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隶书教案大全笔画结构偏旁43页
隶书笔法
一、隶书折的变化八种
方折:该笔画为横画和竖画的组合,转折处稍提起,调整笔锋后于远处入纸向下徐行。
上角折:此种类型的折法,在书写时笔锋至转弯处微提,向右上方换向转笔向左下运行。
右折角:将笔行至转角处,即向左下方换锋运笔,右角明显外突。
> 圆折:转折时笔锋稍转,宜圆润灵活,切记顿挫粗重运行。
> 竖折:行笔至转折处,将笔锋调整后向右运行,竖与横及转角要连接自然,和谐统一。
> 下斜折:书写至转角处,即转笔向左下斜势徐行,使折角一下的竖画向内收。
> 上斜折:逆入向左下运笔,至适当处即转锋向右,使折角以上的画成斜势,转折处宜大些。
> 绞丝折:由于该笔画的折角较多,在书写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参差错落,力求生动多变,形容各异。
“>
二、隶书波的变化八种
底尾波:行笔接近尾部,向右下边行边按,然后向右出锋,整个笔画略成弧行。
>
大尾波:该笔画在书写时宜稍重顿按,使其下部粗大有力,上沿线较平。
> 竖折波:此笔画是竖画和波画的组合,在书写时要注意衔接自然。
0> 藏锋波:书写该该笔画的尾部时,稍重按后向右提笔运行些许即将笔锋回转裹藏收势。
0>
长平波:逆锋向左下方顿挫,势饱劲足,形成蚕头,中部微细,至尾部稍停顿后向右偏上逐渐顺势提锋,形成一波三折之势。
>
方头波:落笔取逆势,然后向下切入成方笔,似刀切状,转笔向右运行,中部很尾部的运笔和长波相似。
> 翘尾波:行笔接近尾部,稍重按后向右上方逐渐提出比锋,尾部上翘。
0 小尾波:此笔画在运行时,宜瘦劲些,至尾部处微按(有的甚至不按)后,即向右出锋,雁尾不太明显。
>
三、隶书钩的变化十二种
竖钩:藏锋起笔后转笔向下,宜挺直,至转弯处要圆转,然后向左运笔,边行边提出锋。
> 斜钩:此笔画在(向右下或左下)运行时,要视整个字的结体来决定其斜度,保持重心平衡,钩不宜粗大。
> 右折钩:藏锋或露锋起笔后向下行笔,至适当处转折调整笔锋向右运行,要求活泼渐粗,尾部微上翘。
> 短钩:该笔画在行至转弯处,要求圆转,其钩不宜粗大,微向上钩。
>
长钩:该钩略呈半圆状,斜势,转角处忌方折,向左钩出应舒展有力,收笔或出锋或回锋。
> 粗钩:运笔向左或向右至转折处,应边行边重按,略粗状有力度,做到雄强稳实。
>平钩:转折向右行笔过程中,为使整个字显的劲朴,宜写的平直点,尾部略微上翘。
> 弯钩:向左转笔要求圆转,接近尾部逐渐向上运行,呈圆弯钩形状。
>
回锋勾:运笔至尾部,将笔毫向上或向下圆转回锋,做到稳实有力度。
> 出锋钩:向右或左运笔接近尾部,要求边行边提笔,由粗渐细,稍快出锋,切记浮滑。
> 横折钩
该笔画实为折与钩的组合,在书写时把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一笔,做到连贯自然。
右向钩:中锋向下行笔,至适当处转折调整笔锋向右上方运行,至收 笔处或出锋或稍挺收起。
四、隶书捺的变化八种
> 直捺:此捺较挺直,运笔时应畅快直率向右下行,边行边按,中部切记弯曲。
>平捺:起笔后向右下边行边按,同时根据结体的需要,有一定的弯曲状,做到生动活泼。
”> 斜捺:运笔的斜侧和弯曲的程度在直捺和平捺之间,忌生硬和过于弯曲。
> 短捺:起笔后向右或向下边行边按,中部宜竖直,整个笔画应短粗状实。
小捺:出于字的结构等因素,有时的捺画应写的细小点,以此来衬托其他笔画。
> 戈捺:此笔画为整个字的主笔,书写时粗重点也无妨。起笔转锋后即向右下边行边按,中部要挺拔有力,尾部宜雄强自然。
> 走之捺:该笔画的起笔往往与前一笔或前几笔相联系,在书写时要在注意上下左右大小粗细关系。
> 心底捺:在书写该笔画时要根据整个字中其他部分的大小多少来决定该笔画的斜直、大小、粗细,使之整体协调和谐。
>
五、隶书撇的十二种变化
竖撇:起笔后向下中锋运笔,约至三分之二处转锋向左,转弯处宜圆转,回锋收笔。
> 斜撇:逆锋起笔,稍顿后转锋向左下运笔,斜势大些,收笔时或圆转回锋,或略停空收。
> 弯撇:逆锋起笔后转锋向下,至中间出圆转向左,圆弧的大小及位置,根据结体的需要来定。
