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平面构成教学设计汇报
《平面构成》教学设计
平面构成是视觉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力学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它是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方法。
平面构成主要是解决点、线、面三者之间的关系。在点、线、面三者基础上延伸出图与底的关系、基本形与骨架的关系。
教学内容主要是围绕着平面构成的重复、近似、渐变、发射、特异、对比、立体空间、肌理、韵律等表现手段展开的。主要教学内容:
一、平面构成要素(点、线、面)
1、点
什么是点?点在设计中的作用?点的线化?点的面化?点的视错觉?点的构成?
2、线
什么是线?线在设计中的作用?线的种类和特性?线的表情?线的形态感觉?线的视错觉?线的构成?
3、面
什么是面?面在设计中的作用?
面的种类和特性?(几何形、自由曲线形、偶然形、人为形、自然形)
面的多种构成手法?(分离、相切、覆叠、透叠、结合、减缺、差叠、重叠)图像与背景?面(形)的视错觉?
二、单元形
1、了解单元形的概念
2、掌握单元形的组合关系
三、骨骼
1、掌握重复与近似构成的使用技巧
2、掌握发射与密集构成的使用技巧
3、掌握渐变与特异构成的使用技巧
4、掌握肌理构成的形式的使用技巧
四、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1、掌握对比与统一的使用技巧
2、掌握对称的使用技巧
3、掌握均衡的使用技巧
4、掌握比例的使用技巧
5、掌握节奏与韵律的使用技巧
五、平面构成的表现方式
重复构成、近似构成 渐变构成、发射构成 特异构成、对比构成 密集构成、肌理构成
第二篇:《平面构成的形式》的教学设计
《平面构成的形式》教学设计
【科目】:美术 授课者:王敏
【课题】:平面构成的形式
【授课时数】:1学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平面构成形式的概念、意义、用途和方法
2、操作目标:能够熟练运用构成形式进行设计
3、情感目标:体会平面构成的形式美、秩序美
4、创造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出具有个性的基本形和构成形式 【重点】:主要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和常见的构成形式
【难点】:如何启发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理解平面构成形式的多样性。
【教学环节】:
(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二)导入新课:
根据老师的一副摄影作品,引出平面构成与生活息息相关,平面构成对于我们的生活非常重要。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找找这副图中包含你学过的哪些知识?)(学生回答:四方连续)
(三)前课回顾:连续纹样,点、线、面。
(教师提问:一个单位与重复的多个单位比较起来,你觉得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多个单位重复可制造出让人印象深刻的效果,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四)教授新课:
1、明确学习任务、重难点
(重复还仅仅只是最基本的平面构成形式之一,今天我们还要来学习习近平面构成的其他构成形式。)
2、学习以下构成的概念、形式、知识点,并欣赏作品——
①、重复构成
1.概念:重复是指同一画面上同样的造型重复出现的构成方式。
2.对基本形的要求::可以在骨格内重复排列,也可有方向、位置的变动,填色时还可以“正”、“负”互换,但基本形超出骨格的部分必须切除。
②、近似构成
1.概念:近似是指形态的接近或相似的构成方式。
2.基本形的近似获取:联想(从品种、意义、功能等)、削切(把一个完整的形削切等)
③、渐变构成
1.概念:构成形式,骨格与基本形具有渐次变化性质的构成形式。
2.渐变构成有两种形式:基本形的渐变(形象、大小、方向、虚实、位置、明度等)
骨骼的渐变(单元、双元、等级、阴阳等)
④、发射构成
1.概念:发射是一种特殊的重复或渐变。发射构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必须向四处扩散或向中心聚集;二是具有明确的中心点。
2.发射骨骼的形式:骨格分类(离心式、向心式、同心式)
⑤、特异构成
1.概念:在一种较为有规律的形态中进行小部分的变异,以突破某种较为规范的单调的构成形式.2.特异构成的因素:有形状、大小、位置、方向及色彩等
⑥、分割构成
1.概念:分割是按照一定恶毒比例和秩序进行切割或划分的构成形式。
分割也是一种常用的构成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室内的空间分割、书报的版面分割、平面设计上的空间分割都是根据分割原则而设计的。
⑦.分割的形式: 等行分割、自由分割、比例和数列分割
⑧、密集构成
1.概念:比较自由性的构成形式,就是数量很多的基本形在某些地方密集起来,而在其他地方疏散。2.密集的形式:预置形密集、无定形密集
⑨、对比构成
1.概念:形象与形象之间,形象本身的各部分之间表现出显著差异,就是对比。
