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全册)

时间:2019-05-12 23:05: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部编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全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部编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全册)》。

第一篇:部编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全册)

我上学了

设计说明

《我上学了》是初入校园的小学生的第一个语文学习内容,设置目的是帮助小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对学校生活产生兴趣和向往,实现从幼儿到学生的角色转换。为此,本课立足学生的年龄特点,借助游戏引入、图片欣赏、学唱歌曲、动手操作、讲解示范、合作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祖国和校园,产生对祖国、学校、老师、学习生活的热爱。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课前准备

1.收集我国各民族服饰的资料、图片等制成课件。(教师)2.准备长城、天安门的宣传资料片、《爱我中华》和《上学歌》的歌曲。(教师)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师生间增进了解

1.同学们,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学校,从现在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板书:我上学了)我是你们的语文老师,我们现在上的科目是语文。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读出它的名 字——语文。

2.你们喜欢上学吗?今天来到学校后,你们有哪些新的发现,新的感受?

3.互动活动:你们愿意认识新的老师和同学吗?请你们走到同学面前,相互握手,然后介绍自己。设计意图:减少课堂对学生的束缚,让学生活跃起来,为交流奠定自由、轻松的情感基调。

二、观察插图,进行爱祖国教育

1.认识我国的标志性建筑,激发民族自豪感。

(1)播放天安门的宣传片,学生欣赏后交流:你看到了哪些建筑物?

学生指出认识的建筑物,教师出示天安门的图片及文字,引导学生认读。交流:你去过天安门吗?说一说你当时见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根据课件提示,自由交流:

来到天安门,我看到__________,我想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师小结:天安门广场是北京的心脏地带,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每天清晨时分,国旗徐徐升起;每天日落时分,国旗缓缓降落,这些都是十分庄严的仪式。2.了解各个民族,进行民族团结教育。

(1)学生自主观察课文插图,说一说画上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2)学生自由交流,教师相机利用图片介绍少数民族的服装、饮食、节日等。

(3)互动交流:同学们,你们都是什么民族的人?请少数民族同学在台前进行自我介绍。(4)体验活动:教师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全班同学相互拥抱。

(5)过渡: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在祖国温暖的大家庭里,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身在何处,都是心连心的兄弟姐妹,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板书:我是中国人)3.引读句子,抒发爱国情感。

(1)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长城和天安门举世闻名,我们骄傲,因为——我们是中国人!

(2)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富强,我们有好看的衣服,有美味的食物,还有漂亮的校园,我们骄傲,因为——我们是中国人!设计意图:对一年级小学生的情感启迪和教育不能只依靠口号,因此,本环节设计重在借助图片,借助生活体验,借助教师语言,诱发学生内心的情感。

三、图文结合,进行爱上学教育

1.引言:从今天开始,你就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你高兴吗?带着你此时的感受读一 读——我是小学生。(板书)2.课件出示插图,小朋友都背着书包快快乐乐地去上学,他们还高兴地诵读着儿歌,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3.教师范读,然后领读,同桌互读,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导:

(1)“不迟到”的“迟”要读准翘舌音。(2)“早,早,早”的“早”为平舌音。

(3)“长大要为祖国立功劳。”这句话要正确断句。

4.仔细观察课文插图,想一想:小朋友们是什么心情?你怎么知道的?学生汇报过程中教师相机指导朗读:(1)“太阳”和“花儿”露出笑脸,要带着高兴的心情读第一句。

(2)小朋友们背上小书包可神气了,小鸟看见了也忍不住要问问,问什么呢?带着好奇的心情读第二句。

(3)同学们这么早就背着小书包,他们要去哪里呀?快来回答小鸟。(教师趁机讲学校规定的上学时间和放学时间)(4)小结:“不迟到”是小学生一定要遵守的纪律,只有遵守纪律,你们才会在学校里有更大的收获。(5)语言交流:在学校里学习能让我们快乐、健康地长大,长大了你想做什么呀?(6)介绍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

(7)小结:我们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就能为祖国立功劳。5.齐读整首儿歌。播放《上学歌》,学生学唱。

设计意图:一首《上学歌》将学生带入小学学习生活的情境,通过反复诵读、图文结合,在浓浓的语文氛围中引导学生遵守学校纪律、树立远大理想,同时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初步感受语文课堂的“语文”味,从而乐于表达,乐于诵读。

四、讲解示范,进行读写养成教育 1.出示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在路上看到一只小花猫,它哭得很伤心,老师就把它带来了。(出示小花猫手指玩偶,讲故事)师:小朋友,我以前和你们一样,也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可是,我读书、写字时不注意姿势,有时躺着看书,有时走路看书。写字时,身子趴在桌子上,时间一长,就成了近视眼,整天戴着眼镜,真不方便!别的小花猫能跑能跳,天天能捉到老鼠;我一跳眼镜就要掉,老鼠在我眼前跑,我也看不清,天天饿肚子。我真后悔啊!小朋友,你们可不要像我一样,要从小注意读书、写字的姿势啊!

2.引导学生观察插图,看看小朋友是怎样读书、写字的。3.教师示范,学生跟着做。

读书姿势:身体坐直,头放正,肩放平,再把书拿起来,眼睛离书本一尺远。写字姿势:身体坐正,书本放平,手离笔尖一寸,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边一拳。

(1)“一寸”相当于老师的两个手指并拢时的宽度。对小朋友来说,差不多三个手指并拢那么宽。握笔时,把拇指和食指放在离笔尖一寸的位置上,中指抵在下面,笔杆靠在虎口的位置。另外,无名指和小指垫在中指下面。(2)眼离书本一尺。把文具盒竖起来,放在书本和你的眼睛之间量一量就可以了。(3)胸离课桌一拳。握紧左拳,拳心向下,放在桌边和前胸的中间。

设计意图: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正确的读写姿势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性,知道保护视力需要正确的读写姿势。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插图、教师的讲解示范、学生动作纠正等活动,引导学生初步学会正确的读写姿势,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

五、交流展示,进行热爱语文教育

1.师:书就是知识的海洋,乐趣的天堂。你最近读了什么书?书中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回想一下。2.小组内互讲故事,然后选择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

3.教师点评,针对同学的表现相机提出要求:讲故事时要尽量把故事内容说清楚,声音要洪亮,让同学听清楚。听故事的同学要专心,听清楚故事内容,看看同学哪里讲得好,向他学习。4.推荐课外读物,激发学生和家长一起读。

设计意图:学生在自由交流的过程中,容易产生互动学习的效果,教师的点评既能激发学生继续努力学习的愿望,又能促使学生成长。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并且与学生不断互动,从而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我大量采用儿童容易接受的活动形式展开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课堂教学活动化。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游戏、表演等教学活动。

2.情境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创设有意义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的启发下,有效地进行学习。

3.合作交流。一年级的学生喜欢和同伴进行活动与交流,喜欢游戏,喜欢展示自己。我抓住这些特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参与、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注重合作交流,给所有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的机会。这样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交流、合作的平台。

第一单元 1 天地人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要想让学生获得浓厚的识字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以后的识字活动中,这一节的识字体验尤为重要。然而,刚入校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尚未形成,学习注意力维持时间尚短,学习兴趣容易被激发,也容易消散。因此,识字教学必须建立在“趣味”的基础上,借助多种活动进行,如,在看图中识字,在表演中识字等,引导学生经历识字过程,获得识字体验,最终准确识字。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认识“天、地、人”

1.互动活动一:同学们玩过“相反动作对对碰”这个游戏吗?老师说举起右手,你们就举起左手。我说什么,你们就做我说的相反的动作,明白吗?

2.互动活动二:同学们反应真快,如果我把这个游戏变成“相反词语对对碰”,你们会吗?比如我说左,你对——右。3.(教师板书“天”和“地”)引言:我们生活在天和地之间,我们是——人。(板书“人”)设计意图: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游戏是最能走近其心灵的,因为每个孩子都喜欢游戏。两个游戏的设计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让孩子在游戏的“趣味”中慢慢走进学习目标,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二、欣赏童谣,认识“你、我、他”

1.播放童谣视频。(你是妈妈,他是爸爸,我是乖巧的小娃娃。妈妈对我说:“孩子,孩子,你是妈妈的好娃娃。”爸爸对我说:“娃娃,娃娃,妈妈对你说的啥?”我对爸爸说:“爸爸,爸爸,妈妈说我是她的好娃娃。”你和我,我和他,你我他是一家,什么都不怕。)将视频定格在最后一句话。

2.学生尝试朗读这个句子。回忆我们刚才看过的童谣,“你”指谁?“我”指谁?“他”指“谁”?

3.互动活动。教师面向全体同学,用手势分别指自己、一名同学和另外一名同学,引导学生交流:“我”是谁,“你”是谁,“他”是谁。然后,学生小组内进行交流表达。4.教师板书“你 我 他”,学生认读。

设计意图:童谣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观察体验中体会“你、我、他”的基本意思,然后进行互动交流,在实际的情境中再一次感受三个人称代词的不同含义。

三、利用字卡,认读生字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板书的6个会认字,学生充分认读。

2.同桌合作:拿出生字卡片,同桌互读互考。如果同桌读错了,学生可以当小老师教同桌读字。3.开火车轮读字卡,有错及时纠正。注意“人”是翘舌音;“天”是前鼻音。

4.自主识字:我们怎样才能把它们记住呢?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字,一边观察字卡,一边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

5.学生举字卡到黑板前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天:(1)联想识字。独体字,“大”字多一横就是“天”,“夫”字不出头也是“天”。

(2)字理识字。象形字,出示图片,古时候“天”字像正面站着的“人”形,用方框突出了人的头,引申为头顶以上的天空。

(3)组词识字:天上、每天、天真。

地:(1)熟字加偏旁识字。左右结构,“也”字左边加个“”。

(2)“加一加”的方法识字。左边是“土”,右边是“也”,合起来就是“地”。(3)组词识字。大地、地面、土地。

他:(1)熟字加偏旁识字。左右结构,“也”字左边加个“亻”。

(2)“加一加”的方法识字。左边是“亻”,右边是“也”,合起来就是“他”。(3)组词识字。他们、他人、他乡。

(4)形近字比较识字。“地”和“他”的右边都是“也”,字的左边不同,“他”与人有关,所以是“亻”,“地”与土有关,所以是“”。

人:(1)数笔画识字。独体字,第一笔是撇,第二笔是捺。

(2)字理识字。象形字,出示图片,古时候“人”字像一个人的侧视形象,头、臂、身、腿、足齐全,突出了人直立行走和有手的特点。

(3)猜字谜识字。“天下一绝”或者“春节放假三天”。(4)组词识字。大人、人民、人们。

我:(1)联想识字。独体字,“找”字头上多一“撇”。(2)组词识字。我们、我的、我家。

你:(1)部件组合法识字。左右结构,“亻”加“尔”。(2)组词识字。你的、你们、你家。

设计意图:低年级识字教学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复现,根据儿童“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当堂抓好多种形式复现和认字显得尤为重要。利用玩生字卡片识字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时间充裕,全体参与,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识字能力。

四、游戏巩固,课堂总结

1.课件出示识字大转盘(转盘上面标有本课生字)。学生转转盘,转到哪个字,就用那个字扩词并说一句话。

2.小结:我是老师,你是我的学生,他也是我的学生。我们共同生活在天和地之间,一起做热爱学习、勤奋努力的人。设计意图:在游戏中巩固6个生字,并借助游戏进一步应用生字,组词、造句是对识记生字情况的进一步检验,更是深入理解字义,运用生字的重要环节。教学反思

本节课设计重点体现“三务实”,即思想务实、设计务实、过程务实。真正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识字,在快乐活动中识字。

1.多种方法识记,提高识字效率。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本节课以6个生字的识记为重点,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思考识记生字的方法。在汇报的过程中,识字的方法变得多元化;在教师点拨的过程中,识字的方法变得有效化。

2.《语文课程标准》在低年级的教学目标中提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这种喜欢和愿望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育中去激发和培养。比如在教学生字时,用生字卡片,让孩子们三到四个人为一小组进行合作,想办法记字。播放《你、我、他》视频童谣,创设情境识字。将情境带入课堂,将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更多的活动空间。金木水火土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这是一篇短小的儿歌,前两行数字与五行相对,后两行天地与日月相应。朗朗上口的诵读极易引发学生的兴趣,本课堪称识字小文的典范。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是课程标准着力强调的基本理念。因此,本节课教师以自主交流、小组互动为主体,努力将学生的识字愿望与课程标准理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习独立识字”,获得识字过程的丰富体验。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师生)

2.本课生字相对应的图片。(教师)3.课件。(教师)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一、音频激趣,诵读导入

1.导言:听,一群小朋友在诵读什么呢?

2.播放《金木水火土》音频文件,组织学生认真倾听3遍。3.交流:你听清小朋友诵读的内容了吗?你能尝试着说一说吗?

4.播放《金木水火土》视频文件(带有字幕),学生看着文字,跟着声音诵读。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尤其对朗朗上口的儿歌更是充满兴趣,上课伊始,就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教学内容上,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自主交流,了解韵文

1.自由朗读儿歌,遇到读不准的生字,先圈起来,再请教老师或者同学,反复读几遍。2.指名朗读,集体订正后齐声诵读。3.小组合作:

(1)自由朗读小文,一边读一边想一想:每一句话讲了什么内容?(2)你读懂了什么?把你的想法告诉小组同伴。

4.集体汇报,教师相机指导,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第一行中“一二三四五”是数字。除此以外,你还知道哪些数字?(六七八九十等)(2)第二行中“金木水火土”指的是五行。教师讲解:古代的人喜欢用五行代表自然万物,他们认为自然界的一切都和“金木水火土”有关。

(3)第三行中“天地分上下”,“天地”指的是“天和地”,头上为天,脚下为地。我们就生活在天和地之间。(4)第四行中“日月照今古”,“日月”指的是“太阳和月亮”,太阳和月亮从古代照到今天,永久不变。5.齐声诵读。

设计意图:韵文内容简单,教师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展开小组合作,在互动交流中获得对韵文内容的大致理解,教师再针对重点和难点加以点拨,必然实现水到渠成的教学效果。

三、合作学习,识记生字

1.小组合作:仔细观察老师发给同学的7张字卡,怎样能又快又准地记住它们? 2.学生汇报:大声朗读生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生字的。预设:

(1)“一、二、三”是三个长得很像的兄弟,一个横就是“一”,两个横就是“二”,三个横就是“三”。教师相机出示“上、下”的字理演示动画。

(2)“上、下”也是两个长得很像的兄弟,竖、短横在“一”的上面,就是“上”;竖、点跑到了“一”的下面,就成了“下”。教师相机出示“上、下”的字理演示动画。

(3)“四”和“田”长得很像,把“田”里面的“十”换成“”就是“四”。(4)“五”字可以用猜字谜的方法识记——一个“工”人腰里挂着一把折尺()。3.出示字卡,学生领读、自由读、小组读、开火车读。

4.生字运用,在7个生字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字,为它组词,比一比谁组的词语最多。如果这个字的词语较少,可以用其中一个词说一个完整的句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小组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演示、资料补充,使学生对7个生字的字形和字义获得整体上的认识。

四、指导书写,掌握笔顺

1.复习书写姿势:书写时要做到哪“三个一”?(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2.认识田字格:

(1)引言: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练习写字了!我们先来认识一个写字小助手,它的名字叫田字格。(2)动画展示田字格,学生一边观察动画中变红色并闪烁的部分,一边倾听田字格的自我介绍。

我叫田字格,我中间的横线叫“横中线”,横中线把我均匀地分为上下两部分。我中间的竖线叫“竖中线”,竖中线把我均匀地分为左右两部分。横中线和竖中线交叉,又把我分成了“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四部分。(3)学生观察田字格,用手指一指田字格的每一部分,再说一说它们的名字。(4)教师小结:写字时,要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3.指导书写“一、二、三、上”。

(1)动画展示“横”“竖”两个笔画的书写,学生先观察它们的笔画走向,书空模仿,再观察两个笔画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最后在练习本中练写。

(2)动画展示“一”“二”“三”“上”的笔顺,学生一边观察一边用右手模仿书空。

(3)观察例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语文书第8页中的书写范例,看一看,每一个笔画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4)教师范写,请同学们当小老师给老师讲一讲每一个笔画应该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遇到学生说不准的地方,教师重点讲解。

(5)学生完成书中写字练习,先书空笔顺,再观察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看清难写笔画的写法,然后描红,最后练习书写。(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6)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予以指导。

(7)利用投影仪进行书写展评,鼓励学生多观察,掌握“横”“竖”的写法。

设计意图:本节课是一年级学生第一次书写,因此教师的书写指导必须到位。教师在本环节采用动画演示、课本观察、集中讲解、教师示范、自由练写等方法指导学生书写,并针对关键笔画进行了反复强调,使学生准确掌握所学汉字的书写,为后续的汉字书写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反思

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入学,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本节课我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1.以动画视频化解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刚入学的孩子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拼音基础,有些孩子识字量少,又不会拼音,他们读起韵文来困难较多。小韵文音频和视频就解决了这一难题。另外,在写字过程中,我利用动画展示生字的笔顺,利用动画突出笔画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这都起到了直观示范的作用。学生的感知是清晰的,学生的理解是轻松的,学习的效果是实在的。

2.注重书写姿势的指导和要求,为学生夯实基础。现在的孩子大多不注重书写姿势,不注重握笔姿势,写着写着,姿势就发生了变化。因此,我在写字指导过程中反复强调书写习惯,反复纠正学生的错误习惯,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口耳目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古人以图形作为文字使用,这些文字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象形字。象形字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易于学生记忆字形,了解字义。一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体,对于图画情有独钟。因此,本课教学设计重在以图画构建识字情境,以图画贯穿识字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轻松的识字活动中感知字形,感知字义,并产生学习汉字的愿望。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学习卡片。(教师)2.生字卡片,学习卡片。(学生)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导言:同学们,你们都看过动画片《机器猫》吧?机器猫有一个神奇的宝贝——“时光机”。只要坐上时光机,我们就可以回到过去。今天,我们一起坐上时光机到古代去看一看。

2.课件出示一个古代人物画像。引言:咦?这个人好像缺少了一些器官。哦,原来它们在老师的桌面上,我们来做一个拼图游戏把这些器官拼回去好吗? 3.互动活动:师生板前活动,拼贴器官。

设计意图: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富于幻想,喜欢动画人物,用动画片中孩子们熟悉的人物导入新课,是吸引他们认真学习的“良方”。

二、学习生字,掌握音、形、义 1.认识象形字。

(1)课件出示“手、足、口、耳、目”的古文字,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和字,说一说自己的发现。(2)教师小结:这些很像图画的符号,是古时候的一种文字,叫做象形字。2.图文对照,指导识记“目”“足”。(1)对照图画和文字,猜猜它们是什么字?

(2)你是怎样猜出来的?和大家说一说你的想法。(3)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识字。重点注意:

目:教师出示“目”的字理演变图,简单介绍后让学生与图片进行比较,找出“目”的字形与实物的联系:外面的“”表示眼眶,里面的两横表示眼珠。

足:学生再次观察实物图片“足”和“足”的字理演变图,说一说“足”的字形与实物的联系。(4)请学生做小老师领读生字“目”和“足”,并扩词。

(5)教师小结:认真观察图画,找一找图画和生字的联系,我们就能了解这个生字的意思,也能猜出它的读音,还能记住这个生字的字形呢!

3.小组合作,自主识记“口”“耳”“手”。

(1)课件出示三个字的字理图。小组合作,商议识字方法,教师巡视,点拨指导。(2)汇报交流。预设:

口:①象形字识记。“口”字长得就像我们的嘴。

②数笔画识记。第一笔是竖,第二笔是横折,第三笔是横。

③用一用。“口”——口水、开口、口袋等,我能用它说一句话——看到红烧肉我就流口水。耳:①比较识记。“耳”和“目”长得很像,“耳”的两个长横都出头,右边的长竖下面出头。②用一用。“耳”——耳熟、耳聋、耳朵等,我能用它说一句话——我很喜欢吃木耳。手:①数笔画识记。第一笔是撇,第二笔和第三笔都是横,第四笔是弯钩。

②用一用。“手”——左手、右手、双手等,我能用它说一句话——我有一双能干的手。4.游戏巩固。(1)连一连。

将金文、小篆、楷书分成三组,请学生“连连说说”,看谁说得正确。先在自己的学习卡上连一连,同桌对照,讲讲自己的理由。然后让一个学生到黑板上连。(2)游戏。

学生有的拿图画,有的拿楷书,有的拿小篆,有的拿金文,自己找到对应的朋友。可让学生用“我的朋友在哪里”“你的朋友在这里”这样的句子形式进行交流表达。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环节教学设计,猜字互动点燃了学生识字的热情,小组合作在观察和交流中感知字义,了解字形,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为下一环节奠定基础。

三、朗读小文,认识“站”“坐”

1.学生观察书中第10页的插图,你能用一个字来说出他们此时的动作吗?(站 坐)2.教师板书两个生字(站、坐),指生朗读,并做出相应的动作。3.课件出示两个生字的字理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站:左边是一个人站立着,右边表示一个人站立的时候要占据一定的地方。坐:两个人坐在一堆土上。

4.指导学生开火车读字,并扩词,说一句完整的话。

5.讨论:我们在站立和坐下的时候应该保持什么样的姿势,才是健康文明的呢?

6.出示小短文,自由朗读后教师利用课件出示标准的“站、坐”姿势图。请学生对照图画说一说小短文的意思。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中提到,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并学习独立识字。在认读剩下的两个字时,教师设计了动作演示和图画观察环节,使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并对汉字的演变产生兴趣,更加积极主动地了解汉字的字形与字义之间的联系。

四、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田字格,引导学生认识横中线、竖中线、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

2.教师在田字格中书写笔画“横折”“撇”“弯钩”,一边书写一边引导学生观察,并用手指练习书空。再在本子上练习书写。

3.教师范写生字,学生一边观察一边书空,然后在书中描红练写。

4.教师点评,重点注意“口”上大下小,不要把“口”写成方块;“目”和“耳”要注意中间两横间要留有距离,“手”注意弯钩要写在竖中线上,第二横是长横,写在横中线上。

设计意图:初次书写,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认真观察例字的好习惯。“三分写,七分看”就是这个意思。学生在观察中认识笔画,认识字形结构,为正确书写奠定最坚实的基础。

五、拓展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识了哪些生字? 2.我们的口、耳、目、手、足能做哪些事?

设计意图: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不仅能体会这些人体器官的重要作用,产生爱护身体器官的情感,更对五个生字进行了巩固。教学反思

1.激发学生识字的愿望。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采用多种有趣的形式识字,如请学生猜一猜,指一指,连一连,给生字编儿歌等,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识记生字,使得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2.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本节课伊始,我没有直接给孩子们讲什么是象形字,而是采用拼图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猜想哪个身体部位和哪个字相连,然后同桌合作认一认。让学生在这种轻松的教学环境下识字与交流,把学生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获取,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日月水火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象形字的构字方法是描绘物体轮廓,突出物体特征。作为原始的造字方法,象形字对了解和识记现今使用的汉字有重大意义。因此,本教学设计突出以下特点:第一、在趣味故事中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认识象形字;第二、在了解象形字构字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学习兴趣转化为探究动力,推动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开展,从而发现构字规律,产生识字兴趣。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师生)2.本课生字相对应的图片。(教师)3.课件。(教师)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看图导入

导入:汉字家园新来了8个生字宝宝,不过,它们都藏在画里,认真观察的小朋友才能找到它们。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借助富有童趣的语言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图文结合,引导识字 1.学习“日”字。

(1)课件演示动画(太阳图形演变成甲骨文“”),引言:这是我们要认识的第一个生字宝宝,你能叫出它的名字吗?如果你叫不出它的名字,也可以用小手画一画它的样子。(日)(2)教师领读“日”字。交流:你对“日”字了解多少呢? 预设:

我知道“日”指的是太阳,我能给“日”字组词:日光、日子、日月等。我会写“日”字的笔顺:。2.学习“月”字。

(1)课件演示动画(月亮图形演变成甲骨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交流:你有什么发现?(遮住了月亮的身子变成了“月”的两个横。)(2)交流:你认识这个字宝宝吗?你对它有哪些了解? 预设:

我知道“月”就是天上的月亮。我能用“月”组词、说句子:月亮——天上的月亮弯弯的,像小船。三月四日——我的生日是三月四日。

3.学习方法小结:刚刚这些字和它们代表的事物的样子很像,它们也是象形字。我们通过看图,观察字的演变,学会了汉字,这些就是学习象形字的主要方法。

设计意图:以“日”“月”为例,通过具体生动的动画演示,在引导学生主动观察的基础上形成对象形字的整体感知。初步体验学习象形字的方法,为学习其他生字做好铺垫。

三、合作学习,教师点拨

1.小组合作:仔细观察老师发给同学的6张图片,找一找藏在图片里的6个字宝宝。尝试着叫出它们的名字。2.学生汇报:叫出字宝宝的名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猜出它的名字的? 预设:

(1)我找到了“山”,“山”的字形就像几座山峰连在一起。教师相机出示“山”的字理演示动画。(2)我找到了“水”,“水”的字形就像流动的水纹。教师相机出示“水”的字理演示动画。

(3)我找到了“火”,古人根据火燃烧时的形状写成了“火”。教师相机出示“火”的字理演示动画,并讲述燧人取火的故事。

(4)我找到了“田”,人们就是根据田地的形状写成了这个字。教师相机出示“田”的字理演示动画。(5)我找到了“石”,图片上画的石头就是“石”古时候的样子。教师相机出示“石”的字理演示动画。

(6)我找到了“禾”,“禾”的字形真像一棵小苗。教师相机出示“禾”的字理演示动画,并点明:植物秋天丰收了,沉甸甸的,所以“木”字上面有个“撇”就是“禾”。

设计意图:承接上一环节“日”“月”的识字方法,引导学生借助字理图画自主识字,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演示、资料补充,使学生对6个生字的字形和字义获得整体上的认识。

四、融会贯通,反复练习

1.出示字卡,学生领读、自由读、小组读、齐读。

2.游戏巩固,两名同学一组,一名同学根据字形或其象形特征进行表演,另一名学生猜一猜是哪个字。3.生字运用,在8个生字中选择喜欢的字宝宝,为它组词,再说一句完整的话。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具有很强的表现欲望,通过反复练读和游戏,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生字反复再现,巩固了学生对生字的认识。

五、指导书写,掌握笔顺 1.强调书写习惯。

2.动画展示“日”“田”“禾”“火”的笔顺,学生一边观察,一边书空。3.师生交流:在刚才书空的过程中,哪些笔画不认识?哪些笔画写起来有难度?

4.教师解答学生的疑问,相机介绍笔画“捺”和“点”,注意“日”和“田”的第二笔都是横折钩。并针对难写笔画进行范写。

5.教师完整范写4个生字,一边写一边讲解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6.学生完成书中的写字练习,先书空笔顺,再观察每一笔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看清难写笔画的写法,然后描红,最后练习书写。(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7.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予以指导。

设计意图:写字指导必须到位,本环节采用观察、讲解、示范、练写等方法指导学生书写,并针对关键笔画进行了反复强调,反复书空练习,加深学生对汉字笔顺规则的理解,最终写好每一个汉字。教学反思

我在这节识字课上,精心设计了一些教学环节,尝试了自主识字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识记汉字的能力。1.利用直观教具帮助识字。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状态,我在课前精心地准备了一些直观教具(投影仪、图片、实物)来表现汉字的音形义,便于学生理解。化解了教学难度,提升了学习兴趣。2.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探究识字方法和规律。

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关系始终是牵动教学的纽带。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深入认识了象形字,并且初步体验了象形字的识字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逐渐放手,还原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合作中实践探索、学习新知。此时教师的角色只是一个学习的点拨者。对韵歌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教学的建议”中明确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的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所以本学案的设计结合识字课的特点,图文结合,将汉字学习与认识事物建立联系,感知汉字的演变过程,运用多种识字方法,激发探究汉字的兴趣,培养学生识记汉字的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课前准备

1.制作课件。(教师)2.预习课文。(学生)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对子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古代有一个叫陈文杰的人,他非常聪明,因为对对子对得好而当上了钦差。你们想不想像他一样来对对子?那老师就出两个满足你们的愿望。天对(地),黑对(白),花对(树)。看来咱们班的小朋友也很聪明,对子对得真不错。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儿歌《对韵歌》。(板书课文题目:对韵歌。)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孩子都喜欢受到表扬,课前布置孩子动手搜集生活中的资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为新课做铺垫,有着一举多得的作用。

二、识字教学,图文结合

1.试读对韵歌,并交流在试读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2.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画本课的生字,不会的请教同桌或老师。3.指生读课文,纠正朗读不正确的字音。4.指导学生学习“对”字。(1)屏显第一句,指生朗读。

(2)出示“对”字。个别读,齐读。(3)认识“对”字的部首,指导书空。(4)启发学生说一说“对”的反义词。5.指导学习“云”“山”“虫”。

(1)出示一组图片(大屏幕出示图片:图上有云、山、虫),让学生猜一猜这是文中的哪一句?不知道的可以看一看课文。(2)学生汇报这是哪一句,并齐读。

(3)交流画了哪几个生字。

(4)指生领读这三个生字。重点指导“云”和“虫”。(5)学习“云”和“虫”的字理。①激趣:这几个字你们都已经认识了,这几个字还非常有趣呢!大家认真观察,看看它们是怎样变来的。(屏幕出示“云”和“虫”的字理演变图)②学生发表感想。

③小结:古人特别聪明,根据物体的某一部分的特点,一点点写出了汉字,汉字多有趣呀!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学到更多的汉字知识呢!

(6)给“云”和“虫”两个字扩词。

(7)把生字放回句子中指生个别读,齐读。6.指导学习“雨”“风”“花”“鸟”。7.理解词语。

(1)出示最后一句,指生朗读。

(2)去掉“对”字,再指生朗读。教师相机出示成语:山清水秀、桃红柳绿。(3)理解“山清水秀”的意思。

①出示课件。(播放春季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②学生交流欣赏感受。教师启发:当你看到类似这样的美景时就可以说“山清水秀”。③介绍家乡山清水秀的地方。(4)理解“桃红柳绿”。①出示图片,看图片读词。

②说一说:()的桃花,()的柳树。③齐读最后一行。去掉“对”字再读。④个别读,齐读。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重视突出识字教学。教师出示美丽的图片,并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巧妙地引导学生识记生字,加深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有效避免了学习的枯燥,使教学变化灵活,生动活泼。

三、加强巩固,写字教学 1.开火车读生字。

2.读成语:山清水秀、桃红柳绿。3.读要求写的生字。4.指导书写。

(1)认真观察,思考:怎样才可以把这三个字写得更漂亮?(2)交流写这三个字的小窍门。

(3)交流书写时需要同学们注意的地方。教师相机强调三个新笔画。“云”字第三笔是“撇折”;“虫”字的第五笔是“提”;“山”的第二笔是“竖折”。(4)教师范写,学生观察。(5)学生练写,交流反馈。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练习,在教师的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所以在起始阶段,必须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四、反复诵读,拓展延伸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对韵歌》。可以拍拍手,也可以同桌对读等。2.男女生对读。3.师生对读。

4.共同拍手读,能背下来的可以不看书。

5.小结:对韵歌这种独特的语言表现形式,同元曲汉赋、唐诗宋词一样,散发着中华民族的无穷魅力,让我们踏上对韵的快车远航吧!

6.出示一些对子,试着一起拍手读一读。7.汇报朗读。

8.小结。

设计意图:语文知识的学习贵在“积淀”。学生在一一对应的对韵吟诵中,再一次巩固识字,既高效地完成了识字的任务,又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体会对韵歌的韵律美,体验事物之间对应的奇妙感觉,促进积累。拓展的课外对子,更能极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文化积淀。教学反思

1.采用学生喜爱的教学形式,充分利用多样灵活的识字载体,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到汉字表意的丰富,提高了识字效率,扎实有效地完成识字任务。

2.多种形式、扎实有效的读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在一次次读书、一次次交流中落实到具体的语言文字上,使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

3.去“对”字,把“山清水秀”“柳绿桃红”变成新的创新形式。这不但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词义,而且潜移默化中激发了学生积累成语、诵读成语的兴趣,可谓一举多得。

第一单元口语交际指导方案 “我说你做”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有趣的游戏不但给我们带来了快乐,还让我们有了互相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这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就是“我说你做”。通过游戏,学生在说话和听话的过程中进行交流,在相互的交流中学会表达,学会倾听。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插图和倾听老师的讲解,能够清楚地知道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和要求。2.在相互的交流活动中能大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能注意倾听别人说话。(重点)3.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和口语交际能力。(难点)课前准备

提前放置在办公室的一本书。(教师)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一脸着急):哎呀,我怎么这么糊涂!书竟然落在办公室了!生(学生纷纷举手):老师,我帮你去取!

师(故作镇静):好吧!×××,请你到我的办公室去,在靠门左边第二个柜子的最下一格有一摞书,那摞书从上往下数第二本是我今天要用的作文书,请你帮我取回来。

生1:(听得很仔细,一边听一边小声重复,然后快速跑出去。)师(故作轻松):这下好了!请大家把学习用品准备好!语文书放在书桌的左上角,练习本放在语文书上,从文具袋里拿出铅笔和橡皮,放在练习本上。

(生照着老师的要求做,几个同学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生1:老师,您的作文书取回来啦!(回到座位上坐好)师(看看作文书,点点头,故作惊讶):他怎么找得又准又快? 生2(抢着回答):因为老师告诉他作文书在哪儿了,他照着做的。师:如果让你去取作文书,你能这么快就找到吗?

生2(低着头,挠挠脑袋):不能,老师您当时说的话太多,太长了,我根本没记住。师(望向×××):那你是怎么做到的呢?

生1:老师,您虽然话说得多,但是说得很清楚,我都听见了!我把您的话都记在心里,到了办公室照着做就找到了。师:看来,要想把别人交代你的事情做好,认真听清楚要求很重要,同时要想让别人听清楚,说话的人应该大声说,清楚地说,让别人听清、听懂。(板书:大声说,让别人听得见。注意听别人说话。)

设计意图:建立在生活实际基础上的交流与指导更能“接地气”,让学生立足实际,感悟到“说清”与“听清”的重要性,为后续的口语交际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继续情境,明确要求

师:刚才在×××取作文书的时间里,老师要求大家做了什么事?

生3:老师要求我们拿出语文书、练习本、铅笔和橡皮,并把它们摆在桌子上。

师:老师在要求大家摆学习用品的时候,还提出了具体的摆放位置。请大家看看,你们摆放的位置一样吗? 生(相互查看,摇摇头)师:老师提出的是同样的要求,为什么大家的做法不一样呢?

生2:因为有的同学听清楚了老师的要求,有的同学没有听清楚老师的要求。

生3:老师站在讲台上说的,说话的时候声音有点儿小,后边的同学有点儿没听清楚。师:看来,要想让别人按照你的要求去做,必须做到两点—— 生(齐声读板书内容):大声说,让别人听得见。注意听别人说话。

师:好,现在老师重新提出摆放学习用品的要求,请大家照着做——语文书放在书桌的左上角,练习本放在语文书上,从文具袋里拿出铅笔和橡皮,放在练习本上。

(生纷纷按照老师的要求摆好,没有一个摆错学习用品位置的。)设计意图:教师口若悬河地讲解,不如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在具体的经历中真真切切地体会“听清”“说清”的重要性。

三、游戏活动,戏中明理

1.第一轮游戏:老师说,大家做。

师:请大家把铅笔、橡皮放到文具袋里,然后把语文书、练习本、文具袋都放进书包里。(生照做,教师根据学生活动情况点评,鼓励学生认真听清命令。)2.第二轮游戏:同学说,大家做。

生1:请大家站起来,一起拍手,再一起跺脚。

生照做,教师也跟着做,并总结:听得准、记得牢、说得清。3.第三轮游戏:我来说,你来做。

分小组活动,一人发布命令,其他人照着做。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课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的素养。本环节的三轮游戏,由简单到复杂,由听命令到发布命令,使学生明白不仅要听清,更要说清。实践引导中总结要领,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锻炼。

四、活动总结、拓展延伸

师:这节课,我们玩了有趣的“我说你做”游戏,你有什么收获想和大家分享吗?

生1:玩过游戏之后,我明白了只有认真、仔细地听清楚别人说的话,才能知道别人要我们做什么。

生2:我以前说话声音太小,妈妈说我,我也没在意。现在我知道了,说话声音小,别人就听不清楚你在说什么。生3:我以后要大声说话,让别人听得清楚,在听别人说话时也要认真听,知道人家要告诉我什么。(师指黑板,全班齐读板书。)师:回家以后也和家里人玩一玩“我说你做”的游戏吧,而且还要把我们总结的活动秘诀告诉他们啊!

设计意图:在课堂上,学生明确了“我说你做”的方法,将整个活动延伸至生活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根据这个总目标,我精心设计了本节课的口语交际活动课。1.有情境才“能说”。

我们的口语交际课不能局限在课堂里,把它放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才能引发学生交流。本节课开课伊始的两个情境,看似与课堂教学无关,实际却与课堂教学内容相连,甚至起到了关键性的引领作用。孩子们在这样的生活情境中,自然有什么说什么,完全没有了课堂教学的压抑感和局限感。2.有氛围才“敢说”。

由于生活环境和语言环境的影响,一些胆小、害羞的孩子,没有当众大胆表达的习惯和胆量。因此,我在创设情境的基础上,展开小组互动活动,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其中,游戏活动的趣味性巧妙地引领这些学生全身心地融入角色体验中,放开自己进行口语交际活动。而且在活动中他们也对“大声说话”有了进一步的认知,相信他们以后的语言表达会更自然,更大方。3.知道重要才“会听”。

一年级的孩子大都不会倾听。他们年龄小,对于新鲜事物感到无比好奇,课堂上的表现通常是一双双小手举得很高,性子急的孩子甚至站起来嘴里不停地喊“我来”。他们常常忽略了课堂是需要倾听的,忽略了倾听的重要。要想提高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就要先使他们学会倾听别人的表达,进而完善自己的表达。因此,在课前的两个情境中,我特意设计让顺利取书的同学分享成功取书的经验,让摆放文具位置不正确的同学说说自己为什么做得不对,以具体可感的事例,帮助学生真切地理解了“倾听”的重要。

语文园地一指导方案

教学目标

1.在读小诗的过程中,准确识记“六、七、八、九、十”,正确书写“

八、十”。(重点)2.在区别比较三组形近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找准字形特点,提高识字、用字的准确性。(难点)3.正确、美观地书写“二、三、十、禾”四个字,掌握汉字笔顺“从上到下”“先横后竖”的书写规则,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重点)4.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借助图画大致了解古诗描述的内容,背诵古诗。(难点)5.和大人一起朗读儿歌,明白儿歌主要描述的是什么故事,并受到一个人在家不要轻易给陌生人开门的安全教育。6.感受中国语言的趣味和魅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识字的兴趣。课前准备

1.带有插图的课件。(教师)2.“六、七、八、九、十”字卡。(学生)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引言:(课件出示语文王国图片)语文王国趣味多!今天我们就一起到语文王国去做客。

设计意图:从情境入手,上课伊始就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带着积极快乐的情感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

二、情境活动,趣味识字

1.引言:孩子们,我们已经来到了语文王国的城门外,看,漫天雪花也挡不住那里的居民迎接我们的热情,听,那个孩子在吟诵什么呢?(动画演示:漫天雪花中一个孩子在吟诗“一片两片三四片„„”)2.教师放大动画音量,引导学生和动画里的孩子一同诵读小诗。3.教师利用课件出示这首小诗,指名领读,小组练读,齐声诵读。4.小组交流:你从这首小诗中读懂了什么? 5.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预设:(1)我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雪花。“一片两片„„”是说雪花很多很多;雪花遇到水就化了,所以是“飞入水中都不见”。

(2)我发现这首小诗中有很多数字,“

一、两、三、四、五、六、七、八、九、十”。6.教师利用课件圈出10个数字,交流识字:

(1)你认识哪些数字,到前面指一指,再领大家读一读。

(2)还有哪些数字不认识,指给你的同桌或者小组同学看,请他们教教你。(3)你认为哪些数字的读音需要特别注意,请你到前面指给大家看,并领读。(4)开火车读数字,并组词语,或者说一句话。7.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书写内容,交流写字:

(1)你会写哪一个生字?它的笔顺是怎样的?每一个笔画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把你观察到的和小组同伴说一说。(2)学生先描红,再练习书写。

(3)利用投影仪展示同学的书写作品,师生评议:哪一笔写得好?好在哪里?(4)根据老师和同学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书写。

设计意图:借助情景动画,引领学生在趣味中体会小诗的内容,在跟读中认识生字。在此基础上的认字和写字都是以“自主交流、活动探究”的形式完成的,既提升了识字实效,又尊重了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

三、情境活动,对比差异

1.引言:瞧,天晴了!汉字王国的居民们在欢迎我们呢!(课件出示6个居民,身上分别写着:人、天、口、田、日、目。)2.小组交流:看,每对双胞胎兄弟长得都很像,你能区分他们吗? 3.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学生书空练习。

预设:“人”和“天”——一个“人”伸直胳膊,头上顶着一块木板就是“天”。一“人”不变,二人为“天”。“口”和“田”——张开“口”,里面没有东西。“田”地中间有交叉的小路。

“日”和“目”——太阳有一个中心,所以“日”里有一横。“目”是人的眼睛,眼睛里有两滴眼泪,所以“目”里面有两横。

4.巩固应用:请同学们大声说出这六个居民的名字,并选择喜欢的一组居民,分别组词语或者说句子。

设计意图:通过读读比比,了解汉字形近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同时,使学生明白只有仔细观察汉字的字形,才能把汉字写得准确无误。

四、书写提示,指导规则

1.课件播放动画。汉字王国里的教书先生正在田字格中范写生字“

二、三”,学生认真观察教书先生的书写顺序。2.集体交流:这两个字分别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用上“先”“后”等表示顺序的词语来回答。3.教师小结:书写汉字的第一条笔顺规则就是“从上到下”。

4.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生字“

十、禾”,学生观察后交流:这两个字分别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5.教师小结:书写汉字的第二条笔顺规则就是“先横后竖”。

6.互动活动:我们在写汉字的时候,除了要根据正确的笔顺规则认真书写外,还要注意书写姿势。什么样的书写姿势是标准的呢?请大家一边做动作,一边说。

7.学生自主练习,先书空,一边书空一边说笔顺规则,再描红,最后练写。注意坐姿端正,握好笔。8.利用投影仪展示作品,引导学生针对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占位以及笔画书写的长短进行点评。

9.教师小结:要想把字写得美观,不仅笔顺要正确,同时要注意笔画的位置,书写的长短等,这样才能把字写得美观、大方。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规范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关注学生写字姿势是否正确,学生写字的基本技能是否掌握,从细节之处明确要求,严格要求,才能促进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

五、诵读古诗,日积月累

1.教师播放教书先生正在教孩子读古诗《咏鹅》的动画视频,会读的同学可以跟着视频一起诵读。2.学生自由练读古诗,要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老师和同学。

3.小组交流学习情况,互相纠正字音,反复练读,直到全组同学都会朗读为止。

4.教师播放教书先生读古诗的视频动画,组织学生模仿教书先生的节奏和语调练习诵读。

5.想象交流:这首古诗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写的。他在写这首古诗的时候,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6.课件播放《咏鹅》画面,学生一边欣赏,一边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7.齐声诵读,背诵古诗。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学前基础差异较大,如果仅仅停留在背诵古诗的层面上,必定让一部分基础厚实的孩子没有“食物”可吸收。此环节正是关注到了这一点,引导学生构建画面,理解诗意,让不同程度的孩子都有所收获。

六、共同阅读,作业拓展

1.引言:下课了,汉字王国的小孩子们在一边拍手一边读儿歌呢!

2.课件播放《小兔子乖乖》,学生一边听一边想:儿歌里都有谁?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3.自由读《小兔子乖乖》,遇到不会的字可以圈起来,问问老师,再多读几次。4.指名朗读,纠正字音。

5.思考交流:第一次,小兔子为什么不开门?如果你就是小兔子,你怎样说这段话?第二次,小兔子为什么开门了?如果你就是小兔子,你怎样说这段话? 6.分角色朗读。

7.讨论:如果你遇到和小兔子一样的情况,你怎么做呢? 8.布置作业:回家和父母一起分角色表演这首小儿歌。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的能力。一年级的孩子虽有些小,但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交流和表达,教师应充分给予他们思考、表达与交流的空间。在交流中丰富语言,在交流中感悟内容,在交流中明白道理。教学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减少《语文园地》内容带给学生的枯燥感,我设计了“汉字王国做客”的一系列情境。1.情境示范。课件动画里的人物更容易贴近学生的情感需要,因此,以动画人物为主体的示范朗读,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观察与倾听上,迅速提升了示范的作用。

2.情境理解。《咏鹅》这首古诗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前基础好的同学早已熟读成诵,但是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却十分浅薄,机械的诗意理解只能是“蜻蜓点水”,而动画产生的情境却生动地再现了古诗内容。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欣赏中就理解了诗意,领悟到了诗情。

第二单元 1 a o e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因此,我们应努力改变传统的拼音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式,在新课标的指导下,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创设情景、编顺口溜、做游戏、合作拼读等形式,让孩子在自主实践中兴趣盎然地学习,努力创造出有利于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氛围,使枯燥、单调的拼音课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在各种情境中快乐地学习拼音,享受拼音。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拼音卡片、画有四线格的小黑板、录音机、情境设计图。(教师)2.拼音卡片。(学生)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录音)请听录音:小朋友,你们刚刚结束幼儿园的生活,来到学校读书学习,成为一名光荣的小学生了,面对一个个不认识的字,你们别急,给它们戴上小帽子,你就认识了,这些小帽子就是汉语拼音,汉语拼音的作用可大了,它可以帮助我们识字、学习普通话、查字典,还能帮助我们用电脑打字呢!

2.过渡:汉语拼音ɑ、o、e的作用这么大,所以我们一定要学好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汉语拼音的第一课。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创设一个欢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祖国文字的热爱,利用智慧老人的话,引出汉语拼音并介绍汉语拼音的用途,激发学生学好汉语拼音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课

出示多媒体课件,学生观察思考:图上画了谁?他们正在干什么? 1.学习ɑ。

(1)看图:小女孩在干什么?(在进行发声练习。)我们也来试试。(2)老师出示拼音卡片:ɑ,讲解并示范发音,学生模仿。

(3)师:在发ɑ时,嘴巴怎样?引导学生编顺口溜:张大嘴巴ɑ、ɑ、ɑ。

(4)学生练习用ɑ说一句话。

(5)观察小女孩图,看哪部分与ɑ的形状有关系?识记并书写ɑ。2.出示课件,认识四线格,并指导书写a。

(1)介绍四线格,引导观察:小朋友们,老师画的这幅图,数数有几条线。(四条。)这就是四线三格,指出上格、中格、下格。我们的拼音字母都写在这个四线三格里。小朋友们观察一下ɑ在四线格的位置。

(2)老师讲解笔顺并范写:ɑ先写半圆再写一竖,留个小尾巴。学生书空。谁来学着老师说说并告诉大家怎么写。现在在书上第21页描红,看谁写得好。3.学习o。

过渡:小女孩发出的声音引来了许多小动物,你们看谁来了?(1)出示公鸡打鸣图:公鸡在干什么?谁来学一学?

师:公鸡发出的喔喔声,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字母o的发音。

(2)出示卡片,学习o的发音。(教师讲解、示范发音;学生练习发音。)(3)学生自编顺口溜:嘴巴圆圆ooo。(4)学生用o练习说一句话。

(5)师:这个o像什么?你是怎样记住它的形的?(可以编顺口溜,可以形象记忆。)(6)指导书写:小朋友们,o像一个圆,要写得均匀,教师范写,学生描红。4.学习e。

过渡:听到公鸡的叫声,大白鹅也来了。(1)课件出示大白鹅:

小朋友和它打个招呼,(大白鹅好!)大白鹅在水中的倒影,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字母e。(2)学习e的发音。(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3)学习自编顺口溜帮助记忆:嘴巴扁扁eee。

(4)由图中大白鹅的倒影引出字形e,识记,书写。小朋友们再仔细观察一下这个e,像什么呢?(白鹅的倒影。)聪明的小朋友再找找它与我们学的o有什么不同。(e不是一个圆,它中间有一横,而且一横转弯的地方不封口。)(5)指导书写:中间有一横,右边不封口,e只有一笔。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描红。

设计意图:利用插图启发学生说出字母与图的哪一部分相似,学习发音,记忆每一个字母的形状,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学起来就不会感到枯燥、乏味。

三、趣味游戏,巩固新知

1.我会读。看板书练读。(巩固音)2.摘果子。(巩固形)课件出示一棵大树,树上有大苹果,苹果上写有ɑ、o、e、b、m、d、n等字母,找到今天所学的字母,如果对了,水果就落地。

3.猜一猜。四人一组,一名同学做这几个字母的手势,另外的同学猜。还可以在同学的手心上写一写让同学闭上眼睛感受后再猜。

4.角色扮演(小女孩、大公鸡和大白鹅):一天清晨,大公鸡喔喔地叫了,发音o;小女孩听到了公鸡的叫声,马上起床,来到草坪上,开始发音练习,发音ɑ;你看她多勤奋啊,她动听的歌声引来了大白鹅,发音e。他们多开心啊!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字母的发音、记住字形、编顺口溜、练习说话,游戏,在巩固字母的发音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枯燥的字符“活”起来,让学生的才华“露”出来,让机械的记忆“趣”起来。

四、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1.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三个新朋友ɑ、o、e,不仅知道了它们的名字,还记住了它们的样子。它们还特别爱美呢,喜欢戴上各种不同的帽子,下节课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戴帽子的它们吧。

2.请小朋友们把我们今天认识的三个新朋友回家读给爸爸妈妈听,并写给爸爸妈妈看。明天老师再问大家,看哪位小朋友记得又快又好,不仅会读还会写。

设计意图:在趣味谈话中,总结本课学习的内容,进行知识的整合。并引出下节课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母,导入新课

1.抽读卡片: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几个单韵母,谁还记得?(指名回答)多媒体课件出示。其他小朋友一定也记得,不信我们一起读读。(齐读)

2.抽读ɑ、o、e卡片。指名说是怎么记住它们的,说口诀。(圆圆脸蛋ɑɑɑ,一个圆圈ooo,白鹅倒影eee。)3.看口形猜单韵母。

4.指名说发音口诀。(嘴巴张大ɑɑɑ,嘴巴圆圆ooo,嘴巴扁扁eee。)5.教师说单韵母,学生摆口形,然后发音并从自己的卡片中找出字母。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上节课内容,唤醒孩子已有的知识储备。从而更好的进入本课的学习。

二、结合儿歌,学习四声

1.过渡:现在就让我们进入下一轮的“魔法”活动。2.认识声调符号和四种声调名称。

(1)汉语拼音规定一个音节有4个音调。它们好像四个兄弟,名字各不相同,读音的高低升降情况也不相同。

(2)板书四个声调并讲述:这4个声调符号分别用来表示4种声调,标写在字母的上端。标“”的表示第一声,标“”的表示第二声,标“”的表示第三声,标“”的表示第四声。指着声调符号分别领说“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

(3)教师配合手势教学声调儿歌: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3.学习ɑ的四声。

(1)出示课件小白兔开车图讲述:“汽车平走üüü,汽车上坡ááá,汽车下坡又上坡ǎǎǎ,汽车下坡ààà。”(2)教师边打手势边范读,让学生看清手势,听清四声的不同读音。

(3)按四声顺序请同学读,检查学生读音的情况。指名读,互相读,开火车读。

(4)教师教儿歌:一声高高平又平,二声就像上山坡,三声下坡又上坡,四声就像下山坡。(5)学生自由练读ɑ的四个声调。

(6)教师指生读ɑ的四个声调。重点练读ɑ的二声和三声。

(7)打乱四声顺序练习读,逐步达到能正确地直呼出带调韵母。4.学习o的四声。

(1)师:o和ɑ一样也有四个声调。

(2)多媒体课件出示:ō、ï、ǒ、î,教师提问:谁能像读ɑ的四声那样,试着读一读o的四声。学生练习。(3)教师纠正学生发音,学生练习读o的四声。(4)多媒体课件出示o的四个声调,打乱顺序读。5.学习e的四声。

(1)出示课件:新朋友e也有四个兄弟,它们也想跟小朋友交朋友,你们欢迎吗?(2)学生自主学习e的四声:ý、ã、þ、â。(3)小组合作学习,组内齐读,组长抽读。(4)教师指学生读,学生评议,教师相机指导。

(5)联系日常生活,教师引导用带调的e组词:ã飞蛾、额头;þ恶心;â饿了、凶恶。(6)多媒体课件出示e的四个声调,打乱顺序读。

6.出示:üōý、áïã、ǎǒþ、àîâ,教师范读一遍,学生练读五遍,分组读、齐读各一遍。说一说阿姨的ü是第几声,喔喔叫的wō是第几声,小鹅的ã是第几声。(阿姨的ü是第一声,喔喔叫的wō也是第一声,小鹅的ã是第二声。)设计意图:结合小兔开车图学习ɑ、o、e的四个声调,再利用儿歌引导学生读准ɑ、o、e的四个声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拼音学习能力。

三、多种形式,反复练读 1.抽读ɑ、o、e的四声卡片。

2.听老师读不同声调的3个单韵母,说出是第几声。

3.给三个孩子分别起字母名字,一个叫ɑ,一个叫o,一个叫e,然后请他们上台介绍自己。还可以给这三个字母分别加上四个声调再起12个名字。

4.看屏幕开火车读。(屏幕显示:带调的ɑ、o、e共12个字母随机逐个闪烁,轮到的同学就读那个闪烁的带调单韵母。)5.同桌互读。

(1)小朋友。请拿出我们制作的单韵母卡,同桌互相认读。(2)请两对小朋友上讲台前试试互相认读。6.二、三声对比读。á—ǎ、ï—ǒ、ã—þ。

7.抄写ɑ、o、e,再依次加声调符号。在四线格的中格每行分组写4个ɑ、4个o、4个e。

设计意图:运用抽读、指读,同桌读、对比读等多种方式,反复练习ɑ、o、e的四个声调,使学生掌握了ɑ、o、e的四个声调的读法,为以后的拼音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四、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1.小结:我们认识了3个拼音朋友,单韵母ɑ、o、e,不仅掌握了它们的音形,能够正确书写,而且能读准四个声调,真棒!

