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回忆 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3:27: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幸福的回忆 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幸福的回忆 教学设计》。

第一篇:幸福的回忆 教学设计

1、幸福的回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自学字词;读通课文,了解大意,讨论课后作业第1题。教学目标:

1、明确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理解第1自然段,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初步体会作者见到邓小平爷爷的幸福感。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时,要注意正确表达感情,把握感情基调,然后把体会到的感情恰当地表达出来。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体会感情,表达感情;朗读的重音、停顿、速度、语调的训练。教学过程:

一、了解本课训练点。

在这个单元我们要学习朗读课文,正确表达感情。第1课《幸福的回忆》,主要写一位小朋友在峨嵋山旅游时,惊喜地巧遇邓小平爷爷的幸福情景。我们要仔细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然后有感情地朗读。

二、指导预习。

1、自学生字、新词。认读生字音节,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新词的意思。特别要注意“忍”ren、“慈”ci、“蔼”ai、多音字“调”tiao的读音。完成《作业本》第1题,用部首查字法查“汇、慈、蔼、爽”。

2、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检查预习效果。

1、指名认读生字,讲讲词语的意思。

2、指名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什么地方使你感动。

四、指导阅读第1自然段。

1、读单元学习提示语。思考:怎样才能读得有感情。

2、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

读后讨论:什么叫“幸运”?什么事说明了“我真幸运”? 指导朗读“我真幸运„„合影留念。”

五、完成《作业本》第2、3题。__________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学习提示”,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方法,重点读好课后作业第2题中的4个句子;深入理解课文。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第2——4自然段,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进一步体会作者见到邓小平爷爷的幸福感。教学过程:

一、指名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说说这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指导阅读第2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

“我”随妈妈上峨嵋山,路上忽然听说邓爷爷来了,心情怎样?

2、读后讨论:

(1)在路上,突然发现了什么?

(2)当得知是邓爷爷来了,“我”当时心情怎样?

三、指导阅读第3自然段。

1、齐读,思考:“我”挤进人群,邓爷爷怎样亲切地和“我”谈话? 读后讨论:

(1)“我”挤进人群,看到的邓爷爷是什么样儿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2)邓爷爷怎样亲切地和“我”谈话? 回答后指导朗读。

2、指名表情朗读“我”的话。

四、指导阅读第4自然段。

1、指名朗读。思考:当邓爷爷邀我和妈妈跟他一起拍照时,我的心情怎样?

2、回答后重点指导“妈妈,我要和邓爷爷照相!我要„„”和“我紧靠着邓爷爷,甜甜一笑。”

五、完成《作业本》第5、6题。_____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给课文分段。教学目标:

1、能初步掌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方法。

2、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见到邓小平爷爷的幸福感,从而加深对国家领导人热爱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指名朗读单元学习提示语。说说学了课文以后对怎样才能读得有感情的两点基本方法有什么体会。

二、默读课文,讨论分段。

1、说说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事情发展的顺序怎么样。

2、这篇记事文章,和以前学的记事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3、给课文分段。

三、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后进行评议,哪里读得好,哪里读得不够好。

四、看课文插图,说说第3段的内容。

五、完成《作业本》第4题。听写本课新词语。

第二篇:《幸福的回忆》教学设计之一-教学教案

1、初步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感情,并通过重音、停顿、速度、语调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重点读好课后作业第2题中的4个句子。

2、学会本课9个生字,掌握“汇聚、慈祥、和蔼、爽朗、珍贵”等词语。

3、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重点

学会体会人物感情,感情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正确把握人物的感情,通过恰当的语名重音、停顿、速度、语调表达出来。

四、教学准备

录音机、课文录音磁带、小黑板。

五、教学课时

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看课文插图、谈话。

你认识画面上的这位老人吗?(简介邓小平)他抱着的这位小朋友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的主人公。演奏

2、教师激情导入。

画面中的小朋友是一位幸运的小朋友,当他7岁的时候在峨眉山上见到了全国人民爱戴的邓小平爷爷。他是一位幸福的小朋友,不仅听到邓爷爷亲切的教诲还和邓爷爷合影留念,你年画面中的他在邓爷爷的怀抱里是多么幸福啊!因此不管是什么时候,每当他看到照片都会回忆起那一段幸福的往事。

出示课题:幸福的回忆(有感情地读课题)

四、自学课文。

1、读通课文,带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识记字形。

2、划出生字所在的新词,想想词义,完成课堂作业第1题。

五、检查自学。

1、认读生字、词语,正音,重点检查:“慈、忍、蔼”的字音。

2、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1)查字典理解(课堂作业1):汇聚、慈祥、和蔼、爽朗

(2)找近义词:留念()步伐()

(3)分析理解:合影

3、分自然段读课文,要求正确、通顺,重点指导个别长句。

六、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为什么“我”觉得真幸运?“我”的回忆是从什么引起的?

2、交流讨论。

出示句子:

我真幸运,7岁时就见到了全国人民敬爱的邓小平爷爷,还与他老人家合影留念。

(1)什么是幸运?

