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春天的故事说课和教学设计(定稿)
《品德与社会》(上教版)五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
6、春天的故事
长宁区新虹桥小学 周莹
一、教材分析
《春天的故事》是《品德与社会》(上教版)五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振兴中华》的第二篇课文。学生通过学习,初步懂得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知道改革开放给人民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以及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邓小平。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发扬开拓精神,立志振兴中华。教材以熟知的歌曲《春天的故事》引入,用此表明改革开放给祖国带来了万紫千红的春天。由于在第四单元还要具体讲述我国对外的历史过程与现实状况,因此本课的侧重点在改革。
二、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都是出生在90年代的孩子,他们一生下来就赶上了祖国的大好春天,对于改革开放前的那段岁月是一片空白,没有一点感性的认识。没有认识就很难感受到今天生活的美好.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放在充分感知60年代,70年代生活上,做到既不夸大事实,也不回避问题。让学生通过去采访自己的家人、翻一翻家庭相册,很容易发现,原来变化就在身边,情感上得到的共鸣就强烈。这样从学生最近认知区域入手来走进学生内心世界,从而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是“改革开放”让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情,将本课目标定为如下: 初步懂得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知道改革开放给人民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以及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邓小平。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发扬开拓精神,立志振兴中华。教学重点难点:
由于在第四单元还要具体讲述我国对外的历史过程与现实状况,因此本课的侧重点在改革。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给我国的带来的巨大变化。
说明:教材以熟知的歌曲《春天的故事》引入,用此表明改革开放给祖国带来了万紫千红的春天。由于在第四单元还要具体讲述我国对外的历史过程与现实状况,因此本课的侧重点在改革。但改革与开放不能截然分开,所以在很多地方改革与开放并提。
四、分课时目标: 第一课时:
1、通过采访、调查、交流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改革开放使新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初步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些基本措施。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交流资料的能力。第二课时:
1、寻找“变化”根源,认识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2。通过探究活动,明确改革开放为什么会推动经济发展的原因。
3、了解祖国发展的宏伟目标,激发志向。
五、教学设计及说明
第一课时
活动一:歌曲引入,提示背景。
一、歌曲引入,提出问题。师生同唱《春天的故事》开始,学生以歌曲本身质疑:如“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写下了什么“诗篇”?
2在解答过程中确立“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变化”主题后,学生们展开热烈讨论:小到家庭收入变化,大到全国GDP增长。学生们从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出发,谈了自己所见所闻,并把课前通过向父母、报纸、网络得到的信息跟大家分享。
二、从“票证”说起。
1、现场展示粮票、布票、油票、肉票,让学生说说它们有什么用?
小结:在那个以计划经济为主的历史年代,人们的生产、消费、生活都是有预期计划的。原因是商品紧缺,不得不限量供应。人们必须按照计划进行工厂劳动,进行农业种植和生产,一个村庄的劳力就窝在村里的田地上,没有自己的劳动自主权。
2、引导讨论:从我们今天的角度来看,你觉得这样好吗?并且能说一说为什么。
3、教师小结:是的,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人们的生产自主权得到了限制,他们的劳动积极性也就不能充分发挥出来,因此经济发展相对变得缓慢。
说明:以《春天的故事》这首优美的歌曲引入,拉近学生与改革开放这个年代的距离。进行一系列相关票证的解说,通过改革开放“前”与“后”人民家庭生活的对比,从真实的生活例子中,让学生初识到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变化。在教学开始,以强烈的反差效果将本文主题深入人心。为下面环节 “新”“旧”对比,揭开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引出课题。引起学生对这段历史的注意,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活动二:话“今天”的生产,介绍改革开放进程中的重大事件。
1、联系二十几年前的生产和生活,再来看今天人们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经济方式,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媒体演示:
例1、70年代的时候,拥有一辆自行车那比现在拥有一辆私人轿车可是神气、风光多了。例
2、吃饱穿暖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都是一件很艰辛的事情,老百姓哪有余力去改善住房条件啊,所以只能住在茅草屋里,破旧的黑漆漆的老房子里,下雨天经常是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家里的瓶瓶罐罐全都拿来接雨水了。
实物展示:
这就是当年我们爷爷、爸爸穿的衣服,同学看看这件衣服,你看到了什么? 过渡:同学们,后面听课的老师中,有很多曾经经历了那段岁月,我想他们会告诉你们更多,让我们以小组为为单位去采访一下后面听课的老师。(您能给我们讲讲当年的故事吗?)
