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教案《总复习》教学设计(精选5篇)

时间:2019-05-12 23:00: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六年级数学教案《总复习》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六年级数学教案《总复习》教学设计》。

第一篇:六年级数学教案《总复习》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教案《总复习》教学设计

本单元全面、系统地复习小学阶段教学的数学知识,内容很多。仍然分四个领域编排,每个领域又分成若干段,有利于突出各段的复习重点,进一步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重要的思想方法。

复习每段的知识,设计了两个栏目。先是整理与反思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回忆这段里的主要知识内容,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优化、完善认知结构。然后是练习与实践,安排一些习题让学生解答,更好地掌握、应用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两个栏目既是教材的编写设计,也是复习的主要活动。

一、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分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式与方程、正比例和反比例四段编排。

1.数的认识复习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意义和计数方法,这些数的联系与区别;分数性质、小数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有关倍数和因数的知识;数的实际应用。

在数轴上填整数、小数、分数,理解数的意义和相互关系。第83页第1题在数轴上填数,可以看到:负数与正数是方向相反的数,正数大于0,页数小于0;把整数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是分数;分子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可以与整数相互改写;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可以与小数相互改写。

结合具体素材读、写多位数,改变数的计数单位,求近似数。第6题通过写多位数,复习十进制计数法,包括计数单位、数位顺序、数位分级、多位数的组成等。第9题把读多位数、改变多位数的计数单位、求多位数的近似数以及比较多位数的大小结合起来,进一步突出数的意义。读多位数一般先分级,还要遵循读数的规则,尤其是数里的0的读法规定。改变多位数的计数单位与求多位数的近似数能方便应用和表示,改变计数单位没有改变数的大小,求近似数一般使用四舍五入法。比较数的大小可以凭数感,也可以分析数的组成,两者结合效果会更好些。四个省的面积用平方千米为单位,用到整数;用万平方千米为单位,用到小数。这里还带着复习小数的知识,包括计数方法、读写方法、比较大小的方法等。

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性质、小数性质改写数与式。第7、8两题移动小数点的位置,计算小数乘(或除以)10、100、1000,这些知识常用于名数的化与聚,还是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联结点。第11题先复习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基本性质。再应用这些知识进行小数、分数、百分数的相互改写。

数形结合,发展数感。第13题直观看出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把分数改写成百分数,体会分数与百分数都能表示一个数与另一个数的倍数关系。第5题的(3)显现了分数还能表示具体的数量,而百分数不能。第14题把五个百分数填到扇形统计图上,从形的直观估计数有多大,用数刻画每个扇形与整个圆的关系。

用卡片摆数,复习倍数和因数的知识。第10题用四张数字卡片摆两位数,利用摆出的数复习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的概念,回忆2、3、5的倍数的特征,以及公倍数、公因数的含义。把许多知识融合在一个活动之中,使知识不孤立,复习不枯燥。

感受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练习与实践里的习题,大多数都取材于现实生活。应注意第3、4两题,在车票、商品标识以及报纸、网络上寻找数的信息,体会数的具体含义,感受数能表示数量的多少,也能表示次序或用于编码。

2.数的运算复习四则计算的意义和算法,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在整理笔算方法的同时,重视口算和估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应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发展思路。

应该掌握的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以及相应的小数加、减法;百以内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以及相应的小数乘、除法;容易计算的分数加、减、乘、除法。

应该掌握的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相应的小数加、减法;三位数乘或除以两位数,相应的小数乘、除法;比较简单的分数四则计算。

应该掌握的估算。把参加运算的数看作它最接近的整

十、整百、整千数,口算整

十、百、千数的四则计算,估计得数大约是多少。

灵活选择计算方式。解答第88页第5题里的各个问题,要求学生能口算则口算、要笔算则笔算,大数目用计算器算。选用适宜的计算方法是计算能力的表现,提高了计算效率。

主动采用简便运算。运算律是加法、乘法的固有规律,应用运算律改变了原来的运算顺序,在特殊条件下能使计算简便。先复习运算顺序,再复习运算律,要深入理解运算律的内容和作用,把握简便运算的条件与时机。第89页1~3题分两个层次编排,前两道题分别按运算顺序和运算律计算,体会知识的应用。第3题把前两题的内容综合起来,增加了选择性,通过选用合适的算法,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解决实际问题。解决的实际问题,有四、五年级教学的,多数是六年级教学的。复习解决实际问题要加强数量关系,突出解题思路。挖掘条件间的联系,进行信息的再加工;沟通未知与已知的联系,规划解题的步骤。充分利用分数、百分数的概念进行推理,充分利用题组体会不同问题的内在联系。第11、12题的信息量大,解决的问题多,与生活联系紧。要鼓励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并解答,交流解题的体验,自己再提出和解决一些问题,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3.式与方程复习字母表示数,等式与方程的概念,等式性质和解方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体验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掌握书写规则。用字母表示数能简约而概括地描述数量关系、运算律、计算公式......是初步的符号化与模型思想。让学生举出一些用字母表示数的例子,引起回忆。练习与实践第1题,要严格遵守字母表示数的书写规则,体会字母表示数的好处。

应用等式性质解方程。小学阶段的方程一般有三个特点:方程里只有一个或两个运算符号(包括省略未写的乘号);未知数不在减数或除数的位置上;根据等式的性质求解。

列方程解答实际问题。有些问题如果列算式计算,思路曲折、列式困难,如果列方程解答显得顺畅、方便。这些问题里要求的数量经常是倍数关系中的一倍数,分数或百分数问题的单位1,以及其他数量关系式中的乘数。如练习与实践第3、4、5、7、8题等。

第6题利用码与厘米的换算关系,把码数与厘米数相互换算,体会什么时候列算式,什么时候列方程。

4.正比例和反比例复习比的意义和性质,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有关比例尺的知识。

用测量、调查获得的数据或统计表里的数据写出比、体会比的意义。两个数相比可以看作这两个数相除。如果两个数属于同类量,它们的比值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教材让学生在写出比的活动中体会比的意义,写比所需要的两个数,通过调查、测量获得,或者到统计表里提取。组成的比要化简或者求比值,这就复习了比与除法的关系以及比的基本性质。

通过组成比例,体会比例和比的联系与区别,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这句话讲述了什么是比例,也指出了比例和比的联系。比例由两个比组成,每个比都有前项和后项。因此,比例有四个项,即两个外项与两个内项。第3题先写出四个比,再估计哪两个比能组成比例,还要计算验证。估计与验证都围绕比值是否相等进行,比例的意义得到了回忆和加强。

通过判断,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正比例和反比例都是本册教科书刚教学的内容,第95、96页的7~9题判断两种量成不成正比例、成不成反比例,复习概念。第7题的两张表格给出两种相关联量的若干组相对应的数,通过写比、求比值或者列乘式、算出积,作出相应的判断。重温认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过程,细致地回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第8题的判断稍抽象些,对加强数学概念,开展有条理的思考很有益处。第9题里有三个内容,依次是利用图像上的数据,判断行驶路程与耗油量成不成正比例;利用已有的图像估计行驶75千米大约用多少升油;画出汽车在市区行驶时的正比例图像。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复习比例尺的知识。复习比例尺的知识仅编排一道题,利用平面图的比例尺和量出的图上距离,计算相应的实际距离。教学第10题要说说这幅平面图的比例尺和具体含义,从线段比例尺得出数值比例尺,回忆比例尺的意义和算法。要通过解题归纳求实际距离的方法及注意点,还要说说怎样求图上距离。