2.回家做字母卡片,然后读给爸爸妈妈听。

设计意图:总结本课学习内容的同时,把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对开学第一课的拼音知识掌握得更扎实,更牢固,提高学生学习的欲望。教学反思

1.从图入手,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画了谁,他们在做什么。学生回答小女孩在唱歌,小女孩发出的声音就是字母ɑ的音。张大嘴发ɑ要响亮。这样初入学的儿童易于接受,知识给得很自然,重点观察小女孩的头,以配合字母ɑ的字形记忆。2.重视起始教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书写的指导,为学生写好字打下基础。

3.根据儿童年龄特点,采用了多种方式记忆字形。如顺口溜记忆,用动作表演记忆,使学习富于情趣,让学生愉快学习。

4.练习四声时将重点放在二声、三声。通过手势的帮助使四声发音更加准确。最重要的是根据儿童的遗忘规律,在准确的教学后坚持反复有序的练习及循序渐进的复习。i u û y w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根据一年级学生直观、形象思维占主体的特点,本教案设计,教师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具创设情境,把学习拼音字母寓于故事情境之中,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浓厚兴趣。同时,配上相应的朗朗上口的“语境歌”,帮助学生学习,化难为易。此外,教师还根据一年级学生好玩好动的特点,以游戏为载体,把拼音学习和游戏有机地结合起来,营造趣味课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动参与、积极活动的状态,从而提高学习效果。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拼音卡片、画有四线格的小黑板、录音机、情境设计图。(教师)2.拼音卡片。(学生)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揭示新课

1.卡片复习单韵母ɑ、o、e及其四声。

2.教师揭题: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三个拼音朋友,单韵母i、u、û,希望每个小朋友仔细看、认真听、正确念、牢牢记。设计意图:利用卡片复习单韵母ɑ、o、e及它们的四声,有利于对单韵母的巩固,更有利于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二、整体感知,欣赏图片

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你们喜欢这个地方吗?能说说你的想法吗?(学生讨论、交流)2.谈话导入:这小院真美。你看屋前有一条清澈的小河,小朋友正趴在河边看小鱼吐泡泡。河里还有一只小乌龟悠闲地爬着。院子的周围种着许多树,院子中间还晾着一件衣服。多么温馨的小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看图,寻找图形与字形,图意与读音的相同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后面的读音记形奠定基础。

三、图片引入,学习韵母

1.教学单韵母i。启发学生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

(1)学生观察,看图说话。

(2)谈话引入:“衣服”的“衣”跟我们这节课要学的第一个单韵母i的发音相同。

(3)听音、发音。教师示范发音,注意看清老师的口形。老师发音时牙齿怎么样?(学生观察)师生共同编顺口溜:牙齿对齐i i i。(齐读,开火车读)(4)记忆字形:i像什么呢?(5)教学i的四声。

①师:i和a、o、e一样,可以戴上四顶帽子。仔细看,i戴上帽子后和原来有什么不同?(出示:ÿ í ǐ ì)学生观察比较。

②出示多媒体课件:(儿歌)小i有礼貌,标调就摘帽。

③学生分组练习朗读i的四声。教师范读:ÿ这件衣服真好看!í咦!我的铅笔在哪儿?ǐ拿把椅子您请坐。ì你的意思我明白。

(6)指导书写i。

①教师指导学生认识i的基本笔画。

②教师边范写边说笔顺:先在中格写小竖,然后在上格中间写点。写后请同学们说i的笔顺。③师生共同练说书写韵母i的儿歌:中格写小竖,一点在上格。

④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同时纠正学生的写姿和执笔方法。2.教学单韵母u。

(1)学生观察,看图说话:图上画着什么?

(2)学生看插图说话,教师引出u:一只小乌龟在河里玩耍。“乌龟”的“乌”的读音里面就有u。

(3)教师示范发音,学生听音,看口形。教学讲解:发u音,嘴唇拢圆,只留一个小孔,舌头向后缩,舌根抬起,发音口形不变。学生练习读单韵母u,师生共同编顺口溜:嘴巴突出u u u。(教师领读,学生集体读,教师指学生领读。)(4)教师引导学生记字形:图上哪个地方像u?(这只小乌龟像u形。)还像什么?(像只茶杯u u u。)(5)教学u的四声。多媒体课件出示:ū ú ǔ ù。ū第一顶帽子平平的,谁会念?火车呜呜叫ū ū ū。ú第二顶帽子上山坡,谁会念?没有就是“无”ú ú ú。ǔ第三顶帽子转个弯,谁会念?一二三四五ǔ ǔ ǔ。ù第四顶帽子下山坡,谁会念?我们爱公物ù ù ù。(6)指导书写u。

①教师边范写边说笔顺:先在中格写一个竖右弯,再写一竖。注意无论是竖右弯,还是竖,竖一定要写直。②教师指导学生试编小儿歌:中格写一个竖右弯,再写一个竖,先弯后竖紧相连。③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④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找出有代表性的问题,放在实物投影上大家评议。请同学们说说哪笔写得好?哪笔你觉得不太满意?应该怎样写?

⑤学生修改自己书写不满意的字母。

⑥再次展示,教师对写得好的、有进步的学生进行表扬。3.教学单韵母û。

(1)学生观察,看图说话:图上画着什么?

(2)学生看图说话,教师引出û:一条大鱼在水里吹泡泡。(出示:û)(3)教师示范发音,学生看口形。

û的发音,舌位和i相同,只是嘴唇要撮成圆形,发音时口形不变。口形像在吹笛子。

(4)记字形:u和û的字形有点相同,又有点不同,谁来说说有什么不一样?教顺口溜:u上加点û û û,小鱼吐泡û û û。(5)练习u的四声。û也戴上了帽子,(出示声调卡)谁愿意来当小老师? 他姓於,ǖ ǖ ǖ。我吃鱼,ǘ ǘ ǘ。天下雨,ǚ ǚ ǚ。一块玉,ǜ ǜ ǜ。(6)指导û的书写。

①教师引导学生看书上û的笔顺,启发学生思考,先写什么,再写什么?观察两个“点”的位置。②教师范写,强调两个“点”稍靠近一点,点写在靠下一点,在上格的下面。

③师生共同创编韵母û的书写儿歌:竖右弯,连直竖,再写两点在上边。

④学生练习书写û,教师巡视,表扬写字姿势、执笔方法好的同学,同时纠正学生的写姿和执笔方法。对书写不规范的同学进行个别辅导。

⑤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让学生欣赏书写好的学生作业。

设计意图:教学拼音字母时,教师根据图和字母的结合展开趣味教学,另外,还根据主题图让学生练习说话,创编儿歌,把拼音学习和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游戏练习,巩固记忆

1.利用卡片开火车读6个单韵母,可以打乱单韵母的次序。

2.做“摘星星”的游戏。老师读一个带调韵母,请学生摘下写有相应字母的星星。

设计意图:在游戏中巩固字母的发音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枯燥的字符“活”起来,引导学生记住字形。

五、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1.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三个新朋友i、u、û,不仅知道了它们的名字,还记住了它们的样子。2.请小朋友们回家后,把我们今天认识的三个新朋友读给爸爸妈妈听,并写给爸爸妈妈看。

设计意图:归纳本课学习内容,梳理整合本课重点。把本课新知读给爸爸妈妈听,写给爸爸妈妈看,激发学生的展示欲望,巩固新知。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测,谈话引入

1.ɑ、o、e、i、u、û,它们6个兄弟是一家人,我们称它们为单韵母。2.教师出示卡片,开火车认读带调单韵母。3.导入新课:学校要召开家长会了,小i和小u的妈妈来了,你想认识她们吗?仔细看图,两个妈妈就藏在里面呢。(学生自己发现)师相机板书y、w。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声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两个声母。

设计意图:用孩子的语言,用贴近生活的情景引入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i与y、u与w的联系与区别。

二、图片引出,学习y、w 1.学习声母y。

(1)出示多媒体课件,观察教材23页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图上的什么像声母y的形状?(大树闪动。)教师引导学生说话,并引出y。(2)教学发音。

①教师示范发音,要求学生听清发音,观察口形,同时思考:声母y的发音与以前学过的哪一个单韵母的发音差不多?(单韵母i。)②比较读,让学生听听两者有什么不同。声母y和单韵母i发音相同,但要读得轻些、短些。(教师范读、领读。)(3)教师引导学生编儿歌,记字形,掌握书写方法。学生创编儿歌:像个树杈y y y。教师讲解书写方法:y两笔完成,占中格和下格。学生描红,并在练习本上写3个。(教师巡视指导)2.教学声母w。

(1)出示多媒体课件,观察图画,引导学生思考,图上的什么像声母w的形状?(屋顶闪动。)教师说话引出w。板书:w。(2)教学发音。教师提问:大w是u的妈妈,它们的读音很相似。你能根据老师刚才讲的y与i的联系与区别,说说声母w该怎么读吗?(w轻而短,u响而长。)(3)记字形。师生共同创编儿歌:屋子屋子w w w。

(4)指导书写。教师讲解书写方法:w住在二层楼,由两个v组成,不能写得太宽,学生临摹(mï)大w。

设计意图:教师以充满童趣的语言、直观的多媒体课件,赋予枯燥的字母以生命,学生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学生学习起来会更轻松,更快乐。

三、游戏演练,拼读音节 1.出示声母y、w,指名读。

2.教师叙述:声母y和单韵母ɑ在交朋友,老师演示一下它们两音相碰成的音节,y―ü→yü(鸭),哪位同学能够当小老师领大家读一读?请学生分析声母和韵母各是什么?

3.提示:拼读这个音节时,声母y要读得轻短些,韵母要读得响亮些,两音很快相碰连读成一个音节。

4.拼读音节。

(1)谁能将声母y和单韵母ü á ǎ à拼成音节?

拼读:yü yá yǎ yà。组词读:yü鸭子的鸭,yá牙齿的牙,yǎ哑巴的哑,yà亚洲的亚。(2)谁能把声母w和单韵母拼成音节读一读。组词读。

设计意图:注重拼读练习,并联系生活情境,寻找拼读音节,加深记忆。

四、故事导入,学习yi、wu、yu 1.教师讲故事:有一天,i、u、û三个小朋友要出去玩。(拿出卡片i、u、û)可是它们年纪小,又不认识路,怎么办呢?它们就请大y、大w来带路。大y说:“好!我带你去!”大y带着小i一块儿走(将y卡片放在i前面),就成了音节yi。(多媒体课件出示:yi yi yi)大w带着小u一块儿走(将w卡片放在u前面),就成了音节wu。(多媒体课件出示:wu wu wu)小û没人带,急得哭了,大y看见了,就对小û说:“小û妹妹别哭了。我带你去,快把两滴眼泪擦掉。”小û听了,高兴地把眼泪擦掉,跟大y走了。(将y卡片放在û前面,把û上两点擦掉)这就成了音节yu。(多媒体课件出示:yu yu yu)2.学生认读整体认读音节yi、wu、yu及其四声。

(1)明确整体认读音节。多媒体课件出示yi、wu、yu,教师讲解什么是整体认读音节。(2)教师示范。出示yÿ、yí、yǐ、yì,教师示范读,学生齐读。

(3)学生练读。多媒体课件出示wū、wú、wǔ、wù和yū、yú、yǔ、yù,学生练习读,指学生读。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故事情景,使学生通过眼、耳等多种感官的参与,在愉快的氛围中识记了整体认读音节。

五、快乐游戏,巩固新知 1.猜音节游戏。

老师拿出一张小图片说出一个字,请小朋友认真听,并找出相应的音节,然后当小老师领读。医生的医 乌鸦的乌 小鱼的鱼 椅子的椅 梧桐树的梧 羽毛的羽 阿姨的姨 跳舞的舞 玉米的玉 宇宙的宇

2.读音节,再用音节口头组词。

3.小结:小朋友真能干,我们今天又学习了三个单韵母、两个声母、三个整体认读音节。现在请你自己再读读书上的拼音。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简单的游戏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学反思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教学时,教师从学生的生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出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1.把游戏引进课堂。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拼音教学如果形式单一,势必会让学生厌学。教师设计了多种生动的游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儿歌,识记字母。儿歌朗朗上口,适合低年级学生记忆。对于字母的发音方法,教师不是枯燥地讲解,而是运用儿歌引导学生发音。如发i时,教师请学生想想衣服的发音,然后请同桌、小朋友互相学一学。接着教学儿歌:衣服衣服iii。这样学生一听就会发音了,效果挺好。b p m f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汉语拼音教学要尽可能有趣味,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应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而“语文一旦与生活相联系,马上就能生动活泼起来”。本课教学设计根据这一理念,充分挖掘文本中b、p、m、f音形与学生熟悉的爸爸拄着拐杖上山坡,山顶矗立一尊大佛,小朋友玩捉迷藏(摸人)游戏等生活情景的契合点,把文本嫁接于丰富多彩、兴味盎然的生活之树上,对现有的文本进行“活化”处理,学生就会在喜闻乐见中轻松完成读准b、p、m、f这四个声母的音,掌握发音方法,认清形这个教学重点,突破与单韵母组成带调音节拼读教学难点,降低学习的难度,增强汉语拼音形象化,增强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课前准备

1.字母卡片、带调音节卡片。(师生)2.画有四线格的小磁力贴、配有课文插图的课件。(教师)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游戏找朋友:10名同学书桌里藏有ɑ、o、e、i、u、û和ɑ的四声卡片各一张,找到卡片的小朋友领读相应的拼音。2.看图引入新课。(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插图)今天,我们随小明一起去爬山。请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3.指学生回答。

预设:小明和爸爸正在爬山。爸爸背着一个大背包,手里拄着一根拐杖。山顶上有一尊大佛,山下有两个小朋友在门洞里做游戏。

4.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轻松、愉快的游戏,既复习了旧知识,同时也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为学生学习声母b、p、m、f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奠定了基础。

二、结合情境,学习b和p(一)学习声母b。

1.课件出示菠萝图,引导学生观察:这是什么?你吃过吗?

2.教师出示声母卡片b,指导学生:我们今天要学的b和“菠萝”的“菠”发音是一样的,不过它是声母,发音的时候要读得轻些、短些。

(1)老师示范发音,学生观察、模仿、体会发音要领:双唇紧闭,然后嘴唇突然张开,吐气成音,读时要轻而短。(2)学生指名读,师正音。(3)学生思考:b像什么?

(4)教师引读“听广播”,学生接读b、b、b。3.学习b和ɑ的拼读。

(1)教师用卡片演示两音相碰过程,学生拼读,体会“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拼成一个音节:bɑ。(2)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男女生对读音节bɑ。

(3)教师把教材第25页四幅插图贴在黑板上,学生观察思考:图上画了什么?(猪八戒手里拿着数字8,小白兔正在拔萝卜,一个箭靶,一座大坝。)(4)教师出示bü、bá、bǎ、bà四个音节卡片,指一名学生把它们放到合适的图画下面。(5)学生看图自由读、同桌互读、男女生对读、开火车读bü、bá、bǎ、bà四个音节。(二)学习声母p。

1.课件出示图画,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小明和爸爸正在干什么。(他们在爬山坡。)2.教师出示声母卡片p,告诉学生上坡的“坡”读得轻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声母p的音。3.师范读,学生认真看口形双唇先紧闭,然后被气流冲开,听发音。4.学生领读、分男女生读,体会读时,要往外送气,气流较强。

5.b、p对比读。教师用一张白纸放在嘴前,读b时白纸不动,读p时气流吹动白纸。让学生口对着手心试读,体会送气和不送气的不同。

6.学生记忆形状,教师启发学生想象p像什么。7.学生自由回答。

8.教师引读“上山坡”,学生接读p、p、p。

9.游戏:猜口形。(同桌两个人,一个读声母,但不能出声,另一个通过口形、气流辨别读的是哪个声母。)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借助插图学习b、p,突破重点,使学生从“菠”“坡”两个常用词向声母发音过渡,易于掌握发音方法,记忆字形。同时加入开火车、猜口形的游戏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拼音的积极性,加深了对声母b、p音形的印象,降低汉语拼音抽象感。

三、仔细观察,学习书写

1.过渡:刚才,我们已经学会了b和p的读音,与它们交上了朋友。现在,我们来练习写一写,比一比谁写得漂亮,好吗?

2.指导书写b。

(1)引导学生先观察书中字母b的笔顺,在四线格中的位置,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说说自己的发现。

(2)教师范写b,强调第一笔在上格的二分之一处起笔到第三条线停笔,第二笔占满中格。学生跟着老师书空。(3)学生仿写一个b,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4)教师选择一位同学书写的字母b在投影上进行展示,全体同学观察,说说有哪些地方写得好。3.指导书写p。

(1)引导学生先观察书中p的笔顺和在四线格中的位置,然后同桌之间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预设:p的竖占中格和下格;p的半圆占中格。写声母p时先写竖,再写半圆,两笔完成。

(2)教师范写p,强调第一笔竖从第二线处起笔,到第三格中间收笔,第二笔半圆与竖连接,占满中格。(3)学生仿写一个p,教师巡视。

(4)教师选择一位同学书写的字母p在投影上进行展示,全体同学观察,说说有哪些地方值得自己学习。(5)学生结合点评再仿写两个p,争取写得比第一次好。4.比较观察声母b和p有什么不同,完成学生活动卡。预设:声母b的半圆在右下角,声母p的半圆在右上角。

5.引导学生用打手势的方式表示两个字母,深入领悟二者在形上的不同。预设:学生把左手掌展开作为两个声母的竖,右手握拳当做半圆。

6.课件出示儿歌“右下半圆bbb,右上半圆ppp”,学生齐读,结束全课。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从一开始就注意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书写、虚心改进的习惯,为今后的写字教学搭桥铺路,做好铺垫。

四、小组合作,学习音节

1.4人一组,组长拿出事先准备好的bǎ、bō、bǐ、bù、pá、pî、pí、pǔ八张卡片,组织小组成员练习拼读。

2.拼读比赛。教师任意拿出bǎ、bō、bǐ、bù、pá、pî、pí、pǔ中的一张卡片,小组代表谁先读出就可给本小组加分,分数最多者获胜。

3.学生开火车读bǎ、bō、bǐ、bù、pá、pî、pí、pǔ八个音节。4.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音节说一句话。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易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1.游戏《花儿朵朵开》,课件出示花朵图,学生认读花苞上的音节,每读对一个,花苞就变成一朵盛开的花。2.教师引学:这节课我们用上一节课学习b、p的方法认识声母m、f。教师板书课题——m、f,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人的初次记忆,只能在脑海中停留1~2天,再次记忆,也只能停留15天左右,只有一遍又一遍地去看,去记,才能牢牢地把知识记在脑海中。开课伊始,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引导学生复习,可以唤起学生认读音节的兴趣,提高学习的实效性,加深对旧知的印象,也为进一步习得m、f与单韵母组成音节拼读方法做好铺垫。

二、借助图画,学习m、f 1.学习m的读音。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学生观察思考: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游戏?姐姐藏在了哪里?(两个门洞后面。)(2)课件出示m,认识的学生领读。

(3)教师根据学生认读时口形情况,示范读,重点强调:发m音时,先把双唇闭拢,把气堵住,舌后缩,气流从鼻子里出来,然后张开嘴,声带有些颤动。

(4)学生根据教师讲解,抓住要领自由练习读m,体会发音方法。(5)学生开火车读m。2.记忆m的字形。

学生齐读儿歌:两个门洞m m m。3.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基本笔画:右弯竖,学生跟着老师书空两遍,然后在四线格里仿写三个。(2)学生观察书中字母m的笔顺,弄清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几笔写成,占什么格?(3)教师范写,强调m占中格,注意左边和右边的门洞要一样大。(4)学生练习书写两个,教师巡视,个别辅导。4.学习声母f的音。

(1)课件出示教材中山顶大佛的插图,学生观察思考:图中有什么?(山顶上有一尊大佛。)(2)学生借助“佛”的音练习读读f。(3)指名认读f。

(4)教师重点强调:上牙轻轻地放在下唇上,让气流从缝中挤出,摩擦一下发出音。(5)学生根据教师讲解,抓住要领自由练习读f。(6)学生开火车认读f,教师个别指导。5.学习声母f的形。

(1)同桌之间交流记忆f的方法。

(2)课件出示儿歌:一根拐棍f f f,学生齐读。6.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基本笔画,学生跟着电脑书空两遍,然后在四线格里仿写三个。

(2)学生观察书中字母f的笔顺,弄清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几笔写成,占什么格?

(3)教师范写,强调第一笔在上格的三分之一处起笔,写到第三条线停笔,第二笔横写在第二条线下边略低一点的位置上。

(4)学生练习书写两个,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写姿和执笔方法。

设计意图:拼音字母是抽象的表音符号,缺乏具体的内容,学起来枯燥无味,儿童往往会产生厌倦情绪。教学中采用儿童乐于接受的形式如图画、儿歌等,学生在由读到写的学习过程中,轻松自如,使学习过程快乐而富有情趣,使枯燥的内容形象化。

三、同桌合作,学习音节

1.教师课件出示mǎ、mō、mǐ、mù、fü、fï、fǔ七个音节,同桌之间一个同学拼读,另一个同学认真听,把有错误的地方纠正过来。

2.指2~3名学生领读七个音节。3.学生赛读、开火车读七个音节。4.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音节说一句话。

设计意图:此环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两拼音节拼读方法,引导学生快乐地学习新内容,在说话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四、看图说话,学习生字

1.教师课件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画了谁? 预设:图上画了爸爸、妈妈,陪着小女孩玩儿。

2.教师出示“爸爸、妈妈”词语卡片,学生个别读,男女生对读,开火车读。

3.识记“爸、妈”两个字。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发现“爸爸”“妈妈”两个词语第二个字读轻声。4.练习说话:你的爸爸、妈妈在家里喜欢做什么?

设计意图:色彩丰富的图画,容易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熟悉的生活情境,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借助图画,降低了汉字的抽象感,增强学生识字的愿望。

五、学习小结,课后激励

1.今天我们又认识了四个声母家族的朋友,它们分别是b、p、m、f。同学们学习的可认真了!回家以后读给亲人听,好吗?

2.放学回家以后,把你学会的拼音儿歌说给爸爸妈妈听。爸爸妈妈一定会夸奖你是一个聪明的好孩子。教学反思

学习声母b、p、m、f时,因为大部分学生在学前班都学习过汉语拼音,所以大多数学生都能读准音,但是口形、发音位置不是很标准。课堂上,通过反复示范让学生认识发音方法。多种形式练习让学生体会发音的要领。如用白纸摆在口边发b、p两音,让学生形象直观地认识到b、p发音时气流强弱的对比。在记忆形状时,只有个别学生b和p分不

清楚,于是,我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去区别b和p,学生们兴趣极高,有的说“像个6字bbb,9字反写ppp”,有的根据半圆的方向说“右下半圆bbb,右上半圆ppp”,为了让孩子更好的记住b和p的形状,我引导学生用打手势的方式(用自己的大拇指和食指做出b和p的形状)加强记忆,还有的学生用左手直接表示,左拇指朝上bbb,左拇指朝下ppp。学生的方法比我的更形象,好记,值得我学习,这样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左手时就会想到b、p的区别。那几个读错b、p的孩子很快认准了b、p,孩子们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d t n l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汉语拼音是一串枯燥无味的字符,要想让学生学得快,掌握得牢,就要变无趣为有趣。而“游戏是孩子们快乐求知的源泉”。因此,在本教学设计中,教师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游戏情境,引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再现脑中已有的生活经验,将所学新知识与已有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在头脑中建立起一座抽象汉语拼音符号与具体事物之间的桥梁。学生在“摘苹果”“分苹果”“捏字母”“送信”“摆一摆”等活动中,口、脑、手多种感官协同参与,轻松愉快掌握d、t、n、l四个声母的发音方法和字形,体会声母d、t、n、l和单韵母拼读的方法,懂得生活中我们要爱护花草的道理。课前准备

1.课件,拼音卡片,写有声母、韵母的房子图两个,写有6个单韵母和8个声母的信封图。(教师)2.橡皮泥。(学生)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

1.摘苹果。出示一幅苹果树挂图,树上结着6个单韵母苹果和6个声母苹果。引导学生仔细看看:这些苹果分别叫什么名字?自己轻声读一读。

2.请一名学生上来,把这些苹果摘下来,分成两盘,(出示两个有编号的空果盘图)再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分。预设:因为ɑ、o、e、i、u、û是韵母,所以把它们放在1号盘子里,b、p、m、f、y、w是声母,所以把它们放在2号盘子里。

3.开小火车读1号盘子里的单韵母。

4.引导学生想一想:读声母时要注意什么?(声音要短。)5.指名读声母。

6.引入新课:声母是个大家庭,它们共有23个兄弟呢!这节课,我们学习汉语拼音第4课中的4个声母d、t、n、l。设计意图: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因此,在检查复习时,为了避免简单、枯燥,创设了摘苹果的情境,学生从上课伊始,就被一种愉快和谐的气氛所陶冶、感染、激励,从而唤起学生对学习拼音的兴趣。

二、图文结合,学习音、形 1.课件出示字母d、t、n、l。

2.指名试着读一读,然后提问:你们见过它们吗? 预设:我在幼儿园里学过d、t、n、l这四个声母。我妈妈教过我d的读法。我问过奶奶t念什么。

3.学生同桌互读d、t、n、l。

4.学生个别读,教师相机讲解发音要领:发d时,感觉不到气流冲出。发t时,有较强的气流冲出。发n时,气流是从鼻腔出来。发l时,气流从舌头两边出来。

5.教师出示d、t字母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d、t,教师及时纠正错误口形。

6.学生捏着鼻子发l的音,体会气流从舌头两边出来;松开鼻子发n的音,体会气流从鼻腔出来。7.出示n、l字母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

8.课件出示教材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了什么?

预设:我发现图中立起来的鼓和旁边的鼓棒组成了声母d。跳舞的姐姐拿的伞把像声母t。舞台上艺术节的彩门像声母n。

打架子鼓的小哥哥手中拿的鼓棒像声母l。9.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图画编一首字母歌。预设:敲小鼓ddd,小伞把ttt,一个门洞nnn,小鼓棒lll。

10.课件出示儿歌,指名领读、同桌对读、男女生对读。11.引导学生说说还有什么方法能记住它们。

12.课件出示d和b、p;n和m;t和f;l和i。引导学生比较每组字母之间有什么不同。

13.课件出示“左下半圆ddd,右下半圆bbb,右上半圆ppp,小伞把ttt,一根拐棍fff,一个门洞nnn,两个门洞mmm,一根小棍lll”。学生自由读、同桌对读、小组对读。

设计意图:这个部分的设计,巧妙地运用了“情境图”和“语境歌”。“语境歌”短小精悍,语言朗朗上口,富有童趣,学生易于接受,也乐于接受,一下子就把所学的字母同已有的口语经验和生活经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化难为易。另外,当单调的拼音字母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结合在一起时,学生就会愉快地记住拼音的样子。加上儿歌是孩子们自己参与编出来的,很有成就感,所以印象深刻。

三、观察思考,学习书写

1.指导学生观察书中d、t、n、l四个拼音娃娃分别住在四线格几楼。预设:d、t、l住在一格和二格,n住在二格。2.指导书写d。

(1)课件演示声母d的笔顺,学生书空。(2)指名说说d的笔顺。

(3)教师在四线格里范写d,重点讲解半圆要占满中格,竖从上格三分之二处起笔,到三线收笔。(4)学生在四线格内独立仿写两个d。

(5)投影展示书写较好的范例,引导学生说说哪里值得自己学习。3.指导书写t、n。

按照指导书写d的方法“教师范写——学生仿写——互相评价——再练写”指导学生书写t、n,引导学生注意每个字母的占格、笔顺、笔画位置等。4.学生独立仿写l。

设计意图:书写在低年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此环节教师设计时分为三个层次,指导书写d时特别细致,从笔顺开始,再到每笔起、收笔位置,占格等,教师都做了一一的讲解;在指导书写t、n时,教师引导学生在观察、书空、仿写中渐渐掌握每个字母的书写要领及方法,让学生体会到细心观察在书写中的重要性;在书写l时,学生基本掌握观察方法,又由于这个字母比较简单,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练写。与此同时,在交流展示作品中,学生进一步体验到书写的乐趣。

四、动手操作,巩固认识

1.捏一捏。操作规则:学生利用手中的橡皮泥捏一捏今天认识的拼音娃娃,可以独自进行,也可以与同桌讨论合作。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活动。

3.展示捏好的作品,请全体同学欣赏,结束全课。

设计意图:独特的教学手段再次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饶有兴趣的欣赏、展示是对学生内在需求的最好馈赠。这种精神上的满足会成为学生记忆中永恒的财富。

第二课时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游戏《送信》,教师把声母房、韵母房图贴到黑板上,引导学生替生病的马伯伯把写有声母d、t、n、l,韵母ɑ、e、i、u、û的信,送到相应的房子里。

2.指学生到前边逐一送信。3.集体订正后齐读拼音。

4.引入新课,这五个单韵母与这四个声母相遇,又会组成哪些音节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d、t、n、l和单韵母的拼读。

设计意图:游戏活动能唤起孩子学习的欲望和热情,有趣的“送信”游戏,一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情绪高涨进入角色,愉快接受学习,在轻松的氛围中达到巩固复习旧知的目的。

二、联系生活,学习拼读 1.学习n的拼读。

(1)教师拿出单韵母û和声母n,组成音节nû,学生自由练习拼读三遍。(2)学生领读、小组赛读音节nû。

(3)教师板书音节nǚ,学生借助打手势自由练习拼读一遍。(4)学生个别读、开火车读nǚ。(5)读这个音节时,你想到了什么? 预设:我是一个女孩儿。妈妈是女人。姥姥有两个女儿。

(6)引导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拼音卡片,摆一摆,看看声母n还能和剩下的单韵母组成哪些音节。(7)指名汇报。

(8)课件出示ná、nã、nǐ、nù四个音节,同桌对读,读错的多读几遍。教师巡视,个别指导。(9)指名领读四个音节。2.学习l的拼读。

(1)教师从房子图上拿出声母l,和单韵母û组成音节lû,指3名同学试拼。(2)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个别读。

(3)教师板书lǘ音节,学生借助打手势自由练习拼读一遍。(4)学生开火车读lǘ。

(5)教师引导学生用lǘ说一句话。预设:爷爷家有一头小毛驴。毛驴在草地上跑。毛驴的叫声很大。

(6)引导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拼音卡片,摆一摆,看看声母l还能和剩下的单韵母组成哪些音节。

(7)指名汇报。注意:当学生提到l和o能组成音节时,教师要予以纠正,把正确的音节写在黑板的一角,但不用告诉理由。如果学生拼出了三拼音节,教师予以鼓励,但不做重点讲解。

(8)课件出示lü、lâ、lì、lù四个音节,学生个别读、领读、小组开火车读。3.学习d、t的拼读。

(1)学生四人一组,组长任意拿出一张音节卡片,指名拼读,读对了其他组员跟读,读错了其他组员纠正,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对多的组获胜。

(2)课件出示dǎ、dã、dÿ、dú、tü、tâ、tí、tú八个音节,指名读、男女生对读、开火车读。(3)用你喜欢的音节说一句话。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在通过生动有趣的说、讲活动,帮助学生将生活与拼音联系起来,让学生知道“生活即是课本,生活即是知识,学为了用,用为了促进学”这里设计的“用你喜欢的拼音说一句话”既训练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又让学生学以致用,体现了大语文观。

三、学习生字,朗读儿歌

1.课件出示“马路”“泥土”的图片,引导学生说说。

2.课件出示带有音节的生字卡片“马、土、不”,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3.指名领读带有拼音的生字。

4.教师出示不带音节的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读。5.教师范读儿歌。

6.学生自由读儿歌,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音节请教老师或同桌。7.指2~3名学生朗读儿歌。8.男女生对读儿歌。9.齐读儿歌。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要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在教学汉字时,根据拼音是识字的手段,将学习拼音与识字有机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体会拼音在识字中的作用。教学反思

在教学d、t、n、l时,我努力选择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乐于被学生接受的学习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拼音的积极性,力求做到有情有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饱满热情。游戏是孩子们快乐求知的源泉,本课的设计中穿插了一些游戏,整堂课下来学生积极性很高,但有个别环节学生由于沉浸在游戏的快乐体验中,有些管不住自己,课堂稍显混乱,虽然我使出了浑身解数,但还是未见成效,游戏与知识之间如何更紧密的结合,才能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将是自己下一个思考的问题。ɡ k h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根据这一明确要求和一年级小朋友活泼好动,易于接受直观、生动事物的特点,本课教学设计旨在精心营造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将抽象、单一的汉语拼音同有趣的游戏、儿歌、故事、比赛等结合起来,把学生带入一个“有声有色”的拼音乐园中去学习。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提高拼音教学的效率。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拼音卡片、动物卡通图片、录音机、情境设计图。(教师)2.声母ɡ、k、h的字母卡片;“画”“打”汉字字卡。(学生)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多媒体课件)导入:春天来了,郊外的景色非常美。爸爸妈妈带着小华去郊外游玩。看,这儿的景色多美呀!说一说,你从图片上看到了什么? 预设:

生:蓝蓝的天空下,一只白鸽嘴含橄榄枝快乐地飞翔。清清的河水中,几只小蝌蚪在水草丛中做游戏。小朋友玩累了,坐在公园的椅子上喝水。

2.导学:这么美的地方,你们想去吗?这么美丽的地方不光是你们想去,就连声母宝宝也跑去玩了。它们还悄悄地和你们玩起了捉迷藏。仔细找一找,图中有哪些声母宝宝?(生:ɡ、k、h)3.揭示课题:ɡ、k、h。学生朗读,教师纠正。

设计意图:将文中的插图变静为动,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卡通人物的形象引出ɡ、k、h,为课堂营造了一种和谐、宽松、愉快的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师生平等对话的氛围。

二、动画演示,学习声母 1.学习ɡ。

(1)多媒体课件出示鸽子的图片,教师指导学生观察:瞧!飞来一只小白鸽,谁来跟鸽子打个招呼?(生:鸽子,你好吗?鸽子,你好„„)(2)教师指名示范读词语:鸽子。学生读:鸽子。

(3)教学ɡ的发音:老师发现了,如果把鸽子的“鸽”读得轻一点、短一点,就是ɡ。教师示范读,学生跟读。(4)教师指名读声母ɡ,学生开火车读声母ɡ,小组读声母ɡ。

导学:我们会读声母ɡ了,再看看它的样子,你有什么发现?你是怎样记住ɡ的?如果能把你的发现编成顺口溜就更好了。预设:

生1:9字带钩ɡɡɡ。生2:像个花环ɡɡɡ。生3:鸽子鸽子ɡɡɡ。生4:倒写6字ɡɡɡ。2.学习k。

导学:我们班的小朋友真了不起,一下子就交了个新朋友,朋友多了快乐多,我们再来交个新朋友。(1)多媒体课件出示蝌蚪,问:它的名字叫什么? 生:蝌蚪。

(2)教师指名示范读词语:蝌蚪。学生跟读:蝌蚪。

(3)教学k的发音:如果把蝌蚪的“蝌”的音发得轻一点、短一点,就是——k。

(4)教师指导学生发好k的音。(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纸条,放在嘴前,发ɡ、k的音。)感受气流的强弱。读ɡ时气流弱一些,读k时要送气,气流强一些。

(5)学生开火车读声母k,同桌互读声母k。

(6)学生练习ɡ、k对比读。两组比赛。奖励小红花。3.学习h。

导学:让我们再来认识最后一位新朋友h,谁来当小老师,告诉我们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生:一个小朋友坐在椅子上喝水。)(1)教师指名读声母h,学生跟读声母h,学生开火车读声母h。(2)启发学生思考:生活中带有he这个音节的词语有哪些? 生:荷花、小河、黄河等。

(3)启发学生思考:声母h要怎么读呢。(4)教师指导学生集体读,小组比赛读。

4.课间操:大家学得真好,请休息一会儿。我们来做做手指操,放松一下手指。5.写一写。

(1)过渡:小朋友们这么快就与三个新的声母宝宝交上朋友了。现在咱们一起到声母宝宝的家里去看看吧。(2)引导学生观察:请你们观察它们住在哪个格里?

(3)教师指导学生书写:有没有小朋友上台来给大家写一写呢?(4)教师讲解正确的写法。

ɡ的写法:ɡ在中下格,先写左半圆,再写竖左弯,注意弯钩不要挨上第四线,ɡ两笔写成。

k的写法:k在上中两格,先写一竖,再写左斜右斜,注意一竖不要顶格,还有左斜右斜要一笔写成,k共两笔。h的写法:先写一竖,再写左弯竖,在上中两格,注意上格不要顶格,h也是两笔写成。(5)学生拿出拼音本书写ɡ、k、h。

(6)教师巡视,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写法,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设计意图:多媒体动画的辅助教学,意在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索ɡ、k、h的读音、字形及其写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游戏巩固,熟记ɡ、k、h 1.过渡:声母和韵母合到一起就形成了音节。音节的作用可大了!我们可以利用音节认字,还可以借助汉语拼音读书读报呢!我们现在就来拼一拼吧!(多媒体课件出示:ɡ和ɑ、ɡ和e、ɡ和u的拼读,还有它们的四声,练习拼读。)2.教师指导游戏:请出同学扮演声母和单韵母,玩碰碰车游戏。请同学们读出碰到一起的音节。3.出示教材中的两拼音节,同学们读音节。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以游戏的方式展开活动,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拼读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拼读能力,使学生爱学拼音,乐学拼音。

四、游戏体验,巩固练习

1.教师讲解叫醒拼音宝宝游戏的方法:调皮的音节宝宝都玩累了,跑到纸牌下面休息去了。你们还想不想和它们玩。请把它们叫醒吧!拼音宝宝说不定还会给你奖励小红星呢?翻开纸牌,如果看到红星,全班孩子便欢呼以示祝贺;如果看到翻开的拼音卡片没中奖时,全班孩子便齐念:“下回努力!”以示鼓励。2.全体同学快乐游戏。

设计意图:在游戏中学习是低年级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通过游戏,巩固了本课所学的知识,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激发兴趣

1.做“找朋友”的游戏:让学生把声母ɡ、k、h与单韵母ɑ、o、e、u的卡片找出来,教师读音节,学生迅速把相应的声母和韵母找到,同桌之间互相检查。

2.多媒体课件出示音节:ɡü、ɡǔ、hã、kâ、kù、hú,学生认读。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这些音节都是由一个声母和一个韵母两个字母组成的,被称为“两拼音节”。

3.过渡: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了ɡ、k、h三个声母,以及它们和单韵母的拼读,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关于ɡ、k、h的“三拼音节”。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单韵母与本课教学相关的声母的读法,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二、对比音节,学习三拼音节

1.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个西瓜图片,请学生说出名称。

2.出示ɡuü这个音节卡片,引导学生发现这个音节与以前学过的音节的不同之处。(由三个字母组成。)3.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讲解ɡuü。ɡuü是三拼音节,ɡ叫声母,u叫介母(介于声母与韵母之间,像一座桥梁一样连着声母和韵母),ɑ叫韵母,读的时候要先读ɡ,再读u,紧连着读ɑ,要由慢到快,连成一个音节。4.教师范读:(多读几遍,让学生逐步地模仿着读,悟出读法)学生学读。

5.多媒体课件演示:小女孩猛推三个字母,一下拼出“瓜”的音节。教儿歌: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连读很顺当。6.教师板书:ɡuà、ɡuō,引导学生说出音节中哪个是声母,哪个是介母,哪个是韵母。学生练习拼读音节。教师指名拼读,开火车读,齐读。7.多媒体课件出示三拼音节: kuü huü kuî huǒ

小组做三拼练习,进一步掌握发音要领。

设计意图:借助图片,多媒体课件引出三拼音节,再通过讨论使学生了解三拼音节的各部分名称,明确三拼音节的读法。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多种方法,练习三拼音节

1.过渡:你们读得真准确,现在老师带你们去参加这些三拼音节朋友的聚会,聚会时,三拼音节朋友都戴上了声调符号的帽子,你还能叫出这些朋友的名字吗? 2.抽读卡片

(1)ɡuà kuü huü ɡuō kuî huǒ

指名认读,能直呼的就直呼,不能直呼的可以拼读。(每个音节请两三个同学读。)如果学生不能读准确,要分析是声母读不准,还是韵母读不准,还是不会拼读,给予具体的指导。(2)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过这个音节?

3.多媒体课件出示对比音节练习,学生读音节,比较每组音节的不同点。ɡü——ɡuü kü——kuü hü——huü ɡū——ɡuō hú——huï kù——kuî 4.拼读生活中的音节。

(1)过渡:快来看,厨房中的这些音节朋友,它们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你能帮它们找到自己的家吗?(2)要求:看图,先拼读音节,再说这个音节的家在哪儿?(3)(课件出示音节和图)①音节有:ɡuü ɡuō huü huǒ ɡuǒ

②生活情景图中包括:瓜、锅、花、火、果

(4)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时教学生如何表述,例如:ɡuü的家是瓜。)(5)利用课件来订正。指名拼读,说清楚音节的家在哪儿。

5.巧用音节,课中休息:音节朋友找到了自己的家,它们高兴得唱啊,叫啊,笑啊。快来听听它们的声音。(1)多媒体课件出示音节:①ɡü ɡü ②hü hü ③ɡū ɡū ④huü huü ⑤ɡuü ɡuü ⑥ɡuō ɡuō(2)学生拼读这些音节,再回答老师的问题: 小鸭子ɡü ɡü叫。

小青蛙ɡuü ɡuü叫。小白鸽ɡū ɡū叫。

蝈蝈ɡuō ɡuō叫。小伙伴hü hü笑。

小溪流huü huü流。(3)请带头饰的学生边听音乐边做动作表演。

设计意图:利用图片、多媒体课件,抽读,对比认读三拼音节,既可以巩固本课所学的三拼音节,又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积累。

四、图片识字,练习说话

1.音节朋友不仅能和我们做游戏,还能帮我们识字。

(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插图)学生思考:谁正在做什么?(小熊猫在画画,小老虎在打鼓。)2.教师出示带有音节的“画画”“打鼓”词卡,指名认读。3.教师将音节去掉,学生同桌互读、小组开火车读生词。

4.教师出示“画”“打”字卡,4人一组,组长手拿字卡,其他3个成员抽读生字,比一比谁把字音读得最准确。5.全班开火车读生字。

6.引导学生用“画画”“打鼓”说一句话。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内容,看图画,学生字,将枯燥无味的识字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中体验生活”。

五、朗读儿歌,巩固音节

1.过渡:其实这些音节朋友还能帮助我们读儿歌,快来看。(课件出示儿歌《说话》)2.学生自由朗读儿歌,遇到不认识的音节可以请教同桌或老师。3.教师指两名学生读儿歌,其他同学认真听。4.集体纠正错误读音。

5.同桌对读儿歌,争取读准每个字音。6.教师让4对同桌展示自学情况。7.课件出示练习题:儿歌中一共介绍了()种声音,分别是()、()、()、()、()、()的声音。

设计意图:利用儿歌巩固本课所学音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懂得学拼音的好处。教学反思

本课的拼音教学在设计上运用了多种教学原则,以学生为本,创设学习“生气”,增强基础“底气”,培养语文“灵气”。

1.情境中漫游,兴趣中体验,心灵中融合。本课教学,教师创设有趣的情境并将这个情境贯穿到整个课堂教学,借助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兴趣。

2.快乐中学习,活动中表演,欢笑中教育。本课中,教师的教与学大多采用游戏的方式展开,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学习的快乐与轻松,在欢笑中传递各自独特的体验。

3.合作中探究,规律中求知,想象中创造。教学中学生多次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自己拼读,找到对应卡片,并说出相关词语或句子,然后交流反馈。这样做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j q x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陶行知曾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使于亲。”教师只有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一个具体、生动、形象的情境,并通过恰当的方式把学生完全带入这个情境之中,才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的启发下有效地进行学习。因此为了构建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本课教学设计在各个环节贯穿情景教学法。教学时,创设一个畅游拼音王国的教学情境,创编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通过优美的音乐,丰富多彩的图片及朗朗上口的儿歌,努力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以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j、q、x的音和形,会拼读j、q、x做声母的音节。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关于声母j、q、x的图片和拼音卡片、生字卡片,自制教具空心b。(教师)2.汉语拼音四线格本。(学生)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激趣,复习引入

1.创设情境: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再一次走进拼音王国,在前面的几次旅行中,我们已经认识了好多拼音王国中的小伙伴,你们还记得它们吗?那一会儿遇到了它们可一定要打声招呼啊!好了,现在我们就出发吧!(课件出示:拼音王国,青青的草地上,卡通形象的拼音字母正在玩耍。)2.复习巩固:瞧,我们的老朋友来迎接我们了,快点喊出它们的名字吧!(课件出示前几课学过的声母:b、p、m、f、d、t、n、l、ɡ、k、h。)3.引入新课:刚刚和老朋友打过招呼了,现在我们是不是应该认识几个新朋友了?不过,这几个新朋友可不会轻易和大家见面,我们要先找到它们,它们才会出来和我们做朋友,你们有信心找到它们吗?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孩子主动地去学习,就一定要激起孩子的学习欲望,而情境的创设、精美课件的配合、富有挑战性的任务无疑是最好的途径。孩子们在生动的情境中复习旧知,在教师富有挑战性的语言中走进新课程,学习起来一定会事半功倍的。

二、欣赏图片,整体感知

1.过渡:原来,拼音王国里马上要开联欢会了,我们去看看会场布置好了没有?(课件出示:联欢会的场景,并将书中关于j、q、x的情境图分散出现在课件中。)2.引导学生看图:喜欢这样的场面吗?能不能把你看到的和大家说一说?

3.引导学生认识新声母——j、q、x。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贴出相应的图片和拼音卡片。4.板书课题,指导读课题。

设计意图: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拼音知识都不是零起点,在学前班、幼儿园时就已经有一定的接触了,所以,在教学之前一定会有一些学生已经认识这三个声母了,这一环节的设计一方面是让学生在情境中整体感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同时也关注了学生的起点,对学生的基础有了一定的了解。

三、结合图画,识记声母 1.认读声母j。

(1)引导学生对比图片与字母,说一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声母j。生(预设):这个图上是一只母鸡在追蝴蝶,形状很像这个声母。

(2)介绍声母j的发音方法:声母j和母鸡的“鸡”读音很像,把“母鸡”的“鸡”读得轻一些,短一些,就是j的读音。

生跟读,念口诀:声母读得轻又短,jjj。(3)开火车读,教师纠正发音。

(4)引导学生根据前面学习声母的经验给声母j编一首儿歌。生编儿歌:母鸡蝴蝶,jjj。2.认读声母q。

(1)过渡: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记住了声母j,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看这幅图片,(出示小女孩手拿气球的图片)请大家观察图片,小女孩手里拿的是什么?(气球。)数数一共有多少个气球。生:7个。

(2)出示声母q的字母卡片,结合图片介绍声母q的发音方法:把“七个”的“七”读得轻短些,就是q的读音。生跟读,念口诀:声母读得轻又短,qqq。(3)引导学生想办法记住声母q。生1:左上半圆qqq。生2:q很像数字“9”。(4)编儿歌:七个气球qqq。(5)男女生拍手读。3.认读声母x。

(1)过渡:认读了两个新朋友,老师现在有点口干舌燥了,你们是不是也一样?瞧,这个小朋友已经给我们准备了水果。他准备的是什么水果呢?(师适机出示切开西瓜的图片。)生(预设):西瓜!

(2)引导学生观察西瓜被切成几块,刀切的印记像什么。生(预设):西瓜被切了四块,像个大叉。

(3)(出示声母卡片x)结合图片引导学生想办法记住声母x。(4)编儿歌:刀切西瓜x x x。小组赛读。4.学习j、q、x的写法。

(1)过渡:我们认识了这三个声母朋友,还要知道它们怎么写。请大家打开书翻到31页,观察它们在四线格中的占格及写法。

(2)请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师在黑板上范写。强调占格和笔顺。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写字姿势)5.游戏巩固。

(1)变魔术,区分形近字母。

过渡:同学们写得非常认真!为了奖励你们,老师给你们变个魔术吧!①拿出声母卡片i,请学生认读。折起钩钩,变成j,再次请学生认读。

②拿出剪好的空心卡片b,学生认读。翻个面,变成d,再让学生认读。倒过来,变成p,请学生认读。翻个面,变成q,请学生认读。

(2)引导学生完成学生活动卡(一)。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汉语拼音教学要尽可能地有趣味性,为了避免学习汉语拼音时的枯燥无趣,教师要将汉语拼音的图、形、音联系起来,既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更能让学生记忆深刻。而创编儿歌与游戏的引入更能极大地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同时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四、故事激趣,拼读音节

1.过渡:同学们刚刚认识了三个新朋友,我们的拼音宝宝们也想和它们交朋友,快看,第一个要和j、q、x交朋友的是谁?

2.(出示i的拼音卡片)小i和j、q、x交朋友后就组成了一个个新的音节,你们会拼读吗? 3.学生练习拼读j、q、x与带调i组成的音节。

4.讲故事:看见小i和j、q、x玩得这么开心,小û也来了,它也要和j、q、x交朋友,小û特别有礼貌,见到j、q、x后,它马上把帽子摘了下来,然后彬彬有礼地说:“我可以和你们交朋友吗?”于是小û就和j、q、x手拉着手,一起做起了游戏,而且嘴里边还唱着:“小û小û有礼貌,见到j、q、x就摘帽,小û见到j、q、x,去掉两点还念û。” 5.课件出示儿歌,师生共同拍手唱儿歌,巩固新知。6.引导学生练习拼读j、q、x与û组成的音节。

设计意图:j、q、x与û相拼,û上两点省写的规则是本节课的难点,死记硬背很难掌握,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师用生动的故事,朗朗上口的儿歌帮助学生记忆,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内学习知识,而且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

五、儿歌激趣,总结提升

1.总结: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非常棒,我们不但认识了三个拼音朋友,还了解了小û遇到j、q、x要摘帽子,最后老师还想送给大家一首儿歌,你们想不想听? 2.出示儿歌:

jqx,jqx,三个朋友在一起,母鸡蝴蝶jjj,七个气球qqq,刀切西瓜xxx,大家吃得甜蜜蜜。

设计意图:通过儿歌,对本节课的内容加以总结梳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强化本节课的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1.师生谈话:上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畅游了拼音王国,还认识了三位新朋友,你们还记得它们吗?现在我们就一起边唱儿歌边喊出它们,好吗?

教师读儿歌的前半句,学生接读。母鸡蝴蝶——jjj,七个气球——qqq,刀切西瓜——xxx。(教师在黑板上贴出三个声母的卡片。)2.复习j、q、x与i相拼的两拼音节,(课件出示音节:jÿ jí jǐ jì)指名拼读。3.(课件出示:jû)再来拼一拼这个音节。引导学生发现音节中的错误。

4.教师导问:为什么有错误呢?引导学生说出儿歌:小û小û有礼貌,见到j、q、x就摘帽,小û见到j、q、x,去掉两点还念û,所以û上不能有点。

5.(课件出示正确的音节:jū jú jǔ jù)指名拼读。

设计意图:在生动的情境中复习巩固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故事激趣,学习三拼音节

1.讲故事突破难点:小i、小û都和j、q、x交上了朋友,这可急坏了小ɑ,它也想来交朋友,可是j、q、x却有一个怪脾气,小ɑ要想和j、q、x交朋友就一定要请到小i来帮忙,没办法,小ɑ只好去请小i了,一边走它还一边在嘴里念叨着:“j、q、x脾气怪,不和小a单独见,小ɑ要见j、q、x,必须小i来联系。” 2.(课件出示儿歌)师生共同读儿歌。

3.引导学生拼读三拼音节。(课件出示三拼音节:jiü qiü xiá)学生练习拼读。教师强调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设计意图: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三拼音节的学习一直是个难点,在写音节的时候,孩子很容易将中间的i丢掉,而借故事和儿歌帮助学生来理解和记忆就很容易突破这一难点,学生学习起来自然轻松自如。

三、图文结合,学词学字

1.过渡:交了这么多朋友,j、q、x非常高兴,现在它们想带领大家去认识两个新朋友,你们看,它们来了。(课件出示书中两幅图片)来打个招呼吧!

