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制取氧气》说课稿[大全]

时间:2020-04-19 19:20: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九年级化学上册《制取氧气》说课稿[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九年级化学上册《制取氧气》说课稿[大全]》。

第一篇:九年级化学上册《制取氧气》说课稿[大全]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九年级化学上册《制取氧气》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九年级化学上册《制取氧气》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氧气的制取位于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三。学生学习本课的目标不光是简单的掌握制取氧气的原理和装置,更重要的是能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研究思路,包括原理的研究,装置的选择,收集方法的选择,操作过程等。从而能举一反三,为后面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氢气的制取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在上一次课刚刚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在学习方法方面,学生初步学习了实验基本操作,有了一定的探究意识和方法。总体来说,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还处于初级模仿阶段。因此,学习本课的重点是氧气的实验室制法。难点是对催化剂、催化作用的理解。

教学目标,首先知识与技能:练习仪器装配的基本操作,了解催化剂、催化作用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性实验,逐步学会利用实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方法。通过实验、观察等获取信息,提高分析、归纳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探究实验,激发学习兴趣,获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二、说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的达成,需要优选一定的教学方法,本节课将采用教师演示实验与学生自主实验学习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的素质。

三、说教学过程

这堂课我将分为:新课导入,演示探究,分组实验,巩固练习四个步骤进行教学。

新课引入

首先,我会带领学生一起回顾上节课所学的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接着我会向学生展示一张图片---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提出问题:我们都知道,人是要呼吸氧气才能存活的,太空中没有氧气,那宇航员呼吸所需的氧气是哪里来的呢?自然过渡到实验室制取氧气的问题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演示探究

演示一:分别加热MnO2,KClO3,MnO2和KClO3的混合物,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演示二:用两个试管分别加入等体积的H2O2,向其中一个试管加入少量的MnO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观察实验现象。

两个演示实验结束后,让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讨论,得出KClO3和H2O2都可以用于制取氧气,而MnO2不能制取氧气,但MnO2对制取氧气有加速的作用。而这个加速作用,就是催化作用。从而到处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这一重要概念。至此,学生对催化剂就有了较为形象的理解。接着再继续对催化剂与催化作用进行讲解,本课的教学难点就得以突破。

学生分组实验

通过让学生通过加热KMnO4制取氧气,练习仪器装配的基本操作。学生总结出实验室用KMnO4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简要的说就是七个字“查、装、定、点、收、离、熄”。

巩固练习

这一环节我会分为两个部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课堂练习,我会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2~3道题目,回顾并巩固所学知识。

我也会布置教材上的一些典型课后习题让学生做,在了解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的同时,学生也能对本堂课的知识进行巩固。

九年级化学上册《制取氧气》说课稿2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制取氧气。该内容隶属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的说课内容包括四个方面: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

在教材分析里,首先说一下制取氧气在课标中的解释:它属于一级主题,科学探究和身边的化学物质下的二级主题,学习基本实验技能和地球周围的空气。在教材的编写顺序上,前期有小学科学介绍过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简单方法,上了初三学习化学后,进一步系统的学习了氧气的主要性质,为本节课的进行做好铺垫。

学生在学完本节课内容后,应该初步掌握了气体制取中如何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方法,进而为下一阶段学习制取二氧化碳做准备。

前期,学生已有的知识及能力是氧气基本性质,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基本实验操作。

要想顺利选择出制取氧气的仪器,还需要掌握的是:用什么药品能得到氧气,以及对所学实验仪器的熟练操作。

经过课程学习,学生应该能初步掌握气体制取装置选择依据,对实验仪器的使用更加熟悉。

气体性质+仪器使用=气体制取装置选择依据

根据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得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重点内容是关于气体制取实验装置的学习,并总结出选择装置的一般方法,方便在第六单元二氧化碳制取学习中应用。

难点是通过本节课对仪器装置的探究学习,初步认识到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并且能在实验中与他人交流讨论,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以后的探究题目练习打好基础。

本节课总体的教学过程分为三部分。

首先是复习氧气的基本性质,引入新课。

之后挖掘学生的兴趣点:怎么得到一瓶氧气呢?进行氧气制取的学习。

最后总结归纳出气体制取装置选择的一般方法。

而在重点介绍的气体制取过程中,又分为三步来学习:反应原理介绍,装置仪器猜测,以及最后教师演示制取一瓶氧气。

下面进入整节课过程说明。

通过图片和ppt的复习,巩固基础,为下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并且在回答问题过程中,有意识的要求学生用完整规范的语言来说明,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之前一系列性质实验的演示,学生都对氧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想知道如何得到一瓶氧气。

这种条件下,以生活中实例介绍两种生成氧气的方法,通过对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的介绍,为一起选择做铺垫。

在进行反应物介绍时候,就可以带出仪器选择方法了。对比两种反应物状态:一种固体,一种液体和反应条件:一种加热,一种不加热,得到两套发生装置。注意让学生观察他们搭建的仪器和ppt上的有什么不同,训练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并在此解释一下棉花的作用。

在复习氧气密度和溶解性之后,根据氧气性质特点,密度比空气大,利用物理上学过的知识,学生很好理解氧气应该沉在空气下方,空气从上方跑走,因此采用向上排空气法。

排水法,因为此前在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比较的实验中已经介绍并亲身尝试过,所以难度也不大。

在介绍完向上排空气法,可以马上追问学生,利用此种收集方法,你们怎么能观察到氧气是否收集满呢?并结合之前学习的氧气助燃性,由此引出验满的操作。

以上内容完成后,本节课重点部分已经可以算介绍完了,之后就是对制取气体实验过程中各个步骤的详细解读,学生进行语言表述训练。

【九年级化学上册《制取氧气》说课稿】相关文章:

1.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教案

2.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教案

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制取氧气》说课稿

4.制取氧气化学教案

5.制取氧气说课课件

6.制取氧气试题训练

7.制取氧气的说课课件

8.《制取氧气》教学反思

9.氧气的制取说课件

第二篇: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氧气的制法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气体的制备,这部分内容在课标中是一级主题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和二级主题学习基本实验技能、我们周围的空气中包含的内容,它在教材中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承前:是气体制备的起始,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启后:为第六单元中《二氧化碳的制取》的研究做铺垫,因此重要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气体制备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动手操作中体会实验原理、装置的制约关系,培养科学严谨的态度为以后系统的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也是中考实验操作考试的内容之一,因此本节课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已经知道氧气用途,能用带火星的木条 检验氧气;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化学基本实验操作,会取用固体药品、知道固体加热的方法。液体的取用。通过其它学科及前面知识的学习,对氧气比较熟悉,但不知道在化学实验室里用什么物质,通过化学反应制取氧气。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了观察实验和常见仪器的操作的技能,让他们试一试、做一做,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二、设计思想

《制取氧气》是人教版化学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的内容,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之一。在历年中考化学实验考试中,也是重点内容。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实验室制备气体的课题,是学生具体地从化学的角度出发,学习和研究制备物质的开始,有利于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教学中通过对气体制取一般方法予以介绍,让学生对制取气体的方法有一定的认识,为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的研究”打下基础

三、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等概念。

2.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让学生初步学习实验探究方法和运用比较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与同学合作、探究学习,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学会倾听、分享。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和实验操作。教学难点: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步骤。

【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题的内容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复习提问→演示实验→讨论归纳→实验探究→对比总结→得出结论。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准备】

实验准备:高锰酸钾、木条、火柴、药匙、试管、铁架台(带铁夹)、脱脂棉、酒精灯、集气瓶、水槽(四套)教具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 前面我们共同学习了关于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方法,现在回忆一下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方法有几种?分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实验室制备氧气有三种方法,分别是加热高锰酸钾、分解过氧化氢和加热氯酸钾。教

师:很好,请三位同学给我们展示下相应的文字表达式。(学生板演加以评价)

制备气体需要实验装置,前面我们已经知道制备气体的装置分成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下面就共同看看我们实验室中有哪些装置!

