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31送别冰心教学设计
送别冰心
教
材: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单
元:永远的冰心奶奶 板
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让读者感受到人民群众对冰心老人的去世无限悲痛,对冰心老人的无比热爱之情。课文的前两个自然段介绍了冰心送别仪式的独特之处:在冰心的一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的玫瑰花和大海成了这个富有诗意的悼念仪式的主旋律。第三自然段则以简洁的语言概括了冰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从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开始,作者按照悼念仪式的时间顺序,记录了人们是怎样来缅怀冰心老人的。在简单交代了这样特殊的送别方式代表着冰心自己的心意之后,课文的结尾以诗的语言表达了对冰心老人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10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
2、了解人们是怎样为世纪老人冰心送别的,体会人们对冰心的悼念之情。
3、根据教材中提供的相关信息,进一步了解冰心的作品,有条件的可以进行拓展性阅读。
4、通过教材中提供的相关评论,对“冰心这位伟大的作家是个怎样的人”,“冰心一生的贡献”等问题进行思考。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理解课文,体验情感,指导学生朗读。朗读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方法与手段,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朗读可以体会作者的情感,朗读可以进行思想教育。在熟读的基础上指导背诵。
2、读课文,通过教材中提供的相关评论,对“冰心这位伟大的作家是个怎样的人”,“冰心一生的贡献”等问题进行思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们是怎样为世纪老人冰心送别的,体会人们对冰心的悼念之情。重难点分析:
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感受人民群众对冰心老人的去世无限悲痛,对冰心老人的无比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第一课时
一、创设氛围,感受离别。
(一)学生读冰心的文章《我和玫瑰花》。课件出示文章《我和玫瑰花》。
教师引导:刚才我们从文章中听到最多的是什么花?为什么提到这么多次玫瑰花?
(二)课件出示介绍冰心的录像视频。
(三)情境引入。
课件出示:由蔚蓝的大海映衬的冰心。
教师简介:1999年3月19日,在北京八宝山第一告别室里没有黑纱,没有白花,充溢着灵堂四周的,是大海一般的蔚蓝和玫瑰一般的鲜红。告别室的灵堂内摆满了鲜花和花篮,走进灵堂,耳边响起的不是哀乐,而是大海的波涛声,海鸥翱翔的欢叫声,管风琴与小号的幽雅旋律从遥远的天际飘摇而来„„安卧在鲜花丛中的是被党和人民评价为“二十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忠诚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冰心奶奶”,这位受我们尊敬和爱戴的老人永远离我们而去,让我们学习课文再去感受和冰心奶奶最后的离别吧。
(四)揭示课题:送别冰心。教师提问:“送别”是什么意思?你从课题中的“送别”体会到了一种什么情感?课件出示。
二、初读课文,感悟文本。
(一)自由读文,明确自学要求。
1、读准拼音的生字,把你认为难读的词语和同桌多读几遍。
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二)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课件出示新词:肃穆、文坛、大厅、拾级而上、悼念、荣誉、葬礼、铭刻、铸成、缓慢、身躯、凝重、气氛、慈祥。师重点指导:“悼”不要读成“掉”的读音。
有些字书写时可以跟形近字对比记忆,如:祥——详、悼——掉、缓——援——暖、凝——疑。
2、理解词语的意思。结合课文中的语言来理解。
三、师生对话,怀念老人。
(一)过渡:文中字里行间饱含着人们对冰心老人的崇敬和怀念之情,人们这样的怀念她,是因为她一生对人民对祖国的贡献之大。这位伟大人物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的特殊地位。
(二)读文感受。
1、进一步了解冰心,直入第三段。课件出示第三段。
2、学生自由读。谈谈感受。交流要点: “五四”元老说明她在青年时期就积极提倡新道德,提倡男女平等,个性解放。“隽永清丽”是指她的写作风格,这种风格曾被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近百年”是说她从1900年出生到1999年去世,享年99岁。“诗意的结局落幕”是指她的灵堂以蓝色和红色为主色调,不放哀乐而放海涛和海浪的录音。可以说这句话是对冰心一生的简单概括。
3、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预设:课文以时间顺序记叙了在儿女为冰心老人设计的别具匠心的告别仪式上,亲人及读者向老人告别的情景表达了广大读者对冰心老人的敬仰和爱戴,对老人的深切怀念之情。
4、教师提出如下问题,学生思考:
(1)文中前两个自然段介绍了冰心送别仪式的独特之处是什么?
