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doc5

时间:2019-05-12 22:43: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doc5》,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doc5》。

第一篇: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doc5

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

科学教育理论指导:

宇宙就是天地万物的总称。

宇宙分为凝聚结构宇宙与耗散结构宇宙,凝聚结构的宇宙是无生命的宇宙,那时的宇宙是一个巨大的黑洞,所有的物质能量都向宇宙的核心收缩,慢慢的凝聚成一个巨大的物质能量团。这时的宇宙中的物质(质量体)转化成能量的速度远远的小于能量转化成物质的速度,所以宇宙便凝聚成一个超巨物质能量团。宇宙的这种状态并不能长久维持,当宇宙收缩到一定的程度后,由于其内部的温度与压强的升高,物质转化成能量的速度慢慢的变快,而能量转化成物质的速度慢慢的变慢,当这种变化到了一个临界点后,整个宇宙便发生逆转,逐渐物质转化成能量的速度远远的大于能量的速度,整个宇宙开始急剧澎涨,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宇宙便发生大爆炸,于是宇宙便开始释放与辐射能量,这便是耗散宇宙的开始,耗散宇宙便是生命宇宙。因此,宇宙是散则生,聚则死;而生命是聚则生,散则死。宇宙与生命是如此的辨证统一的。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公里的范围内,没有第二个可供人类生存的星球了 教学内容分析

地球是宇宙大家庭中的一员,其物质组成、运动规律,以及发生和演化,都与宇宙环境同源。地理学科讲有关地球宇宙环境的内容,肩负着知识教育和世界观教育的双重任务,而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是形成科学的宇宙观的基础,有利于科学认识自然世界和宇宙,破除封建迷信,反对邪教。为此,本节教材选取了以下几个问题: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和存在生命的行星等。其中利用了图、表加以说明,运用这些图表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学情分析

在知识掌握方面,学生对宇宙己经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能举出宇宙中的几种常见的物质,教师提前布置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在能力方面,中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对地理的空间感知和读图能力,能进行空间思维与空间想象。教师应运用大量图片丰富其对宇宙的认识,运用表格数据及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对比、归纳、知识迁移等方法为学生搭建学习的平台,诱发学生积极思维,分析探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态度方面,由于受社会舆论与评价导向的影响,高一学生学习地理的动机状态多为“对付型”、“被动型”和“情绪型”,要扭转学生普遍不爱学地理的倾向,教师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精心设计带有启发性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3.培养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1.分析图片,形成宇宙物质性的观念,形成天体系统各层次的感性认识。2.利用图表分析法和比较法自主探究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教学重点

1.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教学难点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教学准备

课本插图和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我们已经知道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在宇宙中可能显得太渺小,在银河系中想发现它的身影也比较困难,在太阳系中虽无法与太阳齐肩,但也算是九大骨干之一了,特别是太阳对地球的关照很多,使地球在平凡之中作出了特别的表现。我们就到太阳系中了解一下地球。(板书)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投影图片:太阳系模式图)

师:太阳系中有哪九大行星?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请一位同学看图回答。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师:回答正确!九大行星绕太阳的转动叫公转,我们常用运动方向、轨道平面和运动轨迹等来描述九大行星围绕太阳公转运动。下面我们来做一项活动,了解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请大家继续看投影,仔细观察表示九大行星公转方向的箭头,九大行星公转的方向有什么特点呢? 生:方向相同。

师:大家观察得很准确,回答得非常好a九大行星公转具有同向性的特点。大家再看表1.1——九大行星轨道倾角与偏心率,然后回答:九大行星公转运动的轨道倾角与偏心率分别是大还是小? 生:轨道倾角与偏心率都较小。

师:很好!九大行星的轨道倾角大多小于4°,只有水星和冥王星的稍大一些,最大也不过17°。因此,九大行星的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说明它们的轨道具有共面性的特点。九大行星的轨道偏心率大多接近0,只有水星和冥王星较大,分别为0.21和0.25。它们的公转轨道同圆相当接近,有近圆性的特点。哪一位同学来总结一下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与其他行星相比,地球在运动特征方面有没有特殊的地方?

