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培作业____教学设计中的重要因素
教学设计中的重要因素---教学反思
作者:朱小金
教学设计方案中,我个人认为教学反思才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没有反思的经验,就只能是狭隘、片面、肤浅的经验;不会反思的教师,他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至多只能停留在经验的积累上。只有经常不断地反思,教师的教育智慧才会随着岁月不断增长。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从日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促进教师不断学会教学,从而教会学生学习。
一、教学反思过程中的问题
最近几年来,教学反思的已逐渐成为各个学校评价、考核教师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写教学反思是迫于学校的压力,所以对教学反思在认识上和操作上还有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问题一:认识上尚有偏差,坚持开展教学反思的教师比率偏低。就拿我们农村学校教师来说吧,我们农村教师的课业负担较重,没有时间写教学反思,即使部分教师写了教学反思,也是为了应付检查而写。问题二:教师缺少相关方法,反思能力较差。有时想写教学反思,但不知怎样去写。有时虽然写了,但教学反思的质量偏低。
问题三: 优势方面写得多,不足之处挖掘得少。
问题四: 写作形式单一,千人一面。一般都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成功之处; 二是不足之处,且同一个问题在不同的反思中多次出现。
二、教师教学反思的对策
要解决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要明确教学反思的内涵。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全面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教学反思,是教师通过对其教学活动进行的理性观察与矫正,从而提高其教学能力的活动。
1、要提高思想认识,勤于反思。
(1)教师的自身发展离不开教学反思。(2)新课程本身的发展需要教学反思。(3)要勤于反思,善于反思。
2、横向反思和比较法,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
所谓跳出自我,就是经常性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并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我。
3、个体反思和总结反思。
① “课后思”: 一堂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这对新教师非常重要; ② “周后思”或“单元思”: 也就是说,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进行反思,以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③ “月后思”: 对于自己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
④ “期中思”: 即通过期中质量分析进行反思,这是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
4、集体反思和对话法。
集体反思是指几个同事一起观察自己、对方的教学实践,并与他们就实践问题进行对话、讨论。这是一种互动式的活动,它注重教师间成功的分享、合作学习和共同提高,有助于建立合作学习的共同体。俗话说: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以旁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能使自己对问题有更明确的认识,并获得对问题解决的广泛途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互相观察彼此的教学,并详细记录所看到的情景。每个观摩的教师都要写教学反思,都要以自己的教学实践去分析,促使大家各自思考,然后再共同研讨,重在解决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困惑。
第二篇:2012国培模块四教学设计 作业
口语交际《我的理想》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紧扣单元专题,本次的口语交际•习作安排的是“我的理想”,主要是让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受到情感上的熏陶,并将自己的理想和革命先驱的理想联系起来。口语交际“我的理想”,让学生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认识到树立理想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为理想而努力奋斗的情感。习作是口语交际的自然延伸,题目就是《我的理想》。
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中,要联系自己的兴趣、爱好、向往,敢想敢说。还要耐心倾听,进行评价。培养良好的听话和说话习惯。培养学生当众即席演讲的能力。
2、畅谈理想,展开想象对自己的未来进行美好憧憬。要讲真话、吐真情、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态度自然大方。
3、能根据口语交际的内容写一篇记叙文《我的理想》。
4、课前让学生充分准备,课上先小组交流,后在班上交流,最后说说自己怎样为实现理想而努力。
5、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讨论。
教学重难点:
1、畅谈理想,展开想象对自己的未来进行美好憧憬。要讲真话、吐真情、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态度自然大方。
2、认识到人生早期树立理想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为理想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3、能运用从其他学科学到的材料丰富写作材料。
教学策略:
1、组织学生收集以“理想”为主题名言警句等。再引导、点拨。
2、要求学生充分准备,组织好语言,反复试讲,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教学资源:
课本 网上搜集名人名言
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一、创设交际情境
1、讲述自己的理想:童年的时候我迷上了图画书,看到售货员阿姨坐在柜台后津津有味的阅读着那些图画书,我就会羡慕不已。那时,便想——长大后当一名商场的图书售货员,天天看图画书。后来又想当一名画家,今天看来虽然幼稚天真,但这些想法想却陪伴我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童年!长大后我有了新的想法——猜猜是什么?做一名受学生喜欢的老师。
