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实验》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3:55: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有趣的实验》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有趣的实验》教学设计》。

第一篇:《有趣的实验》教学设计

《有趣的实验》教学设计

张云

教学目标:通过动手实验,帮助学生摄取习作素材,获得快乐体验,轻松习作。教学准备:同桌白纸一张,文具盒两个;习作本自备。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揭题

1、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做个小实验。(出示课题)

二、第一轮实验

1、明确实验要求

每桌同学都发到了一张白纸,请同学们用两个文具盒做桥墩,用白纸做成桥面,要让这座用纸架起的桥能稳稳地托起一本书。你能想出什么办法?快,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和同桌合作,动手做做看。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3、写话练习:

(1)同学们办法可真多。当老师提出这个实验的时候,你是怎么想的?(2)刚才实验时,你还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是呀,老师一声令下,大家都七手八脚地忙开了,那情景,用个成语形容,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4)那么你和同桌是怎样做这个实验的?成功了吗?谁来说一说。(5)大家都想把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大家分享,那就请大家把你听到要做实验时的所想、做的过程与结果、以及你看到的和听到的写下来,等一下读给大家听。(提供片断开头及好词推荐)

(6)交流习作,教师点评(师相机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点拨指导)把实验的要求、器材等交待清楚;把实验的过程写清楚 ;把心理活动写生动。

三、第二轮实验。

1、祝贺同学们第一次架桥成功。现在我提出更高的要求,不用任何辅助物,只在纸上“做文章”,你能想办法让纸桥托住一本书吗?(学生实验)

2、谁有办法?(无人举手)

3、一个个面面相觑,无计可施了吧,还有同学垂头丧气了。我有办法,大家信不信? 师示范:

(1)你们可要看仔细了!(2)现在我要放书了,看我的”牛皮“有没有吹破。(放书,纸桥丝毫没动。)(3)我的纸桥不仅美观,而且坚固,它至少还能托住两本书,信不信?(4)再来一本有没有问题?现在你的心情怎么样?

(5)同样是一张白白的薄纸,为什么折成m形,承受的力量就大了呢?(6)师小结:你们讲得都有道理。折成m形,纸的厚度增加,张力就大啦,承受的力量也就大了;再加上三角形又能起到稳定的作用,所以当纸桥托住几本书时,还是纹丝不动。

4、引导回忆实验过程,指明说一说。

5、老师实验时,同学们是怎样观看的?教室里的气氛怎样?你的心情如何?让我们再次拿起笔,把刚才老师做实验时看到的,听到到,想到的情景写下来。

6、学生习作。(提供开头及好词推荐)

7、交流点评(从观察要仔细,老师的动作、语言、教室气氛、同学的表现、实验原理等方面点评)

8、你觉得今天这堂课怎样?(有趣,好玩,有意思,还懂得了一个道理……)

四、布置作业:

如果同学们在刚才写的两个片断之间加上过渡句,加个结尾,再拟个自己满意的题目,就是一篇完整的文章了。

五、总结:写作文并不难,只要你留心观察生活,生活中处处有作文。

第二篇:实验教学设计

设计并制作生态瓶

教材分析:设计并制作生态瓶是“生态系统”这一节中的一个活动设计,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并制作生态瓶,并且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组成,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验设计和独立操作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组成。

2、能力目标:通过设计并制作生态瓶,来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独

立操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了解生态保护的紧迫

性,认识到提高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设计一个生态瓶建立方案。

教学难点: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教学准备:大饮料瓶、剪刀、建造生态瓶需要的材料、活动记录本。教学方法:设计实验教学法 教学设计

一、导入情境:

教师展示一张池塘图,引导学生讨论池塘中的生物关系:

(1)池塘有哪些水生生物?(2)水生植物需要哪些生存条件?(3)池塘里的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哪些帮助?(4)动物为植物生长做了哪些贡献?

(5)我们还可以在池塘里找到哪些非生物?它们对生物有什么作用? 教师概括: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群落。那么我们自己可以尝试设计和制作一个简单的生态瓶,来观察这个封闭系统中的动植物的生存状况。

二、设计生态瓶:

教师讲述:介绍并板书实验原理、材料器具 学生讨论:该怎样设计这个生态瓶呢?

