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灯光-》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灯光》教学设计
教材简说:
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课文的主题部分是对往事的回忆。先写在解放战争时期一次围歼战就要打响的时候,郝副营长接着火柴微弱的亮光在看一本书的插图,图上画着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读书。这幅插图使郝副营长陷入对未来的憧憬之中;战斗打响后,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灰的袭击,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书,用火光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结果暴露了自己。战斗胜利了,郝副营长却牺牲了。教学目标:
1.根据“阅读提示”读懂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体会革命者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执着的革命理想;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通过关键语句串联课文内容这样表达的好处;
3.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4.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教学重点:
理清课文叙述顺序,品位表达效果,体会革命先烈为了革命理想而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环节:
一、交流图画导入
1.按所选素材分组交流,再推选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2.小组代表面向全班交流所作的画《灯光》。
3.设问导入:看了刚才的画,听了同学们的介绍,你由“灯光”想到了哪些词?(温暖、希望、孤独.....)完成填空:()的灯光
4.揭题: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一篇和“灯光”有关的课文,请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顺序
1.出示“阅读提示”,自读并划出学习目标。
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事情发展:找郝副营长——看图憧憬——英勇战斗——光荣献身
表达特点:倒叙,首尾呼应
三、围绕“多好啊”,自主探究课文内容
1.读完课文后,脑海里留下的最深刻的一句话是什么?(多好啊!——课件出示)
2.“多好啊”在文中究竟指什么好?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相关内容说一说。
3.根据学生反馈,出示四幅图,请学生结合文中相应内容,同桌合作给四幅图配上简要的说明,要出现“多好啊”这句话。
(1)我漫步在天安门广场看灯,心头感到光明、温暖。多好啊!
(2)郝副营长注视着破书上的“孩子电灯下的读书”,自言自语:“多好啊!”
(3)郝副营长点燃了烟,憧憬着:“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下学习,该多好啊!”
(4)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我默默赞叹“多好啊”,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4.在这四幅图中,最打动你的是哪一幅?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5.回到课文,找到与感受相链接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同伴读,集体交流读)
四、链接资料,感悟英雄形象
1.教师设疑:课文以“灯光”为题,可郝副营长却点着火柴看书,但看的书上却有灯光,这不是相矛盾吗?请结合你搜集的关于电灯在中国发展进程的资料给大家作出合理的解释。
学生结合资料解释
教师备用资料:1882 年7月26日下午7时,上海的一台发电机开始转动起来,点亮了15盏电灯。这是上海文明史上的重要时刻,也是中国电灯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以后,中国的大地上亮起了电灯。
民国时期以及解放后,电灯在中国并没有普及,也就只有在城市才普及。农村以及广大偏远地区真正普及了电灯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电灯自然普及。
2.教师“推波助澜”:
(1)是啊,1882年咱们中国便有了第一台电灯,可到了1947年解放前夕,咱们的郝副营长仍然只能接着微弱的火柴光看书,你由此想到了什么?
发展缓慢、革命战士条件艰苦、郝副营长有一颗积极向上(热爱学习)的心......(2)你想到的这些内容和文中哪一部分内容有直接联系?(郝副营长对灯光的憧憬)3.小组讨论:郝副营长对灯光的憧憬和他献身的壮举有什么联系?(先用自己的话说一 2
说,然后用下面的句式填空说)
憧憬是因,献身是果; 憧憬是动力,献身是行动;
憧憬是希望,献身是连接希望与现实的桥梁;......4.小结提升:读到这里,我们脑海中出现了一位怎样的革命英雄形象?
富有革命理想、不怕牺牲、英勇无畏、为后代着想......五、交流《红岩》,深化主题
1.除了郝副营长,你还从哪些书籍或电影中了解到这样的英雄故事? 结合本期阅读书目《红岩》简单交流
2.再次欣赏自己所作的画“灯光”,你想为这幅画加点什么样的旁白?请写下来。(教师在学生写的过程中巡视,并作指导或评价)
3.交流“旁白”
4.回扣主题:灯光(出示课文中关于灯光描写的句子,全班有感情地朗读)。【板书设计】
华灯初放
灯光
灯下读书
(憧憬、理想)
憧憬光明
多好啊
彩灯辉映
【作业设计】
一、听写词语。
宏伟
战地
围歼战
突击
憧憬
阻击
聚精会神
后续部队
千钧一发
二、给带点字注上正确的读音。
双膝()
歼灭()
黑魆魆()
璀璨()().....划着一根火柴()()..
