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压教学设计(5篇可选)

时间:2019-05-12 23:09: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气压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气压教学设计》。

第一篇:大气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认识大气压强的存在。

2.了解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

(二)教学重点 大气压强的确定。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学习了压强。固体能产生压强,液体能产生压强,那么气体能不能产生压强呢?请大家看书第121页(两分钟)

1.实验。我们居住的地球周周被空气层包围,空气层的厚度有几千千米。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叫大气层,我们生活在大气层的底层。我们通过实验来观察大气层里的空气所产生的压强。这是一个茶杯,装满水,杯子里还有空气吗?用一个硬纸片盖住杯口,轻轻的把茶杯倒过来,大家看,硬纸片为什么不落下去?(配合板图)小纸片一定受到了来自大气层中的空气对它的压强。

2.实验。这是一个中医针灸科用的小瓷罐。这是一个煮熟的去皮鸡蛋。把鸡蛋放在罐口,将将落不下去。现在把一块棉花用水粘在罐的内壁用火柴将棉花点燃后立即把鸡蛋放在罐口,注意观警有什么现象?(配合板图)鸡蛋进入罐内。鸡蛋一定受到很大的压强才被压进去。这个压强是大气中的空气的压强。

3.实验。一个大试管,管内装水。把这个小试管放在大试管的水中,小试管内没有水。用食指托住小试管,将大试管倒过来,注意观察小试管如何?小试管上升。(配合板图)。此实验说明大气层中存在着压强。

二、大气压强

以上的几个实验说明了大气层中存在着压强。再做一个著名的实验——马德堡半球的实验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1.马德堡半球实验。这是两个金属半球,合拢后很容易拉开。现在把阀门打开,把两半球内的空气抽出去一部分(抽气),再将阀门关闭,现在请两位大力士来拉拉看(学生操作)这个实验就是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它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在公元1654年的最初实验时,用十六匹马才把半球拉开。我们这个实验由于半球小,真空度不高,拉开它不必用十六匹马,但是已经足以证明了大气中存在着压强。

2.大气层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地球周周的万物无不在大气层之中,它们都受到大气压强。诸如马德堡半球拉不开,鸡蛋进入罐内,小试管的上升,小纸片的不落都是大气压强的作用。

三、大气压强的大小

1.实验。试管内装满水,用食指堵住开口,倒立在水银槽内(配合板图),水不流出。请大家考虑水为什么不流出?(提问,学生回答)水不流出是因为大气压强的缘故。但是试管内的水也产生压强,水不流出不仅是由于存在大气压强,而且大气压强大于管内水柱产生的压强。那么大气压强到底有多大?这个问题早在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之前就由伽利略的学生托里拆利解决了。

2.托里拆利实验。取一根大约一米长、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玻璃管,灌满水银。(边讲边做)管内没有空气。用食指堵在开口,倒立在水银槽内,P130图11—5注意观察现象。我们先看到管内水银下降,继而又静止不动了(配合板图)请问,水银为什么下降?(学生回答)大气有压强,但是水银也有压强,水银的压强大于大气压强,所以下降。那么现在为什么静止而不再继续下降?(学生回答)大气压强等于水银柱的压强。所以欲知现在的大气压强,就需要计算这个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根据上一章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设水银柱下有一个水平的小平面,通过测量水银柱的高,计算水银柱的质量和重力,利用压强的公式

(操作)。(实际测量结果不一定是760毫米,但是仍可以认为水银柱的压强是105帕斯卡)。

可见,大气压强的值等于105帕斯卡,即等于×××毫米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这个实验就是托里拆利实验,它是用来测定大气压的值。

3.实验。现在将玻璃管稍稍上提,观察水银柱的高度,结果是不变的。现在将玻璃倾斜,注意,水银面上的真空体积如何变化?(学生回答)管内水银柱的长度如何变化?(学生回答)。当倾斜时,管内水银面上方的真空体积减小,水银柱变长,但是水银柱的高度如何?(测量,并在板图上画出)很显然,管内水银柱的高度不变。

