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里亚的木匣第二课时教案
《科里亚的木匣》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巩固本课的15个词语。
2、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里亚是怎么找到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3、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能读懂课文内容,科里亚是怎么找到木匣的,从这件事中他懂得什么道理。
教学难点:科里亚从挖木匣中,他懂得什么道理。教学方法:比较法、画图法和举例法。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说说看:现在的你和5岁的你相比有什么变化?
2、谈话: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科里亚的木匣》。板书课题:科里亚的木匣
3、听写词语,写完后自己批改,错的字一个写一遍,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做到“身正、肩平、足安”。
4、回顾上节课学过的内容,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课文第一部分埋木匣,知道妈妈(大)从家门口向前走了三十步,把箱子埋在地下。科利亚(小)只会数到十,就向前走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今天我们将学习课文二、三部分,你们想知道妈妈和科里亚又是怎么找到各自的木匣吗?那就赶快去读课文吧。
二、学习课文
1、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挖木匣
自学出示:默读课文4—12自然段,思考:妈妈和科利亚分别是怎么找到木匣的?用笔划出有关句子。
2、学生汇报自学情况。(1)妈妈是怎么找到木匣的。
生1说,师出示:妈妈从家门口朝前走了三十步,挖出了她埋的箱子。她高兴地说:“算数真有用。如果当初我随便挖个坑把箱子埋了,现在就不好找了。”
提问:哪一个词可以看出妈妈心情不错?这说明妈妈什么呢? 学生带着“高兴”的心情读第七自然段,体会妈妈顺利挖到木匣的喜悦心情。
(2)科里亚是怎么找到木匣的。
生1说:第一次:科利亚也拿来铲子,从家门口向前走了十步,动手挖起来。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找到。
第二次:
科利亚走了五步,又动手挖起来,不多一会儿,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
A.指定学生读第八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想一想科里亚第一次有没有找到木匣?他走了几步?他心情如何?哪一个字可以体现出来?(没有,从家门口向前走了十步;他心情着急;“挖”字,文中6个“挖”)
B.文中的“也”字说明科里亚在模仿妈妈找木箱。
C.提问题:科里亚第一次没有找到木匣,他是怎样分析原因?请在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D.学生回答,老师用课件出示第十一自然段:
科利亚丢下铲子,坐在台阶上,用手摸着脑门想。突然他笑起来,对小伙伴们说:“我知道是怎么回事啦!木匣是我四年前埋的,那时候我还小,步子也小。我现在九岁啦,步子比那时候大了一倍,所以应该量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你们看,我马上会找到我的木匣子。”
E.在文中找出描写科里亚思考问题的句子?哪三个动词突出他是一个不随声附和和有独立思想,善于思考的人?
F.哪句话能说明木匣没有被敌人挖走的?(学生回答:第十自然段。)
H.第二次,科利亚走了几步?他找到木匣子吗?哪一个词告诉我们科里亚找到了木匣?
G.联系上文“果然”是什么意思?(在文中表示结果与预测的相一致。他印证了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果然”的近义词是什么?(果真)
(3)小结:
埋木匣
只有5岁
步子小
挖木匣
四年以后
步子大
3、学习课文第三部分------得到启示
(1)朗读课文最后一段,思考与讨论:从这件事中,科利亚懂得了什么道理?
(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师出示最后一段:
科利亚高兴地说:“伙伴们,今天我不光找到了匣子,还懂得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吗?”
A.指导学生朗读,读出“高兴、惊喜”的语气。B.谁能用“不光-------还--------”说一句?
C.“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吗?” 是一句反问句,谁能把这句话改为陈述句?
