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秋天的雨片段教学案例
《秋天的雨》片段教学教案
德化县第二实验小学:林国玺
一、导入
1、同学们,有人春天是鸟语花香、姹紫嫣红;夏天是骄阳似火、树木苍翠。那么,在同学们的眼中秋天是什么样子的呢,能用四字词语形容吗?
2、好,你先来,(秋高气爽),哦,你说出了秋天的天气;(天高云淡)你说出了秋天的风景;
(瓜果飘香、丰收在望),这位同学说的是丰收的秋天。
3、看来,同学们平时积累的词语真不少,真是些看学习、会学习的人。这边老师也准备了一些描写秋天的词语,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4、读得真整齐,老师仿佛看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秋天。今天啊,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秋天的文章《秋天的雨》,一齐跟老师书写课题,书写要注意把“雨”中的这四点写工整、写整齐,看这多像小雨滴啊!一齐把课题读一遍吧!——“秋天的雨”
二、初读课文
接下来,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两遍,看看作者笔下的雨是什么样了的?注意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遇到难读的词语或句子多读几遍。然后想想你读完后的感受。
2、都读完了吗?好,谁自告奋勇来谈谈你读后的感受? 好样的,那位男同学,你先来——哦,你感受到了秋天的美丽!你呢?——嗯,你感悟到了秋天雨的神奇!真棒!这位女生,你说——哦,你体会到了秋天的五彩缤纷!
3、看来,同学们真是些会读书的孩子,老师真为你们感到自豪,看到同学们读得这么仔细,老师也有种想读一读的冲动。不过,老师这边有个要求,在我读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想想:老师读的这两个自然段各围绕着哪句话来写?听清楚要求了吗?
4、师范读。
5、好,你来回答;哦,你说第一段围绕“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板书:钥匙)
你来说,嗯,你知道了第二自然段主要讲“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板书:颜料)
两位同学说得非常准确,同学们,这两句话我们也可以说它是这两自然段的中心句,明白吗?
三、精读课文
导语:同学们,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下面请同学们再次细读课文一、二两个自然段,划出秋天雨特点的词语,等会儿请个别同学来展示,看谁找得最准确,好了,开始读吧!
(一)教学第一段
1、老师转了一圈,发现同学们个个都有双火眼金睛,一下子就找出了关键词。谁先来说?
2、好的,你先来说第一自然段吧。
——哦!雨是“清凉、温柔“的,那你能带着温柔的语气读读这段吗?真不错,我感受到了。全班同学也像他那样子读一读吧。
3、对第一自然段的理解,其他同学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好的,你来补充:
——哦,你知道第一自然段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那你能结合具体语句说说吗?
——你分析得真透彻,这一段用上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秋天写得更美了,文字也更生动了,以后,我们在写文章时也可好好用用。
4、多美的秋天呀,让我们再次美美地读一读。
(二)教学第二段
1、第二自然的雨有什么特点呢?谁来说? ——好的,你来。
——你找的是“五彩缤纷”(并板书),你能给大家说说什么叫“五彩缤纷”吗?
——还没想好呀,那谁来帮帮他?好,你来。——是的,“五彩缤纷”形容颜色非常多。说得真好。——大家想想,你还知道哪些词也表示颜色多?你来。——(五光十色、五颜六色、色彩斑斓)
2、大家知道得可真多。那么文中具体写了哪些事物的哪些颜色呢?能找出来吗?好的,下面请大家拿起笔划出来。
3、找出来了吗?
4、你说 ——黄色的银杏树。大家看看幻灯片,这黄色的银杏叶像扇子似的多神奇呀!这里的“扇”是多音字,大家要注意哦,我们一起把这两个音读读吧:“shàn、shān”
——你来补充,哦,红红的枫叶像邮票 ——你来,金黄色的田野 ——你说,橙红色的橘子、柿子 ——你说,紫红、淡黄、雪白的菊花
5、找得真完整,说得也真好。这么多漂亮的颜色大家喜欢吗?那我们就用朗读的方式把心中的喜欢表达出来吧。
——男同学先来。读得真整齐; ——女同学也试试吧。读得真甜美。
6、同学们,不知有没有发现段后的省略号。你们知道,用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吗?
——对了,表示列举的省略。那可能还有哪些颜色呢?请大家模仿文中的句式,动笔写一写。
7、看到同学们笔下描写的美丽的画面,老师心里充满了期待,谁愿意把你的画面与大家一同分享。好的,你来
——你描绘了翠色欲滴的松树; ——你写的粉色月季花,可真美;
——哦,你看到的是黄澄澄的稻谷,它们像一片金子,铺在田野上。你的这个比喻句运用得恰到好处,真棒!
