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试讲教案

时间:2019-05-12 23:43: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学试讲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学试讲教案》。

第一篇:教育学试讲教案

第二节 教师角色的地位

试讲人:郑健

一. 教学目标: 认识教师角色的地位,掌握教师角色地位的两个方面。二.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师角色的社会地位、业内地位。三. 教学方法 : 讲授法

教师角色的地位

新课导入:人的社会地位主要依据经济收入、社会声望和权力三项指标来衡量。而教师作为脑力劳动者,不能够直接创造、生产物质财富,所以不能依据物质生产量对其进行分配,只能从社会分配的国家财政中获得生活资料必须的资金。因此,教师角色的地位有必要从两个方面去认识:

一. 教师角色的社会地位 1.现实状况

从物质财富的占有量上看,教师的经济收入不高,但是与体力劳动者相比,收入固定、有保障,而且又是白领阶层,也算是体面的职业。2.决定教师社会地位的主要因素

⑴ 知识在社会中的价值(即:与人的生存的直接关系)

分别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人类对知识的需求,来论述知识的社会价值与教师角色的社会地位的相关性。

⑵教师自身所拥有的知识资本的质量

教师的劳动就是知识的批量传递,所以教师本身的内在素质非常重要。只有自己的内在素质提高了,自身的社会地位才会提高。

总之,前者是社会制约因素,是根本条件,后者是教师的角色因素,决定性条件,一内一外,两者缺一不可。2.教师社会地位的前景

信息社会、经济时代,知识已经成为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换句话说:知识已经形成了产业。所以“知识与智慧”的价值将大大提高,并成为衡量人的社会地位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社会地位的提高是必然的。

二. 教师角色的业内地位 1.教师角色地位的影响要素 ⑴“社会圈子” ⑵“自我” ⑶ 地位 ⑷ 功能

以上四要素作为角色成分,构成了一个动态的角色系统,我们可以通过这个角色系统,对教师角色在业内圈子中地位的获得,进行初步的解释。2.教师个体业内地位的获得

教师角色是多种多样的,参与其角色执行的学生、家长、学校的领导和同事都构成了他的社会圈子。教师在其执教生涯中,个体获得自己的业内地位,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

⑴ 适应学校圈子的方式。⑵独立于学校圈子的方式。

⑶适应或独立于同事外社会圈子的方式。

总之,对教师个体在业内获得自己角色的地位,有以下几方面的认识: ⑴ 校长对教师个体角色的获得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⑵ 教师角色的地位是靠专业能力和业绩获得并确立的。

⑶ 教师个体在执行角色时,对角色地位的追求目标是可以改变的。⑷ 教师角色的地位最终是以教学效果来确立的。

⑸ 学生和家长构成的社会圈子,对教师个体角色的获得影响很大。⑹不同的发展阶段,教师个体对角色地位的追求不一样。三

总结

人的社会地位是由其经济收入、社会声望和权力决定的。但是,老师作为脑力劳动者,不能够直接创造、生产物质财富,所以不能依据物质生产量对其进行分配,必须根据教师的学历、工龄、职称等因素确定教师的经济收入。

通过对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现在信息经济社会,知识的社会价值与教师角色的社会地位的相应关系,认识教师角色地位的影响因素。并且,展望教师未来社会地位的前景,提高教师内在的知识质量,从而提高教师角色的社会地位和业内地位。

第二篇:试讲教案

活动时间:2012年6月7日 活动名称:科学—探索 活动内容:认识我的小手

活动目标:

1、观察自己的小手,初步了解手的功用。

2、愿意说小手的儿歌,对手指游戏感兴趣。

3、培养幼儿正确洗手的好习惯。

活动重点:使幼儿了解手的功用,鼓励其多用自己的小手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活动难点:培养幼儿正确洗手的好习惯。活动准备:图片(手)、课本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谜语导入)

一样东西人人有,一只左来一只右,吃饭、穿衣全靠它,它是我 的好朋友。(手)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出示图片,小朋友们看看这是什么?(手)每个人都有