(2)说说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悼念仪式的,从哪自然段开始的。
(3)课文都写到了哪些人物?人们用什么来为冰心老人送别的?
5、师生交流,根据课文内容用简短的语言叙述以上问题,对课文有个概括的了解。
四、品读课文,体会人们用独特方式来悼念冰心。
(一)学习前两个自然段。课件出示:第1、2段。没有肃穆的黑色,没有低回的哀乐,精心设计的灵堂,以大海的蓝色和玫瑰的红色为主色调,表达了对冰心老人的怀念的心情。思考:说说你见过的灵堂是什么样的,本文介绍的呢?文中介绍了冰心送别仪式的独特之处是什么?
指名朗读,体会读出自己对冰心老人的怀念的心情。
(二)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灵堂?是谁为她设计的?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找出这些问题的段落。
(三)学习第12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体会葬礼凝重、沉闷的气氛是什么样子,涛声相伴、玫瑰满堂的温馨葬礼又是什么样子。
使学生更明白冰心老人一直看淡人生,不追求奢侈。
2、教师提问:课文前两个自然段和第12自然段有什么相似之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过渡:1999年2月28日晚9时,冰心在北京医院仙逝,享年99岁。冰心的离去,引起了海内外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各种报刊、媒体,为此刊发大量的文章,报导和怀念这位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忠诚的爱国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冰心的逝世与成就,同时,人们以独特的玫瑰方式,送别他们所爱的冰心老人。这节课继续学习人们以怎样的独特方式来送别冰心的。
二、深入品读,字里行间体会真情。
(一)出示中心话题:“谈谈人们是怎样以独特的方式送别冰心的?这寄托了人们怎样的情感?并从文中找出依据。” 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1、默默地品读课文,人们是怎样以独特的方式送别冰心的?他们都是以怎样独特的方式做的?勾画出句子。
2、这寄托了人们怎样的情感?并从文中找出依据。
3、体会着读读这些句子,读出自己的情感。
(二)学生自读体会。
三、集体交流,体会敬仰和爱戴。
(一)第4-6自然段交流预设:
课件出示重点语句。
1、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用低沉缓慢、尊敬的语气来读。
2、引导体会。课件出示填空:
天气,人,院内大厅内。由此,我体会到。
孩子们捧着,将撒在老人身躯上。由此,我体会到。
让学生在文中理解词语:熙熙攘攘、人头攒动。
3、文中提到最多的是什么花?为什么要将无数的玫瑰花瓣撒在老人身上?
理解到了冰心生前与玫瑰花有着很深的渊源,她很喜欢玫瑰花,她一生朴实无华,不让儿女奢侈。
4、看到冰心的孩子们对老人的敬意,你有何感想?
学生各抒己见,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5、指导朗读。
(二)第7-11自然段交流预设:
1、感受这几个段落写到哪些人,他们是怎样来缅怀冰心老人的。
2、从人们的语言和行动中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人们这样的崇敬和怀念她?
全班交流,把零散的语段整体地描述一下。每组推选一个到前面来描述其中一个内容,在找学生谈谈感受最深的一段。
在文中理解以下词语:拾级而上、如怨如诉、颤颤巍巍、恬静。
3、指导朗读。
4、教师引导理解冰心的: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课件出示: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三)交流最后一段。课件出示最后一段语句。
1、交流要点:体会以诗的语言表达了对冰心老人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1)你怎样理解“一颗善良、美丽的星辰陨落了”?“陨落”是什么意思?
