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3:22: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第一篇: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实际应用中,我们应该积极运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培养学生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进步的概念。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结合了初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创新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联想能力、实践能力、证明能力、推理能力以及学生综合素质和合作能力都有着极大的作用。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进行的同时,教师不断地在探索、研究以及创新各种教学模式,而学生也在积极地寻找各种学习方法。好的教育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实践能力,而坏的教育模式会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创造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等等有着相反的作用。而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很多教师对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大为赞誉。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综合素质以及合作能力等各种能力有着直接有效的作用。而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合理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进行自主探索、思考、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优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

在实际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重点在于讨论、验证、辩论,主体是学生。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主要是以学习小组的形成呈现出来,采用团队集体合作交流的形式进行对知识的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综合素质以及合作能力等各种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的效率化。教师要明确自己的定位,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只是活动组织者,学生才是活动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数学逻辑性较强的特点,对数学问题进行小组分组讨论。学生经过讨论得出不同的解题思路,教师加以引导,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改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教师要改变原有的“知识传授者”的教学角色,由原有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活动组织者”而学生由原本的“知识接受者”变为“主动索取者”。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教学课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不足

在当前的社会教育环境下,部分教师习惯原有传统的教育模式方法。对现代教育理论以及现有新型教育模式的认可度不高,或者缺乏对现代教育理论以及现有新型教育模式的了解。缺少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知以及理解。只是模糊的认为将学生依次分组,给学生们设立讨论题目,然后等待学生自主讨论学习得出最后结果。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和作用不明确,对于如何掌控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的流程、进度等认知不足或者能力有限。导致小组合作学习在实际初中教学课堂中学习效果不明显,教学效果与原有教学目的差异太大。

2.小组合作学习在实际教学课堂中分组不合理

部分教师因习惯原有传统的教育模式方法,缺少对小组合作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以及具体实施条件与策略,导致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进行分组时,没有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不同差异,导致出现小组成员思维方式、推理能力、交流方式、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效率差异太大等情况。因缺少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总体认知、导致学生在实际课堂教学学习中对自身所负责部分不明确、对学习目标不明确。不能对讨论结果进行直接有效的总结发言。实际学习效果与原有教学目的差异太大。

3.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选择不合理和学习目的不明确

部分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之间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交流方式的不同差异,忽略了小组合作学习要根据学生的综合能力来进行分组学习,盲目的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没有明确学习目的以及学习内容,通常在提出问题之后就开始分组讨论,没有具体实施步骤,导致学生没有明确的讨论目标以及讨论方式,这种小组合作学习虚有其表不仅对教学课堂中学习效果没有什么提升,反而浪费了课堂教学时间。

三、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合计中的具体应用

1.提高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和好奇心,在兴趣和好奇心的帮助下学生会对学习产生更多的积极性,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就巧妙地结合了学生好奇心的特点,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兴趣,而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认知不足,就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则会导致学习效果不进反退,所有教师应积极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法,紧跟新型教学模式的步伐。

2.教师应全方面深入了解学生的综合能力,合理分组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以“知识传授者”角色出现在课堂上,而小组合作学习开展的前提则是要求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综合能力,才能合理分组,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以与学生同样的“知识探索者”的身份与学生平等交流讨论问题,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以学生为主体,深入了解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有效性。

3.明确学习目标,设立正确的学习内容

在教学课堂中,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等综合能力,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明确学习目标,设立正确的学习内容。同时,要教会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运用与学生同样的“知识探索者”的身份,营造一个平等、互助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认识到既是学习的一员又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平等、互助、和?C、友善等特点。

四、结语

数学教学对每个学生的一生都很重要,而小组合作学习中合作、互助等特点对学生以后踏上社会有着很大的帮助。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要在具体实践中总结经验,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结合具体实践不断改正、完善自身以及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参考文献:

[1]田占元.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中华少年,2017(01):146-147.[2]周斌.浅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考试周刊,2016(A3):49.[3]凌群丰.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J].课程教育研究,2015(14):164-165.[4]徐凤友.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J].中国校外教育,2015(08):117.作者简介:

李远栋,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市六合区龙池初级中学。

第二篇:初中数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

浅谈“初中数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发展到今天,已经从以前教师满堂灌,学生听,学生参与少,学习呈现应付状态,两极分化严重,教学质量不高。变为如今课堂是一个充满灵气的活动空间,同学们主动探索与交流,小组合作如火如荼。通过在践行小组合作教学理念过程中的一点点回顾,我认为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有如下好处:

1.教师素质得到提高。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了,教育思想、教学法方法先进了,教育行为规范了,教育能力和业务水平提高了,研究水平也明显提高。

