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3:05: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第一篇:《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春江花月夜

深圳市福田区北环中学 刘宏伟 深圳市福田区石厦学校 袁 丁

【授课年级】初中九年级 【教材简析】

《春江花月夜》(又名《夕阳箫鼓》),原为一首琵琶独奏曲,20世纪20年代,由上海的“大同乐会”将其改编为一首民乐合奏曲。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全曲如同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其中运用了一些中国传统音乐旋律发展手法,如:鱼咬尾、换头合尾等。

《春江花月夜》由十个乐段组成: 1.江楼钟鼓 2.月上东山 3.风回曲水 4.花影层台 5.水深云际 6.渔歌唱晚 7.回阑拍岸 8.桡鸣远籁 9.欸乃归舟 10.尾声演奏时通常省略其中部分段落,教材中提供的版本为省略第二、四、八段。【教学目标】

1.能熟记、熟唱《春江花月夜》的主题旋律,感受作品其古朴、典雅之美。2.认识并有兴趣了解与作品相关的音乐知识,如琵琶的主要弹奏技法:弹、挑;中国传统民间音乐旋律发展手法“鱼咬尾”、“换头合尾”等。

3.学生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能根据教师的引导和提示做出积极响应。【教学重点】

欣赏【江楼钟鼓】和【渔歌唱晚】两个乐段 【教学难点】

有韵味地模唱《江楼钟鼓》乐段的旋律;认识和理解“鱼咬尾”和“换头合尾”的旋法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阶段目标:以聆听、吟诵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注意。1.课前欣赏(略)

2.吟诵唐诗《春江花月夜》片段,导入新课。3.板书课题《春江花月夜》及各乐段小标题。

二、新课

(一)引子与第一段[江楼钟鼓] 阶段目标:学生能感知琵琶的音色特点,知晓琵琶的主要演奏技法(弹挑、滚奏、轮指),并在听、唱、思、议、记等教学活动中熟记、熟唱主题旋律,为欣赏全曲奠定基础。

1.初听[江楼钟鼓] 设问:听听这段音乐中主要由哪些乐器演奏? 学生回答问题(略)

归纳:这首作品的演奏形式为——民乐合奏,它是我国传统音乐中的经典之作,曾被改编成舞蹈等其它艺术表演形式。

2.中国古典舞欣赏

(1)欣赏古典舞《春江花月夜》片段。

(2)讲解中国古典舞身韵的主要元素“提、沉”,并带领学生随音乐进行练习,感受音乐中的“呼吸”和起伏以及旋律线的走向。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归纳:舒缓、起伏的旋律给人以古朴、典雅之美

(3)再次聆听[江楼钟鼓]乐段,要求学生随音乐边做“提、沉”边轻声哼唱主题旋律,加深学生对主题旋律的记忆。

3.乐曲及琵琶技法简介

(1)《春江花月夜》原是一首琵琶独奏曲,曲名为《夕阳箫鼓》,20世纪20年代,上海的音乐社团“大同乐会”将它改编为一首民乐合奏曲,并根据乐曲诗情画意的内容,取名为《春江花月夜》。

(2)“琵、琶”原是指琵琶的主要演奏的技法指法——弹、挑,弹跳的快速交替即为琵琶的另一种演奏技法——滚奏。(学生模仿练习)

4.欣赏

欣赏视频[江楼钟鼓],提示学生注意观看琵琶演奏的基本技法——弹挑。5.[江楼钟鼓]乐段旋律教唱

教师以模唱和视唱相结合的方式教唱主题旋律,在教唱的过程中反复引领学生模仿琵琶演奏的韵味进行练唱;

出示主题旋律的末乐句旋律谱例并进行视唱练习,提请学生对该乐句的注意,为后续讲解“换头合尾”的创作手法做铺垫。

(二)第二、四段[月上东山] [花影层叠]乐段

阶段目标:引导学生关注琵琶左手的主要演奏技法——揉弦及推拉弦。1.欣赏[月上东山]、[花影层叠](连续演奏)