D.全班再最后一段,并要求完成以下练习。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高兴()
渐渐()
2、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
科里亚挖出木匣,从中明白的道理是()A.以后埋东西时,要把步子迈大一点。
B.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埋的东西就不好找了。C.我们周围的一切都是不断变化的,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随情况的变化采取不同的方法。E.学生做题,并汇报结果。
三、拓展
1、看谁会说
我们周围有什么在起变化呢?(学生举例说明)
2、选词填空
仍然
果然
固然
• A.爸爸说用一个月的时间学会使用电脑。经过一个月的努力,爸爸()学会了。
• B.在自然博物馆里,同学们看到了多姿多彩的动植物。闭馆的时间快到了,同学们()不想离开。
• C.这样做()能保住他的性命,可他的一条腿却没了。
3、比一比,组词语
锯()
避()
倍()据()
僻()
培()剧()
劈()
陪()
四、总结
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在生活中,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写作上,学习作者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五、布置作业(三选二)
1、我想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我要课文最后一段抄下来。
3、我想观察周围的事物,看看这些事物有什么变化? 板书设计:
26.科里亚的木匣
埋木匣
只有5岁
步子小
挖木匣
四年以后
步子大
得到启示
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
第二篇:科里亚的木匣教案
2012—2013年学上学期小学语文三年级《科里亚的木匣》教案
李娜
教材分析
1.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想的不一样,做的不一样,结果往往就不一样。本节课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们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养成正确思考并解决问题的习惯。对孩子的习惯养成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
2.通过学习本课,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在变化,世界万物都在变化”的道理。教育学生学习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多动脑筋,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学情分析
1.就学生而言,对于一切都在变化及科里亚为何走了五步之间的联系很难理解。另外对字词如:锯,喀,挖,果然的书写及理解会存在困难,这需要教师反复进行强调。
2.让学生自己先读课文,了解科里亚是如何埋木匣又是如何挖木匣的,及: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并思考为什么由十步减少到了五步?这个问题的理解对于学生而言比较困难。
3.学生对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发展变化的这一知识难于理解需重点讲解。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认三个生字,会写十三个生字,能正确书写词语。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在朗读过程中能很好的融入自己的感情。(3)读懂课文内容,能口述课文主要内容。2.过程与方法:
学习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方法。并培养学生正确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认知习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理解“周围的一切随着时间流逝都在变化”的道理,学会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周围的一切随着时间的流逝都在变化,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办事”的道理是本课的重点。2.让学生学习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同学们,通过预习你都了解了什么?生自由说
2、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他的名字叫科里亚,来咱们一起大喊他的名字。板书课题,指导学生学习“匣”,读准字音,联系木盒子识记形,了解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开火车认读字词。
3、朗读展示: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4、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写了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事。)
尝试帮助老师完成板书:()木匣→()木匣()
5、学生简单谈谈自己觉得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
三、精读感悟,明白道理
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思考问题: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他是怎样埋木匣的?为什么要埋木匣呢?
a.教师指导学生用朗读的方式告诉大家: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
b.教师引导学生画出描写科利亚埋木匣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c.教师引读:科利亚干吗要把这些东西埋起来呢?学生接读第三自然段。
妈妈埋的东西同柯里亚的有什么不同?
四、指导书写
1、生说说书写需要注意的生字。
2、师范写,生书空。
第二课时
一、学生默读课文第四至十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科利亚后来是怎么找到木匣的?
a.引导学生找出科利亚开始挖木匣时的言行的句子读一读,体会科利亚是个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的孩子。
b.重点指导学习第十一自然段。
②用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启发学生自己上黑板画线段图表示科利亚现在每一步的大小,应该画几步。
c.联系上文,让学生说说第十二自然段中“果然”的意思。
d.分角色朗读第四至十二自然段。
③学生齐读最后一段课文,边读边思考:从这件事中,科利亚懂得了什么道理?
a.指名读这一段;分男生、女生读这一段。
b.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
c.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上的事、社会上的事,也可以联系学过的课文或课外读到的文章来说说“我们周围有什么在起变化”。
二、学习写法
课文用了怎样的写法?