2.学生的动手能力明显增强。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除动手操作外,还自制了很多学具。

3.学生的学习习惯良好,思维能力增强了。经过动手操作、猜测、观察、参加实践活动,学生善于思考,喜欢提问,能用发展的眼光看事物,解决问题考虑周密、全面,解题速度快,思维敏捷,能一题多解。经常写数学日记,并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

4.建立了具有生成性的数学课堂。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自主活动,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边实验、边总结,找到了数学学习的方式——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探索出了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初中数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

那么,在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中还需要注意:

(1)不要把“ 合作学习”理解为“讨论交流”

没有把合作学习的内涵理解透彻, 对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方式的采用仅仅停留在让学生讨论上, 认为学生在课堂上凑在一起说一说、画一画就是一种合作。实际上合作学习应该是有组织、有目的、有共同目标和小组分工的学习活动。

(2)“ 合作学习” 不能流于形式

走进课堂, 教室里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座位的摆法, 四到六张桌子拼成长方形, 学生围桌而座, 看起来好像是在小组合作, 实际上教师的教法并没有改变, 有些学生看黑板还得歪着头, 有些学生乘机私下说话,玩小动作, 合作学习没有落到实处, 只是流于课桌的“合座”。

(3)合作交流前要给予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在小组合作中,我时常发现小组成员参与上是很不均衡,差生参与量明显就少。如果我们在合作前给予学生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他们对合作内容有自己的一点思考,有一点自己的见解想法,再与同组合作,这样合作的质量有可能更好,参与就有可能会均衡些。

(4)合作讨论前教师所提的要求需要可操作性,需要记录讨论结果.从这些课看,有部分教师在讨论前提出的要求,往往是一个问题,没有一个清晰的讨论步骤,学生就很难把握,讨论就成了“沙龙”,说到哪儿就滑到哪儿?在这里,教师就必须在备课中充分地考虑到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然后进行分析,最后再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

同时,考虑到需要讨论的问题往往是有一定难度或有多种解法或有一定规律的问题,这样就要求我们学生在讨论中不能只是说说而已,最好能把所得的结果或方法进行记录并整理,这有利于汇报,更有利于学生之间讨论的有效性。

(5)不能滥用“ 合作学习”

现在有些教师, 无论文科理科,无论内容是否适合小组合作学习, 一律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出现, 甚至讲课也由学生代劳, 以此体现“ 自主性” , 学生“ 糊里糊涂” 合作,“ 磕磕巴巴” 讲课, 教师满教室转悠, 这一现象在上公开课的时候表现得尤为突出, 因为教师觉得新课程应该与老课程不一样, 教师不敢讲多了, 应该尽可能地体现学生的活动。

其实, 并非讲授式的课就不好, 接受式学习方式也有它的优点, 根据学习的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是每个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 切不可盲目跟风, 而应悉心体会课改的精神实质, 领会“ 让学生得到发展” 这一核心理念。

第三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萧伯纳有句名言:“两个人,每人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仍是每人一个苹果;两个人,每人有一种思想,交换一下,每人就有两种思想”.这句话道出了我国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其中一种全新理念—--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边互动,积极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形式.这既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广大教师教学行为的基本要求,也是强化教师引导作用,提高教学针对性、实效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目标.下面我就结合自己近几年课改实践谈谈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角”,教师只起“主导”“导演”作用.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设计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全过程,自主探索学习,获取知识,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有利于发展学生认知水平,有利于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建立

在数学课堂中建立合作小组,一般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诸方面因素,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编组.“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提供了保证.结合初中学生和数学学科的特点,通常可以采用按前后座次就近组合与任务为中心的任务组合两种形式.在教学中究竟使用哪一种,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而定.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地让学生一起合作做一做,并与同伴交流,达到学习经验共享,并培养合作的意识,培养交流的能力,在合作交流中锻炼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并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并非每节课都要小组合作,也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用于合作教学,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选择.一般情况下,选择一些具有挑战性、多样性、开放性的内容效果会更好些.1、选择挑战性问题

挑战性问题对于个人而言较难理解题意,找出思路,但又是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这样的问题较适合于按前后座次就近组合教学.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大家共同分析问题、相互交流,教师作适当的指导,使得问题变得越来越清晰,最终问题得以解决.例如,在教授《轴对称》第一课时时,为了突破难点——比较观察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区别和联系,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

师:刚才我们动手剪了一些图形,请你把它们摆成如图所示的情形.(第一幅图是轴对称图形,第二幅图是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分别移动或旋转图1中的松树和图2中的一个小人,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你有什么发现?

生1:在移动或旋转松树的过程中,它们的形状没有变,位置变了.师:它还是轴对称图形吗?请用一句话归纳你的发现.生2:是,轴对称图形是具有某种特征的一个图形,与位置无关.师:很好!谁能类似地说说图2?