(2)哪些句子写出了冰心老人的品格?从这些诗句中,找出体现冰心老人品格的句子,并说说你的看法。
2、学生自由读,全班交流。
3、感受冰心老人走了,她的一切一切流传千秋万代。课件出示填空:
冰心老人安详地走了。老人一生给予了大家无限的爱,如今也带着大家的爱远行了。读完《送别冰心》,我感到了()。
老人虽然走了,但是她把()留在了人间,留在了几代中国人的心里„„直到千秋万代。
4、反复诵读课文最后一段,用心体会人们对冰心老人的崇敬和怀念。
四、拓展延伸,感受深切的怀念之情。
1、资料补充:各界依依送别冰心。
(1)课件出示:雷洁琼、葛翠林、冯骥才、陈恕吴青的笔下怀念。
(2)课件出示曲志红《首都各界依依送别冰心》。
新华社北京3月19日电 今天首都各界人士在八宝山革命公墓,送别世纪老人冰心先生。
江泽民、李鹏、朱镕基、胡锦涛、尉健行等在冰心病危期间和逝世后用不同方式表示慰问和哀悼。李瑞环、李岚清等前往八宝山革命公墓送别。丁关根、王光英、程思远、吴阶平、何鲁丽、许嘉璐、王兆国、赵朴初、钱伟长、陈俊生、孙孚凌、经叔平、罗豪才、张克辉、王文元和雷洁琼同志等前来送别冰心先生。
在冰心病危期间和逝世以后,江泽民、李鹏、朱镕基、胡锦涛、尉健行、李铁映、贾庆林、温家宝、曾庆红、万里、乔石、荣毅仁、丁石孙、成思危、叶选平、巴金、卢嘉锡、习仲勋、彭冲、费孝通、孙起孟、杨静仁等用不同方式表示慰问和哀悼。
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忠诚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冰心先生,是因病于今年2月28日在北京逝世的。消息传出后,海内外无数爱戴、景仰冰心先生的读者和各界人士,为之哀痛,为之遗憾。
1900年10月5日出生于福州的冰心,在五四运动的影响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中登上文坛。她的作品直面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摧残、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苦痛等重大社会问题,被认为是当时极有代表性的“问题小说”而产生广泛社会影响。而后,她的创作在“为人生”的旗帜下源源流出,诗集《繁星》、《春水》推动了新诗初期的“小诗”写作潮流,《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我国最早的儿童文学力作。新中国成立后,她创作的《小橘灯》、《樱花赞》等名篇脍炙人口、广为流传,改革开放以来她以80高龄而笔耕不辍,《空巢》、《万般皆上品》、《想到就说》、《三寄小读者》等新作接连问世,以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风格之独特,将自己的文学事业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甚至在她年近9旬之际,她还以正直、坦诚之心,写作了《我请求》、《我感谢》等充满真情实感的佳作,在广大读者中引起强烈共鸣。
冰心先生曾任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顾问,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至五届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至七届全国委员会常委和第八、九届委员,全国少儿福利基金会副会长,全国妇联常委等职。她为我国的文学事业、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2、学生阅读,谈感受。
3、课件出示:冰心奶奶我想对您说„„
4、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你对冰心的了解又增加了哪些?
五、作业。课件出示:
(一)把自己学了本节课的感受整理成一篇习作。
(二)结合自己的兴趣进行课外阅读。
通过听文章,让学生了解冰心和玫瑰花的渊源。为学习本文奠定基础。
介绍冰心的录像,让学生再次走近冰心老人,感受冰心。
利用多媒体课件丰富学生的见闻,调动学生的认知,为阅读学习做好铺垫。采用不同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无形中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提高学生概括能力,整体把握课文的叙述顺序。
带着问题默读思考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方法。
先学1-2自然段,再学12自然段。这样学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体会前后文呼应的特点,明白这样写是为了更好的凸现冰心老人的人格魅力。
以读为主,体会葬礼凝重、沉闷的气氛是什么样子,涛声相伴、玫瑰满堂的温馨葬礼又是什么样子。使学生更明白冰心老人一直看淡人生,不追求奢侈。围绕一中心话题:“人们是怎样以独特的方式送别冰心的?这寄托了人们怎样的情感?”师生展开交流,感受人们对冰心老人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抓住关键词语语句体会人们对冰心老人的敬仰和爱戴。学生填空,进行拓展训练,丰富语言的同时又加深了情感体验。
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边读边想象,并联系生活实际突出重点,都是精读细品的好方法。再次出示:“有了爱就有了一切。”使冰心的精神和人格更加深刻的烙印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作为一笔财富伴随他们一生。
体会情感,体现了阅读的层次性,逐步达成本课的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资料的补充,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各界人士对冰心老人的深切怀念之情。对冰心的了解又增加了哪些?这个问题是极富个性化的,又是发散性比较强的,可以使冰心老人更加立体地走进学生心目中。
