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主题学习阅读课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3:43: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语文主题学习阅读课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语文主题学习阅读课教学设计》。

第一篇:初中语文主题学习阅读课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主题学习”阅读课教学设计

第一阶段 主题学习,比较阅读

教师课前可以适当讲授新接触的知识内容,并对学生进行组织,明确任务要求以及活动方式,引导围绕课文选择主题学习材料进行阅读,具体如下:

1、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阅读过程中做好圈点勾画(圈点字词、勾画疑问及精彩语言),并确定阅读的重点和主题。

2、阅读《主题学习》材料,搜集阅读与课文相关、相似、相近甚至相对的材料,从不同角度对文章所涉及的主题进行全面的了解,不断在阅读中丰富自己对主题的认识、感受,丰富自己的语言。

3、比较阅读各种材料或文章,从“文章写了什么”“文章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你读后的感受或收获是什么”四个大方面认真领会文章,及时勾画、批注。第二阶段 小组互助,合作探究

1、组内同学一对一结队,交流所作的勾画和批注。结队相对固定,但可根据情况临时调整。不同问题可以寻找不同的互助伙伴,不能解决再找另一同学,也可到其他组寻求解决。必要时可以鼓励学生到黑板检测、书写问题。包括①互相检测字、词及基础知识;②交流自己的认识;③互相帮助解决疑难。

2、小组交流,确定重点问题及展示内容。

①由组长主持,组内同学分别提出自己认为最重要、或最有价值的问题或尚未解决的疑难,大家合作探究。

②组长组织确定小组展示的内容及方式,要力求照顾到每个同学。

③可以将自己组确定的疑难书写到黑板,提示其他组思考,也作为教师布置作业的依据。问题要有价值,一个组一个问题。

3、针对各组确定的疑难问题,进一步深入阅读《主题学习》材料,力求获取更多、更充实的语言材料,力争顾及全篇、单元深化主题。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注意点拨、激励、评价。第三阶段 交流展示,反馈提升

1、展示交流:各组分别按准备情况展示对文章的认识,教师要将机会多让给同学们。同时,各组展示应注意各组间同学展示问题的联系,通过组间合作补充完善。

①文本的展示:可结合重点语句的品读、赏析进行展示;可对文章整体的赏析进行展示;可进行比较阅读,引入课外材料丰富对文章的认识。

②情感的展示:可结合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说感悟、体验。要力求使语言丰富、生动,引入课外材料补充认识。在这一环节,教师要注意对小组进行充分的调动。教师要力求使每一组同学都进入一种竞争的状态,使之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同时还要注意进行问题评比,调动提问的积极性。如看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是否能剔除假问题,提出有助于更深层地把握课文内容的问题,即评学生提问的质量和有价值问题的数量。

2、反馈检测,归纳提升

反馈要落实到学生交流、展示的各个环节,教师对学生活动中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校正;要注意总结归纳,梳理重难点,讲解延展性知识,组织语文综合性活动;必要时可以进行检测。

初中语文阅读课教案15课时

阅读教案第一课时

一、能一句话概括文章大意,归纳中心。

二、认真审题,仔细阅读题中每一个字,尤其注意否定词与数量词。

三、找到题目在原文的位置,从位置前后找答案。

四、能用原文的尽力用原文。

五、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六、题目做完之后,要检查一遍,看与中心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就应改正。

七、要求概括的,可用以下概括方法:

1、原文句子简明化。

2、综合原文的重要词语。

3、结合原文的词语,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八、认真书写:工整规范,一目了然;清晰美观,百看不厌。

第二课时

一、中心句(中心论点及说明对象或特征)的找法:

1、文章开头

2、文章结尾

3、中间

4、题目

5、概括

二、文章开头的作用:

1、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记叙文)

2、开篇点题,提出中心(中心论点)

3、用故事或典故引出论点或论题(说明对象),激起读者阅读兴趣

三、文章结尾的作用:

1、深化中心,升华感情

2、篇末点题,提出中心或中心论点

3、总结上文,提出倡议,发出号召 四、一句话或一段话的作用:

1、结构上的作用是: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①、充当事实论据,证明前(后)一句话,进而证明中心论点;②充当道理论据,证明前(后)一句话,进而证明中心论点;③说明了前(后)一话(说明事物的特征)第三课时

一、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欲扬先抑、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物抒情、借古喻今、运用典故、直接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

二、“这”、“它们”等指代什么:

1、一般是往前找,不会超出前三句;

2、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三、仿句:

1、话题。首先,仿句在话题上要与例句保持一致,做到材料紧扣中心,事例典型合理。如例,画线句列举的是“春光里的花”“秋风里的叶”,再依据句末的“永远伴随着你”,可以判定仿句应扣住夏、冬两季的特征来写。

2、句式。仿句句式要与例句相同。句式包括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主动句、被动句,长句、短句,散句、整句,单句、复句,等等。

3、修辞。仿句时应当运用与例句相同的修辞方法,所以应仔细研读例句所用的辞格,如比喻、排比、对比、拟人、反复、设问、反问、引用等。

4、结构。仿句的成分组合方式、修饰限制语的构成方式,均应与例句保持一致。

5、表达。仿写的句子应做到语言通顺、用词得当、简洁明确,不能出现不合逻辑、牵强附会、浅薄幼稚的说法。

6、色彩。这里“色彩”包括语体色彩和感情色彩。比如例中洋溢着欢快、喜悦的感情,仿句时就不能违背这一点。

7、字数。对于某些仿句题,仿写时还应注意,字数上应与例句完全相当。

第四课时

一、语句特色评价用词:

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二、限字题的解答:

1、根据题目要求作完全准确的表述(此时不要过多地考虑字数的多少);

2、对照字数要求进行简缩:①去除无关紧要的修饰语,②多音节词改为单音节词,③用简称(尤其是地名)。

3、将符合题意和字数要求的句子连起来读一遍,是否有语病,有,必须修改。要做到句子简明、完整、通顺、明确。

三、拟写标语题: 1、语句必须简短、精炼;

2、可采用以下句式:祈使句、比喻句、排比句、对偶句、对称句,也可巧妙地应用诗文名句、谚语、歇后语等稍作改动以切合语境。第五课时

一、语句作用、含义分析、语句赏析题:

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2、倒装句的作用:往往是强调前置(即调到前面)的部分,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就是为了强调“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又如“并不见佳,我以为”一句是为旗帜鲜明地强调作者对“雷峰夕照”这一胜景的评价是“并不见佳”。

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或用了动词、形容词……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4、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5、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

6、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7、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8、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

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第六课时

一、句子比较分析题:常见题意:原句换成改句行不行?或原句与改句哪个好?删词句。答题方法及步骤:1、表明观点(行不行,哪个好);2、分析原句优点;3、分析改句缺点。

二、给文段拟题:

1、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出现的句子。2、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6个字左右。

三、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1、用第一人称;

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四、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1、必须用第一人称;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五、根据短文提出的观点补充举例:

1、可举名人事例,有更大的说服力,并能展示出自己的知识面,但一定要写准确人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

2、也可举凡人事例,可以编造,但要注意具有真实感,切忌过于夸大,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胡编乱造的。

3、格式:人物+事例+简短评

第七课时

一、文段中事例的概括:

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

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二、引号的作用:

1、表引用(引用人物对话、诗文句等); 2、表特定称谓(特殊含义);

3、表否定、反语、讽刺等意味;

4、表着重指出。

三、根据文意给相关名词下定义: 以给“转基因作物”下定义为例。

1、格式A:转基因作物是一种…………的作物。格式B:一种…………的作物叫做转基因作物。

2、注意点:下定义必须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如“作物”就是“转基因作物”的本质属性;“数学方法”就是“统筹方法”的本质属性。

四、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

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

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第八课时

一、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1、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你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2、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①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 ②翻译句子法,适用于文言文语段;

③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

④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二、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1、必须用第一人称; 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三、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

要注意理清文章的线索,借助文章中的过渡性的段落、句子和词语,表时间变化的语句,表地点转换的语句,还要注意人物出场的先后顺序。

四、提炼中心、主题:

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 第九课时

一、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答:

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 2、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 3、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

4、根据生活、学习经验,判断优劣,对选文材料谈自己独到的见解; 5、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设想;

6、调动知识的积累,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联系(如理解选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学典型、名句等); 7、发挥联想、想像补写有关内容; 8、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第十课时

一、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二、描写方法的分类: 1、概括介绍与具体描写;

2、肖像(外貌)描写、行为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3、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4、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环境描写

