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祝福》之人物描写教案
《祝福》之人物描写教案
祝福》之人物描写教案 复习检测
根据小说结构特点,简述本文的故事情节。通过故事,能发现什么? 导入新课
故事情节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命运,而我们要想全面了解一个人的形象特点,还要依靠各种人物描写。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通过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呈现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塑造人物形象的最基本的描写方法。
2、把握文中主要的人物形象。
二、方法目标:
学习运用各种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三、能力目标:
1、能通过各种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
2、能综合运用各种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自学检测
问:最基本的人物描写方法有哪些?
答: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知识为例
寻找工具 分析祥林嫂的形象特征
1、外貌描写:人物的外貌,不光指五官、面容,还包括身材、体型、衣着、姿态、精神状态、风度等较 明显的外部特征。
提问:课文中对祥林嫂肖像描写主要有三处,同学们读后看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写的,比较三处
外貌的异同,思考其用意。完成表格:
衣着打扮
脸 色
精神状态
形象特点
初到鲁镇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
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
做工毫不懈怠,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
勤劳,朴实,善良,温顺,要求极低,易于满足
再到鲁镇
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
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
手脚已没有先前那样灵活,记性坏的多,死尸似的脸
精神上受到刺激,极度悲伤。
死前相遇
头发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
遭遇悲惨,乞讨无路,陷于绝境,内心深处受到摧残,精神麻木,已是濒于死亡。
小结:通过这个表格,我们可以发现,祥林嫂的命运、性格、生活境遇都可以通过外貌描写直观地表达出来。
2、神态描写
鲁迅说:“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出他的眼睛。”本文有几处描写到祥林嫂的眼睛的?从这些描写中你觉得祥林嫂有哪些性格特点?情节
眼睛描写 性格特点
初到鲁镇
顺着眼
安分、善良
再到鲁镇
顺着眼,眼角带着泪痕
再受打击,内心痛苦
讲阿毛故事
直着眼,瞪着眼
精神有些麻木
捐门槛
分外有神
又有希望
不让祝福
失神
再受打击
行乞
眼珠间或一轮
麻木、活僵尸
问有无灵魂
忽然发光
一丝希望
小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描写眼睛,可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形象地反映了祥林嫂是一步步被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逼到绝境的,也是对罪恶的封建社会无声地控诉。
3、语言描写: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祥林嫂语言描写较多,根据不同场景的不同语言,我们来分析一下祥林嫂的性格特点。与“我”对话灵魂有无
封建迷信思想桎梏下矛盾的心理
对四婶讲阿毛
痛苦、自责
对大家讲阿毛
麻木、空虚
与柳妈的对话
精神重压,陷入恐惧
小结:语言描写能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特点。
4、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反对再嫁:逃、撞
强烈的抗争意识,但在强大的封建礼教和迷信的影响下,终归失败。
怕被分身:捐(门槛)
怀疑灵魂:问
小结:动作描写能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
综合以上,我们可以得知,祥林嫂……
答:是生活在旧中国的一个被践踏、被愚弄、被迫害、被鄙视的勤劳、善良、质朴、顽强的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
总结: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要想分析人物形象,离不开最基本的几种人物描写的方法,而在这些描写当中,我们一定要写出他个性化的东西,这样,人物形象才够鲜明。
感悟验证 拓展提高
找出文中关于鲁四老爷的描写,试析其人物形象。
1、行动描写
表现在祥林嫂被抢走的两件事上:一是把工钱给婆婆,对祥林嫂冷酷无情;二是祥林嫂遭到厄运时,鲁家无动于衷,连祥林嫂走没走、怎么走的都毫不过问,只是午饭了,才想起了淘箩和米,鲁四老爷“踱出门外”“直到河边”发现了淘箩和米和菜,这场虚惊,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在统治阶级眼里,一个劳动妇女的命运还不如一个淘箩、一点米、一株菜,冷酷残忍。
2、语言描写
祥林嫂被抢前:38段;祥林嫂的婆婆来时:41段;“踱到河边”时:46段;祥林嫂被抢时:49段;午饭后,卫婆子又来时:52段;对四婶的暗暗告诫:71段;祥林嫂死后:20段。一共开了七次口,说了百十来个字,却把他反动、顽固、虚伪、自私、阴险狠毒的性格特征,把他“杀害”祥林嫂的罪行,揭示得淋漓尽致。师生总结人物形象:
鲁四老爷“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是一个封建思想的坚决捍卫者,他崇拜祖先,思想僵化,反对社会的一切变革,自私,冷漠。对祥林嫂他开始只是讨厌她是个寡妇,还能容忍。后来祥林嫂再嫁回来,鲁四老爷不能容忍,祝福时不让她沾手,死后还骂她是个“谬种”他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一个重要人物,是封建礼教的化身。达标总结
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如果通过各种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反过来,我们在写作时,要想塑造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也离不开这些描写。大家一定多找一找,多画一画,多想一想,多写一写,必然在阅读文章时,“火眼金睛”,在写人物时,会“下笔如有神”。布置作业:
1、巩固作业 ①完成课后习题二、三。
②综合运用以上描写方法(至少3种),来写一位班级同学都熟悉的人,不少于300字,让大家读完你的文章后,知道他(她)是谁。
2、预习作业
继续研读课文,思考:到底是谁“谋杀”了祥林嫂?
