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的制取与性质 教案及说课稿

时间:2019-05-12 22:31: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氧气的制取与性质 教案及说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氧气的制取与性质 教案及说课稿》。

第一篇:氧气的制取与性质 教案及说课稿

氧气的制取与性质 教案及说课稿 【课题】氧气的制取与性质

【学习目标】

1、初步学会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方法;

2、学会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学会利用双氧水制取氧气;初步学会根据反应原理选择制取氧气的装置,会用排水集气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3、通过实验探究氧气的一些化学性质。【教学过程】

(复习)氧气实验制法的原理、步骤、装置类型、收集方法(学生)思考后并回答

(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实际看一下,如何在实验室制取氧气及了解氧气的性质(教师)边做边讲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学生)参照课本中的图及注意事项,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思考)

1、刚冒出的气泡能不能马上收集?

2、如何鉴定氧气?(学生)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

(小结)

1、不能马上收集因为一开始产生的气泡为原来试管中的空气;

2、氧气的鉴定: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该瓶气体为氧气。(思考)那么如何对氧气是否收集满进行验证呢?(学生)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

(小结)氧气的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的瓶口,若木条复燃,则已集满。(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3、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学生)观察并回答现象

(总结)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及氧气的性质(练习与实践)38页5-7

板书设计

5、注意事项:

6、氧气的鉴定: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该瓶气体为氧气

氧气的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的瓶口,若木条复燃,则已集满

《氧气的性质和制取》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来自上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性质活泼的氧气的第二课时,在本节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气的性质与用途及氧气实验室制法的部会内容:原理、装置、实验步骤、收集方法,本节课是在学生了解了氧气的性质基础上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及通过实验确实了解氧气的性质。学生深入学习氧气的相关知识后,进行一些综合的实验操作。因此,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的亲身体验相结合,基本操作与

具体实验相结合,正确、安全地进行实验操作,并得出相关的结论。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

2、巩固氧气的性质 知

3、道催化剂的概念。能力目标:通过氧气制取的探究性实验,使学生获得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使他们逐步学会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极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方法。

情感目标:

1、通过氧气制取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

2、通过氧气制取的探究性实验,使学生获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教学重难点: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难点:催化剂的概念。

二、说教法:

1、探究式实验教学法

该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是:设疑 —观察(实验)—思考—总结—应用。根据目标设疑,引导学生动手实验,体验实验的过程。教给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得出科学结论的学习方法。

2、互动式教学法

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有学生的猜想、讨论、抢答,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答疑。师生之间不停地进行“信息”交流,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3、质疑释疑

通过质疑释疑,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探索精神。

三、说学法:

1、探究学习:学生通过实验来理解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及对其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2、自主学习:指导学生以实际生活的经验和对教材的阅读,从中归纳出催化剂的性质,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

3、合作学习:利用学生分组实验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在合作中获得新知。

四、说教学过程:

新课程标准提倡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这节课我是这样安排的。1.复习知识

氧气实验制法的原理、步骤、装置类型、收集方法,可以让几个学生来完成 这一过程既为了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也为下面的新课知识打下埋伏。2.新课引入

今天我们就来实际看一下,如何在实验室制取氧气及了解氧气的性质 3.组装仪器

在组装的过程中,提问学生如何来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思考课本中的注意事项,并积极交流能得出一定的结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交流分析能力。老师在整个过程中引导,并小结。

4、制取氧气

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思考:刚冒出来的气泡,能不能马上收集?如何用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收集到的气体,如何鉴定是氧气?铁丝实验中,与其他实验有何不同?收集的气体应该如何放置?让学生在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思考,查找课本等手段,能加深印象,煅炼思考,分析能力。

5、演示氧气的化学性质

分别演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在这个过程让学生对照课本中的图片,及以前对这个现象的想象来观察结果,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引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他们多动手。

6、总结

仪器的组装、反应的原理、气体的收集、氧气的鉴定、氧气的性质

7、布置作业

第二篇:《制取氧气》说课稿

《制取氧气》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制取氧气》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制取氧气》说课稿1

实验制取的过程,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制取实验,防止意外发生,所以我选择进行演示实验的方法,来让学生进行观看。学生看完我演示完该制取实验之后,我会找学生来复述整个实验过程。学生通过回想来描述实验过程,可以使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制取氧气的过程,为后边的讨论打下基础。

演示实验完成之后,我会指名学生来上前进行操作,并且在操作的过程中,适时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

(一)具体问题为:

①为什么试管要略向下倾斜?

②为什么试管口要装一团棉花?

③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为什么要等冒出均匀的气泡后才开始收集?

④收集完毕后,为什么先将导管移出再熄灭酒精灯?

⑤收集完成后,如何验证气体是否集满?

(二)学生通过讨论之后,我会结合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

①防止药品中的水蒸气在加热时凝结在试管口温度较低的小水珠倒流回温度很高的试管底部发生试管破裂或爆炸。

②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③刚开始产生的气体不纯,因为混有试管中的空气,所以要等待气泡均匀后再开始收集。

④防止先拿走酒精灯,温度降低,产生压强,水槽里的水进入试管中发生爆炸。

⑤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瓶口处,如果木条复燃,说明集满。

(设计意图)整个新课环节围绕着实验展开,通过让学生观察与动手亲自操作并且积极思考,真正的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并且可以加深学生对整个制取过程的印象。

(三)巩固延伸

巩固延伸环节,我会通过播放一段有错误的制取氧气的过程,让学生进行观看,并且指出错误之处。

(设计意图)此环节为了巩固实验中的注意事项,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并且可以及时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小结作业

接下来是小结作业环节,我会指名学生站到讲台上来,带领全班同学进行本节课的总结。最后我布置课后任务,课后预习另外两种制取氧气的方法,并且总结出三种方法的异同点。

(设计意图)新课标中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在课堂上我时刻注意把课堂还原给学生,通过让学生站到讲台上总结的方式,一方面顺利地把课堂充分的还给学生,另一方面也可以锻炼学生发言的勇气。课后任务,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预习与自学的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最后再来说一下我的板书设计,本节课的板书主要围绕着实验展开,通过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以及实验简图,让学生更加清晰直观的看出本节课的重难点。

《制取氧气》说课稿2

尊敬的各位评委:

您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七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的学生实验活动1。从教材编排体系来看,《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放在了单元之后,专门作为一个课题,符合新课标注重学生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探究精神的宗旨;此外,它是在学生对氧气的制取、性质和用途的学习后,对氧气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对氧气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很想自己动手操作制取氧气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从知识运用来看,氧气的制取是初中必须掌握的八个基本实验操作的第一个。因此,上好本节实验课可以为今后学习气体的制取提供范例,由此看来,《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在整个初中化学中都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

在对氧气的制取、性质的学习中,教师已经对基本的实验操作进行了演示、讲解。并且学生对如何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已有了一定的印象。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知识,通过分析、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同时我校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动手能力相对较弱,我在上课时充分做好引导,调动学生积极性,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强直观性,使他们能够正确的完成实验,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

三、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初步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基本实验操作技能,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讨论、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掌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原理、装置、步骤、操作要领,进一步训练规范实验操作。

