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爱我家》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家庭生活
我 爱 我 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亲情的感悟力,唤醒学生心中的爱。2.锻炼社会实践能力,培养责任心和奉献意识。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写一系列以“我爱我家”为主题的日记。
教学策略:话剧表演,感悟家庭之爱。教学媒体:电脑,互联网,教具等
活动准备:
收集相关资料(生活中的快乐事、照片、图片、物品等)教学重难点:材料搜集,话剧表演 教学过程:
活动一 “我说我家”
1.课前,让学生回忆、收集家庭中快乐事(或物品、照片等)2.学生总结家庭的含义。活动二
“我写我家,我画我家”
1.将家庭中的快乐事用文字进行表达。
2.可结合自己的想法,在文本中画画各自的家。活动三
找出一系列“我爱我家”的书我爱我家
感悟亲情——温馨满怀 我说我家——各表一枝 我爱我家——激情洋溢 我写我家——各展其能 教学过程: 导语
师:前段时间,同学们利用课余,各自从家庭中收集到许多快乐的生活片段和温馨的图片,在收集的过程中,许多同学对家都产生了不同的感受。现在,请哪位同学谈谈,你是怎么理解家的?
生:(自由回答)
师:说得很好,从刚才同学的回答中,我们能体会到:家是温馨的港湾,当
你受伤时,你会想到它,家是心情的驿站,当你郁闷时,会记起它,家中有唠叨的妈妈,严厉的爸爸,还有一个懂事聪明的你,在家里,每天都会发生普通而又感人的故事。下面就请大家把你收集的故事拿到桌上来,这次活动,我们分为了8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组内成员进行讨论,推荐一位同学来为我们讲述他家的故事。
生:(依次讲述家的故事)
师:家的故事介绍完了,看,刚才我们有些同学的表情,有的乐开了花,有的在不住地点头,为什么呀?你们最羡慕谁的家庭?为什么?
生:(自由回答)
师:是啊,从他们的介绍中让我们感受到家就像童话里的宝瓶,贮藏着无限的爱和快乐,想把你家的快乐和大家一同分享吗?由于时间关系,老师不能让大家一一来介绍了,但老师有个更好的建议:咱们可以把你们的生活片段和图片经过整理,制作成作品集,这样不仅美观,便于保存,而且能传阅给更多的人看,好不好?
(请同学结合平时生活积累,谈谈怎么制作书籍。其余同学帮助补充和纠正)1.封面 2.目录 3.正文内容 4.页码 5.封底
师:下面就请大家拿出课前收集的材料和图片,组长进行分工,比一比,哪组做得最快最好。
(学生分组制作)
师:一本倾注了大家心血的《我爱我家》终于出版了,它记录了我们对家的爱,记录了我们对父母的深情,面对这本书,你现在最想说些什么?
生:(自由回答)
师:这本书是我们爱的结晶,当你看到这本书,你会体会到父母的艰辛,感到劳动的快乐。相信通过本次活动,大家会感受到:家,不仅是我们的港湾,更是我们的责任。
活动四: 作品展览 小组进行品价
今天我当家
教学目标
1、了解父母平时当家的辛苦,体验“当家”的感觉。
2、增进父母子女间的感情交流。
教学重难点
了解父母平时当家的辛苦,体验“当家”的感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我们都已经长大了,要帮助爸爸妈妈做点事情,虽然有时候有点累,但我们也会很快乐,今天我们来学学怎么当家。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活动探究
1、小学生应该帮家里做事吗?
2、想想我们应该帮助妈妈分担什么?把你的行动计划写到书中的作业纸上。说一说:
一说到当家,同学们首先想到的是做家务活。那么平时你们在家中做了多少事呢?