小结:新中国成立到1979年,我们的祖国整整走过了30年的历史,30年来,老百姓起早摸黑、辛辛苦苦地干,但是到头来却吃不饱、穿不暖,中国老百姓苦苦地挣扎在贫困线上。
2、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我们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大胆的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定。
今天我们能看到的生产劳动和生活方式都与20年前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那么通过课前你对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生活的了解,认为现在的这种经济生产和生活方式比以前有什么进步呢?
3、引导学习课文中的“小岗惊雷”和“深圳巨变”,体会改革开放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4、20年,一段并不漫长的时间,然而中国大地从农村到城市却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说明:《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关键在于以情载道、以理服人,教师要确保信息是学生熟悉的,所谓“眼见为实”,只有相信,学生才有真切的情感体验。从现场的采访中,学生了解到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同时也通过自学课文“历史坊”中的两个小故事,体会改革开放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在分析交流中揭示20年间中国大地从农村到城市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进行事例对比,从而让学生领悟到改革开放的意义所在。
第二课时:
活动一:寻“变化”根源,认识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1、承接:联系二十年的前后对比,大家思考一下,发生这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运用《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曲,朗读歌词。
补充: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决定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确定了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方针。
3、播放有关的录像资料,学生自学“人物志”,了解和体会设计师邓小平的丰功伟绩。说明:本部分着重介绍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利用“小舞台”中《春天的故事》的歌词,承上启下地引入到邓小平的伟大的功勋。同时穿插有关实事录像,直观性地帮助学生理解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做出的贡献。
活动二:探究总结,激发志向。
1、结合教材“探究角”中三位小朋友的访谈内容,从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2、改革开放为什么能推动经济发展?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补充说出其他理由。
3、结合课文“瞭望台”部分内容后发挥想象力,想象到2010年将会是什么样子?第二个十年结束2021年时又将会什么样子?建国100年后又将是什么样子?
4、教师引导学生从经济、教育、道德风尚等各方面去憧憬未来。想象到那时自己可能在干什么?从而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立志成为宏伟目标的生力军。
说明:进一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思考改革开放使国家更快发展的理由。由于这部分内容比较深,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教师有必要作解释。目的是联系实际进行导行。最终把改革精神引入到学生生活之中,从小培养开拓创新的意识。体验自己与祖国宏伟目标实现的关系,激发学生为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而骄傲的情感。
第二篇:春天的故事说课教案
春天的故事的说课教案
教学内容:第二单元第二课春天的故事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态度目标:
通过学习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受祖国建设突飞猛进的步伐,体验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从而在心中拥护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坚定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崇高信念。能力目标:
学会从图片、文字资料中获得有效信息,将图片与文字内容有机结合、综合利用,加深对教材的理解。知识目标:
1、让学生知道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引导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树立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教学重点: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些基本措施,感受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教学准备:
1.《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歌曲
2.有关我国改革开放后取得巨大成就的一些图片。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播放《春天的故事》
2.师:提问歌曲的名字引入课题。(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1、师:提问歌曲中歌颂的老人是谁?引入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介绍邓小平。
2、小渔村的变化——从深圳的变化看祖国的凤凰涅槃。(图文展示)(1)曾经偏僻落后的深圳。
图片展示三十年前,这里是一个总面积不到三平方千米,人口不足3万,十分偏僻,荒凉的小渔村。(2)图片展示如今现代化大城市。
到2009年,深圳的国内生产总值8201亿美元,经济总量跃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6万美元。
(3)深圳迅速崛起的原因是什么?
