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九年级化学上册_氧气教案1
课题2 氧气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3.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关系密切;
4.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学习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原理、装置和操作
过程与方法:
2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学习重点与难点:
1.氧气的性质与用途
2教学方法:
探究内容:1
2.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的选取所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学习内容:
一、认识氧气(Oxygen)的性质
1.物理性质:
(1)色、味、态: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g/L,略大于空气;
P.S.:通常情况下,是指20℃,1.01×105Pa;标准状况下,是指0℃,1.01×105Pa;
(3)溶解性:氧气不易溶于水
(4)三态变化:降温后,氧气可以变为淡蓝色的液体,甚至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问题:有什么事实可以证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气?
答:水中的生物就是依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生存的。
2.化学性质: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黑色固体)
浊。
点燃文字表达式:碳(C)+ 氧气(O2)——→二氧化碳(CO2)
(2文字表达式:铁(Fe)+ 氧气(OFe3O4)
注意事项: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
(3
点燃氧气(O2)——→二氧化碳(CO2)+ 水(H2O)
(4)镁带在氧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
点燃文字表达式:镁(Mg)+ 氧气(O2)——→ 氧化镁(MgO)
(5)铜丝在空气中灼烧(红色固体)
实验现象:加热后,铜丝红热,冷却后,在铜丝表面出现一层黑色物质。
文字表达式:铜(Cu)+ 氧气(O2)——→ 氧化铜(CuO)
(6)红磷在氧气中的燃烧(暗红色固体)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的白烟
点燃文字表达式:磷(P)+ 氧气(O2)——→ 五氧化二磷(P2O5)加热
空气中燃烧情况:黄白色火焰,放热,有大量白烟
(7)其他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如:动植物新陈代谢,金属的锈蚀,食物的腐烂等等。
结论:
(1些反应中,氧气提供氧
(2成正比;
(3
(4
二、氧气的用途
介绍:
(1100%的扬弃,只需几天就会发生肺氧气中毒。一般医院中的氧;
(2)用氦气代替氮气与氧气混合,可得到“人造空气”。人造空气用于代替空气供深海潜水员呼吸。因为用空气供潜水员呼吸时,在压强较大的深海里,会有较多的氮气溶解在潜水员的血液里,当潜水员从深海上升,血液里的氮气将成为气泡释放出来,大量气泡会阻塞微血管,引起病变。
第二篇: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作用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三、教学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可以通过实验等手段解决这些问题。了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培养观察、记录、描述和分析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和评价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1、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2、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1、知识与能力
知道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实验原理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了解一些化学实验室的规则。掌握常见仪器的名称和使用。掌握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化学实验室的实验规则和常用仪器的名称、作用。
2. 药品的取用;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1. 药品的取用。2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空气(第1课时)
1、知识与技能
1空气成分的探究实验2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3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二、教学重点: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
课题1 空气(第2课时)
教学目标
⒈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⒉通过观察图片表格、讨论交流,归纳空气的主要用途,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各成分的用途及培养环保意识。
课题2 氧气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2.观察和描述木炭、硫、铁丝等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3.了解氧气与人类关系密切;
二、教学重点 :氧气的性质与用途
三、教学难点:掌握各种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课题3 制取氧气
知识与技能:
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气体的方法。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及收集装置的探讨。
二、教学难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及仪器、装置的探讨。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本单元的主要知识:
1、从社会学角度认识水,包括水在自然界的作用、水资源状况及其保护等;
2、化学基本概念3几项化学实验操作
教学重点:
1、人与水的关系,以及人在其中的能动能够作用;
2、原子、分子的概念;
3、过滤、蒸馏等基本操作技能
教学难点:纯净物、混合物的主要区别;单质、化合物的主要区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分子、原子的主要区别;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某些物质的变化。
课题1 水的组成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复习元素、单质、化合物、分子、原子等概念和氧气的性质。过程与方法: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使学生了解水的组成。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活动分析水的组成,教学难点:认识事物的科学的思维方法的形成课题2分子和原子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质量和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基本特征;知道是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是构成的物质的微粒;
2、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二、教学重点:认识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粒。认识微粒的特征。
培养对自然现象、实验现象的猜测、观察,分析、交流、总结等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 物质变了,其中的微粒怎么变?
