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型教学设计案例 第六师范附属小学

时间:2019-05-12 22:45: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探究型教学设计案例 第六师范附属小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探究型教学设计案例 第六师范附属小学》。

第一篇:探究型教学设计案例 第六师范附属小学

探究型教学设计案例

——《生物的启示》

案例背景

我们都知道“教学没有唯一,只有适合”。只要是适合学生,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我们都可以去尝试。所以,我一直在思考,我们上自然课的目的是什么,仅仅是为了上好这35分钟吗?其实不然,要上好一节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能让学生在上完课后意犹未尽,仍能进行自主探究,这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最近几年,我们学校一直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尤其是在今年我校综合组成立了《基于学校基础学科的学生探究型活动的学习设计和实施》项目组,更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在此基础上,我设计了这节课。

这节课是自然科教版第五册第五单元《生物的启示》。《生物的启示》是一篇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好课文,要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创造发明并不神秘,科学就在我们身旁,只要我们勤于观察、善于观察,富于想象、敢于联想,就一定能从生物身上受到某种启示,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创造。从整体来说,本册教材从第一单元至第四单元的探究要求都是探究生物的结构与功能,分别对植物、动物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进行了探究。本单元是对前四个单元的延续和提升,我在前三节课教学时从已有的仿生建筑出发,开阔学生的思路,引发学生对未来仿生器材的设想。首先,引导学生发现人们模仿蛋壳轻巧而坚固的形状,建造了众多球形建筑,由此启发学生探究蛋壳的结构与功能;接着探究鱼类的流线型体形,思考鱼的身体结构与其生活方式之间的联系;最后,通过观看录像及图片,让学生体会到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

三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探究力和创造力,但缺乏一些观察力和想象力。而且大部分学生可能会认为创造发明是大人的事情,与我们学生无关,所以他不太会去留意身边的事物。有问题找家长、找老师,因此现在的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而有些学生虽然有很好的构思,可是得不到家长与老师的鼓励与支持,最终也就不了了之,这就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希望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多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多思考,多创造。作为学校、老师,我们要多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能一展所长,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设计创造一些好的发明,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为了能充分启发学生的探究潜能,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在上完“奇妙的壳”、“灵巧的鱼”、“大自然‘老师’”这三节课后,我结合我校学生的特点,设计了这堂课。

这堂课的设计思路是:首先,请学生收集一些仿生产品进行交流,一方面是对之前所学知识的复习与巩固,另一方面也是课堂学习的一种延伸,让学生体验到科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通过寻找收集仿生产品,进行交流,进一步体会到大自然的奇妙。接着通过赏析本校学生的一些小发明,使学生了解到这些发明创造就在我们身边,人人都可能成为发明家。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最后启发学生根据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将不同物体的结构特点组合起来,从而发散思维,激发创造力。这节课其实是前几节课的延伸,希望学生能从已有的事例中得到启示,引导他们仔细观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懂得发明创造本身就是来源于生活,人人都可以成为“发明家”。

案例过程

片段一:仿生产品小交流

师:前阶段,我们上了《生物的启示》,了解了“奇妙的壳”、“灵巧的鱼”、“大自然的老师”。知道了人类仿造各种生物的某些特征,发明了许多产品。在课外你们有没有找到类似的仿生产品呢?

生:一天,鲁班上山时,手不小心,被小草划破了。鲁班拿起小草一看,发现小草边缘上有很多小齿(展示带齿的小草),鲁班就利用小草的这个特点发明了锯子(出示自带的锯子)。生:(出示东方明珠电视塔模型)这是什么?[众答:东方明珠电视塔]你们知道它上面的圆形建筑是仿造什么建成的?(出示鸡蛋)因为拱形蛋壳能承受比较大的压力,所以人们就根据这个道理,发明了很多表面弯曲、形如蛋壳的薄壳建筑结构,既坚固又节省材料。生:(出示雨伞,并打开)同学们你们看这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雨伞,你们看它像什么?(出示蘑菇图片)伞就是模仿蘑菇的外形制成的。

生:(生身穿一套迷彩服)大家看,我身上穿的这套迷彩服,它是仿造变色龙(出示变色龙图片)身上的保护色制成的。它被广泛运用于战争中,可以起到隐蔽自己的作用。生:(生做飞行的动作)同学们你们看,我模仿的是哪一种动物?(生答:鸟)对,鸟类能在空中自由飞翔,为此人类经过长时间的探索,仿造鸟类的外形、结构和功能制成了飞机(出示飞机模型),实现了人类自由翱翔的愿望。生:(出示鸭子模型)我们知道鸭子能在水中游泳,是因为它脚上有脚蹼。为此,人类仿造鸭子的这个功能制成了脚蹼(出示脚蹼)。大家看它像不像鸭子的脚啊?(众答:像)生:(出示蝙蝠、雷达图片)我们都学到《蝙蝠与雷达》这一课,知道蝙蝠为什么能在漆黑的夜晚自由飞行、捕食飞虫而不撞着其他物体吗?(学生答:因为蝙蝠能从嘴、鼻发出人们听不见的超声波,超声波能向着一个固定的方向快速传播,遇到障碍就会返回,被蝙蝠耳朵接受。所以它能够判断哪些是食物,哪里有危险。)科学家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发明了雷达。生:(出示鱼的模型)鱼的身体呈流线型,这样它游动时就能减少阻力,游得快。(出示船的模型)为此,人类仿造鱼的体型制成了船,使它在水中航行时减少了水的阻力,行驶得更快。除此之外,汽车、飞机也利用了这种流线型来减少空气的阻力。片段二:学生作品小研究

师:大自然中各种生物的某些特征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其实,只要你仔细观察,多动脑筋,你还能从我们周围得到更多的启示。

师:我们六师附小的学生就从中得到了很多启示,发明了很多东西,你们想不想看一看? 生:(异口同声地说)想。

师:(展示学生小发明的ktv板)每一组选一项小发明来研究。要求:

1、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2、他是如何改进的?