8、同学们写得真生动,这样的秋天美吗?那我们就带着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再把第二自然段齐声朗读一遍。
四、小结课堂
同学们,今天我们跟着秋雨,一同认识了五彩缤纷的秋天,也掌握了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文章写生动。回去后,请同学们运用这节课的学习方法自学一下后面的几个自然段。下课!
(作者参加教学比赛时撰写实战型片段教学案例,仅供参考,若有不妥,还望海涵)
第二篇:片段教学秋天的雨
《秋天的雨》片段教学设计
南阳中心小学
黄庆加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感受课文词句的优美,感悟秋天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3.激发学生的思维,训练语言,能用课文中散文诗的形式仿写句子。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教学难点:理解被艺术化了的语言;用课文中散文诗的形式来仿写一两句。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欣赏美景美诗,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看(课件播放描写秋天的诗)!
刚才欣赏到的是哪个美丽的季节?
秋天唱着“滴答滴答”的雨之歌来了。今天,就让我们走近秋天,感受秋天的雨吧!请你浏览课文,说说哪一自然段描写了秋天的五彩缤纷? 二.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观色彩,悟“缤纷”
(一)整体感知:
(1)秋天的雨用这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分别给哪些景物染上了什么颜色呢?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边听边把描写颜色的词语画下来。
(2)交流汇报。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利用多媒体课件把描写颜色的词语变成相应的颜色。
(二)细细品味,随文仿写
1、展示交流,重点指导。
重点体会、美读描写银杏树和枫树的句子。
★“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①出示“银杏叶”,结合图画,理解“扇子”。读“像扇子”一句。
②这满树的小扇子在秋风的吹拂下,在秋雨的滋润下,全都变黄了。秋风婆婆轻
轻一吹,银杏叶子摇啊摇啊,多美的景象呀。来,大家都来当当这些随风飘摇的银杏叶吧!(齐读)
★“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刚才我们通过想象银杏的叶子,把扇哪扇哪读好了,整个句子好像都读活了,谁能用这种方法把下面的句子都读好,自己先练一练。(指名读句子)① 为什么把“飘啊飘啊”读得那么轻那么慢? ② 它会飘到哪呢?(指名读)
③ 让我们也乘着风儿,化成一片枫叶,飘起来吧!(齐读,慢、轻、柔)
2、学习描写其他景物的句子。
★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仿写语句)它把金黄色给了田野,()像(),()啊()啊,()来了()。
三、美读全段。
这么美丽的景象,就让我们一起快乐地读一读吧。
第三篇:秋天的雨 (片段教学设计)
《秋天的雨》片段教学设计 乌鲁木齐市第八十二中学
李津
教材分析:
《秋天的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名为写秋雨,实为写秋天。作者以秋雨为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呈现出缤纷的色彩,丰收的景象,各种动、植物忙碌的情景。描绘出了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作者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通篇语言艺术化,给人以美感,极尽描写秋雨的奇特、秋景的美丽、秋天的快乐。设计理念:
《秋天的雨》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课文如诗如画,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展示一个美丽、丰收、快乐的秋天。本课教学以读为本,在读中感受语言的美,感悟秋天的美,在读中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设计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紧紧抓住语言文字,进行能力培养,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读懂课文第二自然段,感受秋天的美好。
3、积累好词佳句。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已有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初步学习作者的习作方法。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人们都说,秋天的风是香的,秋天的雨是甜的。让我们扣响秋天的大门,学习第11课《秋天的雨》,请把你的小手伸出来和我一起写写课题,让我们亲切地呼唤一下它吧——《秋天的雨》。(设计意图:简单引入,明确学习目标。)
二、初读。
请同学们翻到42页,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要求不添字、不漏字,做到读正确,然后是读得流利,才为精读教学的“读得有感情”打下基础。)
三、教学第二自然段,入境悟情。
(一)课文第二自然段的这句话里有一个词语特别打动我,你们猜到了吗?(五彩缤纷)
(二)解读“五彩缤纷”。
1、师:你知道五彩缤纷的意思吗?
2、师:“五彩”是不是只有五种色彩?
3、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圈出本段中描写颜色词语和它对应的景物。
4、这么多词语,是作者用眼睛看到的(板书:看)
5、师:同样表示颜色多的还有哪些四字词语?