(2)用上“因为------所以------”说说我为什么感到幸运?(学生回答时,教师在“7”岁“敬爱”“邓小平爷爷”“合影留念”这几个词上打上重点符号。)

(3)“我”当时的心情怎样?(幸运、幸福)

(4)教师示范读,学生注意语速,重音的落点。

(5)学生评议(从语速、重音、停顿上),自由读,指名读,评议,再指名读、齐读。

3、哪一组关联词说明是照片引起了我“我”的回忆,“每当------就------”

4、指导读每当看到那张照片,我就会想起那激动人心的一幕。(读出激动的语气)

5、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七、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作业本2、3题。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回顾学习方法。

二、学习教学提示。

1、默读提示语,思考:怎样才能读得有感情?划出有关的句子。

2、交流。(概括:(1)理解内容。体会感情,(2)注意语句的重音、停顿、速度的快慢、声音高低。)

三、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1980年7月6日,“我”随妈妈在峨眉山游玩时发现了什么?

2、交流讨论,用上“发现”、“原来”回答问题。

3、听说邓爷爷来了,“我们”心情怎样?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来?

(“妈妈,我要看邓爷爷,我要看邓爷爷!”妈妈马上背起我,加快步伐赶上去。)

4、按照“抓重点词(我要看、马上、加快、赶)——体会人物感情(急迫、激动)——注意语调(较高)、语速(较快)朗读”的过程,采用示范读、指名读、齐读的形式指导朗读。

5、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

四、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我”挤进人群,看到邓小平爷爷是什么样的?邓爷爷怎样亲切地和“我”谈话?

2、交流讨论。

(1)当我看不到邓爷爷时,我心情怎样?从哪句话体现出来?

(2)指导朗读。

出示句子:我忍不住大声地嚷起来:“邓爷爷,邓爷爷,您在哪里,我要看看您!”

(3)指铭读描写邓爷爷外貌的句子,进一步理解“慈祥和蔼”的意思。

(4)想一想邓小平的话应该怎么读?(和蔼可亲)我当时的心情怎样,该怎么读?(兴奋、语调较高)同桌练习分角色朗读。

指名分角色朗读,师生分角色读。

(5)说说邓爷爷对“我”的希望是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

五、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这张珍贵的归照片是怎样照成的?

2、交流讨论。

(1)指名回答(邓爷爷邀请“我”和“妈妈”合影留念)。

(2)当时“我”的心情又怎样?

出示句子:

“千里马,和爷爷照张相好不好?”我太高兴了,连忙转身对妈妈说:“妈妈,我要和爷爷照相!我要------”

a学生尝试朗读。

b通过朗读交流(邓爷爷的话和蔼亲切,读出问的语气,语速较慢;我的话兴奋、激动、语速较快,语调较高。)

3、指导读好“我紧靠着邓爷爷,甜甜地一笑”,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怎样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

七、作业。

完成作业本5、6。◆

第三篇:回忆教学设计

《回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音乐剧《猫》的选段《回忆》,了解音乐剧的特点。2.欣赏音乐剧的经典作品,了解音乐剧这一体裁的特点。3.积极参与创编和表演,通过艺术实践活动,尝试音乐剧的表现艺术形式。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欣赏,体会音乐的乐曲风格和乐曲表达的音乐情绪。2.听辨歌曲节拍,感受12/8拍对表达歌曲情感的作用。

教材分析

音乐剧是以具有吸引力的情节为支撑,以演员的戏剧性表演为根基,使音乐、舞蹈得以充分发挥其潜能,并把这些因素融合为有机统一体的艺术。剧情,表演,音乐,舞蹈是构成音乐剧的四大要素。音乐剧在全世界各地都有上演,但演出频率最高的地方是美国纽约市的百老汇和英国的伦敦西区。我们常听到的百老汇音乐剧这个称谓可以指在百老汇地区上演的音乐剧,又往往是泛指所有近似百老汇风格的音乐剧。《猫》是音乐剧历史上最成功的剧目,曾一度成为音乐剧的代名词。该剧创作于1981年,是在伦敦上演时间最长、美国戏剧史上持续巡回演出时间最长的音乐剧。该剧作曲家是英国安德鲁.洛伊德.韦伯,其中一曲《记忆》,在全世界广为流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视频音乐剧《猫》片段。

师:从播放的视频片段中你们都听到、看到了什么?这种音乐的表现体裁你们知道叫什么吗? 生:有唱歌、边唱边跳。2.揭示课题。

生:歌剧,跟戏剧一样,有对白说话。

师:刚才我们欣赏的片段在音乐体裁中叫音乐剧。

音乐剧是由喜歌剧及轻歌剧(或称“小歌剧”)演变而成的,是由对白和歌唱相结合而演出的戏剧形式。它融戏剧、音乐、歌舞等于一体,音乐通俗易懂,很受大众欢迎。音乐剧经常运用一些不同类型的流行音乐以及流行音乐的乐器编制;在音乐剧里面可以容许出现没有音乐伴奏的对白。音乐剧和歌剧的分别是,没有了宣叙调和咏叹调的区分,歌唱的方法也不一定是美声唱法。音乐剧擅长于以音乐和舞蹈表达人物的情