三、环境描写的作用: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气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题。第十一课时

一、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

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7、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8、反问: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

表肯定。

9、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10、借代: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替整体。

11、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按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这些修辞中,考查的最多的是比喻。不要把有“像”、“好像”的句子都看成比喻句。多数情况下,„像“、“好象”、“仿佛”表示比喻,但是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不是比喻:(1)表示比较的。如:他长得很像他哥哥。(2)表示推测、揣度的。如: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3)表示例举。如:本次考试很多同学的进步很大,像张昊、李疏桐等等。

(4)表示想象。如: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第十二课时

一、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

二、散文的分类: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

三、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四、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与环境

五、小说的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六、评价作家作品:

1、应以对作家、作品的进步性作肯定性评价为主;

2、对作家、作品的局限性应点到为止,重点在于历史局限性。

第十三课时

一、说明文分类:

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程序说明文

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二、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 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从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等。

三、说明方法:

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下定义、列图表、引资料 两大说明方式: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

四、说明文语言特征:生动(趣味性)、准确(科学性)

五、判断文段的说明中心(说明内容): 答题方式:

1、实物说明文: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

2、事理说明文:关于…… ……的道理(原因、方法、原理等)3、程序说明文:…… ……的操作或实验或制作的过程 第十四课时

一、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的常用答题格式:

本句用了-------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说明内容),使读者----------------------

二、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 主要有两种题型: A、“××”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B、“××”词能不能删掉?

★答题方式: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第十五课时

一、议论文分类:立论、驳论

二、议论文三要素:

1、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 2、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 3、论证:解决“怎样来证明”

三、议论文结构 1、引论:提出问题 2、本论:分析问题 3、结论:解决问题

四、论据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五、常见论证方法:

1、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

2、常用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如引用故事则属于举例论证,如引用名言则属于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常有“同样”“诸如此类”等词语)

六、识别或提炼中心论点、分论点: 1、论点出现的形式和位置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较完整的句子。位置:①标题、②★开头、③★篇末、④论述过程中(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⑤表述不集中,需要概括

2、当碰到文中没有现成的表达论点的句子时,尽管有一定难度,但也有方法可循:需要在准确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抽取文章核心,依据论题和论据,参考作者要解决的问题,准确判断和提炼作者的观点,然后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3、要注意的是,有些文章中表达中心论点意思的句子不止一句,需要加以比较,找出最简洁、最明确的句子。

七、分析论据与论点的关系:

答题方式:本文(段)的论点是----------,这里所列举的……属(事实或道理)论据,是为了从(反面或正面)证明这个论点,……

八、辨识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

1、回答这类问题,首先需要明确常见的几种论证方法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别,然后结合语境,具体内容具体分析。

2、答题方式:这一段(一句)运用了-------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显得……(好处)。

九、仿照原文中表述论点(分论点)的句式,提出自己的一个观点:

1、回答这类问题,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再根据阅读文章的启示获取独特体验,最后用规定的句式表述出来,并构成一个论点(分论点)。

2、这种题目既考查联想能力,又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还考查把握分论点与中心论点关系的能力。

评价文段的观点(需阐述理由):

回答这样的问题,需要弄清楚原文的结构、材料、观点之间的关系。回答时一定要有所分析、概

初中语文阅读教案

课题:如何进行课外阅读才有好效果

教学目标:

一.激发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认识课外阅读与语文学习的相互关系,鼓励学生有选择地进行课外阅读。

二.指导学生掌握课外阅读的有效方法,并进行尝试。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1.激发兴趣,鼓励阅读。

2.指导方法,有效阅读。

二.难点:学以致用,理论指导与实践练习相结合。

教法学法:

一.讲座式教学法。

二. 比较式阅读法,仿写式阅读法。

教学准备:

一.打印讲座稿及比较阅读材料。(教师)

二.推介自己喜欢的课外阅读的书籍或文章(一本或一篇)。(学生)

三.进行课外阅读实践――仿写。(学生)

教学设想:

一.以课<<鲁迅自传>>为例,尝试进行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比较阅读,以及指导学

生进行仿写――<<自我小传>>或<<自我画像>>。

二.有时间让学生展示推介自己喜欢的课外阅读的书籍或文章。

三.课时安排: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用名言,导入激趣,揭示课题。

读好书是一种乐趣,一种情操;一种向全世界古往今来的伟人和名人求教的方法,一种和他们展开讨论的方式;一封出席各种社会、体验各种生活、结识各种人物的邀请信;一张迈进科学宫殿和未知世界的入场券;一股改造自己、丰富自己的强大力量。——王梓坤

我想这里的“好书”――不单指我们语文教材中选择的文质兼美的课文,还应该指语文课之外的许许多多的书籍和文章。

现在考查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主要是通过考查同学们对课外文章的阅读理解分析能力(尤其是中考)。

那么,如何进行课外阅读才有好效果呢?今天我们就来聆听一位博士给中学生的讲话――大家一定终身受益。

二.指导讲座(下发讲稿),教师解读――如何进行课外阅读才有好效果

三.学生展示推介课外阅读精品(1-3位同学)。

四.比较阅读(阅读名人传记或有关资料)

(一)<<鲁迅自传>>有关资料链接(附后)

(二)阅读<<老舍自传>>(原文附后),开展讨论,比较特色。

《鲁迅自传》《老舍自传》

1、语言平实简练,谦逊求实

1、语言简练,短小精悍

2、感情含蓄,深沉爱国

2、质朴质谦,妙趣横生

五.读与写相结合,仿写展示(1-2位同学)。

《自我小传》或《自我画像》

六.总结全文――引用名言。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

读书的时候,要做到脑勤、手勤,遇到有心得就写下来,多动笔,多写、多记,不然你有心得不写下来,时间长就忘了。多写多记,念书多了,就积累了不少知识,可以左右逢源。——陈垣

七.课后延伸:

1.课外阅读书目推荐(练习册、学习指导)

2.建议记诵的诗文(含各种名言警句)

主题阅读课

感受自然———享受四季的缤纷

阅读目标:

1、热爱自然,体验自然,陶冶情操。

2、体悟自然的生命和灵性,认识并探究自然,欣赏自然中的诗情画意。

3、学会在观察和欣赏过程中与别人交流,把观察的景、物和内心感受说给别人听。说话内容具体,语言较生动有一定的感染力。在此基础上写一篇文章。阅读准备:

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七年级上册第二册“红杏枝头”、“夏日荫浓”、“天高云淡”和“雪落无声”四个板块的内容。每小组在阅读完四个板块后,选择一个季节作为小组展示主题,根据展示内容给自己小组起一个有创造性的名字。

展示要求:

1、绘美景:准备与所选季节相应的图景,描绘一下本组所选的季节,然后谈谈对这个季节的感受。

2、颂诗文:背诵与所选季节相应的优美诗文。

3、唱好歌:演唱与所选季节相应的动听歌曲。

4、赛常识:准备与所选季节相应的常识。展示过程:

一、导入。

回忆一下刚学不久的几篇课文,朱自清的,老舍的,何其芳的,曹操的,王湾的,白居易的,马致远的。我想同学们都记忆犹新,那时同学们和老师曾陶醉在朱自清为我们描绘的诗情画意的春景中,领略了老舍为我们描画的温暖如春的济南冬天,向往何其芳笔下浪漫多情的秋天;还和古代诗人们一起结交了不少自然界的朋友。我想,不管是生活在喧闹的都市,还是在宁静的乡村,每个人对大自然都有一份浓浓的向往、依恋之情,每个人都有一幅属于自己的自然图景。画面上也许有万顷碧波,也许有林间小路,也许有当空皓月。正是这种回归情结,今天让我们再和自然来一次亲密接触。

二、小组展示:

根据准备的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

(一)第一环节绘四季美景。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风夏雨,秋霜冬雪,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魅力,让我们欣赏各小组为我们准备的美景。(各小组分别展示准备的美景图,并进行描绘,谈谈对这个季节的感受。)

(二)第二环节诵四季诗文。大自然是诗人笔下的宠物,大自然在诗人笔下同样美丽。这一环节我们通过诵四季诗文来感受四季的美。比一比,看一看,哪个小组背诵的诗文最多,最好。

(三)第三环节唱四季歌。欣赏各小组带来的动听的歌曲,让我们在歌声中想象和享受四季的美。

(四)第四环节四季诗文及常识竞赛。(本环节由教师出题,让相应的小组答题,最后看哪个小组获胜。)

