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王戎识李》教学设计(推荐)

时间:2019-05-12 22:20: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世说新语-王戎识李》教学设计(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世说新语-王戎识李》教学设计(推荐)》。

第一篇:《世说新语-王戎识李》教学设计(推荐)

《世说新语 王戎识李》教学设计

青岛福州路小学

韩鸿泽

教材认识:

这是二年级下册的一篇古文短篇,原本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因此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而且,在以往的课文编排中,都是以三字经、弟子规之类为主,语言上极有韵律,学生读来也郎朗上口,而这篇则为纯粹的古文,因此在教学时,教学生朗诵古文的技巧方法也是十分有必要的,也为今后的古文教学培养良好的语感。教学目标:

1、能够流利、有韵味地朗诵文章。

2、借助注释,从而理解故事内容。

3、学习王戎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古文。

2.学习王戎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的精神。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这位同学,同学们都去摘李子吃了,你为什么不去呢?

(随机采访几名这样的同学,估计会有这样几种答案:

1、不确定李子是野生还是有人种的,未经允许,不能随便摘别人的东西;对于这样的回答给予肯定,另外要强调这些就是野果子;

2、野果子不卫生,会吃坏肚子,对于这样的答案也要给予肯定,因为他们注重身体健康;

3、可能提前预习过课文的孩子有的会答出这一条:树上有这么多成熟的果子而没有人去摘,那一定就是苦的。如果有学生答出这一条,那就大力表扬一番,和古人的智慧有不谋而合之处,如果学生没有答出,那就顺势引导出王戎,请同学们看看这个七岁的小朋友是怎样做的吧!)

二、教师示范,指导朗读

1、老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仔细倾听。(配乐)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十分有必要的环节,对于古文的朗诵,和现代文的韵律是不太一样,因此,老师要有意识的加强学生古文朗读的熏陶,让学生多听正确的读法,注意模仿,才能达到效果。)

2、老师领读,请同学们跟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课件出示朗读文章,标好断句和重读词语)

(教师反复领读课文,注意句子的读断和韵律,培养学生良好的古文语感。)

3、学生自由练读。

(二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真正的古文,应该给予一个熟悉的过程,因此在老师范读听音,学生跟读正韵的基础上,让他们自己练习模仿是十分有必要的。)

4、指名读

(设计意图:随机点选学生朗读,男生读,女生读,男女生比赛朗读等等多种形式,重在以点带面,通过典型个例,再次纠正发音和语句读法。)

三、理解古文,美读成诵

1、各位小诗人们,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吧。请大家对照译文,同位互相讲讲这个故事吧。

2、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啊?(根据情况,展示2-4名学生)

(这一环节主要在于检查学生对于短文的理解情况,学生对于古文的理解能力可能是十分有限的,因此,结合课文后的翻译用自己的话语来叙述表达出来,对于不理解的地方,老师可以适当的点拨指导。)

3、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吗?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发散性的问题,学生可能回答对王戎的敬佩,也可能答道王戎善于思考的品质,教师都该给予它们充分的肯定。)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夸一夸王戎小朋友吧!(出示课件:王戎,你真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

4、教师小结:是呀,勤于思考、爱动脑筋确实是个非常好的习惯,正因如此,长大后的王戎才学过人,在当时被人们称为“竹林七贤”之一,而且做了尚书令、司徒相当于后来的宰相这样大的官。让我们带着对王戎的敬佩之情再来读一读这则古文吧

(男女生互读、师生接读、加动作表演读、配乐朗读等多种形式,相信多数孩子在这样的诵读中能够达到背诵的效果。)

5、同学们,那你们在生活当中在学习当中是不是也喜欢观察、善于思考呢?请你举例说明,小组里面同学先互相说一说,再请同学在全班说一说。

(这一问题,主要在于将课本内容引向生活,引发学生对自身的思考,顺便练习一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果孩子们说的比较好,那就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再表达对他们的怀疑:你们这么聪明?老师还是有点怀疑,老师要出一道题来考考大家!如果孩子们说的不算很好,那老师就直接过度到下一环节:同学们可能平日里都在积极地思考,但是一时想不起那些具体的例子来,不要紧,要想证明你们爱动脑筋,很简单,老师来考考大家吧!)

四、参与体验,拓展延伸

1、同学们,在生活中大家一定也想做一个像王戎这样的善于思考的有心人吧?可是现在有一个小朋友遇到了困难,同学们想不想帮帮他呀?出示课件:一个小孩掉到缸里去了,缸又很大,里面盛满了水,小孩不会游泳,眼看就快淹死了,孩子们没有力气将他拉上来,叫大人来又怕来不及,这时该怎么办呢?

(这一环节一方面在于拓展同学们的课外知识,了解一些古代的传奇故事,同时也加强孩子们对于勤思考的进一步认识。这是一个发散性的问题,答案并非唯一,历史上有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不错,也许有的孩子能够答出这一点来,老师会继续追问,如果在当时的情况下,没有能够砸缸的工具又该如何?让孩子脱离书本继续思考。)

2、距今900年以前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早已是家喻户晓,而司马光也最终成为北宋一代名相,还写有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由此可见,从小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对于将来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啊!

五、作业

类似于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下《世说新语》这本书,相信读完以后你一定会有很大收获。

第二篇:《世说新语 王戎识李》教学设计

《世说新语 王戎识李》教学设计

青岛福州路小学

韩鸿泽

教材认识:

这是二年级下册的一篇古文短篇,原本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因此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而且,在以往的课文编排中,都是以三字经、弟子规之类为主,语言上极有韵律,学生读来也郎朗上口,而这篇则为纯粹的古文,因此在教学时,教学生朗诵古文的技巧方法也是十分有必要的,也为今后的古文教学培养良好的语感。教学目标:

1、能够流利、有韵味地朗诵文章。

2、借助注释,从而理解故事内容。

3、学习王戎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古文。

2.学习王戎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的精神。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天气真不错,咱们一起去郊游吧!

咦?快看,路边有好多野果子——是李子!(课件出示图片)同学们爱吃李子吗?看到这又大又圆的李子,(随机采访学生:我都馋的流口水了!)