2.教师引导学生看图说话:图上画的是谁?他们在干什么? 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看图说话,说完整话。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音节: dü jÿ mù

xià qí 搭 积 木

下 棋(1)学生自由拼读。(2)开火车拼读。(3)学生齐声拼读。

(4)去掉拼音出示“棋”,齐声读。(5)引导学生用“棋”说句话。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汉语拼音的教学应与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注意汉语拼音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拼音的教学不能单一地进行,要与识字、说话相结合,这样不但能使拼音的教学更加有趣,同时使学生明确学习汉语拼音的重要性,知道拼音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四、自主学习,练读儿歌

1.过渡:大家看,老师还想给大家介绍一群特别可爱的小家伙,它们是谁?(课件出示一群小鸡的图片。)2.引导学生读儿歌。

(1)教师范读儿歌,学生认真听儿歌中每个字的读音。(2)学生自主读儿歌,要求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添字。

(3)同桌互相读儿歌,互相纠正读音,圈画儿歌中(本课要求学会)的音节。(4)学习会认字“鸡”,带领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5)引导学生用“鸡”说句话。

(6)指名读儿歌,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7)借助课件齐读儿歌,注意读准本课所学音节词的读音。

设计意图:在汉语拼音教学中要做到拼音不离汉字,汉字不离词语,词语不离文章,学生边学拼音,边认汉字,边读小韵文,学习内容多样化,更容易引起儿童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及早品尝到学习拼音的成就感,而且拼音帮助识字,在识字的过程中又巩固了拼读的能力。多层次地读儿歌,感知儿歌内容,让学生在语言情境中,找到所学的声母,有效地将学习拼音和学习语言进行融合,做到了阅读与拼音同步发展。

五、总结收获,拓展积累

1.总结收获:通过两课时的学习,我们又一次畅游了拼音王国,不但认识了三个新的声母朋友,而且认识了两个汉字宝宝,还学会了好多儿歌,老师觉得大家真的很了不起。相信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一定还会认识更多的拼音朋友。2.拓展作业:课后请大家留心一下,找一找,在哪儿还能听到或看到我们今天学习的声母或音节。只要大家留心,就一定会找到藏在我们生活中的拼音朋友。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使学生对本课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知,拓展作业的布置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汉语拼音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拼音的兴趣。教学反思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结合汉语拼音教学的规律,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力求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教学的设计体现了科学性和趣味性。

1.整个两课时的教学我都在努力地创设情境,以畅游拼音王国的情境贯穿始终。学生在与拼音宝宝做游戏的情境中轻松自如地学习拼音,拼读音节,认读生字。

2.充分利用情境图,把学习内容有效地整合起来,既有利于学习拼音,帮助记忆字母的音和形,又增强了学习兴趣。3.通过讲故事的方式突破难点,孩子在生动的故事情节中理解并掌握了û上两点省写的规则和j、q、x的三拼音节。z c s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需要,汉语拼音教学要尽可能有趣味,教学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以唤起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所以本课教学设计意在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的课堂,通过情境感染、游戏活动、创编儿歌、多种形式朗读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轻松愉快地学习拼音。将学拼音与识字、读文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最终使学生达到学会声母z、c、s,会读整体认读音节zi、ci、si,以及读儿歌、学生字的目的。课前准备

1.关于本课的多媒体课件、以前学过的声母和韵母的卡片、zcs的拼音卡片、整体认读音节zi、ci、si的卡片。(教师)2.萝卜形状的带调整体认读音节卡片。(教师)3.生字和词语卡片。(学生)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逐个出示字母卡片,引导学生复习学过的声母和韵母。(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字母卡片。)2.创设情境,引出新课:今天,是拼音宝宝小i的生日,我们一起为小i唱《生日歌》好吗?(课件出示:卡通的韵母i,面前放着一个点燃蜡烛的蛋糕。)小i有一个愿望,它希望大家帮它邀请三位新的拼音朋友来参加它的生日会,大家愿意帮忙吗?

3.出示z、c、s的拼音卡片,揭示教学内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邀请的三位拼音宝宝,在邀请它们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它们。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喜欢的过生日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为小i找三位新朋友,并邀请新朋友来参加生日会的过程中快乐轻松地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带着任务去学习。

二、图文结合,学习声母及整体认读音节(一)学习声母z和整体认读音节zi。

1.过渡:现在,我们就出发,去结识我们的新朋友吧!2.学习声母z。

(1)课件出示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这是什么地方?谁在做什么?

(2)教师出示z的卡片,引导学生发现z就是今天要邀请的第一个声母宝宝。引导学生借助“写字”的“字”试着认读声母z。学生试读。

(3)教师讲解发音要领:把“写字”的“字”读得轻一些,短一些就是声母z的读音。(4)教师范读z,学生观察教师发音的口形。

(5)学生练读z,体会发音要领。开火车读声母z。

(6)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联系插图,想办法记住声母z的样子。(7)引导学生读儿歌:我会写字z z z,像个2字z z z。3.学习整体认读音节zi。

(1)过渡:同学们真了不起,认识了声母z,也就可以邀请它去参加小i的生日会了,小i特别高兴,马上走过来和声母z跳起了舞,瞧,它们组成了一个音节,这个音节不能拼读,只能整体认读。(出示整体认读音节zi。)这样的音节叫整体认读音节。

(2)教师示范对比朗读声母z和整体认读音节zi,学生认真倾听,找出差别。(声母z读得轻而短,整体认读音节zi读得长而响亮。)(3)学生练习认读整体认读音节zi,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4)引导学生认读带调的整体认读音节zÿ、zí、zǐ、zì。小组内练读,指名领读。4.指导书写声母z。

(1)过渡:跳了这么久的舞,声母z都累了,它要回家休息了,你知道它的家在哪儿吗? 生(预设):四线格。

(2)引导学生观察z在四线格中的位置,教师范写,学生书空。(3)学生在书上描红。(4)在四线格中书写。

(二)知识迁移,学习声母c及整体认读音节ci。

1.过渡:我们已经顺利地邀请到了第一个拼音宝宝,现在我们要去找另外两个拼音宝宝了。它们也藏在这幅图中,你们能找到它们吗? 2.学习c的发音。

(1)教师仔细看图,出示c的卡片,你能在图中找到这个字母吗?

(2)教师讲解发音要领:把“刺猬”的“刺”的一声读得轻一些,短一些就是声母c的读音。(3)教师范读c,学生观察教师口形。

(4)学生自由练读c,体会发音要领。当小老师领读声母c。3.记住声母c的形。

(1)引导学生想办法记住声母c的样子。

(2)引导学生编儿歌:小小刺猬c c c,半个圆圈c c c。4.学习整体认读音节ci。

(1)过渡:顺利地邀请到声母c,小i又来和声母c跳舞了,它们组成整体认读音节ci。(2)引导学生读整体认读音节ci。

(3)引导学生认读带调的整体认读音节cÿ、cí、cǐ、cì。小组内练读,指名领读。5.指导书写声母c。

(三)运用规律,小组合作学习声母s及整体认读音节si。1.出示声母s的卡片。

过渡:最后一个声母宝宝,你找到了吗?

2.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运用学习前边两个声母的方法和步骤自学声母s的发音。自学提示:

(1)找出图中与声母s形状相似的部分。说一说,图中蚕宝宝在干什么?(2)借助“吐丝”的“丝”的音试着读声母s。3.学生汇报,指名认读声母s。教师纠正发音。

4.引导学生在小组内想办法记住声母s的形,然后派代表交流。5.引导学生小组内学习整体认读音节si。

(1)学生在小组内认读整体认读音节si,教师巡视,纠正发音。(2)引导学生小组内认读带调的整体认读音节sÿ、sí、sǐ、sì。(3)指名领读。

6.指导书写声母s。

设计意图:将汉语拼音的教学与说话、看图、情境创设、朗读儿歌紧密结合起来,化抽象为形象,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到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

三、快乐游戏,巩固认读声母和游戏拼读

1.过渡:生日宴会继续进行,现在拼音宝宝们邀请我们和它们一起做游戏。2.游戏:比谁反应快。

找6名同学每人手里拿一张拼音卡片,卡片上写着整体认读音节zi、ci、si或声母z、c、s。老师随机读声母或整体认读音节,拿着相应卡片的同学听到后马上跳一跳。3.游戏:拔萝卜。

黑板上贴有萝卜形状的卡片,每个卡片上写有带调的整体认读音节zi、ci、si,学生举手到黑板前摘下卡片领读并组词,读正确的同学可以得到萝卜作为礼物。

设计意图:在游戏中区分声母和整体认读音节,巩固带调的整体认读音节,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建立起拼音教学与语言文字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1.师生谈话:上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去参加了小i的生日会,这节课我们继续去给小i过生日。2.游戏:吃蛋糕。(课件出示:切成块的蛋糕,每一块上都写着一个声母或整体认读音节。)3.导学:瞧,拼音宝宝们要吃蛋糕了,不过只有先读出蛋糕上的音节或声母才能吃到蛋糕,我们来帮帮它们吧。设计意图:继续创设给小i过生日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中复习巩固上节课的内容,为本课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情境激趣,拼读音节(一)学习两拼音节。

1.过渡:来参加小i生日会的拼音宝宝可真不少,瞧,它们也来了。(课件出示韵母:ɑ、e、u)它们也想认识z、c、s这三位新朋友,很快它们就和z、c、s交上了朋友。2.课件出示z、c、s与ɑ、e、u相拼的两拼音节。3.学生自由练习拼读。

4.学生当小老师领读音节。

5.加上声调读一读:课件出示带声调的音节,学生开火车拼读。(二)学习三拼音节。

1.过渡:z、c、s成了生日会上最受欢迎的拼音宝宝,大家都来和它们交朋友,它们不但组成了两拼音节,还组成了三拼音节,现在我们就来拼一拼,读一读。2.课件出示z、c、s的三拼音节。zuï cuō suǒ

3.引导学生回忆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连读很顺当。4.学生在小组内练习拼读三拼音节。5.开火车拼读。

设计意图:在情境中拼读音节,激发了学生的拼读热情,多种形式的拼读进一步巩固了音节的拼读。

三、联系生活,认字学词说句子

1.过渡:同学们看,来参加今天生日会的还有一些字宝宝。(课件出示学过的生字:爸、妈、马、土、不、画、打、棋、鸡。)小朋友们,你们还认识它们吗?同学们真棒,认识了这么多字。(出示“字”的卡片。)指名认读生字“字”和整体认读音节zì。

2.课件出示“学”。教师引学:老师这儿还有一个字,你认识吗?

3.指名给“学”扩词。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都是词语,出示“词语”的卡片,指名认读。

4.引导学生用“学生”说话。告诉学生,这些都是“句子”。出示“句子”的卡片,指名认读。

5.课件出示书中的字词句,教师介绍:同学们现在认识了很多汉字,两个或几个字连在一起组成了“词语”,好多词语连在一起又构成了“句子”。

6.出示带拼音的词语卡片,学生自由拼读。7.指名拼读词语。

8.继续学习会认字“字、词、语、句、子”。

设计意图:汉语拼音的学习与学词、认字本身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而语文的学习又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在教学中教师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学词认字,拼读音节,不但能提高学生的拼读能力,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使学习汉语拼音与学词认字互相促进,同步发展,同时,也能使学生更加明确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是密不可分的。

四、朗读儿歌,拼读音节

1.过渡:大家都在为小i过生日,我们也为小i的生日会献上一首儿歌怎么样? 2.教师范读儿歌,学生听准字音。

3.引导学生看书,自由读儿歌,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拼一拼或问老师和同桌。说一说在儿歌中读懂了什么。4.学生圈画红色的音节,自由练习拼一拼,读一读。

5.找一找,儿歌中还有哪些音节是我们学过的,在书上做好记号,并和同桌互相拼一拼,读一读。6.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朗读儿歌,并尝试加上动作。7.全班同学带动作朗读儿歌。

设计意图:在故事情境中将朗读儿歌、拼读音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边学拼音,边读小韵文,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做到了阅读与拼音同步发展。

五、重点提示,总结收获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收获:现在小i的生日会就要结束了,你们玩得开心吗?能把你的收获和大家说一说吗? 2.学生谈收获。

3.教师带领学生再次认读声母z、c、s和整体认读音节zi、ci、si,引导学生发现读这几个音时,舌头都是平伸的,所以这三个拼音宝宝都叫做平舌音。4.朗读儿歌,结束本课。

汉语拼音用处大,读书识字全靠它,帮助学好普通话,我们从小学好它。

设计意图:归纳梳理本课的学习内容,揭示三个声母的共同特点,用儿歌的形式突出学习汉语拼音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反思

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入学不久,他们的注意力持续时间短。而抽象的汉语拼音对于善于直观形象思维的一年级新生来说更是单调。从汉语拼音本身的特点和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考虑,本课设计体现课改新理念,为孩子们呈现一个生动、活泼、自主、创新的课堂。

1.创设故事情境,学习汉语拼音。

整个两课时的教学内容,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为小i过生日的故事情境,学生在这个情境中轻松、快乐地认读声母,拼读音节,识记生字,学习儿歌,学生的兴趣浓厚,情绪饱满,学习热情高涨。2.巧用游戏活动,巩固汉语拼音。

在教学中,我将一次次复习巩固巧妙地融入到游戏活动中,如“比谁反应快”“拔萝卜”“吃蛋糕”。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玩得开心,学得开心,兴趣盎然,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情感都得到升华。3.创编儿歌,记忆汉语拼音。

学生在我的引导与鼓励下联系声母的音形和图画,创编了记忆声母的歌诀,既轻松地帮助孩子们学习了声母z、c、s,同时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zh ch sh r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针对教材的特点,依据新课程的理念,我力求改变传统的拼音教学方式,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使枯燥单调的拼音课变得生动有趣。这节课的设计意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拼音的意识和习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指导学生书写时,先让学生观察这几个拼音字母在四线格中的位置,然后试着写一写,直到自己满意为止,这样做,充分尊重了学生,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前准备

1.关于本课的多媒体课件。(教师)2.zh、ch、sh、r和zhi、chi、shi、ri的音节卡片。(教师)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新知,导入新课

1.抽读卡片:声母z、c、s,整体认读音节zi、ci、si。

师:小朋友,昨天,我们认识了几个新朋友,还记得吗?来,谁跟它们打个招呼? 2.指名读,齐读。

3.z、c、s它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平舌音。)zi、ci、si我们又叫它们(整体认读音节)。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从复习旧知入手,利用游戏使学生打开思维,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有条理、有目的地复习,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课,自主互动

1.学习zh、ch、sh、r的音和形。

(1)(出示情境图)教师导言:同学们,你们能在情境图里找到相应的声母朋友吗?请把声母卡片贴在对应的图下。(老师在黑板上打乱顺序摆出zh、ch、sh、r四张拼音卡片和课本中的情境图。)(2)请学生上台摆卡片。

(3)学生说说这样摆放的理由。预设:

学生甲:我看到这幅图上有小猴子在织毛衣,所以我把卡片zh放在它的下面。

学生乙:因为图上的小板凳和椅子合起来有点像zh,所以我把zh这张卡片贴在它的下面,我还看见了长颈鹿在值日,她正在认真地擦黑板,黑板上写着“日出”两个字。

学生丙:我还看到小刺猬在椅子后面,合起来就像ch,所以我把ch放在它的下面。„„

(4)老师领读声母zh、ch、sh、r,引导学生比较zh、ch、sh和z、c、s发音时舌头位置的不同,知道zh、ch、sh是翘舌音,z、c、s是平舌音。(zh是翘舌音,发音的时候舌头要翘起来。教师用手演示舌头翘起来的动作。提示z和zh发音的区别。)(5)老师出示带有zh、ch、sh、r、z、c、s的卡片,学生开火车读,男女生比赛读。(6)师生共同做游戏:听音举卡片。

(7)学生自编儿歌。比如,“小猴织毛衣,zh zh zh;刺猬吃苹果,ch ch ch;一只石狮子,sh sh sh;小苗小苗,r r r。”

2.学习zhi、chi、shi、ri四个整体认读音节。(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zhi、chi、shi、ri。

导言:声母z、c、s有自己的双胞胎姐姐,它们分别是zi、ci、si,zh、ch、sh、r也有自己的双胞胎姐姐,同学们,你们知道它们是谁吗?谁能在黑板上的紫色方框里写出来。(老师在声母zh、ch、sh、r的卡片旁边画上方框。)(2)请四个学生上台写。

(3)教师指导学生练习四声。(强调声母要读得轻短,整体认读音节要读得稍响且长。)

①出示zhi、chi、shi、ri及它们的四声,请学生当小老师带读。②学生自由练习,同桌检查,认不准的可以请教老师。③教师指名读。④学生选音组词。3.练习巩固。

(1)游戏:魔力耳。

①首先由老师任意抽读zh、ch、sh、r、zhi、chi、shi、ri、z、c、s、zi、ci、si中的一个声母或整体认读音节,然后由学生准确地找出相应的拼音卡片。比如,老师:“请你仔细听,争当魔力耳!”然后抽读声母、音节,由学生找出相应卡片。

②学生每找对1个卡片,就在自己的“星星本”上记1颗“☆”。最后,请紧邻的前后四人小组比一比,看看谁得的“☆”多。

(2)游戏巩固,区分平舌音和翘舌音。(手形游戏)小朋友伸出手,老师读平舌音和翘舌音,如果听到的是平舌音,就把手举得平平的;如果听到的是翘舌音,那么就把手翘起来。(师读声母,生做游戏)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眼、动口、动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自主学习中,初步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体现了开放的教学思路,发挥了学生自主、合作的精神;让学生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图与字母是有联系的)来猜字母的读音,教会学生利用以往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在合作交流的同时,也给学生提出了探究的命题,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发音,体会发音过程,探究发音方法,在熟悉的事物中去找新的未知点,从而,产生学习拼音的兴趣。

三、拼读音节

1.学习zh、ch、sh、r和韵母相拼的音节——“大显身手”。(1)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拼读音节。(教师范读、学生个人读)zhü zhâ zhù zhuü zhuō zhí

chá chþ chū chuü chuō chÿ shǎ shâ shù shuü shuō shÿ râ

ruî

(2)把全班同学分成两个组,分别是“智慧组”“可爱组”,每组分发4张图片。shǔ shù chǐ zi shí sì

rì lì 数

数 尺 子

十 四

日历 sì shí

rì qÿ

hý chá shí zì

四 十

日 期

识 字

①每组选两个小朋友上讲台拼读音节,看看哪组最先把4张图片上的音节拼读出来。

②再从各个小组里面选3个拼读速度最快的同学当“智多星”,上台接受另外两个组同学的挑战。(3)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创设有趣的游戏情境,可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巩固知识,而且学生通过共同参与游戏,可以逐步养成互助互爱,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良好品德,并感受到浓浓的伙伴情,从而使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获得了认知与情感的全面发展。

四、正确书写

引言:同学们,你们能把zh、ch、sh、r四个声母写得既正确又美观吗? 1.教师指导学生说说zh、ch、sh、r四个声母的组成。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四线格里的拼音朋友都占哪一格呢?教师范写,边写边提示。(课件出示拼音写法,老师范写,学生书空。)写zh时,两个字母要靠紧一些。

3.教师重点指导r的写法,看看r的形状像什么,是不是像小草发芽了?来,跟着老师一起读:小草发芽r r r。(书空r。)4.学生自己试着在四线格中进行书写,教师巡视,纠正书写姿势、执笔方法。(提示:同学们写字时,头要正,身要直,脚放平,笔握好。)5.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作业。(写得好的给予鼓励,写得不好的给予指正。)6.教师指导学生修改自己书写的字母,同桌互查书写是否正确规范。

设计意图:本环节指导学生在认读的基础上进行书写的练习,有张有弛,有静有动,使课堂气氛活跃。及时评价学生的作业成果,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开放互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最佳体现。

五、谈话结束

今天学到了哪些本领?大家一起来交流交流吧。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深入,也有利于教师发现不足,及时弥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温故知新”,教师指导学生读音节。1.zh—a z—e z—u sh—u—o 2.shü shâ shǔ chù zhuō shuî 3.sì shí rì qÿ hý chá shí zì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为进一步学习做准备。

二、学习生字、儿歌 1.识字学词。

(1)教师引导学生看图说话,在学生说话的过程中适时出示“擦桌子、折纸”两个词语。(2)指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这两个词语。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桌、纸”,学生开火车读生字。(4)教师指导学生记忆字形,介绍好的识记方法。

这些生字你认识吗?你是怎么认识的?不认识的,你有什么好办法能把它们记住?

①引导学生指出:“桌”是有光滑平板,由腿或其他支撑物固定起来的家具。可以用来吃饭、写字、工作。

②形象记忆“纸”:出示纸张,引导学生明白这就是“纸”,用植物纤维制成的薄片,作为写画、印刷书报、包装等用。

2.“书声琅琅”。

(1)出示《绕口令》,请学生自己试着拼读,看谁最认真。

(2)指导学生把读不准的音节画下来,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教师巡视指导。(3)强调“四”和“十”的读法,引导学生反复读。(4)多种形式读《绕口令》,学生感受韵律美。

设计意图:采用范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等多种方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充分地调动了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总结激励

今天我们与声母zh、ch、sh、r和整体认读音节zhi、chi、shi、ri交上了朋友。同学们拼得不错,写得也很认真,非常好!要继续努力呀!教学反思

这堂课学生基本上是在编儿歌,做游戏、学中玩、玩中学中度过的,教师有意识地注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重了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能力,扩大了学生的学习容量和知识面,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整堂课老师用富有儿童化的语言,有趣的故事来使每个环节自然地过渡,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拼音教学中,注意教给学生声韵成音的方法,使之能够自主学习拼读音节,并形成能力,提高其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效率。

语文园地二指导方案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趣味游戏等形式复习23个声母。(重点)2.读音节,区分形近、音近的声母;读音节,学习认识事物,巩固拼读方法。(重点)3.结合实际生活认识生字,激发识字兴趣。(难点)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继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课前准备

1.声母卡片;实物图片及相应的音节卡片。(教师)2.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教师)3.若干小棒、短线绳。(学生)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识字加油站

1.教师导言:同学们,谁知道今天是星期几?

2.多媒体课件出示班级课程表。仔细观察课程表,引导学生说说今天有什么课? 3.小组内说一说其他几天有什么课,如果遇到大家都不认识的字可以向老师请教。4.教师出示生字卡片:wãn shù xuã yÿn yuâ 文

学 音 乐(1)自己练习拼读。(2)指学生领读。(3)开火车读。

设计意图:创设与生活紧密相连的情境,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激发儿童识字的浓厚兴趣,从兴趣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用拼音

1.按照声母顺序连一连。

过渡:同学们,到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23个声母朋友,今天我把它们都请出来了。(1)多媒体课件按顺序出示23个声母。学生自由读,开火车读,同桌合作读。b p m f d t n l ɡ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2)教师引导男、女生分别竞赛读儿歌:

b、p、m、f真淘气,去找d、t、n、l做游戏;ɡ、k、h和j、q、x,吵着闹着也要去;z、c、s,听见了,背上椅子追上去;r在后面大声喊:“zh、ch、sh,慢点走,翘舌音还有我小r,我们叫上y和w,声母成员都到齐。”(3)教师指学生认读字母,个别纠正读音。

(4)学生动笔按照声母顺序连一连。指学生展示自己连出的图案。2.还能摆什么?快来试试看。

过渡:你们真了不起!记住了这么多声母。(教师竖起大拇指)看看老师的手像哪个声母?指名回答。(1)学生小组内用自己的身体或身边的物体,以及准备的线绳、小棒摆一摆。

(2)游戏“我摆你猜”。指学生到台前摆字母形,其他同学举手猜声母。遇到学生摆出一些易混淆字母时,教师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辨别。如,当台上学生摆出q时,教师马上引导:p怎样摆呢? 3.比一比,读一读。

过渡:这些声母中有几对好兄弟长得特别像,害得我们常常分不清。瞧,它们来了。

(1)出示字母卡片b和d。谁能轻松认出它们?把你的好方法告诉我们。指学生说出自己区分两个声母的办法。(2)多媒体课件出示拔河、打靶图片及对应的音节:bá hã

dǎ bǎ 自己练读。指名领读。

(3)运用相同的方法区分p和q、f和t,拼读相应的音节。4.读一读,做动作。

过渡:看得出,同学们这一单元学得真不错。下面我们就来放松一下,做个游戏。

(1)多媒体课件出示六个词语的音节:hý chá、dú shū、chÿ xÿ ɡuü、tuō dì、lǐ fà、cü zhuō zi。学生在小组内练习拼读词语。

(2)指两名学生做游戏,一人拼读音节,另一人做动作。(3)教师指屏幕中的音节,一组拼读,其他组做动作。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巩固认识23个声母。利用身体或物品摆声母,引导学生发现,声母其实在生活中、学习中到处都能体现。设计有趣的游戏帮助学生区分易错声母,练习拼读。

三、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这节课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设计意图:充分肯定学生的课堂表现,肯定孩子的探索发现精神,让他们有兴趣进行下一节课的学习。

第二课时

一、课前热身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背诵声母比赛。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引出新课。

二、用拼音

把同类的事物涂上相同的颜色。

过渡:同学们,有几位拼音宝宝出来玩儿,结果它们跑得太远,找不到回家的路了,你们能帮助它们找到自己的家吗? 1.多媒体课件出示两座小房子图片和八个词语音节:â yú bō luï luî tuo lǘ yü lí wū yü júzi mǎ yǐ 2.自己练习拼读。指学生拼读。

3.指名分类。教师演示课件将八个词语音节分别送到两座房子里。

设计意图:设计“送拼音宝宝回家”这样的游戏,能够激发学生练习拼读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三、字词句运用 1.读一读,连一连。

过渡:最近我们还认识了许多生字,看,它们跑来了。

(1)多媒体课件出示:他、打、马、画。指学生认读,并拼出每个字的音节。

(2)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这几个字的韵母都是ɑ。多媒体课件演示这几个字与ɑ相连。(3)翻开书,小组内认读“

七、地、你、棋”“目、不、足、五”两组字,并连线。(4)各小组汇报自学情况。

(5)引导学生自己选一个字组词。2.读一读,在图里找一找。

过渡:同学们说得这么热闹,把它们也引来了。多媒体课件出示词语:小鱼 小鸡 虫子 一座山 四朵云 七朵花 九只鸟

(1)谁能叫出它们的名字? 小组内认读。指名领读。

(2)在图中找一找。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38页的图片。指学生说一说图上有什么。到图中找一找小鱼、小鸡等事物。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演示课件,将词语放到相应图片的位置。

(3)多媒体课件出示:三()小鱼 两()小鸡 一()虫子 引导学生填写量词,丰富积累。

(4)谁能用上这些词语,说一说图上有什么?指学生看图说话。其他学生评价,教师及时引导。

设计意图:继续复习声母及拼读,引导学生复习前面认识的生字、词语。教学生结合图片,用上给出的词语说一两句话,积累语言,练习说句子。

四、和大人一起读

1.教师布置学生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一读《剪窗花》。

2.提出读儿歌要求:可以自己读前半句,爸爸妈妈读后半句。3.听爸爸妈妈讲窗花的故事,了解什么是窗花。

设计意图:亲子共读,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与孩子一起读一起学习,不仅扩展了知识,还增添了孩子与家长的感情交流。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设计,老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激励者,主动地融入到学生的游戏中去,创造出愉悦、民主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大胆地进行交流,提高课堂效率。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改的显著特征,学生始终在自学、小组合作学中进行自主学习,教师起引导的作用,在关键之处引领、纠正、巩固。充分运用生活中身边的事物,如绳子、小棒、肢体等摆出声母,帮助学生复习拼音,巩固拼读。在每一环节的教学设计中,都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他们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使课堂焕发出应有的活力。

第三单元 9 ai ei ui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六七岁的儿童特别活泼好动,自控力差,注意力难以持久,面对抽象而枯燥的汉语拼音,常会由于缺乏感性的实践而出现厌学、怕学的心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教科书对于本课呈现的方式也凸显了“情境图——学韵母——游戏卡——学儿歌”的特点。因此,本课教学设计旨在体现两点:一是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游戏中学会三个复韵母的发音和音节的拼读;二是要把学拼音与识字、读文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教师将通过创设情景、编顺口溜、做游戏、合作拼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自主、实践的氛围中,兴趣盎然地学习。课前准备

1.关于本课的多媒体课件。(教师)2.音节词语卡片。(教师)3.正面画有各种各样的蘑菇图片,反面有ai、ei、ui组成的音节卡片。(教师)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导入,复习旧知

1.师生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参观一个神秘而有趣的地方——汉语拼音果园。(出示课件:秋天果园、苹果树情境图)秋天到了,看果园里的果子成熟了,你们想得到这些丰收的果实吗?(生:想。)告诉你们,这些苹果的后面藏着许多拼音宝宝,如果谁能准确地读出来,这个大苹果就属于谁。2.教师引学:学生摘苹果读拼音。(拼音内容为声母和单韵母)课件出示:

3.教师引学:我们给苹果分类读拼音,这些苹果可以分两类,那应该怎么分呢?先和同桌研究一下,然后说给大家听。(学生研究后按声母和单韵母分成两类。)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通过游戏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一个有声有色的拼音果园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把复习旧知寓于游戏活动之中,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也渗透了“分类认识事物”“归类识字”的思想。

二、合作交流,学习韵母

出示情境图,引出ai、ei、ui三个复韵母。

导言: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几个小弟弟和小妹妹围坐在一起听老奶奶讲故事。(课件出示文中情境图)同学们,你们瞧,他们听得多认真啊!1.教学复韵母ai。

(1)孩子们,看到这位老奶奶,你有没有想到自己的奶奶呀? 你爱你的奶奶吗?除了奶奶,你还爱谁呢? 预设:

我爱爸爸;我爱妈妈;我爱爷爷;我爱老师„„(2)教学ai的发音,认清字形。

①把“爱”这个音读成一声就是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新韵母ai,(课件出示ai)你发现了吗?这位韵母朋友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单韵母有什么不同?(由两个单韵母组成。)像这样由两个单韵母组成的字母叫复韵母,跟老师说:复韵母。

②教师引学:读复韵母,跟单韵母一样,也有发音方法。现在,老师来读ai,请同学们小耳朵认真听,小眼睛仔细看,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准备好了吗?(师示范发ai的音)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我发现老师的嘴巴在动。

我发现老师的嘴巴开始是大的,后来变小了。

③教师指导学生发音:你们真是神耳朵,亮眼睛。发现了读准复韵母的好方法。读ai的时候,就是先张大嘴巴发a的口形,马上滑向i的口形,口形由大到小是有变化的,读得快一点儿,就是ai。请跟老师一起读。(生发音)老师及时帮助正音。(指读、男生读、女生读、同桌互读正音)(3)四声练习。

注意ai的调号标在a上,结合口语训练进行四声练习。教师指导读。

üi:我挨着你,你挨着我。

ái:冬天来了,到处都是皑皑的白雪。ǎi:姐姐高,弟弟矮。

ài:我爱爸爸,爸爸也爱我。(4)拼读练习,巩固发音。

导言:ai也有许多声母朋友,比如n和ǎi可以拼成nǎi这个音节(出示拼音卡nǎi),谁会像老师这样把其他声母和ai的四声拼成一个音节?自己先大声地练一练。我们开列小火车吧!课件出示第40页ai的拼读图,变色一个拼读一个。2.迁移方法,学习ei。(1)看图说话引出ei。

大家看,小弟弟和小妹妹们围成了一个圈,是不是呀!在老师刚才的这句话中有两个音,请同学们注意听:mâi wãi(2)教学ei的发音,认清字形。

教师引导学生发音:接下来我们要认识第二位韵母朋友(课件出示ei)。ei和ai一样也是复韵母。它们的发音方法是一样的,想想刚才的好方法,自己动动嘴,试试看!读ei的时候,嘴巴是——(从e的口形到i的口形。)(个人读、小组读)(3)四声练习。

注意ei的调号标在e上。结合口语训练进行四声练习。(4)拼读练习。

导学:ei也有许多声母朋友,比如刚才的mâi、wãi,谁会把其他声母和ei拼成一个音节?自己先大声地练一练吧!我们一起来开小火车,课件出示第40页ei的拼读图,变色一个拼读一个。3.运用规律,合作学习ui。(1)教师引学:打电话引出ui。

我们今天的第三位朋友在哪里呢?打个电话催催吧!谁会打电话(师做打电话的样子)?丁零零,丁零零。生:喂,你是谁?师:我是今天单韵母请的客人,你们别急,我马上就到,再见。

同学们,其实×××打电话时,已经用到了我们要找的第三位客人。打电话时,×××一开口就是“喂”,“wei”读成第一声的时候就是复韵母ui。(课件出示ui)(2)教会发音方法。同学们真聪明,看到ui就想到了复韵母的发音方法,怎么读?(指生说:先准备发u的音,马上滑到i的音,就是ui。)(3)四声练习。可编成顺口溜在口语中练习。师生共同完成“山谷回声”的游戏吧!

师:ui——大山,你好!生:ui——大山,你好!ui——我爱你们!ui——我爱你们!

ui——我会读ui了!ui——我会读ui了!

(4)拼读练习。课件出示第40页ui的拼读图,开火车拼读。

4.结合语言,巩固运用:在生活中,我们排队伍,一个挨一个。这里就有韵母ai的读音。教师指导学生用这几个韵母组词,再说一句话。(学生组词造句,并尝试用多种方式记忆音、形。)5.自主探究,总结规律:同学们,通过我们的努力知道了复韵母ai、ei、ui的读音。看,智慧老人又给它们戴上了四顶小帽子。(课件:四声调的韵母)谁能尝试读一读。(学生开火车顺序、逆序、乱序读四声调的韵母)同学们,这三个韵母的声调标在什么字母的上边,你们发现了什么?现在在小组内研究研究。(小组探究规律)师生总结标调规律:有a不放过,没a找o、e,i上标调去掉点,i、u并排标后边。

6.示范指导、练习书写:同学们,ai、ei、ui我们已经会读了,那怎么书写呢?现在,我们就把它们请到四线格内来做客吧!教师示范书写并指导:每个韵母是一个整体,两个字母要靠近些,但不要太拥挤。(学生先描红,再在练习本上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预设:a占中格,i占上中格,书写时a和i要靠近一些。e一笔写成,起笔横要写直;i占上中格,点不要写得太大。u占中格,i占上中格,两个字母写时要靠近。

设计意图:变以往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变以往教师教给学生标调规律,为学生自主探究规律,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每一小节的后面适当加了游戏、儿歌、拼读练习,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真正体现了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了乐学、爱学的目的。

三、游戏活动,学习音节

1.在拼音森林里长满了蘑菇,这些蘑菇可漂亮了!小兔见了,高兴极了,他想摘一些蘑菇孝敬妈妈,可是要摘这些蘑菇可不容易,因为这些是音节蘑菇。什么音节蘑菇呀?看,谁会拼?(b—ɑi→bɑi)2.只要你能拼出蘑菇上的音节就可以摘下蘑菇了。挑选自己喜欢的蘑菇拼一拼——指名摘蘑菇拼读。

设计意图:游戏并不等于学习,但学习离不开游戏。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缺乏持久性和稳定性,将学习与游戏结合起来,让他们在游戏活动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的效率,同时将所学知识一并巩固。

四、趣读儿歌,总结收获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到了汉语拼音果园,与ɑi、ei、ui成了最好的朋友。同时还掌握了它们的标调规律:有ɑ不放过,没ɑ找o、e,i上标调去掉点,i、u并排标后边。

设计意图:本节课用儿歌结尾,总结了本课所学,使学生对标调歌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突破难点。

第二课时

一、游戏探秘,复习巩固

1.师生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在智慧老人的陪同下,走进了拼音果园。其实,拼音果园还有很多好玩的地方,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拼音果园,继续在拼音果园游玩探秘,好吗?(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ai ei ui》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复习旧知:要想走进拼音果园,先要闯关。(课件出示:拼音宝盒)打开宝盒的秘诀是开火车读拼音,(课件出示声母和ai、ei、ui的直呼)如果读对了,同学们就跟着读。注意,谜底揭开了(盒子显示一把钥匙,钥匙上有一句拼音句子)。谁能准确地读出来,谁就能最先打开拼音果园大门了!(学生读句子)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汉语拼音教学要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六七岁的儿童特别活泼好动,自控力差,注意力难以持久,面对抽象而枯燥的汉语拼音,常会由于缺乏感性的实践而出现厌学、怕学心理。设计闯关游戏,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复习汉语拼音。使学生体会学习汉语拼音的乐趣。

二、自主探究,认读生字

1.过渡:拼音果园大门打开了,好一幅秋天的图画,(课件出示:秋天景物)让我们怀着愉快的心情,跟着ɑi、ei、ui,坐上马车到拼音果园走走吧!(课件出示:ɑi、ei、ui坐着马车,音乐《铃儿响叮当》。)2.教师引导学生看图说话。(课件出示:课文画面)到啦!同学们,一看到这景色,你最想说什么?(引导学生有顺序地看图说话。)3.了解图画大意,随机识字。

在这么美的郊外,老奶奶和小妹妹在干什么? 随机出示音节:mâi mei nǎi nai pái duì(1)请学生自由拼读。

(2)开小火车拼读或同桌互拼。(3)学生齐声拼读。

4.导学:是呀!小妹妹快乐地跑向老奶奶。

(1)认识轻声音节:同学们,请你仔细观察“妹妹”和“奶奶”这两个词语的音节,你发现了什么?(后面的音节都没标调,要读成轻声。)跟老师一起来读一读吧!(师领读——生自读——指生读——齐读)(2)识记生字:现在拼读已经没问题了,那么,你们能记住“妹”和“奶”这两个字吗?跟同学介绍一下你的好方法吧。

(3)书写词语音节:你能把mâi mei、nǎi nai、pái duì这三个词语的音节正确书写在四线格里吗?在练习本上试一试吧。

(4)教师范写pái duì,强调两个音节间要留出大约一个字母的空隙,学生在本子上再次练写。

设计意图: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主认读汉字,渗透学生运用汉语拼音认字的意识,让学生明白识字和拼音可以相互帮助,逐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三、想象创新,练说故事

导言:同学们真了不起,一起来听听智慧老人对你们的评价吧!(智慧老人:孩子们,你们有丰富的想象力,张开你想象的翅膀,我们一起来练说故事吧!)1.仔细看图说一说:同学们仔细看图,然后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2.展开想象编一编:现在,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在组内把图上内容说一说,同组队员可以补充,然后推选优秀代表全班交流!(小组练说、教师深入学生中随机指导)(出示学生活动设计卡)3.集体交流评一评:(推荐或自荐在全班交流并师生评议:语句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想象是否合理。)设计意图:将学习汉语拼音与培养学生想象创新能力相结合,做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

四、自主学习,练读儿歌

1.过渡:这里这么热闹,把小白兔也吸引来了。(课件出示小白兔)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白兔吗?为什么?

2.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性认识谈论小白兔——有从外形上说的,有从习性上说的,有借助童话说的。(出示课文插图)那我们就一起打开书来读读文中的这首儿歌吧。

(1)教师示范读儿歌,学生认真听儿歌中每个字的读音。(2)学生自主读儿歌,要求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添字。

(3)同桌互相读儿歌,互相纠正读音,圈画儿歌中(本课要求学会)的音节。说说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4)识记生字,同桌互说记字的方法,在生活中找一找带有“白”和“皮”的词语。(5)出示去掉拼音的儿歌,先自读,然后同桌互读,不认识的字可以问问同学和老师。(6)指名学生读儿歌,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7)借助课件齐读儿歌,注意读准音节词的读音。(课件:出示儿歌)设计意图:学习汉语拼音的目的主要是帮助识字,因此,在教学汉语拼音的同时,联系相应的汉字和语言,边学拼音,边读小韵文,学习内容多样化,容易引起儿童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及早尝到会拼音的成就感,在识字的过程中又巩固了拼读的能力。多层次地读儿歌,感知儿歌内容,让学生在语言情境中,发现要学习的复韵母,有效地将学习拼音和学习语言进行融合,做到了阅读与拼音同步发展。

五、总结收获,拓展积累

1.教师总结:同学们,通过你们的努力,我们顺利闯过一关又一关。在以后的学习中,只要你们认真地学习拼音,老师相信你们的收获会越来越多,本领会越来越强。

2.拓展练习:课后,同学们尝试用学过的直呼方法读一读故事书中带拼音的句子,给家长或小伙伴说一说、演一演。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树立信心,使学生在闯关的过程中自己有所收获;利用所学的直呼方法,进行有效的阅读,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习惯。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关注了以下三点,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和提高。

1.注意了拼音与识字的联系。前面相拼的音节与后面接触的生字,有的是有联系的,所以教师在学习生字前,先复习拼音是有道理的,这样就减缓了学生借助拼音识字的难度。

2.教师把握了儿歌教学的规律。儿歌教学的重点就是朗读,能背的可以背下来,所以,教师在反复地强化朗读。由于孩子小,教师采取了领读、引读的方式,这都是很实际的做法。读的形式体现了多样性,特别让学生带着情感表演读,很符合孩子的需要。

3.教师尊重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识字教学是从感知开始的,然后强调学生记忆,联系生活丰富词语,在读儿歌中再次深化,最后还进行复习巩固。

ao ou iu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汉语拼音是学生学习汉字的途径。学生学习汉语拼音,是一个从言语实践中来,又回到言语实践中去的过程。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本着这一思想,我巧用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贯穿教学始终,意在使枯燥无味的汉语拼音课变成引人入胜的故事课,大胆相信学生学习的能力,放手让他们自己去观察、去摸索、去实践,享受成功的快乐。把学习拼音和发展语言有机结合起来。在四声的学习中,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语言来帮助学生认识巩固四声,丰富感性知识,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拓展了思维,并且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兴趣,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时,又体现了汉语拼音和识字教学的整合。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2.韵母是ao、ou、iu音节卡片。(师生)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1.课前准备:师生共唱《上学歌》。

2.谈话激趣:“同学们,太阳都升起来了,可是单韵母宝宝们还在家里呢!咱们请他们出来,和我们一起做口腔体操,好吗?”(课件出示单韵母小屋)让学生请出里面的单韵母宝宝,和它们打个招呼,做单韵母发音练习。

3.“真好!同学们的发音真准确,请听!”(课件出示ai、ei、ui)让生复习复韵母的发音方法。“这是我们已经认识的复韵母宝宝ai、ei、ui,它们也在锻炼身体呢!那谁还记得我们是怎样发ai的音的?(生答)ei呢?ui又是怎样发出来的?”(请生发音,师强调是从前一个字母快速的滑向后一个字母。)过渡:(齐读ai、ei ui,强调口形的滑动。)请同学一定要记住这个发音的小窍门,今天我们还要用到它。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三位新朋友。

设计意图:一开始就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同时,学习应该是个综合能力发展的过程,观察、说话、学习拼音应该整合在一起。

二、进入情境,学习ɑo、ou、iu的发音(一)学习韵母ɑo。1.情境导入。

导言:出示奥运五环图。小朋友请看这幅画,在哪儿见过这幅图?“奥运会”的“奥”就是复韵母ao的第四声,它的第一声就是ao的音。2.探究发音。

(1)出示ɑo,这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第一个复韵母,猜一猜,这个韵母会念什么,联系上一课学习的复韵母的发音方法,想想怎么发音?谁愿意当小老师到前面读一读? 预设:

一生到前面读,其他同学认真看,仔细听,区分,然后发音,直至正确。

ɑo是由两个字母组成的。发音时,从前一个字母ɑ滑向后一个字母o,口形由大到圆,一口气呼出,ɑ声响长些,o音轻短,就可发出ɑo的音了。

(2)教师指出:发ɑo时,先发ɑ,比单念ɑ时舌位靠后,要发得长而响亮,接着舌头逐渐抬高,口形收拢、变圆,发出近似o的音,要轻短。

(3)教师示范读ao,领读、齐读、指名读。3.尝试标调认四声。

(1)教师引言:ɑo也喜欢戴帽子,戴上四顶帽子,它就更漂亮啦。谁会给ɑo戴声调帽子呢?指名上黑板标声调。说说你为什么这么标?

(2)师生共同复习标调歌:有ɑ别放过,没有ɑ找o和e,请生上台标调。

(3)课件出示:图片和带调韵母,每幅图配有相应的带调韵母。出来一幅读一句,最后四幅图同时出现在一个界面上。üo,üo,山路凹凸又不平,áo,áo,妈妈熬夜真辛苦,ǎo,ǎo,我有一件新棉袄,ào,ào,奥运健儿了不起。

4.牵手读拼音。(练习声母与ɑo的拼音)(1)教师课件出示音节,引导学生拼读。

(2)学生自由拼读,可以同桌合作,可以两个人一起读,也可以你读我听。指名读,齐读。(3)联系生活实际拼读ɑo。预设:

师:刚才我们拼读的这些音节里面都有ao的音,下面,谁能说一句话或者一个词,或者姓名里面有ao的音呢? 生1:冬天,我穿棉袄,棉袄的袄(ǎo)是第三声。

生2:我吃得饱饱的,“饱”的音节里有ao的第三声。生3:我的名字叫赵寒,“赵”的音节里面有ao的第四声。(二)学习复韵母ou。1.析音定音。

出示课文内容图片引出复韵母ou,老师发音,师指导先发o音,很快地向u滑动,o重u轻。2.学习发音。

(1)谁来学着发音,试试看,指名上台发音给大家看和听,小朋友观察前面发音同学的口形变化。(2)师范读,学生齐读,指名小老师领读、指名读、小组开火车读。3.带调认读(学生给ou标上声调),师生拍手读儿歌。小云骑牛去打油(yïu),看到小友(yǒu)拍皮球,皮球飞来吓了牛,摔下小云撒了油(yïu)。4.练习声母与ou的拼音。

(1)教师激趣:看到ɑo都有这么多声母朋友,ou也把它的声母朋友请来了,一起来看看。

(2)自由读,指名读,分组读。(3)学生猜谜语,共同读词语。预设:

师:我呀,特别爱看小朋友猜谜语的样子,因为你们坐得端正,听得仔细,那猜得怎么样呢?请听:走起路来落梅花,从早到晚守着家,看见生人汪汪叫,看见主人摇尾巴。生:这是小狗。(图片)师:听出来了吗?“狗”的音节ɡǒu有ou的音吗? 生:“狗”的音节ɡǒu里面有ou的第三声。师:你们看,小狗爱吃什么? 生:小狗爱吃肉。(指名说,齐说)师:仔细听一听,这句话里面有ou的音吗? 生:“肉”的音节rîu里面有ou的第四声。师:小朋友们的耳朵真灵。(三)学习复韵母iu。1.情境延续。

过渡:孩子们,夏天到了,我们最喜欢什么运动项目呀?出示书中图,由“游泳”一词引出复韵母iu。2.尝试发音。

(1)导学:“游泳”把“游”读成第一声,就是iu的发音。师范读,指名发音、正音。(注意口形的变化)

第二篇:部编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全册)

小蜗牛

设计说明

《小蜗牛》是一篇童趣盎然的科普童话。课文通过小蜗牛与蜗牛妈妈的三次对话,向我们介绍了小树林里一年四季的变化,同时巧妙地告诉我们小蜗牛爬行速度很慢的特点。课文语言浅显,通俗易懂,很适合一年级小学生阅读。故事配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目的是让学生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自主识字、自主阅读。所以本节课教学设计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分角色朗读及小组互助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和阅读,在反复地观察、朗读、识记、想象等语言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歌曲《蜗牛与黄鹂鸟》MV;制作蜗牛图片、生字词卡片和小蜗牛和蜗牛妈妈头饰;查找资料了解四季特点,搜集描写四季的古诗词。(教师)2.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了解四季的特点。(学生)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蜗牛和黄鹂鸟》MV,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歌唱的是哪两种小动物。你们见过蜗牛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小蜗牛的故事。(板书:小蜗牛)2.学生齐读课文题目。(出示蜗牛图片)师生简介。3.学写“牛”字。

强调书写时要注意第一横短,第二横长,竖写在竖中线上。

4.这篇课文讲的是小蜗牛的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用歌曲和图片导入新课,形象直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以“故事讲的是小蜗牛的什么事呢”为引子,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随课文题目识记、学写“牛”字,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对所学的汉字进行理解和记忆,适度分散了学生识字的难度。

二、整体感知,扫清障碍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字音和停顿。2.学生自由读课文,同桌间互助认读生字。3.检查识字情况。课件出示带拼音词语:

zhù zài

hái zi

wán quán

biàn huí

fā yá 住

在 孩

发 芽 hǎo jiǔ

wō niú

wán bɑ

pá yɑ pá 好

蜗 牛

玩 吧

爬 呀 爬

指名开火车认读,师生正音,注意下列生字的发音:“子”是平舌音,在“孩子”一词中读轻声;“住、树”是翘舌音;“吧、呀”是轻声。有错及时纠正。4.学习新部首“”。5.整体感知,学写生字。

导学:生字我们都认识了,再读课文,你能把它读好吗?请大家再一次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争取把字音读得更准确,句子读得更通顺,同时标出课文的自然段。(1)学生大声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师生以“五不”要求(不错读、不添读、不漏读、不回读、不破读。)评议学生朗读情况。(3)想一想,这篇课文是通过什么形式来向我们讲述这个小故事的?(4)学写“对”字。

①观察“对”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②教师范写,强调“又”变成部首时第二笔是点,不是捺,右边的“寸”要比“”低一点,最后一笔点写在田字格的十字交叉点上。③学生动笔写一写。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本课的生字新词比较多,而且,课文没有拼音,这对于学生学习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所以,从范读开始,教师就提出注意字音的要求,并在下面的自由读中安排同桌互相帮助,使学生能自主识字,并学会向他人请教。

三、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小蜗牛和妈妈一共进行了几次对话?你是怎么找到的? 在学生的交流中,认识冒号、引号,并简单了解用法。2.你能找到他们的第一次对话在第几自然段吗? 指名朗读第2、3自然段,教师相机正音。

3.这次对话讲述的是什么时候?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哪干什么?(1)指名读第2自然段。

(2)交流、汇报教师提出的问题。(3)学写“妈”字。

①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这个字。②观察“妈”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③教师范写,强调“女字旁”。④学生动笔写一写。

4.从这个自然段中,你还知道了什么?(春天来了,小树发芽了。)你知道春天还有哪些特点吗?

预设: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小草从地下钻出来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 5.图文结合,指导朗读。

导学:蜗牛妈妈是怎么对小蜗牛说的呢?

(1)看第一幅图,观察小蜗牛和蜗牛妈妈在一起时的表情和姿态,想象一下,这对母子感情怎么样?(很好、很幸福)蜗牛妈妈会怎样对小蜗牛说话呢? 学生自由练读。

(2)指名朗读,注意声音要轻柔,语速可以稍慢,读出妈妈对小蜗牛的疼爱。(3)小蜗牛看到蜗牛妈妈说的景象了吗?(没有)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指导读第3自然段第1句话。(“爬呀,爬呀”和“好久”要重读,而且语速要慢。)(4)那他看到了什么?

出示第二幅图,说一说小蜗牛看到的草莓什么样?(又大又红)(5)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小蜗牛的话,要读出小蜗牛的天真无邪。

(6)同桌分角色朗读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第一次对话,并评出最优秀的到前面戴头饰表演。6.小蜗牛在春天出发,爬了好久才回到家,告诉妈妈他看到的景象,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阅读理解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有难度,本环节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并根据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展开联想。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读出不同的语气,帮助学生理解蜗牛妈妈对小蜗牛的疼爱及小蜗牛的天真烂漫。做到以读促讲、以读代讲,在朗读中加深理解。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认读生字新词。指名读、齐读。

2.学生看图复述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第一次对话。

3.小蜗牛又看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呢?让我们快到课文中去找找吧!

设计意图:通过认读卡片、说出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并利用图画复述课文,帮助学生巩固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接着提出新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学习,感受四季特点 1.自然过渡,学习第二次对话。

谁知道小蜗牛接着看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请同学们读一读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第二次对话。你是从哪句话知道是夏天的,用横线画出来。出示第二次对话内容:

蜗牛妈妈说:“哦,已经是夏天了!快去摘几颗草莓回来。”

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它说:“妈妈,草莓没有了,地上长着蘑菇,树叶全变黄了。”

(1)这部分是谁说的?请你读一读。你能用妈妈对孩子说话的语气来读一读这部分吗?(2)理解“已经”一词,用“已经”说一句话。

预设:我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我已经吃完早饭了。(指导朗读蜗牛妈妈的话,注意重读“已经”这个词。)(3)从蜗牛妈妈的这句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 预设: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摘几颗草莓。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快去摘几颗草莓。

(4)小组交流:小蜗牛摘到草莓了吗?为什么?它又看到了什么?

预设:小蜗牛没摘到草莓,因为草莓没有了,它看到了树叶黄了,地上长着蘑菇。(5)指名全班交流。

(6)指导朗读第二次对话。注意读出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不同语气。①自由练读。②指名朗读。③分角色朗读。

2.自主学习第三次对话。

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摘草莓,可它没摘到,这是为什么呢?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自学第三次对话。

(1)出示自学提示:

①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这次对话与前两次有什么不同? ②用横线画出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干什么的句子。

③用浪线画出小蜗牛说的话,多读几遍,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④从最后一个自然段中你读懂了什么?(2)小组之间交流,教师巡视。(3)指名交流。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了“由扶到放”的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独立感受文本内容,并逐步学会自学,此时,教师已成为探究活动中的促进者,始终给学生以层层推进、引人入胜之感,让学生有不断探索、追求真知之动力。

三、角色朗读,情境再现

1.三人小组合作分角色练读。

提示:注意角色分配(一人旁白、一人小蜗牛、一人蜗牛妈妈)。2.指名分角色朗读。3.评选出最佳选手。

设计意图:轻松、有趣的分角色朗读会让学习变得情趣盎然、生动活泼。本环节的设计意在通过分角色朗读,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感受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心理活动。

四、仿照课文,练习对话

导语:同学们,这篇课文通过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三次对话,向我们介绍了一年四季的不同景色,你能用对话的方式来介绍一下你眼中的四季吗? 小黑板提示:

________对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已经是春天了!” ________对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已经是夏天了!” ________对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已经是秋天了!” ________对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已经是冬天了!” 1.学生小组讨论,教师相机指导。2.指名说一说,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本环节通过让学生模仿课文对话练习自己眼中的四季,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对话。

五、指导书写

1.出示“全、回”两个字。2.尝试给生字组词。

3.观察字的结构,说说书写注意点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4.学生独立书写,同桌互评,互相借鉴,教师巡视指导。5.学生书上描红,体验自己书写与书中不同之处。6.学生再写,班级展示。

7.反馈交流,展示评议,评选“小小书法家”。设计意图:《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低年级学生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本节课的写字教学,由观察到动笔,重点强调了字的间架结构,并通过评选激发学生写字的热情,为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打好基础。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本节课我本着这一原则,在教学中把歌曲、图画及角色朗读有效地融入到其中,使学生在欢快 的音乐、美丽的图画和丰富的想象中学习知识,了解自然,让语文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提高了学习效率。

不足之处是由于时间安排不太恰当,模仿练习对话环节显得仓促,学生说得不充分。

口语交际指导方案 “小兔运南瓜”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小兔运南瓜”是人教课标版语文实验教材第一册最后一个口语交际的内容。本次口语交际有三幅图。第一幅,小兔站在南瓜地里望着大南瓜想:怎么运走呢?第三幅,南瓜已经运回了家,兔妈妈奇怪地问小兔是怎么运回来的,小兔平静地告诉了妈妈。第二幅图空缺,那么,小兔究竟是怎样运南瓜的呢?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这一次的教学就以第二幅图为重点,它为我们提供了空白点,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想象,加以填充,以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学目标

1.动脑筋想出小兔把南瓜运回家的办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2.积极参与讨论,能把自己想到的办法说清楚,并能对别人说的办法进行评论。课前准备

课文图;多媒体课件。(教师)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课件演示)一只可爱的小兔蹦蹦跳跳地来到南瓜地里,看见一个大南瓜。他高兴极了,想把南瓜运回家,可是抱不动。他愁眉苦脸地说:“我怎么才能把这个大南瓜运回家呢?” 师:你们认识这只小动物吗?喜欢他吗? 生:认识,是小兔。喜欢!