2.通过亲自动手实验、观察、记录并分析实验现象,进一步加深对氧气性质的理解与掌握。

3.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进一步体会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4.通过对氧气制取及性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探究欲,形成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性质及其实验操作要领。

[教学重点确定依据]:氧气的性质、制法是新课标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而学生第一次进实验室做制取气体的实验,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只有掌握了氧气的制法、性质及其实验操作要领,才能更好地进行实验。

教学难点: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及操作、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操作及现象的描述。

[教学难点确定依据]:实验过程中有许多的注意事项,只有突破了它们,才能保证实验顺利进行,才能培养学生规范的实验操作和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制取氧气》说课稿3

说课

本课题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第二部分是活动与探究。为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教材还特意介绍了如何大量制取氧气。

本课题是学生学化学以来遇到的第一种气体的制取。

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是本课题的重点,如何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做好实验便成了重中之重。而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作用则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重点和难点进行突破。

1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探究的机会。

2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

⒊采用边实验、边讲解、边讨沦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⑵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

⑶认识分解反应。

⑶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2.过程与方法

⑴学习反应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和验满方法。

⑵学会边实验、边讨论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从而提高对实验进行分析、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实验装置的美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⑵保持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⑶逐步认知用实验去验证化学理论,从而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学化学离不开做实验。

教学重点

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

1催化剂的概念。

2催化作用。

教学方法

复习提问→演示实验→讨沦归纳→实验探究→对比总结→得出结论→拓展视野→提高兴趣。

教具准备

1教师用具:

⑴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高锰酸钾;

⑵大试管(3支)、木条、酒精灯、天平、火柴。

2学生用具:

⑴高锰酸钾、木炭、细铁丝、澄清石灰水;

⑵大试管、棉花、塞子(带导管)、集气瓶(2个)、毛玻璃片、水槽、铁架台、坩埚钳、小烧杯、火柴。

课时安排

2课时

《制取氧气》说课稿4

1问好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6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制取氧气》。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2总括语

为了处理好教育学的关系,突出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仅要做到精讲精练,还有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开拓学生思维。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由被动学习,转变为积极的探索发现式学习,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六个环节加以设计和说明。

3教材分析

教材是进行教学评判的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首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主要介绍了制取氧气的方法,为后面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学习打下基础。

4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制定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知道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实验,逐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感受到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产生对化学学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5学情分析

合理把握好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节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初三的学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有较强的好胜心,因此我会通过小组PK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便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6教学教法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传授到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够快速提升学习效率。本节课我将采用的教法为讲授法,实验法等。引导学生使用自主学习法和合作探究法来进行学习。

7教学过程

充分的学情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合理制定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而教学活动的精彩开展则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环节。本节课我将从以下4个环节展开我的教学过程。

导入

良好的导入就像磁石一样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目光,能够让学生快速地融入到课堂中。本节课我将以试讲的方式来进行导入:同学们好,上课。在上课之前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多媒体上的这个视频,我们看看视频中讲了什么样的内容呢?视频播放结束了,哪位同学愿意说一说他都看到了什么呢?好,就请最后一排靠墙的男同学来回答一下吧。请坐,他告诉我们呢,看到了潜水运动员和登山爱好者都在使用氧气罐来维持正常呼吸。观察得很认真。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我们的呼吸离不开氧气,它非常重要,那同学们知道如何制取这么重要的气体吗?老师看到大家的脸上充满了疑惑,没关系,我们一起来走进化学实验室,开始今天的学习吧。

通过这样的方式导入,可以将生活和学习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新授

其次我会给学生三分钟的时间,自主阅读教材。并找出制取氧气的方法,学生给出的答案是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和加热氯酸钾制氧气。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专注力。接下来,我会先进行实验的演示,把少量高锰酸钾装入试管中,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用带有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加热试管,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并引导学生回答出放棉花的作用,是为了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通过我的演示可以减少学生在后面亲自动手实验时出现不必要的错误,也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观察能力。接着我会将全班分为10个小组,前后桌4人为一小组,学生在组内进行亲手操作。与此同时我会走下讲台,及时的指导学生顺利完成实验,提醒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注意安全,学生可以通过亲手操作感受到化学的神奇和实验成功的喜悦。紧接着我会进行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实验。拿两个试管,一个只有过氧化氢溶液,另一个在里面加入了二氧化锰,分别用带有的木条放到试管口,学生通过观察不难发现,木条在接触到放有二氧化锰的试管处迅速熄灭,知道用这种方法可以检验氧气是否集满。我也会补充相关内容,如二氧化锰可以加这个化学反应,它叫做催化剂。学生通过实验对比和记录,从而归纳出实验的步骤,并能够深刻理解催化剂的作用。最后我会提出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工业中是否可以使用这种办法来制取氧气?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联系。

小结

在课堂快要结束时,我会通过提问学生的方式,来总结本堂课的知识,起到巩固的作用。

作业

作业环节,我会请学生查阅,是否所有的催化剂都能够加快化学反应,下节课分享。

8板书设计

最后是我的板书设计,好的板书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我的板书简单明了,直观易懂,是一节课内容的浓缩,我会在黑板中央的正上方写上本节课的题目,黑板正中央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黑板右下方写上本节课的作业,这样的板书清晰地展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逻辑,可以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考官的耐心倾听。

《制取氧气》说课稿5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制取氧气。该内容隶属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的说课内容包括四个方面: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

在教材分析里,首先说一下制取氧气在课标中的解释:它属于一级主题,科学探究和身边的化学物质下的二级主题,学习基本实验技能和地球周围的空气。在教材的编写顺序上,前期有小学科学介绍过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简单方法,上了初三学习化学后,进一步系统的学习了氧气的主要性质,为本节课的进行做好铺垫。

学生在学完本节课内容后,应该初步掌握了气体制取中如何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方法,进而为下一阶段学习制取二氧化碳做准备。

前期,学生已有的知识及能力是氧气基本性质,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基本实验操作。

要想顺利选择出制取氧气的仪器,还需要掌握的是:用什么药品能得到氧气,以及对所学实验仪器的熟练操作。

经过课程学习,学生应该能初步掌握气体制取装置选择依据,对实验仪器的使用更加熟悉。

气体性质+仪器使用=气体制取装置选择依据

根据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得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重点内容是关于气体制取实验装置的学习,并总结出选择装置的一般方法,方便在第六单元二氧化碳制取学习中应用。

难点是通过本节课对仪器装置的探究学习,初步认识到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并且能在实验中与他人交流讨论,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以后的探究题目练习打好基础。

本节课总体的教学过程分为三部分。

首先是复习氧气的基本性质,引入新课。

之后挖掘学生的兴趣点:怎么得到一瓶氧气呢?进行氧气制取的学习。

最后总结归纳出气体制取装置选择的一般方法。

而在重点介绍的气体制取过程中,又分为三步来学习:反应原理介绍,装置仪器猜测,以及最后教师演示制取一瓶氧气。

下面进入整节课过程说明。

通过图片和ppt的复习,巩固基础,为下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并且在回答问题过程中,有意识的要求学生用完整规范的语言来说明,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之前一系列性质实验的演示,学生都对氧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想知道如何得到一瓶氧气。

