对这样一个粗俗、无文化的阿长,“我”实在不大佩服她.但是时阿长的情感一直是这样吗?有没有发生改变?请大家谈一谈.
生6:“我”对她的情感发生了变化.在听到阿长讲长毛故事之后,“我”对阿长有了“敬意”.
生7:当阿长给我买来了《山海经》,“我”对阿长也产生了“敬意”.
师:这两处所表达的敬意一样吗?
生8:应该是一样的.以前不佩服她,在听到阿长讲长毛故事后,看到阿长买来《山海经》后,就佩服阿长了.
生9:不一样.在阿长买了《山海经》后文中说“又使我发生了新的敲意”,这里的“新”宇说明和听长毛故事后的敬意是不一样的.
生8:这个“新”宇可以理解为更深刻的意思,就是产生了更深的敬意,为什么不
师:老师非常高兴,同学们能从文中找出根据,而且还细心地找出关键词浯进行分析.咱们先不下结论,再休会一下“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一句话的意思.大家看,这个“敬意”前面还有什么修怖词浯呢?这些修怖词浯有什么作用呢?
生10:前面有“有一时”,还有“空前”.“空前”说明这种敬意“我”以前从
未有过,而“有一时”是指这种敬意是一个阶段的,是暂时的.
师:分析得太好了.文中有一处交代了这“一时敬意”的结局,谁能找出来?
生u:“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淡薄起来,但完全消失,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生稍作停顿)哦,我知道了,这种“敬意”与阿长买《山海经》所产生的“敬意”是不一样的,因为前面的那种“敬意”已经消失了,后面产生的“敬意”肯定是另外一层意思.
师:你的思维很敏捷.在阿长讲了长毛故事后,作为小孩的“我”惊异于她有这样伟大的神力是很自然的,但这种“敬意”是小孩因为无知好奇而产生的惊砑,因此作者说这种“敬意”是“特别”的.在后来阿长给“我”买来了《山海经》,“我”产生了“新的敬意”,这种“敬意”才是一种真正的敬佩之惜.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
生12:因为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辜,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师:买一本书就有这样伟大的神力,大家会不会觉得有些夸张呢?我们还是先来看看在“我”的眼里《山海经》是一本怎样的书吧.,《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小孩子肯定喜欢看
生14:《山海经》不但有趣,给我买来的《山海经》尤其珍贵. 师:请大家根据课文再想象—切.(学生思考了片刻)
还非常难得,“我”到处搜寻也没得到,所以阿长
生15:阿长走了许多路,跑了几家店都没结果.最后她来到一家店,问:“店家,有‘三哼经’卖吗?”店家一听莫名其妙,“‘三哼经’?没听说过.”阿长恳求道:“再看看,有许多画儿的.”店家找了一通,“给,只有《山海经》,没有你说的‘三哼经’,买不买?”阿长想了想,先买来再说吧.于是,阿长买下了《山海经》.
师:老师为你丰富的想象所折服.我想你确实体会到了阿长所经历的艰辛.她的确有别人做不到她却能做到的神力.这种神力的产生只可能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她对哥儿的一一
(学生异口同声:爱!)
师:是的,这就是爱的力量,只有如此休会,我们才明白面对《山海经》“我”会有如此的震撼一一“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才会知道“我”为什么会全身震惊,那是因高兴而颤抖.文中的“我”深刻感受到了阿长对自己的爱,到此“我”对阿长的情感才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很显然,阿长买回《山海经》是使“我”情感发生变化的关键.那本文的题目为什么不直接叫《阿长买(山海经)》呢?
生16:在这件辜之前还写了阿长的许多事情,这样拟题概括不了文章的内容.
师:不错.但理由还不充分.请注意,把这个“与”宇放在阿长和《山海经》间作者有什么用意呢?
(学生思考,稍后,有人回答)生17:好僳说阿长和《山海经》有些相同的地方.
师:你的感觉很敏锐,请继续思考:阿长和《山海经》对于“我”来讲有什么共同之处? 生18:(顿悟)对“我”来说阿长和《山海经》在“我”人生路上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师:作用相同吗?
生18:应该不相同,要是相同就可以把题目直撸叫《pq长》或者叫《山海经》了.
师:确实《山海经》对“我”的帮助大家一目了然,但是要想知道阿长在“我”人生中的影响,我们先要来看看阿长的真正为人.大家能不能根据她所做的其他事情,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对她做个评价呢?可以相互交流一7
(学生讨论)
生19:吃福橘这个片段中写阿长神情很郑重,还有惶急,实际上是表现了阿长为我们大家祝福的真诚,体现了阿长很爱“我”.
生20:阿长教“我”一些规矩,好僳是在教育“我”吧.
师:那阿长给“我”讲荒诞的长毛故事也是在教育“我”吗?(停顿)她为什么不给“我”讲一讲太平天国的历史呢?如果这样那该多好啊!
生21:阿长没有文化,她不懂这些.
师:是啊,她见识有限,头脑中只有这些道听途说的故事.不用多说,叫“我”吃福橘、守规矩,不正像一位爱子之深的慈母的唠叨吗?讲长毛的故事和儿时听妈妈讲“狼外婆”的故事有什么两样呢?看来阿长不但照顾“我”,还自动承担了一份教育“我”的职责,虽然她做得不太好,但是那样的尽心尽力.再看看“睡相不好”个片段仅是为了表现阿长的粗俗吗?(稍停顿)请大家看文中一处细节描写.当“我”的母亲委婉地指出阿长睡相不好,影响了“我”的睡眠时,阿长的反应是“她不开口”,大家想过没有,她为什么不开口?
(学生没想到老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一时部沉默了)
师:没关系,我们来帮阿长回答好吗?想想可以有哪些回答?