感、故事的发展和戏剧的冲突,有时语言无法表达的强烈情感,可以利用音乐和舞蹈表达。相比之下,音乐剧里戏剧、舞蹈的成分更重要。

二、了解音乐剧体裁特点

师:音乐剧《猫》是音乐剧历史上最成功的剧目,曾一度成为音乐剧的代名词。该剧创作于1981年,是在伦敦上演时间最长、美国戏剧史上持续巡回演出时间最长的音乐剧,1981年5月11日,首演于伦敦西区新伦敦剧院。今天,音乐课为大家带来音乐剧《猫》有名的唱段《回忆》(memory)。1.角色与剧情介绍:“领袖猫”──猫族中的首领,充满智慧和经验,他必须出席一年一度的猫会,并最后决定哪一只猫能够升天获得重生;“魅力猫”──年轻时是猫族中最美丽的一个,厌倦了猫族的生活到外面闯荡,但尝尽了世态炎凉,再回到猫族时已丑陋无比——她的样子最像人类,长发披肩,身穿黑色晚礼服,脚蹬一双高跟鞋。一曲《回忆》平息了所有猫儿对她的敌意,唤起了对她深深的同情和怜悯。2.《回忆》歌曲欣赏。

师:(初听《回忆》)歌曲给你怎样的感觉?几拍子的? 生:歌曲很抒情,好像是三拍子的。

师:这首歌听起来很流畅,这是因为它的拍子为12/8拍,我们以前没有接触到,大家再听听,这样的节拍使我们有什么感受?(再听一遍《回忆》。)

生:很连贯,有起伏荡漾的感觉。

师:好!这种感觉是节拍带给我们的,那么,这样的节拍能表现主人公怎样的心情呢?歌曲中有两个地方最能表现悲伤的心情,你能听出来吗?请你边听边举手。(听第三遍《回忆》。)

生:这样的节拍表现主人公留恋、悲伤、憧憬的心情。最悲伤的两个地方是音区低的地方。

3.作曲家的介绍:安德鲁?洛依德?韦伯是60年代,伦敦剧坛升起的一颗作曲新星,他具有扎实的古典音乐根基,擅长于钢琴、小提琴等乐器演奏,对新潮流行音乐和音乐剧情有独钟。他的惊世巨作《猫》1981年5月在伦敦首演轰动了百老汇。此后,又创作了以舞蹈精彩绝伦而著称的《星光快车》《剧院幽灵》(1986年)和90年代荣获8项托尼奖的《日落大道》等传世名剧。

4.随钢琴跟唱《回忆》的旋律。5.师生讨论音乐剧特点。

生:音乐剧有剧情,表演,音乐,舞蹈。

师:从《猫》剧中看出,音乐剧中的舞蹈和音乐相当突出。为了传情达意,编导们不惜用了大量的舞蹈场面来表现猫的不同特征和性格。这里既有轻松活泼的踢踏舞,又有凝重华丽的芭蕾舞,还有充满动感的爵士舞和现代舞。剧中的“富贵猫”“保姆猫”“剧院猫”“摇滚猫”“犯罪猫”“迷人猫”“英雄猫”“超人猫”“魔术猫”等形象鲜明,各不相同。这群被拟人化了的猫儿组成了猫的大千世界,在舞会上各显身手,或

歌或舞或嬉戏,上演了一出荡气回肠的“人间悲喜剧”,诉说着爱与宽容的主题。可以说音乐剧是以具有吸引力的情节为支撑,以演员的戏剧性表演为根基,使音乐、舞蹈得以充分发挥其潜能,并把这些因素融合为有机统一体的艺术。

三、拓展

1.欣赏《猫》剧中音乐剧《猫》片段—《回忆》唱段的视频,请学生注意其中的表演。2.表演唱:教师让1—2名学生扮演老猫,独立表演唱,全班学生小声随唱。

四、课堂小结

音乐剧是一个内容很丰富的音乐体裁,在课上我们只能了解和学习很小的一部分,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问题,希望同学们在课下分成小组发挥自主学习的精神继续探究、找出答案,扩大自己在音乐剧这一音乐体裁方面的知识度。1.音乐剧起源是怎样的?

2.发展中百老汇音乐剧有哪些作品? 3.伦敦西区的音乐剧有哪些代表作?篇二:欣赏《回忆》教案

题:艺术欣赏——《回忆》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对音乐剧中的角色进行对比性欣赏;

2、学会从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分析音乐剧中角色的特点;

3、逐步提高对音乐剧中的人物与音乐进行再创作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对比的方法归纳出角色的特点;

2、运用分析法总结出歌曲的特点;

3、运用音乐制作软件对歌曲进行改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转载于:回忆教学设计)

1、在感性体验与理性评价中,从音乐剧艺术中获得更多的审美享受;

2、在活动中学会交流与小组合作。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欣赏音乐剧的方法,从而获得更多的审美享受; 难点:对音乐剧中的音乐、人物造型进行二度创作。

三、教学过程:

1、回顾上节课内容;