第二篇:《人物描写之语言描写》教案
《人物描写之语言描写》教案
教学目标:语言描写要个性化、生活化,以传神的细节,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品味并构思传神的细节
教学方法:指导与训练相结合。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语言教育家吕叔湘曾经这样说:“语言也就是说话。”那说什么,怎么说,为什么这样说呢?
一、欣赏细节描写
让我们来看一则材料:
秀才、县官和财主在大雪天不期而遇。财主提议,以雪为题,每人吟咏一句诗。秀才说了一句:“大雪落地似鹅毛。”这位戴乌纱帽的县官听后马上接了一句:“皇家瑞气降人间。”财主笑着说:“下它三年又何妨?”这时正好走过来一位穷人,一听就生气,嘟哝了一句:“放你娘的狗屁。你知道这段经典的语言描写好在哪里吗?(自由发言)
思考:材料中涉及到了四个人,你能揣摩出他们具有怎样的心理?
明确:秀才是读书人,像卖弄文采,用了个比喻来形容;县官只想为皇帝歌功颂德,以图升迁;财主不缺吃,不愁穿,把下雪看作是乐事;唯独穷人,饥寒交迫,听此议论,当然义愤填胸。
欣赏这则作文片段:
我母亲虽识字不多,一生与土地打交道。可在我心中却是个天才的语言学家。有一次我们姐妹三人携儿带女开着俩车回娘家,街坊邻居们都说我母亲有福气。你们猜不到我母亲说了什么,我作了个整理:“要说有福气不假,我这人对歇着没仇,对好吃儿没意见;白面是自个儿磨的,果子油儿是自个儿挤的;菜哪棵长虫,哪棵没药,俺自个儿清楚。能吃能睡能干活,这不是福气啊?!”结果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请你结合材料中的细节谈谈文段是如何表现人物性格的。
(小组讨论,推荐代表发言)
每个人所说的话都符合他的身份、年龄、经历、教养、气质、习惯爱好和心理状态,以及所处的特定环境,使读者观其言而知其人,闻其声便能明其性。也就是说,语言具有鲜明的个性,写谁得像谁,千万不能写成众口一词。另外语言描写中渗透着人物内在的神韵,传达着人物的精、气、神。语言描写的实质是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或道德品质。
板书:小小话语见精神——个性鲜明,生动传神
二、细节描写修改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现在让我们一起修改细节描写片段吧!
(一)范例剖析
原稿
关键的比赛马上就开始了,我班运动员吸取刚才失败的教训,大家两手一前一后,一个紧挨一个站定。当哨子大声响起,大家握住绳子拼命拉,总算挽回了一场。先讨论不足之处,然后对照修改稿谈谈好在哪里。
改后稿
当哨子响起,打头的那位运动员“嘿”的一声响,后面的人身体尽力往后仰,脚就像钉子一样,钉在地上,一动不动。他们两个两眼瞪圆,盯着中间的红线。有的嘴巴紧闭,鼓起腮帮,脸憋得通红;有的呲牙咧嘴,身体拼命往后仰。
深入探讨:
修改稿有无可挑剔之处?“盯着中间的红线”,这个细节真实吗?