2.对比的形式: 形状对比、大小对比、位置对比、粗细对比、方向对比、色彩对比、空间对比
⑩、肌理构成
1.概念:凡凭视觉即可分辨的物体表面之纹理,称为肌理,以肌理为构成的设计,就是肌理构成。2.肌理的形式:视觉肌理,绘写、印拓、熏炙、自流、印刷或自印、拼贴; 触觉肌理,现成的肌理、改造的肌理
3.制作更多的肌理图案: 滴色法 水色法 水墨法 吹色法 蜡色法 撕贴法 压印法 干笔法 木纹法 叶脉法 拓印法 盐与水色法
3、课堂小结
学生参与讨论,明确自己任务,在教师的引导下,阅读课本,查找资料,找出问题,逐个讨论,找出答案,讨论时运用“一帮一”、“组帮组”学习法)
(教师提问:在这些平面构成的形式中,我们找到哪些基本的骨骼格式?)(90度排列格式、45度排列格式、弧线排列格式、折线排列格式)
(教师提问:将这些平面构成的形式按照“规律”和“不规律”来分,可以怎样归类?)(规律性的构成形式:重复、近似、渐变、发射、特异等; 非规律性的构成形式:密集、对比、分割、对比、肌理等;)
5、出示一些广告作品,欣赏作品中平面构成的形式的综合运用。
(学生活动
及时点拨总结每部分内容:理清思路讲解学习内容、大胆质疑,提出疑惑、积极参与讲解和讨论)
(五)课堂总结:
1、知识网络梳理
2、布置作业 当堂小练:
以一个基本形为单位,选择任意一种构成形式创作一副作品。色彩:不限 尺寸:16*16cm
第三篇:《平面构成》教学方案
《造型2》教学方案
课程名称:造型2
课程号 : LMH1122005
第一周
一、教学目的: 造型2即平面构成是设计学的基础课程,是构成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理论的学习,基本掌握视觉元素中点、线、面的种类、性质、以及他们在平面空间中的构成种类,方式,研究形象与空间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要求: 让学生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认识造形观念,实验构成的思维方法。以实际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借助每一个构成课题,以自已亲身的体验,实践与思考,启迪造形创作意念,发现构筑新形式的方法,从中提高创造能力,审美能力与表达能力。
三、教学时数:总学时:8学时 理论:3学时,实践:5学时
四、教学重点;视觉元素中的点、线、面的种类、性质以及要认识到平面构成学科在现代设计领域中的重要性。
五、教学难点:寻找具象的点、线、面,并运用构成的语言组织画面。
六、教学方法:(1)在教学上采用循序渐进、由简到繁、环环相扣、因材施教的方法,使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平面构成的要领。
(2)以作业集体讲评的形式近一步引导学生明确对基本设计原理的认识,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原理合理安排画面的能力。
七、主要参考书目
(1)《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基础教程:平面构成》洪兴宇、文涛,安徽美术出版社
(2)《二维设计基础——平面构成》成朝晖,北京大学出版社(3)《新平面构成》洪兴,辽宁美术出版社
八、作业:
1.点的构成 五张(尺寸:20×20cm)
2.线的构成 五张(尺寸:20×20cm)作业要求:运用点、线、面元素及形式美的法则做到有意识的排列。
第二周
一、教学目的: 旨在培养学习者在平面空间中,对基本视觉元素的认知能力、分析能力、构想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力求在造型艺术规律与形式美学法则之间,多角度地思考造型元素与空间关系的一系列问题,以建立符合设计需要的思维方式和基本表达能力。
二、教学要求: 使学生掌握和了解平面构成的构成形式,训练和提高二维空间的形象创造能力和理性的造型能力,并能够运用平面构成的构成形式组织画面、表现画面。
三、教学时数:总学时:8学时 理论:3学时,实践:5学时
四、教学重点: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五、教学难点:在具体设计中发挥想象,自由的运用平面构成形式和形式美法则组织画面、构成画面。
六、教学方法:在教学上运用循序渐进、由简到繁、环环相扣、因材施教的方法,使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平面构成的要领;在教学手段上采取理论讲授、作业点评、作品欣赏等形式。并根据学生对本节课具体掌握情况具体指导,使他们尽快掌握难点。
七、主要参考书目
(1)《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基础教程:平面构成》洪兴宇、文涛,安徽美术出版社
(2)《二维设计基础——平面构成》成朝晖,北京大学出版社
(3)《新平面构成》洪兴,辽宁美术出版社
八、作业: 1.面的构成 五张(尺寸:20×20cm)
2.点、线、面的综合构成 五张(尺寸:20×20cm)
第三周
一、教学目的: 旨在培养学习者在平面空间中,对基本视觉元素的认知能力、分析能力、构想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力求在造型艺术规律与形式美学法则之间,多角度地思考造型元素与空间关系的一系列问题,以建立符合设计需要的思维方式和基本表达能力。