第二篇:31.送别冰心
送别冰心
教材: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单元:永远的冰心奶奶
板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让读者感受到人民群众对冰心老人的去世无限悲痛,对冰心老人的无比热爱之情。课文的前两个自然段介绍了冰心送别仪式的独特之处:在冰心的一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的玫瑰花和大海成了这个富有诗意的悼念仪式的主旋律。第三自然段则以简洁的语言概括了冰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从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开始,作者按照悼念仪式的时间顺序,记录了人们是怎样来缅怀冰心老人的。在简单交代了这样特殊的送别方式代表着冰心自己的心意之后,课文的结尾以诗的语言表达了对冰心老人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10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
2、了解人们是怎样为世纪老人冰心送别的,体会人们对冰心的悼念之情。
3、根据教材中提供的相关信息,进一步了解冰心的作品,有条件的可以进行拓展性阅读。
4、通过教材中提供的相关评论,对“冰心这位伟大的作家是个怎样的人”,“冰心一生的贡献”等问题进行思考。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理解课文,体验情感,指导学生朗读。朗读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方法与手段,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朗读可以体会作者的情感,朗读可以进行思想教育。在熟读的基础上指导背诵。
2、读课文,通过教材中提供的相关评论,对“冰心这位伟大的作家是个怎样的人”,“冰心一生的贡献”等问题进行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们是怎样为世纪老人冰心送别的,体会人们对冰心的悼念之情。1
重难点分析:
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感受人民群众对冰心老人的去世无限悲痛,对冰心老人的无比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氛围,感受离别。
(一)学生读冰心的文章《我和玫瑰花》。
课件出示文章《我和玫瑰花》。
教师引导:刚才我们从文章中听到最多的是什么花?为什么提到这么多次玫瑰花?
(二)课件出示介绍冰心的录像视频。
(三)情境引入。
课件出示:由蔚蓝的大海映衬的冰心。
教师简介:1999年3月19日,在北京八宝山第一告别室里没有黑纱,没有白花,充溢着灵堂四周的,是大海一般的蔚蓝和玫瑰一般的鲜红。告别室的灵堂内摆满了鲜花和花篮,走进灵堂,耳边响起的不是哀乐,而是大海的波涛声,海鸥翱翔的欢叫声,管风琴与小号的幽雅旋律从遥远的天际飘摇而来„„安卧在鲜花丛中的是被党和人民评价为“二十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忠诚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冰心奶奶”,这位受我们尊敬和爱戴的老人永远离我们而去,让我们学习课文再去感受和冰心奶奶最后的离别吧。
(四)揭示课题:送别冰心。
教师提问:“送别”是什么意思?你从课题中的“送别”体会到了一种什么情感?课件出示。
二、初读课文,感悟文本。
(一)自由读文,明确自学要求。
1、读准拼音的生字,把你认为难读的词语和同桌多读几遍。
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二)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课件出示新词:肃穆、文坛、大厅、拾级而上、悼念、荣誉、葬礼、铭刻、铸成、缓慢、身躯、凝重、气氛、慈祥。
师重点指导:“悼”不要读成“掉”的读音。
有些字书写时可以跟形近字对比记忆,如:祥——详、悼——掉、缓——援——暖、凝——疑。
2、理解词语的意思。结合课文中的语言来理解。
三、师生对话,怀念老人。
(一)过渡:文中字里行间饱含着人们对冰心老人的崇敬和怀念之情,人们这样的怀念她,是因为她一生对人民对祖国的贡献之大。这位伟大人物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的特殊地位。
(二)读文感受。
1、进一步了解冰心,直入第三段。
课件出示第三段。
2、学生自由读。谈谈感受。
交流要点:
“五四”元老说明她在青年时期就积极提倡新道德,提倡男女平等,个性解放。“隽永清丽”是指她的写作风格,这种风格曾被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近百年”是说她从1900年出生到1999年去世,享年99岁。“诗意的结局落幕”是指她的灵堂以蓝色和红色为主色调,不放哀乐而放海涛和海浪的录音。可以说这句话是对冰心一生的简单概括。
3、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预设:课文以时间顺序记叙了在儿女为冰心老人设计的别具匠心的告别仪式上,亲人及读者向老人告别的情景表达了广大读者对冰心老人的敬仰和爱戴,对老人的深切怀念之情。
4、教师提出如下问题,学生思考:
(1)文中前两个自然段介绍了冰心送别仪式的独特之处是什么?
(2)说说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悼念仪式的,从哪自然段开始的。
(3)课文都写到了哪些人物?人们用什么来为冰心老人送别的?
