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案
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学目标
学习本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文。
2理解文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斗争的事迹。
3体会本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重点
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
教学难点
体会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具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李大钊照片等
导
学
过
程
二次备
预习题纲
初读文《十六年前的回忆》。
2读不准的字查字典。
第一时
一、导人新,板书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李大钊吗?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的传播者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927年4月6日他被张作霖逮捕,被捕以后,受了种种酷刑,始终坚贞不屈。4月28日反动派绞死了李大制。这篇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1943年在延安写的,当时正是李大钊遇难十六周年。所以题为《十六年前的回忆》。(板书题)
二、检查预习,疏通文意
.指名朗读文。(注意正音)
2.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文可以分成几段来理解?要求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讨论分段,提示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讲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
第二段(从“那年春天一”到“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讲被捕前父亲工作的情形。
第三段(从“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到“我们被关在女拘留所里。”)写父亲被捕的情形。
第四段(从“十几天过去了”到“想不到这竟是我们最后的一次见面”)讲在法庭上父亲与敌人作斗争。
第五段(从“28日黄昏”到结束。),写父亲被害之后的情形。
三、学习文
.指名读第一段。这一段是的开头,主要讲了什么呢?(讲我永远忘不了十六年前父亲被害这一天。)
2.指名读第二段
(1)父亲平时是怎样对待我们提出的问题的?(总是耐心讲给“我”听)这次为什么这样含糊地回答“我”?“含糊”是什么意思?(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峻,不是向孩子们谈心的时候,而且烧毁文的事情是很难向孩子说清楚的。“含糊”指说话的意思不清楚。)
(2)从哪些地方看出局势越来越严重,李大钊的工作越来越紧张?(父亲早出晚归,整理书籍和烧毁文,工友被捕。)
(3)李大钊在局势十分严重的情况下,为什么坚决不离开北京?这说明了什么?(李大钊是北京党组织的负责人,他把革命工作看得很重要,他明白形势非常危急,个人处境十分危险,但决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这表现了他高度负责的精神。)
(4)这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局势紧张,但李大钊不离开工作岗位,说明他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对工作高度负责。)
四、朗读第一、二段
要求在读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文内容,读出感情。
第二时
一、复习导入
.指名读第一、二段。
2.说说第一、二段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文第三段
指名读第三段。
2李大钊在被捕时是怎样表现的?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这说明了什么?(“不慌不忙”“没有什么,不要怕”““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他的表现从容不迫,沉着镇定,说明他具有临危不乱,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3敌人是怎样逮捕李大钊的,说明了什么?
4“我”是怎样表现的?(“剧烈的心跳”,剧烈是猛烈的意思;“恐怖的眼光”,恐怖是惊慌害怕的意思。这说明作者年纪小,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场面,感到害怕。)
练读第三段。(要求读出不同角色的语气。)
6说说这段讲了什么?(讲李大钊被捕时从容不迫,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
三、学习第四段
.指名读第四段。
2.李大钊在法庭上是怎样表现的,说明了什么?(“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这说明李大钊即使受过刑,仍保持对革命事业的坚定的信念和对人民、对儿女的爱。对于亲人的哭喊,他只是瞅了瞅,没有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就是对革命事业的必胜信心,使他在敌人酷刑下不动摇,也不因亲人的哭喊而忧伤。这就是伟大革命家胸怀。)
3.“我”在法庭上是怎样的?(为了保护哥哥,抢着回答自己“是最大的”“父亲立刻就会意了”,“会意”是领会别人没有明确表达的意思。这说明“我”在父亲沉着、镇定的影响下,由恐惧害怕到机智勇敢地同敌人作斗争。)
4.练读第四段文,在读中进一步理解内容。
四、学习第五段
.指名朗读第五段。
2.家人得知李大钊被害后的情形怎样?从哪些词句看出来?(舅老爷“哭着回来”,“我感到眼前蒙了一团云雾,昏倒在床上”,母亲“昏过去三次”这都说明李大钊的死给亲人们带来的巨大悲痛。母亲醒来后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我”咬紧牙说“昨天是4月28”这些是说家人没有被悲痛压倒,而是牢记亲人被害的日子,不忘敌人欠下的血债。)
3.练读第五段,要求读出失去亲人的悲痛之情。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读文。
第三时
一、复习导入
.指名读词语。(出示词语卡片)
2.结合上下文说说以下词语的意思:含糊、恐怖、会意、一拥而入
3.朗读文。
二、深入理解文
.李大钊的女儿1943年写下了《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回忆1927年4月父亲遇难前后的日子。学习了这篇文,我们知道李大钊是怎样被害牺牲的,从中我们懂得了什么呢?