生2:在移动或旋转图2中一个小人的的过程中,两个小人的形状没变,但一个小人的位置变了,两个小人已不再关于某直线对称,也就是说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是两个全等图形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与位置有关.通过让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并在操作过程中去思考——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从而得到问题的本质,这样的问题具有挑战性,学生有兴趣去组合去亲身实践,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归纳和语言组织能力.2、选择多样性问题

多样性问题对于个人而言较难全面解答,经常会漏解,这也需要小组合作学习.例如:在教学《整式》一课中的“用字母表示数”内容时,依据新课程理念,可用火柴棒搭正方形游戏来教学.把学生按任务为中心的任务合作小组为单位搭正方形,然后讨论搭出n个正方形时,需用火柴棒多少根?

<1>、按图搭正方形:

<2>、找出正方形的个数与火柴棒根数之间的关系,并写出相应结论.此问提出后,同学们搭的搭、议的议,合作、交流的情绪高涨,纷纷展示各自的研究成果:

小组一:一个正方形由4根火柴棒组成,两个正方形由一个正方形加上1个由3根火柴棒搭成的正方形,三个正方形由一个正方形加上2个由3根火柴棒搭成的正方形„„n个正方形由一个正方形加上(n-1)个由3根火柴棒搭成的正方形,由此得到结论:14+3(n-1);小组二:一个正方形由1根火柴棒加上3根火柴棒组成,两个正方形由1根火柴棒加上2个3根火柴棒构成,三个正方形由1根火柴棒加上3个3根火柴棒构成„„n个正方形由1根火柴棒加上n个3根火柴棒构成 ,由此得到结论:21+3n;

小组三:一个正方形由4根火柴棒构成,两个正方形由4×2根火柴棒构成,但应减去1根公共使用的火柴棒,即4×2-1,三个正方形由4×3根火柴棒构成,但应减去2根公共使用的火柴棒,即4×3-2„„n个正方形由4n根火柴棒构成,但应减去(n-1)根公共使用的火柴棒,即4n-(n-1),由此得到结论:34n-(n-1)小组四:一个正方形由2根横的火柴棒加上2根竖的火柴棒构成,两个正方形由2×2根横的火柴棒加上(2+1)根竖的火柴棒构成,三个正方形由2×3根横的火柴棒加上(2+2)根竖的火柴棒构成,„„n个正方形由2n根横的火柴棒加上(n+1)根竖的火柴棒构成,由此得到结论:42n+(n+1).

通过上述小组合作探究,得到4种不同结论,使问题较全面解答,又使学生对字母n可以表示任何数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而达到了这节课的教学目的,这都是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喜人成果.3、选择开放性问题 开放性问题对于个人而言较难独立完善解答,容易混淆.为此,在教学中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更恰当.在合作教学中给他们提供一个交流的机会,一个展示自己、了解别人的平台,因而能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最终问题得以完美解决.例如:已知,如图①圆柱的底面半径为6cm,高为10cm,蚂蚁从A点爬到B点的最短路程是多少?

学生沿一条母线剪开得到侧面展开图②后,容易求出最短路程为 cm,待学生完全理解后,教师可将习题进行变式,提出下列问题:

(1)、为什么要展开?

(2)、如果半径和高均为6cm,最短路程又为多少?(3)、若将点B移到点A的正上方,如图③,最短路线是哪一条?

(4)、如果从点A绕圆柱一周后到达点B建一悬梯,则悬梯的最短长度是多少?

(5)、如果图③中的圆柱较高,为了减少坡度,点A需绕圆柱两周到达点B,最短路程又是多少?

这样不断变换题目的条件,逐渐提高难度,学生要独立正确解答出来,难度就很大,这也需要进行小组合作教学,要进行合理的分类比较、正确地空间想象以及较强的分析综合能力,(4)、(5)虽然较难,但(4)可仿照原题的思路解出,而(5)可以将其转化为(4)来解决,同时还向学生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同样,对于一些可以用不同方法、从不同角度去解决的问题,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有机会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方法,同时又分享了别人的优点,在讨论和争辩过程中,学生的思路就会越来越开阔,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四、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

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科学的评价,是合作教学成功的关键.合作教学科学的评价要重视教学过程评价与教学结果评价相结合;要重视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小组中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前者的评价要更注重教学过程,因为过程最能体现小组的合作情况;后者的评价要注重集体,因为合作讲究是依靠学生之间的互学、互帮、互补、互促达到提高教学的效率.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理念下全新的教学模式,它对搞活课堂气氛,开拓活跃学生思维,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此外,它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意识,使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和谐互动,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真正做到在课堂上通过合作、探究、质疑、互动的过程,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课堂、愉快课堂、收获课堂.如果这样,那么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必能大幅度地提高.