(4)我们国家先后建立了5个这样的经济特区,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
学生答后教师小结:深圳的发展靠的是优越的地理位置——海上运输发达和国家给予的特殊经济发展政策。
3.深圳、珠海、厦门、汕头、海南
4、讨论这些经济的共同特点?
三、课堂小结。
师:我们今天共同回顾一个春天的故事,作为小学生好好珍惜今天,好好学习,时刻准备着谱写明天一曲新的《春天的故事》,使我们伟大的祖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四、课堂作业
1、寻找改革开放的图片。
2、寻找国家繁荣昌盛的歌曲。
3、播放歌曲《走进新时代》。
第三篇:《家乡水的故事》教学设计 说课
家乡水的故事
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家乡长春名字的由来,谁还记得?
生:“长春”来自距今约7000年前古老的肃慎语“茶啊冲”,是古代肃慎祭天时候的祈福之语。因为祈福之地在喜都,后世渐用“茶啊冲”取代喜都(汉译转音为“长春”),成为地名。
师:你说的真好!可见我们的家乡历史悠久,同学们,你们爱我们的家乡么? 生:爱!
师:你爱家乡的什么呢?
生:我爱家乡的伪满皇宫!我们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溥仪住在那里!(如今那里已是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生:我爱家乡的土,我们家乡有最肥沃的黑土地!(是啊,肥沃的黑土地上瓜果飘香,麦浪滚滚)
生:我爱家乡的车,我们被誉为汽车城!
生:我爱家乡的净月潭,那里景色非常美!(去过那么,孩子们?那儿的森林公园是亚洲最大的人工林海)
生:我爱家乡的花草,因为它们特别漂亮!(你爱家乡的一草一木!)生:我爱家乡的大楼!(你爱家乡的建筑,家乡的建筑有特色!)
生:我爱家乡好吃的菜!(比如说?这是我们家乡传统的美食,老师也爱!)生:我爱家乡的人!(家乡的人勤劳、质朴,值得我们去爱!)师:你们说的真好!看这,(手指大屏幕ppt出示家乡风景)我们的家乡还有绿树碧波的北湖湿地公园,母亲河——伊通河,坐落在市中心的文化广场上的音乐喷泉秀!看,这是家乡农村秋收时的情景,翻滚的麦浪,新鲜的蔬菜,诱人的瓜果,这是我们家乡特有的水果味儿玉米,吃过么?同学们,我们的家乡风景怡人,物产丰富,值得我们去爱,而滋养一代又一代家乡人的水更值得我们去爱!“水”(ppt出示)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走近家乡的水了解家乡的水,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课题直接写好)
师:自古以来,一代又一代的家乡人都是靠着家乡的水土繁衍生息的,但是,人们对水的依赖和使用,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变化的过程。你们知道过去的人们是怎样取水的吗?(ppt)现在又发展成什么样呢?请同学们把书翻到46、47页,用你喜欢的读书方式,带着这两个问题认真读读课文,读完后,还可以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你的想法和收获,开始吧!(师巡视)
师:书读完了吗?交流好了吗?谁愿意把你的收获和大家分享,说说以前人们用水都经历了哪些阶段?要按顺序来说。生:人们最开始是打井取水!
师:找的非常准确!你是从哪知道的? 生:我从46页“甜水井村”的故事知道的。师:能给大家读读这个故事么?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怎样“打井”取水吗?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
打井的说道可特别多,首先这个位置一定要选对,其次,深浅一定要合适,否则很可能会出现你费了很大的力气挖了十多米却出水很少,甚至根本不出水的现象,那个时候的人们根本没有现代化的钻井机,全靠人力去挖掘,可想而知,难度有多大。那人们又是怎样把井里的水提上来的呢? 生:用桶,桶上系上绳拉上来。
师:老师这有一些模拟的小道具,谁想来体验一下过去人们从井里取水的感觉?(麻绳,装满水的桶,往上提)师:什么感觉? 生:沉!绳还勒手
师:孩子,你才提了这么短的距离就叫苦了,可是以前的人们要把水从十多米深的井里提出来,再挑回家去,而这么一小桶水根本就不够一家人一天的用量,所以他们每天需要来回提很多次!生:那老人和孩子提不动怎么办啊?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因为这样提水完全是靠臂力向上提拉的,老人和孩子不是很方便,于是聪明的家乡人又发明了它(ppt出示辘轳)知道这是什么么? 生:辘轳!