3、改进以后有什么特点?

4、你们觉得还有什么不足之处?如果是你会如何完善? 学生分组研究。第一组

生:我们研究的是徐意淳同学发明的“滑盖式笔套”。这个项目曾获得“上大附中杯”第十三届上海市青少年创造发明设计竞赛暨首届创新能力公开赛一等奖。他发现水笔写字时,需要把笔盖取下,但写完后时常发现笔套没了,这样不仅会使笔头干枯、出水不畅,而且若笔头掉地,易摔坏笔尖的小圆珠,整枝笔芯都将报废。为此他发明了只要把笔套往下推行,使其紧裹住笔杆,就可以开始写字的滑盖式笔套,这样就不用担心笔套找不到了。生:他是将笔套和笔杆整合在一起,解决了我们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第二组

生:我们研究的是郭思奕同学发明的“转转便携式肥皂”。这个项目获得“上大附中杯”第十三届上海市青少年创造发明设计竞赛暨首届创新能力公开赛三等奖。他是从我们常用的固体胶中得到了启发,发明了这个项目。老师和家长经常提醒我们要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可是郭思奕发现洗手液和肥皂在水斗边放的时间长了,不是用完了,就是找不到了。外出游玩时,也不方便携带。怎么办?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做手工时,看到了固体胶用完了,看着空壳使他有了一种设想,将肥皂做成固体胶那样,不用时旋在壳内保存,使用时旋出来,这不是很方便吗?于是,他就发明了这个“转转便携式肥皂”。生:它不仅携带方便,而且可以替换。既节能又环保。第三组

生:大家好,我们研究的是蒲心韵同学发明的“多功能门垫”。这个项目也获得了“上大附中杯”第十三届上海市青少年创造发明设计竞赛暨首届创新能力公开赛三等奖。有一次,他和爸爸去探访一个朋友,可是因为手上拎着许多东西,所以无法用手按门铃,只能用脚去踢。他觉得这样很不礼貌。于是他就想在门垫上做些改进。

生:他想如果我们只要脚踏上门垫,门铃就会响起,那不是很方便吗? 生:而且门垫的门铃部位还可以设计成夜光的,即使在黑夜也能轻易的识别。生:我觉得还可以设计一些其他的功能。比如说:显示日期、能驱蚊等。

生:我觉得这种设计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防小偷。因为小偷只要一踩到门垫上门铃就会想,小偷就没办法偷东西了。第四组 生:我们组研究的是曹隽哲同学发明的“便携式鞋刷”。他爸爸因工作关系,上班要穿皮鞋。可是走的路长了,皮鞋上总会粘上一些灰尘。曹隽哲经常看见爱干净的爸爸总是用餐巾纸擦鞋。于是他想哪些爱干净的叔叔阿姨也会遇到和爸爸一样的尴尬,怎么办?能不能将鞋油、鞋刷和皮鞋组合在一起呢?

生:通过观察,他发现皮鞋的跟部比较厚,可以充分利用起来。

生:于是他就将鞋油装在鞋刷的手柄处,再把鞋刷藏在皮鞋的跟部。这样就把三样物体组合起来。他所利用的是组合法。

生:他的这个发明使用起来也挺方便的,而且又能节约许多餐巾纸,起到节能环保的效果。第五组

生:我们组研究的是黄顾宸同学发明的“空心内灌式滚筒”,他曾荣获第二十五届浦东新区(北片)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生:一次,他和爸爸妈妈一起装修卧室。他发现粉刷墙壁时总是要一次又一次蘸油漆或涂料,很麻烦。看到了空心的滚筒,他受到了启发。他的设计是一次在手柄内灌入油漆涂料,按按钮压入气压,使涂料仓内的涂料进入滚筒,通过滚筒上均匀分布的小孔将涂料均匀的涂在滚筒上,这样就可以不沾涂料进行粉刷了。

生:这个设计有一个缺点,就是每个滚筒只能涂一种颜色,如果要换其它颜色怎么办? 生:可以设计一个便于清洗和拆卸的内槽,这样就可以涂不同的颜色了。第六组

生:吸盘和花盆是两个完全不相干的物体。而胡平同学却把这两样物体结合起来,发明了“可吸式安全花盆”。生:现在很多人都会在自己家的阳台上种花,这样即美化环境,又陶冶情操。可是每当大风大雨来临时,这些花盆又成为不安全的隐患。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课间玩吸盘球的时候,看到了塑料吸盘,得到了启发:把吸盘装在花盆底部呢。于是他便发明了“可吸式安全花盆”。生:这个发明曾获得第二十五届浦东新区(北片)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生:这个发明也是用了组合法。提高了花盆的安全性。第七组

生:胡文怡因为平时看到父母买菜回来时,手上总是被沉重的袋子弄出好几条勒痕。她自己也尝试过,那感觉非常难过。所以她发明了这个可以减轻痛苦、保护双手的“简易拎菜器”。生:整个“简易拎菜器”是用铝合金制成的,即轻便,又坚固。而且中间是空心的,可以减轻重量。

生:握柄处内部是硬塑料,外部是软海绵。这样握在手中也会感觉比较舒适。第八组

生:我们研究的是“按压式牙膏”。他发现奶奶和小妹妹挤牙膏不是很方便,很容易挤得很多,而且忘记盖盖子,这样就不卫生了。想起每天晚上用的沐浴露,他得到了启发。将牙膏壳换成按压式的瓶子,用时挤在牙刷上,既能轻便地按压,控制牙膏的量,又能重复使用。生:他设计的牙膏是可以替换的,能减少塑料的浪费,节能环保。

生:他的这个设计获得了第二十五届浦东新区(北片)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第九组

生:大家好,我们研究的是樊不多发明的“节能环保电动梳子”。

生:这个项目获得了第二十五届浦东新区(北片)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

生:他经常看到妈妈用梳子辅助吹头发,还要不停的转动梳子,很麻烦、很累。在一次刷牙时,他受到了电动牙刷的启发,联系到他在模型班中学到的电动模型飞机的知识,只要充几分钟的电,飞机就能飞的原理,他想:能否将其转动的功能运用到梳子上呢?

