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教学设计:易大明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平均分教案
平武县锁江乡赤水中心小学:易大明
教学内容:
教材P7~9页,例
1、例
2、及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二的第1~4小题。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掌握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的方法。教学难点:掌握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的方法。教学准备:各种食物图片若干、课件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情境导入,教学例1。
(1)、二
(一)班的同学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他们准备了很多丰富的食物。老师要把6个糖果分给3个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可以怎样分呢?请你动手帮他们分一分。(2)、学生动手操作分一分。(3)、汇报情况,教师板书。分法一:1
分法二:1
分法三:2
2、观察、对比分的结果,初步认识平均分。(1)、请学生观察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汇报。(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的同学把每一份分得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4)、学生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1)、同学们取的名称都很好,在数学上,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就叫作平均分。(板书课题)像刚才的分法三我们可以说把6个糖果平均分成了3份,每2个是一份。(2)、同学们再说说上面的分法中哪些是平均分,哪些不是平均分?(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同学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吗?(4)、学生交流、汇报
4、及时练习,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说说我们生活中哪些是平均分。【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会描述平均分的结果。
二、实际操作,学习习近平均分的方法。
1、教学例2: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分一分。(1)、讨论平均分的方案。(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3)、学生汇报分法。
分法一:可以1个1个地分,即1次1个一次放到6个盘子里,直到分完。分法二:可以每盘先放2个,再每盘放1个,直到把橘子分完。分法三:可以3个3个地分,即每盘放3个,1次把橘子分完。操作结果: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3)个。(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5)教师小结。
把一些物品案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直到分完,几个几个地分比较快。
2、找一找。
想想生活中什么时候要平均分?是怎样分的?先在小组里说说,再指名说。
3、深化理解 辨一辨
4、完成教材第9页下的“做一做”。
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盒。请学生先动手分一分,再连一连或圈一圈,最后说出自己的分法和分的结果。【设计意图】: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开放题拓展知识,开拓学生思维。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完成教材第8页练习二第2小题。
四、课堂练习
教材第11页1至4题
1、完成教材11页第1题(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2、完成教材第11页完成练习二第2小题。
把9个笑脸平均贴在3条线上,每条线上应贴()个。(1)、理解题意。(2)、动手操作(3)、学生汇报交流、评价。
3、完成教材第11页练习二第3小题。
把12个风车平均分成3份,每份()个。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1)、理解题意。(2)、动手操作(3)、学生汇报交流、评价。
4、完成教材11页练习二第4小题。
有24根香蕉,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根。平均分给8只小猴,每只小猴分()根。(1)、理解题意。(2)、动手操作(3)、学生汇报交流、评价。(4)你发现了什么?
5、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练习,理解了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做平均分,而且知道了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的方法,还学会了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平均分的结果,你们真是会学习的孩子。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五、板书设计。
平均分
每份分的同样多
第二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例
1、例2”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平均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
(一)》的教学内容,它是认识除法的基础。例
1、例2通过学生动手分食物获得平均分的概念及初步的感性认识。学情分析:
认识平均分是学习除法的重要基础,平均分的认识对后续的除法学习非常重要。但大多二年级学生对平均分配缺乏丰富的感性认识,对文字的理解能力也有限,清晰分辨两种分法的不同对孩子来说有一定难度。教学内容:
课本P7~12页,例
1、例
2、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二中第一题、第四题。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 “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教学准备: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实物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开放题拓展知识,开拓学生思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例1 1(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4)学生交流、汇报
(5)p8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
二、实际操作,学习习近平均分
1、教学例2: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1)论分配方案。(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2、分一分:把8根香肠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
3、完成课本第9页的做一做,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盒。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练习二第1题。
(1)肯定第2、3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1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4)学生借助学具动手分一分,并边说分的过程和方法。
2、练习二第4题
师:你们知道小猴子爱吃什么?请小朋友帮忙分香蕉,要做到公平。
把24支香蕉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个; 把24支香蕉平均分给8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个;
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五、板书设计:
平均分
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平均分。
六、教学反思:
“平均分”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平均分?浅显地理解怎么去分?重点和难点就是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什么是平均分。在这节课中,我尝试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让学生在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情境中的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从中有效地理解什么是平均分。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认识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操作学具符合这一规律,能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诱发学生积极探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让学生提前准备好实物,这样通过分一分、摆一摆的实践活动,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形象的实物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概念具体化。我预设可以出现多种分法:一处得1个,另一处得7个;一处得2个,另一处得6个;一处得3个,另一处得5个;两处各得4个。然后引导学生 3 观察讨论:第四种分法与前三种分法相比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讨论,知道第四种分法每处分得的个数“同样多”,从而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但是在课堂上,学生却很自然地进行了平均分“每处分4个”,我利用这一课堂生成的资源,把握时机完成了教学。但我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磨练自己,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上一层楼。