(二)实践演练
请同学们仿照以上例子为下面的片段进行修改
温馨提示:
可加进语气、语调、动作、表情、神态、独特用词、习惯用语。这样,人物的语言就鲜活多了。
原稿:
爷爷人喜欢喝酒,哪种就都喜欢。别人都知道他这一喜好,逢年过节,别人送爷爷的都是酒。他将每一种酒都仔细打量一番,然后才小心翼翼地放下。爷爷喝酒也很讲究,每次总是拿他的小玻璃杯喝酒。我和饮料都是一饮而尽,而爷爷,每次只是抿一小口,精神十分享受。
改后稿:
爷爷喜欢喝酒,哪种酒都喜欢。小辈儿们都知道爷爷这一喜好,逢年过节,送给他的礼物准是酒。他带上老花眼镜,细细打量这每一样宝贝,想考古学家在研究文物,喊他吃饭都不答应。和爷爷一起吃饭时,我拿着饮料,咕嘟咕嘟地一饮而尽,他却用拇指和中指轻捏着他的小玻璃杯儿,将杯口轻轻送到嘴边,长长地吸一口气,呷上一小口,然后眯缝着眼,啧啧地陶醉好一会儿。
三、任选生活中的一个精彩镜头,比如篮球赛、打饭、商场购物、与好友久别重逢等等,用语言来刻画特定环境中典型人物的突出形象。
(写作与交流)
交流后多元性评价(自我评价,生生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主要分析了人物的语言描写方法,一定要记着啊,语言描写难在个性,贵在传神,精在简洁,活在句法、修饰与环境的综合。也千万别忘了,言为心声,语言服务于心理、思想与品质。
与老师一起积累一句话——慧于心而秀于言:思想豁达的人,言语就会宏通;心灵聪慧的人,语言自然清雅灵秀。所以,修炼语言,首先修炼心灵。描写语言,定要以形传神。
四、作业
请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完成个人的语言片段修改。
五、板书设计:
个性鲜明 生动传神 灵动而丰富
第三篇:《人物描写之语言描写》教案
《人物描写之语言描写》教案
教学目标:语言描写要个性化、生活化,以传神的细节,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品味并构思传神的细节
教学方法:指导与训练相结合。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语言教育家吕叔湘曾经这样说:“语言也就是说话。”那说什么,怎么说,为什么这样说呢?
一、欣赏细节描写
让我们来看一则材料:
秀才、县官和财主在大雪天不期而遇。财主提议,以雪为题,每人吟咏一句诗。
秀才说了一句:“大雪落地似鹅毛。”这位戴乌纱帽的县官听后马上接了一句:“皇家瑞气降人间。”财主笑着说:“下它三年又何妨?”这时正好走过来一位穷人,一听就生气,嘟哝了一句:“放你娘的狗屁。
你知道这段经典的语言描写好在哪里吗?(自由发言)
思考:材料中涉及到了四个人,你能揣摩出他们具有怎样的心理?
明确:秀才是读书人,像卖弄文采,用了个比喻来形容;县官只想为皇帝歌功颂德,以 图升迁;财主不缺吃,不愁穿,把下雪看作是乐事;唯独穷人,饥寒交迫,听此议论,当然义愤填胸。
欣赏这则作文片段:
我母亲虽识字不多,一生与土地打交道。可在我心中却是个天才的语言学家。有一次我们 姐妹三人携儿带女开着俩车回娘家,街坊邻居们都说我母亲有福气。你们猜不到我母亲说了什么,我作了个整理:“要说有福气不假,我这人对歇着没仇,对好吃儿没意见;白面是自个儿磨的,果子油儿是自个儿挤的;菜哪棵长虫,哪棵没药,俺自个儿清楚。能吃能睡能干活,这不是福气啊?!”结果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请你结合材料中的细节谈谈文段是如何表现人物性格的。(小组讨论,推荐代表发言)
每个人所说的话都符合他的身份、年龄、经历、教养、气质、习惯爱好和心理状态,以及
所处的特定环境,使读者观其言而知其人,闻其声便能明其性。也就是说,语言具有鲜明的个性,写谁得像谁,千万不能写成众口一词。另外语言描写中渗透着人物内在的神韵,传达着人物的精、气、神。语言描写的实质是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或道德品质。
板书:小小话语见精神——个性鲜明,生动传神
二、细节描写修改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现在让我们一起修改细节描写片段吧!