二、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分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三段编排。

1.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按线-角-形-体的顺序整理知识,把形、体的特征与求积计算结合复习。

回忆直线、射线、线段的特征,整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小学数学里,把直的、有两个端点的线称为线段,线段向一端无限延长得到射线,向两端无限延长得到直线。这些既是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也是它们的关系。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互相平行或相交,垂直是特殊的相交。

练习与实践第2~4题还复习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等知识。

整理学过的角,用工具度量角的度数、画垂线与平行线,再认平面图形的底和高。教材要求围绕角的顶点旋转角的一条边,整理学过的角,把各类角的名称、图形与特征填写在第98页的表格里。第99页第6题测量三个角的度数,左边的那个角使用量角器比较方便,右边的角稍麻烦些。第7题画长方形、画圆的两条互相垂直的直径、画平面图形的高,复习线段间的平行、垂直关系,以及使用工具度量长度和作图的方法。

复习三角形的知识,包括三角形的分类、边特殊的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内角和180等内容。第97页左边的集合图表示三角形的分类,在四年级(下册)教科书里出现过。右边的图表示等腰三角形是特殊的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这幅图在教材中第一次出现,教材提问等边三角形也是等腰三角形吗?帮助学生理解图的意思。

解答第99页第8题运用两个知识,一是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都大于第三边,二是等腰三角形的两腰一样长。第9题在应用三角形内角和180的同时,还应用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或比的知识。

按一般到特殊的线索整理四边形。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四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四边形。教材第98页分析图形间的一般与特殊关系,回忆整理各种特殊四边形的结构特点。要注意的是,梯形与平行四边形都是特殊的四边形,它们之间是并列关系,不存在一般与特殊关系。

回忆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的意义,常用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的所有边的长度和是它的周长,围成的面的大小是它的面积。教材让学生说说这些概念,复习周长与面积的意义。第101页第1题画出长10厘米的线段,复习长度单位厘米、分米和米。第2题折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复习面积单位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学过的长度单位还有千米、毫米,面积单位还有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复习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要突出1个单位是多长、多大,清晰表象;要整理相邻单位间的进率,进行简单的换算。

回忆学过的周长公式,整理面积公式。长方形、正方形是三年级教学的,那时只根据周长的意义计算,现在可以得出计算公式。整理各种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再次体验转化策略,深入理解各个公式的内涵,避免机械记忆。第101页第4、5两题简单应用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加强面积与周长的概念。第9题画出与长方形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进一步掌握面积公式,发展逆向推理的能力,应鼓励思路多样、画法多样。

计算面积,探索规律。第102页第10题,在同样大的正方形里,画1个最大的圆、画4个尽量大的圆或者9个尽量大的圆,每个图形的圆面积占正方形面积的百分比是相等的。第11题用枚举策略解决问题,在表格里能看出宽的变化、长的变化以及面积的变化,从而得到面积最大的围法。

复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回忆这些形体的特征,应在直观情境中,看着实物或者看着立体图形进行。画出这些几何体的三视图,画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把长方形、直角三角形旋转得到圆柱、圆锥,都是为了发展空间观念。第104页第4题寻找长方体的左视图,需要知道长方体的宽与高,这两个数据分别从正视图、上视图里得到。

回忆表面积、体积的意义,整理常用的体积单位。复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表面积要组织新的认知结构。首先理解表面积是每个几何形体所有面的面积总和,然后理解这些几何形体的表面积都是侧面积加两个底面积,侧面积都可以底面周长高计算。

物体的体积和容器的容积是两个概念,计算体积要在物体的外面量长度,计算容积要在容器的里面量长度。体积和容积的单位是一致的,常用的体积单位是立方米、立方分米(升)、立方厘米(毫升)。

回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整理体积公式。复习体积公式,在回忆推导过程的基础上,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计算整合成底面积高,便于记忆和应用。

练习与实践里注重体积计算的实际应用。第11、13题答案开放,富有挑战性,注重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的培养。

2.图形与变换复习轴对称图形,图形平移、旋转,图形放大、缩小。

提出两个问题,整理图形变换的方法。教材把图形变换分成两类情况,一类是平移与旋转,改变了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另一类是放大与缩小,改变了图形的大小,不改变图形的形状。整理与反思提出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回忆图形变换的知识。

在方格纸上画图,掌握图形变换的操作。练习与实践第2题复习图形变换的操作,画出图形A的另一半,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分别把图形B、C、D平移、旋转、放大,进一步掌握图形变换的方法。第3题是综合应用图形变换知识的创造性活动。第4题通过图形按1:2的比缩小,得到的图形面积与原来图形的比是1:4,加强对图形按比例放大、缩小的理解。

从图形变换的角度观察生活里的现象。第5题在四种瓷砖里选出两种拼图案,体会拼图案时的图形变换内容,还要利用图形变换设计图案。培养数学意识和审美情操。

3.图形与位置复习常用的确定位置的方法。

边回忆边整理。小学阶段教学了许多确定位置的方法,一、二年级用上、下、左、右,东、南、西、北等方位、方向描述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五年级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六年级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可见,确定位置的方法是逐渐教学、逐步提高的。总复习确定位置,先对已有方法回忆整理,以高年级教学的知识为主。

通过练习掌握知识。练习与实践里安排三道题,各题的内容很清楚。让学生通过解题回忆方法,进一步掌握方法。

三、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分统计、可能性两段编排。

1.统计复习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用统计表或统计图呈现数据,用统计量分析数据。教材通过整理与反思里的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回忆知识。收集数据的方法是调查,收集到的数据要分类整理,有时还要用符号记录。这些活动学生都进行过,现在只是简单回忆,学过的统计图有单式或复式条形图、折线图,以及扇形图。中位数、众数是本册教科书第七单元教学的,学生一般不会遗忘。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呈现数据。练习与实践第1题把两张统计表里的数据分别用条形图和折线图呈现,这是因为一组数据主要反映数量是多少,另一组数据反映数量的变化态势。通过选择合适的统计图,体会条形图与折线图各自的特点。

看懂复式条形图上的数据,利用数据分析、比较。第113页第2题是复式条形图,这样的图在以前教材中没有出现过。让学生把图上的数据填入统计表,培养读图的能力,以及利用数据分析、比较的习惯。

画复式折线图,进一步体会正比例关系。第114页第3题根据两辆汽车的行驶数据画折线统计图,其中一辆汽车行驶的时间与路程成正比例,另一辆不成正比例。这道题复习了画折线图的方法,进一步体会正比例关系的图像是一条直线。

看扇形图进行估计和计算,体会扇形图的特点。第114页第4题的扇形图里没有标注百分数,从图上能看出表示《故事天地》播音时间的扇形最大,超过圆面积的,小于圆面积的,由此能估计出《故事天地》大约播了多少时间。再分别计算《学法交流》的播音时间占每周播音时间的百分之几,《音乐欣赏》播音多少分钟,应用了百分数知识,体会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计算平均数和中位数,合理使用统计量。第115页第6题里有一组男生体重、一组女生体重的数据,分别计算每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复习了概念与算法。男生组体重的平均数与中位数相差较大,用中位数表示这组男生体重的一般情况合适些。