(五颜六色、五光十色、绚丽多彩、五彩斑斓、五光十色……)
6、师:既然都是表示颜色多,作者为什么用“五彩缤纷”,而不用你们说的词语来形容?
7、师:现在我们看看“缤纷”这个词,“缤纷”在古代指旗帜后面缀连的飘带,叫“旗游”,因风吹而游动飘拂之意,所以“缤纷”这个词语带有一种“动感”。
8、演示。师上扬彩色纸屑,这就是“五彩缤纷。”学到这里,大家明白其他表示颜色多的词语和“五彩缤纷”的区别了吧!
(设计意图:让孩子感受语言的魅力,通过字理分析,体会“五彩缤纷”的内涵,感受“五彩缤纷”的色彩的美和动态的美。)
(四)师:这种表现动态美词句在第二自然段有很多,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画出来相关词句,同桌互相说说感受和理解。
1、生:“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1)老师发现你把这个字“扇”读得很准确,这个字有2个不同的读音,是个多音字(师拿扇子演示),看老师手里拿的是—扇子,是事物的名称,现在老师是—扇风,是动作。做名词时读“shàn”,做动词讲读“shān”。这个字也是我们要写的字,它是个会意字,户就像单扇门,当人们开门和关门时,它就像鸟的双翅一张一合,所以户下写作羽,要写好这个字,要注意哪些中心笔画?范写,生写,评价,再写。
(设计意图:教学中,做到随文识字,字理识字。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同时,通过实物展示和表演,教给学生据词定音的方法。)
(2)看看大屏,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比较句子)黄黄的叶子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你觉得哪句话写得更好?为什么?
(3)指导读:我听到你把扇字读得特别长,我感受到了这股清凉。能扇的轻些吗?让我们感受秋的温柔。
2、生:“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1)这句话好在哪?说说感受吧!指导朗读。(2)配乐朗读: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读读吧。
(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课件配上优美动听的音乐,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凭借音乐感知画面形象,化抽象为具体,既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让他们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轻松地区分出了众多的颜色,体会到了作者语言的精妙,促进感悟,达到积累内化的目的。)
3、生:“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1)让我们用灵巧的双手贴出一个美丽的秋天吧。其他同学注意观察。
(2)师:我们联系课文内容一起来看看,他们贴得怎么样?你发现了什么?
(3)“你挤我碰”一般来说是指谁的?(指人。)是呀。你们做一做“你挤我碰”的动作。(做动作)可是在这句话中是橘子、柿子在“你挤我碰”,这是怎么回事?(作者把橘子、柿子当成人来写。)是呀,这样写把橘子、柿子给写活了。
(4)指导朗读:这些果子在枝头上报告着丰收的喜讯,用声音传播出去吧!
4、生:“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1)哪个词语给你带来了动态美,谈谈感受?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其他同学做做动作。
5、生:“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1)这里没有动态描写,把这个遗憾暂时放放,但是从“金色的海洋”我们可以想象到田野波浪翻滚的样子,看,金黄的田野里都会有什么呢?(出示美丽的田野图片)请你们大声说出来。
(2)是啊,你们不正在告诉人们一个喜讯,田野的庄稼——(丰收了!)
