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5.一个人和一幅画教学设计
一个人和一幅画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认读4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田字格中的12个生字。3.理解“粗犷、闲适、流溢、兴趣盎然”等词语的意思。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主阅读,结合老人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理解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含义,体会老人身上的可贵品质。
2.通过学生预习,并借助文章语言环境,让学生自主理解“粗犷、闲适、流溢、兴趣盎然”等词语的意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勤劳、善良、纯朴、执著以及只愿付出,不求回报的美好情怀。
二、重难点分析: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老人身上的可贵品质和美好情怀。 理解“一个人”和“一幅画”的内涵。课前准备:
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从题目入手,质疑导入。
(一)教师板书课题“一个人和一幅画”。请学生说一说:看到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惑或问题。
(二)学生交流。预设:
1、这是一个怎样的人?这是一幅怎样的画?
这个人和这幅画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解开心中疑惑。
(一)学生自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读正确。边读边思考自己心中的疑惑。
(二)教师出示重点词,同桌相互检查预习和读文情况。课件出示 粗犷
闲适
端详
猎奇 景致
挽留
山坳
流溢 郁郁葱葱
漫无边际 兴趣盎然
莫名其妙
三、研读文本,整体感知。
(一)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中介绍了一个()的人、一幅()的画。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填写的理由。出示默读提示
(二)反馈交流。
生活艰苦的人;坚强执著的人;精神孤独的人;勤劳乐观的人;爱树如子的人。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一定要刨根问底,联系课文相关语段说出根据。
第二课时
一、品词析句,感受人物情怀。
(一)默读课文。品析课文中有关植树老人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结合有关词语、句子或者段落谈谈你的体会,写下批注。课件出示读书提示
(二)反馈交流。
A、预设一:品读老人外貌描写的句子,体会植树老人艰辛的生活、辛勤的劳作。抓住重点词句:“那张黑油油的脸上,皱纹密集而粗犷地排列着”、“那是一双什么样的手哇!粗拉拉的,黑黑的,有棱有角的,看上去像两块石头。他手指头的每一个关节都裂着口子,留着干了的血痕„„”、“黑黝黝”、“密集”“像两块石头”、“血痕”。
B、预设二:品读老人动作描写的句子,感受植树老人对树苗的爱惜。抓住重点词句:“他挖好坑,把一棵小树苗放在坑里,细细地端详着,然后一锹一锹地拥上土,蹲在旁边用两只手执著地拍击着。最后,他坐在小树苗旁独自乐着。”尤其抓住“端详”、“拥”、“拍击”等词语,引导学生揣摩此时此刻老人的心意。C、预设三:品读老人语言描写的句子,体会老人的执著与坚强。抓住重点句: “哎呀,冷啊,风呼呼的,盖三条被子,用石头压住被窝角儿,还是冷。夏天也难熬,那石头缝里有蝎子,睡着睡着就爬到俺身上,俺一动就蜇俺,把俺蜇得浑身疼。浑身都肿了,蜇得俺苦哇,没有办法就呜呜地哭。”
同学们,你们谈的都是直接描写老人的,你看文中有没有从侧面来衬托老人的品质的?
引导学生从那幅画、那把光溜溜的铁锹来体会。
你看文中出现了几次郁郁葱葱?从这样的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一个人”和“一片树林”的对比中来体会老人的无私。
二、回归全文,揭示课题蕴意。
(一)学生浏览课文。说说“一个老人和一幅画”分别指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课件出示读书提示
(二)反馈交流。
预设一:指植树老人和那幅粉笔画。从中感受到老人的孤独,老人希望有人陪伴及希望更多的人一起植树造林的强烈愿望。
预设二:文章的最后,作者用豪迈的山歌,老人的身影,流溢的晚霞,营造了意味深长的情景。这更可以称之为“一幅画”。
三、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假设老人当选了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你打算怎么给他写颁奖词?