2.可能性重温不确定现象,用分数或百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在现实情境中体验确定与不确定的现象。第116页第1、2题里都有一定发生、不可能发生、可能发生三种现象,在可能发生里又有经常发生、偶尔发生两种情况。这两题重温确定现象与不确定现象,以及可能性有大、有小的认识。

用分数、百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第116页第3题里降水概率80%,由于80%比50%大得多,所以下雨的可能性很大。第117页第5题表示各次摸牌可能性的分数有大、有小,尤其是摸到红桃A的可能性与摸到A的可能性分别是和,体会分数能准确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用可能性的大小判断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在游戏规则里,如果每种现象发生的可能性都相等,这个规则是公平的;如果各种现象发生的可能性不相等,规则是不公平的。第117页第4题用这种思想判断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四、综合应用安排了四项活动。

四项活动有以下特点:

1.背景宽。《住房的变化》介绍我国城市人均居住面积2018~2000年的变化情况;《绿地面积》介绍我国2018~2000年人均绿地面积的变化情况、部分城市2018年的人均绿地面积、部分国家首都2018年的人均绿地面积;《保护水资源》介绍我国水资源的拥有量及人均占有量的情况。这些背景资料能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开展活动的兴趣,接受国情教育。

2.把统计活动作为主要内容和方法。每项活动都要收集数据,并通过计算加工数据;在统计表里或统计图上呈现数据;还要利用数据进行分析、判断,提出并解决问题。突出了统计是解决问题的常用方法。

3.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从自己家庭或全班同学家庭人均居住面积的逐年增多,旅游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内容的一部分,感受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在提高。从人均绿地面积以及日常生活中用水情况,体会创造良好生活环境和节约资源的重要。

第二篇: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1教学设计

总复习

第一课时 分数乘、除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118页总复习第1~5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倒数的意义,分数乘除法的关系,掌握分数乘、除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分数乘除法的计算。

2.能力目标:掌握比的意义,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比的基本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

3.情感目标:掌握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思路,能熟练地分析数量关系,正确地解决分数除法问题。

教学重点: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分步复习活动准备。

将学生课前就本节复习内容提出的知识性问题和难点问题分类整理,制成问题卡,交由3位学生主持复习。

师:同学们,经历了将近一个学期的学习,大家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为了帮大家更好地复习整理本节知识,我们请3位同学分别主持复习。现在请第一位主持人出场。

二、复习分数乘除法的知识。

(1)主持人持知识问题卡提出问题,分别指名回答。

分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与整数乘法相同吗?

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与整数除法相同吗?

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怎样的?

什么叫倒数?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2)主持人持难点问题卡提出问题,指名回答。

分数乘、除法的关系是怎样的?

分数除法的计算具体要注意几点?

0有倒数吗?为什么?1呢?

(3)教师组织学生活动

计算。

322573355 × =× =×18=÷ =÷45369104

(4)复习比的知识

第二位主持人提出问题,学生回答。

知识性问题:

什么叫比?比的各部分名称是怎样的?举例说明?

怎样求比值?

比与分数、除法有什么联系?

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怎样化简比?

难点问题:

为什么比的后项不能为0?

求比值与化简比有什么区别?

练习:

3÷4=()()=()12 =():32=12:()

说出下面每个比的前项、后项,并求出比值。2:50.6

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整数比.8:120.25:0.45

(5)复习解决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第三位主持人上场。

怎样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呢?

主持人点4名同学板演教材第118页第3、4、5题。

对4名学生做的情况进行评议。

对比观察第3题第(1)(2)小题。96÷0.3141847

1数量关系式是:原价× =现价 5

第(1)小题已知原价求现价,用乘法计算。第(2)小题已知现价求原价,用除法计算或用方程解。

学生归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规律。

单位“1”的量已知,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单位“1”的量未知,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验证第4、5题。

第4题,把地球总面积看作单位“1”,求单位“1”的量用除法计算。

第5题,先出示学生画的线段图。观察线段图结合理解:火车的速度已知,第1个单位“1”的量是火车的速度,求小汽车的速度用乘法计算,第二个单位“1”的量是喷气式飞机的速度,是未知的,要用除法计算。

主持人归纳:区分分数乘、除法问题,判断把谁看作单位“1”以及是已知还是未知,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此外还应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真正掌握知识。

师:归纳得真好。今天三位主持人在场上还有很多精彩表现,请同学们评一评。

三、应用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七第5题。

(2)完成练习二十七第10、11题。

(3)完成练习二十七第7、8题,学生做后汇报思路和方法。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活动,你的学习有什么新的收获?

第三篇:六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学设计

总复习---《位置与方向、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主备: 黄华英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112页“总复习”单元位置与方向、扇形统计图内容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来表示平面上的位置的方法,并能精确地描述位置和简单的路线图,以及两个点位置的相对性,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2.进一步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3.运用位置与方向、扇形统计图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会在生活中应用数学。

教学重点:综合运用位置与方向、扇形统计图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综合运用位置与方向、扇形统计图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教师: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位置与方向、扇形统计图的有关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相关内容(板书课题:位置与方向、扇形统计图复习课)

教师:十一黄金周,灿灿一家去国外旅游啦!乘坐的航班于北京时间8:30从北京起飞,预定16:25在马来西亚吉隆坡降落,中途需要经停(经停:不需要下飞机,只是飞机加油或上下乘客)。

二、延续情境,重点复习1.复习扇形统计图

教师:这是灿灿一家所在航班的乘客统计情况(课件出示扇形统计图)。(1)从统计图表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观察作答:中国的乘客最多。

教师:我们并不知道中国有多少乘客,你怎么一眼就看出来中国乘客最多的? 学生:因为中国乘客在扇形统计图中所占的百分比最多。

教师小结:是的,扇形统计图的优势就在于能清楚地反映出各部分数量与总量之间的关系(课件出示小结内容)

(2)算一算中国乘客的人数是多少? 学生独立完成并回答。12÷5%×63.75%=153。

答:中国乘客的人数是153。2.复习位置与方向

教师:航班于北京时间8:30从北京起飞,预定16:25在马来西亚吉隆坡降落,中途需要经停(经停:不需要下飞机,只是飞机加油或上下乘客)。

(1)根据世界地图,请你量一量,算一算北京在吉隆坡的什么位置,吉隆坡在北京的什么位置?