(3)指导朗读:男生的嗓门最亮,快把丰收的喜悦告诉农民伯伯吧。(设计意图:注重教给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联系画面及上下文来理解课文的方法,朗读不仅仅是理解课文的一种手段,各种不同方式的朗读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享受。运用不同的方式朗读,其中表演读是学生“喜闻乐动”的好形式,又是潜移默化理解词句意思的好途径。)
6、师:现在大家再想想,作者为什么把文章写得这么诗情画意呢?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板书:想)作者在观察的同时,融入了自己的感受,不仅写了看到的,还写了想到的。
7、师生合作读读,体会一下这种写作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潜心会文”、“切己体察”,充分触摸言语现象,增强语感能力,细细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四、迁移运用
1、温柔的秋雨带来了清凉,五彩的秋雨赏心悦目。我们选读课文《五花山》也是抓住了色彩描写了五花山的美景,课文138页,看看第4自然段,描写秋天的段落,它和《秋天的雨》的第二段有相似之处。请你边读边想,用“—”画出看到的,有“﹏”画出想到的。
2、同桌互相读读,细心品味,你们领悟到了什么?生汇报:抓住了色彩,运用了修辞方法。要在观察的同时,融入自己的感受,不仅写看到的,还要写想到的。当然这种联想要和看到的有紧密的联系,想象要合情合理,这样文章才会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
(设计意图:注重培养学生自读勾划、合作提高的良好学习习惯,训练学生的语言文字,使学生真正成为语言的实践者,从而保证双基训练能落到实处。)
3、现在请大家拿起笔,也学习这种写作方法,把看到的加以想象,写出自己心中那“五彩缤纷”的秋天。出示句式:你看,它把——色给了——,——像——。---呀---呀,------------。
生1: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翻呀翻呀,翻出了成熟的庄稼。
生2:你看,它把紫色给了葡萄,一串串葡萄像紫色的玛瑙,摇呀摇呀,摇出了丰收的喜悦。
生3:你看,它秋天的雨把红色给了苹果,红红的苹果像小姑娘的脸蛋,晒呀晒呀,晒出了秋天的香甜。
生 4:你看,它把粉色给了牵牛花,粉粉的牵牛花像一个个小喇叭,吹呀吹呀,吹来了秋天的凉爽。
生 5:你看,它把绿色给了松树,绿绿的松树像一枚枚小针,缝呀缝呀,缝出了一个美丽的秋天。
生 6:你看,它把红色给了西红柿,红红的柿子像一个个小灯笼,照呀照呀,照亮了整个秋天。
(设计意图:借鉴迁移,投入实践。迁移运用是读书内化的最高层次和最后的归宿。语文课的学习,归根到底是要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基本功。课堂中留出动笔的时间,能让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所得“投入周转。”拓宽孩子的视野,继续体会这种写作方法的好处,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五、课外拓展。
1、很开心和同学们沐浴在了五彩缤纷的秋雨里,送上2首小诗作为同学们课外阅读的快餐,它就藏在课业纸后面。
2、秋天的雨蕴藏一个个梦,作者在秋雨的引导下,又感受到秋天的哪些神奇呢?下节课继续探寻吧!
六、板书:
11.秋天的雨
生字:扇
色
贴图片
学法:看
想
(设计意图: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浓缩了的精华,是直观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能直观形象地反映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课后反思:
《秋天的雨》这篇课文都是用优美的语言文字堆砌起来的,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这些优美的词句,并在有意无意的过程中进行内化。此设计将落实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的教学。
第二自然段的学习伊始是为了让学生感受秋的“五彩缤纷”。我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圈出本段中描写颜色词语和它对应的景物,体会这是作者用眼睛看到的。再通过字理分析,体会“五彩缤纷”的内涵,感受“五彩缤纷”的色彩的美和动态的美,让孩子感受语言的魅力。并以此为依据找出具有动态美的句子,注重教给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联系画面及上下文来理解课文的方法。朗读不仅仅是理解课文的一种手段,各种不同方式的朗读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享受。运用不同的方式朗读,其中表演读是学生“喜闻乐动”的好形式,又是潜移默化理解词句意思的好途径。在读中悟,让学生“潜心会文”、“切己体察”,充分触摸言语现象,增强语感能力,细细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要在观察的同时,融入自己的感受,不仅写看到的,还要写想到的。当然这种联想要和看到的有紧密的联系,想象要合情合理,这样文章才会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
最后,借鉴迁移,投入实践。教材选读课文《五花山》也是抓住了色彩描写了五花山的美景,课文138页第4自然段,描写秋天的段落,它和《秋天的雨》的第二段有相似之处。更深入的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迁移运用是读书内化的最高层次和最后的归宿。语文课的学习,归根到底是要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基本功。此时进行仿写训练,水到渠成,课堂中留出动笔的时间,能让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所得“投入周转。”
课业纸: 课后阅读:
《秋天的颜色》
小鸟说,秋天是蓝色的,天空碧蓝碧蓝。
青蛙说,秋天是金色的,大地金黄金黄。
大山说,秋天是绿色的,山冈翠绿翠绿。
人们说,秋天是白色的,雾气雪白雪白。
孩子说,秋天是红色的,朝霞火红火红。
农民说,秋天是黄色的,庄稼金黄金黄。
《秋天的颜色》 我问小草,小草轻轻地告诉我:“秋天是黄色的。”
我问枫叶,枫叶沙沙地告诉我说:“秋天是红色的。”
我问菊花,有一朵白菊花告诉我说:“秋天是白色的。”
我问松树,松树大声地告诉我说:“秋天是绿色的。”
我问大地,大地骄傲地告诉我说:“秋天是绚丽多彩的。”
啊!我终于明白了秋天那美丽的颜色。
课堂运用:
我会写:
我会仿写:
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_____呀_____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看,它把_______色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呀____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篇:秋天的雨教学案例