生:他在滚筒梳中间加上电机,手柄内按上蓄电池,在梳子顶部按块太阳能电池板。使用时,按动开关,梳子转动,梳头发。不使用时,太阳能电池板能为蓄电池充电。生:这个梳子使用起来既方便又节能环保。

生:如果在中间加一个凹槽,可以放入染发剂,那就更好了。片段三:我的创意小发明

师:欣赏了这些小发明,相信大家一定得到了很多启示,我想你们一定也有一些好的构思和发明吧!你们想不想跟这些哥哥姐姐一样,在这块板上也写上你们的名字,画上你们的小发明呢?

生:(争先恐后地答道)想。

师:在每一组桌上都有一张“上海市第六师范附属小学小发明金点子设计方案”。你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发明或构思一个项目。师:你们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1、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即存在的缺点)?

2、你是如何改进的?

3、改进以后有什么特点? 学生分组设计

生:我们都知道老师上课写粉笔字,手会弄脏,而且粉笔也很容易断。所以我们就想有什么办法即可以保持手的干净,又提高粉笔的使用功能。从刚才“转转便携式肥皂”中我们得到了启示。我们设计的是一个类似于唇膏的粉笔套。老师写字时只要手捏住套子就不会弄脏了。而且每次用时,只要转出一小部分就可以了,这样粉笔也就不容易断裂,提高了使用寿命。生:我人比较矮小,所以每次擦黑板上面的字都要跳起来,或者是那个椅子很麻烦。我们小组就设计了这样一个黑板擦,它是在黑板擦后面安装一个可以伸缩的手柄,这样即使再高的地方我也能很容易的擦到了。

生:我家里大大小小的垃圾袋很多,可是有些太大了,有些太小,套不上垃圾桶,怎么办?我们小组从折叠式的椅子得到了启发。利用椅子的“χ”形支架,在上面钉几个钉子,这样不管多大的袋子都可以挂上去使用。而且存放起来也很方便。

生:我们设计的是一个“滑套橡皮”。平时我们写错字时,就要把笔放下去拿橡皮擦,这样就打断了我们的思路。所以我们有了这样一个想法:将笔和橡皮结合起来。在笔上安装一个滑套,套上橡皮。这样写错时只要按下橡皮,它就会滑下来,便于你擦;不用时再滑上去。生:我们设计的是“橡胶钉子”。平时使用钉子时很容易扎到手。于是我们就像在钉子下端加上一层橡胶。使用时把橡胶往上推就可以了。这样就可以避免手被弄伤。

师:同学们有这么多发明构想,再一次证明,创造发明并不难,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善于联想,就一定能成功。发明构想并不等于发明就完成了,要把构想变成现实,仍须努力。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继续努力,进一步完善你们的小发明,然后交给老师。老师希望能看到更多、更好的发明。

案例反思

其实孩子天生就是“发明家”,因为他们的天性就是好幻想,富有想象力,常常把本不关联的事物粘在一起,把本来没有的东西想象出来了。但一提到发明创造,他们就畏惧了,他们觉那是科学家的事,我们小孩子可望不可及。作为自然课老师,就是要通过具体的教学行为,消除学生的畏惧感,激活学生的创造才能,使学生明白:创造发明并不神秘。科学就在自己身旁,只要多观察、多研究,就一定能成功。

整堂课中我把时间完全交给学生,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运用“引导→探究”模式进行教学,体现了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在课堂上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实现了对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过程。

一、亲历过程是创造发明的源泉

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想象力是学生开展创造发明的基础。课前让学生广泛搜集生物启示的实例,实际上是一次亲历创造发明的过程,学生在搜集的过程中,就已经潜形默化地受到了怎样搞创造发明的启示。再通过全班交流,将他人的经验内化成自己的知识与技能,即将间接经验变成了直接经验,懂得了搞创造发明的一般过程。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此过程中懂得了:只要我们平时多做有心人,多观察、多研究,遇事多想一个为什么,穷追不舍,勇于实践,就一定能成为一个“发明家”。

二、激活潜能是创造发明的翅膀

任何神秘而又有趣的东西,一旦消除了对它的畏惧感,人们就会放松心情,投入极大热情去研究它、认识它、实践它,并从中获得极大的乐趣。

通过对本校学生的小发明小创造的研学,一下子就激活了学生的潜能。他们明白了原来发明创造并不是科学家的专利。只要你多留意一下身边的事物,多开动一下小脑筋,任何人都可能成为发明家。他们纷纷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已有经验,提出了许多发明构想,课堂气氛活跃,连平时很少发言的同学也积极参与其中。从课后的反馈看,学生在家写发明构想,制作发明物品的人不在少数。