学生独立完成并回答。

教师小结:在解决两个点位置的相对性的问题时,我们要看清楚是以哪个点作为参照点,然后再以参照点作为标准,讲清楚方向与距离。

(2)飞机大致在北京西偏南40度1800千米处经停,请你画出飞机经停的位置。学生独立完成并展示作答结果。

教师小结:在画位置时,我们根据图上的线段比例尺可以算出1800千米在图上的对应距离是4 cm。然后以北京为参照点,画好方向和距离,并标好度数即可。

(3)达到吉隆坡后,灿灿他们第一天的旅游行程是环岛游。他们从吉隆坡出发,先向东行675 km,再往北偏东30度行540 km,最后往北行450 km,请你在图上画出环岛游的路线。

学生独立完成并展示作答结果。

教师小结:当我们画路线时,参照点是不断变动着的,我们应该找准参照点,准确画出方向和距离。

三、巩固练习,灵活应用 1.完成教材第114页第6题。

(1)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交流。

(2)说一说所在城市的空气质量以及在雾霾天的防护措施。2.完成教材第117页第17题。

(1)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交流。

(2)明确根据扇形统计图所给数据,算出石油总消费量是关键。3.完成教材第117页第14题。

(1)四人小组合作说一说四个小动物的位置。(2)鼓励学生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并互相交流。

四、全课总结,梳理脉络

师生共同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位置与方向和扇形统计图的哪些内容?知识点)教学反思:

(课件出示重要

总复习---《比和百分数》教学设计 主备人 黄华英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113至114页第2、3、5题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在经历对比中建立知识间联系的过程,掌握比和百分数的相关概念。2.在分析思考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关百分数、比的实际问题,能熟练地解决单位“1”已知或未知情况下的分数应用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理清比、分数、除法、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并加以区分和应用。教学难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能根据实际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教学准备:课件、练习纸。教学过程:

一、设计练习,导入复习1.习题引入

教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完成几个填空,你会做吗?(课件出示题目)

(1)甲的体重是乙的,甲的体重:乙的体重=():();

(2)请用百分数表示下列成语:

百战百胜()%;

百里挑一()%; 十拿九稳()%;

一举两得()%。2.点明课题

教师:同学们真厉害!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比和百分数的有关知识。今天复习的内容要比上节课的更复杂一点,你们对今天的学习有信心吗?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复习比的相关知识

(1)课件出示教材第113页第2题。

2:5

0.6:0.3

教师:先请同学说说比的意义。预设: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

教师:上述三个比你会读吗?请指出每个比的前项与后项。预设:2比5,2是比的前项,5是比的后项„„ 教师:你能求出它们的比值吗? 教师追问:你是怎么求的?

教师小结:只要把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的商就是比值,比值是一个数(整

数、小数、分数),不能写成比的一般形式。

教师提问:你能根据我们刚才所讲的知识独立完成这张表格吗?

(2)课件出示教材第115页练习二十三中第3题。

教师:比值大家都会求了,那化简比呢?我们赶紧来试试(课件出示题目),你们会化简吗?

8:12

0.25:0.45

提问:化简比的依据是什么?

:

预设: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教师小结:也就是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比。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回顾化简各类比的方法,一同完成下面这张表格:

2.复习百分数的有关知识(1)回顾百分数的意义

教师:关于比的知识我们复习了这么多,那对于百分数你又了解多少呢?先请同学来说一说你对这些百分数的理解: ①今天全校的出勤率是98%;

②某工厂去年产量为1200台,今年的产量增加了20%; ③某商场购买落地式电扇比吊扇少50%。

预设:出勤人数占总人数的98%,今年的产量比去年增加了20%„„

教师小结:同学们解释得非常棒!正确地理解百分数的含义,能帮助我们顺利地解决百分数的相关问题。(2)解决实际问题

王师傅计划4天加工零件640个,实际工作效率提高了10%,实际每天加工多少个零件? 教师:10%是什么意思?单位“1”是什么? 预设:实际工作效率比计划工作效率提高了10%。

教师:计划每天加工多少个零件咱们知道吗?不知道怎么求? 学生:640÷4=160(个)。教师:你是根据什么来列式的?

学生: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因为王师傅4天加工640个零件,640是工作总量,4天是工作时间。

教师:现在可以求出实际每天加工多少个零件了吗?(引导学生完成作答)(3)对比练习(课件出示教材第113页第3题)

教师:在解决有关分数、比和百分数的实际问题时,最关键的是找出单位“1”,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

①一件衬衣原价125元,现在降价。现在售价是多少元?(再把分数改写成百分数,引出第3小题)

②一件衬衣原价125元,现在降价20%。现在售价是多少元? 教师:单位“1”是什么?存在怎样的等量关系?

(4)分别把以上两个小题的条件和问题对换,引出第113页第3题的第2、4小题。

③一件衬衣降价后,售价为100元。这件衬衣原价是多少元? ④一件衬衣降价20%后,售价为100元。这件衬衣原价是多少元? 教师:找出单位“1”,说说等量关系。

(5)学生独立完成第113页第3题的第5小题和第6小题。

⑤一件衬衣售价为100元,一条长裤的价钱是这件衬衣的150%,这条长裤的价钱又是一双皮鞋的。这双皮鞋售价是多少元?

⑥一件衬衣售价为100元,一条长裤的价钱和这件衬衣的价钱之比是3:2。这条长裤售价是多少元?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应用方法,设计问题(课件出示教材第114页第5题主题图

教师:小组合作,根据图中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四个人分别花了多少钱?陈丽比刘玲多花了多少钱?„„

教师:假设没有方方买书的相关信息,能否知道陈丽花的钱是刘玲的几分之几? 2.利用所学,解决问题(课件出示练习二十三第11题第1小题)

用84 cm长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比是2:1。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宽分别是多少厘米?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按比分配问题的解题方法。归纳总结:

方法一:①先求出总份数;②求出一份是多少;③分别求出几份是多少。

方法二:①先求出总份数;②求出各部分占总份数的几分之几;③最后按照“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求出各部分的量。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教师:最后同学们赶紧来动动笔,看是否能顺利完成这几个练习。1.基本练习

(1)8÷16=4:()=()%=()(小数);(2)比90多20%的数是();90比()多20%。

2.提高练习(1)一堆沙子重240吨,一堆石子质量的堆石子重多少吨?

与沙子质量的60%相等。这(2)修路队修一段公路,已修的米数与未修的米数的比是4:5。如果再修60米,就正好修了一半。这段公路长多少米?

全班交流评价,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五、全课总结

教师:自己理一理,这节课我们巩固了哪些知识? 教学反思;

《圆的周长和面积》教学设计

主备人 黄华英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113页第4题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整理圆的性质、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等重点知识,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形成系统,能运用圆的知识熟练地解答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问题。

2.通过将圆的知识与其他知识进行整合,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自主探究圆与正方形的关系的学习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圆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教学难点:从探究活动过程中去发现圆与正方形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课件,学具。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梳理体系

直接揭题:今天我们来复习本学期所学习的圆的有关知识──“圆的周长和面积复习课”(板书课题:圆的周长和面积复习课)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圆的知识,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习了圆的哪些知识吗? 小组合作,让同学们把所学的知识整理一下,然后进行汇报。汇报交流,课件出示相关内容。(1)圆的认识: 圆心O:决定圆的位置; 直径d:决定圆的大小;

半径r:在同一圆内,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d=2r; 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2)圆的周长: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圆的周长。

圆周率:周长与直径的比,是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圆周长的计算:。

(3)圆的面积:

由长方形的面积来推导出圆的面积,近似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圆面积计算:。

圆环的面积:

二、基本练习,整合知识。

教师:刚才我们对本学期圆的相关知识进行了梳理,现在我们来看看下面几个问题,你能回答吗?

1.说说下面各题的最简整数比:

(1)一个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比是多少?(1:2)(2)一个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是多少?(:1)

(3)两个圆的半径分别是2 cm和3 cm,,它们的直径比是多少?(2:3)周长的比是多少?(2:3)面积的比是多少?(4:9)

2.一个公园是圆形布局,半径长1 km,圆心处念碑。公园共有四个门,每两个相邻的门之间有泥路相通,长约1.41 km。(课件出示题目情(1)这个公园的围墙有多长?

