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上册《研究透镜》教案

时间:2019-05-12 23:20: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五年级科学上册《研究透镜》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五年级科学上册《研究透镜》教案》。

第一篇:五年级科学上册《研究透镜》教案

五年级科学上册《研究透镜》教案

一、教材分析:

《研究透镜》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的色彩》的第三,共2个时,本堂为第2个时。在本时里,将通过一系列的比较实验,探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镜片特点和它们各自的作用。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案例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通过前面2年科学程的学习,孩子们对科学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在《研究透镜》第1时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充分了解了光的折射现象,知道光从空气进入到透明物体时会发生折射现象。本时,学生将通过一系列比较实验,认识两种透镜的镜片特点,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不同作用。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透镜的分类及各自的镜片特点。

●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不同作用。

●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

●能用比较的方法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镜片特点。

●能通过探究,概括出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不同作用。

●能够通过回忆旧知,总结出透镜之所以有这些作用,是因为光进入透镜时发生了光的折射。

【情感目标】

●体验到人类对光学规律的认识为我们生活带来的许多方便。

●乐于用所学的知识融入生活。

●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给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养成理性的探究意识,在探究和实验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通过实验探究,概括出凸透镜和凹透镜镜片的不同特点以及对光的不同作用。

【难点】:能够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出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不同作用。

五、教学准备

凸透镜、凹透镜、手电筒、贴纸、实验记录单、教学视频等。

六、教学方法

“19教学模式”——以问题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法,观察法,演示法,合作学习法,比较法,归纳法等

七、时安排:共2个时,本为第2时

八、教学过程:

(一)、观看“冰能生火”视频,提出问题,导入新

问题:为什么改变形状后的冰块能够生火?

(二)、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形状特点

活动:

1、观察透镜,认识透镜在形状上的不同。

2、师生交流总结: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做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做凹透镜。

3、习题分辨,巩固凸透镜和凹透镜的镜片特点。

(三)、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作用

、用透镜观察物体

【实验1】用透镜观察近处的物体

①分别用凹透镜和凸透镜观察桌上的文具。

②学生小组实验,记录观察结果。

③学生汇报,师生总结:凸透镜能使近处物体放大,凹透镜使近处物体缩小

【实验2】用透镜观察远处的物体

①分别用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屏幕上的图片

②学生小组实验,记录观察结果。

③学生汇报,师生总结:凸透镜能使远处物体成倒立的像,凹透镜不能。

2、研究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实验3】透镜对光线的变化

①教师演示:光线“会聚”和光线“发散”现象。

②学生小组实验,记录观察结果

③师生总结: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

拓展应用、用两个凸透镜观察远处的物体,观察变化

2、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展示生活用品图片,学生说出它属于哪种透镜,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给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3、回答前问题——为什么“冰能生火”。

回忆旧知,巩固新知——为什么透镜会有这些奇妙的作用?

【师生交流,得出结论】:通过回忆第一时的“光的折射现象”,师生交流得出结论,透镜之所以有这些奇妙的现象,就是因为光线经过透镜时传播方向改变了,发生了光的折射现象。

(六)我的收获

学生总结本节收获,再通过师生交流巩固新知。

(七)欣赏水滴图片,感知大自然的美

展示水滴图片,感知水滴也是一个天然的放大镜。让孩子们乐于将所学的知识融入生活,升华孩子们发现美,热爱生活的情感。

(八)【板书设计】

研究透镜

凸透镜

放大

倒立

会聚

凹透镜

缩小

发散

第二篇:小学科学《研究透镜》教案

《研究透镜》教学设计

--库伦旗回民小学

杨洪波

教学目标

1.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镜片特点;

2.通过实验,观察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是否放大和聚焦的性质; 3.通过教学知道光行进过程中遇到凸透镜和凹透镜时会改变行进路线;

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教学准备

凸透镜、凹透镜、水杯、筷子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仔细观察过放在水杯中的筷子吗?