比较不同的国家的小朋友每天劳动的时间,说说自己的感受。你每天能用多少时间帮助妈妈做事情? 做一做:
父母这么辛苦,同学们你想用什么办法来帮帮他们呢?把你的想法写到书中的作业纸上。
1、制定今天我当家的计划表。
2、收集典型的计划表,分组评比,每个小组选送一个最佳方案。想一想:完成教材23页的表格。制定一份家务分配表。活动延伸:制定假日小队计划。相关链接
点名读本部分的资料,并把自己的感想说给大家听。
三、全课小结
第二单元人与自然 《美丽的泡泡》
设计理念:
综合实践课是着眼于生活本身的课程,针对综合实践课标的设计理念,整合各学科知识,进行综合实践学习已成为现在和今后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的特点,教师可以更大限度的发挥创造性,设计出有趣多样的教学活动设计,从学生的问题和兴趣出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活动中掌握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形成对身边世界的兴趣,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多元学科不同领域的综合运用能力。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吹肥皂泡泡的活动,多方面,多角度了解有关肥皂泡泡生活小现象。并在活动获得发现和新的认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自然和科学领域
2、收集有关肥皂泡泡的资料,并尝试着把所看到的现象及感受记录下来,以培养孩子们阅读、写作、讨论、表达能力。--语文领域
3、融入自己的情感画出带有美丽的泡泡的美术作品。--美术领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多方面,多角度了解有关肥皂泡泡生活小现象。
难点:培养学生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学准备:
肥皂片、杯子、糖(或甘油)、吹泡器(细金属线弯成一个圆圈即成吹泡器)、电脑课件、学生活动单、范文、图片、各种有关资料。教学过程:
活动一:欣赏动画,导入课题 肥皂泡泡
有一块奇怪的肥皂,小猪拿去洗澡。小猪在浴缸里放满了水,开始洗澡了,“嘿嘿嘿„,先拿根麦管,用肥皂水吹吹泡泡。”啊哟!泡泡越吹越大了。小猪高兴了,就去找小兔儿、小熊,“唉、唉、唉,小兔、小熊,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呀!有一块奇怪的肥皂,它能洗澡,还能吹泡泡,泡泡还不会破掉呢!”小兔儿、小熊就说了:“那太好了,我们一起去洗澡吧!是吹泡泡去吧!”
小猪用肥皂洗澡,还吹泡泡,吹得真高兴,洗得真干净。小熊用肥皂洗澡,还吹泡泡,也吹得真高兴,洗得真干净。小兔儿用肥皂洗澡,也吹泡泡,吹得真高兴,洗得真干净。哈哈,多么奇怪的肥皂啊!(结束)
小朋友,小猪、小熊和小兔儿为什么在洗澡时那么高兴?对,它们在洗澡时,吹出了很多肥皂泡泡。你吹过肥皂泡泡吗?你是怎样玩的?在吹肥皂泡泡时你有什么发现?你还想知道些什么?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来吹肥皂泡泡。出示课题(美丽的泡泡)
活动二:吹泡泡,想一想(一)吹泡泡
1、学生介绍吹泡泡的方法。
肥皂液的制作:把肥皂片放入四杯热水里搁三天。然后拌入一汤匙糖。(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吹泡器的制作:把一根细金属线弯成一个圆圈做成吹泡器。
把吹泡器放入肥皂液中,再对着吹泡器轻轻地吹气,肥皂水的水膜会伸展开来,最后泡泡会飘到空气中。
想一想,除了用吹泡器吹泡泡外,我们还可以用其它什么东西来吹泡泡?如果我们把金属线弯成正方形或三角形„„来吹泡,想一想吹出的泡泡会怎样?如果用吸管代替金属线,在距离吸管末端约1公分的地方剪4条缝来吹泡,吹出的泡泡又会怎样?大家想不想试一试?
2、孩子们进行吹泡泡游戏,并填学生活动记录单:
孩子们在吹泡泡过程中一定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同时也会有很多问题,教师收集孩子们在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加以整理。
(二)想一想
试着找出答案
肥皂水为什么能吹成泡泡? 吹的泡泡为什么会先上升后下降? 泡泡为什么是五颜六色的? 泡泡能有多大? 泡泡能保持多久?(为什么加了糖的那一瓶吹出的泡泡能保持的更久一些?)是什么原因使泡泡破裂了? „„ „„ „„
这些问题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很深奥,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利用课余时间分组自由选择感兴趣的问题,查询资料,相互交流﹑探讨,在他们能够理解的范围内自主解决问题。(下一节课进行交流反馈)
小朋友们,刚才我们除了用吹泡器吹泡泡外,还有很多小朋友用其它东西来吹泡泡。比如吸管、剪刀把儿、铁丝圈、甚至用手,有的小朋友把手伸进肥皂水里,再向大拇指和食指围起的圈子吹气,这样吹出的泡泡很大。
其实我们可以做出更大的肥皂泡泡,不信,你们看——(出示图片)
你看,这位大哥哥做的肥皂泡泡多大呀!