教师:请同学们思考,求公园的围墙的长度就是么求?(因为公园是一个圆形布局,所以求公园是求圆的周长,根据,=1 km,就能求出圆的周长是6.28 km。)

求什么?该怎围墙的长度就设立了一个纪一条笔直的水境)

(2)北门在南门的什么方向?距离南门多远?(引导学生观察后得出,北门在南门的正北方向,距离南门的距离就是直径的长度,是2 km。)

(3)如果公园里有一个半径为0.2 km的圆形小湖,这个公园的陆地面积是多少平方千米?(引导学生用大圆面积减去小圆的面积来进行计算,也可以利用圆环的面积来计算这个公园的面积。)

(4)请你再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试着解决。(引导学生不仅可以从四个门的位置和方向去提出数学问题,也可以从圆和正方形的关系方面去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解决。)

三、探究学习,培养能力

1.用三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白铁皮(边长是1.8 m)分别按下面三种方式剪出不同规格的圆片。(课件出示问题情境)

(1)每种规格中的一个圆片周长分别是多少?(引导学生观察每种规格的圆的周长之间的关系,及总周长之间的关系。)

(2)剪完圆后,哪张白铁皮剩下的废料多些?

教师:猜想一下剪完圆后哪一张白铁皮剩下的废料多些?你能用自己的方法来证明吗?(引导学生用数据说理,通过计算,引导学生探究其中的一般性原理,假设第一个圆的半

径是,某种剪法中剪掉的小圆的半径一定是,此时要剪掉个小圆,剪掉小圆的总面积为,即和第一个圆的面积相等。)

(3)根据以上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四、回顾总结,交流收获

教师:说说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或问题?

教学反思;

第四篇:六年级语文总复习教学设计

篇一:小学六年级语文毕业总复习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s版毕业总复习

教 学 设 计

一.汉语拼音

【复习要点】:

熟悉23个声母;24个韵母;16个整体认读音节;26个字母的大小写。

(1)掌握拼写规则:如j q x y与 ǖ 相拼,两点省略。

(2)区别两拼法和三拼法。

(3)能区别音节中的声母、韵母。

(4)熟悉六年级上下册生字,能读拼音写汉字。

(5)26个字母大小写能互化。

【复习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掌握汉语拼音的23个声母、24个韵母和16个整体认读音节。1.声母(23个):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z c s y w 2.韵母:(24个)

①单韵母(6个):a oeiu û

②复韵母(9个):ai ei ui ao ou iu ie ûe er(特殊韵母)

③前鼻韵母(5个):an en in un ûn ④后鼻韵母(4个):ang eng ing ong 3.整体认读音节(16个):

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ye yue yin yun yuan ying

二、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并按顺序背诵和默写26个大小写字母。

(1)大写: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2)小写: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第二课时

拼读规则

一、掌握拼读方法,能够熟练、准确地拼读音节,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阅读和学习普通话。

(1)两拼法: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gîu zào láng bâi qū gǎnhïng qí

构造狼 狈 驱赶 红旗

(2)三拼法:声轻介快韵母亮,三音连读很便当。piào liang qiǎo miào xiǎo jiàngbiün jiüng 漂 亮巧 妙 小将 边疆

二、读准声调。

字音的高、低、升、降变化叫声调,它是音节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很重要,有区别字义的作用。相同音节标上不同的声调就会产生不同的读音,也同时表示不同的意思。如: büo(包)báo(雹)bǎo(饱)bào(抱)。

普通话只有四种声调,分为阴平(-),阳平(),上声(),下声(),它们的读法是: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

三、读记标调口诀。

声调符号标在音节的主要母音上,可记口诀:看见a母不放过,没有a母找o、e、i、u并列标在后,单个韵母不用说;i上标调不写点,遇上轻声不标调。如:休会(xiū huì)。

四、认识隔音符号的作用和用法。

a o e开头折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如果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容易拼错的时候,就需要用隔音符号()隔开,如:

kùài(酷爱)--kuài(快)xÿün(西安)--xÿün(先)

五、注意û上的两点要省写规则。

拼读音节时,以û开头的韵母与声母j、q、x相拼时,û上的两点要省去,如:巨人(jù rãn),以û开头的韵母与声母n、l相拼时,û的两点不能省写,因为声母n、l还能与韵母u相拼。如陆地(lù dì)、绿地(lǜ dì)。

六、注意儿化音变。

“er(n)”作为词尾带在别的字后面,它不能单独构成一个音节,而是和前面一个音节连在一起,使前一音节的韵母带上一个卷舌动作的尾音,这叫儿化韵。拼写儿化韵时,只要在儿化音节的韵母之后加上一个“r”即可。如红花儿(hïng huür)。

七、掌握大写字母的用法。

①一个句子的开头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

如:yì tiáo dà yú yïu dào hǎi dǐ qù le。

②诗歌每一行开头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

如:chuáng qián mǐng yuâ guüng,yí shì dì shàng shuüng.③国名、地名等专用名词要连写,第一个字母要大写。

如:shànghǎi lánzhōu.④姓名算两个专用名词,姓和名第一个字母都要大写。

如:máo zã dōng.⑤图书封面、宣传标语、商标和商店名称等文字的拼写全用大写字母,这时可以不标声调。

如:jindashangsha。

第三、四课时

练习

新题型精练

1、按声母表顺序,在横线上写出声母。bm dn g h j xzh r c y

2、按要求将下列韵母重新归类。

a ai ao an ang o ou ong e ei er en eng i iu ie in ing u ui un ue un 单韵母:

复韵母:鼻韵母:

特殊韵母:

3、将下列字母按先后顺序重新排列在横线上,并在()内写出相应的小写字母。a f l d g q h b j e n i r y t z m x

4、读一读,写出下列词语中带点字的声母。

ÿ ǔàn üi áiâ ÿ

资源 阻力 暂 住 栽花 木材 测量私章 .......

ÿǔ àn üiáiâ ÿ

支援 主力 站住 摘花 木柴 车辆师长 .......

5、读一读,给下列词语中带点的字加上韵母,并标上声调。zhzh mx yq 诊治 长针 人民 红心 燕子 趣味 ...... zhzh m xyq 整治 长征 人名 红星 样子 气味 ......

6、在括号中用“√”,标出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欣赏(xÿn xūn)恬静(kuî tián)尊重(zūn zōng)...

专心(zuün zhuün)蹒跚(mánpán)质量(zhí zhì)...

出差(chüi chü)因为(wãiwâi)沮丧(zǔjǔ)...

树干(güngàn)屏住(bǐng píng)厦门(xià shà)...

瞅一瞅(chǒu qiǔ)憧憬(chōng chuáng)悼念(dào diào)...

咏梅(yǒng yún)灾难(nán nàn)蹲下(dūn dýng)...

搁(ký gý)板掀(xiün xuün)蜷(juán quán)缩 ...

麦穗(shuì suì)栅(zhà chã)栏 暖和(huo hã)...

削皮(xuý xiüo)剥削(xuýxiüo)喷香(pân pýn)...

勉强(qiáng qiǎng)丞相(xiüng xiàng)去处(chǔ chù)...

待会儿(düi dài)要挟(xiã jiá)出塞(sâsài)...

歼灭(jiün qiün)宝藏(zàng cáng)水花四溅(zhàn jiàn)...

