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鸟教学设计公开课使用
《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遂宁市安居第一高级中学
谭素芬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筛选信息,把握文章内容。
2、品味语言,学习多角度描写动物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用勾画、概括的方法来提炼信息,把握文章内容。
2、品读精彩语段,学习多角度描写的方法。
学习方法:默读感知法 评析欣赏法 合作探究法 总结提升法 助读资料:
梁实秋(1903—1987),原名梁治华,字实秋。中国著名的作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代表作《雅舍小品》、译著《莎士比亚全集》等。
1923年8月赴美留学,取得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26年回国后,先后任教于国立东南大学(东南大学前身)、国立青岛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前身)并任外文系主任。1949年到台湾,任台湾师范学院英语系教授。1987年11月3日病逝于台北,享年84岁。教学过程:
一、诗词导入,激兴趣
二、预习展示,显能力
1、作家简介。(师带着学生一起完成)
2、词语运用
本文有许多生动精彩的词语,可以选择课后读读写写中你喜欢或是认为重要的4个以上的词语,弄懂意思后连词成句,写一段通顺生动的话,并注意在你用上的词语下面加点。(50字以上)
3、展示朗读
4、选择你喜欢的段落朗读,并给大家说说你的初读印象。
三、出示目标,明方向
1、熟读课文,筛选信息,把握文章内容。
2、品味语言,学习多角度描写动物的方法。
四、感知内容,理情感
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2-6段写了哪四类鸟?
2、不同的鸟各有什么特征?给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概括内容,梳理文本的方法:学会抓文中的关键词句来概括)
五、细品语言,学描写
1、精读文章第3、4自然段,自选描写鸟鸣鸟形的精彩语句,美美的读一读,再思考这句话作者具体写了什么,用了怎样的方法,给你怎样的感受。(学法提示:可从词语的运用,修辞手法的巧妙,句式的灵活--长句短句结合,整句散句结合等方面入手。)①小组自主阅读,并在文中做好圈点批注,然后在组内进行小展示。②师引导学生用上比较、联想的方法品读精彩语句。
2、展示
六、当堂检测,固方法 通过大家的赏读品析,你发现梁实秋先生在描写山野林间的鸟儿时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方法呢?独立思考,写在学案上,再和同组的同学讨论,看哪一组总结得又快又全面。
七、回顾课堂,做总结
1、本节课学习内容--感知文意,学习写法。
2、学法盘点:
积累词语的方法--连词成句
概括内容的方法--抓文中的关键词句
赏析语句的方法--可从词语的运用,修辞的巧妙,句式的灵活等等方面。描写动物的方法……
2、同学们,地球是个大家庭,除了人类,我们身边还有许许多多小生命,大家是否关注过它们,关心过它们呢?请同学们静静的回想一下我们身边的那些小动物,选择你感兴趣的一种进行多角度描写,把学到的方法用在自己的写作实践中。
第二篇:《鸟的天堂》公开课教学设计
《鸟的天堂》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3篇)
《鸟的天堂》公开课教学设计1
一、揭题
二、整体感知
1、自由选读。
挑自认为最美丽或最生动的句子读给同桌听。
2、同桌互读
3、点评
师:学会观赏往往是进步的开头。
二、局部感悟
1、选择角色,朗读展现。
师:大榕树生气盎然,鸟儿们活力充足,选择树还是
鸟?”
选择“树”的同学齐读(7、8段)
选择“鸟儿”的同学齐读(12、13段)
2、“树”、“鸟”分组对话。
1)细读描写“树”、“鸟”的段落,找出描写各自特点的词
写在黑板上,允许同桌争论(可以是文中,也可自己想)。
2)梳理已呈现的词语
同学观看,自主上前修改或擦除重复词语。
3)选用、串连词语做第一人称介绍。
自由选择、组合预备——上讲台介绍
“树”:......“鸟”:......(争锋相对)
三、换位整合1、老师介入导向:“文中的树和鸟应当是什么关系?”
2、变换角色朗读。(观赏、体验)
1)分角色朗读。
2)谈体验
“这次读下来有什么新的收获,有什么想说的?”
同学谈体验。
师:相互观赏本身就是一种和谐
3、老师引读第13段。
“现在允许我也吐露一下心声”......四、拓展体验
1、假如你是小画眉,此时会有什么感受?