2、孩子们,你有过一些想法吗?这些想法其实就是我们心中的理想。(板书课题)你们有理想吗?(有)非常好(出示课件)
3、齐读:托尔斯泰曾说过:理想是指路的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二、交流关于理想的名言。男女声比赛读。
女生读:
1、理想是事业之母。——叶圣陶
2、理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就终有实现理想的那一天。——巴金
3、思想是根基,理想是嫩绿的芽胚,在这上面生长出人类的思想、活动、行为、热情、激情的大树。——苏霍姆林斯基
4、生活中没有理想的人,是可怜的人。——屠格涅夫
男生读:
1、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而渺小。---车尔尼雪夫斯基
2、理想,能给天下不幸者以欢乐!-----高尔基
3、一个人的理想越崇高,生活越纯洁。-----伏尼契
4、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的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我确信这也是一个真理。---高尔基
师生评价。我们不仅要读好,更重要的是记住名人的话
三、孩子们你认为理想像什么?(学生自由说)(出示课件)
我说,理想像满天繁星,驱散夜空的黑暗;理想像猎猎劲风,鼓起生命的风帆;理想像灰姑娘的水晶鞋,展现生命的光华;理想像展翅高翔的海燕,呼唤着生命风暴的更加猛烈。
四、理想到底是什么呢?(课件展示理想的含义)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所形成具有现实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人生观、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表现。理想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一般来说,包括 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
接下来老师念一首诗,我想同学们对理想的含义会理解更深一些(出示课件)(动画)
五、说说看,你的理想是什么?(请同学们上台板书)同学们,理想是前进的动力,我很感动你们都有崇高的理想。
师:看来,理想虽然没有好坏、对错、贵贱之分,但是,如果一个人的理想是“为人民服务”的,是对别人有益的,那么,他的人生也会很有意义。
不管你有什么样的理想,我想,每一个理想背后,也应该有一定的原因,或者一个小小的故事。让我们来用心聆听,你为什么要树立这样的理想?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
1.激发交流愿望。2.生生交流,运用技巧。
a 学生在组内交流,教师参与。对个别在组内交流有困难的学生,采用个别辅导或同桌互助的方法,鼓励他们积极发言。
b 互听互评,互相修正,共同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c 推荐代表,准备参加全班交流。(学生展示特长,说明有理想这个理想的原因)
某一学生说自己理想有所改变的故事
师:其实理想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很可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3.学生倾听时的要求。
听:做到全神贯注,用神态做出反应。
想: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去理解。
说:在理解、尊重对方的基础上积极应对,与教师交流。4.师生倾听、评价
评价时注重评价表达是否自信,态度是否自然大方,表达的内容是否有条理,是否能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六、一个理想,就是一段故事,也就有了一份幸福的期待!有人说:理想是用来追的,不是用来想的。为了实现理想,很多人为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才终于成功!
请看屏幕图片音像资料:名人追求理想而付出艰辛努力的故事。如:马克思、诺贝尔、爱迪生、鲁迅、巴尔扎克。(出示课件)抽生读。
孩子们,你愿不愿意像他们一样拼搏奋进实现理想呢?(愿意)齐读(出示课件)把握人生,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年两年,它需要一个人用一生的时间,需要几十年如一日的耐力、恒心与毅力。更多的时候,把握人生的关键是要培养自己的习惯,坚持自己的原则。而“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恒心与毅力,在征服的过程中必不可少。
七、接下来老师教你们一首励志手语歌。希望同学们每天唱一唱,激励自己奋进(出示课件)热血注定要燃烧
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 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 步步高
让理想起飞(出示课件)
八、小结:
今天,我们倾诉了自己的理想。让我们共同努力,将这颗理想的火种化成我们人生成长的精神翅膀,让它伴随我们飞向生命的每一天。
板书设计:
《我的理想》写作教学设计
一、指导学生列出习作提纲,然后进行习作。
1、习作的开头、中间、结尾各安排什么内容?怎样首位照应?(回想习作要求)
2、你准备把哪一部分写得较详细?(试列习作提纲)
“为什么有这个理想”有原因一、二„„
“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有途径一、二„„
3、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二、完成习作
老师巡视、个别指导。(学生动笔完成习作草稿。)
三、制订作文评价标准。
制订评价标准:(学生读制订评价标准。)
(1)是否写清楚了自己的理想、产生这个理想的原因和准备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
(2)是否运用了从其他学科学到的材料,作文内容是否丰富;
(3)内容是否具体,语句是否通顺。
四、抽一篇作文和几个片段进行全班评价。
1、展示一篇作文,师生共同评价出优、缺点;
2、集体评改。
3、展示几个片段,包括好的和有明显问题的,共同评价、修改。
五、自改。
细读自己的习作,修改写错的字、词,写得不通顺的句子等。
六、誊写。
提出誊写要求。(认真誊写自己的写作。)
第三篇:三角形面积教学设计国培作业
三角形的面积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84~85页例2及“做一做”。P87—5、6、7
