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食用菌学教学设计 (

时间:2019-05-12 23:15: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4、食用菌学教学设计 (》,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4、食用菌学教学设计 (》。

第一篇:4、食用菌学教学设计 (

科目: 科学 年级:六 教学设计 :崔万美 审核: 刘春美 时间:2014.9 编号: 4

4《食用菌》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用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事物,提出自己的新思路,培养创新精神。2.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体验合作交流的乐趣;能体会到科学是在不断发展的。3.了解食用菌的种类;通过观察知道蘑菇的结构特点。

【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知道蘑菇的结构特点。【教学准备】学案、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2分)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谈话导入

过渡语:你认识那些食用菌?你了解有关食用菌的哪些知识? 板书课题: 4.食用菌

(二)出示学习目标(课件展示)

过渡语:为了能更好的完成这节课的目标,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看一下我们的自学指导:

二、先学环节(15分)

(一)自学指导

自主探究课本10-11页内容,边看边思考下列问题,并在书上划出答案。思考:

1.夏秋季节在什么地方容易采集到蘑菇? 2.蘑菇包括哪几部分?蘑菇有什么样的生活习性? 3.你认识那些食用菌?你是怎样认识的它们的? 4.如何识别有毒蘑菇? 要求:

1.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自学指导中的问题。

2.小组内交流自学指导中问题,将小组困惑记录下来准备小组交流。3.老师指定小组成员回答问题,其他同学点评、补充、反馈。

(二)自学检测

学生回答自学指导中问题,其他同学点评、补充、反馈。

(三)我们小组的困惑

三、后教环节(10分)

(一)师生交流探讨

师根据检测题和困惑适当点拨。

1.蘑菇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采摘蘑菇时,不能 用手直接采摘,要用 镊子 夹取。科目: 科学 年级:六 教学设计 :崔万美 审核: 刘春美 时间:2014.9 编号: 4

2.识别毒蘑菇的方法:一看颜色,二看形状,三看分泌物,四闻气味。

(二)合作探究

把成熟的蘑菇放在白纸上,轻轻一敲,你有什么发现?(会掉落“孢子”,也就是蘑菇的种子,呈深褐色。如果是伞形的蘑菇,你会看到一个像车轮一样的痕迹。)要求:

1.认真观察,作好记录

2.小组互评选出最佳观察小组,准备全班汇报交流。过渡语:下面我们检测一下同学们对这节课的掌握情况。

四.训练环节(10分)

1.填一填

(1)蘑菇是依靠地下部分的 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 进行腐生生活的。(2)蘑菇生活在 的环境中,采摘蘑菇时,不能 直接采摘,要用 夹取。

(3)蘑菇包括、、、地下菌丝五部分。2.答一答

如何识别毒蘑菇?

【板书设计】

4.食 用 菌

结构: 菌盖 菌褶 菌柄 菌丝 地下菌丝

习性: 腐生生活

识别: 三看 一闻

【教学反思】

第二篇:青岛版《食用菌》教学设计

《食用菌》教案

沙沟镇茶棚小学

韩青松

教材分析

《食用菌》是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微小的生物”中的一课。

本课是按照“探究蘑菇的生长环境,观察蘑菇的生长环境——交流有关食用菌的资料——了解蘑菇的繁殖特点,识别有毒蘑菇”的思路编写的。这是在学生对真菌世界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调查、搜集和整理资料以及观察、实验等探究性学习,不断扩大对生命多样性的认识,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使他们体验科学的过程和方法,为他们后续的科学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重点:了解食用菌的种类,能通过观察知道蘑菇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课堂环境下蘑菇等菌类实物资源的局限性,使学生从感官上对食用菌进行观察与了解受到限制。

教学重点和难点突破措施:重点是进行充分、有效的课前准备。一是要学生尽量利用好身边资源,从市场等地方搜集种类尽可能多的食用菌;二是教学中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的丰富性,突破课堂活动中观察类资源的局限性,从多角度、多场景中进行观察认知;三是在教学形式上,以活动为主线,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达成课堂教学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等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①能通过实物、互联网资源及其它信息源,认识更多的食用菌。②能通过实物观察、互联网资源,知道蘑菇的结构特点。2.过程方法目标:

①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食用菌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所观察事物的基本形态特征。

②亲身经历科学调查、观察、查阅和整理资源等科学探究的过程。③能对网络信息、其它信息源的信息进行有效获取与加工,进而建构知识。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能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体会到与人合作的愉快。②学会分享、欣赏他人的研究成果。③乐于从事科学探究活动。教学方法 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以活动为主线”的原则,本课教学方法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为主,并辅助以讲授法、谈话、讨论法。