三、在()填上一组反义词。
1.沙土集终于冲破了黎明前的(),迎来了()。
2.正是隆冬时节,室外非常(),室内却()如春。
3.张群走出()的地窖,来到()地面。
四、体会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1.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2.事情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五、课文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这样的表达方式叫什么?它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六、结合自己学完课文的感受,给自己所作的画“灯光”配上简要的说明。(课上完成)
第二篇:六年级语文下册《灯光》教学设计
《灯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战地、围歼”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文章主要内容,课文的表达顺序。
3、从郝副营长的神情、谈话和行动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憧憬和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文章主要内容,课文的表达顺序。
教学难点 :从郝副营长的神情、谈话和行动中,理解先烈对未
来的憧憬和无私奉献精神。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出示作者王愿坚,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例:王愿坚是当代著名的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师相机补充: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就是王愿坚与陆柱国合写的。今天我们将学习他写的另一个感人的故事《灯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通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细读课文,了解内容。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2、我为什么会由一声赞叹想起往事?(因为郝副营长看到插图上的灯光、憧憬未来发出了同样的赞叹“多好啊!”)
3、这些赞叹全是因灯光而引起,请划出文中描写灯光的句子。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4、读读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思路:
(1)“我”为什么看到天安门广场上千万盏灯,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2)郝副营长注视着那幅图,在默默地沉思什么?
(3)郝副营长在憧憬什么?
5、重点讨论:“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联系生活实际)
6、有感情地朗读回忆往事的内容。
四、总结
你觉得题目“灯光”有什么深刻的含义?(感受以郝副营长为代表的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五、板书设计
11灯光
郝副营长 看图憧憬
燃书献身 幸福生活
来之不易
参赛者信息: 姓名:宋艳妮
在文库平台的访问链接: 省份:陕西省
学校全称:淳化县方里镇夕阳学区 通讯地址:陕西省淳化县方里镇夕阳学区 邮编:711207 联系电话:***
第三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灯光 》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灯光》教学设计
【教材简说】
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课文的主题部分是对往事的回忆。先写在解放战争时期一次围歼战就要打响的时候,郝副营长接着火柴微弱的亮光在看一本书的插图,图上画着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读书。这幅插图使郝副营长陷入对未来的憧憬之中;战斗打响后,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灰的袭击,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书,用火光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结果暴露了自己。战斗胜利了,郝副营长却牺牲了。【教学目标】
1.根据“阅读提示”读懂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体会革命者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执着的革命理想;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通过关键语句串联课文内容这样表达的好处;
3.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4.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教学重点】
理清课文叙述顺序,品位表达效果,体会革命先烈为了革命理想而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创作一幅以“灯光”为主题的画(回忆、憧憬、环境三个题材任选一);查阅资料了解解放战争相关历史及电灯发展史(特别是中国使用电灯的发展史);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相关背景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环节预设】
一、交流图画导入
1.按所选素材分组交流,再推选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2.小组代表面向全班交流所作的画《灯光》。
3.设问导入:看了刚才的画,听了同学们的介绍,你由“灯光”想到了哪些词?(温暖、希望、孤独.....)完成填空:()的灯光 4.揭题: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一篇和“灯光”有关的课文,请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顺序
1.出示“阅读提示”,自读并划出学习目标。
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汇报
3.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事情发展:找郝副营长——看图憧憬——英勇战斗——光荣献身
表达特点:倒叙,首尾呼应
三、围绕“多好啊”,自主探究课文内容
1.读完课文后,脑海里留下的最深刻的一句话是什么?(多好啊!——课件出示)
2.“多好啊”在文中究竟指什么好?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相关内容说一说。
3.根据学生反馈,出示四幅图,请学生结合文中相应内容,同桌合作给四幅图配上简要的说明,要出现“多好啊”这句话。
(1)华灯齐放图:我漫步在天安门广场看灯,心头感到光明、温暖。多好啊!
(2)灯下读书图:郝副营长注视着破书上的“孩子电灯下的读书”,自言自语:“多好啊!”
(3)憧憬光明图:郝副营长点燃了烟,憧憬着:“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下学习,该多好啊!”