平撇:起笔后向左撇出,它的上沿线基本相平,下沿线略呈弧行,或 收笔出锋、或向左之间出锋。
短撇:或露锋或藏锋起笔,向左下顿挫运行,回锋收笔,书写时要做到短促有力。
0 尖头撇:出于结构变化的需要,该笔画起笔应露锋入笔,头呈尖状。
尖尾撇:此笔画在书写至接近尾部时,应边行边提,渐轻,较快出锋,力到尖锋,尾呈尖状。
圆尾撇:行笔至尾部,锋尖向上或向下圆转回锋,尾部略圆均,忌过于肿大。
出锋撇
书写至尾部,笔毫向右上圆转回锋,至适当处向上或右上方出锋。
带勾撇:行笔接近尾部,不要提笔,仍向上和右上圆转运笔,然后边行边提出锋,弯勾需自然活泼。
0> 带折撇:该笔画在起笔、转锋向右或向下运行后即以圆转或折转向左下方运笔,转角处切记粗重。
带横撇:逆锋圆转起笔向右运行,至适当处即转锋(或圆转、或折转)向左下方行笔,转角要灵活自然。
六、隶书第竖的变化(四种)
长竖:起笔藏锋,转锋向中锋运行,回锋收笔,应粗状有力、刚劲挺拔。
细粗竖:起笔向下运行时边行边按,收笔圆转回锋,上细下粗状。弧竖:与弧横类似,在起笔后往下运行时应先向右下运笔,至中间时再往左下运笔,略呈弧行。
斜竖:此笔画在起笔后,往下运笔时应向左下方运行,切忌垂直。
0
七、隶书横的变化(四种)长横:逆锋起笔,稍停转锋向右,中锋行笔,收笔时或笔锋转势向左回提,或略停即提笔空收。
粗细横:逆锋起笔,转笔向右,边行边提,至收笔处,轻提回分锋,呈前粗后细状。
弧横:此笔画在书写时,应注意起笔后先往右上运行,至中间再往右下运笔,略呈弧形。
细横:有的字结体的变化,其横画不宜粗长,应写的瘦劲点。
八、隶书点的变化十六种 正点:逆锋起笔,稍顿既右下运笔,然后转势向左下方行笔,渐提,收笔出锋。
横点:逆锋起笔,转笔向右轻松自然运行,回锋收笔。状似横画,但注意写的太粗太长。
竖点:藏锋逆入,稍停即向下转锋,切忌写的细长或粗短。
侧点:逆锋向右上行,稍停过程中略向右下顿笔。然后向左下顺势提锋收笔。
撇点:逆锋起笔,转笔向左下方运行渐提,或回锋或出锋收笔,此 笔画不要写的粗大。
0 捺点:逆锋切入,转锋向右或向下运笔,由轻渐重,至捺脚处重按后即由重渐轻。力到锋尖,笔画宜粗短。
横挑点:或露锋或藏锋切入,转笔向右或向上渐行渐提,出锋收笔,不宜写的粗长。
上对点:左右两点的起笔应基本相对,然后顺势向左右或左下右下出锋。
上分点:虽然中间有笔画相隔,但左右仍需基本对平,形成遥相呼应、相互顾盼之势。
下对点:此二点为左撇点和右捺点的结合,书写时应注意错落有致,变化活泼。
下分点:此二点在书写时起笔应大致相对,然后向左下和右下出锋,宜粗短些。
0 左二点:二点的起笔应有所不同,或方笔或圆笔,上下宜紧凑些,气势必须连贯。
下三点:在书写时应注意三点的笔画即要各不相同,又要相互顾盼呼应,生动活泼。
左三点:上下排列要参差变化,并注意气势的连贯,切记大小一样,有时为了书写的需要,上、中、二点可用牵丝连带。
四平点:在书写时要写出各点之间的启程呼应,还要注意使它们的形态各有不同。
多合点:一个字中如出现许多的点,要使每个点的写法有所不同,并注意它们之间的气势连贯。
九、隶书基本点画的运笔 1、波
波画是隶书中的主要特征,起笔较重,以达到出锋饱满有力的效 果,收笔下按后向右提笔,形成重蚕头雁尾,一波三折,波画要写出抑扬俯仰之势,给人以特殊的美感。
(1)逆锋向左下顿挫;(2)稍(3)停即向右转笔,(4)畜劲藏锋,(5)开似蚕头;(6)中锋向右边行边提,(7)行至中间,(8)笔画渐细,(9)过中间时,(10)要边行边按,(11)使笔画渐粗;(12)略停随即向下按笔,(13)要毫展劲足,(14)运力至尾端。
2、折
折画是横画和竖画的连结写法。折角处的写法,横画写到转折处提笔换锋往下行笔。折的写法有许多变化,根据各字结构造型的需要来灵 活运用。
(1)逆锋向左;(2)稍(3)停顿即转笔向右运行;(4)笔锋沿中线提按往右行;(5)至转折处提笔换锋往下运笔;(6)中锋提按往下行;(7)将笔轻提向上回锋。
3、撇
撇画有短撇、长撇两类。短撇分顺写和逆写;长撇的收笔有钩、圆、尖、方等不同的形状。做到藏锋逆入,中锋向左下略快行笔,收笔根 据笔画末端要求,稍微停顿或向上出锋,或回锋收笔,或自然上提,视各字不同的结体和笔画而应用。
(1)逆锋向上;(2)稍(3)停后向左下折锋;(4)中锋向左下略快运笔;(5)稍(6)停驻后轻提,(7)回锋收笔。