此外,在每个活动环节,充分发挥互联网搜索的大信息量、即时查寻、媒体形式多样等优势,让信息技术在课堂活动中的技术支持作用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

教学准备: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活动准备:师生利用“百度搜索”、图书查阅等形式搜集尽可能丰富的教学资料;收集平菇等一种或几种食用菌,准备放大镜和镊子等观察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之前,同学们已经通过访问、上网等方式了解到一些有关食用菌方面的知识,今天我们共同来梳理一下同学们搜集到的资料。

二、探究过程

1、活动准备

以小组为单位摆放、整理搜集到的资料。在此过程中,教师给予指导。每个同学在整理资料的同时,回答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

设计意图:本课必须依靠充分的课前准备活动。课前准备活动是否充分、有效直接决定本课的重点、难点是否能够得以突破。同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准备习惯,可以有效促进知识的生成。

2、组织交流

教师组织各小组进行汇报交流。

交流主要内容:蘑菇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生存? 学生:(1)下雨后的粪堆旁边(2)下雨后的草丛中

(3)在腐败的木头上泼上水后也能长出不少伞状的蘑菇(4)长期遮阴的地方容易长出蘑菇 „ „

教师出示课件,向学生呈现真实的蘑菇生长环境。

小结:蘑菇生长在潮湿、阴凉的地方。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提前搜集整理资料,将零散的信息经过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梳理,使学生对蘑菇的生长环境有较为明确的认识。

3、组织观察,认识蘑菇的结构,认识蘑菇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引导学生先观察蘑菇的外部结构,然后观察蘑菇各部分的特点及内部结构。(特别注意:最好不要用手直接接触蘑菇,特别是从野外采到的蘑菇。观察完毕,必须要洗手。)

学生利用放大镜观察准备好的几种蘑菇。

学生讨论交流一段时间后,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观察结果。生:蘑菇的上面长着盖。下面长着长长的柄。在盖的下面长有很多褶。

有的盖是圆的,有的盖是半圆形的。„ „

教师指导学生将菌柄用镊子剥开,观察菌柄内部结构,并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观察结果。生:撕开后,能看到很多丝状的东西。顺着撕开比较容易。„ „

教师:大家看到的菌柄中的丝状物就是菌丝,顺着菌丝就能很容易的把蘑菇剥开。请同 学们交流并总结蘑菇的结构特点。

生:蘑菇上面长着盖、下面有柄、里面长着菌丝。„ „

教师通过课件呈现蘑菇外部结构。

教师小结:成熟的蘑菇包括菌盖、菌褶、菌柄、菌丝以及地下菌丝。教师提出问题:蘑菇是靠哪个部分吸收养料进而生长的? 生:菌柄。菌丝。地下菌丝。„ „

教师小结:蘑菇是依靠地下部分的菌丝吸收水分和有机物进行生活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借助于简单工具,学生对常见的、容易收集到的几种食用菌进行观察,借助于课本资料及教师提供的课件图片,认识并说出蘑菇的外部结构名称。从感性认识过度到对蘑菇的一般性结构特点的认识,以此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4、指导学生了解蘑菇的繁殖方式

教师指导学生将采集到的成熟的蘑菇放在白纸上,轻轻敲一敲,有什么发现?(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口鼻尽量远离白纸,以防蘑菇孢子吸入口鼻)学生:有很多微小的颗粒落到纸上。很小,必须用放大镜看。„ „

教师:它像不像植物的种子? 学生:像。

教师:这就是孢子,蘑菇依靠孢子进行繁殖。还可以利用菌丝进行繁殖,就像有的植物既能用种子繁殖,也能用植物体的其它部位繁殖一样。

用多媒体展示蘑菇的孢子生殖过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由动手实验观察,通过课前查阅互联网,更进一步了解蘑菇的特点——蘑菇是靠“孢子”繁殖的。

5、指导学生识别有毒蘑菇。

教师提问:我们今天学习的课题是《食用菌》,是不是所有的蘑菇都可以叫做食用菌呢? 生:不能。教师:请举例说明。

生:在粪堆旁边长出来的蘑菇脏,不能吃。不是买来的蘑菇不能吃。不能随便从野外采集蘑菇。„ „

教师告诉学生,食用菌顾名思义是能够食用的真菌,能不能食用和它生长的地方以及是否购买和从何地采集没有很大的关系。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几种有毒蘑菇的图片,教给学生识别有毒蘑菇的方法。