2.水中的筷子看起来怎么了?在什么地方弯曲了?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3.师: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直线传播的,但当光通过两种不同的透明物体时(这里就是空气和水),传播的方向会在交界面即这里的水面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就叫光的折射。在这里,光的行进路线改变了,也就是发生光的折射现象,所以水中筷子看着像变弯了。根据这种原理,人们制成了透镜。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研究透镜。(板书:研究透镜)

二、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形状特点。1.学生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镜片

师:老师给每个小组提供两块不同的透镜,再加上你们自己准备的放大镜、老花镜和近视镜,现在请同学们通过目测和手摸,仔细观察比较它们的镜片在外形上有什么特点?你能给它们分一分类吗?并试着画出它们的侧面图。(师表演)用手摸时,因它们是光学仪器,后面我们又要用它做实验,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手摸它们,应隔着餐巾纸摸一摸它。同时注意透镜是玻璃做的,不要用它相互敲击或是敲桌子,以免损坏和划伤手指。

2.学生小组实验,感知,交流,记录。

3.学生汇报,小结:分为两大类,一种镜片中间厚、边缘薄,像放大镜、老花镜;一种镜片中间薄、边缘厚,像近视镜。

4.师:你们能根据它们的形状为它们取个名字吗?(学生回答)5.师总结:(接着学生的回答)

对,一般我们把中间厚、边缘薄的镜片叫凸透镜:把中间薄、边缘厚镜片叫凹透镜。根据生活的需要,透镜会做成不同的样子,只要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都是凸透镜,只要中间薄、边缘厚的都是凹透镜。(师板书:凸透镜,凹透镜)

三、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作用(透镜对光的折射现象)1.提问:你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各有什么作用吗? 2.学生讨论、汇报。

3.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并记录 实验1:用透镜观察物体。实验2:尝试用透镜聚光。

实验3:尝试用透镜在纸屏上成像。

提醒学生:千万不要用凸透镜对着太阳看,以防灼伤眼睛。4.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5.提问:现在,你知道透镜有哪些作用?(教师板书)6.师:大家想一想,为什么透镜会产生这些奇妙的现象呢? 7.师生共同总结:是由于光线经过透镜时发生了偏折的缘故。

8.师:通过以上实验,你能解释老师为什么不让你们用放大镜看太阳吗?戴老花镜呢?

四、拓展活动:制作望远镜

1.谈话:大家见过望远镜吗?它为什么能够看到远处的物体?(引发学生思考)现在把凹透镜和凸透镜放在一起看远处的物体会有什么效果?由此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操作实验,交流。

3.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如何制作望远镜。4.学生制作望远镜。5.学生作品交流。

第三篇: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研究透镜教学设计

《研究透镜》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 【教材分析】

本课在学生对光源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带领学生研究凹透镜与凸透镜的特点,并激发学生研究更多的有关透镜问题的兴趣。教材中教学内容主要分三块:

一、通过观察水中吸管的弯折现象,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二、研究不同透镜的特点和作用。

三、认识透镜的应用,了解望远镜的结构。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这一学段的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一般,但抽象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较低,对教材原理的理解比较困难。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在这节课中得到升华,转化到实践中,这样处理了本课教材:在科学过程与方法上,用学生熟悉但不熟知得猫眼引出凹凸透镜、光的折射的话题。凹凸凸透镜的知识学生还不太清楚,对这一问题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来寻找验证。在科学知识与技能方面,了解凹凸透镜、光的折射。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让学生体验人类对光学规律的认识与利用会为我们带来许多方便。在材料设计方面,利用猫眼激发学生研究兴趣,提供探究材料解决教学重难点。在教学过程设计方面遵循学生科学认识活动的规律,以猫眼为载体,探究凹凸透镜为目的,用科学探究活动展开整个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借助猫眼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了解什么是折射。科学知识:

1、知道光通过两种不同的透明物体时会改变行进的方向。

2、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镜片特点。

3、了解透镜的多种用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到人类对光学规律的认识与利用会给我们带来许多方便。