二、教学要求: 使学生掌握平面构成的基础理论知识,以较为理性的训练方法去学习并掌握造型的各种要素,从而达到更加准确的表达图形。并通过平面构成的学习了解图形在设计中的运用,培养学生对视觉的创造性思维方式。
三、教学时数:总学时:8学时 理论:3学时,实践:5学时
四、教学重点: 形、骨骼、正负形
五、教学难点:图底关系 骨骼
六、教学方法 :(1)在教学上采用循序渐进、由简到繁、环环相扣、因材施教的方法,使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平面构成的要领。(2)以作业集体讲评的形式近一步引导学生明确对基本设计原理的认识,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原理合理安排画面的能力。
七、主要参考书目
(1)《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基础教程:平面构成》洪兴宇、文涛,安徽美 3 术出版社
(2)《二维设计基础——平面构成》成朝晖,北京大学出版社(3)《新平面构成》洪兴,辽宁美术出版社
八、作业:
1.正负形构成 两张(尺寸:20×20cm);
2.以一个单体为基本元素运用构成的形式法则做不少于9张的系列作业(尺寸:12.6×12,6cm)
第四周
一、教学目的:
旨在培养学习者在平面空间中,对基本视觉元素的认知能力、分析能力、构想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力求在造型艺术规律与形式美学法则之间,多角度地思考造型元素与空间关系的一系列问题,以建立符合设计需要的思维方式和基本表达能力。
二、教学要求: 使学生掌握平面构成的基础理论知识,以较为理性的训练方法去学习并掌握造型的各种要素,从而达到更加准确的表达图形,并通过平面构成的学习了解图形在设计中的运用,培养学生对视觉的创造性思维方式。
三、教学时数:总学时:8学时 理论:3学时,实践:5学时
四、教学重点: 形与空间的构成形式
五、教学难点:重复、近似、渐变、发射、特异、密集、对比
六、教学方法:(1)在教学上采用循序渐进、由简到繁、环环相扣、因材施教的方法,使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平面构成的要领。(2)以作业集体讲评的形式近一步引导学生明确对基本设计原理的认识,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原理合理安排画面的能 力。
七、主要参考书目
(1)《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基础教程:平面构成》洪兴宇、文涛,安徽美术出版社
(2)《二维设计基础——平面构成》成朝晖,北京大学出版社
(3)《新平面构成》洪兴,辽宁美术出版社
八、作业:
1、从重复、近似、渐变等七种构成中任选三种构成形式做3张作业;(20×20cm)
2、肌理构成6张作业。(12.6×12,6cm)5
第四篇:《平面构成》教学反思
《平面构成》教学反思
平面构成是平面设计的基础,也是立体构成的基础,它重点研究在二维空间中如何创造形象,如何运用构成的形式美法则组织形象与形象之间的关系,创造出具有强烈形式美感的新形态。学习构成的目的是培养灵活的设计构思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为专业设计打好基础。
平面构成主要是运用点、线、面和律动组成结构严谨,富有极强的抽象性和形式感。又具有多方面的实用特点和创造力的设计作品,与具象表现形式相比较,它更具有广泛性。是在实际设计运用之前必须要学会运用的视觉的艺术语言,进行视觉方面的创造,了解造型观念,训练培养各种熟练的构成技巧和表现方法,培养审美观及美的修养和感觉,提高创作活动和造型能力,活跃构思。
对于八年级孩子来说,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内容,因此首先选择了“圆”作为基本元素进行学习尝试,在这一课时,先设置了一个小游戏:圆点的位置变化,让学生们感受下落感(悬空)、稳定感(上下左右作用力一样)、安定感(没有地方可掉),进而让学生感受同样的图形,当位置发生变化时,圆点给与人的不同画面感和心理感受。
然后,从“直线”、“曲线”的角度,认识,圆点越密,线的感觉就越明显,认识美术基本元素“点”与“线”的关系。然后出示生活中的“点”:衣服、写字、为期、人民大会堂的红灯笼、药丸等,再出示一系列与“点”有关的设计作品,渗透“二方连续纹样”和“四方连续纹样”的相关知识,最后再作业阶段,对作业步骤、作业形式进行详细的界定,这样孩子们的设计过程也变得非常容易了。
在进入“平面构成”内容的授课过程时,就选择了平面构成的“骨架”进行讲授,引入“透视”的元素让孩子们更为直观的理解。先选择了生活中的一组图片进行赏析:整齐排列的公共座椅、候机大厅的屋顶横梁、延伸向远方的铁轨、08奥运会开幕式演员方阵等,在这些照片中寻找透视,感受不同的排列形成的美感。在此基础上,了解平面构成的“骨架”,即排列规律。
再选择一系列平面构成作品,对比学习,认识平面构成的基本方式:重复构成,变异,渐变,发射,肌理,近似构成,密集构成,分割构成,特异构成,空间构成,矛盾空间,对比构成,平衡构成。经过这样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孩子们对于“平面构成”这一专业性很强的学习内容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在这样的图案设计课程中,作业形式,尺寸等作业要求的统一要求,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让学生作业的最后呈现形式更为规范、整齐。