4、捺
捺亦称(磔),或叫雁尾,是显示隶书特点主要的笔画。捺画分平捺和斜捺两种。落笔藏锋逆入,中锋向右斜下行,铺开笔毫向右缓提,出 锋如何视结构如何而定。锋芒要求稳重有力度,并逐步达到尾端。
(1)逆锋向左上;(2)略顿转笔向右下运行;(3)中锋渐行渐按;(4)重按缓慢向右提捺出,(5)以全身之力送到锋尖,(6)气贯尾端。
5、钩
钩画亦是显示隶书笔法特点的笔画之一。有左钩、右钩两大类。分斜钩、折钩、横钩、竖钩等,隶书的钩较特别,不象楷、行书的钩上挑 和短小,而是写得较长平,转而无挑。右钩则用捺代之。钩的变化较多,视各字的结构变化而应用。
(1)逆锋落笔;(2)微停即转笔向下;(3)中锋提按运笔;(4)边行边按边转笔向左,(5)边行边提迅速出锋,(6)或回锋收笔。
6、点
隶书的点有很多变化,起笔要求藏锋逆入,出锋根据各点的不同形态而变化。它是其它笔画的浓缩。有正点、横点、竖点、侧点、捺 点、横挑点、上对点、下分点、左两点、右两点、以及三点的呼应、四点的开合、多点的参差。要写得生动而富于变化,尤其要做到饱满厚重。
(1)逆锋落笔上行;(2)转笔回锋向右下;(3)顿笔向左下出锋。
7、横
横画是隶书中最基本的笔画,是从篆书中继承而来,藏头裹尾、平中寓曲。要写得充实稳健、果断利落、粗细均匀。藏锋逆入,忌顿头;圆笔用转法调整笔锋,方笔以折法调整笔锋;中锋提按,宜稳实;回锋书笔,须自然。
(1)将笔逆锋向左行;(2)笔锋回折向右;(3)笔锋沿中线提按往右行;(4)稍(5)微停顿后轻提向左回收。
8、竖
竖画写法与横画大致相同,只不过由横写改成竖写。除了横写的 要求外,要注意收笔时切忌写成楷书的垂露。要求自然收起,或略顿笔收锋。
(1)笔锋向上逆行;(2)笔锋回折向下,(3)圆笔用使转法,(4)方笔用折切(5)法;(6)中锋微提按往下运行;(7)笔锋略顿后自然向上收锋。
十、隶书结构的变化四十种
1、横平竖直:横画平稳,竖画正直,整个字既要平直,又不失生动,笔画力求平而不僵,直而不硬。写出和谐匀称、端庄整齐、生动活泼的优美之感。
2、蚕无二设:隶书中的波捺之笔处于主笔地位,然而使用较严格,一个字中不允许出现二个以上的蚕头,在书写时必须避免重复出现。
3、雁不双飞:与蚕头一样,在一个字中不的有二个以上的雁尾出现。如多横的字应选取最关键的一横作为雁尾,使结构主次分明活泼生动。
4、左右舒展:隶书字形一般为扁方,上下紧缩,而左右的撇捺之笔尽量伸展,形成横势。
5、上下精密:一般情况下,字的结体避免写的过高过长,横画较多、字形高大的字,要尽量写的细点、紧凑点,笔画宜清秀遒劲。切记过分压缩,须加强左右伸展。
6、重心平稳:每个字都有他的重心,掌握的好字就平稳端庄,掌握不好,字就倾斜跌倒。字的重心笔画,须落在字的份量较重、位置较关键的中心点上,以保持平衡。
7、相互呼应:一人字出现上下或左右相对称的部分时要注意他们之间的呼应、顾盼、配合关系,要贯气生动。
0
8、重浊轻亲清:字的左部或上部,笔画较多较密的要清,右部或下部笔画较少较稀的要浊。清就是轻或瘦些,浊就是重或粗些,但不要使笔画粗细相差较大,力求整体匀称。
9、比例相等:字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上下、左右搭配要适当,分布均匀,各占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力求上下、左右平稳,比例均等。避免相互疏密不匀、大小不等。
10、参差错综:形态相似的笔画在一个字中出现二笔以上,要避免雷同和呆板,力求生动多变,参差不乱,跌宕生姿。笔画排列疏密适度,稳中寓险,气韵统一。
11、捺画宜上:为字的结构美观起见,有两画以上的横画出现时,某些字型的波画应选取上部的横画,使整体更协调和生动。
12、捺画宜中:有的字型如出现若干横画时,力求其字势活泼,应选 取中间的横画做波画,以突出关键的主笔。
13、捺画宜下:有的字形为求字坚实稳重,应选取下横画作为波画,以托起上部字架,求得字形稳健有力,不失重心。波画的长短可视上部情况而定。
0
14、捺画宜小:一个字中如波画下面有两肩相垫时,其蚕头雁尾不宜过大,应略瘦薄。否则会使整个字不协调和不美观。