2.讨论。(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文赞颂了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及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的伟大精神,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面对凶恶的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格。)
三、了解这篇文的写作特点
.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关系?你从这样的开头和结尾中体会到什么?
2.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3.教师引导讨论并总结。(这篇文是回忆录,开头提出16年前的1927年4月28是父亲的遇难日,结尾又强调母亲嘱咐自己要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这个日子就是4月28日。这样首尾呼应,突出了永远忘不了这一天。)
4.找出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指导学生。
四、指导识记字形
.说说哪些字可以在比较中记忆。
“剧”与“据”,“娱”与“误”、“袍”与“抱”,字形有相似之处,要注意区别,在比较中记忆。
2.说说你是怎样记生字的。
指名“阀”是形声字。“舅”上部要写正确。
五、布置作业、完成“思考?练习”4。
2.书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每词两遍。
板
书
设
计
永远忘不了父亲被难日
局势严重
工作紧张
十六年前的回忆
不慌不忙
保持严峻
平静慈祥
安定沉着
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
第二篇:(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教案 十六年前的回忆 1
最新版
十六年前的回忆
学习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能正确读出“军阀、恐怖、宪兵、魔鬼、苦刑、匪徒、舅姥爷”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中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感受革命传统教育。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教学准备:
①收集关于李大钊的资料。②自学生字新词。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引发兴趣 同学们,每当清明节时,我们都要祭奠过世的亲人,缅怀离世的朋友。而每一年清明节,我们更应该想起那些为了中国的解放,为了世界的和平而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我们曾经为黄继光勇堵枪眼而感动,为邱少云烈火烧身而震撼,也为卢沟桥的英雄而振奋,更为狼牙山的壮士而激动。今天,让我们在清明节即将来临之际,一起走进第10课,深深地怀念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
一、中国革命的先驱──李大钊同志。(板书课题)
二、抓住“回忆”,整体感知
1.自渎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认读生字、生词情况。
3.再读课文,想一想:按时间顺序,“我”回忆了父亲的哪些事情?
三、品词析句,感悟“革命者”形象
1.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的顺序,默读三部分课文,划出描写父亲语言、行动、表情的语句,然后读一读、想一想:你眼前看到了一位怎样的革命者?
2.交流讨论: a 被捕前:
⑴“局势越来越严重„„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这段话中哪个词引起了你的特别关注?(从“坚决、不能轻易、哪能离开”这些词语中能看出父亲很倔强,为了革命,明知处境危险,也坚决不离开。)
⑵“那年春天„„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 父亲为什么而忙碌?