《秋天的雨》教学案例
背景分析
“生本教育”是广东省教科所郭思乐教授倡导并主持实验的一种全新教育理念。它的特点是以学生为本,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学。从而使教育教学在实现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的同时,也使教师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解放。随着“生本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我们的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自主的课堂”,是学生积极探究的“学生的课堂”。在《秋天的雨》的教学中,我将以文本教材为载体,以生为本,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带领学生拓展思维,多角度、多途径地与文本对话,感受、体验、品味、想象文本所写,达到掌握知识、情感共鸣、感悟深刻效果,使学生享受探究的乐趣,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教材简析
《秋天的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名为写秋雨,实为写秋天。作者以秋雨为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缤纷的色彩,丰收的景象,各种动、植物忙碌的情景。描绘出了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作者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极尽描写秋雨的奇特、秋景的美丽、秋天的快乐。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通篇语言艺术化,给人以美感。
设计理念
“以生为本,以学促教”
1、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采用个性化教学,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
2、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努力实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教学相长的教学思想,充分注重预设下的互动生成。
3、正确处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紧紧抓住语言文字,进行能力培养,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的指导,力求使相互交融的三维目标在教学中有效达成。设计特色
1、突出朗读,用有感情的朗读感受秋天的美,鉴赏语言的美。
2、注重语言,加强语言训练,感受汉语言文字的魅力。
3、依据课件,力求达到“情”与“景”的完美交融,感受到诗情画意的秋天。教学目标
1.认识“钥、匙、趁”等8个生字。会写“盒、扇、邮”等10个字。能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喜欢秋天,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好课文。教学难点:感受课文中描写的秋天美景,体会作者对秋雨的喜爱之情。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秋日的私语》。
3、奖励物。前置小研究:
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你对秋天的喜爱。(图画、写一段话、标本、积累等)
学情分析
学生进入中年级,具备了初步预习课文的能力,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本单元是以秋天为专题,从多角度描写秋天,课前布置学生认真观察了解秋天的变化,学生对秋天的景色并不陌生。因此,除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外,还应着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充分利用生活积累,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此外,从心里学的角度去看,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以感性思维为主,因此教学中应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还记得秋天的雨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的?(板书:颜色、声音、气味)。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是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它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它还会吹金色的小喇叭呢!同学们是想看看秋雨的颜色、想闻闻秋雨的气味,还是想听听秋雨的声音呢?
二、品读课文,读中感悟,体会秋天的美好
你最喜欢秋雨的什么?谈谈你的感受。
1、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小组交流。
(你看到了什么,你闻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
2、个别汇报,相机点拨,朗读体会:
⑴你喜欢哪种颜色?把有关句子读给大家欣赏。
学生:读句子
老师:为什么喜欢这句呢? 学生:喜欢小扇子
老师:出示银杏叶,结合图画,反复读这句话,齐读这句话。学生:读句子(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这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接下来的交流中,我们把这些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归类。
老师:刚才我们通过想象银杏的叶子,把句子读活了,谁能结合想象读下面的句子,自己练一下。
学生:练读 老师:指名读。学生:读
老师:为什么把“飘啊飘啊”读得那么慢?(树叶飘下来的样子就是慢慢的)学习这种读书方法,想象画面,齐读这句话。
(2)谁还想读自己喜欢的其它句子? 学生:读关于田野的句子
老师:田野里丰收了,果园里怎样呢?谁来读一读果园的句子? 学生:读果园的句子,相机教学“你挤我碰”——丰收了。老师:带着丰收的喜悦把这两句连起来读。学生:读句子。
老师:谁还有自己喜欢的句子? 生:读菊花的句子。
读得真好,就像美丽的花仙子,秋天的美丽写也写不完,文中用哪个标点表示?
