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环节教学法
“四环节”教学的基本问题
一、“四环节”教学的基本涵义
“四环节”的典型模式是基于课堂教学的“四环节”,并根据内容适当选择和调整,从而形成的课型。
具体说来,“四环节”是指:学案引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启发引导、精讲点拨;当堂达标、训练拓展。
二、“四环节”教学的核心要义
将知识学习与思维训练统一起来,实现课堂学习的“五个转变”,即由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变,由“授受式”向“探究式”转变,由知识灌输向思维训练的转变,由个人分散学习向小组合作学习的转变,“知识接受在课堂”到 “知识内化在课堂”的转变。
三、“四环节”教学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要求 基本特征是“自主、互助、探究、实践”。
基本要求是学案导学、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多元评价。
四、“四环节”教学的课堂模式
学案引领、自主学习:学生在课前根据老师设计的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熟悉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并将难点、重点、疑点做好记录,为小组合作探究打下基础。
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学生把自主学习中的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和疑点提交给学习小组,共同探究,并将探究的成果在全班交流展示。再由教师汇总交流展示中存在的疑点和问题,为精讲点拨奠定基础。
启发引导、精讲点拨:教师就自主学习、小组探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重点点拨,帮助学生解难答疑,总结规律,找出方法。力求“三讲三不讲”,即:学生已经会了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能够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学不会的不讲。当讲则讲,讲在该讲之处,充分利用有效时间完成教学任务。
当堂达标、训练拓展:根据教学目标,精选达标训练题,要求学生限时限量完成训练题,并通过教师抽检、小组长批阅等多种方式了解学情,及时反馈、有效点拨,确保训练的有效性,并结合教学目标,拟定拓展性主题,组织课外研究性学习活动。
第二篇:教学四环节模式
自学导学互学拓学
四环节模式
真正对学生负责的教育,应当是能够促进他们全面、自主、有个性地发展。“自学互学导学拓学法”的课堂四环节模式是改革利刃,首先指向于“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当前最大的教学问题是“学生厌学、不学”的问题,年级越高、厌学情绪越严重。有老师说,“学生不学,怎么自学?”为“怕改革、不改革”找借口。在许多老师看来,“讲不讲,讲对没有”是我的任务和责任;“学不学”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是家长的事情,最多是班主任的事情,与我无关。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学不学”也应该是教师的任务和责任,是课堂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在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中,学科知识只是其中的很少一部分,更多的是学科知识之外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以及大量的内隐的实践性知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与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调动学生“参与课堂”。
实施“自学互帮导学法”课堂教学改革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过去的教学,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主要采取“听”这种单一的学习方式,很容易使学生厌倦学习,失去学习动机。“自学互帮导学法”的课堂,要求、调动学生以学习主人的身份参与课堂。只有参与了,有了活动,有了交流,才有感情,才有热情,也才有动力。在实施“自学互帮导学法”的课堂导学设计时,教师不仅指向于“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更要指向于“学不学”的问题,甚至要把“学不学”看得更加重要。
教师可以加强与改善课堂导学的设计,以课堂的形式去吸引与调动参与课堂,如采用现代教育技术等手段,然后逐步实现“满足需要的手段变成新的需要”的目标,进而使学生对知识本身产生兴趣。工作以来,积极探索并构建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环境下的教学模式。近几年来,改造和完善了与新疆电大互联互通互动的传输系统,营造了资源丰富的网络学习环境,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从过去的以教师为主体逐渐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从以面授辅导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模式到实现师生互动、教学共进的教学模式,特别是近几年来,在新疆电大“导学——自学——互学——助学”四要素联动教学模式框架下,逐步探索出适合我校自身特点的教学模式,并在开放教育试点中积极推广和实践,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明显提高。
我们的收获