⑶ 填空:被捕前的父亲是一位()的革命者。⑷ 指导朗读。b 被捕时:
⑴ 读议句子,填空:被捕时的父亲是一位()的革命者。“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2017.3.1 最新版
“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对他们的没有道理可讲的。” ⑵ 分角色朗读。C 法庭上:
重点品析“父亲瞅了瞅我们„„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一段: ⑴ 从“安定”、“沉着”两个词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⑵ 父亲为什么“安定”、“沉着”?(联系上下文说一说)⑶ 填空:法庭上的父亲是一位()的革命者。⑷ 指导朗读。
四、回归整体,提升感情
让我们再次朗读课文,走进课文的字里行间,再次感受这位坚强不屈、大义凛然的革命者的英雄气概。
第二课时
一、简介人物,丰富认识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跟随着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回忆了父亲在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的表现。李大钊同志入狱后,备受酷刑,但他始终视死如归、大义凛然。1927年4月28日,在敌人的残害下,李大钊同志第一个走上了绞刑架,毫无惧色,从容就义。时年38岁。
二、回归文本,感悟“父亲”形象
1.在我们眼里,李大钊同志是一位卓越的革命者,在女儿的眼里,李大钊同志是一位伟大的父亲。课文的字里行间里无不流露出女儿对父亲深深的敬爱。
2.再次朗读课文,划出写“我”心里感受的句子,想一想:女儿眼里的父亲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3.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相关语句感受李大钊同志对孩子的慈爱及在危险面前给予亲人信心与力量的父亲形象。
4.父爱如山。身为革命者的李大钊不能像寻常的父亲与孩子共享天伦之乐,但父亲爱国、爱党的情怀却给年幼的女儿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因此,当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年后,女儿李星华回忆起这些往事,仍然如昨日般清晰。
三、感悟写法,课外拓展
1.听老师读第一自然段与后三自然段,说一说:你听出了什么? a 内容上:女儿为父亲的遇难而痛苦,并深深地怀念父亲。
b 写法上:通过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
2.文中哪一部分内容也采用了前后照应的写法?(工友阎振山被捕前后)
3.1927年的春天,在局势越来越紧张的时候,李大钊同志每天早出晚归地在干什么?被捕后,他在狱中又是如何与敌人斗争的?这些内容文章中没有写到。请你结合查阅的资料,借鉴“前后照应”的写法,任选一个空白进行补充。
4.交流展示、评价。
2017.3.1
第三篇: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斗争的事迹。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
2.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具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李大钊吗?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的传播者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1927年4月6日他被张作霖逮捕,被捕以后,受了种种酷刑,始终坚贞不屈。4月28日反动派绞死了李大钊。这篇文章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1943年在延安写的,当时正是李大钊遇难十六周年。所以文章题为《十六年前的回忆》。(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要求学生根据自己预习的理解来回答,主要写了李大钊牺牲的经过。)
3.课文可以分成几段来理解?(要求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讨论分段,提示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讲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
第二段(从“那年春天”到“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讲被捕前父亲工作的情形。
第三段(从“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到“我们被关在女拘留所里”。)写父亲被捕的情形。
第四段(从“十几天过去了”到“想不到这竟是我们最后的一次见面”)讲在法庭上父亲与敌人作斗争。
第五段(从“28日黄昏”到结束。),写父亲被害之后的情形。
三、学习课文
1.指名读第一段。
“被难”是什么意思?(遭受灾难的意思,这里指李大钊同志被害)
“十六年前”的中国是怎样的?(军阀割据,张作霖入关,占领河北等地,镇压革命运动。)这一段是文章的开头,主要讲了什么呢?(讲我永远忘不了十六年前父亲被害这一天。)
2.指名读第二段。
(1)父亲平时是怎样对待我们提出的问题的?(总是耐心他讲给“我”听)这次为什么这样含糊地回答“我”?“含糊”是什么意思?(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峻,不是向孩子们谈心的时候,而且烧毁文件的事情是很难向孩子说清楚的。“含糊”指说话的意思不清楚。)
(2)从哪些地方看出局势越来越严重,李大钊的工作越来越紧张?(父亲早出晚归,整理书籍和烧毁文件,工友被捕。)
(3)李大钊在局势十分严重的情况下,为什么坚决不离开北京?这说明了什么?(李大钊是北京党组织的负责人,他把革命工作看得很重要,他明白形势非常危急,个人处境十分危险,但决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这表现了他高度负责的精神。)
(4)这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局势紧张,但李大钊不离开工作岗位,说吩他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对工作高度负责。)
四、朗读第一、二段。(要求在读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读出语气。)
五、布置作业
1.读课文。
2.借助课后练习理解第三、四段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读第一、二段。
2.说说第一、二段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
2.李大钊在被捕时是怎样表现的?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这说明了什么?