生: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是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地球在运动特征方面没有特殊的地方。

师:非常正确!地球具有的运动特征,其他八大行星也有。

师:按照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结构特征,可以把九大行星分为三大类。请你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分别具有哪些特征? 生:(可以让不同的同学进行补充)师:(评价学生答题情况,多鼓励)根据表中数据,我们可以发现这三类行星分别有以下特征:

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距离太阳近,表面温度较高,体积和质量都小,平均密度大。另外,类地行星中心有铁核,金属元素含量高。卫星很少,或者没有。

巨行星:包括木星和土星。距离太阳比类地行星远,表面温度低,体积和质量都很大,平均密度都很小。它们的卫星数目多,并且有光环。

远日行星:包括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它们距离太阳远,表面温度最低都在-200 ℃以下,平均密度大体上介于前两类之间。远日行星表层气体以氢和甲烷为主,冥王星有无大气还不清楚。远日行星都有卫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有光环。师:地球与水星、金星、火星相比,有没有特殊的地方? 生:没有。

师:从表中可以看出,在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中,地球的质量、体积、平均密度和公转、自转运动有自己的特点,但并不特殊。因此,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师:(过渡)然而,地球贵在是一颗适于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

[板书设计] 物质性:天体(多样性)

宇宙的特点

运动性:天体系统(多层次)

普通性:九大行星之一

太阳系中的地球

特殊性:存在生命(条件:温度、大气、水)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为什么地球上会出现生物?这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以及地球本身的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请大家看书p6内容,讨论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条件有哪些。生:(读书,讨论,总结)

师:温度和水分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496亿千米),使地表平均气温为15 ℃,有利于生命过程的发生和发展;地球上的温度,还有利于水的液态存在。

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吸引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又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了以氢、氧为主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海洋的形成:首先,地球内部的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和原始地球重力收缩,使地球内部温度升高,结晶水汽化;其次,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例如火山爆发,加速了水汽从地球内部逸出的过程;再次,地表温度的逐渐降低,使水汽经过凝结、降雨,落到地面低洼处,形成原始的大洋。原始大洋的出现,孕育了原始的单细胞生物,并逐渐向高级生物进化。师:(设问)地球以外有没有生命?请大家阅读教材p6:探索地外文明。我们要找地外生命,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生:应该参照地球上出现生命的条件来寻找。

师:很好!下面我们一起在再做一个活动,主题是:如何在茫茫的宇宙中确定寻找外星人的方向? 提示:生命的出现需要哪些条件?寻找一颗什么样的恒星?在这颗恒星周围的什么地方找一颗行星?这颗行星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布置作业:完成地理填充图册(合作探究)

小结: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知道宇宙的范围是非常之大,随着人类探测手段的发展,人们观测到的宇宙范围还会扩大,人们对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的认识也就会越准确和全面。我们还学习并知道了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以及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这就为同学们将来寻找地外生命和地外文明指明了方向。教学评价设计:

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应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形成“多维互动”的教学氛围,从而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同时要开展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本教学设计第一部分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强调了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把学习的主题分解成若干个系列问题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和体验,在这个过程中达成知识和技能目标,体验认知策略和学习策略(如认识到对地理要素的叠加分析是获取要素之间相关关系的方法之一。)第二部分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合作、交流(过程的合作;观点和方法的交流),学会通过多种方法搜集地理资料,分析提取有效资料。整节课的设计让学生 从欣赏、探索、讨论、操作等一系列活动中趣味盎然地经历了寻找、发现、认识、掌握和应用的全过程,激发了蕴含在学生身上的灵感和潜力,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体验到地理的价值,促进了学生认识的整体性发展。

教学设计特色简述: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直观印象化的方法。比如直接用语言来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这样觉得太空洞和乏味,学生体验不到宇宙的广阔性,也无法体会到宇宙的神圣。因此我就选择了大量的宇宙图片,以及各种天体图片,尤其是太阳系八大行星近观图和它们的关系图,说明冥王星被降级的消息,并逐一做了详细的介绍,学生的兴趣很高,边看边想并将自己知道的天文知识告诉其他同学,使一堂很乏味的地理课变的津津有味,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速度也在加快,并对地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第二篇: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

1.1宇宙中的地球

【教学 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培养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

1.分析图片,形成宇宙物质性的观念,形成天体系统各层次的感性认识。2.利用 图表分析方法和比较法自主探究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和特殊性。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教学重点】

1. 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2. 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教学难点】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地球的宇宙环境的组成(提问)宇宙的含义和特点?

——时间和空间的总和,是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的,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的物质世界。

(提问)什么是天体? ——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提问)就你所知,宇宙中有哪些天体?