(附学生作业)
第五篇:《平面构成》教学要求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五年制高职 《平面构成》课程教学要求 2008级艺术设计专业(第四学期)用
第一部分 课程说明
一、课程性质及在专业中的地位
本教学要求适用于2008级艺术设计专业(第四学期)用。
《平面构成》是江苏城市职业学院五年制高职教育艺术设计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
二、课程的总体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本课程要求:
1、系统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2、全面、系统地学习各章节内容并能融会贯通。
3、课程教学应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
4、平面构成课程的教学应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积极启发学生的艺术感受,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审美意识,在正确研究对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与设计相关的自然科学。
5、本课程以实践为主,理论教学为辅,建议在理论教学过程中采用录象、光盘教学、幻灯、图片等一体化的多媒体教学形式相结合。拓宽学生视野,在创作中要求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发现美,形成美的境界并在作品中熟练运用。
6、、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指导学生观摩和欣赏古今中外优秀设计师的艺术作品,以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
7、、教学以课堂讲解和课堂辅导的教学形式进行。
三、课程的教学要求层次
教学要求中,有关名词、概念、基本知识等按“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要求。
四、课程的学时和学分
本课程是省校统设课程,总学时数为36学时,2个学分,平均每周2课 时,一个学期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为:
第一章 概述(1周)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形态要素(2周)
第三章平面构成的形式(15周)
五、教学媒体的应用
本课程所选用的教材是: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洪兴宇编著,书号为ISBN7—5314—2340—5的《新编平面构成》一书。
六、考核方法:
1、以平时习作与考试成绩相结合
2、期末考试以省校下发的考试大纲为依据各教学点自行命题。
第二部分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一)、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发展,掌握其特点和分类。
(二)、了解点、线、面的概念,掌握其形态、作用、性格,掌握其错视的规律并能灵活运用。
说明:
第一、二章以理论教学为主,配合资料、图片的观摩,使学生对平面构成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课后可布置少量作业加深其印象。
(三)、了解重复、渐变、发射、特异、对比、矛盾空间、肌理的概念,了解想象的特点,掌握他们构成的形式,通过对参考图形的临摹、研究,熟练运用各种方法,采用各种材料进行平面构成的创作。
说明:
本章通过教师的讲解、资料的欣赏,配合大量的作业练习,引导学生进入平面构成的变化多端、丰富多彩的世界。
作业:(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另作安排)
1、选择优秀作品临摹。
2、利用重复构成的原理做单位基本形重复或单元基本形重复。
3、以近似的基本形做重复练习。
4、分别以渐变原理做以抽象、具象为主的构成设计。
5、把渐变原理运用到标志设计中。
6、以发射原理作构成设计的的练习。
7、分别以自然形、抽象形为元素,作特异构成和对比构成的练习。
8、用矛盾空间的原理作构成设计。
9、利用矛盾空间的原理做一张海报设计。
10、运用不同的方法表现各种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
11、分别以重象和变象的原理想象图形。
12、以重象或变象的原理做一张海报设计。
本课时的安排仅供参考。由于各章、节之间有着相关的联系,各教学班可根据本学校的教学实际,对所分配的课时进行适当调整。(本课时的安排包括讲课与练习)。
与责任教师联系方式:
1、电话025-58771679
2、E-mail:zhawj@jstvu.edu.cn
3、江苏城市职业学院五年制高职教育网页中的中高职论坛
责任教师:查文静 2010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