问题提示:小生态瓶的设计要求有哪些?小生态瓶的制作方法?对照实验如何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 学生设计方案展示: 优秀设计方案:

一、小生态瓶的设计要求

1、生态瓶制成后, 形成的生态系统必须是封闭的。

2、生态瓶中投放的几种生物, 必须具有很强的生活力, 必须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能使其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

3、生态瓶的材料必须透明, 可以让里面的生物得到阳光, 并便于观察。

4、生态瓶宜小不宜大, 瓶中的水量应占其容积的4/5,要留出一定的空间, 储备一定量的空气。

5、小生态瓶的采光, 以较强的散射光为好, 不能采用强烈的直射光, 否则瓶内水温过高, 会导致水生植物死亡。

二、小生态瓶的制作方法

1、材料用具:水草(如茨藻)、水生小动物(如椎实螺、环棱螺)、水、砂子、玻璃瓶(如标本瓶、大试管或医用葡萄糖注射液瓶)、凡士林。

2、方法步骤

(1)瓶子处理:洗净标本瓶, 并用开水烫一下瓶子和瓶盖。

(2)放砂注水:往瓶中放入1cm 厚的砂子, 再加水至瓶子容积的4/5。(3)投放生物:待瓶内水澄清后, 放入水草和水生动物。(4)加盖封口:瓶子加盖, 并在瓶盖周围涂上凡士林。(5)粘贴标签:在瓶上贴标签, 注明制作日期、制作者姓名。

(6)放臵瓶子:将制作好的小生态瓶, 放于阳面窗台上(以后不要再随意移动其位臵)。

三、对照实验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要受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影响。为了 2 探索人工模拟的微型池塘生态系统的最佳组成, 使其维持较长时间的稳定性, 可以多设计几组对照实验, 每个对照实验中, 只变动其中一种因素, 例如:

注: 表中光照栏“+ ”代表阳面, 为可见散射光照射;“-”代表阴面, 为背光处。

如果欲探索哪种小螺对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更为重要, 则又可增加一倍的实验组合。即前14组为椎实螺, 新增加的14组为环棱螺。

四、观察

1、每天观察1次, 并做好记录。

2、判别水草和小螺存活的标准。水草绿色为生活状态;发黄、变黑, 而且柔软下沉,即为死亡。小螺外壳灰绿, 能运动, 为生活状态;外壳变白, 而且浮起, 即为死亡。

五、说明

在放有河水的封闭生态系统中, 除了有投入的水草和小螺外, 河水中还有 单胞藻、原生动物和其他微生物, 而且水中还溶解有各种矿质元素, 这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但也是一个营养结构极为简单的生态系统。投入的椎实螺, 用腹足爬行瓶壁, 以齿舌刮取瓶壁上生长的绿藻为食。环棱螺为杂食。

六、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结束之后, 应对结果作出分析。分析实验成败的原因;分析小生态瓶中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如果设计多组实验, 则应进行结果比较, 找出最佳设计方案。板书设计:

设计并制作生态瓶

一、实验原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其结构与功能发展协调的重要标志。生态系统的稳定程序,则取决于它的物种组成、营养结构和非生物因素之间的协调关系。设计和制作一种模拟淡水生态系统或陆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瓶,观察这个封闭的微型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的生存状况,有助于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理

二、材料器具:带有螺旋盖的罐头瓶或可乐等饮料的塑料瓶,一个简单的淡水生态系统或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成分。

第三篇:实验教学设计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的第十单元《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本堂课主要是为了加深对酸和碱的主要性质的认识,并通过实验能够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酸碱的性质之后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以下这些知识

1、常见的酸和碱的基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酸碱指示剂

3、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因此对酸和碱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课是在以上基础上,通过实验由现象到本质,进一步探究酸碱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加深对酸和碱的主要性质的认识,2通过实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验到学有所用的快乐。

