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1(全文5篇)

时间:2019-05-12 23:41: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1》。

第一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1

《颐和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及新词,积累词语。

2.了解按总述、分述、总结的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3.了解颐和园的景物特点及地位,产生热爱首都之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按照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学难点借助课文,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导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那里有著名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等人文景观。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

二、初步感知

出示幻灯片,认识颐和园的几个著名景观,从直观入手,对颐和园的美景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有条件的可以给学生播放有关颐和园的风景教学录相片。或出示一组有关颐和园名胜风光图片。)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学生轻声读课文,用笔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划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1.学习生字。

识字教学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记清字形、了解字义、会给生字组词。(1)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2)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3)借助字典理解字义、词义; 2.解释下列词语:

神清气爽:形容人头脑清醒,精神爽快。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姿态不一:样子各不相同。

琉璃瓦:内层有较好的黏土,表面用琉璃烧制成的瓦。形状像半边粗竹筒,外部多是绿色或金黄色,鲜艳、发光,多用来铺宫殿或庙宇的屋顶。

横槛:本课指横嵌的长方形栏板。宫殿:帝王居住的高大华丽的房屋。远眺:往远处看。

画舫: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葱郁:青翠茂密。

3.按照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第二课时

一、齐读课文,讲读第1、6自然段 1.齐读课文。2.提问:

(1)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课文开头就点明了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颐和园景色优美;颐和园很大,占地范围广。)

(2)作者有什么希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作者希望我们有机会去北京能亲自到颐和园去细细游赏。因为颐和园到处都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所以作者希望我们有机会去北京能够到颐和园去游览那里的美景。)

二、明确作者的游览顺序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

三、讲读、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朗读,思考讨论,教师归纳明确:(1)作者是怎样来到长廊的?(2)长廊的特点是什么?

(3)作者是怎样把长廊这处景观写具体的? 2.按照提示给第二段分层。

线索:从整体上和外部介绍长廊;从内部介绍长廊;讲长廊两旁风景宜人。分层的结果:

第一层是第1、2句;第二层是第3句;第三层是第4、5句。3.逐层学习。

(1)学习第一层:从整体和外部介绍长廊。长廊的外部:绿的柱子,红漆的栏杆。(2)学习第二层:长廊内部。

读课文,提问:画的内容包括“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这说明了什么?(说明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园林艺术的灿烂和劳动人民能工巧匠的智慧。)

(3)学习第三层:长廊两旁风景宜人。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这句说明了什么?(说明长廊两旁的花木品种多、数量多;“开”和“谢”是一对反义词,形象地说明了长廊两旁鲜花常开的景色特点。)“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这句话又说明了什么?(间接地说明了长廊是昆明湖边的一处美景。长廊在昆明湖的右边。)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注意:学生读的形式要丰富一些;不要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感。俗话说“熟读成诵”,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此段。

四、讲读、学习第三段

1.指名两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第3、4两个自然段,思考并回答问题:

(1)作者游完长廊,站在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都看到了哪些景观?它们各是怎样的?(佛香阁:八角形宝塔,建在半山腰,三层顶上所铺的黄色琉璃瓦闪闪发光;排云殿:一排排、金碧辉煌。)

(2)作者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不同的三个方向望,分别看到了什么?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试背第4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四段

1.指名朗读第四段,思考并回答问题:

(1)作者从万寿山下来,在昆明湖畔都看到了哪些景物?(长长的堤岸;几座样式不同的石桥;倒垂的杨柳;湖心小岛,十七孔桥。)

(2)十七孔桥是怎样的?(十七孔桥有十七个桥洞,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并且这么多狮子姿态不一,各不相同。)

(3)石柱上雕刻着众多的狮子且姿态不一,这说明了什么?(狮子“姿态不一”的特点,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2.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1)教师范读。教师在范读时,要通过表情语气的变化,感情的处理来加以体现。(2)学生模仿练习。(3)指名朗读、齐读。

二、默读课文,体会游记这类文章的写作方法

1.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游览顺序、观察顺序、方位变化顺序、季节变化顺序……)2.运用好过渡句,交待清游览顺序。

3.抓住景物特点分层次写具体。4.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

三、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四、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第二篇:四年级语文四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颐和园》(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一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湖光山色、亭台楼阁、长廊石桥等景物,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一写长廊的景色。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接着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二写万寿山的景色。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壮观的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的景观。三写昆明湖的景色。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表达了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课前准备: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及图片。

一、品味领悟第一、三段

1.齐读第一、三段

2.领悟:

(1)读了这两段,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课文开头就点明了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颐和园景色优美;颐和园很大,占地范围广。)

