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
摘 要:构建和谐课堂气氛在英语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出发论述了如何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
关键词:英语教学 主体地位 师生关系 教师素质
英语教学中课堂气氛的好坏是决定课堂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充满活力的课堂即可以使教师的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多年来英语教学的固有模式为教师是课堂的主角,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这种教学方式导致了学生注意力不能集中,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同时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而现在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这种教学模式使得教学设计要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设计课程的过程中确定学生应该学会什么和如何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或者设计一些教学活动,给予他们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到运用英语的成就感,从而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例如模拟真实语言情景的课堂活动,学生根据不同的情景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语言练习,这样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将所学专业英语知识应用到教师所设定的情景中去。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即练习了英语又巩固了专业知识,也提升了他们的自信心,同时教师也应发挥其主导作用对表演进行适当的评价和指导。
二、建设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形成和谐课堂气氛的基础,教育家赞可夫说:“就教育工作的效果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看师生关系如何。”师生情感越融洽,学生就会越喜欢老师的课,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更高。为了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教学质量,可以通过以下两点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
1.尊重学生
不仅教师需要被尊重、被理解,学生同样也需要教师的尊重和理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给予学生多一些表扬和鼓励,少一些批评,来消除学生的紧张感,让他们在快乐和谐的氛围中学习知识。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每一次尊重与宽容,都会使学生终生难忘,都会促使他去思考,在思考中做人,在思考中做事。”所以一名合格的教师要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加强对学生的了解,才能更好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引导学生的思想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2.爱护学生
教师要爱护每一位学生,对他们一视同仁,不要因为学生的成绩差或犯了错误对他们产生偏见,而应该以平等的身份与他们进行交流沟通,了解他们,并努力发现其优点,采用恰当的批评艺术取得学生的信任,使师生关系更加密切。一旦学生对教师产生好感,常常感到教师对自己的爱和关心,也就会自觉遵守纪律,积极配合教师上好每一次课。
三、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1.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需要精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不断积累专业知识,优化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教师可以通过书本以及电视网络等途径获得知识,另外多向其他优秀教师学习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只有具备丰富专业知识的教师才能被学生接受和喜欢,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做好备课工作
充分的备课是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没有备好的一堂课将影响课堂气氛和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应认真备好课。
(1)备教材。教师要对教材做深入的钻研,掌握每一课的重点和难点。
(2)备学生。俗话说“知人才能善教”,教师要对学生做深入的了解,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过程,考虑学生对每一个知识点可能的接受程度,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以及应用哪种教学方法能使他们更快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课后反思。对教学的反思是教师能够快速成长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对每一堂课都要做总结和记录,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思考、分析,并找到应对策略,持之以恒教师的教学水平和驾驭课堂的能力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3.注重师德培养