(4)彩灯辉映图: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我默默赞叹“多好啊”,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4.在这四幅图中,最打动你的是哪一幅?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预设:
灯下读书图:感受到郝副营长的勤奋,对学习的渴望,分秒必争
憧憬光明图:感受到郝副营长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崇高的革命理想(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全中国所有的孩子)
彩灯辉映图:感受到今日的繁华来之不易,它凝聚了多少像郝副营长一样的革命烈士的憧憬、希望和鲜血
5.回到课文,找到与感受相链接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同伴读,集体交流读)
四、链接资料,感悟英雄形象
1.教师设疑:课文以“灯光”为题,可郝副营长却点着火柴看书,但看的书上却有灯光,这不是相矛盾吗?请结合你搜集的关于电灯在中国发展进程的资料给大家作出合理的解释。
学生结合资料解释
教师备用资料:1882 年7月26日下午7时,上海的一台发电机开始转动起来,点亮了15盏电灯。这是上海文明史上的重要时刻,也是中国电灯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以后,中国的大地上亮起了电灯。
民国时期以及解放后,电灯在中国并没有普及,也就只有在城市才普及。农村以及广大偏远地区真正普及了电灯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电灯自然普及。
2.教师“推波助澜”:
(1)是啊,1882年咱们中国便有了第一台电灯,可到了1947年解放前夕,咱们的郝副营长仍然只能接着微弱的火柴光看书,你由此想到了什么?
发展缓慢、革命战士条件艰苦、郝副营长有一颗积极向上(热爱学习)的心......(2)你想到的这些内容和文中哪一部分内容有直接联系?(郝副营长对灯光的憧憬)3.小组讨论:郝副营长对灯光的憧憬和他献身的壮举有什么联系?(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然后用下面的句式填空说)
憧憬是因,献身是果; 憧憬是动力,献身是行动;
憧憬是希望,献身是连接希望与现实的桥梁;......4.小结提升:读到这里,我们脑海中出现了一位怎样的革命英雄形象?
富有革命理想、不怕牺牲、英勇无畏、为后代着想......五、交流《红岩》,深化主题
1.除了郝副营长,你还从哪些书籍或电影中了解到这样的英雄故事? 结合本期阅读书目《红岩》简单交流
2.再次欣赏自己所作的画“灯光”,你想为这幅画加点什么样的旁白?请写下来。(教师在学生写的过程中巡视,并作指导或评价)
3.交流“旁白”
4.回扣主题:灯光(出示课文中关于灯光描写的句子,全班有感情地朗读)。【板书设计】
华灯初放
灯光
灯下读书
(憧憬、理想)
憧憬光明
多好啊
彩灯辉映
【作业设计】
一、听写词语。
宏伟
战地
围歼战
突击
憧憬
阻击
聚精会神
后续部队
千钧一发
二、给带点字注上正确的读音。
双膝()
歼灭()
黑魆魆()
璀璨()().....划着一根火柴()()..
三、在()填上一组反义词。
1.沙土集终于冲破了黎明前的(),迎来了()。
2.正是隆冬时节,室外非常(),室内却()如春。
3.张群走出()的地窖,来到()地面。
四、体会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1.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2.事情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五、课文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这样的表达方式叫什么?它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六、结合自己学完课文的感受,给自己所作的画“灯光”配上简要的说明。(课上完成)
六、课外探究(任选一题)
1.结合课文内容和课外资料,推算作者写这篇文章大概在什么时候?(说明依据)
2.小调查:我国的孩子在灯光下学习开始于什么时候?目前中国还有没有未通电的地方?如果有,那里的孩子是怎样学习的?(如果没有,则最有一个问题不用作答)
第四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课文灯光教学设计
《灯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灯光》是一篇凝聚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的文章。该文通过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说明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提醒我们要建设好前辈们用鲜血和 生命创建的伟大祖国。学情分析
文中所写的战争年代与学生所处的和平环境相去甚远,学生知之甚少,可能无法体验当时的处境,因此,课前要收集查找有关资料,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课文,多感悟。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读中引出课文的重点词语“憧憬、千钧一发、点燃”等词语,引导学生认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2、抓住文中三个“多好啊!”让学生懂得郝副营长为理想而献身的美好品质。
3、读写结合,提升学生对“灯光”的认识。教学重点
1、抓住三个“多好啊”,理解先烈的广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感受“灯光”
1、指着板书出来的课题“灯光”请同学们读齐课题,出示天安门广场上的灯光,说说看了这些灯光,你想说些什么?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题为“灯光”的课文,相信你读后一定会对“灯光”有新的认识。
二、初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边听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由学生回答中的不同处引出本文的叙述顺序——倒叙。
三、抓“多好啊”,谈感悟
1、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多好啊”的句子,用笔勾画下来。
2、生汇报,围绕“多好啊!”品读句子。
第一处: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第二处:“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
第三处: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看书,该多好啊!