课题3水的净化
1、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软水的区别;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了解硬水、软水的区别,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净水方法
三、教学难点:初步学会过滤和蒸馏的实验操作技能
课题4 爱护水资源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危害。
(2)认识保护水资源的重大意义,明确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3)初步学会写调查报告,围绕课题制作学生作品。
二、教学难点:
1、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及探究活动的开展;
2、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教学重点:原子俄构成、离子的形成、元素、元素符号与化学式。
教学难点: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化合价。
课题1原子的构成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3)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二、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
三、教学难点: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课题2 元素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的信息。
二、教学重点
1.元素的概念。2.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
1.元素概念的形成。2.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3.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和相关信息。
课题四 化学式与化合价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化合价的本质
2、让学生掌握化合价中元素化合价的一些规律,熟记一些常见的化合价,并学会根据化学式计算化合价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了解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三、教学难点
1、化合价概念的建立和形成2、使用化合价规则确定物质的化学社会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
教学难点: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化学方程式的解题方法、书写格式、计算步骤。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二、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应用;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1.通过具体化学反应分析,使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2.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两条原则,能初步掌握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重点是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三、教学难点:难点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1.知识与技能
(1)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
(2)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二、教学重点
1.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书写格式要规范化。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教学重点:碳及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形成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形成关注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
教学难点: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不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2)了解金刚石、石墨、木炭、活性炭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3)知道C60的分子结构及其部分用途;4)了解结构、性质、用途三者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了解金刚石、石墨、活性炭、木炭的性质和用途;
了解结构、性质、用途三者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
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1、知识与技能
① 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装置的选取、操作步骤,检验、验满及收集。② 初步懂得所选药品、装置的原因。
③ 提高和锻炼学生收集加工简单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药品选用、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设计选择、操作步骤顺序
2、二氧化碳的检验、验满
3、氧化碳和氧气制取实验及相关性质比较
三、教学难点:探究实验室中制取CO2的装置,并制取CO2。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2)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3)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二、教学重点
1.二氧化碳的性质。2.一氧化碳的性质。
三、教学难点
1.CO2与水的反应。2.CO2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教学难点:化学反应中伴随着能量变化。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②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③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二、教学重点燃烧条件 灭火原理
三、教学难点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课题2燃料和热量
⒈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同时,知道石油炼制几种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⑵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⒈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⒉化学变化中能量的变化
教学方法:创设情景实验探究讨论归纳联系实际拓展视野
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1.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2.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3.能调查或收集有关酸雨对生态环境和建筑物危害的资料及当地空气质量周(日)报或相关信息,能初步分析这一时段空气质量变化的原因。4.形成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第三篇: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章第二节 制取氧气1 精品教案 科粤版
