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群英降马》教学设计
《群英降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11个要求会写的生字,认识1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对比的手法。
3、情感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降马人的勇敢。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题,齐读。你想通过学习,知道些什么知识?
二、初步朗读课文。
教师指导学生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和词。
三、学习11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1、自学本课生字词。默读课文,画出生字和生词。
2、指名读、小组读相结合,小组汇报。
3、指名学生读准字音,情调“顷”、颈”;记住字形,强调“降、兜、矮”。
4、通过不同的方法让学生记忆课文中的词语。(1)通过查资料或查字典记住词语。(2)用比较法理解词语。(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4)抓住重点理解。
(5)有的词可以采用拆合法理解。
四、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到正确、流利。
五、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基础知识。
二、由题目入手,带着问题读书。
三、自由读文,探究问题。
1、齐读课题。
2、出示问题。
(1)“群英”都指哪些人?(2)这是一匹怎样的马?(3)“群英”是怎么“降马”的?
四、个性化阅读,畅谈独特理解。
1、交流:“群英”都指哪些人?(众牧人、马王神韩宝驹、郭靖)
2、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第二个问题:这是一匹怎样的马?
3、从哪些语句中能看出它奔跑迅速?
4、理解:
(1)小红马前两次冲进马群捣乱的相关语句。
(2)抓住相关词语谈谈自己的理解(侧重表示时间的词语。)(3)指导朗读,体会马奔跑的迅速。
5、从哪些语句中能看出它机灵?
6、众牧人是怎样“降马”的?
7、文中哪个自然段是描写韩宝驹降马的?
8、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郭靖是怎样降马的?
9、结合前面众牧人和韩宝驹降马的过程,说说你对郭靖的认识。
五、总结课文,结束全文。
第二篇:群英降马教案
群英降马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一类生字11个,二类生字13个,能够正确书写和拼读。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降马人的勇敢。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生字卡
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指导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意。
教学过程:
一、由题导入课文。
同学们,在艺术的殿堂里,有许多艺术家通过自己的作品使马的形象愈发活灵活现,深入人心。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先生在他的长篇小说《射雕英雄传》中就有一段扣人心弦的英雄降马描写。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群英降马》吧!
1.教师范读。
2.指名分段读。
3.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画出生字和生词。
2.学习一类生字。
降:先查阝旁再查6画左右结构
xing 字义:投降,归顺,指军队放下武器投向对方;降服,使驯服。
组词:降马、投降、宁死不降、降龙伏虎
jing 字义:下落,落下;使下落;姓。
组词:降落、降雨、降落伞、降级、降格、降低
猛:měng 先查反犬旁再查8画左右结构
字义:气势壮,力量大;忽然,突然。
组词:猛攻、猛将、猛烈、猛虎、勇猛、猛然
兜:dōu 先查儿字旁再查9画上下结构
字义:作用和口袋相同的东西;做成兜形把东西拢住;承担;环绕,围绕。
组词:兜子、裤兜、兜售、兜抄、兜风、兜圈子
顷:qǐng 先查页字旁再查2画左右结构
字义:土地面积单位,1顷等于100亩;短时间。
组词:有顷、俄顷即去、顷闻、公顷、顷刻
丈:zhng 先查一部再查2画独体字
字义:长度单位,十尺;测量长度面积;对成年或老年男子的尊称。
组词:十丈、丈夫、丈量、丈地、老丈、丈人
罕:hǎn 先查秃宝盖再查5画上下结构
字义:稀少。组词:罕见、稀罕、罕闻、罕物
询:xn 先查讠字旁再查6画左右结构
字义:问,征求意见。
组词:询问、咨询、查询、探寻
誉:y 先查言字旁再查6画上下结构
字义:名誉,名声;称赞。
组词:名誉、荣誉、誉为、誉满中外、誉不绝口
矮:ǎi 先查矢字旁再查8画左右结构
字义:人的身材短。组词:矮胖矮小
颈:先查页字旁再查5画左右结构
jǐng 字义:脖子,头和躯干相连接的部分。
组词:长颈鹿
gěng 同“jǐng”用于“脖颈子”。
拖:tuō 先查扌旁再查5画左右结构
字义:牵引,拉,拽;拖延,拉长时间。
组词:拖车、拖泥带水、拖后腿、拖拉机
3.通过不同的方法让学生记忆课文中的词语。
①通过查资料或查字典记住词语。
②用比较法理解词语。
③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④抓住重点字理解。
⑤有的词可以采用拆合法理解。
三、总结复习。
四、作业: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课文,了解“群英”降马的经过。
2.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准确运用动词展现事物特点及通过对话交待情节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默读课文。
划分段落:
一、小红马扰乱马群。(1);
二、小红马的来历。(2-3);
三、降马经过。(4-5)
2.讲读课文。
(1)学习第一段(训练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能力)。
(2)你读懂了什么?(小红马三次冲进马群捣乱,众牧人想尽办法却治不住它。)
(3)从哪些词可以看出小红马跑得快?