2018.03 4
第三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本P7~12页,例
1、例
2、及练习二中相应的习题。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 “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例1(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4)学生交流、汇报
(5)p8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
二、实际操作,学习习近平均分
1、教学例2: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1)论分配方案。(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2、分一分:把8根香肠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
3、完成课本第9页的做一做,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盒。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设计意图】: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开放题拓展知识,开拓学生思维。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练习二第1题。
(1)肯定第2、3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1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4)学生借助学具动手分一分,并边说分的过程和方法。
2、练习二第4题
师:你们知道小猴子爱吃什么?请小朋友帮忙分香蕉,要做到公平。
把24支香蕉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个; 把24支香蕉平均分给8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个; 【设计意图】:设计帮助小动物分食品的故事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渗透爱护动物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收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独立解决问题,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又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实践活动:插花活动
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设计意图】:从多方面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开放性的活动使学生多角度认识平均分,为以后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第四篇: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实验与研究研究》课题
二年级下册《平均分》教学设计
徐集后张小学课题组——马焕景
教学内容:
课本P8~9页,例
1、例2及练习二中相应的习题。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教学准备: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
二、实际操作,学习习近平均分
1、教学例2: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
(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2、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
3、完成课本第9页的做一做,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设计意图: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开放题拓展知识,开拓学生思维。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练习二第1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1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2、实践活动:插花活动
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设计意图):从多方面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开放性的活动使学生多角度认识平均分,为以后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教学反思:
“平均分”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平均分?浅显地理解怎么去分?重点和难点就是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什么是平均分。在这节课中,我尝试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让学生在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情境中的等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从中有效地理解什么是平均分课上完后,我深深地感到自身存在的不足。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认识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操作学具符合这一规律,能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诱发学生积极探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让学生动手把8块糖果分给小组里的四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这样通过分一分、摆一摆的实践活动,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形象的实物图片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概念具体化。我预设可以出现多种分法,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第几种分法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讨论,知道其中一种分法每只分得的个数“同样多”,从而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但是在课堂上,学生却很自然地进行了平均分,而此时的我,却没很好地利用这一课堂生成的资源,仍然生搬教学设计,顺着自己头脑中设想的走下去,追问学生“你还有其他的分法?”此时的学生用沉默代替了回答。课后,我陷入了思索中,课前的预设与生成的如此不一致,说明了什么,只说明我只是僵化地跟着设计在走,当新的生成出现时,我不知如何把握。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对学情的分析不透彻,没有深入地了解学生在学习之前对如何分有了什么样的基础。我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磨练自己,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更精确,设问的水平更高些,教学机智更灵活些。
第五篇:二年级《平均分》教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棣丰街道中心小学 王伟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分物体的过程,初步感知“平均分”的过程,体验“平均分”的含义。
2、通过动手实践、小组合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初步养成有序思考的习惯。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意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 生:喜欢!
师:喜欢什么小动物呢? 生:小狗、小猫、小白兔....师:老师也很喜欢小动物,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许多小动物,它们正在森林里参加宴会呢!大家想去看看吗?
生:想!师:那么现在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看看吧!(出示第一张课件)
二、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活动一:分竹笋----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师:同学们能从这幅图片上得到什么信息啊? 生1:有小动物…
生2:有小熊猫、小猴子… 师:还有什么呀? 生:还有食物。
师:那么老师考考大家,谁知道小熊猫喜欢吃什么?小猴子?小白兔?小松鼠?
生:竹笋!桃子!萝卜!松果!
师:大家知道的科学知识还真不少!谁知道他们接下来要干什么呢? 师:分食物!