三、通过刚才的欣赏和享受,我想,同学们对大自然的美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确实我们每天都在享受大自然给我们的恩赐,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大自然遭到了人类的破坏,(展示环境破坏的图片)为了使我们周遭的环境更加美,我们提倡环保,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珍爱我们生活的家园——地球。

四、活动延伸:通过这次主题学习,位同学们提供了一次接近自然、感受自然的机会。请同学们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描摹现实世界或想象世界中的一种景致,希望你们能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字里行间。

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有感

自从读了《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后,让我得到了很多知识。高尔基说过“书记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所以书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多读书,读好书。

从四年级上学期开始,我便定了《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本来是觉得新鲜才订了一套,如果觉得不好,下学期就不定了。没想到我渐渐的喜欢上读它了,我就每学期都订。里面的内容都很精彩,《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是课本上所学知识的延伸,有些是在课本上学不到的。里

面大量的文章,好词好句,对我的作文也有很大帮助。书中让我知道了写作的乐趣、写作的方法、写作的技巧。

读书要有一个目的,不能乱读,也不能空读,囫囵吞枣是永远体会不到读书的真正乐趣的,所以要静下心来,仔细地去读,学会细细的品味文章的美。《语文主题学习丛书》里面的的内容都不是太难懂得,但让人也能收获很多。《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的每一本都与课本的一个单元对应,这样对每个单元钻的更深,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

我每次读书的时候都比别人读得慢,一本书要读很长时间,自从有了《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后,我就一直读,现在我的阅读速度变得很快,而且印象很深。

读后感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读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不仅让我了解海伦·凯勒一生的经历,更让我对人生的意义有了更深的了解。海伦·凯勒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小城镇——塔斯喀姆比亚。她在出生的第19个月的时候因为一次发烧,失去了视力和听力。在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自暴自弃,但在导师安妮·沙利文的帮助下,海伦用顽强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她热爱生活并从中得到许多知识,学会了读书和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女子学院,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著名的女作家、教育家和慈善家。她走遍世界各地,为盲人学校募集资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海伦·凯勒这一奇迹的创造,全靠她那一颗不屈不挠的心。海伦接受了生命残酷的挑战,用自己所有的爱心去拥抱世界,以惊人的顽强的毅力面对人生刻意制造的困境,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属于人生,属于自己的光明面,最后又把慈爱的双手伸向全世界。

读了这本书后,我觉得我们太幸运了,我们拥有美好的一切——健全的体魄、良好的学习环境、优秀的老师……从今天起一定抓紧每一分一秒,不要让光阴虚度,不要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要像海伦·凯勒那样,不埋怨、不放弃,好好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奋发学习,以微笑面对厄运,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以杰出的成就显示生命的价值。读后感

——《中华上下五千年》 《中华上下五千年》是一本记载我们中华民族在漫长岁月中,创造的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书。上至中华文明的起源---上古时期,下至中华民国。大大小小几百几千个故事,清清楚楚地将五千年来的历史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从中了解到了中华民族的孕育、产生.逐渐发展与进步的缓慢进程。

我们的祖先以伟大的创造力、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凝聚力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历尽磨难,从远古走到现代,从蒙昧走向文明。五千年来,中华民族走过了一条不寻常的道路,铸成了灿烂的现代文明。在这五千年里沧海桑田,朝代更替,涌现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有赵高指鹿为马;他的聪明才智让我十分佩服;有诸葛亮,他有胆识有谋略,一心辅佐刘备助他完成大业。有好同样有坏,还有多少臣子夺权篡位,昏君无道,比如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暴君桀,穷奢极欲,暴虐嗜杀。

历史是我们的过去,我们沿着一代又一代人的足迹,才发展到今天。我们血液里流淌着传统文明的精华,凝结着华夏儿女改造世界的不朽功业。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了解一点中国的历史。我们的祖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了解祖国的过去,才能更加热爱祖国的现在和将来、追随历史的发展轨迹,触摸五千年的文明脉搏,看到五千年的巨大变化……让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第二篇:初中语文主题学习阅读课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主题学习”阅读课教学设计

李青云

第一阶段 主题学习,比较阅读

教师课前可以适当讲授新接触的知识内容,并对学生进行组织,明确任务要求以及活动方式,引导围绕课文选择主题学习材料进行阅读,具体如下:

1、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阅读过程中做好圈点勾画(圈点字词、勾画疑问及精彩语言),并确定阅读的重点和主题。

2、阅读《主题学习》材料,搜集阅读与课文相关、相似、相近甚至相对的材料,从不同角度对文章所涉及的主题进行全面的了解,不断在阅读中丰富自己对主题的认识、感受,丰富自己的语言。

3、比较阅读各种材料或文章,从“文章写了什么”“文章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你读后的感受或收获是什么”四个大方面认真领会文章,及时勾画、批注。第二阶段 小组互助,合作探究

1、组内同学一对一结队,交流所作的勾画和批注。结队相对固定,但可根据情况临时调整。不同问题可以寻找不同的互助伙伴,不能解决再找另一同学,也可到其他组寻求解决。必要时可以鼓励学生到黑板检测、书写问题。包括①互相检测字、词及基础知识;②交流自己的认识;③互相帮助解决疑难。

2、小组交流,确定重点问题及展示内容。

①由组长主持,组内同学分别提出自己认为最重要、或最有价值的问题或尚未解决的疑难,大家合作探究。

②组长组织确定小组展示的内容及方式,要力求照顾到每个同学。③可以将自己组确定的疑难书写到黑板,提示其他组思考,也作为教师布置作业的依据。问题要有价值,一个组一个问题。

3、针对各组确定的疑难问题,进一步深入阅读《主题学习》材料,力求获取更多、更充实的语言材料,力争顾及全篇、单元深化主题。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注意点拨、激励、评价。第三阶段 交流展示,反馈提升

1、展示交流:各组分别按准备情况展示对文章的认识,教师要将机会多让给同学们。同时,各组展示应注意各组间同学展示问题的联系,通过组间合作补充完善。

①文本的展示:可结合重点语句的品读、赏析进行展示;可对文章整体的赏析进行展示;可进行比较阅读,引入课外材料丰富对文章的认识。

②情感的展示:可结合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说感悟、体验。要力求使语言丰富、生动,引入课外材料补充认识。

在这一环节,教师要注意对小组进行充分的调动。教师要力求使每一组同学都进入一种竞争的状态,使之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同时还要注意进行问题评比,调动提问的积极性。如看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是否能剔除假问题,提出有助于更深层地把握课文内容的问题,即评学生提问的质量和有价值问题的数量。

2、反馈检测,归纳提升

反馈要落实到学生交流、展示的各个环节,教师对学生活动中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校正;要注意总结归纳,梳理重难点,讲解延展性知识,组织语文综合性活动;必要时可以进行检测。

第三篇:初中语文考评课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考评课教学设计

晏子使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阅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句,提高文言文解读能力;体会晏婴机智的辩才,学习他热爱国家从容应对的谈吐机智。

2.过程与方法

读、背课文,积累文言文的解读能力;学习晏婴在外交场合从容对答,不辱使命,不卑不亢的处世态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不卑不亢的处世态度,学习从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找回自我。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策略

1.重点

课文读读背背;文言实词和虚词;人物形象和情节分析。2.难点

不同于现代汉语的词序;古今词义的差异。3.教学突破

读、背课文,突出学为主体,就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多读:教师范读,学生朗读,教师指正学生存在的问题,学生熟读成诵。

通过学生的阅读,让学生获得对文章的整体印象,并在整体理解的前提下,突破词、句的重点和难点。教学准备

网上与晏子有关的资料,投影仪和投影片。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学生初步阅读课文

1、明确本课时内容。(板书课题:《晏 子使楚》

2、指导学生初步阅读课文。

(1)凭借自己以往的学习经验,推测文句的意思。

(2)对照课文注释,重新阅读,边读边用笔标出不理解的词句。

二、读讲课文

1、领读课文。(教师领读前提醒学生注意:轻音和重读,节奏和韵律)

2、让学生自己指出自己经过多遍朗读仍不能搞懂的问题。

3、查阅《现代汉语词典》将工具书的注解运用于课文中,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的含义:(投影显示)(1)楚王闻之(2)齐之习辞者也(3)吾欲辱之(4)婴闻之

(5)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4、你觉得课文中还有哪些词和现在的用法不同或难以理解,画上圈,尝试利用工具书并借助注释,把解释写在下面,并与同学讨论。

教师提示:特别关注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1)王曰,何坐 2)吏二缚一人诣王 3)圣人非所与熙也 4)寡人反取病焉

三、设疑·探究(投影显示)1. 读读想想:楚王和臣子的谋划,是针对晏子的,还是针对齐国的?