师:这么可爱的小兔遇到什么难题了?为什么愁眉苦脸的呢? 生:他想把大南瓜运回家,可是他抱不动。

师:小朋友,咱们现在就一起来帮助小兔想办法,好吗? 生:好。

设计意图: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学生一进入这个情境,就会有强烈的表达冲动,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起来了。

二、全班交流,展示表达 师:我们怎么帮小兔啊?快快转动你们的小脑袋想一想吧!想好了就马上把你的办法告诉小兔,好吗?

生:小兔可以请好朋友小灰兔、小牛、小羊帮忙把南瓜抬回家。师:这种办法是请别人帮忙。真不错!还有其他的办法吗? 生:我可以帮小兔把南瓜抱回家,也可以背着南瓜回家。师:你可真是个“大力士”啊!

生:小兔可以把大南瓜立起来,滚着往前走。

师:噢,自己解决问题,把南瓜当成车轮啦!这个办法真好!

生:小兔,我也有一个办法。你可以找根绳子拴住南瓜,把它拉回家。师:有道理。这个办法能从实际情况去想,让小兔自己克服困难。

生:小兔,你也可以找来一根木棍,撬着移动南瓜,然后把南瓜运回家。师:这种办法也是自己克服困难,不过挺费劲的。还有更巧妙的办法吗?

生:小兔可以向别人借车运大南瓜。师:向谁借车?借什么车?

生:向邻居借车,有小货车最好,推车也行。师:先求助别人,再自己运。

生:小兔可以用许多打了氢气的气球拴住大南瓜,然后把南瓜运回家。师:很有创意!

师:你们真棒!想的办法真多。我把掌声送给你们。

师:(过渡)刚才大家都积极动脑,大胆发言,说出了自己想的办法。你们的办法都不错,可是小兔不知道选哪种办法好啦!现在请你们帮助小兔参谋参谋,他应该选哪种办法。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大胆想象,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教师运用肯定、赞赏等激励性评价,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

三、讨论评议,注重表达(学生分组讨论后汇报。)生:我觉得用抱或背的办法不好,因为这样很费劲又很慢。第3种办法把南瓜立起来滚回家就很好。

师:对呀,如果路平好走,自己推着南瓜滚回去的办法就挺好。生:我认为向别人借车运南瓜的办法好,又快又轻松。师:如果路陡难走,用小车运的办法就不错。

生:用气球运南瓜的办法好,很省力。(许多生:不好,不好。)师:为什么不好?

生:万一气球撞到树上或者被什么东西扎了就会破,南瓜就会掉下来摔坏,那就白费力气了。师:看来这办法还不容易实施呢。生:我觉得第4种和第5种办法不好,小兔小,南瓜大,用绳子拉或用木棍撬着移动都太费劲。师:是啊,这对小兔来说都太不容易做到了。

生:我觉得还是第1种办法好,自己搬南瓜很费劲,请好朋友小灰兔、小牛、小羊帮忙抬,就比较轻松了,“人多力量大”。

师:你们说的都很有道理。老师替小兔谢谢你们!以后我一定要向你们学习,遇到事情多动脑筋想办法。

设计意图:学生把自己的体会加以梳理,通过小组合作加工,流畅地表达出来。这一环节再次体现了小组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拓展延伸,学科综合

师:(课件播放音乐)我们用自己喜欢的办法帮小兔把南瓜运回了家,现在就请每位小朋友选一种运南瓜的办法把它画下来,也可以和好朋友一起画。回家后把小兔运南瓜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语言的内化与外化的训练过程,把它画下来是语言图像化的过程,看着画把它编成故事又是一个图像文字化的过程,在这相互转化的过程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将得到有效的提高。教学反思

好的教师应该是刺激学生思维的诱导者,培养学生思维习惯的引路者。口语交际课是启迪学生思维的重要课例,也能充分反映教师课堂的把握能力及知识水平等。本课教师在课堂中充分运用自己的鼓励技巧,充当引导者、把握者和参与思考者,把课堂分成三个阶段:问题引入思考—在回答中思考—师生共同思考评价,达到了培养思维的目的。特别是教师巧妙地采用弱化不成功方法和不给出最优答案而只给予普遍鼓励的办法,让每位学生有交流的机会,有利于调动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思维的活跃性,克服课堂出现只限于优生施展才能空间的弊端,也给学生的后续思考留下了充分的空间。评价是比较高的思维方式,教师通过师生共同思考、评价的方式,把思维推向更高的层次,做到有普及、有提高,符合学生思维的成长特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语文园地八指导方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多种职业,学习在生活中识字。(重点)2.通过读词语来巩固会认的生字并积累词语。(重点)3.会正确朗读并背诵古诗《风》,激发学生阅读积累古诗的兴趣。(难点)4.掌握书写祝福话语的格式。(难点)5.掌握书写规则。(重点)6.了解中国民俗特色。课前准备

1.课件、图片、制作精美的贺卡。(教师)2.词语卡片、彩纸。(学生)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设疑:同学们,能说说自己的亲人在哪里工作,是什么职业吗? 2.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

3.教师小结:通过今天的交流,同学们知道了很多职业名称。现在,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工作地点和职业名称吧!

设计意图:结合第一环节内容,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新课的开展做好铺垫。

二、识字加油站

1.课件出示“趣味识字”内容。

师:同学们,让我们和这些名称打个招呼吧!热情地叫出它们的名字。(学生齐读)2.认识“工、厂、医、院、生”,指导识记。

3.指导书写“工、厂”,学生写完后在小组内展示评价。(在学生书写之前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4.学生交流:说一说自己还知道哪些职业。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在生活中识字的快乐。

三、字词句运用 1.读一读。

(1)出示词语卡片。

果皮 树皮 加法 办法 旁边 两边 许多 也许 到处 四处 学生 生气

(2)多种方式读词语:领读、学生齐读、开火车读。(3)说说每组词语的意思。

(4)继续扩词,积累词语。让学生用“皮、法、边、许、处、生”继续组出不同的词语。2.写祝福语。

(1)教师出示多种贺卡,让学生欣赏祝福语。(2)课件演示祝福语的格式。

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给谁写,我们要顶格写。然后空两个格(大概两个字的位置)写上祝福的话。最后要写上我们的名字。

(3)说一说你准备给谁写,写什么话。(4)一起试着做一张贺卡。(5)展示自己制作的贺卡。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扩词积累。通过读一读、记一记掌握积累词语的好办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二是引导学生了解贺卡的写法,锻炼学生把话写完整,让孩子在自主创作中享受学习语文的快乐。并引导学生在享受别人带给我们快乐的同时,我们也要学会让别人快乐。

四、书写提示

1.指导学生观察“小、水”的书写过程。

2.让学生说说这两个字书写过程中共同的笔顺规则。3.教师强调“先中间后两边”的笔顺规则。4.指导学生观察“月、问”的书写过程。5.学生共同总结“先外后内”的笔顺规则。6.学生练写“小、水、月、问”。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书写能力,让学生美观、规范地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美,就看你有没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今天呀,老师为你们介绍两个新朋友,看看他们在生活中都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创造性的语文教学活动,让“语文园地”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乐园;让学生学会发现语文知识的规律,并且联系生活创造性地学语文、用语文。

二、故事导趣,形象背诵

1.讲《画风》的故事。一个老画家给他的弟子出了一道题目,要求他的弟子画出风的样子。周围的人听后都说风没有形状,也看不见样子,该怎么画?老画家的弟子们开始画画了。一会儿弟子们画完了,老画家非常高兴。你们想看一看这几幅画吗? 2.出示图画,(按照诗句的顺序出示)说一说你看到风了吗?(引导学生说出从哪些现象可以看出风的存在。)3.我们为这几幅画配上诗句吧。课件按图片依次出示诗句,引导学生按照图画背诵。

4.这么美的一首诗是唐朝诗人李峤写的。这首小诗也是一则谜语,同学们回家要背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猜一猜诗里面写的是什么。小结:看看古人多了不起呀!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感到骄傲。设计意图:“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汲取民族文化智慧。”以一则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以配画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进一步以配画引导学生积累背诵古诗,孩子在学习中自然升华了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及热爱。

三、快乐积累,了解民俗

1.同学们知道过大年吗?能说一说过年之前你们家里都要做些什么吗?

2.中国农历新年称为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是团结、兴旺的象征,同时也是对未来寄予新的希望的佳节。据记载,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我们要做好多事情,快一起读一读,看看我们都要准备什么。

3.学生自由读童谣。

4.说一说这首童谣中你哪里没读懂。预设:(1)腊八:就是农历的十二月初八。(2)糖瓜:用麦芽糖做成圆圆的小南瓜的形状。这种糖很粘,会粘住牙齿,让我们说不了话。(可以讲一讲灶王爷的故事)(3)熬一宿:就是一晚上不睡觉。5.齐读童谣。设计意图:学生在朗读韵文的过程中一定会被其中的一些准备活动所吸引。教师为学生解疑的过程就是为孩子讲解中国风俗特色,激发学生的民族豪情的过程。

四、布置作业

回家和家里人猜谜语。

按笔顺规则书写“小、月”。

和家长一起读《春节童谣》,与家长进一步交流中国民俗的特色。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以生活为主线,让学生充分地感知、体验生活,思索生活,理解生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轻松完成了巩固识字、积累词语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同步参与到以古诗诗句创编的故事《画风》中,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累语言,领悟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第三篇: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设计合集

1.《观潮》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通过研读探究,让学生在学习中发展能力,陶冶情趣。

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40分钟时间,让学生多读,并且积累词句,减轻学生负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都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观潮》这篇课文,还学习了生字新词,现在我们就比比谁的记忆力最强,好吗?

课件出示:复习词语,理清脉络。

闷雷滚动

一条白线

白浪翻滚

山崩地裂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师:这四组词语都是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那么,大家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这四组词语分别描写了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潮水的样子和声音。)

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钱塘江观潮。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吧!

师:江潮还没有来,江面是什么样子的?谁能找出描写江面的句子读一读?

师:那么,海塘大堤上又是怎样的景象呢?谁能找出描写海塘大堤上景象的句子读一读?

人们等啊,盼啊!那么,如果你就是这人群中的一员,你会等什么,盼什么?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二、品读课文。

(一)讲读第一段:潮来之前

1.课文一开头就把作者观潮后的感受写得清清楚楚,齐读第一自然段,找出写作者感受的词,字(出示卡片:天下奇观)

2.大潮的“奇”充分体现在下面的文章中,让我们细细体会。

3.第二自然段除了告诉观潮的时间和地点外,还交待了作者占据了观潮极好的位置。轻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作者站在海塘大堤上,观察了哪几处地方?

(镇海古塔、中山亭、观察台、小山)

哪个地方最能吸引你?(板书:宽阔平静)

4.哪个词写出了宽阔的钱塘江平静的?(出示卡片:横卧)

5.此时的江面因为在雨后,所以有一层薄雾笼罩着、朦朦胧胧,使江面更美丽了,远处的小山一会儿好像看得清,一会儿又隐隐约约看不清,文中哪个词是讲这个意思的?(朗读“若隐若现”)

6.此时,观潮的人应怎样?(朗读:“人山人海”)他们的心情如何?从哪些词可看出?

7.齐读第二自然段,小结。

(二)讲读第二段(潮来之时)

1.各自轻读,看看潮是如何来的,“声”“色”如何变化的?分层。

2.讲解第一层。

(板书:风平浪静)

声音呢?(板书:闷雷滚动)这雷声有什么特点?圈出表示特点的字,听到闷雷一样的轰鸣从远处接连不断地传来,顿时人们怎样?(板书:人声鼎沸)什么叫人声鼎沸?为什么会人声鼎沸?

3.讲解第二层。

过了一会儿,“声”“色”有什么变化?(板书:越来越大一条白线)

声音为什么会越来越大?

“一条白线”在什么地方?“水天相接”指哪里?(指图)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什么地方?(地平线)

观潮的人们呢?(板书:沸腾)想象动作。

4.讲解第三层。(出示小黑板)

说说“声”“色”的变化。(板书:拉长变粗

水墙

白色战马

山崩地裂)

拉长到什么程度?(理解“横贯”)

“城墙”有什么特点?有多高?有我们教学楼的两倍那么高呢!景象多么壮观。(指名读)

比较“战马”与“马”,理解“齐头并进”“浩浩荡荡”。钱塘潮开阔、势猛,要不然,怎么说它壮观呢?

此刻,那声音更是不可想象。什么叫山崩地裂?文中哪句话是写这个词的?哪个词可以与“山崩地裂”相提并论?(教师给词)

大潮发出的声音如此惊心动魄,真是太雄伟了。(指名读)

5.教师小结,齐读第四自然段。

6.此刻,观潮的人呢?为什么不写?

作者已是(给词:目不暇接),看潮都来不及,但观众的表情也一定会有变化。嘴巴张得大大的,眼睛睁大,用哪个词形容?(板书:目瞪口呆)看的人很紧张,大气都不敢出,用哪个词形容?(屏息凝视)还可以用许多词来说,容你去想象。

7.齐读第二段,边读边想象,读出大潮的“声”“色”,更要注意它们的变化。

(三)讲读第三段(潮去之后)。

1.可惜,潮头霎时就奔腾西去了。可是江面上余波未息,找找看,哪些词写“余波未息”?(理解并朗读“风号浪吼”“漫天卷地”)

2.江面何时才平息?停息后江面是否如潮来前一样?

3.宽阔的大江在短暂的时间里,江水竟然暴涨了两丈来高,你想象一下,这时观潮的人会是怎样的了?只是作者没写而已。

三、总结全文。

1.根据板书总结全文。

2.没读书前你知道钱塘江大潮吗?听到过别的地方或国家有吗?所以说绮丽的钱塘江,壮美的大潮,真不愧是“天下奇观”。

3.齐声朗读全文,想象情景,再次和作者一起饱览天下罕见的钱塘江大潮吧!

【创新教案】

2.《走月亮》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在教学本文时,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设情境,品读感悟,使学生不仅感悟到温馨、快乐、幸福的亲情美,而且体会到月色下的意境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抓词抓句去重点体会。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新课标精神,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让学生多读、多说,以读为主,以读代讲,通过“品读”来代替文章的讲解,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品味重点语句,体悟感情,突破教学难点,避免把文章“讲”没味儿了。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首先,我们先来观看一段flash动画。

(多媒体播放flsh动画:在月光如水的夜晚,一对儿母女悠闲地漫步。此间,配以优雅的音乐。)

师:同学们,这种情景美吗?

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随着作者一起和阿妈手牵着手“走月亮”,漫步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看着美丽的景色,感受着妈妈浓浓的亲情。

二、品读课文,深入学习

1.找出文中喜欢的地方,有感情地朗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师:请同学们体会着月色下的美好意境自读课文,并找出你最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试一试怎样才能读得更好。

2.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根据学生朗读的具体内容,随机点拨。)

设想学生找到的语句:

a:“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照亮了……照亮了……”

师:你为什么喜欢这里呀?

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回答,教师相机引导作答。

师:这么美的景色你能给大家读一读吗?

指导学生读出那种美好的意境,在读中,在倾听别人读中仿佛看到了作者为我们描绘的秋天月光下的美丽景色。

多媒体出示静态画面:柔和的月光下,高高的山,村头的树,村间的路,一片幽静、祥和的景象。进一步体会自己那种美好的境界,使学生产生如身临其境的感觉。

师:秋天月光洒满人间,月光下的各种景物清晰而又静谧,这迷人的月夜使“我”和阿妈感受到月夜景色的美好。

b:

“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呦,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师: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教师相机提问:香味在流,月光在流,怎么可能?

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月光下小溪、山草、野花构成的一幅甜美画面,体会到正是这种语言,才将本无情感的自然之物附着上甜美、欢快、幸福情绪,如流水绵绵不绝。

多媒体出示动态画面:月光下的溪水清澈美丽,淙淙地流着,鹅卵石布满河床,小水塘映着月光。

从而让学生体会“我”和阿妈欣赏到的清澈美丽的溪水,闻到了溪水中山草和野花的香味,看到倒映在溪水里的月亮,看到了鹅卵石间的无数个可爱的小水塘和倒映在小水塘里的数不清的月亮。秋风轻拂,无数个小水塘中的无数个小月亮随着微波轻轻摇荡。

师:这么美好的画面,谁能用你的朗读来体会体会呢?

学生通过朗读宣泄看到这般美丽的景色时的心情。

指导朗读:让学生读出欢快、幸福的语气。

c:“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刺声里银光一闪……从果园那边,飘来了果子的甜香。”,“走过……走过……走过……走过……”“在我仰起脸看阿妈的时候,我突然看见……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

引导学生合理想象:

①秋虫夜鸟此刻在做什么?

②你能想象一下果园里的景色吗?

③作者都嗅到了野花的香气,那她会看到怎样的景色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多媒体展示flash动画:月光下,秋虫鸣唱,夜鸟飞翔。妈妈拉着“我”的手,走过溪岸、走过石拱桥……漫步的画面。

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师:我们走过了那么多的地方,耳闻秋虫唱歌和夜鸟拍打翅膀的声音,嗅到了野花的香气和果园里成熟了的果子的香气,目睹了沿途的美景和空中美丽的月亮及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就像到了仙境一样。

三、思想感悟,情感体验

师:你们觉得“我”和妈妈幸福吗?体现在什么地方?

使学生体会到:“我”和阿妈在美丽的月光下散步非常幸福,充满情趣。

师:你有没有和妈妈或者家人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时刻?把你的感受在小组里讲一讲,然后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回想自己和妈妈或者家人一起漫步时的幸福心情,来感受作者此时幸福甜蜜的心情,感受妈妈、家人身上的温暖气息。

教师随机点拨:其实亲情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会发现我们被浓浓的亲情包围着,是那样的温暖,那样的幸福、快乐。

四、总结

《走月亮》这篇文章是一篇充溢着诗情画意的散文。读着这篇文章,使人不由自主地走进一幅如诗、如画、如室外田园般的画卷中。同时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伴随着音乐,再读全文,用心和阿妈一起走月亮!

学生轻声感情朗读。

五、尝试着背诵全文

六、布置 作业

小练笔:在浓浓的亲情中,我们学会了独立行走,我们一步步长大成人。

你有没有和家人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时刻?把你的感受写一写。

提示:过年过节、生日、爸爸妈妈带你出去玩……

板书设计:

走月亮

小路

温馨

溪边

快乐

景美

情浓

田埂

甜美

……

幸福

【创新教案】

4.《繁星》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根据这篇文章的特点,在教学时,应将学会观察大自然,运用联想和想象写景状物抒发感情作为教学重点;将理解不同时期有不同感受作为难点。

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的学习气氛,取得举一反三的效果,教学时,可以采用比较阅读的教学方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一定观察过天上的繁星,你是怎样观察的?有什么感受?晴朗的夜空,往往星光灿烂,当我们仰望星空时,常常会有许多遐思幽想,我们女学生常常把心里话告诉星星,让星星分享我们的快乐、忧愁……五四运动之后,有一位中国作家,经常独自仰望星空,他不仅用眼睛眺望繁星,更用心灵感受星星,让心灵与宇宙直接对话。下面我们来看看著名作家巴金是怎样观察繁星的,有哪些感受呢?(板书课题)

二、介绍作者,了解背景

指名学生介绍巴金和写作背景。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余同学:

用波浪线勾画出写巴金三次观察繁星的时间、地点和三次看星感受的词句;

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用横线画出相关的词句;

理清文章结构。

2.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要求学生先回忆自己观察繁星的方法和感受;再看看巴金是怎样观察繁星的,有哪些感受,并与之比较不同之处。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参考答案)

①略

②按时间顺序。标志有“从前”“三年前”“如今”。

③第一部分(第一段):描写“我”最爱看繁星,回忆从前在家乡夜晚望星天的情景和感受。

第二部分(第二段):描写“我”三年前在南京读书时看望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第三部分(第三段):描写“我”在海上观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四、合作探究,研读课文。

(师生互动)

1.研究比较三次看繁星的情景与感受有什么不同。讨论为什么不同。

“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星星。”“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教师点拨:这个不相同是因为随着作者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精微了。

2.作者把星天比作母亲,把星星比作朋友,并和它们说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一种什幺样的感情?

教师点拨:把繁星比作朋友,是为了突出作者看繁星时亲密投机的伙伴之感,觉得它们正友好地对“我”眨眼,同“我”小声地说话,突出了舒心、安详、陶醉之感,表达了作者对星空、繁星(即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美好生活的向往,童心、童趣不减。

3.找出文中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的精妙之处,并说说其表达效果。

教师点拨:十分生动形象的写出自己与大自然的融合,使读者受到强烈感染。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查找搜集有关星星最新信息的资料,结合文学分小组出一份手抄报。

【创新教案】

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根据童话故事的特点,本教学设计力求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走进童话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读书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读书活动中,有所思考,有所感悟。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安徒生写的童话《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课件出示课题:《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自由表达。)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同学们都很善于提出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首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作者。(课件出示作者资料)

1.咱们再一起来学习一下本课的生字。(课件出示生字)

2.下面请同学们自读一下课文。

3.课件展示要求:

(1)那粒最小的豌豆有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呢,拿出课文标上段号。

(2)学生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小豌豆是怎样长大的?小姑娘又是怎样长好的?小组合作完成填空。

小豌豆刚到长满青苔的窗台上住下时,小姑娘(病得可厉害了)。

小豌豆长出了小叶子,小姑娘(心里真高兴)。

小豌豆沿着线猛劲儿长,小姑娘(脸色好多了,还能自己坐上一个钟头呢)。

小豌豆开出一朵嫩红色的小花,小姑娘(脸上放出健康的光彩,眼睛发着亮光)。

三、细读童话,理解内容

(一)边读边思体会情感根据板书提出问题。

学到这里你们有什么想法,学生自由提问并通过重点研读课文段联系上下文阅读解决问题。随机朗读。

(让学生体会到:小豌豆的长大满足了小姑娘的愿望,使她鼓励起了战胜病魔的信心,朗读指导学生读出惊喜的感情)

(二)想象说话:小姑娘看见了绿色心里真高兴。

小豌豆爬上了窗台看见了小姑娘。小姑娘看见小豌豆开出一朵嫩红色的小花心里真是高兴极了。小姑娘对小豌豆有着怎样的感情,小豌豆又是怎样说的呢。

独立说话练习:小姑娘对着小豌豆微笑。学习、段理解作者对五粒豌豆的两种态度小结。当小豌豆开出嫩红色的小花时小姑娘的生命之花也随之绽放了。

四、总结全文

我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到了爱的幸福,爱的神奇,同时更感受到奉献爱是最崇高的、最伟大的。只要我们都献出一份爱心,世界将处处充满爱!

板书设计: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小豌豆:爱……

【创新教案】

6.《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蝙蝠和雷达》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科普文章介绍了仿生学的应用——蝙蝠夜间是凭什么探路飞行的,飞机靠雷达夜间飞行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

根据大纲的要求本组课文的教学应注意:要在理解词句,练习给课文分段的基础上学习归纳段落大意,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同学们,现在让我们玩一个小小的游戏。

(请一位同学到讲台上来,然后用毛巾蒙住他的眼睛。)

现在,请这位同学走回自己的座位,(学生走)同学们,为什么他会撞到桌椅呢?(生答)是的,同学们都很聪明,是因为这位同学被蒙住了眼睛。既然眼睛那么重要,那么现在请大家想想,如果我们没有了眼睛,走路的时候怎么才可以避开障碍物呢?好,现在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蝙蝠和雷达》。

二、品读课文

(一)指名读第1、2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

1.第1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第1自然段描述一架飞机在夜航。)

2.“夜航”,同学们刚刚提到了这个词语,那为什么飞机能在黑夜中安全飞行呢?

书本中有这样的话吗?它是怎么解释的?现在请大家认真阅读,然后找出答案。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3.在这句话中,哪个词语是重点词语呢?

(“启示”,多媒体播放)

4.那么第1、2自然段写了什么呢?哪位同学来总结一下。

(飞机夜航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二)那么同学们现在觉得课文接下来的会怎么写呢?谁来回答老师这个问题呢?

(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人们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

1.下面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科学家探索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然后4人一小组进行讨论。

(课文第4至第7自然段写了这个内容)

2.下面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朗读3自然段。其他同学带着问题思考:这一自然段写的什么内容?

(蝙蝠高超的飞行本领,引起了科学家的思考。)

3.从哪儿看出蝙蝠的飞行本领高超?画出有关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夜间飞行能捕捉极小的飞虫,从来不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也能灵巧地避开。)

请同学们朗读有关句子,想象蝙蝠夜行的高超本领。

4.这些引起了科学家怎样的思考?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想想蝙蝠的眼睛是不是非常敏锐,在漆黑的夜里能看清楚所有的东西?……

5.看书上是怎么说的?请大家齐声朗读,读出疑问的语气。

6.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科学家们做了三次试验,每次试验的目的是什么?用了什么方法?结果怎样?

(让同学们4人一小组一起讨论学习第4、5两个自然段。事先每组发一张表,讨论后集体填表。)

第一次试验:

目的:蝙蝠夜行探路是否靠眼睛。

方法: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

结果:铃铛一个也没响。

证明:蝙蝠夜行探路与眼睛无关。

第二次试验:

目的:蝙蝠夜行探路是否靠耳朵。

方法:把蝙蝠的耳朵塞上,让它在屋里飞。

结果:蝙蝠就像没头苍绳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证明:蝙蝠夜行探路与耳朵有关。

第三次试验:

目的:蝙蝠夜行探路是否靠嘴。

方法: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里飞。

结果:同试验二。

证明:蝙蝠夜行探路与嘴有关。

7.汇报填表情况。

8.科学家在这三次不同的试验中证明了什么?

(齐读: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9.“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来探路的。”(多媒体播放)这个结论与书上的有什么不同?哪一个更科学?同学们联系两次试验去思考一下。

(丢掉“配合”不科学,因为第二次和第三次两次试验,分别塞住耳朵,封住嘴,也就是说单独将嘴或耳朵露在外面,但蝙蝠都失去了暗中探路的本领,这说明探路时靠的是这两样器官同时发挥作用,所以课文上用上“配合”是科学的。)

(三)指导朗读第6、7自然段。

1.指名读第6、7自然段,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蝙蝠是怎样口耳配合起来夜行探路的。

(先同桌互相讨论,再举手回答问题。)

学生说时,老师要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

2.下面哪位同学可以用自己的话说说蝙蝠是怎样捕捉小飞虫的?或蝙蝠是怎样避开极细的电线的?

3.那么你从哪些词中可以看出科学家揭示出蝙蝠夜行的秘密是要付出艰苦的努力的?

请同学们细细地体会“反复研究”一词。“反复研究”就是:一遍又一遍地研究。

4.你们能想象出科学家是怎样一遍又一遍地反复研究的吗?

5.教师小结:任何一项科学成果,都是来之不易的,都是科学家们反复研究,经过无数次失败,无数次地总结经验教训。无数次地再试验才得来的,只有不怕困难,勇于探索,敢于攀登的人才能够摘下科学王冠上的一颗颗闪闪发光的宝珠。

6.老师读第7自然段第一句: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全体同学齐读后三句: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7.科学家反复研究,揭开了蝙蝠夜行探路的秘密。科学家从这个秘密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4人一组讨论,试着画出示意图。指三或四个组的代表在黑板上板演并加以说明。)

8.看第6自然段,蝙蝠是怎么探路的?与飞机比较,然后画出示意图。

9.下面老师请一位同学说说飞机夜间安全飞行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为什么?

(雷达探路的道理是从蝙蝠夜行探路的道理得来的,所以说飞机夜间安全飞行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

11.指导朗读第8自然段。

四、划分段落

1.指导分段:

仔细看每个自然段,想一想,哪几个自然段说的是一个具体的意思?(小组讨论)全文可分为三大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

第二段:第3至第7自然段;

第三段:第8自然段。

2.指导归纳第二段段意,完成思考练习3。

把课文分成三段,在下面的内容中选择第二段的段意,用“√”表示。

(1)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

(2)科学家通过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

(3)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选择(3),因为(3)准确、全面、正确。)

五、拓展延伸

1.学习了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许多科学技术都是从生物身上得到启示而发明创造出来的。)

2.你知道人们从生物身上得到启示,还发明创造过什么?

六、总结归纳

同学们,希望你们从更多的生物中,得到更多的启示,有更多的发明创造,希望你们像一只只雄鹰展翅飞翔在科学的蓝天上,未来的科学家就在我们中间。

板书设计:

蝙蝠和雷达

第一段:第1、2自然段;飞机夜航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第二段:第3至第7自然段;科学家反复研究,揭开了蝙蝠夜行探路的秘密。

第三段:第8自然段;雷达探路的道理是从蝙蝠夜行探路的道理得来的。

【创新教案】

7.《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抓住中心句“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整堂课首尾呼应。先抓住中心句中“呼风唤雨”一词,导出主问题: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通过主问题聚焦到三四两个自然段的过度句: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抓住句中“幻想”与“现实”两个词,分别学习三四两个自然段描述的“过去”与“现在”,重点品读“现在”。然后,水到渠成,总结说明方法,提升人文主题。最后,回归中心句,设疑导入下一课:20世纪还是一个怎样的世纪?20世纪呼风唤雨的,那么“将来”呢?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激发期待

1.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本书。

(出示课件,并介绍路甬祥主编的《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

2.老师摘录了书中的一些瞬间。

(课件出示:教师用书中的20世纪主要成就简介)

3.设疑:那么多的成就,如果让你写一篇文章介绍,你会怎么表达呢?

二、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路甬祥爷爷是怎样写的?

2.学生读题。

3.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问题吗?

三、初读课文,初知大意

1.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课文,当然,别忘了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这一基本要求。

2.学生读课文。

3.字词学习。

(1)出示字词,学生自由朗读。记下自己不会读的。

(2)同桌互读,互相帮忙纠正读音。

(3)个别检查。

(4)释义:你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或引导用工具书;或引导在文中语境中理解;或联系生活理解)

(5)读完词语,让我们来读一读这些句子

(出示难读的句子。)

四、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1.读完课文后,谁知道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或:读完课文后,谁知道课文中心句是哪一句?

(也可教师直接问: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哪一个世纪?然后板书中心句)

(1)读句子

(2)“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

a自由说。

b教师出示词典中的几种解释,让学生联系课文选择。

(3)刚才,有个同学问: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到文中找一找,把相关的语句划下来。

五、品读课文,感悟巨变

1.根据学生交流,教师出示语段一。

语段一: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100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1)读句子

(2)里边有一个生字,(教师板书:幻想)

a这个字与“幼”容易混淆,写一写。

b幻想是什么意思?或找个近义词

(3)古时候人们都有哪些幻想。(板书:过去)

a学生交流,读文中句子

b都说美好的愿望源于生活,那么古时候人类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呢?

导入语段二。

2.根据学生交流引出语段二

语段二: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生活在一个慢吞吞、静悄悄、一到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1)读句子

(2)是的,人类“上百万年”都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那么这“上百万年”是多少年呢?

教师板书:7000000

(3)引读

一百万年过去了,人类生活在……

三百万年过去了,人类还生活在……

七百万年过去了,人类依然生活在……

(4)终于到了20世纪,(引导学生读语段一)

a课文中哪段话告诉我们,这些幻想都变成了现实?

(板书:现在,现实)

b导出语段三

3.根据回答,出示语段三

语段三: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1)读一读,想一想,20世纪这么多成就,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2)我们再细细地读一读前半句,作者的用词很有特点。(出示: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

a引导学生发现动宾结构。先让学生发现,再提示

b读一读。教师读动词,学生读名词

c请学生仿。有困难就提示练习

(3)这么多的发现与发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方便,比如:

(教师出示: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看电视,只要轻轻按一按遥控器,丰富多彩的内容、五彩缤纷的画面就展示在眼前。

a让学生选择一种发明,进行练习仿写教师的例句。

b生师交流

c教师相机小结,解释“地球村”

(4)带着这样的理解,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话,感受科技带来的巨大变化。

4.把过去与现在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这是一种什么说明方法?

(1)根据回答,板书:作比较

(2)从对比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根据回答,板书:科技

5.引读:是的,是科技让7000000多万年的幻想,在100年便实现了,所以,读(出示语段一)

(1)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形容这种变化,你会用什么词,什么话?

(2)作者是怎么形容的呢?

(出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a教师讲授这句诗的原意

b在这里作者想表达什么呢?

c抓住“忽如一夜”,引导读出快的感觉

抓住“千树万树”,引导读出多的感觉

六、呼应开头,设疑结课

1.所以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1)再谈对“呼风唤雨”的理解

(2)再读这句。

2.20世纪还是一个怎样的世纪呢?20世纪呼风唤雨的,那么“将来”呢?

(板书:将来与?)

3.教师总结

【创新教案】

8.《蝴蝶的家》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纵观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构思独特、情感强烈,以问题与思索为线,以雨天为蝴蝶躲藏在哪里而着急的情感贯穿全文,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幼小生灵的关爱之情。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其中,指导学生反复品读,体验情感,激发学生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是本节教学的重点;让学生体会作者善于思考、长于观察的良好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勇于质疑、不断探索的精神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因此我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规律,在教学中进行了这样的尝试:围绕主线,品读急切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看,花丛中、阳光下,小动物们在自由自在地翩翩起舞。蝴蝶在干什么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蝴蝶的家》,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探寻蝴蝶的家。

二、品读感悟、理解课文。

1.刚才我们初读了课文,你感受到作者的心情了吗?是什么心情?(作者为蝴蝶着急、担心)你们呢?

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能感受到作者为蝴蝶着急、担心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心体会,用笔画出有关的语句,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细读课文寻找答案,读的时候勾勾、画画、写写,然后与你小组的同学分享学习的收获好吗?

2.学生汇报。

(1)第1段:

如果汇报到第三句时,教师引导:天气是怎么难为蝴蝶的?谁来读一读。找学生读第二句,(出示第二句)此时作者心里在想什么呢?

“山雨欲来风满楼”,当轰隆隆的雷声在耳边响彻,当闪电咔嚓咔嚓地照亮漆黑的夜空,黑云在低沉的天空中翻着跟头,风又在疯狂地吹着哨子……哎呀!这样糟糕的天气,这不是……(难为蝴蝶吗?)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读这句话)指名读,然后再齐读。

(2)第2段:

还从哪儿看出作者为蝴蝶着急、担心?

预设:

生:想到这里,我简直没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着急。

如果学生汇报出:我从“怎么禁得起这么猛烈的风雨呢”看出作者为蝴蝶着急、担心。

教师引导学生:为什么从这看出为蝴蝶着急、担心?作者当时在想什么?

让我们读出蝴蝶的美丽与柔弱。

如蝴蝶没有及时躲过猛烈的风雨,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

(翅膀会被雨点打湿;会被风吹得不知去向;彩粉会被雨水冲刷,失去原有的美丽;沾上泥污,摔在地上,再也无法飞起来)

是啊!这轻盈的、素洁的蝴蝶,它们是多么的弱不禁风啊!同学们,说到这里,老师都无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的……(着急)你们心里着急吗?

指导朗读:“想到这里,我简直没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着急。”谁能通过你的读让我们感受到作者此时的心情。(读出心急如焚的语气)

(3)第3、4自然段

最后一句话“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呢?我真为蝴蝶着急了”。

同学们这句话在文中两次出现,我因为什么真为蝴蝶着急了?(作者找了多次都没有找到蝴蝶的家,所以更着急了。)

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为蝴蝶找家时的着急心情,勾一勾、读一读。通过对读的方式来理解课文。

作者作了这么多种假设,下雨的时候,蝴蝶是躲在这里吗?你是怎样认为的呢?

作者谈到了这么多地方,又说都没有见到蝴蝶,说明作者平时怎么样?

一次次猜想,又一次次否定,作者一次次为蝴蝶找家,希望的是什么?

(4)第5段

蝴蝶到底有没有家呢?课文中是怎样描述的呢?

她的话是谁的话,让我们来读一读小女孩的话。

(出示第五段)

小女孩是怎样看待蝴蝶有没有家这个问题的?(三个一定)

小女孩连续说了三个一定,说明了什么?(确信不疑)你们想一想,小女孩在说这些话时心里在想什么?

在这篇文章里,这仅仅是小女孩的心声吗?你过能从小女孩的话中体会出作者哪种美好的愿望?

好,让我们再读小女孩的话,通过小女孩的话把作者的美好愿望表达出来。

三、展开想象,拓展延伸。

这节课,我们一起读书、一起思考和交流,在我们的探究即将告一段落的时候,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呢?

同学们,你们认为蝴蝶有家吗?这个美丽而香甜的家会在哪里呢?张开你想象的翅膀,说一说。

板书设计:

8蝴蝶的家

着急

【创新教案】

9.《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诵读优秀古诗文,在诵读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本节课中利用远程教育设施与资源,去体现教学时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理念。积极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走进诗歌世界,让学生在读—想—说的过程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对古诗的热爱,从而继承并发扬中国的灿烂文化。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我们的祖国山清水秀、风景优美。由古至今,许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大量的赞颂祖国大好河山的佳作,你们都积累了哪些有关这方面的古诗呢?

师:著名的北宋诗人苏轼在观赏了庐山后,写下至今仍为人们称颂的诗篇——《题西林壁》。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首古诗(板书诗题)

二、初学感知

师:请同学们自读古诗,把不认识的自圈出来。

指名读。正音

再来读一遍,注意停顿。

三、理解感悟

师:这首古诗,同学们都读熟了,但是你们知道它的含义吗?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步骤吗?

师生共同概括:

(一)知诗意

说一说这首诗题目的意思吗?

说说关于苏轼的了解

(二)品诗意

指名读古诗。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师:庐山只有一座,怎么在苏轼的眼中会呈现出这么多种形态呢?

师:你们真是爱思考的好孩子。对,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假如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

完成填空:从左向右看,庐山是_________;从上往下看,庐山是____________;从远处看庐山,像_____________;从近处看庐山,像____________;从高处(山顶)看庐山,像____________;从低处(山脚)看庐山,像___________。

师:作者浏览了庐山,不只是看,而是细心观察庐山的特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还用心去思考,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不识庐山真(重读)面目:“我”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

只缘身在此山中:只因为我站在庐山中

想象一下,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三)悟诗情

师: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

师: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色流连忘返。表达了他对庐山的赞美之情。你能不能用优美的语调把你对庐山的情感朗读出来?

生:用各种方法诵读古诗提供背景音乐:

师:刚才同学们非常有感情地朗读了《题西林壁》。但有一个地方却很难让人理解:苏轼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

师:学习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收获?从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

师:总结,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观地、冷静地进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的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地正确认识这个事物。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板书)。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

四、升华与拓展

1.观看成语故事片《盲人摸象》。

2.说说观后的感受。

3.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说明这个道理。

五、想象成诗人,多种形式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

横(岭)侧(峰)

远近高低(实写)

(不同角度)

只缘身在此山中   明理

【创新教案】

10.《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以猜谜语的方式引入课文,在讲解的过程中,采用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也就是导思释疑的方法贯穿全文,让学生去领悟,感受文本,这样既从感性上认识到语言的形象性,使学生体会到作者对爬山虎的细心观察。同时插入一些背诵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积累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同学们喜欢猜谜语,今天就来猜猜老师出示的谜语吧:

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过渡:丝瓜和葡萄向上爬都是靠的什么?

搭架子

前几天老师让你们去观察的爬山虎,你们发现爬山虎向上爬靠得是搭架子吗?不是,靠的是脚。

二、读题设疑

板书课题:爬山虎的脚

脚写得大一点。

看了老师所写的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啊?

预设:

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

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

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学生回答

三、研读第三段:

1.请你快速默读课文,看看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山虎的脚的。(3、4、5)

这三段中的哪一段能回答我们提出的第一个问题。

2.找一名同学来读读第3自然段,其他同学考虑咱们刚才提出的问题: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的?

板书:位置:叶柄反面

形状:枝状

像蜗牛的触角,还像什么?

颜色:嫩红

作者之所以能把爬山虎的样子写得那么具体,是因为作者——“注意观察了”。我们一起来细细地读读这一段,体会作者的细心。三分钟后抽查。

四、研读第四段

作者还注意了什么?

1.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用“▲”划出爬山虎在墙上爬的动作:

触、变、巴、拉、贴、爬

学生汇报:教师演示,学生利用这些动词来说爬山虎爬墙的过程。

总结:是啊,爬山虎就是这样今天一脚,明天一脚。这个月一脚,那个月一脚,历经两三个月,甚至半年,在你不经意间爬到房顶上去了,你要不花点时间,还真不知道它是怎么爬的。所以除了认真看之外,还要坚持观察。

五、研读第五段

作者还注意到什么了?

触着墙的——枯萎

没触着墙的——变成灰色

今年,作者注意了爬山虎的脚,过去没注意,那他过去注意了什么?

爬山虎的叶子。

六、总结拓展

1.这篇课文重点围绕“爬山虎的脚”来写,为了说清这个意思,作者进行了细心而有序的观察,并且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使爬山虎旳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说说你的学习体会。

板书设计:

爬山虎的脚

位置:叶柄反面

形状:六七根细丝

颜色:嫩红

【创新教案】

11.《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学习这篇课文,在让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习作实践中去。要让学生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来表达的。因此,在这节课上,我尝试“自主探究,点拨启导,读中感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钻研文本,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运用,在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过程:

一、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

师:各位住宅评判委员会的委员们,你们辛苦了。经过上一节课的工作,你们初步了解了小家伙的住宅。它的住宅有什么特点?用“   ”画下有关句子,并能把每一个特点用一个词概括出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找特点并概括。

2.请学生板书自己概括出来的蟋蟀住宅的特点。

3.讨论、比较住宅特点。

生:小蟋蟀住宅朝着阳光(向阳)

小蟋蟀的住宅隐藏在青草丛中(隐蔽)

师:小家伙真不简单,一个小洞也有这么多名堂,但是我的住宅里有电灯、电话、有线电视、电脑等等,它有吗?谁的住宅好?(当然老师的好)

二、了解蟋蟀是怎么建房的1.引导学生再读课文。

老师的住宅比它好,为什么没它有名呢?

2.读后再比。

生:蟋蟀建房子是一点一点挖掘的。

师:我建住宅得请瓦工、木工、电工、水工等等,一个人干不了。

生:蟋蟀不断修整住宅。(加深加阔

不断修整)

师:老师的住宅不常修整,要向它学习。

……

通过比较,让学生认识到建筑专家—蟋蟀住宅的出名,是靠自己长年累月不断修整,认真、辛勤的劳动换来的。请你找出课文赞扬蟋蟀的语言,读一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课件出示课文中直接称赞蟋蟀住宅的句子:

(1)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

(2)它的工具是那样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3)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指导朗读:朗读中,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体会作者对这种精神的敬佩赞扬的思想感情。

三、变换角色,指导说话

1.下面请蟋蟀工程师介绍一下它是如何建筑住宅的,它建筑的住宅的特点等。

2.学生准备后,发言。(让学生把课本上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四、深入了解,认识蟋蟀

1.看学生收集的图片资料。

2.谈体会:看了图片、资料,你懂得了那些以前你不知道的知识?

五、作业拓展

1.以“我的住宅”为题介绍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如何建造的。

2.选择以两种小动物进行某些行动的观察,并写下来。

蚂蚁、蜜蜂、蟋蟀、蝗虫、萤火虫、蝴蝶、螳螂、蜈蚣。

【创新教案】

12.《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以语言实践活动为主轴,挖掘语言训练点,多渠道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并积累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大意,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盘古开天地》,混沌的宇宙中,盘古沉睡了一万八千年,有一天,他突然醒了,接下来,故事将会发生什么呢?谁能按顺序简单地讲讲这个神话故事?

2.指名讲故事大概内容。故事先写宇宙混沌一片,接着盘古用斧子劈开天地,然后用头顶天,用脚蹬地,使天地成形,最后化为万物,有了美丽的宇宙。

3.你们讲得真好。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神话故事,仔细读课文,读懂这个神话故事。

二、研读文本,感受形象

(一)1.自由读2—6自然段,如果把一篇文章能读成一句话,那么这篇神话能读成哪句话?画出来。

出示句子: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指名读

2.如果你能把这句话读成一个词,就更了不起了,从这句话中,你能读出哪个词?

板书:创造

指导读好创造这个词

3.再读重点句,4.存疑:盘古是怎样去创造这个美丽的宇宙的呢?

(二)第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1.你知道了什么?在带给你体会的句子上就做上记号。

(很多同学都做上了记号,做记号,表明你在思考,善于抓住重点字词,关键句子)

交流用最简洁的一个字来回答。板:难

2.哪些词句带给你这种体会?读给大家听一听。

(1)出示:他见周围……

预设:我从劈字看出,很难,因为要用力板难劈

你能抓住动作来体会,能把她用力劈的情境读出来吗?

生读:你抡的是一把小斧子,只能劈柴,不能劈天。

你这样能劈的开天吗?——猛劈

师指导朗读

(2)出示句子:只听一声巨响,……

预设:从“缓缓、慢慢”知道天分开很难

师:把这种难(分)板:读出来(指导读得慢、艰难)

读着读着,文中有几对反义词,你发现了没有?

指浊:你见过哪些东西是浊的?……

是的,一般来说,浊的东西是我们看到的混的,稍微要重一点,清的东西会往上升,这两种不同的东西你能通过读,让我不需要眼睛,只靠耳朵就能辨别出来吗?指名读

听出来了,轻的东西读得轻,向上飘的感觉,重的东西读得重,好像往下沉,齐读句子。

(三)自由读第三节:思考用哪个字来概括这件事?

板:累

1.示句子: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他们……

预设:我从“头顶天,脚踏地”知道他很累,因为……

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顶天踏地(板书:天地分开)

看图:这就是盘古顶天蹬地的画面,谁能像他那样做一做。

指名上台表演。指导用力蹬,这样才可以读得用力。

问学生要不要休息?

比较:同学们,你们刚才顶的仅仅是一分钟,盘古顶了多少时间?

指名回答:(网上查)

联系上下文

从“不知过了多少年知道”

引读:真会读书,不知过了多少年,盘古就这样顶天蹬地,一年过去了;生读:……

一百年过去了,生读……

一万年过去了,生读……

一百万年过去了,生读……盘古真累呀,累得——指名说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天地终于成形,盘古却累得倒了下去,这一倒,盘古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都变成了什么呢?好好读这一段,同桌两人,一个读盘古的身体部位,一个接变成了什么?(板书:天地成形)

同桌互相读

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

难怪有人说,读书的最高境界,是把一句话读成一幅画。

2.盘古仅仅变成风云、花草……,他身体的哪些部位还变成什么?展开你想象的翅膀。

指名说

3.你们的回答,终于让我明白了,盘古的身体,化作了宇宙万物。(板书:化成万物)老师把句式进行改变,咱们合作读,一起分享这段美妙的文字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师生分读。背下来

4.让我们做一个大胆的想象,如果没有盘古,就没有什么?

5.什么都没有的宇宙就是开头说的“混沌一片”,学到这里。你有什么话想对盘古说?写下来。(板书:宇宙混沌)

三、升华感情,拓展延伸

同学们,真的有盘古这个人吗?

是的,这是个神话,盘古这个人是不存在的,美丽的宇宙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以前,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时候,有些自然现象无法解释,人民就创造了很多有趣的神话,在我国传统文化这座宝库里,还有许许多多的神话故事,它是古代劳动人民留下来的丰富的文化遗产。(板书:美丽宇宙)

四、作业

1.把故事讲给家长听

2.用得好的词语抄下来

3.看神话故事

板书设计:

盘古开天地

宇宙混沌

天地分开

天地成形

化成万物

美丽宇宙

【创新教案】

《精卫填海》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在课堂教学中我以“关注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语文素养得到全面的提高。针对低年级儿童年龄特点,营造和谐、富有童趣的学习气氛;引导学生多读,读中感悟。

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

师:同学们都喜欢看动画片吗?

师:说说你喜欢看什么动画片?

生:我喜欢看《大头儿子小头爸爸》。

生:……

师:这节课,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非常好看的动画片。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播放课件:一只小鸟在辽阔的大海上投石子,扔树枝]

这茫茫的大海上,一只小鸟弃而不舍地向大海投石子,扔树枝。它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精卫填海》这篇课文,从中找出答案吧!(板书:精卫填海)

(设计意图:为了能够自然地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景中,通过课件演示,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很快地走进课文情境中去,教学效果较好。)

二、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1.指名读课文,边读边想:

(1)

精卫是谁?(板书: 炎帝之女)

(2)

她为什么要填海?(板书:起因:东海淹死炎帝之女)

(3)

她是怎能样填海的?(板书:发展:精卫日日执着填海(坚持不懈决不放弃))

2.围绕三个问题讨论学习这篇课文。

3.再读课文说一说你从精卫身上学到些什么?

4.编成课本剧来演一演。

生找伙伴扮演读。先找一组同学分角色读一读,再到前边扮演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佩戴大海、精卫的头饰,以扮演的形式继续加深对角色的理解,学生对精卫填海坚定的信念就会理解的更为透彻。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锻炼了学生的胆量。)

三、反思课文,拓展延伸

同学们扮演得都很好,大海无边无际,小小的精卫到底能不能把大海填平呀?(我认为精卫能把大海填平,因为精卫有毅力我认为精卫能把大海填平,因为即使精卫填不平,还有它的子子孙孙,它的子子孙孙也能把大海填平。……)

同学们,是盘古,使混沌的世界有了光明;是盘古,使万物生灵生存繁衍;是盘古,使我们看到了花开的灿烂、日出的辉煌……这一切。(板书:结局:子子孙孙奋斗到底)

四、总结归纳,拓展延伸

同学们,真的有精卫这个人吗?这是个神话,精卫这个人是不存在的,美丽的宇宙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以前,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时候,有些自然现象无法解释,人民就创造了很多有趣的神话,在我国传统文化这座宝库里,还有许许多多的神话故事,他是古代劳动人民留下来的丰富的文化遗产。

老师这也有一首小儿歌送给精卫。你们想听吗?

你是一只小小鸟/本为炎帝女娇娇/立志填海不动摇/恒心惊天地/意志冲九霄/感化多少人/激励几代朝/我唱只歌儿献给你/你精神长在永不老/

老师希望你们不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也都能像精卫一样勇敢、坚定。

【创新教案】

16《普罗米修斯》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以较强的整体意识,在教学中展示一个思维放飞的过程,一个情感激荡的过程,一个言语转换的过程。运用“三点一路,自主互动”的教学策略,围绕“无火—盗火—受罚—获救”这一顺序,形成有序的板块,真正体会“普罗米修斯是个极富同情心而勇敢的神”,争取向心的力量,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益。同时以课文为中心,通过学生读课文,然后调动生活积累,谈感悟,在谈感悟的过程中,处处指向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教师适当加以整合,将读文、感悟层层推向深入。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列出框架

这是一篇写事的文章。谁能将文章的前因后果讲出来。

板书:无火—盗火—受罚—获救

二、明确训练,体会精神

(一)体会无火的痛苦

1.你能想象到人们生活在“黑暗”中的种种困苦吗?是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场景?

(学习第1自然段。)没有……只好……

练习用“没有……只好……”说话。体会当时生活的困苦。

2.你从哪些语句中读出普罗米修斯极富同情心?哪个词一下引起了你的注意?

理解“决心”,再读该自然段。

3.小结:同学们,再次朗读读这一部分时,相信你一定也会对古代人民充满同情之情,同时又会领略普罗米修斯盗取天火的决心。

(二)感受有火的快乐

1.读“盗火”的片断,一边读一边想象情景。看看谁读得最投入,脑海里有电影。

普罗米修斯:你是怎样把火盗到了人间。(普罗米修斯跑到太阳车那里,从喷射着火焰(yàn)的车轮上,拿取了一颗火星,带到人间。)为什么要这样小心翼翼?(火种是普罗米修斯冒着生命危险取来的)把火盗到人间后,你还做了些什么?

2.体会有火后人们的欣喜。

(1)假定你就是那第一次见到火的,人群中的一员,终于告别了暗无天日的生活,此时你的心情如何?读相关的段落。

(2)了解了火的用途后,你最想做的是什么?

(我想为妈妈做一顿可口的饭菜。)

(3)想象人们得到火种后欣喜若狂的情景

3.小结:人类有了火种,就能吃到熟食,而熟食能促进人的大脑的发育,使人变得越来越聪明;有了火之后,再寒冷的黑夜也不会显得那么的漫长;也是因为有了火,人们学会了冶炼金属,不再用那些粗陋的石器工具,从此人类步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你想对普罗米修斯说什么话?