提 问:前四种装置与最后一种相比较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学生回答:前面四种没有酒精灯加热,最后一种酒精灯加热 教 师:对了,我们根据这样的不同,将发生装置分成两大类:固热不加热型、固固加热型。其实从名字上就可以判断我们发生装置选择的依据,思考下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反应物的状态、反应的条件 教 师:对了,我们在选择发生装置的时候考虑的就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接着看收集装置!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收集气体的方法有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我们在选择的时候考虑的是什么因素呢?

学生回答:考虑的是气体的溶解性和气体的密度

教 师:是的,排水法适用的是不易或难溶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适用的是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这是我们介绍的制备气体的装置。

想一想:若以加热高锰酸钾为例来制备氧气,我们应当选择哪些实验装置呢?

学生回答:因为高锰酸钾为固体且反应需要加热,所以发生装置选择固固加热型的;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略大,所以可以选择排水法,也可以选择向上排空气法。

好的,今天我们就以高锰酸钾为例来看看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具体步骤 教师边讲解边演示,装置如图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步骤及实验注意事项。【重点讲解】:

(1)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到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2)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

(3)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4)加热时先预热,再用外焰对着药品处集中加热。(5)试管内导管刚露出橡皮塞即可(便于气体排出)。(6)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7)用排水法收集时,导管伸到瓶口处即可;用向上排气法收集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8)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要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开始收集(因为刚开始收集到的是空气)

(9)实验结束时应先把导管从水里拿出,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流到试管,导致试管炸裂)。3.操作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装药品(3)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4)点燃酒精灯加热

(5)当导管口出现连续均匀的气泡时开始收集气体(6)先把导管移出水面(7)再熄灭酒精灯

老师演示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操作步骤:“查装定点收移熄”,引导学生利用谐音“茶庄定点收利息”记忆。

【提问】

(1)收集完氧气后,如何验满?(2)如何检验一瓶气体是不是氧气? 4.验满方法:

(1)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时,说明集气瓶已收集满氧气。

(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集气瓶已收集满氧气。5.检验方法:

将一支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证明是氧气。

学生分组实验:请按照以上步骤用高锰酸钾制备一瓶氧气,并验证其为氧气。(教师在学生实验过程中适时引导、指导实验操作)学生小结本节内容,教师总结!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第二单元第3课题的内容,主要就是如何制备氧气,这一块的内容在今后的考试当中会多次出现,而且高锰酸钾制氧气也是初中化学实验考查必考的实验之一,所以这节课就是想学生能够动手做一下实验,体验化学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可能是经验不够,整个课堂的氛围不是非常活跃,今后在调动课堂氛围方面要继续努力!

这节课中,时间的分配上有些问题,主要是教师的演示实验时间用多了,使得学生实验的时间显得仓促了,这点要改进。学生分组实验中,我只安排了“制备一瓶氧气并验证”,实验内容少了,应该多加些内容,比如氧气和铁丝反应、氧气和硫反应等。

总的来说还是要多学习多听课,汲取他人长处,从而获得更多的进步!

第三篇:《制取氧气》说课稿

《制取氧气》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制取氧气》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制取氧气》说课稿1

实验制取的过程,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制取实验,防止意外发生,所以我选择进行演示实验的方法,来让学生进行观看。学生看完我演示完该制取实验之后,我会找学生来复述整个实验过程。学生通过回想来描述实验过程,可以使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制取氧气的过程,为后边的讨论打下基础。

演示实验完成之后,我会指名学生来上前进行操作,并且在操作的过程中,适时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

(一)具体问题为:

①为什么试管要略向下倾斜?

②为什么试管口要装一团棉花?

③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为什么要等冒出均匀的气泡后才开始收集?

④收集完毕后,为什么先将导管移出再熄灭酒精灯?

⑤收集完成后,如何验证气体是否集满?

(二)学生通过讨论之后,我会结合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

①防止药品中的水蒸气在加热时凝结在试管口温度较低的小水珠倒流回温度很高的试管底部发生试管破裂或爆炸。

②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③刚开始产生的气体不纯,因为混有试管中的空气,所以要等待气泡均匀后再开始收集。

④防止先拿走酒精灯,温度降低,产生压强,水槽里的水进入试管中发生爆炸。

⑤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瓶口处,如果木条复燃,说明集满。

(设计意图)整个新课环节围绕着实验展开,通过让学生观察与动手亲自操作并且积极思考,真正的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并且可以加深学生对整个制取过程的印象。

(三)巩固延伸

巩固延伸环节,我会通过播放一段有错误的制取氧气的过程,让学生进行观看,并且指出错误之处。

(设计意图)此环节为了巩固实验中的注意事项,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并且可以及时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小结作业

接下来是小结作业环节,我会指名学生站到讲台上来,带领全班同学进行本节课的总结。最后我布置课后任务,课后预习另外两种制取氧气的方法,并且总结出三种方法的异同点。

(设计意图)新课标中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在课堂上我时刻注意把课堂还原给学生,通过让学生站到讲台上总结的方式,一方面顺利地把课堂充分的还给学生,另一方面也可以锻炼学生发言的勇气。课后任务,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预习与自学的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最后再来说一下我的板书设计,本节课的板书主要围绕着实验展开,通过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以及实验简图,让学生更加清晰直观的看出本节课的重难点。

《制取氧气》说课稿2

尊敬的各位评委:

您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七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的学生实验活动1。从教材编排体系来看,《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放在了单元之后,专门作为一个课题,符合新课标注重学生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探究精神的宗旨;此外,它是在学生对氧气的制取、性质和用途的学习后,对氧气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对氧气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很想自己动手操作制取氧气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从知识运用来看,氧气的制取是初中必须掌握的八个基本实验操作的第一个。因此,上好本节实验课可以为今后学习气体的制取提供范例,由此看来,《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在整个初中化学中都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

在对氧气的制取、性质的学习中,教师已经对基本的实验操作进行了演示、讲解。并且学生对如何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已有了一定的印象。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知识,通过分析、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同时我校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动手能力相对较弱,我在上课时充分做好引导,调动学生积极性,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强直观性,使他们能够正确的完成实验,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

三、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初步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基本实验操作技能,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讨论、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掌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原理、装置、步骤、操作要领,进一步训练规范实验操作。