惟妙惟肖(xiüo xiào)乃(nǎi lǎi)翁 炊(chuÿ cuÿ)烟 ...

山冈(güng gǎng)挑(tiǎo tiüo)战 火柴梗(gþng gþn)...

阻挠(ráo náo yáo)徘徊(hái huái huãi)筋脉(mâ mài mã).

自度其是(dù duï duî)创伤(chuüng chuàng)便宜(pián biàn)...

大厦(shà xià)着火(zhã zháo)名册(châ câ)...

血泊(pō bï)停泊(bǒ pō bï)宁愿(níng nìn)...

桌子(zǐ zÿ)沸腾(fù fâi)玉屑(xiâ xuâ)...

厚薄(bï báo)哨卡(qiǎ kǎ)埋怨(mái mán)...

慰藉(jiâ jí)风俗(xù sú)宿舍(xiǔ sù)...

酿酒(ráng niàng niáng)挨揍(zhîu zîu chîu)字贴(tiâ diã tiã)...

滥用(lán nàn làn)圈养(juàn quün qün)摩托(mï mō mǒ)...

7、看拼音写字、词。

yū dün zōng miǎo châ zhǎn(迂)回(耽)误(综)合(藐)视(撤)退(辗)转 xiâ shuàizÿ xùn liú lǎnzhün yǎnghuǒ yàn(卸)下(率)领(咨询)(浏览)(瞻仰)(火焰)màn yán kîng zhìmiǎn lìjuã jiàng jiþ pōu zhì huì(蔓延)(控制)(勉励)(倔强)(解剖)(智慧)hãn jÿxiōng tángküncâyïu rú zhýn chá zǔ náo(痕迹)(胸膛)(勘测)(犹如)(侦查)(阻挠)yì ránjùn gōngmiǎo shìmâi lìchüi chú dǐ yùyù(毅然)(竣工)(藐视)(魅力)(拆除)(抵御)赞(誉)châ dǐ kǒng bù yú xíng hïngluǒ chú

(彻底)(恐怖)(娱))乐(刑)场(鸿)毛赤(裸)(厨)房 pǎi hún yuànzhàn dǐng pìrǔ

(徘)徊灵(魂)抱(怨)精(湛)宝(鼎)(僻)静 侮(辱)

8、写出下列词语的拼音,注意正确应用大写字母。中 国 深 圳 故 宫 金 盾 西 服

黄 继 光西 单 商 场 兰州 阿 里 山

9、写出下面这首诗每行开头第一个拼音,注意正确应用大写字母。

花()园里篱()笆下

我()种下一株小红花 春()天的太阳当头照

春()天的小雨沙沙下 小()红花张嘴笑吟吟

10、读拼音,注意读准单舌音、翘舌音、前鼻音、后鼻章,并写出句子。yídào cányáng pū shuǐzhōng bàn jiüngsâ sâ bànjiüng hïng kþlián jiǔyuâchūsün yâ lùsìzhýn zhūyuâsì gōng 二.汉字

篇二: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总复习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总复习教案

(第13周)

第一课时

一、复习重点

扩句、缩句、给句子换个说法。

二、教学过程 1.复习缩句。

缩句就是把比较复杂的句子缩简,也就是去掉附加成分,留下主要成分,这样做,便于我们理解句子的主要意思。

例如,鲜红的太阳从东方慢慢地升起来了。缩句后变为:“太阳升起来了。”又如:洁白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在农家小院的屋顶上。缩句后变为:“雪花飘落在屋顶上。”怎样缩句呢?缩句时,读懂句子是关键,因为只有读懂句子,才能抓住句子的主要意思。如“用生命换来的教科书一直激励着我前进。”读后就要想一想这句话说的是“什么”?说的是“教科书”。是说“教科书怎么样呢”?“激励着我前进”。那么“用生命换来的珍贵的”是来说明什么的呢?是来说明教科书的。这样思考后,这句话就缩写成“教科书激励着我前进。”

做缩句练习时,如果有例句,就要先读例句,然后按例句要求去做。做完以后还要检查一下,看一看句子的意思改变没有,句子的主要成分全不全。2.复习扩句。

我们复习了缩句,自然也就明白了扩句是在句子的主干上添加枝叶,把话说得更明白,更生动,更具体。例如:雪花飘落在屋顶上。我们读了这个句子,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什么样的雪花?怎样飘落?飘落在什么样的屋顶上?扩句时我们在“雪花”前面加上“洁白”两个字,“洁白的雪花”在读者面前就有了雪花的洁白无瑕的样子。在“飘落”的前面加上“纷纷扬扬地”几个字,“洁白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扬”形象、具体地展现了雪花飘落的盛景。在“屋顶上”前面,加上“农家小院”几个字,这时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活的画面。

拿到一个句子,扩充哪些部分,要看题目的要求和例句。如“照样子,扩写下面的句子”就必须按例句的要求去扩充。看看例句扩充了句子的哪些部分,我们扩句时,也必须扩充哪些部分。如果没有例句,就可以扩充一或两部分。例如p14第五题,不但给我们举例,而且在需要扩充的词前面加上了括号就简单明确多了。

扩句时还要防止形容词的堆砌。例如:“同学们听讲。”有的同学这样扩充:数学班的同学们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地听讲。“专心致志”和“聚精会神”这两个形容词重复了。

扩充完句子,还要检查句子是否通顺,不要改变句子的意思。第二课时

一、复习改写句子。

改写句子练习,一是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二是把一般句子改成“把”字和“被”字句。做这两项练习时,都要先读例句,比较例句的异同。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时,要

注意句子的意思不能变,只是变换句式、标点和语气。复习时,还应该搞清楚“一般陈述句”、“把字句”和“被字句”这三种句式说的是一个意思,可以互换。如:“波涛卷走了泥沙。”“波涛把泥沙卷走了。”“泥沙被

波涛卷走了。”

通过句式的变换练习,同学们可以懂得用不同句式写一个意思,可以使句子的意思

表达得更准确,更生动。

二、巩固练习 1.照样子缩句。

例:一条清澈的小河奇迹般地出现在我的眼前。

小河出现在眼前。

(1)我的战友邱少云壮烈地牺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水田里绿油油的禾苗在微风的吹拂下点头微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扩句。

(2)汽车行驶在马路上。

()汽车()行驶在()马路上。

(3)解放军保卫祖国。

解放军()保卫()祖国。

(4)列车通过大桥。

()列车()通过()大桥。3.把下面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少先队员怎么能向困难低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姑娘纯洁的心灵,不正像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蕾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是和你们走的是同一条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照样子,把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能变。

例:大水冲走了八只大铁牛。

大水把八只大铁牛冲走了。

八只大铁牛被大水冲走了。

(1)我摔坏了陈明的小木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小的蛀虫毁坏了一艘大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黑暗吞没了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课时

一、复习重点

修改病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入句中。

二、教学过程

1.复习修改病句。

(1)掌握常用的几种修改符号。

(2)掌握修改病句的步骤。

病句常见的类型:成份残缺、搭配不当、重复罗嗦、词序混乱、语意混乱等等。修改时一般按照以下几个步骤:①认真读原句;②仔细找病因;③准确修改;④改

后检查。

2.复习常见的简单复句。

(1)读一读下面几句话,体会带点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①一个人不但要有远大理想,而且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