生22:可以这样说:太太,我没有影响哥儿的睡觉。也可以这样说:太太,我一定记住您的话,下汝不敢了。
师:分析一下这样说话的人可能有什么特点?
生24:第一种在狡辩,很无赖,第二种显得很世故、圆滑。
师:是呀,可是阿长不是这样的人,所以她不开口。她为什么不说这些话呢?
生25:因为她知道自己改不掉这个毛病。这是一个很实在很朴实的阿长。
师:是的,就是这样一位实在、毫不做作的阿长给了“我”最真挚的爱。当“我”感受到这份爱的时候,是以怎样的身份称阿长为“长妈妈”?这个称呼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生26:是以儿子的身份这样称呼,包含了对长妈妈的敬爱之情。
师:可见阿长以她的淳朴善良、真诚的爱影响着“我”,也可以说教育着“我”,所以说她在“我”人生路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是一位多么淳朴善良的阿长啊!当然结尾处还写到她的孤寡穷苦。一生穷苦、善良淳朴,这实在是那个时代普通百姓的一个真实的写照。带着这种理解,哪位同学说说结尾处作者为什么直呼长妈妈为“阿长”?
生27:这是把长妈妈当做普通的劳动人民中的一员。
师:不错,作者看到了阿长身上所具有的劳动人民最本质的品质:淳朴善良,并且对她寄予了深切的同情。让我们带着无比的怀念来吟咏文章的最后两段吧。
(学生深情地读着)
师:能不能告诉老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哪些感受?
生28:我感觉到作者在文章中包含的情感很丰富,有时像慈母一样的阿长的敬爱、怀念之情,还有时间长这样的劳动人民的熟爱和同情。
生29:开始读课文觉得阿长粗俗,没有文化,后来知道了阿长原来是那样的淳善良,那样爱“我”,这篇文章的表达不是直播的,好像拐了弯。
师:对,不是平铺直叙的,是曲折的。行文一波三折,作者以感情的变化为线索把本文丰富的内容串联起来,又运用了韵味无穷的浯言,使得这篇散文平实而又深刻,凝练而又丰富。同学们,当你们再面对散文的时候,是否也尝试着从浯言、情感、结构这三点去加以揣摩和欣赏呢?这节澡就上到这里,下课。
第二篇:《阿长与〈山海经〉》教学实录
育星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阿长与〈山海经〉》课堂实录
该课获2009年安徽省7-9年级语文优质课评选一等奖
杨 婧/执教、整理
师:有人曾这样评价过一位作家:“人们只看到他横眉冷对的斗士模样,可在他的内心深处,却涌动着一股爱的热血……”同学们,你们知道这说的是谁吗?
生(齐):鲁迅先生!
师:没错。当鲁迅先生回忆起自己童年的保姆阿长时,胸中炽热浓厚的真情便顺着笔尖流淌而出,凝聚成了这篇《阿长与〈山海经〉》。
(板书课题:阿长与《山海经》。)
师: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用简练的语言归纳:鲁迅先生回忆了哪些与阿长有关的事情?
(生标注自然段,开始默读课文。用时约5分钟。)
师:好,大家都已经通览了全篇。哪位同学想成为这堂课的第一个发言者?
(生左顾右盼,有几位学生举起手来。)
师(微笑鼓励):好,有请这位“开创者”。
生1:我觉得这样归纳比较好:介绍了阿长名称的来历、喜欢切切察察、“大”字型的睡姿、元旦的古怪仪式、讲长毛的故事和送“我”《山海经》。
师:好的。请坐。大家觉得他回答得怎么样?
生(杂):好!挺好的!
师: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老师也和大家看法一致。
(屏显。)
回忆长妈妈:名称的来历、絮说的毛病、占地的睡姿、繁琐的规矩、长毛的故事、买书的经过。
师:大家认为最让鲁迅先生难忘的是哪件事?
生(齐):买《山海经》!
师:请同学们自读19-26自然段买《山海经》的部分。让文字重现那难忘的一幕。
(生自读。用时约2分钟。)
师:嗯,大家读得很投入,应该能与文中的小鲁迅感同身受了。那么,在买《山海经》前后,“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生纷纷举手。)
师:好,请你来说。
生1:“我”听远房叔祖提到《山海经》,就念念不忘。很“渴慕”,阿长为“我”买到了《山海经》之后,“我”感到“全体都震悚起来”,特别惊讶。
师:你能抓住课文中描写心情的关键词句,很好!请坐。绘着奇异图画的《山海经》在“我”的心里埋下一颗渴慕的种子,而阿长则奇迹般地将惊喜带到了“我”的面前。
(屏显。)
得书之前:渴慕;得书之时:惊喜。
师:鲁迅先生最擅长用精炼的文字来传情达意。请同学们找出能体现“我”对书的渴慕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
(生勾画语句并朗读。用时约1分钟。)
(屏显。)
读出渴慕。
/ 4 育星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师:好。让老师欣赏一下你们优美的朗读吧。请你来试试。
生1:“他说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可惜现在不知道放在那里了。”
师:书的内容有趣吗?
生1:都是些奇人怪兽,有趣。
师:谁来点评一下她的朗读?
生2:她重读了几个副词,表达了“我”没有办法买到书的那种无奈和失落。
师:朗读和点评得都很出色啊。请坐。
生3:“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师:能用一两个成语来形容这种感受吗?