2.通过亲自动手实验、观察、记录并分析实验现象,进一步加深对氧气性质的理解与掌握。

3.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进一步体会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4.通过对氧气制取及性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探究欲,形成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性质及其实验操作要领。

[教学重点确定依据]:氧气的性质、制法是新课标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而学生第一次进实验室做制取气体的实验,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只有掌握了氧气的制法、性质及其实验操作要领,才能更好地进行实验。

教学难点: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及操作、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操作及现象的描述。

[教学难点确定依据]:实验过程中有许多的注意事项,只有突破了它们,才能保证实验顺利进行,才能培养学生规范的实验操作和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制取氧气》说课稿3

说课

本课题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第二部分是活动与探究。为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教材还特意介绍了如何大量制取氧气。

本课题是学生学化学以来遇到的第一种气体的制取。

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是本课题的重点,如何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做好实验便成了重中之重。而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作用则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重点和难点进行突破。

1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探究的机会。

2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

⒊采用边实验、边讲解、边讨沦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⑵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

⑶认识分解反应。

⑶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2.过程与方法

⑴学习反应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和验满方法。

⑵学会边实验、边讨论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从而提高对实验进行分析、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实验装置的美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⑵保持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⑶逐步认知用实验去验证化学理论,从而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学化学离不开做实验。

教学重点

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

1催化剂的概念。

2催化作用。

教学方法

复习提问→演示实验→讨沦归纳→实验探究→对比总结→得出结论→拓展视野→提高兴趣。

教具准备

1教师用具:

⑴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高锰酸钾;

⑵大试管(3支)、木条、酒精灯、天平、火柴。

2学生用具:

⑴高锰酸钾、木炭、细铁丝、澄清石灰水;

⑵大试管、棉花、塞子(带导管)、集气瓶(2个)、毛玻璃片、水槽、铁架台、坩埚钳、小烧杯、火柴。

课时安排

2课时

《制取氧气》说课稿4

1问好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6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制取氧气》。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2总括语

为了处理好教育学的关系,突出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仅要做到精讲精练,还有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开拓学生思维。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由被动学习,转变为积极的探索发现式学习,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六个环节加以设计和说明。

3教材分析

教材是进行教学评判的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首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主要介绍了制取氧气的方法,为后面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学习打下基础。

4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制定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知道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实验,逐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感受到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产生对化学学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5学情分析

合理把握好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节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初三的学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有较强的好胜心,因此我会通过小组PK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便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6教学教法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传授到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够快速提升学习效率。本节课我将采用的教法为讲授法,实验法等。引导学生使用自主学习法和合作探究法来进行学习。

7教学过程

充分的学情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合理制定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而教学活动的精彩开展则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环节。本节课我将从以下4个环节展开我的教学过程。

导入

良好的导入就像磁石一样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目光,能够让学生快速地融入到课堂中。本节课我将以试讲的方式来进行导入:同学们好,上课。在上课之前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多媒体上的这个视频,我们看看视频中讲了什么样的内容呢?视频播放结束了,哪位同学愿意说一说他都看到了什么呢?好,就请最后一排靠墙的男同学来回答一下吧。请坐,他告诉我们呢,看到了潜水运动员和登山爱好者都在使用氧气罐来维持正常呼吸。观察得很认真。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我们的呼吸离不开氧气,它非常重要,那同学们知道如何制取这么重要的气体吗?老师看到大家的脸上充满了疑惑,没关系,我们一起来走进化学实验室,开始今天的学习吧。

通过这样的方式导入,可以将生活和学习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新授

其次我会给学生三分钟的时间,自主阅读教材。并找出制取氧气的方法,学生给出的答案是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和加热氯酸钾制氧气。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专注力。接下来,我会先进行实验的演示,把少量高锰酸钾装入试管中,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用带有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加热试管,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并引导学生回答出放棉花的作用,是为了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通过我的演示可以减少学生在后面亲自动手实验时出现不必要的错误,也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观察能力。接着我会将全班分为10个小组,前后桌4人为一小组,学生在组内进行亲手操作。与此同时我会走下讲台,及时的指导学生顺利完成实验,提醒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注意安全,学生可以通过亲手操作感受到化学的神奇和实验成功的喜悦。紧接着我会进行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实验。拿两个试管,一个只有过氧化氢溶液,另一个在里面加入了二氧化锰,分别用带有的木条放到试管口,学生通过观察不难发现,木条在接触到放有二氧化锰的试管处迅速熄灭,知道用这种方法可以检验氧气是否集满。我也会补充相关内容,如二氧化锰可以加这个化学反应,它叫做催化剂。学生通过实验对比和记录,从而归纳出实验的步骤,并能够深刻理解催化剂的作用。最后我会提出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工业中是否可以使用这种办法来制取氧气?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联系。

小结

在课堂快要结束时,我会通过提问学生的方式,来总结本堂课的知识,起到巩固的作用。

作业

作业环节,我会请学生查阅,是否所有的催化剂都能够加快化学反应,下节课分享。

8板书设计

最后是我的板书设计,好的板书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我的板书简单明了,直观易懂,是一节课内容的浓缩,我会在黑板中央的正上方写上本节课的题目,黑板正中央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黑板右下方写上本节课的作业,这样的板书清晰地展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逻辑,可以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考官的耐心倾听。

《制取氧气》说课稿5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制取氧气。该内容隶属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的说课内容包括四个方面: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

在教材分析里,首先说一下制取氧气在课标中的解释:它属于一级主题,科学探究和身边的化学物质下的二级主题,学习基本实验技能和地球周围的空气。在教材的编写顺序上,前期有小学科学介绍过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简单方法,上了初三学习化学后,进一步系统的学习了氧气的主要性质,为本节课的进行做好铺垫。

学生在学完本节课内容后,应该初步掌握了气体制取中如何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方法,进而为下一阶段学习制取二氧化碳做准备。

前期,学生已有的知识及能力是氧气基本性质,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基本实验操作。

要想顺利选择出制取氧气的仪器,还需要掌握的是:用什么药品能得到氧气,以及对所学实验仪器的熟练操作。

经过课程学习,学生应该能初步掌握气体制取装置选择依据,对实验仪器的使用更加熟悉。

气体性质+仪器使用=气体制取装置选择依据

根据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得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重点内容是关于气体制取实验装置的学习,并总结出选择装置的一般方法,方便在第六单元二氧化碳制取学习中应用。

难点是通过本节课对仪器装置的探究学习,初步认识到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并且能在实验中与他人交流讨论,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以后的探究题目练习打好基础。

本节课总体的教学过程分为三部分。

首先是复习氧气的基本性质,引入新课。

之后挖掘学生的兴趣点:怎么得到一瓶氧气呢?进行氧气制取的学习。

最后总结归纳出气体制取装置选择的一般方法。

而在重点介绍的气体制取过程中,又分为三步来学习:反应原理介绍,装置仪器猜测,以及最后教师演示制取一瓶氧气。

下面进入整节课过程说明。

通过图片和ppt的复习,巩固基础,为下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并且在回答问题过程中,有意识的要求学生用完整规范的语言来说明,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之前一系列性质实验的演示,学生都对氧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想知道如何得到一瓶氧气。