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三、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你们也明白了这个道理,可是有一个大人都不明白这一点,请看《刻舟求剑》 2.交流:他能捞到他的宝剑吗?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3.小结:世界上的万物都在不断变化,我们应像科里亚一样多动脑筋,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对策。
四、布置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抄写文章最后一自然段。
板书设计: 柯里亚的木匣
埋木匣→挖木匣→受启发
一切在变
教学反思:
本文以“木匣”为故事发展的线索,教学时,我按“埋木匣→挖木匣→从中得到的启发”为思路,启导学生突破难点,理清事物特点前后变化的内在联系,从而明晓事理搞好知识的迁移。在强化“双基”的训练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表达的能力。
教学中,我以科利亚的两次挖木匣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解读文本。第一次挖木匣,主要扣住“科利亚为何走十步?”、“他会怎么想?”让学生通过自己对文本的体会,感受科里亚内心的变化。第二次挖木匣,我抓住科利亚原先挖不到匣子的原因的句子,采用对比的方法,比较科利亚“那时候”和“现在”有什么在变化,这样既抓住重点“科利亚第一次挖不到木匣是怎么思考的”,了解科利亚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都在变化的道理,又为教学难点“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提供范例。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有目标地进行朗读,直接与文本对话,一步步感悟了第一次怎么挖木匣、挖不到木匣怎么思考的,以及怎样从这中间明白事物变化的道理的。并通过画线段图,直观感受变化这也是科里亚挖不到木匣的真正原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有学习的成就感。而且通过循序渐进的诱导,文章蕴含的道理渐渐展现出来,学生体味到了学习的快乐。整堂课,自我感觉条理比较清晰,给足了时间让学生边默读课文,边思考问题,很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第三篇:科里亚的木匣
、《科里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Post By:2014-11-25 12:10:31
课时教学设计表
课 题
26科利亚的木匣
执
笔
余瑞
第 学时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仍然,敌人,台阶,所以,懂得”等词语。
2、读通课文,了解大意。学习课文1—3自然段,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的。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难点:正确读写生字、新词。正确朗读课文,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的。
解决措施:指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识字的经验自主识字。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26科利亚的木匣
埋木匣
走十步
挖木匣
受到启发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意图与重构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读题。“匣”容易读错,谁来给它组成词语读一读。区别“匣”和“箱”的字义,“匣”比较小,“箱”一般比较大。它们的共同点,都是盛东西用的。
同学们,有谁知道科利亚?给大家介绍一下。(科利亚是前苏联的一位小朋友,1941年,德国法西斯进攻苏联,卫国战争暴发了,《科利亚的木匣》这个故事写的就是战争时期的事情.)
从课文的题目看,这篇课文主要是围绕着什么写的?课文围绕着木匣写了一件什么事?都写了哪些内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或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新词:挖坑
冰鞋
斧头
手锯
免得
屋里
抢走
难过
当初
管事
敌人
台阶
懂得
指名读,齐读。
3、你们觉得课文哪些地方比较难读?
(第一自然段里出现了一个多音字“数”,它的两种读音都出现在这里,很难读好。)对了,(出示课件:数数,数到十,数了十步)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几个词语吧。
你认为课文还有哪些地方比较难读的呢?(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出示课件:“木匣里„„”)句子中的“盛”字是个多音字,有两种读音。这段课文中还有一个生字,那就是锯,请大家跟我读,锯,手锯。什么叫手锯?手锯就是可以拿在手里的锯子。
课文中还有比较难读的哪些地方吗?(出示课件:“科利亚丢下铲子„„马上会找到我的木匣子”)
“量”也是多音字,谁知道它的读音,并能组词。
2、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同学们真能干,不但把生字和多音字读准确了,还把几个难读的句子读正确了。下面,老师请同学们再一次读课文,这一次要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写了科利亚和木匣之间发生了怎么样的故事?读完之后,要完成填空题。(出示课件:填空题)
战争开始了,科利亚一家决定离开村子去躲避,于是科利亚()。
战争结束了,科利亚也长大了,他们一家回到了村子。科利亚也像妈妈一样去(),第一次(),第二次()。从这件事中科利亚明白了()。
学生边读边思考,想好了之后可以和同桌交流交流。
3、交流讨论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呢?