这种条件下,以生活中实例介绍两种生成氧气的方法,通过对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的介绍,为一起选择做铺垫。

在进行反应物介绍时候,就可以带出仪器选择方法了。对比两种反应物状态:一种固体,一种液体和反应条件:一种加热,一种不加热,得到两套发生装置。注意让学生观察他们搭建的仪器和ppt上的有什么不同,训练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并在此解释一下棉花的作用。

在复习氧气密度和溶解性之后,根据氧气性质特点,密度比空气大,利用物理上学过的知识,学生很好理解氧气应该沉在空气下方,空气从上方跑走,因此采用向上排空气法。

排水法,因为此前在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比较的实验中已经介绍并亲身尝试过,所以难度也不大。

在介绍完向上排空气法,可以马上追问学生,利用此种收集方法,你们怎么能观察到氧气是否收集满呢?并结合之前学习的氧气助燃性,由此引出验满的操作。

以上内容完成后,本节课重点部分已经可以算介绍完了,之后就是对制取气体实验过程中各个步骤的详细解读,学生进行语言表述训练。

《制取氧气》说课稿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增强学生的探究欲;

本节课是典型的物质制取课。课标的要求:让学生初步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材上这部分内容安排在学习《氧气的性质》之后,要求学生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也是中考实验操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中考试卷上也常常出现,有的考查实验装置,有的考查实验步骤,有的考查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因此本节课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基于此,我确定了以上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步骤

教学难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选择,操作步骤的掌握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堂教学“人本化”让学生思动、手动、口动、互动。学习方式探究化,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获得新知,所以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取探究法和学生分组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下面我重点谈一下教学流程这一环节:

教学过程

我将教学过程设置为以下几个环节:

导入新课→制取原理讲解→活动装置图拼装展示→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思考问题→归纳总结等

环节1:导入新课。展示铁丝、硫在氧气中燃烧图片,并提出问题:实验中的氧气是如何得到的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环节2:制取原理讲解。让学生们观察药品后回答高锰酸钾的颜色状态,从而讲解高锰酸钾的制取原理,板书上写明文字表达式,初步了解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

环节3:装置图拼装并展示。根据高锰酸钾制氧原理,我给每小组一部分自制的仪器模型,小组合作探究本实验中需要哪些仪器,让学生们根据所选仪器模型在白纸板上粘贴组装想象中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装置图。

小组共同展示装置图,师生共同讨论哪些可以用,哪些有问题,指明问题所在。观察所有装置图可以分为几部分,从而指出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1)让学生观察药品也就是反应物的状态。(2)实验室制氧气需要的反应条件?(3)归纳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跟哪些因素有关,总结出一般气体的发生装置选择的规律: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发生装置。

探究实验室制氧气的气体收集装置。分析总结出气体的收集装置选择的规律:根据气体的性质(密度、溶解性)选择收集装置。

最后在学生的装置图中选定出本节课所用的实验装置。

在这里,师生共同进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环节4:演示实验。设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如何操作?

由于刚接触制取实验,以防一些意外出现,所以先让学生观看教师的制氧操作演示视频,让学生对操作流程有了初步的掌握。

观看完视频后,再根据实验步骤找出代表性图片让学生们完整的认知制取氧气的过程为:

查、装、定、点、收、离、熄。

找学生复述实验室制取氧气每一步的具体操作步骤。通过回想解答,使学生们更深刻的认识制取氧气的过程与操作要点。为后边的亲自制取打下基础。

环节5:学生分组实验。掌握操作过程后让学生亲自制取氧气,以比赛的形式,看哪组学生做得又快又规范,教师巡视纠错,及时指导,目的在于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环节6:制完氧气后,通过实验过程中的问题,以及现象让学生思考原因,设置几个讨论题,引导解决

【讨论】1、试管内为什么要装一团棉花?

2、固定试管时试管口为什么要稍向下倾斜?

3、排水法收集气时为什么开始冒气泡时不收集?

4、收集完毕,为什么先将导管移离再熄灭酒精灯?

这4个讨论题,有些通过刚才操作中的现象,心中已经有答案,有些需要讨论才能得出答案,意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适时反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让学生明白实验操作过程的严谨性。一切实验一定要规范操作,决不能粗心大意。

环节7、归纳总结。问题解决后,学生们对于本节课重点难点已基本掌握,最后我提出寻求帮助,创设情境,给出一组老师实验操作过程中的照片,让学生小组讨论帮老师按拍摄时间先后排序。最后根据排好顺序的照片再次总结操作步骤要点。加深学生对高锰酸钾制氧操作流程及要点的印象。

【布置作业】实验室制取氧气还有其他方法,请同学们做好预习。

板书设计:

实验原理: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课后反思

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这是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的一句名言。反思是教师必备的意识和行为。在本节课中,因为比较注重学生动手做、动口讲、动笔记、动脑想,所以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了很多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体现了课堂教学“人本化”让学生思动、手动、口动、互动。学习方式探究化,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获得新知。比如学生自己设计高锰酸钾制氧装置,能够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探究欲望,使难点部分变成亮点部分,教学任务完成情况比较满意,不足之处是由于实验器材准备得不够充分没能当堂做演示实验,而是用自己事先录制的操作视频,使演示不够直观,假如以后还有机会我一定会克服任何困难,能在课堂上演示的实验一定当堂演示,充分发挥现场演示实验对学生学习化学实验课的示范性。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望大家指正,谢谢大家!

《制取氧气》说课稿7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是初中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单元所学知识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其中“性质活泼的氧气”就是我们要仔细学习的内容,本课题是典型的物质制取课,也是学生初次通过化学实验来获得新物质,初次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氧气的性质等内容,这就为我们学习氧气的制备作好了的准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也为今后学习制取其他气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反应原理、仪器组装、收集方法、验满、检验方法及操作注意事项。

(2)掌握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实验室采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难点:实验室采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的探讨。

二、说学情

九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化学,特别对于化学实验有浓厚的兴趣,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具备了简单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所以对于氧气的制取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三、说教学方法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

小组探究合作法;

集体讨论法;

4、多媒体教学。

四、说学法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获得知识、培养动手能力。

2、合作学习法: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团队意识。

五、说实验器材

药品:高锰酸钾。

仪器:大试管、酒精灯、单孔橡胶塞、导气管、集气瓶、水槽、玻璃片等。

六、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上课前,我会用PPT向学生展示几张人类在特殊环境下,人们是怎样呼吸的?如果在实验室,我们又会怎样制取氧气,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进行探讨。

2、实验探究,引入新知

我会向学生系统的说明实验室制取气体应该遵循的方法和步骤。

(1)实验探究第一步:药品的选择。播放视频:提供三组药品的名称和化学式,以及三种能制取氧气的药品从用量、是否需要加热、收集方法三方面进行比较,让学生讨论实验室制氧气选择药品的依据。

(2)实验探究第二步:仪器的选择与组装。学生分组选择组装,并说出选择的理由,以及每种仪器的作用。从而使学生在自己动手中掌握装置选择的依据。最后教师课件展示,并归纳选择装置需考虑的因素,让知识进一步得到升华。