生3(略思索后):寝食难忘、日思夜想。
师:很好。请坐。我从大家的朗读中,听出了小鲁迅对《山海经》的浓厚兴趣、寻书无果的沮丧、念念不忘的渴慕——真可谓“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啊。
(板书:书——渴慕 惦念。)
师:当这本令“我”朝思暮想的书终于出现在“我”眼前时,“我”又惊又喜。请同学们齐声朗读第25自然段,去体会那瞬间的震撼。
(屏显。)
品出惊喜。
(生齐读课文。)
师:嗯,有些喜悦的味道,但还不够强烈。大家再试一次,好吗?
(生再读,有显著进步。)
师:很好,很好。得书之喜,溢于言表。那么,“震悚”之“惊”,又来源于何处呢?请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
(生热烈讨论。用时约2分钟。)
师:好,请各小组派出代表交流和切磋。
生1:“我”之所以会那么震惊,是因为“我”原先认为没有机会买到《山海经》,几乎放弃了。现在忽然得到了,有点难以置信。
师:嗯,有道理。请坐。
生2:我们小组认为,不仅是因为书,更是因为人。“我”根本没想到阿长能买到《山海经》。她不识字,连书名都错念成“三哼经”了。然而,“我”翻了翻,果然是那本书。阿长竟然买对了,所以很惊讶。
师:嗯,这个小组书读得很细致,发现阿长居然凭借“三哼经”这样一个模糊的读音,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生笑。)
生3:我们小组同意第2小组的看法,但还有些补充。课文第26自然段写道:“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这也使“我”震惊。
师:别人和阿长一样为“我”尽心尽力找书了吗?
生3:没有。“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
师:那个称我们为“小友”的老人肯帮忙吗?
生3:“他是很疏懒的。”
师:在所有人都毫不在意之时,阿长却实现了“我”的愿望,可见她对“我”是多么关注和关心。然而,“我”之前对待她的态度如何呢?我们一起来看第22段。老师先来示范读给大家听。
(师范读第22自然段。)
/ 4 育星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师:请同学们一起读一遍。
(生齐读。)
师:从重读的几个副词中,我们读出了“我”对阿长的——
生(杂):轻视、厌恶、冷淡、不以为然……
师:果然“团结就是力量”!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探究出了“我”震悚的原因:“我”一直厌烦、憎恶阿长,却忽然发现阿长是全心全意关爱着“我”的,“我”能不受到震撼吗?让我们齐读23-26自然段,感受阿长对“我”朴实真挚的爱,以及“我”对阿长的肃然起敬。
(生齐读。)
师:我想,不仅是小鲁迅发生了转变,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应该也受到了感染。我们配合起来,再读一遍,好吗?
(生齐读。)
师:那伟大的神力,其实并不玄妙,就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内心最朴素的情感,但这爱确实是伟大的,它让鲁迅先生铭刻一生,以至在46岁那年还要写文纪念。
(板书:人——关爱 难忘。)
师:下面,我们推荐一位同学,再次朗读这篇文章中最精彩的部分。
(学生们很快达成一致,推举出了一位女生。)
师:让我们在她优美的朗读声中,融入那段人间真情。
(该生朗读第23-26自然段,音色清亮,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动人心弦。)
(生鼓掌。)
师:回忆着阿长与“我”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她买来书时慈爱的笑脸又浮现眼前,那熟悉的声音“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还回响在耳边……但,阿长却已不能再陪伴“我”的左右了!
(屏显。)
诵出感念。
(板书:情——感激怀念。)
(师范读第30、31自然段后,生齐读该段。)
师(如泣如诉地):一个不幸的孤孀,把她的爱无私地传递给了“我”。如今,我遥望着她的坟头,抒发出最深情的祈祷——“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师生共同朗读,将结尾抒情反复强调,将感情推至最高潮。)
师:一本小小的《山海经》,让“我”感受到了长妈妈爱的温暖。其实爱很简单,它就在我们身边。大家能说说你亲身经历的真情小事吗?
生1:记得一个周日的早晨,妈妈骑车送我去辅导班上课。那天风很大,妈妈骑得很艰难。骑着骑着,她忽然停下来,去为我买早点。我原本还在为周日不能睡懒觉而抱怨,但在那一刻却开始自责,觉得妈妈真的为我付出了很多。
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你是个懂事的孩子。
生2:有一次我坐公交车,看到一位衣衫破旧、身上还散发着汗酸味的民工模样的人。当车上上来一位盲人时,其他衣冠齐整的年轻人都没有任何反应,那位民工模样的人却立即把位子让给了盲人。他的行为让我很感动。
师:是的。他和阿长一样,是卑微、平凡却值得我们尊重的人。爱,需要去发现。这样动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等待着我们去寻觅和倾听。最后,老师以自己写的一首小诗来结束本课。
(屏显。)
爱,是妈妈手中的红雨伞,为我撑起一片漫步的晴空。
爱,是老师指间的白粉笔,为我画下一道奔跑的轨迹。
/ 4 育星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爱,是同学肩上的黑风琴,为我谱出一支跳跃的歌曲。
师:爱,是不能忘记的。让它汇成一股清泉,荡涤误解和隔膜,滋润你我心田。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 4
第三篇:阿长与《山海经》教学实录 与 反思
教学实录:
阿长与《山海经》
师:上课之前我们先看一个人(幻灯展示鲁迅的照片),他是谁? 生:鲁迅。
师:鲁迅先生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他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有一部散文集是——《朝花夕拾》,在这部散文集中,我们认识了他体弱多病爱放风筝的——弟弟,三味书屋里有点迂腐又有点可爱的——寿镜吾老先生,还跟一个为我们讲述美女蛇故事的人有过一面之缘。她就是——阿长。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片专门记述阿长的文章,让我们一起走近阿长,去了解她的故事。(幻灯展示题目、作者,同时板书题目。)
师:首先我检查一下大家预习的情况,找同学读一下大屏幕上的字词。生1:读字词。(出现错误)生2:纠正生1的错误。
师:重点强调其中的两个字的读音 憎恶
粗拙,大家齐读一遍。师:还布置了一个预习作业,说一下阿长名字的来历,形象和身世。
生1:阿长不是她的名字,先前的先前,我家有一个女工,身材生得很高大,这就是真阿长。后来她回去了,我那什么姑娘才来补她的缺,然而大家因为叫惯了,没有再改口,于是她从此也就成为长妈妈了。
师:哦,她的名字我们大家都不知道,说明她的地位非常的——卑微。哦,她沿用了别人的名字阿长,她是否是很修长的呢? 生2:不是,她生得黄胖而矮。
师:哦,黄胖而矮,漂不漂亮?——不漂亮。黄种人是以白皮肤为美,胖瘦除了唐朝是以瘦为美,高矮是以高为美,所以她不仅仅是不漂亮,甚至是长得很丑。那么她的身世呢? 生3: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师:孤孀是什么意思? 生3:死了丈夫的女人。
师:也就是我们说的寡妇。死了丈夫,又没有亲生的孩子,她的身世非常的——凄惨。师:就是这样一个身份低微、相貌丑陋,身世悲惨的人陪我从小长大,与我朝夕相处。大家想想,如果你是小时候的“我”,你喜欢有这样的保姆么?(展示幻灯片:初识阿长:你喜欢有这样的保姆么?)