预设1:课文是按照战争开始,战争结束的顺序来写的。
预设2:按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顺序来写的。最后,课文还写到了科利亚受到了启发。
讨论:两种说法似乎都有道理,但围绕课题你觉得那种说法更合理?
板书:埋木匣
挖木匣
受到启发。
根据这个顺序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
4、检查朗读
下面老师请三位同学读课文,一人一部分,谁愿意来读读?请其他同学认真听一听,评评他们读得怎么样?
三、学习“埋木匣”部分
1、默读课文1——3自然段思考题:科利亚是怎么埋木匣的?用横线画出写科利亚埋木匣的句子,圈出表示科利亚埋木匣的动作的词。想想你能从中体会的什么?
2、交流
提示:从埋木匣的这一连串的动作“走、数、挖、放、盖、踩、撒”,你体会到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做事认真仔细)
3、说一说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
(一是因为全家人要躲避战争,东西多不能带走。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科利亚善于动脑筋,善于观察思考,他见妈妈把家里的箱子埋起来,受到启发,所以自己也学着妈妈的样子把木匣埋起来。)
4、比较句子
科利亚只会数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
科利亚数到十,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
(让学生读这两个句子,体会“只„„就„„”的用处。在这里“只”强调了科利亚的年龄小,只会数到十,因此就量十步。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很大,就是因为他只会数十步,年龄小,才造成后边挖木匣时,挖不着,为后边的内容埋下了伏笔。)
三、巩固生字、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指名认读,口头扩词。
2、请你们仔细地看一看,这些生字当中,哪些地方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呢?
3、根据学生提示,老师范写生字。
要注意“抢”右边是“仓”,不要写成“仑”;
“初”部首是衣字旁,不要写成示字旁。
“懂”笔画比较多,要指导学生写正确,写匀称。
请把每个生字写一遍,再给每个生字组个词语写下来。
四、课后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课文的新字新词,还知道了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下节课,让我们走近科利亚,同他一起埋木匣,挖木匣。一同去思考,去发现。
五、拓展延伸,课外阅读《刻舟求剑》,思考:
(1)那个人最终能把宝剑捞上来吗?为什么?
(2)从这个故事中,你读懂了什么?
准备一下,学到“语文园地七”时和大家交流。
课 题
26科利亚的木匣
执 笔
余瑞 第学时
教学目标
1、能从科利亚两次挖木匣的不同结果中,认识到“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我们应随着情况的变化采用不同的做法解决问题。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如果„„就”、“不光„„还”等关联词语造句。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措施
科利亚第一次挖不到木匣是怎么思考的,科利亚从中受到什么启发是教学重点,科利亚冥思苦想后对小伙伴说的那段话是教学难点,要通过帮助学生在理清句群层次的基础上理解内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26科利亚的木匣
(四年前)埋
步子小
十步
(四年后)挖
步子大了一倍
五步
受到启发
一切都在变化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意图与重构
一、复习导入,明确目标
1、认读生字新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的?(板书)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一课,通过学习,让我们知道科利亚埋挖木匣的经过,并且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二、学习“挖木匣”部分
1、出示思考题:
①妈妈是在什么情况下,什么时间,挖埋在地下的箱子的? ②妈妈是怎么挖的?
③你怎样理解妈妈说得话?