出示小资料:
动手做超大肥皂泡泡 <准备材料>
1、一个杯子与一个茶匙。
2、洗碗用的洗洁剂,其它的洗洁剂也可以。
3、甘油(可在任何的西药房找到)。
4、金属制的衣架一个。
5、一个大脸盆。
6、粗毛线。<准备方法> 第一步是准备吹泡泡的肥皂水溶液。把2/3杯的洗洁剂,一茶匙的甘油,用水稀释10倍(大约是10:1:100的比例),使它均匀混合。让混合液静置至少一天,甚至一个星期。
然后将衣架弯成一个大圆圈,越圆越好。衣架的头当做握柄。接著将粗毛线缠绕到衣架上。这样可以吸收更多的泡泡水溶液,做出更大的泡泡。
<做法> 一个星期后,我们开以吹大泡泡了。当然可不是用嘴吹喔!首先将泡泡水溶液到入大脸盆中,尽量小心,避免弄出太多的小泡泡喔。然后将大圆圈慢慢放入水中再拿出来,逐渐让大圆圈变垂直。开始移动大圆圈,你就会看到很大的泡泡产生。
孩子们,你们有兴趣吗?利用课余时间试试,好吗?
活动三:与稚气童言吹泡比赛
(一)吹泡泡比赛
上节课,我们一起想了很多玩肥皂泡泡的方法,同时还介绍了做超大肥皂泡泡的方法,大家回家做没做?老师相信小朋友们一定还想出了更多的玩法,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进行一场吹泡泡比赛。比赛时,看哪一组吹的泡泡保持的时间更久些?看哪一组吹的泡泡更大些?
学生进行比赛,评比,颁奖。
(二)稚气童言
小朋友们,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吹泡泡比赛。在这小小的泡泡里有着很多的科学道理,老师知道很多小朋友在课余时间查阅了资料,现在请你针对其中一个或二个问题给予合理的解释。(对上节课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反馈)
出示学生活动记录单:
孩子们针对其中一个或二个感兴趣的问题查阅资料后,按自己的理解,用孩子自己的语言进行解释。
试着写一篇短文,把你的感受写下来,把你的快乐记下来。你也可以作一幅画,画出一幅融入你的情感、神奇美丽的泡泡的美术作品。
学生进行创作、展示、评比、颁奖。
延伸和拓展:
试一试:
用铁丝圈蘸好肥皂水膜,用缝衣服的线拴个小环,让它粘在肥皂水膜上,用牙签把线环中的膜扎破,线环就会被肥皂水膜拉成圆圆的空洞,肥皂水膜就是靠这个张力变成泡泡的。(此活动解释了肥皂泡泡产生的原因)
小资料:
吹的泡泡为何会先上升后下降
大家虽然对吹肥皂泡泡的事都有经验和兴趣,但是很少去想它为什么吹出来的泡泡会先升起而后又降下,这是什么道理?如果你去观察研究它,就会发现其中有物理学上的知识。
把细管管口放到肥皂溶液里,使得管口上沾上一层肥皂溶液膜,拿起来小心地吹。由于肥皂泡泡里的气体是我们吹进去的,我们呼出来的气体,一般总是比空气热些,热空气比较轻,所以肥皂泡泡会上升。不过,肥皂泡泡的壁很薄,泡泡里的热空气很容易散失热量,由于气体温度降低了,肥皂泡体积也随着缩小,此时里面的气体含有我们吹出来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相对的是比空气重的,所以就下降了。
肥皂泡为什么是五颜六色的
肥皂膜表面不断变化的色彩是由于白光照在肥皂膜上,经前后两个表面的反射后叠加的结果,称为光的干涉现象。肥皂膜刚刚被拉起时,由于膜厚较均匀,不发生光的干涉;过一会儿,在重力作用下,膜变为上薄下厚,于是干涉现象出现了,出现彩色条纹。随着时间推移膜厚不断变化,引起的干涉条纹也随之改变和移动。
1、小手洗干净
一、教学目标:
1、懂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有利于预防疾病、保障健康。
2、知道并能实践正确的洗手方法。
3、能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养成常开窗、勤洗手、不随地吐痰等良好的个人和公共卫生习惯。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
一、听故事找原因
1.瞧,丁丁来了。(媒体出示)
2. 咦,丁丁怎么会肚子痛了?让我们来听听他自己是怎么说的吧。(媒体出示)3. 那你想对丁丁说些什么呢?对呀,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小手洗干净活动
二、问医生明道理
1.如果小手洗不干净,到底会有什么危害呢?为了要把这个问题弄明白,我们今天陪丁丁一起去看病,听听医生是怎么说的。2. 专家介绍(媒体出示)
刚才我觉得每个小朋友都听得很认真,谁能当医生来告诉丁丁为什么要洗手? 活动
三、我想说
1、四人小组说说在哪些情况下一定要洗手?
2、大组交流 活动
三、洗手
1. 原来,在我们的生活中,那么多时候都要洗手。那,你会洗手吗? 2. 我想请一位小朋友上台来演示一下他平时是怎么洗手的,谁愿意? 3. 比较老师洗手和这个小朋友有哪些区别? 4. 说说哪种洗手的方法是正确的?为什么? 5. 说说洗手的正确的方法。6.比一比:谁的手洗得干净。
第二课时:
活动
一、摘星游戏
