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2)巩固量筒、天平的使用方法。(3)掌握测量液体、固体密度的多种方法。2.过程与方法:
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实验探究引起学生对密度知识的直觉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密度是物质本身特性的研究,对生活中有关密度的知识或现象产生关注。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密度概念理解。难点:密度概念的建立。
3.教学用具
多媒体、板书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出示铜铁铝柱(可以用纸包裹)问你有什么办法分出来,引入课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板书:三测量物质的密度)。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观看。同时教师板书课题。
过渡语:了解了学习目标,请根据自学指导认真自学课本,时间约7分钟
二、先学
(一)出示自学指导
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17页“量筒的使用”部分的内容,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量筒是以什么单位标度的?是毫升还是立方厘米? 2.量筒的最大测量值(量程)是多少? 3.量筒的分度值是多少?
4.观察课本P117图6.3-1,请指出哪种做法正确,哪种错误,错在哪里。2.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18页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简要回答以下问题 结合P118图6.3-2,口头描述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二)学生自学教材:师巡视
(三)自学检测反馈:
要求:5分钟完成自学检测题,让4个小组的的同学到黑板前展示,书写成绩和题目成绩记入小组量化,要求书写认真、规范,下面同学交换学案,小组长组织成员用红笔将错误画出,准备更正。
1.量筒是测量 ________ 的工具;
2.量筒上的单位标度是
________;量筒壁上的最大刻度是量筒的________;
3.量筒使用之前要认清它的________和________值。一般液体(如水和煤油)在量筒中的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与________。
4.在测量形状不规则固体的体积时,可用“排水法”测量。即先在量筒中装入________的水,读出水的体积,将待测物体缓慢浸没到量筒的水中,读出此时水和物体的总体积,则待测物体体积=________。
5.测定物质的密度方法是先用________测物体的质量,再用________测物体的体积,然后由公式________计算出物体的密度。
三、后教
(一)交换学案用红笔更正。
你掌握了吗?通过自学你还有哪些疑惑?提出来和大家交流。学生提出疑惑,其他小组帮助解决。
(二)生生合作,探究交流
结合课本P118测量盐水和小石块的密度,做实验,将数据填到表格中
你还有怎样的测量方法?
四、当堂训练
(一)过渡语:请同学们完成学案上当堂检测题。10分钟完成。
(二)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1.如下图所示是某同学观察量筒内水的体积的示意图,综合你做实验时的经验和有关知识,你认为正确的是()
2.实验室有下列四种量筒,分别标有最大刻度值和最小刻度值,要一次较准确量出100g密度为0.8×103 kg/m3的酒精,则选用的量筒应该是()
A.500ml 10ml B.100ml 2ml C.250ml 5ml D.50ml 2ml 3.小红和小丽用天平和量筒测某种液体的密度,操作如下:
当她们将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时,发现指针的位置如图A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填“左”或“右”)旋动。
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得最初烧杯和待测液体的总质量为147g,图B显示的是她们将烧杯中一部分液体倒入量筒后,烧杯和剩余液体的质量。图C显示的是从烧杯中倒入量筒的液体的体积,由图可知,量筒中液体的质量为________g,体积为________c m3,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kg/ m3。
板书
第二篇: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1.2过程与方法 :
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在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有操作欲望,熟练地使用天平、量筒测算物质密度,认真按规则做好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教学重点/难点
2.1 教学重点
用天平和量筒测物质的密度 2.2 教学难点
会通过实验,间接地利用公式测量物体。用正确的方法给天平和量筒读数。3 专家建议
3.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4.标签
教学过程
6.1 引入新课 【师】
上节课我们说了密度的性质及计算。今天我们乘胜追击,趁热打铁。来用实验的方法,用科学的目光来算算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质的密度。
要求出具体的密度,我们利用所学,知道要先求出质量,再求出体积,然后相除得到。密度好办,用天平拿来一秤,但是体积呢。标准的体积,如长方形正方形或者圆形这样的还行,但是如果是不规则的物体,体积该怎么求是一个难点,所以我们这节课引入了量筒,通过水——流体来观察体积的变化。
6.2 新知介绍
【师】
今天我们的主要目的是: 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师】如果这石块是规则的,比如是长方形正方形或者圆形。可以直接用各种算体积的公式得体积。
如果这物体体积不规则呢? 【生】可以用量筒。
【师】我们先来观察下量筒,看看有什么特点。【师】
量筒有很多量程的,常见的有1250px,2500px或者6250px的,称取的时候要以不超过量程,但尽量接近量程,如果要量45ml的水,就可以选用50ml的量筒。
量筒刻度均匀,上下粗细一样。
读数的时候要注意,眼睛要平视凹液面最低处。
中间是俯视,会让读出来的比实际的大,右边的图是仰视,读出读数的比实际的小。例如:
【师】在计算密度时体积的测量时,先在量筒中倒入一些水读出水面刻度V1,再把水石块放入量筒中,读出水面上升到的刻度V2,小石块的体积:V=V2-V1 【例题】在实验室中,常用来测量固体或液体体积的仪器是____或____;图1中读取液体体积方法正确的是____,它的分度值是____ml,它的量程是____;图2所装水的体积是____ml;图3小石块的体积是____。
ml. 【分析】
知识点:(1)在实验室中,常用来测量固体或液体体积的仪器是量筒或量杯;(2)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凹液面底部相平;分度值是指最小刻度,量筒的量程是指量筒的最小测量值和最大测量值之间的范围;
(3)石头的体积,等于所排开液体的体积:石块的体积=量筒中水和石块的总的体积V总-原来量筒中水的体积V水.