师:你知道的真多,能不能给我们讲讲这个东西该怎样使用?
生:我见过它,还用过呢!它是提取井水的起重装置。在井上竖立井架,上装可用手柄摇转的轴,轴上绕绳索,绳索一端系水桶。摇转手柄,使水桶一起一落,提取井水。
师:你知道的真清楚,也介绍的很明白,太棒了!那么用辘轳提水和单纯用绳拉拽水桶有什么不同? 生:更省力!
师:是啊,更方便,更省力了!可是,按照当时的技术,并不能保证每一村每一户都能打出一眼清澈甘甜的水井,于是人们只能用扁担步行很远把水挑回家(ppt),以至后来还发展起来一种专门靠人力送水车从事送水的职业(ppt)。师:那么接下来,人们的取水方式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谁来说 生:后来,有了人力压水机。
师:他说的对么?看,这就是人力压水机,(出示图片)用它取水和纯人工的取水方式来比,又有了非常大的进步,你们知道它的工作原理么?
我们来看一段视频。师:看明白了么?
生:老师,虽然有了压水机,比以前方便了,可我还是觉得人们用水太费劲了!师:嗯,那你来说说,是什么让你有这样的感觉?
生:我们每次只能运回家那么一点水,要运很多次才够家里使用,而且就这样打水也不是很卫生。
师:是啊,你说的有道理,可是想想看,即使有这么多弊端,人们为什么还要不辞辛劳地去打井,不遗余力地去发明更方便的取水用具呢? 生:因为人们需要水!师:那个时候的人们,生活中的哪些方面需要用水? 生:要洗脸、做饭、洗衣服。师:我们日常生活需要水!还有呢? 生:还要喂牲口还要灌溉农田。
师:看来我们的生活真是离不开水!我们对它的依赖性越来越大了,单纯的肩挑人拉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我们对它的需要了,我们只有不断地开发,才能让水更好的为我们的生活服务。那现在呢?我们的生活用水主要靠的是? 生:自来水!
师:很好,我们使用的是自来水,那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谁能来谈谈自来水与前面这些取水方式相比都有哪些优点呢? 生:方便、干净、卫生、可以调节大小„
师:说得真好!经过了打井去水、辘轳汲水、压水机压水以后,我们终于用上了干净、方便、卫生的自来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对水的需求已经不仅仅体现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上了,我们现在的生产和生活每天都需要大量的水,那它具体都体现在哪些方面呢?谁来试着说一说?结合着我们生活中你看到的、你知道的(生随意说,答不出来可以提示结合书48页内容)
生:(日常生活:洗衣、做饭、洗脸、刷牙、洗菜、冲凉等。随着洗衣机、抽水马桶和淋浴器等生活用品的发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吧,卫生条件好了,洗澡洗衣的次数增加了,耗水量也在增加)ppt出示大量图片。生:(农业生产:灌溉农田、果蔬,喂养牲畜。水---庄稼的命根子,用手抓一把植物,你会感到湿漉漉的,凉丝丝的,这是水的缘故。植物含有大量的水,约占体重的80%,水替植物输送养分;水使植物枝叶保持婀娜多姿的形态;水参加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水的蒸发,使植物保持稳定的温度不致被太阳灼伤。植物不仅满身是水,作物一生都在消耗水。1公斤玉米,是用368公斤水浇灌出来的;同样的,小麦是513公斤水,棉花是648公斤水,水稻竟高达1000公斤水。一籽下地,万粒归仓,农业的大丰收,水立下了不小的功劳哩!)ppt出示大量图片。
生:(城市绿化、美化市容:喷泉、清洁街道、水上公园、人工湖等。无水难成美景
如今,水库、渠道成了人们重要的休憩场所;人造喷泉、报时的水钟,成了最吸引人的景点;游泳、跳水、冲浪、划船是人们最乐意的水上活动。)ppt出示大量图片,最好是长春景。