(一)范例剖析
原稿
关键的比赛马上就开始了,我班运动员吸取刚才失败的教训,大家两手一前一后,一个 紧挨一个站定。当哨子大声响起,大家握住绳子拼命拉,总算挽回了一场。先讨论不足之处,然后对照修改稿谈谈好在哪里。
改后稿
当哨子响起,打头的那位运动员“嘿”的一声响,后面的人身体尽力往后仰,脚就像钉子 一样,钉在地上,一动不动。他们两个两眼瞪圆,盯着中间的红线。有的嘴巴紧闭,鼓起腮 帮,脸憋得通红;有的呲牙咧嘴,身体拼命往后仰。
深入探讨:
修改稿有无可挑剔之处?“盯着中间的红线”,这个细节真实吗?
(二)实践演练
请同学们仿照以上例子为下面的片段进行修改
温馨提示:
可加进语气、语调、动作、表情、神态、独特用词、习惯用语。这样,人物的语言就鲜活 多了。
原稿:
爷爷人喜欢喝酒,哪种就都喜欢。别人都知道他这一喜好,逢年过节,别人送爷爷的都是 酒。他将每一种酒都仔细打量一番,然后才小心翼翼地放下。爷爷喝酒也很讲究,每次总是拿
他的小玻璃杯喝酒。我和饮料都是一饮而尽,而爷爷,每次只是抿一小口,精神十分享受。
改后稿:
爷爷喜欢喝酒,哪种酒都喜欢。小辈儿们都知道爷爷这一喜好,逢年过节,送给他的礼物
准是酒。他带上老花眼镜,细细打量这每一样宝贝,想考古学家在研究文物,喊他吃饭都不答应。和爷爷一起吃饭时,我拿着饮料,咕嘟咕嘟地一饮而尽,他却用拇指和中指轻捏着他的小玻璃杯儿,将杯口轻轻送到嘴边,长长地吸一口气,呷上一小口,然后眯缝着眼,啧啧地陶醉好一会儿。
三、任选生活中的一个精彩镜头,比如篮球赛、打饭、商场购物、与好友久别重逢等等,用语言来刻画特定环境中典型人物的突出形象。(写作与交流)
交流后多元性评价(自我评价,生生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主要分析了人物的语言描写方法,一定要记着啊,语言描写难在个性,贵在传 神,精在简洁,活在句法、修饰与环境的综合。也千万别忘了,言为心声,语言服务于心理、思想与品质。
与老师一起积累一句话——慧于心而秀于言:思想豁达的人,言语就会宏通;心灵聪慧的 人,语言自然清雅灵秀。所以,修炼语言,首先修炼心灵。描写语言,定要以形传神。
四、作业
请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完成个人的语言片段修改。
五、板书设计:
个性鲜明 生动传神 灵动而丰富
作文指导课《人物语言描写》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意图:这节课重点教会学生怎么把语言写得个性鲜明,内容具体,形象。所以在导入时我设计了要学生看熟悉的电影《武林外传》片段:“吕秀才说死姬无命”让学生初步感受语言的魅力。然后交流学生找到的有特点的语言,也是为了学生了解语言要个性鲜明。接着修改短文,让学生把语言描写得更生动,具体。最后给“哑剧”配音,目的是检验这节课的效果。教学目标:
1.学会灵活运用人物语言描写的几种形式。2.理解人物语言描写在写人作文中的重要作用。3.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
教学要求:
1.运用几种对话形式,围绕一个主题,写出有具体内容的人物对话。2.注意写出人物对话时的神态、动作等。3.语言要通顺、简洁。
教学难点:
人物的语言要求精炼和个性化。(精炼就是言简意赅,用经济的文字,表现丰富的内容。人物语言个性化,是语文描写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要求。
教学准备:
给每个学生复印一份资料:内容是“描写人物语言的好句段”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观看武林外传片段。
师:人为心声。语言是人物的思想,性格的表白,语言使得故事中的人物个性鲜明,自然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学习“人物的语言。”
二、板书
三、新授。
师: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可以帮助大家把笔下的人物刻划得更加形象、生动、具体。
师:课前我布置了同学们搜集你们认为有特点,印象深刻的影视或文学作品中的语言以及生活当中让你们感兴趣的亲人、朋友的语言,准备得怎么样?