提示学生在欣赏注意聆听和感受琵琶左手的主要演奏技法——揉弦、推拉弦以及独特的风格韵味。

2.分析旋律

引导学生找出这两个乐段末句之间的联系,归纳出二、四段结尾乐句是由第一段主题最后一句演变而来,继续为后续讲解“换头合尾”的民间创作手法埋下伏笔。

(三)第六段[渔歌晚唱] 阶段目标:学生能感受到该段音乐在速度、力度上的变化,能以敲木鱼、捻指等方式参与欣赏。同时,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及评价,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该段音乐的特点。

1.初听[渔歌晚唱]乐段

⑴ 将打击乐器木鱼发给学生进行敲奏练习,为后续的参与活动做准备。⑵ 欣赏[渔歌晚唱] 欣赏提示:该段音乐在速度、力度上有何变化?你能听出木鱼敲击的声音吗?木鱼敲击的声音有什么规律?

学生讨论,小结该段音乐在力度、速度上的布局以及木鱼敲奏的节拍位置。出示谱例,找准木鱼出现的节拍“位置”。2.再听[渔歌晚唱]乐段

设问:你能听着音乐,在木鱼出现的节拍上一同敲奏吗?

学生以敲木鱼、弹舌或捻指的形式参与欣赏,要求学生能随音乐准确进入。3.练习

引导学生进行评价,找出不足,并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加深学生对旋律的印象,体验作品所表现的悠然自得的音乐形象。

4.分析旋律特点

⑴师生以“接唱”旋律的形式找出每句句首和句尾音之间的联系,归纳出各乐句间的首尾都为同音连接的创作方式为“鱼咬尾”。

⑵引导学生分析该段末句与二、四段末乐句相同,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换头合尾”的句法特点。

(四)第七乐段[洄澜拍岸] 阶段目标;认识琵琶扫弦的演奏技法,感受其塑造的音乐形象。1.聆听[洄澜拍岸] 设问:你能听出这段音乐琵琶用了什么技巧演奏吗?能想象和模仿演奏一下吗? 2.观看琵琶演奏

简介琵琶的另一种演奏技法——扫弦 3.练习

指导学生随音乐模仿琵琶演奏的——扫弦,体验浪涛拍打江岸强有力的音乐形象。

结合欣赏,检验和反馈学生对“换头合尾”的理解和听辨能力。

(五)第九乐段 [欸乃归舟]与尾声

阶段目标:学生在律动参与欣赏的过程中能感受到音乐速度和力度的变化,体验作品所表现的百舸竞争的音乐形象。

1.活动

学生随音乐模仿摇橹的动作,感受音乐速度、力度和情绪的变化。2.学生讨论(略)

3.归纳:速度由慢到快、节奏由疏到密,形成全曲的高潮。

(六)第十段 [尾声] 阶段目标:学生能根据音乐进行联想音乐所表现的意境 1.欣赏第十段 [尾声] 设问:尾声乐段主要由哪些乐器演奏?描绘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学生讨论(略)

归纳: 该乐段主要由箫、琵琶和二胡演奏。春江的夜空幽静、安详,使人沉静在这迷人的诗情画意之中。

三、课堂复习及小结

阶段目标:回顾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检验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1.点题:“春、江、花、月、夜”为我们所传递了哪些信息?你能从音乐中获得这些信息和感受吗?

2.学生随伴奏有韵味地模唱主题旋律(含教材提供的填词歌曲演唱)。3.学生以演唱、表演等形式归纳本节课所学过的音乐知识,如“鱼咬尾、换头合尾等。

4.结束语(选自教学实录)

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了由琵琶曲《浔阳箫鼓》改变的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这首中华民族音乐的经典之作,并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我国传统音乐的古朴、典雅之美,知晓了有关琵琶的一些演奏常识。更高兴的是,你们能有韵味地模唱这首作品的主题旋律,我想这是因为你们已经把储存在你们的记忆之中了,但愿它能给你们带来更多更美的享受。