(1)在实验室中,常用来测量固体或液体体积的仪器是量筒或量杯;(2)根据量筒读当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底部相平,可知乙图是正确的; 根据如图所示,量筒的最大测量值是100ml,即量筒的量程是0~100ml; 如图所示,量筒一个大格20ml分2个小格,每小格10ml,即分度值是10ml;
(3)图2所装水的体积是40ml,图3小石块的体积V石=V总-V水=70ml-40ml=30ml. 故答案为:量筒;量杯;乙图;10;0~100ml;40;30.
二、固体(小石块)密度测量 实验步骤:
(1)调节天平并测出小石块质量m;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水面到达的刻度V1(3)用细线拴住小石块,慢慢浸没到水中,读出水面上升到的刻度V2(4)计算石块密度ρ=m/(v2-v1)
2、分组实验记录数据,计算结果
利用密度公式求得答案。【师】如果物体不能沉入水中呢。我们也可以采用一些特殊的办法来求密度。【溢杯法】
“溢杯法”测量其体积。所谓“溢杯法”即将物体浸入盛满水的容器内,同时将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读取的数值便是该物体的体积。但现有量筒一次不能盛取石块溢出的水量,可用较大容器盛接溢出的水,再分若干次用量筒测量所接到的水,多次读取数据,最后相加得到石块的体积。
【压入法】
用一根细而长的铁丝将蜡块压入水中。蜡块投进量筒和压入水中后量筒中水面所对的刻度的差值就是烹块的体积。
铁丝之所以细长,就是为了更小影响排水的体积。
【沉锤法】用细线将一个钩码系在蜡块下面,用细线吊着蜡块和钩码放入量筒,钩码先浸没在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1,然后钩码和蜡块一起浸入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V2与V1的差值就是蜡块的体积。
【例题】景宣同学想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家中新买的马铃薯的密度.
(1)在天平调节过程中发现指针指向分度盘的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端调节,使横梁平衡。
(2)从马铃薯上取下一块,用调节好的天平称其质量,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这块马铃薯的质量是____g。
(3)景宣同学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再用细线吊着马铃薯块,使马铃薯块浸没在水中,两次量筒中的液面位置如图乙、丙所示.则马铃薯块的体积为____cm3,密度为____g/cm3.
(4)如果先测出水和马铃薯块的总体积,再取出马铃薯块,读出量筒中水的体积,这样算出马铃薯块的体积后,求得的密度与真实值相比偏____。
(5)马铃薯块由接触水面到如图丙所示位置的过程,所受浮力如何变化?____ .
【分析】知识点:
(1)天平使用之前要调平,指针的偏转方向判断天平哪端下沉,调节过程中,平衡螺母向下沉的反方向移动.
(2)天平在读数时应将砝码质量与游码示数相加.
(3)马铃薯块的体积等于量筒中液面的两次读数之差.用公式ρ=m/v算出马铃薯的密度.(4)先测水和马铃薯块的总体积,再取出马铃薯块,这样马铃薯块上会沾有水,由此分析测得体积引起密度的变化情况.