反思: 在教学中,我围绕一个中心问题展开了教学。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老人?我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学生,请学生在书中画出相关语句,并在书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感受。
“这是一个生活很艰苦的老人。因为老人吃的是黑黑的、干硬的窝头,住的是一间石头砌成的房子,冬天冷,夏天蝎蜇。”
“这是一个高尚的老人。他的话语“俺愿意的”很感人。”
“这是一个不怕苦的老人。他的手‘粗拉拉的,黑黑的,有棱有角的,看上去像两块石头。他手指的每一个关节都裂着口子,留着干了的血痕’„„”
同学们,你们谈的都是直接描写老人的,你看文中有没有从侧面来衬托老人的品质的?
“这是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从‘那铁锹的木把光溜溜的,在太阳下一闪一闪的,跳跃着银白的光亮’可以看出来。正是时间长了,铁锹的木把才会磨得光溜溜的。”
“这是一个孤独的老人。老人住的石屋外的墙上,用粉笔画着:两个小人儿,都握着铁锹,在种树。还有,他回答的话语只有‘啊’,他渴望着有人陪伴他一起种树。”
„„
你看文中出现了几次郁郁葱葱?从这样的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一个人”和“一片树林”的对比中来体会老人的无私。遗憾的是,应该让学生感受学生的变化:从最初看到这张脸的感动“心里有点儿发热”到随着听到老人生活艰苦“我的心里有点酸”,再到得知老人孤独时“我好像被一种莫名其妙的忧郁牵扯着、牵扯着„„”在教学中,我忽略了这一点。
第二篇:一个人和一幅画 教学设计
《一个人和一幅画》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根据新课程教学理念,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能力储备和情感储备,进行设计教学。
教学要求:
1.正确认读四个生字,掌握田字格里的十二个生字;理解“粗犷、闲适、流溢、郁郁葱葱、漫无边际、兴趣盎然”等词语的意思。
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有关植树老人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的语句,理解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深刻意义,体会老人的勤劳、善良、纯朴、执著,以及只愿付出、不求回报的美好情怀。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课文重点语句,体会老人体会老人的勤劳、善良、纯朴、执著,以及只愿付出、不求回报的美好情怀。
教学难点:
找出课文中有关植树老人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的语句,理解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一、板书课题,由题质疑。
板书课题“一幅画和一个人”,提问:齐读课题,请同学们说一说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提问题能力,通过质疑了解学生的问题所在,便于确定教学方向。)
1.带着问题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把字音读正确。
(2)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3)出示一个()的人和一幅()的画,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写适当的词语,并说出自己填写的理由。
(4)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读书,采用互读互检等方式,练习正确流利读书。
(5)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再次熟悉课文,尝试说出选择的理由。
二、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设计意图:发挥多维互动的学习优势,促进阅读,促进交流,促进读书能力培养和感悟能力。通过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什么人。)
第二课时
一、出示中心话题,形成探究主题。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让我们走近这个人和这幅画。
2.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中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找一找,画一画,并说说理由。
3.自己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交流.(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完成对课文的感悟理解。)
最后全班交流,以读促悟,读中感悟。
学生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谈了自己感动之处:
A.围绕老人的外貌和手的细致描写来谈;
B围绕老人的动作描写来谈。
C围绕老人的语言描写来谈。体会老人的执着与坚强.(设计意图:重点指导学生理解老人的语言。老人的语言很简单,在和我的多次对话中都是回答简单的一个字——“啊”,竟有六次之多;话虽不多但很纯朴的一个老人。从文中找一找,分别在什么情况下出现。找出来读一读。结合课文理解“粗犷”的含义。从而体会老人的淳朴与执著。)
4.围绕老人的那幅画来谈。
(设计意图:一道学生反复读“两个小人儿,都握着铁锹,在种树。”体会“两个”来感受老人内心的孤独。)
二、抓重点段落,升华情感。
围绕课文最后一段的情景描写,体会老人的美好情怀。结合重点词语“歌声”“身影”“晚霞”的特殊含义来理解。
这是以什么样的老人?带着问题,再次通读全文,结合书中相关语句,在书的空白处写上批注。
(设计意图:动笔写一写,让学生走进老人的内心世界,从而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学生批注举隅:
“这是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从'那铁锹的木把光溜溜的,在太阳下一闪一闪的,跳跃着银白的光亮'可以看出来。正是时间长了,铁锹的木把才会磨得光溜溜的。”
“这是一个孤独的老人。老人住的石屋外的墙上,用粉笔画着:两个小人儿,都握着铁锹,在种树。还有,他回答的话语只有'啊',他渴望着有人陪伴他一起种树。”
“这是一个生活很艰苦的老人。老人吃的是黑黑的、干硬的窝头,住的是一间石头砌成的房子,冬天冷,夏天蝎蜇。”
“这是一个高尚的老人。没有人让他种树,是他自愿的!”