2、介绍歌曲《回忆》:自《猫》诞生以来,《回忆》这首歌就开始传播四海,那如泣如诉的旋律,一下就能抓住人们的心。

·演唱者们

1)《回忆》这首歌是由剧中的 “格里泽贝拉”演唱的。2)伊莲.佩吉在扮演了“格里泽贝拉猫”后大红特红,被认为是音乐剧舞台上的第 一夫人。3)至今,已有250位艺术家录制了《回忆》,包括芭芭拉.史翠珊,巴里.马尼洛 和帕拉契奥.多明戈等。·旋律的由来 1)据说在首演已经临近的时候,导演努恩依然对剧中这个部分的音乐不够满意。韦伯不得不听从导演的要求重写。2)第二天早上,韦伯在钢琴上给努恩弹奏了他整晚熬夜写作的音乐。努恩听完后,对旁边的人说:“请你们记住这一刻,因为你们听到的,就是一首能被称为传奇的乐曲。” ·歌词的由来 1)同其他《猫》中的歌曲不同,《回忆》并不是根据艾略特的诗作编写的,也没有其他可以套用的诗。2)努恩花了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重读艾略特的诗集,写出了这首《回忆》。

3、请同学表演他们眼中“格里泽贝拉”这只猫的经历;得出“格里泽贝拉”是一只年轻时魅力十足而年老后邋遢肮脏的猫,她孤独衰弱,遭人唾弃,流浪在最下等的街区,受到猫族的排挤。

4、欣赏歌曲《回忆》,回答问题: 1)演员运用了什么唱法演绎这首歌曲? 2)歌曲运用那些乐器进行配器,表现出怎样的音乐感觉? 3)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如果你们来配器的话,会选择那些乐器呢?

5、各小组对音乐进行改编并展示。

6、观看两组图片,将格里泽贝拉与其他猫进行对比,回答问题: 1)格里泽贝拉与其他猫的脸部化妆有什么差别?

格里则贝拉

其他猫

眉毛

稀疏

浓密

眼睛

向下,线条晦涩

向上,线条细致流畅 嘴唇

向下,轮廓模糊

向上,轮廓清晰

皱纹

头发

卷发,用人发做假发

直发,用牦牛的毛做假发

总体

难看,暗淡无光

好看,神采奕奕 2)格里泽贝拉与其他猫的服装有什么不同?

格里则贝拉

其他猫

颜色

灰色、黑色相间

清晰明朗

款式、质地

晚礼服短裙外加灰色皮衣

柔韧贴身而易于移动

特点

不适合舞蹈

带有强烈的舞蹈特质

7、指出细节部分,总结格里泽贝拉的形象。

她的手指甲涂着红色的指甲油,脚上穿着高跟鞋,突出了她在整部音乐剧中的特殊形象:她最像人,是一个光华已尽的中年妇人。

8、请同学分组对“格里泽贝拉”进行化妆设计或服装设计并交流。

9、那么为什么最初遭人唾弃的格里泽贝拉最后能够升入天堂?请回顾音乐剧《猫》的简要情节,思考歌曲《memory》在整部音乐剧中的作用。

10、结束语:这首歌是全剧的转折点,也是高潮点。在这节课最后请同学们一起演唱《回忆》,体会这首歌曲的无限魅力吧!

四、学生反馈:

课堂上学生通过自己创作音乐和人物造型,掌握了选择乐器与设计人物的原则,并且立即反映出成果,他们乐于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与做法,乐于表达自己的设计思路与意图,气氛活跃但主体明确。

课后对于自己的创造能力和合作能力有了更新的认识,对于音乐剧的喜爱也更进一步。

五、教学总结:

根据二期课改的课程目标,本节课着重突出让学生有选择地参与艺术学习活动,展示自己的艺术创作成果和能力,并在艺术体验与实践的过程中相互沟通、相互尊重、相互启迪、共同进步。本节课通过组织4次学生自主创造的活动来实现这个目标:

1、根据“格里泽贝拉”的经历编排小品进行表演;

2、根据《回忆》这首歌曲所要表达的音乐感觉自由选择乐器为其伴奏;

3、为“格里择贝拉”设计脸部化妆;

4、为“格里择贝拉”设计服装。

在听、看、唱、演、画、设计等艺术教育活动中,学生充分体验了音乐剧带来的美的享受......篇三:音乐教学设计回忆

大邱庄镇中学导学案

年级:八年级 学科: 音乐 主备:王帅 审核:周静 课题:《回忆》 课型:授新 授课时间:

【导学目标】1.通过欣赏音乐剧《猫》的选段《回忆》,了解音乐剧的特点。2.欣赏音乐剧的经典作品,了解音乐剧这一体裁的特点。3.积极参与创编和表演,通过艺术实践活动,尝试音乐剧的表现艺术形式。

【导学重点】1.通过欣赏,体会音乐的乐曲风格和乐曲表达的音乐情绪。2.听辨歌曲节拍,感受12/8拍对表达歌曲情感的作用。

【导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视频音乐剧《猫》片段。

师:从播放的视频片段中你们都听到、看到了什么?这种音乐的表现体裁你们知道叫什么吗?