(“不慌不忙”“没有什么,不要怕”“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
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他的表现从容不迫,沉着镇定,说明他具有临危不乱,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3.敌人是怎样逮捕李大钊的,说明了什么?(“宪兵、侦探、警察一一拥而入,挤满了小屋子”这些都说明敌人心虚,“为了抓一个人,动用了这么多人,‘横肉’是说相貌凶恶,不要放走一个的吼叫,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 “枪对着父亲和我”这些都说明敌人的残暴。)
4.“我”是怎样表现的?(“剧烈的心跳”,剧烈是猛烈的意思;“恐怖的眼光”,恐怖是惊慌)害怕的意思。这说明作者年纪小,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场面,感到害怕。)
5.练读第三段。(要求读出不同人不同的语气。)
6.说说这段讲了什么?(讲李大钊被捕时从容不迫,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
三、学习第四段
1.指名读第四段。
2.李大钊在法庭上是怎样表现的,说明了什么?(“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这说明李大钊即使受过刑,仍保持对革命事业的坚定的信念和对人民、对儿女的爱。对于亲人的哭喊,他只是瞅了瞅,没有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就是对革命事业的必胜信心,使他在敌人酷刑下不动摇,也不因亲人的哭喊而忧伤。这就是伟大革命家胸怀。)
3.“我”在法庭上是怎样的?(为了保护哥哥,抢着回答自己“是最大的”“父亲立刻就会意了”,“会意”是领会别人没有明确表达的意思。这说明“我”在父亲沉着、镇定的影响下,在他的予命精神的影响下,由恐惧害怕到机智勇敢地同敌人作斗争。)
4.练读第四段课文,在读中进一步理解内容。
四、学习第五段
1.指名朗读第五段。
2.家人得知李大钊被害后的情形怎样?从哪些词句看出来?(舅姥爷“哭着回来”,“我”“感到眼前蒙了一团云雾,昏倒在床上”,母亲“昏过去三次”这都说明李大钊的死给亲人们带来的巨大悲痛。母亲醒来后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我”咬紧牙说“昨天是4月28”“这些是说家人没有被悲痛压倒,而是牢记亲人被害的日子,不忘敌人欠下的血债。)
3.练读第五段,要求读出失去亲人的悲痛之情。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读词语。(出示词语卡片)
2.结合上下文说说以下词语的意思:含糊、恐怖、会意、一拥而入
3.朗读课文。
二、深入理解课文
1.李大钊的女儿1943年写下了《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回忆1927年4月父亲遇难前后的日子。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李大钊是怎样被害牺牲的,从中我们懂得了什么呢?
2.讨论。(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课文赞颂了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及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的伟大精神,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面对凶恶的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格。)
三、了解这篇课文的写作特点
1.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关系?你从这样的开头和结尾中体会到什么?
2.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3.教师引导讨论并总结。
(这篇课文是回忆录,开头提出16年前的1927年4月28是父亲的被难日,结尾又强调母亲嘱咐自己要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这个日子就是4月28日。这样首尾呼应,突出了永远忘不了这一天。)
4.找出课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答出:课文的结尾;
“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四、指导识记字形
1.说说哪些字可以在比较中记忆。
2.说说你是怎样记生字的。
五、完成课后练习
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布置作业
第四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十六年前的回忆 人教部编版
十六年前的回忆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关注主人公的语言、动作和外貌,体会人物品质。
2.查阅资料,加深对人物高尚品质的感受。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关注主人公的语言、动作和外貌,体会人物品质。
教学难点:
查阅资料,加深对人物高尚品质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默写生字词,并核对课文。
2.回顾内容:课文按时间顺序回忆了父亲李大钊的哪些事情?
二、品析人物,感情朗读
1.课文回忆的是李大钊被捕前后的故事,其中有许多对李大钊同志的描写,请画出这些语句,在有感触的地方批注自己的想法或感受。
2.圈出重点词语,想象词语背后的故事,联系资料作批注。
3.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1)语言: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①分析:
“坚决”一词看出不容商议。
“常说”可见母亲劝说的次数不少,父亲拒绝的次数也不少。
“现在是什么时候”,可见父亲知道局势非常紧张,他知道自己很危险,但是,自己生命是否安全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在他心里永远是党和革命的工作排第一。
补充资料1:当时的社会环境有什么危险?1927年初,中国革命进入了危急阶段。4月12日清晨,蒋介石终于露出其本来面目,从背后杀向革命群众。仅4月12日至15日,就有300多人被杀,500多人被捕,5000多人失踪。
“我哪能离开呢?”反问句的形式更加反映了他坚定的决心。
补充资料2:1926年3月,李大钊领导并亲自参加了北京人民反对日、英帝国主义和反对军阀张作霖、吴佩孚的斗争。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制造了“三一八”惨案,北京陷入一片白色恐怖之中。李大钊在极其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继续领导党的北方组织坚持革命斗争。
②引导体会:在当时的情势下,李大钊可以有哪些选择?李大钊又做出了怎样的选择?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革命者?