生1:不喜欢。她长得很丑。
师:哦,长得丑,看着不舒服,不喜欢。
生2:喜欢。虽然长得丑,但不能以貌取人。我非常喜欢《山海经》,她为我买来了。师:哦,为我买来了我喜欢的书,满足了我的心愿,所以我喜欢她。(板书:满足我的心愿)生3:不喜欢。他挤占了我睡觉的地方。
师:挤占了我睡觉的地方,而且摆成一个——“大”字,“我”家是一个非常文雅的知识分子的家庭,她这种行为文雅不文雅啊?——不雅。所以我不喜欢她。(板书:不雅)生4:喜欢。在元旦早上让我说“恭喜恭喜”,既祝福自己,也祝福我,非常的关爱我。师:非常的关心我,爱护我,所以喜欢她。(板书:关爱)
生5:不喜欢。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
师:哦,经常嘁嘁喳喳,到母亲那里告我的状,她非常的——多嘴多舌。(多嘴多舌)生6:喜欢。她经常给我讲故事。师:哦,作为一个保姆,她的分内职责是——洗衣做饭。但她还给我讲故事,非常的喜欢我,爱护我,对我十分的关爱。师:大家两种意见:一种是喜欢,因为她非常的爱我,给我讲故事,满足我的心愿;一种是不喜欢,因为小时候都喜欢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而她却老是约束着我,告我状,又挤占我睡觉的地方。那么被她从小带大的“我”对她又有着怎样的感情变化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去透视鲁迅眼中的阿长。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用波浪线划出表明“我”对阿长感情变化的词语或句子(展示幻灯片:读懂阿长:透视鲁迅眼中的阿长——请用波浪线划出表明“我”对阿长感情变化的词语或句子)
生1:50页第1段,知道她谋死了我的隐鼠的时候,我非常憎恶她。师:对她憎恶。
生2:51页第3段,我实在不大佩服她。最讨厌她切切察察。师:还讨厌她什么?
生2: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摆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生3: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
生4: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她却有伟大的神力。师:大家找得非常好。(幻灯片展示: 不大佩服
厌烦
→特别的、空前的敬意 → 憎恶→ 新的敬意 讨厌)师:一共对她产生过几次敬意?——2次。这2次敬意一样么?——不一样。怎么不一样的?先来看第一次产生敬意的事情是—— 生1:给我讲长毛的故事。
师:你来谈谈你对长毛的故事的理解。生1:我觉得这个故事很荒谬,很荒唐。师:也就是说你并不相信这个故事对吧?那小时候的我相不相信呢?——相信。并且由此对阿长产生了深深的敬意。所以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敬意是出于年幼的——无知与好奇——而产生的。所以这个敬意的结果怎样?
生1:逐渐淡薄起来,在知道她谋死了我的隐鼠之后完全消失。师:第二次产生敬意的事情是-生2:她给我买了《山海经》。师:谈谈你对这件事的理解。生2:我非常渴慕得到《山海经》,阿长为我买来,我非常的感激她,认为她非常值得我佩服。
师:恩,所以这个敬意是真正的敬佩。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引起我对阿长感情发生根本性变化的事情是——她为我买来《山海经》,下面我们就来重点看一下这部分。找个同学读一下第19-28段,其他同学在听的过程中,找出最能表现我对《山海经》喜爱的词语和句子。(幻灯展示:找出最能表现“我”对《山海经》喜爱的词语和句子。)
生1: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了,说明我除了玩的时候都念念不忘这部书。
生2: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说明我很喜欢这书,这么多年过去了,书的样子还在眼前。
生3: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我从没有对阿长提起过,但她都来问我这部书了,说明我对书的喜爱,在很多场合都提起这部书。
生4: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从我得到这部书的反应来看,我非常的喜欢它。
生5: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得到了书,连她害死我的隐鼠都能原谅了,可见对这部书的喜爱。师:大家说的非常好,那就是这样一部我如此喜欢的书,当阿长来问的时候,我是什么反应? 生1:说了也无益。
师:我为什么觉得“说了也无益”? 生:她又没有文化,跟她说了没有用。
师:就是这样一个我认为跟她“说了也无益”的阿长,最终为我买来的《山海经》,我的反应是怎样的?