3.2 制取氧气
教学目的了解催化剂的概念。直到二氧化锰在分解过氧化氢反应中的催化作用。理解分解反应的定义及其与化合反应的区别。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检验及操作注意事项,了解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对比 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初步懂得用实验来探究物质性质和制备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 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分解反应。教学难点
对催化剂和二氧化锰在分解过氧化氢反应中所起催化作用的理解。教学用具 试管、试管夹、酒精灯、量筒、带导管的橡皮塞、带铁夹的铁架台、集气瓶、玻璃片、水槽。
3%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高锰酸钾。火柴、小木条、棉花。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了解催化剂的概念。直到二氧化锰在分解过氧化氢反应中的催化作用。教学难点 对催化剂和二氧化锰在分解过氧化氢反应中所起催化作用的理解。教学用具 试管、试管夹、酒精灯、量筒。
3%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火柴、小木条。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
[引入新课]我们在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时,使用了许多瓶氧气,那么这些氧气是怎样制得的?空气中有丰富的氧气为什么还要制取氧气?在生活、生产以及科学实验活动中需要较纯的氧气,而不能用含部分氧气的空气,所以需要制取氧气。
[探究活动]问题:怎样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制备氧气? 实验与事实
用心爱心专心
第四篇: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氧气的制法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气体的制备,这部分内容在课标中是一级主题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和二级主题学习基本实验技能、我们周围的空气中包含的内容,它在教材中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承前:是气体制备的起始,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启后:为第六单元中《二氧化碳的制取》的研究做铺垫,因此重要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气体制备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动手操作中体会实验原理、装置的制约关系,培养科学严谨的态度为以后系统的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也是中考实验操作考试的内容之一,因此本节课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已经知道氧气用途,能用带火星的木条 检验氧气;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化学基本实验操作,会取用固体药品、知道固体加热的方法。液体的取用。通过其它学科及前面知识的学习,对氧气比较熟悉,但不知道在化学实验室里用什么物质,通过化学反应制取氧气。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了观察实验和常见仪器的操作的技能,让他们试一试、做一做,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二、设计思想
《制取氧气》是人教版化学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的内容,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之一。在历年中考化学实验考试中,也是重点内容。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实验室制备气体的课题,是学生具体地从化学的角度出发,学习和研究制备物质的开始,有利于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教学中通过对气体制取一般方法予以介绍,让学生对制取气体的方法有一定的认识,为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的研究”打下基础
三、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等概念。
2.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让学生初步学习实验探究方法和运用比较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与同学合作、探究学习,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学会倾听、分享。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和实验操作。教学难点: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步骤。
【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题的内容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复习提问→演示实验→讨论归纳→实验探究→对比总结→得出结论。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准备】
实验准备:高锰酸钾、木条、火柴、药匙、试管、铁架台(带铁夹)、脱脂棉、酒精灯、集气瓶、水槽(四套)教具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 前面我们共同学习了关于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方法,现在回忆一下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方法有几种?分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实验室制备氧气有三种方法,分别是加热高锰酸钾、分解过氧化氢和加热氯酸钾。教
师:很好,请三位同学给我们展示下相应的文字表达式。(学生板演加以评价)
制备气体需要实验装置,前面我们已经知道制备气体的装置分成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下面就共同看看我们实验室中有哪些装置!
提 问:前四种装置与最后一种相比较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学生回答:前面四种没有酒精灯加热,最后一种酒精灯加热 教 师:对了,我们根据这样的不同,将发生装置分成两大类:固热不加热型、固固加热型。其实从名字上就可以判断我们发生装置选择的依据,思考下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反应物的状态、反应的条件 教 师:对了,我们在选择发生装置的时候考虑的就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接着看收集装置!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收集气体的方法有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我们在选择的时候考虑的是什么因素呢?
学生回答:考虑的是气体的溶解性和气体的密度
教 师:是的,排水法适用的是不易或难溶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适用的是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这是我们介绍的制备气体的装置。
想一想:若以加热高锰酸钾为例来制备氧气,我们应当选择哪些实验装置呢?