4.提问,学生讨论。请大家讨论,如果由于天气的变化引起了大气压强的增大或减小,托里拆利实验的水银柱高度怎样变化?(学生讨论后回答)大气压强增大,管内水银柱的高度增大;大气压强减小,管内水银柱下降。所以这个实验中水银柱的高度随大气压而变,这就为我们测量大气压提供了方便。今后学习气压计就是这个道理。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个内容。第一个是通过大量的实验,尤其是著名的马德堡半球的实验充分认识到大气压强的存在。第二个是解决了大气压强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说明,大气压强的值等于实验中管内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五、作业

课后请大家注意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或设备是利用大气压强的原理,每人举三个例子。

第二篇:大气压教学设计

大气压强

(鲁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

教学设计思想

教学主线:生活——物理——社会。注重实验教学,利用模拟马得堡半球实验和托里拆利实验视频,了解大气压发现和测量的历史;利用身边的实验器材,改进和创新实验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知道大气能够产生压强,明确大气压的存在,学会粗侧大气压,知道标准大气压的值。通过学习讨论交流展示等教学形式,达到能够解释生产和生活实际与大气压有关的现象的教学目标。

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的教学内容是大气压强的有关知识和与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的介绍,由于学生已经具备固体对接触面能够产生压强和液体能够产生压强的相关知识,在生活中对大气压强一词有所了解,所以比较容易展开教学。本节课的关键是能否成功进行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说明大气压的存在。教学的难点是对大气压产生原因的分析过程以及对托里拆利实验的解释。

课程标准要求

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知道标准大气压的值;初步了解大气压的变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大气压的存在,了解马德堡半球实验的意义,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2.会利用简单的实验器材粗略测定大气压强的值,知道托里拆利实验;知道标准大气压的值;

3.知道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认识气压计;

4.知道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与大气压有关的现象,并能利用大气压强的知识做出正确的解释。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体验与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

2.经历测定大气压强的实验过程,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原理,体验科学方法的运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科学家善于发现、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的科学态度,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2.知道物理知识与生产、生活的密切相关,能够学以致用,知道物理知识的价值。

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和于大气压有关的现象。2.教学难点:粗略测定大气压强的实验、托里拆利实验;

教学资源

1.教师用具:托里拆利实验(视频)、真空压缩泵(抽气机)、模拟马德堡半球、矿泉水瓶、水、玻璃杯等;

2.学生用具:光滑玻璃板、测力计(量程为100N)、橡皮碗(若干对)。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和特点是什么?

2.如何计算液体的压强?

教法与学法:采用提问方式,由学生自主回答,教师给予矫正。

(设计思想:回顾液体压强的知识,检验上节课学习成果,为进行类比和进行有关的计算做好铺垫。)

二、导入新课 1.教师活动:

教师:由固体对受力面产生压强、液体能够产生压强——抛出问题:物质有三态,气体能否产生压强?我们生活在大气层里。你们听说过大气压强吗?

学生活动:相互讨论,简单交流,然后发言,谈自己对大气压强的认识,以及了解的相关知识。

2.实验导入:教师演示“覆杯实验”(或其它实验),学生观察并尝试对实验现象作出相应的解释。

3.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设计思想:通过学生的交流发言,教师可以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采用精彩小实验导入新课,是导入新课的一种常用方法,能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新课教学

模块一:大气压强的存在

【环节一】学生小实验,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 1.小组合作,进行“吸盘实验”。

2.学生交流实验做法,展示实验的效果,尝试进行分析。

3.教师利用课件进行分析,达成目标:是大气压把两个吸盘紧紧压在一起。【环节二】分析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1.认识大气层

课件展示:地球周围的大气层,简单介绍大气层可达上空几千千米,我们人类就生活在这厚厚的大气海洋的底层。2.分析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展示讨论结果;教师利用课件(受力分析)分析原因。(设计思想:类比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分析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环节三】了解大气压的发现史,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学生自己阅读:了解马得堡半球实验