“这是一个不怕苦的老人。他的手'粗拉拉的,黑黑的,有棱有角的,看上去像两块石头。他手指的每一个关节都裂着口子,留着干了的血痕'„„”
„„
(设计意图:学生能够根据书中的语句阐述自己的理解,体验与领会交织,理解的更为深入。)
三、带着体会到的感情再读全文。
(设计意图:此时,我又让他们根据自己的体会朗读相关语句。读中品,品中读。情感在读中升华,感悟在读中更为透彻!
在读中,学生们,也感受到文中的“我”的情感变化:从最初看到这张脸的感动“心里有点儿发热”到随着听到老人生活艰苦“我的心里有点酸”,再到得知老人孤独时“我好像被一种莫名其妙的忧郁牵扯着、牵扯着„„”)
四、拓展练笔。
老人平凡,平凡中见证者伟大!如果这位老人当选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他的颁奖词又该怎样写呢?
(设计意图:老人所做的事情看似平凡,却见证着伟大。通过颁奖词的撰写,让学生更深的体会出老人伟大的人格魅力!)
第三篇:一个人和一幅画教学设计
5《一个人和一幅画》教学设计
伯雍小学 陆亚娟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4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2个要求会写的生字。读读记记“粗犷、闲适、流溢、郁郁葱葱、漫无边际、兴趣盎然”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学习抓住语言、动作、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过程与方法:
通过品读文中刻画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揣摩、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感悟人物的美好品质,并学习作者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老人的一言一行中体会老人的勤劳、善良、纯朴、执着,以及只愿付出,不求回报的美好情怀。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导入新课。
出示风景图片,让学生谈感受,由此引出课题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思考:
1、题目中的一个人指的是谁?
2、一幅画,指的是什么画,这是一幅怎样的画,说说你的想法。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检查重要词语,新旧知识衔接
三、细读品悟,情感升华
1、找出文中感触最深的语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理解。
2、组内交流自己的理解。可以结合自己根据文中语句画的画说一说。
3、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预设1:认真、爱种树的老人。
A.“他挖好坑,把一棵小树苗放在坑里,细细地端详着,然后一锹一锹地拥上土,蹲在旁边用两手执著地拍击着。最后,他坐在小树苗旁独自乐着。” 从这些加点的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一个“端详”,一个“执着”,可以看出老人对待种树这件事是那么的认真,那么的仔细。“独自乐着”看出了他对此事真是乐在其中哪,像在欣赏着一件艺术品一样欣赏着他种的树,心里一定喜滋滋的。他此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呀?(等到它们快快长大,都长成参天大树,这里就是一片森林啦,多美呀!)B.“说起种树,老人的话就多了。我随着他的指指点点,环视着满山遍野的绿阴,真不敢相信,这郁郁葱葱、无边无际的绿树,都出自老人的手!