学生:省略号(简单介绍用法)
老师:让我们一起做花仙子吧,比比哪朵花最漂亮。学生:读句子。
老师: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出示课件,请同学们推荐读书最好的小朋友配音,其他同学欣赏。(3)听说秋天的雨滴里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我们班哪位小朋友们被那诱人的香味勾住了?想象一下,说说看,秋天的雨里还有哪些香味?(说中扩展)
(4)秋天到了,水果成熟了,散发出阵阵诱人的香味,令人陶醉!(引导朗读)(5)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不喇叭,同学们听到了什么?谁也听到了?(喜鹊、松鼠、青蛙……)引读课文。
(6)同学们喜欢秋天的雨吗?(说说喜欢的原因)(7)激朗读: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8)配乐朗读全文。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小组交流,探究发现,随机点拨。以奖励贴纸为主,(小型贴纸=1分;中等贴纸=2分;空心贴纸=3分。)尽量让每一个同学在课上有发言机会。为自己小组争得分数。}
三、拓展延伸,鼓励展示
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你对秋天的喜爱吧!学生自由展示(标本、积累、写一段话等等)
(延伸写话,进一步开放课堂,让学生在交流中集思广益,把学习引深拓宽,并引导课外进一步积累运用,读写画结合,加强习作训练,同时也为语文园地的教学活动先作铺垫。)
四、布置作业,自主实践
(一)把课文你最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并摘抄积累本课的优美词句。
(二)自主选做实践题:画一画秋天的美景;演唱关于秋天的歌曲;朗读描写秋天的文章;积累描写秋天的优美词句;和爸爸、妈妈去郊外秋游……
(设计意图:多元化的作业设计,以学生的兴趣为前提,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板书设计:
生本实验感悟:
生本课堂充分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不再拘泥于传统课堂中老师所设定教案的条条框框,而使其思维具有了主动性与发散性。学生与教者、教材的关系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更多的是主动的探求,甚至是质疑。
通过生本课堂的尝试,学生们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自信心、学习能力、主观能动性在和谐声中潜移默化的得到提升。做为一名生本教育的实践者,看着自己的学生沐浴在生本教育的“阳光”中茁壮成长,我由衷地感到欣慰。同时,我也清醒地认识到,生本教育任重道远,生本教育理念有待我们每一名为人师表者去探索、去实践、去完善,而学生的综合素质之宝藏更需要我们用行动来引导开发。
教学中,我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会、感受。但是,在真正走进课堂上完课之后才发现实践和理论的差距.在听了各位老师的指导和评课后,更让我有如胜读十年书的感觉。我也对这节课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散文,课文以秋雨为线索,将秋天的众多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快乐的秋天。根据教材特点,教学中,我以一个“美”字贯穿整课堂。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品读课文感受语言美;通过扩展活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去发现美。
一、点燃兴趣之火,放飞学生灵性
《秋天的雨》一课,全文语句优美,情感浓烈,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连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了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这一课的教学,我给学生创造一个诗情画意的课堂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动情、激情,一气呵成。课前,我让学生观察身边秋天的景物,收集秋天的图画,增加对秋天的感性认识。课中主要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为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感悟秋天的美好,我将收集到的图片资料(黄黄的银杏树、火红的枫叶、金黄的田野)展示在学生面前,点燃学生学习的兴趣火花,学生一下子就进入一种“乐之者”的美好学习境界,再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细细品位;课末,让学生欣赏收集到的秋天的美景,(图片、配乐诗朗诵、动画)让学生再进一步鉴赏大自然的美,受到美的熏陶。
二、关注教学“差异”,发展学生个性
学生与生俱来就各不相同,他们有着不同的知识经验、思维方式、性格特点、情趣爱好。利用这种“差异”的多样化,我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聆听、了解他人的想法,激发他们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如在出示“小朋友的脚,常常被香味勾住”后让学生说说,小朋友的脚怎么会被香味勾住的?并想象:假如你站在瓜地边、果树下、花丛中,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你有没有被勾住的感觉啊?这时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的说,有一次我特别想买一本书,爸爸说要我走,我就赖在书店里,他怎么说我都不走。有的说我特别喜欢吃烧烤,当走到烧烤摊旁时,闻到那香味,我口水都要流出来了,我的心被烧烤勾住了。学生能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三、注重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
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并结合单元训练的重点对本文的重点句式它把什么颜色给谁,像什么进行了朗读指导,并进行了说话的迁移训练。
四、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根据文本特点,我力求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营造一个优美的教学环境。精美的课件、新颖的板书设计让学生从视觉上,听觉上都有一种美的感受。因此整堂课学生都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在快乐中积极主动的深入文本,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来感受秋天的美丽。本节课最大的特色就是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悟情,以读促说。但是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还不够,还没有做到大胆放手。
五、在引导方面也有很多需改进的地方。
在学习中促进自身的专业化成长,尤其是课堂应变能力,这并非一日之功。要使自己的调控能力和驾驭能力快速成长起来,需要在每一节课之中去发现,去积累。一堂课下来虽然发现了许多问题,但努力的过程却让我受益非浅。相信语文的教学不在于一时,而在于日积月累,努力把握每一节课,是我努力的方向。我将以失败为起点,奋起直追,让自己在新课改中成长起来
我相信,只要我们始终坚持生本理念,坚持俯下身子探索,走进学生研究,引入课堂实践,生本教育之花必将开遍校园每个角落,开在每个学生的心里!