第四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问题的提出】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之一。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在数学课堂上,时常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但在实际教学中,小组合作只有其“形”,而无其“实”。我们不妨从以下现象去审视。

现象1:小组内一位同学自始至终唱“独角戏”,其他同学当陪衬,学困生自我嬉戏。

审视:合作学习成了好学生的“舞台”。“教师讲,学生听”是传统的课堂模式,演变为“好生讲,差生听”。学生之间没有真正的合作,这不仅不利于差生的发展,对好生也是不利的;好生的观点和视角支配着小组的一切活动,缺乏认识的多样性。

现象2:教师一声令下,学生立刻三五成群,只见每个都在说,但说的什么却不甚了了。教师再一个手势,学生迅速返回,端坐其位,合作猝然而止。

审视:合作学习变为“小组讨论”。老师既不指导学生如何与小组中其他成员交流,也不监控学生在小组中的交往情况,学生要么自己埋头钻研,要么乘机以小组为掩护开小差、说闲话,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佳。

现象3:教师出示投影或大屏幕展示,运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讨论如下问题:合作学习(1)、合作学习(2)、合作学习(3)……一节课不下五次。

审视:合作学习弱化教师的作用。为了一味地体现课程改革精神,教师当起了主持人,让学生自由组合起来讨论。更有甚者,由一名学生当节目主持人,小组讨论接着派代表轮流拿着稿件宣讲,这样在有深度的知识上,缺少了教师富有启发性讲解。那么如何有效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呢?就以上问题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解决问题的创新点】

一、转变教与学的观念

新课标提倡教师角色的转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探索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做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教学所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互动和帮助,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并不意味着对其它学习方式的彻底否定,也并不意味着只有“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或“合作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我们所希望的是不同学习方式之间的一种最佳协合状态,以求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重视教学技能的研究

(一)合理进行合作学习的分组。

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最好按异质分组。要确定每个小组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具体分工如下: 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

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

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组长必须具有多方面的素质:①学习要优秀,责任心要强;②要能管住自己,有助人为乐的精神;③要善于倾听自己小组成员的发言,听取其他组成员的意见;④要懂得怎样组织自己小组成员进行学习,鼓励学困生多发言;⑤要控制好自己小组的吵闹现象,对不积极参与的同学找其原因,汇报给老师;⑥要有对自己小组成员评价、总结的能力。

(二)探究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及实施过程。

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多少,什么时机实施合作学习,等等。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大致可分为:明确学习任务——合作探究——交流学习——反馈结果。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该做什么?又该关注些什么呢?概括地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适当的合作学习内容和问题。

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手段。学习方式与所学内容应互相适应。不是所有的学习领域和学习主题都需要用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

2、在小组合作前,教师要做适当的讲述。讲述的目的主要有三:(1)吸引学生的注意力;(2)告诉学生他们会学习什么,他们必须掌握什么;(3)将新信息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为学生尽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口提供必要的帮助。为了保证讲述的有效性,教师应遵循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呈现信息,一般情况下教师的讲述的量要适当,抓住学生在学习中的重要内容来讲。

3、合作学习要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

教学中,当提出一个问题后,教师首先要给予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并从中判断问题对学生而言的难易程度,如果学生都可以理解和解决,那么教师可以不流于一定要让学生合作、讨论的形式;如果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或学生的意见不一致时,教师就要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要参与讨论,参与探究,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前认知能力作为基础,而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替代的。只有在学生思考到达一定的程度展开讨论,才有可能出现观点的针锋相对和正面交锋,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或探索之前,一定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学习思考的时机。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尤其关注学困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教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时,要积极引导每位组员站在小组的立场上,每个人发言代表着一个小组的成就,让学生增强集体荣誉感,当遇到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时,教师可即时做出妥善处理,抓住机会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的交流合作与探索。

4、积极开展合作学习的总结与反思。

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课后跟踪调查、收集反馈信息、对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反思成果与不足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有利于改进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数学日记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促使每个小组都进行反思,这样慢慢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三)努力提高对小组进行调控、组织的技能,及时地诊断与处理问题。

当学生和小组面临问题时,能进行辨别、分析,并对学生进行帮助,对学生学习进行有效的调控和促进。通过新课导言的设计,问题情境的创设,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使学生产生合作学习的冲动和愿望。在合作学习中,要巧妙地把你对学生个人和小组行为的期望传递给学生,从而激活学生的互动技能和社会技能。在合作学习中要尽量多走动和观察、倾听,必要时可进行干预。教给学生一些探索、发现及反思的方法,让学生会探索,会发现,会反思,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处。