师:下面各组交流一下,一会儿由小组长推荐你们小组中令你们感到印象深刻的语言。哪个小组长来推荐一下。
生:我们找的是宋丹丹与赵本山的小品——终点工中的语言
师:宋丹丹与赵本山的语言幽默,你们模仿得很好,仿佛宋丹丹与赵本山就在我们眼前。师:还有谁找到了?
生:我找到的是《武林外传》中小贝的语言。师:这段文字非常幽默,能体现人物的什么特点? 生:体现小贝可爱的特点。生:体现小贝天真活泼的特点。
师:影视中人物的语言固然另我们印象深刻,但现实生活中也有让人印象深刻的语言,咱们再来交流,交流。
生:爸爸拿过纸和笔,做起示范来,“写毛笔字嘛,一横就是一横,一竖就是一竖,横要平,竖要直。
师:同学们发现了吗?爸爸的话不多,但可以体现他的什么特点? 师:人物的语言真正体现了人物的什么?(板书:思想)师;还可以体现人物的什么?(性格)生:举例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对人物的语言有了初步的认识,老师给你们出了一道小难题,能否把咱们刚才交流的知识运用出来呢? 出示一段话。师:谁来读?
师:你认为片段中的人物个性鲜明吗?为什么? 生回答。
师:能不能修改一下,修改里面的一两句,同学们先思考,过一会儿再交流。生:班主任来了怒火冲冲地说:“谁踢坏的?” 师:你为什么要加“怒火冲冲”?
生:因为班主任看见门被打坏了,肯定会生气。师:也就是反映了班主任此时的思想。生:捣蛋鬼嘻皮笑脸地说:“没看见,反正不是我干的,我管那个干嘛。” 师:你为什么要加上“嘻皮笑脸”
生:因为董小天是个捣乱鬼嘛,加上“嘻皮笑脸”更能体现“淘气”的性格。生:李星胆怯而心虚地说:“没----没看见” 师:你为什么要加“胆怯而心虚”?
生:因为加了“胆怯而心虚”说明他看到了不敢说,说明他胆小。师:老师猜你的句子中间用了一种标点符号。
生:对,省略号。加上省略号更能体现李星说话结结巴巴,唯唯喏喏。师:非常棒,你是个缌的孩子,能做到活学活用。
师:同学们修改得很棒。请大家看修改后的短文,同学们快速读,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认为修改得非常好,我来读一句:捣蛋鬼董小天斜着眼,冷笑道:“不知道,也没人安排我看着。”这一句不但加了语言,还加了动作、神态。更体现董小天是捣蛋鬼,可以看出他奸诈。(板书:神态、动作)
师:不错,加入神态、动作这样使得作物的性格鲜明,使人物的语言更形象、更生动。(板书:形象、生动)
三、给“哑剧”配音。
师:刚才我们是闻其言而如见其人,现在反过来,见其人知其声。咱们来表演“哑剧”。然后给“哑剧”配音。
1、师生表演“检查作业”
师:表演完毕,现在你们动起笔来写一写,注意老师学生的神态、动作,老师是怎么夸学生的,又是怎怎么批评学生的呢?
2、写
3、交流。
四、布置作业。续写人物的对话。
板书设计: 人物的语言
思想 性格
神态 动作
形象 生动
第四篇:《人物描写之语言描写》教案
《人物描写之语言描写》教案
教学目标:语言描写要个性化、生活化,以传神的细节,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品味并构思传神的细节
教学方法:指导与训练相结合。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语言教育家吕叔湘曾经这样说:“语言也就是说话。”那说什么,怎么说,为什么这样说呢?