5、师生交流,根据课文内容用简短的语言叙述以上问题,对课文有个概括的了解。
四、品读课文,体会人们用独特方式来悼念冰心。
(一)学习前两个自然段。
课件出示:第1、2段。
没有肃穆的黑色,没有低回的哀乐,精心设计的灵堂,以大海的蓝色和玫瑰的红色为主色调,表达了对冰心老人的怀念的心情。
思考:说说你见过的灵堂是什么样的,本文介绍的呢?文中介绍了冰心送别仪式的独特之处是什么?
指名朗读,体会读出自己对冰心老人的怀念的心情。
(二)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灵堂?是谁为她设计的?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找出这些问题的段落。
(三)学习第12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体会葬礼凝重、沉闷的气氛是什么样子,涛声相伴、玫瑰满堂的温馨葬礼又是什么样子。
使学生更明白冰心老人一直看淡人生,不追求奢侈。
2、教师提问:课文前两个自然段和第12自然段有什么相似之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过渡:1999年2月28日晚9时,冰心在北京医院仙逝,享年99岁。冰心的离去,引起了海内外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各种报刊、媒体,为此刊发大量的文章,报导和怀念这位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忠诚的爱国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冰心的逝世与成就,同时,人们以独特的玫瑰方式,送别他们所爱的冰心老人。这节课继续学习人们以怎样的独特方式来送别冰心的。
二、深入品读,字里行间体会真情。
(一)出示中心话题:“谈谈人们是怎样以独特的方式送别冰心的?这寄托了人们怎样的情感?并从文中找出依据。”
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1、默默地品读课文,人们是怎样以独特的方式送别冰心的?他们都是以怎样独特的方式做的?勾画出句子。
2、这寄托了人们怎样的情感?并从文中找出依据。
3、体会着读读这些句子,读出自己的情感。
(二)学生自读体会。
三、集体交流,体会敬仰和爱戴。
(一)第4-6自然段交流预设:
课件出示重点语句。
1、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用低沉缓慢、尊敬的语气来读。
2、引导体会。
课件出示填空:
天气,人,院内大厅内。由此,我体会到。孩子们捧着,将撒在老人身躯上。由此,我体会到。
让学生在文中理解词语:熙熙攘攘、人头攒动。
3、文中提到最多的是什么花?为什么要将无数的玫瑰花瓣撒在老人身上?理解到了冰心生前与玫瑰花有着很深的渊源,她很喜欢玫瑰花,她一生朴实无华,不让儿女奢侈。
4、看到冰心的孩子们对老人的敬意,你有何感想?
学生各抒己见,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5、指导朗读。
(二)第7-11自然段交流预设:
1、感受这几个段落写到哪些人,他们是怎样来缅怀冰心老人的。
2、从人们的语言和行动中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人们这样的崇敬和怀念她? 全班交流,把零散的语段整体地描述一下。每组推选一个到前面来描述其中一个内容,在找学生谈谈感受最深的一段。
在文中理解以下词语:拾级而上、如怨如诉、颤颤巍巍、恬静。
3、指导朗读。
4、教师引导理解冰心的: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课件出示: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三)交流最后一段。
课件出示最后一段语句。
1、交流要点:体会以诗的语言表达了对冰心老人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1)你怎样理解“一颗善良、美丽的星辰陨落了”?“陨落”是什么意思?