2、乐于用所学的知识融入生活。

3、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给人类的社会发展带来好处。【教学重难点】 通过猫眼观察、拆解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

通过演示知道光行进过程中遇到凸透镜和凹透镜时会改变行进路线; 【教学准备】

凸透镜、凹透镜、红光、猫眼、多媒体。【教学过程】

一、认识猫眼,理解透镜概念(观察、拆解)

1.提问:这是什么?你认识吗?在哪里见过?(板书:猫眼)门上为什么要用猫眼?为什么不在门上直接开个孔?谁来说说猫眼有什么特点?

(开门见山,直接导题,通过问题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让学生觉得常见的猫眼真得值得研究,产生研究的兴趣。)

2谈话:猫眼从里面看能看见外面远而广的物体,你从外面看里面基本是看不见的,你知道为什么吗?你知道猫眼是怎样做的?其实生活中有许多东西都摆在了我们的眼前,我们都熟视无睹,如果能把这些东西的秘密都搞懂,你就不得了了。猫眼中有什么秘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下。

(谈话是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给学生实际的猫眼,让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猫眼,是让学生进一步研究的欲望加强,有了猫眼但还是不能了解构造。这时,就逐步推进教学重难点的解决。)

3.提问:为什么猫眼是这样呢?是什么让猫眼这样呢?我们停留在观察物体表面,就能知道猫眼能看到广阔事物的秘密吗?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怎么办才能看到猫眼里面有什么吗?(让学生拆一拆,看一看猫眼内部到底有什么东西。这是让学生心中的疑惑能够解开一部分,也让本课教学中的重难点浮出水面。此时在拆解的过程中老师需要学生做到有顺序拆解,有顺序研究,来进一步渗透科学素养能力的提高。)

4.提问:为什么被我们拆成这样还不明白,猫眼最核心的是什么?(板书:透镜)透镜为什么这样呢?为什么这样组合视线就变得这么广?

(这是本课的一个重点——认识透镜,在这里主要解决什么是透镜,凹凸透镜的特点,可以通过摸一摸、看一看、认一认、说一说来了解,多种方法进入解决。)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但不熟知的猫眼入手引入教学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研究的欲望去研究猫眼、研究凹凸透镜,用猫眼串通本课教学,用猫眼引出本课教学重难点。

二、认识光的折射现象

1.提问:既然是透镜,光线透过透镜会有什么变化呢?你认为有吗?

(通过上面的认识,在猫眼中起重要作用的是凹凸透镜,这时提出问题,就是解决本课另一 重点——折射。老师做折射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从现象中分析揭示折射概念,齐读强化概念。)

2.谈话:实际上生活中生活还有很多这样的现象。

(用笔折射实验,分析这个实验现象为什么会这样主要是强化光的折射。)

3.猫眼里其实有光的学问在里面,下面我们再来琢磨琢磨猫眼。你们还记得刚才怎么拆的吗?知道怎么装吗?

(还原猫眼,此时在组装的过程中老师还是需要学生做到有顺序组装,既是呼应开头,也是渗透科学素养能力的提高培养。)

4.交流:光点变化,在不同位置说明什么?光线从凹透镜通过和从凸透镜通过不同说明什么?(学生用猫眼做实验分析,不仅了解了光在猫眼中有折射,而且近一步强化了光的折射。)设计意图:利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研究用猫眼引出的凹凸透镜,了解凹凸透镜的特点;还原猫眼,既是进一步研究光的折射,同时也让猫眼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的研究的欲望加强,猫眼中还有问题可以研究,让学生的思维贯穿整个课堂。

三、总结、生活中的应用

今天,我们只不过研究了猫眼,我们就懂得了什么叫透镜,懂得了光线进入透镜后会发生光的折射现象,凹凸透镜在光线进入后各有特点。读课题

同学们,透镜其实组合不同,应用就不同。从小到(出示望远镜、手持显微镜等)大到观察天象的天文望远镜,我们可以用我们学到的方法慢慢去参、慢慢去悟,就像今天一样,从中你一定会有收获的。【教学反思】