师:孩子们真聪明!看到这么多的食物,小动物们肯定馋坏了,快看小熊猫,他正目不转睛两眼放光地地盯着竹笋呢,你们知道他在想什么吗?
生:怎样把6个竹笋分给2只小熊猫(师出示第二张课件)师:以小组为单位,按照自己的想法帮助小熊猫分一分,看哪个小组最先分好!分完后用你端正的坐姿告诉我 小组交流
师:同学们都已经分好了,谁愿意把自己小组的分法和大家说一说?展示一下
生1:大熊猫分5个竹笋,小熊猫分1个竹笋,因为大熊猫需要吃很多才能饱,而小的熊猫吃一点点就饱了。
生2:大的熊猫分2个,小的熊猫分4个,因为大的熊猫关心小的熊猫,把好吃的多分给小的一些。
生3:大熊猫分3个,小熊猫也分3个,因为这样就同样多了,他们不会打架。
生4:我也认为大熊猫、小熊猫都应分到3个,应为这样他们一样多,公平,不会打架。学生边说边在实物展台展示
师:同学们看,通过刚才的分一分、摆一摆,我们发现有好几种分竹笋的方法,你们真不简单。观察一下这几种分法,你发现了什么?哪种分法公平?为什么?
生:有的分法公平,有的不公平。两只小熊猫各分三个公平,因为分的同样多。
师:同学们真聪明!像这样的每份分的同样多的分法,我们就叫做平均分。(教师板书:平均分)师: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说分的过程:刚才我们是把6个竹笋平均分给2只熊猫,每只分3个 活动二:分桃子---引出“平均分”的最优分法-师:小熊猫的问题解决了,小猴子该着急了口水都快流出来了。现在大家一起来帮小猴子分一分吧。一共有12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几个?用学具以小组为单位快速分一分,看哪个小组先分完。
师:谁愿意汇报自己的想法?
生:我是一个一个分的,每只猴子分到四个桃子。师:你愿意来给大家展示下吗?(学生展示)
生:我是二个二个分的,每只猴子也是分到四个桃子。(仍然请学生展示)
生:我是四个四个分的,每只猴子分四个桃子。(学生展示)师: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方法,有1 个1个的分的,有2个2个分的,有3个3个分的,有4个4个分的,都是分完为止。在同学们的分法中,你能发现什么?
生1:一只小猴子能分到4个桃子。
生2:分法不一样,但分到的桃子是一样多的。
生3:虽然分法不一样,但每只小猴子都能分到4个桃子,也就是”同样多”
师:虽然分法不同,但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小猴分4个桃子
这时让学生观看大屏幕,教师展示分法:并让学生体会哪那种分法好。师:同学们,那种分法好?为什么? 生:第三种!因为分的最快。师:同学们太棒了!(展示课件)出示课件:生说分的过程。(师板书)
生:12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子,每只小猴子分4个桃子。活动三:分萝卜和松果
师:小猴子和小熊猫的食物都分完了,还有谁的没分?该怎样提问题呢?
生:每只小兔平均分到几个萝卜? 生:每只松鼠平均分到几个松果?
师:请你任选一个问题,拿出学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随堂练习
师:食物分完了,小兔子没急着吃,她在思考问题,你们知道她在想什么吗?请看大屏幕(展示课件)
如果每只小兔子分3个萝卜,可以分给几只兔子?找学生回答 如果每只小兔子分4个萝卜,可以分给几只兔子?找学生回答 如果每只小兔子分6个萝卜,可以分给几只兔子?找学生回答 师:如果15个松果每个松鼠分5个松果,一共可以分给几个松鼠?
三、达标测评:
1、激趣:你们这么聪明,能不能帮老师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课件出示检测题
谢谢同学们,帮老师解决了这么多问题
四、总结交流:
1、今天的动物聚会就要结束了,小动物们都有点舍不得了,因为它们在你们的帮助下吃得很开心,还学到了许多知识。这节课你还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知道了什么是平均分。
生2:我知道分的一样多,就是平均分。生3:我学会了帮助小动物分东西,我很高兴。
2.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是平均分,还学会了怎样解决平均分的问题,老师感到很高兴,因为你们不但学会了知识,还学会了怎样帮助别人,希望大家继续努力,能做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