生:(工业生产:造纸厂、炼钢厂、纺织等。水,被誉为工业的血液。例如,在钢铁厂,靠水降温保证生产;钢锭轧制成钢材,要用水冷却;高炉转炉的部分烟尘要靠水来收集;锅炉里更是离不了水,制造1吨钢,大约需用25吨水。水在造纸厂是纸浆原料的疏解剂、解释剂、洗涤运输介质和药物的溶剂,制造1吨纸需用450吨水。火力发电厂冷却用水量十分巨大,同时,也消耗部分水。工厂多了,需要的水更多了)ppt出示大量图片。
生:(其他方面:食品厂的和面、蒸馏、煮沸、腌制、发酵都离不了水,酱油、醋、汽水、啤酒等,干脆就是水的化身。)
师:非常好!看来水无论是在我们的生产还是生活中都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同学们,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水的重要性么? 生:水是人类的好帮手、好朋友。生: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
师:自然界的万物都离不开水的滋养,人类所有的创造发明也不能缺少水的参与,是它支撑着我们正常的生命活动,所以我们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水是我们的生命之源!
师:老师手里拿的是一个地球仪,我们知道蓝色的部分代表的是(生:海洋),我们能看出水的面积远远大于陆地的面积,70%以上都是水,但是我们人类生存和发展主要靠的是淡水,而地球上的淡水到底有多少呢?它是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呢?让我们通过一组数据来了解一下。(ppt出示地球总水量比例分配图)
师:海洋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53%,而其中绝大部分又属于固体冰川,分布在难以利用的高山和南、北两极地区,还有一部分淡水埋藏于地下很深的地方,很难进行开采,所以人类目前能直接利用到的水只占地球总水量的0.26%。地球上的淡水已经很少了,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对它的需求又越来越大,很快这些有限的水资源将不能再满足我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了,可惜的是,有很多人根本没有意识到水资源的有限,常常随意地浪费宝贵的水。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浪费水的现象发生呢? 生:洗菜洗碗不关水
生:有些同学把水装在瓶子里刺着玩
生:有的同学洗拖布不关水(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生:有时候买的水没喝完酒扔了(多可惜啊)师:水就这样被白白浪费掉了,多可惜啊。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光有浪费水的现象,还有许多令人痛心的污染水的行为。(ppt)生:农业上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使地下水和地表水被污染 生:在小河里直接洗衣服 生:把工业废水排进小河
师 :是啊,生活和生产用水不经过任何处理就直接流到江河湖泊里,对它们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大家看变成了什么样子?鱼儿因为水的污染而失去了生命,因为缺水,他们只能喝这样污浊的水,不喝会渴,喝了一定会生病,可是他们别无选择(ppt出示图片,音乐起)看着眼前这些场景,你的心情怎么样?你想对大家说点什么呢?
生:惭愧,人类是罪魁祸首
生:我很惋惜,因为如果我们不节约水,地球上最后一滴水会是我们的眼泪 师:是啊,水资源为我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方便,但我们人类却不能给他厚爱,本来我们能利用的水资源就非常的少,再加上这些人为的污染,那些稀缺而宝贵的水源就这样白白被浪费了。
那我们该怎么做呢?你们一定有好多想法和建议,请把你们先和小组同学结合屏幕上的内容一起来讨论,然后我们全班同学再来交流,好么?开始吧!(巡视)
师:在家庭、在社区、在学校我们都应该做点什么事情呢?