学生参与实验活动:利用改进实验器材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见图片)

说明:,本次实验采用抽气效果非常好的真空压缩泵代替教学演示用的抽气机,其抽气 2 效果非常好,且没有噪声。短时间抽气后,多位同学同时用力才能将两半球分开,真实再现了马得堡半球实验,同学们亲身感受到大气压确实存在着,并且还很大。【环节四】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列举身边与大气压有关的现象并进行交流。学生交流,教师给予分析点评并进行归类。

模块一目标达成:大气压强确实存在,大气而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大气压强简称为大气压或气压。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且大气压强的值很大。

(设计思想:利用简单的实验器材,让学生都参与到实验过程中,感受大气的压力,能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并展开分析。改进的实验器材更能确保实验的成功率))模块二:大气压强的值有多大

【环节一】粗侧大气压

1.小组合作,设计实验,交流实验方法。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方案进行评估,确定正确的实验方案(实验原理:P=F/S、实验器材、实验方法、实验中应测定的物理量)

实验改进:教学所用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太小,不能完成大气压力的测定,购买的量程为10kg的小弹簧秤改制成100N的弹簧测力计,器材准确性高,为得到的准确实验结论提供了保证。

实验的关键:(1)实验中弹簧测力计读取拉力瞬间的把握;(2)测吸盘和玻璃板接触的2面积;经多次试验测量,这个实验中吸盘与玻璃板接触的有效面积约为35cm。这个数据可以由学生测量后估算得到,也可以由教师给出。

2.分组合作进行实验探究,实验结束后,各实验小组交流展示实验成果。实验结果:测得的大气压约为105Pa。

(设计思想:创新实验教学,改进实验器材,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通过合作来完成实验操作并测出大气压的值,能培养学生的构思设计实验的能力和实验的操作技能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升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体验物理实验的魅力,获得成就感)

【环节二】播放自己录制的“托里拆利实验”实验视频,让学生了解第一次在实验室中测量出大气压的实验——托里拆利实验。

1.播放视频:重现托里拆利实验的过程。讨论思考:①玻璃管内的水银为什么没有全部流下来?什么力量支持了玻璃管内的水银柱?

②玻璃管内高出来槽中水银面的这部分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如何计算? 实验结果:大气压可以支持760mm高的水银柱。

(托里拆利是如何巧妙地测出大气压强的值?实验中科学方法的运用,分析实验现象等形成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2.利用P=ρgh的原理来求出大气压强的值

计算结果:测得的大气压约为105Pa。

3.标准大气压的值:知道标准大气压的值为1.013×105Pa。粗略计算可以取105Pa。模块二目标达成:知道托里拆利实验;知道标准大气压的值;会粗侧大气压。

(设计思想:由于水银是有毒的,所以不应在课堂上做实验托里拆利实验,采用教师在实验室做实验并录制成视频在课堂上播放,让学生有真实的感受。)模块三: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

【环节一】了解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关系

1.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或合作学习课本内容,了解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关系。了解高原地区的大气压的值。

2.交流展示自学成果。【环节二】认识气压计

学生阅读课本,教师实物展示,认识气压计。

模块三目标达成: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能根据课本小资料,了解不同高度的气压值。认识气压计。