那这是一匹什么样的马呢?
学习第二段(以读代讲)。
(1)指名读。(2)分角色读,讲一讲这样读的理由(提示、指导)。(3)齐读。
学习第三段。
(1)从文中的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这是匹厉害的畜生?
(2)群英降马,突出了谁熟悉马性,身手高强?
由此可以看出,他还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总结。
可以指出:对照内容,看题目,你发现本文有哪些不足吗?
三、作业:预习下一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读词语,说意思。
二、换个词而句意不变。
三、读成语,讲故事。
四、板书设计:
第三篇:四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群英降马-长春版【小学学科网】
xiaoxue.xuekeedu.com
群英降马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的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
2、认识13个生字,会写11个字。了解恰当运用词语的好处,积累生动的词语。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写作方法。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降马人的勇敢
一、新授
1、生齐读课题。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2、指名生分段朗读课文。学生评价。说出课文给你什么感受?
3、生自由读文,思考:课文中什么地方体现小红马的特点?小组讨论,边读边画。
4、生汇报。(1)忽见西边一匹全身毛赤如血的小红马猛冲入马群之中,一阵乱踢乱咬。马群又是大乱,那红马却飞也似的向北跑得无影无踪。片刻之间,只见远处红光闪动,那红马一转眼又冲入马群,捣乱一番。(2)但那红马奔跑迅速,哪里抓得住?顷刻间又跑得远远的,站在数十丈外振鬃长嘶。(3)那马机灵之极,待箭到身边时,忽地转身旁蹿,身法之快,连武功高强直人也未必及得上。(4)这匹小野马不知是从哪处深山里钻出来的。前几天,我们见它生得美,想用绳圈套它,哪知道非但没套到,反而惹恼了它,这几日天天来捣乱。(5)这是天上的龙变的,惹它不得。(6)我牧了几十年马,哪见过这般厉害的畜生?(7)哪里知道那红马便在这一瞬之间,突然发力,如快箭一般向前窜了出去,他这下竟没骑上。
5、文中的韩宝驹是怎样一个人?(1)被誉为“马王神”的韩宝驹,其骑术称得上是举世无双,连一世活在马背上的蒙古人也自叹不如。(2)韩宝驹熟悉马性,一生驯服过不知多少烈马,只要一上马背,就没一匹马能再将他颠下来,6、你认为郭靖是怎样的一个人?
7、介绍郭靖与韩宝驹的关系,讲述此段故事的前因后果。
8、你认为课文主要突出的人是谁?“群英降马”中“群英”指谁?
二、总结写法。课文主要是要描写郭靖却不从正面来写,而是极力渲染红马,及韩宝驹的神俊与勇猛,从而突出郭靖的英勇,这种描写的方法叫做侧面描写。
三、总结学了本课,你学会了什么?
四、作业读关于本文有关的《射雕英雄传》第五回。教学准备:评书录音片段,电视剧《射雕英雄传》片段。
第一课时
一、引入:
1、同学们,看过电视剧《射雕英雄传》吗?在这部优秀的文学作品里,有一段非常经典的对马的描述,那就是《群英降马》,今天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2、齐读课题,多音字“降”,在这里读什么?说说题目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本课生字比较多,利用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4个多音字:“降”“淋”“压”“晃”
2、读词语,不懂的查一查字典。毛赤如血无影无踪振鬃长嘶一瞬之间喝彩武功高强举世无双自叹不如身矮腿短神骏
3、近义词:蓦地----机灵----厉害----举世无双----自叹不如----
4、再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第一部分(1):小红马扰乱马群。第二部分(2-3):小红马的来历。第三部分(4-5):降马经过。
5、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本文描写了一匹毛赤如血,奔跑迅速,机
xiaoxue.xuekeedu.com
灵的马,三次到马群中捣乱,众牧人恨它又拿它没办法,突出了郭靖勇敢和武艺超群。
6、反复读课文,读熟,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三、小结:本节学习情况。
第二课时
一、引入:
1、认读词语:毛赤如血无影无踪振鬃长嘶一瞬之间喝彩武功高强举世无双自叹不如身矮腿短神骏
2、回忆: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文章思路。
二、研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段,你读懂了什么?(小红马三次冲进马群捣乱,众牧人想尽办法却治不住它。)(1)从哪些词可以看出小红马跑得快?边读边划出来。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片刻之间”“红光闪闪”“一转眼”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振鬃长嘶”“无影无踪”的意思。(2)“马群又是大乱,那红马却飞也似的向北跑得无影无踪。”一句中“飞也似的”还可以换成哪些词?(3)那这是一匹什么样的马呢?(4)找出那里是直接描写小红马的?哪里是侧面描写?有什么好处?