2. 晏婴保护了自己也保全了国家的尊严,靠的是什么?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相应的根据吗?

(学生充分交流合作,教师适时点拨)晏子凭借自己机智善辩的才能和不亢不卑的态度,成功地出使楚国,并维护了齐国的尊严。晏子在反驳时,他“避席”以对,显示其庄严的态度,但在说话时,又非常注意分寸,寓刚于柔,把十分确定的反击对方的语言,用模棱两可的、揣度、疑问的形式表达出来,用“婴闻之”留有余地,用“得无”、“耶”等一类虚词,使语气变得委婉,既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又不至于使对方过于难堪,以致损害两国关系。他义下辞严而又不亢不卑地折服了楚王。

3.(师生互动、合作交流)还有别的意见吗?(看学生的反应)肯定学生的回答,着重对学生提出要培养自己维护祖国尊严的聪明才智。

四、课文读背

1. 引导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2. 背诵提示:故事性较强的作品,要记人物,记情节;记人物的语言动作,记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3. 告诉学生背诵课文需要以讲述作基础,但更严格,精确到字词。

4. 试背诵课文。

五、拓展练习

这则故事写晏子出使楚国,在宴会上为捍卫国家尊严而进行的一场曲折而巧妙的斗争。你读完后有什么感想,写出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板书设计:

晏子使楚 《晏子春秋》

出使前 出使过程 出使结果 楚王欲辱来使 晏子巧妙应对 楚王反取病焉 问计近侍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苏教版八年级下)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严谨的结构。

2.明确文章中心论点,理解本文的说理方法。教学难点 把握文章严谨的结构。理解本文的说理方法。教学准备 课件、小黑板、卡片等。设计思路

教学本文,应从整体上让学生先把握文章的结构。通过题目点拨,明确本文的说理方法。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www.xiexiebang.com)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

让学生讲述”为真理而战”的名人的故事引入。2.简介作者。

学生读课文小注①作者:周国平,当代学者,散文家。要求:记住作者。

二、自主学习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解决以下问题。(出示课件或小黑板1。)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是怎样提出的? 2.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结构把本文划分为三部分。

3.“布鲁诺因坚持自己的学说,最后被宗教裁判所判为‘异端’烧死在罗马广场。”这例子同样能证明本文的论点,能否把第三段英国作家王尔德的例子换成布鲁诺的?为什么? 4.有人说,第五段少女读书的例子鲜为人知,做事实论据不合适,你认为呢? 5.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

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并分析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四、反馈交流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是怎样提出的? 明确:(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是通过名言的申说提出自己的观点。)2.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结构把本文划分为三部分。

明确:(第一部分(第l段):提出论点——人的高贵在于有灵魂。第二部分(第2—5段):列举事例证明——贤哲及平庸人都十分珍惜内在的精神生活。第三部分(第6段):表达期望——愿人们保持着纯正的追求。)3.“布鲁诺因坚持自己的学说,最后被宗教裁判所判为‘异端’烧死在罗马广场。”这例子同样能证明本文的论点,能否把第三段英国作家王尔德的例子换成布鲁诺的?为什么? 明确:(不可以。因为作者选取的三个事例,有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非常典型,有代表性。换成布鲁诺的就跟第欧根尼的例子重复。且第三段的事例即用来做事实论据,又引用他的名言作道理论据。论证很严密。)4.有人说,第五段少女读书的例子鲜为人知,做事实论据不合适,你认为呢? 明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重点让学生明白运用事实论据应注意典型性、代表性。)5.研读赏析第一段。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出示课件或小黑板2。)①法国思想家帕斯卡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瞿秋白有这样一句名言:“如果人有灵魂的话,何必要这个躯壳,但是如果没有的话,这个躯壳又有什么用处?”你是怎样理解这两位思想家的名言的?试加以阐述。

②你认为人的高贵体现在哪里?你能说说具有哪些特点才能称得上高贵吗? ③从平时阅读过的文章中,摘录几句论说人的灵魂生活、精神世界的文字。(2)小组代表交流发言。明确: ①这两位思想家都强调了人最为宝贵的是有能思想的灵魂。与之相比,肉身是脆弱的。是不足道的。

②人的高贵主要体现在精神的高贵。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如:不为名利缠身,不惧权势,不畏强暴邪恶,关注自身修养,追求精神世界的崇高。③例“一个人只有物质生活没有精神生活是不行的,而有了充实的精神生活,就算物质生活差些,困难大些,也能忍受和克服。”)

五、梳理巩固

学生讨论还没解决的问题,并谈谈收获。

(不必面面俱到,也不必只限于一个方面,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就应给予肯定。)

六、拓展训练

(如果有时间可在课堂上进行,如没有时间可不进行。)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阅读理解”的第二部分。

七、布置作业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迁移延伸”部分。板书设计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周国平

提出论点(第1段)——举例论证(第2—5段)——表达期望(第6段)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

岳西县高级职业中学

王和平

2004年10月

(申报中学高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材料)

我说课的课文是《邹忌讽齐王纳谏》,它是《战国策/齐策》中的名篇。全篇虽只有三百多字,但可学的东西很多,如进谏的艺术、剪材的巧妙、语言的适度等等。

《邹忌讽齐王纳谏》编入职业高中语文(基础版)第一册,是一篇必学课文,安排在第六单元第三十八课。第六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古诗文诵读。按照“单元提示”的要求,学习本单元要结合课文了解古代诗文的特点;通过反复诵读,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诵读古代诗文的能力,增进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为此,我根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对必学的文言文阅读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及本文特点,将“教学目的”定为以下三点:

1、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和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

2、了解课文运用讽喻,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等特点。

3、认识邹忌进谏和齐王纳谏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活动的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当我们向自己的学生教授这一课时,自然要考虑到我们的对象在学习这一课时会遇到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对策。职高一年级学生,其中多数基础比较薄弱,特别是文言文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固,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不能拔苗助长。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1)在理解内容、层次的基础上熟读全文;(2)结合写作背景,领会本文在当时的进步意义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于是,我又把本课的教学难点定为:领会和运用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

如何突破重点、难点,有效地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呢?校本培训教材《新世纪教师素养》一书给了我启发:就是引导学生建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是突破重点、难点,有效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行之有效的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在理解内容、层次的基础上熟读全文(即重点1的突破)。

2、通过“合作学习”,结合写作背景,领会本文在当时的进步意义和今天的借鉴意义(即重点2的突破)。

3、通过“探究学习”,领会和运用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即难点的突破)。

这三点已贯彻于教学过程之中,此处不作详细阐述。下面谈谈教学的具体过程。怎样安排教学过程,使之达到预期的最佳的教学效果,这是课堂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这节课,我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要求,从职高学生学情出发,安排了以下五个步骤:

一、导入新课(2分钟)。考虑部分学生对课题不理解,采用析题的方式导入新课。这样对症下药,有的放矢,符合职高学生实际需要。

二、整体把握(10分钟)。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直接扣住教学重点设计了四个方面的问题,采用问答方式引导学生边阅读课文边回答问题,并且借助板书列出条分缕析、层次分明的提纲,学生就很容易把回答过程中的内容系统地、完整地把握住。

三、讨论交流(26分钟)。这是本节课教学的主体。这一部分教学容量大,涉及到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1、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人物形象分析;

3、设喻和类比方法的领会和运用。这些内容紧扣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这节课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因此,必须运用诵读、答疑、讨论、交流、点拨、归纳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诵读、答疑、讨论和交流的主体,当然教师也要参与其中起主导作用,于关键处加以点拨或归纳。

四、感悟全文(5分钟)。安排这一步骤,符合新课堂的主要特点——开放与生成。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是预定的,教师按照教案照本宣科,学生回答的问题是教师设计好了的,因此,若学生的回答有与教案设计不符的,很快就被教师“矫正”过来。为了改变这种传统的、封闭的教学模式,必须构建开放与生成的课堂。

五、布置作业(2分钟)。本着“课内得法,课外得益”、“学以致用”的原则,我设计了两题课外作业。第一题意在夯实学生文言文基础知识;第二题意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文言文的习惯,实现由教到不教的转变。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认真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这节课,是我将新的教学理论在教学实践中应用的初步尝试,教学中一定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缺点错误,恳求考评组人员批评指正。

第四篇:初中语文微课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微课教学设计(精选6篇)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微课教学设计(精选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中语文微课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读懂文章,掌握文言知识,理清文章结构。

【过程与方法】

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字词,品味文章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我国口技艺人的高度智慧和创造才能。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本课的文言字词,理清文章结构。

【难点】

认识我国口技艺人的高度智慧和创造才能。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洛桑学艺》中洛桑用嘴摹仿各种声音的表演片断。提问你知道洛桑采用的是什么表演方式吗?引出课题。(板书标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参看注释,疏通文意。

2.找出难懂的字词,分享交流。

明确:

(1)一词多义

坐:众宾团坐(坐下),满坐寂然(同“座”,座位)

(2)古今异义

走:古—跑,今—行走

3.谈谈你读完文章的感受。

明确:

(1)口技表演者的记忆非常高超;

(2)作者是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的顺序写的。

(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

1.再读课文,概括段意。

明确:

第一部分:

第1段,介绍口技表演的时间、地点以及表演的道具、演出前的气氛。

第二部分:

第2、3、4段,描绘口技表演的精彩场面。

第三部分:

第5段,写表演结束,再次强调所用道具的简单。

2.第一段中写表演的场地在“八尺”屏障中,道具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这些数字的运用有何作用?