(3)实验探究第三步:收集方法。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对气体收集方法进行归纳。然后让学生组内分工合作展开竞赛。实验后由每个小组的学生代表提出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讨论。实验操作步骤(通过课件读出);氧气的检验和验满方法(通过课件读出)。这样做能进一步补充在制取氧气中要注意的事项。

3、科学探究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实验步骤(多媒体展示实验步骤),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并分组进行实验操作。

4、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我特别设计了几道题,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5、布置作业

课后作业可以巩固所学知识,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让不同的学生在化学学习方面得到不同的发展。

七、说教学反思

虽然这节课是用多媒体教学,但板书是不可少的,因为它可以明确这节课要掌握的知识点,所以对于重点内容,我通过板书表达出来,一个号的板书,可以使学生一目了然,清晰易懂。我认为本节课的设计特点是:力图体现,学习方式探究化,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获得新知。授课后我还将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发展,探究活动的设计是否合理,学生认知还存在哪些问题等。

八、说板书

1、药品:高锰酸钾(KMnO4)

2、反应原理: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实验步骤:查、装、定、点、收、撤、熄

4、注意事项:

5、氧气的检验与验满:

《制取氧气》说课稿8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初中化学组3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制取氧气》,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铁树老师面试辅导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制取氧气》选择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中课题三的内容。第二单元属于“身边的化学物质”这个一级主题,是初中化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题是典型的物质制取课,也是学生初次通过化学反应来获取新物质,初次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实验课。在教材的知识体系中,本节课与前面的仪器操作、氧气的性质等知识相链接,也为以后系统地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因此,本节课在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

#化学#

(二)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对本教材的分析,我制订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及其实验操作;能认识分解反应;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氧气的制取实验,学生得以锻炼动手、动脑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得以提高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和科学探究,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逐步认识到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新课程标准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核心理念。我确定本课题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催化剂的概念,并能对一些生活现象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二、说学情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氧气的性质及其化学反应的相关知识,初步具备了观察实验和进行简单实验操作的技能,但是在化学基础实验中的操作能力还需要提高;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在抽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过渡时期,能较客观的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加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来激发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三、说教法

通过对教材及学情的分析,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法与引导探究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验使学生对氧气的制取有感官上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动手操作更好的理解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

四、说学法

结合本节内容的特点,我指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并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交流讨论,从而更好的理解制取氧气的实验过程和方法,并提高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上课前我会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美丽的水下世界的图片,给同学们美的享受。并提出问题:这些图片都是潜水员拍摄的。大家知道潜水员在水中是怎么呼吸的吗?在陆地上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呼吸着大自然通过化学反应制造出来的氧气,那么,在实验室我们又是怎样制取氧气的呢?这样的导课不仅开阔了他们的眼界,还创设了学习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使教学进入第二环节。

(二)实验操作,探究新知

实验探究一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盛着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试管,让学生观察木条是否复燃?然后,在试管中放入少量二氧化锰,再放入带火星的木条,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然后向同学提问:前后两个实验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学生通过自由讨论,得出结论:过氧化氢可以用来制取二氧化碳,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了加快反应速率的作用。

这时,学生对于二氧化锰在这两个实验中的作用有较深刻的认识,顺势提出催化剂的概念(板书):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作催化剂。并强调催化剂虽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但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至此,已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实验探究二

我将演示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我向同学提问,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实验中就注意些什么?然后,将学生分成5-6个小组,小组之间合作探究学习。讨论完后每组派一个代表回答我提出的问题,同时我将找其它同学做修改和补充。我会给予适当的点拨。师生共同总结,找到问题的答案,并归纳出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式。

实验探究三

在学生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我将继续引导学生学习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学生通过分组合作探究活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二氧化碳,在此同时,我将通过动画演示辅助学生进行实验。通过探究,学生总结出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最后得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式。

(三)巩固练习

以上是我的新授环节,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我将和学生一起探究本节所学的三种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及其它们之间的共同特征。在学生知道了新知识的基础上,我将向学生简单介绍工业制氧的方法,同时以及揭开潜水员在水中呼吸的奥秘。然后,提出“世界上最大的既经济又环保的制氧工厂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做?”这两个问题,对学生们进行环保教育。

(四)归纳总结

为充分发挥学生是的主体作用,我会(从学习的知识、方法、体验这三个方面设计问题,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②你掌握了哪些学习化学的方法?③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引导学生自己来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我做适当的引导补充,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布置作业

为了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我布置的作业是:尽可能多地找出氧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说板书设计

本着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的理念,秉持“清晰明了、一目了然”的原则,为了更好的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略(具体咨询铁树老师)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作催化剂。

第三篇:《制取氧气》说课稿

《制取氧气》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制取氧气》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制取氧气》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是初中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单元所学知识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其中“性质活泼的氧气”就是我们要仔细学习的内容,本课题是典型的物质制取课,也是学生初次通过化学实验来获得新物质,初次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氧气的性质等内容,这就为我们学习氧气的制备作好了的准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也为今后学习制取其他气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反应原理、仪器组装、收集方法、验满、检验方法及操作注意事项。

(2)掌握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实验室采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难点:实验室采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的探讨。

二、说学情

九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化学,特别对于化学实验有浓厚的兴趣,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具备了简单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所以对于氧气的制取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三、说教学方法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

小组探究合作法;

集体讨论法;

4、多媒体教学。

四、说学法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获得知识、培养动手能力。

2、合作学习法: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团队意识。

五、说实验器材

药品:高锰酸钾。

仪器:大试管、酒精灯、单孔橡胶塞、导气管、集气瓶、水槽、玻璃片等。

六、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上课前,我会用PPT向学生展示几张人类在特殊环境下,人们是怎样呼吸的?如果在实验室,我们又会怎样制取氧气,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进行探讨。

2、实验探究,引入新知

我会向学生系统的说明实验室制取气体应该遵循的方法和步骤。

(1)实验探究第一步:药品的选择。播放视频:提供三组药品的名称和化学式,以及三种能制取氧气的药品从用量、是否需要加热、收集方法三方面进行比较,让学生讨论实验室制氧气选择药品的依据。

(2)实验探究第二步:仪器的选择与组装。学生分组选择组装,并说出选择的理由,以及每种仪器的作用。从而使学生在自己动手中掌握装置选择的依据。最后教师课件展示,并归纳选择装置需考虑的因素,让知识进一步得到升华。

(3)实验探究第三步:收集方法。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对气体收集方法进行归纳。然后让学生组内分工合作展开竞赛。实验后由每个小组的学生代表提出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讨论。实验操作步骤(通过课件读出);氧气的检验和验满方法(通过课件读出)。这样做能进一步补充在制取氧气中要注意的事项。

3、科学探究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实验步骤(多媒体展示实验步骤),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并分组进行实验操作。

4、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我特别设计了几道题,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5、布置作业

课后作业可以巩固所学知识,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让不同的学生在化学学习方面得到不同的发展。