白毒鹅膏菌

白黄粘盖牛肝菌

大鹿花菌

毒鹅膏菌

粪锈伞

毛头鬼伞

教师让学生观察以上图片,结合课本资料卡教授给学生辨别有毒蘑菇的方法。

一看颜色

有毒蘑菇颜色鲜艳,有红、绿、黑、青紫等颜色,特别是紫色的往往有剧毒,采摘后易变色。二看形状

无毒蘑菇的菌盖较平,伞面平滑,有毒蘑菇菌盖中央呈凸状,形状怪异,菌盖厚实,菌柄上有菌轮,柄细长或粗长,易折断。

三看分泌物

将采摘的新鲜野蘑菇撕断菌柄,无毒的分泌物清亮如水(个别为白色),菌面撕断后不变色;有毒的分泌物稠浓,呈赤褐色,撕断后在空气中易变色。

四闻气味

无毒蘑菇有特殊香味,有毒蘑菇有怪味,如辛辣、酸涩、恶腥等味。

设计意图:利用资料卡,结合实景画面科学明了的优势,进一步增长学生识别有毒蘑菇的知识和经验。

6、认识各种各样的食用菌

在学生进行实物观察之后,教师给学生展示蘑菇的图片资料,丰富学生的观察内容,拓展学生视野。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部分食用菌图片,让学生抢答,说出名称。双胞蘑菇

香菇

金针菇

平菇

羊肚菌

蒙古口蘑

设计意图:利用多幅彩图,让学生充分感受每种常用食用菌的外表形态,体验食用菌的丰富多彩,了解食用菌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学生抢答,实现师生间基于信息的交流互动。

7、课堂小结: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蘑菇的结构特点、繁殖方式、识别有毒蘑菇的方法及很多的食用菌,在今后的生活中要灵活运用学习到的知识。

三、拓展活动

拓展活动一:到菇农家里采访,了解蘑菇生长所需要的条件,试着学习养殖少量蘑菇。(教师要教育学生尊重菇农,根据菇农要求进行采访和学习)

拓展活动二:在雨后寻找蘑菇,有条件的可以拍下照片(附以说明,如名称、采集地、采集时间、环境条件等)或进行脱水后制成标本。(教师要教育学生注意安全,防止引起中毒及其他不安全事件)

设计意图:学校所在地是农村,有农民利用玉米芯进行平菇养殖。其中有的学生家里就有平菇、香菇、金针菇等养殖项目。学生可利用以上条件,进一步了解食用菌的生长、繁殖条件,以此锻炼学生的观察、交流和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经历一次科学探究的过程。

教学反思

1.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

本节课的每一教学环节都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表现机会、自主的参与和充足的活动时间。关注到每个学生个体,交流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个学生参与的机会,关注了学生的理解与体验。开展活动时,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只做引导者,充分发挥体现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2.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活动支持,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在本节课中,多媒体的应用,对于概念建构,对于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认识水平,对于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加工能力,培养学生利用信息开展思考、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效应明显。

作为一节科学课,课堂上面对现实的资源相对较少,本节课教师和学生充分运用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弥补了这一不足和局限,有利于教材内容之外的拓展,有利用学生利用信息资源进行知识构建和能力训练。

3.课堂以“活动为主线”,让学生在活动中完成学习任务。

整节课,学生都在“动”,都在“做中学”,在观察实验、交流汇报、知识拓展等形式中学习,在自主、互助、合作的方式中完成学习任务。没有死记硬背的知识灌输,完全是在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开展的一种更重视动手实践的学习活动。

4.联系生活经验,思路明了,教学设计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本课是按照“探究蘑菇的生长环境,观察蘑菇的生长环境——交流有关食用菌的资料——了解蘑菇的繁殖特点,识别有毒蘑菇”的思路编写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局限于课本内容,及时关注知识点的总结、归纳、梳理,让学生面对一个个实际问题,在强大的信息源中构建知识网络,便于学生认知和理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当然,本节课还存在着有待研究的地方。一是受时间关系,对学生知识的拓展做得不够,信息内容的筛选有待注意;二是互联网应用手段的作为科学课的有效补充,在处理实验与拓展性资源时,时间分配上尚需进一步探索。12

第三篇:讲稿-13食用菌病害4

第四节 食用菌虫害

一、常见食用菌害虫简介

由于食用菌从培养基的配制到菇体的形成都是在充满营养的基质内和适温的环境中完成的。而这些营养丰富的基质和环境条件也成为多种害虫生活和杂菌生长的优良场所。据统计为害食用菌的害虫有10多种。其中为害严重的种类有6种,即:菇蚊、蚤蝇、螨虫、跳虫、线虫、瘿蚊等种类。这些害虫既是腐生生活又是寄生生活。它们能在食用菌的培养基内取食培养基。随着菌丝的繁殖和菇体的形成,害虫又取食菌丝和菇体,成为食用菌的终身害虫。菇体被害后,引起斑点、孔洞、缺刻、畸形、变色等症状。这些害虫个体微小,体色较深、不善活动、隐蔽性强,在培养料中不易观察到,咬食菌丝体及子实体,降低商品价值,导致减产或绝产;是传播杂菌的媒介。但一旦暴发,药剂难以及时控制,对产量和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