生2: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 师:这样的反应说明了我拿到书后怎样的心情? 生2:震惊、喜悦。
师:哪几个词最能体现出这种心情? 生2:霹雳、震悚、生3:赶紧
生4:全体、果然,“果然”写出了喜出望外。
师:很好,那么这几个词就是我们读得时候应该重读的。谁来读一下这一段? 生5:读
师:非常好,给她点掌声。拿到书后,我是非常的开心,可是我们有没有想到目不识丁,把《山海经》念成“三哼经”的阿长是怎样为“我”买来书的呢?下面就给大家3分钟的实践小组合作讨论,形成文字,包括1句神态描写,1句语言描写,1句动作描写。师:好,哪个小组来展示一下你们的成果。生1:阿长走进一家书店,认真地询问道:“满怀期待的来到一家店铺,问“老板,你这卖’三哼经’吗?”老板回答说:“我们这没有啊!”阿长失望的走出了这家书店,又满怀希望地走进了另一家店,她问老板:“你们这有‘三哼经’吗?老板细心地回答道:“是不是《山海经》啊,你买回去看看是不是?”阿长买了《山海经》给了鲁迅,看到鲁迅欢喜的样子,阿长非常高兴。生2:
师:老师为大家丰富的想象所折服。我想大家确实体会到了阿长所经历的艰辛。她的确有别人做不到她却能做到的神力。这种神力的产生只可能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她对“哥儿”的深深的爱。“哥儿”也感受了到了这份爱,所以对她的感情发生了根本变化: 生3: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师:而她给我买的这四本书,在我心中的地位如何? 生4: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师: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为什么最为心爱?这书非常的精美和漂亮么?——不是。那是因为什么呢?
生4:我本来就很喜欢,而且渴慕了许久才得到。生5:是阿长历尽艰辛买来的。生6:在这本书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可见这书不仅满足了我焦灼的心愿,更点燃了我求知的兴趣。
师:大家说的很好,其实阿长何尝不像这《山海经》一样呢?她有许多的缺点,但更有优点,她虽不光彩照人,但却让我们倍感亲切,她和《山海经》一样,都对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都是我所珍爱的。这种先写不足,再写优点的写法叫做——欲扬先抑(板书: 不雅
欲扬
多嘴多舌
→
关爱
满足我的心愿 规矩多
先抑 通过这种手法,让我们真正的了解了阿长,认识了一个真实的长,也愈加的喜欢阿长。正因如此,“我”多年以后回忆起阿长时深切的说道——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好,你来深切地朗读这句。、生1:读
师:恩,不够深切,要有深深的感激,还有怀念。生2:再读。师:不错,让我们怀着深深的感激与怀念,再一次深情地祝福阿长:——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师:我想,在我们的身边一定也有和阿长一样的人,让我们一起来寻找生活中的阿长。(展示幻灯片:寻找阿长: —寻找“我”身边的阿长 你觉得阿长像你身边的谁?是年迈不识字的老祖母、爱唠叨的母亲、还是爱管闲事的阿姨……爱的方式有很多种,也许他们的方式是当时的你所不能理解或接受的,但是有一天你读懂了他们。作业:1 以“读懂身边的爱”为话题,写篇随笔。(要求)2 课外阅读《我最恨的人去了》(2004年《视野》综合版11期)师:第1题说明要求。注意借鉴文中 欲扬先抑和详略结合的写法。师:好,这节课就到这儿。下课。
教学反思:
整体上设计了4个问题:初识阿长,你喜欢这样的保姆么?对文章所涉及的关于阿长的所有事件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读懂阿长部分3个大问题:找出对阿长感情变化的句子;找出我对《山海经》喜爱的句子;找出我对阿长来问《山海经》的反应。在读懂阿长部分,通过找对阿长感情变化的句子,让学生明确阿长给我买来山海经是我对她态度的关键转折点,是文章的重点。通过后两个问题解读阿长给我买山海经所体现出的她对我的爱以及我对她的感激。同时用山海经和阿长进行类比,引出欲扬先抑的写法。个人感觉整堂课环环相扣,衔接紧密。
不足之处主要有3点:1 在对“我”的称呼上,有些地方出现口误,成为“鲁迅”,没有将“我”贯彻始终。2 读19-28段的同学朗读时有1个字出现读音错误,忘记纠正。3 时间的把握仍然欠缺,在第一个题“你喜欢这样的保姆么?”上花费时间较多,直接导致了后面探究讨论的题的时间略少,讨论不够充分。
第四篇: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与《山海经》·知识点精析
一、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骇(hài)疮疤(chuāng)掳(lǔ)诘问(jié)孀(shuāng)惧惮(dàn)玑(jī)霹雳(pī lì)震悚(sǒng)懿(yì)僧恶(zēng)颈(jǐng)灸(jiǔ)矩(jǔ)
二、需掌握的多音多义字
wù憎恶kōng空前bâi背地里恶ě恶心 空 背kîng空闲bēi背包â恶毒bï淡薄tiē妥贴mï模范薄báo薄厚 贴tiě请帖 模mú模样bî薄荷tiâ碑帖
三、辨析形似字的字音及字形
挤jǐ(拥挤)枕zhěn(枕头)絮xù(絮说) 济jì(经济)沈shěn(沈阳)恕shù(饶恕)脐qí(肚脐)耽dān(耽误)灸jiǔ(针灸)竿gān(竹竿)骇hài(骇人听闻)炙zhì(脍炙人口)杆gān(木杆)该gāi(应该)炎yán(烈日炎炎)刊kān(刊物)刻kâ(刻不容缓)趟tàng(一趟)诘jiã(诘问)拙zhuō(粗拙)倘tǎng(倘若)洁jiã(洁白)绌chù(相形见绌)躺tǎng(躺下)拮jiã(拮据)要yào(要求)耍shuǎ(玩耍)
四、词语积累 悚:害怕。
掳:把人抢走。
疮疤:疮好了以后,留下的疤。诘问:追问,责问。惧惮:害怕。
郑重:严肃认真。渴慕:非常思慕。
霹雳:云和地面之间发生的一种强烈雷电现象。这里指作者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惶急:惊慌急迫。
磨难:在困苦的境遇中遭受的折磨。烦琐:繁杂琐碎。空前:前所未有。
面如土色:脸色像泥土一样,形容极端惊恐。
深不可测:深得难以测量。比喻对人或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疏懒:懒散而不惯受拘束。粗拙:粗糙低劣。
五、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家庭。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第一次使用“鲁迅”笔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本文是鲁迅先生于1926年9月18日在厦门写的一篇回忆性的散文。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题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旧事重提之六》。后来鲁迅先生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他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子中。
2.背景