自从我校开展了“自学互帮导学拓学”四环节的教学模式,1、教师的素质正逐步提高。教师更新了观念,树立起了正确的学生观和质量观,尊重学生人格,保护学生的求知欲。绝大多数教师都能自觉运用“少教多学”的理念来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课堂教学突出“真、实、活、趣、新”,做到以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学习情绪为教学起点;以科学生动的自学、互帮的学习过程为教学的核心;以活泼、愉悦的共同互帮互学为教学氛围;以有效地探寻知识为教学目标;以学习的成功,体验成长的快乐为保证。多位教师在“自学——导学——互学——拓学”语文教学研讨会上作该课题的课堂教学展示。在片区举行的语文专题的课堂教学竞赛中,我校邢丽以第一名的成绩代表本片区参加该课题的师级课堂教学竞赛。
2、学生的能力正逐步增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探究,主动运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新情境下的新问题。学生课堂上表现出来的质疑问难的能力、独立自主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时时闪现着创新思维的火花,常常令我们惊讶和赞叹;喜欢与其他同学互帮共进,乐于交际分享彼此的成功,常常令我们佩服和欣喜。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显示和张扬,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正在形成,智力水平得到可喜的提升。2009年春季在市教育局组织的五六年级质量检测中,五年级获得了全市第三,六年级获得全市第一(其中语文、数学、科学均获全市第一)的喜人成绩。
我们的困惑
1、动机激发。动机的激发与维持是课堂的灵动力,多数教师的动机激发在新课伊始进行,课中的激发有时总感学生无动于衷。我们要问:如何让学生的探究动机一直处于亢奋之中?
2、互帮成效。课堂中发现,学生的互帮多是结论性的告诉,少有方法性的指导。究其原因不知其所以然。我们要问:应该怎样让先会来教后会? 我们的打算
1、继续加强对“自学互帮导学法”相关理论的学习,特别要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实践,针对出现的问题有目的地寻找解决办法。
2、探寻“自学互帮导学法”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使其具有科学性、有效性、简易性,让教师的课堂有章可循。
3、学校加大投入,选派教师外出学习和培训,培养一批该课题的知名教师,充分发挥他们的效应,使我校该课题研究纵深推进。
近半年来的“自学互帮导学法”课堂教学改革中,有成功的欣喜,也有失败的困惑,该课题改革今后的任务还很重,我们会不断地总结经验,克服不足,不断增添措施,在课改进程中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创造性,实现“自学互帮导学法”课堂教学改革的新突破。
第三篇:四环节循环教学
附件
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基本内容和指导原则
四环节循环教学是指课堂上教师传授新知、学生学习新知的四个重要环节,即自学质疑、合作探究、展示评价、巩固深化。
第一环节:自学质疑。是指围绕教学目标,设置具体问题,大胆放手让学生预习。(5——8分钟)。
自学质疑环节要点: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和独立探求新知的兴趣。自学质疑环节的基本内容:
1、学科特点,激发求职欲望,新城问题氛围。
2、自学目标。由教师围绕教学重难点直接出示,也可以先由学生发散性提出,然后师生归纳梳理后提出。目的旨在要让学生做到三个明确:一要明确本次自学内容和范围;二是要明确自学的方法,例如看书,是边看书边类比回忆,还是边看书边练习;三要明确自学的要求,即用多长时间,应达到什么要求,届时如何检测等。
3、检查、反馈自学情况。
第二环节:合作释疑。是指通过师生或生生互动的教学方式突破本课重难点的过程。(15——20分钟)
合作释疑环节要点: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精神和质疑问题的态度。合作释疑的基本内容:
1、合作:生生合作。小组合作、师生合作。通过合作对文本在咀嚼。小组长要发挥主导作用。
2、自主探究。做检测题,发现问题后,小组内要互帮互助,有检查,有反馈。
3、教师讲解:通过谈论探索学生仍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要予以讲解、点拨。讲解的原则是:学生自学和讨论后还不理解的问题和易混易错的问题、学生质疑后其他学生仍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才讲。学
困生已会的,在学生没做之前或小组没有合作的,教师一般不讲。第三环节:展示评价。是指在自学、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运用书写、口头表达的方式充分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学生评价、教师评价。
展示评价环节的基本内容:1学习成果、学习经验、学习方法交流、生成问题探讨。2展示时要关注学困生。让学困生鼓起勇气、找到自信。
3、展示时要关注合作小组学习的作用。4小组自我评价、教师给予评价。
第四环节:巩固深化。是指对双基只是的巩固和对新知识的拓展延伸。(8——10分钟)
巩固深化环节的基本内容:1强化巩固训练:强化基本知识、基本技能。2拓展运用训练: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反馈矫正训练:正确熟练掌握重难点知识。
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指导原则: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题,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
第四篇:四环节教学反思
四环节教学反思
王村中学靳佩云
初中语文教学内容比较复杂,有字教学法、阅读教学、作业教学、朗读教学等等,不可能像数学教学中比较稳定的教学程序,应根据“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基本原则,依据各类教学任务的特点,灵活安排好教学程序。
一、一般教学过程