一、欣赏细节描写
让我们来看一则材料:
秀才、县官和财主在大雪天不期而遇。财主提议,以雪为题,每人吟咏一句诗。
秀才说了一句:“大雪落地似鹅毛。”这位戴乌纱帽的县官听后马上接了一句:“皇家瑞气降人间。”财主笑着说:“下它三年又何妨?”这时正好走过来一位穷人,一听就生气,嘟哝了一句:“放你娘的狗屁。
你知道这段经典的语言描写好在哪里吗?(自由发言)
思考:材料中涉及到了四个人,你能揣摩出他们具有怎样的心理?
明确:秀才是读书人,像卖弄文采,用了个比喻来形容;县官只想为皇帝歌功颂德,以 图升迁;财主不缺吃,不愁穿,把下雪看作是乐事;唯独穷人,饥寒交迫,听此议论,当然义愤填胸。
欣赏这则作文片段:
我母亲虽识字不多,一生与土地打交道。可在我心中却是个天才的语言学家。有一次我们 姐妹三人携儿带女开着俩车回娘家,街坊邻居们都说我母亲有福气。你们猜不到我母亲说了什么,我作了个整理:“要说有福气不假,我这人对歇着没仇,对好吃儿没意见;白面是自个儿磨的,果子油儿是自个儿挤的;菜哪棵长虫,哪棵没药,俺自个儿清楚。能吃能睡能干活,这不是福气啊?!”结果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请你结合材料中的细节谈谈文段是如何表现人物性格的。(小组讨论,推荐代表发言)
每个人所说的话都符合他的身份、年龄、经历、教养、气质、习惯爱好和心理状态,以及
所处的特定环境,使读者观其言而知其人,闻其声便能明其性。也就是说,语言具有鲜明的个性,写谁得像谁,千万不能写成众口一词。另外语言描写中渗透着人物内在的神韵,传达着人物的精、气、神。语言描写的实质是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或道德品质。
板书:小小话语见精神——个性鲜明,生动传神
二、细节描写修改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现在让我们一起修改细节描写片段吧!
(一)范例剖析
原稿
关键的比赛马上就开始了,我班运动员吸取刚才失败的教训,大家两手一前一后,一个 紧挨一个站定。当哨子大声响起,大家握住绳子拼命拉,总算挽回了一场。先讨论不足之处,然后对照修改稿谈谈好在哪里。
改后稿
当哨子响起,打头的那位运动员“嘿”的一声响,后面的人身体尽力往后仰,脚就像钉子 一样,钉在地上,一动不动。他们两个两眼瞪圆,盯着中间的红线。有的嘴巴紧闭,鼓起腮 帮,脸憋得通红;有的呲牙咧嘴,身体拼命往后仰。
深入探讨:
修改稿有无可挑剔之处?“盯着中间的红线”,这个细节真实吗?
(二)实践演练
请同学们仿照以上例子为下面的片段进行修改
温馨提示:
可加进语气、语调、动作、表情、神态、独特用词、习惯用语。这样,人物的语言就鲜活 多了。
原稿:
爷爷人喜欢喝酒,哪种就都喜欢。别人都知道他这一喜好,逢年过节,别人送爷爷的都是 酒。他将每一种酒都仔细打量一番,然后才小心翼翼地放下。爷爷喝酒也很讲究,每次总是拿
他的小玻璃杯喝酒。我和饮料都是一饮而尽,而爷爷,每次只是抿一小口,精神十分享受。
改后稿:
爷爷喜欢喝酒,哪种酒都喜欢。小辈儿们都知道爷爷这一喜好,逢年过节,送给他的礼物
准是酒。他带上老花眼镜,细细打量这每一样宝贝,想考古学家在研究文物,喊他吃饭都不答应。和爷爷一起吃饭时,我拿着饮料,咕嘟咕嘟地一饮而尽,他却用拇指和中指轻捏着他的小玻璃杯儿,将杯口轻轻送到嘴边,长长地吸一口气,呷上一小口,然后眯缝着眼,啧啧地陶醉好一会儿。
三、任选生活中的一个精彩镜头,比如篮球赛、打饭、商场购物、与好友久别重逢等等,用语言来刻画特定环境中典型人物的突出形象。(写作与交流)
交流后多元性评价(自我评价,生生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主要分析了人物的语言描写方法,一定要记着啊,语言描写难在个性,贵在传 神,精在简洁,活在句法、修饰与环境的综合。也千万别忘了,言为心声,语言服务于心理、思想与品质。
与老师一起积累一句话——慧于心而秀于言:思想豁达的人,言语就会宏通;心灵聪慧的 人,语言自然清雅灵秀。所以,修炼语言,首先修炼心灵。描写语言,定要以形传神。
四、作业
请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完成个人的语言片段修改。
五、板书设计:
个性鲜明 生动传神 灵动而丰富
第五篇:作文之人物描写
八年级作文训练之人物描写
☆ 目标点击 ☆
人物描写讲究以"形"写"神",描写人物外貌,动作,对话不是目的,目的在于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面貌,包括人物心理,感情和思想.因此,"外表"是为"内心"服务的,二者缺一不可.这就需要将笔墨重点放在那些最有代表性的故事环节上。另外,描写人物时,要善于抓住人物有别于他人的个性特征,在细节描摹时,要注意挑选那些富于表现.【知识开讲】