食用菌害虫种类很多,生活习性较复杂。

(一)昆虫类害虫

危害食用菌的昆虫主要是双翅目、鳞翅目、鞘翅目和等翅目中的一些害虫,其中以双翅目害虫种类多,数量大,寄主广泛,危害最为严重;双翅目害虫主要集中于菌蚊科、眼蕈蚊科、瘿蚊科和粪蚊科等。

1、蚊类(别名菇蝇、菇蛆)

危害平菇、凤尾菇、双孢蘑菇、草菇、木耳、银耳、香菇、猴头菇等多种食用菌。幼虫多呈乳白或灰白色,似蛆,头黑色。咬食菌丝体,还可从子实体基部钻蛀,并伴有难闻腥臭味;成虫似蚊,飞行强,产卵,传播杂菌,不直接危害子实体。趋光、湿、糖。危害蘑菇的菌蚊有10多种,以闽菇迟眼菌蚊(眼菌蚊)、小菌蚊较为常见。

眼菌蚊(Sciarids sp),又称洒眼菌蚊,及小黑蚊子,白蛆,属双翅目,蚊类昆虫。形态识别:成虫体小,长2~3毫米,褐色或灰褐色(见图1),有一对膜质前翅和一对特化为平衡的后翅,复眼发达,顶部尖,在头顶延伸并左右相接,形成眼桥,触角丝状,16节,雌虫腹未尖细,雄虫外生殖器呈一对铗状。卵圆形,白色透明至乳白色,单生或成堆生,产于低洼潮湿处。幼虫,细长6~7毫米,白色透明至乳白色头黑色(见图2),骨质化,咀嚼式器发达。蛹,黄褐色裸蛹。

生物学特征:眼菌蚊生活史从卵→幼虫→蛹→成虫,成虫雌,雄交配,繁殖了第二代,该虫适宜生长温度为20℃,温度25℃~30℃,繁殖一代为17天左右,10℃以下活动能力下降,幼虫停食不活动。成虫活泼善飞,有趋光性,对蘑菇,平菇,金针菇有很强趋性。

图1眼菌蚊的成虫

图2眼菌蚊的幼虫

2、蝇类

⑴ 形态:卵长椭圆形,白色至淡黄色,幼虫为蛆形,白色,头尖尾钝,无足,初期幼虫白色,透明,无明显头部(见图3)。成虫淡褐色或黑色,老熟幼虫体黄色,长7~10mm,尾部有两个肉质突起,比菇蚊健壮,触角很短,似苍蝇(见图4)。蛹为长椭圆形,深褐色,长3~4mm。成虫淡黄色,触角3节,触角芒状,复眼红色,体长3~4mm,展翅7~9mm。成虫具有趋光性,对糖醋也有趋性,营腐生,食性杂。总世代为12~16d。特性与菇蚊相近。主要有黑腹果蝇、菇蝇、菌蝇等。

⑵ 危害:果蝇危害所有的食用菌。幼虫取食子实体,钻蛀子实体形成蛀食隧道,受害后变红褐色。

图3菇蝇的卵及幼虫

图4菇蝇的成虫

3、螨类(菌虱)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蜱螨目,危害各种蘑菇、黑木耳等。⑴ 形态:体形微小(一般仅0.2~0.6mm),常为圆形或卵圆形,一般为四个体段构成,即颚体段、前肢体段、后肢体段、末体段。口器分为刺吸式和咀嚼式两类。爬行慢,因个体小,分散时看不见,聚集时呈白粉或浅红粉状,趋温暖潮湿环境及肉香味。取食菌丝体及子实体,造成菌丝不萌发或萌发后出现退菌现象,使培养料变黑腐烂。螨类种类繁多,常见的是粉螨与蒲螨。蒲螨微小,长圆或椭圆形,淡褐色,体毛较短(见图5)。粉螨比蒲螨大,圆形,白色,体壁有若干长毛(见图6)。与昆虫主要区别是无触角、无翅、无复眼,体只分为头和腹

两个部分,有4对足,其足由6节组成。

⑵ 危害:螨类主要以若螨或成螨危害菌丝,将菌丝咬断而食,也会将子实体蛀食成空洞,菇体色泽转为褐色或失去光泽,有的被害组织部位出现褐色病斑。危害菌种时稍不注意,会造成毁灭性灾害。