1、激趣导学,明确目标
开始上课时,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导入新课,准确的揭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学习指导,感知理解
教师出示自学提纲,给学生明确提出自学要求,自学什么内容,用多长时间学习,用什么方法学习,都有具体要求。
学生根据自学提纲自学课本,教师巡回指导,一要督促学生按照老师的方法自学,确保完成自学任务,及时表扬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二要通过行间巡视,个别询问等形式进行调查,发现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并进行梳理归类,为后面的“教”做准备。
3、检测点拔,解决问题
教师通过巡视,准确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在学生自学结束后,发动学生通过讨论、质疑、交流等形式,自行解决自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让已会的学生来教不会的学生,促使学生相互合作,互相帮助,达到“兵”教“兵”的目的。
针对各小组提出的疑难问题,班内交流,解决疑难,每小组选出一位同学负责板演讲解,其他同学补充。教师要适时发挥主导作用,随时进行点拨、补充、更正、归纳,在讲解过程中,要巧妙设问,激发学生思维,着眼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力求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4、梳理知识,回扣目标
训练题要有针对性,紧扣教学目标,一般不少于15分钟,可以分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着重让学生通过一定量的训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理解课堂上所学的重难点。
二、作文教学四环节运用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一般有两种形式:
一、教师示标。
二、大作文训练。(2分钟左右)。
1、目的:使学生明确习作的目的要求。
注意事项:示标语速要稍慢,要让学生明白作文的要求。;作文要求要结合各类文体的特点确定。如叙文要抓住记叙文的六要素、记叙的顺序、记叙的详略等。学生对照要求独立编写提纲(4分钟左右)。
2、目的:让学生对照作文要求,列出作文的结构提纲。步骤:教师进行学前指导;指名学生板演提纲。
注意事项:学生列提纲时,教师巡视要认真,不能走过场,要及时发现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将巡视时发现的部题梳理归类,为”后教“准备资料。教师针对提纲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评改(5分钟左右)。
3、目的:解决学生提纲中立意、选材、组材方面顾、存在的问题。
步骤:学生计论评议;教师总结归纳。
注意事项:评议时分类逐项进行,可分别从立意、选材、组材等几个方面进行。评议应以学行发言为主,切忌教师大包大揽;指出提纲中存在的问题,矫正时不呆就题讲题,要告诉学生为什么错,怎样做才符合要求;学生修改提纲,作文(30分钟左右)。
4、目的:学生对照要求作文。
步骤:修改提纲,按提纲要求作文;小作文训练;板书文题,出示要求(2分种左右);学生对照要求独立审题,写草稿(20分种左右)。
注意事项:教师巡视督促学生写好草稿,并调查发现学生中的问题;指名读典型作文,引导学生评改(10分钟左右)。
5、目的:解决学生作文在存在的问题。
步骤:学生读作文;师生评改。
注意事项:学生评改时要注意对照作文要求;学生评议主题、选材、组材等方面主;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12分钟左右)。
6、目的:对照要求、根据学生评议意见改正作文存在的问题,这两种教法能够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从教师可掌握反馈信息,改变无的放矢、盲目指导的现象。从学生角度看,先自学思维活跃,使学生积极动脑,改变过去溘脑筋、跟着老师指定的框框转的局面,从而一改过去”千文一面,千调一腔“的倾向,写出了立意深、题材新、内容真的文章。
以写《记万米异程接力赛》为例,具体说明如下:示标。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提出作文题目后,应向学生讲清要求,主动运用场面描写。
一、列提纲(先学)。学生对照作文要求,自己审题,列出提纲,安排好文章的结构层次、详略、中心等。教师巡视,随时发现学生提纲中存在的问题并梳理归类,这下步放手让学生去写,不怕学生写不好,汤乱,要让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点拔纠正。教师引导学生计论评改提纲,可分类评改,如果学生指不出问题,则有教师点拔纠正。
三、学生作文。学生经过前面几步,比较清楚地邻会了该写什么、怎样写,明白了自己提纲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为修改打下了基础并产生了一写的文字表达欲望,此时教师要加强巡视,随时解决学生作文中的个别问题。
四、作文评进课的授课程序。(后教)
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作文评讲一般教学程序如下:示标,教师明确作文评讲的重点。发范文或例文给学生,让学生独立修改找病因或归纳总结成功之处。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老师引志学生集体交流、归纳总结。学生修改、复作。
注意以下几点:所选例文要典型,要能结合作文的要求,选出有代表性的好、中差例文。课前要充分做好准备,要将选出的例文打印或写在投影片上,以便于上课使用。课上要放手让学生讨论评改,教师不能搞“一言堂”,如学生评改不了的则再由教学点拔。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只有真正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独立思维能力,教学质量才会提高,素质教育才能落实到实处。