四、重难点

重点:加深对酸碱的性质的认识难点:提高学生的动手观察总结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实验探究

六、教学过程

实验用品:试管 药匙 玻璃棒 点滴板 稀盐酸溶液 稀硫酸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氢氧化钙溶液 硫酸铜溶液 氢氧化钙粉末 石蕊溶液 酚酞溶液 石棉网 生锈的铁钉

一、创设情景:

展示两瓶无色液体(一瓶是酸,一瓶是碱)你将如何鉴别它们呢? 学生答:·········

注意:纠正学生语言的描述回顾:酸碱的化学性质

二、引入

下面我们一起动手实验验证它们之间的反应,实验活动1:酸碱和指示剂的反应 多媒体展示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①稀盐酸、稀硫酸中液体变为红色,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中液体变为蓝色。

②稀盐酸、稀硫酸中液体不变色,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中液体变为红色。实验结论:酸性溶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蓝,使无色酚酞变红色

实验活动2:生锈的铁钉和稀盐酸的反应

实验现象:①铁锈消失,铁钉变亮,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②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

6HCl+Fe2O3==2FeCl3+3H2OFe + 2HCl == FeCl2+H2↑

实验结论:稀盐酸可以和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也可以和某些金属反应 实验活动3氢氧化钠和硫酸铜的反应

实验现象:①出现蓝色絮状沉淀,溶液变无色②沉淀溶解,溶液呈蓝绿色

实验结论: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蓝色沉淀,氢氧化铜不溶于水,但可以溶于盐酸。实验活动4氢氧化钠和稀盐酸的反应

实验现象:①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②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蒸发皿底部出现少量白色固体。

实验结论:氢氧化钠可以和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 实验活动5 氢氧化钙和稀盐酸的反应

实验现象:①试管中出现白色浑浊溶液②溶液变为红色; ③试管中仍是红色浑浊溶液。④红色浑浊溶液变成无色澄清溶液。实验结论:①氢氧化钙微溶于水②氢氧化钙溶液遇酚酞变为红色 ③氢氧化钙可以和盐酸发生中和反应。

三、课堂小结

1.结论: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变成红色,遇碱溶液变成蓝色; 酚酞溶液遇酸溶液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2.原理:Fe2O3+6HCl=2FeCl3+3H2O;Fe+2HCl=FeCl2+H2↑

3.原理:2NaOH+CuSO4=Cu(OH)2↓+Na2SO4;Cu(OH)2+2HCl=CuCl2+2H2O 4.原理:NaOH+HCl=NaCl+H2O 5.原理:Ca(OH)2+2HCl=CaCl2+2H2O

四、课堂练习

请选择适当的化学式填写在横线上。(1)2KOH+H2SO4====_________+2H2O(2)2NH3·H2O+H2SO4====_________+2H2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aNO3+H2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aCl2+2H2O

第四篇:过滤实验教学设计

过滤实验教学设计

实验员

周灯学

教学目的:知识目标: 1.了解过滤的原理

2.了解过滤主要操作步骤和适用范围

能力目标:1.学习过滤操作

2.分析过滤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粗盐提纯实验操作渗透科学素质和实事求是精神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体验实验过程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利用过滤分离混合物的原理。教学难点:过滤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及步骤。教学过程:引言:

复习:什么叫纯净物?什么叫混合物?

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我们所接触到的物质很多是混合物,如河水,江水,自来水,粗盐水,石油等,为了适应各种不同需要,常常要将这些混合物中的几种物质分开,得到较纯净的物质,这就叫对混合物的分离。其原理就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份物质性质的差异,将混合物中各组份转换为不同的状态而分离开来。

对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很多,我们课本上主要讲到了两个,过滤与蒸发结晶,本节首先学习过滤方法分离混合物。

说到过滤,其实大家并不陌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过滤的方法为我们生活服务。例如家里制作豆腐时,用纱布将豆腐与豆浆水分开;煮饺子时,用沙漏勺子将煮熟饺子与汤分开;熬中药时,用一块布将药渣与药水分开;打鱼时,用渔网将鱼与水分开,再如卫生间里设有地漏盖子,将固体垃圾与水分开等等。从这些可以看出,什么是过滤?过滤的原理是什么?