本文发表于《中国音乐教育杂志》

第二篇:《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最全汇总>>>河北教师招聘历年真题

2016河北教招:《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通过最新河北教师招聘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2016年河北教招时间分布比较分散,全年都有招聘,笔试科目一般为《教育综合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等,河北中公教师考试整理了河北教师招聘备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抒情写意的文曲风格,感受雅致优美的旋律所描绘的良辰美景,进一步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在反复的欣赏与哼唱中感受乐曲优美的旋律、感受作品展现的唯美意象。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换头合尾”的结构特点,背十个主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想象与联想,将诗歌与音乐相结合。【难点】中国传统音乐“换头合尾”的作曲手法。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钢琴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师播放《渔舟唱晚》并提问:这首乐曲叫什么名字?听到它同学们觉得心里是什么感觉?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这是一首古筝曲,叫《渔舟唱晚》,表现了我国古代的江南水乡在夕阳西下的晚景中,渔舟满载而归的情景。音乐听起来使人感到心情愉悦、悠然自得的情绪。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中国民间器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同样是表现江南水乡的美景,我们来感受一下这首乐曲。

(二)新课讲授

1.感知:教师播放乐曲,同学们整体感受乐曲有没得旋律,提问:这首乐曲共有几段?都有什么民族乐器?同学们听到这首乐曲联想到了什么画面?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这首器乐合奏曲是G大调,乐曲共分十段。以柔婉的旋律,安宁的情调,描绘出人间的良辰美景,主题富于江南水乡情调,其后各段运用扩展、紧缩、移易音区和换头合尾等变奏手法和水波声、桨橹声等拟声乐汇表达丰富乐思。

2.学习:(1)朗诵《春江花月夜》诗词,帮助大家进行想象和联想。(2)分段落播放乐曲,请同学们进行分组学习乐曲的主旋律。

河北中公教师考试网祝您备考成功!点击查看河北教招考点大全

最全汇总>>>河北教师招聘历年真题

(3)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对主旋律进行哼唱,介绍“换头合尾”的手法。(4)播放多媒体画面,为大家展示江南水乡的良辰美景,整体赏析音乐作品。(5)教师弹奏《春江花月夜》主旋律,同学们集体哼唱。

3.拓展:播放与乐曲,教师介绍作品的历史背景。原是一首明清时期的琵琶曲,原名是《夕阳箫鼓》。,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如同一幅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

4.小结与作业:民族器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描绘了唯美的自然景色,悠扬的旋律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实际上,生活中我们到处可见这样的美景,苏杭的湖堤、云南的洱海都是我国的美丽景致,我们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请同学们自选段落,分组练习配乐诗朗诵。

五、板书设计。

更多内容,一起来看看河北教师招聘是如何设置教学的!

中公教育河北教师考试网与辅导专家提醒您,备考有计划,才能在招教考试大战中拔得头筹!河北教师招聘真题邀请您一同刷题!

河北中公教师考试网祝您备考成功!点击查看河北教招考点大全

第三篇:《春江花月夜》 教学设计

课教堂传统课堂与新课程学生学习方式之比较

高中新课程实验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化,我认为主要表现在学习的模式不同。传统课堂教学强调对知识的学习,侧重于积累,尤其是学习课本的知识,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学习,学生往往成为接收的机器,缺乏思维的训练。新课程实验教学则强调学生必须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要主动地参与,同时,要关注现实、关注生活。要求更加注重民主学习和探究。强化对学生思维的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对文言文的学习,传统的课堂教学更多地强调文体知识的学习,注重字词句的训练,注重段落大意的归纳,注重语法知识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更多地把语文当成工具,未能突出语文学习的审美情趣。通常情况下,只要把句子翻译出来,理解字词的意义就算完成任务。而新课程实验教学,则把语文看作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体。学习中,既强调语文知识的积累,又强调语文的人文性。对文言文的学习,在学习文言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学习古人优秀的精神品格,让自己得到高尚的情操陶冶,从而使文言文学习更有趣味。同时,鼓励学生积极探究,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感受春江花月夜的美景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生、对宇宙的联想与感慨,体会诗中表现的游子与思妇相思想爱之情。生明白了这诗主人公的确是客,也会产生孤独、寂寞之情,也会产生有家不能归的痛苦。