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思想的引导者。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身心都有深刻的影响,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例如着装整洁大方、仪表庄重、言行举止文明、努力工作、关心爱护学生等等,无论在工作中还是日常生活中要不断地反省自己的行为,不断提高,不断完善,加强自我道德修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成为追求真善美的人。具有师德的教师同样也会得到学生的信任和尊重,“亲其师信其道”,当学生把老师当做可以信赖的人时,才会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教导,促进和谐课堂氛围的建立。
第二篇:如何构建和谐课堂
高中政治课如何构建和谐课堂
山东省莘县第二中学
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情况下,如何构建和谐课堂,更好地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课堂教学和谐,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设计好每一个课堂,组织好每一个课堂。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中有很多抽象的原理,由于学生知识面窄,认知能力不高,理解这些原理很吃力,在这种情况下,怎样实现课堂和谐呢?我在处理主次矛盾及其关系原理时是这样组织课堂的:【合作探究】写出我国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两个不同历史阶段的矛盾,要求结合板书内容详述主次矛盾及其关系原理。在课堂上学生兴致很高,小组内学生讨论热烈,很快就在黑板上板书讨论的结果。从1937年到1945年我国的矛盾有中华民族与日本侵略者之间的矛盾、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的矛盾、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等;从1945年到1949年我国的矛盾有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的矛盾、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国民党与国统区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等。哪些矛盾是主要矛盾,哪些矛盾是次要矛盾,主次矛盾的关系怎样,学生结合原理展示起来比较轻松。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会了难以理解的知识,也学会了突破难点的方法,达到了多赢的目的。显然由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达到的课堂效果要比完全由教师讲解要好得多。这样既实现了师生课堂和谐,又实现了学生与知识的和谐。
高中政治课和谐课堂的构建,必须把握好知识的转化,即要把知识事例化,把事例常识化,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更好地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必须把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结合起来,把课堂时间较多地还给学生,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必须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把知识展示出来,让学生教学生,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备好课,及时解决课堂上出现的突发问题,突发事件;教师要做好评价工作,采取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并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做好课堂的引导工作,不能只做旁观者,采取放羊式教学。只有通过构建和谐课堂,才能实现课堂的高效,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篇:如何构建和谐课堂
如何构建和谐课堂
王志锋
张渚高级中学
摘要:课堂教学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相当重要的,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能够让学生和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和谐课堂符合素质教育的宗旨,它有几个要素构成:一个共同的为着提高教学效率而奋斗的目标,教师和学生两个互为中心的主体,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引导与被引导和同学间的监督与协作的两者和谐关系,听说读写看五种齐备的功能以及一个所追求的师生间心领神会的境界。为了和谐课堂的顺利构建,教师和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都需要做出努力。
关键词: 教学教师学生和谐课堂
教学由教与学两部分组成。课堂四十五分钟是“教”与“学”的桥梁,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主阵地。因此,一节课的课堂氛围如何从小处着眼是影响这节课的教学效果,从长远考虑,则是关系到整个教学过程成败的大事,它与学校的升学率以及学生的整个人生发展息息相关。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能够让教师和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使教与学变成轻松愉快的活动,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从而使教学质量达到最优化,这是符合素质教育或是快乐教育的构建宗旨的。那么,何为和谐课堂呢?笔者认为,所谓的和谐课堂,就是在四十五分钟内有所教,有所学,教师尽心,学生尽力,谆谆善诱,心领神会,能够达到教与学的同步、统一的课堂。