三、加强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培养

教学中,教师要告诉学生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它是如何展开的?教给学生必需的合作技能,如尊重对方,善于倾听对方;不同见解,要等对方说完,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对对方的精彩见解和独立观点,要通过表扬、鼓励形式,达到相互支持;碰到困难和分歧较大之处,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的解决问题。总体而言,主要应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能力。

1、认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由于人的个性的差异,有些学习好的学生不愿意合作学习,认为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也有一些学生不愿意与他人交往。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创设合作情境,如:动手操作、估计、讨论、课题学习……。在学生取得成功时教师要充分的肯定与表扬,而更重要的应突出小组合作的成功。交流时,发现学生出现错误,教师要仔细地倾听学生的想法,激发讨论,耐心启发,直至成功。

2、积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一般来说,合作学习的课题有一定难度,有时需要搜集一些资料。要让学生学会用什么工具,通过什么途径,搜集什么样的资料等技能。提高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讨论问题。

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指点。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讨论,攻克难点,形成解决方案。教师要在关键之处予以指导,让学生逐渐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4、建立互相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增强成员的集体责任感。

成员之间只有建立相互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才能以诚相待、荣辱与共,不计较个人的利益得失,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这对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也是有好处的。小组里的每个成员都要为小组的学习任务承担一部分责任,不要有依赖思想,而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从而激励自己努力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四、建立切合学生实际的评价方案(附表),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方式。

评价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一种鼓励。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和全面性。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评价合作学习成果的量化办法:

(一)结合前一学期综合测验考试成绩,再加上课堂练习与作业情况,给班中每位同学定一个基础分,小组的分配就是以此分为标准,而小组内部由高到低依次记为1、2、3、4号选手。小组总分则是这四人的总平分,小组的组次也是由总分的高低排定。也就是说,小组的组次就代表了小组在班中的名次。基础分与小组总分是不定的,由于合作的结果,各学生在测验中会取得理想的成绩。所以当每次分数超过本人的基础分时,就可在基础分上加分,使他更具有竞争力。如考试失误,成绩不理想,就要被扣分,选择每个人的基础分随他们的表现好坏而升高降低,他们的身份也会随之改变,而小组的分数也会由于每位成员分数的改变而改变,相应的小组名次也改变了,这样每个人都会珍惜任何一次的考试测验,认真对待。同时,为了在平时上课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以评分为手段,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在上课答对一题就得相应选手号码的分数,以一定时间为周期进行结算,每个周期的冠军小组可在每位组员的基础分上加一分,小组总分也加一分,这样就可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

(二)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设计必答题与抢答题,必答题由每个小组的成员回答,对错则加、减分,抢答题由小组讨论好以后全体起立表示抢答,再由老师选其中一位进行回答,这样既避免了有些人动脑有些人不动脑,又避免了1人做好大家抄抄,因为在挑选回答问题的人要说出为什么,每节课进行效果明鲜,动脑与举手的同学很多。

【取得成效】

通过一年来的实践与研究,教师学会了合作学习组队的方法;初步学会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实施不同的合作学习策略和组织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探究意识和合作能力,促进了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培养了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互动和帮助,实现了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第五篇:浅析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

浅析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

浅析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

“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的“以学为本”的教学原则中提出这样几点:(1)教师要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相信学生的学习潜力;(2)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入学习,提高课堂 学习的有效性;(3)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学习的舞台,促使学成自主学习。《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实施建设中,“自主,合作,探究”已经成为新课程中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我认为,在进行素质教育的时候,不应平均地对待各项素质,应该看到素质整体展,就会培养出具有主体性人格和能自觉主动发展优良素质人才。

作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的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和组织实施的学习方式。我认为,所谓合作学习,就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与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的基本做法是:依其任务类型或学生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生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课堂上以前后两排桌四个人为一组),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功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合作学习是对班级学习方式的补充和改进,它强调以集体授课为基础,以合作学习小组活动为主体形式,力求体现集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

在以往的实施过程中,许多情况下当老师满腔热情的引入“小组合作学习”,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时,由于缺乏对“小组合作学习”精神实质的正确把握和冷静、理智的思考,致使“小组合作学习”缺乏有效性。多数合作交流仅停留在形式上,成了学优生的“一言堂”,学困生被忽视“小组合作学习”所讨论的问题没有思维性、启发性、探索性,学生没有讨论的兴趣,浪费教学时间、教学效率事倍功半。下面是我结合教学实践和有关教学理论对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的几点思路。