(引发学生思考是否该摘这个李子吃的问题。可能多数孩子会选择摘李子吃,应该会有少数学生会犹豫一下,老师抓住这一停顿,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理由。)

这位同学,同学们都去摘李子吃了,你为什么不去呢?

(随机采访几名这样的同学,估计会有这样几种答案:

1、不确定李子是野生还是有人种的,未经允许,不能随便摘别人的东西;对于这样的回答给予肯定,另外要强调这些就是野果子;

2、野果子不卫生,会吃坏肚子,对于这样的答案也要给予肯定,因为他们注重身体健康;

3、可能提前预习过课文的孩子有的会答出这一条:树上有这么多成熟的果子而没有人去摘,那一定就是苦的。如果有学生答出这一条,那就大力表扬一番,和古人的智慧有不谋而合之处,如果学生没有答出,那

就顺势引导出王戎,请同学们看看这个七岁的小朋友是怎样做的吧!)

二、教师示范,指导朗读

1、老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仔细倾听。(配乐)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十分有必要的环节,对于古文的朗诵,和现代文的韵律是不太一样,因此,老师要有意识的加强学生古文朗读的熏陶,让学生多听正确的读法,注意模仿,才能达到效果。)

2、老师领读,请同学们跟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课件出示朗读文章,标好断句和重读词语)

(教师反复领读课文,注意句子的读断和韵律,培养学生良好的古文语感。)

3、学生自由练读。

(二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真正的古文,应该给予一个熟悉的过程,因此在老师范读听音,学生跟读正韵的基础上,让他们自己练习模仿是十分有必要的。)

4、指名读

(设计意图:随机点选学生朗读,男生读,女生读,男女生比赛朗读等等多种形式,重在以点带面,通过典型个例,再次纠正发音和语句读法。)

三、理解古文,美读成诵

1、各位小诗人们,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吧。请大家对照译文,同位互相讲讲这个故事吧。

2、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啊?(根据情况,展示2-4名学生)

(这一环节主要在于检查学生对于短文的理解情况,学生对于古文的理解能力可能是十分有限的,因此,结合课文后的翻译用自己的话语来叙述表达出来,对于不理解的地方,老师可以适当的点拨指导。)

3、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吗?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发散性的问题,学生可能回答对王戎的敬佩,也可能答道王戎善于思考的品质,教师都该给予它们充分的肯定。)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夸一夸王戎小朋友吧!(出示课件:王戎,你真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

4、教师小结:是呀,勤于思考、爱动脑筋确实是个非常好的习惯,正因如此,长大后的王戎才学过人,在当时被人们称为“竹林七贤”

之一,而且做了尚书令、司徒相当于后来的宰相这样大的官。让我们带着对王戎的敬佩之情再来读一读这则古文吧

(男女生互读、师生接读、加动作表演读、配乐朗读等多种形式,相信多数孩子在这样的诵读中能够达到背诵的效果。)

5、同学们,那你们在生活当中在学习当中是不是也喜欢观察、善于思考呢?请你举例说明,小组里面同学先互相说一说,再请同学在全班说一说。

(这一问题,主要在于将课本内容引向生活,引发学生对自身的思考,顺便练习一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果孩子们说的比较好,那就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再表达对他们的怀疑:你们这么聪明?老师还是有点怀疑,老师要出一道题来考考大家!如果孩子们说的不算很好,那老师就直接过度到下一环节:同学们可能平日里都在积极地思考,但是一时想不起那些具体的例子来,不要紧,要想证明你们爱动脑筋,很简单,老师来考考大家吧!)

四、参与体验,拓展延伸

1、同学们,在生活中大家一定也想做一个像王戎这样的善于思考的有心人吧?可是现在有一个小朋友遇到了困难,同学们想不想帮帮他呀?出示课件:一个小孩掉到缸里去了,缸又很大,里面盛满了水,小孩不会游泳,眼看就快淹死了,孩子们没有力气将他拉上来,叫大人来又怕来不及,这时该怎么办呢?

(这一环节一方面在于拓展同学们的课外知识,了解一些古代的传奇故事,同时也加强孩子们对于勤思考的进一步认识。这是一个发散性的问题,答案并非唯一,历史上有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不错,也许有的孩子能够答出这一点来,老师会继续追问,如果在当时的情况下,没有能够砸缸的工具又该如何?让孩子脱离书本继续思考。)

2、距今900年以前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早已是家喻户晓,而司马光也最终成为北宋一代名相,还写有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由此可见,从小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对于将来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啊!

五、作业

类似于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下《世说新语》这本书,相信读完以后你一定会有很大收获。

第三篇:《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南塘小学 杨晓娟

【教材分析】

《王戎不取道旁李》讲述的是一个善于观察、分析的机智少年的故事,全文仅四句话,表现出了王戎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理智推理判断的好品质。

【教学目标】

1.会写“戎、尝”等5个生字,会认“戎、诸”等3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重点句子“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能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并理解课文所表达的含义。

3.养成细心观察、冷静分析的好习惯。

【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学生已接触过小古文,读中借助注释理解小古文所表达内容,感悟作者所写的道理。《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篇非常好的小古文,教师应充分的引导孩子们读,在读中明白王戎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理智推理判断的好品质。及时拓展,做到课内课外两条线,引导孩子们学会,会学小古文。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背诵全文。理解重点句子“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2.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他们的智慧及美德,养成细心观察、冷静分析的好习惯。

【资源利用】教学PPT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玩一个小游戏,好吗?出示“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等故事的图片,学生猜故事。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讲讲这些故事呢?