(设计思想:本环节的知识比较简单,可以由学生自主学习后得到相应的发现。)四.课堂小结

学生讨论后进行自行小结,教师进行梳理整合,形成本节课的知识网络体系,明确应该掌握的知识点。五.当堂检测

(A)1.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

;首先测定大气压值的实验是

;1标准大气压=

Pa。

(A)2.如图1所示,(a)将杯中装满水,(b)用硬纸片把杯口盖严,(c)用手按住纸片倒置过来,放手后纸片

掉下来(填“会”或是“不会”),杯子里的水_____ 流出来(填“会”或是“不会”),这表明

。如果将杯口转到(d)、(e)所示的位置纸片

掉下来(填“会”或是“不会”),杯子里的水_____流出来(填“会”或是“不会”),说明大气向。

图1(B)3.用塑料管能吸瓶内果汁,是由于

A.塑料管本身有吸水作用

B.人体内对果汁产生的吸引力 C.塑料管内气体被吸压强减小,大气压使果汁沿塑料管上升 D.果汁本身产生的压强大

(B)4.下列实例中与大气压有关的是 ..A.需要用很大的力才能将压在平整洁净玻璃板上的橡皮碗拉开 B.到青藏高原旅游的游客有时需要佩戴氧气面罩进行吸氧 C.将蓄水池建在高处,不用借助其它设备就可以向低处供水

D.注射器能够从药瓶中吸取药液

(B)5.做托里拆利实验如果不用水银而用水,玻璃管至少应该多高?(已知水银的密度是13.6×103kg/m3,水的密度是1.0×103kg/m3)六.板书设计

三、大气压强

一、大气压强的存在

1.实验:大气能够产生压强 →大气压强 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大气压强很大

2.产生原因:受重力、具有流动性

二、大气压有多大

1.粗测大气压

2.标准大气压:1.013×105Pa

三、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

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

第三篇:8.3大气压与人类生活教学设计

8.3大气压与人类生活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确认大气压强的存在。

(2)了解大气压的测量方法和估测方法,知道1个标准大气压的数值。(3)了解液体的沸点跟表面气压的关系。过程和方法:

(1)观察并描述跟大气压有关的现象,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2)经历估测大气压强的过程,领会估测大气压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大气压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感知大气压强的大小 难点:(1)理解大气压产生的原因及方向

(2)托里拆利实验及原理(3)感知大气压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1)将硬纸片平放在平口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硬纸片掉下)

(2)将玻璃杯装满水,仍用硬纸片盖住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暂不放手,问:如果放手,会出现什么现象?(先请同学们猜一猜)。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硬纸片没有掉下来。)(3)将挂物钩的吸盘压在光滑的墙壁上,再将重物挂在钩上,吸盘仍然不会脱落。

[讲述]:同学们要知道实验时,硬纸片和吸盘不会掉下来的原因吗,学习了这节课的知识,就知道了。

二、进行新课

(一)怎样知道大气有压强

[阅读课文]:看图8-

25、8-26。读后问:是什么力使硬纸片和吸盘不会掉下来?

[讲解]:地球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层包围着,这层空气又叫大气层。空气由于受重力作用,而且能流动,因而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阅读]:马德堡半球实验

[讲述]:空气把两个铜半球紧紧地压在一起,16匹马都很难把它们拉开。对于这个实验,同学们想试一试吗?现在,我们模仿马德堡半球实验来做一做。

[学生实验]:学生照课本中图8-27(b)做实验,两个皮碗口对口挤压。然后两手用力往外拉(用较大的力才能拉开)。

[总结]:刚才同学们所做的模仿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确实存在着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马德堡半球实验不仅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还表明大气压强是很大的。那么大气压强有多大呢?

(二)怎样测量大气压

[学生活动]:估测大气压。先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顶端,把管内空气排出,用橡皮帽把它的小孔堵住。然后用测力计拉活塞并逐渐增加拉力,直到活塞将开始被拉动时为止。

[设疑]:要计算大气对注射器活塞的压强p,需要测出什么? [学生发言]:需要测出大气对活塞的压力和活塞的面积。

[学生讨论]:怎样测量大气对活塞的压力和活塞的面积呢?能否从二力平衡的角度想出什么办法呢?

[教师点拨]:从给活塞施加向下的拉力角度考虑活塞受到的大气压力;活塞的面积测量可通过测活塞周长或体积的方法。

精确测量大气压:视频演示托里拆利实验。

[讨论]:管内水银为什么不继续下落?