2、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的4——7自然段。
3、个人读之后,小组学习讨论。
4、画出妈妈说的话,让学生谈谈自己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妈妈的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强调了算术真有用,第二层意思是假设当初不是数三十步埋箱子,而是随便挖坑埋箱子,那现在肯定就不好找到了。同时,这里也渗透着,科利亚也是照妈妈的样子埋的木箱,挖的木匣,那为什么挖不着呢?怎么算术又不管用了呢?原因在哪里呢?这里又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5、学习课文8——12自然段:
①读第8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科利亚是怎么挖木匣的?
出示句子: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有找到。
科利亚把坑挖得很深,朝左挖、朝右挖,说明挖得面积比较大,还是没挖着。②学习9和10自然段:
让学生小声读课文,想:当小伙伴们笑科利亚的时候,他是怎么做的? 理解“也许”,是可能的意思。
让学生反复读第十自然段,谈谈自己的理解。
科利亚心想:自己的方法没有错呀,既然家里的大箱子都没有被法西斯挖走,那么自己的小木匣也不会被法西斯挖走。从科利亚的话中,暗示了他当时思维的过程,所以想来想去,认为“这里面一定有原因。” ③读课文第11自然段:
通过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从“科利亚丢下铲子,坐在台阶上,用手摸着脑门想。”看出科利亚遇事开动脑筋,认真思考。从科利亚的话中体会三层意思:一是经过思考,他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当时很激动,会很大声地告诉大家,用了叹号。二是找到了为什么挖不着木匣的原因。三是料定自己会马上找到木匣的。
让学生体会当时科利亚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④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齐读这段,理解果然的意思。
3、学习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1)默读课文,划出科利亚受到了什么启发?再读一读,你是怎么理解的?(2)出示科利亚说的话,一方面进一步理解他的话的意思。科利亚善于动脑筋,勤于思考,他从自己埋木匣,挖木匣的过程中,悟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他懂得了周围的一切都在发展变化,面对着发展变化的事物,不能采用固定不变的态度,应当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①自己默读,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得到启示”的顺序,说一说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的,怎样挖木匣的,他从中得了什么启示。②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③指名说一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总结全文:学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我们知道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在发展变化之中,我们看问题不能用固定不变的态度,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我们应该动脑筋,想办法,应对事物的各种变化,希望同学们带着这个启示,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去探寻生活给我们带来的更多的启示。
四、布置作业 出示课件:
1.实践活动: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不方便的事情,你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准备一下,到“口语交际”时与大家交流,3.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
第四篇:《科里亚的木匣》教案
《科里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感受科里亚的人物性格。
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作者感悟到的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要按照事物变化的规律办事的道理;
2、让学生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一组照片,对比发现一个道理:我们周围的事物都在发生变化。有一个人,他叫科利亚,他同样懂得了这个道理,但是他却是经历过一个不一般的故事。
二、研读“埋木匣”
(一)师:科利亚到底是怎样埋木匣的呢?现在老师请大家朗读课文1-3自然段,读完告诉大家你读懂了什么?可在课本上圈圈画画。(生自由读文、圈画、理解)
(二)指名回答:科利亚到底是怎样埋木匣的?
(ppt出示句子:他从家门口朝前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他放好了木匣,盖上土,用脚踩实,还在上面撒了一层细沙,免得被人发现。)师:看看他是怎么做的?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动词理解。(他埋得很仔细。)指导朗读:你能读出科里亚的仔细吗? 学生练习,指名读,齐读。
师:除了这里,你还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师:你觉得科里亚是个怎样的孩子?(聪明、细心。)
过渡:同学们,科里亚又回到了可爱的家乡,他又见到昔日一起玩耍的小伙伴们。他会想到了什么?(指名回答:想到了木匣、想挖木匣。)师:他挖到木匣了吗?(挖到了)
师:是的,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这一内容。
自由读课文4~12自然段。用“——”画出写妈妈挖箱子的句子,“~~~~~~”画出写科利亚挖木匣的句子。
三、研读“挖木匣” 〈一〉学习妈妈挖箱子
师:四年后,战争结束了。科利亚长大了,数数能数到一百多了。他们回到故乡,房子还在,屋里的东西却被法西斯抢走了。妈妈决定挖出四年前埋的箱子。
1、谁来读写妈妈挖箱子的句子?妈妈是怎样挖的?