学生回答:因为高锰酸钾为固体且反应需要加热,所以发生装置选择固固加热型的;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略大,所以可以选择排水法,也可以选择向上排空气法。
好的,今天我们就以高锰酸钾为例来看看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具体步骤 教师边讲解边演示,装置如图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步骤及实验注意事项。【重点讲解】:
(1)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到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2)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
(3)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4)加热时先预热,再用外焰对着药品处集中加热。(5)试管内导管刚露出橡皮塞即可(便于气体排出)。(6)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7)用排水法收集时,导管伸到瓶口处即可;用向上排气法收集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8)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要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开始收集(因为刚开始收集到的是空气)
(9)实验结束时应先把导管从水里拿出,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流到试管,导致试管炸裂)。3.操作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装药品(3)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4)点燃酒精灯加热
(5)当导管口出现连续均匀的气泡时开始收集气体(6)先把导管移出水面(7)再熄灭酒精灯
老师演示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操作步骤:“查装定点收移熄”,引导学生利用谐音“茶庄定点收利息”记忆。
【提问】
(1)收集完氧气后,如何验满?(2)如何检验一瓶气体是不是氧气? 4.验满方法:
(1)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时,说明集气瓶已收集满氧气。
(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集气瓶已收集满氧气。5.检验方法:
将一支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证明是氧气。
学生分组实验:请按照以上步骤用高锰酸钾制备一瓶氧气,并验证其为氧气。(教师在学生实验过程中适时引导、指导实验操作)学生小结本节内容,教师总结!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第二单元第3课题的内容,主要就是如何制备氧气,这一块的内容在今后的考试当中会多次出现,而且高锰酸钾制氧气也是初中化学实验考查必考的实验之一,所以这节课就是想学生能够动手做一下实验,体验化学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可能是经验不够,整个课堂的氛围不是非常活跃,今后在调动课堂氛围方面要继续努力!
这节课中,时间的分配上有些问题,主要是教师的演示实验时间用多了,使得学生实验的时间显得仓促了,这点要改进。学生分组实验中,我只安排了“制备一瓶氧气并验证”,实验内容少了,应该多加些内容,比如氧气和铁丝反应、氧气和硫反应等。
总的来说还是要多学习多听课,汲取他人长处,从而获得更多的进步!
第五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氧气》教学设计
<<氧气>> 教学设计 宜良五中
理化组
安丽桃
一、教材分析
氧气是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题的内容。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合反应两部分,可以分两个课时进行,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一课时:氧气的性质。通过学习前一个课题空气,学生们已初步认识了氧气这一物质,这为本节课深入学习氧气的性质积累了感性经验。另外,本课题为以后学习氧气的制取,研究物质的性质提供了基础,因此,在整个初中化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及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氧气的化学性质
四、教法学法
下面,我来说一说教法和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直观演示法、互动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方法。
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我主要采用教师引导自主探究、交流讨论等方法来指导学生学习,获得新知。
五、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直观演示,激发兴趣
在讲课前收集好四瓶氧气,教师扮演魔法师,与学生共同完成魔法实验,包括了氧气与硫、木炭和铁丝燃烧的实验,使学生带着探索未知的心理进入新的教学。这里简单的角色扮演和学生的主动参与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
第二个环节:实验揭秘,认识化学性质
氧气的化学性质这部分内容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为此,我主要采用探究性实验学习的模式进行教学。演示实验时,引导学生观察想到,这些物质在空气中(或纯氧中)预热(或燃烧)前并不与氧气发生反应;点燃后在观察它们在空气中能否持续燃烧,以及燃烧时的现象;继而观察它们在纯氧中燃烧的现象,最后才是对生成物的检验。以上这一系列有目的的思维性观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训练学生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有效之路。
。。。。演示实验(这部分有点乱,学习他的教学意图就行)。经过实验探究,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为以后更好的利用实验探究自然科学知识打下了基础。
第三个环节:得出结论,自主学习,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1)指导学生描述某一物质的物理性质,一般都是从色、嗅、味、状态、密度、溶解性等几方面进行的。
(2)出示一瓶氧气,让学生观察,并指导学生如何闻氧气的气味。
(3)课件展示(小结)经过自主学习、观察实验、归纳总结既对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行了指导,也有利于学生对氧气物理性质的记忆。
第四个环节:小结归纳,知识升华
本节课通过对氧气化学性质、氧气化学性质有关的实验现象和本节知识的小结和归纳、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准确语言描述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第五个环节:质疑释疑,探索创新
组织学生讨论与交流:1.物质在空气中和在纯氧中燃烧的剧烈程度为什么不同?2.集气瓶中放少量水的原因是什么?
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且从理论高度认识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同时作为本节课的小结,使学生从感性经验上升为理论认识,使学生得到意义的建构,使学生懂得: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用途有体现性质的辩证关系。
通过讨论与交流,质疑释疑,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探索精神和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