[讲解]:这是大气压强支持着管内的汞柱,也就是说大气压跟760mm高的汞柱产生的压强相等。

[学生活动]:计算大气压强的值。P=ρgh=13.6×103kg/m3×9.8N/kg×0.76m=1.013×105Pa [总结]:1个标准大气压的数值为1.013×105 Pa 它相当于在1cm2表面受到10N的压力。通常人们把760mm汞柱所产生的压强,称作一个标准大气压,符号为1atm。1atm=1.013×105Pa。

[讨论]:大气压作用在一个人手掌上的压力约为500N,相当于一个质量为50kg的人站在你手掌上产生的压力。这么大的压力,我们为何感觉不到呢?(因为人体内也存在压强,内外压力相互平衡;另外,人长期生活在大气中,已经适应这种环境了)。

教师:大气压是固定不变的吗?大气压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三).大气压与人类生活

[学生阅读]: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举例说明大气压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子。

⑴大气压的大小与海拔高度有关:随着高度的增加,空气稀薄,气压减小。

(2)大气压对人体的影响:高山反应——初次进入高原,空气稀薄,吸进来的空气中含氧量减少,造成缺氧,加之气压较低,使人体出现一些不适症状。

(四)高压锅

[讨论]:刚才同学们提到,为什么高山上用普通的锅很难将饭烧熟?怎样才能把饭煮熟呢?

[实验];如图8-34所示,用注射器给沸腾的水打气加压,水还能继续沸腾吗?对沸腾的水停止加热,随即用注射器抽气减压,水会再次沸腾吗?

[讲解]:这是因为水的沸点与水面上的气压有关。液体表面的气压增大液体沸点升高,液体表面的气压减小,液体沸点降低。

[阅读]:P80。高压锅的原理

[简介]:航天服的作用和基本结构。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做了哪些实验?请你用图形勾画出、或者用语言概括出这节课的所学所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感触?你还有什么疑惑?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四、作业:P82。2、3、4

第四篇:大气压教案

大气压强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大气压强,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事例。

(2)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并能简单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大气压强的现象。

(3)知道大气压强的值是由托里拆利实验而测定,记住大气压强的值约为105帕斯卡,它相当于760毫米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2.过程与方法:

(1)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

(2)探究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3)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应用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动手和积极探究的精神;

(2)认识大气压的存在与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重点

1.了解测量大气压的方法;

2.知道大气压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难点

1.设计多种方法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2.测量大气压大小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演示实验:

(1)在玻璃试管中装入水,然后将小试管放入其中,并倒置过来看到什么现象?(小试管上升)

(2)将玻璃杯装满水,仍用硬纸片盖住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硬纸片没有掉下来。)

(3)将注射器的活塞推向底端,插注射针的孔用橡皮帽盖住,倒置注射器后,在活塞上挂上钩码,活塞不会被拉出注射筒。

2.讲述:同学们想要知道原因吗,学习了这节课的知识,就知道了。(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1.介绍马德堡半球实验,空气把两个铜半球紧紧地压在一起,16匹马都很难把它们拉开。对于这个实验,同学们想试一试吗?现在,我们模仿马德堡半球实验来做一做。

两个皮碗口对口挤压。然后两手用力往外拉,不容易拉开(用较大的力才能拉开)。

3.讲述:地球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层包围着,这层空气又叫大气层。空气由于受重力作用,而且能流动,因而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教师板书这句话)。

4.讲述:刚才同学们所做的模仿奥托·格里克做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充分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抽出金属半球内空气,两个金属半)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被紧紧地压在一起,因而很难把它们拉开。

5.演示、验证:刚上课时,老师演示的实验,表明玻璃杯内装满水,排出了空气,杯内水对硬纸片的压强小于大气压强,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托住了硬纸片,所以硬纸片不会掉下来。

6.讲述、过渡:根据奥托·格里克的马德堡半球实验,不仅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还表明大气压强是很大的。那么大气压强有多大呢?伽俐略的学生托里拆利解决了这个问题。7.讲述:

(1)介绍托里拆利实验装置

(2)讲解托里拆利实验(教师讲述并板书:大气压强相当于760毫米水银柱产生的压强。8.讲述:760毫米水银柱的压强有多少帕呢?请同学们根据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hg算一算(学生演算,教师巡视)。学生算出结果后,接着讲述:760毫米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约为105帕,这就是托里拆利实验测出的大气压强的值(教师板书后,简要说明这个值是“海平面”所测的值,不同的地方大气压强不同,将在下一节课学习)。

三、问题与思考

1、管内水银柱上方时真空还是空气?