生:有唱歌、边唱边跳。2.揭示课题。

生:歌剧,跟戏剧一样,有对白说话。

师:刚才我们欣赏的片段在音乐体裁中叫音乐剧。

音乐剧是由喜歌剧及轻歌剧(或称“小歌剧”)演变而成的,是由对白和歌唱相结合而演出的戏剧形式。它融戏剧、音乐、歌舞等于一体,音乐通俗易懂,很受大众欢迎。音乐剧经常运用一些不同类型的流行音乐以及流行音乐的乐器编制;在音乐剧里面可以容许出现没有音乐伴奏的对白。音乐剧和歌剧的分别是,没有了宣叙调和咏叹调的区分,歌唱的方法也不一定是美声唱法。音乐剧擅长于以音乐和舞蹈表达人物的情感、故事的发展和戏剧的冲突,有时语言无法表达的强烈情感,可以利用音乐和舞蹈表达。相比之下,音乐剧里戏剧、舞蹈的成分更重要。

二、了解音乐剧体裁特点

师:音乐剧《猫》是音乐剧历史上最成功的剧目,曾一度成为音乐剧的代名词。该剧创作于1981年,是在伦敦上演时间最长、美国戏剧史上持续巡回演出时间最长的音乐剧,1981年5月11日,首演于伦敦西区新伦敦剧院。今天,音乐课

为大家带来音乐剧《猫》有名的唱段《回忆》(memory)。1.角色与剧情介绍:“领袖猫”──猫族中的首领,充满智慧和经验,他必须出席一年一度的猫会,并最后决定哪一只猫能够升天获得重生;“魅力猫”──年轻时是猫族中最美丽的一个,厌倦了猫族的生活到外面闯荡,但尝尽了世态炎凉,再回到猫族时已丑陋无比——她的样子最像人类,长发披肩,身穿黑色晚礼服,脚蹬一双高跟鞋。一曲《回忆》平息了所有猫儿对她的敌意,唤起了对她深深的同情和怜悯。2.《回忆》歌曲欣赏。

师:(初听《回忆》)歌曲给你怎样的感觉?几拍子的?

生:歌曲很抒情,好像是三拍子的。师:这首歌听起来很流畅,这是因为它的拍子为12/8拍,我们以前没有接触到,大家再听听,这样的节拍使我们有什么感受?(再听一遍《回忆》。)生:很连贯,有起伏荡漾的感觉。

师:好!这种感觉是节拍带给我们的,那么,这样的节拍能表现主人公怎样的心情呢?歌曲中有两个地方最能表现悲伤的心情,你能听出来吗?请你边听边举手。(听第三遍《回忆》。)

生:这样的节拍表现主人公留恋、悲伤、憧憬的心情。最悲伤的两个地方是音区低的地方。

3.作曲家的介绍:安德鲁?洛依德?韦伯是60年代,伦敦剧坛升起的一颗作曲新星,他具有扎实的古典音乐根基,擅长于钢琴、小提琴等乐器演奏,对新潮流行音乐和音乐剧情有独钟。他的惊世巨作《猫》1981年5月在伦敦首演轰动了百老汇。此后,又创作了以舞蹈精彩绝伦而著称的《星光快车》《剧院幽灵》(1986年)和90年代荣获8项托尼奖的《日落大道》等传世名剧。

4.随钢琴跟唱《回忆》的旋律。5.师生讨论音乐剧特点。

生:音乐剧有剧情,表演,音乐,舞蹈。

师:从《猫》剧中看出,音乐剧中的舞蹈和音乐相当突出。为了传情达意,编导们不惜用了大量的舞蹈场面来表现猫的不同特征和性格。这里既有轻松活泼的踢踏舞,又有凝重华丽的芭蕾舞,还有充满动感的爵士舞和现代舞。剧中的“富贵

猫”“保姆猫”“剧院猫”“摇滚猫”“犯罪猫”“迷人猫”“英雄猫”“超人猫”“魔术猫”等形象鲜明,各不相同。这群被拟人化了的猫儿组成了猫的大千世界,在舞会上各显身手,或歌或舞或嬉戏,上演了一出荡气回肠的“人间悲喜剧”,诉说着爱与宽容的主题。可以说音乐剧是以具有吸引力的情节为支撑,以演员的戏剧性表演为根基,使音乐、舞蹈得以充分发挥其潜能,并把这些因素融合为有机统一体的艺术。

三、拓展

1.欣赏《猫》剧中音乐剧《猫》片段—《回忆》唱段的视频,请学生注意其中的表演。2.表演唱:教师让1—2名学生扮演老猫,独立表演唱,全班学生小声随唱。

四、课堂小结

音乐剧是一个内容很丰富的音乐体裁,在课上我们只能了解和学习很小的一部分,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问题,希望同学们在课下分成小组发挥自主学习的精神继续探究、找出答案,扩大自己在音乐剧这一音乐体裁方面的知识度。1.音乐剧起源是怎样的?

2.发展中百老汇音乐剧有哪些作品? 3.伦敦西区的音乐剧有哪些代表作?

教学感悟:篇四:《快乐的回忆》教学设计

《快乐的回忆》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第6课《快乐的回忆》

教学理念:引导学生通过回忆自己生活中最快乐的一件事,用吹塑纸版画或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并能从中感受特殊的纸版画材作品带来的乐趣。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最快乐的一件事,并用绘画或纸版画的形式表现出来。2.学习纸版画的绘画技法,利用吹塑纸进行创作。3.通过绘画和制作,培养学生观察力、创新精神和再造能力。教学重点:学习纸版画的制作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吹塑纸、铅笔、水粉颜料、调色盘、质地较薄的纸,及硬卡纸,画笔,小铁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景导入:

让学生对生活片段进行回忆,并讲述。(引导学生在欣赏他人作品的基础上,回忆自己生活中快乐的片断,激发学生创作热情。)请大家睁大眼睛,竖起耳朵,可别错过哦!