2.过渡:故事讲得真好!这些故事讲的都是一些名人的小故事,并且这些故事都选自《世说新语》。(学生介绍课前搜集的有关《世说新语》资料)

3.今天我们要学的《王戎不取道旁李》一课,就选自《世说新语》,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指导读好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

板书时教学“戎”字。戎由两部分组成,“戈”指长柄兵器,里面的横撇指上战场时所穿的盔甲,合起来就表示争斗、战争的意思。

师:同学们齐读课题,在读课题时,你们发现课文主要写的是谁?(王戎)介绍王戎的资料。说说课题的意思。

【设计意图】

通过讲故事引入课题,学生很好地、快速地了解了《世说新语》这本书的特点是写名人言行与轶事,为理解课文内容奠定基础。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读通。

2.再读课文,读到100分。(文言文要读慢点,注意节奏)

3.我们古时的文言文是这样写的,同学们,读一读。

4.师:文言文本身没有标点,看看这样,你还会读吗?

5.变繁体字再读

孩子们现在的朗读达到100分了,这也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板书:反复读)。

【设计意图】

正确朗读,注意停顿,根据课后注释,自读自悟,初步理解课文,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精读感悟 学习方法

1.文言文的学习,光都会可不行,还得了解文言文的意思。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借助注释,看你能读懂哪些句子?

指名说

2.同学们说的很好,同学们懂了吗?哪老师再考考你们。教师谈话:同学们,在这一课中有三个“之”,它们的意思有区别吗?

理解“之”的意思。“诸儿竞走取之”中的“之”代表“李子”。“人问之”中的“之”代表“王戎”,“取之,信然”中的“之”代表“李子”。

3.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①指名学生回答。

②师:看到路边的李树结满了果子,小朋友们直流口水,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冲向李树,像猴子一样爬到树上摘果子,只有王戎站在原地不动。小朋友们会怎样问呢?

人问之:“ ?”

③师:王戎是怎么回答的?他怎么知道的?他去尝了吗?那他是随便猜猜的吗?他是怎么想的?

李树多子——人们不摘——此必苦李(有理有据)

树在道边而少子,此必甜李。【板书:善观察 勤思考】(联系上下文)

4.大家觉得王戎是个怎样的孩子?指名学生回答。

生1:王戎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的孩子。

生2:王戎是一个聪明机智、冷静理智的孩子。

【设计意图】教孩子们借助注释,理解文言文。

王戎真乃 也!

5.谁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呢?请同学们先和同桌互相讲一讲,然后再给全班同学讲一讲。

6.有感情地再读课文

7.填一填:同学们把课文读了这么多遍,读得这么流利,大家也都理解了课文的意思,那大家能按原文填空吗?让我们试着来填一填吧。

课件出示:

王戎________,尝与________游。看道边李树________,诸儿________,唯戎________。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________,此必________。”取之,________。

8.背一背:谁能把它背下来?(学生尝试背诵课文。)

【设计意图】

反复诵读,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把王戎和其他小伙伴的行为进行对比。这样的对比,容易使我们感受到王戎的聪明机智。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多方位、多角度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感受

四、以文带文,课外延伸。

1.拓展:《世说新语》中还记载了王戎的其他故事《王戎观虎》。

【出示】王戎观虎

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王戎七岁,亦往看,虎/承间/①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②,戎/湛(zhàn)然③不动,了无惧色。

注释:①承间:趁机。②辟易颠仆:惊慌逃躲,摔倒伏地。③湛然:安详沉静地。

①请你用课上学到的方法读故事两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就更棒了。

②思考:你感受到王戎是一个怎样的人?(生:勇敢、从容淡定……)从哪读懂的?

③补充:时光如川浪淘沙,青史留名多豪杰,王戎自幼聪慧过人,胆识过人,后来成为西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

师:人都是有多面性的,在《王戎卖李》中他又会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请同学们自己在书中找找答案吧?

五、推荐阅读

《世说新语》中还记载了很多孩童智慧的故事,比如家喻户晓的《孔融让梨》、《孟尝君以语启父》、《陈太丘与友期》、《杨氏之子》、《咏雪》等,让我们共读《世说新语》,感悟智慧人生。

六、作业

背诵课文

【设计意图】

拓展性阅读,会让学生的阅读激情长时间保持,会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

【板书设计】

王戎不取道旁李

第四篇: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实用4篇)

篇1:《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写王戎七岁时和小朋友看到路边有果实累累的李树,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去摘,只有王戎没有摘并告诉他们李子是苦的故事。告诉我们遇到事情要多想,多思考,不能盲目的跟从的道理。

学情分析:

小学生刚接触文言文,对于文言的停顿、断句无意识,不能读出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所以在学生读准字音的前提下,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范读,学生模仿,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教学建议:

教师可范读课文,让学生读准字音,读出韵律和节奏,指导学生结合注释,初步了解文章的大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通过学习课文,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先让学生借助译文与原文对照阅读,粗知原文大意。教师再抓住文言文中几个关键的知识点予以引导点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王戎善于观察、缜密思考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用现代文翻译全文、背诵全文。

难点

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视频《聪明的王戎》。

学生:了解《世说新语》。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1、看一看:老师知道大家非常喜欢看动画片,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个古代少年的故事,好吗?(观看视频《聪明的王戎》)

2、讲一讲:刚才同学们看得真认真呀!谁来讲一讲你刚才看到的故事?(指名复述故事)

3、过渡:你的'故事讲得真好!这个故事讲的就是南朝文学家刘义庆写的《世说新语》中的《王戎不取道旁李》。(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确,读出节奏

1、自由读,看看有没有不认识的字,试试能否读正确。

2、检查几个字词的朗读:

王戎诸小儿多子折枝取之,信然

3、读小古文不仅要读好,更重要的是能读出节奏。一句话中该如何停顿呢?自由读,试一试。

4、指名读,其余生认真听,说说停顿准确的地方。

5、教师出示划分好节奏的课文,学生练读。

6、齐读。

三、精读课文,读明白,读出韵味

1、简要说说王戎做了什么智慧之举。

2、逐句朗读,理解。

(1)师出示第一句,指名读。

A、理解:尝(曾经)诸(众多)

B、感悟古文的简洁。(“诸位同学”,可以是“诸生”就解决了,那么“诸位老师”怎么说?)