引导思考:他本可以(),也可以(),甚至还可以(),但是他()。
(2)动作: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
分析:
“不慌不忙”可见父亲镇定自若,心中有数。
“向外走去”表明父亲的动作没有一点迟疑,可见他早有准备,敢于直面敌人。
(3)外貌: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分析:
“乱蓬蓬的长头发”可见父亲已经受刑。
补充资料3:李大钊从被捕到就义,在狱中共22天。为了逼迫李大钊招供,敌人对他施用了多种酷刑。
“平静而慈祥的脸”这是对父亲的外貌描写,而且是在被百般折磨后的外貌描写。“平静”可见父亲已经接受一切,他的信念高于生命。“慈祥”可见面对自己的亲人,父亲仍然是从前的样子,这就是真实的父亲:忠于革命,热爱家人。
4.有感情地朗读。
(1)师:父亲说这话是慷慨激昂地说的吗?是严厉批评吗?是略带责备的劝慰吗?读的时候语气可以低沉一点,慈爱一点,语速可以慢一点。
(2)师:这句话中有两个连续性的动作,我们试着一口气连起来读。
(3)师:父亲“平静而慈祥的脸”给了“我”力量。试着用敬佩的语气读读,尤其是“平静而慈祥”可以一个字一个字慢慢地读。
5.学生交流其他语句,并有感情地朗读。
6.联系“阅读链接”,默读《囚歌》,再谈父亲的“平静”,感受其理想信念和牺牲精神。
三、交流资料,感受品质[来源:Zxxk.Com]
1.师:在这些描写中,你们感受到了革命先烈李大钊先生哪些高贵的品质?还有哪些资料让你们对李大钊先生有了更深的钦佩?
2.学生归纳,教师板书:对家人慈爱,对革命忠诚,不怕牺牲,镇定自若,视死如归。
3.师:现在让我们再来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感受作者对父亲无尽的怀念和敬爱吧。(学生齐读开头和结尾)
四、交流资料,感受壮烈
1.小结课文:在作者具体生动的描写中,李大钊这位对家人慈爱的父亲、对革命忠诚的先烈就活在我们的心中了。
2.过渡: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民幸福,浴血奋战,前仆后继。说说你们了解的革命先烈的事迹,大家交流交流。(学生交流自己查阅的资料,说说了解的故事)
3.师:他们一个个都在革命事业的道路上,在追逐理想的道路上,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谱写了壮丽的篇章。让我们大声朗读《囚歌》,感受他们内心的坚定和崇高吧。(齐读《囚歌》)
五、布置作业,摘抄句子
归类摘抄文中描写主人公语言、动作和外貌的句子。
课时作业
一、给生字组词。
峻(严峻)(险峻)刑(苦刑)(绞刑)
避(避免)(逃避)执(执行)(执着)
二、选择合适的语气。
1.“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这句话要用(③)的语气朗读。
①慷慨激昂 ②严厉批评 ③耐心劝慰 ④坚决拒绝
2.“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这句话要用(①)的语气朗读。
①平静镇定 ②紧张害怕 ③慈爱地安慰
三、思考填空。
课文从(语言)、(动作)和(外貌)等方面刻画了革命先驱(李大钊)同志的形象,表现了他对革命(忠诚)、面对危险(毫不畏惧)、面对敌人(镇定自若),面对死亡(不怕牺牲)的高尚品质。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的课后习题第二、三题从宽泛的感受到细致的体会,从说事件到聊细节,把学生一步一步带进课文学习中,因此我的两节课就围绕着这两个问题进行设计,在学习内容的同时进一步渗透人物描写方法——具体而个性化的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第四题则是与语文园地学习密切相关的开头、结尾方式的学习,因此安排了朗读、感受、认识、摘抄四个步骤,在这样的四步学习中由表及里感知“前后照应”的好处。
这篇课文是一个女儿回忆父亲为自己的远大志向而从容赴死的故事。文中不仅表现了一个革命者对革命的忠诚,还表现了同时身为一个父亲和一个丈夫的普通人对家人的慈爱,这一点在朗读交流中不应该被忽视。学生通过朗读可以感知这是一个有血有肉的革命者,一个爱小家更爱大家的革命者,一个真实的革命者。学生在这样的朗读交流中更能感受到爱的境界有大小。