生:在家庭,用完水宁紧水龙头,看到漏水现象及时修理,尽量再次利用水,尽量使用无磷洗衣粉(减少污染)改掉坏习惯,养成好习惯。(谁来补充?家庭用水方面)生:1洗澡不用太长时间2洗手时水龙头关小3淘米水浇花不要浪费
师:总而言之,节约用水,合理用水,很好。那么在社区呢?社去是我家,人人关爱它,那我们该怎么关爱它呢?请你来说 生:宣传节约用水
生:看到别人浪费,要及时制止(加强社区管理)师:那作为一名学生,在学校,我们应该怎样做?
生:不玩水,拧紧水龙头,不洒水 建议学校多买水盆水桶,把用过的水再利用可以拖地,浇花,冲厕所
师:只要我们能严格要求自己,时刻提醒自己,人人都是节水小标兵!刚才有人提到要买一些节水用具,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有些节水用具上有这样的标志(ppt出示)认识么?是什么? 生:国家节水标志!
师:它有三部分组成,分别代表着„知道这幅图有什么寓意么? 生:„(他是这样理解的,那你是怎样理解的呢)生:„(同学们的理解非常好)师:这幅图是我们国家的节水标志宣传图,主要是在号召、鼓励大家,人人参与节水,节约每一滴水,让点滴之水汇成江河。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家乡水的故事,我们了解了水的发展和用途,懂得了珍惜水的重要性,为了把我们的家乡建设的更加美好和富饶,我们应该珍惜水源,节约用水,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用我们的实际行动为家乡的建设和发展奉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家乡水的故事》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下面是我的说课环节,《家乡水的故事》选自北师大版品社4年级第二单元“家乡的故事”,这个单元是从家乡人的生活变化入手,延伸到日常社会生活中,从人们衣食住行的历史性变化到学校生活、儿童游戏的变化直接了解体验生活中的智慧。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及教学过程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在这个单元中第三个主题活动是“说不完的家乡故事”。主题从家乡名称的来历、历史传承、家乡的水等方面的变化中,去具体感受和理解家乡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巨大进步,教育学生热爱家乡,愿为家乡的明天做出贡献。同时通过对家乡历史和文化的挖掘,培养学生乐于探索,善于思考的科学态度。
《家乡水的故事》则是这个主题下的第二个课题。本课教材主要讲:水是生命之源。自古以来一代又一代人靠家乡的水土繁衍生息。人们对水的依赖和使用,也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课文通过讲述家乡水的发展变化历史,水的作用,污水的处理等内容,让学生明确爱惜每一滴水、保护水资源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尽的职责。
二、学情分析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少出现缺水的现象,生活中人们对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并不强,身边还有很多浪费水、不珍惜水的现象行为,对孩子起到了负面影响教育,学生通过学校的教育,对环境污染破坏的情况,对破坏之后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关注生态环境,对环境保护也有简单的了解,但在生活中还缺少对家乡的责任意识,很少会真正关注并积极保护环境。
三、说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有关水的发展变化的历史。2.感受水与家乡人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3.感受水的宝贵,对水资源持珍惜的态度。
四、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创设情境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上课伊始,引导学生回忆家乡名字的由来,由衷赞美自己的家乡并提问:你最爱家乡的什么?孩子的回答可能会千奇百怪,但只要饱含对家乡的热爱均可。如果有人回答最爱家乡的水,教师即可由此导入课题,若果没有学生回答到水,可以稍作引导“怡人的风光和飘香的瓜果固然惹人喜爱,可是滋润它们的水更加值得我们去爱”
2取水的方式变化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对课本插图和文字的研读还有与同桌的交流让学生自己总结人们取水方式的变化,让学生了解取水方式的发展历史,利用模拟的道具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取水的不易,从中感悟人们对水的依赖。
3.水的用途细细说
本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互相启发,了解水在人们生产、生活中广泛用途。联系上一个教学环节体会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水的依赖越来越强,水变得越来越宝贵。
4.用水源头快快探