(5)根据F浮=ρ水gV排分析浮力变化情况. 解:
(1)天平使用之前先调平,调平的方法是: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线上,指针偏向分度盘左侧,所以要向右移动平衡螺母,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
(2)天平平衡时,左盘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砝码的质量和游码质量的和,由甲图可知马铃薯块的质量m=20g+4g=24g.
(3)由图乙、丙可知量筒的分度值1ml,马铃薯块的体积V=40ml-20ml=20ml=500px3,马铃薯的密度ρ=m/v=1.2g/cm3.
(4)若先测水和马铃薯块的总体积,再取出马铃薯块,这样马铃薯块上会沾有水,使得测得马铃薯体积偏大,密度偏小.
(5)马铃薯块由接触水面到如图丙所示位置的过程,排开水的体积先变大后不变,根据F浮=ρ水gV排,可知浮力先变大后不变.
故答案为:(1)右;(2)24;(3)20;1.2;(4)小;(5)先变大后不变.
三、液体(水)密度的测量
先测出一定量的水的体积,将水倒进量简中,观察示数,观察示数时应注意问题,应使视线与液面的凹面相平,这样可以减小误差,测出体积后,接下来测水的质量.由于测质量时水不能与天平相接触,因此应间接测水的质量.可以先测一个空烧杯的质量M1,然后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2,那么水的质量M=M2-M1.这样水的质量和体积已全部测出来了,二者一除即可得密度,还可以把上面的烧杯换成量筒.取一只量筒,先测出它的质量M1,然后往量筒中装水,测出量筒和水的总质量M2.那么水的质量M=M2-M1同时,由量简中液面的示数直接把水的体积读出来,两者相除即得水的密度。
【例题】小明在实验室测量盐水密度.小明先将盐水倒入量筒,如图甲所示,则盐水的体积为_______cm3.接着小明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20g,然后他将量筒中的盐水全部倒入烧杯,用天平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的情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_______g.请你根据以上实验数据计算出盐水的密度为_______kg/m3.
【分析】知识点:
(1)读取量筒中盐水的体积时,要读取凹液面的最低处;(2)读取天平示数时要将砝码质量与游码示数相加;
(3)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减去空烧杯的质量,即为量筒中盐水的质量;(4)盐水的密度要用密度的计算公式求出. 解:由甲图可知,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V=750px3,由乙图可知,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m总=50g+3g=53g,则量筒中盐水的质量为m=m总-m空=53g-20g=33g,所以盐水的密度ρ=m/v 33g 30cm3
=1.1g/cm3=1.1×103kg/m3. 103. 故答案为:30;53;1.1× 课堂小结
课堂总结:
量筒测量水的体积:仰小俯大(要会分析量筒的误差情况。)测量固体物质的几种方法: 溢杯法、、压入法、沉锤法 液体密度测量:
用烧杯盛液体,天平测质量,烧杯测体积
课后习题
1、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形状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下列步骤不需要的是(B)A.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m1 B.用天平测量量筒的质量m2 C.在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记下量筒中水的休积V1 D.用细线系住小石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下量筒中石块和水的总休积V2
2、某同学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一小石块的密度,图甲是调节天平时的情形,图乙和图丙分别是测量石块质量和体积时的情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甲图中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使横梁平衡 B.乙图中测石块质量时,天平的读数是44g C.由丙图量筒的示数测得石块的体积是500px3 D.计算出石块的密度是2.2×103kg/m3
3、为了测盐水的密度,某实验小组制定如下的实验计划:
①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盐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 ②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③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 ④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 ⑤将烧杯中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 ⑥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盐水的密度 以上实验步骤安排最合理的是(A)
A.①⑤③④⑥ B.⑤①②③⑥ C.①②④③⑤⑥ D.⑤①②④③⑥
4、实验室里常用悬重法测蜡块的密度,如图所示,量筒内原来水的体积为V0,只浸没入重物时,量筒内水与重物总体积为V1,将蜡块及重物全浸入水中后,量筒水面所示总体积为V2,已知蜡块的质量为m,则蜡块的密度为(B)
5、现有水、量杯、石块(足够重)、细绳(质量忽略不计)、待测木块(密度比水的密度ρ水小且不吸水),请你用给出的器材测出木块的密度.