图5蒲螨

图6粉螨

4、跳虫(烟灰虫)

无翅低等小昆虫,似跳蚤(见图7),能爬善跳,聚集时似烟灰,趋阴暗潮湿,不怕水。常见的有紫跳虫、角跳虫、黑角跳虫、黑扁跳虫等。

图7 跳虫

5、伪步行虫:俗名为黑壳子虫、鱼儿虫,属鞘翅目,伪步行虫科。

⑴ 形态特征:成虫体黑色,具金属光泽,椭圆形,长约1厘米,胸足跗节5-3-4-5。

幼虫长约2厘米,形状像小鱼,故称鱼儿虫,此害虫数量多,危害重。

⑵生活史及习性:一年发生2代,以成虫越冬,第二年4月中旬成虫开始活动。白天一般躲在耳袋的下面3~5头群集在一起,多数达10头以上.夜间外出活动。成虫啃食木耳外表。4月下旬出现幼虫,幼虫危害耳片、耳根,也可钻迸接种孔内危害耳芽。受害后的耳根不能长耳。此虫可随木耳带进仓库,在仓库内继续危害干木耳。食量大,粪便多,粪便黑揭色呈绒线状。此虫在南方发生较多,危害严重。

6、蛀技虫:属鳞翅目害虫。

⑴ 形态特征:成虫灰褐色,体长7.2~10.4毫米,后翅有不规则的黑斑。幼虫体长15毫米,头部浅红色或深黄色,腹部各节白色,上有黄色毛,排列不整齐。

⑵生活史及习性:一年发生l代,以幼虫结长椭圆形茧越冬。茧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从开口处伸出头取食,食后缩回茧内休息。当气温降至10℃~12℃时,茧中的幼虫基本停止取食,吐丝将茧口封闭,进入越冬休眠状态。直至第二年温度逐渐上升到I2℃以上时,幼虫又咬破茧的一端外出活动,继续取食危害。幼虫排粪量多,粪呈灰白色或淡黄色颗粒状,聚集在一块。

7、蓟马:属缨翅目害虫。

⑴ 形态特征:成虫黑色,体细小而扁来。复眼突出,前后翅膜质,均为狭长形,边缘生很长的缨毛。刺吸式口器。若虫(渐变态)似线,桔黄色或红色,体长0.2cm左右。

⑵生活习性:黑木耳进入生长季节就能见到成虫、若虫。若虫从耳基钻入耳内危害,吸取耳片汁液。耳片被害后易萎缩、腐烂,严重时失去商品性和食用价值,并造成流耳。该虫在湿度大和杂草丛生的地方发生较多,尤其是夏季高温高湿季节严重。

8、蠼螋:属于革翅目的害虫

⑴ 形态特征:身体长形,头扁宽,咀嚼式口器,前胸背板大。前翅短,角质,后翅膜质半圆形,除翅尖外,其余全部隐藏在前翅下。足3对,相似,腹部11节,第一腹板消失,第十一极小,故可见到10节,腹部末端具有硬化的铗状尾须1对。不完全变态,幼虫与成虫相似,幼虫2龄时出现翅芽。

⑵生活习性:生活在石头下、树皮下肥料堆和阴暗潮湿的地方。夜间出来活动,食性比较复杂,可在菌丝体内危害菌丝,是代用料栽培是最主要的害虫,可危害多种食用菌。

9、红肩虎天牛:属于鞘翅目,天牛科。

⑴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3.0~17.5mm宽4.0~5.0mm.。触角长度为体长的1/4~2/3,肩部红褐色。鞘翅上有4道近乎等距离的黄色绒毛斑,第一道 椭圆,第二三道条状,最后一道卵形。

⑵生活习性:一年发生1代,以蛹越冬。次年平均气温15℃以上持续20天进入羽化期,卵期8~10天,5月至6月初为幼虫孵化盛期。幼虫危害性。

10、四斑丽甲:属于鞘翅目害虫。

⑴ 形态特征:成虫黑色,体长13 mm左右,鞘翅上有四个黄斑点,胸足腹节(腿节)红色。幼虫褐色,体长5 mm ~10 mm,宽2 mm~4 mm,体扁,边生肉刺12对(4对黄8对褐色),肉刺上边生细毛。

⑵生活习性:成虫多在栽培袋的下方活动,有时钻入袋内,幼虫啃食木耳的菌丝体和耳片。成虫、幼虫触之会射出臭味的白浆。幼虫化蛹后7天羽化成虫。

(二)线虫及其防治

线虫属于无脊椎动物门的线虫纲,主要危害双孢蘑菇、草菇、木耳、银耳、香菇、平菇

等食用菌,严重影响其产量。危害食用菌的线虫种类很多,多数是腐生性线虫,少数半寄生,只有极少数是寄生性的病原线虫,种类极多,分布很广。常见的腐生性线虫有嗜菌丝茎线虫、堆肥滑刃线虫和小杆线虫。