那么一个不善言谈、憨厚而朴实的老人,一谈起种树,话就多了起来,为什么呀?(因为他喜欢种树,他热爱种树,他把他的大半辈子都放在这儿了。这满山遍野、无边无际的绿树,都是出自老人一人之手,他看到这些,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一样自豪、一样喜欢。)
孩子们你们读懂了这位植树的老人,带着你的理解读读吧。预设2:老人很勤劳、朴实 A. 从“笑呵呵地看我”,和“他只用一个啊字回答,笑着”,“他依然用一个啊字回答我,依然笑着”看出老人的憨厚与朴实,言语不多,却对我笑着,让人感到亲切与踏实,简简单单的言语和表情中折射出了山里人特有的特点。
“那张黑油油的脸上,皱纹密集而又粗犷地排列着。”这是一张写尽沧桑的脸啊,被文中的“我”感动了,相信也被我们每一个感动了。
C.“那是一双什么样的手哇!粗啦啦的,黑黑的,有棱有角的,看上去像两块石头。他手指头的每一个关节都裂着口子,留着干了的血痕??”
同学们,你想象一下这是怎样一双手啊,在怎样的劳动中才会铸就了这样的一双手?从这样一双手上,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勤劳、不怕吃苦的老人。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课文。
预设3:老人的生活很艰苦。
“老人也解开一块粗布,取出了吃的。那是一块黑黑的、干硬的窝头。他“咯嘣、咯嘣”地,使劲地啃着,啃着”
“老人激灵了一下,下意识地打了个哆嗦:哎呀,冷啊!风呼呼的盖三条被子用石头压住被窝角儿,还是冷。夏天也难熬,那石头缝里有蝎子,睡着睡着就爬到俺身上,俺一动就蛰俺,把俺蛰得浑身疼。浑身都肿了,蛰得俺苦哇,没有办法就呜呜地哭。”
老人为什么要打哆嗦?你能想象处他生活的艰苦吗?从加点的词语中体会到老人的生活很不易,冬天冷得用石头压住被角还觉冷,可以想象出这里的冬天多么寒冷。夏天,没有办法就呜呜地哭,浑身都肿了可见他遭受到了多大的痛苦。老人在说这段话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心酸、痛苦)试着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我的心里有点酸??扭过头去,凝望着那郁郁葱葱载满绿树的大山,心想,他图的是什么呀?”是啊,这么苦他还要在这种树,他图的是什么呀?此时此刻,你想对老人说点什么呀?
2、交流中心话题,一幅画,指的是什么画,这是一幅怎样的画,说说你的想法。
(1)指的是第一段中“山上的树很多,郁郁葱葱、漫无边际地绿着,绿色的山和蓝色的天在遥远处衔接成一条线。”这是一幅非常美丽的画,郁郁葱葱绿无边际。
(2)指的是老人石屋外墙上那幅粉笔画:两个小人儿,都握着铁锹,在种树。两种说法A这是一幅充满希望的画。老人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到种树中来。B这是一幅孤单的画。画中的另一个小人儿,也许是他的老伴。
(3)指的是最后一段“我顺着歌声望去,老人的身影,移动在山梁上。此时的晚霞正缓缓地、缓缓地流溢在山梁上,流溢成一片金色的云彩”老人和晚霞、大山构成了一幅最美丽的图画。
三、总结全文
是啊,老人成就了一幅绿无边际的图画,老人走进了这幅流光溢彩的图画。一个人和一幅画相得益彰,容在一起是那么的和谐,这就是一个人对大自然的热爱,这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二、拓展延伸
假设老人当选了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你打算怎么给他写颁奖词?