15、左旁宜平:字的左边部首小,应把左部与右边大的主体平头,以让右边主体部分充分展示其笔画,使整体既和谐又有主次。
16、右旁宜中:字的右边部分小,应把右部分与左边大的部分相靠近,并居与中间,切记偏上或偏下,以使整体有平衡协调之感。
0
17、宜丰勿瘦:笔画少、结构疏的字,要以丰衬疏,宜把笔画写的粗壮丰满开张些,字形有饱健飞动宽宏之感,间架端正,遒劲自然。
18、宜瘦勿肥:笔画繁多、结构宽大的字,应以瘦衬密,要求清瘦但不细弱,宜把笔画的略细和紧密些。运笔时注意间架结构匀称,不使字有局促或松散之感。
19、宜穿勿粘:笔画交叉多的字,应注意上下或左右间隔布白及交叉笔画的疏密、长短、宽窄,穿插交叉处切不要粘连拥挤,笔画要清晰,穿插要得体。
20、偏旁揖让:左右偏旁的大小要根据主体部分的大小而定,如主体较大,则偏旁略小,要做到相互照应、迎让得体、密切配合,以窄让
宽、以小让大,和谐协调。
21、避同求异:有两个以上相同部分组成的并列或重叠,其相同部分的写法应各有区别,以各部分微小的变化来丰富和活跃整体的和谐与生动。忌形态相似状如算子。
22、画距均等:
字形端正、横竖笔画教多的字,笔画之间的距离要匀称,笔画要整齐,切勿过空或过密、过偏或过连。为避免呆板,展现活泼动态,须根据不同情况灵活变化。
23、斜中求正:字形、笔画偏斜的字,要在点画偏斜的字,要在点画形态、中心线、支撑点上下工夫,掌握好重心,偏中求正,使字的形体产生玲动态势,给人以活泼之感。
0
24、内外适中:包围结构的字,内部要均匀、充实,内部不宜过大或
过小、过高或过低,位置要居中,不可与外围相逼,注意内外相称,配合得当,不得有空旷或臃肿之感。
25、向背分明:字的左右部分相向或相背,相互间要穿插避让、各得其所,在向背之中成一整体,做到[向不犯碍],[背不脱离]。
26、因字生形:每个字的笔画有多少、长短、大小之分,书写时必须根据其特点和自然形态,来决定字的高低、宽窄、大小的形状。
27、上覆宜宽:宝盖头一类的上宽下窄的字形,要求上面宽的部分覆盖下面窄的部分,呈倒三角形状,但重心不倒。上实下虚,相映之中见神采。
28、横长竖短:凡中间或底部穿插一横的字,要突出横画,横宜长竖宜短,长横要丰满状实,但不要臃肿,使静态边动态。
29、横短竖长:中间贯穿竖画的字,要使竖画正而直,稍微写的长点,突出竖画在字中的主要地位,忌短而斜。要写的安稳壮实,如同坚挺的柱子。
30、左小右大:有的字形处于结构变化的原因,往往把左部分写的小点,而把右部分写的大点,伸展稍长,粗略看去是有倾斜,其实不失重心,平衡统一。
31、左大右小:有的字左边写的较大,右边部分则写的较小,放左敛右,右边拘紧,左边舒展,两部分之间一大一小,一高一低,遥相互应,别有情趣。
32、左右避让:有的字由于结构或笔画繁简等问题,上下、左右的排列,容易出现松散、不和谐,应此要把有的笔画左伸或右展,使之即不拥挤又不分离,保持整体的稳定。
33、上大下小:有的字,上部要宽大舒展,下部不宜大。具体笔画根据各自结构处理,要做到上宽下窄、上实下虚、以虚托实。
34、上小下大:有的字,下部要宽大舒展,而上部宜紧小短促,似三角形。具体笔画根据各自结构进行处理,要做到下宽上窄、下实下虚、稳实端庄。
35、横宜扁方:形状扁阔的字,要顺其自然,取横势,结体稍扁,生
动丰满。要防止把笔画象左右拉的过长,上下把形体拉的过扁。
0
36、纵宜长展:形状狭长的字,取纵势,清秀雅致,上下舒展。要注意上下笔画勿压的过紧,也不要把笔画拉的过长。做到横敛纵放,上部较密和下部较疏成对比。
37、内紧外舒:隶书的特点之一,是字型扁方、取横势,形成长撇长捺向左右伸展,而中宫紧密,中间部分收拢,具有内手外展的特征。
0
38、宜选斜捺:当多笔横画与斜画同时出现时,横画应服从斜画。一般情况下,横画不能用雁尾做捺脚,应选用斜画做捺脚,使整体更为美观。
39、左高右低:为字的美观活泼起见,有的字左右两部分可写成左高右低状,形成错落参差、顾盼生动之感,在协调中求变化,使整个字和谐和灵动。
40、同字异形:在一个内容中,出现两个以上相同字时,应避免写的雷同,要从结构、笔画上给于变化,使通篇文字丰富多采。
十一、隶书部首、偏旁练习六十种
0
>
0
>0
0
0 041
第二篇:隶书字帖-4
隶书字帖-4