说明表演地狭小、道具简单,衬托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3.“满坐寂然,无敢哗者”一句说明了什么?

参加宴会者无不是京城的名门望族,大富人家,可表演者一声抚尺,使满坐寂然,无敢哗者”,暗示表演者名声之大,技艺之高无人不晓,无人不服。

(五)小结作业

口技艺人究竟营造出什么样的精彩场面呢?课下研读文章剩余部分下节课交流分享。

初中语文微课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依据课文注释及工具书,掌握重要文言词句,读通文章大意,并用简洁的话概括文章内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范读、分角色朗读,能结合情节分析形象,总结寓意,得到人生启示。

3.学会运用文章以对话展开情节的表达方式,体会文章逻辑严谨、文气贯通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积累文言知识与文言词语,明了文章大意。

难点:准确理解文章寓意,学会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培养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杞人忧天”这个成语,点明了“忧”。“忧”指的是忧虑、担忧。“杞人”忧虑哪些事情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杞人忧天》,一起去了解这个故事。(板书课题,集体朗读)【板书:杞人忧天忧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组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字音读准确,把握重要实词。

2.组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再次圈画没有解决的读音和重要词句。(教师可用多媒体播放朗读,带领学生整体解决文章中的疑难。)

3.再次齐读(带着问题进行朗读)。教师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哪位同学能够告诉我这个故事在讲什么?

明确:杞国有个人整天神色忧虑,担忧天会塌地会陷,使得自己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有一个人就去开导他,为他解释天、日月星辰以及地存在的状态,一经解释,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

1.小组讨论:杞人为什么会“废寝食”?试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明确:忧天地崩坠,身所寄。【板书:起因——担心天地塌陷】

2.提问:“晓之者”开导“杞人”的理由是什么?杞人一开始信服了吗?从两者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两人什么样的性格?

明确:理由是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人们整天都在天空中活动,天空不会坠落;日月星辰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也不会对人有伤害;大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人们整天在地上活动,大地不会陷落。杞人不完全相信晓之者的劝导,又提出了另一方面的担忧。从两者对话中,可以看出杞人性格比较善于思考,敢于质疑,具有强烈忧患意识的人;晓之者比较理性,关心他人,大度从容。

【板书:发展——晓者开导;结果——放下忧虑】

3.同桌讨论:从这则故事当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明确:我们可以不必为没有必要或毫无根据的事情担忧。

4.再次朗读课文,相互交流探讨:杞人对天地、日月星宿的思考以及晓之者的行为对你有什么启发?

明确:在古时候,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还处于懵懂的阶段,此刻如果有人能够对自然存在的状态产生疑问,表现了这个人善于思考、勤学好问的优秀品质。但这个杞国人因为思考这些问题而导致自己整天处于忧虑状态,因此影响到自己的现实身心生活就不妥当了。在这个世界,未知的事情还有很多,我们应该做到去思考、去探索、去认识,而非自顾自的忧虑。

从现阶段看,晓之者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四)拓展延伸

这则寓言展现人物内心活动都是通过对话表现出来的,请仿照这种形式用现代汉语写一写生活中类似的现象。

(五)小结作业

1.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本节课后的收获。

2.查找《列子》的资料,对比阅读《两小儿辩日》和《杞人忧天》,谈谈你对《列子》内涵的认识。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杞人忧天》这则寓言比较易懂,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多次朗读并引导学生去理解、体会,学生们基本上能理解其中的道理、启示。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以朗读为线,以提问的方式将课程不断推进,指导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在理解中朗读。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的对话,让寓意默会于心。

初中语文微课教学设计3

『教学课题』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名人单元,课文的事迹生动感人,广为流传,初一从、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应对他们进行理想教育,帮助他们确立人生目标并拥有坚定的信念。学习本文可以让学生认识到闻一多先生伟大的人格魅力,从此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并坚定自己的人生理念。

本文语言优美,语句精炼,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适合初一学生阅读,教学时应加强朗读,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并在熏陶感染中,培养中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已经有初步的阅读能力,可以通过预习领会课文内容,把握课文大意,但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和方法。摄入的信息量比较窄,不能主动的,积极地合作探究学习。个别学生对语文缺乏兴趣,依赖性比较强,学习较为被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阅读理解课文结构,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品味重点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探究语句的内涵,领会语句饱含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质疑、互动合作、开展小组讨论、信息整理归纳的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自主搜索,整理,交流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做人原则,健全自己的人格,做一个正直的人。『教学重、难点』:

重点:品味中语句中的关键词语,难点:探究语句的内涵,体会语句饱含的感情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的说话和做事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行,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容易忽视这一点,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处理和做的呢?请你说给大家听听。

二:了解闻一多,臧克家

闻一多(1899-1946)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回国,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诗集有《红烛》,《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激情。1943年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腐败愤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最后献出宝贵的生命。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三重人格”于一身,郭沫若称其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臧克家(简略了解)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掌握下列词语:

锲而不舍沥经心血目不窥园气冲斗牛兀兀穷年潜心贯注迥乎不同慷慨淋漓

四、理清课文,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朗读

放录音

教师范读

个读

齐读

互评、纠正

2、合作探究

(1)文章从哪些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以此为脉络,文章可分为几部分?

每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连缀的?

(2)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原文回答)

(3)作为学者闻一多是怎样说的?(引用原文)

(4)作为学者闻一多做了哪些主要成就?目的是什么?(引用原文)

(5)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做了哪些?目的是什么?

五、小结

这篇文章学的十分精粹,突出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思想品格的最本质特征。文章兼顾西安的典型事例,精致严谨的结构,充满了感人的力量。

六、布置作业

1、读一读,写一写

2、完成练习二

『课后反思』:

1、朗读的效果较好,通过朗读,让学生很好的把握了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2、本人语言生动形象,精炼含蓄,富于感情和音乐美,但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把握起

来的难度较大,所以本课设计了重点批注的环节,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品味,并通过讨论、交流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同时为学生留出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和感受自己独到的阅读体验的空间,有理由学生自主探究,体现个性化阅读。

3、在拓展延伸部分,安排了一道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讨论题,目的是锻炼

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学生发言比想象中的还要踊跃,不断有新的亮点产生,吧这堂课的气氛推向高潮,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初中语文微课教学设计4

教材简析:

课文借一个宁可相信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的人,讥讽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故事生动有趣,言简意赅,用可笑的事从反面给人启迪,耐人寻味。

课文分两层,先陈述这个人从量尺码准备买鞋到后来“遂不得履”的全过程;然后用简单的对话点明他没买到鞋的原因。前后两部分的内在联系都很紧密。用对话来作为点睛之笔,用人物自己的话来点明寓意,引发思考。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工具书和课后注释,理解故事内容,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1、对课文的内容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和疑问,并能结合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能将全文译为白话文。

2、结合图画,能讲郑人买履的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2、剖析生活中类似的事例,净化学生思想。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字义,将文言文译成通顺、完整的白话寓言故事;

2、理解两则寓言故事内容,懂得其中的道理。

教学策略与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文中字、词、义,理解句子意思,把全文译成白话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课前准备:

课文朗读录音;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都喜欢猜谜语,下面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稀奇古怪两只船,没有浆来没有帆,白天载人四处走,夜晚横卧在床前。”(出示课件1)请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一下,好吗?