C、出示: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________。(学生尝试填空)

D、练读,体会王戎和孩子们自由自在玩耍的快乐。

(2)出示第二句。

A、自由读,说说他们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

B、这是一棵怎样的李树?学生尝试描述李树的样子,在描述中领会“多子折枝”的意思。

C、理解“竞走”,诸小儿竞走取之时心理是怎么想的?怎样读好这句话?(学生说,练读)

D、王戎也跑过去了吗?理解“唯戎不动”。

E、王戎静静地站在那里看,小朋友对此有什么看法呢?(交流看法)

(3)出示第三句。

A、指名读。你若在场,会怎么问王戎呢?(先用现代文说,而后尝试用小古文的方式来表达)

B、指名读王戎的回答,读出他判断的那份笃定:此必苦李!

C、思考:王戎是随便猜的吗?请你说说他是如何推断的。

D、评价一下你心目中的少年王戎。

(4)出示第四句。

A、小伙伴们开始信不信王戎的话?后来为什么又信了呢?

B、你若在场,会怎样称赞王戎?(先用现代文说,而后尝试用小古文的方式来表达)鼓励多种表达。

四、通读,检测

1、有滋有味地朗读这则小古文,比赛读。

2、小检测。

古文语言很简洁,在不影响意思的前提下,文中往往会省略一些词语。请你看看下列句中都省略了什么。

(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2)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3)取之,信然。

五、背一背

1、自己试背短文。

2、指名背短文。

3、齐背短文。

六、剧本表演

下面我们一起来演一演这个故事。

四人一组, 一人演王戎, 其他人演小伙伴。

七、拓展延伸

1、《世说新语》,是南朝文学家刘义庆写的,它在古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书中有许多小故事,历经千年,依然鲜活生动。“孔融让梨”“王戎识李”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小故事。

2、同学们还想了解更多的小故事吗?请同学们和家长们在网上搜集更多的《世说新语》的故事或视频,感受经典文学的魅力。

板书设计:

王戎不取道旁李

唯戎不动

善于观察、缜密思考

教学反思:

刚开始上这一课时,我也知道要想让学生顺利地接受小古文,读准读通读懂,就是个门槛,孩子们跨过这个门槛就能进入古文的境界,跨不过就进入不了。可是我在处理读这一环节时,方法太单一,形式太枯燥乏味,不管我怎么强调读得重要性,学生也不太买账。在同学的启发下,我懂得读要根据孩子的特点设计要有层次,还要把读得方式处理得轻松而且巧妙一些。比如,让学生自读后再由同学间互相纠正,或者由读得好的同学带大家读,老师引读,同学间比赛读,老师和同学比赛读,打着拍子读,模仿古人摇头晃脑地读等各种各样的方式。除了方式要多样,还要注意朗读方法的教授、停顿,比如重音等,学生掌握了方法才能有成功的信心,才能越读越有趣。

篇2:《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戎、诸、竞”3个生字,会写“戎、诸、竞、唯”4个字,理解文言词汇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划分文言文节奏。了解故事情节,

3、体会王戎善于观察分析,不盲从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流利朗读这篇文言文,能够理解文中大意。

教学难点:学习王戎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分析的品质。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问答法、谈话法,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谈话导入:(展示多媒体)同学们你们看,这有颗硕果累累的李树,你们想不想摘几个吃啊?但有一个小朋友并没有去吃,你们说这是为什么呢?(板书:王戎不取道旁李)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根据书上注音及工具书,认读本课生字词。

2、播放范读音频,引导学生进行文言文朗读,学会文言文的朗读方式,停顿特点。

3、品读课文,对照注释阅读课文,疏通文意。简单了解文中思路。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

1、简要说说王戎做了什么事。(板书:王戎)

明确: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玩耍。他们看见路边李树上果实累累,压得树枝都弯下去了,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奔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的确如此。(板书:道旁李树、唯戎不动、此必苦李)

2、王戎为什么事先就知道李子是苦的?

明确:因为在路边,如果是甜的,早就被别人摘光了。

3、小组讨论,从中可以体现出王戎怎样的品质?

明确:他善于观察,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善于思考和分析,从观察到的现象中思考路边的李子无人摘的原因,进行分析、推断,得出正确的结论。他是一个聪明、机智、善于动脑的孩子。

4、这件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同学们应该怎么做?

明确:文章最后讲“取之信然”说明他的推理是正确的,我们应该学习王戎的品质,他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理智的推理判断。(板书:善于观察、思考、分析)

(四)拓展延伸

本篇课文出自《世说新语》,是南朝文学家刘义庆写的,它在古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书中有许多小故事,历经千年,依然鲜活生动。“孔融让梨”“王戎识李”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小故事。

(五)小结作业

搜索《世说新语》的其他小故事,并在下节课前给大家分享一下。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着重引导学生对本文文言文的内容进行理解,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学会读懂并理解文言文中的大意,教会学生向王戎学习,学会细心去观察,我从课文的整体大意来划分,让学生在理解其意思后,反复的进行朗读,从而使学生对于文言文有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

篇3:《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四年级]

教材解读

本文讲述了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幼时即善于思考、冷静推断的故事: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一些小朋友出去游玩。他们看见路边有一棵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争着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大路边,还有这么多李子,一定是苦李子。”大家摘来一尝,果然是苦的。“道旁苦李”这个成语就出于此文,也叫“道边苦李”。

课文虽然简短,但描写十分生动。如,“竞走取之”写出了众孩童争先恐后摘李子的场面;“唯戎不动”写出了王戎的冷静,与众孩童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此必苦李”中的“必”,表现出王戎的自信。

课文中有些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意思相近。如“诸”是“众”的意思,“竞”指“争着”,“必”是“一定”的意思。有些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差别比较大。如,“走”在文言文中常指“奔跑”。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画了因结满果子而低垂的李树枝,有助于学生图文对照理解“李树多子折枝”的意思。

教学目标

1.认识“戎、诸”等3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4.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单元主题,读懂课题

今天来学习24课,学课文前,先看这一单元的导语。

1.PPT出示导语,明确单元主题:历史传说故事(学生自读——教师指读)