当然这节课并没有就此结束,正确的说它才刚开始。在课堂中作为老师要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而正真的重点是在课外。课内打基础,课外显身手;课堂是振动点,课外活动是波。这既是科学课的特点,也是我一贯坚持的教学原则。如果只提出问题又不解决问题,科学探究就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让学生从众多的发明构想中选择一、二,把它变成现实,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训练学生坚忍不拔的毅力和不达目的决不放弃的优良品质,更能使学生懂得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不畏艰险,克难奋进,才能达到理想的彼岸。这正是本案例最终要达到的目标。

高文霞

第二篇:上海市第六师范附属小学

上海市第六师范附属小学

浦东新区六师附小创建于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最初命名为“洋泾学堂”,由潘作人先生创办,1961年改名为上海市第六师范附属小学,2001年上海市胡荣华学校在该校挂牌。六师附小长达百年的办学历史跨越了二个世纪,百年的积淀形成了学校优秀的办学传统。学校现有行政人员15人,其中市级名师、区级骨干教师8人,获市区园丁奖、师德标兵12人,中共党员9人,2004年被浦东新区命名为“让人民高兴,让党放心”好班子。这是一支充满活力,乐于创新,勤于奉献的年轻的管理队伍。

学校在编教工155人,其中本科(含在读)116人,中学高级职称1人,小学高级级职称 78人。上海市名校长、名教师后备人选3人,浦东新区骨干教师21人,后备骨干教师22人。区学科中心组成员4人,署中心组成员9人。校级骨干教师11人。担任学校社团活动指导的教师69人,双语教师25人。这是一支颇具民主参与意识,掌握现代教育理念与技术,结构稳定,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教师队伍。

学校自1987年以来连续14年被评为黄浦区和浦东新区文明单位,是浦东新区干部培训基地;学校还被命名为全国雏鹰大队、上海市愉快教育研究基地、上海市浦东新区首批双语教育实施学校、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普特色学校、上海市浦东新区胡荣华象棋学校、上海市双拥模范单位、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语言文字规范学校、浦东新区一级党支部、浦东新区教科研先进集体、浦东新区法制教育星级示范校、浦东新区首批校本研修学校、浦东新区素质教育实验学校等荣誉。

近三年来,学校先后涌现市师德标兵1人,市金爱心教师5人,区十大师德标兵1人,区十大杰出青年1人,市区园丁奖10人,数学组、英语组、语文组先后被评为区优秀教研组、区文明班组、区三八红旗集体„„

近三年来,学校获区级以上团体和个人荣誉共计1079项,其中:集体获全国市、区级荣誉140项,教师获全国、市、区级荣誉153项,学生获国际、全国、市、区级荣誉786项。

第三篇:探究型教学设计案例

探究型教学设计案例-《篮球的起源》

北京林业大学附属小学 赵冬云

探究式教学是新型的学习方式,它是一种要求学生按照科学探究规律和方法进行学习,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究知识、提高能力的学习模式。在尝试运用这种教学模式的过程中, 我体会到:学生如果能通过亲身参与探究活动,主动发现语言学习规律,那么学生就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掌握了知识获得的过程和方法,能切实体验学习过程中的成功和快乐。《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教师应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并不断调整自身学习策略,这样才能使学生具有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在这些理念的影响下,我校英语教研组注重在对学生进行 “听说读写”语言技能训练时,渗透相应的学习策略,对学生如何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进行认真的校本教研和探索。在一、二年级语言技能训练中,我们侧重“听、说”能力的培养,通过一系列听说评价表格、活动进行引导、渗透、反馈,让学生重视“听说”,学会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语言学习;

三、四年级在听说的基础上,开展朗读、阅读、背诵训练,进一步提高拼读、认读能力,提高领会阅读特点,继续加大语言学习方法渗透,为语言输出做准备;

五、六年级在增加指导写的同时, 引导学生在综合运用语言描述事物、表达情感的能力方面做进一步探究。鉴于此,我在《新起点英语》四年级上册第11课《篮球的起源》一课的教学中做了如下设计和尝试:

(一)、教学内容和目标:

教学内容:学习故事了解篮球运动的起源。

知识目标:通过看图,听录音,阅读故事,了解篮球运动的起源.能力目标:1 通过阅读,能理解故事大意;

通过扫除生词障碍,能大声朗读故事;

3能分角色表演故事,能正确地回答故事后面的问题。

策略目标:1 通listening----listening with pictures-----reading-----discussion 指导、渗透自主学习策略,让学生感知、体会学习过程;

2学生通过查字典学习生词,学会利用资源和工具进行学习;

3学会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多方收集、加工整理信息。

情感目标:1通过学习故事,培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利用TPR活动调动学生学习与篮球有关内容的积极性;

3通过多媒体及报刊杂志等手段创设情景,引发学习动机。

探究目标:1探究篮球运动的起源;

2探究一种故事学习的方法。

(二)、教学设计的主要思路:

我授课的对象是五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四年英语,积累了一定的语言基础,有较强的听说能力,对英语的感悟性较强, 具备了一定的自学、思考和探究能力。针对这一特点,我把教学重点放在探究篮球运动起源及学生亲自参与listening----listening with pictures-----reading-----discussion几个环节上,使学生通过体会,发现、了解、掌握一种阅读英语故事的学习方法。

(三)、一次常规的资料收集成为激趣引题的源头

当学生对某事物感兴趣时,就能全神贯注,兴高采烈地去完成这个学习任务。坦白地说,以前我对篮球一无所知。上本课之前,我为了解篮球运动查寻各种资料,并在班中发动学生帮助老师收集资料。在此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巨大潜能,许多男生对篮球的知识远远超越了教师。他们积极上网、找资料,献计献策,这股热情带动了班上其他同学对篮球的关注。利用师生共同收集的材料,我制作了有乔丹精彩扣篮、篮球运动场及篮球规则等内容片段的PPT。精彩的PPT在课堂上成为教学活动展开的切入点,也成为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动力!