二、教材分析: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充分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及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用各类三角形拼摆,将三角形转化成已学的平行四边形,来推导三角形计算公式。其公式推导的方法与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有相似之处,都是将图形转化成已经会计算的图形,探索研究图形与已学图形之间的联系,从而找出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学情分析: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更乐于自主探索知识的来源。由于学生已学过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在上述学习过程中,通过操作,实验,探索等积累了探讨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本方法,这些都为自主研究,探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这一新的学习任务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学生随着学习方法的不断积累,学生学习的渠道也是多方位的,多数学生的思维是灵活的、敏捷的。但是,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已有知识基础、探索新知的快慢程度等也会出现差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教具:红领巾实物。学具:剪刀、各种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年“元旦”我们学校准备吸收30个小朋友加入少先队,准备做30条红领巾,学校要我们帮忙算算要用多少布,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出示红领巾
同学们,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你会算三角形的面积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探索这个问题。(板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二、探索交流学习新知:
1、出示平行四边形
(1)平行四边形面积怎样计算?(板书: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2)观察:沿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剪开成两个三角形。两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有什么关系?(完全一样)三角形面积与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3)上节课,我们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来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大家猜一猜:能不能把三角形也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求面积呢?
2.分组实验,合作学习。
(1)提出操作要求: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三种类型三角形(各两个)小组合作动手拼一拼、摆一摆或剪拼。讨论:
① 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摆拼,能拼出什么图形? 生:平行四边形
②拼出的图形与原来三角形有什么联系?(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和讨论。
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摆拼(两锐角三角形)(两钝角三角形)(两直角三角形)问:通过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只要是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生: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就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3.归纳公式(1)讨论:
A、三角形的底和高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生:高相等。
B、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
c、你能根据实验结果,写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根据学生讨论、汇报,教师进行如下板书: 因为:三 角 形 面 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2 所以:三角形面积=底×高÷2 为什么要除以2?
生: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面积,用α和h分别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那么你能用字母写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吗?
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 S=ɑh÷2
3、小结。
看来不管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还是钝角三角形,只要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就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是不是任意一个三角形面积是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师任意拿起一个三角形和不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纸板,让学生对比进行引导。生:不是。三角形的底和高必须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相等时才对。
同学们真了不起,得到了这个公式,我们就可以求出任何三角形的面积。用这个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生:三角形的底和高。
三、运用已学新知,解决问题:
1、出示85页例1:红领巾的底是100cm,高33c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学生独立完成(一生板演),集体订正。S=ɑh÷2=100×33÷2=1650(平方厘米)你认为计算三角形的面积,什么地方容易出错?(强调“÷2”这一关键环节)
2、独立完成P85做一做。完成后交流、讲评。
四、深化理解、应用拓展:
1。同学们,我们学校门前50米处,有一三岔路,为了交通安全,准备用铁皮制作底是9分米,高7.8分米两块这样警示牌,你能算出需要多少铁皮吗?(学生独立完成)