2.生读学习要求。

小结:就让我们带着这些学习要求走入本单元的学习。本单元一共有3篇课文,今天我们先来学习这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伸出手来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3.板书课题:“戎”既是会认的字,也是会写的字,这个字的斜钩书写要把握好弧度,写得挺拔舒展,两个撇画要写出区别,一个是竖撇,一个是斜撇。“戎”这个字由两部分组成:“戈”指的是长柄兵器,“十”指的是上战场时所穿的盔甲,合起来表示争斗、战争的意思。(指读——齐读)

同学们在本子上认认真真书写“戎”字。(书写时,坐姿端正)

4.王戎不取道旁李,李是指的什么?(李子)

5.你对王戎有哪些理解?(生介绍)

6.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查资料,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一种好方法。(板书查资料)

【设计意图:从课题入手,让学生说说题意,回顾已有的学习方法。】

二、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读准字音。

本文讲的是关于王戎的什么故事?请同学们摆好读书姿势,自己读一读这篇文言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开始。(指读2人)

生:折枝。(折是个多音字,它有三个读音,分别是:[shé] [zhé] [zhē],在这里指李树上的李子太多了,把枝头都给压弯了,所以读[zhé])

小结:刚才两位同学字音读得都很准确,我们不但要把字音读准确,而且还要读出节奏来。

2.读出节奏。

(1)(课件出示带有分隔符号的文章)同学们能不能像老师这样再来读一读?注意读的时候要声断气不断,气相连。(师范读——指读——齐读)

小结:对于文言文,注意朗读的节奏,就能读出文中的'韵味来。

(2)这里还隐藏着两个会认的生字,谁发现了?分别是:诸、竞。

(3)你能用“诸”组个词吗?(诸位,诸多)

(4)那么“诸”是什么意思?很多,许多的意思。

(5)那么“诸小儿”就是很多小孩儿,许多小孩儿。

(6)还有一个会认的生字是“竞”。借助注释说一说“竞”是什么意思?(争着)

(7)“竞”还是一个会写的字。上面是个站立的立,下面是一个兄弟的兄,注意中间这个部件是一个口字。伸出手来和老师一起写一遍。

【设计意图:通过随文识字的形式,落实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和会写的生字。】

三、读懂课文,理解文意

对于文言文,我们不仅要读出节奏,还要读懂字义。

1.先看第一句,我读,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

(1)谁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生说。

(2)“尝”这个字,你是怎么知道它的意思?

生:根据语文书中的注释知道的。

小结:借助注释也是理解文言文的一种好办法。(板书:借助注释)

2.第二句,谁来说一说?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

(1)出文中插圖。你看到了什么?(指生说)

用文中的话来说,这就是——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2)那么折枝的意思就是:压弯了枝头。

(3)谁能完整地说一说第二句的意思。

生说:看见路边李树上结出了很多李子,都压弯了枝头,许多小孩都争着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在原地,不去摘李子。

小结:我们不但可以借助注释,还可以借助插图来理解句子的意思。(板书:借助插图)

3.第三句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

(1)有人问王戎,你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是怎么回答的?(指名说——齐说)

生: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4.第四句

[取之信然。 ]

生:摘下来尝了尝,果然是苦的。

5.落实朗读:大家都理解了文章的意思,谁能带着你的理解再来读一读。(指读——齐读)

【设计意图: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已有学习经验的基础上,更要读准节奏,读懂意思。以读为本,在读中感知,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能力,能帮助学生感知文本中的人物形象,体会思想情感。】

四、小组讨论

文中有一个字,反复出现了三次,是哪个字?(指生说)“之”,在文言文中经常出现,它往往用来指代某种事物。“之”,在本文中出现了三次,但指代的意义却有所不同,他们各自指什么。

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要求(ppt出示):

(1)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在小组内展开讨论,“之”在文中各指的是什么?

(2)组内的1、2、3号同学一人选择一句,说“之”的意思,4号同学总结,“之”在三句中意思是否一样。

[①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②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③取之信然。 ]

2.小组汇报。

教师相机指导:第一句“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中的“之”,指的是:李子。剩下两句中的哪一句的“之”也是指李子?(第三句“取之信然”中的“之”。)

3.好,那我们重点来看看第2句“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中的“之”指的是什么?

(1)(师创设情境)看见路边的树结出了这么多的李子,并且把枝头都压弯了,许多小孩子和王戎的表现是不一样的,许多小孩都争着跑过去摘下李子,只有王戎站在原地不动,作为王戎的小伙伴,你会怎么问?(你为什么不去摘李子?)

(2)“之”指的就是王戎不去摘李子这件事。(指生说)

(3)王戎为什么不去摘李子?他是怎么回答的?(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4)谁来说一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想一想。(生回答)

(5)由此,你看到了这是一个怎样的王戎?(生回答)

善于观察善于思考聪慧有主见(教师相机板书学生说的关键词)

(6)人们根据王戎推测路边李子一定是苦李、还延伸出一个成语,指生说。

道旁苦李,也叫:道边苦李。[板书成语:道旁苦李(道边苦李)]

(7)王戎7岁的时候就这么聪慧,善于思考,像这样的孩子你还联想到了谁?(生说)

小结:同学们说的这几位都是善于思考的人,听得出同学们很会思考。

(8)你从这个故事中读懂了什么道理?(生说)

小结:就像同学们所说,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根据现象学会推理,学会判断的好习惯。

【设计意图:“之”是本文的重点,理解“之”在不同句子当中的意思,是难点。教师立足于对文本原意的尊重,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与文中的人物对话,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学生在思辨中激活思维,理解“之”在文中的不同含义。文本所蕴含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会随之内化为学生的自觉意识,润物细无声地移植到学生的生活实践,从而实现从知到行,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

四、根据理解,背诵课文

1.给出提示词,看着提示语背诵。

篇4:《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四年级]

王戎 ,尝与 游。

看道边李树 ,诸儿 取之,唯戎 。

人问 ,答曰:“树在 ,此必 。”

取 ,信 。

2.提示词全部去掉,背诵课文

五、根据理解,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1.自己放开声音说一说这个故事。

2.小组内,分好角色,互相说一说这个故事。(王戎诸小儿别人叙述者)