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受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后又受守旧势力的排挤。在那种境况下,作者不愿意想到目前,只能借回忆少年生活写点文章聊以自慰。于是写出了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共十篇文章),本文是其中第二篇:回忆自己童年时期与家里女工阿长相处的一段生活。写于北京寓所。发表于1926年3月25日《莽原》半月刊上。
六、关于《山海经》
《山海经》共十八卷,战国至西汉初年的作品。内容主要是我国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还保存了不少上古时代流传下来的神话故事。鲁迅称之为“古之巫书”。
七、文章主旨和结构
作者通过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刻画出了一个真实、生动、鲜活的普通劳动妇女——长妈妈的形象。她饶舌多事、不拘小节,有许多繁文缛节,但为人诚恳、热情、乐于助人,有着淳朴、宽厚、善良、仁慈的美德。通过写阿长寻购、赠送给“我”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和思念之情。
全文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2段),介绍人们对长妈妈的称呼、称呼的由来和她的外形特点。写“我”对阿长的称呼,表现了“我”对阿长又喜欢又憎恶的感情——喜欢她时称她为“阿妈”,憎恶她时就叫她“阿长”。
第二部分(第3~17段),作者“讨厌”长妈妈的事例。
第一层:写“我”讨厌阿长:背地里说人长短;不许“我”随便走动;晚上睡觉占全床。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阿长是个爱说、善良、朴实而略带粗鲁、不拘小节的农妇。
第二层:通过写除夕夜长妈妈教少年鲁迅吃福橘、讲吉利话和元旦清晨等待鲁迅“恭喜”的情景,表现了她渴望幸福、期待祝福的急切心情。阿长满肚子都是麻烦的礼节,说明无知的阿长中封建礼教的毒很深,达到迷信的程度。但从中可以看出她对少年鲁迅的要求,有的如“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还是正确的。
第三层:阿长给少年鲁迅讲“长毛”的故事,少年鲁迅对她产生空前的敬意。虽然阿长讲的具有传奇、胡编和迷信色彩,只不过是哄小孩显示自己罢了,但在幼小的鲁迅心里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不禁对阿长肃然起敬。
第三部分(第18~29段),长妈妈为作者寻购《山海经》,作者非常感激她。
而真正使鲁迅对阿长产生感激和敬意的,是阿长给他买到了《山海经》。这是一部鲁迅渴望已久的神话传说图画书,但一直难以得到。大字不识的阿长急小主人所急,想小主人所想,设法买回了《山海经》,这不能不让鲁迅感到意外、惊喜!“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这又使我产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阿长不识字,错把“山海经”听成“三哼经”,她一定为买这几本小书下过不小的辛苦,她对小主人的热心、忠诚,通过这件事表现得十分充分。而正是这个偶然的事件,不仅满足了鲁迅的愿望,同时激发了鲁迅大量买书的热情,特别是作为少年鲁迅的一部文艺启蒙书,对他以后的创作产生过深刻的影响。这正是鲁迅对长妈妈念念不忘,几次在作品中写到她,对她充满了感激、怀念、敬意的原因所在。至此,一个有点粗俗、迷信、守旧,但却善良、热心、忠厚、真诚的阿长的形象就完成了。
作品的最后两段,表现了鲁迅对长妈妈的怀念、内疚、祝愿之情。在鲁迅的人生历程中,长妈妈曾起过那样重要的作用,但他竟不知道她的姓名和经历,这是多么叫人内疚的事情,他所能做的,只有祈祷仁厚的地母,安息长妈妈的灵魂。鲁迅对阿长的深沉感情在这里表现得深切感人。
从整体来说,本文诙谐而富有情趣,但又不失深沉庄重。“切切察察”的神态,睡相的描写,吃福橘前的紧张心情,“长毛”的故事等,读后令人捧腹开怀,忍俊不禁。可是,当长妈妈为“我”买回《山海经》后,作者的感情变得深沉庄重,深切的怀念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这种色彩的变化,使得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表达得更加真实感人。
八、写作特色
1.先抑后扬,真实写人
作者在文章的前半部分着重写了对阿长的“憎恶”与“讨厌”,不是么?谋死作者所特别喜爱的隐鼠的是阿长;让作者“最讨厌的常喜欢‘切切察察’”并因此使家里“有些小**”的是阿长;挤得作者“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却“实在是无法可想”的也是阿长;让作者去做那些“都是些烦琐之至,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烦的事情”的还是阿长。就是阿长所讲的“长毛”的故事以及对自己那让外面的大炮放不出来作用的讲述,今天的读者也可一眼看出,是多么的可笑与荒谬。这些真切的描写,都带着贬义,是“抑”的一面,可以说都是在为写《山海经》一事做铺垫。即便是这“抑”的一面,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现着长妈妈的善良、朴实的品质。
后半部分着重写他对长妈妈的佩服和敬意,主要是因为阿长给他买到了《山海经》。这是一部鲁迅渴望已久的神话传说图画书,但一直难以得到,谁都“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只有大字不识的阿长,主动来问,并且在她告假回来时带回了《山海经》,由此可见她对小主人的热心、忠诚。她是一个连真正姓名都很少有人知道的下层劳动者,但却善良、真诚、热爱孩子。她思想、性格上有很多消极、落后的东西,那是封建思想毒害的结果,与其说是她的过错,不如说是她的不幸。
文章通过先抑后扬、前后呼应的写法,为读者充分展现出一个有点粗俗、迷信、守旧,但却善良、热心、忠厚、真诚的阿长形象。
2.详略得当,突出中心
文章略写了阿长的称呼的来历、“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令人讨厌的种种规矩、“长毛”的往事,详写了为“我”买《山海经》一事。略写的那些内容能使人对长妈妈有个初步了解,如她的外形特征,能真实地反映长妈妈的一些毛病,但这些并不能削弱对阿长妈妈的敬意;而详写买《山海经》一事,却令人对长妈妈刮目相看,在作者看来“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却能够做成功”,我们可以想到幼小的鲁迅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在塑造人物上,散文与小说有着很大的不同。小说可以通过较大的篇幅和较复杂的情节结构,展示人物的性格发展过程,凸现人物性格的各个侧面,乃至揭示丰富多姿的心灵世界。而散文因为篇幅的短小和它内在格局的单一性,只能选择典型的情节和细节,展示人物性格中的那些“闪光点”以“一斑窥全豹”,从而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因此,一般地讲,小说的人物是写实的、多面的、立体的,有点像工笔细描的西洋油画;而散文的人物是写意的、单纯的、浓缩的,有点像重神不重形的写意画。
阿长在鲁迅的少年生活中,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是看护、带领鲁迅的保姆。应该说,在鲁迅的记忆中,阿长的故事很多。但鲁迅写这篇散文,却没有堆砌材料,而是精选了几个极富表现力的情节和细节,集中展示了阿长作为一个女佣人在周家的位置和她淳朴、热心、粗俗、迷信的性格特征,表现了鲁迅对她深厚而复杂的思想感情。阿长是一个极普通的佣人,但她对作者“我”的影响却是深刻的,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我”正是从阿长身上看到了底层人民的可贵精神和品格。