2012-9-5 19:26:18书法字帖《刘炳森隶书千字文》全图书法字帖《刘炳森隶书千字文》全书扫描图片44张(未按顺序上传)[...阅读全文>>标签:书法 字帖 隶书 千字文
2015-5-15 6:44:48中国古诗集字字帖《汉简集字古诗二十四首》中国古诗集字字帖分享《汉简集字古诗二十四首》,汉简书法字帖图片104张。...阅读全文>>标签:汉简字帖
2015-5-2 16:07:31任政毛笔隶书字帖欣赏《隶书写法指南》任政毛笔隶书字帖欣赏《隶书写法指南》,上海书店出版社。1991年版本精选16页。任政隶书六十四法...阅读全文>>标签:隶书写法指南 隶书六十四法
2015-4-7 6:27:29高清隶书欣赏:著名汉碑《史晨后碑》高清隶书欣赏:著名汉碑《史晨后碑》日本二玄社版,东汉灵帝建宁二年(169年)立。此碑为并刻于一石的两碑。前后是以碑之正刻、碑之阴刻而分。碑正刻称《史晨前碑》,碑阴刻称《史晨后碑》,全称《鲁相史晨飨孔子庙碑》,碑文气象和穆,笔意遒炼,笔法古朴厚实,此碑与《礼器》、《乙瑛》并称为孔庙...阅读全文>>标签:史晨后碑 鲁相史晨飨孔子庙碑
2015-3-29 6:13:14汉乙瑛碑集字作品帖附点画分析汉乙瑛碑集字作品书帖附点画分析《乙瑛碑》全称《鲁相乙瑛置百石卒史碑》,东汉桓帝永兴元年立,是典型的八分书。它记载了鲁相乙瑛请于孔庙设置守庙官一事往返公牍的整个过程,是我国八分书的典范。原碑石现存山东曲阜孔庙。《乙瑛碑》特点就是适合初学者临摹。它结体稳健,布局平实,每个字都是那么端...阅读全文>>标签:乙瑛碑 集字作品
2015-2-18 7:51:15集汉隶史晨碑书法古诗文三篇集汉隶史晨碑书法古诗文:陋室铭、记承天寺夜游、爱莲说三篇,隶书字帖图片26张。相关书贴参见:集汉隶史晨碑书法字帖欣赏《岳阳楼记》...阅读全文>>标签:隶书字帖 古诗文
2015-2-10 6:49:02韩天衡藏《清杨见山临汉西狭颂隶书真迹》韩天衡藏品:《清杨见山临汉西狭颂隶书真迹》,杨岘隶书书法作品并附跋。杨岘(1819─1896)字庸斋、见山,号季仇,晚号藐翁,自署迟鸿残叟,浙江湖洲人。官至盐运使,其间曾任江苏松江知府。杨岘一生好隶书,对东汉碑碣多有探求,晚年书多以《礼器碑》为本旨,在放纵外复运以颤笔,得瘦硬矫健...阅读全文>>标签:西狭颂 杨岘隶书 隶书书法作品
2014-10-30 6:16:32祥隶书法字帖《王祥之隶书元曲精选》祥隶书法字帖欣赏《王祥之隶书元曲精选》,中国文联出版公司,欧阳中石书序,毛笔隶书字帖图片40张。...阅读全文>>标签:祥隶 元曲 王祥之隶书 毛笔隶书字帖
2014-10-8 6:45:25邓石如隶书字帖欣赏《敖陶孙诗评》邓石如隶书字帖欣赏《敖陶孙诗评》,完白山人隶书书法图片118张。邓石如,安徽怀宁人,原名琰,字石如,因避清仁宗名讳,故以字行。顽伯隶书是从汉碑中出来,结体紧密,貌丰骨劲,大气磅礴,使清代隶书面目为之一新。时人对邓石如的书艺评价极高,列其篆、隶书为“神品”。...阅读全文>>标签:隶书字帖 完白山人 清代隶书 敖陶孙诗评
2014-10-5 17:54:00隶书字帖《伊秉绶书光孝寺虞仲翔祠碑》隶书字帖欣赏《伊秉绶书光孝寺虞仲翔祠碑》,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清伊汀洲书法图片27张。伊秉绶(1754-1815),字祖似,号墨卿,晚号默庵。福建汀洲人,故人又称“伊汀洲”。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后擢员外郎。伊秉绶喜绘画、治印,亦有诗集传世。工书,尤精篆隶,精秀古媚。其...阅读全文>>标签:隶书 光孝寺 虞仲翔祠碑 伊汀洲
2014-8-31 7:32:12金农隶书字帖欣赏临华山碑金农隶书字帖欣赏临华山碑,百二砚田富翁字帖图片39张。金农(1687-1764),字寿门、司农、吉金,号冬心,浙江杭州人,久居扬州。是清朝画坛扬州八怪之一。他生活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因此他给自己封了个“三朝老民”的闲号。他在诗、书、画、印以及琴曲、鉴赏、收藏方面都称得上是大家...阅读全文>>标签:金农 隶书字帖 图片 华山碑