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特别是身边的有趣现象和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望,我们的科学教师只有细心呵护好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有的放矢的引领学生探究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才能使学生学习科学的过程成为一种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在本课中利用学生熟悉但不熟知的猫眼入手引入教学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研究的欲望去研究猫眼、研究凹凸透镜。

本课教学中以猫眼为载体开展探究活动,看一看、拆一拆、摸一摸、认一认、做一做、思一思、装一装、再做一做,再思一思,再说一说,组织指导学生进行了一次有趣而大胆地探究尝试。俗语说:“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用猫眼串通本课教学,学生思维的火花立刻被激活,探究的兴趣也被激发,较好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材料本身发生兴趣。”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寻求一种 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和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单调的材料生动化,不断激发兴趣。其次,另一教学目的就是能够把科学课堂生活化,生活科学化,学生能够把科学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学习中,能把生活学习中的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通过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学生是非常喜欢这样的科学探究活动。教师只要正确地引导,创设一定的情景和空间,为学生提供好的学习资源,就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感到学习是一种需要而不是负担,并在愉悦中获取知识。同时,教师也要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提升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能力。

第四篇:研究透镜(教案)

3、《研究透镜》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用比较法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镜片的不同特点。

2、尝试制作望远镜。科学知识:

1、知道光通过两种不同的透明体时会改变行进的方向。

2、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3、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镜片特点。

4、初步了解望远镜的构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到人类对光学规律的认识与利用会给我们带来许多方便。

2、乐于用所学的知识改善生活。

3、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给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好处。教学重难点:

重点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偏着现象的不同。教学方法:

引导法、探究法、实验法、讨论法 学习方法:

探究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交流法、实验法 教学准备:

凸透镜、凹透镜、小烧杯、载玻片、滴管、水。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前面的课上我們一起研究了光,谁来说一说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怎样行进的?

2、师:我们可以用图来表示光行进的路线(PPT演示:光沿直线行进的图)若是光行进过程中射到一个不透明的物体上时会发生什么现象?(PPT演示:反射现象的图)

3、师:那么光射到透明的物体上呢?

(出示PPT演示:光照在水里的折射现象),仔细看,你发现了什么?

4、(PPT演示光的折射)教师小结:光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5、(PPT出示插着铅笔装满水的玻璃杯)让学生观察发现了什么现象?

二、新授课

(一)、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形状特点

1、谈话: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老师这里有两块透明的镜片,我们可以叫它透镜。我现在用一个手电筒来作光源,我要让电筒的光通过第一块透镜。教师演示,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2、提问:说明光穿透它时会怎样?

3、提问:如果照在这块透镜上呢?

(换凹透镜,按同样方法演示,反复几次,让学生观察比较)

4、提问:这次看到的现象与刚才看到的现象一样吗?

5、提问:为什么会出现不一样的现象呢?想知道原因吗?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透镜。(PPT演示板书课题:

3、研究透镜)

6、谈话:下面每组会拿到两块我这样的透镜,仔细看看它们是什么样子的,还可以像这样用手摸摸它们,(师示范用手摸透镜)比较这两块透镜有什么不同?注意透镜是玻璃做的不要用它相互敲击或是敲桌子。(学生观察透镜组)

7、提问:谁来描述一下这两块透镜各是什么样子的?