七、说教学反思

虽然这节课是用多媒体教学,但板书是不可少的,因为它可以明确这节课要掌握的知识点,所以对于重点内容,我通过板书表达出来,一个号的板书,可以使学生一目了然,清晰易懂。我认为本节课的设计特点是:力图体现,学习方式探究化,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获得新知。授课后我还将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发展,探究活动的设计是否合理,学生认知还存在哪些问题等。

八、说板书

1、药品:高锰酸钾(KMnO4)

2、反应原理: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实验步骤:查、装、定、点、收、撤、熄

4、注意事项:

5、氧气的检验与验满:

《制取氧气》说课稿2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制取氧气。该内容隶属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的说课内容包括四个方面: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

在教材分析里,首先说一下制取氧气在课标中的解释:它属于一级主题,科学探究和身边的化学物质下的二级主题,学习基本实验技能和地球周围的空气。在教材的编写顺序上,前期有小学科学介绍过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简单方法,上了初三学习化学后,进一步系统的学习了氧气的主要性质,为本节课的进行做好铺垫。

学生在学完本节课内容后,应该初步掌握了气体制取中如何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方法,进而为下一阶段学习制取二氧化碳做准备。

前期,学生已有的知识及能力是氧气基本性质,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基本实验操作。

要想顺利选择出制取氧气的仪器,还需要掌握的是:用什么药品能得到氧气,以及对所学实验仪器的熟练操作。

经过课程学习,学生应该能初步掌握气体制取装置选择依据,对实验仪器的使用更加熟悉。

气体性质+仪器使用=气体制取装置选择依据

根据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得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重点内容是关于气体制取实验装置的学习,并总结出选择装置的一般方法,方便在第六单元二氧化碳制取学习中应用。

难点是通过本节课对仪器装置的探究学习,初步认识到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并且能在实验中与他人交流讨论,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以后的探究题目练习打好基础。

本节课总体的教学过程分为三部分。

首先是复习氧气的基本性质,引入新课。

之后挖掘学生的兴趣点:怎么得到一瓶氧气呢?进行氧气制取的学习。

最后总结归纳出气体制取装置选择的一般方法。

而在重点介绍的气体制取过程中,又分为三步来学习:反应原理介绍,装置仪器猜测,以及最后教师演示制取一瓶氧气。

下面进入整节课过程说明。

通过图片和ppt的复习,巩固基础,为下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并且在回答问题过程中,有意识的要求学生用完整规范的语言来说明,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之前一系列性质实验的演示,学生都对氧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想知道如何得到一瓶氧气。

这种条件下,以生活中实例介绍两种生成氧气的方法,通过对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的介绍,为一起选择做铺垫。

在进行反应物介绍时候,就可以带出仪器选择方法了。对比两种反应物状态:一种固体,一种液体和反应条件:一种加热,一种不加热,得到两套发生装置。注意让学生观察他们搭建的仪器和ppt上的有什么不同,训练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并在此解释一下棉花的作用。

在复习氧气密度和溶解性之后,根据氧气性质特点,密度比空气大,利用物理上学过的知识,学生很好理解氧气应该沉在空气下方,空气从上方跑走,因此采用向上排空气法。

排水法,因为此前在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比较的实验中已经介绍并亲身尝试过,所以难度也不大。

在介绍完向上排空气法,可以马上追问学生,利用此种收集方法,你们怎么能观察到氧气是否收集满呢?并结合之前学习的氧气助燃性,由此引出验满的操作。

以上内容完成后,本节课重点部分已经可以算介绍完了,之后就是对制取气体实验过程中各个步骤的详细解读,学生进行语言表述训练。

《制取氧气》说课稿3

说课:

本课题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第二部分是活动与探究。为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教材还特意介绍了如何大量制取氧气。

本课题是学生学化学以来遇到的第一种气体的制取。

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是本课题的重点,如何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做好实验便成了重中之重。而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作用则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重点和难点进行突破。

1、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探究的机会。

2、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

3、采用边实验、边讲解、边讨沦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⑵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

⑶认识分解反应。

⑶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2、过程与方法

⑴学习反应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和验满方法。

⑵学会边实验、边讨论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从而提高对实验进行分析、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实验装置的美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⑵保持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⑶逐步认知用实验去验证化学理论,从而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学化学离不开做实验。

教学重点:

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

1、催化剂的概念。

2、催化作用。

教学方法:

复习提问→演示实验→讨沦归纳→实验探究→对比总结→得出结论→拓展视野→提高兴趣。

教具准备:

1、教师用具:

⑴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高锰酸钾;

⑵大试管(3支)、木条、酒精灯、天平、火柴。

2、学生用具:

⑴高锰酸钾、木炭、细铁丝、澄清石灰水;

⑵大试管、棉花、塞子(带导管)、集气瓶(2个)、毛玻璃片、水槽、铁架台、坩埚钳、小烧杯、火柴。

课时安排:

2课时

《制取氧气》说课稿4

1问好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6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制取氧气》。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2总括语

为了处理好教育学的关系,突出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仅要做到精讲精练,还有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开拓学生思维。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由被动学习,转变为积极的探索发现式学习,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六个环节加以设计和说明。

3教材分析

教材是进行教学评判的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首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主要介绍了制取氧气的方法,为后面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学习打下基础。

4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制定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知道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实验,逐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感受到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产生对化学学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5学情分析

合理把握好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节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初三的学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有较强的好胜心,因此我会通过小组PK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便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6教学教法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传授到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够快速提升学习效率。本节课我将采用的教法为讲授法,实验法等。引导学生使用自主学习法和合作探究法来进行学习。

7教学过程

充分的学情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合理制定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而教学活动的精彩开展则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环节。本节课我将从以下4个环节展开我的教学过程。

导入

良好的导入就像磁石一样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目光,能够让学生快速地融入到课堂中。本节课我将以试讲的方式来进行导入:同学们好,上课。在上课之前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多媒体上的这个视频,我们看看视频中讲了什么样的内容呢?视频播放结束了,哪位同学愿意说一说他都看到了什么呢?好,就请最后一排靠墙的男同学来回答一下吧。请坐,他告诉我们呢,看到了潜水运动员和登山爱好者都在使用氧气罐来维持正常呼吸。观察得很认真。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我们的呼吸离不开氧气,它非常重要,那同学们知道如何制取这么重要的气体吗?老师看到大家的脸上充满了疑惑,没关系,我们一起来走进化学实验室,开始今天的学习吧。

通过这样的方式导入,可以将生活和学习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新授

其次我会给学生三分钟的时间,自主阅读教材。并找出制取氧气的方法,学生给出的答案是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和加热氯酸钾制氧气。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专注力。接下来,我会先进行实验的演示,把少量高锰酸钾装入试管中,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用带有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加热试管,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并引导学生回答出放棉花的作用,是为了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通过我的演示可以减少学生在后面亲自动手实验时出现不必要的错误,也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观察能力。接着我会将全班分为10个小组,前后桌4人为一小组,学生在组内进行亲手操作。与此同时我会走下讲台,及时的指导学生顺利完成实验,提醒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注意安全,学生可以通过亲手操作感受到化学的神奇和实验成功的喜悦。紧接着我会进行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实验。拿两个试管,一个只有过氧化氢溶液,另一个在里面加入了二氧化锰,分别用带有的木条放到试管口,学生通过观察不难发现,木条在接触到放有二氧化锰的试管处迅速熄灭,知道用这种方法可以检验氧气是否集满。我也会补充相关内容,如二氧化锰可以加这个化学反应,它叫做催化剂。学生通过实验对比和记录,从而归纳出实验的步骤,并能够深刻理解催化剂的作用。最后我会提出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工业中是否可以使用这种办法来制取氧气?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联系。