二、自主探究:

1、欣赏版画作品。

2、通过观察和讨论,引导学生认识纸版画的表现方式。请同学们在观察的基础上思考:纸版画是通过什么方法加工完成的,它与绘画作品比较,有什么不同的视觉效果?

3、技法学习、教师示范:

(1)出示制作简易纸版画的材料——吹塑纸,启发学生思考,运用什么工具和制作方法可以制作成纸版画。

(2)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采用刻、划、撕等方法进行创造性地使用,制

作出内容丰富、造型美观的纸版画作品。

三、学生作业:

在制作好纸版的基础上,思考并尝试怎样拓印出多色纸版画。

四、讲评作业:

1、选取优秀作业,表扬造型美观、整体看画面效果好的作业,表扬最佳搭档。

2、布置下节课工具材料。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学习纸版画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纸版画的印制,水份、颜料厚薄程度的掌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并展示上节课的优秀作业,回忆纸版画的特点,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情感升华阶段:

带领学生欣赏大量版画作品(课件)引导学生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利用身边的材料和工具求新求异,就会创作出好的作品。

二、动手操作阶段:

作业要求:欣赏教材中作品,用纸版画或绘画的形式进行复制或者创作。作业步骤:启发学生讲解制作过程。

1.设计。

2.制版。

3.添加背景。

4.剪、刻、拼、贴。

三、学生作业:

1、放轻音乐。

2、两人完成一幅作品,要求要有合作精神。

3、教师巡视指导。

四、讲评作业: 选取优秀作业,表扬造型美观、色彩鲜艳、整体看画面效果好的作业,表扬最佳搭档。

五、总结拓展:

本课同学们学会版画的基本方法,这种方法运用广泛,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运用这种方法,希望同学们多去发现、去探索、体会生活的乐趣。教学反思:

传统的版画教学在教授此内容时,一般是由教师告诉学生第一步干什么,第二步干什么,每一步如何操作。教师讲,学生听,学生是被动的,它没有思维活动或较少思维活动。学生学习没兴趣,由于思维没有打开,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掌握不牢固,记忆不深,学到的东西留于表面,虽然也能完成任务,但照葫芦画瓢的多,有创意的少。多媒体、电脑等等高科技,实际上那只是手段之一,关键我们要搞清楚新理念的关键在哪里,如何切实可行地用到课堂中,只有这样,新理念的应用才不会留于形式,而是能实实在在为教育教学服务。作为青年教师,我要促使自己不断的学习新知识,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搞好课堂教学,并通过实践,及时反思,总结经验。加强自身各方面的修养和能力的提高,扎实工作,才能把握好新课程理念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导入新课的环节中,没有必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在不必要的内容上!应该留足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尝试和作业练习,这样也会有更充足的时间进行作业展评!

利用现有的材料可以制作出什么呢?想做什么?这一环节可以先给学生出示一些简单直观的范例,启发学生的思维。但是这样有一个弊端,可能会框住学生的思维,只会模仿范例。反而会形成反效果。

怎么做?此课件里播放的内容不够精彩,纸版画的制作步骤,制作纸版画教师示范用时过长,如果课前准备充分,把制作的纸版画范例的步骤过程用一张张的照片记录下来,再制作进课件中。让学生在制作综合纸版画前观看。这样制作步骤就一目了然,大大节省了学生理解的时间,可以把更多时间花到制作过程中去。

教学拓展方面。没有必要把以后的教学内容硬搬过来。可以让学生课后回家继续利用各种其它废旧材料进行制作。这样也是教学拓展的内容。篇五: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学设计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一、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含糊、尖锐、僻静、恐怖、粗暴、制服、宪兵、魔鬼、肥胖、苦刑、残暴、匪徒、拘留、窝头、姥爷”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4,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二、教学重点:

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

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三、课时:2课时

四、课前准备:收集关于李大钊的故事,大家互相交流。

五、教学媒体:投影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7个生字。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感受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3、抓住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的言行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体会。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1.导入激情:

同学们,看着你们胸前的红领巾,你可曾想到什么?它是国旗的一角,是无数革命烈士的鲜血染成的。今天,我向大家介绍一位革命先烈——李大钊同志,(出示:李大钊的画像。)一起学习第9课,(板题、读题)。下面让我们随着课文回到十六年前,看看李大钊同志与敌人作斗争的英雄事迹。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2).桌互相检查预习情况。3.检查自学:

1)读生字,正音。2)通过预习你知道什么?(简要地复述课文以及简介作品背景。)板书: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

通过预习,同学们已经知道课文是写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的事,请浏览一遍课文,找出相应的三部分。

(读后提问。)4.细读课文。1)默读课文,从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的言行中划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读一读。

2)小组互学:你读了这些句子体会到什么?在小组里交流。5.汇报交流情况:

被捕前:

(示句)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板:坚决地说

导读:李大钊这种坚守革命岗位的态度应该怎样读?(练读)被捕时:

(示句)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板:不慌不忙

(“不慌不忙”看出李大钊处变不惊、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板:视死如归)导读:谁能把李大钊这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读出来?