3.想一想,下面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
(1)三角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2)一个三角形面积为20平方米,与它等底等高平行四边形面积是40平方米。()(3)一个三角形的底和高是4厘米,它的面积就是16平方厘米。()(4)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一定相等。()
(5)两个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五、课堂总结,深化提高 1.这节课我们探究学习了什么?是怎样探究的呢?(渗透数学方法)
2.今天我们分小组通过动手操作,相互讨论、交流,用摆拼(还可以用折叠、割补)等方法将三角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推导出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种“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能帮助我们找到探究问题的方向,相信同学们今后也能应用这一数学方法探究和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
六、布置作业:P87—5、6、7
七、板书设计:三角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三角形面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2 所以三角形面积=底×高÷2
S=ah÷2
例1: S=ah÷2=100×33÷2=1650(cm²)答:(略)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将知识目标定位为: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深刻体验和感悟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能力目标定位为: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归纳、推理和语言表达的能力。情感和意志目标定位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学习数学的方法,并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在教学中我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获取新知的过程中大胆放手,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引导学生结合复习近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想到把三角形转变成已学过图形的面积进行计算。组织学生在操作,用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等方法进行操作、探索,在学生展示出各种转化图形后,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观察、发现、讨论、交流研究图形与已学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大胆推导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放手让学生去做、去发现、去探索,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第四篇:国培作业:《推敲》教学设计板书设计
国培作业:《推敲》教学设计板书设计
国培作业:《推敲》教学设计板书设计
知识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推敲”的含义,明白写作中要讲究炼字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平淡的语言文字,透过人物的言行去感悟人物形象。
情感目标:
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重点难点:
1.理解“推敲”的含义,明白写作中要讲究炼字的道理。
2.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们的祖先又为我们创造了这有趣的汉字,使得我们中国的文化得以代代传承。真是“一字一方块儿,一句一道川,中华五千年,文化代代传。”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每个字、每个词都有一个故事,那么“推敲”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呢?关于这个词的来历,还有一段典故呢。今天我们就来学这个故事。(板书课题)
二、复习巩固
1.“推敲”一词什么意思?(指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
2.故事的主人公是谁?(贾岛)谁能用一句话先简单介绍一下贾岛?(课文第一段)
3.文中哪些段落讲了“推敲”的来历?(2——7节)
三、感悟贾岛
师:让我们赶紧走进故事当中去认识贾岛吧!
1.投影第一幅图:贾岛月夜敲门。生找出文中相应的句子,配乐朗读,感受景色之幽静、迷人。
(投影: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
2.自由阅读第二节。
思考:贾岛与李凝的友谊如何?说出理由。(由“拜访”、“山路”、“好久”、“摸”等词中体会二人友谊非同一般。)
3.贾岛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才华横溢)
师:月夜访友,虽未相遇,但这迷人的景色却给了他创作的灵感,文思泉涌,于是一首好诗诞生了(板书:题诗)——(投影:《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四、走近贾岛
1.学习第三节“斟酌”的部分。
投影第二幅图:贾岛骑驴进城。
a.贾岛骑驴进城,途中又发生了什么事呢?他想到了什么?又是怎样做的?
b.带着问题自读第三节。
c.生交流:贾岛反复斟酌诗中的一个字眼儿。(板书:斟酌)
d.比较句子:你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
贾岛独自骑着毛驴返回长安。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
e.请生表演,让学生感受贾岛的如醉如痴,忘我投入。
f.谈谈又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贾岛?(专心致志、全神贯注)
2.学习4——6节,“撞驾”部分。
a.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写出了贾岛的痴迷呢?生读第四节。(板书:撞驾)
b.生谈感悟。(比较行人与贾岛的行为)
c.分角色朗读韩愈与贾岛的对话,注意人物的语气。(韩愈责问,贾岛诚恳。)
3.学习第7节,“解疑”部分。