(2)哪些句子写出了冰心老人的品格?从这些诗句中,找出体现冰心老人品格的句子,并说说你的看法。
2、学生自由读,全班交流。
3、感受冰心老人走了,她的一切一切流传千秋万代。
课件出示填空:
冰心老人安详地走了。老人一生给予了大家无限的爱,如今也带着大家的爱远行了。读完《送别冰心》,我感到了()。
老人虽然走了,但是她把()留在了人间,留在了几代中国人的心里„„直到千秋万代。
4、反复诵读课文最后一段,用心体会人们对冰心老人的崇敬和怀念。
四、拓展延伸,感受深切的怀念之情。
1、资料补充:各界依依送别冰心。
(1)课件出示:雷洁琼、葛翠林、冯骥才、陈恕吴青的笔下怀念。
(2)课件出示曲志红《首都各界依依送别冰心》。
新华社北京3月19日电 今天首都各界人士在八宝山革命公墓,送别世纪老人冰心先生。
江泽民、李鹏、朱镕基、胡锦涛、尉健行等在冰心病危期间和逝世后用不同方式表示慰问和哀悼。李瑞环、李岚清等前往八宝山革命公墓送别。丁关根、王光英、程思远、吴阶平、何鲁丽、许嘉璐、王兆国、赵朴初、钱伟长、陈俊生、孙孚凌、经叔平、罗豪才、张克辉、王文元和雷洁琼同志等前来送别冰心先生。
在冰心病危期间和逝世以后,江泽民、李鹏、朱镕基、胡锦涛、尉健行、李铁映、贾庆林、温家宝、曾庆红、万里、乔石、荣毅仁、丁石孙、成思危、叶选平、巴金、卢嘉锡、习仲勋、彭冲、费孝通、孙起孟、杨静仁等用不同方式表示慰问和哀悼。
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忠诚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冰心先生,是因病于今年2月28日在北京逝世的。消息传出后,海内外无数爱戴、景仰冰心先生的读者和各界人士,为之哀痛,为之遗憾。
1900年10月5日出生于福州的冰心,在五四运动的影响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中登上文坛。她的作品直面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摧残、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苦痛等重大社会问题,被认为是当时极有代表性的“问题小说”而产生广泛社会影响。而后,她的创作在“为人生”的旗帜下源源流出,诗集《繁星》、《春水》推动了新诗初期的“小诗”写作潮流,《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我国最早的儿童文学力作。
新中国成立后,她创作的《小橘灯》、《樱花赞》等名篇脍炙人口、广为流传,改革开放以来她以80高龄而笔耕不辍,《空巢》、《万般皆上品》、《想到就说》、《三寄小读者》等新作接连问世,以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风格之独特,将自己的文学事业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甚至在她年近9旬之际,她还以正直、坦诚之心,写作了《我请求》、《我感谢》等充满真情实感的佳作,在广大读者中引起强烈共鸣。
冰心先生曾任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顾问,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至五届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至七届全国委员会常委和第八、九届委员,全国少儿福利基金会副会长,全国妇联常委等职。她为我国的文学事业、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2、学生阅读,谈感受。
3、课件出示:冰心奶奶我想对您说„„
4、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你对冰心的了解又增加了哪些?
五、作业。
课件出示:
(一)把自己学了本节课的感受整理成一篇习作。
(二)结合自己的兴趣进行课外阅读。
第三篇:送别 教学设计
送别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唱歌曲《送别》,感受歌曲悲伤的情绪,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珍惜彼此间的友谊。
2、过程与方法
在教师引导下,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听辨”“模唱”、“感受”、“对比”、“体验”、“表现”等方法,使学生充分理解歌曲内涵,抒发感情。
3、知识与技能
能用连贯的气息,自然圆润的声音,准确演唱歌曲《送别》并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知识。2学情分析
《送别》是一首叙事题材的学堂乐歌。叙事性的歌词讲述了作者对朋友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歌曲为四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大调式,4/4拍。歌曲曲调简练,一字两音,具有叙事的特点。3重点难点
了解学堂乐歌,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送别》。、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送别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播放《童年》,同学们随着音乐进教室,跟着老师一起律动。