1. 复习正确的洗手方法。我们的小手洗得多干净呀。其实要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要注意的卫生习惯还有很多,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来做个摘星星的游戏?(出示)2. 除了洗手以外,还有哪些卫生好习惯? 3. 四人小组看图讨论并交流
知道吗?这些卫生好习惯组合在一起,就会变成一首小儿歌,我们说变就变——(出示媒体)
4. 这首儿歌我们书上也有,我们一起读读看。
5. 有人愿意和我一起拍拍手,念念儿歌吗?准备好,我们开始罗。你拍一,我拍一,卫生习惯要牢记; 你拍二,我拍二,经常洗手剪指甲儿; 你拍三,我拍三,勤洗澡把衣服换; 你拍四,我拍四,洗头理发刷牙齿; 你拍五,我拍五,天天通风开窗户; 你拍六,我拍六,阳光下面晒棉被; 你拍七,我拍七,吐痰吐在纸巾里; 你拍八,我拍八,桌椅地板常洗刷; 你拍九,我拍九,果皮纸屑不乱丢; 你拍十,我拍十,做个讲卫生的好孩子。
活动
二、小小卫生宣传员
1. 小组合作,设计一幅简单的卫生宣传画或者卫生宣传标语。2. 集体交流。3. 总结
小朋友学得真不错,老师相信大家说得好,做得一定会更好。
第二篇:我爱我家教学设计
《我爱我家》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体会父母的辛劳,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与父母家人和谐相处;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结合自己的经验,感受什么是家,感受父母对家庭的贡献。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情感,对“家”有一个更全面、深入的认识;明白抚养和教育子女的道德和法律义务。
2、能力目标:通过活动,锻炼学生与家长沟通的能力,收集父母为家庭作贡献的具体事例,感受亲情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分析判断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心,尊重父母的劳动和情感;认识到每个家庭成员的责任,并承担起自己对家庭的责任;培养学生权利和义务的意识,增强学生热爱自己家庭、自己父母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体会父母的爱心与亲情,感受家庭的温馨。
2、难点:使学生真正认识自己是家庭成员之一,热爱家庭就应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与家人一起营造温馨家庭。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课前准备:
教师:查找音乐、相关的Flash和资料,并制作成课件。
五、板书设计:
我爱我家
一、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我们的港湾和第一所学校;父母
是我们最亲的人,也是我们的第一人老师。
二、在世上的多种爱中,至深至纯的爱、无私的爱、永恒的爱
是、不求回报的爱是母爱和父爱。
三、爱是一种责任,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道德要求和法律义务。
六、教学过程:
1、导入:《让爱住我家》。——家的温馨。
设计意图:用Flash动画,生动形象,让学生多感官感受,提高 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起学生的联想和回忆。
2、新课教学
活动一:分享珍藏的温馨
回忆小时候受父母呵护的甜蜜时光,把自己的童趣或印象最深的一件事说给大家听,让这份温馨的回忆与大家一起分享。
小结: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我们的港湾和第一所学校;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也是我们的第一人老师。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和回忆,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并通过自己喜爱的方式,与同学分享自己那份“珍藏的温馨”。
活动二:无悔的爱 欣赏英文MOTHER的诠释。
小结:在世上的多种爱中,至深至纯的爱、无私的爱、永恒的爱是、不求回报的爱是母爱和父爱。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家庭生活中的母爱和父爱,进一步感受家庭的温馨,增进对父母的了解,懂得感谢并珍爱父母的亲情。
活动三:说说父母对家庭的贡献。
1、说说家人对自己家庭的主要贡献。(课本p8表格)