——有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等自然天体和人造卫星、航天飞机、宇宙飞船等人造天体。(例 如,著名的太空垃圾:1965年在美国首次太空行走过程中宇航员爱德华•华特遗失的一只手套,该手套正在以每 小时2.8万公里的速度飞行。)

宇宙中天体的类型及其特征: 天体 概念 其他

恒星 由炽热气体组成、自己能发射可见光的球状天体。其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温度高,自己能发光,距离地球非常远。

行星 沿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转的球状天体

本身不发光,因反射太阳光而发亮

卫星 绕行 星运转的质量很小的球状天体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卫星

星云 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其主要成分是氢 与恒星相

比,具有体积大、质量大、密度小的特点[

彗星 在扁长轨道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 哈雷彗星是著名的大彗星,其公转周期是76年

流星体 行星际空间数量众多的尘粒和固体小块 数量众多,大小不一 2.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讲述)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宇宙中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来了解和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系统的概念

——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2)宇宙中的主要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 组成 其他

地月系 地球和月球

地月平均距离为38.4万千米

太阳系 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 日地平均距离为1.5亿千米

银河系 太阳和千千万万颗恒星组成庞大的恒星集团 太阳系与银河系中心的距离大约为2.7万光年

河外星系 银河系之外与银河系相类似的天体系统 简称星系 总星系 银河系与河外星系 目前所知的最高一级天体系统(2)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讲述)天体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其范围大小不同,通 过分析天体系统的级别可以明确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地球

地月系 月球

太阳系

银河系

八大行星及其它天体 总星系 其他恒星系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目前,已知太阳系中有九大行星。按照它们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见书本图)

阅读此图时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按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找出太阳系的九大行星,说出地球的左邻右舍,明确地球 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2)了解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与木星轨道之间。

(3)认识九大行星公转运动具有同向性、共面性和近圆性的特征。(4)认识哈雷彗星轨道具有扁长形的特点。

(5)认识九大行星的大小、有无光环、温度高低等基本情况。(讲 述)总结及推倒太阳系 中九 大行星之最:(1)距太阳最近的是水星,最远的是冥王星。(2)距地球最近的是金星,最远的是冥王星。(3)体积和质量最大的是地球,最小的是冥王星。(4)平均密度最大的是地球,最小的是土星。(5)九大行星中唯一逆向自转(自东向西)的是金星。(6)自转周期最长的是金星,最短的是木星。

(7)九大行星中,距太阳越近,公转速度越快,公转周期越短。公转周期最长的是冥王星,最短的是水星。

(8)轨道倾角和偏心率均最大的是冥王星,其次是水星。

(9)卫星数目最多的是土星,没有卫星的是水星和金星。(补充)九大行星分类: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巨行星

: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地球是唯一一颗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地球上之所以会出现生命,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以及地球自身的条件由密切的关系。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1)稳定的光照条件

生命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化没有中断(2)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 2.地球适宜的自身条件

(1)地球和太阳的距离适中 地表温度适宜

(2)体积和质量适中

吸引、保存地球大气

(3)原始地球体积收缩和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热量,地内水汽逸出,产生降水,形成原始的海洋。

(总结)所以,我们的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第三篇:宇宙中的地球 教学设计

宇宙中的地球 教学设计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教学设计

肥西中学

【教学内容分析】

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是形成科学的宇宙观的基础,为此,教材主要讨论了3个问题: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和存在生命的行星等。教材中利用了6图2表加以说明,运用这些图表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知道太阳系的成员,运用资料认识九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运动特征、结构特征,从中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3.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阅读“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一组图文信息,认识各类天体的主要特征;利用网络等媒体,收集天文信息,丰富对宇宙环境的认识。

2.通过阅读“天体系统”图,设计相应的简明框图,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3.阅读“太阳系模式图”和“九大行星轨道倾角与偏心率”表,归纳九大行星公转运动的共同特点;阅读“太阳系其他行星与地球的质量和体积比”图,归纳三类行星的结构特征。从的结构特征。从上述过程中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普通行星。

4.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从温度条件、大气成分和水等方面,分析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并以此推论火星等其他大行星,以及太阳系范围之外的天体是否有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提出确定在宇宙中寻找外星人的方向的见星人的方向的见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立宇宙是物质的科学宇宙观。破除迷信,反对邪教。