第四篇:《一个人和一幅画》教学设计
《一个人和一幅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一个人一幅画》教学设计是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五课,是一篇讲读课文,更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位独自生活在黄山克服生活条件的艰辛和精神上的孤苦,几十年如一日默默耕耘的植树老人的故事。
老人用它那粗拉拉的、每个关节都裂着口子的手,创造了漫山遍野的郁郁葱葱,无边无际的绿林,弹奏着人生壮丽的乐章。屋外墙上的那幅画,给予这种人的理想,发人深省……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四个生字,掌握田字格的十二个生字;理解“粗犷、闲适、流溢、郁郁葱葱、漫无边际、兴趣盎然”等词语。
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中有关植树老人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的词语,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老人的勤劳、善良、淳朴、执著,以及只有付出、不求回报的美好情怀。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生字、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课文中对老人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的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老人的勤劳、善良、淳朴、执著,以及只有付出、不求回报的美好情怀。
教学准备:小黑板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板书课题《一个人一幅画》问:“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提出怎样的问题?” 预设:
1、怎样的一个人?怎样的一幅画?
2、一个人与一幅画之间有怎样的故事?
3、谁画的这幅画?为什么花这幅画?
带着问题自由读文。
二、检查预习
1、课文向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认读词语(用带点字组词)
粗犷 闲适
端详
猎奇
景致
挽留
山坳
充溢 .....郁郁葱葱
漫无边际
兴趣盎然
莫名其妙 ..... 注:先找到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遍词语,然后谈谈词语的意思。
3、指名朗读段落纠正读音。
三、选择性练习
1、给带点的字注音
衔接
铁锹
拄着
哎哟
俺们
被蝎子蛰一下 ........
难熬
跑一趟
呵呵
咯嘣
啃着
执著 .......
2、读了《一个人和一幅画》这篇课文,我知道,这是一个()得人,一幅()的画。因为(。)
3、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句段多读记几遍。板书设计:
一个人和一幅画
这是一个(甘愿付出不求回报)的人,一幅(寄予着种树人的理想)的画。
第二课时
课时任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有关植树老人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语句,理解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含义,体会老人的淳朴善良,执着追求理想,甘愿付出不求回报的美好情怀。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回顾课文内容: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对《一个人和一幅画》这篇课文,你最想谈点什么?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深读感悟
过度: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对《一个人和一幅画》这篇课文了解了很多,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老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幅画引起了你怎样的思绪?画出相关语句,谈谈自己的体会想一想作者是用怎样的手法让我们体会到这些的。
1、自由读文,根据问题学习。
2、小组交流,自学成果和不明白问题。
3、班级交流。预设: 动作描写
1、他挖好坑,把一棵小树苗放在坑里,细细地端详着,然后一锹一锹地拥上土,蹲在旁边用两只手执着地拍击着。最后,他坐在小树苗旁独自乐着。从“端详”,“执着”,这两个词语中可以看出老人对待种树这件事是那么的认真,那么的仔细。“独自乐着”看出了他对此事真是乐在其中,体会老人对树苗的爱惜犹如对待自己的孩子,心里喜滋滋的。
他此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呀?为什么他看着自己种的小树心里这么美呀?
(1)等到它们快快长大,都长成参天大树,这里就是一片森林啦,多美呀!(2)他爱种树,爱美丽的大自然。
小结:是啊,这哪里是在种树,这分明是在用满怀慈爱和怜惜之情呵护自己的孩子!
指导情感朗读 外貌描写
2、句子。那张黑油油的脸上,皱纹密集而粗犷地排列着。(黑油油的脸、皱纹密集、粗犷地排列)这是对老人的外貌描写,写出了老人长期从事种植在山林里植树体现老人的勤劳。这张“黑黝黝”、“皱纹密集” 的脸,是一张写尽沧桑的脸!,文中的“我”被感动了,相信也感动了我们每一个人。
指导情感朗读
3、句子。那是一双什么样的手哇!粗拉拉的,黑黑的,有棱有角的,看上去像两块石头。他手指头的每一个关节都裂着口子,流着干了的血痕。“像两块石头”“血痕” 同学们,你想像一下这是怎样一双手啊,在怎样的劳动中才会铸就了这样的一双手?(不知被磨破了多少次,伤还没好就又接着种树)通过对老人手的描写,我们看到了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勤劳、不怕吃苦的老人。
指导情感朗读
语言描写
4、句子。老人激灵一下,下意识地打了个哆嗦:“哎呀,冷啊!风呼呼的,盖三条被子,用石头压住被窝的角儿,还是冷。夏天也难熬,那石头缝里有蝎子,睡着睡着就爬到俺身上,俺一动就蛰俺,把俺蛰得浑身疼。浑身都肿了……呜呜地哭。
老人为什么要打哆嗦?想象一下,在寒风刺骨、空无一人的荒山上,一个单薄沧桑的老人如何与严冬对抗;在潮湿酷暑难挨的石头屋里,一个劳累无奈的老人如何与毒蝎斗争,“你能想象他的生活是多么艰苦吗?老人在说这段话时的心情是怎样的?用自己的话说说。老人的言语让我们体会到老人生活条件的艰苦,令人心酸,在痛苦煎熬着。
情感朗读,试着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如此艰苦的生活条件,老人竟然坚持了数十年,他图的是什么呢?此时此刻,如果老人就在你的眼前,你想对老人说点什么?