这种条件下,以生活中实例介绍两种生成氧气的方法,通过对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的介绍,为一起选择做铺垫。

在进行反应物介绍时候,就可以带出仪器选择方法了。对比两种反应物状态:一种固体,一种液体和反应条件:一种加热,一种不加热,得到两套发生装置。注意让学生观察他们搭建的仪器和ppt上的有什么不同,训练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并在此解释一下棉花的作用。

在复习氧气密度和溶解性之后,根据氧气性质特点,密度比空气大,利用物理上学过的知识,学生很好理解氧气应该沉在空气下方,空气从上方跑走,因此采用向上排空气法。

排水法,因为此前在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比较的实验中已经介绍并亲身尝试过,所以难度也不大。

在介绍完向上排空气法,可以马上追问学生,利用此种收集方法,你们怎么能观察到氧气是否收集满呢?并结合之前学习的氧气助燃性,由此引出验满的操作。

以上内容完成后,本节课重点部分已经可以算介绍完了,之后就是对制取气体实验过程中各个步骤的详细解读,学生进行语言表述训练。

《制取氧气》说课稿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增强学生的探究欲;

本节课是典型的物质制取课。课标的要求:让学生初步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材上这部分内容安排在学习《氧气的性质》之后,要求学生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也是中考实验操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中考试卷上也常常出现,有的考查实验装置,有的考查实验步骤,有的考查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因此本节课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基于此,我确定了以上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步骤

教学难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选择,操作步骤的掌握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堂教学“人本化”让学生思动、手动、口动、互动。学习方式探究化,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获得新知,所以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取探究法和学生分组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下面我重点谈一下教学流程这一环节:

教学过程

我将教学过程设置为以下几个环节:

导入新课→制取原理讲解→活动装置图拼装展示→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思考问题→归纳总结等

环节1:导入新课。展示铁丝、硫在氧气中燃烧图片,并提出问题:实验中的氧气是如何得到的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环节2:制取原理讲解。让学生们观察药品后回答高锰酸钾的颜色状态,从而讲解高锰酸钾的制取原理,板书上写明文字表达式,初步了解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

环节3:装置图拼装并展示。根据高锰酸钾制氧原理,我给每小组一部分自制的仪器模型,小组合作探究本实验中需要哪些仪器,让学生们根据所选仪器模型在白纸板上粘贴组装想象中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装置图。

小组共同展示装置图,师生共同讨论哪些可以用,哪些有问题,指明问题所在。观察所有装置图可以分为几部分,从而指出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1)让学生观察药品也就是反应物的状态。(2)实验室制氧气需要的反应条件?(3)归纳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跟哪些因素有关,总结出一般气体的发生装置选择的规律: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发生装置。

探究实验室制氧气的气体收集装置。分析总结出气体的收集装置选择的规律:根据气体的性质(密度、溶解性)选择收集装置。

最后在学生的装置图中选定出本节课所用的实验装置。

在这里,师生共同进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环节4:演示实验。设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如何操作?

由于刚接触制取实验,以防一些意外出现,所以先让学生观看教师的制氧操作演示视频,让学生对操作流程有了初步的掌握。

观看完视频后,再根据实验步骤找出代表性图片让学生们完整的认知制取氧气的过程为:

查、装、定、点、收、离、熄。

找学生复述实验室制取氧气每一步的具体操作步骤。通过回想解答,使学生们更深刻的认识制取氧气的过程与操作要点。为后边的亲自制取打下基础。

环节5:学生分组实验。掌握操作过程后让学生亲自制取氧气,以比赛的形式,看哪组学生做得又快又规范,教师巡视纠错,及时指导,目的在于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环节6:制完氧气后,通过实验过程中的问题,以及现象让学生思考原因,设置几个讨论题,引导解决

【讨论】1、试管内为什么要装一团棉花?

2、固定试管时试管口为什么要稍向下倾斜?

3、排水法收集气时为什么开始冒气泡时不收集?

4、收集完毕,为什么先将导管移离再熄灭酒精灯?

这4个讨论题,有些通过刚才操作中的现象,心中已经有答案,有些需要讨论才能得出答案,意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适时反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让学生明白实验操作过程的严谨性。一切实验一定要规范操作,决不能粗心大意。

环节7、归纳总结。问题解决后,学生们对于本节课重点难点已基本掌握,最后我提出寻求帮助,创设情境,给出一组老师实验操作过程中的照片,让学生小组讨论帮老师按拍摄时间先后排序。最后根据排好顺序的照片再次总结操作步骤要点。加深学生对高锰酸钾制氧操作流程及要点的印象。

【布置作业】实验室制取氧气还有其他方法,请同学们做好预习。

板书设计:

实验原理: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课后反思

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这是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的一句名言。反思是教师必备的意识和行为。在本节课中,因为比较注重学生动手做、动口讲、动笔记、动脑想,所以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了很多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体现了课堂教学“人本化”让学生思动、手动、口动、互动。学习方式探究化,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获得新知。比如学生自己设计高锰酸钾制氧装置,能够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探究欲望,使难点部分变成亮点部分,教学任务完成情况比较满意,不足之处是由于实验器材准备得不够充分没能当堂做演示实验,而是用自己事先录制的操作视频,使演示不够直观,假如以后还有机会我一定会克服任何困难,能在课堂上演示的实验一定当堂演示,充分发挥现场演示实验对学生学习化学实验课的示范性。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望大家指正,谢谢大家!

《制取氧气》说课稿7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是初中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单元所学知识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其中“性质活泼的氧气”就是我们要仔细学习的内容,本课题是典型的物质制取课,也是学生初次通过化学实验来获得新物质,初次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氧气的性质等内容,这就为我们学习氧气的制备作好了的准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也为今后学习制取其他气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反应原理、仪器组装、收集方法、验满、检验方法及操作注意事项。

(2)掌握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实验室采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难点:实验室采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的探讨。

二、说学情

九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化学,特别对于化学实验有浓厚的兴趣,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具备了简单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所以对于氧气的制取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三、说教学方法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

小组探究合作法;

集体讨论法;

4、多媒体教学。

四、说学法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获得知识、培养动手能力。

2、合作学习法: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团队意识。

五、说实验器材

药品:高锰酸钾。

仪器:大试管、酒精灯、单孔橡胶塞、导气管、集气瓶、水槽、玻璃片等。

六、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上课前,我会用PPT向学生展示几张人类在特殊环境下,人们是怎样呼吸的?如果在实验室,我们又会怎样制取氧气,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进行探讨。

2、实验探究,引入新知

我会向学生系统的说明实验室制取气体应该遵循的方法和步骤。

(1)实验探究第一步:药品的选择。播放视频:提供三组药品的名称和化学式,以及三种能制取氧气的药品从用量、是否需要加热、收集方法三方面进行比较,让学生讨论实验室制氧气选择药品的依据。

(2)实验探究第二步:仪器的选择与组装。学生分组选择组装,并说出选择的理由,以及每种仪器的作用。从而使学生在自己动手中掌握装置选择的依据。最后教师课件展示,并归纳选择装置需考虑的因素,让知识进一步得到升华。