一、和谐课堂的构成要素
如何判断一个课堂是否为和谐课堂呢,那就需要一些比较具体的判断标准:在和谐课堂里,师生应同心协力,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斗;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成为课堂的主体,两者互为中心;教师和学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都应该是和谐融洽的,互相理解、互相帮助、互相激励、协作共进;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听说读写看这五种功能,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使教学效果最优化;和谐课堂追求一个理想境界,就是师生间能够心领神会、心心相通。下面将对这些构成要素做具体阐述。
1.一个目标
目前在我国的和谐社会的构建中,所有的中国人民都万众一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同理,一个和谐课堂不论学生的数量有多大,整个课堂的共同目标应该是一致的,全体师生应该为着提升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而努力。如果一个课堂中存在多种想法:教师为讲课而讲课,讲完即课,没有尽心;学生呢,带个耳朵听听,听懂就懂,不懂也就算了,没有尽力。这样的课堂是肯定不会和谐的,教学效果也令人堪忧。只有师生同心协力,才能“断金”,才能让学生健康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2.两个主体
课堂由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组成,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如何处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学界争论都比较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教师中心说和学生中心说。教师中心论者认为老师是课堂的中心,完全主导着课程的内容、进展和授课方式,学生应该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和节奏来调整自己的学习步调,学生若是节拍错位或者违反整个曲调都是不被允许的。课堂是一个一对多的场所,为了使整个授课过程按计划有序进行下去,教师中心说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问题,一味地按照教条、以统一的标准、模式来授课,容易使学生的思维僵化,课堂沉闷,一个个棱角在日积月累中逐渐被磨平,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动脑能力。那么学生中心说呢,课堂上由学生来做主导,教师只是起引导和启发的作用,让各种思维和想法活跃其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课堂仅仅是一个供大家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和解决疑问的场所。西方发达国家的课堂大多都是这样的。学生中心说依赖于学生的自我教育程度,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越强,则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的教学效果就越好;若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很弱,甚至于是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的话,那么学生中心说将会使整个课堂呈现出秩序混乱、效率低下的情形。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都是采用的灌输式教学,学生从生理和心理上完全认同和习惯了这样的模式,他们的自主性已经变得较差,依靠学生自我教育的学生中心说课堂在目前实现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
笔者认为,和谐课堂应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并重,两者都是开展正常教学所不可或缺的因素。学生和教师都应该积极参与、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去,两者互为中心。对于学生来说,应以教师为中心,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解,在老师的引导下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切不可停滞思维、走马观花、过耳既忘,也不可充耳不
闻,自我研究探求;对于教师来说,应以学生为中心,“教”仅仅是一种手段,让学生学会才是真正的目的,教师不能抱着把课程授完即可的心态,而是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接受效果和学习情况来安排和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授课速度,拓宽学生获取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能够“渔鱼”。
3.两种关系
课堂由学生和老师两个主体组成,和谐课堂中存在着两种关系:教师和学生间的引导与被引导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监督与协作关系。这两者关系都应该是和谐融洽的,这要求全体师生的关系良好,有较强的默契度。教师是引路人,为学生的学习思考指明方向,学生不光要从老师的言语中获取信息,也要从老师的眼神、动作中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需要做到什么程度。老师不可能时刻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和谐课堂上还要求同学之间有一种监督与协作关系。当发现周边的学生有走神或其他举动时,可以用一个动作或眼神表示提醒,有讨论或自习时间里,有一些问题通过相互的讨论就能得到解决,且印象深刻。同学间的协作是很重要的,在班级团队中,不论是处于强势还是弱势地位的人,都能从中获益。为别人释疑的同学对问题会有更深的理解与记忆,从讨论中可能会纠正自己原先错误的想法或是发现新的思路,以前有疑问的同学则可以获取知识,消除疑问。
