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 宇宙中的地球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3.培养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1.分析图片,形成宇宙物质性的观念,形成天体系统各层次的感性认识。2.利用图表分析法和比较法自主探究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2.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教学难点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3.教学用具
课本插图、课件、讲义及补充材料
4.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导入] 师:大家好,古人语: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用以形容某人知识的渊博,那么地理到底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学习,通过这节课希望大家能对地理有清晰的认识,并掌握基本学习方法,进而爱上学习这门课并在生活中能得到应用。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教师精讲]
何谓宇宙?我国战国时期的《淮南子·原道训》中指出:“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以喻天地。”其实宇宙就是时间和空间的组合,无始无终,无边无际,而各种天体则是宇宙中物质的各种各样的存在形式。
晴朗的夜晚,当我们仰望星空,会看到繁星点点,这些都是天体,你能认识哪些天体?那么什么是天体?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导入提问】什么是宇宙?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总结
人们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从最早对宇宙的认识“天圆地方”开始,到“地心说”、“日心说”等学术说法的不断涌现,体现着人类对宇宙的不断探索和思考,18世纪天文学家开始引进了“星系”一词,之后随着大型天文望远镜的使用,以及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宇宙的认识范围在不断地扩大,对宇宙的认识不断地完善。
我们现在认为:“天地四方”──宇──无限空间 “古往今来”──宙──无限时间 宇宙是包容天地万事万物的总称
宇宙是物质世界──天体是宇宙物质的存在形式 1.天体及天体的类型
最早人们用肉眼进行观天,看到天空中日月星辰的变换,有看起来不动的,人称其为恒星;有移动的行星;还有彗星、流星等。后来,人们借助于光学天文望远镜,又发现了星云和星系。再后来,加上射电望远镜,人们还发现了中子星、类星体和黑洞等。除了我们能够观测到的天体外,宇宙中还有一些弥漫于星际空间的物质,如气体、尘埃等。所有这些都是宇宙中存在的物质形式,人们通称天体。(此部分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演示各种天体,通过直观的图片使学生初步了解各种天体的形状和特点,教师边演示边讲解)
转折提问:2013年6月21日,我国航天飞行员在“神舟十号”飞船上给我们上了一节生动的太空课,同学们说“神舟十号”飞船是天体吗?
学生回答。教师进行概念辨析。
总结:天体的类型可以分为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前面我们看到的行星、恒星、星云等都是自然天体,自然天体中最基本的类型是恒星和星云。
恒星和星云的比较表格:
人造天体包括航天飞机、人造卫星、飞船、太空垃圾等。但是需要区别:地球作为整体是一个天体,但地球的一部分或者附属物就不能叫作天体。例如按航线飞行的飞机、发射架上的人造卫星、天上的云、地上的汽车等。
正是由于以上所述天体和星际物质构成了地球的宇宙环境。宇宙中的各种天体是否孤立存在的呢?经过科学家的实验证明:天体都在高速的运动着,邻近的天体彼此之间相互吸引,形成以质量大的天体为中心,其他天体围绕这个中心旋转的天体“集团”,科学家们称它们为天体系统。
2.天体系统
通过老师的讲解,并看教材P3,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一下3个问题: 1.宇宙中的天体是如何相互作用的?(相互吸引、相互绕转)
2.天体系统的规模相差悬殊,按大小可以划分为几个级别?(划分为四个级别)3.请你设计框图,正确表示天体系统不同级别之间的关系。
4.天体系统的级别中,包含地球的级别有哪些?