2.通过寻找外星人的探讨活动,一方面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体验自主、合作、创新探究过程和团队意识。另一方面,培育珍惜、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增强关注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责任感。3.通过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确立任何事物发展都有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观点;通过运用资料探讨地理问题,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通过观赏天体照片等相关视频信息,激发地理审美情趣。【教学重点】地球上为什么有适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的环境。【教学难点】认识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教学方珐】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协作探究、交流互评。充分利用教科书搭建的平台,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对问题有更深的认识。

【学法指导】通过合作和交流,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人类生存在地球上,为求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需要认识人类的生存环境,首先要认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第一,地球上的许多自然现象,仅从地球自身因素分析无法得到正确、完整的结论,需要从地球所处的宇宙的环境来分析。第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将眼光投向太空,以拓展生存空间和资源。(引入认识地球的宇宙环境的主题,进而以谈天说地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导学、自主探讨、讨论交流] 先根据同学们过去的观察体验,交流对天体和宇宙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天体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让学生通过阅读P2图1.1,除认识到要用科学的眼光观察天体外,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地球宇宙环境的组成,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紧扣谈天说地的话题,提出“说地”将要探讨的主要问题:如何确定地球的位置?地球是一颗怎样的星球?地球上为何有生命物质存在?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探究指导](引导启发)认识地球在宇宙中所处的位置,有助于全面认识地球上出现的一些地理现象,并找出这些现象形成的客观的、正确的原因。宇宙虽然无边无际,处在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之中,但是有规律可循的。搞清天体系统的形成和层次,可以帮助我们确认和描述地球所处的位置。读图指导)图1.2体现了宇宙是按一定层次和结构组成的有序的物质世界。四幅小图分别代表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逐层展示了它们之间的隶属关系。(方法步骤)

1.利用天体系统层次图找出地球的位置;

2.将(P3)图1.2转换为(P4)图1.3,或自行设计天体系统层次图,以多种方式表示地球的位置;

3.用文字(或语言)描述不同宇宙空间尺度中地球所处的位置。描述层次要清晰。如:可按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的空间尺度顺序描述。也可用自己擅长的其他方式表达。[自主探究] 学生独立学习,并将自己的见解和设计的图表整理出来。[交流点评] 鼓励学生从多角度、用多种形式交流、展示自己的见解,但都需注重科学性,并使学生认识到人类认识宇宙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修正错误、不断接近真理的过程,我们在缅怀曾为人类天文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甚至献身的天文学家的同时,也肩负着继往开来,不断探索的使命。

二、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探究引导] 地球到底是一颗怎样的天体?人类对这一问题的了解,主要来自人类对太阳系的探索和研究成果。聚焦太阳系,分析一组图表信息,了解太阳系“家族”中的成员,特别是各大行星的基本特点,可以透析地球是一颗怎样的行星。[自学、讨论、点评] 1.认识地球作为行星的普通性

(学生围绕活动要求,先自学,再分组讨论)

第一步,读P4“太阳系模式图”,说出太阳系的成员、九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排列,从中认识地球。要求运用图表信息说明地球是一颗怎样的行星。

第二步,分析P4表中各要素的相关数据,运用基本的数理知识比较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即公转方向、轨道平面夹角、公转轨道形状)和结构特征(体积和质量等),进一步认识地球。

(点评指导)点评侧重运用数理知识解读图表信息,并得出结论的能力。如,观察太阳系模式图中九大行星公转方向的箭头,得出同向性特征;根据九大行星的轨道倾角大多小于4°,得出共面性特征;根据九大行星的轨道偏心率大多接近0,得出近圆性。根据这些共同特征证明地球并不例外;再从结构特征,如质量和体积等方面比较各大行星,特别是类地行星,得出地球也无特殊之处的结论。最后,以上述探讨的两方面结果来证明地球具有行星的一般特征,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2.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特殊行星

为何又说地球又是一颗特殊的行星?是因为到目前为止,整个宇宙中只发现在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只提出,侧重引导学生通过对地球行星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特点的认识,学会辩证地看问题。)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导学] 用人类对火星生命的探测,引发学生思考生命生存需要哪些基本条件;再比较火星与地球的自然条件,引导学生探讨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形成“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的地理观念。[自学整理、交流点评] 第一步:读图表分析。再次阅读P4图表信息,从日地距离、体积和质量等方面自主推理说明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第二步:阅读、理解教材。即阅读P6信息,理解地球内部物质变化与液态水形成的关系,整理出自己的观点。第三步:讨论交流评议。在自主分析的基础上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点评侧重分析探讨的角度(即从地球的特殊性──是否具备生命物质生存所需要的条件分析,而不是作为普通行星的一般特征角度)、多学科知识的运用(注意运用中是否存在科学性错误)、利用图表信息的能力(利用图表信息进行分析)、描述能力(即条理性和科学性);采用集体评议与教师评议相结合的方式。[活动] 如何在茫茫宇宙中确定寻找外星人的方向