四个环节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前后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四环节课堂教学法”在组织教学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教材实际加以变化。有的课文可自学为主,有的课文可教读为主,有的课文可以练代教,总之要因文而异,灵活运用。
第五篇:“四环节”教学模式
初中数学课堂“四环节”教学模式
——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展示、应用拓展反思 课堂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所建立的比较典型的、稳定的教学程序或框架。它是人们在长期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改良教学而逐步形成的,它源于教学实践,又反过来指导教学实践,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它具有完整性、针对性、简约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能较全面、客观地反映某一类教学活动情况,便于教师从整体上把握。
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内容。课堂改革的核心是什么?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洋思也好,杜郎口也好,东庐也好所有成功的课堂都是 “以人为本”“以学为主”的课堂。为此,在结合我县实际,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供广大教师进行实验研究。
一、基本思路
1.数学教学模式的选择,是决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很好地学会学习,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关键因素。《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要以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为基本点。在此理念下,数学教学应是数学活动的过程。教师要重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亲自参与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培养运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和情感性目标上,指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上下工夫,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2.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开放性的。优秀的数学教师,不仅要学习和掌握各种类型的教学模式,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创新,才能针对当前课程及教学内容选用恰当模式,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并因材制宜地调控和综合运用最优组合模式,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针对不同课型选择不同教学模式。主要抓好三点:(1)课堂的空间管理,教学环境要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有利于教师关注全体学生。(2)课堂的时间管理,要求教师从以学科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从完成课时任务为中心转向设计合作教学环境为中心,要重视课堂的二次设计,根据课堂实际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课堂活动形式要服务于学生的发展。(3)课堂的行为管理,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思维品质的培养,防止课堂上出现“活”而无序、“活”而无效的现象。
3.在教材使用中,教师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先从整体上把握重、难点,再从每个知识点每个课时上做文章。不但要研究教法,还要研究学法,不但要遵循课本内容,还要在此基础上挖掘教材,整合教材,使课堂教学设计更适合自己的学生。
二、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操作流程
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在初中阶段,数学课堂教学总体上都要围绕“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或应用”这一基本的数学活动过程来设计。根据我县初中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数学学科课堂教学基本流程应该大致遵循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问题情境
由于数学学习是学习者主动的建构活动,而并非对于知识被动接受,因此,教师首先应当从努力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出发,在深入了解学生真实思维活动的前提下,创设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应该对学生理解新的数学概念、形成新的数学原理、产生新的数学公式,或蕴含新的数学思想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或数学背景,更能激发起由情境引起的数学意义的思考,从而让学生有机会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或应用”这一重要的数学活动过程。这里的问题情境,最好是用一段文字编写或描述一个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故事或事件,要解决的问题就包含在这个故事或事件中;也可以是与学生原有知识背景相联系,同时又会产生新的认知冲突的数学问题等。但是不管什么样的情境都必须与当前将要进行的教学活动有必然的联系,切忌为了提高兴趣而哗众取宠。