答案: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任何天体在宇宙中都有自己的位置,同学们通过认识宇宙中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以正确了解和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1.太阳系的组成
(展示教材P4图1.4太阳系模式图)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恒星太阳,周围由八颗大行星、众多小行星及彗星、流星、星际物质组成。其中八大行星,按照他们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的行星。
练习:识记辨认八大行星 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行星名称。
2.八大行星公转的运动特征
描述行星围绕太阳公转的运动特征,一般从运动方向、轨道平面和运动轨迹等方面进行了解,下面老师带同学们一起认识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
多媒体演示太阳系八大行星运动示意图:同学观察并说出八大行星的运动方向的特点。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运动方向的特点是:均是自西向东运动,运动方向相同,具有同向性的特点。
出示教材P5表格1.1行星轨道倾角与偏心率,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公转轨道平面的特点与轨道形状的特点。(注意需介绍讲解轨道倾角与偏心率的概念)
八大行星公转的轨道平面之间的倾角大多小于4°,说明八大行星在公转运动过程中,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运动,具有共面性的特点。
而八大行星公转轨道形状的偏心率大多接近0,说明八大行星的公转轨道形状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形,具有近圆性的特点。
3.八大行星公转的结构特征
展示教材P5图1.5太阳系其他行星与地球的质量比和体积比
读图指导:注意该图的图例,图中注记所标数字是指与地球相比,其体积、质量的大小。
教师指图讲解:按照八大行星的距日远近、质量和体积等结构特征,通常将与地球结构特征相似的水星、金星、火星与地球一起划分为类地行星。将体积比和质量比远远大于地球的木星和土星划分为巨行星;将离太阳较远的天王星和海王星划分为远日行星。请同学们结合图1.5太阳系其他行星与地球的质量比和体积比所示内容,填写表格1.2三类行星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比较
我们把每项特征分为三个等级,按距日由近及远、质量由小到大、体积由小到大,依次用1、2、3来表示。
答案:
提问:为什么说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普通行星?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太阳系的八颗行星中,地球的质量、体积、平均密度等结构特征和公转的运动特征与太阳系中的其他行星相比,并不特殊,因此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的行星。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现代宇宙探测的结果表明,地球是宇宙中目前已知的唯一有生物,特别是存在着高级智慧生物的天体。从这种意义上说,地球是宇宙中一颗特殊的行星。
(思考提问)生物存在的基本条件有哪些呢? 学生回答,如充足的水分,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份,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范围等。
地球具备了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条件。(小组讨论)1.请从八大行星的运行特征分析,地球所处的行星际空间是否稳定和安全? 2.说出地球的结构特征对地球上生物存在产生的影响。
3.假如太阳突然消失了,或者太阳光照条件变得不稳定,地球上将会出现怎样的情形?
4.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是多远?这对地球上的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
5.地球最初的单细胞生命出现在海洋中,地球上的大量液态水是怎么形成的呢? 总结:
1.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形,其他小行星的公转方向与八颗行星也基本一致,行星及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因此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很安全。
2.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其引力可以使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原始大气主要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氨,缺少氧气,经过漫长的演化过程,地球大气转化为以氧和氮为主,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3.如果太阳消失或太阳的光照条件一旦发生变化,那么地球上所得的热量也将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温度和水的相态,以至于影响到生命的存在,地球上的生命也可能随之而消失。
4.日地距离大约1.5亿千米,距离适中,使地表平均气温为15℃,有利于水呈液态状态和生命过程的发生、发展。如果距离太近,地表温度太高,由于热扰动太强,原子根本不能结合在一起,也就无法形成分子,更不用说复杂的生命物质了;相反,如果地球距离太阳太远,地表温度太低,生命物质也无法形成。适宜温度存在的另一个原因为昼夜更替的周期不长(24小时),使得地面白天增温时不至于过分炎热,夜晚冷却时不至于过分寒冷,从而保证了地球上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5.大量液态水的形成:由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和原始地球重力收缩及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等形成了原始大洋,地球最初的单细胞生命就出现在大洋中。
总结: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很安全 地球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 地球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 地球上有液态水
在太阳系的八颗行星中,地球是唯一一颗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而在宇宙中,在其他的恒星系统中,是否也会存在像地球这样的天体?这是非常有可能的!因此,人们通过各种途径,正在不断地探索。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知道宇宙的范围是非常之大,随着人类探测手段的发展,人们观测到的宇宙范围还会扩大,人们对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的认识也就会越准确和全面。我们还学习并知道了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以及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这就为同学们将来寻找地外生命和地外文明指明了方向。
板书
第二篇: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
1.1宇宙中的地球
【教学 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培养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
1.分析图片,形成宇宙物质性的观念,形成天体系统各层次的感性认识。2.利用 图表分析方法和比较法自主探究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和特殊性。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教学重点】
1. 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2. 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教学难点】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地球的宇宙环境的组成(提问)宇宙的含义和特点?
——时间和空间的总和,是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的,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的物质世界。
(提问)什么是天体? ——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提问)就你所知,宇宙中有哪些天体?