(指导探究)除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有存在生命的可能?如何探寻类似地球的星球?人类一直在为寻找“外星人”而努力,目前已在太阳系之外发现了几十颗可能会有生命的行星。以小组P.7活动形式提出设想,说明如何在茫茫宇宙中确定寻找外星人的方向。最后全班交流。

说明:这里所谓的“方向”,并不是“方位”,而是外星人可能存在的地方。要分析这个问题,需要根据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加以判断。活动只是给出了一种思考的线索,同学们的思考要力争富有创意,敢于“异想天开”。[拓展] 第一步,课堂围绕课本提供的思考线索讨论;再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和理解,提出自己的设想和见解。

第二步,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查阅杂志、资料。根据条件许可,参加校天文馆的相关活动或利用相关网站了解更多的信息,采用网上讨论、撰写小论文等形式深入探究。

第四篇:宇宙中的地球详细教学设计

人教版02年审定通过高中地理“人类认识的宇宙”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与分析】

课标要求: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课标分析:本节主要学习两个问题,其一根据课标要求,学生应该掌握一个大致的我们所处的宇宙环境的宏观认识;第二个问题是能够知道并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及地球作为太阳系的一颗行星,既普通又特殊。

【教材分析】

教科书分析:本节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我们目前观测到的宇宙”,二是“宇宙中的地球”。其中第二个内容是重点,包括对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的理解;难点是宇宙中的地球空间的认识,这个需要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要能够脱离于日常的生活经验,在没有接触到参照系的物理基础上去认识我们地球自身。

视频短片分析:此视频由一种新的不断延伸视角去认识我们的宇宙,可以逐渐的引导学生对宇宙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概念。

【学情分析】

学生作为高一新生,逻辑思维还不够成熟,对高中数学和物理基础的框架还没有完全的建立起来。而本课作为高中地理学第一课,学生基本上需要重建整个地理思维。鉴于初中地理的直观性,学生的惯性思维将影响到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因此需要反复的强调和视、声、乐等多种感官的综合利用与刺激,才能增加直观性和可理解性。

【设计理念与思路】

创造激发式学习条件,让学生逐渐的产生对宇宙乃至地理学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基本思路:提供一定的资料和当前的最新报道——发现问题——激发兴趣——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教师总结。

设计理念:人本主义教学(从第一节课起激发学生自我思考与探究的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宇宙的基本意义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知道宇宙是物质的变动的。2知道宇宙的单位是巨大的,同时了解天体系统的四大层次关系。3理解地球在宇宙,尤其是太阳系中的位置,并且能够知道这种位置关系对地球生命存在的影响。

4识记太阳系八大行星及基本次序。

过程与方法:1运用课本插图和多媒体演示让同学们去认识我们当前的宇宙基本知识。2教师的引入和讲解,推荐学生自我学习的方式和媒体。3归纳总结,逻辑化学生对问题的探究结果。

4用一个小的题目或者十万个为什么的方式检验学习效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宇宙中地球的认识,培养一定的宏观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整体性的宇宙观,知道物质的是相互联系和不断变化的。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对地理学的热爱。4培养学生的人本主义思想。

【教学方法】

板图 多媒体电教设备 基本教具

【课时安排】

一节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正式开始我们的高中地理科学的学习。今天我们学习一个大家都充满好奇的未知世界。第一章第一节“人类认识的宇宙”。相信大家以前对“宇宙”都有了一定得认识了,那么接下来我们先看几个小的问题。(放ppt,显示四个小的问题:①宇宙的年龄是--------②宇宙的边界在哪里?③地球离太阳有多远?④宇宙中到底有没有外星人?该四个问题无需学生回答)

好,现在我们带着这四个小小的疑惑来学习今天的内容,看我们能不能找到答案。

过程:

现在请大家把书本翻开,第一页,迅速的看一下这两段话,找到宇宙的相关描述。(等待一分钟,在黑板上写‘1.1人类认识的宇宙’标题‘宇宙’两个字)