师:孩子们,很高兴能和你们度过这节愉快的音乐课。知道刚刚我们听到的歌曲的名字吗? 生:《童年》。
师:对,这首歌曲是老师在上小学的时候在学校很流行的一首歌曲。这种流行于校园,体现校园生活和感受的歌曲被称为“校园歌曲”。那么在上世纪,我们的前辈在学校唱的歌曲叫什么呢?(引入学堂乐歌)
2、简介学堂乐歌。活动2【讲授】送别
(三)学唱歌曲
1、发声练习。
1)复习升记号“#”,划拍听琴声。学生分组自学旋律,老师指导(引导学生用科尔文手势练习。)2)用“Wu”哼唱旋律。注意气息要稳,声音要柔和。
2、出示歌曲,请孩子们听老师唱一遍,感受歌曲的情绪、速度,并介绍D.C.反复记号。师:同学们,听了音乐,说说给了你什么感受? 生:伤感。
师:是的,这首歌曲完美的抒写了人生离合的真实体验和世间永存的执意真情,所以听起来有一点伤感。那歌曲中出现的D.C.和Fine,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D.C.反复记号就是从头反复,当出现Fine时至Fine记号处结束。)
3、再听歌曲,学生划拍感受歌曲节拍。(请同学们再听一遍歌曲,并跟着音乐划拍。)活动3【活动】送别
4、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琴声轻唱下面的旋律(出示齐唱部分),注意声音位置和气息要保持稳定。
5、出示二声部旋律,请各组跟着小组长一起唱唱自己的声部,老师分组指导,特别是低声部#2的演唱。
6、学生加入歌词分组练习,老师指导。觚:古代饮酒用的青铜器。
7、跟着老师的伴奏演唱合唱部分。
8、出示完整歌曲,听范唱,注意歌曲的情绪。
9、跟着老师的琴唱这首歌曲,注意在演唱的时候要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演唱自己声部的同时注意倾听另一个声部,不要喊叫。
10、跟着伴奏音乐演唱。
11、老师想请几位同学来担任领唱,有谁愿意吗? 活动4【测试】送别
四、总结
同学们,能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呢?是的,我们了解了学堂乐歌,学唱了李叔同的代表作《送别》。这首歌曲完美地抒写了人生离合的真实体验和世间永存的执意真情,从而使这首歌成为不朽的经典之作。
在我们的生活中将会遇到很多的离别,离别是悲伤的,在这里老师真诚地希望同学们珍惜我们现在的师生情、同学情,在学习和生活中少一点冲动与矛盾,多一点宽容与帮助,做出自己的努力,也让我们将来的离别不留遗憾。
在《友谊地久天长》的音乐声中结束这节课。
第四篇:《送别》教学设计
《送别》教学设计 纳夜小学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影视音乐的不同分类,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常识,演唱歌曲<<送别>>。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演唱和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提高学生的表现力。情感目标: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珍惜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谊。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影视音乐的不同分类,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常识,正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送别>>。
难点——切分音,长音的演唱及休止符的停顿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前播放《喜羊羊与灰太儿狼》
【设计意图】调动情绪,创设一个宽松融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愉快、兴奋地开始音乐课。
2、师生问好
(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电影吗?那谁知道刚刚听到的是哪部动画片的音乐?请告诉老师,有哪些影视剧的音乐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呢?
(指生回答,并请学生唱唱他们所熟悉的影视歌曲)
(2)聆听影视歌曲片段
片头曲《黑猫警长》:黑猫警长
主题歌《上海滩》:上海滩
背景音乐《还珠格格》:有一个姑娘
插曲《浪漫满屋》:I think
情节音乐《微笑百事达》:北极星的眼泪 片尾曲《神话》:美丽的神话
(3)音乐常识:归纳影视音乐的分类(主题歌、片头曲、插曲、情节音乐、背景音乐、片尾曲等。)
同学们真棒!那么请大家根据音乐在影视剧中出现的不同位置,想一想影视音乐有哪些不同类型?
我们今天要学的歌曲是一部电影中的插曲。
【设计意图】以流行影视歌曲引情激趣,将学生生活中已有的音乐感受带进课堂,既拉进了师生距离,体现了教学活动与生活相结合的课改新理念,又揭示本节课的主题。
(二)感受体验,学唱歌曲《送别》
1、播放《童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刚我们听到的歌曲是?
是一首什么歌曲? 什么是校园歌曲?流行于校园,体现校园生活和学子心境或感受的合作。那么在上世纪我们的前辈在学校唱什么呢?