你可以像唱歌家那样唱一唱。
你可以像诗人那样读一读。
你可以像画家那样画一画。
可以组合、合作完成。
2、沟通共享
《画眉之歌》
诗、画
打油诗
诗歌......结束语(师):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鸟的天堂》公开课教学设计2
【教材内容】
《鸟的天堂》人教课标版四班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需两课时)。
【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闻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记叙了他和伴侣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详细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其次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宽敞清亮的河流,布满生气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现了一派漂亮动人的南国风完,表达了对大自然生命力的喜爱和赞美。
【学情分析】
本课语言美丽,层次清楚,无疑是一篇有利于训练同学朗读和熏陶情感的好文章。
【教学目标】
1、熟悉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绚烂、竹竿、白茫茫、规律、缝隙、照射、树梢、清寂”等词语,积累文中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爱的部分。
3、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漂亮风完,体会喜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领悟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理念】
1、同学是学习和进展的主体,老师是活动的主动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读为基础,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
2、依据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教学组织要引导同学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猎取基本的语文素养,并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使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的训练融为一体。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⑴
通过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物的对比,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⑵
通过朗读课文,了解大榕树的形状特点,熟悉大榕树的奇怪和漂亮。
2、教学难点:
通过反复朗读,理解重点句子,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课时支配】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板书:
天堂
提问:“天堂”用来比方什么?
2、板书:
鸟的提问:“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3、(出示鸟的天堂的图片)
看,鸟儿们飞啊,叫啊,它们生活得多么自由,多么愉快啊!这里就是鸟的天堂。今日,我们就跟随着我国的闻名作家巴金爷爷一起去观赏这鸟的天堂。
二、自同学字、新词,初读课文
1、生初读课文:
自同学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2、出示生字卡片:
检查生字把握状况。
3、指名分段读课文,边听边想:
到“鸟的天堂”去过几次?分别在什么时候?看到了什么?
4、汇报,沟通。
三、学习1~4自然段
1、自由朗读1~4自然段,边读边思索:
这几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和伴侣们划船出去玩。)
2、赏析好句:
“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这里把什么比做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指导朗读。
四、总结
“我们”一起出去游玩,这一次有没有看到“鸟的天堂”呢?“鸟的天堂”又是怎样的呢?下节课我们连续学习。
《鸟的天堂》公开课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地读写下列词语:订正、靠近、做巢、树梢、留恋、目不暇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加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培育同学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力量。
设计理念:
让同学“会学”是教学这节课的真正目的。依据教材和同学认知水平,主要向同学渗透自学的方法,让同学学会读书。通过同学的读读、想想、议议等活动,调动同学主动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同学学学问,更重要的是让同学学才智。
教学重点:
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舞同学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爱的方式表达感受。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
1、什么是天堂?(指名回答)
2、板书“鸟的天堂”鸟的天堂会是什么样子呢?
二、根据要求读书。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想想自己读了课文后感觉是什么?在旁边写上批注。
3、把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在有生字、词语的地方留意订正读法。
2、谈自己读的感受。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相互沟通。
四、简介本文及课文有关学问:
“鸟的天堂”实际是写什么呢?
“鸟的天堂”实际是指大约有500年树龄的一株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
五、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是怎么去“鸟的天堂”的?去了几次?每次去的时间有什么不同?第几次才真正见到“鸟的天堂”?
2、哪些句子最能表现的思想感情,用笔画下来。并说说表达了什么感情。
六、学习生字
1、指名读词读字。
2、指导书写难写的字。
3、抄写生字词语。
板书:
18、鸟的天堂
第一次:
大榕树
其次次:
鸟的天堂
其次课时
一、引入:
同学们,今日让我们一个个都变成欢乐的.鸟,一起来学习《鸟的天堂》。
这节课我们就从鸟的角度来感受“鸟的天堂”。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巴金先生去了几次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了什么?其次次看到了什么?
(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树,其次次看到了真正的“鸟的天堂”)
二、首先我们进入到真正的鸟的天堂,也就是你们的天堂去看一下:
1、自由读12-13自然段,看看这一部分写出了“鸟的天堂”什么特点?(活泼可爱、鸟多)
你是从哪些地方感悟到的?(自由发言)
2、当同学读到“目不暇接”一词时,问: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平常在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情境?