写人记叙文是作文的重点,也是难点。
在写人记叙文中,除了通过具体事情的叙述表现人物外,还必须灵活运用描写方法和技巧,着力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才能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从而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一、外貌描写
外貌描写又称肖像描写,是指对人物面容、神态、表情、姿态、身材(身影)、衣饰、风度乃至言谈举止、或哭或笑的描写。俄国著名作家果戈理曾经说过:“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这就启发我们:在写人记叙文中,适当的外貌描写是十分必要的。那么,应该怎样进行外貌描写呢?
⑴根据写作目的选重点。
⑵同中求异抓特征。外貌描写最忌两点:一是没有特征,概念化,脸谱化。二是语言贫乏,陈词滥调。总是“瓜子脸”,“炯炯有神的眼睛”,千人一面。其实,人的外貌也很难找到完全相同的。人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生活经历、工作性质、兴趣爱好、环境影响等的不同,必然在他们的外貌上反映出来。我们一定要注意观察,善于区别,能抓住特征,写出不同点。同样写人物眼睛也有大小、形状、色泽等等的不同,更有眼中流露的喜悦、好奇、惊恐、疑惑、关切„„各种不同的感情色彩。
⑶前后照应写变化。鲁迅先生在《祝福》中多次刻画祥林嫂的外貌,其中写到脸色的就有这样三次:初到鲁家时“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二进鲁家,“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而五年后,当被赶出鲁家,沦为乞丐时的祥林嫂“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从这三次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到祥林嫂在封建统治压迫下,精神受到严重摧残。
【经典语段】
“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鲁迅《故乡》
(鲁迅先生从头到脚却又不平均用力,突出其最富特征的部分,使这个被人世的污水弄脏,可鄙又可怜的女市民形象浮雕般地冒现在读者的面前。使春成为典型,成为唯一的人。可见,要写好人物肖像,就“要练习我们的眼睛善于观察人的动作、态度和表情”(艾芜语)。)
妈妈的眼睛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那是第一缕晨曦对娇花的抚弄,那是三月里的春风对碧水的温柔,那是夏日晚霞对嫩柳的辉映,那是秋夜月光对修竹的依恋,那是冬日里的朝阳与小草的交谈!(运用修辞,画其神韵)
——中考优秀作文选段
他很瘦。有人形容谁瘦常常说“他瘦得像豆芽菜”,但是他即使是豆芽也是那种脱水两三天之后的蔫豆芽。他很瘦。笔挺的西装到了他的身上往往就变成了风衣,只能向下垂。他受的叫人担心,以至于关心他的人总是劝他——风大的时候尽量不要出门,即使必须出门也要离树远一点,离水远一点。他瘦得是那样的彻底。假如医学院的学生要学习人体骨骼的位置,看看他就一目了然了,视觉效果绝对不亚于医学标本。
——2008年天津中考作文《责任》片段
二、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既可直接反映人物的思想特征,又可借人物的语言来说明或推动情节的发展,以及间接地描写其它的人、事、景物。“言为心声”,语言描写应努力做到使读者“闻其声,知其人”。
1、优选罗列法。
2、神态配合法。
3、侧面描写法。
4、前后变化法。