思路之一:设计适当的问题情境和教学方案,强化“小组合作学习”效果。

数学学习离不开问题解决,学生合作学习的数学问题要难易适度,应具有层次感、探索性、可操作性,让他具有“小组合作学习”的可行性。因此我们应选择一个好问题,创设一个好背景,让学生面临较复杂的学习任务(开放性性任务、探究性任务,操作性任务,对知识的查漏补缺任务等),这时凭学生的一己之力往往无法完成,合作学习的时机已经成熟,通常需要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例如“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的推导”一课是学生在已经学习了三角形内角和的基础上进行新知学习的几何课,在教学中,可设计这样的问题:

(1)能把四边形分割成三角形吗?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通过对四边形的分析,学生提出:只要将四边形分割成三角形,就能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求得四边形的内角和。接下来继续提出问题:

(2)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3)n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为什么?

这时学生自主探索(应留充足的时间)的积极性很高,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的内角和都能算出来。但n边形的内角和有部分学生凭一己之力已无法完成,合作学习的时机已经成熟,马上组织学生进行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第一阶段是小组活动:相互探索、交流,使自己的观点不断完善,并不断产生新想法。同时,让会做的学生对不会做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甚至“多对一”的帮助。使小组各成员都能成功完成任务。

第二阶段是交流反馈:各小组汇报展示交流整理的结果。通过不同方法的分割,有的在形内找点,有的在形外找点,有的在图形的一边上找点,有的就用图形的一个顶点。思维体现了有序性、互补性。在交流过程中,学生的智慧得到充分的释放,思维进一步深化,达到互相观摩、启发的效果,不仅可以聆听同学的发言,还可以不断的提出疑问或补充。小组合作使学生在思维的比较中取得了对问题的完满解决,萌发出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通过反馈让学生意识到集体的智慧远远超过个人聪明,合作使问题得到最优化解决。

思路之二:合作学习小组的优化组合。分组时应考虑的几个因素:学生成绩均匀搭配、学生能力协作搭配、学生性格特征及气质类型搭配、学生性别搭配、家庭背景搭配等,然后按照“组内异质,组际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使各个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以保证各小组开展公平竞争。合作小组由成绩为“一优二中一困”的四名学生组成。设小组长一名,选情绪饱满,善于交际,人际关系良好,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担任。在自愿的基础上教师适当调配。座位安排由小组长自行解决,只要有利于合作就行。组内可以让各成员扬长避短,形成优势互补,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成效。小组建成后,还必须要求每个小组中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见、民主平等,体现小组的团体力量和精神。

思路之三:合作学习前应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索的思考时间。合作学习要求每位学生能够充分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再通过组内的交流、探索,使自己的观点不断完善,并不断产生新想法。使合作学习呈现出“1+1=2”的累加效果,甚至产生“1+1 >2”的创新效果。自主探索则是这一行为及效果发生的基础,个人自主探索的质量越高,合作的实效性越强。在小组合作交流前,教师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鼓励学生探索,先把想法写下来,再在小组交流中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大家再发表见解,互相提问,共同讨论,形成小组的意见。这样每个人都有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小组合作学习”才更具实效。

思路之四: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规定组内各成员的个人责任。

“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取决于每一个成员的学习,需要小组中每个人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的个人责任。总任务的完成质量取决于每一个成员各自任务完成的质量。这就像链条中的每一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问题。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分工一定要明确,由谁组织,以哪种方式发言,同学发言时其他同学做什么,由谁进行归纳总结,其他同学做什么等等。总之,要求小组成员任何时候都要明白自己现在该做什么。使合作学习有序又有效地进行。在这里,值得提醒的是:“小组合作学习”目标是小组成员共同确立的学习目标,是小组成员共同努力的方向。这就要求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分工协作,帮助小组其他成员共同达到预期的合作学习目标。

思路之五:培养小组成员团队意识和合作技能。培养小组成员团队意识和合作技能是“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重点。合作学习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需要每个成员具有足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技能。这包括倾听、鼓励、轮流发言、说话音量适当、有序表达,始终关注任务,而不远离主题等;小组成员之间必须相互了解、彼此信任,经常进行有效地沟通;建设起一种融洽、友爱的亲密伙伴关系,如尊重别人意见,有效接纳别人见解,有质疑和争辩,但不能讥讽和嘲笑;要分解任务,明确个人分工和职责,使小组里每个成员都能充分、主动参与并做出自己的贡献;成员们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要互相帮助和支持,形成强烈的集体责任感。比如,当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时,只有少数同学举手发言时,老师可以鼓励同学:就近的同学甚至同桌之间都可以尽快的讨论,只要明白了就可以继续举手,老师再鼓励同学主动发言。这样灵活的运用了小组的优势,即同桌两人也可以自然的形成一个小组,遗解课堂上的“燃眉”之急。思路之六:“小组合作学习”的激励评价机制。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是靠教学评价来推动和实现的。因此教学评价必须蕴涵在活动的起始阶段到终结阶段的全过程中。必须确立一种促进学生在小组集体中不仅要个人努力上进,还要乐于与同学互助合作的良性制约机制。我采取了以下四种方法。