——有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等自然天体和人造卫星、航天飞机、宇宙飞船等人造天体。(例 如,著名的太空垃圾:1965年在美国首次太空行走过程中宇航员爱德华•华特遗失的一只手套,该手套正在以每 小时2.8万公里的速度飞行。)
宇宙中天体的类型及其特征: 天体 概念 其他
恒星 由炽热气体组成、自己能发射可见光的球状天体。其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温度高,自己能发光,距离地球非常远。
行星 沿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转的球状天体
本身不发光,因反射太阳光而发亮
卫星 绕行 星运转的质量很小的球状天体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卫星
星云 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其主要成分是氢 与恒星相
比,具有体积大、质量大、密度小的特点[
彗星 在扁长轨道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 哈雷彗星是著名的大彗星,其公转周期是76年
流星体 行星际空间数量众多的尘粒和固体小块 数量众多,大小不一 2.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讲述)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宇宙中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来了解和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系统的概念
——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2)宇宙中的主要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 组成 其他
地月系 地球和月球
地月平均距离为38.4万千米
太阳系 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 日地平均距离为1.5亿千米
银河系 太阳和千千万万颗恒星组成庞大的恒星集团 太阳系与银河系中心的距离大约为2.7万光年
河外星系 银河系之外与银河系相类似的天体系统 简称星系 总星系 银河系与河外星系 目前所知的最高一级天体系统(2)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讲述)天体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其范围大小不同,通 过分析天体系统的级别可以明确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地球
地月系 月球
太阳系
银河系
八大行星及其它天体 总星系 其他恒星系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目前,已知太阳系中有九大行星。按照它们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见书本图)
阅读此图时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按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找出太阳系的九大行星,说出地球的左邻右舍,明确地球 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2)了解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与木星轨道之间。
(3)认识九大行星公转运动具有同向性、共面性和近圆性的特征。(4)认识哈雷彗星轨道具有扁长形的特点。
(5)认识九大行星的大小、有无光环、温度高低等基本情况。(讲 述)总结及推倒太阳系 中九 大行星之最:(1)距太阳最近的是水星,最远的是冥王星。(2)距地球最近的是金星,最远的是冥王星。(3)体积和质量最大的是地球,最小的是冥王星。(4)平均密度最大的是地球,最小的是土星。(5)九大行星中唯一逆向自转(自东向西)的是金星。(6)自转周期最长的是金星,最短的是木星。
(7)九大行星中,距太阳越近,公转速度越快,公转周期越短。公转周期最长的是冥王星,最短的是水星。
(8)轨道倾角和偏心率均最大的是冥王星,其次是水星。
(9)卫星数目最多的是土星,没有卫星的是水星和金星。(补充)九大行星分类: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巨行星
: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地球是唯一一颗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地球上之所以会出现生命,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以及地球自身的条件由密切的关系。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1)稳定的光照条件
生命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化没有中断(2)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 2.地球适宜的自身条件
(1)地球和太阳的距离适中 地表温度适宜
(2)体积和质量适中
吸引、保存地球大气
(3)原始地球体积收缩和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热量,地内水汽逸出,产生降水,形成原始的海洋。
(总结)所以,我们的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第三篇:宇宙中的地球 教学设计
宇宙中的地球 教学设计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教学设计
肥西中学
胡
建
【教学内容分析】
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是形成科学的宇宙观的基础,为此,教材主要讨论了3个问题: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和存在生命的行星等。教材中利用了6图2表加以说明,运用这些图表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知道太阳系的成员,运用资料认识九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运动特征、结构特征,从中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3.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阅读“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一组图文信息,认识各类天体的主要特征;利用网络等媒体,收集天文信息,丰富对宇宙环境的认识。