(3)实验探究第三步:收集方法。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对气体收集方法进行归纳。然后让学生组内分工合作展开竞赛。实验后由每个小组的学生代表提出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讨论。实验操作步骤(通过课件读出);氧气的检验和验满方法(通过课件读出)。这样做能进一步补充在制取氧气中要注意的事项。

3、科学探究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实验步骤(多媒体展示实验步骤),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并分组进行实验操作。

4、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我特别设计了几道题,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5、布置作业

课后作业可以巩固所学知识,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让不同的学生在化学学习方面得到不同的发展。

七、说教学反思

虽然这节课是用多媒体教学,但板书是不可少的,因为它可以明确这节课要掌握的知识点,所以对于重点内容,我通过板书表达出来,一个号的板书,可以使学生一目了然,清晰易懂。我认为本节课的设计特点是:力图体现,学习方式探究化,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获得新知。授课后我还将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发展,探究活动的设计是否合理,学生认知还存在哪些问题等。

八、说板书

1、药品:高锰酸钾(KMnO4)

2、反应原理: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实验步骤:查、装、定、点、收、撤、熄

4、注意事项:

5、氧气的检验与验满:

《制取氧气》说课稿8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初中化学组3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制取氧气》,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铁树老师面试辅导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制取氧气》选择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中课题三的内容。第二单元属于“身边的化学物质”这个一级主题,是初中化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题是典型的物质制取课,也是学生初次通过化学反应来获取新物质,初次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实验课。在教材的知识体系中,本节课与前面的仪器操作、氧气的性质等知识相链接,也为以后系统地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因此,本节课在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

#化学#

(二)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对本教材的分析,我制订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及其实验操作;能认识分解反应;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氧气的制取实验,学生得以锻炼动手、动脑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得以提高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和科学探究,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逐步认识到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新课程标准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核心理念。我确定本课题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催化剂的概念,并能对一些生活现象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二、说学情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氧气的性质及其化学反应的相关知识,初步具备了观察实验和进行简单实验操作的技能,但是在化学基础实验中的操作能力还需要提高;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在抽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过渡时期,能较客观的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加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来激发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三、说教法

通过对教材及学情的分析,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法与引导探究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验使学生对氧气的制取有感官上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动手操作更好的理解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

四、说学法

结合本节内容的特点,我指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并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交流讨论,从而更好的理解制取氧气的实验过程和方法,并提高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上课前我会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美丽的水下世界的图片,给同学们美的享受。并提出问题:这些图片都是潜水员拍摄的。大家知道潜水员在水中是怎么呼吸的吗?在陆地上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呼吸着大自然通过化学反应制造出来的氧气,那么,在实验室我们又是怎样制取氧气的呢?这样的导课不仅开阔了他们的眼界,还创设了学习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使教学进入第二环节。

(二)实验操作,探究新知

实验探究一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盛着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试管,让学生观察木条是否复燃?然后,在试管中放入少量二氧化锰,再放入带火星的木条,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然后向同学提问:前后两个实验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学生通过自由讨论,得出结论:过氧化氢可以用来制取二氧化碳,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了加快反应速率的作用。

这时,学生对于二氧化锰在这两个实验中的作用有较深刻的认识,顺势提出催化剂的概念(板书):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作催化剂。并强调催化剂虽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但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至此,已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实验探究二

我将演示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我向同学提问,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实验中就注意些什么?然后,将学生分成5-6个小组,小组之间合作探究学习。讨论完后每组派一个代表回答我提出的问题,同时我将找其它同学做修改和补充。我会给予适当的点拨。师生共同总结,找到问题的答案,并归纳出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式。

实验探究三

在学生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我将继续引导学生学习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学生通过分组合作探究活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二氧化碳,在此同时,我将通过动画演示辅助学生进行实验。通过探究,学生总结出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最后得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式。

(三)巩固练习

以上是我的新授环节,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我将和学生一起探究本节所学的三种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及其它们之间的共同特征。在学生知道了新知识的基础上,我将向学生简单介绍工业制氧的方法,同时以及揭开潜水员在水中呼吸的奥秘。然后,提出“世界上最大的既经济又环保的制氧工厂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做?”这两个问题,对学生们进行环保教育。

(四)归纳总结

为充分发挥学生是的主体作用,我会(从学习的知识、方法、体验这三个方面设计问题,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②你掌握了哪些学习化学的方法?③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引导学生自己来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我做适当的引导补充,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布置作业

为了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我布置的作业是:尽可能多地找出氧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说板书设计

本着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的理念,秉持“清晰明了、一目了然”的原则,为了更好的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略(具体咨询铁树老师)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作催化剂。

第四篇:《制取氧气》说课稿

《制取氧气》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制取氧气》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制取氧气》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是初中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单元所学知识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其中“性质活泼的氧气”就是我们要仔细学习的内容,本课题是典型的物质制取课,也是学生初次通过化学实验来获得新物质,初次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氧气的性质等内容,这就为我们学习氧气的制备作好了的准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也为今后学习制取其他气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反应原理、仪器组装、收集方法、验满、检验方法及操作注意事项。

(2)掌握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实验室采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难点:实验室采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的探讨。

二、说学情

九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化学,特别对于化学实验有浓厚的兴趣,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具备了简单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所以对于氧气的制取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三、说教学方法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

小组探究合作法;

集体讨论法;

4、多媒体教学。

四、说学法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获得知识、培养动手能力。

2、合作学习法: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团队意识。

五、说实验器材

药品:高锰酸钾。

仪器:大试管、酒精灯、单孔橡胶塞、导气管、集气瓶、水槽、玻璃片等。

六、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上课前,我会用PPT向学生展示几张人类在特殊环境下,人们是怎样呼吸的?如果在实验室,我们又会怎样制取氧气,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进行探讨。

2、实验探究,引入新知

我会向学生系统的说明实验室制取气体应该遵循的方法和步骤。

(1)实验探究第一步:药品的选择。播放视频:提供三组药品的名称和化学式,以及三种能制取氧气的药品从用量、是否需要加热、收集方法三方面进行比较,让学生讨论实验室制氧气选择药品的依据。

(2)实验探究第二步:仪器的选择与组装。学生分组选择组装,并说出选择的理由,以及每种仪器的作用。从而使学生在自己动手中掌握装置选择的依据。最后教师课件展示,并归纳选择装置需考虑的因素,让知识进一步得到升华。

(3)实验探究第三步:收集方法。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对气体收集方法进行归纳。然后让学生组内分工合作展开竞赛。实验后由每个小组的学生代表提出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讨论。实验操作步骤(通过课件读出);氧气的检验和验满方法(通过课件读出)。这样做能进一步补充在制取氧气中要注意的事项。

3、科学探究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实验步骤(多媒体展示实验步骤),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并分组进行实验操作。

4、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我特别设计了几道题,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5、布置作业

课后作业可以巩固所学知识,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让不同的学生在化学学习方面得到不同的发展。