3.找两个小组代表上讲台说一说。其他组同学可以进行评价,老师补充评价。

【设计意图:课后第二题要求学生结合注释讲故事,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学生不仅要将文言词汇转化为现代语言,还要结合故事情节,按照一定的顺序,想象人物说的话,揣摩人物的内心讲故事,进而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六、认识人物,拓展阅读:出示文言文《孔融让梨》

1.看着手里的拓展资料,请你根据本节课所学到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借助注释,借助插图等方法,自己说一说孔融这个故事。

2.指生简要地复述这则文言文故事的内容。

七、推荐相关书目:《世说新语》

类似这样的故事在这本书中有很多,全文有一千多则文言文,全是有趣的小故事,主要记载了一些名人名士的言行故事,请同学们课下找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只是个例子。”学完课文以后,老师推荐学生读整本书,从而使学生能够达到知识迁移和技巧的运用,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教学反思:这堂课能够有效落实本文的教学目标和本单元的语文训练要素,朗读有层次,指导有提升,能够看到学生的发展。不足之处:探讨第二个“之”时,前两个小組的汇报结果是一样的,当第三个小组再汇报时,依旧是同样的。面对这种情况,我采取的方式是: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带入式地与文中人物对话,从而理解“之”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还有一种好的做法是:当前两个小组学生出现相同汇报时,教师可以带领全班学生回到原文,联系上下文多读读,再找第三组学生汇报,就可以避免学生平行发展。这是我在今后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五篇: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一等奖(集锦4篇)

篇1:《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写王戎七岁时和小朋友看到路边有果实累累的李树,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去摘,只有王戎没有摘并告诉他们李子是苦的故事。告诉我们遇到事情要多想,多思考,不能盲目的跟从的道理。

学情分析:

小学生刚接触文言文,对于文言的停顿、断句无意识,不能读出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所以在学生读准字音的前提下,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范读,学生模仿,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教学建议:

教师可范读课文,让学生读准字音,读出韵律和节奏,指导学生结合注释,初步了解文章的大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通过学习课文,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先让学生借助译文与原文对照阅读,粗知原文大意。教师再抓住文言文中几个关键的知识点予以引导点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王戎善于观察、缜密思考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用现代文翻译全文、背诵全文。

难点

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视频《聪明的王戎》。

学生:了解《世说新语》。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1、看一看:老师知道大家非常喜欢看动画片,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个古代少年的故事,好吗?(观看视频《聪明的王戎》)

2、讲一讲:刚才同学们看得真认真呀!谁来讲一讲你刚才看到的故事?(指名复述故事)

3、过渡:你的'故事讲得真好!这个故事讲的就是南朝文学家刘义庆写的《世说新语》中的《王戎不取道旁李》。(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确,读出节奏

1、自由读,看看有没有不认识的字,试试能否读正确。

2、检查几个字词的朗读:

王戎诸小儿多子折枝取之,信然

3、读小古文不仅要读好,更重要的是能读出节奏。一句话中该如何停顿呢?自由读,试一试。

4、指名读,其余生认真听,说说停顿准确的地方。

5、教师出示划分好节奏的课文,学生练读。

6、齐读。

三、精读课文,读明白,读出韵味

1、简要说说王戎做了什么智慧之举。

2、逐句朗读,理解。

(1)师出示第一句,指名读。

A、理解:尝(曾经)诸(众多)

B、感悟古文的简洁。(“诸位同学”,可以是“诸生”就解决了,那么“诸位老师”怎么说?)

C、出示: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________。(学生尝试填空)

D、练读,体会王戎和孩子们自由自在玩耍的快乐。

(2)出示第二句。

A、自由读,说说他们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

B、这是一棵怎样的李树?学生尝试描述李树的样子,在描述中领会“多子折枝”的意思。

C、理解“竞走”,诸小儿竞走取之时心理是怎么想的?怎样读好这句话?(学生说,练读)

D、王戎也跑过去了吗?理解“唯戎不动”。

E、王戎静静地站在那里看,小朋友对此有什么看法呢?(交流看法)

(3)出示第三句。

A、指名读。你若在场,会怎么问王戎呢?(先用现代文说,而后尝试用小古文的方式来表达)

B、指名读王戎的回答,读出他判断的那份笃定:此必苦李!

C、思考:王戎是随便猜的吗?请你说说他是如何推断的。

D、评价一下你心目中的少年王戎。

(4)出示第四句。

A、小伙伴们开始信不信王戎的话?后来为什么又信了呢?

B、你若在场,会怎样称赞王戎?(先用现代文说,而后尝试用小古文的方式来表达)鼓励多种表达。

四、通读,检测

1、有滋有味地朗读这则小古文,比赛读。

2、小检测。

古文语言很简洁,在不影响意思的前提下,文中往往会省略一些词语。请你看看下列句中都省略了什么。

(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2)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3)取之,信然。

五、背一背

1、自己试背短文。

2、指名背短文。

3、齐背短文。

六、剧本表演

下面我们一起来演一演这个故事。

四人一组, 一人演王戎, 其他人演小伙伴。

七、拓展延伸

1、《世说新语》,是南朝文学家刘义庆写的,它在古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书中有许多小故事,历经千年,依然鲜活生动。“孔融让梨”“王戎识李”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小故事。

2、同学们还想了解更多的小故事吗?请同学们和家长们在网上搜集更多的《世说新语》的故事或视频,感受经典文学的魅力。

板书设计:

王戎不取道旁李

唯戎不动

善于观察、缜密思考

教学反思:

刚开始上这一课时,我也知道要想让学生顺利地接受小古文,读准读通读懂,就是个门槛,孩子们跨过这个门槛就能进入古文的境界,跨不过就进入不了。可是我在处理读这一环节时,方法太单一,形式太枯燥乏味,不管我怎么强调读得重要性,学生也不太买账。在同学的启发下,我懂得读要根据孩子的特点设计要有层次,还要把读得方式处理得轻松而且巧妙一些。比如,让学生自读后再由同学间互相纠正,或者由读得好的同学带大家读,老师引读,同学间比赛读,老师和同学比赛读,打着拍子读,模仿古人摇头晃脑地读等各种各样的方式。除了方式要多样,还要注意朗读方法的教授、停顿,比如重音等,学生掌握了方法才能有成功的信心,才能越读越有趣。