小结

在课堂快要结束时,我会通过提问学生的方式,来总结本堂课的知识,起到巩固的作用。

作业

作业环节,我会请学生查阅,是否所有的催化剂都能够加快化学反应,下节课分享。

8板书设计

最后是我的板书设计,好的板书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我的板书简单明了,直观易懂,是一节课内容的浓缩,我会在黑板中央的正上方写上本节课的题目,黑板正中央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黑板右下方写上本节课的作业,这样的板书清晰地展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逻辑,可以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考官的耐心倾听。

《制取氧气》说课稿5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初中化学组3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制取氧气》,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铁树老师面试辅导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制取氧气》选择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中课题三的内容。第二单元属于“身边的化学物质”这个一级主题,是初中化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题是典型的物质制取课,也是学生初次通过化学反应来获取新物质,初次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实验课。在教材的知识体系中,本节课与前面的仪器操作、氧气的性质等知识相链接,也为以后系统地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因此,本节课在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

#化学#

(二)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对本教材的分析,我制订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及其实验操作;能认识分解反应;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氧气的制取实验,学生得以锻炼动手、动脑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得以提高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和科学探究,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逐步认识到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新课程标准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核心理念。我确定本课题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催化剂的概念,并能对一些生活现象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二、说学情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氧气的性质及其化学反应的相关知识,初步具备了观察实验和进行简单实验操作的技能,但是在化学基础实验中的操作能力还需要提高;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在抽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过渡时期,能较客观的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加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来激发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三、说教法

通过对教材及学情的分析,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法与引导探究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验使学生对氧气的制取有感官上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动手操作更好的理解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

四、说学法

结合本节内容的特点,我指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并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交流讨论,从而更好的理解制取氧气的实验过程和方法,并提高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上课前我会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美丽的水下世界的图片,给同学们美的享受。并提出问题:这些图片都是潜水员拍摄的。大家知道潜水员在水中是怎么呼吸的吗?在陆地上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呼吸着大自然通过化学反应制造出来的氧气,那么,在实验室我们又是怎样制取氧气的呢?这样的导课不仅开阔了他们的眼界,还创设了学习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使教学进入第二环节。

(二)实验操作,探究新知

实验探究一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盛着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试管,让学生观察木条是否复燃?然后,在试管中放入少量二氧化锰,再放入带火星的木条,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然后向同学提问:前后两个实验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学生通过自由讨论,得出结论:过氧化氢可以用来制取二氧化碳,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了加快反应速率的作用。

这时,学生对于二氧化锰在这两个实验中的作用有较深刻的认识,顺势提出催化剂的概念(板书):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作催化剂。并强调催化剂虽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但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至此,已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实验探究二

我将演示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我向同学提问,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实验中就注意些什么?然后,将学生分成5-6个小组,小组之间合作探究学习。讨论完后每组派一个代表回答我提出的问题,同时我将找其它同学做修改和补充。我会给予适当的点拨。师生共同总结,找到问题的答案,并归纳出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式。

实验探究三

在学生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我将继续引导学生学习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学生通过分组合作探究活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二氧化碳,在此同时,我将通过动画演示辅助学生进行实验。通过探究,学生总结出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最后得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式。

(三)巩固练习

以上是我的新授环节,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我将和学生一起探究本节所学的三种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及其它们之间的共同特征。在学生知道了新知识的基础上,我将向学生简单介绍工业制氧的方法,同时以及揭开潜水员在水中呼吸的奥秘。然后,提出“世界上最大的既经济又环保的制氧工厂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做?”这两个问题,对学生们进行环保教育。

(四)归纳总结

为充分发挥学生是的主体作用,我会(从学习的知识、方法、体验这三个方面设计问题,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②你掌握了哪些学习化学的方法?③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引导学生自己来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我做适当的引导补充,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布置作业

为了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我布置的作业是:尽可能多地找出氧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说板书设计

本着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的理念,秉持“清晰明了、一目了然”的原则,为了更好的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略(具体咨询铁树老师)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作催化剂。

《制取氧气》说课稿6

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教材是在课堂中是架起师生之间关系的桥梁,在课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首先我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制取氧气》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三的内容,主要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高锰酸钾加热,过氧化氢分解,氯酸钾加热。本节课将主要对高锰酸钾加热的方法进行讲解。重点讲解实验中仪器装置的注意事项以及氧气的收集方法。制取氧气是初中学生接触的第一个很重要的实验,在中考中也是常见知识之一,所以在整个初中化学阶段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二、说学情

新课改指出,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所以教师要对学生充分的了解,才能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本节课我所面对的学生具有以下特点:本节课是初中化学的第二单元的内容,学生也是刚开始接触化学,所以对化学的好奇心还是很重,对化学实验充满了兴趣,这也对我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但是由于学生还是初步学习化学,所以在实验的注意事项上还需要教师重点讲解。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我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结合新课标的要求,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方法,初步掌握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

(二)过程与方法

学习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反应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和验满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逐步认知用实验验证化学原理,从而进一步体会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制取氧气》说课稿7

尊敬的各位评委:

您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七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的学生实验活动1。从教材编排体系来看,《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放在了单元之后,专门作为一个课题,符合新课标注重学生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探究精神的宗旨;此外,它是在学生对氧气的制取、性质和用途的学习后,对氧气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对氧气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很想自己动手操作制取氧气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从知识运用来看,氧气的制取是初中必须掌握的八个基本实验操作的第一个。因此,上好本节实验课可以为今后学习气体的制取提供范例,由此看来,《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在整个初中化学中都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

在对氧气的制取、性质的学习中,教师已经对基本的实验操作进行了演示、讲解。并且学生对如何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已有了一定的印象。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知识,通过分析、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同时我校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动手能力相对较弱,我在上课时充分做好引导,调动学生积极性,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强直观性,使他们能够正确的完成实验,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

三、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初步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基本实验操作技能,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讨论、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掌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原理、装置、步骤、操作要领,进一步训练规范实验操作。

2.通过亲自动手实验、观察、记录并分析实验现象,进一步加深对氧气性质的理解与掌握。

3.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进一步体会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4.通过对氧气制取及性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探究欲,形成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性质及其实验操作要领。

[教学重点确定依据]:氧气的性质、制法是新课标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而学生第一次进实验室做制取气体的实验,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只有掌握了氧气的制法、性质及其实验操作要领,才能更好地进行实验。

教学难点: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及操作、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操作及现象的描述。

[教学难点确定依据]:实验过程中有许多的注意事项,只有突破了它们,才能保证实验顺利进行,才能培养学生规范的实验操作和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制取氧气》说课稿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增强学生的探究欲;