3.叙述语言的妙用
一般说来,散文描写人物,主要是通过叙述来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等来刻画人物性格。但省去不必要的描写而改用叙述性质的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也会获得成功。
关于绘图的《山海经》的发现和向往,以及阿长对于此事的关心和她终于买来了一部有画的“三哼经”这个过程,除了直接写了阿长所说的一句话之外,其余全是用叙述的语言来写的。作者既写活了远房叔祖这个人物和他的藏书丰富的书斋,甚至还写出了他的家庭生活和他的太太的形象,也写出了鲁迅自己对于绘图的《山海经》的极其向往而不可得的焦灼和无奈的心情。在这个基础上,叙述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回事,写出自己对于她的询问所采取的冷漠态度。最后叙述阿长利用告假回家的机会,买得了鲁迅渴求的《山海经》。在这叙述性的语言里,不但有“故事”发展的情节,而且波澜起伏,出人意料;同时,也避免了文章的臃肿,全力突出了阿长“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的非凡举动和品质。
九、重点语句分析
1.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这一句是作者感情发生变化的议论句,真正使鲁迅对阿长产生感激和敬意的是因为阿长给他买到了《山海经》。这是一部鲁迅渴望已久的神话传说图画书,但一直难以得到。大字不识的阿长却急小主人所急,想小主人所想,设法买回了《山海经》,这不能不让鲁迅感到意外、惊喜!
阿长不识字,错把“山海经”听成“三哼经”,她一定为买这几本小书下过不小的辛苦,她对小主人的热心、忠诚,通过这件事表现得十分充分。而正是这个偶然的事件,不仅满足了鲁迅的愿望,同时也激发了鲁迅大量买书的热情,特别是作为少年鲁迅的一部文艺启蒙书,对他以后的创作产生过深刻的影响。这正是鲁迅对长妈妈念念不忘,几次在作品中写到她,对她充满了感激、怀念、敬意的原因所在。
2.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这句话抒发了作者对长妈妈真挚的情感,表现了鲁迅对长妈妈的怀念之情。从对长妈妈的厌烦、埋怨、畏惧到对她的爱戴、敬爱、祝福,在鲁迅的人生历程中,长妈妈曾起过那样重要的作用,但他竟不知道她的姓名和经历,这是多么叫人内疚的事情!他所能做的,只有祈祷仁厚的地母,安息阿妈的灵魂。鲁迅对阿长的深沉感情在这里表现得深切感人。
十、课后习题解答
(一)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对她的称呼的由来,写了她喜欢“切切察察”的毛病,写了她的睡相,写了元旦的古怪仪式,写了她谋害“我”的隐鼠,重点是写她给“我”买来了《山海经》。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渴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粗俗、好事,但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
(二)“憎恶”“讨厌”是儿时的心理,鲁迅在具体描写中却流露着同情与怀念。鲁迅透露了阿长的身世,就是表明她的粗俗是情有可原的。她的管教很不适合儿童心理,但出发点是好的。她青年守寡,非常不幸,出来做女工,没有别的奢望,但求“顺顺流流”,鲁迅在具体的描写中饱含同情。
(三)1.“我”想“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阿长不认识字,没文化,不知道《山海经》是怎样的一部书。更何况她一向似乎并不善于关心“我”,因此她也不会理解“我”渴望得到《山海经》的心情。这表明“我”对阿长心存隔膜乃至轻视。
2.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的反应是:“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真可谓又惊又喜,感激不尽。
3.因为这件事“别人不肯做”,谁也没有阿长那样知“我”心,谁也没有阿长那么热心;别人也“不能做”,有画的《山海经》很难找,要跑多少路,打听多少地方,谁能像阿长这么给“我”操心费事?况且阿长不识字,居然买来了。所以说,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
第五篇: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与《山海经》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2.方法与过程目标: 朗读法、引导法、讨论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 本文篇幅较长,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住课文内容,然后再着重研读阿长为“我”买《山海经》一事,分析课文时切忌面面俱到,一定要突出教学重 点,做到纲举目张。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资料。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录音机。
课时安排: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鲁迅除写了自己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之外,还写到了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对,是长妈妈,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真是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么,长妈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板书标题、作者,指定学生简介作者。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学生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
1、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的是什么。
明确:文章先介绍了人们对长妈妈的称呼,称呼的由来和她外形的特点,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习惯。如写她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睡觉爱摆“大”字等;接着写她懂得的许多“我听不耐烦”的规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说“老掉了”等;最后写
了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的事,而且叙述得很详细,是课文记叙的重点。
思考:
2、课文对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写得比较简单?为什么这样安排?