普罗米修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理解“气急败坏”,体会普罗米修斯情愿为人类受苦的精神。

1.人类有了火种,文明进了一大步,可是有个神却不高兴了,从哪里看出来?

板书:气急败坏。

谈谈对该词的理解,你从哪里看出宙斯气急败坏了?

2.火神为什么敬佩普罗米修斯?

因为普罗米修斯拿取火种是为人类造福,是正义之举,也是极大胆的行为,所以火神敬佩他。

3.用心读第六自然段,看看宙斯是怎样惩罚普罗米修斯的?读后你的心里有什么感受?

4.激活迁移练习

(1)师:每次我读到这里,心里就特别难受,我仿佛看到了这么一幕情景:

一个烈日炎炎的夏日,大阳无情地炙烤着大地,悬崖石壁被烤得发烫,铁链摸上去都烫手,普罗米修斯手腕已被灼伤了,全身被烤得一点劲也没有,这时,那只凶残的鹫鹰又飞来了,他想把鹫鹰赶走,但手脚都被锁住,一动也不能动。鹫鹰对准他的肝脏,用尖锐的嘴,猛地啄下,顿时,鲜血直往外涌,悬崖也被染红了……

出示:“尽管如此,普罗米修斯就是不向宙斯屈服。”

(2)你的脑海里一定也会有其它的画面吧:请赶快把它写下来:

(3)生写后交流:

每个学生读后师出示:普罗米修斯承受的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煎熬。尽管如此,普罗米修斯就是不向宙斯屈服。

一次次的复沓,为的是加强对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暴、为民造福”伟大精神的理解。

(4)读到这里,你想对普罗米修斯说些什么?

普罗米修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想对宙斯说些什么?

(四)学习“获救”段落

1.过渡:

如果说前文写到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得天火,我们内心充满感激的话,那么现在,我们的内心又多了一份感动。感动于普罗米修斯的高尚的情操,感动于他那不屈的灵魂。其实,受到感动的不仅仅是我们,还有希腊大英雄赫拉克勒斯。他的出现,使得普罗米修斯结束了许多年的残酷折磨。自由读一读第7,8自然段,看看,从哪儿可以得知赫拉克勒斯也受到了感动?

2.指名读,读最后一自然段。

比较读:普罗米修斯终于获得了自由。

普罗米修斯获得了自由。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普罗米修斯的故事,感动着大英雄,也感动着无数的人,历来有很多的诗人以诗歌咏他,画家以画来纪念他。

这里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诗。

是谁?让漫漫黑夜跳跃希望的火苗?

是谁?让蛮荒时代沐浴文明的曙光?

是谁?甘愿触犯天条也要救人类于水火?

是谁?身受酷刑却无怨无悔?

啊!巨人,是你给人类带来火种,送来光和热,送来人类新的纪元!

尽管上天和你蓄意为敌——

高山险峻、铁链加身,烈日如火、暴雨如注……

但沉重的铁链只能锁住你的躯体,却怎能锁住那颗坦荡无私的心!

难道仅仅是物质的火种吗?

不,你给予我们的,是声声不息的精神火种!

勇敢、坚强、博爱、无私,这就是你——普罗米修斯!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将本文故事讲给自己的亲人听;

2.课下搜集希腊神话,进行故事比赛。

五、板书设计:

普罗米修斯

无火—盗火—受罚—获救

气急败坏

【创新教案】

17.《麻雀》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教师切忌用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遵循这一理念,我充分利用本课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读懂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麻雀是十分弱小的动物,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笔下的那只麻雀不仅战胜了庞大的猎狗,而且深深地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麻雀》这篇课文,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一只老麻雀为拯救小麻雀,而与想吃小麻雀的猎狗,准备搏斗一事。)(出示板书)

二、研读文本。

(一)事件的起因。

师:引读,我打猎回来,……,突然,我的猎狗(放慢脚步,悄悄地向前走)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原来猎狗发现了(一只小麻雀)。

1.猎狗到底发现了一只怎样的麻雀呢?(出示卡片)

请您带着这个问题自己读课文第3小节。(出示幻灯)

2.哪些词,哪些句告诉了你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

①出生不久(样子……)

②从巢里掉下(体会谈风大)

③无可奈何的,可怜的(为什么会无可奈何?呆呆地,为什么会发呆?害怕陌生的环境)

3.生概括:这一段主要讲了在打猎回来的路上,我的猎狗发现了一只小麻雀。

4.这是一只十分可怜的小麻雀,我们要怎样读,才能表示小麻雀的孤单和无助。(稍轻、稍慢)

5.齐读第1自然段。

(二)事件的经过。

1.多么孤单力薄而又无可奈何的小麻雀呀,一起看幻灯,而此时此刻,一个巨大的危险正在向它逼近,当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正在千钧一发之际,老麻雀出现了(动幻灯)(板书:想吃)

2.老麻雀又是怎样保护它的孩子(小麻雀)的,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4、5小节,用曲线划出描写老麻雀动作的语句。

3.你找到了哪一句?

4.齐读第一句,这是一句什么句?把什么比作什么?老麻雀飞下来时像石头落地,那说明老麻雀飞下来时份量重,(速度十分快,果断,毫不犹豫)这是一个怎样的动作,谁来演示一下。我们体会一下老麻雀此刻的心情(十分焦急)因此,应该读时稍快,语气加重)

5.老麻雀飞下来后,又是怎样做的?(全体男生读)

“扎煞“是什么意思?(是一般的竖起吗?我们知道鸟雀一般在梳理自己的羽毛时也会篷起自己的羽毛,那时的毛一定是十分的坚硬,充满了力量。它扎煞起羽毛说明了什么?(做好了准备搏斗的姿势)

6.我们不仅看到它扎煞起了全身的羽毛,而且还能听到他绝望的尖叫,绝望是(毫无希望)老麻雀为什么会觉得没有希望?(力量过于悬殊)但是,老麻雀退缩了吗?逃避了吗?(所以,这尖叫是老麻雀竭尽全力发出的,它明知自己不是猎狗的对手,但它仍然决定与猎狗进行搏斗。)(板书:拯救)

所以这句话应该这么读。师范读,生跟读。

第5自然段

1.老麻雀为救小麻雀,不顾一切地从树上飞下来,而且扎煞起了(全身的羽毛);竭尽全力地发出了(绝望的尖叫)它还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一心想把自己的幼儿从危难之中(拯救)出来。

2.可是,为什么它又会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出示卡片)从呆立着不动,你又会体会到了什么?

请你带着这两个问题,自己读课文,学习句子4、5两句。

3.浑身发抖是因为紧张?为什么紧张?(力量悬殊)

4.既然老麻雀那么紧张,以至于全身颤动,连嗓子都哑了,但是不能放弃吗?你从它呆立着不动,又体会到了什么?(老麻雀信念坚定不动摇,宁可牺牲,也要与猎狗展开生死搏斗。)

5.谁能把老麻雀虽然紧张,但又十分坚定的这种复杂的心情读出来。(有勇气读好的同学的起来读)

引读:

6.老麻雀为救自己的幼儿,尽管它知道搏斗就意味着死亡,所以因为紧张,而呆立着不动,发出了绝望的尖叫,但是它仍然扎煞起全身的羽毛,准备着一场博斗。

7.是啊!在老麻雀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地,没有危险的树枝上。)因为它孩子的生命正在受到威胁。它要(救自己的孩子),所以会产生了(一种强大的力量)(板书)那种强大的力量使老麻雀毫不犹豫地从树上飞下来,哪怕是牺牲自己,哪怕是只能延续小麻雀一分钟的生命也好,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力量啊!(板书)(母爱)

8.这一段是课文的高潮部分,出示卡片,请你用“谁为什么而怎样做的”句式归纳段意。

9.这一部分中哪些是写得十分生动具体的,让我们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体会。

(三)事件的结果。

1.奇迹终于发生了,老麻雀的幼儿得救了。

2.齐读最后的小节。

猎狗为什么会后退?

老麻雀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勇气?(母爱的力量)

3.我见到了这动人的一幕,又是怎么做的?(板书:我唤回

猎狗

怜爱,感动)

(1)对小麻雀的怜爱(2)被老麻雀的勇气所感动

四、总结

1.学完课文,你觉得最受感动的是什么?(作者正是要赞颂这种高尚又伟大的母爱)

2.课文写得生动吗?所以我们要有感情地来朗读。现在老师要请一位有信心读好的同学来示范读,配乐朗读。

【创新教案】

18.《牛和鹅》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根据故事情节性强,场面描写具体生动,道理蕴涵耐人寻味的特点,教学设计时主要体现了“读、悟”结合的理念,如:自读、练读、齐读、学生赛读、分角色读,默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快速浏览理清文章脉络,默读勾画出“我”怕鹅,鹅不怕“我”的语句。层层推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这样在读通、读懂的过程中自然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并不断地将新知识融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鹅的谜语

同学们,你怕不怕鹅?

我们学了这篇课文,知道了作者开始怕鹅,到后来听了金奎叔叔的话而又不怕鹅的转变。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作者一开始就点明大家的这个认识: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那么作者是如何对待牛和鹅的呢?请你读读3、4自然段,画出描写作者态度的句子,多读几遍。(生读,师巡)

2.谁来说说你画的句子?(指名回答)

同学们找得很正确!就像大家所说的,对于强壮的牛,作者一点儿也不害怕,可是对于小小的鹅,作者却害怕极了。后来作者却改变了自己的看法,请你认真读读5-12自然段,在小组内说说到底是什么事情让作者改变了看法?(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小组内互说)

3.谁来说说是什么事情让作者改变了看法?

(我们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通过这件事让作者改变的看法。)

4.请同学们看这句话:(课件出示)

孩子们惊呼起来,急急逃跑,鹅追得更快了。我吓得脚也软了,更跑不快。这时,带头的那只老雄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吭吭,它赶上了我,吭吭,它张开嘴,一口就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我就又哭又叫,可是叫些什么,当时自己也不知道,大概是这样叫吧:“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

谁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

自己读读这句话,画出描写鹅的词语,你体会到什么?(跟你的同桌说一说)体会到鹅的不可一世、不怕人;我的狼狈不堪,害怕鹅!

你能读出鹅的不可一世和作者的狼狈不堪吗?自己练一练!

同学们练习的很投入,谁想读给大家听听?

(1)指名读。

(2)学生赛读。

指导朗读:读出鹅的不可一世和作者的狼狈不堪。

5.我们害怕鹅子,可是金奎叔不怕啊!请你看这句话!(课件出示)

他一把握住鹅的长脖子。鹅用脚爪划他,用嘴啄他。可是金奎叔的力气是那么大,他轻轻地把鹅提了起来,然后就像摔一个酒瓶似的,呼的一下,把这只老雄鹅摔到了半空中。它张开翅膀,啪啪啪地落到了池塘中。这一下,其余三只鹅也怕了,纷纷张开翅膀,跳进池塘里,向远处游去。

自己读读这句话,画出描写鹅动作的词语,你能体会到什么?

指名回答:“落”“纷纷”“跳”等词语生动地再现了鹅害怕的样子。你能读出鹅的害怕吗?自己练习读读,谁想读给大家听听?我们一起读读。

6.不可一世的老雄鹅被金奎叔赶跑了。通过这件事,作者对牛和鹅的认识发生了什么变化?请你读读13、14自然段,画出有关的语句。

7.好,同学们很会读书,能运用不同的符号做出标记!谁来说一说作者发生了什么变化?(指名回答)作者记住了金奎叔的话,从此对牛和鹅都改变了态度和做法。对牛,不再无缘无故的欺负它;对鹅,也不再怕它。

8.是啊,金奎叔的话让作者永远难忘!让我们来一起读读这句话:(课件出示)

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啊!(教师板书: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啊!)

从这句话中,你有什么启发?谁来说说?(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

不管别人是怎么看待我们的,只要我们自己能够正确地、全面地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就会正确地认识生活。(教师板书:角度不同  认识不同  结果不同)

是的,简单的一句话让作者改变了一直以来的看法和认识。

在生活中,你遇到这样的事情了吗?你是怎样解决的?(指名回答)同学们能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理解,真不错!

三、总结升华

(课件出示,配乐)正如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就会有不同的答案。面对同样的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见解,这就是平常所说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学们,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够正确、全面的看待问题,正确的认识事物,那么你就是生活的有心人,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受!

四、布置作业

1.积累本课的好词佳句。

2.笔下生花——学了这篇课文,你肯定大受启发吧!请你用几句话简单地写下来。

板书设计:

牛和鹅

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啊!

角度不同  认识不同  结果不同

【创新教案】

19.《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学生阅读文本后产生的独特的言语是他们独特的感受、独特的情思与独特的语言同构共生的产物。加强言语独特性的培养,既要引导学生对文本、对生活产生独特的视角,提高他们感受言语、感受生活、认识生活的能力,又要引导学生以独特的学习方式,对文本、对生活、对心灵进行自由的剖析和描述,以使他们的言语流光溢彩、五彩缤纷,还要使他们在语言与精神的和谐同构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谁知道有关老虎的故事?下面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作者童年时的一件事,但是为什么是窝囊的老虎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知一下。

二、读通课文

1.学生读文。大声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正确。读得不畅的句子做一个记号,再回读一遍。

2.检查读文。这位同学有这么几句话读得不太顺,让他再读一读或大家齐读。

三、品读课文

1.我们已经把课文读通顺了,还得把课文读懂、读好。

2.我们来读第1—3自然段。

(1)指名两位小朋友读,谁的朗读读到大家心上去了?我们大家都来这样读一读。

(2)指名接着读,你也来问一问。

(3)“我多想在台上露露脸,尝尝大家都看着我、给我鼓掌是什么味道。”

表现了我怎样的性格很怎样的心理?(可爱   期待)

3.“你先四脚着地爬上台,见了他们兄妹俩就站起来,啊呜啊呜叫着,向他们扑过去,他们逃你就追。等到猎人上场,对你连开两枪,你就躺下来——死掉。”

这一段用哪些动词具体说明表演时的动作顺序?

(者仅用了“爬”“站”“叫”“扑”“追”“躺”六个动作把老虎怎么演写得具体明确。)

4.此时我的心里又是怎样的?排练时感觉怎样?

(自信  排练  难)

5.演出时我是怎样的心理?(紧张)我的表演如何?(哄堂大笑)

四、总结全文

作者一直觉得自己演砸了锅所以不开心,觉得“我”真是一只窝囊的大老虎。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历许许多多有趣的事情,不论是高兴的,还是难过的,不论是好事,还是傻事,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我们最美好的回忆。平时同学们要多留心生活,把生活中发生的点点滴滴及时记下来。

板书设计:

可爱  期待  上台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自信  排练  难

紧张  演出  哄堂大笑

【创新教案】

20.《陀螺》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抓词抓句去重点体会。如:“恍惚、手舞足蹈”。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新课标精神,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让学生多读、多说,以读为主,以读代讲,通过“品读”来。代替文章的讲解,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品味重点语句,体悟感情,突破教学难点,避免把文章“讲”没味儿了。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童年时代的玩具有很多,什么玩具是你印象最深?作者讲述的“陀螺”是爸爸妈妈童年时代的玩具。这节课让我们来深刻了解这篇课文。

二、研读文本,理解感情

1.学生小声朗读或默读文章,给精彩片段、句子词语做上记号并在旁边批注。

2.小组讨论,修辞方法。

(1)学生自主品读,探究,(2)教师引导归纳

①修辞手法的运用。

如比喻句:“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世界堆满乌云,快乐像过冬的燕子一般,飞到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这个比喻句形象的写出了我得不到陀螺的郁闷心情,从中表达了我对陀螺的酷爱之情。

如拟人句:“大陀螺摇头晃脑,挺着肚皮一次次冲过来。”这句话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大陀螺的得意洋洋,不可一势。

②幽默诙谐的语句。如为削制得心应手的冰尜儿,就差没把椅子腿拿来“废物利用”了等。

③含义深刻的句子。如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深刻地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不能只根据外貌评估一个人的才能,品质和行为。

三、拓展延伸

1.你小时候玩过些什么玩具?可曾亲手制作过玩具?谈谈你制作玩具的苦与乐。

2.你小时候玩过的玩具和作者小时候玩过的玩具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板书设计:

20陀螺

情感变化

郁闷    恍惚    兴奋    自豪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创新教案】

2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通过研读探究,让学生在学习中发展能力,陶冶情趣。

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40分钟时间,让学生多读,并且积累词句,减轻学生负担。

教学目标:

1.结合工具书,自学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2.诵读古诗,读悟结合,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感受诗歌彰显出的博大人性美。

3.课内外相结合,激发学生对唐诗的兴趣以及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

一、破题而入,简析背景.1.读诗题

师:告诉老师,诗题中的“塞”指什么?

生:关塞、边塞

师:从诗题中你知道这首诗应该是写什么内容的吗?

生:反映边塞生活或战事诗。

2.简单介绍边塞诗

课件出示: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在边塞诗中,有《出塞》《前出塞》《塞下曲》《塞上曲》等众多的边塞诗,我们今天学的王昌龄的《出塞》是众多边塞诗中的极品,被尊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3.简介当时的历史背景

师:我国在秦、汉时代便修筑长城防御匈奴入侵。匈汉的战争自秦起,至汉,至唐,一直没有间断,在阴山一带,匈奴据此而常常入侵中原。

4.师:看到边塞,你想到什么?

生1:大漠、烽烟、长城、黄沙……(自然环境艰苦)

生2: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

生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生4:战争、征人……(战争场面惨烈)

生5: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二、注释读诗,品味意境,抒发情感

1.自由读诗,注读,初步理解诗歌

2.师:诗中有一个词,高度概括了当时边塞戍边的事,你能找到这个词吗?

生:万里长征

3.师:为什么征人戍边叫万里长征呢?

生:边塞远;时间长。

4.师:你还从哪里看出时间长?

生:人未还

5.师:出边塞戍边的征人,为什么不见回家呢?

生:战事频繁终老边塞

(课件出示)

据《资治通鉴·唐纪》载,玄宗时,改府兵为募兵,兵士戍边时间从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终于成为久戍之役,战死沙场。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唐·李颀《古从军行》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唐·王昌龄《塞下曲》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师:——所以古人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6.师:这古来,是多少时间呢?

生:自秦汉以来,边关战事频繁,征人死伤无数:——诗句:秦时明月汉时关

(板书:秦月汉关)

7.指导读这两句诗

师:这是叙事,告诉我们征人不能回家的事实,该怎样读呢?

生:凝重

师:从这句诗中,你还读到了什么?

生:同情征人。

(板书:征人未还)

师:该怎样读呢?

生:同情。

师:这是怎样的一种同情呢?诗人看到了什么?

师:无数生命的死去,感叹生命的卑微……

生:齐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师:失去亲人的悲痛,感叹人生的无奈……

生:齐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师:自秦至汉,自汉至唐,多少征人“战骨埋荒外”“白骨乱蓬蒿”

生:齐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师:自秦至汉,自汉至唐,多少亲人“望穿双眼,哭断心肠”

生:齐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8.师:面对着这样的征人的生活,你想说什么?

生1:对征人:……

生2:对战争:……

9.师:所以诗人这样写到: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师: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1:豪迈,勇敢,一往无前!

(板书:飞将在)

生2: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生3: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

生4: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

师:没有战争(渴望战争平息,征人回家)

(板书:莫度山)

生5:如果有像李广这样的将军,匈奴就不敢度过阴山,侵我边疆,这样征人就能早日回家,这是诗人的渴望,这是诗人对和平的渴望。

(板书:盼望英雄   追求和平)

师:对朝庭的失望

生6:战事连绵不断,与朝庭无名将贤才有关,恨报国之志不能如愿。

10.整体再读全诗,体会诗之意境

生:齐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三、阅读思考拓展升华

师:你认为有李广将军在,战争就可以平息吗?就会有和平吗?

师:写一篇读后感,可以谈对战争的看法,也可以写对征人生活同情,或者写一个调查匈汉战争的文章。

【创新教案】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通过研读探究,让学生在学习中发展能力,陶冶情趣。

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40分钟时间,让学生多读,并且积累词句,减轻学生负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新课,1.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个小故事。同学们,听小故事时,要注意里面的主要人物是谁?他立下了什么样的读书誓言?(播放周恩来立志小故事)。

生齐: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师板书(周恩来  立志),板书课题,生书空课题,生齐读课题。

2.介绍周恩来生平事迹

师:中华是指什么?崛起是什么意思?

3.指名生:中华指中国,崛起指振兴。

4.这句话的意思是?

生齐答:为中华的振兴而读书

5.师:周恩来立下这个志向的时候,还是和我们差不多大的孩子,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周恩来吧!(课件出示)

周恩来(1898—1976)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

6.师:周恩来能成为一个伟人,是与他少年起就有一颗强烈的爱国心,就能立下大志分不开的。是什么促使他立下如此远大的志向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读生字

师:这篇课文篇幅较长,一些词语真不好读,你们认识它们吗?

(一)课件出示 开火车读

jué

崛起        模范               租界地

fán

huò

热闹非凡          疑  惑

xùn

chì

训   斥        屈  辱

师:嗯,字音读准了,但感觉不准。词语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它们也是有感情的,试着结合你的理解,加上表情、动作再用心读一读。(学生再读词语)

(二)朗读课文,学习词语。

师:词语读好了,课文也一定能读好,谁愿意读一读?(指名学生接龙读课文,提醒有感情朗读)。

1.生读第1自然段时。(师随机评价学生朗读,处理随机问题)

2.接读周恩来和伯父对话的部分。

师生分角色朗读(师随机评价学生朗读。)

师小结:画下这个词语(疑惑不解)。(板书:疑惑)

3.学生接读周恩来在租界所见的部分。

师:这一部分哪个词语值得关注,哪个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师引:你看有的同学已经把那个词语画下来了。读书就要留下思考的痕迹。

生:交流生画出的词语。

师小结:伯父的话让少年周恩来疑惑不解,但此时此刻周恩来亲眼目睹眼前的一切体会到了中华不振的含义。(板书:目睹)所以少年周恩来在修身课上立下了自己的宏伟志向。

4.接读周恩来修身课立志部分。

生接读(9—16)

师:画出周恩来两次回答的句子,师:第一次周恩来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课文中是怎么说的?

生:清晰而坚定。

师:读书要注意这些提示语。你再来读!生齐读

师:再响亮些、再清晰些、再有节奏一点读。生齐读。

师:这样的读就是——铿锵有力的读。画出这个词语来。同学们齐读17段。

5.师总结:课文同学们都读得正确、清楚、流利,不错,超乎想象,真棒!

6.梳理课文内容,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师:课文读完了,现在你明白了吗?是什么事促使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请同学们填写你们手中的练习

生填写词语补充完整(课件出示,学生填写手中的练习)12岁的周恩来刚到沈阳,就听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这使他疑惑不解。周恩来在()里亲眼目睹中国妇女(),中国巡警不但不(),反而训斥();而围观的中国人都敢怒不敢言,这使周恩来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在修身课上,周恩来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明了自己的心迹:要“()”。

师:请同学们以姿势告诉老师你们已经完成,好!大家都填好了,李佳禾你来读 生读

师:同学们做的真好,给自己掌声。课件出示答案

7.介绍时代背景

师:为什么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这与中国当时的社会现实密切相关。(课件出示,介绍时代背景)

师:当时,我们国家处在20世纪初,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相继与帝国主义国家了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使得我们国家越来越穷困,越来越落后,贫困就要挨打,落后就要受欺负,所以才在我们国家的境内出现了外国人的租界地。正如老师前面所说,他们是打着租借的幌子,实际上是想把我国的土地据为己有。英国、法国等许多国家在中国都有租界地,并且他们在租界地内开设夜总会,建设跑马场,公园等,正如课文中所描写的一样。

(课件出示句子)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街道上热闹非凡,往来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学生齐读)

师:就外国租界里发生了那件让我们痛恨的事。

三、细读第16自然段,理解中华不振,体会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1.生默读第16自然段。

思考:事情发生的过程中,在场的都有哪些人?边读边把写这些人物的句子画出来,选择给你印象最深的,我们一会儿交流。

学生小组交流。

◆中国妇女

师:你能把课文中描写这位中国妇女的句子读一读吗?她在哭诉什么呢? 生读。

生答她哭诉自己的亲人被轧死了,希望中国巡警给她主持公道。

师:她希望中国巡警能给她一个公道,但结果呢?换来的是什么?

学生用课本中的话回答

师:是啊,大家看,多么——生:可怜的中国妇女啊。请把你们的感受带到句子中读一读。

生读。

◆中国巡警

师:来把课文中描写这个中国巡警的句子读一读。

师:你认为中国巡警应该怎样做?而他却恰恰相反,来,咱们一齐来读读这句话,注意把其中的一对关联词“不但不……反而……”重读。(学生齐读句子)

师:作为一个具有中国国籍的中国人,中国巡警不但不帮着咱们自己人申冤,反而替洋人撑腰,真是可恶之至!

◆围观的中国人

师:此时此刻,假如当时我们就在现场,我们就亲眼目睹了整个事情的经过,作为我们——一个有血有肉、有骨气的中国人,此时此刻,你想怎样做?或者你觉得你应该怎样做?(学生交流、汇报)

师: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看来你们都是些有责任感,有使命感的中国人!

师:当时围观的中国人是怎样做的?(指名读句子)

师:来,同学们,现在让我们也握紧拳头,紧紧地握,使劲地握,咬牙切齿地握,体会他们的愤怒。

师:是啊,他们也气愤,他们也恼怒,但是他们却只是“敢怒而不敢言”。只能把无边的怒火攥在紧握着的拳头中,在外国的租界里,谁又敢怎样呢?意思是--

谁也不敢怎样,也只能是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罢了!这真是一群可悲的中国人!

师:让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一位“可怜”的中国妇女,一些“可恶”的中国巡警,一群“可悲”的中国人,共同导演了这样一出令人气愤、令人恼怒的一幕。为什么会这样呢?你能从课文中找出一个词吗?(板书:中华不振)

师: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读句子)

2.师:像课文当中所写的这样的例子,在当时的中国时有发生,比如,在租界地里,很多地方的公园都有这样的规定:华人不得入内,狗不得入内,甚至有的公园门口公然立着这样的牌子,上面写到: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3.师:中国人为什么会受到如此的歧视?中国人为什么会受到这样的侮辱?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中华不振啊!

4.师总结激发学生情感

(1)周恩来亲眼见到中国人在租界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使周恩来体会到“中华不振”含义。而且引发了他更深入的思考,逐渐明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指课题,生齐读)。

(2)这简短的九个字在周恩来的心中重复了无数次,因此,当校长提问时,他清晰而坚定地回答——(生齐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3)这是他学习的动力,因此他响亮地回答——(生齐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4)这是他一生信守的诺言啊,这更是他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周恩来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课件出示)体现了周恩来与他人不同的“博大的胸怀”和“远大的志向”。

(5)我们要不要学习周恩来爷爷为国为民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那就让我们从写好每一个字开始吧!

【设计意图:剖析文本语言,洞察内心情感,深入感悟文本。紧扣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深入体会中国巡警、围观的中国人两种人物对被轧死亲人的妇女的态度,从而引导学生体会中华之不振,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也自然而然地感悟到了周恩来当时的心情。对这一事件的深深触动,学生才能真正走进周恩来的内心世界,也才能领会周恩来立志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

四、指导写字,深化巩固课文内容。

1.学生观察生字关键笔画写法,提醒学生书写时注意的地方。

2.学生用生字卡片练习书写。

3.展评书写结果,纠正不准确书写。

4.进行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巩固练习

(课文讲了周恩来少年时代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          ”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和。)

五、总结 拓展

师:处于战乱年代的周恩来,少年时代就立下振兴中华的远大抱负,使他成就了救国救民的伟业,使他成为一代伟人,作为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21世纪的建设者,我们该想一想我们为什么而读书?我们该立下怎样的读书志向?请同学们课下好好思考,在小练笔上写一写你的志向,在班上读给大家听,老师期待你们的精彩,加油!

板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

中华不振        疑惑——目睹——立志

【创新教案】

23 《梅兰芳蓄须》创新教案

教学设想: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通过研读探究,让学生在学习中发展能力,陶冶情趣。

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40分钟时间,让学生多读,并且积累词句,减轻学生负担。

设计理念

语文是人的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在语文课堂上,引领学生主动地获取这种感受,积极地去体验这种情感,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2.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会认课文中的二类生字,会写四字词语以及理解部分重要的四字词。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京剧视频、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形象

1.欣赏电影《梅兰芳》京剧视频《穆桂英挂帅》,展示梅兰芳的所扮演角色的资料图片。

师:美国著名的戏剧评论家斯达克·扬评他为:“最完美的艺术家”“一位登峰造极的专家”。

师:旅居苏联的德国剧作家布莱希特说:“除了一两个喜剧演员外,西方有哪一位演员能比得上梅兰芳!”

师:从这些名人的评论中,你感受到了或知道了什么?

(这是世界名人对梅兰芳精湛的京剧艺术给予的中肯评价,他当之无愧地成为京剧界的代表人物。)

2.教师小结:58年前,只有67岁的梅兰芳先生突然离我们而去,但他的京剧艺术和他强烈的爱国之情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一起用心去理解和感受这个伟大的人物,让我们一起来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教师板书课题)

二、浏览全文,强化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回忆课文围绕着梅兰芳的爱国之情写了哪几件事?哪几件事写得详细具体,哪几件事写得比较简略?

2.指名回答并相机板书。

上海沦陷—藏身租界—避居香港—香港沦陷—返回上海

板书:  拒绝登台   卖房度日  香港拒演   蓄须明志  自伤身体

(两件事写得十分简洁,比较详细地写了后面三件事)

三、品读词句,把握形象

1.深入学习后三件事

师:“卖房度日”“拒绝登台演出”前两件事的基础上,同学们再深入地读读课文第3—7自然段,学习梅兰芳如何“滞留香港避演”“蓄须明志拒演”“自伤身体”,深入文章的字里行间去体会梅兰芳的爱国情怀。

第三件事:滞留香港避演(第3自然段)

自学提示: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第3自然段

2.圈画出能表现梅兰芳爱国情怀的语句。并批注阅读体会。

3.汇报、交流。

(1)学生汇报,可能会汇报的内容:

句子1:(课件)梅兰芳斩钉截铁地说:“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参加,这样的庆祝会当然更不会去了。”

句子2:(课件)梅兰芳找到了一位当医生的好朋友,说明自己的处境危险,请医生帮助他生一场大病,以摆脱敌人的纠缠。

师补充资料:当时梅兰芳有一笔演出的收入存入香港银行,但日寇将这笔高额存款全部冻结,无法取出。梅兰芳拒绝日本人登台演出之后,一直靠利息过日子的他,家庭生活顿时举步维艰。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他曾经卖过画,出卖自己多年收集的藏品,卖掉自己的房子,甚至举债度日。虽然这样,但梅兰芳一直坚持民族大节。

同学们想象:同学们想象一下:梅兰芳一方面顶着恶势力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他长期不演戏,收入没有了。在这种情况下梅兰芳过得是怎样的生活?

结合内容相机理解“长期不演戏,没有了经济来源,又要养家,梅兰芳准备卖掉北京的房子。”体会日本侵略者的蛮横无理和梅兰芳的生活窘迫悲惨境地。

读:想想,这句又该用什么变化的情感来读?(前面低缓,后面激昂)

小组读。

出示课件想象填空:梅兰芳在生活上还遇到了哪些困难?

他还宁愿_________________,宁愿________________,也不愿失去作为一个正直的中国人所应当具备的民族气节。

(2)所以,梅兰芳尽管他视艺术为生命,但在民族存亡关头,他毫不犹豫地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

2.快速浏览3自然段,想想梅兰芳为什么蓄须、蓄须意味着什么,?

学习汇报:

(1)蓄须是为了拒绝日本人一次又一次的骚扰。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梅兰芳是演旦角的,一旦蓄须,便是宣告不再登台演出了。

(2)对他这样一个视艺术为生命的名角来说,不能演出,不能创作,这是多么痛苦的事情呀!梅兰芳为了爱国而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梅兰芳回到上海后要买房子,别人给了他怎样的优厚的条件?(指名读)只要签订演出合同,就预支二十两黄金给梅兰芳。

(2)面对这样优厚的条件,梅兰芳是怎样做的?

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刺刀下登台演出。

(3)从他“卖房维持生活”这件事中,哪句话使你体会深刻,你体会到了什么?

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刺刀下登台演出。他是一个热爱祖国的艺术家。

(4)你能用“……宁可……也……”说一句话吗?

他宁可牺牲生命,也决不背叛祖国和人民。

4.学习第四件事:自伤身体(第5、6、7自然段)

自学提示:

A.默读第5、6、7自然段,并思考:

B.这段中哪些词一下子打动了你的心?

C.引导学生找到重点词语 “斩钉截铁”“当然”进行理解。

(1)“斩钉截铁”说明了什么?(他态度很坚决)“斩钉截铁”这个词让我们体会到什么?(坚决与果断)我们感受到:梅兰芳爱____,更爱________,他视_________________利益高于一切。他的行为表现出一个正直的中国人,一名真正艺术家的良知和高风亮节。

师:谁能读出这种坚决与果断之情?(点名读)

(3)让我们怀着对梅兰芳不惜冒险注射伤寒针的敬佩之情,读出他斩钉截铁的态度吧。(齐读)

5.过渡:是呀,梅兰芳坚持大节,勇于献身的精神真是令人钦佩啊!

6.读第8、9自然段:

a.(出示课件)理解梅兰芳的高尚气节。

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消息传来,梅兰芳当天就剃了胡须,高兴地向大家宣布:“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

这句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体现梅兰芳终于走出了困境,终于走上了自己热爱的艺术舞台?(用“盼望、喜悦的语气读”。)

b.师总结:梅兰芳用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的决心和毅力抵制了日本侵略者的丑陋行径,课文中也体现了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这是何等伟大的爱国之情啊!

四、升华情感,直抒胸臆

1.同学们,面对这样一个伟大的艺术家,请把你心中的歌,化作笔下的情,把对梅兰芳先生的怀念、敬佩之辞表达出来吧!

生写。

2.师总结,(出示课件):著名画家丰子恺曾对梅兰芳先生发出这样的慨叹:“茫茫青史,为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有几人欤?”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念念这句话。

3.是啊,梅兰芳始终拒绝为敌人演出,表现了一代京剧大师不屈不挠的刚强骨气。这一动人事迹成为神州大地感人的佳话,在中华儿女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奋勇抗战的决心。他的高尚情操照耀千秋万代。我相信,这种精神将在我们身上传承下去,直到永远,永远……

五、布置作业

同学们课下查阅、搜集有关梅兰芳的故事、画传、照片、邮票,办一份小报,自己命题目。

【创新教案】

24《延安,我把你追寻》创新教案

教学设想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通过研读探究,让学生在学习中发展能力,陶冶情趣。

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40分钟时间,让学生多读,并且积累词句,减轻学生负担。

设计理念

语文是人的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在语文课堂上,引领学生主动地获取这种感受,积极地去体验这种情感,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这首诗,联系自己搜集的相关资料,领会延安精神,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2.了解全诗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句子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背诵课文。

4.仿照诗句的表达方式,写句子。

教学过程:

(课前板书好课题)

一、介绍背景、口述目标。

1.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它记载中国革命的历史,是一本真实的教科书。它凝聚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谱写了中国革命闪光的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延安,我把你追寻》。

2.学生交流收集的延安的资料。

这节课,我们要通过学习,了解课文的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还要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1.听录音,范读,指导朗读,读通,读顺。

2.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3.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理解词语,结合课文内容,联系语言环境理解。

4.集体讨论重点词语。

教师可将学生小组讨论后仍不理解的词语投影出来,指导全班同学共同理解。

三、理清全诗结构。

1.让学生自由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每一节各讲了什么?全诗可以分为几部分?用笔标出来。

2.学生通过认真朗读,可以说出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2节),讲了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第二部分(3、4节),讲了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第三部分(5、6节),讲了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板书:追寻)

3.分三部分指名朗读全诗,加深学生对全诗整体结构的认识。

四、学习第一部分。

1.自由读第一部分,边读边思考,诗人追寻枣园、延河、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是在追寻什么?

2.接着可以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分小组讨论,相机出示课前收集的图片。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理解。(板书:枣园、延河、南泥湾、杨家岭)

3.学生能够说出诗人实际上是在追寻延安精神,那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精神,是蓬勃向上的精神。(板书:延安精神)

4.在理解了诗句之后,教师可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体会诗人追寻延安精神迫切之情。

五、学习第二部分。

1.让学生自由读第二部分,边读边思考“我们毫不犹豫地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2.接着,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两句诗。

学生结合前两句“航天飞机探索宇宙的奥秘,电子计算机奏出美妙的交响”。可以说出“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这种落后的生产条件没有什么可留恋的,应该“毫不犹豫地丢掉”。“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从字面上看是说延安的宝塔山高耸入云,恰如脊梁一般。从深一层看,宝塔山代表延安,也代表延安精神,它是我们民族的支柱、精神脊梁,是我们绝对“不能丢”的,出示宝塔山图片。

3.理解了这两句话,教师可进一步提问这一部分中还有哪些诗句也表达了这样的意思?学生可以很快找出另外一句话:“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4.教师可进一步引导:“破旧的茅屋”指什么?“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又指什么?

学生可以理解出“破旧的茅屋”是过去贫穷的生活条件,今天,生活富裕了,经济发展了,这种贫穷的生活也一去不复返了。当年在“温热的土炕”上,共产党人、革命战士同老百姓同吃同住,聊家常,那种在革命战争中亲密的军民关系,火热的斗争生活,是我们忘不了,也是我们不应该忘记的。

5.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这两句话的同时,还应该通过自己的范读和导读来指导学生朗读,通过朗读,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六、学习第三部分。

1.让学生自由朗读第三部分

2.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句。

学生通过刚才的朗读,可以找到这句话:“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学生可以说出,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就如同一个人没有了思想,于是便不能去创造光明美好的未来,以此来领会延安精神的重要。

七、总结全文。

教师可让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思考:延安精神指的是什么精神?

学生可以说出延安精神指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崇高理想而献身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等。

八、指导朗读。

这首诗节奏明快,格律严谨,韵律清晰,是练习朗读的好材料。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以此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提高朗读能力。

创新教案

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通过研读探究,让学生在学习中发展能力,陶冶情趣。

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40分钟时间,让学生多读,并且积累词句,减轻学生负担。

教材分析

这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古文短篇,原本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因此对于小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在教学时,教学生朗诵古文的技巧方法也是十分有必要的,也为今后的古文教学培养良好的语感。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生词,理解词语意思。

2.能够流利、有韵味地朗读、背诵文章。

3.理解故事内容。

4.学习王戎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的精神。

教学重点

1.学会生字,生词,理解词语意思。

2.能够流利、有韵味地朗读、背诵文章。

教学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文。

2.学习王戎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天气真不错,咱们一起去郊游吧!快看,路边有好多野果子——李子!(课件出示图片)

师:同学生们爱吃李子吗?看到这又大又圆的李子,我都馋得流口水了。摘李子吃,(应该会有少数学生会犹豫一下。师顺势做采访)

师:这位同学,同学们都去摘李子吃了,你为什么不去呢?随机采访几名这样的同学,估计会有这样几种答案:

1.不确定李子是野生还是有人种的,未经允许,不能随便摘别人的东西。

2.野果子不卫生,会吃坏肚子,因为他们注重身体健康。

3.(提前预习过课文的孩子可能有的会答出这一条)树上有这么多成熟的果子而没有人去摘,那一定就是苦的。

(设计意图:如果学生答出,大力表扬一番,和古人的智慧有不谋而合之处,如果学生没有答出,那就顺势引导出本文。)

师:请同学们看看这个七岁的小朋友是怎样做的吧!(板书课题)

二、教师示范,指导朗读

1.老师范读课文,配乐。

师:请同学们仔细倾听。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十分有必要的环节,对于古文的朗诵,和现代文的韵律是不太一样,因此,老师要有意识的加强学生古文朗读的熏陶,让学生多听正确的读法,注意模仿,才能达到效果。)

2.老师领读,请同学们跟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课件出示)朗读文章,标好断句和重读词语,注意句子的读断和韵律,培养学生良好的古文语感。

3.学生自由练读。

(设计意图:刚刚接触真正的古文,应该给予一个熟悉的过程,因此在老师范读听音,学生跟读正韵的基础上,此在老师范读听音,学生跟读正韵的基础上,让他们自己练习模仿是十分有必要的。)

4.指名读

随机点选学生朗读,男生读,女生读,男女生比赛朗读。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朗读,重在以点带面,通过典型个例,再次纠正发音和语句读法。)

三、通读全文,理解文意。

1.读一读:

(1)出示原文。这是一篇文言文,能读懂吗?自己试着读一读。(试读课文)

(2)同学们要读准字音,拼音可是我们的好帮手,让我们试着读一读108页的课文吧!(自读课文)

(3)要读好文言文,在哪里停顿是非常重要的。请看老师的提示,用铅笔在课本上划出斜线。

王戎识李

刘义庆《世说新语》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现在读起来就通顺多了,不信你试试。(自读课文)

(4)这篇短文共有几句?(指名答)请用数学数字在课文中标出句子的序号。

(5)那我们请四位同学,每人读一句。其他同学仔细听,他们读得准确、通顺吗?(指名读)

(6)这四位同学读得真不错,我们男生、女生比赛读吧,男生读一、三句,女生读二、四句。(男女生分工读、交换读)

(7)男生、女生的朗读各有特色,真好听呀!我们四个小组各读一句,好吗?(分组读)

2.翻译: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了这么多遍,这个故事的意思大家一定很清楚了。我们来试试吧!

(1)指名逐句翻译原文。(2)同学们翻译得对吗?让我们打开课文,说说意思吧!

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大家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齐读译文)

(相机板书:看李子——不摘李子——猜李子——李子苦)

果然和我们翻译得一样。同学们太棒了,都成文言文翻译家了!

(3)理解了文意,我相信同学们的朗读肯定会有所进步,我们再把文章齐读一遍。

3.填一填:同学们读得这么流利。你能根据原文的语句填空吗?让我们来填一填:

王戎()

王戎(),尝与()游。看道边李树()折枝,诸儿(),唯戎()。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此必()。”取之,()。

4.背一背:谁能把它背下来?

(1)自己试背短文。

(2)指名背短文。

(3)齐背短文。

5.说一说:

(1)同学们,积极动脑,我们来做一道选择题。“识”字在古代有四种意思,①知道、懂得。②认识。③识别;辨认。④知识、见识。题目“王戎识李”中的“识”是哪种意思?(指名答③)

(2)那王戎是怎么辨别出李子是苦的?(指名答)

(因为在路边,如果是甜的,早就被别人摘光了。)

原来你也是一个小王戎呀!

(3)你觉得王戎是个怎样的孩子?(指名答)

(板书:独立思考     爱动脑筋)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夸一夸王戎小朋友吧!

(出示课件:王戎,你真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

(王戎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理智的推理判断。文章最后讲“取之,信然”说明他的推理是正确的,他是一个聪明、机智、善于动脑的孩子。板书:观察、聪明、动脑)

看来,文章的题目真是文章的眼睛呀,一个“识”字看出了王戎的聪明、机智之处。

师小结:是呀,勤于思考、爱动脑筋确实是个非常好的习惯,正因如此,长大后的王戎才学过人,在当时被人们称为“竹林七贤”之一,而且做了尚书令、司徒相当于后来的宰相这样大的官。让我的宰相这样大的官们带着对王戎的敬佩之情再来读一读这则古文吧!

四、参与体验,拓展延伸

1.《世说新语》,是南朝文学家刘义庆写的,它在古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书中有许多小故事,历经千年,依然鲜活生动。“孔融让梨”“王戎识李”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小故事。

2.播放三个简短有意思的动画片:《庾公不卖马》《割席绝交》《陈太丘与友期》。

3.同学们还想了解更多的小故事吗?请同学们和家长们在网上搜集更多的《世说新语》的故事或视频,感受文学经典的魅力。

五、总结全课

师:今天你从王戎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

板书内容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看李子——不摘李子——猜李子——李子苦

独立思考     爱动脑筋

【创新教案】

26.《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通过研读探究,让学生在学习中发展能力,陶冶情趣。

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40分钟时间,让学生多读,并且积累词句,减轻学生负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刚才我们互相认识了,现在来认识一个战国时期的魏国人,他叫西门豹。(出示图片)他姓什么?对,他姓西门,名豹。[边说边板书:西门豹]

师:西门是复姓,你还知道哪些复姓?

生:(诸葛、上官、司马、欧阳……)

师:西门豹距离我们已经两千多年了,直到今天他的故事还广为传诵。你们想不想知道他的故事?想不想了解这个人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来近距离接触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6课,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检查词语。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来看看这些词语会读吗?

(1)两字词语。排火车领读,全班跟读。

(2)两个字的会读了,再来看这两个四字词语会读吗?

①(出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你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能把理解读出来吗?

②那这两个词会读吗?(出示:提心吊胆

面如土色)

你想到了什么?谁能将理解带进去读?

③一起读这四个词。

2.你能用“提心吊胆、面如土色”分别说一句话吗?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条理。

师:词读得很好,再来看课文读得怎样?请三位同学接读课文。

1—9自然段。

10—15自然段。

16自然段。

读的同学注意读准字音,其他同学认真听,猜一猜为什么这样读?

师:你对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

四、学习重点部分。

(一)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10—15自然段,你能感受到西门豹是个怎样的人?这个办法如何?

师:从哪看出来的?还有哪些描写西门豹语言的句子,请同学们画出来。(出示句子)

(二)具体分析。

1.师:我们就先来看这一处,自读。(出示11自然段中的“不行……”)

师:你读懂了什么?

师引导:

① 找这个借口的目的是什么?(1.救下姑娘2.惩治巫婆)

结:真是安排周密啊!(板书:善于调查研究)

师小结:同学们真不简单,还读出了西门豹的言外之意呢。

②那这个借口应该怎样读?

③师:我也想读读。

你听出什么来了?(重读“麻烦”)

师:为什么这样说?

(是真客气?他想干什么?)

师总结:一个麻烦,读出了西门豹腾腾杀机暗藏其中;一个麻烦,读出了他让巫婆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一个麻烦,读出了西门豹表面客气,实则智慧,这就叫不动声色!(板书:有智慧,讲战略)

④师:自己再体会着读读西门豹的话。

2.师:那这句话该怎么读?(出示12自然段中的语言)

师:老师这儿还有一句话。(出示两个句子)

师:有什么不同?分别读出怎样的语气?

——不是询问,是命令的口气。

师:谁想再读?(读得好的,留下当西门豹)

3.最后该轮到惩治谁了?(官绅)

(出示13、14自然段)自己读读,体会,看你有什么问题向西门大人请教吗?

重点:①为何对待巫婆、官绅头子和对待官绅态度不一样呢?

师小结:严惩主谋,从犯从轻,区别对待,讲究策略。(板书:破除迷信,尊重科学)

②西门大人,你的目的达到了吗?(读出官绅害怕的句子。)

师小结:西门豹就是这样巧妙地惩治了巫婆和官绅头子,教育了官绅。(板书:为民办实事)

4.渲染气氛,分角色朗读。

师:让我们合作,再现一下那天的精彩场面,好吗?(出示10—14自然段)

(师读黑色字,生读红色字。)

师:看到这儿,老百姓都明白了吧?明白什么了?

(出示:设想一下:如果你现在就是站在岸上的官绅、书生、老大爷、小孩……其中的一个,你会说些什么?)

师:大家说法不同,实际都在赞扬西门豹办法的巧妙。你觉得这个办法可以叫什么?(出示填空:西门豹用()的办法,既()又()还()。

5.填空

师小结:西门豹用将计就计的巧妙办法,既惩治了巫婆和官绅头子,又教育了官绅,还帮老百姓明白了真相,彻底破除了迷信。这也为他后来带领老百姓开凿渠道打下了基础。表现了他过人的智慧和谋略。

五、布置作业

类似这样的历史人物故事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课后搜集阅读。

第四篇: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设计

全册教案:部编新人教版 2017-2018学二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正确分辩: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 培养学生大胆表演、质疑、想像、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了解青蛙是益虫,懂得保护青蛙。重点难点:

重点是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难点是分角色朗读和表演。

教具准备:

头饰、课中操音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亲爱的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大家猜一个谜语:

1、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呀游。板书:小蝌蚪

2、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板书:青蛙

3、小蝌蚪和青蛙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板书:妈妈

4、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板书:找 齐读课题:第33课小蝌蚪找妈妈

二、观看动画,理清思路:

1、先请大家看这篇文章的动画片。

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去找她的妈妈,先碰到了鲤鱼,又碰到了乌龟,最后才找到了他们的妈妈青蛙。

(2)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怎样变成青蛙的故事。随机板书:找鲤鱼乌龟变并在田字格里指导学生写“变”字

三、配乐朗读,初步感知:

1、师配乐范读,学生回答: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在书上标出。

2、学生配乐按自然段接读课文后,认读二类字。灰黑色迎上去阿姨头顶披着鼓着

3、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板书:长出后退长出前腿尾巴变短

四、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那蝌蚪是什么样?学习第一段

帯动作表演读,突出小蝌蚪的特点,增加趣味性,加深对蝌蚪外形的认识。

2、青蛙什么样?学习第四段:

采用换角色自述的方式,让孩子们进一步加深对青蛙外形的认识。如——

例:我是一只大青蛙,我头上鼓着一对大眼睛,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四条腿,宽嘴巴。(阐述自己的特征)

3、跳课中操《小青蛙找家》

4、指导写“披”字

5、采用分角色朗读、帯头饰表演等形式分别学习二、三、五段。(1)用情景模拟和看课件演练的形式,让学生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三个词的意思;并板书:迎追游

(2)指导朗读不同的语气:小蝌蚪的焦急和欣喜鲤鱼妈妈的温和乌龟的慢吞吞青蛙的慈祥和疼爱

(3)引导质疑:为什么把乌龟当成它们的妈妈呢?(因为乌龟也有个大嘴巴)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白:之所以小蝌蚪认错,是因为鲤鱼妈妈没有把青蛙的全部特征描写清楚,才造成这样的误会。以后我们在描写人物外貌的时候一定要描写全面和具体,把特征说全。另外,小蝌蚪也不对,不能根据身体的部分的特征就去判断,也就是说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了解。

五、板书总结,回顾全文:

这篇课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找,讲了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鲤鱼阿姨就迎上去问,看到乌龟像它们的妈妈就追上去喊,最后看到大青蛙才游过去叫妈妈。同时在找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先长出两条后退,再长出两条前腿,最后尾巴变短不见了,变成了青蛙。课堂练习:

小蝌蚪先长出(),过了几天,又长出(),再过几天,()变短了,渐渐的,()已经不见了,变成了()。

六、资料汇报,知识拓展。

1、青蛙:两栖动物,头部扁而宽、口阔、眼大,皮肤光滑,颜色因环境而不同,通常为绿色,有灰斑。趾间有薄膜相连,生活在水中或靠近水的地方。善跳跃,会游泳,多在夜间活动。幼体叫蝌蚪,主要吃田间的害虫,对农业有益。又称田鸡。

2、青蛙的本领可大啦!一天可以吃七十多只害虫,一年可以消灭一万五千多只害虫。是人类的好朋友。小朋友可要爱护关心它。

3、青蛙的家族可大啦。有成员三千多种。有绿衣青蛙,生活在水中,兄弟有很多,他们有的是穿红衣服,有的穿黑衣服,有的生活在陆地上,有的生活在树上„„

3、青蛙是人类的朋友,是庄稼的保护神,农民伯伯亲切地称之为“护谷神”。为了让这位朋友生活得更舒适、安全些,我们作为他的朋友,应该用心去爱护关心他。同学们,你们能为他做点什么吗?(环保教育)

4、师总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庄稼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青蛙。

5、填空后总结:老师明白了,原来啊,小蝌蚪每次去找妈妈是自己的身体都在发生变化。

活动4【练习】巩固练习,理解内容

1.说一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他们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又过了几天,长出两条(),没过多久,()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只能捉害虫的()。2.读最后一段。

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______________已经_______________。

第2课《我是什么》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冲、池、浮、黑。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3.初步感受科学童话,作者写作用词准确、生动的特点。通过对比朗读,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阅读其他科学童话的兴趣。【教学流程】

一、游戏开课,激趣入文

(一)聊天引出谜语。说说猜谜的方法。总结:要看完整个谜面。如果看到一半猜到答案,可以从下文去寻找证据,不急着说。

(二)师生一起猜两则谜语。重点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答案,随着谜面的逐行出示,排除错误答案,得到正确的谜底。

谜语

一、我是一朵小白花,一夜北风遍地开。无根无枝无花叶,朵朵都从天上来 谜语

二、我是一颗小硬球,握在手里冷飕飕,有大有小从天降,动物庄稼都害怕。

(三)方法总结:遇到用“我”开头介绍自己的谜语,猜谜的时候,我们可以把答案代入到谜面中念一念,以确定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

(四)师生“雪花”这个答案代入到第一则谜语的四行字中,逐行验证。【设计意图猜谜是二年级孩子喜欢的一个游戏,用游戏导入,可以拉近师生的关系,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本课既是科学童话,同时是一则谜语。学生没有学过猜谜的方法,拿到30课,不知道从何入手。以两则简短的谜语入手,让孩子学会简单的猜谜方法,这方法可以迁移到课文学习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受

(一)出示整篇课文,迁移猜谜的方法。

1.今天学习的《我是什么》也是一则谜语,只不过它的谜面比较长。看到这么长谜面不用害怕,刚才我们是逐行猜,现在我们可以逐段猜测。

2.逐段出示课文,让学生逐步排除错误答案,最终得出“水”这个答案。【设计意图课前学生虽然读过课文,但不一定能猜对答案,孩子们更多的是根据

其中的一句话、一段话猜测出“鱼、海啸、海浪”等答案。如果学生整篇课文漫无目的地找,对大多数孩子来说是一件难事。所以教师和学生一起逐段排除,那就好比教师牵着孩子的手,慢慢地翻过一座小山,学生很安全,很安静地学习着,而这一种猜谜方法无疑会迁移到孩子以后的猜谜活动中。】

三、针对不足,精讲多练

(一)创设情境,快乐学习

1.我们已经猜出谜语了,水宝宝出现了。现在的水宝宝还在池子里,它很想去小溪里散步(出现小溪的画面),你们能帮帮它吗?