教育是美好的,给学生一点激情,可能收获的是他们一辈子的感激!
《秋天的雨》教学案例
义井小学
闻志英
第五篇:《秋天的雨》教学案例
《秋天的雨》教学案例
一、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黄 黎
学生由二年级刚刚升入三年级,虽然经过前两年的语文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具备了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也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但是,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依赖无意注意,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依然以感性思维为主。而且,在阅读中学生缺乏一定的阅读方法。因此,教学中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二)课标与教材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新课标的修改稿中,加入“必须引导学生钻研文本”是大有深意的,体现了个性化阅读要以文本为本,以文本的语言形式为本。在指导学生钻研文本的过程时,可以是结合获得的知识的阅读,可以是结合生活经验的阅读,可以是获得体验的阅读。而且不管是什么方式的个性化阅读,都必须从文本出发,从文本的言语形式入手,既求同,又存异。求同,就是求得和文本意义最为接近的理解;存异,就是要鼓励学生基于不同的心理特点的阅读感悟,鼓励学生结合不同知识背景与生活经验的阅读感悟。阅读教学中应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使他们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迁移。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语文教学就是要通过朗读、对话等途径,引领学生一次次亲近文本、触摸文本、走进文本,感受文字背后作者真情的流淌。
《秋天的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第11课,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文章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文章层次分明、思路清晰。
课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和事物,或很含蓄的抒发感情,通篇语言艺术化,给人以美感。
(三)目标与要点分析 《课标》倡导阅读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课文语言优美,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是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这也是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结合本课的的特点及重、难点,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
1、知识目标:会认“钥、匙、趁、柿”等8个生字,会写“枚、爽、邮”等一些字,能正确读准“清凉、留意、丰收”等优美词语。
2、技能目标:朗读课文要达到三个台阶,分别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并要求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的词句。
3、情感目标:读懂课文内容,读出对秋天的赞美和喜爱,感受秋天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欣赏图画、发挥想象等方法,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感悟秋雨带给大地的美景。在读中感悟课文描写的景物特点,感受秋雨的美。
(四)教学过程设计
1、激趣导入
师:一把钥匙能打开一扇门,有人说“书是一把钥匙,打开知识的大门。”我说:春风是一把钥匙,打开春天的大门。你想说什么?是呀,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打开了秋天的大门。(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整体感知,体验情感
(1)检查生字词
①同桌互相指读 ②集体反馈。
(2)指名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大意。
①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其他同学可要认真的一边听一思考,秋天的雨美吗?美在什么地方? ②交流,感知课文主要内容。③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秋雨的?
3、朗读.品味秋雨的美
(1)默读课文,画出课文中你认为写的美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学生读书画句子
(2)反馈:生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多媒体显示相应句子及画面,分别作朗读指导。
①重点体会、美读描写银杏树和枫树的句子 a、学生读句子(课件出示句子)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b、去词体会。C、指导朗读。
②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③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引导学生感受拟人的修辞方法。
④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频频点头’是什么意思,你能做一下动作吗? 省略号加在了“雪白”的后面,说明什么?你还见过那些颜色的菊花?
⑤延伸说话练习:秋雨带给大地的仅仅是这几种颜色吗?想像一下秋雨还把哪些颜色给了谁?你能模仿书中的句式说一说吗?
⑥美读句子,体会色彩之美。
师:秋雨把这么多颜色给了大地上的动植物,构成了一幅多么美丽的画面啊,自己再来小声读一读这段话,(学生自由朗读、指名读)⑦看录像,感悟五彩缤纷。
师:小朋友们,这么美的景色,想不想去看一看?让我们一边看,一边读出它的美丽吧。
(多媒体出示课文中所描写的景色,学生根据画面读相关文字。)师:多美的景色啊,难怪课文说,秋天的雨有一盒------(师声同说,五彩缤纷的颜料。)同学们,现在你知道五彩缤纷的意思了吧。
⑧说话练习:秋雨把五彩缤纷的颜色带给大地,让我们来谢谢秋雨,如果你是大地上的一种植物,你会怎么说?
a、师示范说:假如我是银杏树叶,我会对秋雨说,秋雨秋雨谢谢你了,因为有了你,我穿上了黄黄的衣服,在风中翩翩起舞。
b、学生练习说话。
(3)继续交流写得美的句子,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① 你闻到了什么味了?