第五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十六年前的回忆 人教部编版
十六年前的回忆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主人公的语言、动作和外貌;查阅资料,感受人物的高尚品质。
2、学习前后照应的写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主人公的语言、动作和外貌;查阅资料,感受人物的高尚品质。
教学过程:学习前后照应的写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环节
学案
教案
设计意图
独立学习
一、复习旧知
1.我会默写。
避免、僻静、靴子、魔鬼、绞刑、执行、瞅、哼
2.我会说。
课文按时间顺序回忆了父亲李大钊的哪些事情?
一、回顾内容,导入课文
1.回顾内容:课文按时间顺序回忆了父亲李大钊的哪些事情?
2.导入课文:今天我们继续借助资料阅读,品读人物的高贵品质。
二、联系资料,品读人物
1.师:课文回忆的是李大钊被捕前后的故事,其中有许多对李大钊同志的描写,请画出这些语句,在有感触的地方批注自己的想法或感受。
2.要求:圈出重点词语,想象词语背后的故事,联系资料作批注。
回顾课文内容,能迅速将学生拉进课文的学习中。
圈画词语、结合故事,联系资料批注,这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要对个别学生进行巡视指导。
合作探究
二、探究思考题
1.我会选。
“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这句话要用(③)的语气朗读。
①慷慨激昂
②严厉批评
③耐心地劝慰
④坚决地拒绝
2.读过课文,革命先烈李大钊的哪些品质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在这些描写中,你感受到了革命先烈李大钊先生哪些高贵的品质?还有哪些资料让你对李大钊先生更加钦佩?(学生交流课外资料)
三、交流资料,感受品质
1.学生交流,教师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点拨:
描写角度
关键词语
我的感受
主人公
品质
语
言
动
作
外
貌
2.描写角度
关键词语
我的感受
主人公
品质
语
言
坚
决
没有商量
不怕牺牲
常
说
经常表态[来源:Zxxk.Com]
耐心慈爱
动
作
不慌不忙
不害怕
镇定自若
取
出
直面敌人
外
貌
平
静
内心坦然
忠于革命
慈
祥
安抚家人[来源:Z.xx.k.Com]
热爱家人
3.学生归纳,教师板书:对家人慈爱,对革命忠诚,不怕牺牲,镇定自若,视死如归。交流其他革命先烈的故事,感受壮烈。
4.再读开头和结尾,感受作者对父亲无尽的怀念和敬爱。
交流资料后再谈体会,有了体会后再次朗读,这样有感情地朗读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实践应用
三、随堂练习
1.用生字组成词语.峻()()
刑()()[来源:学,科,网Z,X,X,K]
避()()
执()()
2.思考填空。
课文从()、()和()等方面刻画了革命先驱()同志的形象,表现了他对革命()、面对危险()、面对敌人(),面对死亡()的高尚品质。
四、课堂拓展
完成“随堂练习”。
左侧三题参考答案:
1.严峻 险峻 苦刑 绞刑
避免 逃避 执行 执着
2.语言
动作
外貌
李大钊
忠诚
毫不畏惧
镇定自若
不怕牺牲
此环节的设计重点在于考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和对课文内容的全面了解。
自我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的问题是:
五、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就是通过这样的语言、动作和外貌的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在这样具体生动的描写中,李大钊这位对家人慈爱的父亲、对革命忠诚的先烈就好像站在我们的面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