例:《藤野先生》(鲁迅)罗列选优法。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一文中,先后用了藤野的6次对话。而事实上,在听藤野讲课、辅导以至日常交谈及最后告别时,鲁迅肯定听藤野讲过很多话,即使印象较深刻的,也远不止这么几句,但是作为一篇短文,既不可能也完全不必要去把人物所说过的话全部写出来。鲁迅先生运用了罗列选优法,把脑中印象深刻的话语一一罗列,随后加以分析、选择,将其中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的话语选出,经适当加工后写入文内。例如,“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 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这揭示了藤野富有严肃的科学精神和负责的教学态度。“选优”,除了选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特征的语言外,人物的某种口头禅、方言俗语,有时也颇有特色,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也可选入。“选优”,要以最少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选优”,也包含着不能让所有的人说同样的话,不能作者自己的语言去代替人物说话。总之,优劣的标准是:能否突出人物的个性,能否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动作描写
1、回顾描摹。动作描写一定要构想好几个关键过程,要善于抓住人物具体的富有特征的动作。如果信手乱写,必然写不出真实感人的人物。
2、借助修辞。
3、精选动词。
【经典文段欣赏】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背影》朱自清
练习:一个人走过来了。
四、心理描写
写人的心理活动,应注意:
一、把心理活动的导源写清,要注意前有伏笔铺垫,后有交代呼应,不能“异军突起”,也不能有头无尾,应全文贯通,否则,非但不能对人物的心理性格起到衬托作用,反之还有损于形象。
二、成功的心理描写,一定要把心理过程描写出来,可以相对集中一些,但不能与叙事相脱离,而且多数情况下,总是伴随着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等。
三、“千人千脾气,万人万模样”。心理描写不能模式化,而应据表情达意的需要来进行。
四、要对所要写的人物有全面、深入的了解,要让心理描写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特征、思想状况和特定环境,要让读者感到真实可信。
☆实战训练☆
一、比较阅读欣赏
(一)门被打坏了,开了一个拳头大的窟窿。班主任来了,说:“谁踢坏的?”捣乱鬼董小天说:“没看见。”旁边的张小勇还帮董小天说话。高芳芳说:“是董小天踢的。”董小天不承认。老师说:“还有谁看见的?”“没看见。”李星说。
(二)门被打坏了,开了一个篮球大的窟窿。班主任来了,瞪着眼:“谁踢坏的?”捣乱鬼董小天斜着眼,冷笑着:“鬼知道,有没有人叫我一定要看好门?”旁边的张小勇,朝老师做了鬼脸:“哈„„,开了窗,好通风。”谁知这一下却惹恼了站在旁边的高芳芳。“是董小天,他来时,一阵风正好把门关了,他就抬起脚,用力一踢。”董小天脚一跺:“大白天别说梦话!你小心点,不要诬陷好人!”“我才不瞎说呢,大家都看见的。你凭什么,做了坏事,还要耍嘴。”老师说:“还有谁看见的?”“我,„„没看见。”李星使劲地咽了一口水,神情恍惚。
想一想,哪段描写更生动?为什么?
文段
(一)的描写显得单调乏味。修改后,加上了符合他们性格的个性化语言,同时添上相应的表情和动作,增强了对话的表达效果,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形象。
二、一个人说话时,总要出现相应的表情与动作,把它们描写出来,不但可以加强对话的表达效果,还可以表现人物的思想与性格。
1、请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白处填上相应的词语或句子,使之描写更加细致生动。
当老板去接爸爸手中的钱时,看见了工商制服,立刻由刚才的变成了,他拿回已递到爸爸手中的熟肉,慌忙说:“让我再给您称一遍!”爸爸地问老板:“为啥要再称一遍?”“刚才称错了!”老板边说边地重新称肉。“你咋知道称错了?”老板(动作),脸,半天才地说:“这,这„„”爸爸严厉地问老板:“这什么?“老板,小声说:“这是七块钱的肉,不够半斤。”爸爸地看了看卖肉的老板,说:“平常看你怪老实的,谁知道你竟敢缺斤少两,欺骗顾客,跟我到局里走一趟吧!”
三、结合所学的人物描写方法修改周末写的小作文,注意调动多种人物描写手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突出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