2、自由读课文2、3段,想想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1)理解“神骏”。(2)思考:这段出现了几个人物?仔细读人物对话,这是什么描写?(侧面描写)反映了什么?(3)他的“追风黄”已是世上罕有。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惹它不得”“不及”“奔到”还可以怎么说?(4)知道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3、默读课文4、5段,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重点理解:举世无双发足疾追身矮腿短喝彩(1)从文中的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这是匹厉害的畜生?(2)群英降马,突出了谁熟悉马性,身手高强?(3)你认为郭靖是怎样的一个人?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群英降马”中“群英”指谁?课文中描写他的语句却很少,文中是怎样突出主要人物的?(4)文中的韩宝驹是怎样一个人?(5)介绍郭靖与韩宝驹的关系,讲述此段故事的前因后果。(6)指导朗读。
三、学习文章写法上的特色。课文主要是要描写郭靖却不从正面来写,而是极力渲染红马,及韩宝驹的神俊与勇猛,从而突出郭靖的英勇,这种描写的方法叫做侧面描写。
四、小练笔:运用本节学到的侧面描写方法,描写一种小动物。
板书:
众牧人 四下兜捕
群英降马
韩宝驹 疾追不上
郭靖
降服烈马
第四篇:马教学设计
29、马
布封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积累语句,整体感知,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
2、揣摩体会,对比描写,了解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反复诵读,语句赏析,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发表个人见解的习惯。
2、揣摩体会,对比描写,了解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马图书法,激趣引读
1、马图书法:
教师展示有关马的各种书法作品并播放有关家马、野马的生活画面,请学生欣赏。
①看了这些书法画面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②谁能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你更欣赏哪一种马,并陈述理由。
2、激趣引读:
教师:马是人类忠诚而高贵的朋友,是富有情感和人性的生灵,法国博物学家布封的《马》,用亲切的感情、形象的语言、人格化的描写,给这些“朋友”画像,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不同形象,十分感人。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大声朗读这篇优美的散文化的科学小品,去了解、关注人类忠实而高贵的朋友,去感受被赋予了人性光彩的马儿吧。
布封,法国博物学家、作家。贵族家庭出身,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主任。他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的《自然史》。布封是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者和宣传者,在他的作品中惯常用人性化的笔触描摹动物。像课文中的马就被赋予了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又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高贵的绅土。
二、有情朗读,整体感知
1、有情朗读:
①全体学生有感情地大声朗读课文。
②学生个别朗读比赛,其他同学适当加以朗读评价。
2、整体感知:
①你认为课文写了哪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
(家马、野马或人工驯养的马、天然的马)
②你能用简洁的一句话来概括这两种马各自的最突出的特点吗?
(家马:“驯良”、野马:“自由奔放”)
三、合作探究,品读赏析,1、合作探究:
①被征服之后的马具有怎样的品格?
勇毅。无论是在疆场上,还是在平时的射猎、演武、赛跑时,它们都精神抖擞、慷慨以赴,与主人同生死、共荣辱。
驯良。它们不但屈从人类的操纵,还会迎合别人的心意。它们“无保留地贡献着自己”,为人类做各种服务。自由豪迈的动物,成了低眉顺目的工具,可以看作是一种悲哀的堕落。
(马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却不是马的朋友。人类对“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人类还用“衔铁”“马刺”“铁钉”残忍地禁锢它。更悲惨的是,许多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把马变成了自己的玩物。)
②马原本是什么样的动物呢?
美质: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感觉自豪而不屑于受人照顾。在大自然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被赋予“强壮、轻捷和遒劲”的美的品性,具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
美德:天性绝不凶猛,热爱和平;它们群居行动,团结和睦;相互间没有“妒忌”,从不为己争斗。
美貌:在所有的动物中,马“身材高大又最匀称、最优美”,有高贵姿态。
③如何理解“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讨论明确:首先,“教育”是拟人化用法,指人类对马的驯养。其次,“以丧失自由而开始”指马一出生就受到人的照顾,被人喂养,而不是自由自在地自己去寻找食物;“以接受束缚而告终”,包含两层含义:(1)指马被套上缰绳,披上鞍辔,戴上衔铁,钉上蹄铁;(2)指马从思想上接受服从的观念,服从成为马的天性。
④“给马戴黄金链条”等是不是对马的“侮辱”?