在谈《鹿柴》这首诗时,我也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空山”等意象来联想,尤其是抓住“空”字来揣摩,进一步体会王维晚年隐居生活的宁静与淡泊的思想。

2、对《春江花月夜》的鉴赏。

先让学生听音乐古曲《春江花月夜》,然后再欣赏该诗配乐朗诵。老师从中适当讲解,让学生在听中感受月出、月升、月高悬时的感受。然后,找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与同学分享。老师再点评,又把老师自己的体会与同学们分享。同时明确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探讨第一部分,体会景物描写与抒情的关系。过程:

(1)、全体学生朗读第一部分(开头----但见长江送流水)然后,学生讨论:这部分内容围绕什么来写的,诗中描绘的画面如何,产生了怎样的联想?随后,从每组里找一个代表发言。师生再点评,看谁的理解较好。接着,老师总评,提出分析诗歌时要注意的几点:诗中的背景是什么?主要对象是什么?诗中的画面如何?景与情的关系怎样?再共同探讨。学生在探讨时认为,在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下重点写了月,这画面是随月的出现、上升及高悬的不同位置而不同。江与月的关系及周围景色的关系也产生变化。

(2)、引导学生重点分析“江畔何年初见月,江月何年初见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几句子,探讨人与月,人与水,人生与宇宙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导学理解人类生生不息的永恒与宇宙万物的永恒与变化的关系。

总结本教时所学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第一部分的内容,让学生明白了学习欣赏诗歌,要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走进作者的心灵里去,运用想象、联想等方法体会诗的意境,与作者产生共鸣。同时,领略了春江花月夜的美景,体会了空阔、宁静的月夜情景,也从中感受到人生的哲理。

第二教时:

要点:分析第二部分,总结全诗的艺术特点。过程:

让学生集体朗诵《春江花月夜》,然后重点分析、鉴赏第二部分内容(白云一片去悠悠------结尾)。思考:这部分重点写什么?游子、思妇的相思情景如何?

学生集体讨论。然后,找学生代表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引导学生注意找意象:白云、高楼、妆镜台、帘、捣衣砧板、鸿雁、江树,也要注意分析思妇的动作与心理及游子的动作与心理。让学生体会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思想的作用。学生明白思妇与游子纯真的爱情美与人性美。

为了更好地把握内容,我着重要求学生从中找出相应的修辞方法。例如,“月徘徊”,就是拟人的手法,表现了月的人性化,从而衬托出思妇的孤独与寂寞。还引导学生注意思妇的动作,如卷帘,拂砧,这些细微动作恰好表现思妇因见不到心上人而寂寞难耐的心情,从而进一步刻画了她的相思之苦闷。对游子的分析,我则重点引导学生找出其心理独白的有关词语,让学生更好地体味。

最后,总结第二部分内容。学生回答,老师点拨:第二部分因景生情,重点写思妇和游子的相思相望及绵绵的愁苦。而月就是游子与思妇相思的纽带。全诗悲而不伤。一直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正如古人说的“孤篇压倒全唐”。

学生讨论,本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然后师生共同分析,再总结本诗的艺术特点:

1、景、情、理完美结合。全诗将写景、抒情、议论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写出了春、江、花、月、夜五种美景,以月为主要描写对象,在抒情和议论时也紧紧地围绕着月光来展开,从人之月初与自然之初的关系加以探讨,堪称是宏大的议论,但却不生硬,而是由江月生发,同时,抒发的是人间最常见的离人思妇的相思之情,亦是人间最普遍的、最永恒的感情,且能把这种感情完全置于月夜之下来发挥。

2、本诗具有音律美。全诗韵律饶有特色,全诗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以平韵起首,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而变化,平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后呼应,既回环往复,又层出不穷,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

3、反复朗读全诗,力争在课堂上能熟读成诵。论证:

本教学设计主要体现新课程教学的理念。

1、注重语文学习的“人文性”和“趣味性”。我们知道,语文学习,关键要让学生体会语文的乐趣。学生只有乐于学习,才可能有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语文有兴趣了,会想方设法挤时间来学习,否则,学生只会把大量的时间用于他们认为有价值的科目,从而导致偏科现象的发生。我们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与大自然接触少了,很多内容都不被学生看重,学生只会勉强地应付。这对语文的学习是极为不利的。有鉴于此,我在教授这课时,想办法让学生感受古人对大自然的探索,对人生的思考。重点让学生理解宇宙世界变与不变的永恒主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关注人对大自然的思考。在理解景与情的关系时,想方设法让学生学生观察,学会探究。

2、体现本单元诗歌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这种方法,听起来容易,实践起来则另一回事了。怎么才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生活体验来学习?怎样让诗歌的学习更有情趣?这是每个有责任心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应思考的问题。我在本课教学中,运用联系实际的教育理念,把现代生活的真实情境与古人的生活情趣相联系,从而让学生更容易体会诗人的主旨及捕捉古代诗人脉搏,真正达到与作者共鸣。

3、师生互动,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过去单一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起来没兴趣,老师讲、学生听的情形会让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以致学生常常在堂上睡觉。因此,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必须让学生主动参与。在学习中,学生参与的程度决定教学效果好坏。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真正激发他们学习的激情,也可在学习中培养双基,使学生听说能力有较好的锻炼。

4、吸收传统教学的长处,落实“双基”,同时注重“启发式”教学。在讲授鉴赏方法时,注意“温故知新”。为此,我先重温小学时学习过的两首诗《枫桥夜泊》和《鹿柴》,加深学生对所学诗词的理解,也为自己举例说理提供方便,用学生熟悉的诗歌作例子,学生更有亲切感,老师随口说出这些诗歌,对学生也是很好的榜样,学生觉得老师都对古诗词有较丰富的积累,树立了老师的威信,学生更尊敬老师,从而对老师所教的诗歌也会引起足够的重视,对新课的学习也可起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5、强化朗读意识,体现诗歌教学的本质特点。学生熟读诗歌,是学习古诗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古人说:“熟读唐诗三首,不会吟诗也会偷。”实践证明,多读、熟读诗歌,既可增强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提高对诗歌的感性认识,也可以为写作提供很好的范例,这样,无论对写诗歌或写其他形式的作文,都有很大的作用。为此,我在课堂上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诵读。

第四篇:教学设计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赏析诗歌,理解诗歌的感情。

2.分析诗歌感情表达的层次结构,体会景、情、理的完美融合。3.分析古典诗歌中的特定意象。学习重点:

描绘画面与揣摩相思之情。学习难点:

揣摩理的理解与比较。学习方法:

诵读,描述,练习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导入

月亮一直是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是个永恒的主题,其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仇,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月亮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十分丰富,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优美的意境:它是情感的载体,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亲友间的怀念:然而在失意者笔下又成为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同时,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成为永恒的象征。但我们遥望明月的时候自然有无限的遐想,自然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李白的“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我们今天将要学习就是因为一轮明月成就了诗坛千秋美名的诗人张若虚的典型代表作《春江花月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出示学习目标。

二、作者

通过作者简介了解诗歌的大体背景,通过对作者的了解初步预测诗歌的思想情感以及艺术特色。

三、古今评说

阐示诗歌的重要地位,给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酝酿学习诗歌的氛围。

四、朗读课文,整体把握。

学生自读,听录音泛读,正音,学生泛读,点评。初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

五、结构分析

大体了解的诗歌景、理、情的结构。总括解释三部分即春江月夜的美景,江畔月下的沉思,因月而起的沉思。

六、品读与赏析

(一)多媒体出示:”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1.学生齐读

2.大家找一下都用了哪些意象?(学生找,学生说)3.归纳并且多媒体显示“春江花月夜”

4.观看春江花月夜的具体画面现代文概括景象并概述其特点和作用。(学生概括教师总结)

5.景色概括:

写明月照耀下的江水花林的绚丽景观,即春江花月夜的美景。(景物美)

景色特点: 朦胧 幽美 恬静 壮阔

景物描写的作用:为下面对景抒情打下基础。

过渡:面对花好月圆夜,并置身于这壮阔的空间中,每个人都会有所思。你会想到什么?那么我们共同看一下作者想到了什么?