几只手呢?(两只手)

2、请小朋友伸出自己的小手,仔细观察你们的小手是由什么构

成的呢?(引导其探索和发现手的各部位名称:手指甲、手指头、手掌、手背);每只小手有几个手指头呢?(5个);那么两只手的构成部分一样吗?(一样,手都是由:手指甲、手指头、手掌、手背构成。)

3、说手指头儿歌。(1个指头按电钮,2个指头拣豆豆,3个指头解扣扣,4个指头提兜兜,5个指头握一起,攥起拳头有劲头。)

4、小朋友们初步认识了自己的小手,那么你们知道自己的小手会做什么呢?(弹钢琴、扶杯子/碗、拿勺子/毛巾、背书包、穿衣服、擦桌子、扫地、端椅子、玩玩具、按电钮等等,鼓励宝宝多动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5、小朋友们看看老师两个大拇指上的表情是什么呢?(笑脸、苦脸)为什么其中一个表情是哭脸呢?(引导其观察和发现: 笑脸的大拇指是干净的,而哭脸的大拇指是脏的。)

6、小朋友们,当我们小手有脏的污渍的时候,我们要怎样正确洗手才能把小手洗的白白的呢?(引导其:饭前便后要洗手;玩完玩具要洗手;要勤剪指甲等等。记住“洗手六步骤”,要养成正确洗手的好习惯。)

三、结束部分

活动反思: 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用“洗手六步骤”来洗一次手,要在生活中养成正确洗手的好习惯。小朋友们回到家里可以将正确的洗手步骤教给爸爸妈妈,让家人都养成一个好的洗手习惯。在家里要多多发挥你们小手的作用,做些了力所能及的事情,争做一名能干的好宝宝。

第三篇:试讲教案

课题:倒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p27倒数的认识,练习六全部习题。

教材简析:这个内容是在分数乘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后面学习分数除法作准备的。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注意突出倒数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它们具有互相依存的特点。

教学要求:使学生认识倒数的概念,掌握求倒数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过程:

一、用汉字作比喻引入

1、师指出:我国汉字结构优美,有上下、左右……结构,如果把“杏”字上下一颠倒成了什么字?“呆”把“吴”字一颠倒呢?(吞)……一个数也可以倒过来变为另一个数,比如“3/4”倒过来呢?(4/3)“1/7” 倒过来呢?(7/1也就是7)这叫做“倒数”,随即板书课题。

2、提一个开放性的问题: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想到了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

师生共同确定本节课的目标——研究倒数的意义、方法和用处。

二、新知探索:

1、研究倒数的意义

师:请大家看书p27第3行的结语:乘积等于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学生自学后,问:有没有疑问?

师引导学生说出:倒数是对两个数来说的,它们是互相依存的。必须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而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数。

2、学生自主举例,推敲方法:

(1)师:下面,请大家各自举例加以说明。

(2)学生先独立思考,再交流。

(a、以“真分数”为例;如:5/8的倒数是8/5……真分数的倒数是假分数。)

(b、以“假分数”为例;8/5的倒数是5/8……假分数的倒数是真分数。)

(c、以“带分数”为例;带分数的倒数是真分数。)

(d、以“小数”为例;分两种情况:纯小数和带小数,纯小数相当于真分数,带小数相当于假分数)

(e、以“整数”为例;整数相当于分母是1的假分数)

学生举例的过程同时将如何寻找倒数的方法也融入其中。

3、讨论“0”、“1”的情况:

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要求学生说出想的过程(因为1与1相乘得1,所以1的倒数是1。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不可能是1,所以0没有倒数。)

4、总结方法:(除了0以外)你认为怎样可以很快求出一个数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看看书上是这样写的吗?(让学生体会到一种成就感,自己说的居然和书上的意思一样)

三、反馈巩固:

1、完成“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重点问:“8”的倒数是几?