本环节着重让学生通过读地球总水量的比例分配图了解人类能够直接使用的水少之又少,水不是取之不竭的,生活中不仅有浪费水的现象,更有污染水的行为。让学生认识水污染对家乡人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危害,从而体会保护水源的重要性,激起学生爱惜用水的情感共鸣。
5.节约水、珍惜水,我们能做些什么
最后在课尾,在学生争先恐后的谈自己的节水好建议中,升华了珍惜家乡水的情感,强化了保护水资源的责任意识,促使学生将这种意识落实到行动中来,延伸到生活中去,并养成良好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习惯。
《家乡水的故事》教学反思
《家乡水的故事》选自北师大版品社4年级第二单元“家乡的故事”,本课主要是针对水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家乡人的生产和生活每天都需要大量的水,但并不清楚人类对水的利用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加上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少出现缺水的现象,生活中人们对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并不强,身边还有很多浪费水、不珍惜水的现象行为,对孩子起到了负面影响教育,学生通过学校的教育,对环境污染破坏的情况,对破坏之后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关注生态环境,对环境保护也有简单的了解,但在生活中还缺少对家乡的责任意识,很少会真正关注并积极保护环境。
《品德与社会》课标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儿童的品德与社会性源于对日常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因此课前布置学生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了解他们过去是怎样取水的,为了解家乡人的用水经历做了铺垫。在汇报资料中感悟家乡人过去取水的不便和今天用水的方便。随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结合48页的图片和日常生活经验,将水在日常生活中、城市绿化中及工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在四人小组内分享一下,学生兴趣很浓。通过一些具体的数据让学生明白离开了水,人、动物、植物都不能生存。再次深化了水的作用大、水资源的宝贵,从而培养学生珍惜水、爱护水源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在教学家乡人用水都经历了哪些过程时我准备的还不够充分,对水在我们生活中方方面面的用途渲染的还不够到位。如果教学能够做到以故事的形式展开,结合本地区现实情况,紧扣过去用水与现在用水的对比,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就更好了。
第四篇:说课教学设计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2015年特岗,现在是金家九年制的初中体育老师,教7.8.9年级,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一节室外足球课--脚内侧传接球的教学设计
一、首先我要从学情分析说起
我校属于偏远农村,初一的孩子是刚刚从小学上来的,意志力不坚强,遇到困难和挫折容易灰心。但是身体条件稍稍优越于市里的孩子,活泼好动,积极性非常高,学校里70都是留守儿童,他们缺少关心和关爱,要想在课堂上培养孩子好的习惯,好的身体素质,好的精神状态,这就需要教师的付出与努力。
二、教材分析
足球运动趣味性强、集体性强、竞争性强,所以锻炼效果明显,是学生特别喜欢的运动项目之一有人会说初中不是水平四么,对、学习下是为了在今后学习初一足球水平四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体育的练习是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寻思渐进的过程去学习。有的学生在小学期间接触过足球,有一定基础,根据本阶段学生的身体心理发展的特点,我选择 “脚内侧传球接球”为本课内容。传球技术是足球比赛中运用最多的技术之一,也最为基本的技术之一,是足球战术配合基础。让学生在学习足球过程中,学会团结合作、学会互帮互助,拥有拼搏精神。体会足球的魅力。
三、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学习脚内侧传接球的基本技术并了解一些足球的基本知识,使90%以上学生能初步掌握。
(二)技能目标:发展学生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提高传球能力,促进下肢力量的发展。
(三)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活泼,开朗的性格和勇敢顽强意志品,质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行为。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脚内侧传接球完整连贯的技术动作。难点:脚内侧传接球动作的正确性传球的方向性
五、教学内容
针对本节课的的重点难点及学情分析以及教学目标我的教学过程如下;我将从以下几点进行教学
1体委整队师生问好
背风、背阳、背干扰
2.着装检查,检查衣服和鞋子是否带坚硬物
3.见习生安排,要有见习生一定让齐参与进来就算是简单的拿点器材