1、形态:线虫是一种体形细长(长约1 mm,粗0.03~0.09 mm),两端稍尖的线状小蠕虫,虫体极细小,肉眼看不到,只能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幼虫透明乳白色,似菌丝,成熟时体壁可呈棕色或褐色。

寄生性线虫危害性大,口器刺进菌丝吮吸内含物,被害处极易招致细菌生长,使培养料变黑、粘湿,有刺鼻的腐臭味;被害菇呈淡黄或咖啡色,有腥臭味。

2、危害:所有食用菌均能被危害,受侵害的症状是子实体腐烂,发出特殊的腥臭味。危害平菇类时,造成平菇大幅度减产。现蕾期受害,菇盖中央先变黄,渐及整个菇蕾。幼蕾期受害,菇体畸形,柄长,盖小,整个菇体呈软腐。子实体受害时,从菌柄到菌盖颜色由浅变深,软腐呈水渍状,黄褐色,最后枯萎。发病时可用500倍克螨特液浸泡栽培块,浸至透心为度,防治效果较好。

3、防治:线虫无处不有,在干燥基质上呈“休眠”状态,耐旱力长达3年。不清洁的水是线虫的主要来源。但线虫不耐热,40℃以上即死亡。进行正确的前、后发酵能有效地减少线虫的虫口数,并使躲藏在培养料缝隙间的幼虫致死。目前,草菇、侧耳类栽培时往往也将培养料进行预先建堆发酵,以减少堆内虫口数目。建堆时随意在泥地上进行,易受土壤中线虫的侵害,故以在水泥地上建堆为宜。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好控制:

⑴搞好出菇室卫生,并控制好环境条件 消灭各种媒介害虫,防止线虫传播;出菇期间要加强通风,防止菇房闷热、潮湿。

⑵培养料处理:要注意培养料堆制场地的环境卫生,并提高培养料的堆温;培养料还需后发酵处理,以彻底杀死其中的线虫及虫卵;控制好培养料的含水量,防止培养料过湿。用于平菇栽培的生料,可用2%石灰水浸泡24 h杀灭线虫。

⑶耳木处理:段木栽培木耳时,可用1%石灰水(上清液)或5%的食盐水喷洒耳木,每隔10d喷一次;或在地面上撒施石灰。

⑷覆土材料处理:覆土最好进行巴氏消毒,也可在使用前一周用农药熏蒸。

⑸使用洁净水源:拌料和管理用水要使用自来水或洁净的井水、河水,防止被线虫污染的水喷到菇床和段木上。

⑹药剂防治:如发现菇床局部受线虫侵害,应先将病区周围划沟,与未发病部分隔离;然后病区停水,使其干燥,也可用1%的醋酸或25%的米醋喷洒。

(三)软体动物及其防治

危害食用菌的软体动物主要是蛞蝓,俗称鼻涕虫,属软体动物门的蛞蝓科。常见的有野蛞蝓、双线嗜粘液蛞蝓及黄蛞蝓三种。各种食用菌均会受害,以平菇、草菇、双孢蘑菇、香菇、木耳及银耳受害较重。虫体柔软,裸露,无保护外壳,两对触角(见图8)。生活在阴暗潮湿处,昼伏夜出,取食子实体,所爬之处留下一条白色粘滞带痕迹。

图8 蛞蝓

防治方法:

1、搞好菇房内外的环境卫生:清除蛞蝓白天躲藏的栖息地;菇房地面或周围撒一层石灰。

2、菇床保护:在菇床周围撒一圈0.5~1.0 cm厚的石灰粉,以阻止蛞蝓爬入。

3、人工捕捉:晚上9~10点是蛞蝓集中活动的时间,可进行人工捕捉;也可用5%的食盐水或5%的碱水滴杀。

4、毒饵诱杀:可用多聚乙醛300g,砂糖300g,敌百虫50g,豆饼粉400 g,加适量的水拌成颗粒状毒饵,施放在蛞蝓潜伏及活动的场所进行诱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人们不仅要吃饱、吃好,更要吃出健康。农药残留一直是消费者最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之一,再加上食用菌生长速度快,从原基形成到子实体成熟,一般为几天至十几天,所以采用化学防治时一定要慎重。

二、虫害的防治措施

幼虫及成虫对食用菌危害归纳成四种类型:

1、取食培养料,危害发菌;