2、是什么支持者管内的水银柱不落下来?

3、怎样根据水银柱的高度确定大气压强的数值?

4、玻璃管倾斜后水银柱的高度怎样变化?

5、若换一根粗一些的玻璃管水银柱的高度怎么变化?

6、玻璃管的封闭端破了一个小洞水银柱是否发生变化?

7、若把玻璃管上提一些(管口不离开水银面)水银柱的高度是否发生变化?

8、若管内水银面上不是真空,在灌入水银时不小心进入了气泡,大气压是否等于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9、如果换成水柱在一个标准大气压能支持多高的水柱?

四、影响大气压的因素

1、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

2、气压与温度的关系

五、小结本课内容

六、课后小实验:

演示课本图11—6的实验:将啤酒瓶装满水,堵住瓶口,倒插入水中,缓缓往上提(瓶口不提出水面),观察啤酒瓶中的水是否流出来。讨论原因。

七、布置作业:

1.课后认真阅读一遍课文。

2.把本节后练习的第1、2题和章后习题第3题做在作业本上。

3.把课文后练习第3题和习题第1、2题在阅读课文后,联系课内所讲内容,进行思考,准备着下节课在课内口答。

第五篇:《大气压与人类生活》教学设计(宋 飞)doc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确认大气压强的存在。

(2)了解大气压的测量方法和估测方法,知道1个标准大气压的数值。(3)了解液体的沸点跟表面气压的关系。过程和方法:

(1)观察并描述跟大气压有关的现象,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2)经历估测大气压强的过程,领会估测大气压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大气压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感知大气压强的大小 难点:(1)理解大气压产生的原因及方向(2)托里拆利实验及原理(3)感知大气压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1)将硬纸片平放在平口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硬纸片掉下)

(2)将玻璃杯装满水,仍用硬纸片盖住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暂不放手,问:如果放手,会出现什么现象?(先请同学们猜一猜)。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硬纸片没有掉下来。)(3)将挂物钩的吸盘压在光滑的墙壁上,再将重物挂在钩上,吸盘仍然不会脱落。

[讲述]:同学们要知道实验时,硬纸片和吸盘不会掉下来的原因吗,学习了这节课的知识,就知道了。

二、进行新课

(一)怎样知道大气有压强

[阅读课文]:看图8-

26、8-27。读后问:是什么力使硬纸片和吸盘不会掉下来?

[讲解]:地球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层包围着,这层空气又叫大气层。空气由于受重力作用,而且能流动,因而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阅读]:马德堡半球实验 [讲述]:空气把两个铜半球紧紧地压在一起,16匹马都很难把它们拉开。对于这个实验,同学们想试一试吗?现在,我们模仿马德堡半球实验来做一做。

[学生实验]:学生照课本中图8-28(b)做实验,两个皮碗口对口挤压。然后两手用力往外拉(用较大的力才能拉开)。

[总结]:刚才同学们所做的模仿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确实存在着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马德堡半球实验不仅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还表明大气压强是很大的。那么大气压强有多大呢?

(二)怎样测量大气压

[学生活动]:估测大气压。如图8-29所示,先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顶端,把管内空气排出,用橡皮帽把它的小孔堵住。然后在活塞下端悬挂钩码,并逐渐增加钩码数量,直到活塞将开始被拉动时为止。

[设疑]:要计算大气对注射器活塞的压强p,需要测出什么? [学生发言]:需要测出大气对活塞的压力和活塞的面积。

[学生讨论]:怎样测量大气对活塞的压力和活塞的面积呢?能否从二力平衡的角度想出什么办法呢?