(2)作者有什么希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作者希望我们有机会去北京能亲自到颐和园去细细游赏。因为颐和园到处都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所以作者希望我们有机会去北京能够到颐和园去游览那里的美景。)

3.师: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首尾呼应,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品味领悟第二段

1.过度语:虽然颐和园的景色美得看也看不完、说也说不尽,但是作者还是怕我们没有时间去游览,所以还是选择几处重点作了具体介绍。下面,我们来读第2-5自然节,看看作者重点给我们介绍了那几处景点?又是按怎样是顺序叙述的?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游览顺序。)

2.划分层次

第一层(2):介绍长廊的景色 第二层(3、4):介绍万寿山的景色

第三层(5):介绍昆明湖的景色

3.研读领悟第2自然段

(1)指名朗读,思考介绍长廊时,先介绍什么,然后介绍什么,最后介绍什么?(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然后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

(2)按照上述给第二自然段分层。

分层的结果:

第一层是第1-3句:从整体上和外部介绍长廊;

第二层是第4句:从内部介绍长廊;

第三层是第5、6句:讲长廊两旁风景宜人。

由此可见,长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长、美)

(3)怎样讲长廊的“长”的?(“一眼望不到头”,通过游人的感觉表现长廊的长;“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运用具体数字表现长廊的长。)

(4)怎样讲长廊的“美”的?

①长廊内部: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且内容各不相同。

读句子,提问:画的内容包括“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这说明了什么?(总共有8000多幅彩画。说明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形式多姿多彩,这是一种艺术美,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园林艺术的灿烂和劳动人民能工巧匠的智慧。)②长廊两旁:风景宜人。“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这句说明了什么?(说明长廊两旁的花木品种多、数量多,长年都有盛开的鲜花,这是环境美。“开”和“谢”是一对反义词,形象地说明了长廊两旁鲜花常开的景色特点。)“使人神清气爽”的:“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这句话间接地说明了长廊是昆明湖边的一处美景。长廊在昆明湖的右边。

(5)小结:一进颐和园的大门,长廊就把它那富有特点的美,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长廊的长和美之特点,其美包括艺术美(彩画美)和环境美。

4.研读领悟第3、4自然段

(1)指名分节朗读3、4自然段,思考介绍万寿山时,先介绍什么,再介绍什么?(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壮观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景色。)

(2)作者游完长廊,站在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都看到了哪些景观?它们各是怎样的?

佛香阁:八角形宝塔,建在半山腰,三层顶上所铺的黄色琉璃瓦闪闪发光。

排云殿:一排排、金碧辉煌。

(说明其巍峨壮丽,建造精美。)

(3)作者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不同的三个方向望,分别看到了什么?(由近及远:葱郁的树丛、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朱红的宫墙、昆明湖、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4)为什么说“大半收在眼底”?(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往下看,能把前山的景色看得清清楚楚,后山还有些还有些景色看不到,所以说“大半收在眼底”。)

(5)最美的景色在哪儿?美在什么地方?

(昆明湖。理解两个比喻句。说明其平静幽美。)

(6)品味、感悟“滑”字: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画舫”是指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这句话运用动态描写,反衬出昆明湖水的静。一个“滑”字,颇有情味,妙笔生花,与前面一句“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相衬托,一静一动,更加突出了湖水的静。)

(7)说说“远眺”与“隐隐约约”之意及内在联系。(因果)

(8)小结:

5.研读领悟第5自然段

(1)指名分节朗读5自然段,思考介绍昆明湖时,分别介绍了什么?(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

(2)按什么顺序介绍的?(湖外围→湖中心→十七桥)

(3)重点介绍了什么?有何特点?(十七孔桥有十七个桥洞,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并且这么多狮子姿态不一,各不相同。)

石柱上雕刻着众多的狮子且姿态不一,这说明了什么?(共544只。狮子“姿态不一”的特点,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4)小结

6.本段总结(2-5)

找出标志游览顺序(落脚点转移或移步换景)的词语?