2、练习六 5(判断)

3、补充判断:

a、a是自然数,a的倒数是1/a。

第四篇:试讲教案

宾语从句

Grammar: the Object Clause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引导宾语从句的引导词:that , who, what, how, where , when and whether 2.掌握宾语从句的语序:主句+引导词+主语+谓语。3.掌握宾语从句主句与从句在时态上的呼应。4.掌握宾语从句的标点。5.能综合运用宾语从句。

二、教学重点:

1.在复合句中起宾语作用的从句叫做宾语从句.2.宾语从句的引导词,语序和时态问题

三、教学步骤:(一)导入(5min):

回顾上一课时所学内容,及宾语从句的定义,引导词。(二)宾语从句的语序(20min): 无论主句是陈述句还是疑问句,宾语从句都必须使用陈述语序,即“主句+连词+宾语从句(主语+谓语+„„)”句式。根据连接词在从句中所担任的不同成分,可分为以下四种:

1)连接词+谓语。连接词在从句中作主语。常见的连接词有: who,which等。

如:Could you tell me who knows the answer,please?你能告诉我谁知道答案吗?

The small children don't know what is in their stockings.这些小孩子不知道袜子里有什么东西?

2)连接词+名词+谓语。连接词在从句中作主语的定语。常见的连接词有:whose,what,which,how many,how much等。如:

He asked whose handwriting was the best in our class.他问我们班上谁的书法最好。

The teacher asked us how many people there were in the room.老师问我们房间里有多少人。

3)连接词+主语+谓语。连接词在从句中作宾语、状语或表语。常见的连接词有:who(m),what,which,how many,how much,when,why,how,where,if /whether(在句中不充当任何成分)等。如: He hasn't decided if he'll go on a trip to Wuxi.他还没决定是否去无锡旅行。

Could you tell me what I should do with the money ?你能告诉我我如何处理这笔钱吗?

4)连接词+名词+主语+谓语。连接词在从句中作宾语或表语的定语。常见的连接词有:what,which,how many,how much,how等。如: Do you know which class he is in ?你知道他在哪个班吗? She asked me if I knew whose pen it was.她问我是否知道这是谁的钢笔。特殊情况: 1.what is the matter„ 2.what is wrong„ 3.there be(四)课堂练习(20 minutes): 练习

第五篇:试讲教案

专题一: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小结

同学们,大家好!我们近几次课程的任务是对高考语文中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及其用法做一个总结性地学习。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重点学习其中的六个虚词。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1.【而】

(一)用作连词。(用法十分多样化,容易混淆,同学们需要重点区分记忆)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cuī wéi,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③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hú之禄(《祭十二郎文》)

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拔出佩剑击碎了它。这里“而”表示撞的结果,可以不译。】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祭十二郎文》)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7.表示因果关系。

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

8.表示目的关系。

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三)通“如”:好像,如同。①军惊而坏都舍。(《察今》)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1、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

2、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3、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而后】才,方才。

1、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三月而后成。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1、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2、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3、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既而】不久,一会儿。

1、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2、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

3、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柳毅传》)

2.【何】

(一)用作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③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

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翻译的时候,“何”要后置。①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②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③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①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②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二)用作疑问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①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②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三)作语助词,相当于“啊”。

①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孔雀东南飞》)

(四)何:通“呵”,喝问。

①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谁何:呵问他是谁何。意思是检查盘问。)(《过秦论》)【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

1、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季氏将伐颛臾》)

2、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

3、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

4、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

1、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2、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齐桓晋文之事》)

3、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无何】译为“不久”“没多久”。

1、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促织》)【何乃】译为“怎能”

1、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

3.【乎】

(一)用作语气助词。

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①几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②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③欲安所归乎?(《赤壁之战》)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①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鸿门宴》)②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③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

①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③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④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⑤无以,则王乎?(《齐桓晋文之事》)

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

①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②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离骚》)

③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赤壁赋》)④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冯谖客孟尝君》)5.用在句中的停顿处。①于是乎书。

(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岳阳楼记》)(乎:于)②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乎:在)

③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前一个“乎”:在;后一个“乎”:比。)④吾尝疑乎是。(乎:对。)