(1)实验步骤:
(2)计算公式(用测出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答案:
(1)实验步骤:
①向量杯内加入适量的水,记下量杯内水的体积V0;
②将木块轻轻放入量杯内水中,待木块静止处于漂浮状态时,记下此时总体积V1; ③用细绳将木块和石块绑在一起,放入量杯的水中,待它们下沉后,记下此时总体积V2;
④将细绳解开,拿出木块,记下此时总体积V3.(2)计算公式:
[1]作业布置
1、完成配套课后练习题
板书
量筒测量水的体积:仰小俯大(要会分析量筒的误差情况。)测量固体物质的几种方法: 溢杯法、、压入法、沉锤法 液体密度测量:
用烧杯盛液体,天平测质量,烧杯测体积
第三篇: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能力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2.对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这种科学方法有感性认识.
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使学生对测量性探究方法,从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的选取和使用、实验步骤的设计、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到得出结果,分析实验误差有初步认识和感受.
情感目标
1.通过实验数据记录、处理的体验,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体验,使学生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3.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念.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密度的原理和方法。难点:使学生通过实验能对密度的物理意义加深理解。
中 考 撷 要:如何设计实验来测量物质的密度是最近几年中考的热点.解题思路则是如何测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题中一般会因缺少量筒而无法直接测出体积,此时往往要利用水来间 接测出液体的体积,这是一种“等效替代”的思维方法,在设计实验时要注意可操作性和最优 化原则.因为自主设计的实验方法可能有很多种,我们应该选择哪些最简单同时实验误差又小的实验方案。
3.教学用具
量筒、天平、常见物体(如大小不同的铁块、木块等),多媒体设备
4.标签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启动课堂
一、出示一块长方体铁块
问:要测这铁块的密度,需要测哪些量?用什么器材测量?记录哪些量?怎样求出铁块的密度?
二、再出示一块任意形状的石块和装在小碗的盐水
问:能否用测长方体铁块密度的方法测这块石块的密度和小碗里的盐水?用刻度尺不行,那么用什么仪器来测定形状不规则的石块和盐水的体积?出示量筒,指出液体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来测量。
实验探究
探究一:怎样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交流与提示:先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以待测体积的物体放入量筒后能完全浸没,且量筒中的水上升的高度不超过量筒的最大刻度值为准),读出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V1;将不规则形状物体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V2与V1的差值就是被测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探究二:怎样用量筒测量一些形状不规则且无法浸入量筒之内的固体的体积。交流与提示:可采用“溢杯法”测量其体积。所谓“溢杯法”即将物体浸入盛满水的容器内,同时将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读取的数值便是该物体的体积。但现有量筒一次不能盛取石块溢出的水量,可用较大容器盛接溢出的水,再分若干次用量筒测量所接到的水,多次读取数据,最后相加得到石块的体积。
探究三:怎样用量筒测量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交流与提示:(1)压入法:用一根细而长的铁丝将蜡块压入水中。蜡块投进量筒和压入水中后量筒中水面所对的刻度的差值就是烹块的体积。
(2)沉锤法:用细线将一个钩码系在蜡块下面,用细线吊着蜡块和钩码放入量筒,钩码先浸没在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1,然后钩码和蜡块一起浸入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V2与V1的差值就是蜡块的体积。实验: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塑料块和盐水的密度
引导学生看课本实验的“目的”,对照实验的器材将桌面上的用具对照检查。学生介绍:量筒和量杯,mL是体积单位“毫升”的符号,1mL=1cm3。学生观察量筒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学生观察图7-
6、图7-7量筒或量杯使用时怎样放?怎样读出液体和体积?看样测固体的体积?
1.学生分组实验:测石块的密度 2.学生分组实验:测盐水的密度
把两组学生的实验数据填入黑板的表格内。分析数据是否合理。
交流结果,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密度是属于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它与物质种类有关,同一种物质密度相同。
知识梳理
1.目的: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原理:据密度公式:
3.器材:天平和砝码,量筒,烧杯(2个)石块,细线,水,盐水。4.步骤:参书本 技能迁移
某同学要测定某种液体的密度,现有一架托盘天平(带有一盒砝码)、一个小烧杯和适量的水。(1)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2)根据实验中测得的物理量(用字母符号表示)写出液体密度的表达式。
闯关点拨:要测定液体的密度,就要测出液体的质量和体积。本题液体的质量可以用天平测量,由于没有量筒,液体体积不能直接测量,可运用“替代间接测量法”测出水的质量,根据密度公式算出水的体积。实验时,让液体的液面与水面相平,这时液体的体积就等于水的体积。综合训练
鄂西山区的原始森林是否存在野人,一直是个谜。然而在神农架发现的类似人的神奇大脚印为野人的存在提供了新的证据。如图10-21所示,请在下列可供选择的仪器中选择适当的器材测出图中野人脚印的面积。
可供器材:刻度尺、坐标纸、天平、厚薄均匀的匀质薄铝板、剪刀、铅笔、小石块。要求写出必要的步骤及表达式。
作业
教材P17动手动脑学物理的问题。板书设计
第四篇:《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教学设计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学会量简的使用方法,即用量简测量液体体积的办法,以及用量筒测不规则形状的物体体积的办法.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对正确使用天平、量筒能做到尽量周全. 2.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并且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尽量做到仔细、客观、认真,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是大有好处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用量筒测固体、液体的体积.