七、说教学反思

虽然这节课是用多媒体教学,但板书是不可少的,因为它可以明确这节课要掌握的知识点,所以对于重点内容,我通过板书表达出来,一个号的板书,可以使学生一目了然,清晰易懂。我认为本节课的设计特点是:力图体现,学习方式探究化,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获得新知。授课后我还将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发展,探究活动的设计是否合理,学生认知还存在哪些问题等。

八、说板书

1、药品:高锰酸钾(KMnO4)

2、反应原理: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实验步骤:查、装、定、点、收、撤、熄

4、注意事项:

5、氧气的检验与验满:

《制取氧气》说课稿2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制取氧气。该内容隶属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的说课内容包括四个方面: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

在教材分析里,首先说一下制取氧气在课标中的解释:它属于一级主题,科学探究和身边的化学物质下的二级主题,学习基本实验技能和地球周围的空气。在教材的编写顺序上,前期有小学科学介绍过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简单方法,上了初三学习化学后,进一步系统的学习了氧气的主要性质,为本节课的进行做好铺垫。

学生在学完本节课内容后,应该初步掌握了气体制取中如何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方法,进而为下一阶段学习制取二氧化碳做准备。

前期,学生已有的知识及能力是氧气基本性质,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基本实验操作。

要想顺利选择出制取氧气的仪器,还需要掌握的是:用什么药品能得到氧气,以及对所学实验仪器的熟练操作。

经过课程学习,学生应该能初步掌握气体制取装置选择依据,对实验仪器的使用更加熟悉。

气体性质+仪器使用=气体制取装置选择依据

根据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得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重点内容是关于气体制取实验装置的学习,并总结出选择装置的一般方法,方便在第六单元二氧化碳制取学习中应用。

难点是通过本节课对仪器装置的探究学习,初步认识到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并且能在实验中与他人交流讨论,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以后的探究题目练习打好基础。

本节课总体的教学过程分为三部分。

首先是复习氧气的基本性质,引入新课。

之后挖掘学生的兴趣点:怎么得到一瓶氧气呢?进行氧气制取的学习。

最后总结归纳出气体制取装置选择的一般方法。

而在重点介绍的气体制取过程中,又分为三步来学习:反应原理介绍,装置仪器猜测,以及最后教师演示制取一瓶氧气。

下面进入整节课过程说明。

通过图片和ppt的复习,巩固基础,为下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并且在回答问题过程中,有意识的要求学生用完整规范的语言来说明,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之前一系列性质实验的演示,学生都对氧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想知道如何得到一瓶氧气。

这种条件下,以生活中实例介绍两种生成氧气的方法,通过对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的介绍,为一起选择做铺垫。

在进行反应物介绍时候,就可以带出仪器选择方法了。对比两种反应物状态:一种固体,一种液体和反应条件:一种加热,一种不加热,得到两套发生装置。注意让学生观察他们搭建的仪器和ppt上的有什么不同,训练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并在此解释一下棉花的作用。

在复习氧气密度和溶解性之后,根据氧气性质特点,密度比空气大,利用物理上学过的知识,学生很好理解氧气应该沉在空气下方,空气从上方跑走,因此采用向上排空气法。

排水法,因为此前在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比较的实验中已经介绍并亲身尝试过,所以难度也不大。

在介绍完向上排空气法,可以马上追问学生,利用此种收集方法,你们怎么能观察到氧气是否收集满呢?并结合之前学习的氧气助燃性,由此引出验满的操作。

以上内容完成后,本节课重点部分已经可以算介绍完了,之后就是对制取气体实验过程中各个步骤的详细解读,学生进行语言表述训练。

《制取氧气》说课稿3

说课:

本课题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第二部分是活动与探究。为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教材还特意介绍了如何大量制取氧气。

本课题是学生学化学以来遇到的第一种气体的制取。

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是本课题的重点,如何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做好实验便成了重中之重。而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作用则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重点和难点进行突破。

1、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探究的机会。

2、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

3、采用边实验、边讲解、边讨沦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⑵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

⑶认识分解反应。

⑶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2、过程与方法

⑴学习反应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和验满方法。

⑵学会边实验、边讨论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从而提高对实验进行分析、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实验装置的美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⑵保持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⑶逐步认知用实验去验证化学理论,从而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学化学离不开做实验。

教学重点:

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

1、催化剂的概念。

2、催化作用。

教学方法:

复习提问→演示实验→讨沦归纳→实验探究→对比总结→得出结论→拓展视野→提高兴趣。

教具准备:

1、教师用具:

⑴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高锰酸钾;

⑵大试管(3支)、木条、酒精灯、天平、火柴。

2、学生用具:

⑴高锰酸钾、木炭、细铁丝、澄清石灰水;

⑵大试管、棉花、塞子(带导管)、集气瓶(2个)、毛玻璃片、水槽、铁架台、坩埚钳、小烧杯、火柴。

课时安排:

2课时

《制取氧气》说课稿4

1问好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6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制取氧气》。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2总括语

为了处理好教育学的关系,突出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仅要做到精讲精练,还有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开拓学生思维。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由被动学习,转变为积极的探索发现式学习,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六个环节加以设计和说明。

3教材分析

教材是进行教学评判的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首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主要介绍了制取氧气的方法,为后面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学习打下基础。

4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制定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知道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实验,逐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感受到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产生对化学学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5学情分析

合理把握好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节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初三的学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有较强的好胜心,因此我会通过小组PK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便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6教学教法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传授到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够快速提升学习效率。本节课我将采用的教法为讲授法,实验法等。引导学生使用自主学习法和合作探究法来进行学习。

7教学过程

充分的学情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合理制定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而教学活动的精彩开展则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环节。本节课我将从以下4个环节展开我的教学过程。

导入

良好的导入就像磁石一样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目光,能够让学生快速地融入到课堂中。本节课我将以试讲的方式来进行导入:同学们好,上课。在上课之前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多媒体上的这个视频,我们看看视频中讲了什么样的内容呢?视频播放结束了,哪位同学愿意说一说他都看到了什么呢?好,就请最后一排靠墙的男同学来回答一下吧。请坐,他告诉我们呢,看到了潜水运动员和登山爱好者都在使用氧气罐来维持正常呼吸。观察得很认真。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我们的呼吸离不开氧气,它非常重要,那同学们知道如何制取这么重要的气体吗?老师看到大家的脸上充满了疑惑,没关系,我们一起来走进化学实验室,开始今天的学习吧。

通过这样的方式导入,可以将生活和学习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新授

其次我会给学生三分钟的时间,自主阅读教材。并找出制取氧气的方法,学生给出的答案是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和加热氯酸钾制氧气。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专注力。接下来,我会先进行实验的演示,把少量高锰酸钾装入试管中,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用带有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加热试管,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并引导学生回答出放棉花的作用,是为了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通过我的演示可以减少学生在后面亲自动手实验时出现不必要的错误,也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观察能力。接着我会将全班分为10个小组,前后桌4人为一小组,学生在组内进行亲手操作。与此同时我会走下讲台,及时的指导学生顺利完成实验,提醒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注意安全,学生可以通过亲手操作感受到化学的神奇和实验成功的喜悦。紧接着我会进行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实验。拿两个试管,一个只有过氧化氢溶液,另一个在里面加入了二氧化锰,分别用带有的木条放到试管口,学生通过观察不难发现,木条在接触到放有二氧化锰的试管处迅速熄灭,知道用这种方法可以检验氧气是否集满。我也会补充相关内容,如二氧化锰可以加这个化学反应,它叫做催化剂。学生通过实验对比和记录,从而归纳出实验的步骤,并能够深刻理解催化剂的作用。最后我会提出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工业中是否可以使用这种办法来制取氧气?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联系。