3、这一段主要应读出它的什么特点来呢?(喧闹)对,这就是它的动态美,这一段主要写出了鸟的天堂的动态,让我们一起来读出它的动态美。
(引导读“有的…有的…有的…”和“一只画眉鸟…那歌声真好听…”读出鸟的可爱;引导读“处处都是鸟声,处处都是鸟影”和“眼睛目不暇接…”读出鸟的多。)
4、同学读完后问:这一只小鸟在兴奋地叫着,它可能在说什么呢?假如你就是这只小鸟,你为什么会喜爱这个地方呢?让我们将自己的视角往小鸟生活的环境——大榕树身上聚集。
三、学习第一部分:(课文7-8自然段的内容)
1、自由读这部分,找出小鸟会喜爱这个地方的理由。(在7-8自然段有关句子旁边写上批注)。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争论沟通,小鸟为什么会喜爱这个地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班级沟通。(树大、美)
A、当同学讲到树大、美的特点时,出示挂图关心同学理解。
B、引导理解“不计其数”和“卧”字。
C、你还有哪些不能理解的地方吗?说出来争论争论。
D、假如你没有,那老师想提出一个问题,出示:“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抖动。”我不明白“新的生命在抖动”指的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呢?
1)、同学争论;(联系上下文理解。缘由可能是:①树叶多,小鸟扑翅膀时动;②“榕树正在茂密的时期,似乎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现给我们看。”③有风吹过。)
2)、沟通并说明理由。
E、这么美,这么大的树!我们怎么才能用读来表现出树的这些特点呢?
指名读7-8自然段。评价:读得怎么样?想不想听老师读。
老师读,读得怎样?读第12-13自然段时我们要求读出鸟的天堂的动态美,这两个自然段应当怎样读呢?(读出它的静态美)
齐读。
四、简介本文及课文有关学问:
五、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六、学习生字
第三篇:《鸟啼》公开课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一个课时很难完成。讲了第一部分的描写,讲了第二部分的第12~15段,而第9~11段其实是对第一部分描写的进一步阐发,用了象征手法,语意比较隐晦,也比较难懂。我让学生自由朗读这一部分,自己讲讲对感悟较深的句子的理解,或自己提问,而这一环节是放到最后的,时间完全不够,而这一部分又很重要,既能进一步理解鸟啼的含义,又能更好地解释下文“生与死”这个问题。所以在课堂设计上是否能把这一环节提前,由这一环节的体悟引申出劳伦斯对生与死问题的思考,结合12~15段,再呈现劳伦斯对生与死问题的思考结果。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鸟啼”的象征意义,理解其给人的启示。
过程和方法:
1、通过文本解读,学会分析“鸟啼”的启示;
2、通过活动体验,培养珍爱生命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丰富情感体验,深化热爱生命的情怀;
2、体会劳伦斯对生与死的思考。
教学重、难点:
1.分析“鸟啼”的启示;
2.对“生命”与“死亡”的思考。
教学方法:
引导阅读 启发探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
播放鸟啼声,同学们,这是什么声音?(鸟啼声)
鸟啼啼鸣在我们的耳边,也啼鸣在古典诗词里,同学们可以想到哪些诗句?(……)
那么,鸟啼声也啼啭在英国作家劳伦斯的心中。今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聆听鸟啼……
(投影:题目)(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见学案)
三、文本研习
1.(投影:第1题)鸟啼的描写
(1)快速阅读课文,找段落
(2)齐读这些段落(提示学生:特别关注直接描写鸟啼的句子)
(3)让学生读出找到的句子,并说出修饰语。
(4)投影第一类、第二类,让学生观察鸟啼声音的变化。
第一类 缓慢、笨拙、吃力、微弱、隐约、含糊、时断时续
第二类 清越、明快、悦耳、清明、生动、轻柔、欢快
鸟啼的变化: 弱-----强,少-----多,含糊-----悦耳
2.(投影:第二题)看鸟啼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出现的?
由学生找,比如:风、温暖、慰藉、太阳、当大地还散落着厚厚的一层鸟的尸体、当大地仍在束缚中时、冬天离去了,一个新的春天的世界、在这么长的严酷之后、冰消雪化之后、第八节……(第一节的内容,灵活机动)
问:这么多描写环境的句子,大家可看出是什么季节呢?
明确:春或冬去春来等
问:刚才我们感受到冬天充满了死亡的气息,那么春天是怎样呢?(灵活提问)
明确:充满生机、富有力量……
问:课文哪些段落具体表现了春天的力量?