(进了……绕过……来到……,走完……来带……,登上……站在……,从……下来……就是……)

三、总结全文

1.中心:《颐和园》这篇课文通过描绘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赞美了祖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2.写作方法

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这就是作者的游览顺序。)

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四、作业布置

1.选背自己欣赏的段落。

2.抄写优美词句。

板书设计 长廊:长、美(艺术、环境)

脚下:佛香阁、排云殿 颐和园 万寿山

山上:树丛、屋顶、宫墙、昆明湖、城楼、白塔

昆明湖: 长堤→小岛→十七孔桥(石柱、狮子)

第三篇: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颐和园是一座依山抱水、气象万千的皇家园林,是中国传统典范。课文共六个自然段。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大体是: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全文蕴含着对建造颐和园的劳动人民的赞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民族自豪感。教学设计思路

在品读、欣赏中让学生了解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了解并学习本课按空间变换的顺序记叙、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写景状物要抓住特点。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从中得到陶冶;在欣赏、品读养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是哪儿吗?(颐和园)颐和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又大又美)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去游览这又大又美的颐和园。

(板书:颐和园)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上节课我们大致了解了课文,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颐和园的?画出二--五自然段的第一句话。你发现了什么?(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2.作者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长廊,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想一想长廊有什么特点?你从哪句话看出的,说一说?

(1)长廊的颜色美,“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长廊上有红有绿十分美丽。

(2)长廊的形状美,“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像一条长成卧在万寿山脚下。

(3)长廊上的画美,“每一章的横槛上都画着五彩的国”这些画颜色各异,内容丰富,精美绚丽,堪称艺术珍品。

(4)长廓周围的风景美,“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这一句写出了长廊两边鲜花盛开,五彩缤纷就像一条鲜花铺成的小路。

(5)长廊上游人的心情美,“神清气爽”看出游人的心情十分舒畅。

3.小结:这一段描写了长廊的颜色、形状、画、花、游人的心情等几方面的美,突出了长廊的精致美观,以及那些创造者的高超技艺。4.指导朗读。

(1)谁愿意带领大家去游览一下著名的长廊,通过你的朗读,让同学们体会到长廊的美。

(2)教师评议,再指名朗读,找同学评议。

三、学习第三段。1.作者走完长廊,又来到了哪里?(万寿山)

作者在万寿山脚下看到什么?请同学看图回答。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词或句子感受到的?(万寿山雄伟壮丽,佛香阁巍峨壮观,排云殿金碧辉煌。)

2.还有哪些地方表现了万寿山的这种美?(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观察顺序)(1)“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这句话说明了什么?(2)“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滑”可以换成“划”吗?为什么?3.指导朗读(3)指导朗读。注意重点词要读出重音。例如“大半”、“静”、“绿”、“一点儿”等。

3.小结:这一段描写了作者在万寿山脚下和登上半山腰所见的景物,突出了万寿山雄伟壮丽的特点。从万寿山下来,作者又来到了哪里?

四、自学第四段。

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讨论,说一说昆明湖有什么特点? 1.同学自由讨论。

2.指名发言,检查自学情况,其他组的同学补充发言。3.每组选出代表读课文,比一比,那一组读得好。4.拓展练习:说说石狮子有的在(),像在()。

5.教师小结:这一段写了昆明湖的静和绿,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秀美的风景画。在颐和园中除了精美的长廊,壮美的万寿山,秀美的昆明湖,还有哪些美景呢?

正像大家所说的那样,“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学生齐读)“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五、根据板书总结全文。

1、当小导游介绍你喜欢的一处景点。

2、作者按游览的顺序,以万寿山为中心,描写了长廊、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湖心小岛几外景物的特点。赞美了祖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

3、.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你知道游览景点的文章应怎样写了吗?(按顺序、抓特点、突出重点)

六、布置作业。

观察一处景点(如学校、公园、游乐场等),按地点转换的顺序把它写下来。

第四篇:语文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学反思

语文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学反思

语文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学反思1

别忘了,和孩子握握手!

听有经验的老师上课,我们都能看到他们在课堂上给予孩子的关怀。特别是后进生。如一个微笑,一个信任的目光,一句鼓励的话……孩子呢?他们充满自信之余,也会想到:老师是在乎我的.我要好好表现!

可我认为除做到这些外,我们还应多和孩子握握手.让他们在和老师握手的一瞬间,心中播撒自信的种子.

今天我上第18课《颐和园》时,让全班孩子选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说理由.当让孩子们交流时,大部分都能比较顺利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可对于胆小而又想表现自我的孩子来说是比较困难的.这时他最需要的是鼓励.我说:“老师也很喜欢这部分,也有自己喜欢的理由,可都没有找到知己,真遗憾!我的知己在哪?”话音刚落,一只小手慢慢地举起来.孩子说:“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我觉得那里一年四季都有花开。我好像闻到了花香。”“我终于找到知己了.握个手吧!交个朋友!”我兴奋地说。其他孩子情绪高涨,都有跃跃欲试的表现。接下来的时间这位“知己”比以往任何一节课都要专心.直到下课还跟在我身后,似乎还想说点什么.我微笑地摸摸他的头……

由此可见,我们不经意间的一个举动,给予孩子的却是无穷的力量!在孩子需要关怀、鼓舞时,别忘了和孩子握握手!