方法一是随机提问。随机提问小组内的任何一个成员,由他们的回答来评价一个小组学习的质量。这样每一个成员都必须好好学习,这种由集体协作产生的群体压力,促使每一个成员都全身心投入。

方法二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参与程度、对学习的贡献程度、团结合作、完成任务、学习效果等指标进行评价各组学习行为和效果,让学生认识到小组合作各成员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只有每个成员的共同参与才是合作学习所要实现的目标。

方法三是小组自评与组与组互评相结合,让学生表达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收获及产生的问题,更好地展现学生在学习中的思维和活动过程。这样做既自我分析问题总结经验又取长补短互相促进。

方法四是以学习小组团体的评价成绩为评价标准。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促使学生认识到,他门在某种程度上与组内其他人是联系在一起的,如果其他组员不成功,他也不可能成功(反之也然),也就是“同舟共济”。所以,要定期对任务完成好、合作共处表现好的小组评选“优秀小组”、“红旗小组”,以给其他小组树立榜样,形成相互赶超,在竞争中共同提高的良好局面。这就强化了“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培养了合作精神。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基础上的,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数学问题遇到障碍,苦思而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才有成效。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课为了追求合作气氛,或是一味追求求异思维,教师呈现问题情境后,不留给学生片刻思考时间,就立刻宣布“下面开始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问题情境,更谈不上自己的独立方案,容易造成要么组内优生一言堂,要么使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万能的钥匙,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我们在进行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可以有效地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为学生开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群体研讨、协作交流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呢?下面,谈几点我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体会.

一、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明确学习目的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这一单向的传输方式,而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的多维交流的过程.

如在讲《七巧板》这节课时,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查询有关七巧板的材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制作七巧板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课堂上我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课本第160页图4—31正方形中的点有什么特点,是怎么来的,再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4人为一组),要求把查询的信息及归纳总结出的结论进行分析、整理.再让学生尝试自己拼图,探索一些规律,然后允许他们自由进行讨论,看看能否总结出一定的规律,并希望他们能互帮互助,最后全班交流,互相补充.在这一活动中通过愉快的小组合作,培养了学生参与及合作意识,使他们的拼图富有个性和创意.

二、挖掘数学课本素材,探索自主创新方案

数学课本中存在着大量能力训练,学生创新思维的素材,应该把他们充分地挖掘出来,抓住时机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在讲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截出的面可能是什么形状?对于这个一题多解的问题,我在上课时要求学生拿出自己已准备好的正方体萝卜、土豆等实体,自已动手去体验、去尝试.当某个同学切出一种新的形状时,别的同学总会围过来进行热烈的议论,然后又试图从别的方向截切,希望得到新的形状,有时还出现了一个人拿正方体,另一个人拿刀截切的情景,甚至有的学生把自已的橡皮切成几个小正方体,把同组同学所讨论的情况都做了一个模型.最后全班交流,并将可能出现的情况全部画在黑板上,供全班同学参考.

三、设计合作学习的主题,给学生自主探索空间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只能被动接受知识,而小组合作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培养学生互相协作能力.

如在讲《蚂蚁怎样走最近》这节课时,一只在A处的蚂蚁想从A 处爬向B处,你们想一想,蚂蚁怎样走最近?采用合作探究方式将学生分为4人活动小组,探究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线,充分讨论后,汇总各小组的方案,在全班范围内讨论每种方案的路线计算方法,通过具体计算,总结出最短路线.让学生发现:沿圆柱体母线剪开后展开可得到矩形,即研究“蚂蚁怎么走最近”就是研究两点连线最短问题,引导学生体会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建立数学模型,构图,计算.在这一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数学建模,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学生探究能力,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四、营造良好的课堂合作气氛

在合作学习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确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当然在不民主的环境下,创造力也有表现,那仅是限于少数,而且不能充分发挥其天才,但如果要大量开发人之创造力,只有民主才能办到,只有民主的目的、民主的方法才能完成这样的大事.”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在分析问题、讨论问题中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看法,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有“解放感”、“轻松感”.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大胆提出问题,畅所欲言,集思广益,逐步形成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成功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对教材处理和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实际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也影响课堂合作的气氛和效果.如设计学习问题坡度太陡,知识过于复杂、难度过高,学生接受不了,无法合作学习.因此,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教学问题的设计难度要适中,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分散难点.如《平方差公式》一节中,经历平方差推导过程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如何归纳出公式是本节的难点.在教学中,我先出四道相关的计算题:

(1)(2a+3)(2a-3)(2)(a-2)(a+2)(3)(2x+1)(2x-1)(4)(5-3)(5+3)

让学生先计算,再提问发现了什么规律?再通过小组合作解决.这时,学生“动”了起来,没有“旁观者”、“怠惰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合作分析、讨论,最后推导出平方差公式.难题被突破了,合作的成功体验使他们学有兴趣、轻松愉快,这样,便营造出良好的合作气氛.