4.安全教育,今天是足球课准备活动要充分,防止运动拉伤,不许提高球 5.准备活动,教师带动学生进行热身和专项的准备活动
在专项的准备活动中我采用足球球操进行练习,可以调节气氛也可以熟悉球性 6导入,我运用了提问法,首先用前脚尖踢球自提自捡,再用脚内侧像踢毽子一样踢球,自踢自捡,哪个更有稳定性呀,这样引发学生思考 7新授 1首先出示图片,出示图片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认识和学习脚内侧传接球的动作要领 2教师进行传球无球分解讲解并示范。助跑支撑、摆腿、击球、随摆动作。有传就有接,教师进行无球的接球动作分解讲解并示范,强调
应撤缓冲
在授课过程中采用了示范法是为了有效让学生进行观察学习模仿,无球的动作分解是为了把知识简单化,让学生很快就学会动作技巧。讲解时shi10-15厘米呀就是两拳的距离更加生动形象易懂
3学生进行无球原地动作分解练习,教师与同学们一起教师说出1.2.3.4 是为了有效的掌握好学习的基本内容,教师观察学生,学生认真模仿教师学习技巧 4教师和体委示范,进行有球分组练习一人踩球一人踢定位球练习
一人抛地滚球一人脚内侧接球练习
两个动作的练习是为了在无球的基础上加了球,也就是加了难度,两人进行合作练习,用手抛地滚球时增加学生的足球知识讲解足球什么时候可以用手 同学们找点不准教师在进行示范,来一组击球点练习4两人一组进行短距离互相脚内侧传接球
学生自主练习是为了掌握基础性动作,接不好同学努力他们让他们先传好。
教师让学生成果展示,是为了让学生去观察去思考,想想自己,的动作和他对比,再进行巩固练习。找出不足,教师指出,纠正。易犯错误
踢球腿屈膝外展不充分,脚尖没翘起。摆腿动作过分紧张,使摆速受到限制。
在踢球腿前摆时膝关节伸直,形成直腿扫踢。
踢球脚的踝关节没有充分放松,使球触脚弹离过远,而失去控制。踢球脚离地过高,使球漏过,过低使球飞出。
对球落地的时间判断不准,使球漏过,或用力下压而停不稳球。游戏练习,• 1.看谁进的多,讲解游戏做法及规则5米直线助跑8米直线助跑 • 2.组织游戏。
• 3.与学生互动进行鼓励
• 分成四个小组,一组选出一个裁判,每组第一个同学到小门后,等待自己小组同学进门来球,抱住球,然到排位站好,踢得的同学再站在小门后等待射门捡球,以此类推。时间为一分钟看那组近得多为获胜方 • 下面比一比,最后两排奖励深蹲20/10个.• 是为了巩固学习动作让其得到运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竞争的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七、课后反思
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进行教学,这就要求我们应以学生为中心,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利用各种手段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了解清楚学生的生理、心理方面的发展规律设计教学,才会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进行教学,这就要求我们应以学生为中心,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当然,本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教师应该用更加幽默的语言来引导学生,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及练习的积极性;另外,教师可以融入到学生当中去,和学生一起探讨,一起练习,一起游戏玩耍,教学的效果也许就更加理想。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与学生一起得到了成长,也从中发现了不足之处,今后我会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业务水平,为教育事业更好地服务。
第五篇:说课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朱德的扁担》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十三课,本文讲的是1928年发生在井冈山关于朱德挑粮的一个故事。全文没有一句对话,但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心理,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革命领袖。
二、说目标、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德。
三、说教学过程
1、课前播放歌曲,意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2、出示朱德挑粮画面,让学生说说看到的朱德,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从说中感悟挑粮的多、沉、重,体会朱德挑粮的艰辛。
3、观看动画片并结合语言训练,教师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把学生置身于故事所在的背景中,使得学生把自己当作是故事中的一员来参与。参与其中的艰辛,参与其中的心理过程,这样不但有助于教学的开展,而且也可以让学生能够更加的感同身受,激发学生对革命领导人的尊敬与热爱。
4、拓展延伸这样的课后练习的设计,可以使学生以这课堂的学习为起点,积累更多的知识。这也是语文教学要达到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