本节课是典型的物质制取课。课标的要求:让学生初步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材上这部分内容安排在学习《氧气的性质》之后,要求学生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也是中考实验操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中考试卷上也常常出现,有的考查实验装置,有的考查实验步骤,有的考查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因此本节课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基于此,我确定了以上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步骤

教学难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选择,操作步骤的掌握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堂教学“人本化”让学生思动、手动、口动、互动。学习方式探究化,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获得新知,所以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取探究法和学生分组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下面我重点谈一下教学流程这一环节:

教学过程

我将教学过程设置为以下几个环节:

导入新课→制取原理讲解→活动装置图拼装展示→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思考问题→归纳总结等

环节1:导入新课。展示铁丝、硫在氧气中燃烧图片,并提出问题:实验中的氧气是如何得到的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环节2:制取原理讲解。让学生们观察药品后回答高锰酸钾的颜色状态,从而讲解高锰酸钾的制取原理,板书上写明文字表达式,初步了解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

环节3:装置图拼装并展示。根据高锰酸钾制氧原理,我给每小组一部分自制的仪器模型,小组合作探究本实验中需要哪些仪器,让学生们根据所选仪器模型在白纸板上粘贴组装想象中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装置图。

小组共同展示装置图,师生共同讨论哪些可以用,哪些有问题,指明问题所在。观察所有装置图可以分为几部分,从而指出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1)让学生观察药品也就是反应物的状态。(2)实验室制氧气需要的反应条件?(3)归纳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跟哪些因素有关,总结出一般气体的发生装置选择的规律: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发生装置。

探究实验室制氧气的气体收集装置。分析总结出气体的收集装置选择的规律:根据气体的性质(密度、溶解性)选择收集装置。

最后在学生的装置图中选定出本节课所用的实验装置。

在这里,师生共同进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环节4:演示实验。设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如何操作?

由于刚接触制取实验,以防一些意外出现,所以先让学生观看教师的制氧操作演示视频,让学生对操作流程有了初步的掌握。

观看完视频后,再根据实验步骤找出代表性图片让学生们完整的认知制取氧气的过程为:

查、装、定、点、收、离、熄。

找学生复述实验室制取氧气每一步的具体操作步骤。通过回想解答,使学生们更深刻的认识制取氧气的过程与操作要点。为后边的亲自制取打下基础。

环节5:学生分组实验。掌握操作过程后让学生亲自制取氧气,以比赛的形式,看哪组学生做得又快又规范,教师巡视纠错,及时指导,目的在于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环节6:制完氧气后,通过实验过程中的问题,以及现象让学生思考原因,设置几个讨论题,引导解决

【讨论】1、试管内为什么要装一团棉花?

2、固定试管时试管口为什么要稍向下倾斜?

3、排水法收集气时为什么开始冒气泡时不收集?

4、收集完毕,为什么先将导管移离再熄灭酒精灯?

这4个讨论题,有些通过刚才操作中的现象,心中已经有答案,有些需要讨论才能得出答案,意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适时反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让学生明白实验操作过程的严谨性。一切实验一定要规范操作,决不能粗心大意。

环节7、归纳总结。问题解决后,学生们对于本节课重点难点已基本掌握,最后我提出寻求帮助,创设情境,给出一组老师实验操作过程中的照片,让学生小组讨论帮老师按拍摄时间先后排序。最后根据排好顺序的照片再次总结操作步骤要点。加深学生对高锰酸钾制氧操作流程及要点的印象。

【布置作业】实验室制取氧气还有其他方法,请同学们做好预习。

板书设计:

实验原理: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课后反思

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这是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的一句名言。反思是教师必备的意识和行为。在本节课中,因为比较注重学生动手做、动口讲、动笔记、动脑想,所以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了很多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体现了课堂教学“人本化”让学生思动、手动、口动、互动。学习方式探究化,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获得新知。比如学生自己设计高锰酸钾制氧装置,能够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探究欲望,使难点部分变成亮点部分,教学任务完成情况比较满意,不足之处是由于实验器材准备得不够充分没能当堂做演示实验,而是用自己事先录制的操作视频,使演示不够直观,假如以后还有机会我一定会克服任何困难,能在课堂上演示的实验一定当堂演示,充分发挥现场演示实验对学生学习化学实验课的示范性。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望大家指正,谢谢大家!

第四篇: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说课文稿

高峰镇九年制学校 彭超

一、使用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二单元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二、实验器材及用品

大试管、单孔橡胶塞、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玻璃片、坩埚钳、细铁丝、木条、棉花、火柴、高锰酸钾、木炭、澄清石灰水。

三、实验创新要点/改进要点

加入细铁丝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操作,加深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印象。

四、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原理就是含氧化合物受热分解。用排水法收集两瓶氧气,并检验氧气的性质。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K2MnO4 + MnO2 + O2↑

五、实验教学目标

1.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上述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和学生实际确定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讨论、观看视频、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掌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原理、装置、步骤、操作要领,进一步训练规范实验操作。

(2)通过对氧气制法及性质的探究学习,形成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进一步体会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2)通过对氧气制法及性质的探究学习,形成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对氧气制法及性质的探究学习,找到学习化学的兴趣,体验化学的魅力,初步形成严谨、规范操作的实验习惯。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性质及其实验操作要领。教学难点: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及操作。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及”可能是学生的学习难点。

确定原因:对任何一个实验而言,操作步骤应是核心内容,只有清楚地掌握了操作步骤,才能保证实验顺利地进行,不至于在实验时出现慌乱。而“注意事项”是实验中的细节,是学生最容易忽视的地方,也是影响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如果没有清楚地掌握实验注意事项,就很有可能使实验失败,甚至还会发生危险。

六、实验教学内容

(一)制取氧气

1、装配实验装置(试管内的导管稍伸出胶塞即可,便于气体导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将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管口放一小团棉花(防止热的氧气流把高锰酸钾粉末吹入导管),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口。

3、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①注意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药品中的湿存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到管口遇冷成水流回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②铁架台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即大约离管口1/3处)

4、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加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酒精灯外焰要对准药品所在部位加热。)

5、当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放出时开始收集。

①在加热前就应把集气瓶充满水后倒放入水槽中等待收集; ②开始有气泡不要就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 ③当集气瓶口有大量气泡溢出时,证明已满。

6、收集完毕,将导管移出水面。

7、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七、实验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1)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 “旧知回顾”

①高锰酸钾是一种_________色固体,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来制取氧气的反应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在试管口__________,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收集氧气可以用排水法,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因此,收集氧气还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法。

③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知预习”:阅读教材P45~P46,完成下列问题。①观察教材图2-17,指出主要仪器的名称及其用途? ②试归纳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③用排水法收集两瓶氧气(其中一瓶留有少量水)应如何操作?