(四)、以读书笔记为媒体,为学生提供一种学习方式。

这是一节小学高年级的故事教学课。谈到故事教学,我马上想到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发展,结局六要素内容。在本册教材的前一单元,学生们刚刚学完first,second,then,finally几个连词和过程顺序的表达方式。因此,我决定利用读书笔记这一载体,给学生提供一种故事学习的方法,并在读书笔记的每个环节中设疑,以引起学生的探究意识。随着故事的深入,读书笔记层层递进,问题一环一环引出,为学生进一步合作探究提出了任务、创设了氛围和环境。

(五)、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

有效的合作探究需要一定的组织程序和方法,为此我按照设疑—确定话题—搜集资料—借助工具---分析讨论—总结学法这个程序组织学生展开探究活动。

1.首先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查字典、小组讨论熟悉读书笔记内容。

2.读书笔记从“Time—Place—Characters—Reasons—Process—Result”六方面给学生设疑提示,引导学生对故事内容、结构进行了解,让学生思路清晰地进行阅读,有目标地获取信息,带着问题去听、思索和学习课文内容。

3.学生熟悉读书笔记内容后,进入just listening这个有一定难度的环节。教师想法有二:一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学生习得语言有先后,让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得到展示自我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让大多数学生,尤其是基础薄弱的学生有语言学习过程的体验,帮助学生搭建探究故事学习方法的平台或“脚手架”。

4.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猜想故事。学生在听的基础上,借助读书笔记,通过观察图片,从周围环境、人物的穿着、动作、神态等方面,开展组与组之间互问互答活动。教师请学生看图猜想、预测整个故事,在学生想象、探究、讨论下展示出故事大概情节。故事发展到底如何,最后答案还需学生做进一步的阅读探究活动。

5.学生打开书自己阅读故事,找出生词难句,通过查字典,把词义、例句记录在单词收集卡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部分单词的发音、词意;然后,把组内解决不了的疑难词汇拿到前面,发动全班共同解决。学生在解决生词这一环节中,再次感悟了故事的内容,为后面在讨论环节中各抒己见做好铺垫。

6.学生根据读书笔记的提示,先在组内讨论故事发生、发展的环节。然后教师指导全班对篮球的起源,过程及与当今篮球运动的不同之处展开讨论。教师板书篮球运动的发生、发展,学生大声读故事,表演故事情节和篮球运动动作;讨论最早的篮球比赛与今天篮球比赛规则的不同之处„在个人,小组,集体多种解难释疑活动中,学生体验了学习过程,感受到探究过程和与他人共享信息的乐趣。

7.合作学习,完善读书笔记。通过个人,小组,集体多种解难释疑等探究活动,学生对篮球起源有了深刻了解,并激发出学生对篮球运动更深层次探究的欲望,在此将课堂向外延伸,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收集有关篮球及其它球类的资料;再次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完善读书笔记内容。

(六)、遵循个体差异设计评价。

探究性学习评价应体现通过评价促进学生探究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在设计本课评价时,我利用篮球比赛最高得分为3分球,其次为2分球,1分球的特点,设计三种颜色的篮球贴纸,在读书笔记的下方设计了三个篮框,每个篮框最多进三枚球,学生分别在listening---listening with pictures-----reading-----discussion环节后,为自己对篮球起源探究的成果,做出不同层次的评价,利用篮球贴纸记录成绩。即:After just listening之后,学生可根据听出1-2个问题、一些问题还是大部分问题,自取1-3枚3分篮球贴纸,贴在第一篮框中;在listening with pictures之后,学生根据第二次获得篮球起源信息的多少,取1-3枚2分贴纸贴在第二篮框内;在reading & discussion之后,学生第三次根据自己的探究成果,取1-3每1分贴纸进行自我评价。开展这样一系列的评价,一方面为了便于学生对自己真实的语言水平进行适时的评价,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探究出一种英语故事学习的方法:just listening--listening with pictures-----reading-----discussion;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师可把这次评价纳入到孩子形成性评价当中,指导学生把这份资料珍藏到个人英语档案夹中。这种与学习内容有联系的评价形式,能极大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满足学生竞争、挑战的心理需求,有效发挥评价的反馈、诊断和激励作用。

(七)、遵循小学生特点,开展课堂活动。

虽然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但他们依然具有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表演展示自己等特点。为此,教师在本课:校长与老师对白,教师与工人对白,当今篮球技巧等精彩片段处,设计了让学生化妆进行角色表演和开展TPR活动,以此激发学生兴趣,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

(八)、引导学生总结方法,将探究活动向课外延伸。

引导学生归纳本课所得,把知识系统化,结构化,总结出本课学法just listening----listening with pictures-----reading-----discussion,同时引导学生以教材为凭借,把探究活动向课外延伸,为此我留了If you are interested in the basketball.You can collect more information about basketball and perfect your reading notes!If you are interested in the other ballgames, you can find out the history of them.We can make a book about the source of ballgames.(布置学生收集更多球类起源信息或其它感兴趣的运动项目,如中国传统的风筝、空竹等起源的故事资料收集,形式可以组为单位、自愿结合或个人独立完成均可)的作业。倡导学生通过调查,采访,查阅文献资料观看录像资料和上网等形式,获取了更多的知识,将探究活动向课堂外延伸,培养学生学会借助工具、资源自主学习的学习策略 探究型教学设计案例-《自由落体运动》

新一轮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高中物理新教材增设了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从根本上有别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知识和获取知识的能力。这是一次学习的革命,这也是一次教学的革命。

目前,研究性学习在课堂上主要表现为知识探究型模式,在课外则表现为课题研究型模式。前者主要是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索以弄清某一知识点的形成、发展以及应用。本文以“自由落体运动”一节为案例,浅谈这种模式是怎样通过师生互动来强化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使学生获得科学探究的体验的。

1、教学流程实录

1.1创设问题情景

师:(演示)把一个网球用细线悬挂在铁架台上,用剪刀剪断细线,可观察到网球迅速下落。(意在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师:(问)物体的下落现象司空见惯,随处可见。你们知道为什么会落向地面吗?(意在引起知识回忆,启动课堂气氛)

生:受到地球重力的作用。

师:那么不同的物体下落的快慢都相同吗?