2.通过阅读“天体系统”图,设计相应的简明框图,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3.阅读“太阳系模式图”和“九大行星轨道倾角与偏心率”表,归纳九大行星公转运动的共同特点;阅读“太阳系其他行星与地球的质量和体积比”图,归纳三类行星的结构特征。从的结构特征。从上述过程中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普通行星。
4.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从温度条件、大气成分和水等方面,分析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并以此推论火星等其他大行星,以及太阳系范围之外的天体是否有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提出确定在宇宙中寻找外星人的方向的见星人的方向的见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立宇宙是物质的科学宇宙观。破除迷信,反对邪教。
2.通过寻找外星人的探讨活动,一方面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体验自主、合作、创新探究过程和团队意识。另一方面,培育珍惜、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增强关注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责任感。3.通过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确立任何事物发展都有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观点;通过运用资料探讨地理问题,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通过观赏天体照片等相关视频信息,激发地理审美情趣。【教学重点】地球上为什么有适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的环境。【教学难点】认识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教学方珐】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协作探究、交流互评。充分利用教科书搭建的平台,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对问题有更深的认识。
【学法指导】通过合作和交流,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人类生存在地球上,为求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需要认识人类的生存环境,首先要认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第一,地球上的许多自然现象,仅从地球自身因素分析无法得到正确、完整的结论,需要从地球所处的宇宙的环境来分析。第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将眼光投向太空,以拓展生存空间和资源。(引入认识地球的宇宙环境的主题,进而以谈天说地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导学、自主探讨、讨论交流] 先根据同学们过去的观察体验,交流对天体和宇宙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天体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让学生通过阅读P2图1.1,除认识到要用科学的眼光观察天体外,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地球宇宙环境的组成,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紧扣谈天说地的话题,提出“说地”将要探讨的主要问题:如何确定地球的位置?地球是一颗怎样的星球?地球上为何有生命物质存在?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探究指导](引导启发)认识地球在宇宙中所处的位置,有助于全面认识地球上出现的一些地理现象,并找出这些现象形成的客观的、正确的原因。宇宙虽然无边无际,处在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之中,但是有规律可循的。搞清天体系统的形成和层次,可以帮助我们确认和描述地球所处的位置。读图指导)图1.2体现了宇宙是按一定层次和结构组成的有序的物质世界。四幅小图分别代表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逐层展示了它们之间的隶属关系。(方法步骤)
1.利用天体系统层次图找出地球的位置;
2.将(P3)图1.2转换为(P4)图1.3,或自行设计天体系统层次图,以多种方式表示地球的位置;
3.用文字(或语言)描述不同宇宙空间尺度中地球所处的位置。描述层次要清晰。如:可按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的空间尺度顺序描述。也可用自己擅长的其他方式表达。[自主探究] 学生独立学习,并将自己的见解和设计的图表整理出来。[交流点评] 鼓励学生从多角度、用多种形式交流、展示自己的见解,但都需注重科学性,并使学生认识到人类认识宇宙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修正错误、不断接近真理的过程,我们在缅怀曾为人类天文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甚至献身的天文学家的同时,也肩负着继往开来,不断探索的使命。
二、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探究引导] 地球到底是一颗怎样的天体?人类对这一问题的了解,主要来自人类对太阳系的探索和研究成果。聚焦太阳系,分析一组图表信息,了解太阳系“家族”中的成员,特别是各大行星的基本特点,可以透析地球是一颗怎样的行星。[自学、讨论、点评] 1.认识地球作为行星的普通性
(学生围绕活动要求,先自学,再分组讨论)
第一步,读P4“太阳系模式图”,说出太阳系的成员、九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排列,从中认识地球。要求运用图表信息说明地球是一颗怎样的行星。
第二步,分析P4表中各要素的相关数据,运用基本的数理知识比较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即公转方向、轨道平面夹角、公转轨道形状)和结构特征(体积和质量等),进一步认识地球。
(点评指导)点评侧重运用数理知识解读图表信息,并得出结论的能力。如,观察太阳系模式图中九大行星公转方向的箭头,得出同向性特征;根据九大行星的轨道倾角大多小于4°,得出共面性特征;根据九大行星的轨道偏心率大多接近0,得出近圆性。根据这些共同特征证明地球并不例外;再从结构特征,如质量和体积等方面比较各大行星,特别是类地行星,得出地球也无特殊之处的结论。最后,以上述探讨的两方面结果来证明地球具有行星的一般特征,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2.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特殊行星