(二)多媒体展示: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1.学生齐读。

2.作者的思考:由写景转向观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明月长照对照人生短暂,抒写心中的感叹。

(哲理美)3.根据画面找一下这种感觉,从而想到:

对宇宙人生的思索,透露出生命有限的感伤。•

苏轼: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刘希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4.作者的观点:人类(代代无穷已)——月(年年只相似)

作者的态度:积极人生观,哀而不伤。5.为什么会有积极而不是悲观的态度呢?

学生共同练习背景回答,个人的遭遇和时代环境决定。作为游子,还会想到什么?自身的处境。

(三)多媒体展示: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1.学生齐读。

2.由感叹人生进而抒写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人们对

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

(情感美)3.诗歌显示了什么人的什么情感?

明确:(扁舟子)游子和(明月楼)思妇

相思 愁。我们紧接着仔细分析一下思妇和游子的愁,首先看一下思妇:

(四)多媒体展示: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1.女生齐读。

2.对于为什么是描写思妇怀人给学生进行解释。

3.刻画思妇时,有些字用的活灵活现,十分典型。请同学 们讨论一下那些字? 明确:

徘徊

拂 逐

光不度等

过渡:相思是两方面的,思妇如此在外的游子呢?

(五)多媒体展示: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1.男生齐读。

2.比较前后意象的变化特点,想想意在表明什么?(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春江

流春(春半)

花林

落花

明月

斜月(落月)

3.“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中的沉沉,无限,藏意在表明什么? 明确:距离遥远。

(六)概述诗歌:

1. 以“春、江、花、月、夜”五字逐步展开,构成一幅天地一体色彩绚丽的完整图画。

2.以“月生——月照——月斜——月落”为外在线索 ,呈现出月下静谧、朦胧、纯净、澄澈的优美诗境。

3.通过月将春江月夜(景),宇宙人生(理),思妇游子(情)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4.贯穿全文的月字,月不再是月而成为了一种情感的载体,这就是中国文人的一种明月情结。5.古典诗歌中关于“月”的意象:月是永恒的代表宇宙的无穷尽,人生命的短暂,同时他又是人情感的载体,将人的悲欢离合,融于其中。咱们共同从空间意象,时间意象和情感意象来共同分析一下。6.空间意象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抒怀》

7.时间意象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李白《把酒问月》 8 情感意象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9.月的意象总结:月代表着永恒,从而衬托了人生的短暂。与此同时,月亮还是相思的载体,代表着离人的相思从而进一步阐明了作者的愁思,同时还是悲壮雄浑的代表,比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而本文用了它的什么意象,用什么手法表达出来的,与此同时寄托了作者什么情感?

明确:本文在哲理阐述中引用了他的永恒,宇宙的无穷尽,而在情感的阐述中将月是情感的载体,是愁思的象征描绘的淋漓尽致。作者运用以景衬情的手法,将自己的惆怅,失落,孤寂的情感跃然纸上。

(七)课上练习

盛唐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一诗是历来为人们广泛传颂的上乘之作,试着 从个人角度观察月亮,以“遥望月亮”为题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五分钟学生书写)两个学生朗读个人的小感怀,教师总结。

(八)学生齐读,共同体验情感。

(九)课后思考(作业):

盛唐诗人张九龄《望月怀远》一诗是

历来为人们广泛传颂的上乘之作,试 与本诗对照,分析两首诗的异同。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远,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第五篇:《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海南省国兴中学 李占民

教学目标:1.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悟理。2.景、理、情的有机融合。教学重点: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悟理 教学难点:景、理、情的有机融合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文人墨客,在月之中或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或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或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或抒写了他们的哲理思考。

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就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

二、张若虚简介(生卒年不详),扬州人。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人如其名,一生低调,诗作大部散佚,《全唐诗》仅存两首,其一为《春江花月夜》,乃千古绝唱,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另一首诗是《代答闺梦还》。

三、置身诗境 感知诗之景

问题1:朗读诗歌,置身诗境,诗歌之景可用一个“美”字来形容,它美在哪里?你能把这种美读出来吗?(注意抓意象、意境、特征、手法)

明确:远景:江连海,海生月,月照春江,美景连环,时空阔大,浩瀚悠远。近景:江流、芳甸、花林、沙汀,衬托月光,其美似霰,似霜,生气氤氲,缥缈朦胧,幽美恬静,静谧瑰丽。

问题2:诗歌前后之景有何不同?