生:(议论纷纷,观点不一)

师:(不作正面点评)要知道这个问题的谜底就让我们利用桌上的器材来做一番探索吧!

1.2确定实验方案

教师先介绍每个实验桌上有硬币、塑料板、薄纸片、大泡沫块、小纸团等。然后提议同桌两人商量一下采取什么样的实验方案。在学生讨论中,老师巡视并随机抽问几组同学们的商量结果。大多数同学都会正确选择让两个物体等高同时下落,反复比较各次运动的差异。这正是“比较法”和“控制变量法”等实验思想的体现。

1.3定性实验探索

学生开始自主探索,他们通过广泛动手操作和观察与提供的物理环境发生直接而又频繁的作用。常常是刚得到的结论,又立即被新的事实所否定,同学们的原有认知结构不断被更新和重建,探究气氛异常活跃。

1.4成果交流点评

在学生已有感知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广泛发表观点,经过集体讨论后达成如下共识:(1)下落运动是一个加速运动;(2)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不是决定其下落快慢的唯一因素;(3)所受阻力的大小直接影响着物体下落的快慢;(4)当阻力影响相对较小时不同物体的下落趋于同样的快慢。

为了进一步证实观点(4)的正确性,教师再做演示实验:当牛顿管中的空气被抽去后,可观察到羽毛片和金属片下落得一样快。学生对此实验结果很能接受并非常满意。教师顺势引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水到渠成。

1.5问题引向深入

师:(问)物体下落过程中受到重力作用,速度越来越快。我们来猜想一下,它可能是一种什么性质的直线运动呢? 生:(猜测)匀加速直线运动„„

师:有这种可能性。下面我们再利用另一套实验器材来做一番探索吧!

1.6定量实验研究

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定量探索。让下端固定重物的纸带穿过固定在桌边的竖直面上的打点计时器,通电后静止释放重物,可获得一条打有计数点的纸带,分析记数点间的距离可确定:(1)它是否是匀加速直线运动?(2)如果是,那么下落的加速度为多少?

1.7成果交流总结

各组纷纷汇报成果,教师总结归纳:(1)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我们已经证实了它是匀加速直线运动,且加速度为9.8m/ s2左右。(2)既然是匀变速直线运动,那么有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对它也适用,只是它的加速度为一定值,可用“g”来表示,称为自由落体加速度。

1.8课外延伸拓展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作一简单小结,并充分肯定同学们的探索精神和实验成果。在此基础上布置课外延伸的拓展性内容。(1)思考:我们在测量自由落体的加速度时,主要误差来源于哪里?其他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测定g的值?(2)阅读:课本39页材料,了解历史上科学家又是怎样对物体的下落运动进行研究的;(3)动手做:课本38页的小实验看看谁的动作反应更敏捷。

2、教学行为反思

2.1两种教学模式的比较

比较传统型教学与研究型教学的过程设计,可以看到它们在教学主线、师生互动、学习目标能力培养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传统型教学过程环节设计如下:

传统型教学模式,学生也参与了一些活动,但总体上教师一直处于主导和主体双重地位,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即偏重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解题训练,教学手段单

一、陈旧,学习氛围沉闷。教师的演示代替了学生的动手,教师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的主体活动,教师的分析代替了学生的思维,学生似乎只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其教学模式可以用“接受——理解——巩固——解题”来表示,学生的思维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很难得到培养。研究型教学过程环节设计如下:

研究型教学模式,教师成了学生的助手和导师,学生则一直处于探索新知识的主体地位。他们动手、动眼、动脑、动口。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乐趣。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物理知识体系的构建还是物理问题的实验研究。都非常重视学生的内心体验与主动参与。体现为“参与一一体验一一内化——外延”的新模式。具有开放性特点。它能使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都得到进一步提升还有助于学生潜能的发挥。

2.2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学习要由单纯积累知识向探求知识转变。由论证知识的结构向获取知识的科学过程转变,问题教学已构成了研究性学习的最大特点。始终以问题的发展、研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和主体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要的任务是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要精心设计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和应用过程,通过学生自己的实验、观察、分析、总结等一系列活动,发现物理现象和探索物理规律。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探索性的学习。这要求教师的角色必须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化。从知识的权威者转变为学生问题研究的参与者;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从仅仅关注教科书转变为关注学科知识与实践的联系。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主要是通过书面作业和考试,较侧重于对知识的考查,分数的高低作为学生学习情况的标志。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重在学生的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上,以学生的原有水平作为参照物,要多侧面、多渠道地进行评价,要充分发挥好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在评价理念上,要更重视过程、重视应用、重视体验和重视参与。

总之,研究性学习舍弃了传统接受性学习的缺陷。着眼于科学态度的培养、科研方向的学习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更强调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既要当好“导演”,又要当好“观众”,努力把课堂这一“舞台”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创造成功,走向成功。

第四篇:探究型教学设计案例

探究型教学设计案例-《数学广角—排列组合》

一、创造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情境:同学们喜欢去广场吗?今天我们也要到一个有意思的地方,哪呢?那里没有好吃的,好玩的,但是那里有趣的数学问题等我们开动我们聪明的小脑袋瓜儿去解决,想去吗?在去之前,我们先打扮一下自己,穿上漂亮的衣服,老师这有四件衣服(课件)你喜欢那套衣服?同学们有这么多的选择。那到底能搭配多少套呢?拿出手中的学具摆摆看。同学们表现的真不错,你喜欢那一套,我们就在心理穿上你喜欢的衣服去数学广角了。

问题:数学广角的大门是由1和2 这两个数字摆成的两位数,这道门的密码可能是那些数?问题一提出,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

问题:数学广角里有这么多好玩的,数字乐园、生活乐园、运动乐园,我们先到哪玩呢?