4.五种要素
在和谐课堂上,需要灵活运用多种器官,做到听说读写看齐备。对于学生来说,听课也是一门艺术,同一个四十五分钟同样的授课内容,不同的学生听到的效果是有差异的。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学生们也不可能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的每一句话,善听的学生能够根据老师的语音语调分辨出重点、难点,仔细倾听加强记忆。学生在课堂上“说”的作用是多重的:一是锻炼了自身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二是被说过一遍的知识其记忆的效果比仅仅是听要好得多,这想必大家都有过类似的经历,笔者今天就还能记得一些课堂上回答过的提问;三是学生说的内容反馈给老师,老师能够基本了解学生的理解和接受状况,从而及时调整教学步伐。读读课文,做做练习,当然是课堂不可或缺的部分。那么,“看”也是很重要的,不能被忽视,听课缺少了“看”的辅助,就变成盲人摸象了,边听边看,能够加快理解和记忆的速度,漏听或是听不懂的地方通过看书看讲义看板书也能起到一定的弥补作用。
听说读写看并不仅仅是学生的事,教师在课堂上也需要做到这五种要素齐备。说课是老师的主要任务,适当的板书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听和看对于老师来说同样很重要,面对众多的学生,想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有“千里眼”、“顺风耳”,观察学生的表情和动作,听学生的发言和动向,督促溜号的学生,调整自己的教学步伐。
5.一个境界
和谐课堂追求一种理想境界,就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能够超出语言的限制,能够做到心领神会。一个教师需要面对多个学生,在课堂短暂的时间内,是没有办法逐个进行言语交流的,为了增强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就需要借助于肢体语言。教师能够从学生的一个眼神、一个表情或一个动作中知悉学生的需求,学生也能够读懂老师眼神中的深意。这种心灵间的默契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产生的,需要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经过长期间的培养。如何课堂能够达到这种境界,课堂气氛将更加和谐,教与学都将变得更加轻松。
二、和谐课堂的构建
一个普通的课堂怎么样才会成为和谐课堂呢,和谐课堂应该如何来构建呢?构建一个和谐课堂,所要做的努力绝不仅仅在于这四十五分钟,课前课后的许多工作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并且需要教师与学生这两个主体的共同努力。
1.教师的努力方向
在构建和谐课堂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做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想要在讲台上游刃有余,课前的准备工作一定要充分。要做好备课笔记,明确教学重点与难点,要仔细挑选针对性强的例题,拓展思路,多考虑几种解题方法,课堂练习要准备好。切不可照搬多年的老教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及知识的变化及时更新教案,要确保学生学到的是最新的、权威的知识。
备课还仅仅处于纸上谈兵的阶段,课堂便是化理论为实践的地方。在授课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通过观察课堂氛围和学生的反映了解到,若完全按照备课笔记的节奏、顺序进行下去会影响学生的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接受
使,应及时调整上课步伐。备课笔记不是教条,备课是为了更好地上课的,当理论与实践发生矛盾时,应该顺应实践的需要,切不可硬搬教条。
课后,教师应该从学生的提问和习题测验结果中总结反馈信息,重新审视课堂的教学效果,反省并想办法改正现有授课方法中的缺陷,总结出新的理论来指导以后的课堂教学。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若教师们能够节节课后自省,更新教学方案,那么,教学理论和教学效果也将呈螺旋式上升。
最后,教师要适时给学生一些表扬,加强正面激励效果。批评与表扬学生是教师的权利,同时也是一种义务,很多教师只习惯用批评,从负面刺激中迫使学生改正错误。然而,过多的批评容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即负面激励过当,学生和教师间的和谐关系将被打破,这样学生不仅不会改正错误,反而会变本加厉,产生恶性循环。与批评相比,表扬是一个更好的工具,适时给学生一些表扬,加强正面激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老师在课堂上的些许表扬就好像是为学生繁忙的学习生活中注入了一丝新鲜的血液,使他们获得了继续奋斗的动力,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为和谐课堂的构建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2.学生的努力方向
在构建和谐课堂的过程中,学生所要做的努力可以分为几个阶段,首先,课前一定要预习,而且是要带有认真思考的预习。预习过后,对所学知识的基本内容已经了解,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这样在课堂上听就更加有针对性。对于课前自学过的学生来说,课堂上老师的授课则既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又是一个复习的过程,事半功倍。倘若不预习的话,在课堂上眉毛胡子一把抓,不着重点,也可能跟不上老师的节拍,事倍功半。如此对比,同一个四十五分钟下来差距就很明显了,如果再乘以日积月累的系数,这个差距则可被放大N倍,再想要追赶就很困难了。滴水可以穿石,千万不能小看预习的十几二十几分钟,和谐课堂要求学生课课预习,不要让自己有拉下的机会。
其次,在课堂上,要做到人到心到,跟着老师的节奏,结合自己的预习情况,在有不理解处重点听,如果听老师讲解过后还是有疑问,就要灵活处理了。此时,观察一下其他同学的表情神态,觉得自己的疑问是比较共性的问题时,可以举手发言,说出自己的疑问,这也是和谐课堂上对老师的最直接的一种反馈,老师可