2.妈妈挖到了箱子,非常高兴。自由读妈妈说的话,妈妈为什么说算术真有用?
3.指导朗读妈妈说的话。
师:妈妈数数挖坑,步数不变,挖到了箱子,所以她非常高兴,谁来高兴地读妈妈说的话。齐读。〈二〉学习科利亚挖木匣
师:妈妈顺利地挖到了箱子。科利亚呢,为了挖到木匣,他挖了几次?
1.学习第8自然段。
(1)谁来读写科利亚第一次挖木匣的句子?科利亚是怎样挖木匣的?相机理解“仍然”。
(2)科利亚挖不到木匣,他是什么心情?来,齐读这段话,读出他这种心情来。
(3)科利亚没有挖到木匣,他心里会怎么想?
师:是呀,妈妈步数不变能挖到箱子,科利亚为什么不到木匣呢,他的头脑中浮现出了一个问号(板书:?)。
2.学习第9~10自然段。
师:这时,科利亚还遭到了小伙伴们的嘲笑。
(1)自由读第9~10自然段。小伙伴们为什么说科利亚的算术不管事?
(2)指导朗读第9自然段。
师:面对小伙伴们的嘲笑,科利亚怎么回答的。
(3)出示句子:敌人连我们家的大箱子都没挖走,还能找到我的小木匣吗?
默读这句话,这是一个什么句式?谁能把它换成带句号的句子,不改变句子的意思(出示填空练习:敌人连我们家的大箱子都没挖走,————————————————。)
(4)齐读陈述句(敌人连我们家的大箱子都没挖走,不可能找到我的小木匣),科利亚为什么这样说?
(5)分角色读9.10自然段
四、思维辨析
师:问题到底出在哪呢?我们来帮帮科利亚分析一下。
(1)出示4种原因:A.步数记忆错误B.数数挖坑方法不对C.坑挖得不够深,不够大D.挖坑的步数不对
(2)这里有四种可能性,你默读思考一下,科利亚挖不到木匣问题出在哪儿,哪一个是对的?其余的为什么不对?
4.学习11自然段。
师:科利亚经过一番冷静的思考,他也找到了原因。
(1)默读11自然段,画出点明原因的句子。
(2)谁来读你画的句子?把你画的句子多读几次,想想是什么原因。
出示句子:木匣是四年前埋的,那时候我还小,步子也小。我现在九岁啦,步子比那时候大了一倍,所以应该走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
(3)结合示意图理解句子。
①谁来读第1句,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师:人的步子大小和身高有着密切的关系,个子高的人,因为腿长,步子就大;个子矮的人,因为腿短,步子也小。四年前,科利亚几岁?你怎么知道的?五岁的科利亚个子矮,(出示示意图)步子也小,(板书:步子小)走十步,埋下了木匣。
②默读第2句话,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相机板书:步子大了一倍)
师:(出示示意图)现在,科利亚长高了,步子大了一倍。如果走十步的话,所走的路程就是原来的一倍。所以,他应该走五步。来齐读这段话。
(4)你明白了吗,科利亚为什么步数不变挖不到木匣?妈妈为什么能挖到呢?
(5)科利亚找到了原因(擦去问号),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
出示句子:我知道是怎么回事啦!
指导朗读。
(6)老师听出了你们的兴奋。来,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齐读这段话。
5.学习第12自然段。
师:于是,科利亚第二次动手挖起来。
(1)谁来读写科利亚第二次挖木匣的句子,科利亚怎样挖的?(板书:五步)
(2)科利亚走了五步,结果呢,和他说的一样,这里用了一个词“果然”,表示结果和预料的一样,谁能用“果然"说一句话。
(3)从科利亚第一次没挖到木匣,经过思考,挖到了木匣,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五、读中悟理 师:科利亚真是一个善于动脑筋的孩子。他还从挖木匣这件事里明白了一个道理呢!