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论语》)(乎:对。)⑥亦无怪乎其私之也。(乎:对于)⑦盖进乎技矣。(《庖丁解牛》)(乎:比)⑧以吾一日长乎尔。(尔:比。)

(三)可作词尾,译为“„„的样子”“„„地”。

①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赤壁赋》)

4.【乃】

(一)用作副词。

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

①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②悉使蠃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赤壁之战》)③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2.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桃花源记》)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③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

④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廉颇蔺相如列传》)3.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只”“仅”等。①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4.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

①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②嬴乃夷门抱关者也。(《信陵君窃符救赵》)③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齐桓晋文之事》)

(二)用作代词。

1.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①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2.用作指示代词,译为“这样”。

①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事》)3.还可作连词用,释为“若夫”、“至于”“如果”等。(缺例文)

【无乃】表猜测,译为“恐怕„„”。

1、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灭吴》)

2、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3、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报任安书》)【乃尔】译为“这样”。

1、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孔雀东南飞》)

5.【其】

(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1.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2.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他”“它”(包括复数)。①秦王恐其破壁。(《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3.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①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赤壁之战》)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③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触龙说赵太后》)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①及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②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赤壁之战》)③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孔雀东南飞》)

5.指示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

①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②今存其本不忍废。(其:这)6.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①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二)用作副词。

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要)②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③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①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③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三)用作连词。

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②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②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若是,孰能御之?(《孟子见梁襄王》)

(四)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1、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2、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离骚》)【何其】译为“多么”。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6.【且】

(一)用作连词。

1.递进关系,而且,并且。例:

①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②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赤壁之战》)③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己久疲。(《赤壁之战》)2.递进关系,况且,再说。

①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陈涉世家》)②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赤壁之战》)③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3.让步关系,尚且,还。

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②故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4.并列关系:又,又„„又„„,一面„„,一面„„

①示赵弱且怯也。(《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孔雀东南飞》)③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石钟山记》)④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五人墓碑记》)

(二)用作副词。

1.将,将要。

①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②且为之奈何(《鸿门宴》)③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④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孔雀东南飞》)2.暂且,姑且。

①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②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孔雀东南飞》)【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况且”,“再说”。例:

1、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过秦论》)

2、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赤壁赋》)

3、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报任安书》)【且如】就像。

1、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兵车行》)

下载教育学试讲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学试讲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试讲教案

    试讲一:教育管理学内容的三个层次 教育在当代社会是关系到每个人,涉及到方方面面,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基础,而且,教育处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所以教育是复杂的,教育管理学也同样是复......

    试讲教案

    讲课人:普江婷 学生:七年级 课时;20分钟 一、教学目标; 课题:真实动人的艺术形象 1、通过欣赏了解西方传统绘画的总体风格,掌握欣赏写实性绘画作品的基本方法。 2、通过欣赏,初步......

    试讲教案(精选12篇)

    篇1:高中语文试讲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2、掌握“......

    试讲教案5篇

    试讲教案:小学生写作——心理描写 导语:今天我们来讲一讲作文的一个小部分,情绪心理描写。 【提问】:1.如果学校有联欢晚会,老师举荐你去表演诗朗诵,这个时候你会有什么反应呢? 心......

    试讲教案封面

    艺术学院 美术学(本)毕业生试讲教案 题 目 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班 级 A1181 姓 名 杨丹丹 学 号 11107010103 指导教师 徐远斌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

    高中英语试讲教案

    Module 1 Cultural Corner The European Union The general idea of this period: in this period, we will learn some knowledge about the European Union, including......

    英语试讲教案(精选合集)

    小学四年级下册Unit 1 Our School 教案课题:Unit 1 Our School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让学生熟练掌握单词art room, computer room, music room, TV room, wash room. 教学重点......

    珍珠鸟试讲教案

    《珍珠鸟》微型课教案 刘莉莉 教学目的: 1.学会有感情地诵读,品味文章描写细腻、诗意浓郁、哲理深刻的风格。 2.体验“人与动物共存”的美好情愫,领悟“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