②如果要造箭,就应该把造箭的材料准备齐全。

③因为上王老师的课不拘谨,所以我才感觉到上学的乐趣。

④灰尘既把空气弄脏,又危害人类的健康。

⑤我所以要把这些东西全部捐献出来,是因为党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2)体会关联词语的用法。

第一句话“一个人不但要有远大理想,而且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在这句话中,后半部分的意思比前面的意思进了一层,我们称这种复句为递进关系的复句。第二句表示的是一种假设的情况,用上“如果??就”把前后两个意思有机地连在一起。第三句是因果关系。第四句中“把空气弄脏”和“危害人类健康”两者是同时存在的,称之为并列关系??这些复句的名称虽然不一定记住,但要通过读句子,体会句子前后部分的关系,对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入句中是非常必要的。

第四课时

巩固练习

1.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入括号内。

因为??所以 只要??就 不但??而且 如果??就

(1)大家()天天坚持读英语,成绩()会提高。

(2)刘英()自己学习成绩优秀,()热情帮助同学。

(3)()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有缺点,()不怕别人批评指出。2.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1)国庆晚会上,同学们表演了精彩的文艺节目和相声、舞蹈。

(2)这篇文章的词汇和句子都很丰富。(3)我们紧张的开始了建校劳动。

(4)大家的眼睛都集中在主席台上。

(5)我还差一年没有毕业。

(6)赖宁刻苦学习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第五课时

一、复习重点

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比喻句。

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根本不同的两种事物之间的相似点作比的修辞方法。我们学过的比喻句都是明喻。这些比喻句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句子中有要说明的事物;

二、有作比喻的事物;

三、有比喻词。如,“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在这句话中“长城”是要说明的事物;“长龙”是用作比喻的事物;“像”是比喻词。

比喻句中的要说明的事物和作比喻的事物并不是同一类的,但是它们有相似之处,“长城”和“长龙”的相同点是“长”。

文章中恰当地运用比喻,能够把抽象的东西说得具体形象,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从而收到形象生动、新鲜活泼、鲜明深刻的效果。

在十二册教材中,出现了很多比喻句,都是运用得非常贴切的。例如:

(1)可见这匹马几乎是四蹄离地,风驰电掣般的飞奔。

(2)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3)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4)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

(5)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

(6)他们说,蔺相如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

(7)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2.复习拟人句。

拟人就是把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事物,甚至抽象的概念当成人来写,使之具有人的思想感情、言论、行动、声音和笑貌,以便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具体的感觉。如“天空的星星快活地眨着眼睛。”把天空的星星当作淘气可爱的孩子写。

请读读下面的拟人句,体会一下运用拟人修辞方法的好处。

(1)几只小鹿在溪边散步,欣赏它们映在水里的影子。

(2)太阳公公还没有起床,天空一片昏暗。

(3)不知名的小虫“丝丝”地叫着,好像在说:“热啊,热啊!”

(4)水田里绿油油的禾苗在微风的吹拂下点头微笑。3.复习排比句。

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意思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密切关联,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方法。复习巩固对排比句的认识,首先要读句子,分别说说分句里连续用上了几个相同的词语。这几个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相似的地方(都是几个结构相似的句子并列在一起),然后再说说这些结构相似的句子所表达的内容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例如基础训练6第四题。第1句“黄继光感到指导员在望着他,战友们在望着他,祖国人民在望着他,朝鲜人民在望着他。”这句话中4个分句都是说黄继光感到许多人都在望着他。第2句“飞机在空中灵活地做着各种动作:时而盘旋上

升,时而俯冲下降,时而翻着跟头,时而侧身飞行??”这句话中4个分句都是说飞机在空中的各种动作。第3句“芦苇、蒲草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绿了;天空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蓝了;云朵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白了。”这几句都是说植物、景物倒映在水中的情景。

读一读下面的排比句,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1)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3)啊,梅家坞,这美丽的山村,是一个多么可爱的地方啊!我爱这青翠无边的茶田,我爱这秀美幽深的山谷,我爱这整齐宽阔的街道,我爱这敞亮明静的房屋,我爱这从村中间静静流过的清澈的小溪,我爱这像绿色云朵似的覆盖着村庄的树木。(4)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天山南北,传到白山黑水之间,传到大河长江之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第六课时

巩固练习

1.读句子,判断各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选择一种写在后面的括号里。排比 反问 设问 拟人 比喻 夸张

(1)天空中的星星快活地眨着眼睛。()

(3)世界上有没有给自己写信的人呢?有!他就是欧立希。()

(4)武松提起铁拳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力气只顾打。()

(5)真正的英雄,永远不知停顿,永远不知满足,永远要向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6)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7)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2.读句子,分别说说句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2)夕阳之下,浪涛像顽皮的小孩似地跳跃不定。

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_(3)河马的一对下门牙,不是向上长的,而是向前平行探出,好像两把铲子一样。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3.读句子,说说下面两句话中把什么当作什么来写的?

(1)蜜蜂嗡嗡地边歌边舞,点缀着这个宁静的小站。

(2)小狗黑黑用它那双水汪汪的大眼睛望着我,好像在说:“再见了,我的小主人!”把蜜蜂、小狗当作________来写。

篇三:六年级语文总复习教案

六年级语文总复习教案

设计理念:

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做到精讲精练。特别重视词、句的训练。: 目的要求:

1、掌握生字词语,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词义。

2、能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能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3、注意语言的积累。初步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每个积累运用中的读读背背,要求能理解并背诵。掌握一些常用句式。

4、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

5、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条理。能写读书笔记和其他常见的应用文。练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习作。

方法:边复习课本边做专项练习题

复习安排:

第一周复习内容

读课文,积累词语。

一、复习生字的拼音和多音字:要求读准声母、韵母、声调,能根据字义来定多音字的字音,懂得整体认读音节。

1、学生自由读课本上的生字的音,并能根据多音字的音进行组词。

2、教师相机指点学生 易错之处。

3、同桌互相检查字音的读准情况。

4、完成练习类型: ① 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字音:② 多音字注音组词

二、组词

1、形近字组词

师讲清:汉字的笔画繁多,结构复杂,构字方式多种多样,一定要注意每个汉字的细微差别,再看拼音写字

2、选字填空:要改正错别字,就要看所写的字有没有增多、减少、改变笔画,还要看所写的字有没有受同音字、形近字、左右字的影响,有没有受方言的影响。

3、改正词语或句子中的错别字。

三:完成专项复习题

第二周复习内容

一、复习查字典。小学生要学会两种检字法:音序查字水法和部首查这字法。有些字如果部首不明显,知道它的读音,就用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要能正确判断字的部首。

1、用音序查下列字:

2、用部首查字法查下列字

二、词语的理解

确切地理解词语的意思,是准确运用词语、表达句意的关键。要学会联系句子的实际来解释词语的方法。一词多义的词语,更应该把它置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其含意。

三、词语的准确运用。准确地搭配词语。词语的搭配主要有主谓搭配、动宾搭配、偏正搭配等。完成这类练习时,要认真分析例题,看看它们是属哪一种类型的。

三:完成专项复习题

第三周复习内容

一、量词 的准确使用

二、近义词 的辨析和运用

汉语的词汇极为丰富,意思相近的词语就非常多,我们要仔细比较它们的差别。

1、出词语的近义词。

2、选择近义词填空空。

三、反义词的认识和积累

反义词指的是意思相反或意思相对的一组词语。积累反义词,应注意几点:一是不能用加否定词的方式来表示。二是不要以为所有的词都有它的反义词。能找到反义词的多半是形容词或动词,其它词很少有它的反义词。三是有的词不止有一个反义词。