以根据问题调整自己的授课内容,使学习效果最好。若仅仅是个别问题,则可课后单独和老师沟通,不要打断老师的正常教学。课堂上的教师资源是有限的,和谐课堂要求学生学会合理、最优化地使用教师资源。
课堂的时间有限,学生和教师单独沟通的时间很少,学生要充分主观能动性,课后多找老师沟通,解决自己课堂上遗留的问题,也可博得老师的认同感,增加师生关系,为以后的课堂和谐埋下伏笔。
三、小结
和谐课堂能够使教与学的过程在较轻松的氛围中完成,帮助教师和学生减轻现有教育模式下所带来的种种压力。和谐课堂要求教师和学生间以及学生相互之间都有一种和谐融洽的关系,这需要经过大家的努力在长时间的培养中才能产生。可见,构建一个和谐课堂,所要花费的努力并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需要教师和学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都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教学是个一对多的活动,相对来说,教师资源是比较有限的。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上,想要成功构建和谐课堂需要学生充分发挥积极主动性,利用课后时间多和老师沟通,用好用足教师资源。这样,既可以使教师得到反馈信息,也拉近了双方的关系。正因为教师资源的有限性,同学之间也应该相互帮助,同学间相处的时间很长,如果能够在一个融洽的氛围中相互监督、协作共进的话,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篇:构建和谐课堂
构建和谐课堂,实现多维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
和谐既是一种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又是一种动态的优化过程,更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所要追求的最终目标和最高境界。一.和谐的课堂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课堂上老师幽默的表达,真诚的笑容,信任的眼神,鼓励的话语都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从而推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营造和谐课堂:
1.把鼓励带进课堂。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离不开学生的积极投入,而学生的积极投入又离不开教师热切的鼓励。因此,对于学生的任何回答,我都细心处理。正确的回答给予积极肯定,不完整的甚至错误的答案,我都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直至得出正确结论,即使一时答不出来,也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并鼓励学生善思多问。时间久了,学生就有信心上好语文课,爱上语文课,想上语文课。多年的语文教学使我深深体会到,在声声鼓励中,课堂教学是高效的。
2.把民主带进课堂。学生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心情舒畅,才能敢想、敢说、敢问、敢做、敢于创新、敢于创造,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在课堂上,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民主于学生,杜绝“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才能使课堂激情四溢,才能使学生智慧的火花不断绽放。
3.把兴趣带进课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教材中一些文本的单
一、抽象性,我每隔一段时间就让学生带来自己最欣赏的文章,最感兴趣的故事和大家共享。并经常这样提问:“你对哪一段更感兴趣?”,“你最喜欢哪一句?”随着回答的深入,文章的内涵,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自然明朗清晰,而学生们自己最感兴趣的文章更是在赏读中得到了更好的诠释。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感到了被尊重,被赏识,和谐课堂的构建就在这样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营造出来。
4.把竞争带进课堂。根据小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我经常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课堂上创设问题抢答、正反方辩论,课前可允许学生带好资料,教师再运用适当的激励语言,“看谁表达得最清楚”,“谁的语言最优美、声音最宏亮”,“哪个小组合作的既快又好”,最大限度的给学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展示学生的个性。实践证明,把竞争带进课堂,会使课堂更加和谐。而一堂和谐生动的课,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老师都是一种享受。
二.精心的课堂设计
加涅有一句响亮的口号:“为学习设计教学”。今天的语文教师更应该注重设计。不仅要精心备教材,备学生,备情境,备自己,备生活,还要备和课堂有关的一切主客观因素,在横向和纵向结合的设计中追求课堂教学的精彩,使我们的语文课堂风景无限、靓点可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去,师生每时每刻都要进行心灵的接触”。因此要构建和谐的语文教学课堂,教师必须对教材文本进行高屋建瓴的超越与重新建构,使语文课程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挥。如在设计过程中,要多想想学生的需求:这一处学生会不会有疑问,这一点学生会不会感兴趣,这一句学生会不会理解,这一段学生会不会有感悟,学生可能怎么说,自己该怎么导?只有这样运筹帷幄,当课堂出现未曾或无法预料的情况时,教师才能运用足够的智慧应对自如,从而构建和谐课堂,高效地完成语文教学。
1.动之以情,给学生以张扬的空间
未经改动的人教版教材有几篇课文离孩子们所处时代较远,如《我的战友邱少云》、《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等,备课时我就想,怎么才能把孩子拉到课文情境中,从而理解文章真谛呢?