2、学堂乐歌
二十一世纪初,流行于学校的歌曲,叫学堂乐歌。学堂乐歌的倡导、推广者以沈心工、李叔同等启蒙音乐教育家为代表。今天的年青人可能很少人认识它们,但在我国近代音乐史上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早期的的学堂乐歌以旧曲填新词为主,用中国民歌、小调的曲调或欧美歌曲的曲调填进创作的新词。
3、介绍李叔同——学堂乐歌作者,音乐、美育教育家,早期话剧活动家。浙江平湖人,1880年9月生于天律,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1942年10月逝世于福建泉州开元寺。1906年李叔同,发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 “春柳社”,同年,又创办了中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并担任了《太平洋报》的文艺编辑。
李叔同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他一生从事多方面的艺术活动,除音乐、戏剧外,绘画、书法、篆刻、诗词均所擅长。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文化名人皆出其门下。
主要音乐代表作品有《送别》、《西湖》、《春景》、《忆儿时》、《春游》、《留别》、《早秋》等。
4、欣赏电影《城南旧事》的片段,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
师:“同学们,进入初中阶段,由于学习任务加重,大家接触电视电影的时间应该也越来越少了,借今天课堂上的机会,老师要邀请同学们一起来看一看老电影《城南旧事》的片段,请认真体会影片中的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
5、歌曲分析
师:“这首影视插曲的曲名是什么?(送别)
节拍
四四拍子
速度
中速稍慢 力度
中强
情绪
忧伤
惆怅
深情
6、出示歌谱,学唱歌曲
(1)分句学唱歌谱。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用自然、舒展的发声方式轻声地学唱歌谱,老师唱一句,请同学们跟唱一句。”
(2)学唱歌词。师:“同学们,我唱谱你们唱词,请注意表现出歌曲忧伤怅惘的情绪。”
(3)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让学生提出疑难,师生共同解决,进一步练唱。
A、注意用自然、舒展的发声方式演唱。B、注意斛字的读音hu。
C、切分音,长音的演唱及休止符的停顿
D、歌词第一、三乐段完全相同,音乐起伏平缓,描绘了长亭、古道、夕阳、笛声等晚景,衬托也寂静冷落的气氛。
第二乐段第一乐句与前形成鲜明对比,情绪变成激动,似为深沉的感叹。第二乐句略有变化地再现了第一乐段的第二乐句,恰当地表现了告别友人的离愁情绪。歌曲表达了一种依依不舍的送别之情。最后一句应唱得渐慢渐弱。(4)让学生用领唱加齐唱的形式演绎歌曲《送别》。A 分小组演唱歌曲
B ①句女领唱②句男领唱③句女齐唱④句男齐唱⑤⑥句轮唱;“夕阳”重复;
(三)拓展活动
让学生课后搜集更多的影视音乐,下节课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四)总结下课
1、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影视音乐的分类、了解了学堂乐歌这个特殊的历史产物、学唱了李叔同的代表作《送别》。歌曲完美地抒写了人生离合的真实体验和世间永存的挚意真情,从而使这首歌成为不朽的经典之作。
第五篇:送别教学设计
《送别》教学设计
连镇镇程庄小学
庄园园
教学目标:
1、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知识,认识词作者李叔同。
2、学唱学堂乐歌《送别》。
3、引导培养和激发学生对音乐之美的欣赏能力和感悟能力。教学重点:
1、了解李叔同。
2、学会背唱《送别》。教学难点:
1、准确把握歌曲音准节奏。
2、能够在演唱歌曲的同时,体会恋故伤别的感情。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猜歌名)播放校园歌曲《上学歌》、《童年》。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也是一首校园歌曲,也可称作“学堂乐歌”。同样这首曲子还是一部老电影《城南旧事》的主题曲。
1、介绍学堂乐歌。
“学堂乐歌”是我国20世纪初新式学堂里开设的“乐歌”课和音乐课教唱的原创歌曲。这此歌曲的曲调一般来自于日本、欧洲、美国,由中国人用中文重新填词而成。李叔同就是“学堂乐歌”的代表人之一。
2、认识作者李叔同。
又名弘一法师。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除音乐、戏剧外,绘画、书法、诗词均所擅长。著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文化名人皆出其门下。主要音乐代表作品有《送别》、《西湖》等。
二、学唱歌曲,感受旋律。
1、播放歌曲《送别》,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
问题:我们在听到曲子时,想想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速度及调号。
四四拍、中速稍慢、C调
2、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3、弹琴带唱简谱。
4、填入歌词,唱词。
5、小组PK 分小组练习,上台演唱歌曲,其他同学跟着打拍子。
三、课外延伸,升华情感。
1、通过学习该歌曲,你知道歌曲表达了什么感情吗?
2、除了歌曲《送别》,我们还学过哪些有关送别的古诗呢?
四、课堂总结
1、《送别》这首歌的歌词采用了古典诗词体,旋律优美、情感真切。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离别时的不舍、惜别之情。更广泛被作为校园毕业歌曲传颂。学完这首曲子,同学们可要更加懂得珍惜这美好的校园生活啊!珍惜同学、朋友之间的友情。
2、全班学生深情演唱《送别》。布置作业:
1、课后观看电影《城南旧事》,看后谈谈你的感受和体会。
2、将《送别》这首歌曲唱给身边的人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