2、取食菌丝,切断幼菇与菌丝间的联系,幼菇枯萎死亡;

3、取食子实体;

4、在危害同时携带病菌或孢子传播。

(一)注意菌种厂的环境卫生

菌种厂应远离仓库、饲养场、装料间、灭菌锅和接种间,建筑设计要合理,灭好菌的菌种袋或菌种瓶要能直接进入接种间,以减少污染的机会。接种室、培养室要经常打扫,进行消毒,要定期检查,发现有污染的菌种立即处理,不可乱丢。出厂的菌种要保证没有污染,不带病虫。栽培场引进菌种要注意防止带人病虫害。

(二)搞好栽培室和栽培场地的卫生

栽培场地要远离仓库、饲养场、垃圾场。搞好环境卫生,减少杂菌和害虫的隐藏、孳生

场所,减少人为传播的机会,并尽量减少闲杂人员进入栽培室。栽培室的门窗和通风洞口要装纱网,在防空洞、地道、山洞栽培食用菌,出人口要有一段距离保持黑暗,随手关灯,以防止害虫飞入,传播菌源。

露地栽培时要清除栽培场的残株及附近的枯枝落叶、烂草及砖石瓦块。清理环境后,必要时场地还要进行杀虫,为防白蚁要挖诱蚁坑或环形沟。

栽培室在栽培食用菌前要清扫干净,架子、墙壁、地面要彻底消毒、杀虫。要特别注意砖缝、架子缝等处容易藏匿害虫的地方,对发病严重的老栽培室要进行熏蒸消毒,方法是每立方米容积用80毫升福尔马林和40克高锰酸钾混合液进行熏蒸。熏蒸时要密闭栽培室,2天后打开门窗通风换气24小时再将菌袋送入。也可用硫磺熏,用量为每立方米5克,密闭48小时,再过2天后进料。

(三)注意原料、菌袋、工具的卫生

麸皮、糠秸、稻草、棉籽壳等易发霉变质的原料,要妥善保管好,并严防有毒物质、原料混入培养料。废料、料块、老菌袋不要堆在栽培室附近,并须经过高温堆肥处理后再用。栽培室的新旧菌袋必须分房隔开存放,绝不可混放,以免老菌袋的病虫转移到新的菌袋上。裁培工具也要分开使用,并做到严格灭菌和消毒,以预防接种感染和各种继发感染。

(四)促菇抑虫抑病

不同的食用菌对其生长发育的条件有不同的要求,要依照各种食用菌的要求对湿度、水分、光线、酸碱度、营养、氧与二氧化碳等进行科学的管理,使整个环境适合食用菌的生长而不利于病原菌和害虫的繁殖生长,即所谓促菇抑虫抑病。

(五)采取综合防虫措施

1、水浸法防治害虫

有些害虫由于浸入水中造成缺氧和促使原生质与细胞膜分离致死。但必须注意栽培袋无污染、无杂菌菌块,经2~3小时浸泡不会散,菌丝生长很好,否则水浸后菌块就散掉,虽然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但生产效益将受到损失。其操作方法是:瓶栽培的和袋栽培的可将水注入瓶、袋内,块栽培可将栽培块浸入水中压以重物,避免浮起,浸泡2~3小时,幼虫便会死亡漂浮,浸泡后的瓶、袋沥干水即放回原处。

2、利用害虫的习性进行防治

有些害虫有着特殊的习性,如菌蚊有吐丝的习性,幼虫吐丝,用丝将菇蕾罩住,在网中群居为害,对这些害虫可人工捕捉。瘿蚊有幼体繁殖的习性,一只幼虫从体内繁殖20头幼虫。瘿蚊虫体小,怕干燥,将发生虫害的菌袋在阳光下曝晒1~2小时或撒石灰粉,使虫干燥而死,可降低虫口密度。另外,还有些鳞翅目的幼虫老熟后个体很大,颜色也艳,在采菇和管理中

很易发现,可以随时捕捉消灭。对落在亮处的害虫要随时拍打捕杀。有的幼虫留下爬行痕迹要沿痕迹寻找捕捉。

3、诱杀害虫

诱杀害螨,可就地取材用菜籽饼效果较好。在菇床上铺上若干块纱布,将刚炒好的菜籽饼撒一层在纱布上,螨就聚集于纱布上,然后将纱布在浓石灰水中一浸,螨便被杀死,连续几次杀螨效果可达90%以上。无菜、棉籽饼的地方用浸敌敌畏药液的棉球熏蒸杀螨效果也不错,将蘸50%敌敌畏的棉球,在菇床下每隔70厘米左右呈品字排列放置,并在菇床培养料面盖上湿纱布,在石灰水中浸泡螨即死杀,反复几次,效果更好。对蚊蛾用黑光灯或节能灯诱杀,效果也好。方法是在灯下的水盆中放人0.1%敌敌畏,害虫落人盆中即被杀死。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在强光处挂粘虫板,粘虫板上涂40%聚丙烯粘液,有效期可达2个月。此外,要特别注意消灭越冬成虫。