刘勰说: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只有热情投入才能感悟真情,只有感悟真情才有情之所动,只有情之所动,才会有一吐为快的创作冲动。于是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我抓住重点句子“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样一动也不动”发问:邱少云与千斤巨石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平时你喝一口热水被烫一下会怎么样?再想想邱少云浑身都被烈火焚烧的感受,此时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然生发了许多感受,课堂一下激情荡漾。勿用教师多言,邱少云的人物形象已牢牢印在孩子心中。这样的合理预设为构建和谐课堂打开了方便之门,高效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2.心灵换位,给学生以充分表达的空间
凯洛夫说过:“感情有着巨大的鼓舞力量”。文中人物蕴藏的情感力量是指引学生人生态度,陶冶学生内在情感的重要资源。而心灵换位就是将文中处于焦点位置的人物与读者本人作心灵上的换位体验,让学生用心去体验文中人物所经历的情感历程,帮助他们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情感的共享。如我在备《小抄写员》时就想到,如今的孩子们已被家长宠坏了,哪个孩子会懂父母,谙恩情?单纯的课本说教根本无法与他们产生共鸣,而口头的表达更不能言尽其意。于是在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对于叙利奥和父亲,你更理解谁,为什么?”,“你还听过类似这样的故事吗?”,“请以《爸爸,хххх》,《儿子,хххх》为题写封短 2 信,看谁情真意切。接受作业的同时,孩子们就已摩拳擦掌,心中万语千言,仿佛已注于笔尖,而就课后完成情况看,学生已得当地把握了角色的内心情感,能跟儿子(父亲)进行推心置腹的心灵交流。这样的设计就巧妙地在文本世界和学生经验世界之间建立了一条自由的学习通道。
3.立足冲突,给学生以提升的空间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对于同一篇文章理解就会有差异。同样,同一篇文章解读的角度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体会。这时,教师就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和想法,鼓励富有个性的发言。而教师心中始终要有个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的基准,导之有法,从而提升人物的美好品质。
如在教学《落花生》一文时,我提问:“你是愿意做一个落花生式的人,还是像苹果、石榴一样外表好看的人呢?”许多同学都说愿意做落花生似的人,但我明显看出,有的同学言不由衷,那脸上分明写着“苹果也是有优点的吗?”这时,我巧妙地导“各有千秋”是什么意思呢?请大家互相找找“千秋”之处,哗,大家说得不亦乐乎,是啊,花生虽然不好看,但是易存放,可以包装好,推销到外地,只是它太默默无闻,不被人所知。苹果好看,但也要味道鲜美,像人一样内外兼修……,课尾,我布置了一篇读后感《做一个像……那样的人》学生们是课停意未尽,从而留下了更多的思考。
4.可圏可点,给学生以发挥的空间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在注重语文知识学习的同时,更要注重语文能力的培养和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如果能根据自己的喜好、兴趣和个性对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进行选择,他们的责任感也会逐步增强,并会为自己的选择承担一份责任,这样也更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弱点,为其思考、发现、探索和创新提供广阔的空间。如人教版十二册的《卜算子·咏梅》,课后习题明确要求画画词中的美景,想到有的学生不善于绘画,于是在展示学习成果时,我建议学生可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学习收获,学生们立时兴趣盎然,有的吟诵,有的绘画,有的即兴表演,有的挥毫,真是百花齐放,百景争春,学生们通过不同方式表达了对这首词更深的体验和感受,个人的特长也得到了极大的发挥。
看似偶然的情形,其背后隐藏着必然,一个充满智慧和创造的老师就是要在身边的不变事物中,不断地变换视角,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处处呈现和谐之乐章。
5.善待疑问,给学生以广博的空间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的`质疑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因此,课后存疑也是正常现象,是真实的、和谐的课堂表现。对于学生的课后存疑,教师不能一锤定音或快刀斩乱麻,要采取存疑的办法记录下问题,给学生课后阅读的时间,使他们成为真正 3 意义上的学习主人。使学习真正成为他们生命的历程。这不但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也对教师自身不断发展、成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样的存疑让教师与学生在解疑中教学相长,和谐共进。
三、丰厚的文化支撑