在这个环节中,设计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还要特别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要深入了解学生真实的思维活动;(2)要努力帮助学生获得必要的经验和预备知识;(3)要善于引起学生认知观念上的不平衡(4)要充分注意学生在认知方面的差异性。
(二)学生自主学习
新教材给教师和学生以很大的自主发展空间,作为教师来说要做的就是如何让教材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如何创造性地指导学生使用教材,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做好这
三方面的工作,首先,在明确课程标准中三维课程目标要求的前提下,必须制定符合学生实际、以及教材要求的学生学习目标,然后围绕目标和教材设计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自学提纲。自学提纲的设计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要深入研究要解决问题(情境)的数学因素,把握提纲设计的方向;(2)自学提纲要设计成层层递进的问题串形式,这些问题要力求使前面的信息会作为后面问题解答的依据;(3)自学提纲中的问题要有思考性,可行性,要用促进较高层次的思维词语来提问(如解释、说明、联系、区别、对比、分析、推断、讨论、交流、解决、发现、概括等);(4)在自学提纲的后面最好设计补充跟踪问题,如“为什么”,“怎么样”之类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切实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探索。(1)问题提出后,要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足够的思维时间和空间;(2)要引导学生进行适量、适度的动手实践活动;(3)要促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4)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要适时、有效地帮助和引导。
(三)师生互动展示
这个过程主要是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合作对自主学习过程中的成果和问题进行展示,也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时期,能否把握准学生对学习目标和教材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等情况,将对当前和今后的教学策略的实施起导向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如下几个问题:(1)要改变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比如可以在合理分组的前提下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2)每次合作学习,都要提出明确的合作目标和合作要求,使合作学习能深入有序地进行;(3)要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合作学习,促进共同进步;(4)要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方面的多样化,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个性化学习;(5)要适时地进行引导与调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对合作学习中出现的共性或典型错误,要引导学生自我查找错因,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偿练习。以培养学生的自检、自查能力;(6)要关注学生实际学习过程中生成的问题,并以此为载体,构建一个以问题为主线,以思维推进螺旋上升为标志的生成性过程。
(四)应用拓展反思
针对教材内容的要求和前面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问题,设计适当的问题(情境)来检测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掌握情况是十分必要的。这里的问题的设计要遵循如下原则:(1)
要着眼于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检测;(2)要针对学生前面数学学习中的不足设计跟踪性问题;(3)要设计有助于学生拓展知识和视野(比如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与综合),对后序教学有影响的问题;(4)对一些有技巧或难度的问题,要采用问题串的形式,使学生能独立完成;
(5)要设计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的问题(情境),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最后,应该引起注意的是:这个基本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并不是固定的模式,老师们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有创造性地改进、充实和完善。对于比较复杂或内容较多的数学问题,要分模块逐一按照“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或应用”这一基本的数学活动过程循环递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