语文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学反思2

《颐和园》全文共有八个自然段,它是一篇说明文,不同于一般的游记文章,记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课文层次清楚,语言生动优美,全文如一幅展开的山水画卷,再现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蕴含着对建造颐和园的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民族自豪感。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学生能理清文章的顺序,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写景的方法。

根据语文教学及教材的特点,本着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宗旨,在教学颐和园这一课时,采用了大量与颐和园景点相关的图片,配以优美的音乐,运用文中的重点词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并结合开放式、讨论式、竞赛式等教学方法加强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使课堂呈现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场面。

有几点做的不错:

一.在上课之前我大量的查阅了颐和园的有关知识、图片,并且认真阅读教材,力求走进文本,感受美,理解美,课上更能游刃有余的传递美、感染学生体会美。

二.课前,带领学生实践去量一量20米,41米,15 0米有多长,使学生头脑里建立起数的概念,在教堂中更好的理解课文。

三.在吃透教材上下功夫,所谓站的高看的远,才能更后的引领学生理解课文。在讲授课文第3自然段时我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体会佛香阁的高,挖掘的较深,使学生发自内心的感受到佛香阁真高!

四.把学文与学习写文有机结合。这是一篇非常好的写景的文章,文章抓住景物的特点、详略得当,这正是学习写作的好教材。

当然也有些地方处理的不是很巧妙,因此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语文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学反思3

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以及课文优美的语言,在深入学习课文时,我让学生先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写得美的地方,并说说美在哪,然后再读,深入感受美。

第二,为了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我设计了让学生发挥想象说说石狮子有什么姿态,并说说游完颐和园后的感受。

第三,为了突破难点,让学生学以致用,我设计了小练笔,让学生按游览顺序并抓住景物特点介绍校园。

不足之处:

在引导学生通过感悟“滑”字来体会昆明湖的静时,所用的方法不是很好。

语文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学反思4

一、对教学内容的反思

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的学习,欣赏颐和园的美,感受颐和园的美,培养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与此同时学会默读课文,学习遣词造句的准确,体会语句的具体形象,领悟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习并体会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同时我又抓住“仰望——俯视——东眺”这一写作顺序,使学生对于这一部分的写作顺序思路清晰。

二.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根据合作教学整体构建的教学模式,这节课分为五个教学环节:1、明确目标,导入新课;2、初读课文,整体扫描;3、自学合作,层层推进;4、总结全文,激发情感;5、交流资料,拓展延伸。

在这一课时中我首先安排了出示本单元知识树,让学生明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再展示本课的知识树,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然后由复习导入,让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出示自学提纲一,在学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再出示自学提纲二,指导学生用读一读、议一议的方法分组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在分组自学过程中,分别出示相应的自学提纲引领学习。细读课文时,注重引导学生领悟语句,品味语言美。本文用词准确,语句优美,从重点词句内容和表达方式上引导学生探究,使学生体会到,长廊、佛香阁、昆明湖等景物的特点不同,作者描写的方法也不同。教学过程中安排的两个拓展练习,旨在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描写顺序,激发学生无尽的想象力,积累优美词语。在教师总结全文后,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次感知文章的优美语言与写作顺序时,运用配乐朗读的形式,读出欣赏、赞美、陶醉的情调,形成情感共鸣。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比较符合整体构建所提倡的整体性原则。

不足之处是对于本节课知识树的展示仅限于初读课文后的整体感知,而不是课上根据学生对文本的层层理解动态生成的。

三、对教学效果的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我注重让每一位学生都学有所获,通过小组自学、探究、合作学习,学生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交流讨论,自由发挥,自由想象,在多种观点的碰撞与交流的体验中,获得了阅读的乐趣,使语文课做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统一。课堂上,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不仅引导学生读懂文本内容,还使学生领悟文本的语言艺术和表达方法,同时还让学生懂得怎样运用这些方法去写作,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一节课下来,留给自己的是太多的思考,我愿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在专家的引领下,在同行的帮助下,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不断创新。

语文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学反思5

由于孩子基本上没有去过大草原,所以在上课开始时,我便播放颐和园的风光的视频,让学生看到优美的画面,听到美妙的音乐,仿佛走进了颐和园。课程结束后,以歌曲结束,让学生再次受到美的熏陶。

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学时,把课件和课本的配图结合起来运用,效果很好。既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想象景美,又通过自由朗读,小组交流概括,班内交流,体会出颐和园的美丽。然后让学生感受文章的写作顺序和写作方法,总分总,动静结合,由点到面的写作方法,过渡句等等。总体来说,本课的教学效果还可以。