2、夸夸自己的父母(照父母的优点),并讲给同学听。小结:美满的家庭离不开父母的爱心与奉献,而这份爱心与奉献 也正体现了父母对家庭的责任。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让学生体会父母对家庭的贡献,体会与父母的亲情,使学生认识到父母尽量为子女创造好的环境,由此应该感谢父母,增进与父母的深厚情感。
活动四:案例分析——“秀怡的故事”。
问:
1、你认为秀怡有家吗?
2、秀怡的父母爱她吗?
小结:爱是一种责任,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道德要求和法律义务。父母如果不对子女进抚养义务,甚至虐待子女,要受到法律惩罚。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反衬出“家”的温暖,让学生明白爱是一种责任,有爱、有责任的父母才能营造出幸福美满的家庭。
活动五:为父母寄言 在感激父母抚育、理解父母心情的基础上,把你最想对父母说的话写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让学生将自己对家庭、对父母的情感转化为自己的责任和切实行动,为自己的父母献上一份爱。
总结:我们不仅要懂得珍爱家庭的温馨,感谢父母的关爱;作为家庭的一员,我们更有责任,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爱住我家”,相亲相爱到永远。
3、课外延伸
把自己为父母的寄言亲自拿给父母看,请父母为孩子写回语。
本课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体会到父母的辛劳,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与父母家人和谐相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尤其是在活动二“无悔的爱”中播放《一棵苹果树的故事》,使学生深有感触,深深地感受到:世上的多种爱中,至深至纯的爱、无私的爱、永恒的爱、不求回报的爱是母爱和父爱,有的同学由于特殊的家庭原因甚至流下了眼泪。还有在最后的课堂延伸活动中,好多家长写来回语,表扬自己的孩子,起到了应有的效果,真正做到把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行动当中。不足之处:
1、在案例分析——“秀怡的故事”时,问题的设定“秀怡有家吗?”思考不周,使学生存在歧义,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中应考虑的更加全面一些。
2、在活动五“为父母寄言”活动中,有些同学出现不能表达自己感情的现象。
第三篇:我爱我家教学设计
我爱我家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体会父母的辛劳,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与父母家人和谐相处;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结合自己的经验,感受什么是家,感受父母对家庭的贡献。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情感,对“家”有一个更全面、深入的认识;明白抚养和教育子女的道德和法律义务。
2、能力目标:通过活动,锻炼学生与家长沟通的能力,收集父母为家庭作贡献的具体事例,感受亲情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分析判断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心,尊重父母的劳动和情感;认识到每个家庭成员的责任,并承担起自己对家庭的责任;培养学生权利和义务的意识,增强学生热爱自己家庭、自己父母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体会父母的爱心与亲情,感受家庭的温馨。
2、难点:使学生真正认识自己是家庭成员之一,热爱家庭就应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与家人一起营造温馨家庭。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课前准备:
教师:查找音乐、制作课件。
五、教学过程:
活动一:分享珍藏的温馨
回忆小时候受父母呵护的甜蜜时光,把自己的童趣或印象最深的一件事说给大家听,让这份温馨的回忆与大家一起分享。并用一个词来形容你的家。
小结:同学们的回忆都是那么的温馨,那么的甜蜜,那么的有趣。快乐、温暖是家的主题。让我们一起来表达一下自己对家的爱。(出示课题:我爱我家)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和回忆,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并通过自己喜爱的方式,与同学分享自己那份“珍藏的温馨”。体会家的温暖,激发对家的爱。)
活动二:无悔的爱
你的爸爸妈妈爱你吗?你是通过什么感受到的?