生:鞋

师:你们真聪明!那谁知道鞋在古代叫什么?

生:履

师:今天,我们就学习一则与履有关的寓言故事——《郑人买履》(板书课题)。

二、板书课题,指导书写。

“履”指导书写:“第三笔要长一点,这双鞋才能盖住脚”“最后一笔是捺,和第三笔的撇相呼应,这样平衡,这双鞋穿起来才走得稳”学生写写练练,师巡视。板书“郑人买履”,“这个寓言故事是两千多年前法学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写的,韩非子大家了解多少?都可以说说。(出示课件2)郑人就是古时候郑国的一个人,那么从题目上你知道这则寓言故事讲的是什么事吗?(一个郑国人买鞋的故事)

三、质疑课题,读通课文。

1.故事如此普通,竟然会千古流传。看到这个课题你最想探究什么样的问题呢?(学生质疑)看来,我们得好好读读寓言,把这些问题弄个水落石出。我们先一读寓言,大家认为初读寓言应该读几遍?应该达到什么样的要求?(学生回答)师肯定要求:不管几遍,只要把寓言读正确,流利,也就是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读通寓言就可以了。听明白了吗?现在我们先一读寓言,开始。

2.学生读课文,师巡视。

3.师检查一读情况:读的过程当中有没有问题?如果没有,师提出“度”的读音问题。大家看文中有几个“度”,分别读什么能辨别出来吗?(学生先交流读音)师告知读音规律:这是个多音字,在表示“动作”的时候,它读“duó”,在表示尺度的时候读“dù”,谁愿意读课文帮大家把这个字音区别开来?指名读书,检查读音和节奏,指导学生把书读正确。

四、理解寓意,读懂课文。

1.看来大家一读寓言做得很好,但是光把寓言读通是不够的,我们还得二读寓言,把书读懂,这是一篇文言文,不太好理解,大家现在做个选择题:你们让老师当服务员还是讲解员?讲解员就是一句一句讲解,帮助大家理解课文:服务员就是你们自己结合注释理解,遇到不懂的问题举手示意,我这个服务员随叫随到。(学生回答)看来你们的自主意识很强呀,老师喜欢你们这样的学生。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注释理解寓言:

2.学生二读寓言,师巡视和学生一起解决问题。

3.交流汇报。你理解了哪一句,哪一个词,或发现了什么问题都可以和大家交流汇报,“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相信连老师在内我们这么多臭皮匠一定会赛过几个韩非子的。(出示课件3)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在交流汇报的同时指导朗读)

交流回报的时候引导学生理解“之”的含义,(点击课件4)并指导学生说说寓言的大致含义。交流完毕再读寓言,师引导学生抓住寓言中的对话指导朗读,让学生读出自己的不同理解。师:同学们,这则寓言故事虽然很短,但描写准确,生动,尤其是文中的人物语言描写得生动传神,并且给我们了极大的想象空间,大家找一找文中有几句人物语言的描写?对了,总共3句,我们先来看第一句怎么读?大家读的时候要结合全文去读。

(1)第一处:“吾忘持度!”可用遗憾后悔的语气,也可用突然想起的语气,还可以用心急如焚的语气,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

(2)第二处:“何不试之以足?”可用好心提示的语气,也可用旁观嘲笑的语气,还可以用气愤责备的语气,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

(3)第三处:“宁信度,无自信也。”可用执拗可笑的语气,可用傲慢无礼的语气,可用懊恼生气的语气。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

五、三读寓言,表演再现。

1.大家都读懂了寓言,接下来老师希望同学们把这个寓言故事变成自己的故事,你们可以选择讲故事给别人听,还可以几个同学组合,把这个故事用课本剧的形式表演出来,表演的时候,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也可以用文言文说。下面就请同学们开始准备,待会儿我们来汇报,看看哪个同学故事讲得生动,哪组同学创作的课本剧最有创意,合作得最愉快!现在开始。

1.学生活动,师巡回指导。

2.指名学生上台表演,师生共同评价。

六、谈思说解,升华感悟。

师采访表演郑人的同学:这位郑人,请你从两千多年前回到21世纪,此时你最想对所有的人说些什么?(学生发言)那么在座的各位同学你们最想对这位郑人说些什么呢?(学生交流感受)同学们,郑人买履的故事许多人看了这篇寓言,大概都觉得这个买鞋的郑国人傻得实在有点可笑。但笑过以后仔细一想,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并不少见。比如在生活中,有的同学明明自己能做的事情,却让父母帮助做。在学习上,应该自己做的数学题,却不动脑而去抄袭同学的作业。相信习惯、理论、成规而不相信自己,不相信自己根据实际得出的体会与结论,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程度不同地存在于许多场合、许多人身上。

最后,老师想用歌德的一句话送给大家,和大家共勉:(出示课件5)

歌德说得好:“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长青。”

这句话是说,具体的现实永远高于理论的教条。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初中语文微课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人物形象美

2、锻炼发现美的眼力,学会欣赏美。

3、在熏陶感染中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课文理解,美点寻踪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点拨、讨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我想有一个家》

2、导语:

“我想有个家”,这是每个人的心声。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一个避风港,一个幸福的摇篮。它给了我们无尽的关爱和温情。今天,我们一起跟着莫怀戚一家人去《散步》,去感受这个四口之家的浓浓的亲情。(板书课题)

二、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1、听读课文,轻声跟读。(请同学们听录音朗读课文,也可以轻声跟读)

2、问题探究: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中写了哪些人?用不同的表述来介绍。(说到三代人时点击出现幼、中、老)

——以文中小男孩的身份说说“我”有一个怎样的奶奶、怎样的爸爸、怎样的妈妈。

——你喜欢这个家庭吗?说说喜欢的理由。

——作者讲述这个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他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学生说出尊老爱幼时,点击“尊、爱”。并要求学生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并插问:

假如是父亲或母亲,当尊老爱幼不能两全时,你会怎么做?

学生发言后,师小结:老人为养育我们,付出了心血,为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理应受到家人及全社会的尊重)

学生说出中年人的责任时,(学生说不出时,师说出中年人的责任)边点边小结:中年人是家庭的顶梁柱,他一肩挑两头,上要赡养父母,下要抚育子女,责任重大。

3、师小结:课文启示我们:一家人要互敬互爱(点击),家庭才其乐融融(点击),家和万事兴。其实,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人与人之间也必须和睦相处,我们才能实现和谐社会的理想。

4、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小组为单位,谈谈自己家庭中平凡而感人的小事。(也许同学们都有一个像莫怀戚一样的幸福家庭,幸福家庭的生活细节也往往渗透着深情的爱,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谈谈发生在自家的充满亲情事,让你的同学与你一起分享)

5、代表发言。(3名,内容要有尊老也要有爱幼)

三、品读课文,美点寻踪

1、激发:刚才同学们讲的故事非常感人。课文讲述的故事也很平凡,语言也朴素平易。但这朴实无华的小文章却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因为文章中到处闪烁着美的光茫。下面我们就进行一项比赛——美点寻踪。

2、学法点拨(课件):

所谓“美点寻踪”就是找出课文中自己认为写得最恰当、最生动、最形象的,给人强烈的美感、给人有力的感染、给人深刻的教育等等内容。

如生动的景物描写;感人的精神;贴切的修辞;特色的句式;含义深刻的语句;精当的用词……(以上内容指名读)

举例:美在对春景的生动描写。

3、学生看书,用笔在文中圈点,对课文进行美点寻踪。

4、美点寻踪小组赛(一)

(当学生说到一个对称句时,要求学生再找几个句子品读,特别是说到“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可问:这句子美在哪里?(一对称;二表现儿子天真聪明。还防“也”字分析)

四、学法实践

理解《金黄的大斗笠》的内容,寻找其中的美点。

1、速读《金黄的大斗笠》。

2、谈谈对《金黄的大斗笠》内容的理解。

3、美点寻踪小组赛(二)

要求找出美点,并能说说为什么美?