[教师点拨]:从给活塞施加向下的拉力角度考虑活塞受到的大气压力;活塞的面积测量可通过测活塞周长或体积的方法。

[学生猜想]:用液体代替活塞是否更好呢?说出理由。

[演示实验]:出示一个长滴管,将长滴管下端放进红墨水中,先轻轻挤压滴管的胶囊,再用力挤压,让学生观察液柱上升的情况。

[提问]:液柱为什么会上升呢?假如玻璃管是足够长的,液柱会一直上升吗?由此你能想到一种测量大气压的方法吗?

[学生猜想]:当用力把玻璃管里面的空气挤出来时,由于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使液柱上升;若把玻璃管内的空气全部排除,当玻璃管内水柱的压强等于外界大气压时,水就不再上升了,而且保持一定高度。

[讲解]:这个实验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由于水的密度过小,要求玻璃管的长度很大,所以,科学家们选择了密度大的液体——水银来做实验。这就是著名的托里拆利实验。[多媒体播放]:托里拆利实验。[讨论]:管内水银为什么不继续下落? [讲解]:这是大气压强支持着管内的汞柱,也就是说大气压跟760mm高的汞柱产生的压强相等。

[学生活动]:计算大气压强的值。P=ρgh=13.6×103kg/m3×9.8N/kg×0.76m=1.013×105Pa [总结]:1个标准大气压的数值为1.013×105 Pa 它相当于在1cm2表面受到10N的压力。通常人们把760mm汞柱所产生的压强,称作一个标准大气压,符号为1atm。1atm=1.013×105Pa。

[讨论]:大气压作用在一个人手掌上的压力约为500N,相当于一个质量为50kg的人站在你手掌上产生的压力。这么大的压力,我们为何感觉不到呢?(因为人体内也存在压强,内外压力相互平衡;另外,人长期生活在大气中,已经适应这种环境了)。

教师:大气压是固定不变的吗?大气压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三).大气压与人类生活

[多媒体播放]:电影片断——红军爬雪山的情景:茫茫雪山上,狂风卷着雪花。山高路远,气压又低,战士们呼吸困难,但他们仍然坚持着,相互搀扶着前进„„炊事员支起铁锅,用那少得可怜的粮食和雪水做出“煮不熟”的饭„„恶劣的天气,饥寒交迫,一些战士牺牲了„„

[讨论]:看了影片,你想到什么?影片中哪些情景与大气压有关? [学生阅读]: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举例说明大气压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子。

[多媒体展示]:⑴大气压的大小与海拔高度有关:随着高度的增加,空气稀薄,气压减小。

(2)大气压对人体的影响:高山反应——初次进入高原,空气稀薄,吸进来的空气中含氧量减少,造成缺氧,加之气压较低,使人体出现一些不适症状。

(四)高压锅

[讨论]:刚才同学们提到,为什么高山上用普通的锅很难将饭烧熟?怎样才能把饭煮熟呢? [实验];如图8-34所示,用注射器给沸腾的水打气加压,水还能继续沸腾吗?对沸腾的水停止加热,随即用注射器抽气减压,水会再次沸腾吗?

[讲解]:这是因为水的沸点与水面上的气压有关。液体表面的气压增大液体沸点升高,液体表面的气压减小,液体沸点降低。[阅读]:P79。高压锅的原理

[简介]:航天服的作用和基本结构。

航天服按功能可分为舱内用航天服和舱外用航天服。

舱内航天服也称应急航天服,当载人航天器座舱发生泄漏,压力突然降低时,航天员及时穿上它,接通舱内与之配套的供氧、供气系统,服装内就会立即充压供气,并能提供一定的温度保障和通信功能。航天员一般在航天器上升、变轨、降落等易发生事故的阶段穿上舱内航天服,而在正常飞行中则不需要穿着。