五、教师要处理好角色意识,及时对合作过程实施调控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首先是通过教师的角色变化来实现的.合作交往中教师的主要行为表现在倾听、交流、协作、分享,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有时还是学习的合作者,因而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同时扮演了权威、顾问、同伴三种角色.教师应针对班级、小组的具体情况,用恰当的语言,对学生作出交往策略的指导与评价,充分展示各种问题的形成过程与解决过程.同时,教师还应注意每个学生的参与度,及时作出指导和调节,促成高效的互动过程.

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进行课堂合作学习的实践,大大增强了班集体的内聚力,学生之间团结协作,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在平等、宽松、和谐的民主合作气氛中,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经历成功的体验和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可以说,合作式学习的有效开展,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切实增强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学生学习质量得以大幅度提升.同时,还有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团结协作,探究学习的意识,真正实现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

六、合作学习的问题表现及策略

1规则不明确.在研讨过程中少部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不能很好地参与小组讨论,或在讨论过程中好似得到一个放松的机会,自由自在对学习投入度不高,有时会导致每组只有组长发表个人的意见.因此我认为教师在制定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时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1)一个一个地说,说出自己的见解;

(2)别人说过的,尽可能不重复;

(3)轻轻地说,只要组内成员能听清楚;

(4)注意听,听不懂的马上问;

(5)整理小组研究成果,准备全班交流.

2.分组不科学.我们的小组划分大部分仍是按前后排的四个同学来组织,这样的分组虽然简便易行,但人员搭配不合理,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所以在组建学习小组时,采用科学的分组方法是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小组一般由4——6人组成分组时不仅要求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而且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在性别、个性特征、才能倾向、学习水平、家庭背景、社会背景等方面存在合理差异,其目的是为了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

3.时机安排不当.从内容上来说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教学内容较为简单,学生研讨的积极性不高,二是教学内容较难,学生没有研讨的知识基础,从而使合作学习难以进行.因而在合作中,分工要明确,责任到人才能使小组成员参与,并明白个自应该承担的角色,掌握各自所分配的任务,使合作学习有序又有效地进行;另外就是在设计问题时要难度适中,不应过高.如在讲《正方体的展开图》时让学生明确三种类型:(1).有四个面在同一层(2).有三个面在同一层(3).三面二行和二面三行 这样的问题设计不仅使学生目的明确,还大大降低了本节课的难度,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气氛.

4.评价不准确.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一是偏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忽略了对学生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二是偏重于对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三是偏重于小组整体,没有关注学生个体反应.因此教师在评价时应做到:

(1)既重视团体评价又关注学生个体反应;(2)注重情感因素,实施鼓励评价,激励学生不断创新;

(3)建立合理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参与程度、团结合作、完成任务、学习效果等指标进行评价,同时教师要反思自己的引导,调控和组织能力,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4)促进小组间的竞争与协作,使学生形成“小组荣我荣,小组耻我耻”的观念;

(5)评价切忌程式化,避免俗套化.

总之,“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作为教师我们要把学生当成主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握最佳时机,组织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成效.

下载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方案博树中心校初中理科组 一、课题的提出: 现阶段我们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广泛地进行“初中数学分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旨在通过对现行的以......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课题研究 开题报告 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与《数学新课程标准》贯彻实施的新环境下,为了进一步提高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锻炼学生的思维,进一......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反思[合集]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反思连得福 实施课改以来,教师的教学工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原来的注重教师的“教”向注重学生的“学”转变,体现了学生在各学科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合......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的课题研究报告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的课题研究报告 一、研究背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信息化、数字化、学习化社会的到来,对公民的数学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一深刻的社会变......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公平学校朱悦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一小组为单位,通过互助交流与倾听,综合概括,从而获得知识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合......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反思平阴县玫瑰学校吴兴华 “自主、合作、探究”已经成为新课程中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方案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方案 营盘中学 高 武 一、课题的提出: 我校的课堂教学要遵循六环节,1.明确目标。2.自主学习。3.小组交流。4.点拨释疑。5.训练反馈。6.拓展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