先到数字乐园,你们可以把1、2、3、三个数变成不同的两位数吗? 同学们纷纷举手,课堂气氛十分热烈,但在说自己组成的数时没有按排列组合的方法说,所以学生在说的过程中经常有说重复的数。

二、适当引导,组织学生探究

这时,我请同学两人一组分工合作,一人拿出数学卡片摆,另一人就在纸上把摆的数字记录下来,看看哪个组写的最多最全。一组汇报:12、31、23、13、我问有没有不同意见 另一组说还有21、32 我及时的进行评价观察的真仔细!要想排列的数不重复又不遗漏,你有什么好办法?

生1:把1放在十位上可以组成12、13,再把2放在十位上组成21、31。师:谁按照他说的规律,接着写出两位数? 生:把3放在十位上组成31、32。

生:我摆出12,然后在颠倒就是21,再摆出23,颠倒后是32,再摆13,颠倒就是31。一共可以摆出六位数。

生:我把1放在个位上组成21、31,在把2放在个位上,组成12、32,把3放在个位上,组成13、23。我鼓励同学们真棒,摆出了这么多的两位数,更可贵的是大家发现了这么多不重不漏的有序的好方法。

全班学生也为自己精彩的表现拍手叫好。

三、学以致用,鼓励每位学生体验成功 我们来到了一家商店,这件商品1元5角,你打算怎样付钱呢?把你准备的钱举起来。同学们说出了自己不同的付钱方法,得到了同学们的赞同。

四、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游玩了数学广角,你们玩的开心吗?除了开心之外,还有什么收获?

学生1:我知道了怎样排列数字才能不重复又不遗漏。学生2:我知道了生活中也经常用到排列和组合。

教师:数学无处不在,生活中离不开数学,学好数学又能应用于实践,学好数学能使你更聪明。

五、评价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注意设疑,引导学生合作,通过这一次研究性学习,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等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学得轻松,学会探索,学会学习。

评语: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使用情境性问题教学,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这节课以“情境——问题——探究——反思——提高——应用”为主线,情境来于实际生活,使学生能深切地感受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离不开。学好数学又能应用于实践,学好数学能使学生更聪明,这节课设计新颖,别开生面地呈现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新路子。

2、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民主 学生始终处在一种紧张与和谐、团结与协作、民主与平等的教学氛围中学习,让学生体验到他们才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气氛很活跃,学习劲头高涨,学习效果很好。

3、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新型学习方式

教师的角色已由过去的传授者变为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根据本节的内容特点,教师无需过多讲解,只需引导、组织学生活动,并真正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

4、通过这一次研究性学习,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等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学得轻松,学会探索,学会学习。

第五篇:探究型教学设计案例-《春》

探究型教学设计案例-《春》

光华中学 刘佳丽

一、案例的背景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的目标强调,阅读教学应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个性化的阅读,注重情感的熏陶和审美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究意识。在传统教学中,阅读教学以任务型教学为主,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甚至也出现了教师给答案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和独立阅读的能力以及合作的意识根本未能得到提高。因为传统观念的束缚,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落实知识点,很少会注意这一方面的渗透。

《春》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阅读课文。前两个单元分别是教会学生感悟人生、珍爱生命,而本单元则是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领略自然风光。单元中的每篇课文无一不向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学习这几篇课文既是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途径,又是一次美的巡礼;从中既可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受到美的熏陶。

《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春,本来是自然界的一个季节概念,本文却赋予它以感情和生命,作者朱自清先生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用诗的笔调,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抒写出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这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更是一曲春的赞歌。

二、案例的过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培养有感情的朗诵能力,背诵这篇文章。

2.学会抓住春天景物的特点,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描绘春天美景。3.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的运用

4.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有感情的诵读,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画面美,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领悟,写好景物要学会细致的观察,抓住事物特点,用鲜明准确生动的语言,和多种的修辞方法

2、难点:读出感情,用声音来塑造春天的形象,积累体验培养语感,传达内心感受。

(三)教学设想

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采用自主预习、合作探究、讨论总结、朗读品味的方法加以落实、课时安排为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情感导入——回忆春天

当树叶泛黄、秋风习习的时候,北飞的大雁又让人想起了绿意盎然的春天。同学们,你们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请用一句饱含情感的话说说你对春天的感受?(生答略,教师可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总结,并自然引出下面的过渡语。)

〘设计说明〙唤取学生对春天美好的感受,设计一个较好的教学环境,为课文教学作情感铺垫。

(二)理清思路——感受春天

1.老师配乐范读课文。思考: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关于春天的几幅图画?