舱外航天服比舱内航天服要复杂得多,它是航天员出舱进入宇宙空间进行活动的保障和支持系统。它不仅需要具备独立的生命保障和工作能力,包括极端热环境的防护和人体平衡控制,氧气供应和压力控制,服内微环境的通风净化、测控与通信保障、电源供应、航天员视觉防护与保障等,而且还需具有良好活动性能的关节系统以及在主要系统故障情况下的应急供氧系统。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做了哪些实验?请你用图形勾画出、或者用语言概括出这节课的所学所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感触?你还有什么疑惑?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四、作业:P81。

3、4

五、教学反思

1.本节内容多,大气压概念抽象,学生感受不像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那么直观,大脑对知识刺激产生的痕迹不很深。

2.托里拆利实验过程展示不够,学生对实验过程不很清晰,对现象的语言叙述不明了。

3.估测大气压的处理不能落到实处,课后学生动手做的不很多,问其原因,大多回答:找不到注射器,也不知道挂什么重物,下节课或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共同做实验:

器材:一次性注射器(20ml)、刻度尺、盛水塑料桶、杆秤 实验过程:(略)

收集的数据:V=20ml=20cm3 h=7cm 塑料桶和水的总质量m=2.9kg 计算:F=G=mg2.9kg×9.8N/kg=28.42N S=V/L=20cm3/7cm=2.86×10-4m2 p=F/S=28.42N/2.86×10-4m2=9.937×104Pa 4.学生对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不明确,课后了解了他们哪些知识未听懂。主要有:(1)大气压到底是怎么产生的(2)为什么大气压朝向各个方向(3)为什么大气压等于高为760mm汞柱产生的压强。这些教师需要作必要的说明,高速他们本节课只要认识到什么程度,至于他们的疑问,不需要掌握或者暂时还很难讲清。

5.一个想法:是否有必要将每节课要求学生掌握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用小黑板挂出或印成学案。

太原师范学院国培初中物理系2班 宋 飞

下载大气压教学设计(5篇可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气压教学设计(5篇可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测量大气压实验小结

    大气压专题讲解 精测大气压:托里拆利实验知识点总结: 实验方法及注意:(1)一只手握住玻璃管中部,在管内灌满水银,排除空气,用另一只手的食指紧紧堵住玻璃管开口端把玻璃管小心地倒......

    初中科学教学设计 第4节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五篇

    初中科学教学设计 第4节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能说出晴朗的天气气压较高,阴雨的天气气压较低。 2、了解大气压对人体的影响,气压变化过大......

    大气压的变化教案示例之一

    [大气压的变化教案示例之一]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大气压的变化教案示例之一。 2.介绍大气压强随时间而变化。 3.牢记标准大气压的值。 4.知道气压计......

    看不见的大力士(大气压)教案

    课程类型:科学实验课 授课人:陈学渊 课程时间:40分钟 教学对象:中班同学 课程主题:看不见的“大力士” 1.了解大气压强是客观存在的并能理解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与大气压的关系(知识......

    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范文

    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实验 一、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巧用废弃饮料瓶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几个小实验,既帮助学生了解大气压的存在,又有助于引导学生用生活中常见物品做实验、......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 教案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 张小红 教学目标 1、了解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能说出晴朗的天气气压较高,阴雨的天气气压较低。 2、了解大气压对人体的影响,气压变化过大会使人产生不良的反......

    证明《大气压存在》的简捷实验

    证明《大气压存在》的简捷实验 肃宁县邵庄中学郭满增 一、实验名称:证明《大气压存在》的简捷实验 二、实验目的:证明大气压存在 三、实验器材:塑料饮料瓶(太子奶瓶、营养快线瓶......

    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方法

    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方法【内容摘要】:大气压是初中物理的教学难点,突破难点的方法有多种多样,常用的方法有玻璃吸盘法、马德保半球实验法、广口瓶吞鸡蛋法。【关键词】:大气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