1.定义:过滤就是将液体中不溶性固体物质与液体彻底分离的一种方法。2.原理:过滤时,液体穿过滤纸上的小孔下来,而不能穿过小孔的固体物质就留在滤纸上,从而实现了对不溶性固体物质与液体彻底的分离。

这个实验需要哪些实验仪器呢?

3.铁架台(带铁圈的)、烧杯、玻璃棒、漏斗 下面大家就看看我过滤粗盐水的演示实验。

大家在观看过程中,注意实验步骤和实验注意事项。

4.步骤:①制作过滤器

注意:A、滤纸紧贴漏斗内壁,润湿,中间不留有气泡_加快过滤速度

B、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_防止滤纸破损 ②架漏斗

C、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_防液体溅出 ③过滤液体

D、烧杯紧靠玻璃棒_防液体溅出

思考:玻璃棒作用:引流 E、漏斗内液面低于滤纸边缘_防过滤不充分 F、玻璃棒下端紧靠三层滤纸一边_防弄破滤纸 小结:简称:“一贴二低三靠”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并观看了过滤实验,给大家留下几个问题回去思考。

1.经过一次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怎么办? 2.经过两次过滤后,仍然浑浊,分析可能原因?

3.通过过滤,能将食盐与沙子分离吗?食盐与蔗糖呢?

教学反思:

1、精心设计、材料准备好才能上好一节实验课。

2、创设情境,联系生活经验引入本课题。

3、规范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障。

4、尊重事实,培养学生科学求知的态度。

第五篇:实验教学情境设计

实验心理学认为,创设实验情境与实验教学效果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其本质在于视觉形象与特定意义的结合;从而有效地引起学生的视觉追求,思维激活,记忆强化。王宏老师针对上述问题总结了创设物理实验情境的如下方法:

1. 情境设计与实验效果

物理实验的事实表明只有当学生被教师设计的实验情境所感染,或曰思维进入预定情境之中时,实验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例如,当一个“马德堡半球”呈现在没有情境准备的学生面前时,在学生的脑海中只能形成一个冷冰冰的球形铁制品视觉形象。这种孤立的视觉形象脱离了丰富的内涵,它既不能激发观察者的兴趣,更不能激发观察者丰富的联想。观察者在心灵深处的感受是非常微弱的。但是,如果教师先介绍发生在1654年德国马德堡市验证大气压存在的惊人实验后,再呈现“马德堡半球”,它在学生的视觉中就成了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生动活泼的历史见证物。

当然,实验情境的设置,不仅在于历史的陈述,更重要、更大量的是知识背景的铺垫。只有当演示实验情境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紧密相联,并相互作用时,实验所要观察的现象、探索的规律、验证的结论,才能牢牢拴在原有认知结构的锚链上,才能转化为知识和能力。作为教学、实验本身只是一种手段,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有效地创设实验情境,从而使实验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机部分,赋予生硬的器材以勃勃生气,单调的实验才能具有丰富的色彩,实验效果也自在其中了了。

2. 创设实验情境的几种方法。

实验情境的创设实质上是一种背景设置,情景铺垫,是一种思维与情感的激发所作的准备,目的是使学生进入特定的学习状态。有鉴于此,实验教学中情境的设计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应用历史事实设计实验情境。物理教学中的许多实验在历史上有着特定的地位,在科学发展中起过特定的作用,科学家们为此曾付出大量的、艰辛的劳动。比如上面提到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还有放射线的发现、焦耳热功当量实验等等。这些实验事实与丰富多彩的历史背景相结合,可以使实验教学更具有趣味性。例如在“阿基米德定律实验”展开之前,首先应用历史史料设计实验情境,介绍“曹冲称象”这一有趣的史实,并根据“曹冲称象”揭示船的吃水深度→排水量→船与石头的重量关系之间的特定联系,从而为阿基米德定律实验的展开奠定了情境基础。