2.出示水宝宝接到的难题卡:读准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3.激发学生接受挑战的信心。

(二)词语练习:

1.老师检查预习的时候发现,同学们读词语的时候是唱读,谁能像老师一样领着大家把整个词连起来读? 老师示范一个词语“池子”

学生领读“池子、小溪、江河、海洋” 2.出示:

温和灌溉田地发动机器 暴躁淹没庄稼冲毁房屋

检查学生能否整个词连起来读。3.联系上下文理解“温和”、“暴躁”

教师引述:水宝宝脾气温和的时候,它会„„水宝宝脾气暴躁的时候,它会„„ 因为水宝宝会帮人们灌溉田地、发动机器,所以人们说它脾气很„„因为水宝宝会淹没庄稼、冲毁房屋,所以人们说它脾气很„„

(三)句子练习:

1.出示长句子,学生齐读。

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

2.观察句子,水有什么变化?(从安静到喧闹从小到大)3.教师出示形象的句子

师:孩子们,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水宝宝慢慢变大,速度慢慢变快? 4.学生自己试读、个别展示读、全班齐读。我

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

(四)段落练习

1.出示第四自然段,请学生朗读。

2.指出不足:能读通顺,但是没有读出水性格的对比。

3.出示改变后的第四段 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很暴躁。

我做过许多好事,灌溉田地,发动机器,帮助人们工作。我也做过许多坏事,淹没庄稼,冲毁房屋,给人们带来灾害。人们想出种种办法管住我,让我

光做好事,不做坏事。

4.说说发现(温和和暴躁一一对应起来写,字数一一对应,很有节奏感)5.学生读温和的部分,教师读暴躁的部分。

6.教师小结:朗读的时候,如果能把事物的变化,把事物完全不同的特点,用声音表现出来,你就是出色的朗读家啦!

【设计意图通过“让水宝宝前进“这样一个情境营造,引导学生快乐地进行下面三个板块的学习。在童话的环境中学习童话,这能让孩子快乐学习。第一学段,字词仍是教学的重点。但是如果面面俱到,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收效甚少。在课前检查预习的时候,发现学生的问题,然后到课堂里进行专项练习,目标明确,时间保证,学生能明显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项本领需要老师的指导,教师范读对模仿性极强的第一学段的孩子来说,这是最好的示范。】

四、整体感知形态变化

(一)继续营造如童话般的学习环境:

1.通过同学们的努力,现在水宝宝已经从池子里跳到小溪里了,这都是小朋友的功劳啊!掌声表扬一下自己吧!

2.还愿意送水宝宝去江河吗?(出示:江河的图片)3.出示水宝宝接到的“一级难题卡”要求:

读读一、二自然段,圈一圈水变成了哪些事物?

(二)朗读一、二自然段,圈圈水变成了哪些事物。

(三)选择老师给出的句式,连起来说一说。

4.小结:小朋友真厉害,用这两种句式清楚地告诉大家水变成了什么。

5.看看水宝宝有没有变化。(动画出示水宝宝从小溪进入江河的画面)

【设计意图水宝宝第一次前进,孩子们花的时间很多。而这个板块短小、轻松,学生很快就能完成。有张有弛,孩子们才不会疲劳。】

五、简单学习一二两段

(一)营造氛围

1.水宝宝即将到达大海啦,孩子们我们一起帮助水宝宝解决最后的困难好吗? 2.出示水宝宝接到的“超级难题卡”要求: 水是怎么变成云的?

云碰到冷风会变成什么?

(二)学习第一段

1.闭上眼睛听老师读着第一自然段,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2.第一次感受从水变到云。师边说边板贴“水”“汽”“云”三张小卡片黑板上只点两三点

师:一点两点小点儿够了吗?重点感受“无数”

3.第二次感受从水变到云。水弟弟也想变,谁来帮它变一变。一个学生上台贴,其他学生下面讲。

师:小点儿分开可以吗?重点感受“连城一片”

4.第三次感受从水变到云。水妹妹也来啦,谁来帮它变一变。师:想帮水宝宝的同学一起站起来说水变化的过程,说得越整齐,水宝宝变到空气中小点点就越多,我们一起整齐地来变一变好吗? 学生齐说,老师板贴。

5.联系生活理解白衣服、黑衣服、红袍

这些云有时候穿着白衣服,(出示图片)那就是——白云 有时候穿着黑衣服,(出示图片)那就是——乌云。早上的太阳照着云朵,云朵红彤彤的(出示图片),那就是——朝霞 晚上的太阳映着云朵,云朵红艳艳的(出示图片),那就是——晚霞。

(三)学习第二段

1.(播放“风声”)云娃娃在空中散步碰到了谁?引出第二段。

2.云娃娃碰到这些冷风会变成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把刚才摆在黑板上的三张写着“云”的卡片反过来,三张卡片分别变成“雨”“雹子”“雪” 3.出示第二自然段,教师引述:水珠水珠你叫什么名字? 小硬球小硬球你叫什么名字? 小花朵小花朵你叫什么名字?

作者用这种写法,把雹子、雪花的样子写得多生动呀!4.摆卡片,感受“落、打、飘”用词的准确。师:这些“雨”“雹子”“雪”,他们如果一起落下来的时候,位置各不相同哦,教师把“雨”“雹子”“雪”,三张卡片摆成中、低、高三个位置。(因为打的速度最快,飘的速度最慢)

5.想象画面,体会“落、打、飘”用词的精妙

师:老师读到“落”的时候仿佛看到小水珠撑着降落伞从天而降。你读到“打”的时候看到了什么呢?读到“飘”的时候又看到什么了呢?

6.三个动词、三个比喻把水各不相同的样子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一起再来把这一段读一读吧。这次沈老师要闭上眼睛喽。

7.亲爱的同学们,因为你们完成了“超级难题卡”,现在水宝宝已经在大海里唱歌跳舞开大会了。不过现在水宝宝一变,又变到了汉字中,不知道你发现了没有 【设计意图第一自然段中,从水变为云,如果让孩子重复读会很乏味。通过摆卡

片、画简笔画的方式,学生能清楚地感受到水变化的经过。但是了解变化经过不是语文学习的主要目的,我通过三次摆卡片,让学生从不熟悉到有点熟悉到完全知道,学生通过动手摆摆、嘴巴说说,不知不觉中练习了对课文语言的复述。第二自然段,三个比喻的生动,三个动词的精准如果拎出来讨论无疑是乏味的。把“雨”“雹子”“雪”,三张卡片摆成中、低、高三个位置,学生通过说明理由,无疑自己会告诉自己,作者用词真准确呀。】

六、引导观察指导书写

(一)出示“冲、池、浮、黑”四个字

(二)发现水宝宝在不同的偏旁里。

(三)出示教师事先拍下的学生练习的字

1.今天老师发现每一个同学都把“冲”字写得很好,老师就不教了。

2.比较学生写的“黑”字和范字。找出最主要的一个问题——横斜了。教师指导“四点底”写的时候的注意点“一左加三右两大包两小”

3.比较学生写的“浮”字和范字。找出最主要的一个问题——弯钩倾斜了。4.比较学生写的“池”字和范字。找出最主要的一个问题——竖弯钩不够圆润。5.学生书写、教师巡视个体指导。

师:如果能够把老师今天指出来的三个地方写好,就得优秀。如果还能观察到其他细节,老师会打两个优秀。

第3课《植物妈妈有办法》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2个生字及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会写4个生字,认识多音字“为、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一些方法。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

1、读句子划去括号申不合适的字。1)“仙桃石”是黄山岩石中的一种(其、奇)石。2)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鸡蛋的形(壮、状)又各不相同。

3)课程表里的各门功课都要学好,其中语文、数学(尤、龙)为重要。4)人能产生(巨、具)大的力量。

2、在括号里对上合适的词语。

()的云海()的山峰()的画家()的风景()的岩石()的雄鸡

二、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秋天是植物种子成熟的季节,种子宝宝要告别妈妈开始自己的生活,你

们想知道植物妈妈是用什么好办法来送别自己的孩子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三、初读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请你边听边想,想想课文中讲了哪几种植物妈妈送孩子出去旅行,用“——”标出。

按提示回答:(1)课文中讲了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种植物。(2)课文中讲了三种植物,有______、______和 ______。

2、自由读课文

3、同桌互读课文

4、做找朋友的游戏:同桌互认读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5、扩词练习【小组让学生扩词,其他学生跟读】

四、随文检查生字:

1、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wéi)家。牛马有脚,鸟有翅膀,植物要旅行靠的什么办法? 旅 lǚ 组词:旅行

2、出示:蒲、降、娃、纷(认读出示拼音)

蒲:图片、组词蒲公英。降落伞:图片组词。娃:音节、组词。纷:音节、组词。

出示句子: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只要有风轻轻吹过,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

3、出图:带刺的苍耳

苍、洼、啪、炸、蹦(出示音节认读、组词)

出示句子:苍耳妈妈有个好办法,它让孩子穿上/带刺的/铠甲。只要挂住动物的皮毛,孩子们就能去田野﹑山洼。出示:豌豆妈妈更有办法,她让豆荚晒在太阳底下。啪的一声,豆荚炸开,孩子们就蹦跳着离开妈妈。

4、植物妈妈的办法很多很多,不信你就仔细观察。那里有许许多多的知识,粗心的小朋友却得不到它。(说一说这....

类的词语)

5、读生字歌谣。

小小蒲公英娃呀,乘者降落伞飞呀,纷纷旅行到山洼呀。小小苍耳娃哟,带刺铠甲穿呀,挂住皮毛跑山洼呀。

小小豌豆荚呀,啪的炸开蹦跳离开哟。小朋友们细观察,探究植物奥秘呀。

6、考考你。

降 蹦 苍 纷 洼 娃 蒲 啪 旅 炸 察 识

“洼、娃”比较异同,编字谜说说和圭字相关的汉字。

“有女就是娃,有水成坑洼,有手把画挂,有口是好哇,有虫变青蛙,有人是最佳。”

7、我会正确地、流利地读课文。(单独读、合作读、小组读等)(1)开火车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2)美读,要求读得有感情。(3)自由读给喜欢的小伙伴听。(4)看植物名称读出相对应段落。

五、小小书法家,书写要规范。

1、今天老师要教大家4个生字,是哪四个字呢?

2、指名读,组词。

3、自由“读帖”,说说你的发现。已—己,字形相近,提示编儿歌区别。

4、师范写“识”这个字,学生仿写,练写这四个字。师生评价。

六、总结:

大自然还有许多奥秘等着大家去探索和发现,希望大家课后多到大自然中去走走,去看看蓝天、白云,去了解更多了不起的植物妈妈。

七、课后检测:

完成小状元p5:1、4、6 板书设计:

3、植物妈妈有办法 蒲公英 苍耳 豌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本课的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解释指定词语,会写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

子的,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热爱的情感和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教学重点:知道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知道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

1、出示字词卡片,读准字音

蒲公英 旅行 娃娃 纷纷 苍耳 山洼 炸开 蹦跳 观察 降落伞 就得 知识 乘着 带刺 铠甲 豌豆 不信 豆荚 已经 如果 准备 好办法 啪的一声 四海为家 许许多多

2、导入课题:

3、出示学习目标:

二、朗读感悟:

1、学习课文第1节。

(1)默读,找出不理解的词语。(用“?”标出)

(2)重点理解:“孩子”、“长大”、“四海为家”、“旅行”四个词语各表示什么意思?孩子:在本课指的是植物的种子。

长大:是指种子已经成熟。旅行:文中指植物的种子传播出去。四海为家:指的是种子到处生根发芽。(3)指导感情朗读。

(4)这节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课文讲了哪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2、学习课文第2节。

(1)自由读课文,找出疑难问题。(2)学生质疑,全班讨论释疑。

蒲公英的种子是怎样的?为什么离开妈妈?

结合理解重点词语:降落伞

观察实物,问:这里的降落伞指什么?(一朵毛茸茸的小花)纷纷:实物演示,让学生说一说种子是怎样飞的。(一个紧跟着一个没有顺序地随风飞去。)谁能用“纷纷”说一句话。

准备:用准备说一句话。这里为什么说“准备”?(种子的毛茸茸小花是从蒲公英的孕育生长过程中具备的)。

(3)乘着风:投影出示“乘”的三个意思:读一读,选择正确答案。(画√)a)搭坐公共交通工具。b)表示利用条件。C)登,由低处到高处。d)进行乘法运算

(4)填空练习。蒲公英妈妈为孩子准备了(),孩子()离开妈妈。(5)小结:蒲公英种子传播需要哪两个条件?板书:降落伞,风吹。(5)指导感情朗读。

(6)小结学习方法并板书。

3、学习课文第3节。

(1)用学习第2节的方法自学第3节。先找出疑难问题再四人一组讨论。(2)汇报自学情况。重点理解“带刺的铠甲”。什么是铠甲,在这里指什么?古代士兵身上穿的护身衣,用金属和皮革连缀而成。学生观察实物,手触感觉它的坚硬。(3)填空练习。苍耳妈妈给孩子准备了(),孩子()离开妈妈。(4)指导感情朗读。

(5)小结并板书:苍耳种子传播需要哪两个条件?(带刺的铠甲、动物带)

4、运用同样的学习方法自学第4节。(1)自学后做填空练习。

豌豆妈妈给孩子准备了(),让孩子(),豆荚炸开,孩子()离开妈妈。(2)提问板书:豌豆种子传播需哪两个条件?板书(豆荚、太阳晒)。(3)指导感情朗读。

()豆荚炸开,孩子们()离开妈妈。

①读原句:豆荚炸开,孩子们离开妈妈。②填空后再读一读。③比较你喜欢哪句,为什么? ④读第4节。

5、小结2、3、4节内容。

通过前边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种子传播的方法,知道种子传播一要利用自身的条件、二要利用自然界的条件,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孩子”四海为家。

6、背诵课文。(1)指导背诵的方法。(2)择段背诵。(3)同桌 比背。

7.学习第5节。

(1)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2)齐读第5节,背诵下来。(3)为什么粗心的孩子得不到它?

三、总结:

学了《植物妈妈有办法》这一课,大家有什么新的收获?大自然还有许多奥秘等着大家去探索和发现,希望大家课后多到大自然中去走走,去看看蓝天、白云,去了解更多了不起的植物妈妈。

四、课后检测:完成小状元P5:2、3、7 板书设计:

3、植物妈妈有办法 蒲公英──风 苍耳──动物 豌豆──太阳

语文园地一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名词和动词的学习及课外阅读认识生字,积累新词。能用有时候??时候??、??在??在??在??在??来描述自己的日常生活。

2、规范学生生字的书写。

3、熟读并背诵古诗《梅花》,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的兴趣,进一步感受梅花的精神。

4、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重点难点:

1、通过名词和动词的学习及课外阅读认识生字,积累新词。

2、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制作生字词卡片。(学生)课时分配: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识字加油站。

1、发现识字方法,激趣识字。

学生反复自读每组词语,说一说从这几组字中你发现了什么? 指名说一说,然

后小组采用不同行式进行熟读这些字词。

2、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3、识字游戏“开火车”。

二、字词句运用。

1、读一读:

迎上去 穿衣裳 甩甩头 追上去 披红袍 摇摇头

2、在小组内演一演。

3、每一组词请一个小组的同学上台演示。

4、句子练习。

(1)学生自由读一读书上的两个句子。

(2)同桌互相用“有时候??时候??、??在??在??在??在??”来说一句话。(3)请同学在全班交流练习说句子。

三、书写提示。

1、先观察,同学们互相提醒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2、请学生描红,描红以后再说说自己在写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学生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4、进行全班评比。

口语交际一:有趣的动物 【魔力话题】

同学们,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动物是我们人类最好的朋友。你们知道吗?动物王国,那可是一个充满奥秘,有趣的王国。比如:鹦鹉会说话;萤火虫会发光;松鼠的尾巴,像降落伞。今天,让我们走进动物世界,去了解、探究、发现动物们那些绝技和有趣的地方。我们今天的话题是:有趣的动物。【思维爆破】

说说你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它有什么绝技和有趣的地方。【交际魔方】

模仿一:借助思维导图,观察发现动物的特点。可以借助思维导图,观察动物(实物、视频),发现动物的某特殊本领与奥秘,以及有趣的地方。说说自己喜欢什么动物,再说说它有趣的地方。

二、说说动物的外形+有趣的地方。

三、观察、发现、小组讨论,说说动物外形+有趣的地方。有趣的猫

大家好!我最喜欢的动物是(猫)。我觉得猫最有趣啦!传说猫还是()的师傅呢!你知道吗?猫的胡须可以(),猫的瞳孔(),猫的脚掌下面还有(),走起路来(),这样就可以(出其不意)地抓老鼠。哈哈!黑猫警长够神吧!有趣吗? 资料袋袋库:奇趣动物王国 世界动物之最

最大的动物:蓝鲸。(最大的亚种南蓝鲸雌性的平均长26米,重达120吨,其中最大的个体长33.58米,重239吨。)

最大的陆上动物:非洲象(平均重达8吨)最高的陆上动物:长颈鹿(平均高5米)现在最原始的哺乳卵生动物:鸭嘴兽 皮毛最保暖的动物:北极熊

现在陆地最大的食肉动物:北极熊 现在体型最大的猫科动物:西伯利亚虎

有史以来体型最大的猫科动物:美洲拟狮(又名残暴狮)嘴巴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河马

最聪明的动物:海豚(人除外,海豚的脑子甚至比人还大)

最大的鸟纲类动物:鸵鸟(平均高2.5米,最重可达155千克)

体积最大的飞鸟:柯利鸟(体长1米多,体重约18千克,生活在非洲东南部)翅膀最长的鸟类:信天翁(翅展2~3米)

最早的鸟:孔子鸟、辽宁鸟(距今2~3亿年前,两者属同一时代,皆比始祖鸟早上几千万年。)

嘴巴最大的鸟:巨嘴鸟(嘴长24厘米,宽9厘米)形体最小的鸟:蜂鸟

飞得最高的鸟:天鹅(最高能达17000米)最耐寒的鸟:企鹅

产蛋最大的鸟:鸵鸟(宽8公分,重量可达1.5公斤。蛋壳纵径长约15~16厘米,横径长约11~13厘米)语文园地一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名词和动词的学习及课外阅读认识生字,积累新词。能用有时候??时候??、??在??在??在??在??来描述自己的日常生活。

2、规范学生生字的书写。

3、熟读并背诵古诗《梅花》,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的兴趣,进一步感受梅花的精神。

4、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重点难点:

1、通过名词和动词的学习及课外阅读认识生字,积累新词。

2、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制作生字词卡片。(学生)第三课时

一、我爱阅读: 分不清是鸭还是霞

1、读一读。

分不清是鸭还是霞(绕口令)

天空飘着一片霞,水上游来一群鸭。霞是五彩霞,鸭是麻花鸭。

麻花鸭游进五彩霞,五彩霞网住麻花鸭。乐坏了鸭,拍碎了霞,分不清是鸭还是霞。

2、小组内赛一赛:看谁能最先背下来。

二、快乐读书吧。

1、读读材料。

2、给孩子一本书,让孩子找找书名和作者。

3、小组同学交流读书的好处。

4、小组同学交流书从哪里来。

5、讨论如何建立班级“快乐读书吧”。

三、教师小结,布置作业。识字1《场景歌》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海、鸥、滩、军、舰、帆、秧、稻、塘”9个生字,会写“沙、海”两个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一、二两小节,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学习重点:

1、认识“海、鸥”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学习难点: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学前准备:生字卡片、图片等。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小朋友,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去过哪些地方?今天,老师和大家要去几个很美很美的地方,想去吗?(想)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二、学习、感悟课文第一节。

1、出示海滩的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板帖:海鸥沙滩 军舰帆船

2、小朋友真会观察,这些词语你会读吗?自己试一试。(1)自己读。(2)谁会读?指名读。(3)齐读。

3、真了不起,可里面的生字你会认吗?

(1)指名读。(2)开火车读。

(3)小朋友,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你记住了哪个生字?是怎么记的?(4)让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生字。

4、瞧,这美丽的海滩正向我们招手呢!小朋友,这时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呀?

5、课文的第一小节就写了这个美丽的地方,请小朋友自己打开书来读一读。(1)自己读。

(2)谁愿意来读?

(3)听到小朋友读得那样认真,老师也想来试试。(范读)(4)请同桌一起读。(5)起读。

(6)看着图试着背一背。

三、课间操《火车开了》。

四、学习课文第二小节。

1、火车一路开过来,你看到了田野里有什么?

2、田野里的景色真美呀!课文的那一小节写的呢?请小朋友赶紧打开书,找一找,读一读。

识字2《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树”,感受树的象征意义,提高赏析散文的能力。

2、通过朗读,品味,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去解读文本。

3、理解课文的文化情怀与都市色调。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重点合作探究文本中“树”丰富的情感内涵。教学难点

①比较“菩提”与“棕榈”的抗争精神。②通过探究整合学生在导学案中出现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熟知本文的形神、情理、虚实。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林?b>d德(1962-1996),本名林耀德,生于台北市城中区,原籍福建厦门,先祖侨居于缅甸仰光市。先后毕业于国立台湾师范大学附属高级中学、私立天主教辅仁大学法律系财经法学组。1977年开始创作生涯,次年发表诗歌和散文作品。著有诗、散文、长短篇小说等各类创作三十余种,编有选集《台湾新世代诗人大系》等四十余种;各项作品获国家文艺奖、梁实秋文学奖首奖、时报文学奖首奖等三十余项。

二、补充资料

林?b>d德散文的都市思维(章妮)

林?b>d德充分正视都市,而且还刻意倡导和创作了为都市谱写身世的“都市散文”。他认为“整部人类文明史无疑将发展中的箭头指向都市化的路径„„现代都市终究是我们生活所面对的现实”。都市的一切表征——铁轨、大厦表面的铜面减光玻璃、升降机、熔焊面罩等都可以入文。生活在都市的诗人应该“紧紧抓住时代的咽喉”,“以人的自觉与都市化的思考,去前瞻和关切未来”(《都市中的诗人》)。诗人的“自觉”不仅使他意识到“这一切正是文明的本身在说话”(《靓容》),还使他清醒地看到都市中繁荣靓容里的难以解决的“文明苦果”——罪恶、噪音和污染等。在书写都市各种表征的同时,他显示了对它们的理解。因为他把都市与田园、乡村、城镇同看做“人类改造地球不同程度的现象”,认为“在农业步入工商业化纪元之后,那一望无际的单一作物栽培只有在温度和色泽上与沙漠有所区别,这种残酷的重复和单调本质又何异于都市中一式的水泥窝巢”(《都市中的诗人》)。它们是都市的必然之物。都市与文明勾连在一起时,已经不再是具体的、传统意义上的都市,它隐喻的是文明状况和文明进程。故而,他“心灵精神家园”层面上的乡愁并没有指向温煦的田园和乡村,而是直指都市文明。在虚构和想象中书写都市符征——洗衣机、果汁机、冷气机、电视机等,他全力展示的是人被自己创造的文化和各种类象包围起来,人的主体性不得不退让给物的世界。“拥有电话机的房间是阳性的,而没有电话机的房间自然是阴性的;拥有主机的房间是主人,拥有分机的房间则是奴仆”,都市文明的符征以其硬度和质感划分了人类文化的结构,规定了人的位置,以其“冷漠性表征出现代社会意识形态的冷漠性”。他的都市思维不仅关照显在的符征,更多地是对深层都市文明内涵的发掘。《宠物K》以短小的篇幅,讲述“我”饲养的一只宠物——乌龟K在水中忍饥养自己的宠物——两只孑孓。“在这种连弄臣都不再可靠的世纪,人类饥渴的性灵益加需要宠物来弥补情绪上的失落”,人饲养宠物,无名的宠物也有自己的宠物。人就是宠物,宠物就是人。K的被拘束、无名性以及性灵的失落也是现代都市人的精神境况。从日常生活经验到都市现象,再到对都市文明内涵与机制的探讨,林?b>d德在散文中实践着他自己的提倡:“要表现人类在‘广义都市’下的生活情感,表现现代人文明化、都市化以后的思考方式、行为模式;他的多元性、复杂性,以及多变性。” 林?b>d德散文的形构融合诗与小说,并有浓厚的科幻意味。他创作时,不再像上一代诗人那样有意识地在写诗歌或散文,而只是在经营一个作品。因而,他的散文突破了文类界限,形式的选择成为一种策略,原来在散文处于附属地位的故事性和戏剧性成为他散文的重要元素。内含在正文意念深处的意识状态与思考痕迹构成他散文的“隐藏作者”。林?b>d德在《传统之轴与前卫之轮——半世纪的台湾散文面目》里指出:“小说的虚构、诗的跳跃、戏剧的张力无不可以渗入散文创作思维,使得散文的文类框限和‘刻板印象’得以解除魔咒。”

三、导入新课

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舒婷在她的笔下创设了两个浪漫的形象----橡树与木棉,它们作为人间真情的代表深入人心;道家学派的先哲庄子也提到了一棵树,在它的寓言中,凤凰非此树不栖息,它就是梧桐,梧桐既是庄子对滚滚尘世的追求。那么,作家林?b>d德笔下的那些树,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思索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树》。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四、展示课件

让学生辨别不同的树的图片(捕捉课文细节),设疑:你最喜欢作者笔下的哪一种树?

五、品读全文,理解课文

1、这是一篇谈论树的散文,在课文中都谈到了哪些树?重点说到得有哪几种? 提示:菩提树、圣诞树、棕榈、桑、松 重点:菩提树、圣诞树、棕榈

2、寻找文中关于菩提树的描写并思考:菩提树在本文中有什么特点?其象征意义是什么?

提示:谦逊地生长在都市的盲点

这桑科乔木缓缓飘落下无数艳丽的花朵,继续灌溉着大地,一面柔和覆盖在一个青年的双肩上

菩提树高雅的气质,的确隐喻着觉者一生 关联佛教象征着东方宗教的人本思想

----静穆安详,令作者肃然起敬,产生一种敬仰之情(作者态度)

补充:菩提树似乎天生来就与佛教渊源颇深,据传说,2500多年前,佛祖释迦牟尼原是古印度北部的迦毗罗卫王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乔答摩•悉达多,他年青时为摆脱生老病死轮回之苦,解救受苦受难的众生,毅然放弃继承王位和舒适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寻求人生的真谛。经过多年的修炼,终于有一次在菩提树下静坐了7天7夜,战胜了各种邪恶诱惑,在天将拂晓,启明星升起的时候,获得大彻大悟,终成佛陀。所以,后来佛教一直都视菩提树为圣树,印度则定之为国树。

3、圣诞树是什么宗教的象征?在文中,作者认为它渗透了什么主题? 提示:基督教救赎

补充:圣诞节只是基督徒庆祝其信仰的耶稣基督诞生的庆祝日。圣诞节的庆祝与基督教同时产生,被推测始于西元1世纪。教会开始并无圣诞节,约在耶稣升天后百余年内才有。据说:第一个圣诞节是在公元138年,由罗马主教圣克里门倡议举行。而教会史载第一个圣诞节则在公元336年。由于圣经未明记耶稣生于何时,故各地圣诞节日期各异。直到公元440年,才由罗马教廷定12月25日为圣诞节。公元1607年,世界各地教会领袖在伯利恒聚会,进一步予以确定,从此世界大多数的基督徒均以12月25日为圣诞节。十九世纪,圣诞卡的流行、圣诞老人的出现,圣诞节也开始流行起来了。

4、棕榈在作者笔下体现了什么品质?

提示:倔强忍耐

5、棕榈树和回民之间有哪些共通性?

提示:在干涸的险地随遇而安,倔强的性格正和生存期间的回民吻合

6、作者对圣诞树和棕榈树的态度是否相同?原因是什么?

提示:圣诞树:现代商业文化的一种仪式改变了其原初的含义,对此作者表示了深深的忧思同时隐含着批判——依附于殖民主义。

棕榈树:在干涸的险地随遇而安倔强的生存顽强坚韧引起了作者的感佩同情。桑属于民间朴实清严。

松是中国士族和仙逸的化身。

六、合作探究

同样是面对苦难,同样是去抗争,你怎样去看待菩提树和棕榈树的抗争呢?(请先独立思考,然后再和你的学习小组的伙伴们交换看法,最后推选出一个代表谈谈你们的见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做一个深度的思考,在比较中体会作者所阐释的不同的文化,引领学生深入挖掘“树”所代表的精神内涵。

预设答案: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不同的环境就有不同的心境,不同的心境就有不同的表现„„东方宗教“觉者”是安详的;伊斯兰是倔强、故我的„„ 点析:学生很容易分别找出菩提和棕榈的各自个性,引导学生把两者对比分析是提高学生整合分析能力的关键。要让他们尝试从课文字里行间把握情感。

七、小结

本文中这些树各有其精神内在,菩提的坚忍,桑树的清朴都值得让我们去反思。希望此生,同学们都会长参天大树,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中飞扬,活着的时候能给人带来阴凉,即使倒下了也能成为世界栋梁!

八、作业

请尝试从你熟悉的树(比如松树、柳树、杨树„„)中任选一样或者两样,描绘它的形象,阐述它的精神意义,以“我愿化作——树”写一个200—300字的片段。

识字3《拍手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拍、靠、蚕、插、根、棍、把、掰、苞、鸣、闯、匹”12个生字,会写“拍、合、豆、谷、蚕、匹”6个生字。学习新部首“提手旁、人字头、虫字旁、三框儿”。

2.通过拼读音节读课文,掌握生字字音,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3.初步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感悟汉字的表意功能。

4.利用拍手歌的特点,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儿歌,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提高识字效率。

5.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以及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重点:

掌握生字,能读准12个新字,会写6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难点:

了解生字的意思,并能运用生字组词造句。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趣,引入新课。1.听儿歌。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儿歌吗?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儿歌。请听歌曲,一边听一边想:这首歌的歌名叫什么? 2.播放《幸福拍手歌》。

3.生回答:这首歌名叫《幸福拍手歌》。

4.师:你们真聪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拍手歌》这首儿歌。5.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读文识字。

1.引导学生自由读儿歌,不会读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2.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会认字和会写字,然后反复拼读。

师:同学们,老师已经布置你们圈出课文中会认和会写的字,你们都做好了吗?(出示课件:课文生字。)师:请同学们合作读生字,看看你们同桌都会读了没有?如果你的同桌读不准或读不对,请你帮他纠正,好吗? 生:汇报读字情况,教师纠正。3.同桌之间互读儿歌,互相正音。

师:刚才同学们都读得很好,现在调皮的生字宝宝跑到儿歌里面去了,它们想考考大家是不是还认识它们呢。现在请同学们同桌一起读儿歌,互相正音。4.检查读文情况。5.再次学习生字。

(1)儿歌中的生字宝宝又跑出来和我们见面了,大家还认识吗?(出示课件:带拼音的会写字。)(2)学生齐读带拼音的生字。(3)采用多种形式读生字。a.领读。b.小组读。

c.开火车读。6.认清字形。

(1)请学生观察字形,想办法识记字形。

(2)交流识记字形的方法,鼓励学生自主识字。

7.理解字义。

联系儿歌、图片和动作,理解“掰苞谷、闯进、把门闩”这几个生字词。8.生字开花:看谁组的词最多。师:同学们真能干,会组很多词!

9.开火车读词语。并能用所组的词语说一句话。师:谁能用你喜欢的词语来说一句话呢?

例:谷,稻谷:妈妈去田里收稻谷。

三、指导书写。1.学生互相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生:我用加一加,例如:扌+白=拍;天+虫=蚕。生:我用顺口溜,例如:一人一口便是“合”。2.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师:请同学们注意字的起笔在田字格的位置。3.指导书写:重点指导:拍、蚕、匹。(1)师:出示这几个字的笔画顺序。(2)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学生跟着书空。(3)学生描红,书写。4.展示学生作业并点评。5.小结。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课件(生字课件),学生齐读。2.齐读儿歌一遍。

二、细读课文。

1.引导学生接力读课文。(1)师生接力读课文。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来读一读,老师读前一句,同学们读后一句。

例如:老师读:你拍一,我拍一,学生读:人靠大树好休息。

(2)男生读前一句,女生读后一句。(3)全班同学拍手齐读。2.小组比赛读。

(1)指名2或3个小组读儿歌,看哪一组读得好。(2)师生点评。

3.读完了儿歌,聪明的你发现这些汉字有什么特点? 生:这些生字有一部分由偏旁和独体字组合而成。例:拍→扌+白=拍。

生:有些是由两个独体字组合而成。

例:蚕→天+虫。

师:同学们真会观察!添上“扌”后的字,它表达了什么意思? 拍:要用手,所以加上提手旁。

4.教师进行补充:利用字理教学学习“拍”“谷”字。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5.教师小结。6.拓展说字。

师:你还认识哪些带有“扌”旁的字? 7.玩“你来说,我来猜”的游戏。例如:一生:上面是“合”,下面是“手”,这个字是„„ 另一生:我知道这个字是拿。

三、指导编儿歌。1.齐读儿歌。

2.学生小组交流编儿歌。3.教师范读新编儿歌。4.学生汇报。5.师生评议。6.师小结。

四、学生谈学习收获。

五、板书设计。识字4拍手歌 天+虫=蚕 扌+白=拍

部编2017秋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3《拍手歌》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拍、靠”等12个生字,会写“拍、合”等6个生字。2.能准确、熟练地朗读课文,读出节奏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在朗读的过程中识记生字,并能正确书写。[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达标检测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图片:一个人靠在大树上。2.出示“休”,引导理解:一个人靠着大树,就是“休”。

3.那你们还知道哪些有趣的汉字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拍手歌》,看看儿歌中有哪些有趣的汉字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自主识字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播放《拍手歌》乐曲,让学生跟着欢快的音乐节奏朗读儿歌。

2.边读边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多读几遍。不会读的请同学帮助或向老师请教。3.同桌或四人一组互相认读,正音。4.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开火车读。

5.做游戏:摘苹果。巩固识记。1.认一认,连一连。蚕chā 插pǐ

苞chuǎnɡ

闯bāo

匹cán

三、小组合作,整体感悟

1.师:刚才我们初读了课文,并且识记了课文中的生字,大家的表现都很棒。可是,这些生字宝宝有个小小的要求,它们想和大家一起读一读儿歌,你们愿意吗?(愿意)

2.自由读儿歌,同桌互读。(一人一句)3.指名读。(加上动作表演)

4.全班齐读。2.加一加,学生字。天+虫= 扌+白= 匚+儿=

四、认读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并口头扩词。

2.师:课文读熟了,生字会认了,我们还要——(引答)会写。下面我们一起来写一写这些生字。

3.教师范写,学生认真看,仔细观察老师的书写笔顺。4.学生自由书写,教师组间巡视,个别指导。5.展评书写,奖励五角星。3.填一填。

“匹”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再查音节(),组词为()。识字4《田家四季歌》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

1、能借助拼音读准“春、夏、秋、冬、”4个生字的字音。

2、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这些生字,并为这4个字组词。

3、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按标点停顿。

4、能在田字格中描写“春,秋,冬”。[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不同形式的游戏,巩固所学习的生字。

2、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儿歌的改编。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诵读儿歌、改编儿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学习“春、夏、秋、冬”

4个生字,并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儿歌。教学难点:

1、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儿歌的改编。教学过程:欣赏音乐,激发情感

1、播放歌曲《四季歌》。激发情感:小朋友,刚才的那首歌好听吗?想不想知道那首歌的名称呢?那首歌就叫《四季歌》,那是日本的一首民歌。我们今天要学的这首儿歌,它的名字也叫《四季歌》,谁来拼一拼课题?指名读、齐读。

一、学习字词,诵读儿歌

1、小朋友,一年有四个季节,你知道是哪四个季节吗? 出示:“春、夏、秋、冬”四个生字师:在这四个字中,你已经认识了哪个字?能告诉我们你是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它的吗?学生交流自学的生字。

(春:日子底;夏:从上到下写;夏天给你的感觉是什么?秋:拼一拼,记字形:禾加火;冬:下面两点要上下对齐。)

2、叫号游戏。(巩固四个生字

师:现在我们来做个叫号游戏,看看你们是不是真的认识它们了,来,请出小老师!师:小朋友,一年四季的第一个季节是春天,春天过去了,什么来到了?(夏天)夏天过去了,什么来到了?(秋天)秋天过去了,什么来到了?(冬天)冬天过去了,又是第二年的春天来到了。就这样,四季在轮回。

3、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

(1)师:小朋友真了不起,现在我们该把“春夏秋冬”这四个字宝宝送回到课文里,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想:儿歌里讲了四季中的哪几样景物?你能不能边听边把它们圈出来? 生听课文录音。

师:儿歌里每个季节都提到了一样景物,你听到的是什么呢?根据生答板书:花儿、蝉儿、枫叶、雪花

三、朗读儿歌,理解内容:

(一)读准字音

1.跟录音读课文。师:小朋友真聪明一下子就把这些景物都找出来了。下面让我们跟着录音读读课文吧。小朋友读得轻些,注意听清楚录音里的字音和停顿。

2.指名读。师:读得真不错。

3.比赛读。(2小组)(二)理解儿歌:

1、师:小朋友,你们看,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景色。你最喜欢哪个,选你喜欢的读给大家听。

2、春天花儿笑。(板书:笑)师:笑的反义词是什么?“花儿笑”是什么意思呢?(“笑”字形象生动,把花儿当人来写,在“笑”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春天的温暖。)

3、夏天蝉儿叫。(板书:叫)师:蝉儿的叫声是怎样的呢?我们来听一听。蝉儿还有一个名字叫“知了”。听着蝉儿的叫声,我们似乎感受到了夏日的炎热。

4、秋天枫叶红。(板书:红)师:红是一种颜色,红色彩明丽,代表着秋天的丰收。

5、冬天雪花飘。(板书:飘)师:“飘”字写出了雪花的轻盈。冬天下雪了,我们可以干什么? 6.师生合作读。师:一年四季的景色那么有特色,又那么美,老师情不自禁地想来读读课文了,你们愿意和我合作一下吗?(师生配乐读儿歌)这样,你们还能和老师合作吗?

四、巩固拓展,看图编儿歌:

1、师:小朋友学得真好。下面老师要考考你,看看你是不是真的懂了。(1)一年四季,你最喜欢什么季节?为什么?可以用儿歌里的句子回答,也可以自己组织句子回答。

(2)读一读,想一想,什么季节开什么花?(3)想想下列词语描写的是哪个季节?

2、师:小朋友真棒!老师奖励大家一首儿歌。这是老师学着课文的样,编的一首秋季歌。你们能不能学着老师的样,编一首冬季歌啊?

3、师:一年四季的景物还有很多很多,我们来看看图,说说还有什么景物,好吗?可以说图上的,也可以说图上没有的。但是要求学着课文的样子说,你行吗?(生合作完成一首四季歌)

4、请你读一读:

5、游戏:拍手歌

五、总结:

师:小朋友,一年四季的景色是多么优美,每个季节又有着特殊的景物。我们的大自然可真奇妙!希望我们小朋友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善于观察,能发现周围的美。那么你也一定可以和课文的作者一样,写出大家喜欢的儿歌的。回家去和爸爸妈妈一起编一首属于你自己的季节歌或者四季歌。4.《曹冲称象》 第一课时 目标导航

1.认读本课的13个生字,学写8个生字。

2.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培养学生做事有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

4.遇事动脑筋想办法的良好习惯,做事时注意采纳别人合理的意见。

(一)引思导学

1、创意导学。

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吗?谁能说一说大象长得什么样?(看课件)有没有见过称象?(板书:称象)如果叫你称象,该怎么办?然而大约早在1800年以前的时候,我们聪明的祖先中有一个才7岁的孩子,就出色地完成了称象的任务。他的名字叫曹冲。他是三国时代魏国国王曹操的儿子。你们想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称象》。

2、前置性学习检测

(1)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2)谁能给大家说一说你知道的曹操和曹冲是什么样的人?

(二)感知研学

1、自主阅读:

(2)、再指名读课文。注意给生字正音,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读、齐读。(3)、再指名分段读课文,注意给生字正音。找出文中的人物。教师相机板书曹操、官员、曹冲

2、小组合作学习,读读生字记记字形,并给它们找找朋友。

3、小组汇报交流,教师点拨指导,读准字音“柱、秤、沉、止”。(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读,齐读。)

4、整体感知:

你从文中读懂了什么?

5、理清脉络:课文课文总共有几个段?你认为哪个段是全文的重点段?为什么? 第二课时

(三)自学检测

1、学习课文第一段。(1)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段主要讲的是谁?讲了他什么事?(生答)教师简介曹操,理解“官员”一词。(2)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段

(1)看图说说你看到的这头大象。

(2)指名读,思考:这头大象长得怎么样?找一找文中写大象的句子,理解“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的意思。图文结合具体认识象高大。

(3)指导再读描写大象的句子,读出象又高又大又重的感觉来?

(4)看到这么一头大象,大家心里会想什么?官员们表现怎样?(语句训练,用“一边??一边”说句话。)

(5)官员们想出了几种办法称象呢?这些方法行吗?(讨论)曹操听了官 员们的议论态度怎么样?(理解“直摇头”)(6)、朗读第2、3段,引导读出疑问、反问的语气。

过渡:七岁的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边听边思考,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想出一个了办法,引读:他站出来说??(读第四段曹冲说的话)

3.刚才一上课时,有的同学就想了解曹冲是怎样称象的,现在请大家看第四段,再读这一段,看看曹冲是怎样称象的?(1).和同桌说说曹冲是怎样称象的。(2).出示课件,看一看曹冲是怎样称的。(3).用上“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在小组内说说曹冲是怎样称的,推荐一名最好的给大家说说。

(4).以小组为单位按曹冲称象的办法设计一张称象流程图,设计好后到台前展示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同伴交流的能力)4.按照曹冲的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了吗?学习最后一段。

(四)拓展延伸:

1.曹冲的好办法是怎样想出来的?(五)课后检测 1.作业练习。

(1)按课文内容填空。

先把大象赶到(),看船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身上()。再把大象(),往船上(),等到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把船上的石头搬下来()。()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2)读一读,比一比哪个句子好,好在哪里?(A)曹操听了摇摇头。(B)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曹操听了直摇头。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C)大象有多重呢?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六)反思促学

1.通过学习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2.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有哪些好办法称这头大象? 5《红马的故事》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会认9个生字(其中待为多音字)。结合上下文或运用 工具书理解“自由、含苞待放、居然”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冒号的一般用法。

4、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在学习、生活中只有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大胆想 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尝试后的喜悦。教学重难点:

识字和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小作者的心情和快乐,初步了解冒号的一般用法。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1-3自然段,学习生字:故、事、级、粉、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六课《红马的故事》谁来读一读课题?点读、齐读 板书课题,学习生字“故、事”书写,事的笔画。

二、预习交流(15分钟)

师: 昨天大家已经预习了,都读了几遍课文了,也都认读了字词了,那老师再给你一个时间大家再去把课文读一读,准备准备,我们来交流一下我们的预习收获。老师想听你们读课文,听你们怎么教大家字词。(预习准备:我会认会写,自己学习字词,在家勾画勾画,你要嘱咐大家哪些字音、哪些字形,教一教大家。我会读会说,提问:为什么同学们都喜欢美术课啊?老师的画妙在哪里啊?规定课文读几遍,读熟,读流畅,最后一遍读给家长听)5 你们想嘱咐同学们什么字需要注意什么啊?

我想提醒大家?.(学生读字)教师强调重难点

1、这篇课文大家都预习了,都读了几遍,你们读懂了什么啊?你预习有读这篇课文时,有什么问题吗?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自由讲)学生提的问题,老师拢一拢。什么收获,可以跟我们讲一讲吗?(学生自由讲)

三、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

师:为什么我们都那么喜欢上美术课呢?老师的画画得很妙,画得非常好,那好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读读第1-3自然段。

2、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找。

师:老师的画画得怎么妙?为什么我们都这么喜欢上她的课?他的画到底画得有多好啊?大家先自学,先去找一找关键的词句。学生寻找圈画,3、4、小组交流:同学们为什么这么喜欢上美术课啊?老师的画画得有多妙全班交流,小组自由起来说。啊?妙在哪里啊?小组里面读一读,说一说,分享一下自己找到的句子。师:你们本小组还有没有人补充啊?你们都说得这么好,小组里有没有人愿意读一读啊?其它组有没有为他们补充的啊?其它组有没有也想读一读的啊?(评:这一组的同学都在举手,其他组也要加油啊!)最佳状态:小组全体汇报,我们觉得老师的画画得非常的妙,我们是这样讨论的,我先读一读“一头浸在水里洗澡的牛,尾巴上还停着一只苍蝇”老师竟然把尾巴上的苍蝇都画出来了,我们觉得???.,我现在想请某某同学来读一读。乙:我觉得还有一个地方也很妙???(平时要加大训练,如果有孩子结结巴巴,师就可以说:你们小组还有谁来为他补充补充的?帮一帮他)

5、呈现学生说的句群(课件出示)

“一头侵在水里洗澡的牛,尾巴上还停着一只苍蝇;花瓶里有三朵百合:一朵盛开,一朵含苞待放,一朵掉了一片叶瓣在桌面上。” 师:哎呀,这真是画得妙啊,谁来读一读啊?

学生读时,教师推波助澜:哎呀,这尾巴上还停着一只苍蝇,怎么会画到尾巴上的苍蝇去了呢,观察的多仔细啊!看这百合每一朵都有每一朵的姿态啊!各个时期的百合花的样子都画出来了,完全盛开了,还将要盛开,还有的都已经要谢了。

6、比较句子(课件出示,改后的句子)

(一只在水里洗澡的牛;花瓶里有三朵百合花)

师:同学们读一读,如果句子这样写,你觉得他精彩吗?你觉得老师画得妙吗?(学生回答)哦,那还是因为他这样写,写出了细节,观察的仔细,就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样,生活中本是如此啊,本来他们就是这个样子的,就看你有没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作者这样写就写出了他的妙,老师是这样画的,作者是这样写的,老师画得真妙啊。

7、学生想象回答

师:如果你就是这个故事里的学生,你看到了这么妙的画,你想对老师说什么呢?(学生自由说)作者和你们一样发出这样的感概(课件出示:他画得真妙啊!)学生点读“他画得真妙啊!”(读出赞叹的语气)

8、进行总分教学(出示第2自然段3、4句)

“他画得真妙啊!”这一句总的写了老师画得真妙,下面就分别的写了怎么妙,来我们一起读这一句,男同学读画牛的句子,女同学读画百合花的句子,看有没有同学能发现这是一种什么写法?是一种什么结构?(学生回答)我们三年级开始就要越来越多的学到这样的段落结构,它叫总分结构,先总的讲一句我们可以叫它“总起句”也可以叫它“中心句”,下面就分别的说,分两个方面说也好,分三个方面说也好,就是为了围绕着“他画得真妙”写出它说怎么妙,要具体的写了,我们把它叫做“总分结构”,来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再来体会一下。

9、一

片叶瓣在桌面上。”

师:说到这个总分结构啊,“花瓶里有??..”诶~聪明的孩子肯定已经发现了这也是什么写法啊?(先总起后分说)

10、冒号的教学 师:你看这个总起句,它要起个头,它要引出下文,它就用上了什么标点啊?对,冒号,冒号就是引起下文,来我们一起读这一句“我瓶里有?..” 教师可以引读“一朵~一朵~一朵~ ”。我们把这样的写法叫做?总分结构。那说到冒号的用法,说到总分的结构,文中还有一处,也是写老师画的很妙的,你找到了吗?

11、第三自然段教学(课件出示)课件出现“花瓶里有三朵百合;一朵盛开,一朵含苞待放,一朵掉了

师:引读“老师还画漫画。画~(女生读)画~(男生读)画~(大家一 起读)师:椅子会走路吗?看来老师画画有个什么特点啊?(想怎么画就怎么 画,高兴怎么画就怎么画,非常自由的画,很有想象力,怎么好玩怎么 画)

12、小结

师:怪不得同学们喜欢上这位美术老师的课了,因为他的画画得?妙!

四、学生作业

1、总分仿写:下课十分钟真热闹:有的??.,有的??..,有的???.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4—14自然段,学习生字:尾、标、帮、补、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 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第六课《红马的故事》谁来读读课题?点读,齐读。师: 生字词还记得吗?我们来复习复习吧 课件出示“字词”开火车读,齐读。

二、回顾上节课内容

师: 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1-3自然段,知道同学们喜欢上美术课是因为(课件出示“第二三段的内容”)老师的画画得?妙!我们再一起读读课文第二三段体会老师画画得妙。能读就读,能背就背。

师:看着老师的画大家都兴奋极了,吵着,嚷着?(课件出示,学生读):“老师画,老师画!”

三、学习4-6自然段

1.师:欣赏完老师的画,现在该学生画了。请同学们读读4-6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一想,为什么同学们这么喜欢上这位美术老师的课呢?把你觉得是原因的地方划出来,然后到小组里跟同学们一起去讨论讨论,一起读一读,说到哪里你就读给大家听。

2、全班交流

预设:因为老师让我们想怎么画就怎么画,让我们用眼睛看?.师:你们说的真好啊,还有其他小组有补充的吗?老师让同学们高兴画什么就画什么,你觉得他是个什么样的老师呢?(鼓励学生自由创新)老师不但画得妙,还是个大胆创新鼓励学生自由画画的好老师啊!哪个小组想来读一读,老师和我们的对话?

(加上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

3、分角色朗读,男生女生读,师生读,读出语气的不同。(同桌读)

师:老师想请一个同学跟我一起读,我来读学生的话,谁来当我的老师? 咱们来看看这段对话的写法,也有学问呢!有提示语在话前的,有提示语在话中,还有提示语在话后,甚至有没有提示语直接说话这都是对话的写作手法,写好对话可是写好习作的首要条件哦!

师:看这里也有小冒号呢!除了上节课我们说的提示下文,这里还用在了说 话的时候,引出说话人要说的话。咱们再来读一读这段对话好吗?注意提示 语和小冒号的位置哦!

4、小结

师:怪不得我们都喜欢上美术课,原来是老师让我们自由画,自由多宝贵啊!让

我们再来读读这几句话(课件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高兴画什么就画什么、用脑筋想用眼睛看)

师:通过学习4-6自然段,我们梳理出,大家喜欢上美术课的原因:老师给我们自由(课件出示)板书:自由的画

四、学习7-14自然段(红马)

1、师:同学们开始自由画画啦,两匹红马就此诞生了,老师想请一个女 生一起来来读读第7自然段。(女生齐读第7段)

2、师:老师画得牛,我却画马,这说明什么?(我喜欢画画,我在想画 什么就画什么)我也开始自由画画啦,开始自己的创作啦。

3、师:同学们开始画画了,老师又在干嘛呢?老师想请男生一起来读读 第8段。(男生齐读第8段)

4、师:“巡逻”什么意思啊?巡逻一般都用在警察和士兵身上,这儿的 巡逻说明老师真得是像警察一样严厉的监督同学们吗?(老师对学生的关心)你还从哪些词语看出老师对学生的关心?(一面笑一面点头,帮学生补上一两笔)在老师的关心下,同学们继续大胆创作,我的两匹红马。已经完成了,这时老师走到了她的身边。

5、小组学习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7-13自然段边读边想:我画的是全身通红的红马,哪里有这种红马呢?可是老师为什么要说很好很好呢?把你的想法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吧。板书:画得好

6、全班交流

学生回答,找读说读。(我在自由的画画,我在想象中画画,我在创新的画)师:“我”觉得自己画得是两个怪物,可老师怎么一眼就看出这是马呢?(学生回答)说明老师很了解自己的学生,对学生画的画了如指掌。师:我为什么要画红马呢?因为?你们跑完步了会不会也全身发热,小脸通红呢?难怪我要画红马了,原来是这样啊。

师:老师给同学自由画画得空间,学生按照老师的方法大胆想象,多么和谐的课堂啊!哪个小组老读读老师与学生的对话?

7、小结

师:哦,原来老师说就是要这样画,这样画就是指的:自由的画、高兴怎么画,就怎么画,用脑筋想,用眼睛看,大胆的创新。板书:创新的画

师:为什么我们喜欢上老师的课呢?老师不断的鼓励我们,不断的夸赞我们,欣赏我们,所以我们喜欢上老师的课。

五、思维拓展

如果你是这个小朋友,你想画什么颜色的马呢?(学生自由说,说出原因)评:你也是想怎么画就怎么画,你也是高兴怎么画就怎么画,你也有你的创意,你的胆子也挺大的,你真有想象力,老师就是鼓励你们的这种精神。

六、思维拓展

你还想画什么独特的,与众不同的,有意思的画啊?

评:你的想象真大胆,你这个也很有创意你真是自由的画,老师就是喜欢你们这样有创新精神。

七、大胆想象,有创新精神,可以帮助你们更好得学习画画。认真书写,新学生字,也可以帮你们更好的学习语文哦!学习生字“帮”教师范写学生书写。6.《一封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对比露西的前后两封信,想想你更喜欢哪封信呢?学会语言的运用技巧。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懂得在困苦中寻找乐趣,懂得在亲人面前要报喜不报忧,以免亲人担忧的道理。

2、懂得凡事都往好处想,这样生活才能过得更美好。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多种方法识字,规范书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1、初步体会当说话人在话语后面时的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

2、懂得在亲人面前要报喜不报忧的道理。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

1、师:孩子们写过信吗?在写信的时候,你们一般会告诉朋友或亲人一些什么事情?