明确:9-11(注重朗读指导)
3.(1)春天的力量如此强大,冬天也无法抑制,那么劳伦斯仅仅写的是季节吗?
(投影:背景资料)
(2)了解了背景,你觉得仅仅写的是季节吗?
明确:冬天是死亡的象征,春天是活力、生命、希望的象征(教者灵活表达)
问:那么鸟啼象征什么呢?
明确:新生命的象征。
(3)回归课文,问:课文中哪些地方的描写暗示了这一背景?
4.那么劳伦斯希望我们如何面对死亡呢?他有怎样的生死观呢?(12-15节)
明确:生命和死亡全不相容
不能追随死亡。死去的,就让它死去
向死而生(板书)
四、拓展延伸
在我们的了解中,有多少熟悉的人与物,他们也正确地对待生与死,请同学们说说
五、课堂总结
1.播放图片。配乐《命运》
2.结语
参考:同学们,无论是那些名人,还是这些普通人,他们的生命都因磨难而越发显得顽强,因直面死亡而越发显得伟大。你们在生命的河流中也有可能遭遇坎坷,希望你们也能像他们一样,像劳伦斯笔下的鸟啼一样向死而生!
附板书
鸟啼
劳伦斯
(向)
鸟尸 死
(而)
鸟啼 生
第四篇:鸟教学设计
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阐明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
(2)概述鸟类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在探究“鸟类适于飞行生活的特点”活动中,培养获取新知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表达交流能力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树立爱护鸟类,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的意识。【教学重点】(1)观察和探究“鸟适于飞行生活的特点”,使学生能阐明鸟适于飞行生活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功能特征。
(2)通过学习,概述鸟类的主要特征。【教学难点】理解双重呼吸的概念和意义。
【课前准备】活体家鸽,家鸽骨骼标本,家兔骨骼标本,解剖盘,骨剪,鸡骨,各种图文资料,视频。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及资料分析法。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风筝又名纸鸢,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风筝的最初创作灵感来自哪种动物?(生答)--------------从学生熟知的风筝说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一、多种多样的鸟类
1.展示自然界中各种不同的鸟类。让学生了解鸟类的多样性。
2.从速度、高度和航程三个方面展示鸟类高超的飞行技能。质疑:鸟儿为什么会有如此高超的飞行技能?它有哪些特点是适于飞行的呢?引发学生的思考,在学生回答后归纳总结:鸟类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生理功能都有适于飞行生活的特点。
二、探究“鸟类适于飞行生活的特点”
(一)外部形态 观察对比:鸟类的体型与鱼、飞机和赛车有何共同特点?这样的体型有何意义?从学生学习的脊椎动物----鱼,以及熟知的飞机、赛车中寻找解决疑难的关键,并总结出共同点:流线型的体型利用减小运动的阻力。观察讨论:
1.将鸟的翅膀轻轻展开,观察伸展的翼呈什么形状?翼在飞行过程中有何意义? 2.观察翼上的羽毛与身体其它部位的羽毛有何不同?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 遵循能用活体不用模型的原则,让学生在观察活体家鸽过程中,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知识,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3.学生通过交流表达,得出:鸟类的外部形态与飞行生活是相适应的。
师:如果给你们的双臂缚上一对翅膀,你们能像鸟儿一样飞行吗?(生:不能)这是什么原因呢?引入下一探究主题
(二)内部结构(1)肌肉特点
生活体验回顾:吃烤鸡时,哪部分的肌肉最发达? 进一步体验探究:手摸家鸽的胸部肌肉和腿部肌肉,感受哪个部位的肌肉更发达?