2——3个学生自由回答。
过度:通过对老人外貌,动作,语言正面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勤劳善良执著淳朴坚强的老人,课文还运用了多处侧面描写,你能找出来吗?说一说这样写的作用?
1、“那铁锹的木把光溜溜的,„„跳跃着银白的光亮。”老人一定天天用,铁锹的木把才会那样光溜溜的。(不难看出老人很勤劳。)
2、通过“两个小人儿,都握着铁锹,在种树。”这幅画尤其通过体会“两个”来深刻体会老人在忍受身体痛苦的同时还要忍受内心的孤独与寂寞,从而深刻感受老人美好的心灵。同时启迪学生对这幅画赋予更广泛的意义:老人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到种树中来。从中体会到老人的孤单,他多么希望有人来和他一起植树,种下那一抹绿色。
3、“老人也解开一块粗布,取出了吃的。那是一块黑黑的、干硬的窝头。他“咯嘣、咯嘣”地,使劲地啃着,啃着„„”老人生活艰苦。
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生活,老人的精神会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读最后一段。
出乎我们的意料,老人竟然在唱歌。老人和晚霞、大山构成了一幅最美丽的图画。是啊,老人成就了一幅绿无边际的图画,老人走进了这幅流光溢彩的图画。一个人和一幅画相得益彰,容在一起是那么的和谐,这就是一个人对大自然的热爱,这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三、拓展阅读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
四、选择性练习(选择你喜欢的一个题目完成)
1、假设这位老人当选了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你打算怎么给他写颁奖词?
2、如果你是诗人,你一定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奋笔疾书为老人写出隽秀的文字。
3.如果你是歌唱家,你一定高歌一曲,唱出对老人的敬爱。
板书设计:
一个人:勤劳 善良 淳朴 执著
和
热爱大自然 一幅画: 引人深思
发人深省
第五篇:一个人和一幅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个人和一幅画》教学设计
寨子镇大安小学张国芝
教材分析:
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位独自在荒山植树,克服生活条件的艰辛和精神上的孤独,几十年如一日默默耕耘的植树老人的故事。课文由景导入,山上“郁郁葱葱”的树为后来体现老人为青山的付出打下伏笔;接着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展示出一位快乐的植树老人;之后在我和老人的谈话中,更是对老人外貌、语言、动作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老人只愿付出、不求回报的情怀和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认读4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田字格中的12个生字。
3、理解“粗犷、闲适、流溢、兴趣盎然”等词语的意思。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主阅读,结合老人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理解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含义,体会老人身上的可贵品质。
2.通过学生预习,并借助文章语言环境,让学生自主理解“粗犷、闲适、流溢、兴趣盎然”等词语的意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勤劳、善良、纯朴、执著以及只愿付出,不求回报的美好情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重难点分析:
1、联系课文内容,体会老人身上的可贵品质和美好情怀。
2、理解“一个人”和“一幅画”的内涵。
3、学习作者运用不同的描写方法表现一个人的品质和性格特点,注重写作训练。课前准备:
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4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2个要求会写的生字。读读记记“粗犷、闲适、流溢、郁郁葱葱、漫无边际、兴趣盎然”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字里行间感受到植树老人美好的心灵。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出示一幅画(画中有山,山上的树很多,郁郁葱葱、无边无际地绿着,绿色的山和蓝色的天在遥远处衔接成一条线。一间孤独的小石屋。)师:从画中你看到了什么?