2、揭示课题:一封信。

二、初读课文,识写生字。

1、根据自读提示,学生自读课文。

师:这个故事就藏在课本的第35页,读之前看看老师给大家的小提示。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努力把课文读通顺。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我会认的字画上圆圈。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2)再读,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识记生字。

(1)带拼音认读生字。

大家看,这里有这么多信封,只要孩子们能将上面的生字读正确,我们就能顺利地

将信封打开。你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借助拼音读一读吧!(2)去掉拼音认读生字。

调皮的生字宝宝丢掉了它的帽子,你们还认识他们吗?给你的同桌读一读吧!(3)开火车读生字。(4)交流识字方法。

有什么好办法能记住他们吗?先跟你同桌交流交流!老师也出几个字谜考考大家!(5)认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1、请孩子们汇报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课文讲了露西要给爸爸写一封信,开始露西给爸爸报告家里的坏消息,后来在妈妈的提醒下,他向爸爸报告了妈妈的好消息。)

2、找一找,看看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露西给爸爸写第一封信?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露西给爸爸写的第二封信?

3、自由读读露西两封信的内容,体会一下两封信给你带来的感觉。

四、写字指导。

1、观察要求写的生字,说说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2、全班交流,互相提醒。

3、观察“珠、圆、笔”,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4、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

5、学生描红、练写。

6、教师点评。

五、总结全文。第2课时

一、听写词语,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对照批阅。

3、写字指导。

二、理解过程,品味语言

1、学习第一封信。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露西在信里告诉了爸爸哪些事?这些事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找出相关句子画下来!

2、汇报交流。

(1)重点句1“你不在,我们很不开心。”开门见山的告诉爸爸他们的生活不开心,这样的信,爸爸看到以后会怎样?只能徒增烦恼。

(2)重点句2“还有,家里的台灯坏了,我们修不好。从早到晚,家里总是很冷清。”从这句话看出爸爸不在的日子,家里的生活过得很不好。特别是“总是”一词。(3)学习用“总是”说一句话。

3、指导朗读。

(1)师引读。(2)生领悟读。

4、学习第二封信。

请自由读课文7到1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露西在信里告诉了爸爸哪些事?这封信和第一封信的内容一样吗?他表达的是露西怎样的心情?找出相关句子画出来。

5、汇报交流。

(1)找出露西第二封信的内容,读一读。

(2)重点句子1“太阳闪闪发光。阳光下,我们的希比希又蹦又跳。”这句话写出了什么?也写出了什么?(我们家的希比希过得很快活,我们也跟着过得很快活)(3)重点句子2“还有,下个星期天我们去看电影。”从这句话,感受到了我们的生活怎么样?

6、这封信里面讲了台灯坏了的事情了吗?是怎么讲的?和前一封信表达的方式一样吗?哪一封信的表达方式更好?为什么?

7、“还有,下个星期天我们去看电影。”妈妈说。这句话有什么特点?说话的人物在说的话的后面。仔细观察它的标点符号,应该怎样打标点?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哪些?在文中找找。

8、将露西写的第二封信在课件上完整的呈现出来,再读一读。

三、对比分析,明白道理。

1、对比第一封信和第二封信。第一封信主要表达的是什么思想?第二封信表达的又是什么思想?

2、小组讨论:你认为第一封信好些?还是第二封信好些?为什么?

3、明白其中的道理。

4、朗读全文。

四、课堂延伸,拓展练习

你有亲人不在身边吗?你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呢?请拿出本子,拿起手中的笔,一起来给远方的亲人写一封信吧!注意信的书写格式,试着写一写。第7课《妈妈睡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本课8个生字,会读文中11个生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深刻体会父母的关爱之情。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的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学生阅读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母爱,同时懂得关爱父母。

教学重、难点:懂得关爱父母,并了解文中部分词语。课前准备:

课件、奖励评价志、磁带、二类字小黑板、词语卡片。教学设计总思路: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诵读文本的同时,体现多样的识字形式,要将识字教学与阅读文本有机融合,在反复的读书体会中,赋予汉字情感,渗透汉字文化,总结识字规律,教会识字方法。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在舒缓、轻重、抒情的音乐声中,教师在走动中有感情地涌读课文。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体现及文本本身的文化价值,为学生营造一种恬静,亲切的氛围,在这里,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师:听老师读完课文,你想说什么,问什么呢?

【设计意图】这既是一个学生对课文整体把握的过程,又是一个鼓励学生质疑的过程。在这里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暂不作回答,鼓励学生读课文时只要用心,就会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

二、板书课题,初步渗透汉字的内涵。师:(板书课题《妈妈睡了》)注重看老师写“睡”字,左边是“目”右边是“垂”。

三、分层读课文,在阅读中识字。

1、初读课文,自我识字。

师:在你读课文的时候,我们可以用铅笔把生字朋友轻轻地圈起来,再用课前提到那些方法认一认,有拼音的拼一拼音,没拼音的查一查,问一问,争取把课文中的每个字音都读对,每个句子都读通。

(教师巡视在学生中,及时了解把握学生的阅读情况)

2、练读长句,认读生词。

(点击课件,出示难读的句子和词)

【设计意图】学生在读文时,会有结合上下文的意思猜读生字的现象,教师在这里有意识将生字从一个大的语境过渡到小的语境,逐步增加难度。师:课文里还有不认识的字吗?

3、在语境中渗透识字方法。

师:你知道妈妈是怎样哄自己的宝宝睡觉的吗?

(学生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而谈,体会妈妈哄宝宝的温柔,点击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感情朗读)师:(学生再读第二自然段后)睡得好熟好熟,还可以怎么说。(由第二自然段引出问题:“妈妈为什么在哄我午睡时自己先睡着了?”)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累了、乏了”)、“乏”字怎么写,老师不记得了。谁能帮帮我?

师:原来给熟悉的字“之”加上一笔,就是“乏”了,我们今后可以用这种给熟字加一加的方法来记字。

师:我们能给“乏”字加上一个偏旁,使它变成一个新字吗?(在学生加偏旁的同时,请他们做出与这个汉字相应的动作,从而使他们更深切地体会到汉字的偏旁不同,代表的意思就不同。)

【设计意图】运用课件演示“加一加”的方法,把认识字形与理解字义,生发情感有机融合。

4、在品读生情中,理解运用词语。师:老师这里有五个“词语苹果”,分别是、慈祥、红润、均匀、深沉、美丽。如果请你选一个送给妈妈的话,你会选哪一个?认真读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到你是这个“词语苹果”的原因。

(学生先自读课文,再与同桌小伙伴交流,最后进入集体讨论)师:老师在写这个“慈”字的时候,想起了首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的缝,意恐还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现在你知道“慈”为什么是心字底了吗?

师:课文是怎么写妈妈的慈祥的?哪里看出妈妈慈祥了!师:那你现在是什么心情呢?请读出你的这种感受来。【设计意图】运用课件出示古诗《游子吟》,让学生感受

“慈祥”一词的内涵,又通过对“慈”字心字底的理解,赋行了汉字的深厚的人文情感,并通过“读”传达出来。

四、游戏:汉字魔术。教师依次出示一组汉字

第一组:闭、闻、问、闪、间(教师指读生字时:“门”字框不变,不更换里面的部件)

教师相机提问:为什么“问”字里面是“口”?“闪”字里面是“人”?“间”字里面是“日”?你从中发现了什么?(相继出现下面五组汉字)

第二组:润一评、第三组:热、熟;第四组:哄、吸,第五组:各、页、额,第六组:乏、说、眨

(以上每组形声字出孔时,形旁不变,只换声旁)

【设计意图】本环节辅以形象直观的动画课件,对学生形成强烈的感官刺激,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汉字的形体之美,激发学生学习取得兴趣。

四、细读课文,感情交融 读完了课文,你觉得妈妈对孩子怎样?(妈妈很爱孩子)孩子对妈妈怎么样?(孩子也很爱妈妈),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妈妈爱孩子,孩子爱妈妈,下面请同学们细读课文,把课文里反映妈妈爱孩子,孩子爱妈妈的句子找出来,画上记号(可以小组讨论)

1、妈妈爱孩子

(1)像我睡着时妈妈看着我一样

(说明妈妈对我的照顾无微不至,就连睡觉都陪在我身边)(2)妈妈的嘴巴,眼角都在挂着笑意好像在给我唱催眠的歌谣 妈妈的嘴巴,眼角都挂着笑意,为什么小作者会想像成是在给我唱催眠的歌谣?(肯定是妈妈经常给‘我’唱催眠曲哄我入睡)你的妈妈给你唱过催眠的歌谣吗?(生:小黄狗)

指导朗读:谁愿意在读一下这句话,注意要读出妈妈那种亲切,温柔的爱(要显得很亲切,很温暖)

(3)妈妈的嘴巴,眼角都挂着笑容好像又想好了一个故事。为什么从嘴巴,眼角挂着笑意,想到想好了一个故事。(肯定是妈妈经常给我讲故教育和启迪)

指导朗读•

(4)她干了好多活儿?干什么了(日夜为我操劳)小结:你的妈妈也一定很爱你,你能说说吗?

自由发言,老师我读了一首儿歌,我觉得我的妈妈很像儿歌中的妈妈,我想读给大家听。

2、孩子爱妈妈

(1)像我睡着时妈妈看着我一样,我也看着妈妈

说明了孩子已经开始懂事,懂得了回报,学会了像妈妈爱护自己一样关爱妈妈。(2)她真该好好的睡一觉了

这是一个真心爱妈妈的孩子发自内心的感慨,反映了孩子对妈妈深深的爱 指导朗读:边读边回忆自己的妈妈是多么爱自己,多么辛苦。

五、图文结合,感情升华

1、下面我们看课文的插图,你能描述图上的情景吗?(妈妈搂着孩子睡着了,可孩子却睁着眼睛(充满爱意)地看着妈妈,一本大开的书反扣在被子上,似乎妈妈刚刚给孩子讲完一个好听的故事)。

2、老师也试着给这幅画的内容,编了一首儿歌,同学们想听吗? 母为子千辛万苦操碎了心 子对母知恩图报感激不尽 母盼子健康、快乐有出息

子祝母幸福、平安永美丽

3你能给插图起个名字吗?(母子情深,妈妈的怀抱真温暖,我爱妈妈,妈妈,您辛苦了)

六、课外延伸,表述真情

1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准备几张妈妈照片或者画几幅关于妈妈的画,下面谁愿意拿出照片或图画,说说自己的妈妈。2出示小诗:《妈妈,您睡吧》

【设计意图】出示课件:一首诗《妈妈,您睡吧》配以舒缓音乐,教师有意将本

课所学生字放在一首小诗中,检验学生对生字掌握情况的同时,也是在回归本课的主题,那就是亲情与爱。

3、小结

是妈妈给了我们生命,一把屎一把尿,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在妈妈的爱里快乐成长,妈妈的爱像绵绵的春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田,夏天,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雨天,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当我们生病的时候,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水,当我们进步的时候,妈妈的爱是甜甜的吻,阎维文的一首《母亲》唱得好,“你躺在病床上每人为你掉眼泪,你高兴时有人为你乐开花。”下面,还是让我们一起欣赏母亲的歌。

七、课下作业

1、讲到这里,你一定有许多心里话要对妈妈说,让我们发自肺腑地对妈妈说一句你最想说给妈妈的话。

2、把这些话写在纸条上,回家后悄悄放在妈妈能看到的地方。板书设计:

真美丽

妈妈睡了好慈祥 好累

【设计意图】随机抓住学生汇报过程中出现的“闪亮点”进行板书,使整节课乱中有序,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本的重点,起到引领作用。同时,随机板书也作为一种肯定学生探究成果的形式,促进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热情。

语文园地三 我爱做手工 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三口语交际:做手工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说完整话及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将自己所说的、所想的写下来。

2、说的方面,主要是训练学生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等大致情况说清楚。说的时候,态度自然大方,普通话准确、流利,有一定的感情,达到口语训练和别人交流的目的。

3、听的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别人说话的习惯,并能对自己想了解的情况,大胆地向说话的人提出问题。

4、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口语交际”,"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说完整话及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将自己所说的、所想的写下来。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让孩子们说说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

2、揭示口语交际的内容:做手工。

二、准备玩具。

1、请准备了材料的孩子拿出自己事先准备好的材料。

2、请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做做自己喜欢的玩具。

3、在做玩具的过程中,请同学们认识所用的材料,记住步骤。并想想做的时候是否遇到了困难,以及遇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三、分小组交流。

1、以4人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讨论的要求有:(1)你喜欢或制作的玩具是什么?(2)它是什么样子的?(3)它好在哪里?

(4)如果是自己做的,那么在做的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困难?或者遇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5)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

2、各小组的同学进行讨论,老师巡视并相机指导。

四、各小组请部分同学汇报。

1、请部分同学汇报交流。

2、老师和同学注意倾听。特别是老师,必须引导学生有条理、完整、通顺地表达。

3、其他同学倾听。让其养成倾听的好习惯。

五、把你刚才交流的内容试着写下来。

1、学生动手写。

2、老师巡视指导。

六、成果展示。

1、请完成的孩子自己读一读,看看自己写得是否通顺。

2、请部分写得好的孩子到讲台上朗读,老师注意相机引导写得不够通顺和不太好的句子,并让其他同学学着修改修改。

3、请同学们再一次修改自己的作品。

七、总结。语文园地三教案 教学目标:

1、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展示自己在课内外积累的字、词、句。

2、让学生具有运用字典独立识字的能力,养成在学习中勤查字典的好习惯。

3、熟读并背诵古诗《小儿垂钓》,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词的兴趣。

4、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重点难点:

1、展示自己在课内外积累的字、词、句。

2、熟读并背诵古诗《小儿垂钓》,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词的兴趣。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准备自己要展示的字、词、句卡片。课时分配:一课时 第1课时

一、展示引入。

1、请孩子们说说自己在生活中积累认识的字、词、句都有哪些?

2、请同学们依次上台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课内外认识的字、词、句。

二、展示台

1、课件展示:

白云 乌云 朝霞 晚霞 雨点 霜冻 雪花 冰雹

小溪 河流 湖泊 海洋

2、请孩子们好好读读,说说这些词语分别描述的是什么地方的景物?

3、你还搜集了同类的其他词语吗?请同学们补充。

4、出示描写春天的景色的词语:

含苞欲放 百花争艳 花红柳绿 春色满园。第8课 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体会诗人描绘的意境,明白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王之涣本人和他的《凉州词》、《送别》这两首古诗,并能背诵这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登鹳雀楼》,能背诵《凉州词》、《送别》。教学难点:理解诗人所要描绘的意境和诗中告诉人们的道理。教具准备:PPT课件,古诗新唱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喊班级口号:“天天有进步,人人在成长!”教师对学生提出希望,相信大家这节课都会有进步。

二、图画导入,了解诗意

1、导语导入:老师知道小朋们友们非常喜欢画画,上课前老师找到了这样一幅画。

(师出示登颧雀楼课文插图)

2、谁能根据这幅画编一个故事或说一段话? 生交流。

3、教师(边指图边讲)在我国唐朝,有一位大诗人,名叫王之涣。一天傍晚王之涣来到黄河岸边,他看到夕阳挨着群山慢慢落下,像个大红球,染红了天边,滚滚的黄河水浩浩荡荡流向大海。诗人感到,这里的景色太美了!但是他还不满足于眼前看到的景象,他想知道远处的风景又是什么样的,只可惜站在这里看不

到。小朋友,你能想个办法让诗人王之涣看到远处的风景吗?

学生动脑想办法。

4、如有学生提出可以登上旁边那座楼时,教师相机讲解:这座楼它叫鹳雀楼。板书“颧雀楼”。谁来叫叫它的名字? 学生齐读“鹳雀楼”。

5、同学们,课题中就出现了两个生字宝宝,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字“雀”,怎么读?你怎么记住它?“楼”呢?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6、很好,我们开课就先认识了两个生字,大家都在努力使自己进步,为自己鼓掌。知道这个楼的名字怎么来的吗?课件出示鹳雀楼资料。

7、同学们,我们接着来替诗人想办法,诗人仅仅登上这座楼就能看到远处的风景吗?那我站在楼的一层,行吗? 生(齐):登到最顶层!

师:谁知道为什么登上鹳雀楼就能看到远处的风景呢?

生:因为站得高就看得远。

8、你说得太好了!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后,明白了这个道理,想要看得更远就要站得更高,于是就写了一首诗,题目就叫:《登鹳雀楼》(板书课题)(利用小学生喜欢绘画的特点,教师以画的形式再现了这首古诗的内容:“鹳雀楼、高山、夕阳、诗人、黄河”,并启发学生看图说话,说出诗意,理解这首古诗包含的道理:站得高,看得远。使学生对作者、诗意,留下深刻印象,自然进入到古诗的学习中。)

三、指导朗读古诗。

1、出示诗人,了解诗人。

2、课件出示古诗。教师示范读古诗。

(不少学生跃跃欲试,因为他们在一年级就已经背过。)

2、请会背的同学一起背。

3、哪位小老师能上来教一教大家?

4、出示节奏读,学生按节奏来读。

5、指导学生平仄读古诗。

6、学生齐读(背诵古诗)

过渡:刚才老师看到很多小朋友已经能背诵这首古诗了,现在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来欣赏一段优美的乐曲,边听边想诗描绘的画面。(学生闭上眼睛,在优美的古筝曲中,随老师的提示进行想象画面。)

四、学习古诗。

1、同学们,你们刚才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自主交流。)

2、(出示古诗的前两句)诗人看到了什么?“白日”是什么意思?“依”又是什么意思?换个词语来解释一下。

3、读一读前两句来。

4、(出示诗的后两句)诗人看到了如此美景,他想到了什么?(生齐读后两句)“欲”是什么意思?“千里目”呢?

5、你能用自己的话把诗的意境给描述一下呢?

6、从王之涣的诗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学生自由谈谈。

五、出示谷建芬老师的古诗新唱《登颧雀楼》。学生边听边学着唱歌,还可以配上自己的动作。

六、背诵古诗,拓展延伸。第8课 古诗二首 望庐山瀑布 教学目标:

1.学习《望庐山瀑布》。理解诗的意思,感受庐山瀑布的壮观气势。2.学会本课的生字。

3.背诵古诗,结合诗的内容展开想象,并把想象到的画面说出来。生字、新词卡片;与诗歌内容相一致的多媒体课件。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首古诗《望庐山瀑布》。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这首古诗是哪位诗人写的?(李白。)李白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气势豪放,想象奇特大胆,语言清新自然,被称为“诗仙”,和杜甫并称为“李杜”。著有《李太白集》。

2.借助拼音读古诗。要读准字音,圈出生字。

3.集体认读生字:炉烟挂流尺疑银 4.交流记字的方法。5.集体反馈。

(1)挂:右半部分是由两个“土”组成的。(2)流:右半部分不要少写“丶”。6.再读古诗,读准字音。三精读古诗,体会意境

1.先听老师读古诗,然后说一说这首诗写的是哪里的景色。(庐山瀑布。)2.数一数这首古诗共有几句。(4句。)3.质疑、解疑,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1)庐山:三山五岳中三山之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南。

(2)香炉:指香炉峰,是庐山西北部的一座山峰。它的形状尖而圆,峰上烟云缭绕,就像一座香炉,因此而得名。

(3)生:产生。(4)紫烟:紫色的烟雾。

(5)挂前川:指瀑布好像一条大河垂挂在山前。川,河流。

4.说一说这首古诗的意思。(太阳照耀着香炉峰,升腾起紫色的烟雾,远看瀑布就像一条大河垂挂在山前。湍急的水流从三千尺的高处飞泻下来,让人怀疑是银河从天而降。)5.想一想,在这首诗中,诗人看到了什么?(香炉峰、瀑布。)

6.看到了这样的景象,作者想到了什么?(疑是银河落九天。)7.观看课件,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四课后延伸拓展

1.展开想象,把想到的画面说一说。

2.推荐李白的诗《独坐敬亭山》,建议学生背诵。

1.教学《望庐山瀑布》时,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谈谈对李白的了解,学生的知识面很丰富,不仅背了不少李白的诗,还知道他之所以被称为“诗仙”,是因为他的诗想象丰富,诗中常会出现凡间没有的奇景。2.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走近作者

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被后人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诗风格豪放洒脱,想象丰富奇特,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第9课 黄山奇石 【教学目标】

1.会读“区、尤、其”等14个生字,会写“尤、其、区”等8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黄山奇石的独特和美丽。

3.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黄山奇石的栩栩如生,感受拟人、比喻的描写手法。4.通过反复阅读、分析、理解课文,结合图片想象其他奇石的形貌,并且培养对黄山的向往之情和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黄山奇石的栩栩如生,感受拟人、比喻的描写手法。教学难点:

通过反复阅读、分析、理解课文,结合图片想象其他奇石的形貌,并且培养对黄山的向往之情和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教学方法】 教法:

讲授法、朗读指导法、启发式教学法 学法:

想象感悟法、圈点批注法、读写结合法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有关黄山的视频介绍、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黄山奇石的照片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搜集有关黄山奇石的资料

【教学过程】

激情生趣,初始黄山 视频展示

1.教师播放有关黄山介绍的视频。(其中有黄山奇石)2.学生观看视频,并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说说感受。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课前通过大家搜集的资料,我们已经知道黄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现在让我们一起跟着作者的脚步,去看看黄山的奇石。二.揭示课题

1.师生一起板书。

2.全班美美地读读课题。3.释义“奇”:这里的“奇”是什么意思?(奇特、奇怪、神奇)三.教师小结

一个课题就吸引了我们全班的眼神,那么课文又介绍了哪些奇石呢?哪些奇石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赶紧去文中看看吧!初读课文,感知黄山 一.初读要求

1.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度的字词可以多读几遍。2.用“______”划出文中写了几种黄山奇石。二.生字学习出示生词:

1.齐读,教师相机正音。

2.教师打乱生字卡片,小火车读。

3.巧记生字: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加点的字? 1.自由读。

2.小老师领读,教师相机正音。

3.巧记生字: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加点字的? 4.读读原句:你能找出原文中的句子读读吗? 三.整体感知

1.课文一共写了几种黄山奇石? 【归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2.这么多奇形怪状的石头,难怪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1)指名读。

2)提醒笔画“尤”、“其”:这两个字的哪些笔画需要相互提醒?(提醒“尤”字没有撇)

3)书写生字“尤”、“其”:教师范写,学生描一个写一个。

4)齐读。

四.教师小结是啊,多么秀丽神奇的怪石啊,那么作者又是怎么描写这些石头的呢?让我们继续跟课文进行交流。细品课文,欣赏奇石 细品要求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的第2至第5自然段。

2.边读边想:如果我们全班都去了黄山,你会在哪块石头前面给自己留影。一.观摩黄山奇石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句子)◆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腾的云海。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1.齐读,说一说这句话哪里写得最有 趣?

2.释义双引号:出示双引号的有关作

用解释,说一说这两处的双引号分别有什么作用。(第一处表示特殊含义,第二处表示特定称谓)

3.表演读:学一学猴子的样子,上台表演。◆“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1.同桌之间相互读读。

2.情景表演:一生表演游客,一生当仙人,想象仙人会说些什么? 3.读出感叹号:能用你的朗读声读出感叹号的语气 吗?

◆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1.学习“比喻”: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比喻手法)2.出示课文插图,男女生赛读。二.想象黄山奇石

1.学习比喻和拟人写法:这么美的奇石,作者运用了怎样的手法刻画出来的? 2.学习谋篇布局:

出示三处黄山奇石的句子,进行对比: 如果把这三个句子都放在每一

段的第一句话,这样好吗?为什么? 就说“仙桃石”吧。

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3.仿写奇石:选择“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中的一种进行仿写。三.教师小结是啊,作者独具匠心的写法,让我们不仅看到了奇石的千姿百态,也让我们在欣赏中看到了语文独特的语言。

拓展延伸,回首奇石 当当导游

现在如果你是导游,看到这些美丽的奇石,你会怎么跟游客介绍呢? 一.谈谈收获

这节课你学习到了什么? 二.教师小结。

10《日月潭》 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9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积累“茂盛、名胜古迹、隐隐约约、风光秀丽”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产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教学难点:

产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展示交流。出示日月潭的风光图片:这是什么地方?(如果学生不知道,教师就直接告诉学生,这里就是我国宝岛台湾著名的风景区日月潭)(板书课题)你们对日月潭了解吗?把你课外搜集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

2、谈话质疑。师:孩子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去过哪些地方?(学生畅所欲言)今天我要带领大家去祖国的宝岛台湾游览,欣赏一下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板书课题)师生在地图上找到台湾的位置。

师:看到课题,你们有哪些疑问?(根据学生的疑问教师进行梳理:日月潭在什么地方?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那里的风光怎么样?)

二、初步感知。

1、轻声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做上标记。

2、同桌互相检查读文,没读好的句子多读几遍,再听听学习伙伴是怎么读的。

三、识字。

1、小组内由组长带领认读生字,注意读准后鼻音“朦、胧、境”,前鼻音“环、隐”,还要注意“绕”读第四声。

2、组内自主识字交流:这些生字哪些你已经认识了?是怎么记住的?

3、教师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字词:夺红旗──抢摘“丰收果”──竞猜

四、读议。

1、默读课文,思考:自己提出的问题哪些能解决了?哪些还有困难?

2、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读书的收获,教师进行点拨指导。(第一自然段写日月潭的位置;第二自然段写日月潭名字的由来;三四自然段写那里的秀丽风光。)

五、交流。

(一)日月潭的位置。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练习说话:日月潭在______________(第一句话说日月潭在台湾省,第二句说它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教师引导学生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2、联系上下文理解“群山环绕”和“名胜古迹”的意思。

(二)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1、默读第二自然段,划出写名字由来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结合朗读,教师画出日月潭的平面图,学生画出日潭和月潭的位置。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填空: 湖的北边像(),叫();湖的南边像(),叫()。

3、比较感知,指导朗读。

(1)北边像太阳,叫日潭;南边像月亮,叫月潭。

(2)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弯弯的”写出了月潭的形状,太阳虽然不会变,但“圆圆的”可以跟“弯弯的”对应,读起来有美感。通过比较学生体会到了准确用词的好处)读第二自然段要突出形状特点,使人明了日月潭的名字是根据它的形状特点起的。

4、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和“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说说日月潭名称的来历。

六、作业设计。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一、二自然段。(看图背诵──想象背诵──根据板书背诵)

2、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介绍日月潭的位置和名字的由来。

3、抄写本课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词语卡片:猜词卡──以打擂的形式抢读。

2、分组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

二、交流。

1、默读三、四自然段,划出自己认为写得美的句子。

2、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三、朗读。

1、指导读文:第三自然段中第一句要突出雾的特点,“薄江”、“隐隐约约”读得轻一点。读第四自然段第一句时,音调可稍高,突出晴天日月潭的艳丽之美,第二句要舒缓,声音较虚,突出下雨时日月潭的朦胧之美。

2、学生练习读──范读──配乐读

四、阅读并思考。

1、齐读最后一自然段理解“吸引”的意思。

2、根据教师的提问,学生读最后一句话: ①什么吸引了游人?(突出“风光秀丽”)②日月潭吸引了谁?(突出“中外游人”)

③日月潭吸引了多少中外游人?(突出“许许多多”)

3、配乐朗读全文。

五、实践。

1、交流日月潭的资料,进一步了解日月潭,争做最佳“小导游”。在给同学作介绍时,力争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

2、办个“宝岛台湾知多少”的图片展。把搜集来的图片配上简要的说明,办个小展览。

第12课《坐井观天》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随文识字,随文理解和掌握“井沿大话弄错无边无际”等词语,识字“沿际”。

2、正确、流利、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研读青蛙和小鸟的第一,第二次对话,理解他们不同观点的原因。初步学习把反问句改成肯定句。

教学重点:研读青蛙和小鸟之间的前两次对话。教学难点:理解青蛙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小”。教学准备:板画水井贴图词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集体背诵《识字四》。2导入新课《坐井观天》。

二、初读课文

1一读读通课文,把读不通顺的句子读3---5遍。

2二读同桌互读课文,互相纠正读音。

3三读边读边想,《坐井观天》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研读三次对话,随文识字

(一)反馈:《坐井观天》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1.()和()争论()

2.再次默读课文,找一找,从课文中找出依据。3.反馈出示课文4.5自然段,自由读,指名读.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青蛙的观点是(),小鸟的观点是()。

(二)思考:青蛙和小鸟的观点为什么截然相反呢?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自由读这一段,请一个学生到黑板上摆一摆青蛙和小鸟的位置。

2理解“井沿”,识字“沿”

小鸟落下的这个位置就是“井沿”,看来“井沿”就是——井边,“沿”在这里的意思就是——“边”。(教师手指桌沿)那么这是?----桌沿 学生给“沿”组词。

3.理解“落”字在句子中的运用。给“落”换词。

想想为什么课文没有用“停”等词呢?

(三)教师引读,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一次对话,了解故事的起因。

引导学生参与评价,了解“一百多里”有多远,读好“一百多里”。

(四)研读第二次对 话,争论的要点 1.理解小鸟的观点 1)理解“无边无际” 小鸟飞过那么多地方,但是它都没有看到天的尽头,这就是课文里的哪个词?(无边无际)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呢,我们还可以说什么也无边无际? 2)天如此无边无际,怪不得„„.教师出示课文第3自然段,集体读,再次回顾。

教师出示课文第5自然段,指名读,想想小鸟会()地说。评价读中感受小鸟的自信、诚恳„„ 2.理解青蛙的观点。1)理解“大话”:“大话”是什么话?青蛙认为小鸟说了什么大话?

2)青蛙问小鸟“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它其实想说的的是:(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3)出示两个句子读一读,感受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感受“!”和“?”的变化。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4)听了青蛙的话,你心里一定有了问题了。(预设:青蛙怎么会有这么奇怪的想法呢?)

5)探究青蛙的观点的形成原因

问得好。同学们开动脑筋,想想用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个问题呢(教师可启发学生想办法获得青蛙的“体验”。或者自己引导

A抬头看看教室的天花板,你看到了方方正正的一大片,但是再把纸卷成筒状看看天花板?你又看到了什么?)

B再观察一下课本插图中青蛙所处的位置,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青蛙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因为青蛙的视线被厚厚的井壁挡住了„„.)。6)指名读第四自然段青蛙的话,读好“!”和“?” 3.分角色朗读第一、二次对话。四.写字:沿抬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流利、感情分角色朗读课文。2发挥想象续遍故事。3理解故事的寓意。

教学重点:研读青蛙和小鸟之间的第三次对话,理解青蛙和小鸟各自“笑”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成语故事的寓意 教学准备:词卡 教学过程:

一、识字,复习导入

1、读生字卡片:井沿大话弄错无边无际

识字:信给信组词,了解“信”的意思。再用字理识字法观察信字的部件构造,记住“信”字,比如说:要“言”而有信;比如说“信”就是把要说的话,把语言写到纸上,传递给别人„„

2.男女生分角色读课文2.3.4.5自然段。

二、学习第三次对话。

1)自由读第三次对话。边读边想:青蛙和小鸟都是笑着说的,他俩笑的含义一样吗?

2)同桌分角色朗读,讨论一下小鸟和青蛙各自在笑什么。3)反馈:

预设:青蛙笑小鸟错了,自己是对的„„小鸟笑青蛙过于自信,听不进别人的正确意见„„青蛙觉得自己天天坐在井里看天,最了解天的大小,不会弄错的,小鸟居然和他争论,实在可笑„„小鸟笑青蛙确实弄错了,还自以为是„„.4)指名分角色朗读第三次对话,关注生生评价。

三、提炼“坐井观天”的寓意

引:课文学到这里的时候,我们已经知道了到底是谁弄错了?(1)青蛙错在哪里?

预设:错在自己呆在井底,不跳出来看看,就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天就井口那么小„„错在不听别人的劝告,自以为是„„..(2)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课题:坐井观天就是:坐在井里观察天„„坐在井里看天„„

坐井观天是一个有趣的寓言故事,同时它也在批评一类人,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是批评什么样的人呢?(„„.批评见识少而又自以为是的人„„.)

回顾:管中窥豹坐井观天一叶障目不见泰山(3)拓展

出示课堂小练笔:

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终于跳出了井口 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续编故事。(4)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什么?

预设:我明白了不能自以为自己什么都是对的,别人都是错的„„.我懂得了要多学知识才能见识广„„ 小结:老师希望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可千万别像青蛙那样坐井观天呀!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多用眼睛去看一看,并且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那你将成为见多识广的人,四、写字。

第13课 寒号鸟 教学内容:

全文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喜鹊和寒号鸟是邻居。第二部分(从“几阵秋风”到“正好睡觉”)写冬天快到了,喜鹊忙着垒巢准备过冬,而寒号鸟却又是玩,又是睡,不去垒巢。第三部分(从“冬天说到就到”到“得过且过”)写冬天到了,喜鹊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得过且过,还是不肯垒巢。第四部分(从“寒冬腊月”到结束)写寒冬腊月,喜鹊在温暖的窝里熟睡,寒号鸟却冻死了。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这四部分的内容,让学生知道好逸恶劳,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美好的生活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得到。最后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范例讲故事,学生回家也把故事变成自己的话讲给父母听。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

2.能按事情发展顺序,把几句话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4.教师引导学生懂得懒惰,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美好的生活只有通过辛

第五篇: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全册)精华版

我上学了

设计说明

《我上学了》是初入校园的小学生的第一个语文学习内容,设置目的是帮助小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对学校生活产生兴趣和向往,实现从幼儿到学生的角色转换。为此,本课立足学生的年龄特点,借助游戏引入、图片欣赏、学唱歌曲、动手操作、讲解示范、合作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祖国和校园,产生对祖国、学校、老师、学习生活的热爱。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课前准备

1.收集我国各民族服饰的资料、图片等制成课件。(教师)

2.准备长城、天安门的宣传资料片、《爱我中华》和《上学歌》的歌曲。(教师)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师生间增进了解

1.同学们,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学校,从现在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板书:我上学了)我是你们的语文老师,我们现在上的科目是语文。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读出它的名 字——语文。

2.你们喜欢上学吗?今天来到学校后,你们有哪些新的发现,新的感受?

3.互动活动:你们愿意认识新的老师和同学吗?请你们走到同学面前,相互握手,然后介绍自己。设计意图:减少课堂对学生的束缚,让学生活跃起来,为交流奠定自由、轻松的情感基调。

二、观察插图,进行爱祖国教育

1.认识我国的标志性建筑,激发民族自豪感。

(1)播放天安门的宣传片,学生欣赏后交流:你看到了哪些建筑物? 学生指出认识的建筑物,教师出示天安门的图片及文字,引导学生认读。交流:你去过天安门吗?说一说你当时见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根据课件提示,自由交流:

来到天安门,我看到__________,我想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师小结:天安门广场是北京的心脏地带,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每天清晨时分,国旗徐徐升起;每天日落时分,国旗缓缓降落,这些都是十分庄严的仪式。2.了解各个民族,进行民族团结教育。

(1)学生自主观察课文插图,说一说画上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2)学生自由交流,教师相机利用图片介绍少数民族的服装、饮食、节日等。

(3)互动交流:同学们,你们都是什么民族的人?请少数民族同学在台前进行自我介绍。(4)体验活动:教师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全班同学相互拥抱。

(5)过渡: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在祖国温暖的大家庭里,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身在何处,都是心连心的兄弟姐妹,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板书:我是中国人)3.引读句子,抒发爱国情感。

(1)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长城和天安门举世闻名,我们骄傲,因为——我们是中国人!

(2)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富强,我们有好看的衣服,有美味的食物,还有漂亮的校园,我们骄傲,因为——我们是中国人!

设计意图:对一年级小学生的情感启迪和教育不能只依靠口号,因此,本环节设计重在借助图片,借助生活体验,借助教师语言,诱发学生内心的情感。

三、图文结合,进行爱上学教育

1.引言:从今天开始,你就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你高兴吗?带着你此时的感受读一 读——我是小学生。(板书)

2.课件出示插图,小朋友都背着书包快快乐乐地去上学,他们还高兴地诵读着儿歌,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3.教师范读,然后领读,同桌互读,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导:(1)“不迟到”的“迟”要读准翘舌音。(2)“早,早,早”的“早”为平舌音。

(3)“长大要为祖国立功劳。”这句话要正确断句。

4.仔细观察课文插图,想一想:小朋友们是什么心情?你怎么知道的?学生汇报过程中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1)“太阳”和“花儿”露出笑脸,要带着高兴的心情读第一句。

(2)小朋友们背上小书包可神气了,小鸟看见了也忍不住要问问,问什么呢?带着好奇的心情读第二句。(3)同学们这么早就背着小书包,他们要去哪里呀?快来回答小鸟。(教师趁机讲学校规定的上学时间和放学时间)

(4)小结:“不迟到”是小学生一定要遵守的纪律,只有遵守纪律,你们才会在学校里有更大的收获。(5)语言交流:在学校里学习能让我们快乐、健康地长大,长大了你想做什么呀?(6)介绍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

(7)小结:我们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就能为祖国立功劳。5.齐读整首儿歌。播放《上学歌》,学生学唱。

设计意图:一首《上学歌》将学生带入小学学习生活的情境,通过反复诵读、图文结合,在浓浓的语文氛围中引导学生遵守学校纪律、树立远大理想,同时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初步感受语文课堂的“语文”味,从而乐于表达,乐于诵读。

四、讲解示范,进行读写养成教育 1.出示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在路上看到一只小花猫,它哭得很伤心,老师就把它带来了。(出示小花猫手指玩偶,讲故事)

师:小朋友,我以前和你们一样,也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可是,我读书、写字时不注意姿势,有时躺着看书,有时走路看书。写字时,身子趴在桌子上,时间一长,就成了近视眼,整天戴着眼镜,真不方便!

别的小花猫能跑能跳,天天能捉到老鼠;我一跳眼镜就要掉,老鼠在我眼前跑,我也看不清,天天饿肚子。我真后悔啊!小朋友,你们可不要像我一样,要从小注意读书、写字的姿势啊!2.引导学生观察插图,看看小朋友是怎样读书、写字的。3.教师示范,学生跟着做。

读书姿势:身体坐直,头放正,肩放平,再把书拿起来,眼睛离书本一尺远。写字姿势:身体坐正,书本放平,手离笔尖一寸,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边一拳。

(1)“一寸”相当于老师的两个手指并拢时的宽度。对小朋友来说,差不多三个手指并拢那么宽。握笔时,把拇指和食指放在离笔尖一寸的位置上,中指抵在下面,笔杆靠在虎口的位置。另外,无名指和小指垫在中指下面。

(2)眼离书本一尺。把文具盒竖起来,放在书本和你的眼睛之间量一量就可以了。(3)胸离课桌一拳。握紧左拳,拳心向下,放在桌边和前胸的中间。

设计意图: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正确的读写姿势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性,知道保护视力需要正确的读写姿势。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插图、教师的讲解示范、学生动作纠正等活动,引导学生初步学会正确的读写姿势,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

五、交流展示,进行热爱语文教育

1.师:书就是知识的海洋,乐趣的天堂。你最近读了什么书?书中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回想一下。2.小组内互讲故事,然后选择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

3.教师点评,针对同学的表现相机提出要求:讲故事时要尽量把故事内容说清楚,声音要洪亮,让同学听清楚。听故事的同学要专心,听清楚故事内容,看看同学哪里讲得好,向他学习。4.推荐课外读物,激发学生和家长一起读。

设计意图:学生在自由交流的过程中,容易产生互动学习的效果,教师的点评既能激发学生继续努力学习的愿望,又能促使学生成长。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并且与学生不断互动,从而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我大量采用儿童容易接受的活动形式展开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课堂教学活动化。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游戏、表演等教学活动。

2.情境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创设有意义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的启发下,有效地进行学习。

3.合作交流。一年级的学生喜欢和同伴进行活动与交流,喜欢游戏,喜欢展示自己。我抓住这些特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参与、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注重合作交流,给所有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的机会。这样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交流、合作的平台。

第一单元 天地人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要想让学生获得浓厚的识字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以后的识字活动中,这一节的识字体验尤为重要。然而,刚入校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尚未形成,学习注意力维持时间尚短,学习兴趣容易被激发,也容易消散。因

此,识字教学必须建立在“趣味”的基础上,借助多种活动进行,如,在看图中识字,在表演中识字等,引导学生经历识字过程,获得识字体验,最终准确识字。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认识“天、地、人”

1.互动活动一:同学们玩过“相反动作对对碰”这个游戏吗?老师说举起右手,你们就举起左手。我说什么,你们就做我说的相反的动作,明白吗?

2.互动活动二:同学们反应真快,如果我把这个游戏变成“相反词语对对碰”,你们会吗?比如我说左,你对——右。

3.(教师板书“天”和“地”)引言:我们生活在天和地之间,我们是——人。(板书“人”)

设计意图: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游戏是最能走近其心灵的,因为每个孩子都喜欢游戏。两个游戏的设计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让孩子在游戏的“趣味”中慢慢走进学习目标,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二、欣赏童谣,认识“你、我、他”

1.播放童谣视频。(你是妈妈,他是爸爸,我是乖巧的小娃娃。妈妈对我说:“孩子,孩子,你是妈妈的好娃娃。”爸爸对我说:“娃娃,娃娃,妈妈对你说的啥?”我对爸爸说:“爸爸,爸爸,妈妈说我是她的好娃娃。”你和我,我和他,你我他是一家,什么都不怕。)将视频定格在最后一句话。2.学生尝试朗读这个句子。回忆我们刚才看过的童谣,“你”指谁?“我”指谁?“他”指“谁”? 3.互动活动。教师面向全体同学,用手势分别指自己、一名同学和另外一名同学,引导学生交流:“我”是谁,“你”是谁,“他”是谁。然后,学生小组内进行交流表达。

4.教师板书“你 我 他”,学生认读。

设计意图:童谣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观察体验中体会“你、我、他”的基本意思,然后进行互动交流,在实际的情境中再一次感受三个人称代词的不同含义。

三、利用字卡,认读生字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板书的6个会认字,学生充分认读。

2.同桌合作:拿出生字卡片,同桌互读互考。如果同桌读错了,学生可以当小老师教同桌读字。3.开火车轮读字卡,有错及时纠正。注意“人”是翘舌音;“天”是前鼻音。

4.自主识字:我们怎样才能把它们记住呢?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字,一边观察字卡,一边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

5.学生举字卡到黑板前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天:(1)联想识字。独体字,“大”字多一横就是“天”,“夫”字不出头也是“天”。

(2)字理识字。象形字,出示图片,古时候“天”字像正面站着的“人”形,用方框突出了人的头,引申为头顶以上的天空。

(3)组词识字:天上、每天、天真。

地:(1)熟字加偏旁识字。左右结构,“也”字左边加个“”。

(2)“加一加”的方法识字。左边是“土”,右边是“也”,合起来就是“地”。(3)组词识字。大地、地面、土地。

他:(1)熟字加偏旁识字。左右结构,“也”字左边加个“亻”。

(2)“加一加”的方法识字。左边是“亻”,右边是“也”,合起来就是“他”。(3)组词识字。他们、他人、他乡。

(4)形近字比较识字。“地”和“他”的右边都是“也”,字的左边不同,“他”与人有关,所以是“亻”,“地”与土有关,所以是“”。

人:(1)数笔画识字。独体字,第一笔是撇,第二笔是捺。

(2)字理识字。象形字,出示图片,古时候“人”字像一个人的侧视形象,头、臂、身、腿、足齐全,突出了人直立行走和有手的特点。

(3)猜字谜识字。“天下一绝”或者“春节放假三天”。(4)组词识字。大人、人民、人们。

我:(1)联想识字。独体字,“找”字头上多一“撇”。(2)组词识字。我们、我的、我家。

你:(1)部件组合法识字。左右结构,“亻”加“尔”。(2)组词识字。你的、你们、你家。

设计意图:低年级识字教学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复现,根据儿童“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当堂抓好多种形式复现和认字显得尤为重要。利用玩生字卡片识字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时间充裕,全体参与,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识字能力。

四、游戏巩固,课堂总结

1.课件出示识字大转盘(转盘上面标有本课生字)。学生转转盘,转到哪个字,就用那个字扩词并说一句话。

2.小结:我是老师,你是我的学生,他也是我的学生。我们共同生活在天和地之间,一起做热爱学习、勤奋努力的人。

设计意图:在游戏中巩固6个生字,并借助游戏进一步应用生字,组词、造句是对识记生字情况的进一步检验,更是深入理解字义,运用生字的重要环节。教学反思

本节课设计重点体现“三务实”,即思想务实、设计务实、过程务实。真正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识字,在快乐活动中识字。

1.多种方法识记,提高识字效率。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本节课以6个生字的识记为重点,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思考识记生字的方法。在汇报的过程中,识字的方法变得多元化;在教师点拨的过程中,识字的方法变得有效化。

2.《语文课程标准》在低年级的教学目标中提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这种喜欢和愿望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育中去激发和培养。比如在教学生字时,用生字卡片,让孩子们三到四个人为一小组进行合作,想办法记字。播放《你、我、他》视频童谣,创设情境识字。将情境带入课堂,将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更多的活动空间。金木水火土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这是一篇短小的儿歌,前两行数字与五行相对,后两行天地与日月相应。朗朗上口的诵读极易引发学生的兴趣,本课堪称识字小文的典范。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是课程标准着力强调的基本理念。因此,本节课教师以自主交流、小组互动为主体,努力将学生的识字愿望与课程标准理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习独立识字”,获得识字过程的丰富体验。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师生)

2.本课生字相对应的图片。(教师)3.课件。(教师)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一、音频激趣,诵读导入

1.导言:听,一群小朋友在诵读什么呢?

2.播放《金木水火土》音频文件,组织学生认真倾听3遍。

3.交流:你听清小朋友诵读的内容了吗?你能尝试着说一说吗?

4.播放《金木水火土》视频文件(带有字幕),学生看着文字,跟着声音诵读。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尤其对朗朗上口的儿歌更是充满兴趣,上课伊始,就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教学内容上,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自主交流,了解韵文

1.自由朗读儿歌,遇到读不准的生字,先圈起来,再请教老师或者同学,反复读几遍。2.指名朗读,集体订正后齐声诵读。3.小组合作:

(1)自由朗读小文,一边读一边想一想:每一句话讲了什么内容?(2)你读懂了什么?把你的想法告诉小组同伴。

4.集体汇报,教师相机指导,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第一行中“一二三四五”是数字。除此以外,你还知道哪些数字?(六七八九十等)

(2)第二行中“金木水火土”指的是五行。教师讲解:古代的人喜欢用五行代表自然万物,他们认为自然界的一切都和“金木水火土”有关。

(3)第三行中“天地分上下”,“天地”指的是“天和地”,头上为天,脚下为地。我们就生活在天和地之间。

(4)第四行中“日月照今古”,“日月”指的是“太阳和月亮”,太阳和月亮从古代照到今天,永久不变。5.齐声诵读。

设计意图:韵文内容简单,教师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展开小组合作,在互动交流中获得对韵文内容的大致理解,教师再针对重点和难点加以点拨,必然实现水到渠成的教学效果。

三、合作学习,识记生字

1.小组合作:仔细观察老师发给同学的7张字卡,怎样能又快又准地记住它们? 2.学生汇报:大声朗读生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生字的。预设:

(1)“一、二、三”是三个长得很像的兄弟,一个横就是“一”,两个横就是“二”,三个横就是“三”。教师相机出示“上、下”的字理演示动画。

(2)“上、下”也是两个长得很像的兄弟,竖、短横在“一”的上面,就是“上”;竖、点跑到了“一”的下面,就成了“下”。教师相机出示“上、下”的字理演示动画。

(3)“四”和“田”长得很像,把“田”里面的“十”换成“儿”就是“四”。(4)“五”字可以用猜字谜的方法识记——一个“工”人腰里挂着一把折尺(横折)。3.出示字卡,学生领读、自由读、小组读、开火车读。

4.生字运用,在7个生字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字,为它组词,比一比谁组的词语最多。如果这个字的词语较少,可以用其中一个词说一个完整的句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小组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演示、资料补充,使学生对7个生字的字形和字义获得整体上的认识。

四、指导书写,掌握笔顺

1.复习书写姿势:书写时要做到哪“三个一”?(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2.认识田字格:

(1)引言: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练习写字了!我们先来认识一个写字小助手,它的名字叫田字格。(2)动画展示田字格,学生一边观察动画中变红色并闪烁的部分,一边倾听田字格的自我介绍。我叫田字格,我中间的横线叫“横中线”,横中线把我均匀地分为上下两部分。我中间的竖线叫“竖中线”,竖中线把我均匀地分为左右两部分。横中线和竖中线交叉,又把我分成了“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四部分。

(3)学生观察田字格,用手指一指田字格的每一部分,再说一说它们的名字。(4)教师小结:写字时,要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3.指导书写“一、二、三、上”。

(1)动画展示“横”“竖”两个笔画的书写,学生先观察它们的笔画走向,书空模仿,再观察两个笔画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最后在练习本中练写。

(2)动画展示“一”“二”“三”“上”的笔顺,学生一边观察一边用右手模仿书空。

(3)观察例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语文书第8页中的书写范例,看一看,每一个笔画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4)教师范写,请同学们当小老师给老师讲一讲每一个笔画应该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遇到学生说不准的地方,教师重点讲解。

(5)学生完成书中写字练习,先书空笔顺,再观察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看清难写笔画的写法,然后描红,最后练习书写。(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6)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予以指导。

(7)利用投影仪进行书写展评,鼓励学生多观察,掌握“横”“竖”的写法。

设计意图:本节课是一年级学生第一次书写,因此教师的书写指导必须到位。教师在本环节采用动画演示、课本观察、集中讲解、教师示范、自由练写等方法指导学生书写,并针对关键笔画进行了反复强调,使学生准确掌握所学汉字的书写,为后续的汉字书写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反思

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入学,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本节课我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1.以动画视频化解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刚入学的孩子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拼音基础,有些孩子识字量少,又不会拼音,他们读起韵文来困难较多。小韵文音频和视频就解决了这一难题。另外,在写字过程中,我利用动画展示生字的笔顺,利用动画突出笔画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这都起到了直观示范的作用。学生的感知是清晰的,学生的理解是轻松的,学习的效果是实在的。

2.注重书写姿势的指导和要求,为学生夯实基础。现在的孩子大多不注重书写姿势,不注重握笔姿势,写着写着,姿势就发生了变化。因此,我在写字指导过程中反复强调书写习惯,反复纠正学生的错误习惯,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口耳目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古人以图形作为文字使用,这些文字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象形字。象形字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易于学生记忆字形,了解字义。一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体,对于图画情有独钟。因此,本课教学设计重在以图画构建识字情境,以图画贯穿识字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轻松的识字活动中感知字形,感知字义,并产生学习汉字的愿望。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学习卡片。(教师)2.生字卡片,学习卡片。(学生)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导言:同学们,你们都看过动画片《机器猫》吧?机器猫有一个神奇的宝贝——“时光机”。只要坐上时光机,我们就可以回到过去。今天,我们一起坐上时光机到古代去看一看。

2.课件出示一个古代人物画像。引言:咦?这个人好像缺少了一些器官。哦,原来它们在老师的桌面上,我们来做一个拼图游戏把这些器官拼回去好吗? 3.互动活动:师生板前活动,拼贴器官。

设计意图: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富于幻想,喜欢动画人物,用动画片中孩子们熟悉的人物导入新课,是吸引他们认真学习的“良方”。

二、学习生字,掌握音、形、义 1.认识象形字。

(1)课件出示“手、足、口、耳、目”的古文字,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和字,说一说自己的发现。(2)教师小结:这些很像图画的符号,是古时候的一种文字,叫做象形字。

2.图文对照,指导识记“目”“足”。(1)对照图画和文字,猜猜它们是什么字?(2)你是怎样猜出来的?和大家说一说你的想法。(3)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识字。重点注意:

目:教师出示“目”的字理演变图,简单介绍后让学生与图片进行比较,找出“目”的字形与实物的联系:外面的“”表示眼眶,里面的两横表示眼珠。

足:学生再次观察实物图片“足”和“足”的字理演变图,说一说“足”的字形与实物的联系。(4)请学生做小老师领读生字“目”和“足”,并扩词。

(5)教师小结:认真观察图画,找一找图画和生字的联系,我们就能了解这个生字的意思,也能猜出它的读音,还能记住这个生字的字形呢!

3.小组合作,自主识记“口”“耳”“手”。

(1)课件出示三个字的字理图。小组合作,商议识字方法,教师巡视,点拨指导。(2)汇报交流。预设:

口:①象形字识记。“口”字长得就像我们的嘴。

②数笔画识记。第一笔是竖,第二笔是横折,第三笔是横。

③用一用。“口”——口水、开口、口袋等,我能用它说一句话——看到红烧肉我就流口水。耳:①比较识记。“耳”和“目”长得很像,“耳”的两个长横都出头,右边的长竖下面出头。②用一用。“耳”——耳熟、耳聋、耳朵等,我能用它说一句话——我很喜欢吃木耳。手:①数笔画识记。第一笔是撇,第二笔和第三笔都是横,第四笔是弯钩。

②用一用。“手”——左手、右手、双手等,我能用它说一句话——我有一双能干的手。4.游戏巩固。(1)连一连。

将金文、小篆、楷书分成三组,请学生“连连说说”,看谁说得正确。先在自己的学习卡上连一连,同桌对照,讲讲自己的理由。然后让一个学生到黑板上连。(2)游戏。

学生有的拿图画,有的拿楷书,有的拿小篆,有的拿金文,自己找到对应的朋友。可让学生用“我的朋友在哪里”“你的朋友在这里”这样的句子形式进行交流表达。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环节教学设计,猜字互动点燃了学生识字的热情,小组合作在观察和交流中感知字义,了解字形,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为下一环节奠定基础。

三、朗读小文,认识“站”“坐”

1.学生观察书中第10页的插图,你能用一个字来说出他们此时的动作吗?(站 坐)2.教师板书两个生字(站、坐),指生朗读,并做出相应的动作。3.课件出示两个生字的字理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站:左边是一个人站立着,右边表示一个人站立的时候要占据一定的地方。坐:两个人坐在一堆土上。

4.指导学生开火车读字,并扩词,说一句完整的话。

5.讨论:我们在站立和坐下的时候应该保持什么样的姿势,才是健康文明的呢?