(品析几个句子:

★干干净净的蓝天上,偷偷溜来一团乌云,风推着它爬上山头

★树枝挂满绿叶,歌谣般亲切、柔和。

★乌云被太阳照得受不了,越缩越紧,于是挤下了雨。

★它抱住每一棵它遇到的树,用力摇,摇得叶子哗哗响。(拟人)

★斗笠像个大蘑菇。

4、小结,评价。

五、师生总结:

这一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六、课堂延伸

以《家庭琐事》为题写篇文章,要求写出真情实感。

初中语文微课教学设计6

【学习目标】

1.感受夏天的特点。

2.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感受语言的魅力。

【学习重难点】

1.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

2.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感受语言的魅力。(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在这一单元中,作者带我们走进了多彩的四季,有《春》《济南的冬天》。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关于写夏的文章,好,现在就让我们随着梁衡走进《夏》,去感受夏的独特魅力!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梁衡,山西霍州人,是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奖项荣誉称号。

2.了解背景

梁衡先生笔端的夏是他作为中央报纸的记者多年驻节在黄河流域所亲密接触的夏。这凝重厚实的黄土地,哺育了我们的民族,润泽了中华数千年的灿烂文明,所以,他把黄土地之夏,作为自己纵情礼赞的典型观照物,使夏不仅有其熟悉生活的意味,而且也具有更深层次的象征和形象上的寓意。在诗人作家笔下,夏并不是一个受到青睐的季节。梁衡同志却敢于履新涉奇,从人所寡言处言之,“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3.重点字音

主宰(zǎi)积蓄(xù)澹澹(dàn)

黛色(dài)匍匐(púfú)贮藏(zhù)

迸发(bèng)遗憾(hàn)芊芊(qiānqiān)

磅礴(pángbó)闲情逸致(yì)轻飞曼舞(màn)

4.解释词语

芊芊:草木茂盛。

磅礴:(气势)盛大。

黛色:青黑色。

匍匐:爬行。

主宰:主管,统治。

灵秀:秀美。

终极:最终,最后。

春华秋实:春天开放,秋天结果。

迸发:由内而外地突然发出。

细滋慢长:细细滋生,慢慢长成。

融融:形容暖和。

澹澹:荡漾的样子。

闲情逸致:闲适安逸的兴致情趣。

5.初读课文,思考问题。

作者说夏的色彩是金黄的,为什么?

明确:作者如是说的原因是,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夏天麦子熟透了,金色主宰世界上的一切,代表着金黄的色彩。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作者和不少历代文人不同,与“有闲情逸致的人”也有所不同,他喜欢夏天。请说说原因。

明确:课文抒发的是对“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的赞美,和对那些在夏日里分外繁忙的农人的讴歌,表达的正是作者对这种充满激情的火热生活的向往之情。

(二)写法探究

本文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使事物的特征更鲜明,请举例说明。

明确:第2自然段中用春天的景物和夏天的景物对比,写出了从春到夏的过程。又如第5自然段中“春日融融,秋波澹澹”与“苦涩的汗水”对比,强调了作者写夏天的原因,在于歌颂劳动,赞美辛勤劳作的农民。

(三)揣摩语言

文中赞美了夏的人勤、景美,而且这篇文章在语言上也很美,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句子富有表现力。找出课文中你认为精彩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各三至五个),品味它们的表达效果。

明确:

1.先看比喻句:

(1)“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具有视觉效果,应合开篇第一句话,以突出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本来这些“特点”是抽象的,这里用比喻,就化抽象为具象了。

(2)“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这是以彼物喻此物,用人们常见的“长墙”喻“绿烟”,更加直观。

(3)“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这是比喻“公路上的汽车”,它们在麦浪中行驶,让人产生幻觉,像是“舰船”,表明了麦浪如金色的海洋一般。

2.再看拟人句:

(1)“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曼舞”是想象,用了拟人写法,想象蜂蝶优美的舞姿,很生动。

(2)“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写两种作物用了两个形象的动作,像描写人一样,很有趣味。

(3)“这时她们……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这些农作物的“旺盛的活力”本来是比较抽象的,这里用人的跑步冲刺来形容,化抽象为形象。

四、板书设计

夏总特点:紧张 热烈 急促

景(美)

人(勤)赞美夏天

赞美自然

赞美农民

赞美生活

五、课外拓展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请你发挥想象,写几笔“夏之色”“冬之色”。

示例:夏之色为火的红,如太阳,如辣椒,昭示着旺盛的生命。

夏之色为浓的绿,如树叶,如劲草,展示着美丽的青春。

冬之色为冷的白,如冰雪,如白云,孕育着新的生命力。

冬之色为死的灰,如草木,如泥土,宣告旧生命的终结。

第五篇:初中语文《三峡》磨课教学设计

《三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在反复诵读中增强文言语感.2.把握文意;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3.感知三峡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感情.【教学重难点】

1.准确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2.理解课文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伟大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孕育了众多为世人所称道的奇山异水,它们犹如一朵朵奇葩绽放在花团锦簇之中,今天,我们采摘了其中的一朵,一起来领略它那迷人的风采.(多媒体展示三峡风光片)这段画画展示的是我国哪个著名风景区的美丽风光(三峡)(投影1-13幅)(多媒体展示并介绍三峡:长江三峡,中国10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40佳旅游风景之首.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是长江上最为奇秀壮丽的画廊,全长192公里也就是常说的“三大峡”.)三峡是长江的华彩部分.我们现在看到的三峡既有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物之美,又具有人改造自然的人工之美,那么历史上的三峡又是怎样的一种景象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描写长江三峡的一段文字.二,走近作者

1.请一位同学为大家介绍一下本文的作者及作品.(学生介绍.要求清楚简练.)2.教师点明《水经》,《水经注》与《水经疏》三者之间的关系.(投影14幅)三,初读,读准字音,朗读指导(投影15幅)1.学生自读.学生自由读课文,结合文下注释,读准字音,读清句间停顿,不会读的,弄不懂的字词作个标记.(投影16幅)3分钟后,请学生读一读屏幕上的生字(多媒体展示)阙(quē)处重岩叠嶂(zhàng)曦(xī)月襄(xiāng)陵(líng)沿溯(sù)素湍(tuān)绝献(yǎn)飞漱(shù)属引(zhǔ)

2.教师范读.(1)要求学生听的时候注音字音,停顿,语气,语调等,体会一下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可根据教师的范读,纠正字音,划出朗读节奏.(2)教师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几处重点句子,如(多媒体展示): 自非/亭午夜分,不风曦月 沿/溯/阻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清/荣/峻/茂 每至/晴初/霜旦 3.互助朗读.(1)同桌间可提出自己读不好的词句,互相帮助解决.(2)同桌互相监读,不读错字,漏字,把握好节奏.(3)选一学生读课文,其余同学点评.4.全班齐读.根据朗读提示,努力读出最佳效果.四,解读,准确翻译,理解内容

1.复习文言文的翻译六法.(多媒体展示)(投影20幅图)(1)“对”,即对译.(2)“换”,即替换.(3)“留”,即保留.(4)“删”,即删略.(5)“补”,即补充.(6)“调”,即“调换”.2.按照这“六法”,学生细读课文,借助注释,工具书,资料独立疏通文意.3.请学生分组合作,把自己不懂的字词提出来小组讨论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提出来请其他小组帮忙.(1)小组活动,疏通字词.(2)全班交流,互助解决.4.指名学生翻译第二段(文词方面第二段难点较多),其余学生点评.五,积累(投影22幅图)1.探寻美点.通过刚才解读课文,你觉得三峡美在哪里用“三峡真美,美在……你看'……'(用文中的语句)”的句式把自己找到的最喜欢的美点跟大家说.示例:三峡真美,美在山高岭连,你看“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交流美点,学生自由发言.美点赏读.(1)三峡真美,美在夏水猛急,你看“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2)三峡真美,美在春冬之山水清幽秀丽,你看“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献多生倒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3)三峡真美,美在猿声凄婉,你听“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三峡》是一篇写景散文,全文总分结合,全面描写了长江三峡的壮丽景色,总写气势恢宏,分写特征分明.同是三峡四季景色,特点绝不相同.写夏季作者抓住江水的浩荡,以“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突出了流速之快,春冬季作者则抓住清澈来写,“回清倒影”的“素湍绿潭”,加上“飞漱其间”的“悬泉飞瀑”,真是别有一番情趣.描写秋季的巫峡时,作者则通过写猿鸣来突出它的凄凉气氛.3.诵读积累.郦道元真不愧是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散文家,他把《水经》里一条(江水)又东过巫县南,盐水从县东南流注之十五个字注释得如此之美妙,让我们领略到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风光之美,而如今因为种种原因,三峡有些美景就要消失了,让我们快把这些美景装进自己的脑袋吧.(音乐伴读,学生试着背诵课文.)4.课外积累.(1)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二(积累文言实词,掌握它们的读音和字义).(2)梳理本课的文言知识,并用数字归纳出本文的通假字,异义词等.①词语.通假字:阙,转.一词多义:绝.词类活用:奔.②句子,省略句:有时朝发(于)白帝.(3)背诵并默写全文.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导入