对学生的引导不够充分。一些问题的提出,学生不能很好的回答,教师包办的太多,厄杀了学生的思考。例如,今天让学生们概括课文写了哪些场景时,其实学生的回答也是对的,可是自己却偏要把学生向预设的答案引导,总怕时间不够,结果自己说出答案,这样做是不对的。教师充分放手给学生,教师点拨语言、总结语言应该具有感染力,注重教师的示范朗读。

第五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4

《颐和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耸立”、“隐隐约约”等词语造句。2.过程与方法:照课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分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写作顺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赏美爱美情趣,受到美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

领悟并学习作者按游览地点变化、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是哪儿吗?(颐和园)颐和园在什么地方?指名读,字音都读准了,大家仔细看看这个颐字,我们在书写的时候有什么要注意的吗?谁能给大家提个醒。(板书:18颐和园)指导书写“颐”左边有一个小口。1998年颐和园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呢。听到这个信息,你觉得课题该怎么读?指名读,带着自豪读题,齐读。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去游览颐和园一番。

二、初读课文。

1、要求: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认读生字词语指名读齐读(注意“堤”不能读成tí;“廊、栽”等字要注意指导笔顺。)课文中有几个难读的句子,(出示有关句子)自己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3、颐和园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谁来说说?(板书:美、大)作者也有这样的感受。哪里告诉我们了?找找看,用波浪线画出来。指名读。

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直接告诉我们颐和园很美丽很大。这种写法我们叫做首尾照应法。有感情地齐读首尾两段。

4、作者游览了哪几个景点?((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5、课文的哪些语句交代了作者的游览顺序呢?用直线划出来。

指名读句子,(出示)请同学们把这些句子连起来读一读,看看你有什么发现。我们发现作者走到哪里就看到了哪里,看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清楚地交代了游览的顺序,这样的写作方法就叫做“移步换景”。(板书:移步换景)一般一个景点为一段,我们写游记的时候可以用上这种方法。

作者是怎样给我们描写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呢?让我们跟着作者的足迹再游览一番,从中慢慢体会吧。

三、精读课文,品析景物特点,感受语言美。

1、学习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思考:请同学们边读文字边想,长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从哪里体会到的?(板书:长、美)

2、出示图片和句子,体会描写方法。

(1)“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这句从哪些词看出长廊的长?用上了什么说明方法?(列数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你能读出这种感受吗?指名读,齐读。

(2)“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提问:观看图片说说画上有哪些内容?

看图想象说话:有的画着(),有的画着()有的画着(),还有的画着()。

“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这说明了什么?(说明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各不相同。体现了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辉煌和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

谁来向游客介绍这么美的长廊?该用什么语气?(喜欢、惊奇、赞叹)

(3)“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提问:这句写什么?从哪些词看出?(“栽满、谢、开”看出长廊两旁花木众多、鲜花常开、景色宜人的特点,从侧面看出长廊的美。)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你读到连老师也闻到花香了。

(4)“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点明了长廊的位置在昆明湖的右边。理解:神清清爽,你有过神清气爽的时候吗?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有这样的感觉?

3、小结:描写长廊时作者抓住两个特点来写:一个是“长”,一个是“美”。突出了长廊的精致美观,以及那些创造者的高超技艺。1990年这条长廊被评为世界上最长的画廊,列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呢。让我们一齐再来读一读这段话,对这条又长又美的长廊发出由衷地赞叹!

四、总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颐和园这篇课文的内容,认识了“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在跟随作者的脚步游赏长廊的同时,还学会了从多个角度来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收获真是不小!

下载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1(全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1(全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颐和园是一座依山抱水、气象万千的皇家园林,是中国传统典范。课文共六个自然段。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大体是:长廊—万寿......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18 颐和园

    18、 颐和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 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全文共有八个自然段,它是一篇说明文,不同于一般的游记文章,记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今天呢,小编就为大家推荐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人教语文四上第18课 《颐和园》教学设计

    人教语文四上第18课 《颐和园》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第4——6自然段,能回答课后1(2)(3)两个问题,能给课文分段。 2、能用“隐隐约约”造句。 3、掌握背诵的方法。 4、......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2(精选5篇)

    《颐和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写作顺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赏美爱美情趣,受到美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强学......

    语文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学反思[大全五篇]

    语文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学反思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

    人教四年级下册语文《全神贯注》教学设计1[五篇模版]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新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情的描写......

    四年级上册《颐和园》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案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语文(上册)第五组 教学主题:我国的世界遗产 课时:两课时 授课对象: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