为何又说地球又是一颗特殊的行星?是因为到目前为止,整个宇宙中只发现在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只提出,侧重引导学生通过对地球行星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特点的认识,学会辩证地看问题。)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导学] 用人类对火星生命的探测,引发学生思考生命生存需要哪些基本条件;再比较火星与地球的自然条件,引导学生探讨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形成“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的地理观念。[自学整理、交流点评] 第一步:读图表分析。再次阅读P4图表信息,从日地距离、体积和质量等方面自主推理说明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第二步:阅读、理解教材。即阅读P6信息,理解地球内部物质变化与液态水形成的关系,整理出自己的观点。第三步:讨论交流评议。在自主分析的基础上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点评侧重分析探讨的角度(即从地球的特殊性──是否具备生命物质生存所需要的条件分析,而不是作为普通行星的一般特征角度)、多学科知识的运用(注意运用中是否存在科学性错误)、利用图表信息的能力(利用图表信息进行分析)、描述能力(即条理性和科学性);采用集体评议与教师评议相结合的方式。[活动] 如何在茫茫宇宙中确定寻找外星人的方向
(指导探究)除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有存在生命的可能?如何探寻类似地球的星球?人类一直在为寻找“外星人”而努力,目前已在太阳系之外发现了几十颗可能会有生命的行星。以小组P.7活动形式提出设想,说明如何在茫茫宇宙中确定寻找外星人的方向。最后全班交流。
说明:这里所谓的“方向”,并不是“方位”,而是外星人可能存在的地方。要分析这个问题,需要根据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加以判断。活动只是给出了一种思考的线索,同学们的思考要力争富有创意,敢于“异想天开”。[拓展] 第一步,课堂围绕课本提供的思考线索讨论;再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和理解,提出自己的设想和见解。
第二步,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查阅杂志、资料。根据条件许可,参加校天文馆的相关活动或利用相关网站了解更多的信息,采用网上讨论、撰写小论文等形式深入探究。
第四篇:1.1 宇宙中的地球_教学设计_教案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3.培养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1.分析图片,形成宇宙物质性的观念,形成天体系统各层次的感性认识。2.利用图表分析法和比较法自主探究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确定的理由:是核心知识,是说明地球宇宙环境的基础。
2.特殊的行星的特殊之处——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确定的理由:是地球特殊性的具体体现,地球有了生命和人类才有可能探讨地球的宇宙环境以及四大圈层环境的发展规律。
教学难点: 1.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确定理由:学生易于从自然常识角度认识地球上为什么有生命,而难以从地球的宇宙环境探索地球为什么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
3.教学用具
课件
4.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宇宙
一)地心说——日心说——星系说——目前观测到的宇宙
(讲述)从古代以托勒密为代表提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到16世纪哥白尼提出的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实际上把宇宙看成是太阳系;再到18世纪天文学家引进“星系”作为宇宙的代名词;再到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宇宙。我们对宇宙认识不断深入。二)现在人类认识的宇宙
1、宇宙是形态多种多样的物质世界
天体类型: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建议)教师结合课本图1.1分别介绍星云、行星、流星、彗星等天体的定义以及蟹状星云、土星、狮子座流星雨、哈雷彗星的突出特征。对彗星在运行轨道上不同位置彗尾的长短、方向的变化规律及形成原因可作适当补充。
2、天体系统 ——
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就形成了天体系统。地月系
太阳系
银河系
总星系
(建议)教师画出天体系统层次表并结合按天体系统层次顺序分别介绍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总星系。
3、宇宙的演化过程
各种天体不是同时形成,各有其发生、发展、衰亡的历史。而整体的宇宙则经历温度从高到低, 物质密度从密到稀的演化过程。
二、宇宙中的地球
一)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参阅教材第3页表1.1)附表1 九大行星的数据分析表
行星分类
成员质量
体积
平均密度
公转周期
自转周期 类地行星 巨行星 远日行星
附表2 地球各项指标在类地行星及九大行星中排位 地球
质量
体积
平均密度
公转周期
自转周期 在类地行星中排 在九大行星中排
二)地球又是一个适于生物生成和繁衍的行星
1、地球所处的光照条件一直比较稳定。
从太阳系的诞生到地球上有生命的痕迹,中间经历了漫长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太阳没有明显的变化,地球所处的光照条件一直比较稳定,生命从低级向高级的演化没有中断。
2、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地球附近的大、小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和共面性,这样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3、地球自身具备有生物生成所需的温度、大气、水等条件。
平均温度15 c :地球与太阳距离太近,温度就过高,则热扰动太强,原子不能结合在一起,也就不可能形成分子,更不用说生命物质。地球与太阳距离太远,温度过低,分子将牢牢结合在一起,以固态和晶体存在,生物也无法生存。