小结

在课堂快要结束时,我会通过提问学生的方式,来总结本堂课的知识,起到巩固的作用。

作业

作业环节,我会请学生查阅,是否所有的催化剂都能够加快化学反应,下节课分享。

8板书设计

最后是我的板书设计,好的板书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我的板书简单明了,直观易懂,是一节课内容的浓缩,我会在黑板中央的正上方写上本节课的题目,黑板正中央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黑板右下方写上本节课的作业,这样的板书清晰地展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逻辑,可以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考官的耐心倾听。

《制取氧气》说课稿5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初中化学组3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制取氧气》,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铁树老师面试辅导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制取氧气》选择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中课题三的内容。第二单元属于“身边的化学物质”这个一级主题,是初中化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题是典型的物质制取课,也是学生初次通过化学反应来获取新物质,初次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实验课。在教材的知识体系中,本节课与前面的仪器操作、氧气的性质等知识相链接,也为以后系统地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因此,本节课在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

#化学#

(二)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对本教材的分析,我制订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及其实验操作;能认识分解反应;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氧气的制取实验,学生得以锻炼动手、动脑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得以提高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和科学探究,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逐步认识到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新课程标准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核心理念。我确定本课题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催化剂的概念,并能对一些生活现象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二、说学情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氧气的性质及其化学反应的相关知识,初步具备了观察实验和进行简单实验操作的技能,但是在化学基础实验中的操作能力还需要提高;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在抽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过渡时期,能较客观的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加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来激发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三、说教法

通过对教材及学情的分析,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法与引导探究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验使学生对氧气的制取有感官上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动手操作更好的理解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

四、说学法

结合本节内容的特点,我指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并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交流讨论,从而更好的理解制取氧气的实验过程和方法,并提高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上课前我会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美丽的水下世界的图片,给同学们美的享受。并提出问题:这些图片都是潜水员拍摄的。大家知道潜水员在水中是怎么呼吸的吗?在陆地上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呼吸着大自然通过化学反应制造出来的氧气,那么,在实验室我们又是怎样制取氧气的呢?这样的导课不仅开阔了他们的眼界,还创设了学习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使教学进入第二环节。

(二)实验操作,探究新知

实验探究一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盛着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试管,让学生观察木条是否复燃?然后,在试管中放入少量二氧化锰,再放入带火星的木条,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然后向同学提问:前后两个实验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学生通过自由讨论,得出结论:过氧化氢可以用来制取二氧化碳,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了加快反应速率的作用。

这时,学生对于二氧化锰在这两个实验中的作用有较深刻的认识,顺势提出催化剂的概念(板书):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作催化剂。并强调催化剂虽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但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至此,已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实验探究二

我将演示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我向同学提问,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实验中就注意些什么?然后,将学生分成5-6个小组,小组之间合作探究学习。讨论完后每组派一个代表回答我提出的问题,同时我将找其它同学做修改和补充。我会给予适当的点拨。师生共同总结,找到问题的答案,并归纳出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式。

实验探究三

在学生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我将继续引导学生学习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学生通过分组合作探究活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二氧化碳,在此同时,我将通过动画演示辅助学生进行实验。通过探究,学生总结出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最后得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式。

(三)巩固练习

以上是我的新授环节,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我将和学生一起探究本节所学的三种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及其它们之间的共同特征。在学生知道了新知识的基础上,我将向学生简单介绍工业制氧的方法,同时以及揭开潜水员在水中呼吸的奥秘。然后,提出“世界上最大的既经济又环保的制氧工厂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做?”这两个问题,对学生们进行环保教育。

(四)归纳总结

为充分发挥学生是的主体作用,我会(从学习的知识、方法、体验这三个方面设计问题,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②你掌握了哪些学习化学的方法?③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引导学生自己来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我做适当的引导补充,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布置作业

为了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我布置的作业是:尽可能多地找出氧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说板书设计

本着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的理念,秉持“清晰明了、一目了然”的原则,为了更好的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略(具体咨询铁树老师)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作催化剂。

《制取氧气》说课稿6

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教材是在课堂中是架起师生之间关系的桥梁,在课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首先我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制取氧气》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三的内容,主要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高锰酸钾加热,过氧化氢分解,氯酸钾加热。本节课将主要对高锰酸钾加热的方法进行讲解。重点讲解实验中仪器装置的注意事项以及氧气的收集方法。制取氧气是初中学生接触的第一个很重要的实验,在中考中也是常见知识之一,所以在整个初中化学阶段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二、说学情

新课改指出,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所以教师要对学生充分的了解,才能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本节课我所面对的学生具有以下特点:本节课是初中化学的第二单元的内容,学生也是刚开始接触化学,所以对化学的好奇心还是很重,对化学实验充满了兴趣,这也对我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但是由于学生还是初步学习化学,所以在实验的注意事项上还需要教师重点讲解。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我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结合新课标的要求,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方法,初步掌握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

(二)过程与方法

学习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反应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和验满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逐步认知用实验验证化学原理,从而进一步体会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制取氧气》说课稿7

尊敬的各位评委:

您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七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的学生实验活动1。从教材编排体系来看,《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放在了单元之后,专门作为一个课题,符合新课标注重学生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探究精神的宗旨;此外,它是在学生对氧气的制取、性质和用途的学习后,对氧气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对氧气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很想自己动手操作制取氧气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从知识运用来看,氧气的制取是初中必须掌握的八个基本实验操作的第一个。因此,上好本节实验课可以为今后学习气体的制取提供范例,由此看来,《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在整个初中化学中都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

在对氧气的制取、性质的学习中,教师已经对基本的实验操作进行了演示、讲解。并且学生对如何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已有了一定的印象。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知识,通过分析、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同时我校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动手能力相对较弱,我在上课时充分做好引导,调动学生积极性,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强直观性,使他们能够正确的完成实验,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

三、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初步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基本实验操作技能,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讨论、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掌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原理、装置、步骤、操作要领,进一步训练规范实验操作。

2.通过亲自动手实验、观察、记录并分析实验现象,进一步加深对氧气性质的理解与掌握。

3.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进一步体会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4.通过对氧气制取及性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探究欲,形成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性质及其实验操作要领。

[教学重点确定依据]:氧气的性质、制法是新课标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而学生第一次进实验室做制取气体的实验,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只有掌握了氧气的制法、性质及其实验操作要领,才能更好地进行实验。

教学难点: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及操作、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操作及现象的描述。

[教学难点确定依据]:实验过程中有许多的注意事项,只有突破了它们,才能保证实验顺利进行,才能培养学生规范的实验操作和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制取氧气》说课稿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增强学生的探究欲;