篇2:《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戎、诸、竞”3个生字,会写“戎、诸、竞、唯”4个字,理解文言词汇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划分文言文节奏。了解故事情节,

3、体会王戎善于观察分析,不盲从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流利朗读这篇文言文,能够理解文中大意。

教学难点:学习王戎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分析的品质。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问答法、谈话法,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谈话导入:(展示多媒体)同学们你们看,这有颗硕果累累的李树,你们想不想摘几个吃啊?但有一个小朋友并没有去吃,你们说这是为什么呢?(板书:王戎不取道旁李)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根据书上注音及工具书,认读本课生字词。

2、播放范读音频,引导学生进行文言文朗读,学会文言文的朗读方式,停顿特点。

3、品读课文,对照注释阅读课文,疏通文意。简单了解文中思路。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

1、简要说说王戎做了什么事。(板书:王戎)

明确: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玩耍。他们看见路边李树上果实累累,压得树枝都弯下去了,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奔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的确如此。(板书:道旁李树、唯戎不动、此必苦李)

2、王戎为什么事先就知道李子是苦的?

明确:因为在路边,如果是甜的,早就被别人摘光了。

3、小组讨论,从中可以体现出王戎怎样的品质?

明确:他善于观察,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善于思考和分析,从观察到的现象中思考路边的李子无人摘的原因,进行分析、推断,得出正确的结论。他是一个聪明、机智、善于动脑的孩子。

4、这件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同学们应该怎么做?

明确:文章最后讲“取之信然”说明他的推理是正确的,我们应该学习王戎的品质,他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理智的推理判断。(板书:善于观察、思考、分析)

(四)拓展延伸

本篇课文出自《世说新语》,是南朝文学家刘义庆写的,它在古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书中有许多小故事,历经千年,依然鲜活生动。“孔融让梨”“王戎识李”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小故事。

(五)小结作业

搜索《世说新语》的其他小故事,并在下节课前给大家分享一下。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着重引导学生对本文文言文的内容进行理解,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学会读懂并理解文言文中的大意,教会学生向王戎学习,学会细心去观察,我从课文的整体大意来划分,让学生在理解其意思后,反复的进行朗读,从而使学生对于文言文有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

篇3:《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四年级]

教材解读

本文讲述了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幼时即善于思考、冷静推断的故事: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一些小朋友出去游玩。他们看见路边有一棵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争着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大路边,还有这么多李子,一定是苦李子。”大家摘来一尝,果然是苦的。“道旁苦李”这个成语就出于此文,也叫“道边苦李”。

课文虽然简短,但描写十分生动。如,“竞走取之”写出了众孩童争先恐后摘李子的场面;“唯戎不动”写出了王戎的冷静,与众孩童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此必苦李”中的“必”,表现出王戎的自信。

课文中有些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意思相近。如“诸”是“众”的意思,“竞”指“争着”,“必”是“一定”的意思。有些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差别比较大。如,“走”在文言文中常指“奔跑”。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画了因结满果子而低垂的李树枝,有助于学生图文对照理解“李树多子折枝”的意思。

教学目标

1.认识“戎、诸”等3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4.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单元主题,读懂课题

今天来学习24课,学课文前,先看这一单元的导语。

1.PPT出示导语,明确单元主题:历史传说故事(学生自读——教师指读)

2.生读学习要求。

小结:就让我们带着这些学习要求走入本单元的学习。本单元一共有3篇课文,今天我们先来学习这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伸出手来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3.板书课题:“戎”既是会认的字,也是会写的字,这个字的斜钩书写要把握好弧度,写得挺拔舒展,两个撇画要写出区别,一个是竖撇,一个是斜撇。“戎”这个字由两部分组成:“戈”指的是长柄兵器,“十”指的是上战场时所穿的盔甲,合起来表示争斗、战争的意思。(指读——齐读)

同学们在本子上认认真真书写“戎”字。(书写时,坐姿端正)

4.王戎不取道旁李,李是指的什么?(李子)

5.你对王戎有哪些理解?(生介绍)

6.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查资料,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一种好方法。(板书查资料)

【设计意图:从课题入手,让学生说说题意,回顾已有的学习方法。】

二、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读准字音。

本文讲的是关于王戎的什么故事?请同学们摆好读书姿势,自己读一读这篇文言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开始。(指读2人)

生:折枝。(折是个多音字,它有三个读音,分别是:[shé] [zhé] [zhē],在这里指李树上的李子太多了,把枝头都给压弯了,所以读[zhé])

小结:刚才两位同学字音读得都很准确,我们不但要把字音读准确,而且还要读出节奏来。

2.读出节奏。

(1)(课件出示带有分隔符号的文章)同学们能不能像老师这样再来读一读?注意读的时候要声断气不断,气相连。(师范读——指读——齐读)

小结:对于文言文,注意朗读的节奏,就能读出文中的'韵味来。

(2)这里还隐藏着两个会认的生字,谁发现了?分别是:诸、竞。

(3)你能用“诸”组个词吗?(诸位,诸多)

(4)那么“诸”是什么意思?很多,许多的意思。

(5)那么“诸小儿”就是很多小孩儿,许多小孩儿。

(6)还有一个会认的生字是“竞”。借助注释说一说“竞”是什么意思?(争着)

(7)“竞”还是一个会写的字。上面是个站立的立,下面是一个兄弟的兄,注意中间这个部件是一个口字。伸出手来和老师一起写一遍。

【设计意图:通过随文识字的形式,落实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和会写的生字。】

三、读懂课文,理解文意

对于文言文,我们不仅要读出节奏,还要读懂字义。

1.先看第一句,我读,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

(1)谁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生说。

(2)“尝”这个字,你是怎么知道它的意思?