设计意图:(1)“旧知回顾”部分的内容都是前面已学过且与本节课所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基础知识。通过旧知回顾,再次巩固高锰酸钾的性质、收集氧气的方法、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及氧气的性质等知识,为本节课制取氧气并巩固其化学性质作好充分的准备。(2)新知预习以开放性问题的形式给出,对学生预习程度的要求要更高一些,学生除了阅读教材外,也可借助参考书等辅助资料来完成。通过新知预习,在熟悉本节课内容的同时,为小组讨论及展示作准备。

实施策略:“自主学习”的内容都是由学生课前自学,尝试完成。对于“旧知回顾”的内容,在课前由科代表将标准答案写在黑板上,学生将答案更正,并在候课时全班齐声朗读,既巩固了知识,又能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的状态。对于“新知预习”的内容,则在学生交流讨论后,由教师抽查预习情况。

(2)培训实验助手

课前,在每个学习小组中选择一名学生由教师提前对本实验进行培训,要求他们达到熟练的程度,然后在课堂上对操作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大多缺乏实验动手能力,而课堂上教师的关注度有限,不可能对每个学生的操作都进行指导和规范,因此,在课前为每个小组都培训实验助手帮助老师对实验操作有困难的同学进行指导和帮助,不仅效率高,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各学习小组明确分工 每个学习小组商量决定组内的每个成员在本课中各自的任务,例如由1号、2号上台展示;3号负责板演、4号负责组装仪器……

设计意图:本实验应该以小组为单位,在组内成员的共同协作下完成实验,每位同学都应当有事可干,不要让实验课仅仅成为优生表演的舞台。

2、同步学习

(1)、3分钟时间组内交流讨论“新知预习”的问题,然后由教师提问抽查预习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可能每位同学对新知预习中的问题都有不同的见解,通过小组交流,各抒己见,学生相互间可以取长补短,初步解决一些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2)、情景导入:在课题2的学习中,大家都一起见识了硫磺、木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你们一定对“发白光”、“蓝紫色火焰”、“火星四射”等神奇的现象记忆犹新,可惜当时你们只能在台下观看,一定感觉很遗憾。不过,今天你们不仅有机会亲自制取氧气,而且还可以近距离体验这些神奇的现象。下面我们就开始今天的神奇之旅吧!

八、实验效果评价

通过对氧气制法及性质的探究学习,找到学习化学的兴趣,体验化学的魅力,初步形成严谨、规范操作的实验习惯。经过教师讲解、学生讨论、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掌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原理、装置、步骤、操作要领,进一步训练规范实验操作。实验效果明显,学生熟练的掌握了氧气的制取,达到了实验的目的。

第五篇:实验室制取氧气及其性质实验教案

实验室制取氧气及其性质实验

实验员

周灯学

一.实验目的

练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练习用排水取气法收集气体。2.通过实验,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

KMnO4==K2MnO4+MnO2+O2↑

1.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O2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O2的密度(1.429g/L)比空气的平均密度(1.293g/L)大。不易溶于水(每升水溶解O2约30mL)。所以通常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2.化学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它不仅可以助燃,而且在点燃或高温条件下可以和大多数金属、非金属发生反应,放出大量热。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物体在纯氧中燃烧非常剧烈,可以产生很高的温度。三.实验用品

大试管、试管夹、单孔橡皮塞、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125毫升)、水槽、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玻璃片、坩埚钳(镊子)。高锰酸钾、木炭、澄清石灰水。细铁丝、木条、棉花、火柴、细沙。

四.实验步骤

1.制取氧气 用高锰酸钾制取:

(实验室制取氧气装置图)

(1)用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并检查装置是否漏气,不漏气的装置才能进行实验。拔开橡皮塞,在试管里放进约15克高锰酸钾。用一团棉花放在靠近试

管口的地方,以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然后把带有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口。

(2)将6个集气瓶分别盛满水,并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盖瓶口时,先盖住一小部分,随后推切动玻璃片把瓶口全部盖住(注意不要让瓶口水面处留有气泡)。然后把盛满水的瓶子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盛水的水槽内。

(3)给试管加热。先使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高锰酸钾所在的部位加热。

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当气泡连续地并比较均匀地放出后,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里。等瓶子里的水排完以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小心地把瓶子移出水槽,正放在桌子上。用同样的方法再收集两瓶氧气(其中一瓶留有少量水)。

注意:停止加热时,先要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仔细观察收集到的氧气的颜色。

用此方法制取氧气的缺点是高锰酸钾的效率太低。2.试验氧气的化学性质(1)木炭在氧气里燃烧

①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烧到发红,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观察木炭在氧气里燃烧的现象。

②燃烧停止后,取出坩埚钳,往集气瓶里加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有什么现象发生?

(2)铁丝在氧气里燃烧

取几根纱窗细铁丝,擦去表面铁锈或油漆,拧成一束呈螺旋形绕在一根火柴上。点燃火柴,待火柴临近烧完时缓慢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集气瓶里装有少量水)。观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五、实验应注意的事项

1、KClO3、MnO2和KMnO4若含有可燃物,在高温加热时会出现事故。因此在使用前要进行检查。其方法是:取少量药品放入洁净试管中加热,如果发现有火星出现,这种药品是不纯净的,不可使用。若要使用,必须先做处理。KClO3可通过重结晶办法提纯,MnO2可灼烧。

2、学生实验若使用KClO3,一定要注意避免学生误将红磷当MnO2,否则会酿成强烈的爆炸事故,故本次实验取消了使用KClO3制取氧气。3、30%的H2O2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操作时应戴上防护手套。H2O2在pH=4时最稳定。炭粉及尘埃都能使H2O2分解,在碱性溶液中分解最快。为防止H2O2分解,保存时可加入少量磷酸作为稳定剂,并贮存在不透明的塑料瓶中。使用时可加入少量碱。

4、收集氧气时,待气泡均匀冒出时,才开始收集,因刚开始冒出的是试管中原有的空气,待那些气泡排完然后开始收集,方可得到较纯的氧气。

5、做O2性质实验时,燃烧物一定要放置于集气瓶中央,切勿靠近瓶壁,以防集气瓶炸裂。

实验记录。

下载氧气的制取与性质 教案及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氧气的制取与性质 教案及说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制取氧气教案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实验室制取新物质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2)认识分......

    制取氧气教案

    《氧气的制取和性质》教学案例 修武实验中学 薛彩霞 实验目标: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原理和实验装置。 2、初步学习自主设计装置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 3、通......

    制取氧气 教案

    制取氧气 教案 大厂中学 张自丁 【教学目标 】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体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2.认识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实验室制取氧气及其性质实验报告(5篇范文)

    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 、实验目的 1 1 练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练习用排水取气法收集气体; 2 2、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3 3、认识分解反应和催化剂的概......

    氧气的制取教案

    氧气的制取教案 教学目的知识:掌握实验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分解反应及其化合反应的区别;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

    制取氧气实验教案

    §2—3制取氧气实验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回顾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2)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初步掌握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 过程与方法: 1)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

    制取氧气个人教案(模版)

    制取氧气个人教案 一、导课1、播放神州七号升空的录像 2 、设问:神州七号升空时燃料的燃烧以及宇航员在太空中都需要的一种重要的气体是什么气体?(氧气)。氧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

    《制取氧气》教案二

    氧课程计划II的准备 氧气的制备教学目标: (A)知识和技能 1,了解实验室制备的氧气从反应原理,实验设备,实验操作。 2,了解在实验室和方法中准备气体的想法。(B)方法和方法 1,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