本节课是典型的物质制取课。课标的要求:让学生初步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材上这部分内容安排在学习《氧气的性质》之后,要求学生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也是中考实验操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中考试卷上也常常出现,有的考查实验装置,有的考查实验步骤,有的考查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因此本节课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基于此,我确定了以上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步骤

教学难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选择,操作步骤的掌握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堂教学“人本化”让学生思动、手动、口动、互动。学习方式探究化,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获得新知,所以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取探究法和学生分组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下面我重点谈一下教学流程这一环节:

教学过程

我将教学过程设置为以下几个环节:

导入新课→制取原理讲解→活动装置图拼装展示→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思考问题→归纳总结等

环节1:导入新课。展示铁丝、硫在氧气中燃烧图片,并提出问题:实验中的氧气是如何得到的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环节2:制取原理讲解。让学生们观察药品后回答高锰酸钾的颜色状态,从而讲解高锰酸钾的制取原理,板书上写明文字表达式,初步了解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

环节3:装置图拼装并展示。根据高锰酸钾制氧原理,我给每小组一部分自制的仪器模型,小组合作探究本实验中需要哪些仪器,让学生们根据所选仪器模型在白纸板上粘贴组装想象中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装置图。

小组共同展示装置图,师生共同讨论哪些可以用,哪些有问题,指明问题所在。观察所有装置图可以分为几部分,从而指出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1)让学生观察药品也就是反应物的状态。(2)实验室制氧气需要的反应条件?(3)归纳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跟哪些因素有关,总结出一般气体的发生装置选择的规律: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发生装置。

探究实验室制氧气的气体收集装置。分析总结出气体的收集装置选择的规律:根据气体的性质(密度、溶解性)选择收集装置。

最后在学生的装置图中选定出本节课所用的实验装置。

在这里,师生共同进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环节4:演示实验。设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如何操作?

由于刚接触制取实验,以防一些意外出现,所以先让学生观看教师的制氧操作演示视频,让学生对操作流程有了初步的掌握。

观看完视频后,再根据实验步骤找出代表性图片让学生们完整的认知制取氧气的过程为:

查、装、定、点、收、离、熄。

找学生复述实验室制取氧气每一步的具体操作步骤。通过回想解答,使学生们更深刻的认识制取氧气的过程与操作要点。为后边的亲自制取打下基础。

环节5:学生分组实验。掌握操作过程后让学生亲自制取氧气,以比赛的形式,看哪组学生做得又快又规范,教师巡视纠错,及时指导,目的在于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环节6:制完氧气后,通过实验过程中的问题,以及现象让学生思考原因,设置几个讨论题,引导解决

【讨论】1、试管内为什么要装一团棉花?

2、固定试管时试管口为什么要稍向下倾斜?

3、排水法收集气时为什么开始冒气泡时不收集?

4、收集完毕,为什么先将导管移离再熄灭酒精灯?

这4个讨论题,有些通过刚才操作中的现象,心中已经有答案,有些需要讨论才能得出答案,意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适时反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让学生明白实验操作过程的严谨性。一切实验一定要规范操作,决不能粗心大意。

环节7、归纳总结。问题解决后,学生们对于本节课重点难点已基本掌握,最后我提出寻求帮助,创设情境,给出一组老师实验操作过程中的照片,让学生小组讨论帮老师按拍摄时间先后排序。最后根据排好顺序的照片再次总结操作步骤要点。加深学生对高锰酸钾制氧操作流程及要点的印象。

【布置作业】实验室制取氧气还有其他方法,请同学们做好预习。

板书设计:

实验原理: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课后反思

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这是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的一句名言。反思是教师必备的意识和行为。在本节课中,因为比较注重学生动手做、动口讲、动笔记、动脑想,所以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了很多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体现了课堂教学“人本化”让学生思动、手动、口动、互动。学习方式探究化,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获得新知。比如学生自己设计高锰酸钾制氧装置,能够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探究欲望,使难点部分变成亮点部分,教学任务完成情况比较满意,不足之处是由于实验器材准备得不够充分没能当堂做演示实验,而是用自己事先录制的操作视频,使演示不够直观,假如以后还有机会我一定会克服任何困难,能在课堂上演示的实验一定当堂演示,充分发挥现场演示实验对学生学习化学实验课的示范性。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望大家指正,谢谢大家!

第五篇: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3《制取氧气》练习

第二单元 课题3《制取氧气》练习1(无答案)

课堂巩固练习

1.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

A.二氧化锰B.氯酸钾C.空气D.氧化镁

2.下列变化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B.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C.蜡烛燃烧D.硫燃烧

3.检验氧气的方法是()。

A.用火柴去点B.用带火星木条接近气体C.用鼻子去嗅气味D.用天平

称量

4.工业上制取大量氧气的方法是()。

A.加热氯酸钾B.加热高锰酸钾C.分离液态空气D.加热二氧化锰

5.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

A.加快化学反应速率B.使生成物质量增加

C.改变化学反应速率D.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6、收集氧气常采用的方法是()

A、向上排空气法B、向下排空气法C、排水法D、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

7、实验室常用和混合的方法制取氧气,或用加热和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或用加热的方法制取氧

气,请写出这三

个反应的文字表达

式、、。

课后练习:指导手册上的相关练习

预习作业:

1、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氧气所需的仪器

有;

2、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应,防

止;

在试管口应放,防止。

实验结束时,应

先,再。

3、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氧气的实验步骤为:

下载九年级化学上册《制取氧气》说课稿[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九年级化学上册《制取氧气》说课稿[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九年级化学 3.2 制取氧气 教案 粤教版

    亿库教育网http://www.xiexiebang.com 3.2 制取氧气(两课时)第一课时 催化剂 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一、主要内容 ①催化剂的概念;②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二、......

    氧气制取化学实验报告单范文

    化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 班级 :姓名 :同组人:实验目的: 实验仪器:实验步骤及其注意事项: 连:按装置图连接装置。 查:检查。 装:将药品装入试管,在试管口放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试管......

    九年级化学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说课稿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说课稿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今天的课题进行分析: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分析。首先我来谈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是初中化学最为......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总结+练习题[优秀范文5篇]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总结 氧气的制法(重难点) 实验室制法 ①原理:2KMn04=加热= 2K2MnO4+MnO2+O2 ↑ (a) 2KClO3 = MnO2 /加热=2KCl+3 O2 ↑ (b) 2H202 =MnO2=2H20+2O2......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3.2制取氧气习题无答案

    《制取氧气》习题一、选择题ab1.医院给病人输氧时用到类似下图所示的装置。关于该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B.b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料管C.使用该装......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二单元 课题2 《氧气》说课稿

    《氧气》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内容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为《氧气》。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与学法分析及教法分析等几个方面对本课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章第二节 制取氧气1 精品教案 科粤版

    3.2 制取氧气 教学目的了解催化剂的概念。直到二氧化锰在分解过氧化氢反应中的催化作用。理解分解反应的定义及其与化合反应的区别。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仪器装......

    制取氧气教案

    《氧气的制取和性质》教学案例 修武实验中学 薛彩霞 实验目标: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原理和实验装置。 2、初步学习自主设计装置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 3、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