〘设计说明〙莱辛说:“凡是我们在艺术作品里发现美的东西,并不是直接由眼睛,而是由想象力通过眼睛发现为美的。”导语引导着学生回忆春天,现在则是通过声音把学生引入春天的佳境,这样文质优美、简洁明快的散文,不必象以往急着去介绍作者,检查生字词,而应该创设一种教学环境,让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随着音乐,让学生静静聆听,闭目想象,让思绪飞出教室,飞进春意盎然的大自然,去采撷那一片片美丽诱人的春色。

2.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思考:朱自清写《春》时带着一种什么样的情感?(从课文中找出依据)

〘设计说明〙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白全文的结构思路,即“盼春——绘春——颂春”。

赞美、喜爱之情融于景物之中,在他的笔下,所有的景物——小草,花儿,柔风,细雨,无不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以至于也撩拨起我们的喜爱之情。那么,这五幅春景图中你最喜欢哪一幅?反复朗读,读出作者所蕴涵的思想感情。〘设计说明〙根据抒情散文的特点,本文宜多读少讲,以读代讲,以读导学,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活动中细细品味本文节奏明快、朴实清新、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寓教于读,寓学于读中,使学生如临其境,展开联想,创造形象思维,与作者产生共鸣。

2.精心潜读:

同学们读的好源于朱自清先生的文章美,你能找出他语言的精彩之处吗?(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提示〗语言赏析的切入点:①抓关键词

②抓主旨句

③抓修辞句

④抓感情或含义深刻句

方法:圈点勾画

〘设计说明〙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设计这一步骤旨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思考的能力,同时再从独立转向合作、探究,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质疑、相互启发,这样就形成了多维态势的交流,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通过这一过程,同学们针对自己喜爱的图画,抓住重点的字词句,仔细品味赏析,真正体味到了《春》一文准确生动、朴实鲜活、异常精美的语言。

3.配乐朗读:

朱自清先生不愧是一位“丹青”高手,他通过细致的观察,用心灵,通过含情的画笔,描绘了春天的各种景物,赋予他们以鲜明的感****彩。让我们追随着作者的思路,把握作者的感情脉搏,调集起我们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去朗读全文。(放音乐,学生自由朗读)

〘设计说明〙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体会作品的意境、风格,读出对春天的由衷的赞美。

(四)质疑反思

1.你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设计说明〙学生讨论后,可以向老师质疑,也可以向同学提问,以形成对文章的进一步学习与探讨。

2.阅读了本文,你的感受是什么?面对这大好春色,你准备做些什么?

〘设计说明〙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应该注意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这一环节的设计突出了文章主题,使学生领悟文章主旨,培养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五)审美训练

1.拓展延伸——畅谈春天:

有人说“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有人说“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还有人说“春天是个美丽活泼的仙子”……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同学们可以将自己搜集的关于春天的诗文互相交流。

〘设计说明〙新《课标》指出中学生应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这一环节就考察了学生在这方面的动手能力。同时,学生运用自主或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引向丰富多彩的更大空间,使课内外结合,丰富学生知识,培养他们全面的语文素养。而且在展示作品过程中,让他们体会成功的欢乐。

2.学以致用——歌咏四季:

刚才我们为那一片片美丽的春光所陶醉,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为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动。春天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在我们惊叹这些作家精彩的文笔的同时,你是否也有一些跃跃欲试,想要小试牛刀呢?今天老师就给大家一个展示自己文采的平台。

仿写练笔:仿照文中的某一幅图画,以夏、秋、冬为话题,写一段话,字数不限。

〘设计说明〙这是学生学习迁移的过程,读写听说关键是要落在写上。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新《课标》要求学生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这一环节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六)结束语

法国雕刻家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春天是美丽的,大自然中美丽的景物比比皆是。希望同学们能用你的眼睛去发现美,用你的心灵去感受美,用你的笔去描绘美!

五、案例反思

《春》一文的教学实践,让我坚信可以建立语文学科通向其他学科的互连网。语文作为母语,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今后我不仅尝试用音乐语言、美术语言去阐释语文课文,还尝试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仅就语言学习而言,可以从历史中学习语言的描述性,从数学中学习语言的逻辑性,从物理中学习语言的精确性,从法律中学习语言的严密性,从哲学中学习语言的深邃性。这些更有待在今后的教学中去实践。

下载探究型教学设计案例 第六师范附属小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探究型教学设计案例 第六师范附属小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探究型教学设计案例(推荐阅读)

    探究型教学设计案例-《氯气与水的反应、氯水的成分》 敦化市第二中学 朴光海 所谓探究性学习是由学生在学习和社会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选择课题、设计方案,通过自主探究,收集......

    探究型教学设计案例养花

    探究型教学设计案例 《养花》 一、案例分析: 《养花》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1956年12月12日发表在《文汇报》上的一篇散文。文中讲述了老舍在养花劳动中的苦与乐,表达了......

    探究型教学设计案例-《乌鸦喝水》

    探究型教学设计案例-《乌鸦喝水》 农安县实验小学 王敏智 一、教学理念 《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中指出: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创造性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

    探究型教学设计案例-《化学实验》

    化学实验讲解课 教案 教学目的: 1.认识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重要性。 2.复习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3.化学探究性实验方案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教学重点: 化学探究性实验......

    探究型教学设计(范文大全)

    凡卡 五年级 语文 情境 | 任务 | 成果 | 资源 | 评估 情境: 同学们,我们现在都是孩子,那你们现在都过着怎样的生活呢?(好,吃好的,穿好的……)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见一位生活在旧社......

    探究型教学设计

    探究型教学设计-《How do you deal with our problems ?》 长春市晨宇希望中学 张月明 探究型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

    数学探究型教学设计

    数学探究型教学设计 从分数到分式 小学阶段已经学习过分数,学生头脑中已形成了分数的相关知识,知道分数的分子,分母都是具体的数。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用学习分数......

    草船借箭探究型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探究型教学设计科目:语文 授课年级:六年级 设计理念 探究性学习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当前还处在一个探讨、摸索的过程之中。就内容而言,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