(2)运用“问题”设计实验情境。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以验证性实验居多。其教学目的除了验证物理定律以加深理解之处,主要是为了理解、深化及运用物理概念。概念的心理动力是思维,而思维源于矛盾,因而在演示实验前后以及过程中,制造矛盾,提出疑问,主动联想,是设计实验情境的又一种方法。当然,这些问题的设计,应该围绕实验主体教学的实质展开,即为什么要进行这种实验,进行这种实验所要达到的目的,借以激发学生思考,促使学生的思维从疑问开始,在联想和想象中活跃,在获得正确答案中发展,最后在具体实验验证过程中及结果中得到强化,从而完成一个层次的认识。例如:“浮力”教学,来自生活中的经验往往成为学生思维的障碍,学生常误认为浮力跟物体的质量、密度有关,跟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有关,沉入水底的物体不受浮力等。为了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实验教学中可设计这样的实验:(1)用弹簧称分别挂起同体积的铁块和铝块浸入水中,要求学生观察弹簧称示数,并提问说明什么?

(2)用弹簧称挂铁块徐徐浸入水中,让学生注意观察弹簧称示数变化,待铁块全部浸入再置于不同深度,提问学生观察到什么?(3)换用煤油或酒精重做上面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回答液体密度不同弹簧称示数有何不同?在其他有关实验中,也可以提出相应的问题,并通过实验过程加以验证。例如,提出“空气有没有重量?能否称出空气的重量昵?磁铁能够吸引铁块,铁块也能吸引磁铁吗?”这些问题源于生活实际,但又往往被人们熟视无睹或常规生活经验相悖,这就更使即将展开的实验笼罩上一层趣味的“灵光”

3.揭示实验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设计实验情境 随着实验教学的深入,学生不仅需要富有趣味的史料与问题启示,借以烘托实验主体,更需要揭示知识体系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正是新实验的认知基础,而新实验又为知识体系添新的素材,为学生的认知思维注入新的活力。例如,物理教材“电磁感应”一章中,通过六个电磁感应现象演示实验总结出感生电流产生的条件是“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有变化。”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有经验的教师在演示“磁铁不动,线框运动,有感生电流产生”之后,启发学生运用运动学中“相对运动”的知识来思考、推理第二个演示实验。事实证明,大多数学生能从第一个演示实验推理出:“线框不动,磁铁运动,同样有感生电流产生。”有了这个判断,教师再加以演示验证,实验效果就非常明显。接着,教师让学生思考第三个实验,即磁铁和线圈一起运动,有没有感生电流?学生的思维由于受到第二个实验的激励,积极性会进一步提高。用同样的方法来处理后面三个实验,学生的思维逐步激活,进入丰富的联想空间,最终得到结论:“只要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感生电流产生。”

关于实验情境设计,还有许多方法需要探讨。本文旨在抛砖引玉,希望更多的同行研究这个问题。

下载《有趣的实验》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有趣的实验》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科学实验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实验课《推和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预测物体受到推和拉时会发生什么变化。 2、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体验、探究出力有大小和方向,推和拉都是力。 3、......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设计

    新课程中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设计 思南九中徐兴婵本人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新课程理念改革,同时根据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的走向,本人觉得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尤为重要。一、高中......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设计 ----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睢宁县李集中学 沙兴群 *** 教学背景分析 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是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二章第十节......

    水循环实验教学设计

    水循环实验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水循环是地球上的水章节内容的重难点,本节课的课标要求是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与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意义。 水循环的过程是指水在陆......

    化学实验教学设计

    实验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空气的成分的测定 实验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知道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设计(最终定稿)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分析 摘要:在高中课程改革中倡导学生以探究式学习为主,强调提高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是进行探究式学习......

    实验教学设计[五篇]

    《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实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知道量筒或量杯的使用方法。 2.知道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密度的原理和方法。(二)教学重点: 学会用天平和......

    《简单电路》实验教学设计

    《简单电路》实验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 1、能够连接基本电路,并画出电路图。 2、愿意与同学一起去探讨有关电路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观察、描述和记录有关的实验现象。 情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