和谐的课堂,师生应互动起来。只有水乳交融,才会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而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只有教师的投入,潜心准备,精心设计是不够的,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尤其是低年级的语文教师。学生的语文学习应该是30%在课堂,70%在课外。师生关系也是亦师亦友,教师要帮助学生打通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关注学生,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把百分之百的时间交给学生,引导他们多读健康向上的书籍。如低年级的孩子,可引导他们看注有拼音的课外读物,中年级的孩子,可以看一些智慧故事及浅显的名著,高年级的孩子就应该看一些哲理性故事及大部头的名著。还要指引他们投入到社会这个语文大课堂当中,如做社会调查、采访记录等实践活动,使课外促进课内,让学生知道生活是语文的源泉,语文同样离不开课外生活。语文教师更要有大语文观念,跳出语文教语文,跳出教材教教材,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过程才会更生动、和谐、活泼、有效。
和谐课堂,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沃土,构建和谐课堂,是教育永恒的追求。
第五篇:课堂中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范文模版]
课堂中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常会遇到这样的局面:课堂上,教师精心设计了语言交际的模拟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对话操练,但总有学生羞于开口,特别是叫他们站在教室前面演示对话时,众目睽睽之下,不远处还站着老师监督着,他们更显得局促不安,话语说得语无伦次。教师们免不了感叹:这可怎么办才好,让他说,他不说,时间倒是浪费了不少。的确,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在课堂上,他们努力为学生创造说和练的机会,模拟各种情境,力图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但苦恼的是:学生不参与!其实,课堂情境仅仅靠模拟是不够的,它毕竟是在课堂中,所以最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自在地表现自己,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从心理上分析学生的愿望,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建立起一种协调、和谐、互补的师生关系。
一、让学生体会到尊重、理解和信任
教师在学生面前是以一种权威的形象出现的,学生对教师心存敬畏,这不免拉开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尤其在课堂上,学生担心回答问题出错,更造成了一种心理紧张。要解开这道锁,还得先从教师做起。首先要给予学生以尊重,对课堂提问答不出的同学说一声:不要紧,在仔细想想,而不是让他长久地站着;对回答错的同学说一声:没关系,爱动脑就是最棒的了。这样,既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又不会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受挫。其次,要认识到课堂便是情感场,教师面带微笑、亲切和蔼地与学生交流,这样的课堂未成曲调先有情,师生间无心理距离。可见,温暖而有鼓励性的教学气氛能够在心理上给学生一种安全感,让学生体会到尊重、理解和信任。
二、了解学生个体差异,做到因人施教,面向全体
不可否认,学生之间在能力和智力方面确实存在差异,同样的学习内容,有的学生掌握快一些,有的学生就慢一些;有的善于口头表达,有的善于书面表达;有的善于逻辑思维,有的善于形象思维,如此个体差异较大的学生集中在同一个课堂中学习,倘若教师对所有学生施以千篇一律的教学,强求他们齐步前进,这是不符合学生的客观需要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仔细琢磨学生的个性,以便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因人施教和面向全体相结合。比如,课堂提问时,简单单一的问题让基础较差的同学回答,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基础较好的同学回答,力争使全班不同学习层次的同学都有参与的机会。
三、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
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论”,他把人的需要从低级向高级分为五个层次,其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最高需要。对学生而言,即要让他们体验学习成功,满足自我实现。在英语教学中,适时地对学生加以鼓励和表扬,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出卷考试时,不是想法让学生考不出,而是让学生感到跳一跳能够得着,多让他们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帮助他们找回自信。的确,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很微妙的,它有如一棵幼苗,需要师生共同施肥,悉心护理,才会茁壮成长。教师只有成为学生心理上的朋友,才能被学生所接纳,彼此才会沟通,课堂气氛才会融洽,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被唤醒。可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