明确:前景:寥廓、明净、幽美、宁静、空灵,是喜景。后景:冷清、凄凉,是哀景。

四、缘景明情 品味诗之情

问题3:世界上没有为写景而写景的诗歌。诗歌写景往往是为了抒情,根据前后之景的不同,说说《春江花月夜》诗歌抒发了几种情感?

明确:喜——歌颂赞美自然奇景(喜景衬喜情);愁——游子思妇山水相隔(哀景衬哀情)

仔细品味这些情感,试着读出它们的不同。(注意抓关键词、手法)

五、缘景悟理 领会诗之理

问题4:这不仅仅是一首借景抒情的诗歌。诗人伫立江畔,仰望明月,遐思冥想,想到了什么?这其中是否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明确:对天叩问,发幽古之思,探索宇宙人生:宇宙永恒,明月常在,个体有限,人类无穷,如同江月——感悟短暂与永恒。

六、探究景、情、理之交融

《春江花月夜》乃千古绝唱,一直以来,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闻一多先生也称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究其如此,不仅在于其既写了景,抒了情,也悟了理,更在于其情、景、理的完美结合。

问题5:诗中的“情、景、理”是如何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的? 明确:景中有情——月夜美景中洋溢着欣喜赞美。情中有理——游子思归里蕴含着时光飞逝。理中含情——月下哲思中饱含着人生追求。诗中的情与理都不孤立,均由景引出。

问题6:诗歌能否将“月下的哲思”放在结尾?为什么?(注意诗歌的思路)

明确:不能。不合逻辑,也不符合情感的变化。作者的思路是由月升写到月落,从月之初上时的迷离、美妙(高亢),到月光下诗人的遐思冥想(平缓),到楼上思妇的愁情(低回),再到游子的梦回故乡(哀怨),最后是梦醒后的更加孤寂(悠长)。月下哲思应在月升寥廓宁静的境界中,如果把它放在月落之后就显得不合情理了。

诗歌小结:

《春江花月夜》将多种情合为一体,凭借着对春江花月夜美景的描绘,尽情赞颂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扩展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宇宙精神的探究结合在一起,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优美深邃的意境。

扩读演练:

把酒问月 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李白的“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与本诗的月下哲思可谓异曲同工——引发出诗人对宇宙人生“永恒与短暂”的哲学思考。请你就这个话题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下载《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定稿)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宝鸡文理学院附属中学赵东升 一、教材依据 《春江花月夜》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之部......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为人教版选修第二单元赏析示例,是自读课,是一篇写景诗歌,主要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在学习第一单元诗歌的基础上,学会鉴赏写景诗歌,把握作者......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一、导入: 在我国浩瀚的诗海中,有无数文人墨客都曾望月有感而写下吟诵月亮的美丽诗句,同学们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 是啊,月在诗中似乎成了诗人生命情怀的一种寄托,皎洁的月亮......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月亮”这个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象征意义十分丰富,它承载了人类丰富的思想感情,请同学们把在课前准备阶段搜集到的......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体会诗歌“哀而不伤”的感情基调。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本诗的......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选自《中学语文教学》)教学目标: 一、诵读品悟《春江花月夜》,让学生感知诗的声美、景美、理美、情美。二、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审......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反复朗读《春江花月夜》,熟读成诵。 2. 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3. 赏析诗歌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培养学生......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宝鸡中学 樊宝玲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内容:景、情、理 过程与方法: 2、引领学生在品读中鉴赏美景,体悟情感和哲理,提高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