师:韩愈作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对诗句当然很感兴趣,他还会继续责怪贾岛吗?自读第七节,同桌互演二人的谈话交流。
a.生读,自由表演二人对话。
b.指名读,评,再读。
c.同学们畅谈自己的看法,用“推”好,还是用“敲”好。(提示:结合整篇课文,前后联系起来思考。)
d.出示韩愈的话,归纳理由。(板书:解疑)
(投影:“还是用‘敲’字更好些。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礼貌的人。再说,用‘敲’字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
e.由韩愈的解释总结出“推敲”用词的方法。
(投影: 1.能否为表情达意服务;2.联系语境判断用词是否准确;3.用朗读来判断用词是否准确。)
f.出示《题李凝幽居》,配乐朗诵。
五、走进贾岛
师:历史上的贾岛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
(投影:生平简介。贾岛(779——843)字阆(浪)仙,范阳(今河北涿州)人,中晚唐时期著名诗人。曾因家境贫困,出家做过和尚,法名无本。后因韩愈很赏识他的诗才,所以还俗。他的创作态度极为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其诗以苦吟著名,被称为“苦吟诗人”。)
师:谈到贾岛的“苦吟”,我们就不得不读读他的一首五言绝句。
(投影:“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生谈你又对贾岛有了怎样进一步的认识?(板书:精益求精、锲而不舍)
六、拓展练习
师:同学们,古人写诗、作文时推敲文字的故事很多,请看——
投影:红杏枝头春意(闹)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春风又(绿)江南岸
练习:春风吹绿了树荫,吹()了小草,吹()了河水,吹()了杏树的花苞。
七、总结
感谢“推敲”——是“推敲”再现了一段文坛千古佳话;是“推敲”让我们走进了“苦吟诗人”贾岛;是“推敲”让我们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奇妙和无穷魅力。“推敲”的故事千古传诵,古往今来,人们念念不忘;茶余饭后,人们津津乐道,这其中不仅是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更在学习着诗人精益求精、锲而不舍的精神。
第五篇:《生活中的负数》教学设计及反思--国培作业
《生活中的负数》教学设计及反思--国
培作业
课
件www.xiexiebang.com(武昌水果湖二小交流)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
教学目标:
1.在师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地读、写负数。
2.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过程,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3.感受正数、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了解正、负数的意义;引导学生观察、探索、发现生活中如何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的量。
教学难点:
(1)“0”的意义。
(2)两个零下温度的比较。
教具准备:、温度计模型(可以手动调节“水银柱”的高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1.请你说出它的反义词来:
上—下
高—低
大—小
前—后
左—右
师:下面换一种方式,不说词,说一件事。
飞机起飞—飞机降落
飞船升空—飞船着陆(返回)
师:这是我们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词语或相反意义的事件,实际上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相反意义的量,如我班一个同学上课表现好,老师给他加了3分,一个同学午休课的时候在大吵大闹,被扣了3分,你认为这两个3分一样吗?
生:不一样,一个是加,一个是减。
师:我们可不可以说这两个量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板书课题:生活中的负数)
2.活动1:出示天气预报视频。(结合每个地方的图片,播音员播报)
广州:11~23℃
杭州:0~10℃
北京:-5~5℃
沈阳:-16~-7℃
师:看了这段录象,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指名学生回答。
3.活动2:我当小小播音员,认识温度的表示方法。
师:刚才,我们看了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节目,谁愿意来做一次小小播音员,给大家播报一下天气?
让学生模仿天气预报员用自己的语言来播报天气。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活动1:观察温度计,认识正负数
师:我们已经通过天气预报了解了全国一些城市的天气情况,那么,我们是用什么来测量温度呢?(温度计)。
(师出示温度计)
师:在每个小组的桌面上都有一个这样的温度计,请小组内的同学仔细观察你们小组的温度计,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同时出示模型)
学生可能会观察到的情况:
生A:我看到有很多的线。
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是刻度线,并说明刻度线与刻度线之间是1度.生B:我看到温度计上有2个10,2个20等等。
根据学生的回答让学生找到0℃所在的位置,并请一名同学动手在温度计模型出拨出0℃,知道0℃以上的温度是零上温度,0℃以下的温度是零下温度。
师:也就是说,这两个10表示的意思是相反的,那你们知道零上10度和零下10度是以谁为分界的吗?0度是表示没有温度吗?
师:科学家们把在自然状态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就定为0度。
生c:我看到温度计有表示温度的符号℃。
师板书12℃,并让学生抛开温度读数。
师:请同学们看看自己小组内的温度计,你能读出温度计上显示的我们教室现在的温度吗?(教室的温度大约在26度。)
(1)比较26℃与0℃:
师:你发现26℃的点在0℃以上还是0℃以下?现在你在教室里的感觉如何?如果我们现在进到温度是0℃的环境中,你又会有什么感觉?(让学生用动作和表情表示0℃时的感觉。)26℃与0℃哪个温度更低?(一名学生动手在模型上拨出26度)
(2)从温度的情景中提炼知识,让学生初步认识负数
①比较5℃和-5℃
师: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北京的天气情况,北京的温度是-5~5℃,谁能在温度计模型上拨出零下5度和零上5度来吗(指名学生拨。)零上5度和零下5度哪个温度更高一点,哪个温度更低一点?让学生结合温度计模型进行观察,判断。)
师:如果把这两个温度和0度相比呢?5度和零下5度相差了多少度?也就是说,在温度计上越往上温度就越高,越往下温度就越低。
②认识正负数
师:人们是怎么表示零下5度的?