② 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勾住什么意思?为什么常被那香味勾住呢?指名读,指导读出小朋友的脚被想为勾住的感觉。
③ 你还闻到了什么气味? ④ 快来听!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他想告诉大家什么呢? 那自己再读读,大家听到了过冬的消息以后都是怎么做的?
(出示填空)小喜鹊()来树枝造房子,小松鼠()来松果当粮食,小青蛙在加紧()洞,准备舒舒服服地睡大觉。松柏()上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杨树、柳树的叶子()到树妈妈的脚下。
是啊!这些小动物听到了秋雨的声音,都开始为过冬忙碌了起来。
4、整合拓展回归整体(1)师总结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打开了秋天的大门。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让我们一起来感谢秋天的雨,赞美秋天的雨吧!(生齐读第五自然段)(2)拓展
在你的眼里,在你的心里,秋天的雨是一首怎样的歌呢?现在秋天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你做想做什么?
(3)秋天的雨带给我们丰收快乐,请你再美美的读一读课文,让我们再来感受秋雨的美吧。
5、布置作业
课后请你走进秋天的田野果园,亲自感受秋天的美丽。
二、反思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学生的一切思维活动都离不开语言的参与,让学生从说到写,可以培养想象创新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使之形成语文能力。在本课的设计中,我注重了学生语言能力的训练,如:秋雨还把那些颜色给了谁?秋雨给大地带来了五彩缤纷的颜色,我们是不是该谢谢秋雨呢?在你的眼里,在你的心里,秋天的雨是一首怎样的歌呢?现在秋天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你最想做什么?这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还为学生练笔创造了机会。
在教学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给孩子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权利。《秋天的雨》这篇课文按照秋天的颜色、气味、信息这样的顺序,从侧面描写了秋天,文章的语言生动优美。那么,我在指导孩子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朗读、思考、感悟、体会,从而使阅读的过程成为孩子们潜心读书获得个人独特情感体验的过程。又通过让孩子交流、讨论使学习进一步延伸,使自读、自悟的层面得到提高。这样做到了学生顺心学习、教师顺势教学。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不同方式的读文来理清文章的顺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从视觉、味觉等多种感官观察事物的方法;同时又特别强调了学生对重点段落的朗读训练,本文的第二自然段是重点段落,因此我着力引导学生通过有情感地朗读来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灵魂。对于“读”分为两个层面:
一、引导学生做到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目的。无论是初读、精读,朗读、默读,还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每一步都有明确的目的。如:初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再读:整体把握、理清顺序。精读:细心感悟、情感朗读并积累与运用语言。
二、教师对学生的“读”要有层次的指导。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美文需美读。”朗读的过程就是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过程。“美读”就是有表情地吟诵课文,读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从多方面立体化感知教材美,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美的感受。这就告诉我们美读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情感,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相通,做到读者能情出肺腑,语同己出。这种美感,只有加强朗读,品味语言来感知。通过多种多样的朗读形式能够达到“美读”的目的。
新教材强调“淡化分析,注重感悟”。的确,语文是最贴近学生的心灵世界和情感世界的。如:教学“橙红色是给果树的„„”那一句时,我创设情景,让学生扮演橘子、柿子,让孩子们做动作,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挤一挤”、“碰一碰”、“争着”这几个词语。感悟的过程是自我发现与求知欲、审美欲释放的过程,感悟的过程就是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升华的过程。
如果“银杏树叶”那句的处理时,我把实物拿出来,让孩子们摸、看、闻、扇就就会使学生的感悟更准确,学生很自然地体会到了比喻的生动,从而避免过多的提问与烦琐的讲解。语文教学的实质不应只是外显的表演,更重要的是内隐的渗透!作为语文教师应充分挖掘蕴涵在课文字里行间的人文内涵,引导学生多角度感悟课文,作出积极多元反映的教学行为,一句诙谐的语言,一句轻松的点拨,不露痕迹地引导,在不经意间带着学生在语文的世界里采集奇花异果,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同时也是我毕生追求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