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其引力可保存大气,形成大气层。经过漫长的过程,演变成以氮和氧为主的大气成分。
大量的液态水:地球内部温度升高使结晶水汽化;地表温度逐渐下降,在地面低洼处形成了原始的大洋。课后习题 安全教育
第五篇:地球在宇宙中教案
吉安市高中课改集体备课教案
学 校:吉安一中 学科备课组: 高一地理 主要负责人:刘林
成员:刘林、刘亮亮
一、课 题 :地球在宇宙中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
知识方面
1. 了解宇宙的含义及宇宙中的主要天体类型,了解恒星、星云是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认识“宇宙是物质的”。
2.了解太阳系的成员,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3.了解八颗行星及其卫星、彗星等天体的基本特征。
能力方面
1.通过阅读教材使学生初步具有归纳整理知识、提取知识重点、找出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等自学能力,通过读图、画图、思考问题等活动,使学生具有从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2.通过观赏集科学性与观赏性于一体的天体图,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和高尚情操。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激发学生对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为建立正确的宇宙观打下基础。
2.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通过了解科学家探索宇宙的事例。激发学生对科学热爱及探求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
天体的概念,太阳系主要成员及其特征,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四、教学难点
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五、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提问】 播放视频《神舟七号成功发射》、图片展示三位航天员的相片,神舟七号是中国人的骄傲,在人类探测宇宙之前,首先要认识宇宙,请各们同学谈谈自己心目中对宇宙的印象?
学生回答略 【新课讲授】
【课堂活动】 播放视频《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请学生阅读课本第4页第二段,分组讨论回答:
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2、宇宙倒底是什么样子呢?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一、宇宙(板书)
1.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板书)
【引导、讲解】从刚才的录相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大型天文望远镜的使用,人类才对宇宙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
何谓宇宙?在我国战国时的《淮南子·原道训》中指出:“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以喻天地。”现在人们认为宇宙是天地万物的总称,或者说,宇宙是空间和时间的组合,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宇宙在空间上是无边无际的,在时间是无始无终的,即宇宙是无限的。
【教师总结】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总称,是由物质组成的,并且都在发展变化的。【承转、过渡】晴朗的夜晚,我们仰望天空,会发现有许许多多、密密麻麻的各种星体在闪烁,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宇宙
2、宇宙是一个物质世界——由各种天体组成(板书)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5页图1-1-1,思考:我们怎样来区别这么多不同种类的天体?它们有哪些不同的特征?
【课堂活动】: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甲回答】恒星、行星、卫星三者之间主要是以质量大小来区别。一般恒星的质量大,内部温度高,自身可以发光。而行星的质量比恒星要小,受恒星的引力作用,行星绕着恒星运动。卫星的质量更小,它是绕着行星运动的。例如,太阳属于恒星,而地球属于行星,月球属于卫星。
【教师】播放《日地月之间的运动关系》视频总结引导提问:
【过渡】我们的地球现在生活着60多亿人口,这么多人生活是有一定规律的:首先组成一个个家庭,然后又组成了一个个村落、城市,以至国家,大洲。天上的星星也是有规律的,组成了一个个的家族、集团,即天体系统那么同学们再思考一下:恒星有运动吗?
学生讨论、回答略
【承转】同学们知道星云吗?星云与恒星怎样来区别?
【学生乙】星云和恒星的质量、体积都很大,但星云的密度较小。夜晚在天空中,星云呈云雾状、团状,看上去模模糊糊,而恒星是一个个的光点,一闪一闪的。
【教师】好!播放视频《流星和彗星》请同学说一下流星、彗星的区别?
学生丙回答,其他补充略
【教师】播放各种天体的图片,请学生分组抢答天体的名称和特征。
学生回答略
【补充说明】以上各种天体是自然存在于宇宙中的,我们姑且把它称为自然天体。近几十年来,随着宇航事业的发展,一些国家纷纷向天空发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各种探测器等,我们统称为人造天体。
3、天体系统——天体的存在形式(板书)【引导、讲解】在小学自然课上,老师就教过:太阳大,地球小,太阳带着地球跑;地球大,月亮小,地球带着月亮跑。为什么?地球与太阳比,太阳属恒星,质量巨大,而地球属行星,质量小,所以太阳吸引着地球,使地球绕着太阳运转。同样道理:由于地球的质量大,月球的质量小,属卫星,地球吸引着月球绕自身运转。这样,由于天体之间的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便形成了天体系统。
目前,人们认识到的天体系统,按由小(低)到大(高)的排列,有以下几个层次(教师用实物投影机打出下列图片,边解释边归纳、板书):
目前用最大的望远镜,能观测到的宇宙范围为150亿~200亿光年。
【补充】现在已知地球上运动速度最快的是光,每秒钟30万千米,一光年就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即:365天×24时×60分×60秒×30万千米=94605亿千米。
【教师】:播放视频《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读课本第6页图1-1-2,完成下列要求:
(1)天体系统划分为几种类型,它们之间的层次关系如何?(2)各类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是什么?