现在我请一个同学来回答一下刚才那个问题“关于宇宙的描述”(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写三个点:‘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物质世界,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根据同学的回答表示赞许)

(放ppt)

好。既然我们说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那宇宙的时间和空间尺度是多大呢?大家看这里(ppt)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宇宙的时间尺度是上百亿年,空间是上百亿光年,大家可以粗略估计一下啊!这个到底有多大啊!这里要解释一下的是光年的意思,就是指光在一年的时间里所走的距离,我们把光速按30万千米每秒,大家算一下大概是多长的距离啊。(在黑板上写下‘时间:上百亿年

空间:上百亿光年’)

有没有同学算出来啊?大概是九万四千六百亿公里(书写94600亿)吧。这个单位就是名副其实的天文数字。现在我们来看第二点,那到底宇宙是由那些物质组成的呢?或者哪几部分组成的。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从7分30秒到12分38秒之间的一段)

看完这段视频,我想大家对宇宙的组成部分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了吧。那它提到了哪几个宇宙的组成部分呢?它们又具有怎么的关系呢?大家把书翻到第二页,结合书本和刚才所看的视频先自己思考一下,待会儿我找同学来填写一个表格。(翻ppt,显示宇宙的四个层次关系,填空)

好,XXX同学,你先起来回答第一个问题,宇宙大概有那些组成部分呢,也就是说那些属于宇宙呢?(按学生回答的书写)

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好。为了我们更清晰的认识这个问题呢,我们先

来接触一个概念——天体。(翻ppt,显示天体的概念。书写‘天体’两个字)很显然,刚才XXX同学所说的均是天体了。那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天体系统。(概念在ppt上显示。书写‘天体系统’。回翻ppt,显示宇宙天体系统的四个层次关系,填空)

现在有哪位同学愿意自己来填一下这个表格?(ppt显示)

好,我们知道了天体系统的层次关系。我们先回到刚才所讲的天体,补充一点关于天体的知识,作为大家的知识了解。(翻PPT,关于所有的天体的照片和概念)

现在大家来做两个小题目。(PPT显示问题:关于天体和非天体的一个题目,选择题;关于天体系统层次关系的一个题目,选择题)

前面我们学了宇宙的一些基本知识,接下来我们来认识我们生活和居住的地球,不过我们今天学的是宇宙中的地球。从刚才我们所学的层次关系中间,我们知道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所以为了弄清楚地球,我们先要认识太阳系。(放映PPT)

我们所熟知的太阳系有那些星体组成呢?(ppt展示)大家看这张图片啊!(书写‘宇宙中的地球’)大家观察一下在我们熟知的太阳系中这八大行星有什么运行规律呢?

首先大家看这张图片(翻PPT)非常的直观,是不是八大行星的运行轨迹,也就是公转轨道方向都是一样。据当前的观察测定确实是这样子的(手写‘1同向性 西→东’)都朝着自西向东的方向运转。大家再看观察一下这些行星是不是几乎都在一个平面上呢?所以太阳系的八大行星还具有“共面性”(手写‘2共面性’)其实呢,这八大行星还具有一个特征就是“近圆性”,大家看看是不是?(书写‘近圆性’)在刚才的短片中间也看的很清楚。所以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就具有这三大特征:同向性,共面性和近园性。地球作为太阳系的一颗行星,当然也是符合这三个特征的。所以我们说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书写‘普通的行星’)

但是大家思考一下,地球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啊?(翻PPT,显示两到三张生命活动的图片)对了,地球还具有非常特殊的一面,那就是“适于生物的生存”(书写‘适于生命体的存在’)

好!现在我们一起来思考一下为什么从我们目前的观测结果来看,仅仅只有我们生活的地球具有生命体呢?现在给大家三分钟时间思考一下,可以结合书本第五页的相关内容去思考。(书写‘安全的宇宙条件 自身的物质条件 太阳的稳定—光照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安全 距日距离适中-适宜的温度 体积质量适中-大气 液态水(箭头指向温度))