生可能会说在5的前面的加一个减“-”号,教师要纠正学生的说法,并趁机介绍负数的读法,名称。
师:刚才我们在表示零下温度的时候,在5℃的前面加了一个“—”号,那么我们在表示零上温度的时候应该加什么符号?
生会说是“+”号,从而引出正数,介绍正数的读法,名称。
师:我们再看看天气预报的零上温度,有没有“+”号?
师:我们在表示正数的时候通常可以把“+”号省略。
师:正数的正号可以省略,那负数的“—”号可以省略吗?请学生说出理由。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正负数,除了黑板上的这些数以外,你还能再说出一些正数或负数来吗?
让学生说,学生可能会发现正负数是说不完的。此时,老师则可引导学生正负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可以用“……”来表示。
③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
师:这是哈尔滨这个城市不同时间的天气情况图片(出示表示-5℃和-20℃的图片)。你认为哪张图片表示的温度要低一点?
让学生说方法,可能出现的情况:
A引导学生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判断、结合小组讨论。
师:谁能在温度计模型上拨出-5℃和-20℃吗?通过让学生结合温度计模型或图片,哪个点离0℃更近作出判断。
B学生经过讨论能推理出-5℃>-20℃。
活动2:对0的再认识
师:零上温度我们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就用负数表示,是不是用正数和负数就表示了所有的温度了呢?
学生可能会回答不是,得出还有0℃。
师:那0是正数还是负数呢?小组同学讨论。
可能出现的情况:
生1:0是正数。
生2:0是负数。
生3: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对学生来说,这是本节课的难点,不管学生说出何种回答,都要求他说清楚理由,也可以组织学生辩论。
最后师生小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活动3:温度计的再认识
师:现在老师把温度计模型横着放,你还能找到0℃在哪里吗?(指名学生上来拨)
师:现在老师从0开始,向右拨到这个位置(10),抛开温度的读法,请你用一个数来表示。
生:+10。
师:现在老师往相反的方向拨,回到0,再向左拨到这个位置(-10),抛开温度的读法,请你用一个数来表示。
生:-10
引导孩子们认真观察:温度计(数轴)中0右边的数是正数,0左边的数是负数。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说一说,你在生活中所看到的正负数。
2.我是小判官。(下面的说法对吗?说说你的理由)
(1)0度就是表示没有温度。
(2)零下温度一定比零上温度低。
(3)笑笑的父亲收入2300元记作+2300元,那么支出1200元就记作-1200元。
3.课外作业:小调查
调查XX年10月1日国庆节当天北京、上海、广州、香港、深圳的气温。你有什么发现?
四、引导小结,深化认识
师: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内容?
教学反思: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颉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服务。我在教学四年级《生活中的负数》时就利用学生熟悉的“天气预报”导入,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也激发起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分析信息的能力,并为接下来的教学提供了素材。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努力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学习情绪,切身经历“做数学”的过程,感受了学习数学的快乐,品尝了成功的喜悦。细细品味每一环节,“数学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是上好这节课的主线。“数学于生活”,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首先创设于社会生活实际的素材情境,凸显《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一理念,带领学生主动去参与观察、猜测、探索、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觉得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细节:
1.活用课堂动态资源。在教学中不要总想着教案里的活动或知识点应该到哪儿了,而应对学生及学生回答问题及时把握,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
2.学生亲身经历感悟。在观察温度计时,不仅可以让学生发现负数、0、正数的关系,还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感受到负数的大小,体会当温度越来越往下时,温度就越来越冷,离0越远,负数就越来越小;反之,温度越来越高,正数就越来越大,还可以为比较正负数的大小以及认识数轴等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
3.课后的巩固提高,要大胆的让学生参与社会调查,鼓励他们从身边的生活场景中寻找负数,结合相反意义的量自己创造一些正负数,从而降低指数教学的难度,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课
件www.xiexieb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