8、教师小结:

观察的真仔细,大的透镜中间比较厚越到边缘越薄,如果把它从上到下切开,看剖面的话,是不是这样的?(师用手势表示凸透镜)中间比较凸,那么我们可以用这样的图形来表示这种透镜。(画图示意)由于它的样子是中间凸边缘薄的,所以我们把它叫做凸透镜。(板书:凸透镜)

9、提问:而另一块中间比较薄越到边缘越厚,如果从上到下切开看剖面是什么样子的?谁能像老师这样用个示意图来表示这种透镜?(指名画凹透镜示意图)。你们看看这个透镜的样子能不能给它也起个名字?其他同学画在记录纸上。

10、谈话:刚才我们是通过用手摸来观察它们的,因为这些透镜就是为我们上课研究用的可以用手来摸,但是生活中的一些光学仪器上的透镜不能直接用手去摸,因为那些镜片都是很精密的,用手摸会容易损坏镜片,影响了仪器的正常使用。

11、提问:现在老师这张图上有几种透镜,请你根据它们的样子来判断一下那些是凸透镜,哪些是凹透镜。

12、提问:谁来说说图上哪些是凸透镜,哪些是凹透镜?

13、教师小结:

由于生活中某些仪器的需要,透镜会做成不同的样子,但只要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都是凸透镜,反之就是凹透镜。

三、研究凸透镜的放大、聚光、成像作用。

1、谈话:请大家先把凹透镜收起来,今天我们先来研究研究凸透镜。在研究之前,我们来玩一玩关于水的游戏,好吗?

2.教师讲解玩水的游戏方法(实物投影):

△用滴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水,把载玻片放在书中的一个字上,透过水滴看字,有什么变化?并观察水滴的形状。

△把书放在盛水的烧杯后,透过烧杯看书上的字有什么变化? 3.学生进行玩水游戏。

4.提问:通过刚才的几个游戏,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5.学生交流在游戏过程中的发现及问题。6.提问:这三个实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7.谈话:你知道什么工具会把物体放大?对,是放大镜。8:提问:放大镜属于什么透镜?

9、谈话:对,就是凸透镜。凸透镜最常见的一大本领就是它的放大作用,(板书:放大)因此它在生活中最常用的名字是放大镜,凸透镜只是它的学名。它还有别的玩法吗?(PPT出示凸透镜折射光线图)教师讲解:光穿过凸透镜时并没有沿着原来的方向继续行进,而是向中间发生了偏折,使得光能汇聚到一点上,而正好在这点上有黑板、地面或是其它不透明的物体挡着,于是就在这些物体上留下了一个亮点。我们把凸透镜这样的作用叫做聚光作用。(板书:聚光)

四、探究凸透镜的成像作用。

1、谈话:今天大家观察的都很认真,研究时也很动脑筋,那老师再出一题难一难你们,马上每组都将拿到一根蜡烛,点燃蜡烛后,把蜡烛固定在桌子的一边,用我们的书封底当作一个白屏,放到桌子的另一边,谁能有办法利用你手上的凸透镜将蜡烛的烛火清晰的像投到白色的屏幕上?注意是要在这本书的上面看到,而不是从凸透镜里看到。有办法吗?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记录。)

2、谈话:你们看到什么现象?有没有做到在白屏上呈现出蜡烛的样子?我们可以称为蜡烛的像。

3、提问:那你们看到的这个像是什么样子的?

4、提问:不管成的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但都是倒的,烛光射到凸透镜上为什么会在另一边的白屏上出现蜡烛的样子?

5、教师讲解光路图:我们已经知道凸透镜有聚光的作用,就像刚才老师用手电筒实验那样,当蜡烛的上的任一束光穿过凸透镜后也会聚集在一起,(将板图手电筒换成蜡烛)但这个聚点这里并没有不透明的物体档着,所以就会继续沿着直线的方向行进,当后面某一个位置放上白屏后,光线还能不能穿过去了?于是就会投射在白屏上,形成了倒立的像。

6、教师小结:

我们把凸透镜的这种作用叫做成像作用。(板书:成像)

五、总结凸透镜的应用,布置作业。

1、谈话:今天我们认识了两种透镜,研究了凸透镜,知道它有放大、聚光、成像的本领,在我们生活中,你知道哪些物品里用到了凸透镜?是利用了凸透镜的哪一个本领?

2、提问:这是用了凸透镜的哪一个本领?

3、谈话:非常好!看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出示照相机)

4、提问:这里有凸透镜吗?哪有?