3、品读描写第一处“多好啊”的句子,出示学习提示:(1)这句话是谁说的?(2)他在说——多好啊?(3)读一读,读出你的感受。
4、学生根据学习提示品悟句子。
5、全班交流汇报。
6、小结学习第一处“多好啊”学习方法。
7、学习第二处“多好啊”,引导学生读出“羡慕”之情。
8、看郝副营长看书插图,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引导学生学习第四自然段,体会郝副营长的爱学习精神。
9、学习第三处“多好啊”,引导学生读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拓展:郝副营长还憧憬什么?出示人民痛苦的生活、背井离乡的情景,让学生体会现在幸福的生活,再次朗读“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看书,该多好啊!”
10、同桌、分角色读“我”和郝副营长的对话。(5-7自然段)
四、走进营长,体会献身精神
1、默读8-11自然段,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在旁边写一写批注。
2、全班交流汇报,谈感受。理解“千钧一发”的意思,找出“千钧一发”的时刻指那个时刻,找出相关的语句。
3、补充句子拓展,感受生死攸关、命悬一线的危机时刻。
4、再次朗诵第10自然段,感受郝副营长的不怕牺牲。
5、的确,对于一个打过血多胜仗的战斗英雄他怎么会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那他为什么还要这么做?用书中的句子回答。
6、这样意味伟大的战斗英雄,他的战友怎么会忘记!齐读11自然段。
五、拓展话题,读写结合
1、同学们,像郝副营长这样,为了新中国的成立,壮烈牺牲的英雄还有很多。你还知道谁,把他的名字填进去,再读一读。谁来读?(出示补充的句子)
2、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天安门的灯光是对先烈最好的怀念。
3、师对照板书总结全文,说说你对“灯光”有什么新的认识,再次读课题。
4、拓展:革命先烈用生命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方式让我们能在电灯下学习。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以“灯光”为话题写一写,把你内心涌动的情感化为文字表现出来,可以是一首小诗,也可以是一段话„
板书设计: 灯光 赞叹 勾起回忆 羡慕 在灯光下学习憧憬 幸福生活 怀念 伟大战友 ——多好啊!
第五篇:六年级下册《灯光》教学反思
《灯光》是人教版课改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文章写了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围绕着“灯光”记叙了战争年代,郝副营长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教育学生要学好本领,建设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开创的新中国。
在进行教学设计前,我思索着,该怎样教学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人地位?怎样给学生创设参与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自主的空间,多一点表现的机会,多一点体味成功的愉快,让课堂充满精彩呢?基于这样的想法,我做了大胆的尝试:
紧扣课题,三次读。“灯光”的含义非常深刻,教学中,我安排了三读课题。第一次是在新课伊始,读课题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说得非常美;第二次是在感知课文以后再读课题,说说这一次你看到的仅仅是明亮的灯光吗?学生体会深,回答精彩;第三次是在学完课文谈一谈自己该怎么做以后读课题,从而让体会得到进一步的升华,遗憾的是我居然忘记让学生读了。
品读感悟,自主学习。在整体感知课文以后我放手让学生圈画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边读边做批注,然后全班交流,让学生真正做到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并关注学生对文本的个性解读。真正的给学生静下心来思考表达的机会。在全班交流环节,我在课堂上搭设了“走近郝副营长” 的交流平台。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品读感悟,分析理解,从而在学生心中建立郝副营长的光辉形象。并且在交流时帮助学生把握方向,通过想象心理活动,情境对比,词语以及人称置换等等形式加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让学生体会到郝副营长的伟大和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珍惜美好生活。
紧扣文眼——“多好啊!”“多好啊!”在文章中出现了三次,是整篇课文的“文眼”。教学中让学生找一找“多好啊”一共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他们说这话时看到了什么,会想到些什么?在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圈画品读的学法指导,注重以课文为例子进行标点训练和写作指导,关注语文知识的生长点,通过拓展延伸将文本与历史、现实生活、学生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课堂上知识情感双丰收。在这节课中我给学生创设了参与和表现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发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让学生有机会在课堂上表现自己。保证了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有足够的时间读书、思考、说话。最后我还安排了小练笔:郝副营长,我想对您说……留给学生发挥的自由空间,思维补白,为学生创设动笔写写的机会。从课堂效果看,学生领会到了革命先烈们无私的奉献精神,激发出了学生心灵深处最细腻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