明确:略写了阿长的称呼的来历、“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令人讨厌的种种规矩、“长毛”的往事,详写了为“我”买《山海经》一事。略写的那些内容能使人对长妈妈有个初步了解,她的外形特征,真实地反映长妈妈的一些毛病,但这些并不能削弱对阿长妈妈的敬意,而详写买《山海经》一事,却令人对长妈妈刮目相看,在作者看来“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却能够做成功”,我们可以想到幼小的鲁迅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四、课堂总结。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长妈妈给人的初步印象是什么?(指名回答)长妈妈喜欢饶舌多事、不拘小节。那么,长妈妈还具有哪些性格特征呢?
二、精读课文,深入感悟,鉴赏创新。
(一)分角色朗读6-17自然段。
思考:长妈妈懂得哪些“我”所不耐烦的规矩?从对这些规矩的描写中可以看出长妈妈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1.元旦除夕吃福橘,说是吃了它,一年到头,顺顺溜溜„„文中描写了长妈妈塞给“我”福橘的往事,是怎样描写的?她的这一举动寄托了她怎样的愿望?
明确:文中写她“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惶急地看着我”。“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摇着我的肩”。焦急的神态跃然纸上。而当“我”说:“阿妈,恭喜„„”之后,“她于是十分欢喜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欣喜之态溢于言表。作者虽然认为这是“元旦辟头的磨难”,但正是这“磨难”中,寄托着长妈妈怎样善良真诚的愿望啊!她希望自己和孩子“一年到头,顺顺流流”,这其中更重要的是孩子,因为并不是她自己吃福橘,而是由她“塞在我的嘴里”。
2.说人死了必须说“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最好是吃下去;晒裤子
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从对这些烦琐的规矩的描写中可以看出:长妈妈是关心爱护“我”的,不然她也不会这样“切切察察”、不厌其烦地告诫“我”。
3.作者还用诙谐的笔墨叙述长妈妈讲“长毛”的故事,令人捧腹的同时,又使人看到了长妈妈的无知、淳朴。这在一个孩子的眼中,她有“伟大的神力”,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然而,最让“我”对她产生敬意的是什么呢?
(二)齐读第18----28自然段。
这里,作者详细叙述了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的经过。指名学生复述买书的起因、经过、结果。
1、起因:“我”曾在远房的叔祖那里看到过,后来一直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可远房叔祖那儿已无处可寻,买吧,又没有好机会。因此,“我”对《山海经》一直念念不忘。
2、经过:阿长向“我”问《山海经》的事,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将《山海经》给“我”买来了。
3、结果:“我”深受感动,从而不由得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意。
文中用一个“霹雳”的比喻和词语“震惊”写出了“我”十分震惊的心理,也表现了“我”对长妈妈产生“新的敬意’物原因。作者得到绘图《山海经》的欣喜之态宛然可见。
这就是鲁迅笔下的长妈妈,她虽然多事饶舌,有些令人厌烦的规矩,但她真诚、善良淳朴、关心孩子,尽自己的可能帮助孩子,这样的人,怎能不让鲁迅深深地怀念呢?
提问:文中哪些地方抒写了作者这种怀念之情?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明确:最后两个自然段,直接抒发了对长妈妈的深切怀念之情。文章最后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正是作者深沉怀念的真实写照。
请你说说:长妈妈是个什么样的人?
(三)小结
1. 本文的记叙线索是什么?
本文是以作者的思想变化为线索的。
2. 为什么文题是“阿长与《山海经》”,而文中却写了几件似和《山海经》无直接联系的事?记叙文的中心是作者通过记叙人和事
体现出来的对生活的一定看法。中心思想贯穿着文章始终,是文章的灵魂。作者是根据中心思想来选择材料和安排材料的。
三、课堂总结记叙文的详略安排,是根据中心来确定的。对表现中心意思有较大作用的,为了突出重点,就要详细描述;与中心意思有些关系的次要材料就要写得简略些,详略配合得当,才能更好地突出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更好地表达中心意思。略写往往是记叙文中的烘托部分,没有略写,文章内容就会呆板,头绪就会不清,情节就会不连贯。如果说详写是红花,略写就是不可 少的绿叶。如文中略写的“我”不大佩服阿长的三件事就起到了丰富文章内容,更全面完整地刻画阿长这个人物形象,增强文章的真实性的作用。
四、布置作业
五、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