5、谈话:对,就是照相机的镜头。大家会去还可以利用凸透镜自己制作一个(出示自制照相机)。

(师演示自制照相机成像给学生看)

6、教师小结: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透镜,了解凹透镜的本领,甚至可以把凸透镜和凹透镜合在一起研究,比比将是谁的发现最多,研究的好!

课后反思:

《研究透镜》一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教材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1.知道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的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2.能通过研究,概括出凸透镜和凹透镜镜片的不同特点和不同作用。3.通过制作简易望远镜,能提出更多与自己研究的有关透镜的问题。

我首先直接切入本课研究主题。复习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遇到不透明的物体会反射回来等知识,提出光遇到透明的物体会发生什么现象呢?孩子可能会猜到会穿透过去,哪光的行进路线会改变吗?从而引入今天的教学内容。本课的一开始就是一杯水里面放了一根吸管的图片,在书上写道“当你注视水中的吸管,你会发现吸管好像弯折了,这说明了光通过两种不同的透明物体时会改变它的行进方式。”按这样教学孩子不太容易理解这些内容,而只能记忆了,而我直接出示本课要研究的主角“凸透镜和凹透镜”,通过电筒光的变化让孩子感受光通过两种不同的透明物体时会改变它的行进方式这一事实。我用一段视频向学生解释了光的折射,是学生能更加深刻理解光的折射的含义,尤其是什么是“交界面”。

孩子对凸透镜能放大和聚光能够很轻松的的发现,但对凸透镜成像这一现象却不能直接发现,而是通过看远处能看到物体倒像间接发现,但是他们还不明白这是凸透镜成像这一现象,我通过精心设计实验,在实验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启发、引导、鼓励和帮助孩子们,使她们每个人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观察和实验当中去,通过实验孩子发现了她原来不知道事情,他们在课堂上就有了惊奇的发现,凸透镜竟然能把烛光搬到白屏上,孩子由此对于研究凸透镜就更为有兴趣了,也产生更多的问题。

通过今天的教学,我觉得,要上好一节科学实验课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但是作为一个科学教师,创造机会让全体学生尽情地研究科学,即使需要我们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做出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只要能用我们的艰辛换取学生成功的笑容,也是值得的!

第五篇:研究透镜教案

3、研究透镜

一、课程标准: 科学探究方面:

知道在科学探究中,要运用理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种种解释。

知道在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需要探究者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与分享。知道探究过程与探究结论应该允许别人的质疑,结论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

二、科学知识方面: 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了解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知道日光可以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热爱科学,尊敬科学家,喜欢看科技书籍和影视作品。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美。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水滴、水杯对物体的放大现象

桌上有一张画报,你能利用桌上的材料,将报上的字放大吗?(提供材料:画报、滴管、玻璃杯、玻璃碟)

思考:字为什么会放大呢?

学生此时还不会从光线的折射的角度来分析,但在学生分析的同时,可能会想到放大镜,水、玻璃杯有着放大镜的作用。

二、观察凸透镜

1、学生自己观察 放大镜是什么样的?

通过学生的看,摸,学生很容易发现放大镜片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的镜片。

2、再发给学生两种镜片,与放大镜观察比较 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又有什么是相同的?

很显然,三种镜片一种是两边凸的,一种是一边凸一边平的,还有一种是一边凸一边凹的,但这三种镜片都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的镜片,都可以将字放大。

三、研究凸透镜的作用 像有联系吗?

凸透镜所成的像为什么会是缩小的?有没有放大的呢?

如果有放大的像,那又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形呢?