用生活实例引入探究,更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用手摸的方法有利于获得直接经验,加深知识的理解。最后学生能得出:胸肌更为发达。师质疑:“为什么同为鸟类,鸡的腿部肌肉发达,而家鸽的胸部肌肉发达?”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运动方式不同,与功能有关。教师适时总结:生物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这也是本节课要探究的重点。(2)骨骼特点
引导学生运动多种方式探究
对比观察:家兔的骨骼和家鸽的骨骼,得出鸟类的骨骼:轻、薄。动手实践:用骨剪剪断鸡的长骨,得出鸟类的骨骼:长骨中空。归纳总结:鸟类的骨骼特点利于减轻体重,适于飞行。
通过模型及实物,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实践探究中获取知识,感受鸟类的内部构造特点。从而得出结论:鸟类的内部构造也是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
(三)生理功能
知识回顾:呼吸作用的表达式-----------------让学生学会运用旧知识解决新知识,运用已有概念构建新知,完善头脑中的知识体系。提升知识构建的能力。1.消化系统
自主学习:消化系统的组成。
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运用书本知识的自学能力。
教师点拨:容易错的两个字------角质喙的喙,嗉囊的嗉。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角色对话,消化系统的作用
运用鸟儿的对话,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取知识,增强知识的趣味性,活跃了课堂气氛的同时也缓解了学生学习中的疲劳状态,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2.呼吸系统
小组合作讨论:1.肺和气囊有什么作用?2.这样的呼吸方式有何意义? 学生通过书本整体感知双重呼吸的概念和意义。
师生通过图片具体分析双重呼吸的过程和意义,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微视频展示,将抽象的东西运用直观的形象完整展现,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概括,也是一种巩固加深的手段,有利于难点的突破。
在一系列的学习过程中总结出:鸟类的生理功能也是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
(四)与飞行有关的其他特点
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构建生物体是一个统一整体的理念。
三、概括鸟类的主要特征
学生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下,自主概括出鸟类的主要特征。教师加以总结: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呼吸。特别指出:并不是鸟的所有特征都是适于飞行的。
四、盘点收获,归纳整理。
让学生在对照屏幕知识提纲的基础上,自己说出鸟类适于飞行生活的特点。构建整体的知识框架。
五、激情闯关、乘胜追击。从易到难的设计部分检测题,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做有效的反馈。查漏补缺。也便于教师的今后教学。
六、布置作业。
《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鸟》
教学设计
孙立岩
平度市西关中学
第五篇:鸟教学设计
《鸟》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孩子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礼物,看,他们来了。它们就是漂亮的小鸟,鸟类与人类,自古以来就是亲密的朋友,有一位大诗人也非常喜欢鸟,早在一千多年前他就这曾写下一首题为鸟的诗,这位诗人就是白居易,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位大诗人吧(课件)
二.、学习新课
下面我们就共同来学习《鸟》这首诗,请听老师给大家读一遍这首诗(读诗)。
1.诗人写这首诗是想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先来看这两句话“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这句话中有两个字宝宝,它们迫不及待地想和你们见面呢!
(1)第一个字是“莫”我们来看字理图,像太阳落入草木丛中,表示日落时分,夜晚快要来临,有“日落”、“太阳已尽”之义,后来引申为“无”、“没有”之义,又用做副词,意思就是“不”、“不要”。(2)第二个字宝宝就是“巢”,看,在一棵大树上,有一个鸟窝,窝里住着几只雏鸟,鸟妈妈正飞回来给小鸟们喂食,多么温馨的画面呀!根据这个画面,古人发明了巢这个字,最后经过演变,就形成了今天这个巢字,所以这个巢就是小鸟的家。
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劝你不要打枝头的小鸟,它的孩子正在巢等待着母亲归来。过渡:瞧!这些羽翼还未丰满的小鸟们,正张着嘴巴痴痴地等待着妈妈觅食归来,如果小鸟的妈妈出去觅食回不来了,这些小鸟就会被饿死,他们多可怜呀,所以我们要保护小鸟,其实小鸟跟我们人类一样,它们也有生命,也有骨肉亲情,诗人也跟我们有同样的感受,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2.“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道:说;
微:微贱、低微; 一般:一样、同样;
骨肉:像我们人一样的骨头和血肉;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谁说这些小生命微贱,它们和人有着一样的骨肉、一样的皮毛,这里的骨肉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骨肉亲情。我们和妈妈有骨肉亲情,鸟妈妈和它的孩子们也有着骨肉亲情啊,所以诗的最后两句劝我们不要打枝头上的小鸟,它的孩子正在巢中等待着母亲的归来,这也正是这首诗所要告诉我们的(课件示标语)“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这句话现在已成为人们爱护鸟类的标语。三.总结:
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美丽的大自然是鸟儿的家园,它应该跟我们共享一片蓝天,而不应该成为人类餐桌上的美味,也不该成为人们笼中的观赏物,让我们行动起来,共同去“保护鸟类,热爱自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