2.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液体的密度. 教学难点:用天平和量筒测物质的密度
教学方法:1.实验法:会通过实验,间接地利用公式测量物体.
2.观察法:用正确的方法给天平和量筒读数
教学准备:天平、砝码、量筒、水、铁块、铜块、铝块、细线、花岗岩、刻度尺、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密度的计算公式,如何用实验的方法测量?用什么仪器可以测量密度?
[生]可以先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然后用量简测出液体的体积,根据密度的公式,就可以求出物体的密度.
[师]回答得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具体学习一下测量物体的密度的方法.
二、新课教学
[师]今天,我们来动手做一个实验,测物体的密度.同学们先分组(三人一组).
[师]大家看自己的实验台上,有这样一些实验器材:天平一架,砝码一盒,量筒一只,烧杯中装有水、铁块、铜块、铝块各一个,另外
还有一根细线,一块花岗岩,一副三角板,刻度尺.
[师]今天我们重点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投影]
一、测铝块、铁块、铜块的密度.
二、测水的密度.
三、测不规则物体——花岗岩矿石的密度.
[师]根据我们上节课学习的知识,同学们会测吗?
[生]测三种金属圆柱体的密度分为几步:
(1)先用天平测出铜、铁、铝各自的质量.
(2)接下来测三个物体的体积.测体积时有两种办法:第一种办法如下图所示:
将物块竖直放置,然后如图所示,将其夹到中间,最后下面用尺子测量,即可得圆柱体的直径d,所以这个圆柱体的横截面积即可知道
.然后用刻度尺测量一下圆柱体的高,根据公式V=π()3即可得物块的体积.
以上是一种方法,另外还有第二种方法,即上节课讲过的,采用体积差的方法测它的体积:即先用量简量取一定量的水,记下示数V1,将物块全部浸入水中,再记下这时的示数V2.所以囱块的体积即为V2-V1.
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只要能够测出物质的质量即可得体积,最后还得用质量m除以体积V即可得到物质的密度.
[师]讲得非常好.下面提一个问题:能不能先测体积后测质量?
[生]这要看怎样测体积了,如果是采用第一种方法测体积,则先测体积还是先测质量都无所谓,如果是采用第二种方法测体积,则必须 先测质量,后测体积.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如果采用后一种方法测体积,则物块要沾上水,我们知道,天平在使用时是不能沾上水的,同时物块沾上水后质量有可能会变 大,因此应测质量后测体积,[师]总结得非常精彩.通过大家群策群力,我们已经找到了测铁块、铜块、铝块密度的方法.需要大家注意的是:在测量中.由于仪器、操作方法及操作人的因素影响,必定会产生一些误差.如何来减小这些误差呢?
[生]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改进测量工具、完善测量手段等,但我认为最有效.也是最容易办到的还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最有效.
[师]说得很好,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在我们的实验过程中是一种有效地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测几次好呢?
[生]三次为宜.
[师]对,咱们做本实验时三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有效地减小误差.
[生]今后的实验过程中是不是都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呢?
[师]对于一些产生数据的实验,最好是这样做,一些伟大的科学家正是从误差微小的变化中找到很多科学知识.
[师]接下来大家思考一下如何来测不规则物体(如花岗岩)的密度呢?
[生]基本上与测铜、铁、铝的方法一样,只不过在测岩石的体积时应采用浸入法,即第二种方法.因为岩石是不规则物体,用三角板和
直尺法测量时,由于形状不规则,所以很难测出它的体积,因此用第一种方法不合适.
[师]如何来测水的密度?