1.指名背诵课文.请四位同学分别背诵一个段落,比比看,谁背得正确,流利,有感情.(简要点评)2.全班同学一起背诵.同学们背得都很好,也基本上理解了课文内容.全文仅150多字,却思路清晰,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理清本文的结构.二,研读,质疑探究,提炼主题 1.师可由三峡的“峡”字来引导.(1)“峡”是什么意思注意它的偏旁和字义 明确:两山之间有水流的地方.(2)如果要表现三峡,一定要抓住哪些景物来描写呢 明确:山,水.2.请学生速读课文,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多媒体展示).(1)两岸夹水称之为峡,三峡两岸的山有什么特征

(2)作者写了三峡哪几个季节的景物,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每一个季节各有什么特点③面对如此美景,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具体做法.①以小组探究的方式解决,把归纳四个自然段所描写景物及特征的任务分组布置下去.②学生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发言的时候可按照示例,用一句完整的话概括表达.示例:第段中写景的句子有“",写出了(景物)的(特点).(小组活动,合作探究.全班交流,分组发言.)同学们说话的主要内容有: ①第1段中写景的句子有”两岸连山……蔽日“,是说两岸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直接)写出了三峡两岸山高岭连的特点,突出了三峡雄奇的气势.②第1段中写景的句子有”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是说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通过间接描写,还是突出了三峡两岸的山遮天蔽日的特点.③第2段中写景的句子有”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是说夏季江水漫上小山包,顺流逆流,来来往往的船只都被阻断隔绝了.通过船都不能通过,反衬了夏天三峡水势之大.写出了夏天三峡水之奔放的壮美.④第3段中写景的句子有”春冬之时……良多趣味“,这里是写冬春两季三峡的特点.描写对象有水,山,树,草,写出了这个季节三峡景物清凉幽静之美.师小结:这篇课文结构非常清晰.首段总写三峡概貌,后三段分写四季的三峡,而且在写景的时候能抓住特征进行描写,景中有情表达了作者的热爱之情.3.质疑问难,合作探究.学生再读全文,回顾梳理,提出疑难问题.问题预设.(1)描写江水,不按春夏秋冬四季顺序依次写,而是首先写夏季,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为什么这样安排

小组合作探究,全班交流明确:作者是根据三峡景物的特点来安排顺序的.三峡形势是两岸山岭绵延高峻,山高谷窄则流急,因此第二段紧接着山高之后写水势--写夏季江水的水大流急,相较而言春冬二季的三峡皆有”清荣峻茂“的盎然情趣,故将其合为一体进行描绘,与冬春形成鲜明对照的则是”林寒涧肃“凄清悲凉的秋天.全文这样安排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颇见作者结构布局严谨有序的匠心.(2)文中写道”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但接下来又说”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这是否矛盾

小组合作探究,全班交流明确:前后并不矛盾,前句概述夏季江水的凶险,在通常的情况下,船只因江水流速过急,不会冒险出航.但在”王命急宣“的情况下,船只一旦启航,便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作者正是通过一般和特殊这两种情况的对比性叙述,表现夏日的长江水势大,流速快.(3)课文以渔歌作结,有何用意(或有何好处)小组合作探究,全班交流明确:渔歌一言”峡长“,一言”声哀“,从猿鸣之中,使人进一步体会到山高,岭连,峡窄,水长,同时山猿哀鸣,渲染了三峡秋天的萧瑟气氛.三,品读,品味语言,赏析靓点

1.著名语文教育家王尚文先生曾说:学语文不能”得意忘言“,也就是说,一般人读文章,只注意文章说了什么,而不注意作者是怎么说的.我们学习语文既要领会作者说了什么,还要注意他是怎么说的.前面的学习,我们更多地是关注他说了哪些美点,而作者是怎么写的,写得是否也很漂亮呢下面我们合作探究《三峡》在写作上妙在何处.请同学们各自朗读课文,找出你认为写得美,写得妙的地方(语句或段落).读出来,并用”《三峡》真妙,妙在你看“的句式简要说明理由.提示学法.(1)可以从词语,句式,修辞等方面品味语言.(2)可以从表达方式,写景角度等方面欣赏方章独特的写景方法.2.小组合作,探究.3.全班交流.同学们说话的主要内容可能有:(1)《三峡》真妙,妙在结构精巧,你看:全文按总安排内容,先述三峡总体概貌,后分季节绘三峡风光,层次清晰.(2)《三峡》真妙,妙在描绘角度变化多姿,你看:”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这是俯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这是仰视.(3)《三峡》真妙,妙在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你看:”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这是正面写山的”高“和”连“,”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是侧面烘托山的”高“,”连“和”陡“.(4)《三峡》真妙,妙在语言凝练,你看:”清荣峻茂“,一字一景,令人回味无穷,妙不可言.(5)《三峡》真妙,妙在意境丰富,你想:”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这是奔放;”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这是清幽;”高猿长啸“,”哀转久绝“这是凄婉.(6)《三峡》真妙,妙在节奏鲜明,你听:整句与散句结合,齐整而不呆板,错落而不凌乱.四,拓展延伸

1.读《三峡》第2段,我们很容易就联想起李白的一首诗--《早发白帝城》(学生齐背该诗),这首诗和郦道元的《三峡》有哪些联系 学生自由发言,明确: 相同点:都描写了三峡风光

不同点:体裁方面,《早发白帝城》是诗.《三峡》是写景散文.内容上的联系.(1)文章第2段与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2)文章第4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3)文章第1段则和诗中的”万重山“相应.2.三峡自古就有”山水画廊“之称.三峡的山,千年屹立,三峡的水,从古流到今.今天的三峡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观呢三峡现在正在进行一项规模空前巨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那就是--三峡大坝工程.大家有查到关于三峡大坝工程的资料吗(投影23-29幅)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师生交流)三峡大坝工程的建设时间表(多媒体展示): 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破土动工.2002年11月6日,聚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于一体的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明渠截流工程取得成功.2003年10月26日三峡工程开始第二次蓄水,三峡水库的水位在135米的基础上悄然涨到137.4米,10月31日,坝前水位提高到139米.2009年,三峡水库将是一座长达600公里,最宽处达2000米,面积达10000平方公里,水面平静的峡谷型水库.到2009年三峡三期工程竣工,水位将抬高175米.可对照课文和查找的资料及图片,展开想象,描绘一下到那时郦道元所描写的景观会有怎样的变化小组讨论,谈谈自己的看法.老师指名两三位同学发言.五,总结

郦道元笔下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山水画卷,已成为三峡历史的美好回忆.今朝的三峡正放射着世人瞩目的光辉,宏伟的葛洲坝工程,红火的三峡工地,正在成就着一个又一个世界奇观.郦道元用笔装点三峡,建设者用智慧改造三峡,我相信将来三峡的动人画卷上,一定也会留下属于我们的一笔.课外作业.1.对三峡工程众说纷纭,你的看法呢结合课文和你查找的资料,谈谈你对建立三峡水利工程的看法.2.以小组为单位出一期以”三峡"为主题的板报.

下载初中语文主题学习阅读课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语文主题学习阅读课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主题生成课教学设计

    《对本校学生早餐状况的调查与研究》综合实践活动 主题生成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发现问题,围绕主题提出感兴趣、有效问题的能力 (2)......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语文教学设计 学校:梁化第二中学 教师 课题 名称 周荣生 授课课题 科研课题 年级 七年级 科目 语文 授课时间 2课时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面向全......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相关的文学常识及黄果树瀑布的知识。【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品味文章酣畅的......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专题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初中(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1 2 3 4 5 荐二下语文教 (3000) 案字荐2014二语文教案下册 (500字) 荐语文教学设计参赛优秀模板(......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基本执教者 信息 所属教材目录 名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张俊平课时 七年级下册第一课 三课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书七年级下册语文......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模板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要求 能从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角度理解教材,选取教学内容,并能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教材分析中要渗透教师自己对教材的认识和探......

    语文主题学习教学设计

    浓浓思乡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感情诵读诗词,积累诗词名句,丰富语言积累。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理解诗词中的意象,学习诗词中借物抒情等表达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诗词中......

    Webquest主题学习教学设计

    Webquest主题学习教学设计——长江 一、导言 大学毕业后,小明决定进行一次毕业旅行,想到大学期间曾经学过一篇关于长江的文章,小明决定此次旅行沿长江进行。小明以长江发源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