凸透镜什么时候可以形成放大的像,什么时候可以形成缩小的像 „„

4. 教师给出新任务: 材料:纸屏、蜡烛、凸透镜

要求:在纸屏上形成一个清晰的蜡烛的像,在实验的同时做好记录,同时在实验的过程中找到自己要找的答案。在学生实验之前要明确两个问题:

第一,要让学生知道需要做哪些记录,要让学生意识到用尺去量蜡烛、凸透镜、纸屏三者之间的距离,同时要让学生意识到这是一个定量实验,为获得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教师可提醒学生做实验时确保三者(蜡烛、凸透镜、纸屏)有一者不动,每次只能调节另外两个物体。

第二,“每个人做什么事情”。要知道围在一块儿并不是合作,合作应是一个饼图,小组成员共同来完成一项任务,每个成员都有事情做,每个成员的成败都关系到小组的成败,如果缺少了某个成员的工作,这个任务将无法实现,这个饼图也将不会是一个完整的圆。可以让学生讨论:我适合什么样的工作。是调整三者的之间的距离,还是测量,亦或是观察、记录等,分工明确很重要,这关系着实验的效率。

学生的记录可以有三种形式:一种是文字的,陈述性的语言,一种是图画,还有一种就是简单的符号。教师指导的策略:

如果小组能发现缩小与放大的像,也就是能发现成像规律,这是最为理想的结果。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你们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待会请你们做经验介绍。

第二课时

一、认识凸透镜的应用

1. 让学生说一说,凸透镜可以运用在哪些方面?(照相机、显微镜、投影仪等)2. 比较老花镜与近视镜

学生比较熟悉的是近视眼镜,容易认为近视眼镜是凸透镜片做的,其实不然,教者可以采用让学生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的方法,通过摸,让学生知道近视眼镜是中间薄,而边缘厚的镜片,通过看,发现在近视眼镜下面看到的是缩小的像,而并非放大的像,最后再和老花镜一比较,发现老花镜才是凸透镜做的,而近视眼镜恰恰与之相反。

二、拓展延伸:尝试做一个望远镜

发给学生一面透镜,让学生观察这是一片什么样的镜片?与凸透镜比较,发现有什么不一样?给这种镜片起一个名字。

将两面透镜组合在一起,观察处面的景物,有何发现?

孩子们会惊喜地发现:当把凸透镜与凹透镜组合在一起的时候,可以将远处的物体放大,看远处的物体就好像是在眼前,学生可以通过调节两面镜子的距离从而让远处的物体看得更清楚一些。调换镜片的前后(将两片镜子一前一后换放),发现将近处的景物变小了,变远了。在孩子的一阵阵的惊喜声中,教师不要过多的干预,只要同孩子们一起分享这份惊喜就够了。教者抓住这种惊喜,让孩子们静下心来思考一番:望远镜是什么道理?从而把对感性的认识上升到对理性的认识。最后补充一些望远镜的发明史,从而让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好处。

下载五年级科学上册《研究透镜》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五年级科学上册《研究透镜》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研究透镜 教案(合集五篇)

    《研究透镜》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烧杯、滴管、凸透镜、凹透镜、火柴、白纸、铅笔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在第二单元前几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光,在学习《光的行进》中我......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 课题一:种子发芽实验 教学目标:1、通过种子发芽实验,启发学生对实验观察的兴趣2、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启发学生对实验观察的兴趣3、了......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小苗的诞生 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1、能制定“研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部条件”的实验方案。 2、能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分析总结出种子萌发需要的外部条件。 3、会制作种子......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课 件www.xiexiebang.com 教学目标:1、会运用比较的方法认识常见材料的显著特征;2、能按照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开展研究活动;3、能根据研究的需要选择相应......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课 根里的“抽水机” 教学目的:1. 了解根的形态。 2. 知道直根系和须根系。 3. 了解根的作用。 重点难点:了解根的形态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范文

    五年级上册始业教育课 【教学目标】 1、回顾和总结小学科学的学习方法,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基础; 2、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内容,讨论本学期的主要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我校五年级一班共一个33人,他们经过二年的科学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

    苏教版五年级研究透镜说课

    《研究透镜》说课稿 同江市第一小学 刘正学 《研究透镜》说课稿 同江市第一小学 刘正学 一、说教材 《研究透镜》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的内容,本课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