小结:在世上的多种爱中,至深至纯的爱、无私的爱、永恒的爱是、不求回报的爱是母爱和父爱。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让学生回忆家庭生活中所感受到的母爱和父爱,进一步感受家庭的温馨,增进对父母的了解,懂得感谢并珍爱父母的亲情。)
活动三:说说父母对家庭的贡献。
1、说说家人对自己家庭的主要贡献。(课本p8表格)
2、夸夸自己的父母(说说父母的优点),讲给同学听。
小结:美满的家庭离不开父母的爱心与奉献,而这份爱心与奉献 也正体现了父母对家庭的责任。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让学生体会父母对家庭的贡献,体会与父母的亲情,使学生认识到父母尽量为子女创造好的环境,由此应该感谢父母,增进与父母的深厚情感。)
活动四:案例分析——“秀怡的故事”。
问:
1、秀怡的父母爱她吗?
2、秀怡的做法合适吗?
小结:爱是一种责任,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道德要求和法律义务。父母如果不对子女进抚养义务,甚至虐待子女,要受到法律惩罚。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反衬出“家”的温暖,让学生明白爱是一种责任,有爱、有责任的父母才能营造出幸福美满的家庭。)
活动五:为父母寄言
在感激父母抚育、理解父母心情的基础上,把你最想对父母说的话写出来。背景音乐《让爱住我家》。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让学生将自己对家庭、对父母的情感转化为自己的责任和切实行动,为自己的父母献上一份爱。)
总结:
我们不仅要懂得珍爱家庭的温馨,感谢父母的关爱;作为家庭的一员,我们更有责任,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爱住我家”,相亲相爱到永远。
六、课外延伸
把自己为父母的寄言亲自拿给父母看,请父母为孩子写回语。
本课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体会到父母的辛劳,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与父母家人和谐相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尤其是在活动二中感受父母的爱,使学生深有感触,深深地感受到:世上的多种爱中,至深至纯的爱、无私的爱、永恒的爱、不求回报的爱是母爱和父爱,有的同学由于特殊的家庭原因甚至流下了眼泪。还有在最后的课堂延伸活动中,好多家长写来回语,表扬自己的孩子,起到了应有的效果,真正做到把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行动当中。
第四篇:我爱我家教学设计
我爱我家教学设计
诸城市实验小学 衣明翠
教学目标:
1、懂得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人的生活离不开家,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2、通过讲述日常家庭生活活动,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激发爱家的情感。
3、了解父母为家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感恩父母的爱,激发敬老孝亲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活动材料。教学过程:
课前做自我介绍,请同学们做一下自我介绍,讲评价办法:评选优胜小队活动。
一、情境导入,激情引趣。
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歌。(播放歌曲《让爱住我家》。)同学们,你们一定也很热爱自己的家吧。什么是家?(老师板书:家。)
【请几位同学说。老师评价:说得很好!你很有见解。等等】 介绍这个字的意义。(课件出示)
上面是“宀”,表示与房屋有关,下面是“豕”,即猪。古代生产力低下,人们多在屋子里养猪,所以房子里有猪就成了人家的标志。
在英语里“家”的名词是“Family”,这又有什么含义呢?我们通过一个短片来了解一下。(出示课件:公益广告)谁愿意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家?(板书:我家)【请几位同学回答,老师评价:介绍的很详细!真是个幸福的家庭!等等】
老师总结,(课件出示:家庭树及成员的关系。)爷爷奶奶共同养育了爸爸,姥爷姥姥共同养育了妈妈,爸爸妈妈又共同养育了我,我们人类就是这样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像一棵棵大树根深叶茂。
不管我们住的房子是大还是小,是高还是矮,它是我们一家人休息和生活的港湾,家里的一切我们都要好好爱护。对吗?