被捕后:

(示句)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板:瞅了瞅没说

导读:对,这就是他对革命事业坚决的信心,坚定的信念。你能通过读表现出来吗?试一试。

5.总结全文。1).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第13课,主要抓住了李大钊的言行来体会他高尚的革命情操。

2).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发散思维,进行思想教育)6.课外延伸

收集关于革命烈士、革命前辈的故事,下一课,我们开一个小故事会。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在理解课文后,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知道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

把课文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读一读,再抄下来。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第十六课,你有什么体会?指名回答。

2、把课文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体会到什么?

3、精读课文,体会本课的写作方法。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分小组讨论。

5、汇报交流,老师进行点拨。(这是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方法。)

6、进一步深化:课文里还有不少地方是前后照应的,你能举些例子,并说说体会吗?

7、课外延伸交流

把你收集到的革命烈士、革命老前辈的故事在小组里交流。

8、总结全文。

附板书:

十六年前的回忆

被捕前:坚决地说 忠于革命

被捕时:不慌不忙 视死如归

被捕后:瞅了瞅 没说 坚贞不屈 11* 灯光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读记记“战地、围歼、茂密、突击、歼灭、注视、漆黑、陷入、憧憬、阻击、点燃、性命、焦急”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借助工具书用较快的速度阅读,引导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2.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之后,教师可以提覆盖全文的问题,让学生自读自悟课文中的一些细节。作适当点拨引导,加深学生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二、教学重点:通过对人物言行、神态等描写的分析,帮助学生体会郝副营长为了幸福的明天,宁愿牺牲自己生命的崇高品质。

三、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及课文中心之间的联系。

四、教具准备:小黑板

五、教学时间: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揭题,练说

1、板书课题。

2、练说。教师提问:

① 你见过什么灯?它们的形状是怎样的?分别用在什么地方? ② 这些灯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如果没有这些灯,生活会是怎样的?有了这些灯生活又变得怎样?

(学生联系实际,在说的过程中已经对“我”漫步天安门广场感到“光明”和“温暖”有了具体的认识。)

二、理文,练说

1、读课文,弄清人物间的关系:(“我”与郝副营长,虽然工作性质不同,但目的是一个,即消灭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

2、读课文,弄清火光与灯光的关系:

(这里教师可设计几个填空,辅助学生弄清这一问题。)

⑴ 战斗间隙,郝副营长划着______,借着______看一本书,书上的插图画的是______。他充满了对未来的______。

⑵ 守敌的围墙被炸开一个______,突击连马上______,后续部队在黑暗里______,在这______的时刻,郝副营长划着火柴,点燃了______,______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

⑶ 战斗胜利了,现在孩子们能够在______学习,可他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______。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研究完成上述填空后,可引导他们深入分

析,使学生体会到微弱的火柴亮光使郝副营长对灯光充满了无限的向往,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用点燃那本书的微弱火光照亮了通向胜利的道路,也照亮了他人生最光辉的时刻。)

3、读课文,弄清文中三个“多好啊”间的关系:(课文三次出现“多好啊!”这句话,可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来,标上序号,然后读一读上下文,找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说这些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了什么?然后通过小组交流、集体汇报的形式,帮助学生弄清这一问题。第一次说这话是对天安门广场“灯光”的赞叹,是引起我回忆的直接原因。第二次说这话的是郝副营长,他看了书中插图后,对图上的孩子能在灯光下看书深感羡慕。第三次说这话的依然是郝副营长,他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三、激情,练读

1、指导学生读回忆部分:

(郝副营长的话要读出沉思、询问、回忆、憧憬的语气:激战部分要读出“猛烈”、“着急”;战斗结束部分,语速放慢,读出对战友无限崇敬之情。可采取指读、组内读、齐读等形式。)

2、指导朗读课文首尾段:

(这部分总的基调是流畅,读出对战斗深沉的怀念。)

3、自由感情朗读全文:

(学生在感情朗读当中自然感受到当前生活的幸福,联想到先烈的献身精神,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四、延伸拓展

1、简介作者,鼓励课外阅读。

2、写出学习本文后的感想。

五、布置作业

1、鼓励学生课外阅读《七根火柴》、《三人行》。2、练笔:仿照课文的叙述形式写篇作文,内容自选。

第四篇:《幸福的回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教学教案

1、理解课文2—4自然段,进一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2、抓重点句,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人物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4自然段。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回顾学习方法。

2、学习教学提示。

(1)默读提示语,思考:怎样才能读得有感情?划出有关的句子。

(2)交流。

(概括:①理解内容,体会感情。②注意语句的重音、停顿、速度的快慢、声音的高低。)

3、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1980年7月6日,“我”随妈妈在峨眉山游玩时发现了什么?

(2)交流讨论,用上“发现”、“原来”回答问题。

(3)听说邓爷爷来了,“我们”心情怎样?从哪些句子中看出。

(4)出示句子。

(5)按照“抓重点词(我要看、马上、加快、赶)→体会人物感情(急迫、激动)→注意语调(较高)、语速(较快)朗读”的过程,采用示范读、指名读、齐读的形式指导朗读。

(6)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

4、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我”挤进人群,看到邓小平爷爷是什么样的?邓爷爷怎样亲切地和“我”谈话?