生:根据语文书中的注释知道的。

小结:借助注释也是理解文言文的一种好办法。(板书:借助注释)

2.第二句,谁来说一说?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

(1)出文中插圖。你看到了什么?(指生说)

用文中的话来说,这就是——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2)那么折枝的意思就是:压弯了枝头。

(3)谁能完整地说一说第二句的意思。

生说:看见路边李树上结出了很多李子,都压弯了枝头,许多小孩都争着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在原地,不去摘李子。

小结:我们不但可以借助注释,还可以借助插图来理解句子的意思。(板书:借助插图)

3.第三句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

(1)有人问王戎,你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是怎么回答的?(指名说——齐说)

生: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4.第四句

[取之信然。 ]

生:摘下来尝了尝,果然是苦的。

5.落实朗读:大家都理解了文章的意思,谁能带着你的理解再来读一读。(指读——齐读)

【设计意图: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已有学习经验的基础上,更要读准节奏,读懂意思。以读为本,在读中感知,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能力,能帮助学生感知文本中的人物形象,体会思想情感。】

四、小组讨论

文中有一个字,反复出现了三次,是哪个字?(指生说)“之”,在文言文中经常出现,它往往用来指代某种事物。“之”,在本文中出现了三次,但指代的意义却有所不同,他们各自指什么。

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要求(ppt出示):

(1)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在小组内展开讨论,“之”在文中各指的是什么?

(2)组内的1、2、3号同学一人选择一句,说“之”的意思,4号同学总结,“之”在三句中意思是否一样。

[①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②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③取之信然。 ]

2.小组汇报。

教师相机指导:第一句“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中的“之”,指的是:李子。剩下两句中的哪一句的“之”也是指李子?(第三句“取之信然”中的“之”。)

3.好,那我们重点来看看第2句“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中的“之”指的是什么?

(1)(师创设情境)看见路边的树结出了这么多的李子,并且把枝头都压弯了,许多小孩子和王戎的表现是不一样的,许多小孩都争着跑过去摘下李子,只有王戎站在原地不动,作为王戎的小伙伴,你会怎么问?(你为什么不去摘李子?)

(2)“之”指的就是王戎不去摘李子这件事。(指生说)

(3)王戎为什么不去摘李子?他是怎么回答的?(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4)谁来说一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想一想。(生回答)

(5)由此,你看到了这是一个怎样的王戎?(生回答)

善于观察善于思考聪慧有主见(教师相机板书学生说的关键词)

(6)人们根据王戎推测路边李子一定是苦李、还延伸出一个成语,指生说。

道旁苦李,也叫:道边苦李。[板书成语:道旁苦李(道边苦李)]

(7)王戎7岁的时候就这么聪慧,善于思考,像这样的孩子你还联想到了谁?(生说)

小结:同学们说的这几位都是善于思考的人,听得出同学们很会思考。

(8)你从这个故事中读懂了什么道理?(生说)

小结:就像同学们所说,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根据现象学会推理,学会判断的好习惯。

【设计意图:“之”是本文的重点,理解“之”在不同句子当中的意思,是难点。教师立足于对文本原意的尊重,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与文中的人物对话,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学生在思辨中激活思维,理解“之”在文中的不同含义。文本所蕴含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会随之内化为学生的自觉意识,润物细无声地移植到学生的生活实践,从而实现从知到行,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

四、根据理解,背诵课文

1.给出提示词,看着提示语背诵。

篇4:《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四年级]

王戎 ,尝与 游。

看道边李树 ,诸儿 取之,唯戎 。

人问 ,答曰:“树在 ,此必 。”

取 ,信 。

2.提示词全部去掉,背诵课文

五、根据理解,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1.自己放开声音说一说这个故事。

2.小组内,分好角色,互相说一说这个故事。(王戎诸小儿别人叙述者)

3.找两个小组代表上讲台说一说。其他组同学可以进行评价,老师补充评价。

【设计意图:课后第二题要求学生结合注释讲故事,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学生不仅要将文言词汇转化为现代语言,还要结合故事情节,按照一定的顺序,想象人物说的话,揣摩人物的内心讲故事,进而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六、认识人物,拓展阅读:出示文言文《孔融让梨》

1.看着手里的拓展资料,请你根据本节课所学到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借助注释,借助插图等方法,自己说一说孔融这个故事。

2.指生简要地复述这则文言文故事的内容。

七、推荐相关书目:《世说新语》

类似这样的故事在这本书中有很多,全文有一千多则文言文,全是有趣的小故事,主要记载了一些名人名士的言行故事,请同学们课下找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只是个例子。”学完课文以后,老师推荐学生读整本书,从而使学生能够达到知识迁移和技巧的运用,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教学反思:这堂课能够有效落实本文的教学目标和本单元的语文训练要素,朗读有层次,指导有提升,能够看到学生的发展。不足之处:探讨第二个“之”时,前两个小組的汇报结果是一样的,当第三个小组再汇报时,依旧是同样的。面对这种情况,我采取的方式是: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带入式地与文中人物对话,从而理解“之”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还有一种好的做法是:当前两个小组学生出现相同汇报时,教师可以带领全班学生回到原文,联系上下文多读读,再找第三组学生汇报,就可以避免学生平行发展。这是我在今后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下载《世说新语-王戎识李》教学设计(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世说新语-王戎识李》教学设计(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反思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反思《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世说新语》,本文主要讲的是王戎年仅七岁,就能够根据环境来分析,可见王戎是一个善于思考善于分析的孩子。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在多......

    统编语文四上《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2019年哈市小学语文“烛光杯”“双师同堂同课同构”教学设计王戎不取道旁李(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哈尔滨市香安小学校计美微【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33个生字,读准......

    世说新语 教学设计

    《世说新语》二则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背诵两篇短文。2、过程与方法: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二、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

    《世说新语》两则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掌握“俄而、欣然、拟、未若、”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 2.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3.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

    一、导入激趣 师: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诗: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是啊,自......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顺畅翻译全文,并能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2、领悟故事情节所包含的积极意义:诚信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原则。3、引导学生学......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大全)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