4、虫害药剂防治措施

在食用菌生产中,不提倡用化学药剂防治病虫害。食用菌栽培周期短,尤其是出菇期使用农药,农药极易残留在子实体内,直接食用对人体健康不利。因此,要尽量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

用药剂治虫是一种应急措施,有时必须喷药,但用药前一定要将菇体耳体全部采完。菇房内发生眼蕈蚊、粪蚊可喷500倍敌百虫。如果瘿蚊大发生,喷500倍的辛硫磷或乐果能收到一定的效果。跳虫为害严重时,用磷化铝薰蒸。根据多次试验,每立方米用3片(9.9克)对眼蕈蚊、菌蚊、粪蚊、跳虫及蛞蝓的防治效果都很好,但对瘿蚊则需要每立方米用10片)33克),防治效果才理想。磷化铝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后分解,释放出磷化氢,该气体穿透力很强,能杀死菌块表层及内部的害虫,而对菌丝体及子实体的生长无影响,菇体内无残毒,熏蒸时菇房要密闭,操作人员应戴防毒面具,一定要按规程进行,熏完后菇房要密闭48小时,再通气2~3小时,才可以入内,以免中毒。以下是常用的杀虫药剂:锐劲特、二嗪农、马拉硫磷、溴氰菊酯、除虫菊酯、蛞蝓驱除剂等。

近年来,人们使用新型药物锐劲特防治害虫效果较好。例如蘑菇的虫害主要有菇蝇、菇蚊。虫害发生时,幼虫钻进菇柄中,造成烂菇,严重的绝收。防治方法:用2000倍锐劲特药液(即10毫升1袋兑水20000毫升)对覆土、菇床及周围环境进行喷雾,要注意水量要足,能渗透土层基部,才能达到防治效果。

香菇的虫害主要有蕈蚊、菌蚊类,常被称为菇蛆。防治时将锐劲特配成1500倍,将菇筒放入配好的药液中浸洗迅速取出即可,或在菇蛆盛发初期,用针筒将药液(1500倍液)从接种口注射入,用量为每筒注射15~20毫升。

5、食用菌病虫害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在食用菌上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应用前景乐观,是实现无公害食用菌生产的关键技术。利用细菌制剂如苏云金杆菌可防治螨类、蝇蚊、线虫,用植物制剂如鱼藤精、烟草浸出液对多种食用菌害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抗生素类药剂如链霉素、金霉素防治食用菌上的细菌性病害,效果理想。

第四篇:食用菌教学反思

食用菌教学反思

教师为学生营造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学生在自由的、无拘无束的宽松气氛下,充分发挥想象力,特别在选择提问的问题时,教师侧重发散聚合思维的调控,让学生尽可能多角度思考问题,并使学生之间能容忍不同看法,不及笑他人的意见,形成宽松的和谐的同学关系。

第五篇:教学设计4

乌美娜等认为:“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何克抗等认为:“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或教学目的)、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

下载4、食用菌学教学设计 (word格式文档
下载4、食用菌学教学设计 (.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草原》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通过语言文字......

    Unit 4 教学设计

    Unit 4 What’s the best movie theater? Section A 1 (1a-2d) 一、教学目标:1. 语言知识目标: 1) 能掌握以下单词:theater, comfortable, seat, screen, close, ticket, worst......

    4《火烧云》教学设计

    4、《火烧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 观察自然的兴趣。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3、学习生......

    《山雨》教学设计_4

    《山雨》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山雨带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领略大自然的秀美。 3、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

    背影教学设计4范文大全

    背影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一 体会本文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深厚感情,理解语文与家庭生活的关系。 二 练习划分段落层次,归纳中心意思。 三 揣摩本文的语言特点。 教学设想: 一 安......

    《aoe》教学设计4

    1 a o e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学生学会a o e,能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知道单韵母有四个声调,认识声调符号,能直接读出带调a o e的音。 2)过程和方法: 学生能通过自我探索、发......

    《风筝》教学设计4

    《风筝》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

    《aoouiu》教学设计4

    10、 ɑo ou iu 教学目的: 1、学会ɑo、ou、iu三个复韵母,能读准音,认清形,能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 2、学会ɑo、ou、iu的四个声调及看图拼读韵母带调音节。3、学读儿歌,巩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