二、小组合作,交流评价。
(课件出示:我们为什么要爱自己的家?做为家庭的小主人,我们应该怎样去爱我们的家?)(板书:我爱)
小组内讨论,然后班内交流。
【请几位同学说。老师评价:说得真好!等等】
同学们都说得很好,老师把大家的打算总结一下,就是这些内容:(出示课件: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和家里的事情帮着做。)我爱我家不要光说一说就行了,还要看实际行动,同学们,你们能做到吗?
三、课内小结,情感升华。
下面请大家看一个短片,希望大家用心看,看完后我们再交流自己的感受。
播放短片《光之塔》。
出示问题:同学们,短片中的哪些情节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了这个短片,你有什么感想? 全班内交流,老师适当点拨。渗透“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思想,鼓励孩子们关爱体贴自己的父母。我们跟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很短很短,要好好珍惜和父母一起生活的每一天。现在,我们好好学习、锻炼身体,让自己全面发展,不让家长担心,就是对他们最好的报答。你能做到吗?
现在你一定有很多话想对父母说,下面就请大家把自己的心里话写下来。出示: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
写完后请两位同学读一读。
四、课外拓展,总结延伸。
希望大家回去后把自己的心里话告诉爸爸妈妈,并为他们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好吗?
同学们,我们都有一个家,我们都热爱自己的家。可是,你知道吗?有国才有家,有大家才有小家。所以,我们也要热爱我们的祖国,做一个讲公德、守法律的小公民。好吗?
最后,我们来看看哪个小队是优秀小队。嗯,每个小队都表现不错。希望大家以后继续努力。非常感谢大家同我一起度过这节课的美好时光。同学们,让我们在这熟悉的歌声里说再见吧!(播放《我爱我家》)。
第五篇:我爱我家教学设计
《我爱我家》教学设计
牡丹江市第八中学 徐涛
首先我通过《让爱住我家》这首歌曲导入新课,这样使课堂在轻松的氛围中开始。
活动一:讲讲家的故事。请同学们互相分享一下在自己成长过程中自己家庭中发生的一些趣事。该活动过程中找几个有不同家庭状况的学生讲自己家里发生过的故事更具有代表性。分享故事后,由同学来谈对家的理解和感受,是不是更爱自己的家了呢?学生发言交流。最后我来总结:家是一个港湾,是第一所学校,是我们成长的摇篮;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使我们尽情享受亲情和温暖。
活动二:爱的无悔。播放韩红演唱的歌曲《天亮了》,并讲述歌曲背后的故事。听了这一故事后让学生们交流讨论,教师提问,学生说出自己的感想。教师总结:父爱母爱是伟大的,是无私的,是不计回报的。
活动三:家是爱与责任。教师播放“丢丢的故事”并提出问题
1、你认为丢丢有家吗?
2、丢丢的妈妈爱他吗?看了故事后,先由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再回答。教师总结:家里不止有爱还有责任,父母抚养孩子不仅是道德的要求,也是法律的规定,不履行抚养义务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活动四:我也有责任。由学生讨论并发言说说在家庭中我们能为家人们做什么,在家庭中子女应该承担哪些责任。教师总结:我们要理解父母,热爱父母,和父母共同努力创造我们幸福的家。
活动五:每人给父母写学一段祝福的话,让父母感受到学生对父母的爱。学生们有感而发,发自内心感谢父母,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得到提升。
最后教师进行总结,通过学习,理解了“家”是什么,又通过丢丢的故事感受了“爱”是一种责任。希望我们每个人都爱自己的家,在感受家庭温暖的同时,不要忘记献上自己的一份爱,承担起自己对家庭的责任。
至此,本课在我的引导下,在融洽的气氛中,学生们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最后,我又引导学生通过分组抢答的方式完成了本课的随堂练习,巩固了所学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