讨论明确:是“侮辱”,因为这些做法使马失去了人的伙伴的平等地位,沦为人类的奴隶和玩物,马的特性丧失殆尽。精神的泯灭是最大的悲哀。
2、赏读品味:
表现驯良的词句:迎合别人、舍己从人、屈从,不拒绝任何使命,尽一切力量为人服务„„
表现自由奔放的词句:奔驰、腾跃、不受拘束、没有节制,自由地游荡、蹦跳„„
(可从内容、语言、写法等方面与同学一起分享你的赏读感受。)
四、揣摩体会,对比描写
1、找出文中对比描写的相关内容,并思考其作用。
2、文章在写马的美貌时,与其他动物作了对比,你认为其他动物真的很丑吗?说说你的看法。
3、请用对比描写的方法写一段话,描绘自己喜欢的动物,并在班级交流。
五、体验拓展,互动释疑
1、体验拓展:
①你认为人工与天然究竟哪种更美?(可不局限于有关马的探讨。)
②在你看来,家马的驯良是天性的吗?请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你是如何看待“驯良”的。
③在你看来,我们该不该驯化动物呢?
④我们身边出现的野生动物园,其“野生”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野生”呢?
⑤假如你是一匹马,你愿意做哪一种马呢?你会怎样想呢?
是的,如果在对生命形式选择时,我竟不幸没了做人的资格,那么我将恳求造物主赐我为一匹野马。如果我的渴望得不到更大的满足,那么就让我变成一匹野马,在行动上去追求更大的自由。(梁晓声《如果我为马》中的片段)
(可各抒己见,可从不同的角度评说,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2、互动释疑:在预习、美读课文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疑问?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
六、总结存储,拓展延伸
2、拓展延伸:
①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段),并写好自己的感受。
②课外阅读布封的《松鼠》或其他作家写动物的文章并作读书摘记。
③用对比描写的方法,描述一个自己养过或见过的小动物,不少于300字。
板书:
家马:驯良——同情 作比较,野马:自由——欣赏 突出事物的特点
(武原镇中学 陆海峰)
第五篇:马教学设计
《马》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整体感知马的形象及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品位积累优美的词句,体会对比手法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对野马的赞美,反思人类应善待动物,珍视生命的环境保护意识、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
(一)通过多种方式的阅读,培养学生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的能力。
(二)揣摩体会对比描写,了解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品味文章对马的人格化描写的语言,体会作者情感。
四、教学过程
(一)积累知识,激趣导入
1.用激情昂扬的语言赞马,强烈感染学生,引入文本学习。(多媒体课件显示《八骏图》)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欣赏一幅画,谁来说说这幅画的名称?徐悲鸿以画马闻名于世。马,不仅是画家的宠儿,也是文人墨客的爱物。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法国作家布封的文章去了解关注人类忠实而高贵的朋友,去感受被赋予人性光彩的马吧!(板书:马 布封)
2.作者简介:布封,法国博物学家、作家。贵族家庭出身,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主任。他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的《自然史》。布封是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者和宣传者,在他的作品中惯常用人性化的笔触描摹动物。像课文中的马就被赋予了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又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高贵的绅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我们已对文章有了初步的了解,你认为课文写了哪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它们各自都有什么特点?
2.两种马在作者布封的笔下各有千秋,请同学们再结合文中作者对马的生活描绘,论说你喜欢家马还是野马? 例:我喜欢家马,因为他驯良而勇毅,尽一切力量来为人服务,甚至于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我喜欢野马,因为他像典雅高贵的绅士,你看它们从不攻击其他动物,更不屑于和对方搏击,它们生活得多么自由自在。
3.那么作者对这两种马,各持什么态度?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三)品词析句,合作探究
1.作者在写马的美貌时,又写了其他七种动物,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其作用时什么?
2.文章语句优美用词准确,请你从文中找出你认为作者用的好的一个词或一个句子,说说你喜欢它的理由!(四人小组探究后,全班交流)例:我觉得“教育”用得好,运用拟人化手法,写出人类对马的驯养。
(四)小结交流,拓展延伸
有人说,马是人类高贵而真诚的朋友,但是人类是不是马的朋友呢?面对日益恶劣的生存环境,人类究竟该怎样对待动物? 请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小组合作、讨论)
五、作业布置
(一)收集有关马的成语、典故。
(二)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你喜欢的一种动物。
六、板书设计
马 布封
家马(人工改进)←───对比───→野马(美丽的天然)性
情
:
被
驯良
天然:美(自由)形
体
:
被
奴役
品德:美(和平)精弄
美(匀称)深深同情 神
:
被
玩
形貌:
←─────对比─────→由衷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