(3)交流讨论。

①当我看不到邓爷爷时,我心情怎样?从哪句话体现出来?

②指导朗读。

出示句子:我忍不住大声地嚷起来:“邓爷爷,邓爷爷,您在哪里,我要看看您!”

③指名读描写邓爷碑外貌的句子,进一步理解“慈祥和蔼”的意思。

④想一想邓小平的话应该怎么读?(和蔼可亲)我当时的心情怎样,该怎么读?(兴奋、语调较高)同桌练习分角色朗读。

指名分角色读,师生分角色读。

⑤说说邓爷爷对“我”的希望是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

5、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这张珍贵的照片是怎样照成的?

(2)交流讨论。

①指名回答(邓爷爷邀请“我”和“妈妈”合影留念)。

②当时“我”的心情又怎样?

出示句子:

“千里马,和爷爷照张相好不好?”我太高兴了,连忙转身对妈妈说:“妈妈,我要和爷爷照相!我要„„”

a学生尝试朗读。

b通过朗读交流(邓爷爷的话和蔼亲切,读出问的语气,语速较慢;我的话兴奋、激动、语速较快,语调较高。)

(3)指导读好“我紧靠着邓爷爷,甜甜地一笑”,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

6、小结。

这节课,我们怎样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

7、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5、6题。◆[2003年12月4日]

第五篇:《幸福的回忆》教学设计之四-教学教案

1、初步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感情,并善于表达感情。

2、学会9个生字,掌握“汇聚„„”等词语。

3、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教学重点与难点:

课前预习:

1、收集资料:

邓小平图片、人物介绍或有关故事。

峨眉山

2、预习生字词语

查字典(必查)

汇聚慈祥和蔼爽朗

3、朗读课文最少三遍。思考课后问题,提出疑难问题。

第一课时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2、学会9个生字以及部分词语。“汇聚慈祥和蔼爽朗”

重点:词语及人物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揭题:幸福的回忆

1、说说自己预习后对课题的独到见解。

2、检查预习:

词语:

读准音(可以单独也可以随课文)

理解词义质疑——可以小组也可以全班。

字形难点交流——选择抄写

朗读课文。(读准音,读通句,难读的地方再读一读

二、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把握文章的感情。

1、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根据第一环节随机处理)

2、默读课文,思考课后问题:

a、我随妈妈上峨眉山,路上突然听说邓爷爷来了心情怎样?

找到有关段落、词语、句子

理解“兴奋”体会并朗读。

怎样用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呢?——自学单元提示。

“妈妈,我要看邓爷爷,我要看邓爷爷!”„„

群众又是怎样的呢?结合课文进一步理解“汇聚”。

b、当邓爷爷邀“我”和妈妈照相时,“我”的心情又怎样?(幸福)

交流收集的资料。——邓爷爷的生平。

找到有关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三、作业:

完成《课作》1——3题。

导读并推荐有关资料及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邓爷爷给“我”的印象。

3、初步了解文章的结构。

4、完成《课作》有关作业。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建议与根据意思写词语相结合。

二、默读课文思考:

邓爷爷留给我是怎样的印象?

围绕“多么慈祥,多么和蔼,多么可亲!”展开。结合课文理解词语。

找到有关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后作业题2有关句子。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初步了解文章的结构。

这篇文章与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

照片———回忆一件事

五、小结并完成有关作业。◆[2004-01-26]

下载幸福的回忆 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幸福的回忆 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回忆幸福时刻

    回忆幸福时刻 “幸福”,一个多么温暖的字眼。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幸福,人人都拥有过幸福的时刻,有它让我勇敢地面对生活,让我知道有人在默默地支持我不断前进。幸福是一个美好的回......

    音乐教学设计回忆

    大邱庄镇中学导学案 年级:八年级 学科: 音乐 主备:王帅审核:周静课题:《回忆》 课型:授新授课时间: 【导学目标】1. 通过欣赏音乐剧《猫》的选段《回忆》,了解音乐剧的特点。 2. 欣......

    《山地回忆》教学设计

    《山地回忆》教学设计 单位:襄城三高 姓名:李雷涛 地址: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襄城三高 邮编:461700 电话:*** 《山地回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小说,了解故事情节。......

    《幸福是什么》教学设计

    《幸福是什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认读6个生字词。 2、了解故事内容,培养阅读能力,进一步感受童话的特点。 3、体会课文所讲幸福的真正含义,懂得幸福要靠劳动......

    《幸福是什么》教学设计

    《幸福是什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正确读写“彼此、疏通、清理、清澈、诧异”等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知道幸福的含义是什么。。 3.受到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教育......

    幸福是什么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童话的特点;能理清故事的脉络,读懂故事的内容,理解幸福的含义。 2、情感目标:发现身边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给别人或者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幸福是什么》教学设计

    《幸福是什么》教学设计 《幸福是什么》教学设计一 重庆市九龙坡区课程标准(人教版)实验教科书适用性研究课题组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读懂课文内容,知道什么是幸福,受到热......

    《幸福是什么》教学设计

    《幸福是什么》教学设计 内蒙古 乌海 刘志芳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读懂课文内容,知道什么是幸福,受到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教育。 3.能把课文演一演。 教学重点: 1.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