1.齐读13自然段。
2.科利亚通过挖木匣,感悟到了自已的变化,还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1〉出示句子: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变化么?
你能把这个句子换成带句号的句子吗?(板书:一切都在变化)
〈2〉科利亚发现了自已的变化。你们呢,你们和以前比有什么变化?让我们放眼看周围的世界,你发现周围的事物有什么变化吗?
六、揭示主旨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2.激情总结:是啊,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周围的事物在一天天变化,你们也在一天天长高长大。在成长的道路上,你们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号。只要你们像科利亚那样勤于动脑,善于发现,面对变化着的事物采取不同的策略,还有什么困难能难倒我们呢?
板书:
科利亚的木匣
(四年前)埋
步子小
十步
(四年后)挖
步子大了一倍
五步
一切都在变化
第五篇:科里亚的木匣说课稿[推荐]
科里亚的木匣说课稿
各位评委: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26课《科里亚的木匣》,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课时、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九个方面阐述我的说课设计。
一、说教材
《科里亚的木匣》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组课文中的第二篇课文。这一组课文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想法不同,处理方式不同,结果往往也就不同。课文主要讲的是在德国法西斯快要打来的时候,5岁的科里亚学着妈妈的样子从家门口向前数了10步埋下自己的小木匣,4年后数了10步没有挖出了木匣,最后数了5步挖出目下的过程,从这件事中感悟到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不断变化,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能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的道理。这是一篇叙事性课文,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的顺序记叙的,通过这个特点可以把课文分成三部分来讲,科里亚苦思冥想后受到的启发是这篇文章的重点。科里亚苦思冥想后对小伙伴们说的那些话是课文的难点,要帮助学生在通过理清句群层次的基础上理解内容。
二、说学情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和理解能力,能够通过引导领悟课文中讲述的道理。
三、说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数、当初、随便、仍然、敌人、台阶、所以、懂得”等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能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里亚埋木匣、挖木匣的经过,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科里亚从埋木匣、挖木匣的事件中得到的启示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科里亚苦思冥想后对小伙伴们说的话是课文的难点。
五、说教法
课堂上,教师的引导及教材是学生感知和观察的对象,学生正是通过教师所讲和教材所展示的内容经过思考获得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这种观察与思考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它不是消极的注视,而是一种积极的思维过程,是一种“思维知觉”。从这一点出发,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①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②诵读法——反复朗读,把握语言特色。
③悬念法——带着问题,深入思考
④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其中提问法和诵读法是最基本的方法,三年级学生受思维发展水平的限制,完成对课文主旨的理解大多需要老师的指导。因而我采用提问导入,适时点拨的方法,一步一步展开教学。“万法读为宗”,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我将在本课教学中采取各种形式的朗读方法,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六、说学法
三年级的学生自制能力差,容易跑神又十分好动,让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既是难点也是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让学生边读边在书上圈点生字词和勾画重要句词。这些都是集中学生注意力的手段,同时教师的启发诱导再贯穿始终,这样就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七、说教学准备:PPT
八、说课时:2课时
九、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准备用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完成教学目标1、2,熟悉课文主要内容。第二课时:精读课文,理解内容,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下面我将详细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目标,我把这一课时的教学划分为三大环节。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预习了课文《科里亚的木匣》,同学们能够通过复习帮助老师完成板书吗?