[生]测水的密度以及测液体的密度都要用量筒.
[师]具体如何来测呢?
[生]先测出一定量的水的体积,将水倒进量简中,观察示数.
[师]观察示数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呢?
[生]应使视线与液面的凹面相平,这样可以减小误差,如右图.
测出体积后,接下来测水的质量.由于测质量时水不能与天平相接触,因此应间接测水的质量.
[师]怎样测呢?
[生]可以先测一个空烧杯的质量M1,然后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2,那么水的质量M=M2-M1.这样水的质量和体 积已全部测出来了,二者一除即可得密度.
[师]大家想想还有没有别的办法.
[生]有.
[师]怎么测呢?
[生]可以把上面的烧杯换成量筒.
[师]换成量简?能不能具体说一下.
[生]取一只量筒,先测出它的质量M1,然后往量筒中装水,测出量筒和水的总质量M2.那么水的质量M=M2-M1同时,由量简中液面的示 数直接把水的体积读出来,两者相除即得水的密度.
[师]大家总结得很好.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己动手,测一下以下几种物质的密度.
(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教师巡回指导,不时指点学生遇到的问题)
参考实验数据:
ρ铁:7.9×103kg/m3
ρ铝:2.7×103kg/m3
ρ铜:8.9×103kg/m3
ρ花岗岩:2.6~2.8×103kg/m3
ρ水:1.0×103kg/m3
【本节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进行的实验综合了许多前面所学的知识,对于复习巩固前面学习的内容、了解物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有
很大帮助.测定物质的密度的方法不仅有这一种方法,今后还要深入地学习.密度知识在初中物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与我们后面学
到的许多知识都有联系.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这部分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五篇: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密度的测量
我们已经了解了密度的概念,学习了使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这节课我们要把所学的知识转变为动手能力,用天平和量简测量一下物质的密度.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探究实验,既是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深入地认识、了解、掌握密度概念的过程,也是突出新的理念实现学生由接受性向探究式学习根本转变的过程,因此对于实验活动的安排就非常重要.
本实验也是一个难度较大的实验,对刻度尺、量筒、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要进行复习,对于用天平测液体的质量要进行指导,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给予及时的纠正.
第一,上课(去实验室)前应将学生分好组,每小组按3个人为宜,各小组做完之后将结果与其他小组对比.
第二,按照科学的探究过程组织教学,实验探究按照设计方案进行.难点在于正确测出水的体积,关键是求出不同物质的单位体积的质量后进行分析、比较,得出结论.一是比较同种物质三次质量和体积的比是否相同.二是比较三种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是否相同,并进行交流与评价,重点在于得出什么结论,如何得出的,通过探究你有什么体会.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学会量简的使用方法,即用量简测量液体体积的办法,以及用量筒测不规则形状的物体体积的办法.
4.通过使用天平,加深对某些题目的理解.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对正确使用天平、量筒能做到尽量周全. 2.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并且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尽量做到仔细、客观、认真,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是大有好处的.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用量筒测固体、液体的体积.
2.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液体的密度. 教学难点
用天平和量筒测物质的密度. 教学方法
1.实验法:会通过实验,间接地利用公式测量物体. 2.观察法:用正确的方法给天平和量筒读数. 教具准备
天平、砝码、量筒、水、铁块、铜块、铝块、细线、花岗岩、刻度尺、三角板.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密度的计算公式,如何用实验的方法测量?用什么仪器可以测量密度?
[生]可以先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然后用量简测出液体的体积,根据密度的公式,就可以求出物体的密度.
[师]回答得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具体学习一下测量物体的密度的方法.
二、新课教学
[师]今天,我们来动手做一个实验,测物体的密度.同学们先分组(三人一组).
[师]大家看自己的实验台上,有这样一些实验器材:天平一架,砝码一盒,量筒一只,烧杯中装有水、铁块、铜块、铝块各一个,另外还有一根细线,一块花岗岩,一副三角板,刻度尺.
[师]今天我们重点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投影]
一、测铝块、铁块、铜块的密度.
二、测水的密度.
三、测不规则物体——花岗岩矿石的密度.
[师]根据我们上节课学习的知识,同学们会测吗? [生]测三种金属圆柱体的密度分为几步:(1)先用天平测出铜、铁、铝各自的质量.