2014-2-11 6:59:47刘炳森隶书字帖欣赏《心命歌》刘炳森隶书字帖欣赏《心命歌》,电脑集字米字格版书法图片四张....阅读全文>>标签:隶书字帖 心命歌
第三篇:隶书结构变化40种
隶书结构变化40种
中国墨缘网http://zml2712.5d6d.com/bbs.php
一、横平竖直
横画平稳,竖画正直,整个字既要平直,又不失生动,笔画力求平而不僵,直而不硬。写 出和谐匀称、端庄整齐、生动活泼的优美之感。
二、蚕无二设
隶书中的波捺之笔处于主笔地位,然而使用较严格,一个字中不允许出现二个以上的蚕 头,在书写时必须避免重复出现。
三、雁不双飞
与蚕头一样,在一个字中不的有二个以上的雁尾出现。如多横的字应选取最关键的一横作 为雁尾,使结构主次分明活泼生动。
四、左右舒展
隶书字形一般为扁方,上下紧缩,而左右的撇捺之笔尽量伸展,形成横势。
五、上下精密
一般情况下,字的结体避免写的过高过长,横画较多、字形高大的字,要尽量写的细点、紧凑点,笔画宜清秀遒劲。切记过分压缩,须加强左右伸展。
六、重心平稳
每个字都有他的重心,掌握的好字就平稳端庄,掌握不好,字就倾斜跌倒。字的重心笔 画,须落在字的份量较重、位置较关键的中心点上,以保持平衡。
七、相互呼应
一人字出现上下或左右相对称的部分时要注意他们之间的呼应、顾盼、配合关系,要贯气 生动。
八、重浊轻亲清
字的左部或上部,笔画较多较密的要清,右部或下部笔画较少较稀的要浊。清就是轻或瘦 些,浊就是重或粗些,但不要使笔画粗细相差较大,力求整体匀称。
九、比例相等
字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上下、左右搭配要适当,分布均匀,各占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力求 上下、左右平稳,比例均等。避免相互疏密不匀、大小不等。
十、参差错综
形态相似的笔画在一个字中出现二笔以上,要避免雷同和呆板,力求生动多变,参差不 乱,跌宕生姿。笔画排列疏密适度,稳中寓险,气韵统一。
十一、捺画宜上
为字的结构美观起见,有两画以上的横画出现时,某些字型的波画应选取上部的横画,使 整体更协调和生动。
十二、捺画宜中
有的字型如出现若干横画时,力求其字势活泼,应选取中间的横画做波画,以突出关键的主 笔。
十三、捺画宜下
有的字形为求字坚实稳重,应选取下横画作为波画,以托起上部字架,求得字形稳健有 力,不失重心。波画的长短可视上部情况而定。
十四、捺画宜小
一个字中如波画下面有两肩相垫时,其蚕头雁尾不宜过大,应略瘦薄。否则会使整个字不 协调和不美观。
十五、左旁宜平
字的左边部首小,应把左部与右边大的主体平头,以让右边主体部分充分展示其笔画,使 整体既和谐又有主次。
十六、右旁宜中
字的右边部分小,应把右部分与左边大的部分相靠近,并居与中间,切记偏上或偏下,以 使整体有平衡协调之感。
十七、宜丰勿瘦
笔画少、结构疏的字,要以丰衬疏,宜把笔画写的粗壮丰满开张些,字形有饱健飞动宽宏 之感,间架端正,遒劲自然。
十八、宜瘦勿肥
笔画繁多、结构宽大的字,应以瘦衬密,要求清瘦但不细弱,宜把笔画的略细和紧密些。运笔时注意间架结构匀称,不使字有局促或松散之感。
十九、宜穿勿粘
笔画交叉多的字,应注意上下或左右间隔布白及交叉笔画的疏密、长短、宽窄,穿插交叉处切不要粘连拥挤,笔画要清晰,穿插要得体。
二十、偏旁揖让
左右偏旁的大小要根据主体部分的大小而定,如主体较大,则偏旁略小,要做到相互照 应、迎让得体、密切配合,以窄让宽、以小让大,和谐协调。
二
十一、避同求异
有两个以上相同部分组成的并列或重叠,其相同部分的写法应各有区别,以各部分微小的 变化来丰富和活跃整体的和谐与生动。忌形态相似状如算子。
二
十二、画距均等
字形端正、横竖笔画教多的字,笔画之间的距离要匀称,笔画要整齐,切勿过空或过密、过偏或过连。为避免呆板,展现活泼动态,须根据不同情况灵活变化。
二十三、斜中求正
字形、笔画偏斜的字,要在点画偏斜的字,要在点画形态、中心线、支撑点上下工夫,掌 握好重心,偏中求正,使字的形体产生玲动态势,给人以活泼之感。
二十四、内外适中
包围结构的字,内部要均匀、充实,内部不宜过大或过小、过高或过低,位置要居中,不 可与外围相逼,注意内外相称,配合得当,不得有空旷或臃肿之感。