(3)用带箭头的直线把各类天体系统连接起来,组成它们之间的关系简式。【教师巡视】让学生到黑板上画出天体系统的关系简式,并让其他学生评价。
【补充】地月系是目前确定的级别最小的星系。它有两个成员:地球是中心天体,还有围绕地球绕转的月球,其直径大约38.4万千米。太阳系共有九大行星、20多颗卫星和几千颗小行星等天体组成,其直径约120亿千米。大约有2000多个类似太阳系的恒星系组成了银河系,银河系主体部分的直径约7万光年。如图1.2,恒星在太空中的分布不是均匀的,有的地方密,有的地方疏,所以呈现出旋涡状。类似银河系的星系还有无数,现在观测到的大约有10亿颗,它们共同组成总星系。目前,离我们最远的星系约200亿光年。
【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在宇宙中有无数天体存在,而孕育人类的地球做为其中的一员也存在于宇宙这个大家庭中。地球在宇宙中是如此的渺小,但她又是如此的富有生机。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宇宙中的地球。
二、太阳系中的地球(板书)
1.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板书)
【多媒体资料展示,并指导学生阅读图1-1-3,表格1-1-2】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地球与其他行星相比有哪些相似性?①质量、体积;②平均密度;③公转、自传周期;④运动特征(即九大行星运动具有同向性、共面性和近圆性,这部分知识需要教师给与补充。)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地球无论是结构特点还是运动特点都与其他行星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因此说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
2.太阳系中一颗特殊行星——目前唯一有生命物质存在的星球(板书)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查找资料并讨论】火星与地球相比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以至于人们始终怀疑在火星上可能有生命存在,但至今也没有发现生命的痕迹,为什么火星没有生命物质而地球是目前唯一有生命存在的星球?生命存在需要哪些条件?
【教师总结】通过以上对比讨论,使学生明确,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有三个:①有适宜的温度;②有液态水;③有适量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这三个条件是火星所不具备的,之所以产生这三个条件的根本原因有两个: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因而有适宜的温度和液态水;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因而有适量的大气。而这两个根本原因对于火星来说,与地球有较大差异,因此目前火星未发现有生命存在。【教师补充】:播放视频《冥王星降级之迷》
学生讨论案例研究: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宇宙还会有适宜生命居住的星球吗?
六、教学反思
通过第一节课的讲授,我深深的感受到学生对宇宙的热爱,对宇宙探索的热情。而讲解过程中,我都是围绕“地球只有一个,人类只有一个共同的家园”这个主题,让学生体会地球的渺小而又伟大。为了能让学生从心理热爱地理这门学科,这节开篇新课的地位尤为重要。
七、随堂练习
课本第10页复习题1、2
八、布置作业
完成课本配套的相应练本第一节的内容。
九、板书设计
第一节 地球在宇宙中
一、宇宙
1、人类对宇宙认识:天地万物的总和 2、宇宙的物质性——天体(多样性)3、宇宙的运动性——天体系统(层次性)
二、太阳系中的地球
1.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
2.太阳系中一颗特殊行星——目前唯一有生命物质存在的星球
十、教后记
根据本节教材对知识、能力和价值观念三方面的要求,本节课重点应该是“宇宙中的地球”这部分知识,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和特殊性,特别在这部分设计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即通过对比八大行星结构特点及运动特征,使学生明确地球与其它行星有很多相似特性,由此说明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对知识的探究意识,在了解地球的特殊性时,设计了一个学生活动,即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资料库查找有关火星相关的资料,并与地球进行对比,由此说明为什么火星至今没有发现生命物质的痕迹,地球由哪些与其不同的条件,使其能够有生命存在,通过这个探究活动,既可以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处理资料的技能,又可以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意识,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