6.出示小短文,自由朗读后教师利用课件出示标准的“站、坐”姿势图。请学生对照图画说一说小短文的意思。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中提到,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并学习独立识字。在认读剩下的两个字时,教师设计了动作演示和图画观察环节,使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并对汉字的演变产生兴趣,更加积极主动地了解汉字的字形与字义之间的联系。

四、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田字格,引导学生认识横中线、竖中线、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

2.教师在田字格中书写笔画“横折”“撇”“弯钩”,一边书写一边引导学生观察,并用手指练习书空。再在本子上练习书写。

3.教师范写生字,学生一边观察一边书空,然后在书中描红练写。

4.教师点评,重点注意“口”上大下小,不要把“口”写成方块;“目”和“耳”要注意中间两横间要留有距离,“手”注意弯钩要写在竖中线上,第二横是长横,写在横中线上。

设计意图:初次书写,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认真观察例字的好习惯。“三分写,七分看”就是这个意思。学生在观察中认识笔画,认识字形结构,为正确书写奠定最坚实的基础。

五、拓展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识了哪些生字? 2.我们的口、耳、目、手、足能做哪些事?

设计意图: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不仅能体会这些人体器官的重要作用,产生爱护身体器官的情感,更对五个生字进行了巩固。教学反思

1.激发学生识字的愿望。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采用多种有趣的形式识字,如请学生猜一猜,指一指,连一连,给生字编儿歌等,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识记生字,使得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2.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本节课伊始,我没有直接给孩子们讲什么是象形字,而是采用拼图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猜想哪个身体部位和哪个字相连,然后同桌合作认一认。让学生在这种轻松的教学环境下识字与交流,把学生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获取,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日月水火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象形字的构字方法是描绘物体轮廓,突出物体特征。作为原始的造字方法,象形字对了解和识记现今使用的汉字有重大意义。因此,本教学设计突出以下特点:第一、在趣味故事中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认识象形字;第二、在了解象形字构字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学习兴趣转化为探究动力,推动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开展,从而发现构字规律,产生识字兴趣。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师生)

2.本课生字相对应的图片。(教师)3.课件。(教师)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看图导入

导入:汉字家园新来了8个生字宝宝,不过,它们都藏在画里,认真观察的小朋友才能找到它们。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借助富有童趣的语言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图文结合,引导识字 1.学习“日”字。

(1)课件演示动画(太阳图形演变成甲骨文“”),引言:这是我们要认识的第一个生字宝宝,你能叫出它的名字吗?如果你叫不出它的名字,也可以用小手画一画它的样子。(日)(2)教师领读“日”字。交流:你对“日”字了解多少呢? 预设:

我知道“日”指的是太阳,我能给“日”字组词:日光、日子、日月等。我会写“日”字的笔顺:2.学习“月”字。

(1)课件演示动画(月亮图形演变成甲骨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交流:你有什么发现?(遮住了月亮的身子变成了“月”的两个横。)

(2)交流:你认识这个字宝宝吗?你对它有哪些了解? 预设:

我知道“月”就是天上的月亮。我能用“月”组词、说句子:月亮——天上的月亮弯弯的,像小船。三月四日——我的生日是三月四日。

3.学习方法小结:刚刚这些字和它们代表的事物的样子很像,它们也是象形字。我们通过看图,观察字的演变,学会了汉字,这些就是学习象形字的主要方法。

设计意图:以“日”“月”为例,通过具体生动的动画演示,在引导学生主动观察的基础上形成对象形字的整体感知。初步体验学习象形字的方法,为学习其他生字做好铺垫。

三、合作学习,教师点拨

1.小组合作:仔细观察老师发给同学的6张图片,找一找藏在图片里的6个字宝宝。尝试着叫出它们的名字。

2.学生汇报:叫出字宝宝的名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猜出它的名字的? 预设:

(1)我找到了“山”,“山”的字形就像几座山峰连在一起。教师相机出示“山”的字理演示动画。(2)我找到了“水”,“水”的字形就像流动的水纹。教师相机出示“水”的字理演示动画。

(3)我找到了“火”,古人根据火燃烧时的形状写成了“火”。教师相机出示“火”的字理演示动画,并讲述燧人取火的故事。

(4)我找到了“田”,人们就是根据田地的形状写成了这个字。教师相机出示“田”的字理演示动画。(5)我找到了“石”,图片上画的石头就是“石”古时候的样子。教师相机出示“石”的字理演示动画。

(6)我找到了“禾”,“禾”的字形真像一棵小苗。教师相机出示“禾”的字理演示动画,并点明:植物秋天丰收了,沉甸甸的,所以“木”字上面有个“撇”就是“禾”。

设计意图:承接上一环节“日”“月”的识字方法,引导学生借助字理图画自主识字,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演示、资料补充,使学生对6个生字的字形和字义获得整体上的认识。

四、融会贯通,反复练习

1.出示字卡,学生领读、自由读、小组读、齐读。

2.游戏巩固,两名同学一组,一名同学根据字形或其象形特征进行表演,另一名学生猜一猜是哪个字。3.生字运用,在8个生字中选择喜欢的字宝宝,为它组词,再说一句完整的话。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具有很强的表现欲望,通过反复练读和游戏,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生字反复再现,巩固了学生对生字的认识。

五、指导书写,掌握笔顺 1.强调书写习惯。

2.动画展示“日”“田”“禾”“火”的笔顺,学生一边观察,一边书空。3.师生交流:在刚才书空的过程中,哪些笔画不认识?哪些笔画写起来有难度?

4.教师解答学生的疑问,相机介绍笔画“捺”和“点”,注意“日”和“田”的第二笔都是横折钩。并针对难写笔画进行范写。

5.教师完整范写4个生字,一边写一边讲解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6.学生完成书中的写字练习,先书空笔顺,再观察每一笔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看清难写笔画的写法,然后描红,最后练习书写。(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7.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予以指导。

设计意图:写字指导必须到位,本环节采用观察、讲解、示范、练写等方法指导学生书写,并针对关键笔画进行了反复强调,反复书空练习,加深学生对汉字笔顺规则的理解,最终写好每一个汉字。教学反思

我在这节识字课上,精心设计了一些教学环节,尝试了自主识字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识记汉字的能力。1.利用直观教具帮助识字。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状态,我在课前精心地准备了一些直观教具(投影仪、图片、实物)来表现汉字的音形义,便于学生理解。化解了教学难度,提升了学习兴趣。2.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探究识字方法和规律。

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关系始终是牵动教学的纽带。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深入认识了象形字,并且初步体验了象形字的识字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逐渐放手,还原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合作中实践探索、学习新知。此时教师的角色只是一个学习的点拨者。对韵歌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教学的建议”中明确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的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所以本学案的设计结合识字课的特点,图文结合,将汉字学习与认识事物建立联系,感知汉字的演变过程,运用多种识字方法,激发探究汉字的兴趣,培养学生识记汉字的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课前准备

1.制作课件。(教师)2.预习课文。(学生)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对子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古代有一个叫陈文杰的人,他非常聪明,因为对对子对得好而当上了钦差。你们想不想像他一样来对对子?那老师就出两个满足你们的愿望。天对(地),黑对(白),花对(树)。看来咱们班的小朋友也很聪明,对子对得真不错。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儿歌《对韵歌》。(板书课文题目:对韵歌。)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孩子都喜欢受到表扬,课前布置孩子动手搜集生活中的资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为新课做铺垫,有着一举多得的作用。

二、识字教学,图文结合

1.试读对韵歌,并交流在试读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2.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画本课的生字,不会的请教同桌或老师。3.指生读课文,纠正朗读不正确的字音。4.指导学生学习“对”字。(1)屏显第一句,指生朗读。(2)出示“对”字。个别读,齐读。(3)认识“对”字的部首,指导书空。(4)启发学生说一说“对”的反义词。5.指导学习“云”“山”“虫”。

(1)出示一组图片(大屏幕出示图片:图上有云、山、虫),让学生猜一猜这是文中的哪一句?不知道的可以看一看课文。

(2)学生汇报这是哪一句,并齐读。(3)交流画了哪几个生字。

(4)指生领读这三个生字。重点指导“云”和“虫”。(5)学习“云”和“虫”的字理。

①激趣:这几个字你们都已经认识了,这几个字还非常有趣呢!大家认真观察,看看它们是怎样变来的。(屏幕出示“云”和“虫”的字理演变图)②学生发表感想。

③小结:古人特别聪明,根据物体的某一部分的特点,一点点写出了汉字,汉字多有趣呀!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学到更多的汉字知识呢!(6)给“云”和“虫”两个字扩词。(7)把生字放回句子中指生个别读,齐读。6.指导学习“雨”“风”“花”“鸟”。7.理解词语。

(1)出示最后一句,指生朗读。

(2)去掉“对”字,再指生朗读。教师相机出示成语:山清水秀、桃红柳绿。(3)理解“山清水秀”的意思。

①出示课件。(播放春季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

②学生交流欣赏感受。教师启发:当你看到类似这样的美景时就可以说“山清水秀”。③介绍家乡山清水秀的地方。(4)理解“桃红柳绿”。①出示图片,看图片读词。

②说一说:()的桃花,()的柳树。③齐读最后一行。去掉“对”字再读。④个别读,齐读。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重视突出识字教学。教师出示美丽的图片,并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巧妙地引导学生识记生字,加深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有效避免了学习的枯燥,使教学变化灵活,生动活泼。

三、加强巩固,写字教学 1.开火车读生字。

2.读成语:山清水秀、桃红柳绿。3.读要求写的生字。4.指导书写。

(1)认真观察,思考:怎样才可以把这三个字写得更漂亮?(2)交流写这三个字的小窍门。

(3)交流书写时需要同学们注意的地方。教师相机强调三个新笔画。“云”字第三笔是“撇折”;“虫”字的第五笔是“提”;“山”的第二笔是“竖折”。(4)教师范写,学生观察。(5)学生练写,交流反馈。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练习,在教师的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所以在起始阶段,必须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四、反复诵读,拓展延伸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对韵歌》。可以拍拍手,也可以同桌对读等。2.男女生对读。3.师生对读。

4.共同拍手读,能背下来的可以不看书。

5.小结:对韵歌这种独特的语言表现形式,同元曲汉赋、唐诗宋词一样,散发着中华民族的无穷魅力,让我们踏上对韵的快车远航吧!

6.出示一些对子,试着一起拍手读一读。7.汇报朗读。8.小结。

设计意图:语文知识的学习贵在“积淀”。学生在一一对应的对韵吟诵中,再一次巩固识字,既高效地完成了识字的任务,又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体会对韵歌的韵律美,体验事物之间对应的奇妙感觉,促进积累。拓展的课外对子,更能极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文化积淀。教学反思

1.采用学生喜爱的教学形式,充分利用多样灵活的识字载体,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到汉字表意的丰富,提高了识字效率,扎实有效地完成识字任务。

2.多种形式、扎实有效的读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在一次次读书、一次次交流中落实到具体的语言文字上,使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

3.去“对”字,把“山清水秀”“柳绿桃红”变成新的创新形式。这不但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词义,而且潜移默化中激发了学生积累成语、诵读成语的兴趣,可谓一举多得。

第一单元口语交际指导方案 “我说你做”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有趣的游戏不但给我们带来了快乐,还让我们有了互相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这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就是“我说你做”。通过游戏,学生在说话和听话的过程中进行交流,在相互的交流中学会表达,学会倾听。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插图和倾听老师的讲解,能够清楚地知道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和要求。2.在相互的交流活动中能大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能注意倾听别人说话。(重点)3.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和口语交际能力。(难点)课前准备

提前放置在办公室的一本书。(教师)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一脸着急):哎呀,我怎么这么糊涂!书竟然落在办公室了!生(学生纷纷举手):老师,我帮你去取!

师(故作镇静):好吧!×××,请你到我的办公室去,在靠门左边第二个柜子的最下一格有一摞书,那摞书从上往下数第二本是我今天要用的作文书,请你帮我取回来。生1:(听得很仔细,一边听一边小声重复,然后快速跑出去。)

师(故作轻松):这下好了!请大家把学习用品准备好!语文书放在书桌的左上角,练习本放在语文书上,从文具袋里拿出铅笔和橡皮,放在练习本上。

(生照着老师的要求做,几个同学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生1:老师,您的作文书取回来啦!(回到座位上坐好)师(看看作文书,点点头,故作惊讶):他怎么找得又准又快? 生2(抢着回答):因为老师告诉他作文书在哪儿了,他照着做的。师:如果让你去取作文书,你能这么快就找到吗?

生2(低着头,挠挠脑袋):不能,老师您当时说的话太多,太长了,我根本没记住。师(望向×××):那你是怎么做到的呢?

生1:老师,您虽然话说得多,但是说得很清楚,我都听见了!我把您的话都记在心里,到了办公室照着做就找到了。

师:看来,要想把别人交代你的事情做好,认真听清楚要求很重要,同时要想让别人听清楚,说话的人应该大声说,清楚地说,让别人听清、听懂。(板书:大声说,让别人听得见。注意听别人说话。)设计意图:建立在生活实际基础上的交流与指导更能“接地气”,让学生立足实际,感悟到“说清”与“听清”的重要性,为后续的口语交际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继续情境,明确要求

师:刚才在×××取作文书的时间里,老师要求大家做了什么事?

生3:老师要求我们拿出语文书、练习本、铅笔和橡皮,并把它们摆在桌子上。

师:老师在要求大家摆学习用品的时候,还提出了具体的摆放位置。请大家看看,你们摆放的位置一样吗?

生(相互查看,摇摇头)

师:老师提出的是同样的要求,为什么大家的做法不一样呢?

生2:因为有的同学听清楚了老师的要求,有的同学没有听清楚老师的要求。

生3:老师站在讲台上说的,说话的时候声音有点儿小,后边的同学有点儿没听清楚。师:看来,要想让别人按照你的要求去做,必须做到两点—— 生(齐声读板书内容):大声说,让别人听得见。注意听别人说话。

师:好,现在老师重新提出摆放学习用品的要求,请大家照着做——语文书放在书桌的左上角,练习本放在语文书上,从文具袋里拿出铅笔和橡皮,放在练习本上。(生纷纷按照老师的要求摆好,没有一个摆错学习用品位置的。)

设计意图:教师口若悬河地讲解,不如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在具体的经历中真真切切地体会“听清”“说清”的重要性。

三、游戏活动,戏中明理

1.第一轮游戏:老师说,大家做。

师:请大家把铅笔、橡皮放到文具袋里,然后把语文书、练习本、文具袋都放进书包里。(生照做,教师根据学生活动情况点评,鼓励学生认真听清命令。)2.第二轮游戏:同学说,大家做。

生1:请大家站起来,一起拍手,再一起跺脚。

生照做,教师也跟着做,并总结:听得准、记得牢、说得清。3.第三轮游戏:我来说,你来做。

分小组活动,一人发布命令,其他人照着做。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课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的素养。本环节的三轮游戏,由简单到复杂,由听命令到发布命令,使学生明白不仅要听清,更要说清。实践引导中总结要领,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锻炼。

四、活动总结、拓展延伸

师:这节课,我们玩了有趣的“我说你做”游戏,你有什么收获想和大家分享吗?

生1:玩过游戏之后,我明白了只有认真、仔细地听清楚别人说的话,才能知道别人要我们做什么。生2:我以前说话声音太小,妈妈说我,我也没在意。现在我知道了,说话声音小,别人就听不清楚你在说什么。

生3:我以后要大声说话,让别人听得清楚,在听别人说话时也要认真听,知道人家要告诉我什么。(师指黑板,全班齐读板书。)

师:回家以后也和家里人玩一玩“我说你做”的游戏吧,而且还要把我们总结的活动秘诀告诉他们啊!设计意图:在课堂上,学生明确了“我说你做”的方法,将整个活动延伸至生活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根据这个总目标,我精心设计了本节课的口语交际活动课。1.有情境才“能说”。

我们的口语交际课不能局限在课堂里,把它放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才能引发学生交流。本节课开课伊始的两个情境,看似与课堂教学无关,实际却与课堂教学内容相连,甚至起到了关键性的引领作用。孩子们在这样的生活情境中,自然有什么说什么,完全没有了课堂教学的压抑感和局限感。2.有氛围才“敢说”。

由于生活环境和语言环境的影响,一些胆小、害羞的孩子,没有当众大胆表达的习惯和胆量。因此,我在创设情境的基础上,展开小组互动活动,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其中,游戏活动的趣味性巧妙地引领这

些学生全身心地融入角色体验中,放开自己进行口语交际活动。而且在活动中他们也对“大声说话”有了进一步的认知,相信他们以后的语言表达会更自然,更大方。3.知道重要才“会听”。

一年级的孩子大都不会倾听。他们年龄小,对于新鲜事物感到无比好奇,课堂上的表现通常是一双双小手举得很高,性子急的孩子甚至站起来嘴里不停地喊“我来”。他们常常忽略了课堂是需要倾听的,忽略了倾听的重要。要想提高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就要先使他们学会倾听别人的表达,进而完善自己的表达。因此,在课前的两个情境中,我特意设计让顺利取书的同学分享成功取书的经验,让摆放文具位置不正确的同学说说自己为什么做得不对,以具体可感的事例,帮助学生真切地理解了“倾听”的重要。

语文园地一指导方案

教学目标

1.在读小诗的过程中,准确识记“六、七、八、九、十”,正确书写“

八、十”。(重点)2.在区别比较三组形近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找准字形特点,提高识字、用字的准确性。(难点)

3.正确、美观地书写“二、三、十、禾”四个字,掌握汉字笔顺“从上到下”“先横后竖”的书写规则,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重点)4.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借助图画大致了解古诗描述的内容,背诵古诗。(难点)

5.和大人一起朗读儿歌,明白儿歌主要描述的是什么故事,并受到一个人在家不要轻易给陌生人开门的安全教育。

6.感受中国语言的趣味和魅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识字的兴趣。课前准备

1.带有插图的课件。(教师)

2.“六、七、八、九、十”字卡。(学生)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引言:(课件出示语文王国图片)语文王国趣味多!今天我们就一起到语文王国去做客。

设计意图:从情境入手,上课伊始就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带着积极快乐的情感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

二、情境活动,趣味识字

1.引言:孩子们,我们已经来到了语文王国的城门外,看,漫天雪花也挡不住那里的居民迎接我们的热情,听,那个孩子在吟诵什么呢?(动画演示:漫天雪花中一个孩子在吟诗“一片两片三四片……”)2.教师放大动画音量,引导学生和动画里的孩子一同诵读小诗。3.教师利用课件出示这首小诗,指名领读,小组练读,齐声诵读。4.小组交流:你从这首小诗中读懂了什么? 5.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预设:(1)我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雪花。“一片两片……”是说雪花很多很多;雪花遇到水就化了,所以是“飞入水中都不见”。

(2)我发现这首小诗中有很多数字,“

一、两、三、四、五、六、七、八、九、十”。6.教师利用课件圈出10个数字,交流识字:

(1)你认识哪些数字,到前面指一指,再领大家读一读。

(2)还有哪些数字不认识,指给你的同桌或者小组同学看,请他们教教你。(3)你认为哪些数字的读音需要特别注意,请你到前面指给大家看,并领读。(4)开火车读数字,并组词语,或者说一句话。7.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书写内容,交流写字:

(1)你会写哪一个生字?它的笔顺是怎样的?每一个笔画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把你观察到的和小组同伴说一说。

(2)学生先描红,再练习书写。

(3)利用投影仪展示同学的书写作品,师生评议:哪一笔写得好?好在哪里?(4)根据老师和同学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书写。

设计意图:借助情景动画,引领学生在趣味中体会小诗的内容,在跟读中认识生字。在此基础上的认字和写字都是以“自主交流、活动探究”的形式完成的,既提升了识字实效,又尊重了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

三、情境活动,对比差异

1.引言:瞧,天晴了!汉字王国的居民们在欢迎我们呢!(课件出示6个居民,身上分别写着:人、天、口、田、日、目。)

2.小组交流:看,每对双胞胎兄弟长得都很像,你能区分他们吗? 3.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学生书空练习。

预设:“人”和“天”——一个“人”伸直胳膊,头上顶着一块木板就是“天”。一“人”不变,二人为“天”。

“口”和“田”——张开“口”,里面没有东西。“田”地中间有交叉的小路。

“日”和“目”——太阳有一个中心,所以“日”里有一横。“目”是人的眼睛,眼睛里有两滴眼泪,所以“目”里面有两横。

4.巩固应用:请同学们大声说出这六个居民的名字,并选择喜欢的一组居民,分别组词语或者说句子。设计意图:通过读读比比,了解汉字形近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同时,使学生明白只有仔细观察汉字的字形,才能把汉字写得准确无误。

四、书写提示,指导规则

1.课件播放动画。汉字王国里的教书先生正在田字格中范写生字“

二、三”,学生认真观察教书先生的书写顺序。

2.集体交流:这两个字分别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用上“先”“后”等表示顺序的词语来回答。3.教师小结:书写汉字的第一条笔顺规则就是“从上到下”。

4.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生字“

十、禾”,学生观察后交流:这两个字分别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5.教师小结:书写汉字的第二条笔顺规则就是“先横后竖”。

6.互动活动:我们在写汉字的时候,除了要根据正确的笔顺规则认真书写外,还要注意书写姿势。什么样的书写姿势是标准的呢?请大家一边做动作,一边说。

7.学生自主练习,先书空,一边书空一边说笔顺规则,再描红,最后练写。注意坐姿端正,握好笔。8.利用投影仪展示作品,引导学生针对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占位以及笔画书写的长短进行点评。9.教师小结:要想把字写得美观,不仅笔顺要正确,同时要注意笔画的位置,书写的长短等,这样才能把字写得美观、大方。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规范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关注学生写字姿势是否正确,学生写字的基本技能是否掌握,从细节之处明确要求,严格要求,才能促进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

五、诵读古诗,日积月累

1.教师播放教书先生正在教孩子读古诗《咏鹅》的动画视频,会读的同学可以跟着视频一起诵读。2.学生自由练读古诗,要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老师和同学。

3.小组交流学习情况,互相纠正字音,反复练读,直到全组同学都会朗读为止。

4.教师播放教书先生读古诗的视频动画,组织学生模仿教书先生的节奏和语调练习诵读。

5.想象交流:这首古诗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写的。他在写这首古诗的时候,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6.课件播放《咏鹅》画面,学生一边欣赏,一边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7.齐声诵读,背诵古诗。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学前基础差异较大,如果仅仅停留在背诵古诗的层面上,必定让一部分基础厚实的孩子没有“食物”可吸收。此环节正是关注到了这一点,引导学生构建画面,理解诗意,让不同程度的孩子都有所收获。

六、共同阅读,作业拓展

1.引言:下课了,汉字王国的小孩子们在一边拍手一边读儿歌呢!

2.课件播放《小兔子乖乖》,学生一边听一边想:儿歌里都有谁?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3.自由读《小兔子乖乖》,遇到不会的字可以圈起来,问问老师,再多读几次。4.指名朗读,纠正字音。

5.思考交流:第一次,小兔子为什么不开门?如果你就是小兔子,你怎样说这段话?第二次,小兔子为什么开门了?如果你就是小兔子,你怎样说这段话? 6.分角色朗读。

7.讨论:如果你遇到和小兔子一样的情况,你怎么做呢? 8.布置作业:回家和父母一起分角色表演这首小儿歌。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的能力。一年级的孩子虽有些小,但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交流和表达,教师应充分给予他们思考、表达与交流的空间。在交流中丰富语言,在交流中感悟内容,在交流中明白道理。教学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减少《语文园地》内容带给学生的枯燥感,我设计了“汉字王国做客”的一系列情境。

1.情境示范。课件动画里的人物更容易贴近学生的情感需要,因此,以动画人物为主体的示范朗读,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观察与倾听上,迅速提升了示范的作用。

2.情境理解。《咏鹅》这首古诗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前基础好的同学早已熟读成诵,但是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却十分浅薄,机械的诗意理解只能是“蜻蜓点水”,而动画产生的情境却生动地再现了古诗内容。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欣赏中就理解了诗意,领悟到了诗情。

第二单元 a o e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因此,我们应努力改变传统的拼音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式,在新课标的指导下,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创设情景、编顺口溜、做游戏、合作拼读等形式,让孩子在自主实践中兴趣盎然地学习,努力创造出有利于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氛围,使枯燥、单调的拼音课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在各种情境中快乐地学习拼音,享受拼音。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拼音卡片、画有四线格的小黑板、录音机、情境设计图。(教师)2.拼音卡片。(学生)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录音)请听录音:小朋友,你们刚刚结束幼儿园的生活,来到学校读书学习,成为一名光荣的小学生了,面对一个个不认识的字,你们别急,给它们戴上小帽子,你就认识了,这些小帽子就是汉语拼音,汉语拼音的作用可大了,它可以帮助我们识字、学习普通话、查字典,还能帮助我们用电脑打字呢!2.过渡:汉语拼音ɑ、o、e的作用这么大,所以我们一定要学好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汉语拼音的第一课。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创设一个欢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祖国文字的热爱,利用智慧老人的话,引出汉语拼音并介绍汉语拼音的用途,激发学生学好汉语拼音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课

出示多媒体课件,学生观察思考:图上画了谁?他们正在干什么? 1.学习ɑ。

(1)看图:小女孩在干什么?(在进行发声练习。)我们也来试试。(2)老师出示拼音卡片:ɑ,讲解并示范发音,学生模仿。

(3)师:在发ɑ时,嘴巴怎样?引导学生编顺口溜:张大嘴巴ɑ、ɑ、ɑ。(4)学生练习用ɑ说一句话。

(5)观察小女孩图,看哪部分与ɑ的形状有关系?识记并书写ɑ。2.出示课件,认识四线格,并指导书写a。

(1)介绍四线格,引导观察:小朋友们,老师画的这幅图,数数有几条线。(四条。)这就是四线三格,指出上格、中格、下格。我们的拼音字母都写在这个四线三格里。小朋友们观察一下ɑ在四线格的位置。(2)老师讲解笔顺并范写:ɑ先写半圆再写一竖,留个小尾巴。学生书空。谁来学着老师说说并告诉大家怎么写。现在在书上第21页描红,看谁写得好。3.学习o。

过渡:小女孩发出的声音引来了许多小动物,你们看谁来了?(1)出示公鸡打鸣图:公鸡在干什么?谁来学一学?

师:公鸡发出的喔喔声,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字母o的发音。

(2)出示卡片,学习o的发音。(教师讲解、示范发音;学生练习发音。)(3)学生自编顺口溜:嘴巴圆圆ooo。(4)学生用o练习说一句话。

(5)师:这个o像什么?你是怎样记住它的形的?(可以编顺口溜,可以形象记忆。)(6)指导书写:小朋友们,o像一个圆,要写得均匀,教师范写,学生描红。

4.学习e。

过渡:听到公鸡的叫声,大白鹅也来了。(1)课件出示大白鹅:

小朋友和它打个招呼,(大白鹅好!)大白鹅在水中的倒影,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字母e。(2)学习e的发音。(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3)学习自编顺口溜帮助记忆:嘴巴扁扁eee。

(4)由图中大白鹅的倒影引出字形e,识记,书写。小朋友们再仔细观察一下这个e,像什么呢?(白鹅的倒影。)聪明的小朋友再找找它与我们学的o有什么不同。(e不是一个圆,它中间有一横,而且一横转弯的地方不封口。)

(5)指导书写:中间有一横,右边不封口,e只有一笔。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描红。

设计意图:利用插图启发学生说出字母与图的哪一部分相似,学习发音,记忆每一个字母的形状,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学起来就不会感到枯燥、乏味。

三、趣味游戏,巩固新知 1.我会读。看板书练读。(巩固音)

2.摘果子。(巩固形)课件出示一棵大树,树上有大苹果,苹果上写有ɑ、o、e、b、m、d、n等字母,找到今天所学的字母,如果对了,水果就落地。

3.猜一猜。四人一组,一名同学做这几个字母的手势,另外的同学猜。还可以在同学的手心上写一写让同学闭上眼睛感受后再猜。

4.角色扮演(小女孩、大公鸡和大白鹅):一天清晨,大公鸡喔喔地叫了,发音o;小女孩听到了公鸡的叫声,马上起床,来到草坪上,开始发音练习,发音ɑ;你看她多勤奋啊,她动听的歌声引来了大白鹅,发音e。他们多开心啊!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字母的发音、记住字形、编顺口溜、练习说话,游戏,在巩固字母的发音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枯燥的字符“活”起来,让学生的才华“露”出来,让机械的记忆“趣”起来。

四、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1.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三个新朋友ɑ、o、e,不仅知道了它们的名字,还记住了它们的样子。它们还特别爱美呢,喜欢戴上各种不同的帽子,下节课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戴帽子的它们吧。

2.请小朋友们把我们今天认识的三个新朋友回家读给爸爸妈妈听,并写给爸爸妈妈看。明天老师再问大家,看哪位小朋友记得又快又好,不仅会读还会写。

设计意图:在趣味谈话中,总结本课学习的内容,进行知识的整合。并引出下节课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母,导入新课

1.抽读卡片: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几个单韵母,谁还记得?(指名回答)多媒体课件出示。其他小朋友一定也记得,不信我们一起读读。(齐读)

2.抽读ɑ、o、e卡片。指名说是怎么记住它们的,说口诀。(圆圆脸蛋ɑɑɑ,一个圆圈ooo,白鹅倒影eee。)

3.看口形猜单韵母。

4.指名说发音口诀。(嘴巴张大ɑɑɑ,嘴巴圆圆ooo,嘴巴扁扁eee。)5.教师说单韵母,学生摆口形,然后发音并从自己的卡片中找出字母。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上节课内容,唤醒孩子已有的知识储备。从而更好的进入本课的学习。

二、结合儿歌,学习四声

1.过渡:现在就让我们进入下一轮的“魔法”活动。2.认识声调符号和四种声调名称。

(1)汉语拼音规定一个音节有4个音调。它们好像四个兄弟,名字各不相同,读音的高低升降情况也不相同。

(2)板书四个声调并讲述:这4个声调符号分别用来表示4种声调,标写在字母的上端。标“”的表示第一声,标“”的表示第二声,标“”的表示第三声,标“”的表示第四声。指着声调符号分别领说“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

(3)教师配合手势教学声调儿歌: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3.学习ɑ的四声。

(1)出示课件小白兔开车图讲述:“汽车平走āāā,汽车上坡ááá,汽车下坡又上坡ǎǎǎ,汽车下坡ààà。”(2)教师边打手势边范读,让学生看清手势,听清四声的不同读音。

(3)按四声顺序请同学读,检查学生读音的情况。指名读,互相读,开火车读。

(4)教师教儿歌:一声高高平又平,二声就像上山坡,三声下坡又上坡,四声就像下山坡。(5)学生自由练读ɑ的四个声调。

(6)教师指生读ɑ的四个声调。重点练读ɑ的二声和三声。(7)打乱四声顺序练习读,逐步达到能正确地直呼出带调韵母。4.学习o的四声。

(1)师:o和ɑ一样也有四个声调。

(2)多媒体课件出示:ō、ó、ǒ、ò,教师提问:谁能像读ɑ的四声那样,试着读一读o的四声。学生练习。

(3)教师纠正学生发音,学生练习读o的四声。(4)多媒体课件出示o的四个声调,打乱顺序读。5.学习e的四声。

(1)出示课件:新朋友e也有四个兄弟,它们也想跟小朋友交朋友,你们欢迎吗?(2)学生自主学习e的四声:ē、é、ě、è。(3)小组合作学习,组内齐读,组长抽读。(4)教师指学生读,学生评议,教师相机指导。

(5)联系日常生活,教师引导用带调的e组词:é飞蛾、额头;ě恶心;è饿了、凶恶。

(6)多媒体课件出示e的四个声调,打乱顺序读。

6.出示:āōē、áóé、ǎǒě、àòè,教师范读一遍,学生练读五遍,分组读、齐读各一遍。说一说阿姨的ā是第几声,喔喔叫的wō是第几声,小鹅的é是第几声。(阿姨的ā是第一声,喔喔叫的wō也是第一声,小鹅的é是第二声。)

设计意图:结合小兔开车图学习ɑ、o、e的四个声调,再利用儿歌引导学生读准ɑ、o、e的四个声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拼音学习能力。

三、多种形式,反复练读 1.抽读ɑ、o、e的四声卡片。

2.听老师读不同声调的3个单韵母,说出是第几声。

3.给三个孩子分别起字母名字,一个叫ɑ,一个叫o,一个叫e,然后请他们上台介绍自己。还可以给这三个字母分别加上四个声调再起12个名字。

4.看屏幕开火车读。(屏幕显示:带调的ɑ、o、e共12个字母随机逐个闪烁,轮到的同学就读那个闪烁的带调单韵母。)5.同桌互读。

(1)小朋友。请拿出我们制作的单韵母卡,同桌互相认读。(2)请两对小朋友上讲台前试试互相认读。6.二、三声对比读。á—ǎ、ó—ǒ、é—ě。

7.抄写ɑ、o、e,再依次加声调符号。在四线格的中格每行分组写4个ɑ、4个o、4个e。

设计意图:运用抽读、指读,同桌读、对比读等多种方式,反复练习ɑ、o、e的四个声调,使学生掌握了ɑ、o、e的四个声调的读法,为以后的拼音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四、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1.小结:我们认识了3个拼音朋友,单韵母ɑ、o、e,不仅掌握了它们的音形,能够正确书写,而且能读准四个声调,真棒!

2.回家做字母卡片,然后读给爸爸妈妈听。

设计意图:总结本课学习内容的同时,把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对开学第一课的拼音知识掌握得更扎实,更牢固,提高学生学习的欲望。教学反思

1.从图入手,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画了谁,他们在做什么。学生回答小女孩在唱歌,小女孩发出的声音就是字母ɑ的音。张大嘴发ɑ要响亮。这样初入学的儿童易于接受,知识给得很自然,重点观察小女孩的头,以配合字母ɑ的字形记忆。

2.重视起始教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书写的指导,为学生写好字打下基础。

3.根据儿童年龄特点,采用了多种方式记忆字形。如顺口溜记忆,用动作表演记忆,使学习富于情趣,让学生愉快学习。

4.练习四声时将重点放在二声、三声。通过手势的帮助使四声发音更加准确。最重要的是根据儿童的遗忘规律,在准确的教学后坚持反复有序的练习及循序渐进的复习。i u ü y w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根据一年级学生直观、形象思维占主体的特点,本教案设计,教师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具创设情境,把学习拼音字母寓于故事情境之中,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浓厚兴趣。同时,配上相应的朗朗上口的“语境歌”,帮助学生学习,化难为易。此外,教师还根据一年级学生好玩好动的特点,以游戏为载体,把拼音学习和游戏有机地结合起来,营造趣味课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动参与、积极活动的状态,从而提高学习效果。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拼音卡片、画有四线格的小黑板、录音机、情境设计图。(教师)

2.拼音卡片。(学生)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揭示新课

1.卡片复习单韵母ɑ、o、e及其四声。

2.教师揭题: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三个拼音朋友,单韵母i、u、ü,希望每个小朋友仔细看、认真听、正确念、牢牢记。

设计意图:利用卡片复习单韵母ɑ、o、e及它们的四声,有利于对单韵母的巩固,更有利于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二、整体感知,欣赏图片

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你们喜欢这个地方吗?能说说你的想法吗?(学生讨论、交流)

2.谈话导入:这小院真美。你看屋前有一条清澈的小河,小朋友正趴在河边看小鱼吐泡泡。河里还有一只小乌龟悠闲地爬着。院子的周围种着许多树,院子中间还晾着一件衣服。多么温馨的小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看图,寻找图形与字形,图意与读音的相同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后面的读音记形奠定基础。

三、图片引入,学习韵母

1.教学单韵母i。启发学生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1)学生观察,看图说话。

(2)谈话引入:“衣服”的“衣”跟我们这节课要学的第一个单韵母i的发音相同。

(3)听音、发音。教师示范发音,注意看清老师的口形。老师发音时牙齿怎么样?(学生观察)师生共同编顺口溜:牙齿对齐i i i。(齐读,开火车读)(4)记忆字形:i像什么呢?

(5)教学i的四声。

①师:i和a、o、e一样,可以戴上四顶帽子。仔细看,i戴上帽子后和原来有什么不同?(出示:ī í ǐ ì)学生观察比较。

②出示多媒体课件:(儿歌)小i有礼貌,标调就摘帽。

③学生分组练习朗读i的四声。教师范读:ī这件衣服真好看!í咦!我的铅笔在哪儿?ǐ拿把椅子您请坐。ì你的意思我明白。(6)指导书写i。

①教师指导学生认识i的基本笔画。

②教师边范写边说笔顺:先在中格写小竖,然后在上格中间写点。写后请同学们说i的笔顺。③师生共同练说书写韵母i的儿歌:中格写小竖,一点在上格。

④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同时纠正学生的写姿和执笔方法。2.教学单韵母u。

(1)学生观察,看图说话:图上画着什么?

(2)学生看插图说话,教师引出u:一只小乌龟在河里玩耍。“乌龟”的“乌”的读音里面就有u。(3)教师示范发音,学生听音,看口形。教学讲解:发u音,嘴唇拢圆,只留一个小孔,舌头向后缩,舌根抬起,发音口形不变。学生练习读单韵母u,师生共同编顺口溜:嘴巴突出u u u。(教师领读,学生集体读,教师指学生领读。)

(4)教师引导学生记字形:图上哪个地方像u?(这只小乌龟像u形。)还像什么?(像只茶杯u u u。)(5)教学u的四声。多媒体课件出示:ū ú ǔ ù。ū第一顶帽子平平的,谁会念?火车呜呜叫ū ū ū。ú第二顶帽子上山坡,谁会念?没有就是“无”ú ú ú。ǔ第三顶帽子转个弯,谁会念?一二三四五ǔ ǔ ǔ。ù第四顶帽子下山坡,谁会念?我们爱公物ù ù ù。(6)指导书写u。

①教师边范写边说笔顺:先在中格写一个竖右弯,再写一竖。注意无论是竖右弯,还是竖,竖一定要写直。

②教师指导学生试编小儿歌:中格写一个竖右弯,再写一个竖,先弯后竖紧相连。③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④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找出有代表性的问题,放在实物投影上大家评议。请同学们说说哪笔写得好?哪笔你觉得不太满意?应该怎样写? ⑤学生修改自己书写不满意的字母。

⑥再次展示,教师对写得好的、有进步的学生进行表扬。3.教学单韵母ü。

(1)学生观察,看图说话:图上画着什么?

(2)学生看图说话,教师引出ü:一条大鱼在水里吹泡泡。(出示:ü)(3)教师示范发音,学生看口形。

ü的发音,舌位和i相同,只是嘴唇要撮成圆形,发音时口形不变。口形像在吹笛子。

(4)记字形:u和ü的字形有点相同,又有点不同,谁来说说有什么不一样?教顺口溜:u上加点ü ü ü,小鱼吐泡ü ü ü。

(5)练习u的四声。ü也戴上了帽子,(出示声调卡)谁愿意来当小老师? 他姓於,ǖ ǖ ǖ。我吃鱼,ǘ ǘ ǘ。天下雨,ǚ ǚ ǚ。一块玉,ǜ ǜ ǜ。(6)指导ü的书写。

①教师引导学生看书上ü的笔顺,启发学生思考,先写什么,再写什么?观察两个“点”的位置。②教师范写,强调两个“点”稍靠近一点,点写在靠下一点,在上格的下面。③师生共同创编韵母ü的书写儿歌:竖右弯,连直竖,再写两点在上边。

④学生练习书写ü,教师巡视,表扬写字姿势、执笔方法好的同学,同时纠正学生的写姿和执笔方法。对书写不规范的同学进行个别辅导。

⑤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让学生欣赏书写好的学生作业。

设计意图:教学拼音字母时,教师根据图和字母的结合展开趣味教学,另外,还根据主题图让学生练习说话,创编儿歌,把拼音学习和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游戏练习,巩固记忆

1.利用卡片开火车读6个单韵母,可以打乱单韵母的次序。

2.做“摘星星”的游戏。老师读一个带调韵母,请学生摘下写有相应字母的星星。

设计意图:在游戏中巩固字母的发音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枯燥的字符“活”起来,引导学生记住字形。

五、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1.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三个新朋友i、u、ü,不仅知道了它们的名字,还记住了它们的样子。2.请小朋友们回家后,把我们今天认识的三个新朋友读给爸爸妈妈听,并写给爸爸妈妈看。

设计意图:归纳本课学习内容,梳理整合本课重点。把本课新知读给爸爸妈妈听,写给爸爸妈妈看,激发学生的展示欲望,巩固新知。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测,谈话引入

1.ɑ、o、e、i、u、ü,它们6个兄弟是一家人,我们称它们为单韵母。2.教师出示卡片,开火车认读带调单韵母。

3.导入新课:学校要召开家长会了,小i和小u的妈妈来了,你想认识她们吗?仔细看图,两个妈妈就藏在里面呢。(学生自己发现)师相机板书y、w。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声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两个声母。

设计意图:用孩子的语言,用贴近生活的情景引入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i与y、u与w的联系与区别。

二、图片引出,学习y、w

1.学习声母y。

(1)出示多媒体课件,观察教材23页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图上的什么像声母y的形状?(大树闪动。)教师引导学生说话,并引出y。(2)教学发音。

①教师示范发音,要求学生听清发音,观察口形,同时思考:声母y的发音与以前学过的哪一个单韵母的发音差不多?(单韵母i。)

②比较读,让学生听听两者有什么不同。声母y和单韵母i发音相同,但要读得轻些、短些。(教师范读、领读。)

(3)教师引导学生编儿歌,记字形,掌握书写方法。学生创编儿歌:像个树杈y y y。教师讲解书写方法:y两笔完成,占中格和下格。学生描红,并在练习本上写3个。(教师巡视指导)2.教学声母w。

(1)出示多媒体课件,观察图画,引导学生思考,图上的什么像声母w的形状?(屋顶闪动。)教师说话引出w。板书:w。

(2)教学发音。教师提问:大w是u的妈妈,它们的读音很相似。你能根据老师刚才讲的y与i的联系与区别,说说声母w该怎么读吗?(w轻而短,u响而长。)(3)记字形。师生共同创编儿歌:屋子屋子w w w。

(4)指导书写。教师讲解书写方法:w住在二层楼,由两个v组成,不能写得太宽,学生临摹(mó)大w。设计意图:教师以充满童趣的语言、直观的多媒体课件,赋予枯燥的字母以生命,学生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学生学习起来会更轻松,更快乐。

三、游戏演练,拼读音节 1.出示声母y、w,指名读。

2.教师叙述:声母y和单韵母ɑ在交朋友,老师演示一下它们两音相碰成的音节,y―ā→yā(鸭),哪位同学能够当小老师领大家读一读?请学生分析声母和韵母各是什么?

3.提示:拼读这个音节时,声母y要读得轻短些,韵母要读得响亮些,两音很快相碰连读成一个音节。

4.拼读音节。

(1)谁能将声母y和单韵母ā á ǎ à拼成音节?

拼读:yā yá yǎ yà。组词读:yā鸭子的鸭,yá牙齿的牙,yǎ哑巴的哑,yà亚洲的亚。(2)谁能把声母w和单韵母拼成音节读一读。组词读。

设计意图:注重拼读练习,并联系生活情境,寻找拼读音节,加深记忆。

四、故事导入,学习yi、wu、yu

1.教师讲故事:有一天,i、u、ü三个小朋友要出去玩。(拿出卡片i、u、ü)可是它们年纪小,又不认识路,怎么办呢?它们就请大y、大w来带路。大y说:“好!我带你去!”大y带着小i一块儿走(将y卡片放在i前面),就成了音节yi。(多媒体课件出示:yi yi yi)大w带着小u一块儿走(将w卡片放在u前面),就成了音节wu。(多媒体课件出示:wu wu wu)小ü没人带,急得哭了,大y看见了,就对小ü说:“小ü妹妹别哭了。我带你去,快把两滴眼泪擦掉。”小ü听了,高兴地把眼泪擦掉,跟大y走了。(将y卡片放在ü前面,把ü上两点擦掉)这就成了音节yu。(多媒体课件出示:yu yu yu)2.学生认读整体认读音节yi、wu、yu及其四声。

(1)明确整体认读音节。多媒体课件出示yi、wu、yu,教师讲解什么是整体认读音节。(2)教师示范。出示yī、yí、yǐ、yì,教师示范读,学生齐读。

(3)学生练读。多媒体课件出示wū、wú、wǔ、wù和yū、yú、yǔ、yù,学生练习读,指学生读。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故事情景,使学生通过眼、耳等多种感官的参与,在愉快的氛围中识记了整体认读音节。

五、快乐游戏,巩固新知 1.猜音节游戏。

老师拿出一张小图片说出一个字,请小朋友认真听,并找出相应的音节,然后当小老师领读。医生的医 乌鸦的乌 小鱼的鱼 椅子的椅 梧桐树的梧 羽毛的羽 阿姨的姨 跳舞的舞 玉米的玉 宇宙的宇

2.读音节,再用音节口头组词。

3.小结:小朋友真能干,我们今天又学习了三个单韵母、两个声母、三个整体认读音节。现在请你自己再读读书上的拼音。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简单的游戏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学反思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教学时,教师从学生的生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出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1.把游戏引进课堂。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拼音教学如果形式单一,势必会让学生厌学。教师设计了多种生动的游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儿歌,识记字母。儿歌朗朗上口,适合低年级学生记忆。对于字母的发音方法,教师不是枯燥地讲解,而是运用儿歌引导学生发音。如发i时,教师请学生想想衣服的发音,然后请同桌、小朋友互相学一学。接着教学儿歌:衣服衣服iii。这样学生一听就会发音了,效果挺好。b p m f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汉语拼音教学要尽可能有趣味,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应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而“语文一旦与生活相联系,马上就能生动活泼起来”。本课教学设计根据这一理念,充分挖掘文本中b、p、m、f音形与学生熟悉的爸爸拄着拐杖上山坡,山顶矗立一尊大佛,小朋友玩捉迷藏(摸人)游戏等生活情景的契合点,把文本嫁接于丰富多彩、兴味盎然的生活之树上,对现有的文本进行“活化”处理,学生就会在喜闻乐见中轻松完成读准b、p、m、f这四个声母的音,掌握发音方法,认清形这个教学重点,突破与单韵母组成带调音节拼读教学难点,降低学习的难度,增强汉语拼音形象化,增强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

课前准备

1.字母卡片、带调音节卡片。(师生)

2.画有四线格的小磁力贴、配有课文插图的课件。(教师)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游戏找朋友:10名同学书桌里藏有ɑ、o、e、i、u、ü和ɑ的四声卡片各一张,找到卡片的小朋友领读相应的拼音。

2.看图引入新课。(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插图)今天,我们随小明一起去爬山。请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3.指学生回答。

预设:小明和爸爸正在爬山。爸爸背着一个大背包,手里拄着一根拐杖。山顶上有一尊大佛,山下有两个小朋友在门洞里做游戏。4.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轻松、愉快的游戏,既复习了旧知识,同时也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为学生学习声母b、p、m、f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奠定了基础。

二、结合情境,学习b和p(一)学习声母b。

1.课件出示菠萝图,引导学生观察:这是什么?你吃过吗?

2.教师出示声母卡片b,指导学生:我们今天要学的b和“菠萝”的“菠”发音是一样的,不过它是声母,发音的时候要读得轻些、短些。

(1)老师示范发音,学生观察、模仿、体会发音要领:双唇紧闭,然后嘴唇突然张开,吐气成音,读时要轻而短。

(2)学生指名读,师正音。(3)学生思考:b像什么?

(4)教师引读“听广播”,学生接读b、b、b。3.学习b和ɑ的拼读。

(1)教师用卡片演示两音相碰过程,学生拼读,体会“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拼成一个音节:bɑ。

(2)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男女生对读音节bɑ。

(3)教师把教材第25页四幅插图贴在黑板上,学生观察思考:图上画了什么?(猪八戒手里拿着数字8,小白兔正在拔萝卜,一个箭靶,一座大坝。)

(4)教师出示bā、bá、bǎ、bà四个音节卡片,指一名学生把它们放到合适的图画下面。(5)学生看图自由读、同桌互读、男女生对读、开火车读bā、bá、bǎ、bà四个音节。(二)学习声母p。

1.课件出示图画,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小明和爸爸正在干什么。(他们在爬山坡。)

2.教师出示声母卡片p,告诉学生上坡的“坡”读得轻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声母p的音。3.师范读,学生认真看口形双唇先紧闭,然后被气流冲开,听发音。4.学生领读、分男女生读,体会读时,要往外送气,气流较强。

5.b、p对比读。教师用一张白纸放在嘴前,读b时白纸不动,读p时气流吹动白纸。让学生口对着手心试读,体会送气和不送气的不同。

6.学生记忆形状,教师启发学生想象p像什么。7.学生自由回答。

8.教师引读“上山坡”,学生接读p、p、p。

9.游戏:猜口形。(同桌两个人,一个读声母,但不能出声,另一个通过口形、气流辨别读的是哪个声母。)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借助插图学习b、p,突破重点,使学生从“菠”“坡”两个常用词向声母发音过渡,易于掌握发音方法,记忆字形。同时加入开火车、猜口形的游戏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拼音的积极性,加深了对声母b、p音形的印象,降低汉语拼音抽象感。

三、仔细观察,学习书写

1.过渡:刚才,我们已经学会了b和p的读音,与它们交上了朋友。现在,我们来练习写一写,比一比谁写得漂亮,好吗? 2.指导书写b。

(1)引导学生先观察书中字母b的笔顺,在四线格中的位置,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说说自己的发现。(2)教师范写b,强调第一笔在上格的二分之一处起笔到第三条线停笔,第二笔占满中格。学生跟着老师书空。

(3)学生仿写一个b,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4)教师选择一位同学书写的字母b在投影上进行展示,全体同学观察,说说有哪些地方写得好。3.指导书写p。

(1)引导学生先观察书中p的笔顺和在四线格中的位置,然后同桌之间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预设:p的竖占中格和下格;p的半圆占中格。写声母p时先写竖,再写半圆,两笔完成。

(2)教师范写p,强调第一笔竖从第二线处起笔,到第三格中间收笔,第二笔半圆与竖连接,占满中格。(3)学生仿写一个p,教师巡视。

(4)教师选择一位同学书写的字母p在投影上进行展示,全体同学观察,说说有哪些地方值得自己学习。(5)学生结合点评再仿写两个p,争取写得比第一次好。4.比较观察声母b和p有什么不同,完成学生活动卡。预设:声母b的半圆在右下角,声母p的半圆在右上角。

5.引导学生用打手势的方式表示两个字母,深入领悟二者在形上的不同。预设:学生把左手掌展开作为两个声母的竖,右手握拳当做半圆。

6.课件出示儿歌“右下半圆bbb,右上半圆ppp”,学生齐读,结束全课。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从一开始就注意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书写、虚心改进的习惯,为今后的写字教学搭桥铺路,做好铺垫。

四、小组合作,学习音节

1.4人一组,组长拿出事先准备好的bǎ、bō、bǐ、bù、pá、pò、pí、pǔ八张卡片,组织小组成员练习拼读。

2.拼读比赛。教师任意拿出bǎ、bō、bǐ、bù、pá、pò、pí、pǔ中的一张卡片,小组代表谁先读出就可给本小组加分,分数最多者获胜。

3.学生开火车读bǎ、bō、bǐ、bù、pá、pò、pí、pǔ八个音节。4.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音节说一句话。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易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1.游戏《花儿朵朵开》,课件出示花朵图,学生认读花苞上的音节,每读对一个,花苞就变成一朵盛开的花。

2.教师引学:这节课我们用上一节课学习b、p的方法认识声母m、f。教师板书课题——m、f,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人的初次记忆,只能在脑海中停留1~2天,再次记忆,也只能停留15天左右,只有一遍又一遍地去看,去记,才能牢牢地把知识记在脑海中。开课伊始,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引导学生复习,可以唤起学生认读音节的兴趣,提高学习的实效性,加深对旧知的印象,也为进一步习得m、f与单韵母组成音节拼读方法做好铺垫。

二、借助图画,学习m、f 1.学习m的读音。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学生观察思考: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游戏?姐姐藏在了哪里?(两个门洞后面。)

下载部编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全册)word格式文档
下载部编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全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全册我上学了教学目标:1、观察图画内容,使学生初步了解学校生活,感受教师的亲切,同学的友爱,语文学习的快乐。2、依据画面提示,对学生进行尊敬老师、......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古诗词解读汇总

    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作者简介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全册近义词反义词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全册近义词反义词第一单元近义词:足—脚口—嘴目—眼行—走反义词:天—地上—下古—今分—合第四单元近义词:弯——曲里——内只——仅采——摘鞠——弯挺......

    一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反思

    一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反思 (一) 新的学期开始了,新的挑战也来临了。对于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我来说,一开始就担任班主任一年级的班主任,的确是一次重大的挑战。虽然在开学前已经......

    一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学反思

    一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学反思 一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学反思1 我上学了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并且与学生不断互动,从而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

    一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反思

    (二)iuü教学反思 一年级小朋友课堂自制力比较差,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比较短,所以需要在课堂上不断变换形式,让学生保持新鲜感,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 教学iuü内容我多采用了......

    2017最新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课题:我上学了—入学教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了解学校生活、自己的国家、民族、,感受教师的亲切,同学的友爱,语文学习的快乐和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 2.过程与方法:对......

    一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卷首 《入学教育》教学设计 《汉语拼音》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识字(1)》教学设计 1、《一去二三里》教案2、《口耳目》教学设计3、《在家里......