(2)接下来测三个物体的体积. 即上节课讲过的,采用体积差的方法测它的体积:即先用量简量取一定量的水,记下示数V1,将物块全部浸入水中,再记下这时的示数V2.所以囱块的体积即为V2-V1.
[师]讲得非常好.下面提一个问题:能不能先测体积后测质量? [生]这要看怎样测体积了,如果是采用第一种方法测体积,则先测体积还是先测质量都无所谓,如果是采用第二种方法测体积,则必须先测质量,后测体积.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如果采用后一种方法测体积,则物块要沾上水,我们知道,天平在使用时是不能沾上水的,同时物块沾上水后质量有可能会变大,因此应测质量后测体积,[师]总结得非常精彩.通过大家群策群力,我们已经找到了测铁块、铜块、铝块密度的方法.需要大家注意的是:在测量中.由于仪器、操作方法及操作人的因素影响,必定会产生一些误差.如何来减小这些误差呢?
[生]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改进测量工具、完善测量手段等,但我认为最有效.也是最容易办到的还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最有效.
[师]说得很好,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在我们的实验过程中是一种有效地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测几次好呢? [生]三次为宜.
[师]对,咱们做本实验时三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有效地减小误差. [生]今后的实验过程中是不是都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呢? [师]对于一些产生数据的实验,最好是这样做,一些伟大的科学家正是从误差微小的变化中找到很多科学知识.
[师]接下来大家思考一下如何来测不规则物体(如花岗岩)的密度呢?
[生]基本上与测铜、铁、铝的方法一样,只不过在测岩石的体积时应采用浸入法,即第二种方法.因为岩石是不规则物体,用三角板和直尺法测量时,由于形状不规则,所以很难测出它的体积,因此用第一种方法不合适. [师]如何来测水的密度?
[生]测水的密度以及测液体的密度都要用量筒. [师]具体如何来测呢?
[生]先测出一定量的水的体积,将水倒进量简中,观察示数. [师]观察示数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呢?
[生]应使视线与液面的凹面相平,这样可以减小误差,如右图.
测出体积后,接下来测水的质量.由于测质量时水不能与天平相接触,因此应间接测水的质量. [师]怎样测呢?
[生]可以先测一个空烧杯的质量M1,然后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2,那么水的质量M=M2-M1.这样水的质量和体积已全部测出来了,二者一除即可得密度.
[师]大家想想还有没有别的办法. [生]有.
[师]怎么测呢?
[生]可以把上面的烧杯换成量筒. [师]换成量简?能不能具体说一下.
[生]取一只量筒,先测出它的质量M1,然后往量筒中装水,测出量筒和水的总质量M2.那么水的质量M=M2-M1同时,由量简中液面的示数直接把水的体积读出来,两者相除即得水的密度. [师]大家总结得很好.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己动手,测一下以下几种物质的密度.
(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教师巡回指导,不时指点学生遇到的问题)
参考实验数据:
ρ铁:7.9×103kg/m3 ρ铝:2.7×103kg/m3 ρ铜:8.9×103kg/m3
ρ花岗岩:2.6~2.8×103kg/m3 ρ水:1.0×103kg/m
3三、总结
这一节课我们进行的实验综合了许多前面所学的知识,对于复习巩固前面学习的内容、了解物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很大帮助.测定物质的密度的方法不仅有这一种方法,今后还要深入地学习.密度知识在初中物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与我们后面学到的许多知识都有联系.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这部分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四、动手动脑学物理
这两个问题都是属于综合性较强的问题,学生可以充分讨论.各抒己见,教师不要加任何限制.也许学生的观点不是完全正确,但要求说明理由,要让学生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参考结果]
1.导热性能好的,导电性能也强.全球的年产量越低,市场的价格越高. 2.(1)银和铜的导电性能好.在这两种金属中,铜更适合作导线,因为铜的年产量较高,价格也比银便宜得多.
(2)银的导热性能也很好.生活中常用的各种锅是用铁(钢)或铝做的,一般蒸锅用铝做的多,而炒锅一般用铁做.因为铝的导热性能比铁好得多,而铝的熔点不很高.若用铝做炒锅,一方面会使食品局部温度很高而变糊;另一方面炒菜时外焰的温度都较高,所以炒菜时宁用铁锅不用铝锅.(3)铝的密度最小.生活中用铝的地方很多,如门、窗框、器皿、锅、导线等.因为铝的密度小,轻便;导电和导热性能都不太差,同时它的产量较高,价格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