停,好,大家现在看这里,看看老师归纳的和你们归纳的有什么不同。老是觉得呢这个问题要从两个方面去认识,一个就是外部条件,就是这里的宇宙条件,两外一个呢是内部条件,也就是这里的自身物质条件。针对于这两点呢,都对地球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我们俗话讲“太阳吼一吼,地球抖三抖”其实就是说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了,同时呢我们前面所学的八大行星的特征其实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大家可以想像一下要是这些行星的运行轨迹是千变万化的,地球还有没有可能出现生命呢。再就是自身的物质条件了,这个就比较好理解了,三个点,一是温度,一是大气,还有一个就是液态水。这里老师要强调一下是液态水,因为整个生命体的新陈

代谢是建立在液态水的存在基础之上的。以后大家学习生物学的时候就会学到水对生命体的作用了。不知道大家对老师的这个归纳还有哪些想法呢?,需要补充的呢?有哪位同学愿意自告奋勇的谈一谈自己的不同的看法。(看同学的实际作答而不同对待,引导结尾)

好,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我们今天所学的课程。(翻PPT)今天我们主要学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我们目前观察到的宇宙,一个是宇宙中的地球。第一个问题我们知道了基本的宇宙的相关知识,了解了几个层次关系。第二个内容我们重点探讨了地球生命存在的特殊性,还学了太阳系的相关知识。

结尾: 到这里呢?我们需要掌握的东西就讲完了,最后跟大家补充一点儿小的知识。(翻PPT,显示九大行星的一些资料,其中主要要讲一点的是九大行星分类,即类地行星、巨行星和远日行星)最后给大家布置一个小作业,课余时间查阅一些资料,找找人类对地外文明的探索的一些情况。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教学提纲】

1)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宇宙

什么是宇宙 宇宙的时空性 宇宙的物质性

宇宙的是运动和发展的

天体和天体系统一般的天体有哪些

天体系统的层次关系

2)宇宙中的地球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地球是一个特殊的行星——具有生命

【教学板书】

第五篇:《宇宙中的地球》地理教学设计

宇宙中的地球 【教学内容分析】

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运用图形语言(示意图、层级图)和文本语言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中的位置及其环境

2.学生能通过举例分析(太阳系模式图和八颗行星基本数据分析,认识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3.学生能举例说明和解释地球上存在生命的特殊性

4.通过读图等活动方式,学生能灵活运用数据资料获取地理信息以及具有系统的对比、分析,归纳等地理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能运用课本中的图表信息,说出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地理位置对地球是否存在生命的影响

2.学生能够通过讨论、演讲等活动方式,绘制出或勾勒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掌握地球的普通型及特殊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生能通过分析地球存在生命的因素,初步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宇宙观,增强学生关注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责任感观念

2.通过寻找外星人的探讨活动,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体验自主、合作、创新探究过程和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地球上为什么有适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的环境。

【教学难点】认识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协作探究、交流互评。充分利用教科书搭建的平台,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对问题有更深的认识。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人类生存在地球上,为求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需要认识人类的生存环境,首先要认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第一:地球上的许多自然现象,仅从地球自身因素分析无法得到正确、完整的结论,需要从地球所处的宇宙的环境来分析 第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将眼光投向太空,以拓展生存空间和资源来源

[导学、自主探讨、讨论交流]

先根据同学们过去的观察体验,交流对天体和宇宙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天体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让学生通过阅读P2图1.1,除认识到要用科学的眼光观察天体外,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地球宇宙环境的组成,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提出将要探讨的主要问题:如何确定地球的位置?地球是一颗怎样的星球?地球上为何有生命物质存在?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探究指导](引导启发)认识地球在宇宙中所处的位置,有助于全面认识地球上出现的一些地理现象,并找出这些现象形成的客观的、正确的原因。搞清天体系统的形成和层次,可以帮助我们确认和描述地球所处的位置。(方法步骤)

1.利用天体系统层次图找出地球的位置;

2.将(P3)图1.2转换为(P4)图1.3,或自行设计天体系统层次图,以多种方式表示地球的位置;

3.用文字(或语言)描述不同宇宙空间尺度中地球所处的位置。描述层次要清晰。如:可按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的空间尺度顺序描述。也可用自己擅长的其他方式表达。

[自主探究]

学生独立学习,并将自己的见解和设计的图表整理出来。[交流点评]

鼓励学生从多角度、用多种形式交流、展示自己的见解,但都需注重科学性,并使学生认识到人类认识宇宙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修正错误、不断接近真理的过程

二、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探究引导]

地球到底是一颗怎样的天体?人类对这一问题的了解,主要来自人类对太阳系的探索和研究成果。聚焦太阳系,分析一组图表信息,了解太阳系“家族”中的成员,特别是各大行星的基本特点,可以透析地球是一颗怎样的行星。[自学、讨论、点评]