师:出示一幅画:一位手指着远处郁郁葱葱、无边无际的绿树的老人,这位老人和这样一幅美景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5课板书:《一个人和一幅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大声朗读课文。最近有一档非常火的综艺节目由著名节目主持人董卿主持的《朗读者》,栏目中告诉人们:大声朗读可以培养我们的语感,加深印象,提高理解,让人产生自信,体验成功。现在就让我们大声朗读吧!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小组间检查认读把读错,容易读错的字写到纠错本上。
2.交流纠错本上的字。(教师巡视指导)3.生词检查(1)出示:
衔接 景致 流溢 凝望 端详 闲适 粗犷 咯嘣 啃着 难熬 猎奇 涂鸦 笑呵呵 光溜溜 黑油油 粗拉拉 郁郁葱葱 漫无边际 漫山遍野 兴趣盎然 莫名其妙 指生朗读,分析词意。(2)词语我会用
形容数量多的词语:漫山遍野……
形容不明白、无法理解的词语:莫名其妙…… 词语填空:
(1)山上的树很多,()()地绿着。
(2)“这两天,班长动不动就发火,真是()。”同学们埋怨。“他也是为了咱们好,咱们得多理解他。”学习委员()地说。
(3)在田字格中书写生字,比一比谁写的既正确又美观。(投影仪投影)
(4)认真观察课本田字格中的生字,你发现了什么? 指导书写:衔 熬 涂(可以用形近字来对比记忆)在练习纸上写课后生字,组内评出写得最美观的字,教师投影展示。
老人创造了郁郁葱葱、漫无边际的绿树,绿色的山和蓝色的天从远处衔接成了一条线,可老人的生活却是难熬的,在孤独的石屋中涂了一幅涂鸦画。现在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走近那位老人欣赏那幅画。
三、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画出自己有感触的句子:
找出相关的语句,加以批注。(小组交流,指导朗读)(1)那张黑油油的脸上,皱纹密集而粗犷地排列着。那是一双什么样的手哇!粗拉拉的,黑黑的,有棱有角的,看上去像两块石头。他手指头的每一个关节都裂着口子,留着干了的血痕……
(2)他挖好坑,把一棵小树苗放在坑里,细细地端详着,然后一锹一锹地壅上土,蹲在旁边用两只手执着地拍击着。最后,他坐在小树苗旁独自乐着。
(3)那铁锹的木把光溜溜的,在太阳下一闪一闪地,跳跃着银白的光亮。
(4)那是一大块黑黑的、干硬的窝头。他“咯嘣、咯嘣”地。使劲地啃着,啃着…
(5)老人激灵了一下,下意识地打了个哆嗦:“哎呀,冷啊!风呼呼的,盖三条被子,用石头压住被窝角儿,还是冷。夏天也难熬,那石头缝里有蝎子,睡着睡着就爬到俺身上,俺一动就蛰俺,把俺蛰得浑身疼。浑身都肿了,蛰得俺苦哇,没有办法就呜呜地哭。” ……
学生自己总结出一个()的老人。
2、反馈交流
生各抒己见:一个勤劳、乐观的人
一个生活艰苦的人
一个憨厚、朴实的人 一个爱树如子的人 一个坚强执著的人
一个孤独寂寞的人
……
3、朗读课文,小组推荐。(伴音乐)
四、作业及拓展
1、熟读课文,书写课后生字及词句积累中的词语,句子。
2、拓展延伸:观察身边的人,写一段话写出这个人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