课文一共分为几部分?各讲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第一至第三自然段):科利亚刚学会数数的时候,把木匣埋到离门口十步远的地方。
第二部分:(第四至第十二自然段):四年后科利亚在离屋门口十步远的地方没找到木匣,经过思考,在离屋门口五步远的地方找到木匣。
第三部分:(第十三自然段):科利亚明白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在一天天长大,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
(教师都应该引导学生从整体把握它的结构、内容以及思想内涵。在阅读中,引导学生要善于从文章的千言万语中抓住最关键的内容,理解文章句、段和篇的构思脉络,理解的它内涵和中心,把握文本。这篇课文按照时间顺序记叙,把握故事的发展脉络对全课的学习非常重要。)
(二)研读课文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文的重难点,我把这一环节划分为三个步骤。1.第一步: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提前出示思考题,请学生分节读第一自然段:
妈妈走了30步,埋下了箱子,而科利亚为什么数了10步?
(2)这一部分写了很多动词,你能找出来吗?
这一系列的动词说明了科里亚是个什么样的人?
2.板块二:学习课文第二段,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1)自由阅读前布置思考任务:
找出描写科利亚挖木匣的句子并读给同学听。
(2)教师出示句子“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找到”。并提问:
①这里用得最多的是哪个字?
②从这5个“挖”字,你又读懂了什么?
(可以说科利亚是个怎样的人?也可以说科利亚很想找到木匣子,因为匣子里装着他心爱的玩具。)
〖设计理念〗
(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怎样适当地运用动作词,以达到最佳效果。)
(3)抓住关键,引发思考
①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文(10—12)小节,找出描写科利亚找不道木匣之后有
何反应的一个句子读给大家听。
教师出示句子:“科利亚丢下铲子,坐在台阶上,用手摸着脑门儿想”。
②引导学生思考:科利亚当时在想什么?让学生站在科利亚的角度去思考,展开讨论。学生思考讨论,师生总结出科利亚找不道木匣的可能性有4种:(课件出示)
A、木匣可能被法西斯挖走。
B、数步法可能不管用。
C、挖的方法可能不对。
D、自己的步子可能有问题。
③提出问题:科利亚是怎么排除前3种可能性,只确定步子有问题的呢?
让学生再帮助科利亚分析分析,从课文中找到依据。
(4)细读探究,讨论排除
①讨论第1种可能性:
引导学生读科利亚找不到木匣子之后与小伙伴们的对话并出示,点拨学生思考后从他们的对话中找到排除这一可能性的依据。
师:由此可知,科利亚断定自己的木匣子不可能被法西斯挖走,他的理由是箱子目标大,木匣目标小,目标大的箱子没有被发现,目标小的木匣子更不可能被发现,所以木匣一定还在。
②讨论第2种可能性:
引导学生找出描写妈妈埋箱子,挖箱子的句子并出示,学生在读后,想一想妈妈用什么方法埋箱子、挖箱子。
学生的答案虽然正确但大都不够精炼,这时教师可以帮助总结得出答案:数步法。
③讨论第3种可能性:
读课文,找出描写科利亚他们家的房子的句子。
老师引导:“房子还在”告诉我们什么?
由此学生可以得出结论:科利亚不可能把方向搞错。
④归纳排除,得出结论。
师:既然木匣一定在,算术真有用,挖法没有错,那错的无疑是步子了。步子又错在哪里呢?找到写他们离家出走的句子:
出示句子:“就在那一天,妈妈、奶奶带着科利亚到喀山去了,在那儿住了差不多4个年头。”
老师引导:4个年头,科利亚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同桌互相讨论,教师画好线段后,再让学生上台画示意图帮助理解时间带给科里亚的变化。
〖设计理念〗
体现多种形式解读文本,进行深度对话,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数学知识,上台画线段图代表步子,帮助他们理解科利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元性。
3.板块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1)齐读最后一段,让学生谈谈所受到的启发。
(三)拓展延伸
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我们周围有什么在起变化呢?”(同桌相互交流)
布置作业:根据和同学的交流,把自己的体会和认识通过一件事写下来,可以是“由《科利亚的木匣》想到的„„”为题目。
〖设计理念〗
创设情境说启示、悟道理,使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达到和谐统一。
五、说板书:(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