1.认识地球作为行星的普通性(学生围绕活动要求,先自学,再分组讨论)第一步:读P4“太阳系模式图”,说出太阳系的成员、九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排列,从中认识地球。要求运用图表信息说明地球是一颗怎样的行星

第二步:分析P4表中各要素的相关数据,运用基本的数理知识比较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即公转方向、轨道平面夹角、公转轨道形状)和结构特征(体积和质量等),进一步认识地球

(点评指导)点评侧重运用数理知识解读图表信息,并得出结论的能力。如,观察太阳系模式图中九大行星公转方向的箭头,得出同向性特征;根据九大行星的轨道倾角大多小于4°,得出共面性特征;根据九大行星的轨道偏心率大多接近0,得出近圆性。再从结构特征,如质量和体积等方面比较各大行星,特别是类地行星,得出地球也无特殊之处的结论,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2.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特殊行星

为何又说地球又是一颗特殊的行星?是因为到目前为止,整个宇宙中只发现在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导学]

用人类对火星生命的探测,引发学生思考生命生存需要哪些基本条件;再比较火星与地球的自然条件,引导学生探讨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形成“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的地理观念。[自学整理、交流点评]

第一步:读图表分析。再次阅读P4图表信息,从日地距离、体积和质量等方面自主推理说明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第二步:阅读、理解教材。即阅读P6信息,理解地球内部物质变化与液态水形成的关系,整理出自己的观点。

第三步:讨论交流评议。在自主分析的基础上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点评)侧重分析探讨的角度(即从地球的特殊性──是否具备生命物质生存所需要的条件分析)、多学科知识的运用图表信息的能力、描述能力;采用集体评议与教师评议相结合的方式。

【教学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2.老师的教学准备;3.教学环境的设计;4.教学用具的准备。

【教学时间】

三个课时,45分钟/课时,分别用每个课时讲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中的普通行星”及“存在生命的行星”

[活动]

如何在茫茫宇宙中确定寻找外星人的方向

(指导探究)除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有存在生命的可能?如何探寻类似地球的星球?人类一直在为寻找“外星人”而努力,目前已在太阳系之外发现了几十颗可能会有生命的行星。以小组P.7活动形式提出设想,说明如何在茫茫宇宙中确定寻找外星人的方向。最后全班交流。

[拓展]

第一步,课堂围绕课本提供的思考线索讨论;再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和理解,提出自己的设想和见解。

第二步,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查阅杂志、资料。根据条件许可,参加校天文馆的相关活动或利用相关网站了解更多的信息,采用网上讨论、撰写小论文等形式深入探究。

制作人:吴科伟

2012年11月19

下载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doc5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doc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1.1 宇宙中的地球_教学设计_教案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

    1 宇宙中的地球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

    《宇宙中的地球》——科学教学设计5篇

    《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 一.科学教育理论指导。 就本章而言本节是具有强烈后续支撑作用的知识模块,后面的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和第三节“地球的运动”都要在本节的基......

    《宇宙中的地球》——科学教学设计新

    《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 一.科学教育理论指导。 就本章而言本节是具有强烈后续支撑作用的知识模块,后面的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和第三节“地球的运动”都要在本节的基......

    宇宙中的地球教学反思

    宇宙中的地球第二课时教学反思高一年级 地理黄洁 1、由于受自己原有教学模式的影响,上课时没有充分利用自学稿。 2、与上一节的课衔接太长,花费时间过多。 3、对教材的挖掘不......

    宇宙中的地球教学反思

    宇宙中的地球教学反思 反思一:宇宙中的地球>教学反思可能是第一节的聊天课起了作用,学生对这第一节正式的地理课还是比较期待的,再加上是与宇宙相关的知识,学生也很感兴趣。所......

    地球在宇宙中教案

    吉安市高中课改集体备课教案 学 校:吉安一中 学科备课组: 高一地理 主要负责人:刘林 成员:刘林、刘亮亮 一、课 题 :地球在宇宙中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方面 1. 了解宇宙的含......

    宇宙中的地球学案

    高一地理 必修一 内容:宇宙中的地球 主备:易萍萍 课时:1 编号:1 情景设置 2004年,美国宇航局发射的“水手”、“勇气”号火星探测器在火星上成功登陆。环火星轨道运行的欧洲“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