四、句子复习的双基要求:

1、会用常用的词语和关联词造句。

2、会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较深的或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

3、会扩充和缩短句子。

4、会修改比较明显的病句。

5、能认识六种修辞手法。

6、会变换几种常见的句式。

五、句子的扩充和缩短。

扩充句子时,注意:所加上的词语与主干搭配要准确,答题时,要按题目要求来进行,注意看提供的例子。

缩短句子时要把句子中的枝叶尽可能地删去,但不能动它的主干。六:完成专项复习题

第四周复习内容

一、句子的修辞。小学阶段要求掌握下列修辞手法:比喻 拟人 排比夸张反问设问。

二、关联词。

三、修改病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用词不当、搭配不当、词序颠倒、重复累赘、指代不明、前后矛盾、不合事理。请修改下列病句。

四、句子的改写。

句子的改写就是把原来句子的形式按一定规律给予变化。但它的意思不变。

1、“把”字句或“被”字句的改写。

2、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互换改写。

把反问改为陈述句,就要加上否定词(不、无、没有等),句末去掉语气词,同时把问号改为句号。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就是把陈述句中原有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者将原有的否定词改为肯定词,有时也可以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边加上“难道、怎么”等词加重反问语气;句末相应加上语气助词(呢、吗、么)标点改用问号。

五、按要求写句子。

1、请写二组对偶句。

3、请写出歇后语。

4、写出你喜欢的春联。

六:完成专项复习题

第五—六周复习内容

一、复习课文内容。

1、背诵课后要求背诵的课文。《桂林山水》、《古诗三首》、《长征》、《一夜的工作》、《学弈》、《两小儿辨日》

2、默写课文:《竹石》、《石灰吟》《泊船瓜洲》《游子吟》。

4、积累运用中的“读读背背”。

二、口语交际。要从启发兴趣、激发交际欲望入手,明确围绕什么话题交流、讨论或辩论,要尽可能地积极参与,在双向或多向的互动中活跃思维,提高自己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

三、习作训练。

第五篇:六年级下册总复习《估算》教学设计

《估算》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整理和复习估算的方法,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2.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和策略,养成估算的习惯。

3.培养估算意识,发展估算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整理和复习估算的方法,能具体情境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和策略。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大家好,说起“估算”这个老朋友,我们并不陌生,今天我们又要复习估算的哪些知识呢?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些材料: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估计是非常普遍的。有学者将估计的形式分为了三种:数量估计(大约有多少,有人称之为估数)、测量估计(即我们所说的估测)和计算估计(即我们所说的估算)。本节课我们复习的是估算。

板书课题:估算

(二)回顾与交流

1.想一想,说一说。

在生活、学习中哪些时候要用到估算呢?请总结一下。学生举例说明。

师:到底要怎样估算呢?估算的方法是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下面的学习。

2.应用练习(检测预习情况)

学校组织六年级同学看电影。(1)估一估应该去哪个影院看电影。

并与同伴交流估算的方法。

(三)巩固与应用

1.(1)买一套《百科全书》和一套《中国古典名著》,大约需要多少元?

(2)买一部电子词典和一套《外国名著》,1000元够吗? 学生回答,说出估算过程。

2.她能在30分钟内打完这篇稿子吗? 学生自主解答。第3题 【设计意图】

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加深对估算的理解和估算方法的掌握,进一步树立估算意识。答案不唯一,只要预算结果在350—500之间都是正确的。

第4题 【设计意图】

利用估算判断结果是否正确,巩固估算的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教学时,学生有可能习惯计算出精确结果,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估算价值。

第5题 【设计意图】

通过把淘气和笑笑估算的结果与精确结果相比较,引导学生对结果进行分析与解释,同时进一步体会数之间的关系。淘气将被除数估大,除数估小,所以估算的结果比精确结果大;笑笑奖被除数估小,除数估大,所以估算的结果比精确结果小。

数学万花筒 【设计意图】

让学生明白由于不同的估算方法可能会导致不同的估算结果,那么估算结果是否有一个标准,这是一个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但是无论如何,在数学中,估算出结果的数量级是重要的。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一起复习了估算,学会了用适当的估算方法解决相应的问题,感受到了估算的作用,学数学是为了用数学,请同学们课后写几篇生活中运用估算解决问题的数学日记,再次感受估算在某些情况下的优越性。

(五)作业:

预习下一课,我们学过哪些整数运算的运算律?用字母表示出来。

(六)板书: 估算

40×6=240(人)估小——去尾 50×6=300(人)估大——进一 40×2+50×4=280(人)四舍五入法 45×6=270(人)中间数法

五、反思:

在上课伊始,我让学生说说在生活和学习中哪里有估算,让学生认识到估算的价值,接着我又让学生说了估算的方法,这也是我让学生预习的内容,这样就解决了教学的重点。但是在本节课上还存在以下缺点:

1、课件设计冗长。很多内容都是没用的信息。

2、在设计课件时与书上的习题有个别的不同。导致书上的习题没有及时的解决。

3、在学生回答1000元够不够时,学生给了很多种方法,其中有一种是300+800=1100元,这种方法不太合理,我没有给予正确的评价。缺点还有很多,我会认真的反思、认真备课,向前辈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下载六年级数学教案《总复习》教学设计(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六年级数学教案《总复习》教学设计(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六年级总复习

    六年级总复习一(句子的训练) 1. 改为转述句。 (1).李涛说:“我把衣服洗完再去打球。” (2).李立说:“我要像王丹那样刻苦学习。” (3).王教练关切地对我们说:“你们在游泳的时候,要特别......

    六年级总复习材料(节选)

    六年级总复习材料 第一课:长江之歌 长江:它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11个省、市、自治区,最后流入东海。 奔:①bēn,奔波;②bèn投奔。 磅:①páng磅礴;②bàng磅秤。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

    六年级数学毕业总复习-估算教学设计(模版)

    估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2、经历估算过程,掌握估算方法。 3、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发展数感。 二、教学重......

    简便运算复习教学设计(六年级数学总复习)

    船湾镇小学毕业学科复习研讨及“和美课堂” 学习汇报课活动 乐家中心小学数学教研组教学活动 简便运算复习教学设计 执教:周细鹏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六年级下期总复习教......

    六年级总复习《组合图形面积》教学设计

    《求组合图形的面积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王埠中心小学 吴瑞宣 教学目标: 1、复习基本图形的面积相关知识。 2、熟练掌握求组合图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3、体会组合图形与基本......

    六年级数学教案——分数整理复习

    六年级数学教案——分数整理复习(2)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方程或算术方法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和稍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提高学生解答分数......

    六年级数学教案——分数整理和复习

    六年级数学教案——分数整理和复习复习目标: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这个方法进行相关计算。2、使学生能分辨清楚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应用乘法......

    《浮力》总复习教学设计

    《浮力》复习课教学设计 九段:石彦玲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认识浮力,会用称重法测量浮力, 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 2.探究并了解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知道阿基米德原理,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