二十五、向背分明
字的左右部分相向或相背,相互间要穿插避让、各得其所,在向背之中成一整体,做到 [向不犯碍],[背不脱离]。
二十六、因字生形
每个字的笔画有多少、长短、大小之分,书写时必须根据其特点和自然形态,来决定字的 高低、宽窄、大小的形状。
二十七、上覆宜宽
宝盖头一类的上宽下窄的字形,要求上面宽的部分覆盖下面窄的部分,呈倒三角形状,但 重心不倒。上实下虚,相映之中见神采。
二十八、横长竖短
凡中间或底部穿插一横的字,要突出横画,横宜长竖宜短,长横要丰满状实,但不要臃 肿,使静态边动态。
二
十九、横短竖长
中间贯穿竖画的字,要使竖画正而直,稍微写的长点,突出竖画在字中的主要地位,忌短 而斜。要写的安稳壮实,如同坚挺的柱子。
三
十、左小右大
有的字形处于结构变化的原因,往往把左部分写的小点,而把右部分写的大点,伸展稍 长,粗略看去是有倾斜,其实不失重心,平衡统一。
三
十一、左大右小
有的字左边写的较大,右边部分则写的较小,放左敛右,右边拘紧,左边舒展,两部分之 间一大一小,一高一低,遥相互应,别有情趣。
三
十二、左右避让
有的字由于结构或笔画繁简等问题,上下、左右的排列,容易出现松散、不和谐,应此要 把有的笔画左伸或右展,使之即不拥挤又不分离,保持整体的稳定。
三
十三、上大下小
有的字,上部要宽大舒展,下部不宜大。具体笔画根据各自结构处理,要做到上宽下窄、上实下虚、以虚托实。
三
十四、上小下大
有的字,下部要宽大舒展,而上部宜紧小短促,似三角形。具体笔画根据各自结构进行处 理,要做到下宽上窄、下实下虚、稳实端庄。
三
十五、横宜扁方
形状扁阔的字,要顺其自然,取横势,结体稍扁,生动丰满。要防止把笔画象左右拉的过 长,上下把形体拉的过扁。
三
十六、纵宜长展
形状狭长的字,取纵势,清秀雅致,上下舒展。要注意上下笔画勿压的过紧,也不要把笔 画拉的过长。做到横敛纵放,上部较密和下部较疏成对比。
三
十七、内紧外舒
隶书的特点之一,是字型扁方、取横势,形成长撇长捺向左右伸展,而中宫紧密,中间部 分收拢,具有内手外展的特征。
三
十八、宜选斜捺
当多笔横画与斜画同时出现时,横画应服从斜画。一般情况下,横画不能用雁尾做捺脚,应选用斜画做捺脚,使整体更为美观。
三
十九、左高右低
为字的美观活泼起见,有的字左右两部分可写成左高右低状,形成错落参差、顾盼生动之 感,在协调中求变化,使整个字和谐和灵动。
四
十、同字异形
在一个内容中,出现两个以上相同字时,应避免写的雷同,要从结构、笔画上给于变化,使通篇文字丰富多采。
第四篇:4撇笔画部分教案
一、课题选帖
1、课题:点画
2、选帖:楷书入门(田英章、庞中华、刘佳尚、司马炎)
3、年段:小初业余班
4、备品:上海交大出版社《名家钢笔书法使用教程楷书》字帖田英章、田字格课堂练习本作业本各1本、方格一本、回宫格或虚宫格一本。
二、目标重点
1、教学目标:掌握小撇、长撇、竖撇的写法
2、重点难点:不同笔画的形状、运笔、节奏
三、教学过程
1、理论知识部分{书法家,东晋,书圣,擅长楷书行书,代表作《》,习书故事)
2、形态、笔法、节奏(形状、运笔、速度)
认识形态。
板书:短撇 长撇 学习用笔。
(1)比较短撇与长撇,找出不同之处。
师小结:起笔 向右下角顿笔
行笔 向左下方边行边提笔
收笔 出锋
(2)你觉得它们书写的快慢一样吗?为什么?
师小结:短撇劲健挺拔——行笔快而有力,笔势短促;
长撇舒展飘逸——行笔缓慢舒展,笔势开张。
1、(3)师示范。(4)学生练习。
描红一个,临写两个。
六、应用练习。
1、同桌讨论,课本中例字里的短撇与长撇与什么笔画有密切的关系?又是怎样与其它笔画组合搭配的?
2、师小结。
(
小撇:▲用笔稍立▲▲
长撇:▲偏旁中稍平,▲在字中注意与撇、提点笔画呼应关系 撇点:▲如短撇,点收笔如撇▲照撇稍立
提点:▲方向下右行笔↘,落笔轻快,犹如卧勾,勾出方向右上↗,此笔画可露锋与藏锋。
3、手指笔画
3、重新示范写法
4、笔画临写五遍{2个笔画的写法}
5、示范笔画在字中的结构作用和结构位置与特点
学习例字“谷仰”与“公”的写法。
(1)投影显示“谷”字,字中有什么撇?“仰”竖与撇是怎样组合的?(2)师小结(竖在短撇的中间起笔,短撇的起笔在字中最高),并出示病字,进行比较。(3)投影显示“拢”字,字中有什么撇?
长撇往左舒展了,为了使左右匀称,竖弯钩要往右舒展;
长撇穿过横的偏左部分;
短撇写在竖弯钩偏上方。
出示病字进行比较。
6、笔画病笔举例
7、范字临写五遍{告、实、、失、示、人、大、犬、哀}
8、同桌讨论此笔画与什么笔画有密切联系?
长撇与长捺、长撇与竖弯钩搭配的较多,为了左右相称,它们都要左右舒展)
9、常搭配笔画举例与结构关系。▲与捺{水、文、木、公}▲与横、竖弯勾{头、右、在、我、戈}▲右左平衡,避让紧凑。
10、学生板书例字,评价鼓励{指点为主,找到有点和不足}
11、观看名家帖中写法和特点▲田英章
四、总结归纳
怎样写好短撇与长撇呢?
师小结:短撇短促快速有力;长撇舒展开张,在字中是很长的笔画,经常与捺、竖弯钩左右组合,笔势左右舒展开张。
五、课堂书写与指导{范帖范字遍数
六、作业字帖页点画所有范字每字一行(或者老师准备打印临摹单页)
写每个字是都要注意今天学过的笔画写法,并认真按方法写好它,平时看到好看的字可以空书练习,找到感觉,勤思勤写下功夫,将来学必有所成。
第五篇:教案 隶书《曹全碑》的结构特点
详案---隶书《曹全碑》的结构特点
学校:山西示范大学 班级:初三年级2班 执教者:王晓庆
课题:隶书--《曹全碑》的结构特点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书法的热爱和传承精神。·知识目标—1.掌握《曹全碑》的结构特点;
2.教会学生书写“上、下、年、主、三、王、直、民、城”;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临摹能力和对字形敏锐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字形基本的结构方法;
·正确书写“上、下、年、主、三、王、直、民、城” 教学难点
·把握好字的结构和对线条的锤炼; ·培养学生鞋毛笔字的兴趣
教法:讲授。欣赏、分组讨论、练习、举例等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示范用笔、纸、磁铁、墨、书本等 学具准备:毛笔、毛边纸、墨、毛毡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上节课所讲的内容,我们学了《曹全碑》笔画的写法,包括各个笔画的起笔,行笔和收笔。大家还记得我们学了哪些笔法吗? 生:有中锋,藏锋,露风,方笔,圆笔…
师:同学们答得非常好,大家知道构成书法的有那三大要素吗? 生:笔法、结构、章法……
师:对,非常好,看来大家都认真复习了,那么接下来书法的三大要素之二—结构就是我们要讲的内容。
二、教学过程(21分钟)
师:首先,同学们仔细看一看字帖。通过看字帖,大家认为《曹全碑》在结构方面有怎样的特点呢? 生:比平时的字扁、飘逸…… 师:《曹全碑》是隶书成熟期书法的典型之作。在结构,它表现出字形扁平,左右舒展的特点,因此它的结构给人以稳定和协调的感觉,甚至就像一位翩翩君子,个性中正平和既符合规范又飘逸秀丽。
《曹全碑》的第一个特点,横平竖直。我们在楷书中也讲横平竖直,但实际上它的横是向右上倾斜大概7°的,而隶书中的横是纯粹的横,完全水平的横,也就是无论它是否有笔画粗细的变化,无论是方笔还是圆笔,横画都是水平的。当然,竖也是同样的道理。举例字:“上,下,年”。教师示范
第二个特点是雁不双飞,大家知道“雁”是什么意思吗? 生:大雁、雁尾、捺画…… 师:“雁”在这里说的是一个笔画—“波画”,也就是蚕头燕尾的雁尾,所以“雁不双飞”是指在一个字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横画时,只能出现一个雁尾。举例字:“主,三,二”教师示范
第三是要主笔突出,大家想想主笔是什么意思呢? 生:主要的笔画、最长的…
师:大家答得非常棒,主笔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字里最主要的笔画,一般来说是字中最长最粗的笔画,它能够决定一个字的重心与神采之笔。在写字中我们就要将这点表现出来。举例字:“直,民,城”教师示范
三、示范(8分钟)
师:现在我给大家示范一下,同学们要仔细观察。在写字时,要注意我们之前所讲的一定要横平竖直,在横画多的字里只能出现一个雁尾,还要注意一个字中必定有一个主笔,这笔要写的长且粗,要使得整个字重心平稳,结构得当,另外,大家还要特别注意各个笔画的粗细变化,而且要均匀分布。
四、练习(10分钟)
学生自由练习课堂所讲的字,教师走动观察,必要时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五、小结(1分钟)
师:相信大家对《曹全碑》的结构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我希望同学们能熟记这些要点并将它们在字中表现出来,同时我也希望同学们在写好字形结构的基础上还要加大对线条的锤炼,这就需要大家勤奋练习了。
六、作业布置(1分钟)
1.熟记《曹全碑》结构特点;
2.临摹《曹全碑》5张毛边纸(一天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